开放性识字教学

2024-07-03

开放性识字教学(精选7篇)

开放性识字教学 第1篇

关键词:开放性,识字教学,探索

一、研究背景

“识字, 是一切探求之起步。”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在启用西师版教科书后, 识字量相对较大, 尤其是学困生, 课堂上学起来吃力, 课后又容易忘, 传统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质的提升。学校为此成立了“开放性识字教学研究”课题组, 开始了识字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二、研究策略

在总结了一线优秀教师识字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课题组提出了开放性的识字教学理念。具体方法是:以生为本, 自由自主;广开源头, 丰富资源;拓展途径, 多管齐下;多元评价, 激发兴趣;增量加压, 读写结合;构建开放性的识字教学体系,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为阅读和习作打好基础。制定了“分项研讨、同步实施”的策略。围绕着总课题“开放性识字教学研究”, 分解成了6个子课题进行研究:识字空间开放研究、识字资源开放研究、识字形式开放研究、识字量开放研究、识字方法开放研究、识字评价开放研究。

三、研究成果

三年的实践与探索, 课题组成员在识字教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提高了识字教学水平, 给学生阅读奠定了美好的未来。

1. 丰富识字资源, 拓展识字途径。

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给学生提供或引导学生自主课外识字, 形成了“课前预习”、“精彩3分钟”、“课后延伸”、“识字活动课”的基本模式。课题组简要归纳出以下几个主要途径: (1) 利用名字识字。低年级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 一年级的学生在一个月后基本上能互相叫出对方的名字, 不少的学生能在作业本上认出同学的名字。这说明学生已经在课外无意识地开始识字了。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激发学生无意识字, 如在《综合性学习》“有意思的名字”这一课后, 可以来比一比, 看谁认的名字多。让学生来写一写同学的名字, 也可以发作业本、点名来认一认, 当一当小老师, 给小孩子识字的成熟感, 让学生由无意识字变成有意识字。 (2) 利用电视、广告及街头标语走出校园, 有意识字。第二册《综合性学习》有“走出校园认汉字”这个内容。就是让学生展示从电视、标牌等上认识的汉字, 使学生养成通过各种途径有意识字、积累汉字的好习惯。教学完这部分内容后, 可开展识字活动课, 让学生把课外识字做成小卡片, 来考一考同学, 秀一秀自己。 (3) 在课外阅读中识字。学生在读课外书时, 遇到不认识的字, 教学生圈画做记号, 然后通过请教别人、猜一猜、查字典等方法去识记。如在拼音教学完之后, 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孩子们每天读一个小故事, 在晨会时把故事讲一讲。这个短小的故事会让孩子们兴趣盎然, 每天都有好多小朋友自告奋勇上去讲, 大大地激发了他们阅读识字的热情。

2. 拓展识字空间, 创新展示平台。

能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坚持大量识字, 关键是教师利用校内校外的识字空间, 组织一些活动, 尽量让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在课外识字的成果, 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比如课题组的这两个活动就很有特色。 (1) 教学生做识字袋, 在黑板上建立“汉字园”。识字袋装的是一张张生字卡片, 是学生在课外书上、电视上、商标上、街道招牌上等认识的字, 有学生自己写的, 也有请家长写的, 还有从书报、杂志食品包装盒上认识的生字剪下来的。识字袋平时存放在家中, 一月一次, 定期交流。学生把识字袋带到学校里来, 把卡片的生字贴或者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 让大家认。老师也让来大家来评一评、比一比, 给识字多的学生一个“识字大王”的名号。 (2) 课外识字交流课。根据学生在课外识字的具体情况, 以丰富学生汉字积累、不加重学生和教师负担为原则, 上好教材中《综合性学习》, 把《把自主识字园地》作为识字交流课, 一课时围绕一个专题, 交流识字成果。如以我家的蔬菜为主, 让学生把家中的实物带来, 写上名字, 或者在收集到的蔬菜图片写上名字。

3. 遵循识字规律, 教予识字方法。

(1) 知识迁移。一年级最先学的字就是如“口、耳、目、日、月、山、水、火”等象形字, 教师利用书上的图片, 让学生感觉汉字的形象。再把后面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与前面学习的独体字联系起来。在日积月累中逐步掌握这些规律, 正向迁移, 让识字不再难。 (2) 形象思维。在教学时通过直观的手段、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故事等汉字的形展现在学生面前, 如flash动画, 把汉字笔画结构进行拆解, 配画动听的故事, 启发学生根据已掌握的表象材料, 按照字形特征, 在头脑中勾画出一幅画面, 这就是汉字的“形”。 (3) 形声字归类识字。汉字中有80%是形声字, 采用形旁或声旁归类的方法, 帮助学生识记大部分汉字。形旁归类。形同基本义同。西师版第二册《识字2·虫鸟歌》, 要求学生认识“蜻蜓”、“蝴蝶”、“孔雀”、“燕子”、“杜鹃”、“鹦鹉”、“海鸥”、“雄鹰”这些词语。老师教学时, 让学生读一读这些词语, 再仔细观察“蜻蜓”、“蝴蝶”、“鹦鹉”这些字, 引导学生归类, 说说发现了什么, 如“虫”字旁的字, 都是和昆虫有关的, 然后拓展, 问还知道哪些虫字旁的字, 学生通过猜一猜、看图片等形式, 认识了蚱蜢、蜥蜴、蛤蟆、螳螂、蜜蜂等词。声旁归类。声同基本音同。声旁相同, 往往读音相似, 字形相近, 容易混淆。因而, 需要经常进行归类复习。西师版二册《识字二·庄稼小卫兵》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 “清清河水天气晴, 小小青蛙大眼睛。守卫禾苗吃害虫, 做了不少好事情。请你保护小青蛙, 它是庄稼好卫兵。”在学生认识“清、晴、睛、情、请”之后, 老师让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字宝宝里面也带有“青”的字:静、蜻, 并帮助他们编顺口溜归类:“有水河水清, 有日天气晴, 有目大眼睛, 有言说声请, 有心好交情。”

4. 实施多元评价, 识字自由自主。

《语文课程标准》在其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改善课程设计, 完善教学课程,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依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教材特点, 经过多次探索和实践, 课题组建立起了“四级评价”体系:一是自我评价, 激发自尊心,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找准今后的努力方向, 扬长避短, 让学生自信自强。二是同伴互评, 学生从他人的评价中了解自己, 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完善自我, 消除自傲或盲目自大。三是教师评价, 教师用鼓励性的语言、代表性的奖品来评价学生的表现, 给学生以成就感, 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四是家长评价, 通过家长会、开放日或家访等形式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业水平, 配合学校教学, 提出希望。同时, 教师也通过家长, 了解学生在课外学习的内容、途径和效果, 改进教学方法。

5. 增大识字数量, 阅读写作结合。

新教材按照新课标增加了识字量, 如何完成识字任务, 如何满足学生阅读及生活的需要, 课题组通过实验认为:课内课外拓展, 读写结合,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识字量。教室有四个角落, 可选一个角落开设“图书园地”, 摆放着学生从家里带来的各种有趣的课外书籍。有的是拼音与汉字相结合的, 有的则是单纯的文字。利用课余时间或阅读课的时间有意识组织学生阅读, 有选择性地阅读, 同时教学生寻找、圈画、积累书籍中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或摘录好词好句。每天布置学生写“一日一句”或“一日一段”, 程度好点的学生写简短的日记, 读写结合, 以此巩固识字成果。

6. 丰富识字形式, 激发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课题组抓住“情”“趣”这两个字, 创造了“情境识字”和“趣味识字”两大识字形式, 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如打牌游戏, 在教学西师版一年级上学期识字1时, 让学生自制生字牌扑克牌, 在课堂中同桌互玩打牌游戏, 边出牌、边读出字音, 再组词读 (组词越多越好) , 谁先把手中的汉字牌打完, 谁获胜。同学们积极认字, 有不会读的和不会组词的会主动想办法解决。这种游戏识字方法既可应用在复习一课的生字, 又可以用在对一单元的生字复习。

四、研究成效

“开放性识字教学研究”实施三年, 富有成效。

1. 学生阅读能力明显提升。

3年的实践和探索, 我们感到实验班的孩子们与平行班相比, 在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记忆力、观察力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特别是识字能力和识字兴趣两方面明显差异, 阅读的面更宽, 阅读的量更大、口头表达能力特强, 能写, 特别能说。随机抽测二年级某班, 得到下面的结果:300字的寓言故事听一遍能全讲出的约占20%, 听两遍能讲的约占40%, 听三遍能把主要意思讲出来的约占90%。

2. 初步建立起了开放性识字教学体系。

课题组成员一致认为:识字教学开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在识字教学中, 教师必须要有开放的理念、用开放的手段来建构开放的识字课堂。开放空间:校内、校外、社会、家庭, 无处不识字;开放资源:“课前预习”、“精彩3分钟”、“课后延伸”、“识字活动课”, 汉字处处有;开放形式:课堂、游戏、活动, 情趣结合, 汉字玩中记;开放数量:读写结合, 学以致用, 识字见效快;开放方法:找规律、猜谜语、讲故事等, 识字不再难;开放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参与, 人人皆为师, 个个教识字。

3. 教师专业水平迅速提升。

学校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迅速成长, 多名年轻老师被评为校级骨干教师, 撰写的论文多篇获奖, 一名还被县政府表彰为优秀教师。

五、反思与探索

在课题的实践和探索中, 几个问题也有待解决。

1.“认写分开, 多认少写”是新课标的精神, 但课题组成员把握不准。

西师版的教材识字量很大, 如何处理会认与会写的字时, 总担心学生记不住, 一片又一片地教, 不自觉地给学生分析字, 浪费大量时间。

2. 开放性识字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如何构建开放性的识字教学体系, 针对每个年级不同学期如何来开放, 课题成员基于理论和实践的不足, 开放体系还不详细与完善。

小学生低年级开放式识字教学研究 第2篇

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背景

科技高速发展,社会信息日新月异,要想更多地获取信息,就要具备充足的识字量,新的时代,对学生的识字量提出了高要求。素质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前提和保障,更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首要任务。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大量阅读课外读物,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培养语感。随着新课程标准、新实验教材的全面推广,识字教学又面临新的要求。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宏观调控思路是“小学低段侧重解决识字,小学中段侧重解决阅读问题,小学高段侧重解决写作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因为只有识字量大了,才可能大量阅读,只有阅读量大了,才可能高质量表达。在21世纪信息时代,及早阅读无论对学好各门课程,还是对主动获取信息、丰富知识,抑或对学生一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而《语文课程标准》中又对学生的识字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一、二年级):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仅靠课堂教学,让孩子认识这么多的常用字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而今的识字教学,依然没有走出“高投入”、“低效能”的困境:(1)识字教学未受重视,许多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解课文内容上,用许多方法帮助学生感悟文本,而识字却是草草过场,一带而过;(2)识字教学平均用力,一篇课文十几个生字,教学时,既要读字音、记字形还要懂字意,说话、组词„„面面俱到,效果却不大理想;(3)识字形式呆板,教材安排多种形式识字:在韵文中识字、查字典识字、看图识字、想象识字„„教材编排的目的在于丰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识字教学中,有的教师却图教学方便,在课堂上仍靠单纯的讲解,使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枯燥无味;(4)识字途径单一,学生没有课外识字意识,他们的识字途径局限于课堂,识字量难以得到量的突破。因此,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教的吃力,学生学的辛苦,而且很容易回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新课标,新教材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育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呢?

本校学生来自农村,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学生的识字渠道局限于课堂,尽管偶尔从电视节目中认识一些字,但相对城区孩子,识字储备仍有所欠缺。在启用人教版教科书后,识字量相对浙教版成倍增加,识字成了学生的老大难问题,尤其是学困生,课堂上记起来吃力,课后又容易忘。显然,传统的识字教学很难使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质的提升。为此,本校低年级语文教师一直在摸索一条高效的识字途径,在四十分钟内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降低识字难度,同时,亦在寻求一条有效的课外识字途径,希翼通过拓宽学生识字渠道来巩固识字效果,增加学生的识字储备。(二)研究理论依据

1、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提出了明确的识字要求,明晰地体现出向独立识字发展的方向。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

2、美国著名的确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只重视课堂学习,忽视了社会实践是片面的,使学生身上的许多重要潜能得不到确认和开发,成他们当中相当的人虽然学习成绩很好,走上社会后却不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育弊端。开放式识字教学以该理论为指导,旨在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识字。

二、研究的目标及方法

(一)研究目标

1、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激发识字兴趣,开发学生识字潜能,扩大识字量。

2、优化识字教学的各个环节,优化各种识字教学方法,构建科学高速高效的识字教学体系,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

3、培养学生识字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全面提高素养,巩固识字效果。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 以问卷、访谈、听课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2、观察法

以听课、检查、交往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经验总结法

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教学模式和研究经验。

4、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本课题的有关概念的认识与思考,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构建理论框架。

5、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及时总结反思,对实验过程进行修正完善。

6、经验总结法

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教学模式和研究经验。

三、研究内容(一)营造高效课堂

1.形式多样,激发学习兴趣(1)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将声音、文字、图画、动画、视频等合二为一,利用这一技术,能创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优化识字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哭”字,利用多媒体,先出示一个卡通哭泣脸谱,然后依次将两只眼睛演变成两个“口”,将鼻子和嘴演变成“大”,将眼泪演变成点,转眼一个“哭”字就出现了。学生看得认真,学得快乐,在愉悦的环境中不知不觉记住了这个字,掌握了字义,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利用动画教学笔画,分析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思维也会更加活跃,记忆也就深刻。如“奶”字的笔顺和第四笔“ㄋ”不易掌握,制作一个写“奶”字的动画,一笔笔写出来,配之笔画声的音乐,让学生认识笔顺,“ㄋ”这个笔画学生难写到位,显示这一笔时,动画速度放慢,出示后再闪动几下,学生看了动画,印象也加深了。(2)运用游戏

对儿童来说,游戏是最有趣味的活动形式,在游戏的形式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和动力。在教学中利用游戏来调动学生学习文字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游戏的形式十分丰富,在课堂上要根据所学内容而定。

常用的有猜字谜、编儿歌、摘苹果„„在教学“告”字时,给学生出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学生兴致很高,而且很容易就记住了它的字型。又如“两个小人坐在土上”“一边红,一边绿,绿的一边喜水,红的一边怕水”„„猜字谜的方法激发了学生识字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字形。遇到难写的字,笔顺容易错的字,还可以编儿歌帮助记忆,既有趣又有效。例如:“弯”字:“一点一横长,11在中间,左一点儿,右一点儿,下面弓字来帮忙”这样,学生把顺口溜背熟了,也会写“弯”的笔顺了。

把游戏的形式放在复习巩固生字中,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送信:让课堂上最认真的学生当小鸽子,把生字卡片当成信送到同学的手中,送完信后,小朋友一起拍手唱儿歌:“XXX,X的朋友在哪里?”拿到信的小朋友一个个上台来领读,并记忆字形。又如添砖加瓦:写出一个不完整的字,让学生把笔画补充完整。如教完水、牛、羊三个字后,做添砖加瓦的游戏,学生既记住了“水”字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也分清了“牛”与“羊”字一竖的不同。

玩是儿童的天性。在低年级识字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儿童的爱玩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适时地运用各种游戏,为学生创造快乐,轻松的的学习氛围,使识字教学步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境地。(3)给字配画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简笔画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而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字的巧妙联系中,能丰富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如教“木”字,就展示树木图;教“林”字,就展示树林图,因为“林”字是由两个“木”字并排在一起构成的。“独木不成林”,有了两个木便可以表示有较多树木的地方就是“林”了。树木很多,密密麻麻的就是“森”林了。通过形象生动的图像,学生们个个都兴趣盎然,都为汉字的构形规律感叹不已。这种方法既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也让学生学得满怀信心。2.教给方法,难度逐步提升

低年级的学生不是不会记忆生字,而是缺少有效的方法。因此,在识字起步阶段,教师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让他们在模仿中迁移运用,举一反三,掌握识字的方法。教版实验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注重渗透汉字的构字方法,在语文园地“我的发现”栏目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教学中,教师结合典型课例,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抓住汉字的音、形、义的联系,教给学生识字方法,使学生逐步具有自主识字的能力。从简单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到“编儿歌”、“编谜语”,再到结合字意编个故事,甚至可以用肢体语言来表示等等帮助学生记忆生字,巩固识字效果。

(1)抓住汉字构字规律,掌握识字方法。

如《口耳目》一课中的生字都是象形字,教学时引导学生观察字和图片,在对比中发现字和图相似的特点,在观察中充分发挥儿童形象记忆的优势,让一个个文字符号在学生面前活起来,以图画的形式记忆在头脑中,从中学到识记象形字的方法,以后遇到这类字也会用象形的规律来学。又如“火”“山”这些字,可以把汉字的起源,演变展示给学生看,那么学生既记住了字,又对祖国文字的历史有所了解。有些字可以拆笔画,形象记忆。如“鸟”字。上面的撇是鸟的冠,横折钩是鸟头,中间的点是鸟的眼睛,竖折折钩是鸟的身体,一横是鸟的尾巴。这样比喻,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形声字都是由声旁和形旁两部分组成的,这些字的声旁都是相对固定的,只是根据字义的不同来匹配形旁,如在教“睛、情、清、请、蜡、晴”这些字时,启发学生比一比能发现什么,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发现这些字右边都一样,只是偏旁不同,学生感悟到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点,学生不但能很快记住这些字,而且会慢慢地根据形旁去推测字义,并从中总结出“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识字方法,并把这一识字方法延伸到课外,培养识字能力,扩展识字量。偏旁相同的字:如在教“跳、跑、蹦、趴、蹈、踢”这些字时,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它们的秘密,发现这些字都是与脚(足)有关的,揭示构字规律,举一反三,在学习中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低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读音,通过直观手段,形象化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小故事。如教学“呆”字时,用形象化繁荣语言来形容“一个人张大着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在发呆”。还可以把字比作人身体上的头、手、脚、肩。如教“商”字,就这样形容“一个商人头戴帽子,留着八字胡子。”教学“木、禾、永”这样带有撇、捺,两边对称的字是就把它形容成“一个人穿着一条不长不短的裙子”。教学“起、超、还、这”等半包围结构的字时,就对学生说“这笔捺就像一条长手臂,稳稳地把里面的东西托住。”学生就牢牢地记住了这些半包围结构的字。学生轻松学习汉字的同时,明白了中国汉字的特点,并明白了汉字是历史的,美丽的,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汉字。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

识字方法只有适合与否,没有对错优劣之分。学生的识字基础、识字方法的应用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因此,教学中要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合适的方式识字。有一定识字基础、表现欲强的孩子,可以让他当小老师,教大家识字;有的孩子性格内向,可以让他选要好的伙伴一起识字,在交流中提高识字能力;有的喜欢读儿歌、故事,就在语言环境中巩固„„只要学生能够尽快的记住汉字,方法不求统一。学生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就不会觉得厌倦,而会觉得是一种乐趣,一种心理需求的满足。当然,在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的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好胜的特点,运用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直观演示法、字理讲解法、奇特想象法、儿歌记忆法、自编谜语法、形近比较法、加减替换法„„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和游戏中识字。

正如崔峦老师所说:“要引导学生在联系中,在比较中找到汉字的共同点,不断发现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就会形成比较强的识字能力。”在教学中,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一开始由教师教给识记方法,在班中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识记方法的基础上,再由小组合作记忆生字,鼓励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在学生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后,小组内各选几个字,在短时间内,利用已有的识字经验,学习生字,掌握教给同伴,并从同伴那里学习几个字。因为要教同伴自己所学的生字,学生必然会调动所有的感官,动手、动口、动脑,全身心地投入,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同时,在向别人讲解时,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得到了强化,并且受到同样的启迪,学到好的识字方法。合作学习时,自主合作意识得到培养。说的同学使出浑身解数,画、写、演、讲,听的同学专心致志,不时发问也跟着画写演讲。在这样的氛围之中,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主动探究地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二)创造语言环境 1.校园环境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学生很多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因此校园文化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样,在识字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资源,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1)教室

教室是学生的学习的场地,是他们最为熟悉的。开学初,安排好座位后,在每位学生的课桌上用卡纸写上姓名与姓名的拼音,方便学生随时认读,学生在教室里走动,便可看到同学的“名片”,让学生互相认识,知道姓名。课间休息时,鼓励学生互相认识,互相介绍自己的名字,再通过培养老师的小助手,帮助老师发本子来动员学生多认同学的姓名。这样一来,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都认识了全班同学的名字,识字量大增。黑板报也是学生生字的好材料,经常更换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用图文并茂的板报吸引学生,让他们在读读看看中认识更多的字。在教室相应的物体上贴上它们的名字:“黑板”、“电视机”、“讲台”„„把每个学生的名字写在漂亮的小卡片上,课间活动时,互相认识自己的名字;在教室中布置“识字广场”,展出优秀的“采蜜集”,定期展出带字的彩色卡片,如“萝卜”、“西红柿”、“大白菜”,挂上一些商品的包装或者贴上一首儿歌、古诗等„„一个月一次专题,定期更换内容,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能丰富识字储备,让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汉字海洋之中,耳濡目染汉字传递的方方面面的信息,一个个生字也就都牢牢地进入了每个孩子的心中,让教室成为学生识字的乐园。(2)校园

学生识字的天地十分广阔,不能仅限于一册课本,也不能只限于小小的课堂。校园内处处有字,时时育人。带领学生参观校园,认识校名、校风、学风、专用教室名,校园中花草树木名称以及墙上的一些宣传标语„„这时整个校园就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识字乐园。校园中的这些汉字,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美丽的学校。

比如“城”字,因为校名中带有此字,几乎全班学生在开学初已全部认识,每天的上放学,都会见过,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做个有心人,经常引导学生认认这些字,学生就会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把熟悉的校园环境与识字有机地融为一体。平时,让学生从注意观察每间教室,如“一(1)班”、“计算机房”、“书法教室”„„一次班会课,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校园一边认字,引导学生认识“一日之际在于晨”;“小学生守则”;“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等标语或校训。这样,引导学生把熟悉的校园环境与自主识字有机地融为一体,学生的识字兴趣也大增。2.家庭环境

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家庭中识字,孩子更为放松,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主动识字,久而久之,学生的识字量必然提升得很快。(1)家庭用具

与家长一起,给家中的各种用具(如家具、家用电器等)制作“名片”,并挂在相应位置。把识字和生活环境结合起来,通过反复的接触,同样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增加识字量。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生字,无疑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给家中的生活用品、家具、电器制作并贴上标签,对孩子们来说是新奇的,兴奋的,如此一来,不仅激发了爱家的情感,培养了动手能力,也提高了识字效果。(1)亲子共读 学生一般在家有听故事的习惯,在识字量多了后,家长引学生自主阅读各类读物,从听故事、阅读中识字。因为有了家长的陪伴,孩子读得也会加倍认真,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一个故事可以引申出很多话题,孩子在轻松愉快的读书过程中对自己的想法和评价不掩饰,碰到的问题、生字也乐于向父母求教。鼓励学生多买童话书,同时,争取家长支持,协助做好亲子阅读,及时记录不认识或有困难的生字,做好记号,强化记忆。它的作用在于不仅使孩子认识了生字,更使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识字量扩大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知识面也逐渐扩大。而大量阅读又反过来巩固了生字,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汉字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阅读儿童拼音读物,把识字寓于读课外书的过程中,在与父母共读的轻松中,掌握更多生字。3.社会环境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在有意无意中不断的和社会环境融合,学生总是对外界环境充满了好奇心。而现代社会环境处处有学生识字的空间和机遇。(1)从街上的标语、广告牌中识字

生活在商业化的社会里的学生,每天都面临各种标语、招牌,走在街上就能看到“人本超市”、“购物中心”、“钱江摩托”、“荫荫芳草,踏之何忍”„„在教师的引导下,家长的陪同下,到生活中去识字是学生乐于做的。小学生对周围的环境和社会很感兴趣,有着极大的识字热情,经常问问招牌上写的是什么,那个店名叫什么,只要家长耐心地告诉他,时间长了,很多字就潜移默化地被记住了。长此以往,他们自己也会主动去认识这些汉字,享受识字的乐趣。(2)从商标、说明书中识字

鼓励学生收集各类商品的商标,将各类商标剪下来,如“上好佳”、“母亲牛肉棒”、“旺旺碎碎冰”„„贴在自己的“采蜜集”上,认认商标上的字。学生在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商标中接受了文化,学习了汉字,而且在动手剪贴中加深了对商标上汉字的印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玩具,而玩具一般具有名称,说明书之类的文字,这些文字是对玩具功能、使用的说明,家长引导学生自己去看这些文字,不认识的从旁指导,为了使用玩具,学生愿意主动去阅读说明书,识字积极性也会大增。(3)从影视、网络中识字

学生在家喜欢看动画片,不管是碟片,还是电视里的、电影里的。引导学生多多注意动画片上出现的文字,在家长的陪同下,主动看字幕,还可把看过的动画片的标题、角色名记录下来,如学生感兴趣的“蓝猫”、“神兵小将”、“憨巴龟”等人物形象制作成卡片,贴在自己的“采蜜集”上,时常拿出来看看,与同学交流,也能在不知不觉中将其中的字记住。上网时,鼓励学生用拼音输入法打字,在浏览网页时找找自己认识字,并试着浏览儿童网站,寓学习于娱乐,学生更乐于接受,还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可谓一举两得。

四、研究措施。



(一)、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也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于识字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

1、要创设识字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以提高识字效率。

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心情愉快,乐于思考,敢于探索。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识字的情境,以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 在长期的实验教学中,针对汉字中合体字尤其是形声字多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或者说我们和学生共同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即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谜语、拆一拆等等。每次在课堂上当我提出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时,他们就会兴奋不已,各抒己见。如:提手旁加“立”就是“拉”用手拉;“松”减去木字旁就是“公”;“服”的月字旁换成提手旁就是“报”;谜语:人在云上走,谜底是“会”字;“最”能拆成“曰”“耳”“又”。在识字教学实践中,从教学需要出发,依据识字内容创设一些具体场景和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识字。让学生先感知体验,理解运用。在课堂中,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投影、多媒体、表演、绘画、音乐帮助学生识字。比如,在学习“狮”字时可以结合情境图,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狮子的样子,并表演一下小狮子练功时的神态动作,再学学它的滑稽幽默的动作等。这样,抽象的“狮”字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好奇心,以及学生的表现欲很好地结合起来,再让孩子们说说自己见到的狮子当时在干什么,不但巩固了字形,同时也丰富了孩子们的词汇,对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是一大促进。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生活情境中识字,就不感到单调,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识字效果。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

2、变换形式——“玩”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3、多表扬鼓励

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爱听好话,只要教师一表扬,便劲头十足,往往会有出色的表现。特级教师高林生曾在一次讲座中说过:“要学会‘哄’孩子”,“要准备一百顶高帽给学生戴,要真心实意地给他们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以表扬为主。

(二)、教给识字方法

在学完汉语拼音后鼓励学生尝试读一些有趣的拼音读物,激发学生识字兴趣。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正确识记字词呢?教师就要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

1、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任务就是识字,所以课堂是学生最主要的识字途径,要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

课前我们认真地进行备课,仔细研究每一节课学生要认识的生字的特点,探究适合学生掌握的识字方法。如:《口耳目》一课中安排了一组象形字,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生动的识字课件,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感知汉字的演变规律,形象而逼真的图→简洁而形似的象形字→端正而神似的楷书字,清楚而鲜明的呈现方式,是学生豁然开朗,并且很快记住了本课生字,同时学生也掌握了这种利用事物的形来记住,相对应的象形字的识字方法,在这之后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力,形象的记住了诸如“伞”“鼠”“足”“身”等字。

2、在课外阅读中,认识积累生字。

所谓在课外阅读中识字,就是让学生在读课外书时,注意圈画,积累不认识的字,并通过请教别人、查字典等办法识记不认识的字。

3、在生活实践中,激发学生对识字的兴趣。

学生识字的载体不仅仅是教材,周围的一切或者说生活中凡是有文字的地方都是学生自主识字的源泉,生活就是学生课外识字的源泉活水。

(1)利用“用具”识字

“用具”识字,包括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玩具识字,文具识字,生活用品识字。如:在学习了《在家里》一课后,可以让学生回家在自己的玩具上,在家具上,在电器上,在生活用品上都相应贴上名称标签,每当学生用到或是看到它们时就顺便读一读,认一认,然后再把这些标签带到学校与小伙伴交流。

(2)利用“名片”识字

一年级新生在入校两周左右,都能互相叫出对方的姓名,但却无法准确辨认写在作业本上的名字,主要是由于他们不认识姓名中的生字。于是,班内开展了“互送自制名片”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漂亮,精美的名片,上面写上姓名、地址,然后送给其他的小伙伴,同时细心积攒别人的名片,并会认上面的姓名。结果,孩子们很喜欢这项活动,从中认识了许多姓氏。

(3)利用“食品包装”识字

小学生对儿童食品情有独钟,为迎合这一心理特点,商家在食品包装上大做文章,充分刺激了小学生的感官,香甜可口的食品学生爱吃,五彩缤纷的包装学生爱看,为何不很好的利用它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呢?可以引导学生收集食品包装并把上面写有生字的商标剪下来贴在本子上,并拿出一些时间,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自己所积累和认识的饿各种形形色色的商标,以此来扩展识字的途径。(4)利用“电视、广告、门牌和报纸”识字平时多鼓励学生把在电视、广告、门牌中认识的字写下来,以便学生反复识记和积累,这样学生不但记住了许多生字,而且丝毫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可见,在生活实践中学生也可以认识更丰富的生字,而且由于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学生认起字来既容易又充满乐趣。

正是因为学生在课堂上、书籍中、生活里认识了许许多多的生字,使他们逐渐的不甘心于只对单个生字的积累,在实验的后期可以试着鼓励学生去收集好词好句,并初步的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如看图写话、自编故事、周记等,学生能够较正确的使用自己认识的生字,运用平时积累的词句,同时与工具书的查找相配合来表达心中想说的话,完全改变了以往一年级的学生在写作中无话可说,口语连篇,大部分不会写的字以拼音代替,而是几乎完全脱离拼音的帮助,并能运用少量的书面语言,我想这就是学生大量识字的结果。



(三)、建立大语文观,家校联手,拓宽识字渠道。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参的精神,我们把识字教学从课堂扩展到课外,精心设计了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各种识字活动。

1.利用学校的文化氛围,使识字教学走出课堂。学校是一个文化氛围极浓的场所,处处都会展现出汉字的无穷魅力。首先我们让学生熟悉自己的教室,认识门牌中的“班、级”,然后观察教室内的板报主题,从醒目的大标题开始认起,由优秀学生领读、带学;再让学生走出教室,认识学校内各种功能用房的门牌,如:舞蹈训练房、微机室、合唱团、餐厅、厕所等;最后观察校内的宣传标语,如:学风“文明勤奋、自立创新”、警句“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等。因为学生对这些较熟悉,甚至有一部分已经认识了,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认读下来。

2.调动家长积极性,使识字教学走进家庭。新课程非常重视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合而为一的巨大作用。我们是镇小,学生家长的文化层次相对来说比较高,他们对孩子的成长也格外关注,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家长会、家校练习册、家长开放日等各种形式,调动起家长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进行家庭识字。先让家长把家里的各种常用的物品名称制成卡片,分别贴到实物上,然后让学生每天到家对照实物,读卡片,这样字与物相结合,学生容易记忆。然后再认识父母的姓名、单位等,最后扩展到认识亲戚朋友的姓名、称呼、家庭住址、单位等。3.利用母语环境,使识字教学走向社会。学习了拼音后,我们可以布置学生观察从学校到自己家要经过哪些单位,看见哪些广告、标牌,运用学到的“看拼音识字”、“看图识字”和“问—听—读”等方法,认识生字,回家后自己说一说,并让家长写下来。这些活动,使师生深深的体会到:语文学习的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从而逐步建立大语文的学习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五、研究成效(一)教师方面

在研究过程中,组内每位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备好每节课,并认真引导学生把识字的目光投向社会环境,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识字,培养他们自主识字的意识。同时,认真做好评价,培养学生积极的识字意识,增加学习的成就感,树立识字的信心。在学习中,组内教师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发展。1.教学理念得到了转变

之前,识字教学的成败,我们习惯于用识字量的多少来衡量;使用教材时,较少注意教材的整合利用,课文与课文之间的联系没有很好地利用„„开展研究以来,组内教师一起磨课,一起探讨,一起研究,理念得到了改进,主要表现为:(1)重视培养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把学生识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摆在首位,注重学生识字的过程与方法,淡化对量的要求;(2)能灵活地使用教材,先放手让学生学,以学生的学习决定教法;(3)树立大语观,带领学生从课本、课堂中走出来,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真正体现“使教材成为学生的世界转变为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的新课标理念。

2.教学方法得到了改善

在以往的识字课上,用得最多的便是“齐读”、“小组读”、“比赛读”、“当小老师读”,记忆字型时习惯于自己讲,最常用的就是“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通过研究,每位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都得到了改善、丰富:(1)能运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如借助多媒体、游戏法、竞赛法、阅读法„„字谜、顺口溜、动作演示等多种方法的导入,提高了学生识字积极性;(2)识字方法灵活有效。能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音、形、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提高了课堂效率;(3)注重评价,以评价促进步。(二)学生方面

识字兴趣大为提高

通过对刚入学不久的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学生识字量少,识字途径不广(具体见附件4)。他们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都缺乏持久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对识字兴趣不浓厚,课堂参与率不高。在研究中,课题组成员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既保持教学内容的丰富,又保持学习形式的新颖,情境创设得有情有趣,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渐渐喜欢上了识字。

浅谈怎样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效率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然而,怎样才能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呢?下面就谈谈自己在识字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提高识字效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采用了单元主题的编排方式。《识字1》是以“多彩的春天”为主题的第一组教材中的第一篇“看图学词识字”。8个四字词语,写的都是春天的典型事物和景象:“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总写春天给人的感受,“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则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具体描绘出春天的美丽。8个词语排列整齐,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学来兴趣盎然。在教学中,我首先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然后让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歌曲?等学生回答后,老师再接着说:“是啊!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多彩的春天,开始学习《识字1》”。另外,教材还具有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课堂中多采用图文结合、读演结合、识字与生活结合等方法进行教学,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在教学《识字1》,我首先运用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观察。然后用完整的句子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告诉大家。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紧接着让学生观察思考图中有什么鸟?它们各自在做什么?教师提示,黄莺在唱歌,我们可以用“莺歌”来表示;燕子在跳舞,我们可以用“燕舞”来表示。随后教师相机出示词卡──莺歌燕舞。再让学生细心观察,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教学“柳绿花红”、“冰雪融化”、“百花齐放”。三个成词语的教学均按看图回答──出示词卡──以点到面地读──再看图——有感情地朗读的程序进行。在“再看图”和“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环节,对于“柳绿花红”这个成语要引导学生观察红绿相映的色彩,体会色彩之美,读时注意引导学生将“绿、红”读为重音;“冰雪融化”要让学生明白融化是因为气温升高的原因,所以语速稍快,读出温暖之感;“百花齐放”要让学生通过看图了解春天许多花儿都会开放,要读出花儿种类多,“百”字应为重音。

二、运用文本,提高识字效率

课堂是学生识字的主场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优势,让学生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随文识字,落实识字任务。如每组的“语文园地”中都设了一个“我的发现”,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发现字、词、句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如教学“语文园地一”,就可以让学生懂得并掌握“加偏旁”和“换偏旁”这两种识字方法。再如“园地二”是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识字,“园地五”是反义词识字,“园地六”是通过加一笔、减一笔的趣味识字等等。我们帮助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就等于给了学生识字的最具威力的武器,在以后的识字过程中,学生们就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字,从而使识字的效率大大提高。-

三、开展实践活动,提高识字效率

生活是学生识字的广阔天地,家庭、街道、商店、村庄、田野都是学生识字的好环境。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有很多的触角伸向生活。如“我走在大街上,特别注意街道两边的招牌。这样也能认很多字呢?”“我在看电视的时候认识了很多字,让我读给大家听”等。根据这个特点,可以采用一系列的方法教学生识字。如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工厂,公园,展览馆等,学生一边游玩,一边参观,一边识字,识得兴高采烈。再如布置学生收集商标,关心广告宣传标语、车站牌、店铺招牌,还可以鼓励学生集“水浒卡”、“三国卡”等,学生根据这些来识字,识得兴趣盎然。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报纸或看电视电影,学生既开阔了视野,又从中学到了汉字,大大地提高了识字量,真是一举数得。具体的方法很多,如大街上有各种各样的招牌,但由于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招牌书写很不规范,错字相当多,我让学生在生活中注意收集自己发现的错字,在“展示台”中展示,学生不光认了字,还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效果很好。另外,还指导学生自编识字课本等方法,实践证明,识字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展示教师才艺,提高识字效率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素养,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必须要求老师要有内涵,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人教版实验教材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做到“涉猎广泛,多才多艺”。如教师在教“三字经”识字、“对子”识字、“字谜”识字时,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这些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缺乏这方面的修养,教学时一定会觉得很尴尬。再如第一单元要求学生画春天,第六单元要求学生画故乡等,就要求教师具有绘画方面的基本技能,如果教师没有美术方面的功底,教学时必定感到很别扭。还有,第二十五课《快乐的节日》,课文本身就是一首儿歌,在讲课时,如能让学生唱唱这首歌,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如果教师没有一些音乐方面的才能,教学时一定会觉得非常的遗憾。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如在教学《语文园地5》的“我会读”时,我就利用自己曲艺方面的特长,用快板书的形式来上,学生兴趣非常浓。再如教学《快乐的节日》时,我在开始上课时用口琴、笛子这两种乐器演奏了这首儿歌,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使识字效率得到了提高。

浅谈小学语文低年级开放式识字教学 第3篇

一、游戏互动,快乐识字

(一)采用直观手段识字。心理学告诉我们: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识字教学时,可以多媒体声像系统为先导,通过多彩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诱发学生探寻知识的强烈愿望。

如教“春”字,先出示“三个小朋友在阳光明媚、杨柳依依、草绿花红的环境中游玩”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使他们形象感受“春”是四季中第一的含义。接着,凭借画面上三个小朋友在阳光中游玩的情景,与汉字“春”建立起识记联系,把“春”分解成“三”“人”“日”三个部件,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编识字儿歌:“三个小儿乐悠悠,红日晴天去春游。”然后,小结记字方法后指导书写。这样通过动画、儿歌等形式,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中识字,效果十分理想。

(二)“猜字谜”识字。“猜字谜”识字以其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小学生喜爱。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引导小朋友自编、互猜字谜,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识字兴趣。

如:“美”字,有学生编了“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还有学生编了“两朵鲜花插头上,王家大姐最漂亮”;另外,身体语言也能帮助记忆字形,我常通过动作演示让小朋友猜。如:“掰”可以演示为手掌心相对合拢,做向两边分开的动作。经过编字谜、编儿歌、做动作,学生容易把字记住,同时也经历了一个主动识字的过程。

(三)利用贴商标的方法识字。把各种实物(或图片)摆放在讲台上,在黑板上粘贴好打乱的相对应实物(或图片)的音节或卡片。

先引导:“小朋友你们瞧,超市里摆放了这么多的物品。可是这些物品的商标名称还来不及粘贴,请你们暂担当超市管理员,把黑板上的这些商标贴到对应的物品上去吧。”接着请学生上台,从黑板上取下会读的音节或词语卡片,将它粘贴在相对应的物品(或图片)上。学生举起粘贴好商标的实物,大声朗读,最后全班评议。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文具、水果、蔬菜等实物(图片)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换部首”识字。汉字中大部分是形声字,可以利用其形旁的区别和声旁的联系来进行识字。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换部首”识字方法的探究,发现了一些形声字学习的小秘密:声旁表音,形旁表义;只要声不变,换上不同的形旁就可以组成一组音、形相近的字。例如以“青”为声旁能组成“清、请、睛、情、倩、晴、蜻、精”等字,可编成一个顺口溜来识记:有水方说清,有言去邀请;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意浓;丽人留倩影,日出天气晴;有虫是蜻蜓,有米人精神。

二、体验生活,自主识字

(一)环境识字。学生熟悉的环境,是识字教学的最好教具。它既利于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深化学生对汉字本源的认识,又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文文字表达事物的能力正因为如此,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识字教学要与学生周围的环境紧密联系”的观点。所以要利用开放多变的生活环境,开拓广阔的识字空间,鼓励孩子们在生活环境中主动识字。

(二)联想识字。在识字过程中,通过分析字的音、形、义,引导学生找出这三者之间的联系点并展开联想,从而在大脑中呈现相应的物象以增强记忆,然后通过暗示学习加以巩固。这样,每当学生学习新字时,很自然地就会在脑海中闪现出已学或见过的形近字、同音字,从而对新字字形加深识记,能更准确地区别运用。

(三)“火眼金睛”。准备孙悟空的图片以及有关的一些卡片,再出示一些形近字的卡片。引导道:“在这些字中藏着一个小错误,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能把问题找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

三、小组合作,探究识字

(一)探究性识字。让孩子在宽松、民主、和谐、合作、有趣的气氛中,总结各自记字形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

比如,请大家讨论;“怎样做才能又快又准地记住‘碧’的字形?”生1:记笔画,是由“横、横、竖、提、……”等十四画组成的。生2:记笔画太麻烦,不如记结构,属上下结构,上边“王”和“白”,下边“石”。生3:部件记字法最好,是由“王”“白”“石”三个成字部件组成的……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合作研讨,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二)写话。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儿童已有的想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写话训练,也是识字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如,在教学“我们的画”这个看图说话训练中,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将小组合作绘成的画用语言叙述出来。有学生举着画说:“小白兔在山坡上吃草。”小組其他成员补充说:“是可爱的小白兔。”的学生说:“我画的是小鸟在蓝天自由飞翔”……把这些字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通过先画画后写话的训练,他们不仅会认、会写、而且会用了。

(作者单位:安徽桐城市范岗镇中心小学)

开放性识字教学 第4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开放性识字教学,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 教学工作既面临着机遇, 又面临着挑战。识字教学在低年级语文教学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识字教学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为此,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要特别重视识字教学, 采取合理、有趣的方法来开展识字教学, 促使学生的识字水平得以提升。

一、培养识字兴趣, 提升学习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是最终教学目标。然而, 在低年级学生识字的过程中, 他们会认为识字较为枯燥无味, 久而久之他们失去了识字的兴趣。鉴于此,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让学生参与到识字中感受快乐, 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我们以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1-3”的识字教学为例子, 本节课识字教学的目标如下:

目标一:认识“元、汉、桌、爷、毛、笔、您、事、示、休、 息、啦”13个字;会写“毛、笔、元、示、写、字、太”7个字, 学习新偏旁“竹字头”“秃宝盖”。

目标二: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感悟汉字的表意功能, 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 增强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当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后, 在导入环节中, 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如:将甲骨文的“马”字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字?此时学生众说纷纭, 他们凭着自己的想象力说出自身的答案。尽管学生的答案并不正确, 但是教师还是要给予学生鼓励。通过猜字这种方式将学生识字的兴趣激发出来, 让学生能快速地投入本节课的识字教学中。在学生猜完字之后, 教师要给学生适当讲解一下甲骨文, 让学生初步认识中国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小学语文教师既要介绍甲骨文的概念, 还要介绍甲骨文这种文字的来源。随后, 教师要借助多媒体出示教材P1中的图, 让学生仔细观看这幅图, 并谈一谈他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1:我发现了图上有两个人在走, 旁边的字像两个“人”字。 此时教师将借助多媒体出示“从”叠在两个人身上。学生2:我看到一个小朋友在树旁休息, 旁边的字就像一个人靠在了树的旁边。 我觉得这个字应该是“休”字。通过让学生看图来猜字, 学生真切感受到汉字的趣味性, 他们愿意与老师共同猜字。当学生认识到汉字的有趣性之后, 学生识字的兴趣自然被激发出来, 自然而然学生的识字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二、教会识字方法, 营造高效课堂

我们知道, 教师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不是教授学生相关的知识, 而是教授学生学习方法。识字教学不是简单的让学生认识字, 而是要让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让学生慢慢掌握使用汉字的规律, 教授学生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

我们以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4-6”的识字教学为例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蜻、蜓、蚂、蚁”等11个带虫字旁的生字和“网”字, 调动学生识字的主动性。在准备工作中, 教师要事先制作好课件, 准备好生字卡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将蜻蜓、 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六种动物的情景图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随后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与这六种动物相关的儿歌,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抓住小学生好奇的心理, 将学生识字的兴趣激发出来。另外, 教师要让学生认真读儿歌, 将小动物的名字一一找出来, 并划上横线, 让学生多读几遍这些词。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儿歌。在学生初步认识这些生字之后, 教师要调换词语的位置, 便于学生从简单到复杂, 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生字。在学生本节课生字的时候, 教师要让学生细细观察这些生字, 发现这些生字的规律。如:这些生字的偏旁都是虫字旁;这些生字所表达的意思都是动物;“蚂”与“蜻”这两个的读音只需要读半边的字就可以了。在识字教学中, 教师要尽可能地多教授学生认识生字的方法, 让学生发现字与字之间的关系, 寻找规律, 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三、善用识字模式, 增强学习信心

识字教学模式并不单一, 为此, 教师要灵活运用识字模式, 将识字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起来, 鼓励学生发现身边中的汉字, 养成随时认识汉字的好习惯。当教师将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应用到识字教学中, 学生识字的热情被激发出来,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我们以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5-8”的识字教学为例子, 在本节课教学中, 学生要认识一个偏旁——竖心旁, 此时教师既可以创设故事情境, 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认识生字。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有很多事物都会出现带有竖心旁的生字, 所以, 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多观察, 留心带有竖心旁的生字, 并将其一一记录下来, 分析这些生字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在识字教学中, 教师通过运用不同的识字模式, 这活跃了识字教学的氛围, 将学生学习生字的主动性调动起来, 学生对识字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与此同时学生学习生字的信心也得到了明显的增强。

综上所述, 识字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 识字教学效率的高低既会影响到学生理解汉字的能力, 还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水平。鉴于此, 低年级语文教师要将识字教学放在首位, 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 丰富学生的汉字容量。

参考文献

[1]邱桂兰.浅谈低年级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J].新课程 (中) , 2011 (4) .

开放识字 多认少写 把握规律 第5篇

在我国教育史上,识字向来是启蒙教育阶段的教学重点,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这是对识字教学的重要定位,也是对十几年来识字教学现状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我认为新课标中的识字教学精神可以概括为这样十二个字:多认少写,把握规律,开放识字。

一、多认少写

尽早大量阅读是发展语言的最重要、有效的途径,而识字是阅读的基础。照原大纲的规定,1、2年级识字量只有1100多个,这样少的识字数量既不能满足儿童阅读、写作的欲望,也不能适应语文教学进度的要求。

另据研究发现,儿童识字能力的强弱存在年龄差异,一年级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最强,以后逐年下降。可见,低年级是识记汉字的黄金时期。为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在识字能力上的优势,满足儿童阅读、写作的欲望,新课标增加了低段识字量,规定第一学段的识字量为1600~1800个。根据新课标编写的几套教材,1、2年级的`识字量都有明显增加。

识字量增加了,但写字量基本不变。新课标规定,第一学段要求800~1000个字会写,,这样,学生的负担并未增加。相反,许多字因为多次接触之后再要求学生书写记忆,学生往往不费多大力气就能记住,难度相对降低了,学生反而感觉学得轻松。因而,我们必须严格按照《课标》关于两类字的不同教学要求进行识字教学: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在课文中认识,不做书写要求;要求会写的字,要能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写得正确、端正,大致了解意思,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运用。

二、把握规律

一个汉字,往往是声音、图像、意义、符号四个”基因”的有机结合。这四个”基因”之间,也往往有着一定的联系。如会意字,其”语义”与”符号”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看到”采”就让人想到”手在树上采摘东西”;象形字、指事字,其”图像”、”符号”和”意义”有密切联系。如”马”字,本身就像一匹骏马,”上”,多像一人立于地平线上;形声字的”图像”、”符号”、”意义”和”声音”之间都有联系,”蚂”,左边是形旁,表示意义,右边是声旁,表示读音,联系生活,一只只可爱的蚂蚁就浮现在眼前。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若能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规律,把握这些规律,就能实现”多识字、快识字”的目标。

1.”图―――字”对照,学习象形、指事字利用象形、指事字与”图像”有联系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时常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汉字符号与一幅幅具体、形象的图画联系起来,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语文教学如教学象形字”鱼”,我以多媒体显示一条挂着的鱼,并在图下依次写上”鱼”字,从甲骨文到金文、篆文、隶书的演变过程。这样,借助图画,学生不仅很快就记住了”鱼”这个符号,而且初步了解了象形字的造字规律―――把客观事物的形体描绘出来。

再如教学指事字”本”时,学生已学了象形字”木”,知道”木”就是”树木”,我就让学生在黑板上画一棵树,然后在下面加上树根,告诉学生:”木”下加一横是”本”,表示树根。于是,树及树根的图像与”本”这个符号联系起来,牢牢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

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初步掌握了这种方法,并运用于自己的识字实践:学习”飞”字,学生说”飞”就像一只展开双翅的飞鸟;学习”竹”,学生说它像竹子上的六片竹叶……

2.分析”部件”,学习会意字

在教学会意字时,我们常利用会意字的”语义”与”符号”之间的巧妙联系,指导学生分析”部件”,编故事或做动作,以理解字义,记忆字形。

如教学”看”时,我告诉学生,”v”就是一只手,然后让一个学生将手放在眼睛上,做”看”的动作,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看”的字形。

以后,学生十分喜欢用这种方法学习生字:学习”泪”字,学生说,眼里流水是泪;学习”休”字,学生说,一人靠在树边休息……

3.形声归类,学习形声字

据统计,在汉字中,形声字约占74%。利用形声字”图像”、”符号”、”意义”和”声音”之间的联系,采用形声归类的方法,能帮助学生识记大部分汉字。

形旁归类 有同一种形旁的字往往在语义上有一定的联系,如衣字旁的字都与布、服装有关。记得学生在初学”褐”字时,经常将其写成示字旁。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我让学生查字典了解:”褐”不光指”褐色”,还指”粗布或粗布衣服”。从此,”褐”在学生脑海中就与”被、补、裤”等归为一类,再也不会写错了。

声旁归类 带有同一种声旁的字往往读音相似,字形相近,容易混淆。因而,需经常进行归类复习。如学习”晴”字之后,我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带有”青”的字+清、睛、请、蜻,,帮助他们编顺口溜归类:小草青青,河水清清,今日天晴,说话用请,目是眼睛,昆虫蜻蜓。

实践证明,针对汉字特点,把握造字规律,不仅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识字负担,而且能使学生对生字的记忆深刻,降低回生率。

三、开放识字

要达到”多识字”的目标,还须构建开放的识字教学体系,将识字与阅读、与生活巧妙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1.识字与阅读相结合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机是6-12岁,而真正意义上的书面语言的学习是从阅读开始的。因而在小学一二年级,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将主要精力放在攻克汉字上,而应将识字与阅读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识字的同时接触大量规范、优美的书面语言,让他们从中汲取丰富的书面语言营养,及时开发其语言潜能,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2.读儿歌识字。儿歌生动形象,琅琅上口,易读易记,儿童十分喜欢。在入学教育、拼音教学及看图识字教学中,我们采用补充儿歌的方式,让学生听儿歌、背儿歌、读儿歌,利用学生的无意记忆识字。

譬如,学完复韵母”ai、ei、ui”之后,我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调背了儿歌《小燕子》:”小燕子,飞呀飞,一把剪刀身上背。飞来又飞去,剪刀挥呀挥。剪得桃花红,剪得柳枝翠,剪出大地披绿袍,剪出祖国山河美。”学生听了,兴致盎然地跟着我背。我在大部分学生会背之后,让学生看着这首儿歌,带有拼音-,用手指着读几遍。最后,再让他们用笔圈出这首儿歌中带有”ai、ei、ui”的音节。就这样,学生在背儿歌中积累了语言,在读儿歌中认识了汉字,在圈圈画画中巩固了汉语拼音,可谓一举三得。

3.读故事识字。听故事、讲故事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他们的语言,因而,在识字教学中,我采用听故事和讲故事的方法组织教学。如,在教学集中识字《合起来,认一认(二)》,我是分这样几个步骤组织识字教学的。我先用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了一个故事《小晶晶漫游大森林》。生动、有趣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学讲故事的愿望。于是,我让他们带着一些问题,如:小晶晶在大森林里遇到了哪些小动物.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反复听故事,听懂内容,听熟语言。然后,让每个学生自己试着讲故事,讲给同桌听,讲给好朋友听,讲给大家听。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将故事的语言内化成了自己的语言,丰富了语言仓库。

在此基础上,我将学生听过和讲过的故事打印好发给每一个学生,让他们用手指着故事,跟着老师来读一读,自己试着读一读。在读故事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再与故事中的汉字多次见面,无意之中认识了许多汉字,为进一步掌握这些汉字打下了基础。认汉字我将故事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生字,如:品、众、鹿、熊、兔、洞,写在生字卡片上,让学生以各种形式认读。写生字根据教材要求,让学生书写”众、森、品、晶”四个生字。

实践证明,读儿歌识字、讲故事识字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释放孩子们语文学习的潜能,也为孩子们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厚实的基础。

2.识字与生活相结合识字如果局限于课堂40分钟时间、局限于一本教材,其效果肯定是有限的。”人人是学语文的主人,处处是识字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将识字与生活结合起来,拓展识字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养成在校园、家庭、社区、社会中识字的良好习惯。

譬如,教学《鸟儿,花儿》之后,我们带着学生到校园里参观,让学生认一认花坛中的广告语:”花儿在睡觉,不要吵醒它”、”我要长大,不要踩我”……再如,学了《中国人》之后,让学生认一认比较常见的国名。学了《秋天的果园》之后,让学生和父母一起逛逛超市,认认水果名,自学课时进行交流。学了《你姓什么》之后,让学生将自己的姓写在卡片上,教大家认一认;回家后问问爸爸、妈妈,亲戚朋友都姓什么.认一认他们的姓。这样,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扩大了识字量,提高了识字能力,同时也养成了留心生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好习惯。(作者单位:宁波市鄞州区教育中心教研室)

联系社会生活开放识字课堂 第6篇

1.识字量大,字形复杂。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几乎每课都要认识十几个生字词,其中大部分要求会写。对于这些刚入学的学生来讲,这些汉字就像一些形状各异的符号,令人望而生畏。

2.教学方法单一枯燥。由于识字量大,教师为了便于讲解,大部分的识字教学方法都比较单一,往往是从字音到字形再到字义,教师讲学生练。大多时候采用的方法是重复书写,时间一长,学生会提不起兴趣,表现出对识字的厌烦,课堂效率差。

3.容易遗忘。对于所有的学习者而言最先遗忘的往往是那些不能引起兴趣的、不符合需要的、识记量过大的知识。这样导致以前会的生字,过不了多久就会忘记,使学生灰心丧气,失去信心。

如何才能解决上述难题,解决学生在识字中的瓶颈呢?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识字是启迪心智,使它认识过去的事情,现在的生活,以及人们对未来和明日的计划的一种手段。因此,识字可以把人和人联结起来,也就是说,可以使人接近世界”。识字的最终目的是接近世界,接近社会。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社会经验、生活积累联系起来,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

一、利用生活资源快乐识字

1.利用学生在校生活资源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我们的学校,为学生识字创造了良好的氛围。那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宣传图画,那一句句催人奋进的名人名言,一块块内容丰富的黑板报、一张张课程表、指示牌等都是识字的好资源。我就带着学生仔细观察校园,开展 “争做‘识字大王’”的活动,谁认识了一个字就做成字卡,放在班级的“识字箱”内,一周评一次,谁认得字多, 谁就是本周“识字大王”。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课间,这些可爱的小朋友就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在校园里穿梭忙碌着,吸收着校园生活中的营养。 一学期下来,学生轻而易举地认识了几百个汉字,增强了识字的自信心。

2.引导学生多多关注生活,仔细观察

我鼓励学生利用看电视、去超市、外出旅游等机会去看看电视字幕、读读商品名称、认认旅游地名……并将观察所得,写在自己的识字本上,每周与同学交流,在交流与实践中体验到了识字的快乐。不仅如此,我班在期中还开展识字体验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识字主动性,如“谁认识的地名多”“报菜名”“读读商品名称” “我喜欢的卡通人物”等活动把识字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让他们感受到生活处处皆语文,学好汉字很重要。

3.将课内与课外识字有机融合,效果会事半功倍

课堂上的识字教学往往是见其字不见其物,学生学过就忘了,因此将课堂教学作适当的延伸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有些字词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教师如果创设恰到好处的生活情境,学生学习的时候就会入情入境,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也会变得轻松自然。比如学习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5》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把夏季水果都带进课堂,让学生把认水果和认汉字结合起来, 再让学生尝尝水果的味道,让学生读读词、尝尝味、说说话。识字过程变有趣了,学生的语言变生动了。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桃子,因为它吃起来又香又甜!”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吃梅子,因为它吃起来酸溜溜的!”……

另外,可以将课堂延伸到家庭,让每天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所也变成识字教学的课堂。例如,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练习6》是介绍生活用品的,我让学生制作了词语卡片,贴在家里相应的物品上,如“电视”“书橱”“沙发”等,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字,并能将字形与字义有机结合起来,学得快乐,学得有效。

二、唤醒生活积累轻松识字

汉字无处不在。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当学生们发现这个汉字是原先就认识的,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如学到“东方”,教师提示说:“我们这里有一个超市,叫作——”学生马上想起来了,很兴奋地说:“东方超市,就在我家门口!”“老师,我去过东方名城!”学习“奶” 字时,有学生说:“老师,这个字我会认,我们天天喝的牛奶杯上就有这个字呢!是牛奶的奶。”我立即请这名学生向大家介绍“奶”字。“庄”字是我们班同学的姓,外面是“广”里面是“土”,就是“庄稼”的“庄”;“瓜”是因为我喜欢吃“洽洽瓜子”,我就认识了;“牵牛织女”是我在故事书里看到的。学生们在生活中见过的字,我都想办法唤醒这些记忆,学生们就会觉得这些汉字并不是枯燥的符号,它离我们并不遥远,学起来就会既亲切又轻松。

三、联系生活想象创新识字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汉字记忆方法。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会跃跃欲试,他们会通过一些奇思妙想来识记生字。这时教师要开放课堂,鼓励学生结合音形义、联系生活展开合理想象,主动识字。学生们的方法也许不是最科学的,但肯定是最贴近他们生活的,也是最容易记住的。比如学习“美”字,有个女孩子说:“老师,我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美’字上的两点就像我戴的发箍,多漂亮啊!”多么有创意,让人忍不住为她喝彩。学习“鱼”字时,有学生说:“这就像一条小鱼,有头有尾还有鱼鳞呢!”学习“哭”字时,有学生说:“上面两个口就像我们的眼睛,哭的时候会流下一颗颗大大的泪,就像咱们班的桑同学一样!”学生的记忆方法千奇百怪,通过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会发现有的汉字与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

四、引进生活游戏趣味识字

低年级学生好动、好玩、好胜,特别喜欢做游戏。在识字教学的阶段性复习中我经常采用一些新颖活泼、富有趣味的游戏活动,这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方法,能有效改善学生容易遗忘的情况。

1.谁的卡片多

对低年级学生来讲,玩卡片是他们生活中最喜爱的游戏之一。我让学生制作生字卡片,以6人为一组,进行组词游戏。每人按顺序出示手中的六张字卡,其他三人看字组词,谁组得快、组得多,就能获得这张字卡,集得最多的人就赢得比赛。这种集卡游戏既能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又能帮助学生丰富词汇量。

2.我当小老师

教师把学生作业中多次出现的错别字整理出来,让学生当老师给这些“字宝宝”挑错。谁挑得准挑得多,就给这位老师送上“好老师”的表扬贴纸,并让他当“老师” 领着同学们来读这些汉字。如“年代”的“代”多写了一撇;“公、分”的“八字头”写成了“人字头”;“练习”中的 “练”右边写成了“东”,“真”的中间少写一横……学生对 “我当好老师”这个游戏非常有兴趣。通过这个游戏既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又能提高学生分辨能力,大大降低了学生的错别字。

3.找呀找朋友

“找朋友”游戏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学生在身上贴上生字卡片,每8—10人组成一组,每个人在观察的基础上,看看与哪个同学能组成词,就与他交朋友。 “找朋友”的游戏还可以提高难度,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学生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让学生在游戏中去区分辨别。这样的识字法,学生兴致高、记得牢。

开放性识字教学 第7篇

识字要靠教师的课堂教学、也要有家长的课后帮助。但调查显示, 这样做远远不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外因的推动下被动地去识字、去学习, 远不如在内力的驱使下主动去认识生字。一二年级是孩子们成长中重要的过渡时期, 他们“玩性未泯, 学性未稳”。如何让孩子们把如游戏般的快乐体验与有效识字过程巧妙结合?如果能立足赏识, 以赏识理念、赏识策略、赏识评价, 让孩子们在一种开放式的识字环境中主动、快乐地去识字, 可以唤起学生发自内心的识字愿望, 主动参与到识字活动中来。可以说, 挖掘开放式的识字资源与途径、让学生在识字中体验更多的快乐, 变得生动有趣有实效, 而且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识字方法多样化, 关注自主参与的趣味指数

汉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存在, 有其丰富而严密的整体性。无论是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 还是形声字, 都有其自身的构字规律。面对庞大的汉字“军团”, 识字教学就不能单纯地“就字教字”了, 而是要“以字带字”, 由此及彼:以一种汉字存在的现象、使用的识字方法、开展的识字活动为点, 辐射式发展。以识字过程所开展的活动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识记印象, 以识字方法为“半径”, “半径”越长, 则识字能力越强。

(一) 形义结合, 编字谜

这种识字方法, 既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 又让他们很快地记住了这个生字。比如, “二小二小头上长草是哪个字? (蒜) ”、“白王子石上坐 (碧) ”、“一撇三点头, 一个小门楼, 底下一个小朋友 (爱) ”。学生们在这猜字谜中快乐识字, 兴趣盎然受启发, 学生也跃跃欲试, 主动为一些汉字编上了字谜:如由“爱”这个字谜, 学生举一反三, 相继编出了“一撇三点头, 一个小门楼, 孤孤零零一个又 (受) ”“一撇三点头, 底下一根小木头 (采) ”“一撇三点头, 一个小朋友, 伸出一只手 (援) ”“一撇三点头, 一个小朋友, 正在晒日头 (暖) ”。学生在编系列字谜过程中, 识字量大增, 而且一些容易混淆的汉字也区分得很准确。

(二) 抓住生字特点, 巧编顺口溜

遇到难记、易错的字, 借助顺口溜会加深学生的识记印象。如“琴”字, 有一些同学会把下面的“今”记成“令”, 用顺口溜“今天可真棒, 头上坐俩王”很容易就记住“琴”的特点了;如“裕”字, 左边的衣补旁容易与示补旁混淆, 于是用顺口溜“有衣服穿, 有谷子吃, 生活很宽裕”就记住了“裕”字。学生不但喜欢这些顺口溜, 还对编顺口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创编的顺口溜, 或许不是很科学, 甚至显得有些幼稚, 但如果老师以欣赏的眼光、赏识的心态加以引导, 学生就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惊喜。

(三) 鼓励多样方法, 独家记忆, 班级共享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 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如“换一换偏旁”:烧、浇、挠、绕、翘;如“合一合”:合—手—拿, 口—天—吴;如“加一加”“减一减”:寸—、对;如“找一找”:人、大、个几个生字里都有“人”。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 它是满足的源泉。”所以, 多种识字方法满足了学生好奇、好玩的心理, 使他们的注意力不但持久稳定, 而且对生字的印象也较为深刻。

二、识字途径开放式, 关注识字资源的利用指数

在识字教学中构建语文学习方式的生活化。生活化的教材对应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把识字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 对学生来说, 识字变得既自然又轻松。同时, 以赏识鼓励的方式认可学生多途径识字成果,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尽可能地去寻找可以识字的“书”, 开展一系列主题识字活动, 也能最大限度地挖掘生活中的识字资源, 诸多开放式的识字途径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识字量。

如校园文化主题识字活动, 不论是走廊、楼梯间, 还是办公室、专用教室, 都会有一些读书名言、名人故事、科普知识或学习标语、学校办学理念等等。走到哪里, 学生都会和一些生字朋友“打照面儿”、对一些汉字“面熟”。所以, 每天都可以让学生带几个生字朋友“回家”。

如社会文化资源, 不论是在购物中、旅游中, 还是看电视、经典诵读中, 随处可见的汉字都可以成为学生识字的“书”。学生会对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汉字, 从陌生到熟悉, 最终达到识字的目的。

叶圣陶说过, 生活即教育。语文教学的全部外延也是生活, 在生活中开发可利用的识字资源, 科学合理地加以使用, 对于学生来说, 就如同一只鸟儿放在树林中, 识字活动就会成为一件随意而快乐的事情。

三、评价方式赏识化, 关注成功体验的快乐指数

科学研究表明, 人在最快乐、激动、愉悦的时候, 记忆力是最好的。因此, 对学生的识字过程和识字成果, 我们可以构建一个生动、有趣的评价方式, 关注孩子们的快乐体验。教师的评价是制约课内课外识字, 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因素。尤其是拥有丰富资源的课外识字更是具有灵活性、自主性的特点, 因而应多关注对学生的赏识评价、多元评价, 在评价中以表扬激发其主动性, 以认可和期待给予其导向性, 使学生识字变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从而更加有效。

(一) 开展“快乐识字考级”活动, 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根据某一阶段学生课内外识字活动的开展情况, 定期进行“快乐识字考级活动”。学生在识字考级活动中有固定的考级卡, 每成功考级一次, 加盖一个大红章。它是对学生识字量方面的一个考察, 从一级到十级, 包括“百发百中我会认”“读书读报句句通”“生活识字大擂台”。如, “百发百中我会读”包括课内外近期认识的生字, “读书读报句句通”是考察每月指定阅读书目中的句段, “生活识字大擂台”是考察每个月课外主题识字活动中认识的生字。每次考级以100个汉字为标准, 达到规定识字量即可升级一次, 根据学生自主参与情况, 由五六年级学生来考察一二年级, 既有效又快乐, 更主要的是激发了学生识字的主动性、能动性。

(二) 建立“快乐识字评比袋”, 使学生重视识字过程, 可考察、可评比

快乐识字评比袋是收集孩子们每日带回家的生字朋友, 将生字写在卡片上、或是从商品包装上剪下来, 天天积累, 每周整理一次, 将一周内认识的生字朋友放进信封投进快乐识字袋。每周家长可以抽查孩子识字情况, 拿出信封里的生字卡, 考考孩子是在哪里认识的这个生字, 这个生字读什么, 它可以和哪些生字交朋友等;每个月班级里同学间交流一次、评比一次, 评出“识字小能手”“识字小明星”“识字大王”等。在交流评比中, 让学生们感受到识字的乐趣、主动识字的成就感, 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上一篇:蚀变特征下一篇:气象预警应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