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参与范文

2024-07-21

积极参与范文(精选12篇)

积极参与 第1篇

如何开展面向社会的对内开放, 其实就是两个方面:其一是“社会参与“, 其二是“参与社会”。这绝不是词语组合的游戏, 而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 两项彼此互动的工作。

“社会参与”, 人们并不陌生, 因为这是现代学校制度的四个“要素”之一。但是, 做好“社会参与”并非易事。这里有两个关键问题先要厘清:一是到底“参与”什么, 二是应该怎样“参与”。毕竟学校工作既综合, 又复杂, 更专业。社会没必要事事“参与”, 也没能力事事“参与”, 所以从学校工作职责的定位来确定“参与”的内容和“参与”的方式是很必要的。近年来, 教育已经列入政府的公共服务。在一定意义上, 学校就是接受政府委托实施公共教育服务的机构。这个特征在义务教育阶段更为鲜明。既然学校如此定位, 那么社会“参与”理应包括两个内容:一方面是监督, 一方面是支持。特别是小学和初中, 他们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对象就是所在社区。这种社会“参与”的监督或是支持, 当然也应该来自所在社区。

所说的监督, 就是社会针对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督。谁都知道, 公共教育服务的核心就是保证教育公平。政府为此出台了一系列规定, 以国家的意志规范学校的行为。无论是从理念到措施, 还是从方法到效果, 学校教育实际反映的都是让政府的政策之“水”顺利流到头儿。有人说办学行为就是办学方向的具体体现。细想这话并不“左”。当然, 在这个过程中本来就“设计”过一系列的监督, 比如人大视察、政协调研、政府督导、媒体评论等, 但这些监督还真代替不了社会监督, 原因是社会监督来自学校“身边”、出于“草根”一族。人家把孩子交给你了, 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就在人家的眼皮底下。哪怕你出台的制度有一处“变化”, 要是没告知到了, 人家也会刨根问底;哪怕你组织的活动有一点儿“创意”, 要是没说清, 人家也要品头论足。在他们看来, 直接、快速地表达自己的“民意”, 不但是一种需要, 而且是一种责任。大概正因为社会监督有这样的特别之处, 学校教育才应该对这种特别的监督给予特别的尊重。有人提议, 是否需要吸纳社区代表参加校务会议, 其实也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校务会议毕竟多是论证决策, 如果他们参与一些需要参与的决策过程, 从工作源头开始社会监督, 大概更利于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进而保证学校办学方向。

所说的支持, 是针对学校素质教育的社会支持。谁都知道, 实施素质教育对于学校来说并不容易, 困难、问题和矛盾来自各个方面。但是, 这些困难、问题和矛盾, 社会起码可以帮助咱们解决一些, 因为他们一有热情, 二有资源。“热情”主要来自于孩子。别人的孩子也好, 自己的孩子也好, 反正他们是靠这股“热情”参与进来, 心甘情愿支持咱们。至于“资源”那就更加丰富了, 显性的有人力、财力、物力, 隐性的有观念、智慧、机制, 反正他们能用这“资源”参与进来, 想方设法支持咱们。比如学生社团这事儿, 学校要是真把它当作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既不“糊弄”, 也不“就乎”, 眼下就有不少非常实际的困难、问题和矛盾。就说其中的困难, “人才”短缺最为关键。一定数量且一定水平的辅导老师, 靠现岗教师兼任肯定做不到, 靠学校自己培养也很不现实, 靠行政部门招聘就更没门儿。其实, 争取社会支持倒是个办法。社区里面“能人儿”非常多, 有的“能人儿”还总憋足了劲儿想找机会“亮亮”, 生怕自己的本事不能传下去。在那儿摆着的现成人才, 咱们怎么放着不请呢?如果“财力”短缺, “志愿者”不是很“时兴”吗?搞好了说不定有些单位还会派出专家到学校指导, 或是组织学生到现场实践。一旦形成了机制, 一定会再上层次。其实无论什么困难, 只要咱们真心实意敞开大门, 面向社会, 就会得到他们的更多支持。

为了落实“社会参与”, 本文标题还特别在“社会参与”的前面添加了一个词———争取。明摆着社会自己的事儿还够忙活的, 无论监督, 还是支持, 咱们不去“争取”人家, 人家怎么好意思上你这儿来“参与”。咱们要是真想办好学校, 必须以“争取”的诚意和行动把“社会参与”这事儿“争取”进来。

“参与社会”, 其实大家也很熟悉。如果咱们认真翻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就会发现, 不管是学校自身“参与社会”, 还是组织学生“参与社会”, “参与社会”都直接关系到咱们的教育目标和工作责任。

所谓学校自身“参与社会”, 最主要的就是“参与”学习型社会建设。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已经成为咱们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又是这个目标的基本特征。如此人员数量大、层次需求多、时间要求活的宏伟事业, 却仅仅还有7年的时间就要基本实现, 作为社会实体的社区, 压力可想而知。当然, 压力动因纷繁复杂, 诸如思想观念、制度机制、学习条件……他们首先缺的还是学习条件, 包括教学装备和师资队伍。但是, 咱们最不缺的也是学习条件。社区几乎没的可用, 学校有时闲着不用。这样一个悖论, 一个长期存在的悖论, 如果不能破局, 社会怎么才能实现“学习型”?就拿“倡导全民阅读”来说, 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不拥护, 眼睁睁一个人读不读书就是不一样。有人说, 没有全民阅读就没有全民素质。话是有点儿过了, 理儿却摆在那儿了。在一般情况下, 社区藏书无论数量还是质量, 和学校真没法比。如果能够开放咱们学校的图书资源, 如果再动员咱们老师搞点儿专题讲座, 这个社区的全民阅读肯定会“火”起来。当社区承担起建设学习型社会这个任务的同时, 学校同步“参与”进去, 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 支持“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也应该属于一种责任, 而且是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所谓组织学生“参与社会”, 主要目的是帮助孩子深入了解社会, 学会服务社会。其实, 这本身就是咱们的质量目标。“树立科学的质量观”绝不是一句空话。但是, 你不“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质量目标就不可能落到实处。这里的“适应社会”, 显然不能等孩子到了社会才去适应。他们在学期间学习适应社会, 理应属于咱们的教育任务。如果没记错的话,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是马克思最早提出来的。当时, 第二次工业革命如火如荼, 以此作为组织学生参与社会的主要途径, 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于是, 经历近一个半世纪的实践以后,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能够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规律, 自然也是水到渠成。如今, 第三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 咱们真不能轻视, 更不能无视这个规律的巨大作用。大概也正因为如此, 国家在再次明确的教育方针中, 才又指明了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特别是“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并列, 更使组织学生参与社会的时代特征凸显出来。就拿德育工作来说,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 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 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在高中阶段, 显得更为重要, 因为此时孩子正在走向成熟。假如只凭咱们在课堂里天花乱坠地讲, 他们自己没有到社会里面“参与”一番, 对“信念和信心”怎么能有切身的感受和体验?怎么能扎下“坚定”的根系?看来, 咱们只有在时间保证、活动开发、资源配置、方式创新每个方面都下大力气, 才能确保组织学生“参与社会”真正变成现实的质量目标。

为了落实“参与社会”, 本文标题又特别在“参与社会”的前面添加了一个词———积极。因为不仅学校只顾忙活自己的事儿, 已经形成惯性;而且盯着学生只顾忙活课上的事儿, 更形成了惯性。“参与社会”是积极还是消极, 确实大不一样。咱们要是真想办好学校, 必须以“积极”的诚意和行动, 让“参与社会”这事儿“积极”起来。

积极参与办元宵灯会 第2篇

*******积极参与“全县元宵节灯会”活动总结 春节、元宵期间,各地群众性文化活动突出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社会主义、歌颂改革开放等主题****特别是结合2011年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同时也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积极配合各有关部门谋划并落实主题文化活动,让广大群众能尽情享受到精美的文化“盛宴”。

正月十五闹花灯。今年,人民广场的元宵灯会规模不小,白天有演出和猜灯谜,晚上有灯会,市民白天夜晚闹元宵都有活动,效果较好。2月13日晚,****各街道出资,制成多个大型灯组,在市民活动中心拉开了元宵闹花灯活动的序幕,灯展的主题为“玉兔迎春、和谐永安”,花灯将***装扮得美仑美奂,引了众多市民冒着绵绵细雨出门赏灯。

*******积极响应县委号召并积极配合各镇乡、街道的元宵活动,******元宵活动组委会,细化了工作方案,明确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落实了责任人,设置了项目的时间节点,并确定完成各节点工作的要求。每个工作节点,都进行严格检查、控制和监督,促进整个灯会组织有序、安全和谐,达到了丰富群众节日文化生活、提升节庆文化发展水平。使本次灯会彰显为民气质,得到老百姓的极大欢迎。

积极参与个股行情 第3篇

最近一段权重股中表现最为强势的无疑是地产板块。在笔者看来,地产板块最大的利好无疑是更严厉的调控政策,譬如物业税等等,均已在市场预期之内。对于股市而言,预期中的利空往往会在股价上已经得到反应,后期的杀伤力反倒不大。股市最具杀伤力的当属突如其来的利空。今年以来,在房地产调控进一步深入、市场成交低迷的背景下,继年初长沙、鄂尔多斯等地的中小房地产公司的老板“跑路”事件之后,经营困难、资金链断裂的处境也开始侵蚀到一线城市的中小房企。在可见的严厉调控政策实施下,房地产业内出现洗牌、兼并、重构等应属正常业态,但如若大面积的房企集中倒闭则会导致交房违约、业主房款无从收回等恶性事件,进而演变为社会不安定因素,而这是政府所不愿看到的。所以,即使房地产调控政策暂时不会大面积放松,但进一步从严的可能性却很小,这对资金链较为坚实的大型房企及二三线地产龙头无疑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已经公布的2011年房企年报也显示,六成上市房企面临库存和负债双双增加的压力。国内500强房企的库存已达到4.9945万亿元,平均每家500强房企的存货已达到99.89亿元,创历史新高。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存货量高,销售额下降,资金来源增速却很缓慢,这导致房企资金的缺口越来越大,而资金价格回落将导致房企融资成本下降,存准金率下调所带来宽松的流动性也将缓解房企资金紧张的局面。而从最近首套购房贷款利率的下调,市场似乎也看到了转机。

从技术面来看,在上证综指月线周期上,近20年时间里,KD线出现20以下的黄金交叉曾出现过三次,即1994年8月、2005年7月和2009年2月,期间对应的正好是历史上三次最重要的极端低点,分别是325点、998点和1664点,今年2月再次出现这一黄金交叉,对应低点是2132点。随着近期的上涨,股指形态得以修复,目前上证综指60日均线已经上穿120日均线。股指再次站上60日均线,其中线意义非常重要。从乐观角度讲,我们看到了一个"头肩底"形态右肩的雏形(左肩及底分别形成于去年的10月和今年年初,即2307点和2132点),当前市场则处在寻找和确认"右肩"的过程中。2536点和2478点的连线构成了中期形态的颈线,略微向下倾斜,目前处于2450点一带,这是未来市场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性位置,若形成突破,指数仍存在300点左右的技术测算涨幅,即指向2700点上方。年线和长期成本线都存在被逾越的可能,这仅是技术上的判断,其假设前提是右肩成型和颈线突破。后期还是要看股指能否站稳60日均线。

目前时值一季报公布期。一方面要积极寻找一季报超预期的个股机会。同时还要规避季报地雷。对于受制于成本上升、而下游需求低迷的行业来说,业绩下滑是大概率事件。从市场表现看,莱宝高科和中泰化学等公司在披露一季度预减公告后,股价持续下跌,业绩地雷风险可见一斑。

从已公布一季报预告来看,预计出现净利下滑的公司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和部分基础化工板块。数据显示,化工细分行业PVC价格自去年一季度持续下跌至今,2012年一季度均价同比降幅高达17%,中泰化学和天原集团均已发布预减公告;纯碱价格同比下滑幅度也逾10%以上;粘胶短纤价格调降幅度则高达20%以上,澳洋科技一季度净利同比减少超60%。

积极参与 绽放精彩 第4篇

一、运用情境教学, 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 是智慧、灵感的源泉。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 它没有语文、史地等学科那样充满情趣。创设“情境活动”是把学生引入“乐学”大门的好方法。丰富多彩的数学情境、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 就会像磁铁般地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到数学学习上来, 使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自然产生。这样, 数学知识与情境的场面都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

(一) 在情境中自主学到知识

儿童注意的特点是容易被一些新颖的、活动型的、直观形象的刺激物所吸引,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强、好奇、好玩这一特点, 设计形式多样而有趣的小游戏, 让学生乐“学”。如“找朋友”“小鸽子送信”“小蜜蜂采蜜”“摘苹果”“猫捉老鼠”等为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情境, 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把注意力长时间地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事实证明, 游戏是儿童最愿意参与的一种活动, 它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二) 在情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情境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高, 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更加深刻、牢固地掌握。例如, 在教学“0”的认识时, 教师创设如下情境:教师在讲台上放着5个水果 (分五种, 每种1个) , 让6个学生上来每人拿走1个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前5个学生很快地拿走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第6个学生却为难了, 不知所措。然后把水果重新放回讲台, 再叫6个学生按上述方法再做一遍, 结果相同。此时, 教师明知故问:“你为什么没有拿到水果呀?”学生回答:“水果没有了。”教师接着追问:“那么, 没有了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正是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教学, 加深了学生对“0”的理解, 知道了“一个都没有, 就用0来表示”, 而且牢牢掌握了0比1小, 1比0大的相对大小关系。

(三) 在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数学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也是教学的难点问题, 学生对此常常是束手无策。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组织开展一些服务于教学内容的实践活动, 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例如,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长度单位厘米、米后, 创设一个小组合作测量课桌的长、宽、高, 课本的长、宽, 同学的身高的竞赛活动。这样一来, 学生情绪高涨, 自主参与意识自然产生, 学生也在竞赛活动中懂得度量时运用正确的长度单位来解决问题, 也绝不会出现“小芳的身高120米”的笑话。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创设学生动手操作机会, 让学生进行讨论、说理等, 也可通过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情境……教师只有善于为学生创设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才可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体现学生主体性教育原则。

二、联系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一切数学来源于生活, 来源于生活的现实。”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把教材内容与具体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让学生体会数学、领悟数学、感受快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处处有问题, 而学生对这些身边的物体比较熟悉, 容易辨别, 所以教师要创设条件, 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来学习和理解数学;从生活入手, 可以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简单的计算”一课时, 为了能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我设计了“商店经营活动”:让有的学生当售货员, 有的学生当顾客, 按提供的商品进行买卖。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不仅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掌握知识, 又能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实用价值, 从而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三、创设操作、实践活动, 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 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 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要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就应该经常让学生动手操作, 解决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直观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学习不仅仅是听, 也不仅仅是看, 更应该动手做”。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 让他们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感悟问题的解决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 而参与的程度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操作活动, 给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空间, 让学生体会数学实用价值, 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教师还要做好引导工作, 把握参与的机会, 大胆放手, 鼓励学生探索创新。我们要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不断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激发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合格公民。尊重每一个学生, 让师生在民主、友好的氛围中通过课堂教学的人际多边互动活动, 轻松愉快地感受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摘要:转变学习方式, 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运用情境教学, 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联系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创设操作、实践活动, 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积极参与 努力提高 创新不足 第5篇

——《小学语文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课题竞赛课活动总结

为了提高语文教研组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与交流在,按照学校科研室的工作计划,我们语文教研组在本学期开展了《小学语文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课题竞赛课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老师们的支持参与,上课教师是认真参与,精心准备,为老师们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机会。现在我代表我们语文教研组对本次课题竞赛课活动做总结:

一、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

1、创设情景,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

遵循课程实验改革提出的“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这一原则,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们能够很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如:唐君、周青园、马秀远、张学斌、曾捷、吴新蓉、邓小燕、林梅花待老师,通过课件出示动画导入课文,结合音乐进行范读,结合动画画面讲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中重视以读感悟、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课题分低中高年段开展实验,每一年段都有不同的教学要求,以读感悟、读贯穿始终、读写结合,授以学法自主学习,以此帮助学生达成其各发展阶段的任务,以发挥学生自我潜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在本次课题竞赛课活动中,老师们能够重视以读感悟、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能力。如:《纸船和风筝》一课,老师设计了多种朗读形式如:自读、互读、指名读、配乐读、开火车读等等,通过初读、细读、反复读这一过程,读贯穿始终,达到了以读感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目的。《秋天的雨》一课,老师通过小组读、个人读、范读、配乐读等形式,展现了秋天给大地带来的美景,使学生尢如身临其境,并在读中迁移,运用所学内容也写一写秋天。学生们领会表达的方法、掌握写话的技巧,因此,学习兴趣高涨,同时也乐于参与学习。

3、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意在通过倡导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学习方式,以发挥学生自我潜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这就要求语文老师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教师所做的备课、组织教学、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更要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空间,而这也体现在了我们本次课题竞赛课活动中,如:《暮江吟》一课,老师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古诗的第一句,授以学生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再进行学习展示的这一教学活动,使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法自主阅读参与学习,学生乐于参与,并能熟读成诵。《四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发挥想像,组织语言,说一说四季的美景,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及对策思考

1、各年段的课题教学研究模式没能发挥作用。

各年段教师结合《小学语文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课题分低中高年段制定了本年段的教学模式,低年段教学过程应着重体现初读、细读、感情朗读、熟读成诵的学习过程;中年段应体现初读感知、感悟课文、练习写作的学习过程;高年段则体现明确目标、指导学法、阅读展示、自主讨论的学习过程。然而,在赛课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低年段读而不悟,中年段的写流于形式,高年段的教学还停留在读中感悟的阶段,没能充分运所本年段研究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发展性学习的方法与策略,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以读感悟、读写结合、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通过这样的程序可以使教学活动导向特定的学习结果。我们研究《小学语文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的目的在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措施为学生提供语文发展性学习所必要的经验,帮助学生达成其发展阶段的任务,以发挥学生自我潜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那么我们在备课时就应遵循我们的课题教学研究模式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的发挥实效,使学生真正的学有所得,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例如:在评课中,对《捞铁牛》一课,老师们就提出老师只是播放课件让学生看,既不引导也没有深入讲解,这样的教学过于简单,对这一课老师们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在设计这一课时,老师可以通过初读课文来整体感知全文,在了解的课文的情况下再通过生动的课件让学生感悟课文从而明白捞铁牛的步骤,并引导学生在领会作者是按事物发展的顺序这一写作手法的前提下练习写作。我们想,也许这样设计教学环节比直接出示课件出示挥铁牛的过程和步骤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与学目标不明确、不具体。

部分老师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目标性不强,盲目性较大,教学过程缺乏严谨设计,随意性较大上到哪是哪甚至没有效果的情况。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转,只知完全听从老师的教授,没有明确学习目标,没有自主意识。我们的课题所提出的师生关系的民主性、学习空间的开放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教学活动的互动性都没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做为一名语文老师,首先就应读懂教材透彻理解教材,并融会贯通,使之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读懂、理解、内化。同时要吃透教材的重难点,从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教材把要教学的内容同样看成自己要掌握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

艺术性的加工,根据需要去合理地增删、调整、选择、处理教材,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正确认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计的特点,落实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针对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有目的的设计教学重、难点。例如:《珍珠鸟》一课,课文内容的叙述是为重点段做辅助的,我们是否可以抓住重点段展开学习,围绕重点段感悟课文,从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按步就搬,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的讲解分析再得出重点内容。语文教学以读悟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佳的悟情手段,在教学“小鸟在我伏案写作中睡着了”这部分时,教师是否可以摈弃繁琐的分析,一方面提供具体可感的图画让学生感受,然后通过朗读加深体悟,老师可以这么领:“带着这美好的感觉,让我们走进这美好的境界”;另一方面于想象梦境后。再次借助朗读使学生的感悟得以升华。指导朗读时可以这么领:“同学们,就让我们把这美好的梦境留在心底,用你们的朗读领着我走进这美好的境界吧”。这样,可以是否更能使文中所抒发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灵很好地交融在一起。

3、教法与学法陈旧,在教学中教师主要的是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主体地位没有体现。

课堂上,部分教师依然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一问一答、只看不讲、光说不导,提出的问题也没有启发诱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一心只想要得到一个得到自己所设计的结果,完全按照教案进行教学。没有教给具体的学法,或是虽然教给了学法,却没有正确的指导,使学生不能依法而学。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其要致力于导。在学习中学生是主人,要处在主体地位,应时时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启发引导,开启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课题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能力,所以教师应致力于导,授之以法,学习贵在领悟,学法更应渗透于教法之中。因此,课堂上我们需要注意①要提出明确的具有启发性的探索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培养学生连续性思维能力。②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过程的同时,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其它相关知识材料,并传递相关知识信息。③艺术的使用点拨这一指挥棒,引导学生理清材料,处理信息,质疑问难。并采用简单易懂、直观形象的事物去诱导学生,理解文中重难点。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有教师在课堂上出示有关课文的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讲给同学们听。这样,就将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建立在学生自己的感悟上,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而有的老师却指着图片这样问学生:“这是**对不对?”、“我们是不是应该***做?”这样的教学,形式上是现代的教学手段,实质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4、教学语言不够准确、凝练,评价不够具体。

在课题竞赛课活动中,部分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准确凝练,有的老师提出的问题辅助语言过多,例如:有的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二小节时是这么说的:请同学们把课文读给同桌听,比一比谁读得好,注意读准字音,你们说,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语气?好,我们来比一比,谁是百灵鸟,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一读吧。老师这样的导语,以致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影响学生的理解,导致他们把握不住老师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还有位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过多的进行了干预,使一个简单问题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如:在一组学生读完哪个自然段写了信的内容后,有个学生说:我向第一组提个意见(师:有礼貌);学生接着说就是请你们(师:大家注意听了);学生再接着说:读时声音(师:怎么样?)学生:再大些。(师:你说得真好),在学生短短的一句话中老师不断的插入个人见解,既不尊重学生也影响了其它同学生倾听。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还有的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随意性也很大,比如:课堂上老师出示一幅画对同学们说:老师画了一副画,你们看像不像课文上的画?学生有的回答像,有的回答不像,于是老师说:像不像,反正老师都贴出来了,你们看一看吧。在老师们上交的课后评中,一位老师就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当出现这种情况时,老师可以这么回答:“是吗?那下回老师会注意改正,你们愿意帮助老师吗?”换个说法,对学生学但要以是一种激励还可以进行很好的德育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准确凝练的提问语言,学生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老师的提问,从而迅速开动大脑这台机器,去搜索问题的答案。在课程实施中,“发展性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和学生与学生间的评价。当学生的学习结果不是教师预期的结果时,教师应在对学生进行肯定的同时,并提供给学生正确的答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具体的、生动的评价,使学生明确评价的标准,有针对性的、发展性的进行评价。在这次课题竞赛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是部分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大多还表现在对结果的评价上。而且对结果评价也比较单一。评价大多是一些表扬的话语:你真棒!你读得很好!你真能干等等。那么,该怎么说才恰当呢?当学生朗读课文读得好时,教师可说:“读得响亮流利,很好,如果能*****就更好了”。当某个同学回答问题正确、流利、干脆等,教师就可以说:“某某学生答得真精彩,大家为他祝贺。”或是“你答得很有创造性,希望你继续努力!”这样的激励性评价对“差生”尤为重要。想让学生坐好来遵守纪律认真听,可说:某某同学的小腰杆挻得真直,谁能向他学习,比他更有精神?”在指导朗读时,老师可以这么说:“把你的感觉说一说,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体现了人为本,读中感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

5、语文基础知识、能力训练不足

语文教学要求加强双基落实,就是指除了训练字、词、句、段、篇等基础知识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训练。语文能力是小学语文素质的核心,培弄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的目的任务。因为小学语文是工具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小学语文就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学科;对小学生来说,学习语文就是要掌握祖国的语言工具。通过语文学习,学生不仅能获得语言,还通过语言实践获得语言,获得字、词、句、段、篇语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利用语文能力进行交流、解释、记忆;通过语言理解和记忆获得各科文化科学知识;并掌握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方法,即自学方法。纵观本次的课题竞赛课活动,可以看出,部分老师并没将基础知识的训练落到实处,学生知识面窄,回答问题不着边际,声音小甚至是不敢回答、学生的表现欲望不强等等。在竞赛课中所设计的能力训练,或不到位、或随意,既无明确的目标又无具体的训练要求;或机械,照本宣科的现象仍不少见;或盲目、不扎实,走过场,让学生无法下手真正落实双基。怎样才能将基础知识的训练落到实处,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之目的,合理设计课堂训练显得尤为重要。训练中我们应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建立多层次的弹性训练结构,设计适合于各种水平线学生层次的练习。如教学字词时,起线训练为“读读写写”,进而设计一些辩析、选词填空、解释重点字词、巧填字格等练习,让学生完成起线要求后选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练习。听说训练更要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课堂教学中的听说练习必须有针对性、层次性,还应促成学生良好的听说品质的养成,使学生一练一得。如教学《小小的船》,在指导朗读的同时,可以设计这道练习:

A、小女孩乘着小小的船看见了什么?找出有关句子。

B、用“________的月儿_______的船,________的船儿___________。我真在______________船里坐,____看见_________星星_______天。”的句式与老师用对答的方法说一说课文。

这样一来,学生就得带着问题听朗读,训练目的明确,内容到位,重点突出,有利于培养学生全神贯注、迅速反应、即刻理解、马上印记、表达完整、言之有据等良好的听说品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条理性。

6、教师的基本功不扎实,语文素养有待提高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要求愈来愈高,愈来愈全面。要提高语文学科建设的水平,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是关键的因素。在这次课题竞赛课中显现出了部分教师学科基本功不甚扎实:表现在老师的范读没有起到示范作用,学生的朗读指导缺乏方法,学生的回答教师不知该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语言平铺直叙、没有激情等等。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板书: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其次,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2.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3.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确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操作:指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传统的过于注重知识传承,强调学生的主动的知识构建;增强课程的整合性和选择性并实施三级课程管理模式等改革目标。这些改革目标能否实现,有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有赖于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和转换。因此,面对新课程,做为教师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包括所练就的教学基本功是否能够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并且要针对自己的不足,努力钻研,不断学习提高。

以上是我对本次课题竞赛课的总结,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总结不全面或不恰当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语文教研组

2004年12月

(作者声明: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原创作者,同意莲山课件园将此作品发表,并向其他媒体推荐。未经莲山课件园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积极参与 强化复习效果 第6篇

很多学校在初一、初二年级尝试课程改革,然而,一旦进入初三,面对中考,都对“应试教育”无奈地举手缴械。在课改进行的过程中,“静悄悄”的复习课,与新课标格格不入。课程改革与中考成绩会有冲突吗?我们能否将新课标理念融入初三总复习课堂中,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使复习课也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回答是肯定的!教师应从转变复习课教学理念、指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及调整评价机制等方面着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以提高复习课成效。

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要转变复习课教学理念。

在上复习课时,大部分教师觉得学生对所教授的内容一定都了然于心,只不过是再强调巩固而已,即能产生“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而恰恰是这些学生都已经熟悉的内容,如果一味简单、机械地重复,将“冷饭”重炒一遍,学生消极被动的作些笔记,很容易让正处于好奇,好新鲜的学生产生索然无味的感觉,时间一长,就会让学生对复习失去兴趣。可以说,“单调重复,缺乏学生主动参与”是复习成功进行的致命杀手。

教师应当清晰地认识到:复习不仅是帮助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顺利参加中考;更是让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取得验证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于这些学生似曾相识的但又有些生疏的知识,教师本身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明确其上下单元的内容,恰当地处理好所要复习的内容,从词汇、句型、语言功能项目入手,将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梳理、整合,做到了然于心。但不能包办课堂一切,关键在于转变对复习课的教学理念,从课文教学中汲取精髓,坚定不移的采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复习课的教学中的方法,鼓励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回顾温习、合作学习、深入探究,才能增加复习课的实效。

二、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实现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课教学的必要条件。

教师对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引导集中体现在目标制定的可行性、学法指导、疑难的排除。

1.引导学生确立整体学习目标,明确复习方向

如果学生对所要达到的目标不清楚或一无所知,必然导致学生复习的盲目性和混乱性,因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生的整个复习起着激励、导向、规范的作用。

A.师生共同制订“三轮复习计划”和时间表。在复习初始阶段,师生共同探讨三轮复习的主要内容和所需的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调整学习策略,调控自己个人的学习目标。

B.引导学生对单元复习的学习内容制订具体计划,即学案,课前实施,小组检测,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学案包括以下内容:单词记忆, 词组归纳并造句, 句型归纳, 交际用语, 语法现象, 语言交际功能项目, 整理疑难问题。

C.帮助学生根据长期计划及单元复习计划,调整个人的复习重点。通过课堂反馈、复习检测等,教师要及时和学生沟通,帮助他们对自己复习计划进行适当调控,使学生这种主动参与具有实效性。

2.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应重视学法指导

⑴我尝试运用“学案导学”结合“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首先由学生自由组合成4人一组,教师根据学生的素质适当调整,使各组“势均力敌”,而且各层次面的学生都存在。利用小组合作完成学案;小组轮流各小组轮流编写课堂反馈题目进行检测;提出复习过程中的疑难点,师生合作深入探究,解疑释惑。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师应当将学习策略渗透到日常复习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少学习困难,增加知识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强烈的学习动机。

例如,采用歌诀法,在复习到单词lie, lay时,学生对它们的用法和过去时、过去分词产生混淆。我先呈现其变化形式lie—lied—lied; lie—lay—lain; lay—laid—laid, 再教他们歌诀:规则是撒谎,不规则是躺;躺“过”是下蛋,下蛋不规则。学生在笑声中接受知识。在复习动词带省略to的不定式充当宾补时,为了让学生记住 feel, listen, hear, have, let, make, see, watch, notice, look这些常用动词,我教他们总结成“一感;二听;三让;四看”。

采用语法集中模式。通过有意识地编排,使散乱出现的语法现象呈现有序的状态,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仔细比较、分析推理、联想指导,把相关知识串联起来,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发现内在规律,形成该项语法知识的网络。如,动词时态、语态的复习;宾语从句的复习等,采用语法集中,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采用“孔雀开屏式”。即遇到一个词,有意识的进行联系、拓展。如:复习到look up, 引导学生回忆其他的搭配,look after, look the same, look for, look out, look out of, look at等。

⑶采用必要的活动途径,引导学生体验参与。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传递的只是信息而不是知识,知识必须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建构才能获得。因此课堂的实效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为此,应设计一系列的“任务”,让学生去体验、去领会、去感悟,在做中学到知识;并检验学生是否对知识真正理解,如:能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故事、对话等;能否对课文内容进行缩写、扩写、续写;能否用其中的语言结构去解释相关的问题,甚至比较复杂的问题;能否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

三、调整评价机制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动力。

在教学过程,教师注重形成性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学生互评、教师参与等形式,对学习过程的情感、认知能力做出合理的评价,鼓励学生不断自我反思、自我完善。如:我要求各小组轮流编写课堂反馈题目进行检测、分析,为了鼓励学生更好的完成编题的任务,教师要适时指导、采取激励机制,口头表扬,当堂评选最佳题目,采集好题成卷等。另外,我还采取以下方式来评价激励学生:

1.课堂采用以组为单位的小组合作竞赛活动。小组阶段成绩总和作为对小组内成员形成性评价的依据。

2.建立每两周一次的学习情况评价表。评价内容包括课后预习、复习任务,笔记,课堂参与,听课纪律,测验成绩等。等级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

正确、全面、公正的评价,充分认识学生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最近发展区内求得进步和提高,也使他们开始审视自己、发展自己、展示自己,因而更乐于主动参与到课文复习过程中。

四、“学生主动参与模式”的复习课教学程序

以人教版第二册 Unit 6 Find the right place 为例,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原则,我们尝试编写复习课教学程序:

1.运用竞赛机制,学生抢答关于“地名”的单词,并根据教师的要求拼读出一些较难的,长的单词。

2.学生进行擂台对抗赛,相互检查翻译与本单元相关的词组,并能造句。

3.出示一张地图,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运用课文句型,自主归纳所运用的问路、指路的句型。并在黑板上集中呈现。

4.对预习情况提出疑难点,如,in front of 与in the front of,find it hard to do something等,并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适当补充。

5.将课堂模拟成城市一角,学生为自己的课桌设定地名,并进行交际应用

6.完成学生编写的巩固练习,并由出题的学生进行评讲。师生评定最佳题目。

7.小测,对本节课的效果及时收集反馈。小组评定竞赛结果。

8.作业布置(含复习,预习作业)

年轻人的积极参与 第7篇

一群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学的学生改装了一辆风格复古的汽车, 在休斯顿举办的2011壳牌生态马拉松美国学生比赛中跑出了仅靠一升汽油行驶275公里的惊人成绩。这项赛事的宗旨便是鼓励人们设计低油耗的汽车。

在全球范围内, 学生和其他年轻人不断探索现有燃料的替代方案并努力在各种涉及能源问题的事物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在8月份, 很多年轻人参加了由网站350.org组织的为期两周的白宫前示威抗议活动, 表达他们对于Keystone XL管道项目的反对意见。这一管道项目计划从加拿大输入石油送至美国德州的炼油厂进行处理。在非洲, 大约200名来自非洲, 亚洲和欧洲的年轻人乘坐公交车从肯尼亚内罗毕抵达南非德班, 以此呼吁对全球气候变暖趋势采取行动, 包括采用更再生能源。他们的活动持续两周, 直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会议 (COP-17) 召开为止。而来自全世界的学生们还在于美国首都华盛顿举办的两年一度“太阳能全能竞赛”中展示了他们制作的各色太阳能建筑模型。

让学生积极参与化学教学 第8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挖掘学生参与的原动力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并能激发积极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以恰当的诱导、点拨, 让学生认真思考、质疑辨难, 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才会更加全面、深刻。

1. 理论联系实际, 诱发学习兴趣。

现代化学正在帮助人类更好地解决能源、农业、环保、医疗、交通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化学教学要挖掘教学内容与材料、能源、环保、生命、农业等科学的联系, 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化学的情感和努力学习的动机。

2. 设计趣味实验, 激发学习兴趣。

趣味实验的设计常有以下两种途径: (1) 简化或重组演示实验, 如将氨气与水的反应改为“有趣的喷泉”等。 (2) 根据教学需要增加趣味实验。如介绍浓硫酸的脱水性时增加“黑色面包”实验等。

3. 揭示化学之美, 巩固学习兴趣。

不少化学实验具有美的魅力。如氨气急剧溶于含有酚酞的水中会变成红色的喷泉等。这些神奇美妙的化学现象能唤起学生探索化学美的求知欲望, 强化他们萌动的好奇心, 促进学生的兴趣沿着有趣、乐趣向志趣的方向发展。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使学生掌握参与的本领

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必须使学生学会学习, 掌握参与的本领。

1.指导学生阅读。指导学生的阅读要做到:阅读前, 明确提出阅读的目的要求;阅读中, 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帮助学生扫除障碍;阅读后, 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给学生一个“非看书不可, 看书非钻研不可”的学习方法。

2.启发学生思考。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 甚至大胆地去猜想。可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问;对较难或较综合的问题, 应按认知层次分化知识点的方法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发问;对学生错误或不全面答案进行反问, 不断加大问题的思考力度等等。

3.组织学生讨论。在教学中, 鼓励学生间争论, 可使学生从中相互启迪, 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如《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的教学, 在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后自然会提出:为什么有许多不同的现象, 这些宏观现象与看不见的微观粒子的运动有什么关系等问题。教师可因势利导, 让他们在热烈的气氛中各抒己见, 相互补充, 得出结论。

4.引导学生总结。为了使学生掌握总结技能, 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充分挖掘不同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 将所学的知识“由点到线, 由线到面”地构成一个动态的知识网络, 以此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类。

三、加强实验教学, 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

让学生积极参与化学教学 第9篇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它能生发学习热情, 并能激发积极而持久的学习动机。

因此,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1.理论联系实际, 诱发学习兴趣。化学教学要挖掘教学内容与材料、能源、环保、生命、农业等科学的联系, 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高度发展的今天, 必须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 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化学的情感和努力学习动机。

2.设计趣味实验, 激发学习兴趣。化学趣味实验能以简单的操作, 鲜明的现象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趣味实验, 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3.揭示化学之美, 巩固学习兴趣。寓美于教, 以化学所固有的和谐去感染学生, 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 使学生保持对化学的兴趣。

二、交给学生学习方法, 使学生掌握参与的本领

要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必须使学生学会学习, 掌握参与的本领。

1.指导学生阅读。不会阅读, 就不善于思考, 就不能顺利地获取知识, 提高能力。

2.启发学生思考。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 甚至大胆地去猜想。

3.组织学生讨论。谈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 在教学中, 鼓励学生间争论, 可使学生从中相互启迪, 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4.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总结是对课文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类的过程。

三、加强实验教学, 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让学生亲自实验探索知识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积极参与 第10篇

一、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话要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去, 只有让学生产生了体育锻炼的兴趣, 他们才能自觉的进行各种体育锻炼活动。有些体育锻炼项目是很辛苦的, 没有毅力是难以坚持的, 如果学生没有什么兴趣, 那就没有训练的意志, 因此, 欲提高学生的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让他们产生体育锻炼的毅力, 首先就要解决他们的锻炼兴趣问题。那么, 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呢?

1. 关注每个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中, 体育课与其它学科的教学差不多, 都是以老师为中心的, 老师总是做教材的奴隶, 围绕着教材而进行上课, 其实, 老师教的是很辛苦的, 但学生并不领情, 他们没有什么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效果很差。新时期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老师要围绕着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开展教学。教师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上课, 而应该心里装着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设计教学活动, 因此, 体育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 树立主体意识, 无论哪种学生都应该引起老师足够的关注, 通过训练指导, 让每一位学生的体育成绩、体育技能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进步与提高, 学生感觉自己的体育成绩好了, 就产生了锻炼的积极性, 感觉自己的锻炼要领掌握了, 就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中, 要关注差异——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 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 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此外还要关注需求——根据学生的需求,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享受学习的乐趣, 养成健全的人格。比如说, 学生都爱“出风头”, 这并不是说他们的坏处, 中学生上体育课都很喜欢跟人家比一下, 比谁跑得快、比谁跳得远、比谁扔得远, 教师就要利用好学生这些心理特征的“心理需求”, 在上课中加一些对抗性的练习。通过这些教学即使连平时不爱上体育课的学生, 他们的积极性也会高涨的。

2. 构建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宽松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积极性的影响, 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假如学生见到老师就紧张, 那么, 他们的动作会变形, 本来能完成的动作就会完成不了, 自然会失去锻炼的信心。如果学生的学习环境比较宽松, 他们的动作就会自然, 体育的潜能就会被挖掘出来。因此, 在具体的教学中, 老师要真诚的对待学生, 并在锻炼之前, 做一些让学生心情放松的准备活动。比如在教排球移动时, 没有必要进行单纯地移动教学, 可以在教之前, 用绳子绑住球, 两人一组进行一个投一个躲的游戏,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练习了脚步移动, 然后再把移动步伐融于排球练习中, 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 动作也自然娴熟了。

二、鼓励学生参与训练, 体验成功

学习的兴趣在很多程度上来源于成功, 成功是成功之母, 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 会增加学习的信心与兴趣。假如一个学生, 体育锻炼的动作总是不到位, 经常失败, 他就没有兴趣再锻炼了。学生在各种体育锻炼活动中, 常常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老师要告诉他们, 每个人都由不会到会的过程, 只要坚持锻炼一定会完成任务。假如某些学生的体育技能确实差, 也不能一味的批评, 要以平常心来对待, 寓情于教, 循循善诱。在具体的教学中, 老师要多采用鼓励、激励的语言去鼓励学生练习。如, 有些学生在练习排球时, 垫球很差, 产生不想练的想法, 可以这样鼓励的说:以你的条件一定能够练好的, 注意动作节奏和方法, 根据老师所教的方法去尝试一下, 别人能行你也一定行的!

三、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

人的行为是自己意识支配的, 没有体育锻炼的意识, 是落实不到具体的行动中的。目前, 加强体育锻炼已经被广大师生接纳, 但体育训练是有波折的, 不是一帆风顺的, 而且, 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 需要我们老师不断的去培养与强化。在初中体育课上, 要立足于日常教学, 不断强化、不断训练, 才能使学生逐渐形成参与体育训练的意识。当学生有了体育训练的意识后, 就可以改变先前那种“我不参与, 是别人硬逼我要参与体育”的被动状态, 变成“我要参与体育活动训练”的活跃、生机勃勃的盎然景象。

四、提倡探究性学习

探究是创新的基础, 体育也需要创新, 因此, 体育课不能延续应试教学的那种老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提倡开展探究性学习。比如, 篮球怎么运球?可以组织篮球爱好者一起讨论、探究。在学习过程当中,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 让学生知道必须要解决问题, 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问题的解决,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这样, 学生通过不断思考、揣摩后, 会逐步掌握动作要领, 不断提高体育训练的技能, 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总之, 欲扭转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扭转学生不爱好体育锻炼的思想, 老师要积极的探索新时期体育教学的路子, 调动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让学生自觉的、主动的去体育锻炼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策略, 在具体的教学中, 老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 优化教学措施, 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各项体育活动。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健康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了, 增强体质,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增强了。初中体育教学要把养成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作为教学的重点, 而解决这个教学的重点, 必须提高学生的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鼓励学生参与训练, 体验成功, 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 提倡探究性学习等方面来阐述,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 如何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的。

关键词:体育,教学,参与

参考文献

[1]姜兆儒, 刘建亭.浅谈杨振宁先生关于我国教育问题的几点主张[J].石油教育.

引导主动参与 促进积极探索 第11篇

关键词:自主参与;能力培养;探索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氛围,激发探索意识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只有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融洽、宽松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存的学习需要,才能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学习,把教学活动视为他们自己乐意的生活。”只有学生不怕了,他们才会站起来提出他们脑中一直盘旋着的问题。不怕,不仅仅是不怕老师,对老师的权威敢于提出质疑,敢于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学生在面对全班同学、面对老师时相信我能行。只有这样,课堂才会活跃,学生的问题才会接踵而至。因此,我特别注重挖掘数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学生视探索活动为生命的需要。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任意报出一些数字,并板书在黑板上:197、2904、8392、918、3698…然后让学生用除以3的方法来判断哪些数能被3整除。当学生花了一些时间判断出来之后,才意识到他们被老师“耍”了:原来老师早就判断出来了,有带下划线的数字就是能被3整除的数!为什么老师能够判断得这么快呢?奥秘在哪里?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探索活动一发不可收拾,他们一次又一次的猜测,一次又一次的验证,乐此不疲,为的就是要揭开心中的疑团。

二、营造自主参与的环境,促进积极探索

1.让学生参与探索新知

例如,教学“时、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在利用谜语歌曲导入到新课,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后,我将学生分成四人学习小组,组织他们开展观察钟面、拨钟点练习、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各种感官的参与,自己获得知识。

2.让学生参与寻找规律

例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这一内容时,我先出示下表,让学生计算出各个商:

然后让学生根据提示观察,寻找规律:

(1)第2、3、4、5组同第1组比较,被除数有什么变化?除数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2)第4、3、2、1组同第5组比较,被除数有什么变化?除数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经过顺向、逆向思维后,学生自己发现了商不变的规律。

3.让学生参与归纳结论

例如,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时,我先出示“3、30、300”这三个数,要学生添上不同的单位名称使它们相等。经过思考,学生填出了:“3分米=30厘米=300毫米”等答案,然后我让学生将算式中的三个数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原式变成:“0.3米=0.30分米=0.300厘米”,再引导学生将两个算式进行对比观察,由学生自己归纳出小数的基本性质。

三、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探索能力

1.培养认真倾听的能力

倾听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是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友善待人、虚心求解的心态表现,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从学生一入学起,我就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

例如,在“几百几十数的加减法(二)”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因为刚学过“几百几十数的加减法(一)”,所以,当我把例题“320+90”写出时,就有学生喊道:“老师,我会算!”“是吗?”我亲切地问其他同学,“你们想听一听他是怎样计算的吗?”全班同学齐声说:“想!”“那好,让我们闭紧嘴巴,竖起耳朵听他说,还要动脑想一想,他说得对不对。”在我的引导下,全班都认真地倾听他的发言:“我是这样想的:32个十加9个十得41个十,41个十就是410。”接着我组织学生进行点评,有一个学生评道:“我觉得张质斌说得很好,听他一说,我也会算了。”我热情地对他说:“祝贺你,正是由于你的认真听讲,才使你也学会了计算,成了一名很聪明的孩子!”并为他所在的小组画上一面认真听讲的小红旗。之后,又有一个学生叫起来:“老师,我有不同的算法!”我故作惊讶地说:“还有不同的算法?那好呀,赶快说一说,大家都很想听呢!”在我的暗示下,全班同学都认真地倾听了他的发言并作了评价。

在一次次的引导、一次次的鼓励、一次次的暗示下,学生学会了倾听,他们也在倾听中学会了欣赏他人,获得知识,有时还能有意外的发现。

2.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的能力

在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留有很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去说,让他们在说的过程中加深认识,开拓想象空间。

从一年级起,我就对学生进行了说一句或几句完整话的能力训练。比如,计算题,可让学生说算理;几何图形,可让学生说认识过程;应用题,可让学生说解题思路。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然后再让他们在全班说。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说的能力后,我再有意识地营造竞争氛围,对学生的汇报、回答常由学生来评判、质疑;对有疑议、有异议的问题,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讨论甚至是争论求得辨析,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能够深化思维品质,提高语言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皮亚杰指出:“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以手。”他认为:“人对客体的认识是从人对客体的活动开始的,思维认识的发展过程,就是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活动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只有活动,才能引起思维和认识的发展,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

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每人都任意画一个长宽是整厘米数的长方形,然后让他们自己操作学具,探索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完成探究卡: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探究卡

(1)你画出长方形长( )厘米,沿着长边一排可以摆( )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2)宽( )厘米,沿着宽边可以摆( )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也就是说可以摆( )排。

(3)这个长方形一共摆了( )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也就是说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算式是: 。

(4)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请把它写出来: 。

操作学具之后,我让学生回忆、默想同桌交流操作过程,归纳总结加以巩固和加深理解,发展学生的科学记忆和思维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发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才能起作用。所以,教师只有满腔热忱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中来,才能使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培养出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唐金.课堂对话应注意的原则[J].山西教育,2006(2):3-38.

微博参与公共事务需积极导引 第12篇

互联网已经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结构性变革。作为一种新兴互联网应用的微博,兼有工具与媒体的功能,在构建公共领域、社会交往、媒介互动与动员等方面能量不可小觑。更有人言:“围观改变中国”。对此,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也指出:“微博正在改变着中国互联网舆论载体的格局,微博已逐渐发展成为介入公共事务的新媒体,成为网络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

微博的魅力与实力,已在过往的一些公共事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美国的Facebook和Twitter可以掀起世界政坛惊涛骇浪,伊朗的骚乱如此,埃及面对骚乱不得不中断互联网长达8天,各国政要无不重视。阿基米德说,如果给一个支点,他就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在国内江西的“宜黄拆迁自焚”事件中,微博无疑就是那个撬动舆情的支点,它让原本未必能见诸报端的后续故事,上升为全国关注的大事件。《中国青年报》2010年8月的一项调查显示,“了解最新资讯”已经成为人们(73.5%)上微博的首选应用,87.3%的人表示会上微博对公共事件发表意见。与此相对应的是,几大门户网站微博的“热门话题”中,超过95%涉及公共事务,其中又以社会公共事务的比例最大,约占全部热门话题的78%。

微博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也有令人忧虑的一面,比如,除了播报自然灾害和维权爆料之外,绝大多数博主对涉及制度层面和社会敏感问题的政治公共事务话题选择了主动回避,微博的娱乐化倾向十分明显。加上微博本身对字数的限制,使得讨论话题的碎片化、情绪化。如果微博不能成为一个公共平台,它与自己的葬礼也就不远了。与此而生的问题还有,微博对事实本身的变异性描述,很容易演变成影响甚广的谣言。因此,对微博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一方面需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导引。

上一篇:文献数据库下一篇:网络化初中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