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点

2024-06-08

土地开发整理点(精选12篇)

土地开发整理点 第1篇

黄山市黄山区从2000年开始实施土地整理工程。10多年来,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积极开展土地复垦整理,大力推进农村地区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在“保增长、保红线”的同时千方百计做好土地管理工作的“加法”,为严格耕地保护、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实现绿色崛起的奋斗目标做出了重大贡献。

自新《土地法》颁布以来,黄山区共实施了2个国家级、6个省级、19个区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规模2722.16公顷,项目总投资达1.1亿元, 新增耕地面积183.66公顷,其中经安徽省厅验收确认新增耕地119.78公顷。取得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农田水利,巩固基础设施

通过项目的实施,在土地整理项目区共修建灌排沟渠123.2公里,田间道路107.8公里,新建拦水坝91座,机耕桥54座。为项目区农业生产提供完备的水源输配、抗旱排涝、交通运输等保障体系。

2.增加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通过土地平整工程,把现有未利用地、灾毁地、腾退的宅基地和废弃坑塘、沟渠、道路,开发复垦为可利用的耕地,降低沟埂系数,增加耕地种植面积,土地破碎程度明显降低,农田格局明显改观, 提高了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对中低产田的改造, 推广绿肥种植,培肥地力,增加农田产出率,改善了耕地质量。

3.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乡风文明

土地整理通过改造旧村庄,对零散村庄进行迁村并点集中安置,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促进了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而且使农民聚集程度提高,居民点用地趋于集约合理。同时,通过对腾退宅基地进行复垦,增加了耕地面积,盘活了农村建设用地资源。

4.合理布局防护工程,提升农田抗灾能力

通过河堤修筑、灾毁土地复垦、生态绿化等工程建设,有效地控制了项目区水土流失,增强了项目区抵御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优化了农田生态景观,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

5.实施基地建设,促进结构调整

在项目实施中,通过引进蔬菜、树莓、吊瓜等特色农业项目的基地建设,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项目区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为项目区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创造了条件,惠及了当地农民群众。

二、几点体会

1.探索并基本形成符合黄山区实际的工作路子

几年来,通过国家和省级投资的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在土地整理工作上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皖南丘陵地区土地整理的新路子。如省级投资的庄里项目,通过因地制宜合并田块,截弯取直田埂,适量平整土地,使项目区大部分田块达到机械化耕作标准;通过硬化渠道、新建泵站,整修拦水坝、兴建节制闸等水工建筑,减少了水量损失,提高了灌溉保证率;通过疏挖截流沟、排水沟,避免了山洪直接冲刷农田,同时降低了山水含沙量,减少沟渠淤积,将山体来水引入硬化后的灌排两用渠道,提高水温,改造冷浸田,提高了耕地质量和等级,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规划布置田间道路,通过浆砌路肩,硬化路面,提高了道路的通达度和等级, 方便农民下田作业和生产资料运输,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2.实施好土地整理项目必须正确处理好的五个 关系

第一,处理好与项目区群众的关系。土地整理是惠及农民群众的建设活动,农民满意是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志。我们一方面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老百姓充分了解土地整理的意义,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吸引项目区老百姓参与土地整理。例如,在实施田块平整工程时,我们将平整工程分解到项目区所在村组,并在区土地整理中心技术人员的指导下, 由承包农户自行实施;对相邻两户的田块平整中需要分割归并的,也由承包户自行协商调整。这样,既使项目实施过程中避免可能发生的因群众不理解而出现的阻工,又让农户在平整工程中得到劳务报酬, 减少了项目实施的难度,较好地理顺了土地整理与农民利益的关系。同时,在项目中让老百姓积极参与管理,让老百姓在项目施工时就得到收益。

第二,处理好与项目区所在地政府的关系。乡镇政府是项目区的行政管理单位,在推进和保障土地整理进展方面,具有政治和时空优势。我们的做法是主动争取乡镇政府共同管理,使他们在土地整理过程中,“既看得见、又管得着”,在检查、施工和验收的各个关键阶段,还“说得上”,充分发挥了乡镇政府的积极性。

第三,处理好与项目参建单位(包括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关系。参建单位虽然在土地整理中职责和目的不同,但是,在实现土地整理的终极目的方面却应该是“荣辱与共”的。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们利用合同明确职责、加强沟通、保证质量。

第四,处理好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无论是争取项目,还是争取支持,区政府都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多次召开领导组会议,组织有关部门到项目区指导、视察,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组织签定目标书,区委督查办公室还将国家和省级投资土地整理项目进展情况列入督查内容。督查组采取听汇报、看现场、走访群众的形式进行督查指导,实施结果显著。

土地开发整理点 第2篇

(供监理人员对照进行施工单位资料审查和施工单位资料整理参考)

第一册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质量保证资料

(一)钢材出厂质量证明文件、现场见证取样送检委托单、试验报告

(二)水泥出厂质量证明文件、现场见证取样送检委托单、试验报告

(三)红砖、混凝土空心砖、混凝土板、U型槽等出厂质量证明文件或现场见证取样送检委托单、试验报告

(四)其他材料/构配件/设备出厂质量证明文件、现场见证取样送检委托单、试验报告

(五)混凝土原材料(粗骨料、细骨料)现场见证取样送检委托单、试验报告

(六)砂浆实验室配合比委托单、实验室配合比通知单

(七)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委托单、实验室配合比通知单

(八)砂浆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九)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十)路基压实度等相关试验报告*

(十一)管涵、沟、渠、涵洞等通水试验记录*

(十二)隐蔽工程验收资料(包括隐蔽工程质量报验申请表附地基验槽隐蔽验收记录、钢筋隐蔽验收记录等)

(十三)竣工图(包括竣工测量图)

第二册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管理资料

(一)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及洽商记录

(二)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附施工组织设计)

(三)施工方案(措施)报审表(附施工方案)

(四)施工进度计划报审表(附施工进度计划)

(五)工程项目质量验收划分报审表(附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划分表)

(六)现场组织机构及主要人员报审表(附现场组织机构简图、项目经理及五大员名单及其资质证明文件)

(七)合同段工程开工/复工报审表(附开工报告)、合同工程开工令、及工程暂停令

(八)单位工程开工报审表、单位工程开工令

(九)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十)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报审表(附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及产品进场验收记录,要求分批次进行)

(十一)工程施工测量、放线报验申请表(附施工测量成果、放线记录)

(十二)工程变更资料(含工程变更单、变更设计文件和变更设计批复意见)

(十三)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

含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报验申请表与(合同段)工程竣工报验单和其对应的附件: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与合同段工程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合同段工程竣工质量检验评定表、合同段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

(十四)质量缺陷和事故处理文件(如果有)

(十五)监理工程师通知单及回复单、监理工作联系单(十六)施工日记

(十七)中间计量资料(含工程计量报验单和其附件对应的中间计量表)(十八)工程款支付资料(《工程计量支付报表》含工程款支付证书、工程款支付申请表、完成价款报审表、完成工程量报审表、完成工程量汇总表、完成工程量清单、工程量计算表)

(十九)索赔文件资料(如果有)

第三册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其他相关资料

(一)设计文件

(二)施工承包合同

(三)施工承包单位资质证明材料

(四)施工过程重要会议的会议纪要

(五)施工月报

(六)竣工结算书

(七)(合同段)竣工移交证书

土地开发整理点 第3篇

关键词:土地复垦整理 项目管理 建议

中图分类号:D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b)-0115-01

最近几年,随着社会的日趋发展与进步,我国土地项目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项目管理工作也随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进行项目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管理难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基础相对薄弱,所以使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困难。而为了使土地复垦整理能够实现全程的规范化管理,并满足集约以及计划的科学管理水平,就需要在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地发掘有效的管理措施,从而使土地复垦整理利用得到更好的发展。

1 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项目申报质量低

很多项目都存在着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不满足复垦整理规划以及土地使用规划的需求;有些地方缺失对预算编制以及可行性研究的重视,没有科学地对配套工程以及土方工程进行测算,致使很难对项目进行实施;有些地方在对项目进行申报以及实施的过程中,缺失对群众意见的采纳,从而使项目实施面临着很多的麻烦。

1.2 相关制度缺乏执行力度

很多地方为了对工程招投标进行规避,则随便地使工程肢解,更有甚者,不能充分地履行工程招投标的相关手续,而是擅自地进行施工建设;在进行招标的过程中,相关部门缺乏组织力度,没有充分地对参加竞标企业具备的资质进行有效的审查,所以导致有些施工单位,虽然已经中标,但是并没有履行合同约定的能力;还有些单位不能充分地对招投标制度进行执行,从而为竞标企业串标给予了便利,这些都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以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

1.3 未规范地使用项目资金

项目核算的主体是多元的,很多地方随便对已批准的预算进行更改,擅自使前期工作的费用标准提高,并私自占有工程施工费用。在对资金进行使用与核算的过程,缺失规范性,存在着乡镇挪用与截留的情况。还有些地方同时把一个项目申报为土地整理项目与农业综合利用项目,从而套取上级的资金。

2 改善项目管理的建议

最近几年,通过土地复垦项目直接投资的手段,既可以确保国家耕地总量对于动态平衡的需求,还可以充分地对地方政府对新增耕地进行复垦整理的积极性进行调动。而为了保证该制度能够有效的被落实,一定需要从机制与体制等着手,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项目管理。

2.1 强化项目投资管理

在对项目投资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投资与拨付等进行进一步的监督管理。相关部门在对项目资金进行下拨时,需要适当地使资金拨付时间延长,并根据实施项目前、实施项目中以及项目验收以后等对资金进行相应的拨付。此外,相关部门在对项目资金进行拨付前,都需要委派专门机构以及专门人员深入到项目现场进行验收,并按照具体的情况,确定项目资金的拨付情况。

2.2 强化项目后续管理

对于一些国家级以及省级的投资项目来说,在进行项目验收前,应该由投资主体以及相关审计机构严格地对项目的工程质量以及资金使用等进行审计,如果未通过审计,则需要相关单位以及相关人员进行整改。此外,还需要制定项目验收的时间表体制的,待项目结束后一定要按照限期要求进行验收,反之的话则认为项目的实施不满足要求,而需要原渠道把资金返回。

2.3 强化监督机制与外部竞争

现阶段,很多地方都邀请相关的检察部门以及纪检部门加入到资金使用以及项目招投标等领域,建议实施项目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第一,坚持项目的招投标体制。一定要避免项目实施企业随便对项目工程进行肢解的现象,并对招投标工作进行规范。如果工程总额已经超过一定的数额,则需要采取招投标。此外,还需要不断地对竞标人资质进行审查,按照各地的实际情况,要求承担项目的单位一定要具备相关的水利资质。第二,坚持工程监理制度。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可以有效地使工程质量加强,并对新增耕地质量进行保证。监理单位一定要具备相关的水利资质,而监理工程师一定要具备交通以及水利等资质。第三,坚持项目施工前公示制度。为了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透明和公开,切实加强对农户与村组合法权益的维护,在实施项目前一定要通过各种手段对项目公告进行发布,并制作公示牌,从而使其透明度有效增强,并得到社会以及群众的广泛监督。

3 结语

在土地的改良与规划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复垦技术,从而满足耕种需求,还需要增加耕地面积,并在新增耕地上,科学合理地对浇水管线埋设、挖设沟渠、修建田间道路、布置林网以及生产道路等建设进行布局。在自然灾害损毁以及矿山生产等废弃土地中,采取科学合理的复垦技术恢复土地开垦耕种,并在完成复垦的土地上,科学合理地对浇水管线埋设、挖设沟渠、修建田间道路、布置林网以及生产道路等建设进行布局,从而使我国农业生产建设得到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武京涛.论在农村宅基地复垦中推进新农村建设[C]//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2010.

[2]柳博会.加强土地整理项目选址,促进发展方式转变[C]//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二十个全国“土地日”: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依法管地 集约用地论文集.2010.

[3]范金梅,孟宪素,薛永森.论土地整理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的理论基础和指标体系[C]//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3.

[4]窦洪桥,金晓斌,赵婕,等.不同地貌类型土地整理区景观粒度效应差异性分析[C]//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 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2011.

土地开发整理点 第4篇

与国外相比, 国内的土地复垦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 我国土地复垦率极低, 不到破坏土地的1%。与欧洲、北美的超过50%的复垦率形成鲜明对比。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率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随着人类社会资源的紧张和环境的恶化, 矿区土地复垦变得越来越重要。

2 矿区土地开发复垦生态重建技术方法

随着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逐步形成了“采运排复一条龙作业”“堆状地貌种植”等复垦方法, 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井工矿土地复垦以塌陷地和废弃矿渣的处理为主, 在实践中主要采用疏土法、挖深垫浅法和充填法等方法进行土地复垦工作。另外, 在对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进行土地复垦时, 需要采取相关的水土保持措施, 以保护生态环境。

在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化学技术方面, 主要是用于土壤改良, 不同的土壤类型采取不同的技术方法。针对酸性土壤, 在我国土地复垦实践中主要是通过施用煤灰、石灰或类似石灰的工业废料来降低土壤酸性, 达到可以正常耕作的标准;对于碱性土壤, 其主要表现为p H值过高, 在我国土地复垦实践中主要是通过煤炭腐殖酸等物质进行改良;对于土壤肥力低的土地, 在实践中是通过施用有机肥或氮磷钾等无机肥进行土壤熟化和增加土壤肥力;对于有毒的尾矿及废弃物, 首先需要采取特殊措施预防有毒金属向表层土迁移, 然后进行表土覆盖、增加土壤肥力等其他土地复垦措施。

在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生物技术方面, 在实践中应用较多的是林草种植。在矿山开采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破坏林地和草地, 或者在复垦时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将破坏土地复垦为林地或草地。这两种情况下都存在树种和草种的选择问题, 在实践中可以根据自然气候条件、岩土的成份和性质, 并结合树种草种的抗旱性、抗寒性、耐贫瘠性、生长发育速度以及土壤改良效果等进行选择。

对于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管理也十分重要。我国经过近30 a土地复垦实践的探索, 形成了临时用地、以补代征、以地换地、政府主导复垦等多种土地复垦管理模式,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土地复垦工程全过程监督管理模式, 其主要特点是:土地复垦各个阶段的工作实行标准化管理和跟踪管理, 以保证在土地复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善进行处理。

3 矿区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建议

3.1 强化对采前拟损毁土地的预测

要对正在开采的矿山和新开采矿山的拟损毁土地进行复垦设计。为了更好地设计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方案, 首先要合理地预测开采中拟损毁土地范围及程度。不同的开采类型采取不同的预测方法。对于露天矿, 可根据矿产资源埋藏范围、分布走向以及开采设计方案来确定土地损毁的范围和程度, 在此基础上设计土地复垦方案。对于井工矿, 地下开采的过程造成土地损毁状况非常复杂, 在实践中需要通过开采沉陷规律来预测土地损毁范围和程度, 然后才能设计土地复垦方案。在此最重要的是选择合理的土地损毁预测方法和预测软件, 以及确定合适的预测参数, 这也是未来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3.2 收缴闲置费、限期用地

未及时复垦的矿地可通过征缴闲置费的方式督促义务人尽快复垦, 此举对矿业企业可起到威慑、督促的作用。建议完善《闲置土地处置办法》, 将矿业开采且未及时复垦的矿地纳入闲置处置范围, 规定闲置期限和相应的处置办法。

3.3 建立严格的复垦质量审查机制

为确保复垦成果有质量保障, 应严格复垦审查, 有必要从复垦标准制定与复垦责任追究两方面加强质量控制。国际上开展土地复垦较早、效果较好的国家, 共同的成功经验就是建立严格的土地复垦技术质量标准, 甚至通过《矿山法》对复垦的技术操作方式作出详细规定。因此, 我国也有必要对复垦技术与质量标准与时俱进地予以修订, 增补应用效果好的新技术新方法, 推动其广泛应用;对于复垦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毁损矿地类型, 应专章单独规定。同时, 可增加对复垦义务方、复垦验收责任方的追责机制, 在复垦完成后一定期间内土地出现因复垦工作不完善而导致的任何问题, 如利用效能显著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等, 复垦义务方不因验收合格而免责, 复垦验收责任方承担相应履职过失责任。

4 结语

土地整理 土地清查报告 第5篇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XX镇西片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954.53公顷。批准预算总投资2560万元。

2009年12月,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2009年第二批省以上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计划和预算的通知》(苏财建[2009]280号、苏国土资发[2009]300号)批复仪征市XX镇西片土地整理项目为2009年第二批省以上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项目资金为2560万元,建设规模为954.53公顷,计划新增耕地48.02公顷,新增耕地率5.03%。

二、土地清查工作

1、土地权属确定

该项目建设规模为954.53公顷,地处东经119º6′36″~119º10′30″、北纬30º28′10″~30º30′22″,项目区边界:北靠青年村、东临蔬菜村、南濒南井水库,西与安徽省接壤。涉及XX镇XX、XX、XX三个村55个村民小组。本次土地清查工作重点是确定项目区土地权属。清查范围为全部项目区。清查参加人员由

国土、水利、农业相关部门人员及项目区所在村抽调办事公道,熟悉界限的村民组成。经过现场调查,核对图纸,确定项目区土地所有权均为集体所有,均有人民政府颁发的《集体土地所有证》,权属界线清楚,无任何争议情况土地承包经营权归三个行政村承包土地的村民所有,项目区内土地权属明晰、界线清楚,面积准确,不存在权属有争议地块。

项目区总土地面积1142.2公顷(其中汪云村825.36公顷、沙集村278.04公顷、开建村40.81公顷),建设规模954.53公顷,其中耕地722.8公顷、农村道路33.56公顷、坑塘水面113.43、农田水利用地33.96公顷、田坎26.26公顷、农村居民点7.59公顷、独立工矿用地3.31公顷,特殊用地4.02公顷、水工建筑用地7.37公顷、荒草地2.23公顷。项目区实施前耕地722.8公顷,其中XX村707.73公顷、XX村210.26公顷、XX村36.54公顷,涉及农业人口4224人,人均耕地0.1711公顷。

2、单体建筑物

该项目规划农桥12座,灌溉泵站6座,U型衬砌斗渠9.04km,灌溉管道2.305km,泥结砂石路面14.913km,混凝土路面4.23km

根据规划图和现场地形地貌确定,该项目设计建筑物布局基本合理。12座农桥有11位于塘田渠道上,一座位于大塘排水沟上,农桥尺寸符合现场交通及过水要求。6座泵站,芦坝南站、芦坝东站从卢坝水库取水,朱庄泵站、桥头泵站从桥头水库取水,吴庄泵站为朱庄站的二级泵站,余庄站为芦坝南站的二级泵站,设计流量及扬程满足灌溉需要。渠道走向能够保证农田灌溉需要,但在项目实施后,部分地块高程会有改变,需要根据项目施工后地块高程作适当调整。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为林场路、荷花路、兴太路,连接了现有铁沙钱、陈香线主干道路,其他14.913管理砂石路面,连接了主要村庄和主干道路,形成了循环、方便的交通体系,设计相对合理。

XX镇土地整理项目指挥部

打造土地开发整理阳光工程 第6篇

农村土地开发整理是政府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占补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该领域资金使用较为密集,一旦监管不善,极易蜕变为“民怨工程”或“腐败工程”。3月16日,湖南召开专题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风险防控管理制度和机制建设,着力打造土地开发整理阳光工程。记者就此采访了湖南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易显奇。

腐败破坏巨大

国土资源导刊:我们注意到,湖南今年将投入38亿元用于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涉及大小项目400多个,资金使用非常密集,这是否意味着土地开发整理领域廉政风险增大?

易显奇:的确,土地开发整理投入大、项目多,内在廉政风险较大。一些土地开发整理行业机构采取不正当手段参与项目竞争和建设,一些干部经不起诱惑,一些领导干部插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致使该领域腐败问题呈易发多发态势,这是一种客观存在。近年来因腐败问题而被查处的干部中,涉及土地开发整理的占比较大,尤其是市县两级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的干部较多。因此,只要搞一天土地开发整理,就一天也不放松对可能伴随发生的腐败问题的预防。

腐败对土地开发整理事业健康发展的破坏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让干部放纵贪欲以致罔顾法纪、放弃职守,从而扰乱正常的土地开发整理组织管理,阻礙土地开发整理事业的发展;一方面破坏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项目成为不择手段、唯利是图者的囊中物,使得项目建设粗制滥造、工程质量低下,造成国家巨额资金损失和浪费,最终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影响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社会公平正义。

机制建设加速

国土资源导刊:您刚才提到,腐败对土地开发整理事业的破坏性巨大,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在完善风险防控管理制度和机制建设做了哪些工作?

易显奇:切实严防严控土地开发整理领域腐败问题,是湖南省厅党组一直以来的工作重点。2011年8月,为进一步完善风险防控管理制度和机制建设,湖南省厅又联合省纪委、省检察院、省监察厅及省预防腐败局出台了《关于加快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防腐败机制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如何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提出了明确指导意见。

该《意见》的出台,不但明确了项目立项、工程招投标、工程施工、拆迁补偿、资金使用及项目验收六个关键环节的风险防控重点,提出了完善廉政教育、工程合同双签制、项目管理、全面公示及实行项目建设队伍廉洁准入制五项风险防控管理制度,而且还从长期工作实践中总结提出构建联席会议、信息交流、查办案件协调配合、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及督查追究五项腐败风险防控共同责任机制,内容十分丰富、具体。

《意见》出台后,各地高度重视,积极作为,在预防腐败机制建设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工作部署开展迅速及时。14个市州都召开不同层面的会议传达学习文件、研究贯彻落实措施,同时通过廉政讲坛、案例研讨、法律法规学习、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湘潭、益阳等地都成立了土地开发整理建设预防腐败风险防控办公室。二是制度机制建设进展明显。衡阳、岳阳、邵阳、娄底、常德、株洲等地都联合当地纪检监察机关或检察院联合出台了专门文件。衡阳与市检察院联合出台《预防国土资源系统职务犯罪联席会议制度》,与市监察局联合出台《关于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联席会议制度》;常德与市检察院联合成立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株洲市联合市纪委、市检察院建立《关于建立株洲市土地开发整理腐败风险防控共同责任机制》。三是项目实施较好地贯彻落实了《意见》提出的各项措施和要求。工程合同双签制、计划管理、专家评审、群众参与、集体决策相结合的立项审批制,施工单位采用合理定价连续两轮抽取法产生,项目建设队伍廉洁准入制普遍得到实行。工程质量管理普遍得到强化,长沙等地实行了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多数地方邀请群众代表全程参与施工监督,常德市实行半月一调度,邵阳市落实5%质量保证金制度,永州市实行巡查制度。

防腐阳光杜绝死角

国土资源导刊:下一步湖南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防范和治理土地开发整理领域腐败?

易显奇:下一步,湖南将采取四项具体措施,确保阳光洒满每一寸土地。

一是深入开展《意见》的学习教育宣传。首先,广大土地开发整理干部要认真研读《意见》,真正吃透《意见》精神,对《意见》提出的各项措施和要求熟练于心。其次,要加强对项目设计、招标代理、监理、施工等行业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增强他们守法经营、依法办事的意识。再次,要注重面向有关部门、县乡政府、项目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村民广泛开展宣传,要把宣传教育与土地开发整理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工作做到哪里,就把宣传教育做到哪里,务求实效。

二是进一步完善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建设。要进一步完善计划管理、专家评审、群众参与、集体决策相结合的立项审批制度。以加强监督为重点,完善项目施工单位确定的合理定价连续两轮抽取法。要逐步推行项目测绘、设计、监理单位确定招投标制,完善依照有关规定可不实行招投标的单位确定办法。要以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增强村民代表全程参与施工监督、实行工程质量担保制为重点,完善工程质量监管制度。要以扩大公开内容和加强项目管理公示平台及投诉举报受理平台建设为重点,完善全面公示制度。要以诚信体系建设、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备案管理及考核为重点,完善项目建设队伍廉洁准入制度。进一步加强与纪检监察、检察机关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联席会议、信息交流、办案协调配合以及督察等各项制度,形成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预防工作体制机制。

三是严格加强组织领导与监督检查。今年省厅将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开展专项检查,促进各项制度措施严格施行。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这项工作,一旦出现腐败问题,不仅要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也要依法追究领导责任。没有成立防控办的地方要抓紧协调成立。要加强对在实施项目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选址立项、招投标、质量监管、设计变更、资金使用、项目验收、信息公开等环节的运作是否合法合规。发现问题的,要及时依法作出处理,对有关人员要依法追究责任。

四是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干部队伍建设。要加强业务教育与培训,使业务能力与工作要求相适应;要加强法制教育与培训,增强他们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既严格约束自己,又敢于加强监管;要加强廉政教育与培训,增强他们廉洁从政的意识,促进他们廉洁自律。要加强队伍管理,严肃工作纪律,对违法违纪行为要严格依法追究责任。要关心爱护我们的干部,为他们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支持他们依法办事,协调解决他们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湖南土地开发整理干部职工廉洁从政的意识和能力的明显增强,土地开发整理监管制度体系和技术规范体系的基本健全,土地开发整理行业管理和项目管理水平的显著提高以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防腐败的工作共同责任机制的建立完善,形成一个部门联动、行业自律、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湖南土地开发整理事业将为助推湖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链 接

2012年湖南将投入38亿元开展土地开发整理,涉及大小项目400多个,建设总规模380万亩。“十二五”期间,湖南将完成1500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到2020年,全省要完成土地整治3000万亩以上,新增耕地200万亩以上。据省土地综合整治局局长曹湘潭介绍,湖南国土系统近年来推行以“合理定价评审连续两轮抽取法”为重点的行业管理,2008年以来共淘汰了12家设计单位,处理了15家违规施工单位,取消了31位项目经理备案资格。2010年以来,省以上投资项目233个,投资达48亿多元,涉及标段1400多个,期间没有发生一起因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所引发的群体上访举报事件,没有发生一例在招投标过程中违法违纪事件,有效监督保护了国土系统干部,确保了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质量。

边陲山区土地开发整理的措施 第7篇

新晃侗族自治县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已有数年, 据新晃县国土局对凉伞镇桂岱村八里荡土地开发项目跟踪调查显示, 该项目于2014年9月开工至2014年12月竣工, 各项工程完成情况如下:建设规模17.05 hm2, 开垦耕地14.27 hm2, 总投资142.9万元。渠道9条, 共1 938.50 m;排水沟1条, 253.8 m;生产用路12条, 共955.6 m;蓄水池8座, 涵管3处, 共15 m;沉砂池9处, 田间道5条, 共2 171.2 m;整修田间道1条, 163 m;项目标志牌1块。项目建成后耕地的抗旱、抗涝和防止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加强, 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根本控制, 改善了生态环境,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发展和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5,6]。完善了农业基础设施, 促进了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 为规模经营、集约经营和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该项目投资142.9万元, 其中项目施工费99.32万元, 前期工作费7.15万元, 工程监理费2.48万元, 竣工验收费3.83万元, 业主管理费及乡村协调费3.16万元, 不可预见费3.48万元, 土壤培肥耕种补助费16.05万元, 林业科研费3.58万元, 植被恢复保证金3.84万元。按烤烟轮作种植方式计算, 每年可产高品质烤烟1 500 kg/hm2, 项目区可产烤烟21 405kg, 按目前市场价16元/kg计算, 可获产值342 480元, 扣除成本205 488元后, 新增净收益136 992元, 平均净收益9 600元/hm2。预计10.43年后可收回全部投资成本。

但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如部分群众对土地开发整理认识不足, 工作推进难度较大, 项目效益评估体系不够完善, 后续运行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为此, 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思路和对策[7]。

1 搞好资源调查, 形成专项规划

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 将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分布、权属等情况掌握好。同时还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听取群众的意见, 确保切实可行, 有序实施。

2 完善工作机制, 科学实施项目

重点完善三大机制:科学规划的决策机制、优质高效的市场机制、权责分明的管理机制。在实际工作中, 决策过程要重视专家、基层干部和群众参与, 并委托有资质的专业部门规划设计, 组织会审, 自下而上、从上到下反复论证, 使决策更加科学。涉及施工质量、资金拨付的, 必须规范运作, 尤其是施工单位的确定, 必须引入市场机制,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注重选择施工质量高、守信誉的企业作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单位[8]。理顺管理体制, 落实项目责任制, 充分调动乡镇、村组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让其真正成为项目实施的参与者。项目建成后, 要明确项目后期管护责任主体, 确定管护资金投入, 把基本设施管理好、维护好、使用好, 使建成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发挥应有的作用。

3 加强专业培训, 提升队伍能力

土地开发涉及人员众多, 内容广泛, 影响深远, 因此, 在进行土地开发的过程中, 需要一支专业能力过硬、业务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队伍作保障。要充分重视工作人员业务知识的补充和工作技能的提高, 开展多种培训, 提高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与管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4 重视宣传引导, 凝聚社会共识

土地开发整理是关系千家万户的大事, 与基层群众的利益紧密联系, 因此, 做好土地整理工作需要群众的积极配合。要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 就要广泛发动群众。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广泛宣传土地开发整理的目的、意义、政策法规、典型经验等, 为后续工作打好基础[9]。同时, 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直接参与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增加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效益, 调动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颖, 李江风.浅谈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23) :6308-6309.

[2]侯敏, 王秉祥.谈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观察, 2003 (3) :60.

[3]朱红波.深入开展土地整理的几点思考[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8 (1) :134-136.

[4]唐琰, 周军辉, 孙浩.从土地整理到土地综合整治的升华[J].法制与社会, 2011 (5) :190-191.

[5]钱旭, 罗海波, 李灿.西南丘陵山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制约因素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 2009 (6) :208-211.

[6]杨亚非.我国农村社区建设中土地整理的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路径选择[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 (10) :1-9.

[7]胡丕勇, 崔卫华, 郑涛.农村土地整治中权属调整机制初探[J].国土资源情报, 2011 (10) :46-49.

[8]高德刚.黑龙江省土地整理项目质量控制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 2012.

论有效做好土地开发整理相关工作 第8篇

关键词:土地开发,开发整理,措施

1 概述

土地开发整理就是运用专项资金, 对一些没有利用的土地进行开垦, 对田, 水, 路, 林, 村等几方面用地进行综合规划治理, 从而提高能用的耕地面积, 改善耕地质量。这既满足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又能够很好地利用可持续的资源。目前, 我国的建设用地同保护粮食生产有着相当大的矛盾, 而且在贫困地区现象更加明显, 因为要想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 就要增加土地实行相关项目的建设, 从而减少了耕地面积。为了确保耕地总量的平衡, 就要更多的补充耕地, 这就必须做好土地开发整理的工作。

2 做好土地开发整理的相关措施

2.1 建立高水准的组织结构

各地方政府要把土地开发整理的相关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 开发出相应的各项管理制度, 组件相关的高标准领导小组, 有主要部门管理者为组长, 其它部门比如国土局, 水利局, 农业局等负责人为成员。同时, 要组建专门的办公地点, 与地方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合力办公, 从规划、农业、水利、农开办等相关单位抽调一批懂业务的技术人员, 科学编制项目可行性论证, 测绘现状图、规划图, 准备立项资料和做好项目实施的技术指导及监督管理工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 充分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科技等多种手段, 形成领导重视、部门配合、群众支持、上下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 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和实施提供强有力的后盾。项目实施时, 又要与项目所在地乡镇签订责任书, 实行目标管理考核, 同时还要成立项目指挥部, 下设办公室、关系协调组、技术指导组、质量监督组、财务组, 人员根据需要聘请或抽调。

2.2 做好相关规划, 因地制宜

土地开发整理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 工程量很大, 要想做得好, 首先就需要一套高标准的规划方案, 根据地区土地使用的具体情况进而制定相应施工设计, 从而保证工作的顺利, 高效的开展。紧跟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 实现提高耕地使用量, 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目标, 同时进行科学的规划, 保证经济, 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统一。具体工作就是, 规划前实行大量的调查工作, 根据土地资源的掌握情况和变更调查等信息, 核实具体土地情况, 由此对土地开发整理的相关工作进行评估, 对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 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在对编制进行规划时, 要突出重点, 就是对于面积较大的, 群众多年关注的土地进行重点整理。将土地整理工作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注意同农业的发展和乡镇水利相关规划相结合。在项目确立的时候, 及时组织相关方面专家进行研究讨论, 反复勘察, 考虑到自然条件和群众积极性等条件, 制定草案, 同时, 要广泛的宣传, 征求到更多的意见, 从而确保设计的合理性, 立足长远, 使群众满意, 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要多听听当地居民的建议, 保证当地农民具有知情权和发言权, 一方面要保证经济, 环境的发展, 一方面要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优质的服务于群众, 处理好土地开发整理和承包制的关系。

2.3 营造良好施工环境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开展对于实现农村现代化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也促进了国家工业化, 城市化的步伐, 关系到千家万户。这项工作对于政府部门, 各类社会组织或是个人, 企业都有着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去支持, 去关心。由于目前社会上对于土地开发的了解还不够, 尤其是一些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对此观念也很淡, 所以一定要抓好宣传工作, 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 将土地开发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广泛的宣传, 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和责任感, 克服各种有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障碍, 打消负面情绪, 争取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 全面提高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为土地开发项目出一份力, 从而构建出和谐、积极的工作环境。

2.4 落实到位, 保证施工质量

质量是一个工程的核心, 也是一个行业的核心, 更关乎着群众百姓的权益。

严格要求、严格管理、规范操作, 实现土地开发整理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全力打造优良工程、精品工程、民心工程, 是实施土地开发整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项目实施中认真落实“项目五制”要求, 保证项目实施质量。即:项目公告制, 地方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依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和预算, 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拟定项目公告, 采取设立项目标牌, 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发布等形式, 对项目招标、规划设计、实施方案及权属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事宜进行公告, 及时答复项目区各受益主体和社会关注公众提出的有关问题及反映的情况等等。

2.5 做好管理, 发挥项目效益

实行土地开发整理只是一种手段, 最终目的是要增加百姓的收入。要保证该项目的稳定开展, 发挥最大效益, 对于项目完工后的工作变的更加重要, 政府部门要协同其他部门, 依据土地的权属方案进行调整, 确保公平合理的对土地进行分配, 把土地及有关设施交给村委会, 落实日后的耕种措施, 确保土地的高校利用。对应出台一些有效政策, 以完善后期的管理机制。

结束语

做好土地开发整理的一系列工作, 是关乎民生和经济建设等的大事, 从准备施工开始, 进行合理的规划, 相关人员的安排, 到施工过程中, 对于项目工作的宣传, 为施工营造良好的环境, 至最后对有关工作的验收, 充分实现该项工作的作用, 意义, 真正为人民群众谋好利, 都是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重要过程和步骤,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胡黎明, 苏达, 王树文.遥感与GIS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及执法监察中的应用[J].影像技术, 2012 (3) .

[2]马生惠.GIS系统在土地利用方面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 2012 (28) .

[3]何涛, 王树文.遥感技术在城乡规划建设督察中的应用——城市用地现状监测[J].影像技术, 2012 (4) .

[4]王树文, 刘俊卫.遥感与GIS技术在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应用与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测绘通报, 2012 (8) .

[5]张柯, 刘元志, 董胜光, 屈伟军.无人机技术在土地综合整治动态监管项目中的一体化应用模式探索[J].国土资源导刊, 2013 (8) .

浅析土地开发整理市场化模式 第9篇

1 耕地占补平衡和土地开发管理基本理论的理解

1.1 基本概念的阐述

1998年我国正式颁布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明确了耕地占补平衡的概念和规定, 以“占多少, 补多少”为基本原则, 明确了占用耕地进行建筑的开发单位要对耕地面积进行“补偿”的规定内容。这样的方式能够保障非农建筑占用面积和土地整理复垦之间能够相互平衡, 保障耕地面积总量不变。

土地整理和土地开发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基本概念, 土地整理是指对某限定区域中的土地进行有计划有条理的规划, 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调整好土地的使用方式, 对土地的使用结构进行完善, 保证其布局的合理性和规划的科学性, 以综合开发利用为基础, 进一步使得土地资源的使用率和生产率有所提升。而土地开发则指的是针对那些使用率为零, 而土地本身具备许多有利开发利用条件的土地进行规划改造, 并使其发挥出一定的经济价值。

1.2 耕地占补平衡与土地开发整理之间的关系

从研究角度来说, 耕地面积的有效增加是土地开发整理的最终目标, 这对于耕地占补平衡的实现具有突出的贡献作用。进一步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安全、粮食生产安全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游动较为稳定的保障, 换句话说, 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基础, 离开了土地整理开发, 耕地占补平衡的实现将成为空谈。由此可知,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

2 当下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的几种应用模式

我国现阶段的土地开发整理是以产业化的运作机制在进行的,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a.依据经济制度的运作机制, 由造地企业实现政府、集体或个人的土地开发整理委托而进行开发整理工程, 经过标准验收后规划为耕地贮备区域;b.在市场运作和行政制度的双效管理下, 以不同形式存在的土地整理企业接受个人、集体或政府的委托进行土地开发整理, 经过标准验收后规划为耕地储备区域。运行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2.1 BOT模式

BOT模式中, 整理项目的发起方用投标的方法从委托方拿到项目特许权, 然后成立项目团体并完成有关的项目融资, 构建项目建设的管理体制, 并加以实行。在这段时期内, 企业可以利用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来对项目资金预算进行规划, 降低投入成本, 使得经济效益有所提升。一般情况下, 投资方会向政府公布其最低收益效益, 并要求能够对其有所保障。若该时期内不能达到最低收益标准, 则由政府给予补助。

2.2 PPP模式

民营机构和政府合作完成整理项目的方式是PPP模式运行的主要方式, 其中, 政府主要负责采购环节, 并与中标融资公司签订有效合约。项目的融资、建设和经营都由该公司全权负责。在这个过程中, 政府与提供资金的金融企业会形成特殊的协议关系, 其中, 该公司能够通过特殊地位取得贷款权利。也就是说, 政府将特许经营权和经济收益权利授权给民营企业后, 实现基础设施的加速和长期运营。

2.3 两种模式利弊分析

BOT模式能够降低土地整理开发工程的成本, 通过吸引外资, 引进先进技术等有效手段来对工程的构建、经营和管理进行提升和完善, 同时也可以减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腐败行为。工程质量的保证则是其较为明显的遗漏点, 通常会出现完工程度不完全、农民受益不到位以及生态环境破坏大的问题。而PPP模式的针对性较强, 从而在项目融资效率方面略胜一筹, 并能够对工程各个阶段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并且在PPP模式中, 土地工程的实施中政府还是有全程参与的过程, 从而弥补了BOT模式中监督力度的不足。

3 土地的整理开发和市场化的基本规划

3.1 开发整理相关机构产业化和专业化

一个国家的土地整理开发机构所表现出来的专业水准是评价该国家土地开发整理发展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因此, 笔者认为我国土地整理开发相关机构的专业化是必要的经历过程。作为土地整理产业产业化的先决因素, 专业化是土地工程质量达到预期标准的基础保障, 所以专业机构的建立十分必要。其中, 工程承接单位必须具备国家认可并具备一定相关资历的专业机构, 同时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要恪守土地开发整理的规划和设计标准。

土地开发整理机构不仅是作为耕地占用指标市场的参与成员, 同时也是地方政府、市场和农户之间的重要媒介。该机构的劳动力来源都是当地农户, 或者直接将工程项目在直接转包给对应的乡镇机构, 并承担政府的管理监督。

3.2 成立耕地占用指标市场

土地开发整理市场化的核心与关键因素是建立一个相对自由的耕地占用指标市场, 这个耕地占用指标市场的规则是由政府制定的, 在其中交易耕地占用指标的双方也必须受到政府多方面的监督。耕地占用指标市场化的好处是使得外部化的问题得到内部化, 解决了市场失灵的问题。不但解决了政府在其中计划经济的低效率问题, 也减少了政府在土地开发整理标调整过程中寻租腐败的问题。

耕地占用指标市场的建立要尽量体现以下几个方面:a.公平性, 市场的最主要特征是更加公平、公正、开, 耕地占用指标市场也应该尽量在做到政府掌控的情况下做到公平、公开、公正。b.广泛性, 该市场必须是全国的, 至少是全国大部分地区参与的, 只有建立范围较大的耕地占用指标市场才能更好的解决和调节全国范围内的耕地占补平衡问题。c.一致性, 应该建立健全土地信息系统, 对于土地占用指标折算体系有全国性的明确的规定, 至少能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由权威的参考体系, 对于占优补劣问题才能有比较好的解决。通过这些方法来体现市场的高效率。

摘要:笔者对目前我国的耕地状况进行分析, 认为保证其整体动态平衡的主要项目是土地整理和土地开发。本文可以依照我国战略中耕地项目的重要性为根据, 划分成三个讨论主题。第一部分对我国的耕地平衡占补和土地开发整理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研究讨论;第二部分就现存土地开发整理模式进行讨论, 分析我国对土地开发整理的缺陷, 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第三部分笔者是对土地的整理开发和市场化推行提出规划。

关键词:土地整理,耕地占补平衡,土地开发,市场化

参考文献

[1]路婕.全国统一的耕地占补平衡按等级这算研究[J].西南大学, 2011.[1]路婕.全国统一的耕地占补平衡按等级这算研究[J].西南大学, 2011.

双鸭山市土地开发整理问题浅析 第10篇

关键词:双鸭山市,土地整理,土地利用

1 双鸭山市概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

双鸭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 完达山北麓, 东北部是一望无际的三江平原, 南部是起伏连绵的低山丘陵, 总的地势是南高北低, 西高东低。地形概分为低山丘陵区、山前漫岗区、低阶地、山间谷地四个类型。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温变化大, 年平均气温3.6℃, 属省第二积温带, 历年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0℃的积温为2527℃, 年平均无霜期为135天, 年平均降雨为534毫米,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70小时。

1.2 社会经济条件。

双鸭山市辖四区、三乡二镇, 四十六个自然村。1997年末市属总人口484162人 (不含农场、森工) , 其中城市人口42.2543人, 农村61.619人。双鸭山市已有六十多年的开发历史, 煤炭工业不仅是我市基础产业, 也是国家特大型优质煤炭基地之一。目前, 已经形成了以煤炭生产和煤炭深加工为主, 拉动第一、第二产业共同发展的新的经济格局, 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84.8亿元 (含所属四县) 。

2 双鸭山市土地利用现状

2.1 土地利用现状。

市区属 (不含各县、农场、森工) 土地总面积55, 848.75 hm2, 根据2000年地籍变更资料, 按一级分类叙述如下: (1) 耕地:面积为15, 433.48 hm2, 占市区土地总面积的27.6%, 人均耕地0.03hm2。 (2) 园地:面积为257.78 hm2, 占土地总面积的0.5%。 (3) 林地:面积为27999.22 hm2, 占土地总面积的50.1%。 (4) 牧草地:面积为632.16 hm2, 占土地总面积的1.1%。 (5)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面积为6888.03 hm2, 占土地总面积的12.3%。 (6) 交通用地:面积为999.18 hm2, 占土地总面积的1.8%。 (7) 水域用地:面积为569.47 hm2, 占土地总面积的1.0%。 (8) 未利用土地:面积为3069.43 hm2, 占土地总面积的5.5%。

2.2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 市区土地利用为单一的林农结构, 林、农、牧业用地结构为63:36:1, 牧草地比重偏低, 限制了牧业的发展。 (2) 市区处低山丘陵区、漫岗坡地多, 占耕地的73.5%, 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山洪冲沟最宽达50多米, 支解了大部分耕地。 (3) 由于我市是有五十多年开发史的煤炭工业城市, 生产过程中造成大量的塌陷地和废弃地, 治理难度大, 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4) 耕地中零星地类 (坟地、荒草地、冲沟等) 多, 耕地地块零散, 不利于规模经营。 (5) 农用地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中低产田比重大。

3 双鸭山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析

3.1 耕地整理潜力。

市区耕地分布可分为三个区, 即南部山前漫岗区, 中部为漫岗河谷区, 北部为低平地区。南部区耕地占市区耕地总面积的23.6%, 该区土层薄、坡地多, 保水保肥差, 缺少水利条件, 农田设施少, 无霜期短, 粮食生产水平低。中部区耕地面积占市区耕地总面积的25.4%, 该区沿岸河流域为优良耕地, 近郊多为菜田, 部分坡地水土流失严重, 且多年得不到控制, 已对该区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北部区耕地占市区耕地总面积的51.0%, 该区地势平坦低洼, 并有部分坡地水土流失严重, 耕地整理潜力大。

3.2 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

双鸭山市现有工矿废弃地1218.05 hm2, 其中采煤塌陷地907.43 hm2, 砖场挖损地119.91 hm2, 企业关闭闲置42.41 hm2, 煤砖石压占153.30 hm2。经调查分析以上废弃地可复垦耕地822.35 hm2, 可复垦为林地59.30 hm2, 复垦为渔池56.20 hm2, 复垦建设用地74.59 hm2。

3.3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

全市农村居民点占地1333.00 hm2, 人均建设用地255.7m2, 农村居民点闲置土地98.62 hm2, 现有村庄均不需增加面积, 按省户均宅基地每户350 m2标准规定进行规划、向中心村迁并、整理空闲地等形式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421.44 hm2。其中可整理为耕地210.72 hm2, 整理成其它用地210.72 hm2。但由于思想观念、经济实力、资金投入等原因, 相当一部分潜力不易开发。根据我市实际情况, 规划期开发整理潜力为增加耕地98.52 hm2, 其中列为近期 (2001-2005) 的主要是采煤塌陷村庄和热电厂、垃圾处理厂工程需要动迁的村屯。

4 土地开发整理目标

双鸭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是到2010年耕地由1996年的15, 492.11 hm2减少到15092.11 hm2, 净减少400.00 hm2;城市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372.04 hm2, 重点工程占用耕地166.67 hm2, 退耕还林及灾毁266.67 hm2;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333.33 hm2。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制定土地开发整理目标为:通过耕地开发整理, 净增耕地597.49 hm2;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210.72 hm2;工矿废弃地复垦净增耕地822.35 hm2, 林业用地59.30 hm2, 渔业用地56.20 hm2, 建设用地74.59 hm2。到2010年土地开发整理净增耕地1630.56 hm2, 占补平衡有余。

双鸭山市土地开发整理的对策: (1) 加强土地整理宣传, 形成社会共识。土地整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只有在增强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对土地整理作用与意义的认识, 才能更好的开展土地管理工作。在工作中, 通过继续加强宣传、组织培训、积极开展调研等一系列活动, 提高人们对土地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可以确立一批土地整理先进工作者, 并给与表彰及相应鼓励, 以此带动大家积极性, 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重点落实到一些地方领导的认识问题上, 他们有助于推动土地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 (2) 明确土地管理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土地整理[1]必须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基础, 有计划、循序渐进的开展。在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时, 要把土地整理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各级规划之中。在修订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 及时确定土地整理的方针、政策、要求及指导性意见。 (3) 健全政策、制度、法律、法规使得土地整理有法可依。土地整理直接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 如若实施不当, 就会引起农民不满意, 而且它要涉及很多部门, 如果没有足够的权威性极易造成部门之间的不和谐, 从而为土地整理顺利开展起到阻碍作用。因此健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保护农民的利益是十分必要的。众所周知,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土地资源更是一中重要的稀缺资源。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不能置之不理。土地整理关键在于振兴农业, 改善农民的生活生产环境, 创造新型农村, 它是一个惠民工程, 不是一个政绩工程。我们必须尊重地球上万物平衡的规律, 努力去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相互和谐的空间, 因此对于生态的永恒发展, 对人类的生活调节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物种选择环境, 环境选择物种, 我们要充分的了解各种生物习性, 利用各种规划方式, 创造出最有利的生物栖息环境, 使大地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这就是所谓的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是科学发展观引导土地整理。双鸭山市是以煤炭生产为主的资源型城市, 因此对其进行土地整理确保资源有效利用、土地集约化是十分重要的。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要逐步实现土地利用优化配置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土地利用结构、要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通过对双鸭山市土地的整理, 挖掘内部潜力, 推行市属用地大户双鸭山矿务局弃地复垦, 规划拓宽土地复垦治理领域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同时对中低产田通过农业综合措施进行改造, 提高土地生产水平和质量以此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学东.公海生物资源管理制度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12.

土地开发整理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第11篇

摘要:本文以土地开发整理为例,深入阐述了土地开发整理的主要程序及土地开发整理的政策依据,论述了土地开发整理的内容及分类和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选取,同时分析了土地开发整理中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存在问题;对策措施

前言

土地开发整理是国家对土地进行计划补充耕地量和耕地保有量的有效措施,运用财政专项资金,对农村宜农未利用土地、废弃地等进行开垦,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科学的推行土地开发整理措施,是增加我国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有效手段。

1、土地开发整理的主要程序

1.1 要对土地的开发整理进行专项的规划设计;

1.2 要对土地的开发整理进行项目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1.3 要对这个土地开发整理的项目进行具体的立项;

1.4 要进行项目的规划设计以及预算的基本编制;

1.5 要进行土地项目的招投标工程;

1.6 要进行项目工程的具体施工;

1.7 针对土地发展的已施工工程,要对其进行验收;

1.8 要对实行了土地开发整理的项目工程进行整理后土地的交付与使用;

1.9 要对整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作出最后的评价。

2、土地开发整理的政策依据

2.1 土地开发整理政策。《新增建设用地有偿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明确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收缴使用管理办法》,还有省级相关的政策文件。

2.2 项目规划设计技术文件。经批准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项目预算书、变更设计文件及图纸、招投标文件及合同、核定的项目实施方案、制定的各项项目管理制度、有关施工记录、所有材料、构件和设备的之间合格文件、年度验收意见。

2.3 技术标准与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验收规程》、农业、林业、牧業、水利、环保、交通、城镇(村镇)建设等相关行业标准与规范。

3、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选取原则

3.1 利用差异性原则。根据不同农业利用,种植作物其应具备整理条件不同的要求,各种土地开发整理首先必须具备满足作物生长发育光温条件和具有可供灌种水源条件,其次田面要平整,并有能够调控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土壤条件。

3.2 地域差异性原则。因我国多山地丘陵、平原少、自然环境条件复杂多样,地域性差异明显,划分一般按照因地制宜,地形、水文条件、土壤类型对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标准条件的差异性进行划分。

3.3 田、水、路、林综合开发治理的原则。根据田、水、路、林综合开发治理的不同,确定田块平整质量、土壤耕作质量、农田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和农业经济效益等五项工程质量标准。

3.4 设计易以量化、易以施工和检查验收的原则。根据稳定性、生产性、主导性、空间变异性和质量的差异性,分别确定田块平整工程质量指标等级、土壤质量指标等级、农田水利工程和交通道路工程质量指标等级。

4、土地开发整理现状分析

4.1 程序尚未成熟,机制有待完善。国内土地开发整理真正开展应该是起始于新中国成立后。经历农业合作化、公社化、学大寨等阶段后,仍需不断的探索、实践、总结,才能逐渐形成成熟的土地开发整理机制。因此,程序上难免存在一定缺陷,项目专项资金管理还不很理想。

4.2 不同部门步调不一,设计理念有待统一。不同部门对相同项目区投入资金,提出不同的设计理念,局限了总体规划的思路。同时由于部门职能的不同,对项目建设的出发点不同,或由于不同部门策划者本身对投资项目不同程度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也可能直接影响了项目设计的方向。所以往往形成有的工程内容重复建设,有的倍受冷落或刻意规避

4.3 重数量,轻质量。由于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项目是补充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途径,因此很多地方单位考虑更多的可能是数据上的“一本账”,对于后期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效果不够重视,耕地质量问题往往不能顾及。与耕地质量息息相关的一些工程措施,比如:土壤改良、地力改善等措施视觉上大都难以辨别,难以技术检验,工程量审核只能通过签证来体现,效果也是滞后的。

5、土地开发整理对策与措施

5.1 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目标责任。土地开发整理政策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单靠一个部门难以为继,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互相配合,充分发挥各自工作优势,争取多渠道投资,加大项目投入力度。项目所在地相应成立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督促检查和协调,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和质量保障。健全完善土地开发整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市、县、镇、村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各级的职责和任务,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5.2 完善科学规划,硬化治理措施。为使土地开发整理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保证开发整理一片、成功一片,土地开发整理必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先导,以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为基本前提,通过采取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及措施,实施对土地综合治理,最终达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按规划确定的用途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要树立精品意识,凡是被纳入国家、省级重大项目和项目库的,要及时组织农业、水利等部门科技人员组成技术专家组,编制项目实施规划方案,上报审评,使规划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5.3 坚持招标制度,强化工程监督。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对项目工程实行招标制。招投标可以择优选定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控制工期,确定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健全市场竞争机制,对推动项目规范化管理,确定项目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为对项目实施专业化管理,要实行项目工程监理制度,项目法人要聘请专门的监理单位,对项目的建设活动进行咨询、顾问,并与承包方实施项目建设签订各类合同。

5.4 完善管理制度,确保机制运转正常。土地开发整理从立项到实施,从项目管理到资金管理,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国家、各省投资的重点项目要全面实行公告制、法人制、合同制、招投标制、监理制等“五制”管理方式,项目库项目本着“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的原则,平衡推进,稳步发展。要建立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引导和调动集体和个人投资积极性,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多方集资搞开发整理。相应完善提高耕地开垦费征收标准、土地开发整理与建设用地审批挂钩制度、异地占补平衡制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竣工项目奖励制度、镇村干部责任考核制度等配套政策,建立健康、良性的运作机制,实现项目管理制度化、程序化。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地的开发整理是项长期又系统的工程,并不能在瞬间达成,只有正视在工程的进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才可能让我国的土地整理进入到更为规范的轨道中去,为我国经济的发展造福。

参考文献:

[1]王颖;李江风;浅谈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0(23)

基于全阶段的土地开发整理问题剖析 第12篇

土地开发整理自实施以来已经有近十个年头, 在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提高耕地质量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践经验, 以土地开发整理的程序为主线, 全面具体的论述了当前土地整开发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1 土地整理的程序

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 结合各地的实践, 土地整理的程序一般如下。

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立项→项目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项目招投标→项目工程施工→项目竣工验收→整理土地交付使用→项目后评价。

2 土地开发整理当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1 立项阶段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立项极不规范, 表现在: (1) 土地开发整理区域选址缺乏战略性、全局性, 未统筹考虑土地开发整理的先后次序和重难点, 不是根据对本县市耕地保护的贡献、重要性来确定项目地址, 而是领导意志随意选址, 东立一块, 西立一块, 或立下游, 不立上游, 经常下游立项施工后田间设施整好了, 而上游水不通达, 难以发挥其整体综合效益。更有甚者, 将一些不具备条件的区域列入项目, 如道路难以通达、土壤地质条件差的区域, 导致施工阶段中无法实现, 或整好了无人愿意耕种。 (2) 项目规模过大, 导致施工设计在规定时间内难以达到要求的质量水平; (3) 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协调工作不够细致, 没有调动民众的参与意识, 导致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群众支持力度不够, 存在阻力。

2.2 项目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经立项, 便进入规划设计阶段。规划设计要求通过现场踏勘, 明确项目区规划工程布局, 做出详细的设计, 规划设计关系以后的施工可操作性和资金流向, 是土地开发整理施工和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这一阶段主要存在着如下问题。

(1) 规划设计前期资料不完备、不详细。

规划设计主要在实测1∶1000~1∶5000地形图上进行, 但是目前大多数地方的测量成果达不到施工设计的要求, 对重点需要规划的水利、道路等线状、泵站等面状地类的测量深度不够, 同时对测量成果的审查关缺失, 导致测量图无法进行科学的施工设计, 从而影响后期施工。

(2) 规划设计缺乏详实的前期调查和多次的公众论证。

规划设计单位往往缺乏详实的实地勘测, 设计出的规划与实际脱节, 规划设计为“理想主义”、“书本主义”, 在施工中难以应用。另外规划设计初步成果应提交到项目所在地乡各村, 与其进行耐心的沟通, 论证其可行性, 并提交交通、水利等专家论证其科学性, 确定后再进行投资预算。

(3) 设计单位整体技术力量薄弱。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属于面状区域的综合整治, 设计工作量大面广, 需要设计单位有足够的技术力量。但是对设计单位的技术力量要求偏低, 很多地方对土地开发整理设计单位资格多是行政审批, 对其业务考核缺乏重视, 对规划设计也未引进市场竞争淘汰制, 导致设计单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长期低下的状况得不到改善。

2.3 项目招投标阶段存在的问题

土地开发整理对象是土地, 而我国农村的土地又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方式承包到户, 因此土地整理直接干系到当地农民的根本利益, 国家开展土地整理也并不是为了追求微观的经济效益, 而是希望通过这一行为造福农民, 更注重的是农民利益的满足以及宏观的社会效益。因此在项目招投标的过程中, 更应注重农民的利益。可是在现阶段的土地开发整理招投标当中, 存在的普遍现象是招投标中照顾的是当地企业, 而不是当地农民。土地开发整理的招投标迫切需要增加透明度, 防止暗箱操作。

2.4 项目工程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土地开发整理的规划设计方案一经批准立刻生效, 按照批准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和工作方案, 县、乡 (镇) 人民政府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土地整理建设。在这一阶段同样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下。

外域中标公司与当地群众的矛盾难以化解;土地使用权调整中质量差异导致群众抵触情绪及上访;原材料涨价与预算的差异造成新的资金缺口;电力配套工程预算与当地电力公司垄断价格相差1~2倍, 资金缺口太大,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的总体质量;和项目所在地政府特别是和水利、林业、环保等部门关系衔接协调上, 部门之间互相扯皮;项目工程数量是达到规划设计要求, 但质量无法保证;项目实施工期过长, 缺乏一个制约机制等。

另外, 现在的施工单位基本上都是通过招投标的形式确立的, 因为土地开发整理对象是土地, 土地又承包到户, 直接干系到农民切身利益, 在招投标的过程中, 有些地方只顾眼前利益, 根本不让施工或提出其他附加条件。现在普遍现象招投标中照顾的是当地企业, 而不是当地农民。为了使当地农民真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受益, 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的合法合理的解决办法。

2.5 项目施工监理中存在的问题

(1) 相关制度和技术规范尚未出台。在项目实施中, 多数是参照建设、水利、交通等相关部门的监理规定或技术规范进行监理, 难免存在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特别是工程建设监理过程中监理技术文件 (如监理日志、月报等) 的形成和监理工作总结的编制等缺乏统一要求。

(2) 目前, 执行监理制仅局限在工程施工阶段, 几乎没有对项目管理全过程进行监理的项目。即使是工程施工阶段的监理, 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很少采取招标方式确定监理单位, 缺乏市场竞争、择优选择的意识;二是混淆工程质量监督和工程监理的概念。

(3) 一些项目监理单位、人员不具备相应资质, 或实际监理人员不具备相应执业资格。有的项目实际监理人员只是当地农业、水利、林业部门具有工程师职称的人员, 根本不具备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 更谈不上土地开发整理监理资格。在实际过程中, 不具备规范、科学、有效地监理能力, 形成的监理日志、月报等监理技术资料不规范, 无法反映工程监理过程中的监理情况。工程竣工时, 监理单位出具的项目监理工作总结普遍存在内容简单、数据模糊、结论含糊等问题。

2.6 工程管护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已经进行的土地开发整理的实践来看, 电力设备、水利设施丢失的现象比较严重, 树木成活率较底, 工程后期管护费用解决困难, 面对这一现状, 主要是未与村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工程管护方案, 后期管护费用未在预算中得到落实。

3 问题存在的原因

3.1 相应的政策、标准、规范不够完善

1986年, 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其中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土地整理。1998年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颁布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土地整理的热潮。2003年, 国土资源部在总结前几年土地整理工作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 颁布了《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 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土地整理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为我国土地整理立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我国近年来的立法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 从若干意见到一部完善的法律还有着很大的差距, 因此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我国有关土地整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 这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的进程:《土地整理法》尚未颁布, 《土地整理招投标法》、《土地整理产权调整办法》、《土地整理生态保护条例》等法律和办法也尚未出台, 土地整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土地整理专项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协调、土地整理项目的立项、项目工程财务决算的程序、土地整理项目招投标标准、项目概算定额、土地整理后的土地产权调整与利益平衡、各级政府部门在土地整理工作中的责任和权力划分、各土地产权主体在土地整理项目中的权利和义务等问题, 都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

3.2 从业人员技术力量薄弱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是涉及水利、水电、环保、土建、林业、道桥、测绘制图等多个专业的综合性工程。国土部门的工程管理人员普遍技术薄弱, 不通晓相应技术规范和要求。应强化业务骨干的培训, 不断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建立一支政治好、原则性强、熟悉业务、懂得管理、廉洁自律的骨干队伍。

3.3 资金使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项目资金的管理方法是行政式的。土地整理虽然需要政府的规划、计划和指导, 但它仍然是一种经济行为和经济行动, 在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 到底谁是资金管理主体尚未明确。而目前资金拨付渠道还是在国土资源部门省-市-县-业主-施工单位。

4 结语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各省每年涉及上10亿的政府资金, 工作开展从无到有仅10年时间, 取得了社会的认同。土地开发整理也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 但是还很不完善, 导致现实中各环节出现诸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认为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 制定各环节管理制度, 是提高土地开发整理资金运作效率的关键, 为此应重点完善以下方面: (1) 制定土地开发整理全局性规划, 确定优先次序和重点区域, 制定土地开发整理项目5年计划和年度计划。 (2) 加强对土地开发整理中介机构管理, 对规划设计单位的成果、实施效果进行核查, 人员定期培训, 实行淘汰制;对招标单位、监理单位的素质进行核查, 制定考核标准, 实行淘汰制。 (3) 提高国土部门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人员素质, 公开招聘选拨有业务素质的人才, 提高管理能力。 (4) 加强施工的审计和监督, 将政府资金落到实处。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土地资源管理的相关工作经验, 以土地开发整理为研究对象, 采用全阶段逐层剖析的方法, 探讨了整个开发整理的6个阶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 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阶段,立项,施工,招标

参考文献

[1]王颖, 李江风.浅谈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 (23) :6308~6309.

[2]侯敏, 王秉祥.谈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观察, 2003 (3) :60.

上一篇:信念与生活下一篇:提高写作能力三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