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旗范文

2024-07-21

鄂托克旗范文(精选10篇)

鄂托克旗 第1篇

鄂托克旗 国家基本 气象站于1954年10月建立, 是鄂尔多斯西部高原最早建起的气象观测站, 该站资料对于研究鄂尔多斯西部高原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鄂托克旗属干旱半荒漠气候区, 笔者用鄂托克旗1963—2012年的气候资料分析了该地区近50年来气温、降水、大风沙尘变化规律及趋势, 进一步分析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 有助于充分认识和利用气候资源, 助推地方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资料来源

鄂托克旗1963—2012年的气温、降水量、大风沙尘资料从鄂托克旗国家基本气象站收集。

1.2 研究方法

采用常规统计、5年滑动平均对降水量、大风沙尘的变化趋势和规律进行分析, 年平均气温应用气温累计距平曲线分 析。对一 距平值序 列xdt (t=1, 2, 3, …, n) , 在样本中某一时刻t的累积距平值表示为:

把I (t) 随时间变化绘成曲线成为累积距平曲线。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2.1.1年平均气温由图1可知 , 1963—2012年鄂托克旗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 最大值出现在1998年, 温度为8.9℃, 最小值出现在1967年, 温度为5.3℃。近50年平均气温为7.1℃ (表1) , 最高气温为2000年7月的25.1℃, 最低气温为1977年1月的 -14.9℃。一年之中最热月为7月, 平均温度为22.5℃, 最冷月为1月, 平均温度为 -10.2℃。鄂托克旗 近50年来年平 均气温以0.4/10年线性倾向率增暖, 其时间相关系数为0.7。

2.1.2气温累计距平曲线分析用累积距平曲线可以作气候趋势分析。在累积距平曲线变化中上升段定为偏暖阶段, 下降段定为偏冷阶段, 曲线上的微小变化所反映的是要素短期变化趋势, 而长期的变化趋势则可反映要素长期演变趋势。利用累积距平曲线分析鄂托克旗年平均气温 (图2) , 1963—1988年属于偏 冷阶段 , 1989—2011年属于偏暖阶段。

2.2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由图3可知, 近50年来鄂托克旗地区年降水量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 未通过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 时间相关系数仅为0.04。但近50年来鄂托克旗年降水量年份间差异较大, 年降水量历史极大值出现在1976年, 为611.6 mm, 极小值为1965年的125.3mm, 极差为486.3 mm。50年内有24年为多雨年, 20世纪60年代有3年, 70年代有5年, 80年代有5年, 90年代有3年, 21世纪后有8年。

2.3 大风沙尘暴变化特征分析

2.3.1大风日数由图4可知, 近50年来鄂托克旗地区年大风日数线性变化趋势较明显, 大风日数随时间推移呈现逐渐减少趋势, 年大风日数以7.4d/10年线性倾向率递减, 且通过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 时间相关系数为0.6。一年中等于或大于8级的风平均有32 d, 每月可有2~3 d。最多年份 (1963年) 高达95 d, 每月可达8~9d, 最多月可达13 d, 最少的年份也不下9 d。大风集中在3—6月, 占全年的57.8%。一年中以春季 (3—5月) 出现为最多, 占全年大风47.4%, 其中又以4月为最多, 占春季的38.4%。其次是夏季 (6—8月) , 占全年大风的22.5%。秋冬季出现大风的概率要小些, 各占全年的7.9%和22.2%。

2.3.2沙尘暴日数由图5可知, 近50年来鄂托克旗地区年沙尘暴日数呈现波动减少趋势, 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 减少趋势明显。沙尘暴常伴随大风发生, 其影响尤甚于大风。鄂托克旗年平均沙尘暴日在9 d。春季 (3—5月) 出现较多, 占全年沙尘暴的64.1%, 其次为冬季, 占全年沙尘暴的20.2%, 夏秋两季出现沙暴的概率较小, 分别为14.0%和1.8%。

3 结论

(1) 1963—2012年鄂托克旗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 近50年来年平均气温以0.4℃/10年线性倾向率增暖, 1963—1988年属于偏冷阶段, 1989—2011年属于偏暖阶段。

(2) 近50年来鄂托克旗地区年降水量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 年降水量历史极大值出现在1976年, 为611.6mm, 极小值为1965年的125.3 mm, 极差为486.3 mm。

(3) 近50年来鄂托克旗地区年大风日数线性变化趋势较明显, 大风日数随时间推移呈现逐渐减少趋势, 年大风日数以7.4 d/10年线性倾向率递减。近50年来鄂托克旗地区年沙尘暴日数呈现波动减少趋势, 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 减少趋势明显。

参考文献

[1]熊永花, 杨胜忠, 杨剑.雷山县近46a气温变化趋势分析[J].贵州气象, 2008, 32 (5) :22-23.

[2]袁立新, 段修荣.自贡近5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9, 29 (1) :72-73.

[3]赵文虎, 孙卫国, 程炳岩.近50年川渝地区的气温变化及其原因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8, 28 (3) :59-61.

[4]张勇, 段修荣.乐山市近50年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08, 28 (3) :68-70.

[5]张彩霞.鄂尔多斯高原气候变化及其与农牧业生产之间的关系[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 2013.

[6]李静, 何清, 姚俊强, 等.内蒙古西部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 (5) :186-191.

[7]何明花, 赵景波, 周强.西宁市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青海环境, 2014 (1) :40-44, 46.

[8]神祥金, 吴正方, 杜海波.近50年来吉林西部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特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4 (2) :190-196.

[9]杜琼, 张勇.焦作市1951-201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人民黄河, 2014 (1) :61-64.

鄂托克旗节约集约用地土地新机制 第2篇

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用地需求逐年增大,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显,用地指标短缺已经成为制约该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新形势和新矛盾,鄂托克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转变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式,利用国家、地方出台的一系列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政策和城乡统筹发展政策,深挖用地潜力,开展了土地整治、建设用地置换、土地收购储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逐步探索出一套节约集约用地的新机制、新模式,较好的实现了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双赢,走出了一条既严格保护耕地又节约集约用地的新路子。

一、我旗节约集约用地中形成的新机制、新模式及取得的成效

㈠政府牵头,层层负责,建立了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新机制

多年来,鄂旗始终把坚守耕地红线,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作为大事来抓,建立了以政府一把手为耕地保护第一 责任人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调动全社会一切力量共同保护耕地,做到了耕地保护责任社会化。

一是以责任促保护。结合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严格按照“定点、定位、定界、定责任”的要求,层层签订了旗、苏木(乡)、嘎查(村)、户四级耕地目标保护责任书,将耕地和基本农田指标落实到了图斑、地块、村组、农户,实现了图上有界线、实地有标志、台账有记录、管理有制度,形成了“一苏木(镇)一图、一嘎查(村)一档、一户一书”的管理模式。

二是以开发促保护。近年来,共承担完成各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5个,其中国家级项目***个,项目建设规模***亩,总投资***万元,新增耕地***亩;省级项目5个,项目建设规模3987.18公顷,总投资5830.13万元,新增耕地***亩。通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不仅实现了全旗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增加了耕地面积,而且提高了土地生产能力,增加了项目区农户的收入。

三是以宣传促保护。以全国土地日、世界地球日等相关节日为契机,通过印发传单、现场讲解宣传等方式,广泛开展了国土资源法律法规进机关、进乡村、进企业、进农户“四进”送法下乡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干部群众依法依规保护土地的主动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㈡规划引领,指标管控,建立了项目准入新机制 一是工业项目向园区集聚。本着“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功能完善”的原则,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大力推进蒙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棋盘井高载能工业园区两大工业园区的建设,将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重点向园区分配,引导和推进项目向园区集聚,初步建立了“工业进园区、商业进城区、居民进小区”的用地模式。

二是指标安排有保有压。本着“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的原则,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将非农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用于保障重点项目建设,优先保证国家和自治区重点工程、国家产业政策鼓励项目、高科技项目、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性项目用地,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生产过剩行业项目用地。一般项目原则上不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主要靠内部挖潜,利用现有的存量建设用地或闲置土地。

三是严把项目预审供地关。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中,严格执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对“两高一资”、产能过剩和盲目扩张、重复建设项目绝不通过预审,不安排用地计划指标,不进入审批程序。对于非限制类建设项目,根据项目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绿地率、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等五项土地利用控制性指标,严把建 设项目准入关,实行单位面积土地最低投资限度。工业项目单位面积土地的投资额不得低于规定的最低限额,鼓励企业投资建设多层标准厂房,严格限制单层建筑物,向空中要地,提高土地容积率,提高工业项目用地的投入产出和集约利用水平。

㈢转变思维,着眼内部,建立了深挖存量建设用地新机制。

面对国家日趋严厉的土地管控政策和不断提升的土地监管能力,过去节约集约用地意识淡薄,指标不够靠违法的恶性循环模式将不复存在。新形势下,鄂旗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积极转变思维,着眼内部,走出了一条深挖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好路子,逐步形成了一套好的机制。

一是对旧城区改造后腾出的土地,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依法调整土地用途,重点用于金融、商业等服务业发展和商品房开发。

二是在土地利用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对批而未用、多批少用的闲置土地采取不同措施加以回收,纳入储备库,重新处置,增加土地有效供给,提高土地效益。如:内蒙古蒙西高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以挂牌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 面积12.329006公顷,缴纳土地出让金2465.8012万元,后因公司资金不足等原因,一直未开发建设。2011年经旗人民政府批准以原价将其使用权收回并纳入储备库,同年以7847.486万元的成交价将其拍卖,不仅盘活了用地,政府又获得了净收益5381.6848万元。

三是积极争取试点政策和置换指标。2007年以来,共分八个批次组件上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建设用地置换方案559.1120公顷,全部获得批准。复垦地块全部复垦为高标准的农用地,并通过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的验收,复垦率达到了100%;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正在争取中。

四是积极实施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整理项目。从2004年起,该旗大力开展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整治工作,采取“宜建则建、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耕则耕”的方法,对废弃地加以整治,对于整治完成的土地,各种配套设施都齐备并适合直接建设的,重新进入土地市场供地,不适宜开发建设的,用作置换或恢复地质生态环境。2004-2008年五年间,共治理了地面塌陷坑114140.7平方米、露采坑660110平方米;清除矿山固体废弃物753244立方米;建设泄洪渠7260米;绿化面积5665.12亩。同时,通过土地整理建立了1个补充耕地储备库,现有耕地4000亩。

五是尽量使用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占用土地,能使用未利用地的尽量安排使用未利用地,不占用或者少占用农用地,千方百计减少占用农用地的面积。

㈣健全网络,严管严查,建立了土地执法监管新机制 一是成立了以政府分管副旗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土地违法问责机制,只要当年违法用地面积超过本新增建设用地的15%,相关责任人将被问责;二是进一步完善了土地执法监察网络,构建起了以国土资源管理执法监察大队负总责,各基层所、分局负责日常动态巡查监管,聘用的各嘎查村土地监察协管员负责一线监察举报的三级执法监察网络,做到对违法占地现象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三是针对不同违法用地类型,分别采取复垦还耕、补办手续、重新调剂使用等措施加以处置,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最大潜力。对符合规划,且符合土地使用条件的,依法追缴土地出让金等各项税费;对符合规划,但不符合土地使用条件的,强制收回,另行调剂使用。对违反党纪政纪和触犯刑律的,移交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处理。

二、意见和建议

㈠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一是成立由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国土资源部门搭建平台、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协同配合能力。针对项 目下马落地、闲置土地清理等重大事项采取集体决议制,既可以提高决策的执行力,又可以使土地得到更为科学合理的利用;二是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畴。从单纯的GDP考核模式逐渐向民生指数,单位资源、能源消耗量,环境保护等综合考评指标过渡。

㈡量化节约集约用地指标标准体系。根据各地区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土地利用现状,分别制定适当、适量、适中的指标和标准值,用数值将各项指标量化。地区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定位,适当提高标准体系,提高项目准入门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率。

鄂托克旗 第3篇

关键词:鄂托克旗;贫困;地区贫困;土地利用现状

引言

鄂托克旗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所辖的半农半牧业旗,位于农牧交错带。草地资源丰富,耕地质量优。适宜走农耕交替结合的发展模式。鄂托克旗政府在大力开展土地整理与规划的同时充分考虑到产生影响的各类因素,对鄂托克旗农牧民进行了帮扶与技术宣传和指导工作,保证贫困人口“有增又有减”,实现动态扶贫。鄂托克旗土地利用现状在其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不合理与不科学导致了部分土地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也是造成当地农牧民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

1. 土地利用与地区贫困综述

1.1 土地利用综述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自然属性的利用方式和目的意图,是一种动态过程,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动表现为人类与土地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价值、信息的交流、转换。

土地与其他生产要素一样,在利用中必须服从一定经济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其原则有:先调查、评价、规划,后开发利用;以集约利用为主与保证适量的耕地面积相结合;在农业优先的前提下,统筹安排用地比例;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相结合。

1.2 贫困和地区贫困综述

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称,是指社会上的和情感上的匮乏,它意味着在食物、保暖和衣着方面的开支要少于平均水平,是由低收入造成的缺乏生活必需的基本物质和服务以及没有发展的机会和手段的一种生活状况。贫困包括收入贫困、权力贫困、人力贫困和知识贫困。贫困是人类面临的具有挑战性的共同问题。

地区贫困是以贫困为特征的地域,表征贫困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地区贫困作为从空间角度划分的贫困类型,是封闭的社会经济系统内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贫困。它是由地区经济社会系统各组成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封闭而稳定的社会均衡状态,是封闭的复杂贫困地域系统。

2. 研究区概况

2.1 鄂托克旗自然经济人口状况

2.1.1自然环境概况

鄂托克旗位于内陆大西北,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市西部,地处东经106°41′—108°54′,北纬38°18′—40°11′之间,受中纬度和西伯利亚——蒙古冷高压的控制,气候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春迟秋旱,冬长夏短,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丰富,四季分明,无霜期短,降水少且时空分布极为不均,蒸发量大。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左右,年平均气温6.4℃左右,年降水量为25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3000毫米左右,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份~9月份,无霜期122天左右。鄂托克旗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全旗南北长209千米,东西宽188千米,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5.4万人。

鄂托克旗由东南向西北分布着栗钙土、棕钙土和灰漠土等三个地带性类型,棕钙土是全旗最主要的地带性土壤。植被类型从东向西形成干草原、荒漠化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等四个植被带和一个隐域性低湿地灌丛草甸植被。荒漠化草原是本旗的主体草场。草场优势种为油蒿、狭叶锦鸡儿,其次是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草场质量较差;黄河从西部流经该旗,是沿河地区可用于灌溉的主要地表水源。

2.1.2 行政辖区与人口概况

鄂托克旗下辖6个苏木镇,其中2个苏木(阿尔巴斯苏木、苏米图苏木)、4个镇(乌兰镇、棋盘井镇、蒙西镇、木凯淖尔镇),76个嘎查村,17个社区居委会,367个村民小组,另有一个草籽场和一个白绒山羊种养场。全旗常住人口为148844人,常住家庭户数为44858户,家庭户人口为11893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5人。

2.2 鄂托克旗土地利用现状

2.2.1 鄂托克旗土地利用结构

鄂托克旗土地利用总体特征为以牧业为主,农、林、副、工业相结合。2014年全旗土地总面积为2036717公顷,草地在全旗土地总面积中所占比重最大,为78.20%,达1592641公顷,其次是其他土地,比重为12.48%,园地面积最少,仅为0.23公顷(见图1)。

2.2.2 鄂托克旗土地退化现状

2009年鄂托克旗耕地面积为14361.61公顷,到2011年,耕地面积退化5.45公顷,退化率为0.01897%,退化镇为蒙西镇4.89公顷和乌兰镇0.56公顷,其他苏木镇均无耕地退化现象。乌兰镇林地退化面积占鄂托克旗2009年~2011年有林地退化面积100%,为0.87公顷。

在2009年~2011年间,乌兰镇与蒙西镇草地退化公顷数高于30公顷,分别为32.35公顷和31.22公顷,其他均小于30公顷,苏米图苏木退化率最小,为3.36公顷。湿地退化苏木镇为阿尔巴斯苏木和乌兰镇,分别为0.0047公顷和0.48公顷,在此期间,鄂托克旗水域无退化。

由上表可知,2009年~2011年间,鄂托克旗土地退化率不高,但个别地类退化面积大,耕、林、草、水、湿地中退化面积最大的为草地,其次为耕地,需要进行合理的耕地补给措施来严格控制耕地退化。

2.2.3 植被覆盖率

由上表可知,鄂托克旗植被覆盖率高,自然环境较好,植被覆盖度可占到全旗面积82.85%,各苏木镇中阿尔巴斯苏木植被覆盖面积最广,为585058.23公顷,内蒙古白绒山羊种养场植被覆盖率最高,为96.40%。

3. 鄂托克旗地区贫困状况及原因

3.1 鄂托克旗贫困现状

鄂托克旗城镇贫困户数共778户,1707人,城镇贫困等级分为A、B1、B2、C四个等级,A等贫困程度最为严重,C等最轻。城镇贫困户数中A等贫困总人数为495人,B1等为442人,b2等403人,C等367人。

鄂托克旗农村贫困户共526户,共计1017人,农村贫困等级分为A、B、C三个等,A等最为贫困,C等贫困程度最轻。贫困的1017人中A等有403人,B等有332人,C等有282人。

贫困总户数为1304户,共计2724人。鄂托克旗常住户数人口为118939人,贫困人数占常住户数人口的2.29%,贫困户数占全旗常住总户数44858户的2.91%。

3.2 贫困原因

(1)历史原因

鄂托克旗自古以来是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自秦汉以来,北方少数民族与各朝代的统治者之间因土地纷争而战乱不断,掠夺与反掠夺、侵扰和反侵扰接连不断。农耕文化的不断扩张结果,使游牧民族向北退缩到长城以北,向西退缩到极其干旱、自然环境极端恶劣的戈壁地带。由于依靠自然畜牧业经济,效益和稳定性差,经济发展十分缓慢。这便是历史上贫困积累的结果,鄂托克旗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2)政策原因

历史上,朝廷为摆脱财政困难,实行“移民实边”,使内地农民大量涌入内蒙古。人口猛增,大量开垦草场,植被破坏,加速了风蚀沙化、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地区贫困更为加剧。

曾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段时期内,不顾内蒙古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推行“以粮为纲”的扩大耕地、多打粮食和以追求“牲畜头数”为目标的农牧业发展政策,掀起四次大规模的垦荒高潮。大面积的草场被垦为耕地,林木被毁,出现了滥垦、过牧、滥樵和乱挖,造成草场大面积退化、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面积进一步扩大。生态环境系统严重受损,生态功能被削弱,生态环境被破坏,地区贫困发展态势加剧。

(3)农村牧区人力资源短缺,人员素质普遍低下

由于农村牧区缺少技术培训,农牧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年龄越高文盲率越高。缺乏科学技术和常识素养的农牧民很难从事科技含量高、技术难度大的工种。劳动生产方式单一和劳动生产率低下使得农牧业生产落后,经济收入低下,进而造成地区贫困化。贫困区大部分人安于现状,无竞争和拼搏意识,懒散、保守,其结果形成一种传统习惯和价值观,即贫困文化。贫困文化十分顽固,在贫困条件下这种价值观很难被根除,严重阻碍着脱贫致富的进程。

(4)地区贫困的自然因素

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势较高,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复杂多样的气候,积温较高,昼夜温差大。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且干旱少雨,常发生春旱。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霜冻早临,无霜期为143天~212天,霜冻灾害频繁发生。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风能资源丰富,大风日数25天~30天,常出现沙尘天气和沙尘暴,沙暴日数20天~35天,风灾较为严重。年降水量260毫米左右,自东向西递减,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3.3 土地利用与贫困的关系

(1)牧区土地利用结构与贫困之间的关系

在牧区,牧民的主要经济收入和日常生活都围绕牲畜,牧草地的面积和牧草地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牲畜的存栏头数和牧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在鄂托克旗土地利用结构与现状中(图1),我们可以看出鄂托克全旗牧草地面积大,分布广,是鄂托克旗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若牧草地得不到一定的保护和技术指导或遭到大面积的开垦耕种的破坏,必将影响鄂托克旗牧草地拥有面积和质量,牧草地的减少将使各类牲畜得不到足够的天然饲料供给。若草场不够牲畜食用,则会对牧民带来额外的支出以用于购买昂贵的加工饲料,增加了牧民不必要的负担,牧民出于更好的饲养并保持所拥有牲畜的膘情等原因会减少一部分牲畜头数来维持剩余牲畜的饲料充足度。草场的减少会出现成片面积大、程度深等情况,受影响的牧户数也多,将直接导致减少的牲畜头数成直线下降的趋势,这也将严重影响到牧民的个人收入和在此或之后一段时间的家庭生活水平和支出状况。

(2)农区土地利用结构和贫困之间的关系

在农区,耕地是农民的收入之本,耕地面积与农民收入密切相关的同时又与农牧业总产值,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产量有着关联。耕地面积的多少和耕地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自然环境和农民的劳作,还受到科技和高效率的影响。

合理的耕地面积与技术应用可以为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和方便的生活条件,直接或间接地改善其生活水平,好的土地利用结构能使其应用地区的农户生活水平在一定时间段内实现可观的提高,为顺利脱贫指引方向和铺平道路。

4. 合理调节土地利用的措施和对策

4.1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对土地进行深度挖潜

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使其接近并达到最优理想状态,充分发挥各地类的优势和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闲置。这样既能增加人均收入,又能提高土地的质量和利用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因土地不合理利用而导致的收入水平低下等问题。

4.2 对草地利用进行合理的调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开发草地资源,充分利用鄂托克旗丰富的草地资源来增强牧业发展水平,坚持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发展生态牧业。积极的响应国家退耕还草的政策,调动群众积极性,利用广大的社会资源对鄂托克旗草地进行合理的远期规划和利用,实现牧草业发展与牧民脱贫的双丰收。

对已划入保护范围的牧草地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保护,对未实施保护的优质牧草地进行调查和研究。鄂托克旗草地资源丰富,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来选取并培育出抗旱防虫的优质牧草,从技术上来提高牧草质量,增加草地产出率。对相对质量较差的牧草地进行土壤的栽培和植被的恢复,饲养适合此类草场和植被的牲畜,用人为地方法来改善其现状。

4.3 切实保护耕地,建立合理的生态农业

在保证现有耕地数量不减少的情况下,按照国家规定和鄂托克旗环境特点来合理调整耕地现状,整理集中连片的耕地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耕作效率。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依法对进本农田进行保护与管理的同时,应加强当地农牧民的耕地保护意识,走群众路线使其参与到耕地保护中来,将保护耕地和合理利用土地作为一个全民参与的活动。

对废弃的但土地肥力还较好的土地进行复垦,在保证基本农田总数的同时适当增加优质耕地,但不能破坏其他土地类型的正常发展。对质量较差的耕地进行技术性整改来增加其肥力,对无法再耕种的土地进行整改后用于其他用途,保证不浪费土地,不使土地荒废沙漠化,盐渍化。同时要依法集约节约利用每一寸土地,不出现大面积的限制与浪费现象。

4.4 对耕地和养殖进行布局调整,帮助脱贫

鄂托克旗在畜牧业养殖和农业耕作上有一定的优势,鄂托克旗现有赛因乌素草籽场和内蒙古白绒山羊种养场,其面积分别达到1174.46公顷和9026.08公顷,是鄂托克旗大力发展畜牧业与农业的基本保障。对耕地和养殖业的布局进行研究并合理的调整其比重,可以有效地提高鄂托克旗财政收入和农牧民生活水平,在增加了粮食产量与畜牧业总产量的同时,对农牧民的生活会也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帮助农牧民顺利脱贫。

结语

一般来看,土地利用现状虽与贫困和地区贫困看起来并无多大联系,但若仔细思考其关系就能发现两者有着很高的关联度。导致贫困和地区贫困的原因有很多,而其中土地利用结构与现状的不科学和不合理因素虽然不一定能直接导致贫困或地区贫困的出现。但要解决农牧民贫困最好的方法还是从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现状与结构着手,因为土地及其利用方式、现状和结构与他们息息相关,农民的一切收入来源基本均来自于土地,而牧民的牲畜兴旺与否也与土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合理地进行土地资源配置并对其进行适度挖潜,发挥其优势与作用,才能防止不必要的土地闲置与浪费,保证土地不因不合理利用而退化,保证土地科学的可持续利用性。

参考文献:

[1] 张裕凤.内蒙古鄂托克旗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9,3(增刊):52—57

[2] 郎腾苏布达.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地区贫困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3] 毕宝德.土地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51—56.

[4] 包苏雅,等.鄂托克旗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影响要素分析[J].内蒙古林业科技,2010,36(4):71—75.

[5] 满都呼.鄂托克旗基本草牧场保护区规划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科技文献版),1999:46—48.

[6] 蒙吉军.鄂尔多斯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其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分析[J].资源科学,2011,33(9):1674—1683.

[7] 鄂托克旗扶贫开发办公室.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2012.05.14.

鄂托克旗 第4篇

今年50岁刚出头的黄斌乍眼看上去和普通农民没有区别, 但他确是全旗农业战线资深的高级农艺师, 自1983年从鄂尔多斯农牧学校农学专业毕业后, 便30年如一日的奔波在田间地头。毕业后别的同学大多数被分配到了相对繁华的东胜区、达拉特旗等地, 而他却选择了鄂尔多斯最偏远的地区之一———鄂托克旗, 用他的同学的话形容, 他是被“流放”了。

黄斌刚到鄂旗农业技术推广站时, 环境十分艰苦。鄂旗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侯, 干旱少雨, 风大沙多, 地广人稀。再加上每天面对的是农民、农田、农活儿, 所以, 几年下来, 同他一起分配下来的师哥、师弟们, 有的调离了农口, 有的干脆就离职了。唯有他, 30年坚守在农业技术推广这个岗位上, 本来, 他也有机会提升、转岗, 但他却因热爱这份事业, 一心想把所学的东西贡献给生他、养他的这片大草原, 把书本知识变成实践。30年间, 他跑遍了全旗76个嘎查村 (蒙语“村”的意思, 下同) , 年均行程达6万km。

刚参加工作那几年, 整个旗少有班车, 于是, 他就搭上牧民的牛车, 从旗里到牧区工作, 一干就是40天, 吃、住全在老乡家里。后来, 单位买了摩托车, 他就骑上“幸福125”幸福地奔驰在黄沙漫漫的农技推广之路上。如今, 他又开着一辆越野车, 天天向农牧民们传授农业技术。

认识黄斌的人知道他是个站长, 不认识他的人以为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因为他整天和农民打交道, 在田间给农民做技术指导, 又常常和农民一起干活, 所以他的皮肤黝黑而粗糙, 手上也布满了老茧。

2007年开始推广的农村牧区沼气池项目, 从推广之初的宣传, 到建造及后续管理, 他都亲力亲为、狠抓不懈, 同其他的技术人员一样, 他常年深入到农村牧区, 指导选址、开沟挖池、池体建造以及灶具的安装等, 甚至经常帮助农牧民把发酵好的粪便注入到即将启动的沼气池中, 看着湛蓝的火焰燃起的那一刻, 他忘记了臭气熏天的粪便, 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他从未抱怨过, 也从未退缩过。他的实干赢得了百姓的认可, 也使得沼气地项目在全旗大面积推广开来。

因为黄斌以身作则、埋头苦干, 他在鄂旗小有名气, 旗政府也很支持他的工作。2008年, 政府在阿尔巴斯苏木赛乌素嘎查拨了260亩土地, 专门建了一个科普示范基地。目的是给当地农牧民示范, 也给自己的技术人员做试验。

如今, 基地已卓有成效, 12个温室个个生机盎然。然而在建造之初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 由于鄂托克旗的种植业是以玉米种植为主, 即便是技术人员在这之前也鲜为涉足过, 一切无从下手, 但不服输的性格的他带领全体技术人员一步一步地、从育苗到管理、病虫害预防与防治等一点一滴学起, 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 不但总结出一整套温室种植技术, 而且还创造性地提出温室起高垄栽培蔬菜, 以降低蔬菜高湿高温引起的高病害发病率, 引用微喷灌、二氧化碳气肥、配套沼气池及秸秆反应堆等技术, 大大地增加了温室蔬菜的产量及提高了品质, 经过短短几年的时间已全面掌握了温室蔬菜栽培及管理技术。近年来共参与设计建造日光温室达800多亩, 大棚3 500余亩。在国家级与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 另由其参与设计的“朵兰温室技术”还获得了国家专利。在他的带领下农技推广工作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由其争取并引进了大学生7人, 研究生1人, 科技队伍人员的素质大幅提升, 年龄结构也趋于年轻化, 为鄂托克旗农牧业科技推广队伍, 带来了新鲜血液, 也使农牧业科技推广事业迎来又一个春天。

“做给农民看, 带着农民干”是黄斌行动的准则, 多年来, 黄斌为全旗农牧业的发展献言献计, 并首次提出“以养为种”的种植业发展思路, 大力发展优质饲料作物, 累计引进推广80多个农作物、蔬菜新品种, 引进推广高效栽培新技术20多项, 累计推广面积达300万亩次, 建成沼气池4 000多座, 受益农牧民1万多人, 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他先后编写各类技术材料达100余篇, 到基层进行技术培训讲座达1 000多场次, 培训农牧民15万多人次, 发放各类资料20万余份, 为农民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生产技术难题, 许多农牧民都喜欢和他相处, 有什么困难都愿意打电话与他交流, 而他也总是细致耐心地解答这些问题, 直到农牧民弄懂、满意为止。

刚开始时, 许多牧民并不接受在牧区建设温室, 经过全体技术人员的努力, 实地带领牧民们参观温室, 还手把手教他们耕种, 黄斌的成功农牧民看在眼里, 首次将温室建到了牧区, 如今已使一部分牧民受益, 改变了游牧民族几千年来在冬天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境况, 而阿尔巴斯苏木白音乌素嘎查乌仁巴拉家就是其中一户。

乌仁巴拉说, 以前要想吃蔬菜, 就得到旗里买, 买得多了又不好保存, 也不新鲜。所以, 多少年来, 她们牧民的饮食一直以牛、羊肉为主。如今, 蔬菜大棚在蒙古包旁建起, 这彻底改变了她们的生活, 也丰富了她们的生活, 而且对健康有好处。所以, 她们很感谢黄站长。

在黄斌的指导下, 乌仁巴拉家首次在大棚里种上了菠菜、西红柿等, 没想到, 她家的蔬菜不但满足了她家的吃菜需求, 就连邻居、亲戚们也跟着沾光。有的时候, 她还到集市上去卖菜。今年, 她的这个大棚又种得满满的, 她为能吃上自己种的放心蔬菜而感到幸福, 她也已经感觉到丰收的希望了。

农业技术不仅让农牧民在吃菜方面受益, 生活方面也得到了便捷。这一点, 牧民郝鹏选感同身受。

郝鹏选是阿尔巴斯苏木乌兰乌素嘎查牧民, 2011年他家安装了一套太阳能辅助供暖系统。他家炒菜用的是沼气灶, 焖饭用的是沼气饭煲, 取暖用的是太阳能。家里轿车、彩电、冰箱应有尽有, 和城里人的生活没有两样, 过着令人羡煞的生活, 完全是一派现代化新牧区场景, 而这都得益于黄斌的功劳。

太阳能是一个新能源, 也是一个清洁能源, 而要在世世代代以烧牛粪、烧煤为主的牧区使用太阳能, 这也算是一次革命。刚开始, 郝鹏选不认可这个新玩意儿, 经过黄斌等人耐心的宣传、协调、引导, 鄂尔多斯市农业推广站投资一部分, 旗里推广站投资一部分, 郝鹏选个人出了一部分, 安上了这套供热系统。起初, 黄斌天天来查看他的“杰作”, 生怕出了问题。因为这套太阳能供暖设备在内蒙古地区也不多见, 牧区更是稀有, 即使在城里, 也只能看到屋顶上安装的小的太阳能热水器。

可喜的是, 经过几个冬天的考验, 郝鹏选家80m2的平房以往每年需烧6t煤, 每t煤到了牧区就是800多元, 自从安上了这个系统后, 冬天几乎没烧过煤, 这不但在费用上节省了不少, 也给生活带来了方便。过去, 夫妻俩不能同时出门, 需留一个人烧土暖, 可现在家里没人也行, 只要有太阳。

黄斌工作繁忙, 患有胃病, 医生查出他的脾曾破裂过, 现在已长成了一个硬结。而他清楚的记得:那是一次在给牧民建沼气池时, 砖墙倒塌砸伤造成的。

2008年黄斌被评为鄂托克旗现代农业建设先进个人, 同年获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工作先进个人, 同年获全区植保植检农药管理先进个人, 2009年被评为鄂托克旗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奖, 2010年被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称号, 2011年1月被评选为鄂托克旗政协委员等单位评选为“全区优秀科技特派员”的荣誉称号。2012年4月, 荣获“鄂尔多斯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的称号;同年6月, 又在全区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上, 荣膺全区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

鄂托克旗 第5篇

摘要:利用鄂托克旗和TM遥感影像,对荒漠化土地进行判读,结合实地调查,并根据中国“三北”地区荒漠化区域分类与发展趋势综合研究野外地质调查内容-技术要求,确定土地荒漠化景观类型和荒漠化程度,将研究区风蚀荒漠化分为轻度沙化、中度沙化、重度风蚀和严重风蚀4个类型.应用Arcview3.3对两期TM影像进行人机交互判读,得到研究区两个时期的`风蚀荒漠化景观类型数据并统计,分析研究区风蚀荒漠化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未荒漠化土地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北部,严重风蚀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南部,由北向南,风蚀程度逐渐加重.研究区风蚀荒漠化主要以轻度沙化和中度沙化为主,占研究区风蚀面积的70%以上,破碎度有所增大.风蚀荒漠化面积虽有减小,但风蚀呈加剧趋势.盐渍化土地已转化为风蚀荒漠化景观,而风蚀荒漠化景观可以向其他各景观转化.在适当条件下,轻度沙化土地与未荒漠化土地容易相互转化.中度沙化土地和重度风蚀土地容易转变为其他景观.Abstract:The TM remote sensing images of Otog Banner in and were interpreted to abstract the desertification lands. The results combined with the field survey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types and degrees of desertification land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content-technology in the desertification regionalization of China “three-north” regions. The aeolian lands in study region can be classified as four types: slight desertification, moderate desertification, severe desertification, and very severe desertification. The statistical data on landscape patterns of the study region in two periods were obtained through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nterpretation with Arcview3.3 software. Then the dynamic changes of aeolian landscape pattern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ot desertification land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 and very severe desertification lands in the south of Otog Banner, with the wind erosion degree increasing from north to south. The area of desertification lands in the study region had decreased, but the wind erosion degree of land increased, and the desertification area of both slight desertification and moderate desertification occupied more than 70% of the erosion area. The former salinized lands had been transformed into aeolian desertification lands. Generally, under proper conditions transformation usually occurred between the slight desertification and non desertification lands, and the middle and the severe types are inclined to the other landscapees.作 者:朱丽 李金霞 秦富仓 姚云峰 Zhuli LI Jin-xia QIN Fu-cang YAO Yun-feng 作者单位:朱丽,Zhuli(包头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30;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9)

李金霞,LI Jin-xia(包头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30)

秦富仓,姚云峰,QIN Fu-cang,YAO Yun-feng(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9)

对鄂温克旗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考 第6篇

关键词:鄂温克旗;群众文化工作;现状;对策

一、鄂温克旗群众文化工作的现状

(一)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发展特色品牌民族文化

鄂温克旗是一个多民族的旗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艺术,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这些民族特色文化元素已经渗透到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中,并且很多的音乐文化及舞蹈文化都闻名世界。我们也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搭上文化元素,将这些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有效利用到群众文化中,策划并开展了各种文艺演出,以及各项文化活动,发扬各个民族优秀传统,使得优秀的文化遗产不致流失。在呼伦贝尔旅游热兴起,旅游文化盛行的今天,我们加以利用的新形势下的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各种文化有机结合,互相利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本地区原有的丰富民族文化基础上,培育发展鄂温克旗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比如《伊敏河之夏》为主题的广场活动、《原生态民歌》为主题的演出活动、并且每年的元旦、春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和鄂温克民族传统的瑟宾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都会以重大节日为载体精心策划文艺晚会及深入地方开展各项联谊活动,

(二)培养群众文化骨干,建立高素质的群文队伍

建立一支过硬的文化队伍,可以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没有过硬的群众文化建设队伍,也就不可能赢得文化建设的卓有成效。为了打造一支专业的队伍,该旗做了大量工作:1、在21世纪的文化工作者应当学会各种文化工作需要的技能和手段,包括高、精、尖技能和手段,所以要求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也要对当地的历史文化传承和群众文化活动需求及全国、省、市群众文化活动的趋势有一定的了解。2、挖掘各种人才资源,为群众文化队伍输送新鲜“血液”;3、政府部门加大投入,对群众文化团体进行大力扶植,对群众文化骨干进行重点培养,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鄂温克旗文化队伍在做好日常群众文化活动同时也创作了大量的文艺精品,培养了一批艺术人才,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和“自治区民间艺术歌舞之乡”荣誉。

二、鄂温克旗群众文化工作的现实困难

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存在的现实困难也是不容回避的,不解决这些问题,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一)文化活动设施较差

基本的文化设施是开展文化活动的前提条件,这是摆在面前的最现实问题,这也是长期以来,困扰和制约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发展的主要问题。随着全社会发展经济的浪潮兴起,各级领导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建设重心在经济方面,对抓文化建设的热情下降,对文化设施建设热情不高,片面地认识文化建设的社会效益。

(二)不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来扩展群众文化活动

群众文化活动的激发点众多,这些点就是星星之火,如果能够有效进行链接,就可以形成燎原之势。但是目前的情况并没有专业的团队和人员,可以很好的利用好现代科技和网络体系覆盖群众文化活动。这就导致了无法利用电子科技来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工作的进行,对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宣传和推广,网络无疑是个好帮手。

三、对鄂温克旗群众文化工作现状问题的思考和对策

(一)可以利用电子网络来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工作的顺利进行,开展工作时,可以将群众文化活动的视频照片信息传上网络,利用网络,一来可以利用其来快速有效传播群众文化,令群众文化活动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更加顺利进行;二来可以让全国各地的人民了解各地区文化,互相借鉴,互相学习,还可以进行交流心得体会,对新形势下的文化活动进行讨论,交流。

(二)整合人文资源,依托历史人文优势,提升知名度。重视发挥名人效应,树立名人资源意识,实施名人带动战略,以名人提升品位。

(三)充分发挥民间文艺团体、民间艺人和非职业文艺骨干的作用,广泛吸收社会各界人才,壮大民间文化活动团队,组建各类业余艺术团。增加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参与度,扩大社会影响面。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群众共同的和各种不同的文化需要,使不同阶层的人们都能在各种文艺活动中各显其能,共同参与,为群众文化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人才保证。

四、结语

总之,隨着今后人们闲暇时间逐渐增多,我们所遇到的时代挑战和难题也将增多,闲暇时间的群众文化工作将变得日益重要。对此,要求我们既要具有迎接时代挑战的勇气,也要用科学的态度来深入研究新问题,并寻求可行对策。将新时代、新特点的闲暇时间群众文化工作落到实处,以实现日益增多的闲暇时间所包含的巨大潜在价值,从而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进步的历史行程。与此同时,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我们更应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积极开展一些人民群众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相信通过各方的努力,一定会打开群众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并最终达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陶冶群众思想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宋清.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群众文化工作[J].群文天地,2011年08期.

[2]徐宾.新时期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3]洪华文.新形势下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2年18期.

鄂托克旗 第7篇

鄂托克前旗东西长182.6 km, 南北长132.09 km, 总面积为12 180 km2, 下辖4个镇。目前, 全旗正常运行的区域自动站15个, 昂素镇、城川镇、上海庙镇3个四要素自动气象站已建站6年, 积累了一定的气象数据资料。但是还没有对这些自动气象站建成后所收集的气象资料进行过系统的分析、比较, 资料的可用性、准确性、连续性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1 区域自动站资料质量控制方法

该文采用了8项指标逐一对区域自动站资料进行质量控制, 定义及实施步骤如下:

(1) 缺测检查。检查某个观测数据是否为缺测数据, 若为缺测数据不再进行其他检查。

(2) 气候界限值检查。根据区域气候历史资料, 检查超出气候界限值的异常数据。该异常数据, 由观测仪器故障、信号遭受干扰和数据表达方式及传输编报中的不规范引起, 普遍以绝对值很大的形式表现[10]。该文选取-80℃及+60℃作为气候界限值, 超出气候界限值的数据判定为错误数据, 并舍弃。

(3) 台站界限值检查。取鄂托克前旗国家级自动站1967—2013年极端最高值和极端最低值作为台站界限值, 该台站界限值以外的数据判定为可疑, 进入人工检验。

(4) 小时变率检查。比较当前时次和前一时次气温, 如果相邻2个时次气温差值超过6℃, 暂时定义为可疑, 进入下一步检验。

(5) 温度连续时次相同检查。由于测量仪器故障、数据信号传输错误或者报文上传重复等原因, 错误数据可能以连续无变化的形式出现[10]。当前时次开始前推, 若连续6个及6个以上数据温度相等, 这些数据判定为错误数据[11]。

(6) 内部一致性检查。判断气温资料是否满足日最低气温≤定时气温≤日最高气温, 未通过的判定为可疑资料, 其中至少1个为错误资料。

(7) 空间一致性检查。在质量控制过程中, 所有判断为可疑的数据还需要进行空间一致性检查。利用区域自动站与鄂托克前旗国家一般气象站年逐时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 得出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r, 确定2组数据之间是否存在高度相关关系[12]。然后定义区域自动站数据为因变量y, 鄂托克前旗国家一般气象站数据为自变量x, 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a+bx, 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回归系数a、b, 从而得出区域自动站与鄂托克前旗国家一般气象站逐时数据关系式。将鄂托克前旗国家一般气象站逐时数据代入回归方程, 求得区域自动站逐时数据估计值。将该估计值与原数据进行比对, 取差值较大的0.5%作为可疑数据, 然后通过空间一致性检查的原质量控制检验中的可疑数据判断为正确数据。

(8) 人工检验。对空间一致性检查后仍有可疑的数据加以人工辅助判断, 主要考虑要素间相互关系及局地小气候, 用以解决监测要素偏少、缺测较多、周围可参考国家级自动站站点偏少、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

2 区域自动站资料评估

对经过上述质量控制检验的区域自动站资料进行评估, 选取缺测率、野值率及正确率作为评估指标。以每小时的正点数据为准, 3个指标分别定义为:

以每小时的正点数据为准, 统计缺测率, 取1位小数。计算公式为:

评估结果表明, 2012—2013年, 华云站2012年数据正常率为94.8%, 2013年为91.1%;长春站2012年数据正确率为63.4%, 2013年为79.0%;总体而言, 华云站数据较长春站数据稳定, 缺测率少。从2006年开始计算, 数据正确率能达到90%以上的区域站占67.9%, 60%~90%的占16%, 小于60%的占16.1%。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建站初始维修维护技术落后。2013年6月以后区域站维修维护逐步进入正轨, 数据正确率明显提高, C3144最低为97.7%, 其余各站均在98%以上。年平均野值率2012年为2.6%, 2013年为2.0%, 其余年份为0 (表1、2) 。

3 结论与讨论

该文利用8项质量控制指标, 对鄂托克前旗15个区域自动站2006年以来的资料进行了质量控制, 并对经过质量控制的数据进行了评估, 主要结论包括:建站初期维修维护技术落后, 缺测数据和野值较多, 近年来总体数据质量逐步提高;华云站数据相对较长春站数据稳定, 缺测率少;逐小时自动站数据对于气象灾害预警、决策服务及预报预测等十分重要, 为了促进区域自动站资料的合理应用, 必须对区域自动站资料进行质量控制。鄂托克前旗地广人稀, 周围国家级自动站点稀少, 以建立回归方程的方式弥补可供选择参考站不足的缺点;由于经过质量控制后表示为可疑的数据可能是局地的特殊天气事件造成的, 加以人工辅助判断, 可以更好地将检验结果应用于气候特征分布、气象预报服务研究;通过质量控制检验后的区域自动站数据可以用于进一步分析研究, 为气候区划以及精细化预报、灾害预警、决策气象服务提供可靠依据。

(%)

注:“-”表示未建站, 没有数据;30表示C3130站, 31表示C3131站, 以此类推, C130-C138为华云站, C139-C145为长春站。下表同。

(%)

参考文献

[1]陈小菊.地面资料质量控制技术与资料同化[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7.

[2]WMO.Guide to meteorological instrument and methods of observation[M].Geneva, Switzerland:Secretariat of the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2008.

[3]窦以文.北京自动气象站实时数据质量控制应用[J].气象, 2008, 34 (8) :77-81.

[4]陶士伟, 仲跻芹, 徐枝芳, 等.地面自动站资料质量控制方案及应用[J].高原气象, 2009, 28 (5) :1201-1210.

[5]王海军, 杨志彪, 杨代才, 等.自动气象站实时资料自动质量控制方法及其应用[J].气象, 2007, 33 (10) :102-106.

[6]任芝花, 熊安元.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三级质量控制业务系统的研制[J].气象, 2007, 33 (1) :19-24.

[7]鞠晓慧, 任芝花, 张强.自动站小时气压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27) :15130-15133.

[8]PETERSON T C, VOSE R S, SCHMOYER R, et al.Global historical climatology network (GHCN) quality control of monthly temperature data[J].Int J Climatol, 1998, 18 (11) :1169-1179.

[9]赵煜飞, 任芝花, 张强.适用于全国气象自动站正点相对湿度资料的质量控制方法[J].气象科学, 2011, 31 (6) :687-693.

[10]张志富, 任芝花, 张强, 等.自动站小时气温数据质量控制系统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 29 (4) :64-70.

[11]王超球.区域自动气象站后端实时数据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34) :21318-21320.

鄂托克旗 第8篇

内蒙古自治区苏亥图普查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 行政区划隶属于鄂托克前旗管辖。

普查区范围极值地理坐标:

东经:106°43'30″~107°00'00″

北纬:38°37'00″~38°50'15″

普查区为一不规则的近似方形, 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面积240.74km2。

二、含煤地层

区内西部 (DF3逆断层以西) 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C2t) 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P1s) ;据钻孔揭露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C2t) 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P1s) 的两组地层总厚度64.59~384.69m, 平均222.56m, 厚度变化不大。

现将区内含煤地层分述如下:

1、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C2t)

太原组为工作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据16个钻孔揭露厚度42.23~223.95m, 平均107.15m, 根据揭露较全地层的10个钻孔 (ZK2301、ZK1502、ZK0701、ZK0702、ZK0002、ZK0003、ZK0005、ZK0801、ZK1601、ZK3205) 资料来看, 厚度变化不大, 总体上由北向南增厚, 岩性为灰、灰白色砂岩与灰色泥岩互层, 夹1~2层薄层生物碎屑灰岩, 含有煤层。底部为一层浅灰白色砂岩, 薄层生物碎屑灰岩中偶见贝类化石。含煤2~11层 (单孔) , 一般含煤6层, 其中13、14、15号为区内局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 16-1、16-2、16-3号为区内不可采煤层。

2、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P1s)

山西组为工作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据17个钻孔揭露, 厚度64.59~215.88m, 平均134.81m, 厚度变化较大, 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增厚, 并且在ZK0803、ZK1602、ZK2402、ZK3204钻孔连线以西剥蚀。岩性为灰白色砂岩与灰色泥岩互层, 含有煤层。底部为一层浅灰白色砂岩, 与太原组整合接触。含煤4~10层 (单孔) , 一般含煤3层, 其中9号煤层, 为区内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 7、8号为区内局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9号煤层为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 亦是岩煤层对比的主要标志层之一。

三、煤层对比

根据勘查区含煤地层发育情况分析,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P1s) 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C2t) 地层赋存9层煤, 含可采煤层6层。勘查区面积虽然较大, 但从煤层自身特征、煤层沉积间距、岩性组合特征及物性特征等方面入手, 抓住主要特点, 全面分析, 认真推敲, 从中发现规律, 进而达到将各煤层对比清楚的目的。本次煤层对比采用如下方法:

1、标志层法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P1s) 下部以含有7、8、9号煤层为其特征, 且其层位厚度在区内均较稳定, 特别是9号煤层在区内厚度大、结构较复杂为本区所有煤层不具备之特征, 所以本次工作将9号煤层作为岩煤层对比的基线, 在9号煤层底板为一厚层砂质泥岩, 在其砂质泥岩下部有一厚层细粒砂岩, 本次工作将该砂岩底界, 确定为山西组与太原组分界, 依据这一标志层能控制含煤地层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C2t) 与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P1s) 的界面, 由此向上可确定7号、8号煤层的位置。依据煤层自身特点, 是勘查区煤层对比的主要方法。

2、层间距法

以滨海相、三角洲沼泽相为主的聚煤沉积环境, 其地层沉积厚度、各煤层之间沉积物厚度等在一定空间上具有相对稳定性, 勘查区内煤层正是在此环境下形成的, 因此各煤层的层间距变化有一定规律可循。因而利用层间距对比法成为各煤层对比的主要依据之一。各煤层的层间距虽有一定的变化, 但变化不大, 其变化系数在33%~80%, 9号与下部13号煤层之间除间距较大外其间通常没有煤层, 逐孔对比, 其变化是渐变的, 有一定规律可循, 逐层追索, 对比较容易。

3、岩性组合法

相同的成煤环境, 反映在岩性组合关系上, 往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按岩性组合关系进行煤层对比, 在本勘查区普遍适用且效果良好。煤系地层上部的7、8、9号煤层, 几乎等间距分别赋存于山西组;下部的13、14、15、16-1、16-2、16-3号煤层赋存于太原组。而反映在岩性上, 至9号煤层底板以上为一个由细-粗-细的较完整的旋回系列, 其9号煤层底板以下部分为由上细-下粗的逆粒序沉积。

利用以上特征先将7、8号煤层确定之后, 参考其他特征可以确定各可采煤层的层位。

4、测井曲线形态对比法

利用物性特征 (曲线形态) 对比是本次煤层对比的又一主要手段。其依据是沉积环境的稳定性, 表现为岩性组合的相似性。而相似的岩性组合特征或同一煤层特征又表现为物性曲线形态 (见表1) 的相似性。

勘查区的物性条件较好, 利用煤层物性特征对比, 可进一步提高煤层对比的可靠程度。

(1) 7号煤层

(1) 电阻率曲线反应普遍较高, 接近砂泥岩的反应, 为一低阻煤层, 下部幅值较低, 曲线形态为“山字形”或“锯齿状”。

(2) 声速曲线反应幅值中高, 曲线形态为“凸状”。

(3) 自然伽马幅值中低, 曲线形态为“凸状”。

(4) 散射伽马幅值较高, 曲线形态为“凹状”或“多峰状” (如图1) 。

(2) 8号煤层

(1) 电阻率曲线为一中高阻煤层, 曲线形态为“单峰状”。

(2) 声速曲线反应中高, 中部幅值高于下部幅值, 曲线形态多为“单峰状”。

(3) 自然伽马曲线形态为“单峰状”。

(4) 散射伽马幅值较高, 曲线形态为“单峰状” (如图1) 。

(3) 9号煤

全区大部分可采, 煤层较厚。

(1) 电阻率曲线反应为一高阻煤层, 曲线形态为“箱型锯齿状”。

(2) 声速曲线反应幅值中高, 曲线形态为“锯齿状”。

(3) 自然伽马幅值低或中高, 曲线形态多为“宽缓锯齿状”。

(4) 散射伽马幅值较高, 曲线形态为“箱型宽缓锯齿状”且中间“凹状” (如图1) 。

(4) 13号煤:

(1) 电阻率曲线反应幅值中高, 曲线形态多为“单峰状”。

(2) 声速曲线反应幅值中高, 曲线形态为“单峰状”。

(3) 自然伽马幅值中等, 曲线形态多为“单峰状”。

(4) 散射伽马幅值较高, 曲线形态为“单峰状” (如图2) 。

(5) 14号煤

(1) 电阻率曲线反应幅值中高, 曲线形态多为“单峰状”。

(2) 声速曲线反应幅值中高, 曲线形态为“单峰状”。

(3) 自然伽马幅值较低, 曲线形态多为“单峰状”。

(4) 散射伽马幅值较高, 曲线形态为“单峰状” (如图2) 。

(6) 15号煤

(1) 电阻率曲线反应幅值中高, 曲线形态多为“单峰状”。

(2) 声速曲线反应幅值中高, 曲线形态为“单峰状”或“锯齿状”。

(3) 自然伽马幅值较低, 曲线形态多为“单峰状”。

(4) 散射伽马幅值较高, 曲线形态为“单峰状” (如图2) 。

(7) 16-1、16-2、16-3号煤全区不可采, 一般由单层煤组成。

(1) 电阻率曲线反应多为一中高阻煤层 (较其他煤层低) , 曲线形态多为“单峰状”。

(2) 声速曲线反应幅值中高, 曲线形态为“单峰状”。

(3) 自然伽马幅值较低, 曲线形态多为“单峰状”。

(4) 散射伽马幅值较高, 曲线形态为“单峰状” (如图2) 。

4.结论

利用上述几种方法, 在煤层对比中综合运用, 取长补短, 相互配合, 使各煤层易于对比, 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摘要:本文通过作者本人野外地质工作实践, 结合钻探、地球物理测井资料, 对鄂托克前旗苏亥图煤炭普查区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并总结了一套适合本区煤层对比的方法特征, 主要有标志层法、层间距法、岩性组合对比法、物性特征对比法等。

关键词:鄂托克前旗,苏亥图普查区,煤层对比,方法,特征

参考文献

鄂托克旗 第9篇

1 捆绑实施项目助推城乡统筹发展

2011年7月,鄂前旗被确定为全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试点建设中,鄂前旗农综办主动将饲草料基地、人工草地和畜牧设施等农综项目进行捆绑,按照“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的思路,集中配套实施,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发挥出了最大效益。在集中居住的新型村庄和居民点,连片实施了533.33hm2饲草料基地和266.67hm2人工草地,带动了规模化种植,为新村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分散布局区域,重点通过实施饲料地和养殖棚圈,打造集规模草牧场、饲草料基地、标准化养殖棚圈、农机具、大型节水灌溉外加一处平层别墅的“5+1”现代家庭农牧场,推动形成“以种促养、以养增收、种养结合”的产业发展格局,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明显加快。

2 强化基础配套夯实产业发展之基

坚持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水利、草业、林业、畜牧、农牧业机械等治理措施配套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十二五”时期,通过农综项目实施,共打配套机电井658眼,埋设管道183km,安装喷灌、微灌近1 333.33hm2,安围栏40km,平整土地666.67hm2,翻耕3 200hm2,补播3 466.67hm2,购优良草种6.6万kg,营造防护林320m2,累计组织技术培训1.7万人次,示范推广1 200hm2。配套农牧业机械,探索合作社自筹、项目资金各出资50%的办法,安排90万元的农牧业机械资金,购置玉米收获机、打捆机、搂草机、割草机等机械设备14台(套),投放到4家运行状况较好的农机服务合作组织,推进项目区耕、种、播、收一体化作业,项目区农牧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

3 创新科技推广释放农牧业发展活力

坚持“以水定开发”,着力推广滴灌节水技术,推进生态型、节约型农牧业建设,“十二五”以来已累计投入推广资金425.26万元,推广滴灌节水技术300hm2,极大地减轻了生产劳动强度,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节约了灌溉成本,平均节水40%~60%,肥料利用率提高40%~50%,同时,有效带动了农牧民增产增收,玉米等主要饲料基地作物平均增产50%~60%,个别项目户达到100%,项目区农牧民户均增收25 000元以上,进一步减轻了生态压力。在农综项目的示范带动下,全旗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84万hm2,其中高标准节水灌溉面积1.87万hm2。

着力推广“优质饲草料基地+三元杂交技术+短期育肥出栏模式”的马鞍桥养殖模式,促进畜牧业采取三元杂交等先进的配种技术后,每只基础母羊每年可产羔3只左右,育肥4至5个月出栏,每只羔羊出售800元左右,除去饲喂成本500元,还可获纯收入300元,每只基础母羊每年平均产三只羔羊计算,可获纯收入900多元。马鞍桥村农牧民现年饲养羊4万多只,实现收入2 400多万元,可获纯收入900多万元,单从养羊一项人均就可纯收1.5万元,不仅实现了出栏快、效益高,而且有效减轻了草牧场压力,保护了生态植被,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4 注重机制引导凝聚农业开发合力

始终注重发挥农牧民的主体及其他涉农部门的联动作用,通过项目引导,充分调动农牧民参与开发的积极性和热情,鼓励筹资投劳,形成开发合力,提高开发效益。按照“多方投资,渠道不变,捆绑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将农综项目实施与“十个全覆盖”、城乡统筹试点、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现代农牧业建设等相结合,整合各涉农部门项目资金,集中完善产业配套,实现了多层次投工、多渠道投资,促进了各农口项目效益最大化。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大力实施,全旗农牧业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知晓率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农牧民争开发、盼开发的积极性和热情持续高涨。

摘要:“十二五”时期,鄂前旗农综办紧紧围绕自治区“城乡统筹试点”建设和“十个全覆盖”工程,依托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积极推进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持续加快全旗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五年间,共争取项目总资金14 542万元,累计实施灌溉人工草地2 466.67hm2、改良草场0.45万hm2、饲草料基地0.23万hm2,建设家庭牧场示范户349户,养殖小区11个323户,实施产业化经营项目18个、部门项目1个,扶持9个龙头企业和9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并先后帮助农牧民总结提炼了马鞍桥三元杂交养殖模式,打造注册了三段地土鸡品牌,成功推广了滴灌节水技术,有效推动了全旗农牧业发展。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工作纪实,鄂托克前旗

参考文献

[1]张涛.发奋图强创辉煌励精图治谱新篇——鄂托克旗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纪实[J].内蒙古财会,2001,(11):41-42.

鄂托克旗 第10篇

理论层面, 新时期鄂托克前旗城乡统筹、集中发展战略的确立与实施, 既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也与现代经济学理念相吻合, 是科学发展观和现代经济学理念在鄂托克前旗富民强旗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一) 城乡统筹的基本要义

城乡“二元结构”, 是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普遍现象。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种种弊端, 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其根本出路在于城乡统筹。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中的五个统筹, 其中统筹城乡发展是核心。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 解决好“三农”问题, 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城乡统筹, 不仅是繁荣农村的需要, 也是发展城市的需要, 它要求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 统筹谋划、综合考虑,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调整, 协调工农关系、城乡关系, 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加快城乡分割向城乡一体化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不仅仅包括经济范畴, 它是包括城乡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党建在内“六位”一体的城乡统筹。具体说来, 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实现统筹城乡发展, 要求我们把农村牧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 把农牧业与工业、农村牧区与城镇、农牧民与市民看作一个有机整体, 进行统筹规划。在制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以及研究制定重大经济社会政策的时候, 彻底改变重城轻乡、重工轻农的偏向, 统筹解决城镇和乡村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二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对城市经济和乡村经济进行统一管理, 顺应城乡经济不断融合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趋势, 整体推进城乡产业发展;根据城乡不同的特质要求和发展优势, 合理分工, 互促共进;废除城乡二元市场管理体制, 构建包括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类型齐全、功能完备的城乡统一市场。三是统筹城乡社会管理。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纠正体制和政策上的城市“偏向”, 消除计划经济体制的残留影响, 保护农民利益, 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制度、户籍制度、教育制度、土地征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 给农村居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完整的财产权利和自由的发展空间,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 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四是统筹城乡收入分配与再分配, 改变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城市偏向, 建立城乡一体的财政支出体制。五是统筹城乡党的建设。围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实践, 以统筹为基本思路, 以联建为基本抓手, 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发展力和服务力为基本目标, 确立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指导思想上相一致、工作目标上相协调、工作部署上相呼应、工作成效上相促进的思路, 形成城乡联动、功能互补、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新格局。

(二) 集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

一般意义上讲, 集中是指把分散的人、物或事集合或汇聚在一起。集中发展战略, 简单地说, 就是在空间上促进生产要素向少数地区集中。实践上看, 就是要将有限的生产要素集中投向有空间、有优势、有效益、有潜力的地区、产业和项目, 形成集聚、集群效应。从市场角度分析, 集中发展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 可以实现集聚经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从而达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从政府角度而言, 这是一种有效的空间开发模式, 即按照经济发展内在规律要求, 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实际, 加快各类生产要素向重点区域集中, 实现特定空间范围内的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和土地规模化经营, 进而推进地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总体来看, 集中发展战略的总体构想和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工业向园区集中;二是人口向城镇或农村社区集中;三是土地向规模化经营方向发展。“三个集中”既相互关联, 又相互作用,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反映了城乡、产业和各类要素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其中, 工业向园区集中是关键, 人口向城镇或农村社区集中是核心, 土地向规模化经营发展是基础。没有产业的集中, 人口转移和集聚就缺乏有效载体和实现途径, 土地的集约利用也就难以实现;人口向城镇集中和转移, 可以为产业集中提供必要的劳动力资源和市场需求, 为提高农村生产资料人均占有率以及土地的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土地向规模化经营发展, 可以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 使更多农民从土地上走出来, 促进社会大生产、城乡大融合, 从而为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奠定基础。可以说, 集中发展战略是地区发展实践的基本经验与做法, 可以有效地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和产业活动之间的关系, 从而实现空间资源的合理、有序开发和利用。

(三) 城乡统筹与集中发展之间的关系

城乡统筹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 既要让大量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 以各种形式进入城镇生产生活, 又要让农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得以扩大, 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水平得以提升, 还要不断改善农村的居住出行等基础设施条件, 逐步缩小与城镇的差距。集中发展战略是实现城乡统筹目标的有效途径和应有之义。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集中是推进科学发展的根本手段, 就是要彻底改变现在生产分散、居住分散、公共服务分散的格局, 集中一切资源, 集中生产要素、集中人口和产业布局。集中发展战略的三条主线, 即产业集聚、人口集中与土地规模化经营, 与城乡统筹目标的实现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 这突出表现在:一是集中发展战略可以通过项目或产业的集中布局, 带动城镇化和二、三产业发展, 从而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前提;二是集中发展战略可以通过人口向城镇或农村社区集中来聚集人气和创造商机,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为土地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三是集中发展战略可以通过土地规模化经营来加快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进而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

从鄂托克前旗来看, 实施城乡统筹发展, 其要义、重点、方法、布局就是走集中发展之路, 其根本与核心就是要通过“三化”来带动“三农”, 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 “三农”问题有效解决遵循的基本路径是“三化”并举, 以“三化”带“三农”:即以工业化带动农民收入提高, 以城镇化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 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鄂托克前旗通过“集中”来解决“三农”, 就是要推进工业项目向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集中, 重点发展能源主导产业, 不搞多而散、大而全的工业格局;就是要推进人口向敖勒召其镇和上海庙镇2个重点城镇集中, 不搞遍地开花, 而是强化重点城镇的产业支撑, 吸纳转移人口, 提升城镇品位;就是要推进土地草牧场向水、电、路等条件优越的地区集中, 减少分散经营, 促进农牧业向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资源优化配置, 聚集整合要素, 集中集约发展, 才能形成统筹城乡发展、增强综合效益的强大合力, 才能从根本上突破城乡“二元”结构, 缩小城乡差距, 实现城乡一体化。

二、鄂托克前旗实施城乡统筹、集中发展战略的构想

现实层面, 在全国发展方式全面转型和新一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背景下, 鄂托克前旗实施城乡统筹、集中发展战略, 既要顺应区域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源型地区产业发展的特殊性, 也要充分体现国内外环境变化和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发展战略转变对鄂托克前旗未来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一) 总体思路

“十二五”时期, 鄂托克前旗实施城乡统筹、集中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适应旗内外环境新变化, 走富民强旗之路,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加快城乡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转型为切入点, 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为核心驱动力, 深化改革开放和技术创新, 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经济高质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坚持先行先试, 紧紧抓住国家建设现代能源化工基地、自治区打造沿黄沿线经济带和鄂尔多斯市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重要战略机遇, 努力发展成为国家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区和自治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坚持体制机制创新, 加快实现“两个转型” (1) , 为由农牧业主导型旗县向工业主导型旗县转变夯实基础;坚持发展生态经济和文化经济, 将鄂托克前旗打造成为对周边地区有较大吸引力的生态文化旅游中心;坚持共建共享, 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民众,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 战略目标

鄂托克前旗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经过5~10年左右的发展, 现代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基本建立,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城乡关系更加协调, 与周边地区合作更加紧密, 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化, 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 功能日益完善, 整体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 使鄂托克前旗成为彰显发展优势、充满发展活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良好, 支撑内蒙古西部经济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三) 战略重点

1. 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为核心驱动力, 带动农牧业现代化和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鄂托克前旗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推进阶段。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将不仅促进产业和人口的集聚, 还能为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提供充分的产业支持, 同时还会提升地区的投资能力。此外, 工业化发展所带来非农就业人口的增加还将有助于解决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问题。城镇化方面, 随着鄂托克前旗中心城镇服务功能的日益完善, 城镇辐射能力的增强, 城镇集聚效应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不断促进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城镇化在为工业化发展搭建平台的同时, 本身所带来的基础设施上下游产品需求的增加, 也会进一步带动工业生产, 壮大鄂托克前旗的经济规模。工业化和城镇化作为核心驱动力, 其发展也必将进一步推动鄂托克前旗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现代化既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产物, 同时也对两者产生积极的影响。首先, 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所伴随的科学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劳动力转移集聚, 都将有助于鄂托克前旗充分利用农产品资源禀赋优势, 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其次, 城镇化为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客观和初始动力, 会进一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 加速农牧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最后, 农牧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将会促进鄂托克前旗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不断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 为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需求空间。

2. 以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要突破口, 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体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实力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传统产业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三条主线。“十二五”期间, 鄂托克前旗要以上海庙工业园区为主要依托, 以国内外产业转移为契机, 高起点、高标准、力求承接组团式和集群式产业转移, 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构建以能源和化学工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牧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弥补产业链关键缺失环节, 实施“整合链接提升”的产业发展策略, 实现支柱优势产业跃升、特色资源产业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二是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分工和合作。开放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特征, 对鄂托克前旗而言, 要充分发挥能源等资源优势, 实现跨地区产业链比较优势的延伸, 在资源、产业、劳动力、商品、技术等领域实现市场的对接和要素的充分流动, 带动鄂托克前旗快速发展;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要求。鄂托克前旗目前的优势产业如能源工业是高碳产业, 如何实现高碳经济低碳发展是鄂托克前旗“十二五”时期实现绿色增长的关键所在。鄂托克前旗应以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为引领, 积极引进节能环保技术, 加快“清洁生产型产业体系”构建步伐。

3.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坚持尊重客观规律、惠民为本、协调发展、有序推进的原则,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管理方式, 积极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和镇村关系, 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探索出一条体既体现时代特征, 又具有鄂托克前旗特色的城乡一体化道路。一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总体要求, 统筹城乡规划, 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对1.218万平方公里土地进行总体规划, 按照全域规划、全面规划的要求, 实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三规”的有效融合, 形成全面配套、管理有序的规划体系, 在全旗范围内统一规划布局重大产业项目、公共事业项目和社会发展项目,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设施共享度, 实现城乡产业、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的全面对接。二是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力度, 同步推进公共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 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牧区延伸, 提高城乡基础设施配套能力。三是大力推进城乡居民社会服务水平一体化。在大力推进城乡教育、卫生、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一体化基础上, 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逐步建立起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城乡一体的公共财政体制。三是大力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进一步推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 以工业化的理念推进农牧业产业化, 以现代农牧业的发展促进二、三产业优化升级, 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产业融合, 切实提高城乡产业关联度、市场集中度和经济融合度。四是大力推进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一体化。按照“两型”社会建设要求, 切实加强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以国家在内蒙古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为契机, 以生态移民为重点, 进一步加大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投入力度, 不断提高草原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快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储运和处理系统建设, 建设好垃圾站和垃圾处理场, 形成村收集、乡转运、日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抓手, 切实加大整治力度, 杜绝污染的相互转嫁, 重点抓好大气、水域、固废的治理, 严格控制农村牧区面源污染, 逐步实现规范养殖、达标排放, 促进生态恢复, 涵养生态资源, 扩大生态容量。

4. 以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大旗为有效支撑, 全力打造魅力旗县和幸福家园

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普遍提高, 人们更加注重生活品质, 旅游休闲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和朝阳产业。休闲产业经济效益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 辐射到经济的各个领域, 具有很强的带动能力, 符合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 符合绿色经济发展的方向。当前, 鄂托克前旗已经具备了将绿色休闲旅游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良好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鄂托克前旗在自然上具有鄂尔多斯地区草原与沙漠并存的典型景观特征, 生态环境保持较为完好;文化上是蒙古族传统文化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以祭祀文化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在鄂尔多斯地区最具有“原真性”。另外, 由于鄂托克前旗地处蒙宁陕三省交界处, 多元文化特征也十分突出, 这丰富了鄂尔多斯旅游的整体形象, 使其旅游活动更为多样化。从市场环境看, 由于鄂托克前旗是鄂尔多斯的西南大门, 靠近宁夏银川市, 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提升地方经济竞争力的“着力点”和“主战场”, 将为鄂尔多斯引入更多的宁夏游客, 进一步扩大鄂尔多斯旅游的市场辐射范围。

三、鄂托克前旗实施城乡统筹、集中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

(一)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以新型工业化促进产业协调提质

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优质、高端产业转移, 优化、延伸农业、能源、化工等优势特色产业体系, 加速强化以能源工业转换升级为基础, 以重化工业延伸替代为支撑, 围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 实现集中、集约和集群发展, 以构筑优势特色循环经济产业链为核心, 以产业融合联动为重点, 以关键项目为抓手, 集聚资源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为鄂托克前旗实施城乡统筹、集中发展战略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

1. 高效、生态、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和加工业

以农牧业经济“三区”规划为基本依据, 大力推进土地规模化集中经营, 引导、鼓励农牧民积极参与土地草牧场等资源整合;坚持以水定开发, 着力优化农牧业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 推动农牧业向有机、高效、精细化方向发展。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基地建设, 发展现代农牧业, 扩大肉羊、绒山羊、肉牛养殖规模, 依托市场促进增收。到“十二五”末, 现代农牧业建设要实现“5528”目标, 即水资源、耕地、人口、牲畜和生态5平衡, 现代畜牧业示范户人均纯收入达到5万元, 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 全旗植被覆盖率保持在80%以上。

2. 新型能源和化工产业

通过考虑鄂托克前旗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条件、未来国内外市场需求潜力以及与周边地区, 特别是与宁夏宁东地区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 这一区域能源化工产业应该重点打造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为主体框架的能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 全力推进工业经济向高端化、集群化、多元化演进。当前, 要立足循环发展, 建立煤炭为基础、电力为支撑、化工为主导、油气为补充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着力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环保型的大型现代能源化工基地。把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作为全旗经济快速崛起的载体和抓手,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完善园区配套基础设施, 努力培育几个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大企业, 把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建成鄂尔多斯市的重化工基地、自治区最大的煤电基地之一和北电南送的重要通道。推动石油、天然气下游产品开发, 大力发展机械制修、陶瓷生产等非煤产业。着力攻破电力外送、化工产品外送通道制约, 加速建成一批铁路、高等级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强化新型工业化支撑和保障条件。以此为基础, 与周边地区共同打造国家级新型能源化工产业集聚区。

3. 生态文化旅游业

统筹做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全力打造文化具有草原特色、草原富有文化内涵的“文化草原”品牌, 用市场化的运营方式发展演艺产业。要充分发挥草原大舞台的“龙头”带动和辐射功能, 加快上海庙旅游景区整体建设进度, 完善配套的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体验设施和功能, 借助“赛马节”、“草原文化节”、“马兰花摄影节”、“草原那达慕大会”等聚集人气的节会, 集中建设上海庙文化旅游名镇, 把上海庙建成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独树一帜的旅游目的地, 带动全旗旅游业快速发展, 为城乡统筹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空间。

4. 完善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 实现配套发展

产业的发展除了上下游产业的支撑外, 还需要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体系, 这主要包括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方面, 需要提高城镇服务功能, 在确保基本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外, 健全社区服务体系, 引进新的消费业态, 繁荣商贸、旅游、休闲等便民惠民的生活性服务业, 增强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吸引力和聚集力。生产性服务业方面, 需要完善投融资平台、技术服务平台、人才培养与交流平台、创业平台、信息咨询平台、商贸物流平台等中介服务体系, 加大综合交通、电力电信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 针对不同产业发展的特点, 构建完善的生产性服务体系。例如, 对于农畜产品加工业, 需要积极完善政府以及民间的农畜产品品质认证机构和认证程序, 为企业开展ISO9000、ISO14000、HACCP和GMP等认证提供支持;鼓励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以各种利益关系为纽带, 合作共建科技创新中心,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交易平台建设, 积极扶持企业、科研机构和农牧户之间采取适宜的组织形式, 共建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 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

(二) 加快城乡结构转型, 以新型城镇化促进旗域空间结构优化有序

1. 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开发格局

以《鄂尔多斯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 (以下简称为规划) 为基本依据, 按照城乡统筹、集中发展的总体要求, 加快推进组团式发展, 拓展城镇框架, 提升城镇功能, 形成开放融合的城镇发展态势。一是建设精品城镇, 着力提升重点城镇的形象和品位。按照《规划》关于“调整布局、集中居住”的原则, 高起点、高标准编制重点城镇、集镇及现代化村庄规划体系, 不断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 真正发挥规划引领和指导城乡统筹发展的作用。全力建设敖勒召其镇和上海庙镇2个重点城镇, 城川镇、昂素镇2个集镇, 三段地村、特布德嘎查、二道川村、大沟湾村、珠和嘎查和玛拉迪嘎查6个现代化村庄。全面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 不断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 增强要素集聚能力和人口承载能力。上海庙镇要围绕“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目标, 建设融时代气息与民族特色于一体的特色城镇, 打造中国西部极具影响力的现代化工业重镇和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敖镇要加快建成区改造提升步伐, 把城镇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树立城镇特色结合起来, 切实优化人居环境, 提升城镇品位, 塑造城镇形象, 打造中国西部极具魅力的草原文化名镇。二是要加快建设2个集镇。城川镇要围绕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农村集镇试点, 以服务现代农牧业发展为主, 重点完善集镇基础设施和相关服务设施, 发展农牧业生产、农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集散产业。昂素镇要围绕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牧区集镇试点, 进一步完善集镇基础设施, 重点发展现代畜牧业和天然气加工产业。三是要集中建设现代化村庄。按照6个现代化村庄的布局, 为留居农村牧区的农牧民统一规划建设平层别墅和木质别墅, 打造部分精品示范村庄和居民点。

2. 完善城镇功能, 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

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鄂托克前旗的产业辐射、市场流通、旅游服务等优势功能, 在增强鄂托克前旗的实力、活力、潜力和能力的同时, 推动区域生产要素在更大空间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带动区域内产业分工, 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3. 加快城乡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步伐, 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城乡统筹、集中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 在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体制和政策框架体系过程中, 要加快建立居住地户口管理制度, 完善按人分配的住房保障制度, 鼓励转移农牧民就业创业, 加大政策性补贴力度, 提高财产性收入, 加大金融贷款支持力度, 鼓励部分农牧民从事看护草原并居住到现代化村庄, 对农机服务及良种推广给予奖励。通过打破政策壁垒, 让转移进城农牧民享受到全市最优惠的政策待遇, 住上宽敞的房子, 找到稳定的工作, 享受到城镇社保、生活补贴和子女教育奖励等, 逐步建立起城乡统一的政策保障体制。

(三) 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步伐, 着力构建协调发展环境

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全面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不断拓展开放领域和空间, 提高开放水平, 努力创造发展的新优势。一是全面融入全国发展大局。继续深化与宁夏宁东及其周边地区的开放, 加快同陕甘宁等省区的互利合作, 积极参与产业分工协作, 推进跨行政区间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对接, 共同打造呼包银重点经济区。进一步扩大向沿海、沿边地区的横向联合, 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 加快产业转移园区和基地建设, 拓展合作方式和领域, 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积极扩大向全国各地的开放, 主动加强同各省区市的联系, 全面推进经济、技术、文化及社会事业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更好地融入全国发展大局。进一步加强投资创业环境建设, 以上海庙工业园区和主要乡镇为重点, 有效改善基础设施环境、政务环境和商务配套环境。二是更加积极地走向世界。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大力开拓东北亚、中亚和欧洲等国际市场。扩大出口规模,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提高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份额。创新利用外资方式, 拓展利用外资渠道, 方动承接国外加工贸易转移, 引导全球跨国集团、大企业、技术和管理先进的中小企业到鄂托克前旗投资落户, 加大人才、技术、管理引进力度, 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曲亮, 郝云宏.基于共生理论的城乡统筹机理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4, (5) .

[2]程慧, 李宗植.江苏省城乡统筹发展的共生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 2007, (3) .

[3]刘增荣, 齐建文.豫鲁苏城乡城乡统筹度比较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J].城市问题, 2009, (8) .

[4]彭建仿.城乡统筹发展的微观解理:企业与农户和谐共生[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西部论坛) , 2008, (1) .

[5]郑学益.构筑产业链形成核心竞争力[J].福建改革, 2000, (8)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鄂托克旗】相关文章:

鄂托克前旗精准扶贫实施方案08-09

上一篇:农药质量下一篇: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