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疑难问题

2024-08-20

交通肇事罪疑难问题(精选9篇)

交通肇事罪疑难问题 第1篇

所谓交通事故认定是公安机关的交通管理等部门依据交通法规对交通事故的现场进行检查、勘验、调查等情况而制作的用于载明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及当事人责任的一种行为。在司法实践中, 对于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法律性质及其在诉讼中的作用, 屡有争议。从现有的观点归纳来看, 主要有具体行政行为说①, 证据说②和折衷说③。

(一) 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本质属性

1.交通事故认定属于行政行为

交通事故认定是公安机关交警支队依据行政法规处理交通事故中载明交通事故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责任的一种行为。公安机关的交警支队或者交通管理机构是对道路交通及安全主管、管理的行政部门。因此, 交通事故的认定是属于具有行政色彩的行政职权行为, 原因有三:第一、事故认定书是由公安机关交警支队单方面制作的文书。交警部门在对事故形成责任认定过程中, 通常无须征得事故双方当事人的要求和意愿, 可凭单方意志认定事故责任。第二、事故认定书的属性是特定性、具体性和针对性, 是基于特定事故和特定当事人进行的责任认定。第二、事故认定书虽不直接产生行政法意义上的权利和义务, 但具有间接影响, 我国《道路交通法》第102条:“对六个月内发生二次以上特大交通事故负有主要责任或者全部责任的专业运输单位, 由公安机关交警支队责令消除安全隐患, 未消除安全隐患的机动车, 禁止上道路行驶。”

2.交通事故认定不是行政法律行为, 但属于行政事实行为

在行政法上, 行政行为是由行政法律行为和行政事实行为共同组成。行政法律行为简称行政行为, 指行政主体通过行使行政权力, 产生法律效果以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的的行为;行政事实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基于职权实施的不能产生、变更或者消灭行政法律关系的行为。

两者虽属于同一概念位阶, 却具有显著区别, 概括起来有四个不同:

首先, 主客观不同。行政事实具有客观性, 行为一经做出, 就客观存在。行政法律行为具有主观性, 主要表现在实施法律过程中, 主体的意志体现具体的法律行为。

其次, 程序要求不同。行政事实行为通常无法通过程序规定予以规范, 具有多样性、即时性、偶发性特点。行政法律行为则必须遵循严格的形式、步骤、顺序和时限。

再次, 产生的法律效果不同。行政事实行为不一定会产生法律效果, 即使最后产生法律效果, 那也仅仅是依附于法律规定的结果。行政法律行为能够产生法律效果, 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最后, 救济途径不同。行政事实行为不具有决定的属性, 不能通过对主体表意内容的评价判断其合法性。因此, 多以确认诉讼、给付诉讼为救济途径[1]。行政法律行为包含意思表示, 具有决定的属性, 可参照民事法律行为对意思表示的调整方式设定救济途径。在救济法上以撤销诉讼、可以义务诉讼为常规类型[1]。

交通事故认定仅仅是对事故的原因进行客观描述, 并依据交通法律法规对双方当事人责任以及责任大小进行认定。因此事故认定书是客观的记载内容, 主观上没有为双方当事人在行政法意义上设立、变更及终止双方权利义务的意思, 更别提用行为通过记载的内容予以明确表示。简而言之, 交警部门出具事故认定书的目的仅在于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事故责任认定, 而并非想直接影响双方当事人的实体权益。根据公安部在2008年颁布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在交通事故成因无法查清的情况下, 交警部门仍须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证明》, 详细记载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的基本身份情况以及通过调查能够查明的事实。因此, 交通事故认定书不是行政法律行为, 但属于行政事实行为。

二、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证据类别及审查要求

(一) 行政事实行为与刑事追诉的关系

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本质属性当属行政事实行为, 但无论是《道路交通法》的规定, 还是司法实践中, 交通事故责任书, 作为行政行为做出的事实认定是交通肇事案件刑事追诉最重要的依据。对于政行行为与刑事追诉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 涉及行政犯的理论实践研究, 鉴于文章篇幅与主题, 在此不进行研究, 仅以交通事故认定与交通肇事罪刑事追诉的关系做简单的探讨。

行政犯作为自然犯的对应概念, 最早源于古罗马的中的自然犯和法定犯的概念。区别于自然犯侵犯最基本的法益如财产, 健康, 生命等, 行政犯是指侵犯国家行政管理的相关行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日益发展, 公共事业范围空前扩大, 政府职能也大为扩张, 国家行政行为对社会生活的介入几乎涉及所有领域。而国民的行为与行政法规抵触的情形日益增加, 行为人的行为如果和行政作用相违反的, 仅仅依靠行政法来调整维持秩序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 必须以最严厉的手段——刑法进行调整。行政法律与刑事法律不再是两个相互独立毫无联系的部门法律, 相互之间的关联性日益加深。交通事故认定作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刑事犯罪必须的前置程序是两者关联性的诠释。因此, 研究行政行为与刑事追诉的相互关系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以交通肇事案件为例, 交通事故认定这一行政事实行为产生的结论——交通事故认定书在交通肇事案件刑事追诉中到底处于何种地位, 起到什么作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 交通事故认定书证据适用问题的探讨

交通事故认定书确立在刑事案件中作为证据使用, 始于最高法在2000年颁布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下简称《解释》) , 该解释将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认定交通肇事案件的前置程序。事实上将交警部门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刑事定罪的证据使用。而首部明确界定交通事故认定书为证据的法律法规是2003年出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 其中第73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 及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作为处理事故的证据。但相关法律并未明确其证据类别。一般认为存在书证说、鉴定结论说。

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 是确保交通事故认定书公平、公正, 具有公信力的基础。首先必须厘清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证据类别。

目前, 较多的观点认为, 交通事故认定书应当属于一类鉴定结论。并从机构着手, 提出通过主体的区分, 来实现鉴定机构的独立性、中立性, 确保鉴定结论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并解决鉴定责任问题的完善机制。笔者认为, 将交通事故认定作为认定书证较为合理。书证的特征是以其文字、符号、图画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公文书证是指国家机关在法定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所制作的文书、命令、决定、决议、证明文书等, 如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行政管理机关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等。公文性书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 它是制作和发出该文件的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意思表示;第二, 制作和发出这种文件, 一般都是在具备法定条件下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的, 比较规范化。因此, 公文书证较非公文书证证明力要强, 但在诉讼中也要审查核实, 不是免证事项。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公安交警支队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履行道路交通管理职能的过程中, 依据法定程序和条件做出的, 以其表达的思想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 完全符合公文书证的特征。

(三)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适用审查工作相关要求

现有的司法实践中, 司法机关对于交通警察部门做出的事故认定书基本不做审查, 直接作为依据使用, 显然是不符合刑事案件证据审查的要求, 但由于事故认定书相对专业, 即便审查也无从下手。笔者认为, 就检察机关而言, 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加强审查工作。

1.程序上的审查

(1) 认定书是否由具有一定资格的专业人员做出。

依照笔者的设计, 事故认定书必须由专门的鉴定机构, 具有鉴定资质的人员做出。就目前的司法实践来看, 即使是由公安机关交警支队的民警做出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也往往没有附鉴定人资格证明。

(2) 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否在规定期限内做出。

现有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交警支队对经过勘验、检查现场的交通事故应当在勘查现场之日起10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 应当在检验、鉴定结果确定之日起5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3)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送达是否符合特定的程序。

在审判实践中, 往往存在着这样两种情况, 一是公安机关交警支队做出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手续不规范, 有的根本没有送达有关当事人, 有的只送达当事人一方而没有送达另一方;二是公安机关交警支队虽然将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了有关当事人, 但未召集各方当事人到场, 出具有关证据, 说明认定责任的依据和理由。

2.实体上的审查

(1) 对有证据认定事故责任时, 审查责任认定是否恰当。

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审查与判断, 首先要肯定的是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否与认定事实的证据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并且对该事实证据做出具体的分析。如车辆的驾驶员是否为车辆的所有人 (包括法定所有人和实际所有人) , 驾驶员是否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定, 有无驾驶无号牌车辆或驾驶不符合行驶技术要求的车辆的行为、有无无证照驾驶等违法行为等;有无在紧急情况下, 驾驶员出于社会公益, 比如为救灾、救人、追捕犯罪分子, 而发生交通事故的不承担事故责任, 应由受益人承担赔偿责任的事实的情况。

(2) 对没有证据认定事故责任时, 仍应审查责任的认定是否恰当。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 如因当事人的行为致使交通事故无法认定责任, 就要根据当事人的行为, 对交通事故的责任进行推定。如因当事人逃逸或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 致使交通事故的责任无法认定的, 应当负事故的全部责任;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 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 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 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 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 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3) 审查事故认定书的用语是否规范、适用法律条款是否正确、恰当。

(4) 审查法院判决、裁定据以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是否正确, 判决、裁定的结果是否恰当。

三、确保交通事故认定公正的路径完善

在确定交通事故认定书证据类别的前提下, 对于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制作及救济制度作进一步完善。

(一) 现有交通事故认定制度的问题

1.缺乏对交通事故认定人员是否适格的严格考核

对交通事故认定人员的是否适格的资格审查, 早在《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4条就有明确规定。但在实践操作中却难以得到真正的执行, 遇到了“执行难”的问题。比如在某些警力相对不足的基层公安机关交警支队, 少数业务生疏、处置能力较弱的交警, 往往既要指挥交通又要调解纠纷、甚至要对交通事故做出专业的责任认定, 通常他们做出的事故责任认定, 既不公平也不专业;而另一方面, 目前也无有效的退出机制来制约, 容易使掌有事故处理大权的民警养成耍特权、怕麻烦或明哲保身的陋习。

2.交通事故一次认定即为终极认定, 过于草率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及其《实施细则》没有严格规定道路交通事故的认定必须由省市级以上的交通管理部门做出, 通常只要设有交警支队的基层公安机关都可以进行认定, 而且对于认定的程序, 比如需要经过几次讨论、需要多少人参与讨论才能做出责任认定均没有具体规定。实践中, 在事故当事人对事故责任认定不服时, 并没有有效的、对应的救济措施, 使得交通事故一次认定即为最终认定。虽然, 公安机关在其颁布的《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里, 对检验、鉴定和评估过程有了一些进步和改善, 努力使之相对准确和公平。比如在该规定的第44条, 明确事故当事人可以提出重新鉴定, 但是仔细阅读条款会发现, 这些措施仅针对那些在交通事故认定中不易发生错误的技术性鉴定结论, 比如痕迹鉴定、安全性能鉴定等, 但对于事故责任认定行为本身则没有有效的救济途径和监督措施。这种缺少法律有效监督的事故责任认定机制, 使广大驾驶员对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是否公正是否客观存有疑虑。“由于认定行为是对当事人在交通事故中所起作用的一种定性的、定量的认识, 不同的人会因认识的偏差而做出不同的认定。所以, 交通事故认定有着较强的主观性与人为性。”[2]因此, 草率做出的又没有有效救济途径的道路事故责任认定并不足以保证事故认定书的客观、公平、公正。

3.救济途径难以有效地维护交通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从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来看, 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是否需要救济、该如何救济、救济的途径有哪些等一系列问题, 法律法规制定者大多采取一种保守和回避的态度, 即法律法规不作明确的规定, 使道路事故责任认定的救济途径处于法律救济的“真空”地带。长期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也一直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性质存在严重分歧, 致使对交通事故认定行为应如何进行救济成为一个久拖不决的难题,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中也无明确答案。

(二) 交通事故认定制度完善之设想

1.成立独立于交通管理部门的专门认定机构

交通警察的主要任务应当是维持交通顺畅, 保障安全出行, 调解简单交通事故纠纷, 而不是花大量精力去进行的事故责任认定, 去熟悉各种专业性的鉴定。术业有专攻, 有必要成立专门的事故责任认定机构, 其运作方式可参照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部门, 它还应具有限定承接相应业务的资质等级, 而且为了体现公正、公平、防止互相扯皮, 这个专门的认定机构还必须独立于交通管理部门, 行政上不隶属公安机关。在设置上, 专门的事故责任认定机构可以由公安机关指定或授权, 层级上分为基层认定机构和省市级 (也称为上级) 认定机构, 并接受基层公安机关和上级公安机关两级监督;在程序上, 专门的事故责任认定机构可以实行两级复鉴制, 即基层机构接受事故发生地基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委托, 对物损不超过五千元、造成轻伤以下伤势或者虽有争议但属于轻微事故中的事故车辆的安全技术状况、事故当事人有交通违法行为以及造成后果的严重性或社会危害性的大小等作为依据, 出具技术鉴定, 并形成有说理的书面责任认定意见。如果当事人不服该责任认定, 可在规定时限内向上一级事故责任认定机构申请重新认定;如果当事人对重新认定还不服, 则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2.对任职人员进行资格限定

任职人员的选择上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专业性, 但必须通过一系列资格审查和限定。其工作人员可以是在编的人民警察, 但应经过专门培训或经过专门考核, 具备在路况、车速、当事人是否遵守交通规则、车辆相撞是否成立以及当事人的行为与交通事故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等专业问题上能进行专业、独立判断的能力, 相关培训或考核应涉及到法学、检验学、运动力学、刑事侦查学等多方面的知识。[3]必须取得全国承认的执业资格, 符合行业准入要求。有准入门槛当然也必须有退出机制, 对任职人员实行严格的错误追究机制, 一旦其所犯的错误程度达到规定的标准, 则应取消其事故责任认定从业人员的资格。

3.完善交通事故认定程序

当前, 公安机关交通事故认定的基本程序包括:交通事故的现场勘查、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事故认定书的制作和送达三个步骤, 为确保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公正性, 有必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夯实:

(1) 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人员与做出事故责任认定的人员不能为同一人, 即侦查人员与认定人员必须分离, 从主体上确保公正性。实践中, 在大部分基层公安机关, 往往侦查人员和出具责任认定的人员是同一人的, 由于受到先入为主等因素的影响, 极易导致事故责任认定书缺乏公正性。若能保证侦查人员与鉴定人员分离, 即参与案件侦查的人员, 不再参与事故责任的认定, 由另外一些没有参与侦查, 且具有丰富的办案经验的人员对事故进行责任认定, 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事故认定者即当运动员, 又当裁判员的尴尬局面, 也能摆脱公正性从一开始就受质疑的困境。

(2) 有序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步骤, 推行认定公开制度。目前, 交通事故认定书制作的权力, 专属于交警部门, 认定过程也完全不公开, 即使是检察机关, 也很难从开始就对其进行监督和审查。更不用说一般当事人, 目前交警部门对交通事故的认定是内部讨论, 过程和内容均不公开, 只有结论公开, 这个结论又是以集体的名义公开的, 因此即使出现差错, 也难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建议推行责任认定公开制度, 可以引进听证会制度或者类似人民监督员制度, 认定人员将听取当事人双方的意见作为必经程序, 且必须对当事人双方全面开示全案证据, 给予双方陈述和辩解的机会。还可以邀请相关的人员参与认定听证。当然, 由于必须兼顾效率, 事故认定听证并不要求每个案件都必须召开, 但涉及疑难复杂, 责任难以认定的案件则必须召开。

(3) 完善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的监督制度。建议由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或者专业人员组成联合鉴定小组, 由检察机关的技术部门指派专人参与事故认定的全过程, 加强监督、保证事故责任认定公开、透明、公正。要充分利用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部门的职权, 尤其在检察环节, 对于报请逮捕、移送起诉涉嫌交通肇事犯罪的案件, 若对当事人对事故责任认定不服, 理由成立的, 可以要求公安机关重新认定;若在检察机关要求重新认定的, 检察机关可派员列席重新认定的全过程, 监督认定过程的合法性、公开性。而且在检察机关内部则由技术部门培养专门的鉴定人员, 对于当事人不服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而向检察机关申诉的, 可以由检察机关根据案件证据材料另行组织专家鉴定或者由公安部门的鉴定人员书面说明认定的依据和过程。

(三) 构建交通事故认定的救济制度

交通事故认定的救济制度, 可以参照行政处罚的救济制度, 比如行政复议制度或提起行政诉讼等救济途径, 甚至对于造成损害的当事人还可以要求行政赔偿:

1.建立交通事故认定行政复议制度

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作为行政行为, 对不服责任认定的救济途径可申请上一级行政机关进行行政复议。为了使司法救济程序与行政救济程序能有效衔接、统一规范, 特建议如下:一是将交通事故重新认定权上移给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由上一级交通管理部门成立专门的复议机构进行各项专业性的行政复议;二是把行政复议作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提起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序, 但这个前置程序是可选择的, 即由当事人自行选择先行政复议还是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当然若选择先行行政复议, 那么如果对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行政复议仍然不服, 则仍可以对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这样设置既有利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通过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和纠错机制及时高效地对事故认定进行救济, 又可减轻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扩大后法院的压力, 还可以给事故当事人以更多的选择空间。因为交通事故认定纠纷面广量大、技术性强, 通过复议前置程序, 就可以充分发挥行政机关专门机构和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 把大量争议解决在行政诉讼之前, 从而可以大大减轻法院行政审判的压力。[4]

2.建立交通事故认定行政诉讼制度

交通事故认定作为处理交通事故的重要依据, 其行为具有强烈的行政性。因此, 应根据这一行为的基本属性建立对应的司法救济途径, 即应当将交通事故认定这一行政行为充分收入到行政诉讼的受案范畴。然尔在实践中, 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并没有明确将交通事故认定纳入到行政诉讼的受案范畴, 因此实践中不同法院的做法也不尽相同, 比如有的法院认为该行为属于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畴, 予以受理此类案件;而有的法院则认为交通事故认定缺乏法律依据而不予受理。那么能否将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纳入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畴, 不仅昭示着法院审查该行政行为的可得性, 也意味着行政相对方将诉诸法院的可能性。如果法律未将某种争议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行政相对方就没有向法院提起该种诉讼的权利, 而这恰恰是交通事故认定不能得到有效救济的症结所在, 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监督和对行政相对方合法权益的保护。因此, 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缺乏相应救济措施的当下, 应将其纳入行政诉讼的范畴。

3.认定行为造成损害的依法进行行政赔偿

交通事故认定行为是公安机关交警支队做出的, 符合国家赔偿的主体资格。对收集的证据进行分析研究、鉴别真伪等一系列的活动也是在行使职权。权力都有被滥用的可能, 因此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 难免会有一些违法行为产生。比如交警在认定交通事故的过程中由于一方是其仇人而对之做出不利的认定, 由此给当事人造成了损害, 这些损害是交警违法行为造成的, 是直接的, 损害与违法行为也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那么受损害的当事人就有权要求公安机关交警支队进行赔偿。

摘要:对于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属性, 一直以来存在争议, 有观点认为, 根据处理交通事故的法律规定, 可以看出交通事故认定书产生于具体行政行为的过程中, 是行政调查, 认定事故的最终环节, 其在法律性质上属于行政事实行为。根据现行法律规定, 交通事故认定书当作证据使用。但法律未明确认定书的证据类别, 难以对其进行证据归类。对交通事故认定书证据类别的定位及制作制度的完善, 将有助于交通事故纠纷公正有效的解决, 值得学界探讨。

关键词:交通事故认定书,法律属性,证据适用

参考文献

[1]应松年.当代中国行政法[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5:153.

[2]刘星.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行政可诉性[J].河北法学, 2002 (l) :150.

[3]管满泉.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可诉性分析[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4 (01) :153.

疑难问题解答 第2篇

一、储户因病突然死亡,其子在没有出具其死亡证明的情况下,持其户口簿及代办人身份证件对其活期账户办理了挂失,在其后,储户的家属持储户原存折和死亡证明书要求取款,但因该账户已被挂失,应如何处理? 要点:

1)制度规定:原存款人死亡,合法继承人应从公证处取得继承权证明书,凭证明书、原存款凭证及本人身份证件办理清户或过户处理。12分 2)因原存款人已死亡,即牵扯到财产继承的问题,其家属须凭经过公证处公证后的继承权证明书或法院的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和原存折到开户的窗口办理取款手续。9分

3)如果提供原挂失申请书、7天后即可办理挂失清户。4分 4)如无法提供挂失申请书的,则进行再挂失,7天后做挂失清户。5分

二、客户将存取款凭条带走或营业员误将储户凭条弄丢,该如何处理? 要点:

1、凭单是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书面凭证,具有合同关系的凭证。9分

2、营业人员可调看录像予以查找,证实确为储户拿走的,可联系客户拿回凭单。9分

3、若凭条确认丢失或无法拿回的,1)是营业人员自己所办的最后一笔业务,是凭条类的可使用重打功能。4分 2)如无法重打的可由该营业人员手工填写相关凭条,注明原因,由支局长调阅监控录像予以证实后审签上报。5分

4、建议将录像资料予以保留,以免再有纠纷时能够提供第一手资料。3分

三、异地存款交易超时如何处理? 要点:

1)储蓄营业员应严格执行对异地存款超时情况下要收款的规定。8分 2)超时情况下的存款交易严禁重复操作,营业员对每笔存款业务原则上只能做一次存款交易,只有在收到开户局中心的不成功应答或确认交易中心未收到该笔存款交易请求后,才能做第二次交易。6分 3)在超时情况下收款,营业员应请储户在“活期储蓄存款凭单”地址栏写明本人家庭地址和联系方式,由营业员开具存款临时收据或“活期储蓄异地存取款凭证”,加盖邮政储蓄专用戳记,凭折存款的,在存折附页不作手工登帐。6分

疑难问题解答(B)

一、客户持邮政储蓄整存整取存单到邮政储蓄网点办理取款,但计算机内无该账户信息,遇此情况,柜员应如何处理? 要点:

1)柜员查看该账户交易状态,若该账户处于挂失清户状态,前台营业员通过查看挂失登记簿,通过事后部门调阅挂失申请书,此类情况一般为已挂失清户后又找到存单来取的,交于用户确认,无误后收回存单。10分 2)由于系统软件更换多次,已办清户的用户资料未转入到新系统内,可通过中心机房查看。3分

3)已转为邮政收入的长期不动户,可查看清户的清单。如果确认是此情况,按实计息付款。5分

4)如属于司法机关扣划的,查询扣划登记簿。5分

5)营业员对上述异常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7分

二、人民法院执法人员来窗口要求办理某一储户的账户冻结,又不能提供账户的账号,储蓄营业人员应如何处理? 要点:

1)储蓄网点向县市局业务部门汇报。8分

2)营业员要求执法人员出示本人工作证件,县团级以上(含)人民法院签发的协助冻结存款通知书或裁定书。8分

3)审核无误后,要求有权机关提供该储户的居民身份证号码或其他相关信息,采用以支局长授权司法查询方式为其查阅账户。6分

4)查询确认账户后做冻结操作,打印邮政储蓄通用凭证。4分

5)并对执法人员的工作证件,姓名,有权机关名称,冻结人姓名、时间、金额、相关法律文书名称和文号进行登记,其上须有执法人员和邮政储蓄经办人员签字。4分

三、异地取款交易超时如何处理? 要点:

1)一般情况下是由储户投诉后才能发现,但不论是交易局或开户局,接到储户的查询和投诉时,要立即通知所在中心,经双方核实后,由交易局所在中心通知开户局所在中心,对该储户账户作调整。8分

2)原则上应以交易局状态为准。若交易局系统提示未成功,则不付款。6分 3)即使发现开户局已经扣帐,未经所在中心同意,交易局不得将款项付给储户。6分

四、汇兑营业员自我核对时,发现一笔业务的收汇金额1020元,误将为1200元,网点营业员应如何处理? 要点:

1、复核授权后,营业员进行“收汇复核更正”; 8’ 2、505进入系统,录入汇票号码调出该汇款信息进行收汇金额更正; 2’

3、同时对汇款单上已打印的收汇金额进行人工更正,即“双线更正法”; 8’

4、通知汇款来局更正收据上的金额。2’

疑难问题解答(C)

一、2000年4月1日前开户的未使用实名的定期储蓄存款,到期支取时密码遗忘,要求挂失密码,营业员应如何办理? 要点:

1)按规定储户存单密码遗忘,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申请办理密码挂失。8分 2)2000/4/1前存入的未使用实名的定期存款,储户不能提供与原存单相匹配的身份证件,但因其开户时由存款人填写存款凭单,故可参照如下方法进行处理: A 由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证明(如使用曾用名存款的情况)10分 B 报储汇局主管部门,查阅开户时原始凭证,核对笔迹,可由用户按开户填写的内容模拟一张,再进行核对,若笔迹与开户时凭证上的相符,请用户填写书面说明,注明愿意承担法律责任。12分

二、客户到前台取款清户后,反映利息比他行少,营业员该如何办理? 要点:

1、营业核算利息。如果正确,应告之用户,如确实少付,应向市县局业务管理员汇报。6分

2、按利息差额做手工事项取款清户/冲正交易。8分

3、具体处理办法:定期类通过选择‘非核销定额定期储蓄存款’,活期、定活、通知选择‘个人通知老存款’,本金栏输入0,补付利息手工输入。利息清单日终随其他凭证一并上交事后监督。8分

4、事后监督要根据前台上交的利息清单的笔数、金额和支局其他交易清单核对相符。8分三、一储户账户已被止付后,做解止付交易时,营业员发现该账户在系统中已存在解止付时间,无法做解止付时,该如何处理? 要点:

1)查是否为营业员止付时同时误输入了自动解止付时间; 6分 2)确认为误输后报统版问题单请省中心处理; 8分 3)按省中心已处理通知后重新做解止付交易。8分

四、兑付时,如果汇款状态为改汇、退汇、挂失等特殊业务状态。系统会有提示吗?怎样处理? 要点:

1、兑付时,如果汇款状态为改汇、退汇、挂失等特殊业务状态,系统弹出对话框,提醒该笔汇款为改汇、退汇、挂失状态; 5’

2、柜员核实取款通知单上是否打印有相应字样; 5’

3、有则按确认键完成该笔汇款的兑付; 5’

4、如果没有,则按取消键退出交易。5’

疑难问题解答(D)

一、某派出所为调查一名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情况,派人至某邮储营业网点查询该嫌犯在该网点的存款账户,营业员查验了派出所工作人员的工作证和派出所签发的协助查询存款通知书后,当即为其办理了查询。请问这位营业员如此操作有何不妥?储蓄网点应怎样正确操作? 要点:

1)派出所不是查询个人储蓄存款的有权机关。因此,凭派出所签发的协助查询存款通知书不能办理存款账户的查询。10分

2)邮政储蓄网点在收到县团级以上有权机关签发的协助查询存款通知书后,应认真查验该执法人员的工作证件和协助查询存款通知书,首先向储汇管理部门进行报告,在得到确认后,立即协助其办理查询。10分

3)在办理查询时,不允许有权机关执法人员进入邮政储蓄营业柜台内。储蓄网点根据查询结果,认真填写协助查询存款回复书并加盖日戳,建立登记簿登记相应查询内容并由有权机关执法人员和网点负责人签字。妥善保管登记簿并严守有关秘密。协助查询存款通知书寄事后监督归档。10分

二、客户反映其在ATM上用绿卡取款时,卡被吞,客户想当场取回绿卡,据用户称此卡为其亲属所有,问营业员该如何处理? 要点:

1、营业员通过前台用户输入密码方式,查询账户状态是否卡为挂失类的黑名单卡。(如为此类卡,不得领回)10分

2、按业务规定对ATM非因发卡机构吞卡指令而吞卡的,绿卡客户可在吞卡后7个工作日内,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及其他可以证明为卡片持有者的材料到ATM所属机构办理领卡手续;当委托他人代领时,还需持带领人身份证件及授权委托书。所以吞没卡是可以代领的。10分

3、ATM所属机构营业员必须核对客户身份证件上的姓名与所领卡片正面姓名字母(拼音)或背面签名一致,或客户持身份证件且所领卡片通过个人密码验证的,领卡人在“吞没卡领卡登记簿”上签名领取卡片,代为领取的,还需核对授权委托书签名与卡背面签名。10分

四、账户汇款中所涉及的账户中国邮政对此有何规定? 要点:

1、账户汇款中所涉及的账户均为中国邮政储蓄活期结算账户。10’

2、账户扣划汇款的扣划账户,其开户局必须与办理收汇业务的收汇局同属一省(区、市)。5’

3、入账汇款的入账账户,其开户局必须与收款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同属一省(区、市)。5’

疑难问题解答(E)

一、某网点营业员为客户办理活期续存3000元,误操作续存30000元,未发现,日终轧账发现短款27000元,营业员查明原因后,私自办理了冲正业务,可轧账时仍短款27000元,为什么?请问网点营业员应如何操作? 要点:

1、窗口营业人员不允许私自办理冲正业务。10分

2、冲正业务,只是调整了用户账户却不修改柜员尾箱现金记录,必须同时做长、短款挂账,这样尾箱现金与实际结存现金才能相等。5分

3、具体处理如下:

1)发现尾箱现金不符,综合柜员填写“邮政储蓄修改分户账通知单”。3分 2)经支局长授权后,柜员办理冲正业务。3分 3)营业员在“长短款事项”中挂长短款差额。3分

4)联系客户,协请客户在“邮政储蓄修改分户账通知单”上签字确认。3分 5)如联系不到客户,保留录像资料。3分

二、税务机关执法人员来窗口要求办理某一储户的账户冻结,又不能提供账户的账号,储蓄营业员应如何处理? 要点:

1)网点向县局业务主管部门汇报。8分

2)营业员要求执法人员出示本人工作证件和执法证,县团级以上(含)人民法院签发的协助冻结存款通知书或裁定书。8分

3)审核无误后,要求有权机关提供该储户的居民身份证号码,通过县市局授权以支局长授权司法查询方式为其查阅账户。6分

4)查询确认账户后做冻结操作,打印邮政储蓄通用凭证。4分

5)并对执法人员的工作证件,姓名,有权机关名称,冻结人姓名、时间、金额、相关法律文书名称和文号进行登记,其上须有执法人员和邮政储蓄经办人员签字。4分

三、A局仅有种定期存款账户,一个为一年期,1000万元,开户利率3.6%,另一个为二年期,1000万元,开户利率为7.2%,目前当月现行储蓄利率一年期为2.4%,二年期为3.6%,问如果采用现行利率法计提应付定期储蓄利息,当月应计提的利息是多少?A局的存款均为人行备付金存款,资金运作的收益率为年4.8%,问当月A局实现的利差收入为多少?

当月应计提利息为:1000*2.4%÷12+1000*3.6%÷12=5万元 8分 当月实现的利息收入:2000*4.8%÷12=8万元 8分 当月实现的利差收入:8-5=3万元 4分

四、办理账户汇款业务时需要遵守哪些邮政储蓄业务规定?

1)客户凭储蓄存折(卡)和密码在本地窗口办理账户汇款业务时,汇款金额(不包括汇费手续费)在1万元(含)以上的,须出示汇出账户本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如为代理还需提供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件。5’

2)存折的凭证号是核对存折真实性的重要号码。办理账户扣收汇款时,必须根据收 提示,输入凭证印刷号与储蓄系统进行核对。5’ 3)客户凭储蓄卡办理汇款业务时,柜员必须使用磁条读写器刷卡读入

入卡号;对于客户凭存折办理汇款业务的,也首选使用磁条读写器刷卡读入,在无法读取的,可选择手工方式输入存折账户。5’ 4)汇入账户必须为有效账户。如汇入账户状态为

疑难问题解答(F)

一、一位储户来柜台反映,他在该营业厅的ATM上取款1500元,结果ATM未吐钞,经查询账户余额已少1500元,问该营业员如何处理? 要点:

1.柜员审核客户的绿卡及身份证件。10’

2.应该清点ATM机结存现金,打印ATM交易列表,确认是否有1500元长款。

5’

3.若有长款,说明系统故障没有吐钞,应该查询ATM机内交易流水,再确认账户(卡户)5’

4.根据储户(ATM凭条)绿卡,退还储户现金卡及身份证件,要求储户签字领取。

10’

二、某职工在A市退休,其退休工资在邮政储蓄代发,因其退休职工长期在外省定居,每月的工资通过邮政储蓄异地支取,因存折(卡)被盗,又因年迈体弱等原因,本人不能到A市挂失补发,其客户如何办理挂失及后续补发业务? 要点:

1.制度规定,挂失存单(折、卡)必须客户到邮政储蓄账户开户县市联网网点凭账户对应的身份证件办理挂失申请手续。8’

2.若身在异地可自己或委托他人到邮储机构办理临时挂失,防止账户余额被非法支取,其有效期限为20天。6’

3.委托人凭双人身份证件办理正式挂失。8’

4.7天后,委托人应持客户、本人身份证、身份证件的复印件及当地公证处、签发的公证文书、挂失申请书办理后续补发处理。8’

三、A局仅有种定期存款账户,一个为一年期,1000万元,开户利率3.6%,另一个为二年期,1000万元,开户利率为7.2%,目前当月现行储蓄利率一年期为2.4%,二年期为3.6%,问如果采用现行利率法计提应付定期储蓄利息,当月应计提的利息是多少?A局的存款均为人行备付金存款,资金运作的收益率为年4.8%,问当月A局实现的利差收入为多少?

当月应计提利息为:1000*2.4%/12+1000*3.6%/12=5万元 8’ 当月实现的利息收入:2000*4.8%/12=8万元 8’ 当月实现的利差收入:8-5=3万元 4’

四、退汇交易针对账户汇款业务有何规定?

1.实时入账汇款不得办理客户退汇;次日入账汇款入账前可办理客户退汇,无法入账转投单汇款兑付前也可办理退汇。10’ 2.汇入账户由于账户状态异常,导致汇款无法入账,汇款人又未选择无法入账按址投递时,电子汇兑系统自动作无法入账退汇。5’

3.由于账户原因导致无法入账的汇款的退汇,不退还客户汇费手续费;由于非账户原因(如系统原因等)导致的无法入账的汇款的退汇,退还客户汇费手续费。5’

疑难问题解答(G)

一、邮局职工到ATM取款1000元,不料ATM出现故障,未吐出钞票。但1000元却从账户中扣除了,于是该职工要求营业员从机中取出1000元。营业员因其是本局职工,便一人打开了钱箱,取出1000元交给了该职工。请问此营业员的做法是否符合规定?试解说。要点:

营业员该做法不符合制度规定。5’ 理由:

1.由于ATM出现故障,未吐出钞票,扣除了1000元ATM系统可能会随时恢复1000元的存款。如果用户取款自动被取消,而营业员又付出了1000元给用户,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10’

2.营业员违反了ATM现金管理规定。无论是内部职工还是客户,营业员都应严格执行ATM现金管理规定,当职工提出1000元未出钞时,营业员应向他解释清楚,ATM必须双人会同开箱。如果出现长款,必须登记ATM长款登记簿,要求用户次日持卡或折及有效证件取款并签字。15’

二、某职工在B市退休,其退休工资在邮政储蓄代发,因其退休职工长期在外省定居,每月的工资通过邮政储蓄异地支取,因存折(卡)被盗,又因年迈体弱等原因,本人不能到B市挂失补发,其客户如何办理挂失及后续补发业务? 要点:

1.制度规定,挂失存单(折、卡)必须客户到邮政储蓄账户开户县市联网网点凭账户对应的身份证件办理挂失申请手续。8’

2.若身在异地可自己或委托他人到邮储机构办理临时挂失,防止账户余额被非法支取,其有效期限为20天。6’

3.委托人凭双人身份证件办理正式挂失。8’

4.7天后,委托人应持客户、本人身份证、身份证件的复印件及当地公证处、签发的公证文书、挂失申请书办理后续补发处理。8’

四、退汇成功后,系统对汇款退回的方式是怎么规定的(退回现金或退回账户)? 1.现金到账户汇款:按照现金方式退汇,生成并打印退汇取款通知单。5’ 2.账户到现金(或账户)汇款:如汇出账户状态正常,则所退款项自动入账,生成并打印退汇入账通知单;如汇出账户状态异常,在有效兑付期内(自收到兑付局退汇汇款之日起满60天),系统允许现金退汇兑付,生成并打印退汇取款通知单。8’ 3.大宗汇款:大宗收汇时不论收款类型如何选择,退汇时,均按照现金方式退汇,生成并打印退汇取款通知单。5’ 4.退还汇费手续费:需退还汇费手续费时,不论原来是按现金方式收取的还是从账户中扣收的,均按照现金方式退还客户。2’

一、要点:

1.办理跨省现金到账户转账时,当系统提示:“账号不正确,姓名不符”时,网点应与客户核对户名及账号,确认无误后,重新发起现金转账交易,如系统仍提示此信息,向客户说明原因并退款。8’ 2.当系统提示为:“暂不支持交易”、“账号不存在”、“账号不正确”、“异地交易失败”、“与主机连接失败”情况时,网点应向客户退款或重新办理业务。如系统有明确提示收款的,必须向用户收款,包括本金和手续费。8’ 3.办理省内现金到账户转账业务时,如系统提示:“账号不存在”、“转入账户户名与输入不符”等情况时,网点应与客户核对户名及账号,确认无误后,重新发起现金转账交易,如系统仍提示此信息,向客户说明原因并退款。8’

4.现金到账户转账交易,如系统提示:“账户为非结算账户”,退款。6’

二、某网点柜员为客户办理活期续存2000元,误操作续存20000元,未发现,日终轧账发现短款18000元,营业员查明原因后,私自办理了冲正业务,可轧账时仍短款18000元,为什么?请问网点营业员应如何操作? 要点:

1.窗口营业人员不允许私自办理冲正业务。10’

2.冲正业务只是调整了用户账户却不修改柜员尾箱现金记录,必须同时做长、短款挂账,这样尾箱现金与实际结存现金才能相等。5’ 3.具体处理如下:

1)发现尾箱现金不符,综合柜员填写“邮政储蓄修改分户账通知单”。3’ 2)经支局长授权后,柜员办理冲正业务。3’

3)营业员在“长短款事项”中挂长短款差额。3’ 4)联系客户,协请客户在“邮政储蓄修改分户账通知单”上签字确认。3’ 5)如联系不到客户,保留录像资料。3’

三、一储户只带了一张绿卡来办理“密码挂失”交易,但该绿卡因磁条损坏无法读信息,柜员应如何处理? 要点:

1.因不知密码故无法换卡,可进行“双挂失”交易,即对卡事项分别进行卡挂失,和卡密码挂失。4’

2.双挂失要求储户到开户局办理。8’ 3.该项挂失要求储户提供:本人身份证件,该绿卡账户所对应的活期存折办理双挂失手续。提醒客户七天后持挂失申请书及本人证件办理重置密码及补新手续。8’

四、收汇注销(1701交易)针对账户汇款业务的处理有哪些规定? 1.在完成收汇交易但尚末复核发送之前,如果柜员发现操作失误或汇款人主动申请撤销汇款时,向客户收回汇款收据的情况下,柜员可选择作收汇注销处理。4’

2.收汇注销后,如果原汇款金额和汇费手续费都是从账户中扣收的,则汇款金额和汇费手续费均退回原扣款账户; 8’

3.如果汇款金额是从账户中扣收的,汇费手续费是按照现金方式收取的,则汇款金额退回原扣款账户,汇费手续费仍按照现金方式退还汇款人。8’

疑难问题解答(H)

转账业务哪些情况下可以重存或退款?

疑难问题解答(I)

一、储户持邮政储蓄银联卡在异地银行的自动柜员机上一次取了500元人民币后,发现余额少了4元5角人民币,储户来到开户局咨询,请问营业员应如何用户解释? 要点:

1.应告知该储户邮政储蓄银联卡用户办理异地跨行取款交易时,邮政储蓄机构从其分户账中扣收异地义易手续费(按交易金额5%收取,最高50元,最低2元),该用户支取500元,故应扣收异地交易手续费2元5角。10’

2.另加收2元跨行交易手续费,故该储户的账户余额少了4元5角。10’

二、如果普通柜员手中没有足够的库存现金,怎样兑付业务?

1.网点普通柜员每日签到后,应向综合柜员进行现金领用,系统自动登记该柜员的“普通柜员轧账单”。4’

2.柜员营业过程所做交易涉及现金,属于现金收入的,系统自动更新该柜员的“普通柜员轧账单”。3’

3.属于现金支出的,系统自动判断现金支出金额是否小于等于该柜员的“普通柜员轧账单”结余现金,若无误,登记“普通柜员轧账单”。3’

4.否则,系统提示“现金结余不足”。此时,柜员应向综合柜员领用现金后才能办理兑付业务。10’

电子汇兑疑难问题

一、由于收款人地址有误,汇款人来收汇网点申请更改收款人地址,网点应如何受理? 要点:

1.汇款人提出要求改汇时,首先提供原汇款收据,及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并填写“汇兑特殊事项申请书”,交纳改汇手续费2元。

5’

2.营业员接收用户填写的汇兑特殊事项申请书,与原收据核对无误后,从菜单中选择“改汇申请”。根据申请书填入汇票号码、申请人姓名、更改内容、证件名称和证件号码等信息。无误后发送。

5’

3.改汇请求发出后,如果兑付局是手工网点,特殊业务应答系统会以对话框方式提示“改汇申请已受理,请等待结果”和“打印特殊事项申请书”、“打印特殊事项手续费收据”,并在收据上打印“改汇请求已发出,请等待答复”字样。

3’ 4.柜员应注意及时查收回复信息。

2’

5.改汇请求发出后,如果兑付局是联网网点,特殊业务应答可立即返回,系统会以对话框方式提示“改汇申请已成功,打印特殊事项申请书”,并提示,“打印特殊事项手续费收据”、“打印特殊事项回复书”。

3’

6.将原收据、身份证件、回复书及手续费收据交于汇款人收执。

2’

二、汇兑营业员自我核对时,发现一笔业务的收汇金额1020元,误将为1200元,网点营业员应如何处理? 要点:

1.复核授权后,营业员进行“收汇复核更正”;

8’

2.1505进入系统,录入汇票号码调出该汇款信息进行收汇金额更正;

2’ 3.同时对汇款单上已打印的收汇金额进行人工更正,即“双线更正法”;

8’ 4.通知汇款人来局更正收据上的金额。

2’

三、兑付时,如果汇款状态为改汇、退汇、挂失等特殊业务状态,系统会有提示吗?怎样处理? 要点:

1.兑付时,如果汇款状态为改汇、退汇、挂失等特殊业务状态,系统会弹出对话框,提醒该笔汇款为改汇/退汇/挂失状态;

5’

2.柜员核实取款通知单上是否打印有相应字样;

5’ 3.有则按确认键完成该笔汇款的兑付;

5’ 4.如果没有,则按取消键退出兑付交易。

5’

四、账户汇款中所涉及的账户中国邮政对此有何规定? 要点:

1.账户汇款中所涉及的账户中国邮政蓄储活期结算账户;

10’

2.账户扣划汇款的扣划账户,其开户局必须与办理收汇业务的收汇局同属一省(区、市);

5’ 3.入账汇款的入账账户,其开户局必须与收款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同属一省(区、市)。

5’

五、办理账户汇款业务时需要遵守哪些邮政储蓄业务规定?

1.客户凭储蓄存折(卡)和密码在本地窗口办理账户汇款业务时,汇款金额(不包括汇款手续费)在1万元(含)以上的,须出示汇出账户本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如为代理还须提供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件。

5’

2.存折的凭证号是核对存折真实性的重要号码。办理账户扣收汇款时,必须根据收汇业务的提示,输入凭证印刷号与储蓄系统进行核对。

5’

3.客户凭储蓄卡办理汇款业务时,柜员必须使用磁条读写器刷卡读入卡号,不得通过键盘输入卡号;对于客户凭存折办理汇款业务的,也首选使用磁条读写器刷存折磁条读入账号,实在无法读取的,可选择手工方式输入存折账号。

5’

4.汇入账户必须为有效账户。如汇入账户状态为账户不存在、账户已清户或账户已没收以及汇入卡号为卡挂失、卡没收或卡销毁时,汇款无法入账。

5’

六、退汇交易针对账户汇款业务有何规定?

1.实时入账汇款不得办理客户退汇;次日入账汇款入账前可办理客户退汇,无法入账转投单汇款兑付前也可办理退汇。

10’

2.汇入账户由于账户状态异常,导致汇款无法入账,汇款人又未选择无法入账按址投递时,电子汇兑系统自动作无法入账退汇。

5’

3.由于账户原因导致无法入账的汇款的退汇,不退还客户汇费手续费;由于非账户原因(如系统原因等)导致的无法入账的汇款的退汇,退还客户汇费手续费。

5’

七、退汇成功后,系统对汇款退回的方式是怎么规定的(退回现金或退回账户)? 1.现金到账户汇款:按照现金方式退汇,生成并打印退汇取款通知单。

5’

2.账户到现金(或账户)汇款:如汇出账户状态正常,则所退款项自动入账,生成并打印退汇入账通知单;如汇出账户状态异常,在有效兑付期内(自收到兑付局退汇汇款之日起满60天),系统允许现金退汇兑付,生成并打印退汇取款通知单。

8’

3.大宗汇款:大宗收汇时不论收款类型如何选择,退汇时,均按照现金方式退汇,生成并打印退汇取款通知单。

5’

4.退还汇费手续费:需退还汇费手续费时,不论原来是按现金方式收取的还是从账户中扣收的,均按照现金方式退还客户。

2’

八、收汇注销(1701交易)针对账户汇款业务的处理有哪些规定?

1.在完成收汇交易但尚末复核发送之前,如果柜员发现操作失误或汇款人主动申请撤销汇款时,向客户收回汇款收据的情况下,柜员可选择作收汇注销处理。

4’

2.收汇注销后,如果原汇款金额和汇费手续费都是从账户中扣收的,则汇款金额和汇费手续费均退回原扣款账户;

8’

3.如果汇款金额是从账户中扣收的,汇费手续费是按照现金方式收取的,则汇款金额退回原扣款账户,汇费手续费仍按照现金方式退还汇款人。

8’

九、如果普通柜员手中没有足够的库存现金,怎样兑付业务?

1.网点普通柜员每日签到后,应向综合柜员进行现金领用,系统自动登记该柜员的“普通柜员轧账单”。

4’

2.柜员营业过程所做交易涉及现金,属于现金收入的,系统自动更新该柜员的“普通柜员轧账单”。

3’

3.属于现金支出的,系统自动判断现金支出金额是否小于等于该柜员的“普通柜员轧账单”结余现金,若无误,登记“普通柜员轧账单”。

3’

4.否则,系统提示“现金结余不足”。此时,柜员应向综合柜员领用现金后才能办理兑付业务。

10’

十、非复核网点与复核网点在收汇操作流程中有何不同? 1.使用的汇款单不同;

5’

2.非复核网点收汇时需打印两次汇款单,第一次按用户所填汇款单内容录入信息,打印后交用户确认签字,第二次根据确认后的信息,系统配置汇票号码,打印汇款收据。

10’ 3.非复核网点不需普通柜员交叉复核,收汇完成后收汇信息直接发送。

硫酸疑难问题全新解析 第3篇

解析:硫酸的沸点为338℃,与金刚石的沸点3550℃相比不算高,但两者不能相比,因为晶体类型不同,前者是分子晶体后者是原子晶体.在分子晶体中,水分子间有氢键沸点才100℃,相对分子质量与硫酸相差不大的硝酸沸点只有83℃,相比之下硫酸的沸点是较高的,这是因为硫酸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且液态硫酸分子之间有氢键.沸点越高,越难挥发,所以硫酸是难挥发性酸,可以制易挥发性酸,如制HCl和HNO3:

2.硫酸溶液是否浓度越大密度越大?

解析: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密度为1.84 g·cm-3,接近水的密度(1 g·cm-3)的2倍,所以容易形成一种认识,硫酸溶液浓度越小越接近水的密度,浓度越大越接近98%的硫酸的密度,如30%的硫酸溶液密度为1.22 g·cm-3,50%的硫酸溶液密度为1.40 g·cm-3,70%的硫酸溶液密度为1.61 g·cm-3.但是99%的硫酸溶液密度为1.834 g·cm-3,100%的硫酸密度为1.830 g·cm-3,比98%的硫酸密度小,密度并不是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加一直在增大,原因在于硫酸分子间有空隙,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水分子正好填满硫酸分子的空隙,导致密度最大.

3.怎样稀释浓硫酸?为什么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为什么不用玻璃棒引流?

解析:硫酸易溶于水,溶于水显著放热,在教学中发现当问及为什么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时,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放热”,难道浓硫酸注入水中就不放热了吗?显然不是.水注入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小于浓硫酸,水“漂浮”在浓硫酸表面,在浓硫酸液面处产生大量的热,使水气化,气体吹得硫酸飞溅,出现危险.如果浓硫酸注入水中,浓硫酸很快会沉入容器底部,放出的热被大量的水吸收.不少学习者对玻璃棒引流印象深刻,但在这里不能引流,因为玻璃棒“另有重用”,即搅拌,让浓硫酸沿容器壁流下,容器壁代替玻璃棒的引流功能.所以稀释浓硫酸时“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制硝基苯时涉及浓硫酸与浓硝酸混合,实验室制乙烯时涉及浓硫酸与乙醇混合,都类似浓硫酸和水混合.

4.皮肤上沾有浓硫酸应如何处理?

解析:原来教材上说先用干布迅速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后来教材上更改为用大量水冲洗,不用先擦,从学生作业和考试试卷上看两种答法都不少,到底应按哪一种呢?曾有一大学教授做过一个实验,把少量浓硫酸倒到自己手背上,全班学生目瞪口呆,然后打开水龙头,把手伸向水龙头,教室里发出一片尖叫声,结果这只手毫发未损(切勿模仿),也有老师用猪皮代替人手做实验,也没有发现烧伤的迹象.因为迅速用大量的水冲洗把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的热量带走了,也争取到了处理事故的时间,不至于严重烧伤,如果用布擦,很可能会把被浓硫酸腐蚀而变得脆弱的皮肤擦掉一层皮,但使用浓硫酸时还是要特别小心.

5.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分界线是什么?

解析:浓硫酸与稀硫酸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平常说的浓硫酸是指质量分数为98%的,密度为1.84 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的硫酸,一般认为不小于18.4 mol·L-1为浓硫酸,小于其一半(9.2 mol·L-1)为稀硫酸,在两者之间为浓度较大的硫酸,说硫酸溶液通常指稀硫酸,浓硫酸要突出“浓”字,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标出来.

6.浓硫酸稀释过程中硫酸的电离程度、c(H+)及溶液的导电能力如何变化?

解析:浓硫酸中水很少,水无法将H+、完全分开,所以浓硫酸的电离程度很小,c(H+)很小,导电能力很弱.加水稀释过程中,开始一段时间电离程度逐渐增大,n(H+)逐渐增大,n(H+)增大的倍数大于溶液体积增大的倍数,c(H+)增大,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稀释到一定程度,硫酸恰好全部电离,c(H+)达到最大,溶液的导电能力最强;再加水稀释,硫酸的电离程度不变、c(H+)减少,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

7.H2SO4和NaHSO4的电离方程式怎样写?

解析:纯硫酸会发生很微弱的自偶电离:

浓硫酸会微弱电离:

硫酸是二元强酸在水中全部电离:

生成的在水中也会完全电离:

NaHSO4熔化时只有离子键被破坏:

NaHSO4溶于水时全部电离:

所以NaHSO4的电离方程式为:

在水中可把NaHSO4看作一元强酸.而在水中将NaHCO3的电离方程式写成:

则是错误的,因为是弱酸根不会完全电离,应写成:

8.怎样判断硫酸表现出酸性?

解析:浓硫酸和稀硫酸遇到蓝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都会变红,说明两者都有酸性,但浓硫酸还能使变红的试纸脱水变黑.酸性是指能电离H+,在反应中H+可能转化成H2、H2O、NH4+等,生成物中必有由硫酸转化来的,这是判断硫酸在反应中表现酸性的一个标志,如

ZnSO4中有,硫酸表现出酸性.

9.浓硫酸不能干燥哪些气体?原因是什么?

解析:浓硫酸有吸水性,是一种常用的干燥剂,可以干燥H2、N2、O2、Cl2、CO2、SO2、NO2等气体.不能干燥三类气体:第一类是碱性气体如氨,因为

第二类是能溶于浓硫酸的气体如SO3,可以用浓硫酸吸收SO3;第三类是还原性气体如H2S、HBr、HI,因为它们会发生如下反应:

能不能干燥有还原性的CO、C2H4、C2H2气体,是一个长期困扰学习者的老大难.实事上,可以用下述反应:

制CO和C2H4,可见这两种气体可以在热的浓硫酸的氛围中生成而不易被浓硫酸氧化,C2 H2比C2H4难氧化,浓硫酸也不易氧化C2H2,所以可以用浓硫酸干燥这三种气体.

10.浓硫酸使CuSO4·5H2O失去结晶水体现吸水性还是脱水性?

解析:在CuSO4·5H2O中,1个Cu2+与4个H2O结合生成水合铜离子[Cu(H2O)4]2+,另一个H2O通过氢键与相连,所以硫酸铜晶体的化学式可以写成[Cu(H2O)4]SO4·H2O,晶体中有现成的H2O但不同于通常说的水分子,脱水性是指浓硫酸能使有机物中按水的组成比脱去氢氧两种元素,有机物(如乙醇)中并没有现成的“H2O”,浓硫酸就使其中的H、O按水的组成脱去.所以浓硫酸使CuSO4·5H2O失去结晶水体现浓硫酸的吸水性而不是脱水性.

11.稀硫酸的氧化性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有什么不同?

作文疑难问题解答 第4篇

怎样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提炼写作素材?如何做到学生作文有事可写?

很多老师在日常的习作教学中碰到的第一大问题就是学生觉得作文没什么可写。这种认识,城市和农村的相当一部分老师中都有。其实并不是学生没有生活,没有内容可写,而是下面两种情况,制约了他们的习作:

一.有米懒于炊。我们常常以为学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不然。有些学生对写作的意义不明确,习作缺乏倾吐表达的激情与需要,学习积极性不高。孩子们长期在习作过程中缺乏成功愉悦的刺激。他们认为写作跟自己无关,不是成长中自己应该完成的事,觉得写作是痛苦无效的事,纯粹是老师要自己做的作业,自己当然不乐意做,变成“有米而懒于炊”。

二.有米当无米。明明整天生活在儿童自己五彩的世界里,却因为传统习作教学价值观的误导,学生与老师常常以为没米。陈旧的习作教学观,呆板的写作教学,让学生觉得自己熟悉喜欢的儿童生活是不能进入作文的,不是“这个内容没有意义”,就是那个“材料不典型”,写出来老师要批评的。受这样的习作教学价值观的误导,老师希望学生习作微言大义,追求的是教育意义,而不是生活本身的意义。比如写老师,他认为要写老师高尚的精神,写老师生活的小事是不对的。正因为此,明明学生有米,在套上紧咒箍的老师学生眼里也变成了无米。

当然还有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不缺生活,但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不能认识事件本身的生活意义,无法将生活内容细化分层。因此常常觉得没法表达,孩子们常常说,“事情是有的,但是写不长。”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教师要正确定位小学生作文的意义。小学生习作是记录儿童生命成长的过程;它是儿童和自己与他人进行情感沟通的一种方式;是儿童学习语言的重要练笔方式。小学生习作应该追求的是儿童生活的真实,实现儿童语言学习的真实过程,引导学生记录的生活的真、善、美,而不要强迫学生去做说教者,让他们稚嫩的习作去教育别人,说大道理。只要我们老师习作教学的定位正确,让学生写有意思的生活。那么,只要是儿童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人、事、物均在习作表达的合理范围内。

其次是要引导学生去观察身边的生活。说实话,城里孩子和农村孩子只有生活内容、方式有所不同,但他们每天都生活在真实健康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他们并不缺乏生活,而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认识。我们的责任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学会认识生活。观察,并不只是用眼睛看。教师要教会孩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身边的生活,同时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用心去思考和认识观察到的人事物的意义,激活学生与人沟通和表达的激情,帮助学生梳理习作表达的思路,再赋予合适的写作技巧的指导,小学生有意思的作文应当是没有问题的。

再次是要努力打开学生习作的思路。很多时候不是学生没有东西,而是他们想不起来,思维短路。孩子习惯是线性和平面思维。例如写老师,他们常常只在自己身边的“生活世界”寻找曾经教过他们的老师,或曾经让他顿悟与感动的不是老师的老师;其实还可以让他们在“知识世界”寻找,《三顾茅庐》中的刘备,《草船借箭》的诸葛亮,《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伽利略,《我最好的老师》中的怀特森;甚至可以在“想象世界”寻找喜洋洋、外星人……让学生学会立体的多方位多层面去搜素、思考,在孩子们面前就会出现灿烂的一片蓝天。

最后让孩子的习作得到成功的回报。小学生的习作应当让更多的人,首先是老师,鼓励他,赞扬他,肯定孩子们写自己身边真实的生活,表达真实的情感是有意思的,是好的。那么作文难的堡垒一定会被攻破。

教师应该怎样才能做到既能让学生快乐有效地写作,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让学生快乐而有效地作文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一要教师爱学生,民主平等,设计符合儿童心智发展水平的习作教学方案。活动设计有趣,课堂教学有趣,教学态度与语言轻松风趣。这样学生习作的初始快乐容易达到。

一要教师懂学生,科学有法,善于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优化教学的全程。习作前的指导重在明确作文的任务。公开计划,教师学生可以商量达成一致的计划,也可以讨论分组或者有层次的计划,这样便可以照顾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习作计划,尤其是学困生也能做到心中有底,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并不难。

习作中就更要注意指导的针对性。应根据习作内容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师应淡化概念俗语;指导重点突出,例如在写《导游卡》时就应在师生扮演游客导游的交际过程中,逐步明确导游卡的特点,并能给足时间让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练笔与介绍。而写《毕业赠言》则应在价值观和语言应用上多做指导;对学生的指导应融入习作的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习作评价可以适当前置。

习作后要重视习作修改运用指导。如:《导游卡》、《毕业赠言》在修改的基础上还应进行交际应用的指导。努力让学生在虚拟或模拟的生活场景中,去快快乐乐地实践,实实在在地获得抓特点习作与针对对象介绍的言说能力的提高。

在习作中的个别辅导特别重要,特别是学困生,需要教师更多的帮助,习作前可以带他们一起进行观察感知;习作时可以和他们分析选择习作内容,拟定题目,给他们提供词语库,甚至在他们写不下去的时候,给他们接写几句;习作后在批改打分时,多发现强调一丁点儿的亮点和妙处,多让他们有被关注、表扬的机会。注意了这些,快乐而有效的习作教学可能就会实现。

作文批改有几种方式及效果?如何更好地将作文批改赏识与批评相结合?

让学生享受成功,树立自信是让学生爱上作文的法宝。而我们教师正确对待学生的习作,通过巧妙、有效的批改,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获得习作成功的体验。例如:

一、通过眉批旁注,放大优点。

作文评价的目的,并不是评判学生的好坏,而是激励学生,让他们体验成功,培养写作兴趣。批改学生的一篇习作不要从构思、立意、条理,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各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批注,仔细找出学生习作中的不足,而是要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学生的作文,给学生习作写的眉批或旁注,以肯定和表扬为主,有时甚至是夸张地去放大习作中的优点,让学生来获得成功的愉悦。当然批改不可能一味赞扬。对学生习作中的错别字、明显的病句自然要批出。他们的习作问题并不需要一一罗列,需要抓住主要的,面前的学生当下可能看懂接受的一个,最多两个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二、利用符号批改,快速反馈。

习作批改中,更多的时候,教师的欣赏并不一定要用语言来描述,对写得特别精彩的语句,有时哪怕是一个词语,甚至是一个标点,你只需划上火红的浪线,或者打上一个漂亮的五角星,又或者干脆写上一个“好”字。学生一定也能心领神会,明白您是在赞叹和欣赏。采用这种符号批改的方法,批改效率提高了,反馈速度也加快了。特别对学生比较多的班级来说,符号批改更有现实意义。

三、采用一文多分,照顾差异。

分数是衡量习作优劣的标尺,更应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动力。过低的评分,即使是非常客观的,也极可能损伤孩子、甚至家长的自尊。所以为了保护所有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和自信心,我采用一文多分制。

一篇作文两个分数,一个是作文总水平分,通常采用优秀、良好的成绩,另一个是作文单项分,只要作文格式正确,没有错别字和病句的就可以得到100分。这样做的好处是:一些写作困难的学生,他们的习作总水平可能常常只有良好,甚至合格。如果常常这样批分一定会打击他们习作的积极性。他们误以为,反正不管怎么写也只有合格,从而丧失习作的热情。现在,习作有了单项分,这些学生只要认真对待习作,格式正确,少写错别字和病句,同样也能得到九十几分,甚至是100分的高分。对习作困难生来说,他们会觉得习作也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自己也能拿到好分数,习作积极性就提高了。同样,总水平分高的学生,有时因为单项分没有达到高分,就会更加注意习作的规范性,从而推动这些学生继续进步。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每一次习作的要求和重点,指导孩子进行修改,针对修改程度加分。有的孩子原来是70多分,修改后能得到80分;能干的孩子还能把总分突破100分。这样不仅提高了修改的积极性,还提高了修改能力。

巧用分数,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可见,分数是制造成功的重要阶梯。

四、适当面批指导,扶持成功。

除了分数,面批是帮助学生成功的有效方式,因为面批使沟通更畅达。面对面地交流,教师能把意思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学生,学生也容易理解与接受。每一次习作选择一些学生进行面批,保证一个学期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面批,不留死角。另外,面批要精心选择对象,不能只是让学生简单地进行重做,而是选择通过修改,作文能得到提高的学生进行面批。面批时,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心平气和地和学生一起讨论作文中的问题,帮助他,甚至替他补写几句等等,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这样学生就能在习作的面批中感受习作的成功,感受教师的帮助。

五、进行录音批改,加大交流。

除了面批,录音批改也是加大教师给予学生习作指导信息量的有效方法。“录音批改”是利用录用机或电脑录音等现代化设备对学生习作进行口头批改。该评改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信息容量大。相同的时间里说出的话是写出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同样的时间“录音批改”指导就能更具体、清楚,更有针对性。另外,如果在录音中教师鼓励和指导并用,会更有效地激励学生修改习作,获得成功。

六、鼓励多元评价,突出主体。

在习作批改评价中,让学生参与评价也是激励习作主体获得成功感的有效途径。新课程倡导的合作方式非常适合伙伴间的习作评价。在习作课堂中,最早完成习作的往往是中等生。先请他们先交换、交流,然后修改。等到优生完成习作后,中等生与优生再次合作,获得更多建议。当习作困难生开始交流时,就会受到更多帮助。这样三次合作,学生习作交流量增加了,修改作文、评论作文的能力也得到锻炼,这对于学生人数多的大班教学,作文评改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相互评作文,引导学生编作文集,建立个人网上博客等,进一步扩大读者群,让习作用起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成功。

“成功是成功之母”,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和甜头,他们才会爱上写作文,不怕写作文。在习作批改和评价中教师如果能善意地帮助学生铺设成功的阶梯,定能让孩子们乐于习作、享受习作、感受成功,从而深深地爱上习作。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他们日后能有能力和信心独立地经过努力夺取成功。

讨论主题1:重读《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习作教学目标,说说小学生习作应该达到怎样的要求。

把握小学习作教学的特点和目标

宁静致远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生作文有别于作家的文艺创作,也不同于科学工作者的学术著作,小学生作文属于“习作”范畴,是练习写作的初级阶段,像儿童学步一样,需要老师“扶一扶”、“帮一帮”,给与必要的引导。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笔写自己心里要说的话,逐步有所提高,得到一般发展就好。在作文训练中,培养学生会说会写的一般本领,引导他们正确的表达意志,吐露思想,抒发真情实感,达到具体、形象、生动、真实的反映生活本质为总的教学目标。各年级还有更具体的要求,如小学中年级要求:“能做到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能写一至两段语言通顺的话。”目标既是教学的终点也是教学的起点。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和特点,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正确看待、评价学生的习作。避免操之过急,期望太高,以成人的眼光来要求学生。

鼓励学生写真话,表达真实情感

晨馨

鼓励学生写真话,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他们就不会有提笔无语、下笔无话的烦恼了。在教学中,学生因为不会写作文而抄袭他人的作文和东拼西凑的情况很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引导、鼓励他们写作时要写真事、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让学生知道句子通顺、表达清楚、无错误标点就是一篇好作文。对写真人真事的学生,我们要多给予表扬,鼓励其他学生要多向他们学习。

练好基本功

陈丽红

作文的基本功是语句通顺,使别人明白你所要表达的内容。只要学生的基本功扎实了,写作技巧自然就呼之欲出。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每人每天写三句话,内容不限,鼓励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写得好的给予表扬,并要求学生在特定的时间里读出来,然后让其他学生给打分,评出最佳句子,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讨论主题3:作文批改中长期存在着“教师费时多而学生得益少”的情况。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

重视语段修改

秋荣

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词句表达基础,作文训练的重点在段上,批改作文时既重视对段的内容的修改,也要重视对段的结构的修改。教师初步修改后,可将习作中出现的内容和结构上的错误归纳、整理成典型病例,再复制或打印成卡片分发到每一个学生手中,然后指导分组逐层讨论修改,最后再出示教师批改好的﹙放大件﹚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在形象直观的对比中强化对段的认识,从而提高其写作能力。

当面批改

雨婷

当面批改法 就是指对个别学生当面批改。如此面授机宜,学生的思想活动,教师摸得透。可以指导具体;教师的指导学生领会得深,可以提高功效。因为是当面批改,以谈为主,不必受书写的约束,可以谈深谈透,可以反复讲,不厌其烦,不厌其详,甚至当场让学生做口头练习,巩固收获。面批时教师要和颜悦色,切忌声色俱厉,以免学生望而生畏。

面批是最好的选择

冰杰

面批是最好的选择。还可以略批与详批相结合,这次详批一部分略批一部分,下次再换过来。让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几次老师的详批。

批改作文,做到因势利导

飞燕

在批改作文的问题上,特别用得上因势利导这个原则。无论是批,是改,都不能离开学生的实际,又不能没有明确的方向和准则,针对实际,就是“因势”;合乎正确的方向和准则,才能“利导”。真正做到因势利导,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水平,而且教师能少作许多无谓的工作,节省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来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四组问题关于习作的遣词造句 陕西牟靖蓉问:学生平时积累了很多好词好句,但在习作时不知道使用,该怎么引导?山西荣莉莉:学生的习作如何才能贴近生活,才能有话可说?有时候给学生抄一些好词,好句,好段让他们背诵,可然后他们在写作中仍然用不上!就这问题应该怎么办呢? 张化万老师答:

我觉得需要分清两个概念。第一摘抄不等于积累;第二积累不直接导致运用。提倡孩子们摘录好词好句,这本身没错。但是摘抄词句应当一是孩子理解大意、自己喜欢想抄录的,而不是老师框定,不管三七二十一,胡抄一气。二摘抄要变成孩子的语言积累,需要消化吸收的时间,需要鼓励孩子经常翻翻看看,把摘抄的书面语汇慢慢融入孩子的语言结构中去。平时要鼓励孩子在造句、说话、回答等等场合积极运用。哪怕用的不顺畅,不自然,甚至不正确。只有摘录的理解了,变为自己的血肉,在造句等局部练习中试着用过了,摘抄的语言慢慢地才会在日记、习作时流淌出来。

学生积累是为了运用。运用有高下、生熟之分。学生,特别是习作暂时困难的学生,他们第一次使用很可能像“抄袭”。运用积累的词语句子是生硬的。可这生硬的运用恰是从积累到运用迈出的成功的第一步。学生习作,只要不是通篇摘抄他人的文句,只要用得对,就可以夸他“学以致用”走出了第一步!

第六组关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问题

山西老师问:学生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总拿着作文书做参考,这样行吗?如果想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应该给他们推荐看什么类型的书呢? 张化万老师答:

生活是学生写作之母,阅读是学生写作之父。学生学作文,参考习作选、作文书是天经地义的。但是“总拿着作文书做参考”写作文,肯定不成功。就好像婴儿是要吃奶的,但一直不能断奶,孩子肯定长不大。

小学生首先是读好语文书本。这个读,就是要好好地多次朗读,做到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这样才容易将课文中的消极语言转化为学生习作时的积极语言。读得抑扬顿挫,学生的语感才有可能切实提高。语感好了,阅读的成果才更容易变成习作的营养。

其次要能挤出时间,让他们读自己喜欢的各种书籍。不要以自己的阅读好恶决定学生阅读的范围。但可以自己阅读的经验提出阅读的建议书目。人吃五谷杂粮长大,习作靠各种阅读材料营养的滋养。

最后读书要像牛一样不断反刍,加快消化吸收。书读进去,要学会吸收精华,替换原先的糟粕。阅读到促进表达有一个过程。不要想立竿见影,但是要促其使用。读书,有漫无目的的无功利读书,期待今后的自如运用;又可以设计功利性现实性的读书。如,要写老师,可以推荐学生读读贾平凹、巍巍、海伦、大卫等人写的同题文章《我的老师》;写《我的课余生活》,也可以看看名人们,和原人教社《我的课余生活》的课文。两条腿走路,总比一条腿走得坚实,走得快些。您说呢?

第七组关于习作的真情实感

河北赵继敏:如何让学生的作文真正做到说真事、写真话?

重庆彭莉鑫:作文要求学生有真情实感,怎样的作文才算写出了感情呢? 四川李本华:学生习作是文采重要,还是其情感和思想重要? 张化万老师答:

在作文中讲真话写真情是小学生习作的基本要求。因为小学生写作不是创作,而是练笔,是将口头的母语学习变成书面母语表达能力的练习。小学生习作是写儿童的生活,是让儿童用眼睛关注身边的生活,强调写得具体通顺,强调表露真情实感。文采与情感比,自然情感更重。俗话说得好“文章最贵是真情”。为达到这一要求,新课程下的小学习作教学要求儿童进行个性化作文,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构建开放的写作教学系统,做到以下几点:

1、开放写作内容。我们需要开放学生表达的时空,努力在写作的题目、内容、题材、体裁、语言、完成时间等等方面增大学生选择的自由,小心地呵护每一个儿童的写作个性。

2、开放写作语言。这要求我们要能用儿童的眼光欣赏儿童语言,儿童作文。但儿童习作个性化语言表达的同时又必定是讲究语言规则的,不然这种沟通就无法进行,这种沟通,不是规则学完,再沟通;而是在沟通和表达中学习、学会。语言规则是儿童个性化表达与他人沟通的扶手和阶梯,但绝不应该成为学生沟通的障碍,不是束缚个性化表达的绳索。所以,要让儿童用自己的话语方式和语言与人沟通和表达,一边发展儿童语言,一边规范语言规则。在充分肯定和扶持每一个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同时,应当适时适度、有机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语言规范的示范、引导和训练。

3、开放写作途径。繁复纷呈的个性要健康发展,发展的空间要尽可能打开,发展的路径要尽可能丰富多彩。如可以组织学生尝试进行这些习作:小组合作接力作文;短信作文-手机短信-节假日给亲友―传递情感,让学生融入现代生活;编书编报作文;写作文连续集;摄影作文;网上作文„„

4、开放写作评价。我们面对的学生没有一个是完全一样的。对于他们充满个性的表达,理所当然地必须拒绝不看对象,不讲发展变化的完全统一格式的作文,自始至终一刀切的评价。传统作文教学的失败,常常忽略学生真实的感觉,作文教学太强调统一要求,群体客观“观察生活”,太关注的是指导写作的规律性知识。常常脱离学生的感觉体验,大炒什么审题立意、开头结尾、布局谋篇的冷饭。而个性化作文教学应突出个体的主观反应、“体验生命”的重要性。

成功的个性化作文教学必然是学生的感觉在前。在习作批改时,只要不是统一考试,只要对扶持学生的表达个性有利,是不是胆子再大些,多一些分层次的批改、个性化的批改奖励?我们的批语是不是应当充满个性的,而少写或不写缺乏实际内容,很少情感内涵的概念术语和套话、空话,自身先做个示范?学生有一个真实的内容,自拟的好题目,比如我上《我发现》的作文课,孩子们拟的《空气的旅行》、《哭吧哭吧,不是错》、《其实快乐很简单》、《怪老头张老师》等等题目,“我是小偷,为妈妈偷时间”等特别的思维,有意思的话语,你能不能都给学生加上5分?每次习作都选几篇个性相对突出,评个性佳作奖如何?这样做,我们不会损失什么,孩子却实实在在感受到写真话,写“自己说得好的中国话”的成功。

如何化解学生的疑难问题 第5篇

求知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就是解疑欲、解惑欲。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学生生疑的种种条件, 启发他们积极思维。学生发动起来以后, 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 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解答, 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教师的解答, 应区别不同情况, 有针对性地详答、略答或不答 (只给以必要指点) , 在学生对疑问进行深入钻研和认真思考后进行, 更多在“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上下工夫, 努力使学生从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勇于探究问题的过程中, 提高思辨能力。

一.肯定不取笑

由于受认识水平的限制, 学生在阅读中会受到阅历等因素的影响, 在质疑中会提出一些古怪或简单的问题, 甚至是一些可笑的问题, 教师应首先肯定他的勇气, 然后再加以引导。

细小而不渺小。教学《荷塘月色》, 在讨论“作者写到了荷花的色美、味美 (味香) , 说说它们美在哪里?哪一个更美”时, 一个学生向老师质疑:夜晚到荷塘, 看到“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可以, 怎么在“层层的叶子中间,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甚至“羞涩地打着朵儿的”也看得清楚, 这符合事实吗?这个问题一提出, 平静的教室像油锅里放了一把盐炸开了, 有赞同的, 有不赞同的, 很快就有学生站起来回答。尽管答案不太使人满意, 但也在情理之中。事实进一步表明, 学生当中潜藏着极大的爆发力, 他们在回答老师问题的过程中, 也会自己发现问题, 且能从细微处着眼, 如果坚持下去, 读书时经常问一问为什么, 那么, 他也就会学习了。

平淡而不平凡。讨论《祝福》中的人物形象时, 一个学生围绕鲁四老爷这个人物一口气提了四个问题:鲁四老爷对祥林嫂有没有同情心?他是个有权有势的人, 祥林嫂婆家来抢祥林嫂时, 他很恼火, 连说“可恶”, 却未作阻拦, 最后还是让他们把人抢走了, 这说明了什么?对于祥林嫂的死, 他有没有责任?如果有, 责任在哪里?这些问题看上去很平常, 但只要细细探讨, 每一个问题都与课文主题有关。这说明学生阅读时, 已走进了课文, 走进了作者, 如果真正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 也就读懂了课文。

古朴而不古怪。教学《药》, 课上引导学生提问, 一位平时不爱讲话的女生怯生生举手:“人血馒头怎么能吃呢?”尽管这个问题很简单, 我当场给以鼓励, 表扬她真勇敢, 很有创见。她很受感动, 接着, 她连续提出了几个相关的问题。那天, 她在周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我鼓足勇气, 试探性的提了问题, 虽然很简单, 没想到老师给了我很高的评价, 从来没有这么高兴过, 好像尝到了成功的甜头, 其实, 提问题也并不复杂, 只要胆大, 深入阅读就可以了。”

单纯而不单调。在引导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 切不可给学生错误观点扣帽子, 无原则地强调答案一致。教学《记念刘和珍君》, 在分析“我独在礼堂外徘徊”时, 提出“为何徘徊”, 有个学生理解为里面人多, 作者出来透透气, 引起一阵哄堂大笑。我及时打圆说:“这个同学说得不错, 对学生突然遭受当局枪杀, 作者心里很难过。他从这个事件中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学生冷静下来, 顺着老师的话思考, 思路渐渐明朗起来, 那个抢答的同学脸上也阳光起来。

二.讨论不跳跃

质疑不是目的, 释疑解惑才是学习的归宿。讨论中, 教者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及时发现具有讨论价值的实质性的问题, 抓住学生思维最佳状态的“火候”, 层层质疑, 逐步搭桥, 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 使之到达知识的彼岸。

梳理, 由浅入深细探讨。教学《阿Q正传》, 学生阅读课文, 思考“阿Q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并要求学生提出疑难问题, 全班共提出了100多个问题, 其中比较有深度的问题16个。我把这16个问题分为五大类:文章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阿Q的性格怎样?这个性格产生的根源是什么?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阿Q的死说明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解答。在此过程中, 凡是涉及到的小问题也顺便解答一下, 同学们感到他提的问题, 老师重视了, 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满足感。

化解, 以问答疑促思考。学生质疑, 虽出自一人之口, 但反映了多数学生的思考方向, 容易激起学生探讨的兴趣。教师应抓住这类问题, 进行启发诱导, 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探讨欲望, 点燃他们发现问题的导火线, 通过有效的课堂讨论, 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一碗阳春面》, 学生提出了一些不理解的问题, 也提出了一些有深度的问题, 如:文中为什么三次写那女人穿着“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的短大衣”?面馆老板为什么不给他们多下两碗而是就给了他们一碗, 并且增加分量?这母子三人早已离开了札幌, 为什么时隔十年还要专程赶来吃阳春面?第一、二个问题涉及到教学重点, 第三个问题直接涉及到教学难点, 教者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作深入地讨论。对第一个问题, 作进一步提问:“每次来时, 那女人的处境是不是相同, 心理有没有发生变化?”对第二个问题作如下追问:“老板有没有同情心?他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对第三个问题作如下问:“他们这么多年没来干什么去了?为什么时隔十年还到这里吃阳春面?”这样追问, 就可使学生体会到课文的许多言外之意, 对课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回答不绕道

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创造了“叩竭法”, 他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有时并不直接作答, 而是尽力就问题的正反两方面来诘问发问者, 让发问者竭力思考, 逐渐找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对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推求未知结论的能力大有好处。

化整为零。《〈呐喊〉自序》是一篇书序, 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鲁迅在文中多次提到‘寂寞’, 他为什么寂寞呢?”这个问题切中了课文的要害, 解决好这个问题, 对理解课文主旨、认识作者、把握作者思想都有帮助。我变通了一下, 提出了下面的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什么叫寂寞?从鲁迅自身来说, 寂寞包含几层意思?根据学生的讨论, 教者作如下小结:鲁迅的寂寞包含着失败后的极端失望和对现实失望后采取的逃避的态度。对《新生》失败的反思使鲁迅意识到, “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因而作者也着实消沉了一段时间, 甚至用了种种法子来“麻醉自己的灵魂”、“回到古代”、“我的生命却居然暗暗地消去了, 这也是我唯一的愿望”, 这种失望和逃避现实体现着鲁迅理想无法实现的痛苦。在同学们了解了这些内容后又提出了下面的两个问题:从当时的客观现实来说, 寂寞又有什么含义?怎样看待作者的寂寞?通过讨论, 学生渐渐明白:群众的愚昧和落后使鲁迅感受到了先觉者的悲哀, 正因为他看到国民的麻木、不觉醒, 作者才以唤醒民众为己任, 但现实又常常使他失去信心, 使他看不到民众的力量, 这寂寞“有如大毒蛇, 缠住了自己的灵魂了”, 这种寂寞来自于启蒙无望的苦闷。在这寂寞的七年里, 作者是极度痛苦的, 因为他已经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了, 他的梦并没有消失, 只是深深埋在心底罢了, 表面消极的做法掩饰不住火热内心深处的不甘心。另外, 这段寂寞的时光又给作者更多的思考时间, 使他不断反思自己、分析社会, 日后能以历史的现实的眼光冷静地看待社会, 使他爱得更纯粹, 斗争得更彻底, 显示出一个伟大思想家的风范。教者提出的每个问题都不太难, 学生答起来也不太吃力, 而综合起来却解决了一个复杂的问题。学生对老师这样的点拨很满意。

化大为小。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一个善于学习的人, 不经过自己反复思考是不轻易向教师提出问题的, 一旦提出问题, 也不要求教师帮他细嚼, 只是希望在关键环节上点拨一下, 然后自己深入思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这个问题太大, 不易解说清楚, 教者就设计了下面一个问题:“林冲为什么没有被大火烧死?”学生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从不同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有的从林冲性格谈起, 认为他做事小心谨慎, 故而躲过此险;也有的引用文中的一句话“原来天理昭然, 佑护善人义士, 因这场大雪, 救了林冲性命”, 认为林冲命不该绝。学生不仅理解了林冲的性格特点, 也懂得了结构上的前后呼应, 还看到了作者思想上的局限, 可谓一举三得。

化难为易。有些难度较大的问题, 要注意挖掘问题的内涵, 化难为易, 使问题一提出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有助于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思考。《在马克思幕前的讲话》:“‘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着眼在蜘蛛身上, 理解成马克思胸怀大志、心胸宽广、宽宏大量, 却不能联系课文内容, 从高度上来理解。教者从小处入手, 设计以下疑问:“抹去”是什么意思?“蜘蛛网”是何物?这里指什么?“蜘蛛网”经受住风雨吗?将它轻轻抹去, 说明了马克思对它是什么态度?通过对上面问题的讨论, 同学们认识到这句话写出了马克思不屑一顾的态度, 表现了对资产阶级的蔑视。

氧化还原反应疑难问题解析 第6篇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贯穿于高中化学学习的始终, 也是较难理解的知识点, 学习这一部分知识不能死记硬背, 而要深入思考, 想清道理, 现举例分析一些常见的典型疑难问题.

1.反应CaCO3+2HCNCaCN2+CO↑+H2↑+CO2↑, 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判断一个陌生的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是看反应前后化合价有无变化, 只要化合价有变化, 就是氧化还原反应.焦点在于如何确定化合价.本题中HCN的电子式为H··C︙︙N, 氢与碳形成共价键时, 由于碳吸电子能力强, 共用电子对偏向碳, 碳显“-1”价, 氢显“+1”价, 同理, 碳与氮形成共价键时由于氮吸电子能力强于碳, 三对共用电子偏向氮, 氮显“-3”价, 碳显“+3”价, 综合考虑碳的化合价, “-1+3=+2”价.即谁的非金属性强, 谁的吸电子能力就强, 共用电子对偏向谁, 显负价, 几对共用电子就显负几价.利用该结论可以得出Ca2+[ΝCΝ]2-中碳显“+4”价, 氮显“-3”价.HCN中“+1”价的氢化合价降低生成H2, “+2”价的碳的化合价升高生成CaCN2 (碳显“+4”价) , 所以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HCN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2.反应O3+2KI+H2OO2+I2+2KOH, 1 mol O3参加反应, 做为氧化剂的O3是多少摩?

解析:O3中三个氧原子只有一个化合价从“0”价降到“-2”价, 有的学习者认为1 mol O3参加反应只有13molΟ3做氧化剂, 这可能是受反应Cu+4HNO3 (浓) Cu (NO3) 2+2NO2↑+2H2O影响的结果, 4 mol HNO3参加反应, 只有2 mol HNO3做氧化剂.但本题中的O3就不同了, 参加反应的每个O3分子都有一个氧原子化合价降低, 判断是不是氧化剂时不能要求分子中每个原子化合价都降低了才是氧化剂, 一个分子中只要有一个原子的化合价降低了, 这个分子就是氧化剂, 所以1 mol O3参加该反应, 氧化剂是1 mol而不是13mol.

3.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不是化学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同素异形体是不同的物质, 它们之间的转化肯定有新物质生成, 是化学反应.但化合价从“0”价到“0”价, 没有变化, 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反应多数是氧化还原反应, 但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足以把“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这一说法“颠覆”.

4.反应KClO3+6HCl (浓) KCl+3Cl2↑+3H2O, KClO3中氯的化合价降到“0”价还是降到“-1”价?

解析:观察方程式可以发现, KCl中的氯来自HCl, 因为盐酸中有1/6的氯没有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这部分氯在溶液中没有变化, 在反应物中写成“HCl”, 到生成物中写成“KCl”, 实际都是自由移动的氯离子.写成离子方程式更能说明问题, ClO-3+5Cl-+6H+3Cl2↑+3H2O, “KCl”形同“虚设”, 其中的氯不是由KClO3还原来的, KClO3中氯的化合价降到“0”价.类似的反应如:2Na2O2+2H2O4NaOH+O2, O2中的氧来自Na2O2还是来自H2O呢?要看反应实质, Na2O2与水反应分为两步, 第一步Na2O2+2H2O2NaOH+H2O2, 第二步2H2O22H2O+O2↑, 可以看出, O2来自H2O2的分解, H2O2来自Na2O2, 所以O2来自Na2O2.

5.Cl2通入FeBr2溶液中, 为什么先氧化Fe2+后氧化Br-?

解析:假设Cl2先氧化Br-, Cl2+2Br-2Cl-+Br2, 生成的Br2又会与Fe2+反应, Br2+2Fe2+2Br-+2Fe3+, Br-转了一圈子还是Br-, Fe2+变成了Fe3+, 于是得到一个规律, 谁的还原性强先氧化谁, Fe2+的还原性强于Br-, 所以先氧化Fe2+.Cl2少量时:2Fe2++Cl22Fe3++2Cl-;Cl2足量时:2Fe2++4Br-+3Cl22Fe3++2Br2+6Cl-.同理, 反应3Cl2+6FeI22FeCl3+4FeI3是不合适的, 生成物中Fe3+与I-会反应, 2Fe3++2I-2Fe2++I2.由于I-还原性强于Fe2+, 所以Cl2优先氧化I-而后氧化Fe2+.Cl2少量时:Cl2+2I-Cl-+I2;Cl2足量时:2Fe2++4I-+3Cl22Fe3++2I2+6Cl-.

6.反应2KClO3+I22KIO3+Cl2, 为什么不活泼的I2可以置换出活泼的Cl2?

解析:在水溶液中活泼的卤素单质可以置换出不活泼的卤素单质, 如Cl2+2KI2KCl+I2, Cl2是氧化剂, I2是氧化产物, 强氧化剂制弱氧化剂.但在2KClO3+I22KIO3+Cl2中, I2是还原剂, Cl2是还原产物, 是用“强还原剂”制“弱还原剂”, Cl2和I2既有氧化性 (Cl2>I2) , 也有还原性 (Cl2<I2) , 所以以上两个反应并不矛盾.

7.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 氧化性越强;反应时得电子数目越多, 氧化性越强, 对吗?

解析:多数情况下, 价态高氧化性强, 如FeCl3氧化性强于FeCl2, H2SO4的氧化性强于H2SO3, 但氯的含氧酸就例外, 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弱, 氧化性强弱顺序为:HClO>HClO2>HClO3>HClO4.氧化性强弱不是看反应时得电子的多少, 而是看得电子的难易, 如1 mol F2在反应中得2 mol电子, 1 mol O2在反应中可得

4 mol电子, 但F2的氧化性肯定强于O2.

8.方程式2MnO-4+H2O2+6H+2Mn2++3O2↑+4H2O是否正确?

解析: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式没有错误, “=”“↑”也不缺, 方程式两边原子守恒、电荷也守恒.仔细一看, 氧化剂MnO-4得电子数目与还原剂H2O2失电子数目不等, 转移电子不守恒.正确的应为:2MnO-4+5H2O2+6H+2Mn2++5O2↑+8H2O.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不仅要体现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 还要体现得失电子守恒.

9.利用反应Cl2+H2OHCl+HClO, 可以用Cl2制HClO, Cl2和HClO的氧化性谁强?

解析:实验证实只有当pH>4时该反应才能进行, 此时Cl2的氧化性强于HClO, 当pH<4时上述反应则向左进行, 此时HClO的氧化性强于Cl2, 氧化性强弱与酸碱度有关.又如根据反应2Fe3++2I-2Fe2++I2, 可得出Fe3+的氧化性强于I2, 如果Fe3+ 、I-都为0.01 mol/L, Fe2+为1 mol/L, I2在水中达饱和, 此时I2的氧化性强于Fe3+, 反应为2Fe2++I22Fe3++2I-, 氧化性强弱与浓度有关, 浓度大, 氧化性强.

10.反应2MnO-4+5I-+10H+2Mn2++2I2+IO-3+5H2O, 该方程式配平时化学计量数为什么会有许多组?

解析: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有两种I2和IO-3, 两者的比例不同时, 转移电子总数就会变化,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比例相应变化, 出现不同的配平结果.如还可以配成4MnO-4+15I-+26H+4Mn2++7I2+IO-3+13H2O;4MnO-4+5I-+14H+4Mn2++I2+3IO-3+7H2O等, 从得失电子角度看, 只要符合5n (MnO-4) 2n (I2) +6n (IO-3) 就可以.

11.Fe2+与NO-3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

解析: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 NO-3没有强氧化性, 不能氧化Fe2+, 如果再加入盐酸, NO-3与H+在溶液中相当于HNO3, 有强氧化性, 可发生如下反应:3Fe2++4H++NO-33Fe3++NO↑+2H2O, 类似的情况如Cu与稀硫酸不会反应, 若往溶液中加入NaNO3固体, 则会反应:3Cu+8H++2NO-33Cu2++2NO↑+4H2O.在溶液中H+没有强氧化性, NO-3也没有强氧化性, 两者一旦相遇就不得了, NO-3是一个值得“警惕”的离子.

12.KMnO4能与热的硫酸酸化的Na2C2O4溶液反应生成Mn2+和CO2,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何写?

解析:三种反应物KMnO4、H2SO4和Na2C2O4已知, 生成物Mn2+应为MnSO4, 除MnSO4和CO2外其它生成物没有直说, 应按原子守恒进行合理推测, 反应物中有K+、Na+和SO42-, 在生成物中应写成K2SO4和Na2SO4, 反应物中有H+, 生成物中应写成H2O, 然后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5Na2C2O4+8H2SO42MnSO4+K2SO4+5Na2SO4+10CO2↑+8H2O.

遇到陌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恐慌, 注意提取题中信息和迁移应用学过的知识.

巧用“以直代曲” 化解疑难问题 第7篇

一、“以直代曲”使变力做功恒力化

当物体在变力作用下做曲线运动时, 不能直接用W=Fscosα计算.若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夹角不变, 力的方向与物体位移方向同步变化时, 可用“以直代曲”的思想将曲线分为无数个小段, 每一小段可变为沿恒力方向的直线位移.因此可先求力在一小段所做的功, 再求各小段做功的代数和即为变力所做的总功.

【例1】 如图1, 质量为m的小球, 它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被长为R的细绳拴着绕点O做圆周运动, 求在一周内滑动摩擦力对小球所做的功.

解析:小球运动一周,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 不能直接应用公式W=Fscosα求解.将圆周分成无数个小段s1, s2, s3, …, sn, 每一小段可近似看作一段直线, 滑动摩擦力在每一小段上的方向可认为不变, 因此每一小段上滑动摩擦力可视为恒力, 则W1=-μmgs1, W2=-μmgs2, W3=-μmgs3, …, Wn=-μmgsn, 那么滑动摩擦力在一周内所做的功W=W1+W2+W3+…+Wn=-μmg· (s1+s2+s3+…+sn) =-2πμmgR.

二、“以直代曲”使曲线运动直线化

在处理复杂的曲线运动时, 往往先把它分解为两个相互垂直方向上的直线运动, 再用直线运动的规律进行求解.以这种“以直代曲”思想为指导所进行的运动分解, 简化了曲线运动的求解过程.

【例2】 一个带负电的小球, 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在一个如图2 (甲) 所示的平行板电容器的右侧板边被竖直上抛, 最后落在电容器左侧板边同一高度处.若电容器极板是竖直放置的, 两板间距为d, 板间电压为U, 求小球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及抛出时的初速度.

解析:小球以初速度v0抛出后, 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水平向左的静电力作用, 显然重力和静电力的合力是恒力, 与初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因此整个过程中小球将做曲线运动, 如图2 (乙) 所示.把小球所做的曲线运动分解为竖直上抛运动和水平向左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竖直分运动中:小球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Η=v022g, 所用的总时间t=2v0g.在水平分运动中:小球的位移d=12at2=12qU2Μdt2.由以上各式可解得:Η=Μgd24qUv0=gdΜ2qU.

三、“以直代曲”使复杂模型简单化

对一些新情境下的曲线运动问题, 可以把它与熟悉的情境进行联系, 分析它们的相似之处, 构建成简单的直线运动模型.在这种复杂模型的转化过程中往往渗透着“以直代曲”的思想.

【例3】 如图3 (甲) 所示, 把长为L的光滑钢丝均匀地绕成高为h的弹簧, 现把弹簧竖直固定在地面上, 让一个小环穿在钢丝上, 使其由静止开始下滑, 忽略整个过程中弹簧的形变, 求小环下滑全程所用的时间.

解析:小环下滑时, 只受重力和钢丝对它的支持力, 显然支持力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只改变速度的方向, 改变速度的大小是重力沿钢丝切线方向的分力.这样可以把曲线型的钢丝等效成光滑的斜面, 题中的情境可以构建成一个滑块沿光滑斜面下滑的模型.因此将弹簧保持钢丝原来的倾角展开, 如图3 (乙) 所示, 从展开的过程中可知, 钢丝上各点切线与水平面均成α角, 则小环沿弹簧下滑的运动可看成沿直角三角形斜边由顶点开始下滑的运动.那么由sinα=hLmgsinα=maL=12at2, 可解得:t=2L2gh.

四、“以直代曲”使往复运动单向化

在一些往复运动中由于运动过程的重复性, 容易陷入逐段分析的泥潭, 但运用“以直代曲”的思想将往复运动转化为单向运动, 可以使原本看似无法解决的难题得到巧妙地化解.

【例4】 如图4所示, 已知回旋加速器中, D形盒内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1.5 T, 盒的半径R=60 cm, 两盒间隙d=1.0 cm, 盒间电压U=2.0×104 V, 今将α粒子从近于间隙中心某点向D形盒内以近似于零的初速度垂直B的方向射入, 求粒子在加速器内运行的总时间.

解析:α粒子在回旋加速器中多次往复, 它在加速器内运行的总时间包括在磁场中的偏转时间和在电场中的加速时间.

在磁场中, 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 且每周运动的时间相等.粒子每转一周, 在电场中要经过两次加速, 设粒子在回旋加速器中转动的周次为n, 最终速度为v.由动能定理:n2qU=12mv2, 及向心力公式:qvB=mv2R, 可得n=B2q2R24qmU.那么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tB=nΤ=n2πmqB=B2q2R24qmU2πmqB=πR2B2U.

在电场中, 粒子多次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且每次的时间不相等, 分段计算将十分繁琐, 故可将各段间隙等效“衔接”起来, 展开成一直线, 那么粒子在电场中整个运动就可视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v=qBRma=qUdm, 则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tE=va=BRdU, 所以α粒子在加速器内运行的总时间t=tB+tE=BRU (πR2+d) =1.5×0.62.0×104× (3.14×0.62+0.01) s=4.3×10-5s.

五、“以直代曲”使曲线图像线性化

在处理实验数据时, 物理量之间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函数关系.其中一次函数关系是最简单、最容易绘制及进行图像处理的.若通过适当的坐标变换, 将物理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转化为一次函数关系, 则图像将由曲线转化为直线, 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直观简单.

【例5】在“探究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 某实验小组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测定速度, 所用小车质量为300 g, 使用的橡皮筋为1根至6根, 每次增加1根.小车受力的位移即橡皮筋被拉伸的长度为19 cm.设用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1.00 J, 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1所示.

写出你确定W与v之间相互关系的理由或探究过程, 并阐述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解析:根据实验数据探究物理规律, 有观察法、计算法、图像法等方法.比较而言, 较为科学的是图像分析法.为此, 可先作出W-v图线, 如图5 (甲) 所示.从图线上无法得出W-v的关系, 但从该图线的大致走向不难得出W与v的关系是非线性关系.因此再考虑W与v的相关曲线, 可发现曲线的弯曲方向应相反.于是很容易作出猜想:该图线似乎接近于W与v的二次函数图像, 即W∝v2.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 可以通过转换变量的方法, 将曲线转化为线性图线, 即作出W-v2图线.为此求得如下表2:

UGCAM几个疑难问题初探 第8篇

1 加工边界问题

边界指零件加工的几何范围, 在UG CAM加工时, 最容易混淆的是BOUNDARY、CHECK和TRIM的功能及用法。下面通过加工实例来说明它们的关系和区别。零件加工要求:用D20立铣刀对右图零件紫色平面部分进行加工, 余量=0。

1.1 采用BOUNDARY驱动方式加工

边界驱动切削方法是将由边界定义的切削区域内的驱动点沿指定方向 (通常是刀轴方向) 投影到零件表面上而生成刀轨, 是固定轴曲面轮廓铣加工常用一种驱动方式。

关键选项和参数设置:零件几何体选择大长方体的上表面, 驱动几何体选择紫色部分边缘线 (闭合曲线) , 材料侧选择“外侧”, 刀具位置选择“相切”。

重点解析:材料侧是指和刀具切削几何体相反的一侧, 如果刀具切削几何体内侧, 则材料侧为外侧。刀具位置此时必须选“相切”, 若选择“在上面”, 会出现过切现象。

1.2 采用CHECK设定检查几何体加工

CHECK是指检查几何体, 俗称检查边界, 用来指定要保护的几何形状以防止刀具进入切削。关键选项和参数设置:驱动方式选择区域铣方式, 零件几何体选择整个零件, 切削区域选择大长方体的上表面, CHECK检查几何体选择红色小凸台, CHECK SAFE CLEARANCE=0,

CHECK STOCK=0.

重点解析:CHECK定义的特征为加工过程中被保护的部分, 有两个参数非常重要:

CHECK SAFE CLEARANCE指刀具距离检查边界的安全距离, CHECK STOCK指检查几何体的余量, 两者可根据实际情况搭配使用。

1.3 采用TRIM线对刀轨修剪方式

TRIM BOUNDARY指的是剪切边界, 可以对生成的刀轨进行剪切处理, 得到想要的刀轨。关键选项和参数设置:边界方式选择CURVE BOUNDARY, 边界线选择紫色部分边缘线 (闭合曲线) , 修剪侧选择外侧, 打开EDIT, 在边界成员选项中依次选择小凸台底部两条边界线, 并设置STOCK=10MM (刀具半径) 。

重点解析:修剪侧的内容为要剪切掉的刀轨部分;可以选择边界成员曲线并设置余量对部分边界区域进行“偏置”处理, 以防刀具过切;可以通过设置“创建下一条边界”选项来增加其他修剪边界。

2 零件倒拔模加工问题

倒拔模给零件加工带来了一定难度, 有时会由于工艺、操作人员的疏忽而导致零件加工不合格, 造成返工甚至直接导致零件报废。下面通过“X架”加工实例来说明倒拔模零件加工常用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

零件加工前要先进行零件分析, 弄清楚待加工零件的主要特征, 比如加工部位圆角大小、拔模斜度大小等, 由此来决定采用什么方法、用什么刀具加工较合适。在UG中, 可以用加工状态下分析模块中“NC ASSISTANT”来实现这一功能, 用它可以对零件进行圆角、倒角、拔模角度进行分析, 并出具检测报告。加工前的零件分析很重要,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零件倒拔模部位直接上立铣用普通球头铣刀加工很难实现 (扛刀) , 须采用一些特别的方法。

2.1 用T形刀上立铣加工

用T形刀避免了立铣上加工倒拔模时扛刀的问题,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 只需有合适的T形刀具就可以上立铣加工。

2.2 采用卧式铣床或多轴铣床加工

采用卧铣加工倒拔模部位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对卧铣来说, 倒拔模已不再是“倒拔模”, 即使用球刀加工也不会出现扛刀现象, 采用卧加时应注意加工坐标系的设定。

2.3 将工件翻转 (倒拔模变正拔模) 进行加工

将工件翻转过来, 原来的倒拔模“不复存在”, 在普通立铣上就可以用球刀加工, 避免了扛刀现象。

2.4 采用成型刀具加工

采用成型刀也可实现对零件的倒拔模部分进行加工, 并且可以一次成型, 加工效率高, 尤其适用于多件或批量零件加工, 但成型刀具角度必须与零件拔模角度相一致。锥模圈逃逸部加工就是采用这种加工方式。

上述几种加工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各有利弊, 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采用哪种方法。比如, 如果零件加工部位空间狭小, 对体形较庞大的T形刀来说难以下刀, 就要考虑另外方法;若零件形状复杂, 不易翻转甚至翻转后须定制专门夹具来定位夹紧才能加工, 这时就要考虑其它方法;而采用成型刀加工零件对成型刀具刃磨角度有特殊要求。总之, 具体采用哪种方法加工要视情况而定, 尽量做到操作简单可靠, 保证工件质量。

3 机床联动加工和摆头问题

有些零件由于形状、加工部位比较特殊或有特殊的加工要求, 在普通立铣上加工难实现, 就可能需要采用三轴铣床的摆头功能, 四轴、五轴或高速铣床的摆头 (或旋转工作台) 功能进行加工。多轴铣床的一个特点就是机床拥有三个直线坐标轴和一个或两个旋转坐标轴, 刀轴 (或旋转工作台) 可以自由旋转到指定位置, 并且几个坐标轴可以同时控制, 协调、联动加工。三轴联动和四轴、五轴联动的加工又不相同。

3.1 三轴联动机床的刀轴旋转

所谓三轴联动, 即在加工过程中, X、Y、Z三个直线轴坐标可以同时变化, 协调运动, 用以加工空间曲面。我厂的"五号铣""三轴"这两个机床都属三轴联动。三轴联动机床的刀轴也可以旋转到指定位置锁定后再对工件进行加工, 但在加工过程这个刀轴旋转角度保持不变, 只有X、Y、Z三个直线轴坐标在联动变化。程序输出的结果是刀具刀尖坐标, 采用这种方法加工一定要对刀准确, 才能保证加工精度。

3.2 四轴联动加工

所谓四轴联动, 指的是加工过程中除X、Y、Z三个直线轴坐标可以同时变化外, 还有一个旋转轴坐标也在联动变化。我厂的卧加实际就是四轴联动, 四轴联动分工作台转动和刀轴转动两种类型, 我厂的卧加属工作台转动类型;主要用以回转体工件特殊部位加工, 加工须注意工件中心要与工作台中心一致。

3.3 五轴联动加工

顾名思义, 五轴联动加工就是指加工过程中三个直角坐标轴和两个旋转坐标轴可以联动加工, 协调运动。五轴联动机床分为三种类型:双摆头式、双旋转工作台式和摆头+旋转工作台复合式;我厂的高速铣就是双摆头式五轴联动加工机床, 特别适用于加工复杂曲面零件和高精度要求零件的加工 (比如屏凸模表面精加工) 。

采用五轴联动加工可以有效避免刀具干涉问题。除此之外, 相对于普通立铣来讲, 还有一大优点:在普通立铣上使用球面铣刀加工曲面时, 当刀具中心线垂直于加工面时, 由于球面铣刀的顶点线速度为零, 切出的工件表面质量会很差, 刀具磨损也很厉害。采用主轴回转的设计, 使球面铣刀避开顶点切削, 保证切削点有较高的线速度, 可提高切削性能, 获得较高的表面加工质量, 屏凸模表面精加工就是基于这样一个原理, 才会获得很高的表面加工精度。

五轴联动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RTCP。RTCP指刀轴绕刀具中心旋转。在五轴联动加工时, 一个或多个转动坐标的运动会引起刀具中心的位移, RTCP功能能对旋转轴的运动自动进行补偿, 确保刀具中心点始终在编程轨迹上。当RTCP打开时, 刀轴绕刀心旋转;当RTCP关闭时, 刀轴绕摆头旋转中心旋转。

高速铣加工所用刀具一般是球头铣刀或平头铣刀, 并且机床识别的程序坐标应是刀具的球心坐标, 由于UG CAM输出的程序坐标都是刀尖坐标,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将刀尖坐标转换为刀具球心坐标。通常三种方法可实现这一功能:第一种方法, 当刀具倾斜角度固定时, 通过矢量分解, 将刀具半径沿倾斜方向进行分解, 得出矢量分量, 和刀尖坐标运算后得出刀心坐标;第二种方法是加工时直接将待加工曲面沿刀轴方向偏移一个刀半径再进行加工, 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刀心坐标, 第三种方法是设置加工余量为刀具半径值, 加工后也可直接得出刀心坐标。

4 结束语

UG CAM功能强大, 只有在生实践产中不断学习、摸索和总结, 才能有所提高, 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加工零件才会做到得心应手。以上是根据生产经验, 对UG CAM几个疑难问题点的一些认识和理解。由于工作经验、水平及篇幅所限, 在一些细节之处未作深入探讨, 也难免有疏漏或不切之处, 还请各位同仁多多包涵并指正。

参考文献

[1]苏红卫, 安杰.UG铣制造过程培训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化学平衡移动”的疑难问题解析 第9篇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属于化学新课标选修体系, 教学对象是对化学学习有兴趣并将升入大学理科的部分学生, 故教材的深广度、编排方式有别于化学必修教材。笔者对比了三种版本高中教材关于“化学平衡的移动”的内容, 发现教材之间有一定差异。如表1所示。

笔者注:[a]三版教材的相同之处: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都引入勒夏特列原理进行总结。

[b]原文为:“改变反应条件时平衡状态的变化趋势, 可以用正逆反应的消长来表述。如果有利于增大产物的比率, 可以说成是平衡向右移动;反之亦然。”

三版高中化学教材, 对“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判断方式”上均采用了直观教学手段。“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运用具体实验形式的实物直观, 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则运用图表、数据等模像直观呈现。毫无疑问, 三位主编的意图都是为了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已有的学习经验, 利于优化高中化学教与学。

三版高中教材在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的同时, 并没有忽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以及逻辑推理应用。这一点从引入原属于大学内容的“化学平衡常数”就不难发现。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王明召教授所言, “从Qc与Kc比较的普遍性定量规律来分析平衡移动的方向问题, 体现了新教材的科学性;将勒夏特列原理介绍为定性规律, 用于定性判断, 体现了新教材的实用性”。

由于教材版本不同, 教师解读的差异会对实际教学产生影响吗?如何解决?笔者结合已经查阅的资料和例证, 谈谈自己的观点, 藉以抛砖引玉。

疑问一:速率—时间图像 (v-t图) 分析化学平衡移动是否适用?

三种版本教材中, 只有人教版教材明确提出用条件改变后的“正、逆反应速率变化”来分析化学平衡移动方向。从教学实践看, v-t图分析化学平衡移动方向使用率仍很高。文献[1]中提到[1]:

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

原化学平衡 (v正=v逆) →条件改变 (v正≠v逆) →新化学平衡 (v正=v′逆)

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条件改变, 若v正>v逆,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v正<v逆,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此, v-t图分析平衡移动方向是适用的。

疑问二:新化学平衡反应速率 (v′) 与原化学平衡反应速率 (v) 一定不等吗?

案例1一定条件下, 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SO2和1mol O2, 发生下列反应:2SO2 (g) +O2 (g) 2SO3 (g) , 达到平衡后, t1时刻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如图1a, 充入1mol SO3 (g) , 请作出t1时刻后平衡体系的v-t图。

解析:恒温恒压时, 向容器中充入1mol SO3 (g) , 体积增大, c (SO2) 和c (O2) 瞬间减小, 正反应速率下降, 逆反应速率受c (SO3) 影响瞬间增大,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但根据等效平衡原则, 新旧平衡各物质浓度均对应相等, 故v′=v。

改变条件使得v正≠v逆, 即可引发化学平衡移动。新化学平衡反应速率 (v′) 与原化学平衡反应速率 (v) 相等的情况完全可能, 如图1b。

案例2痛风性关节病的原因归结于在关节滑液中形成了尿酸钠 (NaUr) 晶体。尿酸钠溶液中存在平衡:NaUr (s) Na+ (aq) +Ur- (aq) 。如图2a所示, t1时刻在尿酸钠饱和溶液 (晶体足量) 中加适量水, 试作出溶解速率[v (溶解) ]、沉淀速率[v (沉淀) ]与时间t关系示意图。

解析:在晶体充足的尿酸钠饱和溶液中加入适量水的瞬间, v (溶解) 不变, v (沉淀) 因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而减小, 即v (溶解) ﹥v (沉淀) , 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在平衡移动过程中, v (溶解) 与晶体的量多少无关, 始终保持不变, v (沉淀) 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直至v (溶解) =v (沉淀) 而建立新平衡为止[2], 如图2b。

疑问三:旧平衡破坏, 新平衡时各组分浓度不变有可能吗?

案例3一定温度下, 某恒定容积密闭容器发生如下反应:

达到平衡时c (CO2) =a mol/L, 再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 平衡向方向移动, 再次达到平衡时, C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解析:CaCO3 (s) 分解过程在密闭恒温体系中, 是一个可逆反应,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是固定值, 即K=a mol/L。因此, 改变条件后,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新平衡CO2浓度仍为a mol/L。

笔者认为, 对于教材中“新平衡各组分浓度会变化”的结论, 是未考虑特殊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所致。

新平衡建立后, 产物的百分含量一定与原平衡不同吗?

案例4及解析某密闭容器发生如下反应H2 (g) +I2 (g) 2HI (g) , 达到平衡状态。保持恒温恒容条件, 以原平衡初始投入量相等比例向容器中再充入H2 (g) 、I2 (g) , 不论从v-t图像分析, 还是从Q与K比较的方式, 都可以得出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平衡等效性原则, 该平衡移动后的结果与“对原平衡直接增大压强”效果是一致的。该反应为气体的等体积变化, 故加压对平衡各组分百分含量不会影响。因此新平衡建立后, 产物的百分含量与原平衡保持一致的现象肯定存在[3]。

这种情况, 对于气体参与且等体积变化的可逆反应尤其要重视。

疑问五: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勒夏特列原理时, 是否存在误区?

案例5教师针对勒夏特列原理解读时, 一般都特别强调两点: (1) 只适用于已处于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体系; (2) 平衡移动的结果只是减弱外界条件的改变量, 但绝不能消除这种改变。是否绝对化?解析:法国化学家勒夏特列针对复分解反应生成易挥发物质、难溶物或难电离物质时, 反应趋向于进行到底这一实验事实就是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得以圆满地解释。由于复分解的某些产物会脱离原体系, 不断打破平衡, 从而使反应不断进行, 直至完全。在一些特殊的平衡体系中, 外界条件改变量有可能被“消除”。如上述案例3新增加的CO2会完全转化。又如案例4以及新增加反应物有可能按原平衡转化率反应消耗。所以, 笔者认为, 引导学生领会该原理是解决“单一变量”的动态平衡移动方向的最佳经验判断方式, 但并不用于预测新平衡的结果。

疑问六:恒温恒容, 单一气体反应物和气体产物的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当增加一种物质浓度时, 平衡移动方向如何判断?[4]

案例6恒温恒容条件下, 建立平衡N2O4 (g) 2NO2 (g) 测得NO2百分含量为a%。保持其他条判断?待新平衡建立, 又测得NO2百分含量为b%, a、b值的大小关系?

解析:这个问题引起化学教师广泛争议。针对平衡移动方向, 部分老师认为, 温度恒定的前提下, 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K=c2 (NO2) /c (N2O4) 保持不变, 新平衡体系c (N2O4) 必定增大。根据鲁科版教材观点, 反应产物浓度减小, 该反应平衡逆向移动[4]。笔者综合大多数资料认为, 这种观点不正确。从v-t图像分析, 加入N2O4瞬间, c (N2O4) 增大, v正增大, v逆瞬间不变, 平衡正向移动。另外, 从加入N2O4瞬间浓度商Q=c2 (NO2) /c (N2O4) 小于化学平衡常数K, 也可以得出平衡正向移动。

针对a、b值的大小关系的讨论, 笔者认为可以借助等效平衡的方式。如图3所示, 假设第Ⅰ次投入1 mol N2O4达到平衡Ⅰ时, 条件为V、p、T, NO2百分含量为a%。此时再向平衡体系中加入1 mol N2O4, 平衡移动, 但达到新平衡与起始直接加2 mol N2O4在V、p、T条件下达平衡Ⅱ是一样的。若从2mol N2O4开始, p、T不变, 体积为2V, 则与平衡Ⅰ等效, 达平衡时NO2百分含量也为a%。只需压缩体积2V→V, 就可以达到平衡Ⅱ一样的状态, 而该题反应逆向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 压缩平衡会向逆向移动, 即达平衡Ⅱ时NO2的百分含量b%必然小于a%。也就是说平衡正向移动, NO2的百分含量减小, 两者不矛盾。

综上所述, “化学平衡移动”的疑难问题成因是各个版本教材对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判断上观点不同所致。综合各版本教材观点和上述案例, 笔者认为, 化学平衡移动属于“过程”研究, 应该根据外界条件改变瞬间的v正与v逆变化情况或Q与K大小判断, 平衡移动的结果更注重始态与终态对比, 很多时候要借助“等效模型”“极限思想”等方式来具体分析。

以上结论, 虽经讨论和资料对比论证, 正误与否, 与大家商榷, 并请各位老师指正。

参考文献

[1]王祖浩.高中化学教学参考书化学反应原理[M].第2版.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9:74-75.

[2]浙江省高考命题咨询委员会.2011年浙江省高考命题解析理科综合[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2011:172.

[3]汪志成.化学平衡移动的几个疑难问题辨析[J].教学与管理, 2006 (1) :75.

上一篇:九年级历史教学下一篇:高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