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模式?谋求发展

2024-07-23

创新模式?谋求发展(精选11篇)

创新模式?谋求发展 第1篇

2016年10月13日,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以下简称智能分会)会长黄久松、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翠萍、副秘书长苗占胜以及副会长一行20人前往四联智能参加“新能源项目建设模式专题沙龙”,并参观四联智能新能源项目——大兴三民村地区污水源热泵集中供暖项目。四联智能董事长兼总经理张琪、资深总工陈嘉伟等高管陪同参观。

在新能源项目建设模式专题沙龙上,张琪对参观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通过企业宣传片和现场讲解向参观代表生动地展示了四联智能的发展历程。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四联智能已成为集咨询培训、方案设计、工程管理、安装调试、运营服务于一体的系统集成商,拥有机电总承包一级资质,建筑智能化、消防双甲资质及其他多项设计施工资质,完成的工程项目多次获得国优(鲁班奖)、省优、市优等殊荣,在众多领域的工程项目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随后,张总就利用再生水集中供暖(冷)方面的成就和案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四联智能积极响应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节能减排的号召,于2007年确立了具有前瞻性的业务方向,大力推广以地源热泵、冰蓄冷为核心的建筑节能技术。并开创性地运用PPP、BOT、EMC等模式,使建筑节能技术在杨凌城镇供热(冷)项目、西安大兴新区三民村地区污水源热泵集中供暖项目、西安小寨赛格国际购物中心冰蓄冷空调工程等多个项目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中,杨凌城镇供热(冷)项目、浐灞管委会商务中心、永兴坊商业广场等多个项目荣获“优秀节能减排技术工程”奖项。多个项目的成功实施,让四联智能成为了地区节能减排整体方案的倡导者、提供者和先行者。

紧接着,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大兴新区三民村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了介绍。她以“采用BOT模式利用再生水集中供暖技术在西安大兴新区三民村地区的应用”为主题,向参观代表进行了展示和解说,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的基本概况、项目方案基础数据、集中供暖的方案和技术、项目的商业运营模式以及项目的审批流程等。

据了解,西安市大兴新区三民村地区利用再生水集中供暖项目是由西安市发改委立项,大兴新区政府采用BOT模式委托四联智能负责建设、运营并移交的一项民生工程。该项目采用国家倡导的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地源热泵新技术,提取第一污水处理厂再生水中的热量,供三民村地区居民及公共建筑采暖使用。提升泵站利用水泵加压,将二级排放水通过管道输送至各个小区动力机房,整片区域计划建设9个动力机房,目前已建成7个。项目全部建成之后,可满足200万平方米建筑的供热需求,属于全国较大规模的污水源热泵集中供热项目。据项目技术人员介绍,该项目不仅可以满足冬季供暖的需求,还可根据客户的需求做到夏季集中供冷,达到高效节能的效果。它的建成将促进污水源热泵集中供热(冷)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也将对目前国家正在倡导的PPP运作模式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最后,由张琪带领代表前往新能源项目(西安大兴新区三民村地区污水源热泵集中供暖项目)进行现场参观。在三民村项目现场,张总根据实地情况向参观人员讲解了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建设时期采用的工艺以及建成之后的运营与交付工作,并邀请代表们参观了提升泵站以及两个机房。在参观过程中,不少代表对该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就地源热泵技术和项目盈利模式等方面的问题同张总进行了沟通交流,他们对新模式承接新能源项目的形式表示了肯定和赞许。

谋求发展快突破新年再创新业绩 第2篇

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004年已过去,新年已到来,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厂在总公司的领导下,经全厂员工的艰苦创业,团结拼搏,完成总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为了更好地做好明年的工作,全面完成总公司下达的销售1300万,利税80万的目标任务,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紧盯目标,搞好产销衔接。

因此我厂咬定目标,自加压力将全年的各项指标层层分解,将产、供、销三个环节,计划到点、责任到人、考核到位,生产1200T、供应1200T、销售1200T。在产品销售上,将1200T任务分解到各个区域和市场,分解到每个供销员,定指标、定考核,包任务、包费用、包资金回笼。在产品生产上,定消耗、定任务,形成完整的厂里有总责任制,部门有部门责任制,个人有个人责任制的目标体系。

二、细分市场,拓展销售空间。

在2004年营销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扩容和调整,首先将1200T销售任务定到面,定到人,包价格、包利润、包资金回笼,毛利润不低于30%,奖金回笼100%。其次实行市场营销多样化、合作双赢化和包装适应化,将市场进行定位,客户进行区分,立足本省,辐射周边,巩固植保,发展连锁经营,开辟广西、广东、湖南,扩大市场份额,培植100万销售额的客户8个,实行买断经营和代理,外协等各种营销方式,变市场适应我,为我适应市场,市场变,我在变,上批量,上规模,认真做好“扎口”文章,“扎口”面达65%,成功率达95%,基本上做到扎一个,成功一个。

三、做优品牌,提升企业形象。

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控制好原材料和产品质量关,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网络和体系,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意念,从原材料进厂使用,中间控制到产品生产入库,市场跟踪以及客户、车间、用户、质检形成质量网络,并有18条制度,保证网络的质量和运行。坚持走创“苏滨”品牌之路,参加全国质(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量万里行和省重点保护产品活动,将“丰之源”和“禁纹”两品牌走红大江南北,成为农民心中的名牌。

四、强抓管理,夯实企业根基。

效益第一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从目标成本管理入手,把降低成本,减少费用,节约增收贯穿到每个部门和每个环节,生产上严格实行定置管理和定额管理,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开展“双增双节”活动,做到每个岗位有制度,每件事情有要求,每个人有考核办法,实行质量和工资,劳动付支和工资挂钩模式,努力将各项消耗指标下降3-5%,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总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

致力创新 谋求发展 第3篇

全新产品,精彩亮相

西安秦华的展台位于E4馆的093号展位,虽然装饰朴素却富有内涵。高达3米、造型威武的变形金刚格外引人注目,寓意着西安秦华所展示的电子轴驱动机组式柔凹版组合印刷机像变形金刚一样可随时“变形”,即该设备可在一个机体中实现两种不同的印刷方式。同时,“变形金刚”也给疲劳的参展观众提供了一个暂时放松、唤起童心的空间,可以加深他们对西安秦华的印象。通过这样用心、有创意、有内涵、体现人性化理念的特装展位,我们不难看出,西安秦华是一个创新理念与高科技并重的企业。

西安秦华创建于1980年,凭借西安高校林立的科技资源优势、人才汇聚优势以及陕西大型军工和大型国有企业的高精端加工优势,在30多年的探索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包装印刷设备研究、开发、生产的骨干企业,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西安秦华2002年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5年被认定为“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

西安秦华此次展出的电子轴传动机组式柔凹版组合印刷机是承担“2012年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的科研成果,耗资1200万元,历时两年零三个月,是在原先传统印刷机基础上不断创新改进而最终研发成功的第五代最新组合印刷机。该设备具有以下突出特点:①高速不停机接换料功能,换接料快速、浪费少、效率高;②电子轴传动高速自动套印功能,机速可达300米/分钟,套印更快速、更准确;③独创的热风与红外线混合加热加长烘箱,加热效率更高;④小车式柔版、凹版互换印刷单元,换版更方便、更快捷,适印范围更广;⑤人性化的人机对话操作系统,操作更方便、简洁;⑥稳固的加厚铸铁墙板机身设计,高速运行更平稳。此外,很多延伸技术也应用在了该设备上,如高精度伺服定位压印、套筒式换版、油墨冷却装置及整幅质量检测技术等。

“该设备最大的特点是可一机实现柔版、凹版、柔凹版组合印刷,柔印和凹印可任意组合、更换;柔凹版换版省时简便,对版快速准确,易于操作,故障少,可大大节省纸箱生产企业在人力和时间上的成本投入,适合印刷高档纸箱、彩盒等。”刘新峰表示。

企业要发展,技术创新当先行

刘新峰指出:“一个企业,只有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实现产品的升级和更新换代,才能赢得市场,获得客户青睐。”西安秦华多年来一直本着“以市场为导向,走技术创新之路”的原则,与西安多家大专院校协手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立志走在行业的前沿。

“目前胶印在我国已经得到普及应用,凹印、柔印及网印等印刷方式也在包装印刷行业占有很大市场,但单一的印刷方式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和弊端,因此很难满足如今飞速发展的包装印刷要求,如何将这些优势融会贯通、扬长避短是我们研发新型印刷设备的新课题。”刘新峰说道。

电子轴驱动机组式柔凹版组合印刷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纸箱面纸预印、各种包装纸、装饰纸彩盒等加工设备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该设备将大量电子产品和计算机软件程序应用其中,也标志着我国印刷机械制造行业和电气自动化行业的有机配合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目前,已有两台设备分别在江苏和甘肃两家彩印公司投入生产运营,市场反响强裂。

稳定是技术创新的基石

西安秦华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取得的成绩被业界津津乐道,1995年之后,西安秦华从内向型转为外向型发展,并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包装印刷设备制造企业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然而,这一切的成功都不是出自偶然。一流的企业,不会仅仅着眼于眼前的利益,更要放眼于未来。西安秦华不但将产品技术研发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同时还注重传统产品的研究制造,更注重产品的后续跟踪和客户满意度,以此保证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在售后服务方面,西安秦华为客户提供了远程操控等多方面的维护手段,始终为客户打造从售前到售后的全方位服务。

抓住契机,谋求发展

目前,西安秦华已发展成为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包装设备制造企业,固定资产达5000万元,员工300余人,工程师和研究开发人员90余人。从产品到市场到客户,西安秦华人都倾注了满腔的热情,旨在建设一个专业、专注的新时代企业。

刘新峰对西安秦华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说:“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西安秦华将紧紧抓住国家‘十二五’时期重点发展柔印的契机,以现有的市场份额为基础,紧跟市场步伐,为客户提供环保、节能、高效的产品,不断扩展业务区域,为业绩提供足够的增长空间,为打造卓越品牌,为成为世界一流的综合机械制造企业而继续努力。”

创新是企业谋求发展之根本 第4篇

我们深知,一个生产型企业最基础的支撑点就是产品。如何学习、引进、运用新技术,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应市场需求的、有较高技术含量和性价比的新产品,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我们也深知,实现以上目标,人才是关键。目前,我们已聚集了一支由中外专家组成的多专业多学科的设计师技术骨干队伍,在新技术运用开发方面,发挥和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正是因为有了雄厚的技术支持,我们先后开发出了多款具有40多项专利技术、具有独特发光原理的高仿真电壁炉产品。

我们已开发的具有除尘除臭、空气净化等多项附加功能的新产品,也即将进入市场。我们开发了以多元文化为背景的多种风格、多种材质的电壁炉产品。同时,我们已开发的和正在开发的,以别墅、高档公寓等高端物业为目标客户群,以家装壁炉为中心元素的,可供不同文化背景客户需求的,与其相配套的多选择性家居饰品、园艺系列产品,也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

我们开发生产的电壁炉及家居饰品系列产品,具有创新创意、节能环保、安全实用、装饰性、观赏性、多样化等特点,并把古典与现代、科技与艺术融为一体,满足了人们对生活、健康和品味的需求。使之成为居家装饰、取暖观赏、文化情调三者的完美结合,受到业界推崇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亚伦把“员工满意、客户满意、社会满意”,作为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宗旨。我们不仅仅是把它挂在墙上、讲在嘴上,更重要的是如何使之认认真真的落实在日常生产工作实践中。

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只有适应市场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真正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为客户的利益着想,使客户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我们的产品才有生命力,我们的市场才可能得到不断巩固和持续发展。

在经营模式上,我们学习吸收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先进经验,结合行业特点、产品特色及市场现状,先后发展了自营、合作经营、代理经营、渠道专营等多种经营模式。开发了直营旗舰店、区域示范店,代理专营店、合作经营店等多种形式的终端销售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为经营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营销服务上,我们从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上下功夫,从员工素质提升、客户教育、销售终端培训入手。在拓展代理经销网络上,积极支持和配合代理商经销商等合作伙伴,从终端店面设计装潢、产品摆样、配饰布置,直到店面管理、业务开发、产品供应组织、终端用户使用指导、售后维修服务等各个方面,公司在制度设计和岗位人员配置上,把握每一个细小环节,处处为客户着想,力求做到个性化、人性化创新服务,来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需求,使其经营利益得到有效保障。这样,每一个客户,就自然成长成为亚伦品牌的义务宣传员和市场推广者,使双方发展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双赢,乃至多赢就成为现实。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20多年来,亚伦人励精图治、精益求精,力求卓越。从一个小作坊,发展到了今天的规模化生产。

我们将一如既往的,不断深化电壁炉及其配套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用户对家装品质品味不断提升和丰富的必然需求。以此,不断推动亚伦集团的技术创新,实现企业的产业升级和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创新模式?谋求发展 第5篇

------------------

时间:2007-12-8 来源:枣庄市人事局 阅读1009次

枣庄市目标管理考核办公室

(2007年11月29日)

近年来,枣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目标管理考核工作,始终坚持把目标管理考核作为统领全市各项工作、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积极性的总抓手。特别是今年以来,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思路,完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探索新型考核评价模式,努力发挥目标管理考核的导向性、激励性和约束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有力地推动了枣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健康发展。

一、目标管理工作日益受到各级各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目标考核的组织体系逐步建立完善

我市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推行以综合考核、目标管理考核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为内容的“三位一体”考核模式,在当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形成的经验曾经作过推广。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也出现了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一是没有一套完整的覆盖全市各级各部门及所有工作人员的目标指标体系,仅对区(市)党委、政府下达了部分工作指标,对部门及工作人员的目标考核是空白,造成目标指标体系的缺失及目标管理考核的死角。二是没有制定量化细化的考核实施细则,考核中由于不能客观准确地评价工作,出现打人情分、印象分、搞平衡的问题就难以避免,影响了大家争先创优的积极性。三是对目标执行情况没有明确相关责任部门及责任人,工作进度及质量无人监督,出现问题也就无法追究责任。因此必须对我市实行多年的“三位一体”的考核办法进行改革完善,在创新中谋求发展。从2003年起,按照市委主要领导的要求,我们重新调整了市目标管理考核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学习借鉴全国各地的有益经验,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形成了一整套目标管理考核新机制。

为使目标工作顺利推开,我们把目标管理考核工作融入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通过舆论宣传、政策引导、调研督查、情况通报、奖惩激励等措施,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实践证明,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于建立和谐社会,更加关注民生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对于建立正确政绩观,科学评价干部履行职责情况,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效率和工作能力,具有重要的导向、激励、约束作用,能够实现纲举目张,是促进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举措和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既符合当前人事部关于开展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的部署,又是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强化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的具体形式和有效载体,是一项应运而生、与时俱进、具有广阔前景和强大生命力、十分有意义的重要工作。

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自觉抓目标工作的意识很强,提到党委(党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每年全市目标任务下达后,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对承担的目标任务加以分解,细化量化,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考核实施细则,经党委常委或党组会议审批后,形成正式文件指令性下达,召开领导干部大会进行安排部署。为使目标工作有一个可靠的组织保障,各级各部门普遍建立了目标管理考核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了2-3名专(兼)职工作人员,据不完全统计,市、县、乡三级目标管理考核组织达到700余个,负责这项工作的专(兼)职人员近1800余人,形成了一级对一级、层层有人管的工作网络。市目标办负责编制全市工作目标,召集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审核确定,指导各级各部门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和本部门职能制定工作目标责任书,组织党政负责人就工作目标与上一级领导实行责任签约,作为工作的考核依据。多数区(市)目标办和市直考核责任部门已建立了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资料收集、信息报送、群众测评、部门互评、职能部门评价等均由系统自动生成和计分,在枣庄政务信息网站、枣庄人事信息网站、鲁南人才网站开通目标管理考核栏目,及时发布信息,市、区(市)和市直考核责任部门在网站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目标管理考核工作日趋完善,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抓工作落实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二、适应形势发展,科学合理地制定目标指标体系

从实际出发,科学规范地确定考核内容和指标体系是开展目标管理工作的基础。我们在学习借鉴全国各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枣庄实际,设计出一套新的目标指标体系,力求做到客观、准确、公正,简明、规范、实用。

我们制定目标指标体系坚持了六项原则:①全方位无缝覆盖原则。从区(市)到市直部门、从主要领导到每一位工作人员,人人扛目标,层层有压力,形成纵到底、横到边、全方位覆盖、全体人员参与的一整套目标指标体系。②科学合理、自我加压原则。制定目标以每年市人代会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为依据,定位在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奋斗目标上,跳起来摘桃子。目标指标饱满,不留缺口,每年根据工作重点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根据党的十七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2008全市目标指标体系对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护环境、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等方面的考核指标做了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使之更加明确和强化;新增加了重点项目建设、技术改造投资、地方税收收入、社区建设服务等项目;删减了部分已经过时、作用不大,或者过于宏观、难以考核的项目;修订了更加严格具体的一票否决标准,以体现目标指标的先进性和实效性。③量化细化、突出实绩原则。对区(市)实行千分制目标考核,对部门及工作人员实行百分制目标考核,对每项指标规定具体的分值及考核细则,考核结果用数据说话,靠得分排名次,防止打人情分、印象分。④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原则。目标指标体系立足总体把握,体现大的思路,突出市委、市政府的主要工作,一般性日常性的工作不列入目标,防止不分轻重缓急、不分难易程度、眉毛胡子一把抓。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目标指标体系中既有业务目标,又有公共目标;既有经济目标,又有社会目标和政治目标;既注重当前发展,又引导可持续发展。今年提高了节能减排、改善民生、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指标分值,以引导解决这些突出问题。⑤上下结合、实事求是原则。目标指标体系既要体现省委、省政府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指标的要求,又有枣庄市经济社会发展及重点工作的实际,防止上下脱节,形成两张皮。⑥简便易行原则。目标任务明确,表述清晰,程序简化,操作性强,既避免过于宏观抽象,难以把握执行,又避免过于庞杂,繁文缛节。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全市上下达成共识,普遍按上述原则建立起新的目标指标体系。大家反映,这套目标指标体系既坚持了先进性,又富有实效性;既赋予时代特征,又体现地方特色。新的目标指标体系的建立增强了各级各部门领导工作决策的主动性、前瞻性、科学性,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增加了每位同志的责任心、使命感和纪律性,解决了不负责任、效率低下和无所作为的问题。

我市调整后的2008区(市)目标仍实行1000分制。其中经济建设目标占620分、社会事业目标占235分、公共目标占145分。经济建设目标主要考核八个方面的内容:即生产总值、财政税收、结构优化、投资消费、科技创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人民生活,具体又细分为50个项目。社会事业目标主要考核七个方面的内容:即就业和社会保障、教育、卫生、计划生育、平安枣庄建设、基层政权及社区建设、安全生产,具体又细分为24个项目。公共目标主要考核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三个方面内容,具体又细分为6个项目。

在整个目标指标体系中,经济发展指标所占比例相对较重,在经济发展指标中,不仅重点考核GDP和地方财政税收总量,更注重考核人均及增长率指标,不仅考核发展速度,更注重考核发展结构质量效益,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在公共目标中,新增加了依法行政和公共行政服务的内容,明确了市政府法制局和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为这两项指标的考核责任部门,促进各级机关不断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严肃行政纪律。

三、创新完善考核机制,加强运行监督管理,强化考核激励作用

(一)落实三级督察、动态考核制度。我市所有的区(市)、市直部门及工作人员都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实行了市目标办对区(市)和市直部门、承担考核任务的市直责任部门对区(市)、市直各分口考核小组对口内部门的三级督察制度。实行了月调度、季通报、半年一考核、年底总考核的目标执行动态考核制度,建立了由考核责任部门牵头定期召开的联席会议制度、市及区(市)“两办”情况通报制度、分管领导和考核责任部门现场督查督办限期整改制度。对工作进度滞后的,直接向区(市)党委、政府领导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书面下达督办通知。滕州市、市中区多年来一直坚持月通报制度,主要领导在督查通报上不仅作出批示督促目标进度,而且通过目标完成情况及时掌握干部的思想作风状况。滕州市今年以来还对目标进度实行了网上通告的办法,使各部门目标执行情况更加公开透明。

(二)把组织考核和群众考核结合起来。我市根据目标指标体系的要求,明确了市发改委等市直28个部门为目标考核责任部门,由他们对所承担的目标进行分解下达,并制定详细的考核实施细则。在考核办法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推陈出新。改变以往20多个市直责任部门年终分别到区(市)考核算总帐的方式,由市目标办牵头组织若干综合考核组进行联考,不仅提高了考核工作的效率,也大大减轻了被考核单位的接待负担。在原责任部门评价、分口考核组内部门互相评价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领导评价、专家评价、服务对象评价、社会评价等方法。领导评价由市及区(市)党委、政府的领导对所属部门目标执行情况进行评价;社会评价则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负责人和群众代表参加评价,组织基层部门对上级部门进行评价,改变由上级部门考核下级部门的单一模式。评价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等档次,换算相应分值纳入该部门考核总分。对工作人员的考核则根据目标完成占60%,民主测评占40%的比例,采用百分制进行考核计分。在内被上级党委政府表彰的,按照市级、省级、国家级三个等次分别增加1分、2分、3分;对内被执法执纪部门和上级业务部门书面通报批评的,按照市级、省级、国家级三个等次分别减去1分、2分、3分,加减分因素汇入区(市)、部门的考核总分,力求使考核结果更加客观、准确、公正。

(三)完善“三结合”奖惩机制。一是评估结果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相结合。二是评估结果与行政问责相结合。三是评估结果与财政预算安排相结合。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市每年评选区(市)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占区(市)总数的50%;评选市直部门目标管理考核先进集体33个,占市直部门总数的30%左右;评选先进个人600名,其中记二等功70名、记三等功130名、嘉奖400名。对获得一等奖的区(市)党政领导班子奖励20万元,对获得二等奖的区(市)党政领导班子奖励15万元,其中党政主要负责人的奖金比例不低于40%,区(市)长可直接定为优秀等次,并记二等功;对获得先进集体的市直部门领导班子奖励3万元,其中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奖金比例不低于30%,部门主要责任人可直接定为优秀等次;对记功和嘉奖人员发放证书和奖金。区(市)参照上述标准执行。对连续2年目标考核不合格的,由市委对其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对主要负责人给予戒勉谈话、调离原岗位或降职使用的处罚。有关工作被纪检、检察、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减轻农民负担、节能减排等执纪执法部门一票否决的,取消评选先进集体的资格,所涉及的区(市)、部门主要负责人不得定为优秀等次,不予表彰。工作人员考核结果作为调整职务、级别、工资及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并同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挂钩。同时注意整合奖励项目,不使奖励过多过滥。目标体系的科学性,评价方法的广泛性,考核结果的严肃性,对广大干部形成了良好的导向激励作用。

创新模式?谋求发展 第6篇

一、搞服务、善合作、谋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电教馆在各种活动中全面负责培训技术和应用,为每一次课改的顺利进行铺展顺畅的道路。为了推进网络教研的开展,我们先后制订了《关于规范一级教案的意见》《关于开展网络教研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教研的决定》和《网络教研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始终坚持将常规教研与网络教研结合起来,以网络为平台,实现常规教研网络化、教研管理网络化、网络教研常态化、网络管理制度化。在管理方面,每月统计、公布各校发表博客文章、录制网络课堂、进行视频教研的情况,并纳入对各校的年终考核,以公开化制度促进网络教研常态化。网络教研中各个模块的开展,电教工作者做的都是幕后工作:开发平台、后台管理、日常维护,这些服务与合作是电教工作都的拓展和延伸,好比有的校长这样概括“电教搭台教研唱戏好戏连台;课改推进网络支持优质高效”。

二、勇开拓、当创新、站前列

“电教”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电”代表着最先进、最科学的技术手段,用电来形容教育技术手段,可想而知电教何等深奥。它意味着干电教工作学的是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干的是新工作,遇到的是新问题。事实上也正是这样,从三机一幕的幻灯片到教育电视、从普及信息技术实施到校校通、校园网、班班通,无一不是新鲜事物,所以开拓、创新也成为电教人特有的一种素质。

“十五”期间,教育部提出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实施“校校通"SE程。为了解决计算机硬件的困扰,我们采取过企业投资建机房、学校组织培训等方式。面对2003年“非典”和新一轮课程改革,为了最低程度地减轻对全市中小学课程的影响,电教和教研联手组织各学段教师分年级、分科目录制了“空中课堂”。如何推进课改,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求全市中小学以加强校本教研、开展集体备课为突破口,开辟了“一级教案”专栏。同时,我们紧紧抓住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机遇,结合实际,将网络覆盖的学校取消了卫星接收系统,由电教馆接收,统一网络传输,调整了部分硬件,为各中学增加了教师电子备课室,为教师远教资源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从校园网到班班通,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创新是电教人的素质,开拓是电教人的作风,站前列是电教人的追求。

三、讲责任、抓管理、促应用

抓电教工作,一手要抓建设,一手要抓应用。如果说建设投入取决于政策和领导认识,那么应用效果取决于管理力度和电教队伍。使电教设施发挥最大的作用地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生,实现效果是我们的一种责任。电教人常说得一句话就是:以成绩求支持,以支持求发展。我们也常常有这样的感觉,领导越支持,投入越大,身上的压力和责任就越大。如果说那么大的投入没有换来预期的效果,我们就有一种负罪感和愧疚感。为了将电教设施建好、管好、用好,我们在学校设立电教中心主任职位,电教中心主任享受学校中层领导待遇,负责学校电教事务,解决了多年来电教管理人员不稳定和没有“名分”的问题,形成了“电教馆——学校电教中心——班级电教管理员”三级管理机制。学校对教师应用列入对教师本人的考核中,学生担任电教管理员,对每位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上课情况及设得运行情况进行真实的详细记录,有局域网的学校利用多媒体广播功能对应用情况进行适时监控,极大地促进了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的广泛开展。

为使信息技术深入到教学教研中,在局机关只有部分人有电脑的情况下我们优先将奖励的计算机给教研员每人配备一台,通过教研员的使用带动教师的应用。特别要求:调动工作的进城教师必须是教学能手。而在每次的教学能手评选中,参选教师必须利用远教资源、多媒体手段进行讲课,否则“一票否决”,这项措施坚持至今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创新模式?谋求发展 第7篇

杭州市富阳区元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利用合作社组织化、规模化生产的优势,推动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科技创新、服务规模进一步提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几年来,合作社先后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省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杭州市农机化示范基础、富阳区油菜机械化技术示范基地和水稻机械化穴直播技术试验示范基地。

1 建章立制,规范动作

为了实现民主决策,规范内部管理,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和规范化建设,合作社从一开始就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合作社建设有关要求,制定合作社章程,明确了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工作职责及会员的权利和义务,建立了经营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社员管理制度等,设立了农机具作业台账和机具维修记录,建立和完善了农机作业合同、作业档案,使合作社各项活动有章可循,为合作社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打下扎实的基础。

2 科技创新,示范带动

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和完善的农机基础设施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基础。只有科技创新,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始终以粮油增产增收为目标,以科技创新、示范带动为切入点,扎实推广水稻、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为全区的粮食、油菜增产增收作出了贡献。如2014年年初,合作社得知中国水稻研究所正在开展水稻机械精量穴直播试验活动,马上与中国水稻研究所的有关专家取得联系,并落实水稻种植面积,当年水稻机械穴直播连片种植面积达到6 hm2,平均产量9 750kg/hm2(650 kg/亩),最高产量达12 225 kg/hm2(815kg/亩)。2015年年初,尝到甜头的富阳区元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出资购买水稻穴直播机1台,扩大水稻穴直播面积,完成水稻机械穴直播连片作业面积20.7 hm2,通过实地收割,平均产量达到9 525 kg/hm2(635 kg/亩),其中一块田的产量达12 150 kg/hm2(810 kg/亩)。合作社成为富阳区首个水稻机械化穴直播技术试验示范基地。

合作社在水稻机械穴直播技术试验、示范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市农业局、富阳区农业局领导、技术人员经常到基地进行指导和调研。2015年9月,绍兴市农业局组织有关技术人员专程到合作社参观考察水稻机械化穴直播技术。在水稻机械化穴直播高产示范方的带动下,2016年富阳区一部分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到区农业局咨询水稻穴直播机等事项,有的提出想购买水稻穴直播机具的意愿。

3 实施新技术,提高作业水平

近年来,合作社在各级农业、农机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把增加农机设施装备作为提高农机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来抓,先后投入280余万元,添置大功率拖拉机、水稻插秧机、水稻穴直播机、施肥机、植保机械、联合收割机、烘干机等先进设备50台套。逐步建成育秧中心、烘干中心等,实现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针对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中的播种、收获薄弱环节,合作社在杭州市、富阳区农机部门的支持下,积极引进各类油菜栽植机械、收获机械进行示范、推广,召开各种技术培训班、操作演示会。如油菜机械化直播技术,由于省去了育苗环节,并且在作业时一次性可实现旋耕、灭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等多项功能,单人即可操作,深受农户欢迎。又如油菜机械化移栽技术,由于育苗移栽,延长油菜种植时间,避免恶劣天气对油菜种植的影响,同时对油菜苗的长度和植株体大小要求不高,满足油菜移栽的农艺要求,也被农户接受。再如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通过试验、示范,合作社全部采用机械化收获,杭州市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操作现场会2次在该合作社内举办。

在推广机械化病虫害防治中,运用机械化统防统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了病虫害防治用工成本,提高了种粮效益,减少环境污染,达到农药化肥减施、环境友好的效果,从而保证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农忙季节劳动力紧张的问题,合作社引进大粮仓自卸收割机,改装自卸散装谷物运输机、散装谷物集装箱等设备,实现稻谷从田间到国家粮仓“不落地”储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突破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瓶颈,破解了劳动力紧张的难题。

4 强化服务,谋求发展

合作社始终把强化服务、谋求发展放在首位,为此,合作社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手段,创新农机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主动引导、吸收种粮大户加入农机合作服务组织,通过采用带机、带田入户的方式,成员从最初的8人发展到现在的26人,资产总值迅速发展到280万元,各类粮油生产作业机具、装备齐全。

合作社探索和发展一体化服务型、专业性服务型和承包性服务型等多种农机服务新模式,通过订单作业、保姆式托管等服务,谋求合作社的发展。如他们积极探索“标准化育秧、机械化插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子,采取统一机耕、统一机插、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机收、统一机烘的“五统一”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每年为本合作社的社员、周边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面积326.7 hm2,服务农户100余户。同时,合作社通过技术培训、业务指导等手段,提升合作社的农机作业服务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以农机合作社、维修网点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人员为重点,培育一批懂农艺技术、又懂机械操作维护保养的农机作业及管理能手。

创新模式?谋求发展 第8篇

1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大力支持招生工作

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招生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有力保障。学校领导在思想认识上高度统一, 成立招生工作委员会, 专门研究、制订招生政策, 多次组织相关负责人召开招生工作会议, 对招生各个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因地制宜地提出、实施解决方案。校领导班子亲审招生宣传材料、亲临招生咨询展会视察、指导工作。

2 借助国家政策, 多渠道展开有效宣传

(1) 以学校的品牌优势吸引学生。品牌是无形资产, 在招生竞争中品牌优势有很重要的作用。很多决定报考我校的学生都是因为周围人的口碑相传。

(2) 借助国家政策增加招生优势宣传国家助学金政策;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逐步免除学费;同时, 我校设有奖学金制度, 享受奖学金的学生人数占学生总数的43%, 受奖面大, 可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

(3) 拓展全方位立体化的招生渠道。“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然远去, 好的学校也需宣传才能使招生效果锦上添花。通过报纸、杂志、网络、招生简章、招生咨询会等, 形成立体化的招生渠道。今年学校共向学生和家长发放招生简章五千余份。同时, 我们还下移宣传重心, 招生工作人员深入到省内各市、乡、村, 深入到学校进行宣传, 弥补了因地方保护主义以及其他宣传方式所不及的不足, 树立了学校良好的形象。

(4) 树立观念, 强化培训, 提高服务意识。招生前学校领导着重树立全体师生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就招生咨询中的常见问题反复强调, 保证了家长和学生获悉信息的全面准确, 针对学生与家长的需求解疑释惑。开通招生咨询热线, 敞开办公室, 由工作在一线的学生辅导员负责接待来咨询的家长、学生, 要热情、耐心、细致地解答其疑问。

3“抓出口, 带入口”, 以就业促招生

招生工作并不是孤立的, 而是与许多工作相辅相成的。我们采用“抓出口, 带入口”的方式, 用升学率、就业率拉动学校的招生。

3.1 以升学提高未来就业的筹码

针对不同学习层次和实际情况的学生, 采取不同的建议和辅导。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 鼓励他们树立中专升高职的目标, 同时结合往年的升学情况、当年高职招生情况以及学生在学校的综合排名, 帮助学生对自己合理定位, 不因好高骛远、填报志愿过高而丧失升学机会。我校每年中专升高职的升学率达65%。中专升入高职, 学生一方面提升了学历层次, 另一方面在未来就业上更具竞争力。

3.2 以就业为导向, 合理定位, 拓展就业领域

我校的就业率一直高居我省中专学校榜首, 就业率均达到95%。我校毕业的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高, 医学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技能操作能力强、知识面广, 深受各用人单位的好评, 为用人单位持续到我校招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校毕业的学生主要推荐到中国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辽宁省金秋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沈阳陆军总院、上海整形医院、广州东莞医院、深圳儿童医院及沈阳市级医院等, 学生的发展潜力大, 就业前景好。

3.2.1 校领导重视扶持就业, 各部门积极配合协助

我校成立了学生就业指导办公室, 将生产实习、学生管理与学生就业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 根据就业政策研究制订并贯彻落实符合我校实际的学生就业工作意见。学校领导经常抽时间专门听取学生就业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 并提出具体的要求。同时, 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为学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2.2 搜集就业信息, 拓宽就业领域

学生就业工作已经面向市场, 面向社会, 实行双向选择, 因此, 我们更进一步地加强了与用人单位的交流。从学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就业信息收集与发布渠道的畅通到信息网站的建立和就业服务, 各个方面都力求适应社会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 特别是以网络技术为依托, 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了求职和招聘的信息化平台。学校在广大学生与用人单位间搭起双向选择的桥梁。以2010年为例, 我校陆续召开招聘会28场, 共有386人参加, 达成就业意向的有256人。为了易于更多的学生就业, 方便用人单位选拔人才, 我们还在去年冬季参加了“辽宁省毕业生供需洽谈会”, 现场气氛火爆, 成效显著。同时, 全校各部门及辅导员主动走出去, 利用各种关系, 开辟就业市场, 并帮助学生择业。此外, 还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就业信息交互平台, 把用人信息随时发布到网上, 同时注册的学生也可以随时查看参考选择用人单位, 如: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辽宁卫生信息网、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中国医科大学校园网等网络平台, 通过网上报名的学生达500人, 录用了216人, 拓宽了就业领域。

3.2.3 做好就业指导, 引导学生合理定位

在新生入学时, 进行目标分解, 通过对专业介绍、分析近年就业形势, 增强学习紧迫感, 同时指明目标和努力方向。入学第二年, 开设就业指导课,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放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价值观、择业观方面。加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内容, 为就业做好准备。就业动员工作放在毕业前, 通过就业指导等形式积极引导学生降低期望值, 合理定位, 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动员学生到基层工作, 目光不能仅局限在名牌医院, 应当考虑实际情况, 护工、导诊均为就业选择之一, 职业理想不能一步到位时可考虑曲线接近。培养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

3.2.4 采取实习、定岗实习、就业岗位结合的方式, 提高就业率

我校为中国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省金秋医院、东电医院等二十余家用人单位选送符合要求的生产实习学生与定岗实习学生, 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 了解学生的全面素质, 考查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 实现实习、定岗实习与就业挂钩, 有利于就业率的提高。要求辅导员掌握学生的求职动态, 便于向用人单位推荐。

3.3 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开辟就业新途径

目前, 护士短缺在世界范围内存在。为了更好地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在升学及出国就业方面加大力度, 使学生能够参与国际市场的人才竞争, 为我校先后与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学、护理协会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为学生出国深造及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校积极推进护理专业与日本合作项目的培训工作。到目前, 多名日护班学生通过国家日语一级、二级考试并赴日学习。我校作为ISPN项目主任委员单位, 成功举办了全国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 (ISPN) 项目协作组织成立大会, 并主持制订了该项目的课程大纲、课程标准, 受到了卫生部人才交流中心及全国护理专家的认可。

3.4 护士执业资格证、计算机合格证高通过率增强人才竞争力

学校组织相关学科的教师将有关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计算机考试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在考前对学生再次进行专业知识的集中培训, 收效显著。历年来我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均超过80%, 并高于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一次性通过率, 居全国前列。另外, 我校学生中职计算机考试通过率为100%。两证的高通过率增强了我校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我校对毕业学生进行全程跟踪, “出口畅”自然“入口旺”。

4 贯彻落实“质量优先、特色发展、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创新模式?谋求发展 第9篇

牢记姓军为兵在全军首创全程全方位为部队医疗服务保障新模式

向月应任院长十余年来,始终牢记办院宗旨,思路清晰,牢牢把握住军队医院首先姓军为兵的大方向。他和院领导班子一道,带领181医院积极适应部队卫生服务需求,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不断拓展服务功能,丰富服务内容,自1996年以来,在先后推行“军人优先”、“军人就医绿色通道”和“军队伤病员全程服务与管理”的基础上,经过不懈探索实践,创建了全程全方位为部队医疗服务保障新模式。

该模式的基本内涵是:为部队提供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院前、院中、院后全过程,生理、心理、生活、文化、管理全方位的服务;主要特征是:服务结构一体化、服务功能综合化、服务保障全程化、资源配置合理化、管理调控制度化。主要特点是:纵向伸展,横向拓宽。即:在服务链条上以院内为基点,向院前、院后全过程伸展;在服务功能上以医疗为中心,向预防、保健、康复、生理、心理、文化、生活、管理全方位拓宽。全方位融入全过程之中,不同时段各有侧重。主要内容是:主动做好院前服务。重点是加大疾病预防力度,加强急救力量建设和帮扶基层卫生机构。全力搞好院内保障。重点是设立军人专用诊区,简化军人就医流程,落实军人合理医疗,强化优质服务措施,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和加强军队住院伤病员管理。把服务向院后延伸。重点是搞好康复指导、院后随访和复诊治疗。该模式的实施,使为部队服务内容更丰富,更加全方位,深受广大官兵的赞扬。

“两全”模式的创建提高了官兵医疗服务保障的水平。官兵就医流程不断简化,军人候诊时间缩短一半以上。体系部队发病率明显降低,伤病员管理得到加强,10年来医院住院伤病员未发生一起案件与事故。与此同时提高了部队卫生技术水平。近5年帮助基层部队30多家单位培养业务骨干79人,指导开展诊疗技术项目26项,援助体系部队医疗设备总值220万元,提高了基层的医疗技术水平,减少了伤病员过度后送的现象。

两全模式的创建同时推进了医院的建设发展。为增强院内为部队服务的技术实力,医院坚持“自我投入优先发展军事医学学科、借助外力发展弱势学科”原则,通过学科技术整合,创建了全军肾移植与透析治疗中心、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技术中心和6个军区专科中心,打造出一批“特色突出、科研力强、影响面广”的学科群体,可以开展多种器官移植、关节置换等高难度高风险手术。为增强为部队服务的经济实力,弥补标准经费不足,医院积极适应市场谋发展,吸引众多患者前来就医,对外医疗收入大幅度提高,医疗设备总价值大幅增长,医院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实践证明,应用此种新模式,可以实现为部队服务与医院建设良性互动,同步发展。

向月应在探索创建该模式的过程中,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先后3次获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2008年获得全军医疗成果二等奖。广州军区先后3次在医院召开为部队服务工作现场会,总后卫生部先后3次转发医院经验做法。总部在该院举办了二期全军医院院长“两全”模式学习班。总政李继耐主任称赞说:181医院创造了全程全方位医疗保障模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为新形势下提高基层官兵的医疗保障质量做出了榜样。

创新思维在全国创新并推动了整体医疗新型医疗模式的发展

向院长认为社会在发展,医学在进步,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使社会公众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日益增长。随着医学服务模式的转变,医疗服务模式也要创新发展。整体医疗就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一种新的医疗思想、医疗观念、医疗模式。医学整体论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整体医疗最主要的理论基础。

向院长对整体医疗是这样诠释的:整体医疗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模式,与传统的医疗模式相比较具有明显的特征:一是医疗观念的更新,使医疗服务实现了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的转变,从疾病到病人、从病人到全体社会人群的转变,为病人、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提供整体医疗服务。整体医疗服务既注重治疗病人的躯体疾病,又重视了病人的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需求,把“病”与病人视为一个整体,克服了生物医学模式脱离人的社会属性,单纯从生物属性诊疗疾病的偏颇。二是树立高层次服务目标,拓宽服务视野,为患病人群、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促进等一体化服务。三是树立全程全方位服务理念,为病人提供院前、院内、院后全程服务和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生活等全方位服务。四是构建新型平等、共同参与型医患关系,充分尊重病人的权利。五是建立协同一致的医疗服务团队,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的服务。六是推行新的医疗质量管理新模式,如循征医学、质量实时控制、持续质量改进、临床路径、对病人全面评估等,能有效的提高医疗质量。

近10年来,向院长带领全院对整体医疗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已发表整体医疗的论文近20篇,出版《现代医院整体医疗管理》和《现代医院整体医疗理论与实践》专著2部。从理论与实践方面全面论述了整体医疗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方法,目的在于推动整体医疗健康、有序、深入地发展,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向院长认为,开展整体医疗,是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以病人为中心”要求用整体的、综合的、系统的、更科学的思维方式对待疾病和病人,采取最适合病人的手段实施诊断和治疗。而整体医疗则能选择疗效最好,毒副作用最小,损害最轻,支出最少的最佳手段为病人诊疗疾病。

向院长善于从宏观和发展的视角看问题,思想睿智、超前。他认为根据现代健康的理念,为适应人类日益提高的健康需求,医疗服务应从“以病人为中心”、“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向“以人为本”和为全人类健康服务的方向转变,除为病人服务外,还要为占社会人群大多数的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服务,从而拓展医疗机构的服务视野,更新服务观念,扩大服务功能,这是时代对医疗服务更新、更高的要求,而整体医疗与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宗旨是完全一致的,而且更加与病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的需求相适应。

基于对整体医疗的科学认识,向院长带领181医院对整体医疗进行了十年的实践运作。全程全方位服务模式就是整体医疗理论和方法在为部队服务中的实践、运用和创新。“两全”医疗服务模式已成为全军医院为部队医疗服务的范例。在整体医疗实践中向月应院长还大胆进行学科整合,使整体医疗的发展带动了整体护理的发展,改变了临床医学旧的思维模式,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更重视心理治疗;拓展医院院前健康教育及院后促进康复。此外,181医院在创建学习型医院、医疗和护理服务管理、优化再造院内服务流程、对患者的评估、健康与亚健康管理、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医院内部的各项管理以及临床医疗工作等方面,对整体医疗进行了全面实施和应用,促进了医院工作的创新快速发展和全面提升。

殚精竭虑探索军队医院发展的模式

181医院地处桂林,作为一座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中小旅游城市中的一所军队医院,在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生存和发展的挑战。有着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向院长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使181医院创新并快速发展。他依据科学发展观,凭着自己创新思维,不断进取的智慧和勇气,率领181医院,探索出军队医院的发展模式。他认为走内涵建设道路是医院发展的生命线。适度规模、内涵发展、重点突破、全面提升是医院发展的方针。他认为军队医院在发展建设中首先要找好自己的定位,就是要牢记姓军为兵,要面向全体军民。为更好地为部队服务创建的“两全”模式以及整体医疗的研究与实施,都是探索军队医院发展模式的成果。

在军队医院发展和内涵建设中人才至关重要。他采取自我培养和借助外力为我所用相结合的人才战略。在人才管理上建立完善了一套科学、严格的考核机制,出台了《专业技术人员分类考评细则》、《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奖惩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定期对每个医务人员进行综合考评,实行奖优罚劣,末位淘汰。如今,医院已拥有一支包括中高级技术人才176名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其中有18名同志入选军区“1383”人才库、52名学科带头人担任全国、全军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23人成为全军、省级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

在突破技术“瓶颈”上使长劲。向院长认为学科要发展,技术是关键。肾移植虽然一直是181医院的技术品牌,在军地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但向院长认为医院要不断向更高的技术领域冲刺。他们将处于国际学术前沿的肾脏—胰岛细胞移植技术定为重点攻关项目,投入500万元作为专项研究启动资金,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建立了专门的胰岛细胞实验室。经过9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功实施了2例肾脏—胰岛细胞移植手术,成为全国第5家、全军第2家、军区第1家可以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实现了学科技术发展的一次大跨越。

肝移植风险大、技术含量高,是衡量外科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为了攻克此项技术难关,医院将肝胆专业从普通外科分离出来,成立了肝胆外科,并派遣技术骨干外出“取经”、组织人员进行集体攻关,投入巨资购置设备,邀请第三军医大学技术专家到院进行技术帮带。短短半年,医院就成功实施了第一例肝移植手术。截止目前,该科已完成肝移植手术近100例,在广西地区形成了明显的技术优势,迅速占领了市场的“半壁江山”。

通过不断的发展壮大,医院现已拥有全军肾移植与透析治疗中心、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技术中心;全军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全军烧伤研究所临床基地、全军传染病研究所桂林基地;广州军区肾病研究所、广州军区烧伤整形中心、广州军区皮肤病防治中心、广州军区神经内科中心、广州军区生殖医学中心;广州军区肿瘤重点专业、广州军区消化内科重点专业及广州军区显微外科重点专业。医院实力大大增强。

向院长始终坚持部队医院不能一味适应“市场”丢了“战场”。要着眼未来战场需要,为此,他坚持把军事医学学科建设作为重点。烧伤科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病人来源渠道狭窄,经济效益不好,许多医院都不开设。但向院长想,军队医院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满足战场需要。烧伤科筹建时,他坚持亲自负责,亲自过问,从设备、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同时,针对卫勤保障任务突发性强的特点,着手建立起广西最大的异体皮库。该科现已成为军区专科中心和全军烧伤中心临床基地,桂林市唯一的消防烧伤救治中心。

胸外伤是战时第二大致命因素,而由于人才缺乏,以前181医院没有独立的心胸外科。“这个学科关系到战伤救治,赔本也要把它搞起来。”向月应在常委会上斩钉截铁的表态,坚定了大家克服困难的决心。通过整合资源、吸引人才、寻求技术支援等一系列举措,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医院建成了现代化的心胸中心。截至目前,该中心已成功完成心脏移植手术20例,胸腹联合伤、胸外伤和心脏换瓣等手术400余例。

“无论怎么变,部队医院‘姓军为兵’的宗旨不会变。”这种办院思想始终在向月应脑中根深蒂固。近年来,该院取得多项军队科技进步奖和医疗成果奖,其中与军事医学紧密相关的课题占60%以上,6个平战结合的学科成为医院龙头科室,40余项军民通用的技术成为医院特色,医院被总部表彰为“全军先进医院”;被军区表彰为“科技工作先进单位”。

向院长认为,质量和安全是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他严抓质量管理,以总部、军区下发的标准为依据,结合自身实际,制订了《临床科室病重病危参考标准》、《单病种辅助检查项目表》、《特级护理医嘱标准》、《住院病人整体医疗评估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投资500万元建立起了“军卫1号”工程和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形成了以环节质量控制为主体的医疗管理体系。

近10年来,医院未发生任何等级医疗事故,各项医疗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总部规定的标准。

科学设置、合理配置,实现学科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同样也是提高质量效益的有效途径。妇儿科原本是一个只有20张床位,年收治病人不超过200人的“弱势科室”。随着部队家属及驻地群众对妇女儿童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涨,2003年,医院通过整合优势资源、调整学科结构、形成发展合力,将妇儿科扩建为包括妇、产、儿、医学生殖等六大门类学科在内的妇幼中心。如今,该中心已是华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一跃成为医院的“强势品牌”,被总部评为“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技术中心。”近年来,医院先后通过整合、拆分的方式,建起了心脏中心、肿瘤中心、眼科中心、肾脏中心等一大批强势学科,全面提升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在抓好医疗质量效益的同时,向院长和领导班子还十分注重利用先进文化这一有力“武器”不断增强学科建设的“软实力”。利用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医德医风、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引导大家自觉树立“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用真诚行医赢得信誉,靠优质服务塑造形象”的服务理念;定期组织“患者最满意的医生、护士”、“优质服务之星”、“医德医风先进个人”等一系列评比竞赛活动,使“以人为本,诚信为基,德先于行,依法行医”等文化理念深植于每一个医护人员的心中;大力倡导“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集体荣誉观,努力营造爱医院、爱本职、爱岗位的良好氛围,病人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的平均满意度达到了96%。

向院长认为经济管理是医院节约资源的有效途径。他利用医院承担军区全成本核算工作试点的契机,健全经济内控机制,加强卫生经济管理。健全管理机构,成立了财经管理部,下设财务、经管、采购、收费4个职能部门,各自相对独立、各司其责。规范管理机制。其中,成本核算实行信息数据管理,全院总共划分78个核算单位,一支笔、一张纸均被纳入成本核算范围,机关采用IC卡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实行国际通行的“条形码”管理方式,各类资产全部输入电脑,只要轻点键盘,便能一目了然;物资采购实行“零库存”集约式配送,目前已对180多种行政消费性物资和后勤保障性物资实行集中采购、集中配送。推行全成本核算以来,医院集中采购率达到93%,节约开支250多万元,省下的钱全部用于补贴为兵服务。通过强化成本意识,改进服务质量,医疗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地方病人的费用负担也相对减轻,医患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目前,医院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一直控制在38%以下,低于广西当地同类医院水平,树立了军队医院的良好形象。

在向院长带领下,181医院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强化科学管理,走出了一条增收与节支、质量与效益并举的内涵发展路子,有力地促进了医院全面建设,进一步增强了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基本实现了医院从速度规模型发展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的战略转变。

奋发有为开拓进取尽心竭力谋求医院快速发展

向月应是1996年任181医院院长的,迄今已经13个年头。13年来,他牢记职责,不辱使命,追求卓越,遵循科学发展观与医院党委和全院人员一道,以谋求医院快速发展为奋斗目标,积极进取,勤奋工作,不懈追求,使医院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他上任之初,医院医疗设备总价值只有800万元,对外医疗收入不到900万元,如今,医院医疗设备和医疗收入分别达到了2.5亿和3.6亿元,跨入了全军先进医院行列。他个人先后被军区、联勤部和国家卫生部、中国医院协会表彰为优秀旅团主官、优秀团职领导干部和全国优秀院长,荣立二等功1次。荣获全国医院管理突出贡献奖殊荣。回顾自己的工作实践,向院长深刻体会到:

要当好一名医院院长,就必须有奋发有为的精神,聚精会神谋发展。他时常告诫自己:医院要发展,主官是关键。组织把我放到这个岗位,既是信任,更是责任。我只有尽职尽责,奋发进取,才能无愧组织的信任和官兵的期盼。13年来,他为了医院这个“大家”的发展,很少顾得上自己的“小家”。在医院发展起步的关键时期,家里发生了一连串变故,他硬是以大家为重,就连父亲临终前都没有顾得上去见最后一面。他说:我愧对家人厚爱,但我不负组织重托。在医院发展的每一个历程中都融进了向院长的辛劳和汗水。他曾为了求得一家公司老总的支持,先后5次登门,这位老总终于被向院长的诚意感动,他说:“向院长,就凭你这种执着精神,我看到了181医院的希望”。在医院的建筑施工中,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复发,向院长疼得站不起来,他就让公务员用轮椅推着上工地。为节省开支,他亲自带人到建筑市场,坚持“货比三家”;还经常为压减经费与承包商争得面红耳赤。他的这种“较真”劲,让全院人员看到了医院领导干事业、谋发展的决心。大楼交付使用那天,许多同志自发买来花篮摆在新大楼门前,一些老专家拉着向院长说:“有你们这样的领导带着大伙干,医院有希望了”!在181医院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向院长半夜打电话”。他经常日以继夜思考医院发展,有时候即使半夜也要布置工作。向院长颇具军人雷厉风行,行动高效的风范,这是他敬业精神的真实写照。就是靠着这种舍己为公,咬定“发展”不放松的执着精神,他率领医院逐步迈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要当好一名医院院长,就必须有敢闯敢试的勇气,打破常规谋发展。向院长深知,医院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只是迈出了第一步。由于医院基础差、底子薄,加之医疗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如果还是缩手缩脚、四平八稳,最终还会被时代淘汰。为此,他在医院中层干部会上响亮提出了“打破常规,敢闯敢试,实现医院跨越式发展”的口号。

他提出“引进外资,借船出海”的发展思路,他通过对整个广西医疗市场的考察论证与外方合作,把过去一直“亏损”的妇儿科改建成一个现代化妇幼中心。当时军队医院引进外资,政策上没依据,操作上没先例,他是冒了丢“乌纱帽”的风险,在征得上级领导同意和医院党委的支持后,顶着压力做成了这第一个整体合作项目。妇幼中心当年建科当年见效,不仅给医院带来了品牌效应、辐射效应,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现在每年为医院创造纯利近500万元。向院长说,医院要想快速发展,绝不能因循守旧,要勇于吃螃蟹,敢于冒风险。

他坚持“人才兴院”思路,敢于更新观念,采取超常措施广纳贤才。这些年,按照“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原则,先后引进55名各类人才,先后创办新学科6个,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6项,为医院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要当好一名医院院长,就必须有着眼长远的思想,突出主题谋发展。向院长非常清楚,作为军队中心医院院长,只有紧紧抓住“姓军为兵”主题搞建设、谋发展,才能确保医院发展正确方向,不断增强发展后劲,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适应未来战争需要,他坚持把军事医学学科建设作为重点。

他坚持走“科技兴院,和谐办院,内涵发展”之路。把科研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制定了《医院科研发展规划》、《科研工作和医学论文奖惩规定》;先后拿出800万元,扩建改造了中心实验室,建立了动物实验房;从中山医科大学高薪聘请了2名博士后担任科研指导老师,把战场火器伤和部队常见病、多发病作为重点科研项目。与此同时,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兴建了文化活动中心和7栋家属楼;广泛开展“学术研讨、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用和谐健康的人文环境凝聚人心,医院呈现了“人人爱院如家,个个争先创优”的生动局面。

展望未来,向院长对181医院的美好前景充满信心,他把181医院的发展目标定位为努力实现医院全面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争创区域领先、全军同级医院前列的一流中心医院。

向院长说:我在医院院长这个岗位上做了一些应该做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很多荣誉,但荣誉是大家努力的结果,我只是181医院的代表。这些荣誉将是我奋发努力,继续前进的动力。我决心发扬成绩,不断进取,为军队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深化课程改革谋求全面发展 第10篇

绩稳步提升, 综合□素质活动课丰富多

彩……总之, 新一轮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新收获。

一、探索新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以学定教, 制定学案

我们根据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首先编拟学案, 学案是学生自学的依据, 内容包括自学目标、内容及要求, 以多种形式落实知识点, 既有教学指导又有问题设置。学案是由个人自学和小组探究来完成的, 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融为一体。

开展三级备课, 切实提高备课质量, 使每一节课都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开展。一级备课要求钻研课程标准, 吃透教材, 吃透学生。二级备课要求研定阶段或单元的教学目标, 要面向全体, 尊重差异。三级备课是提前一周集体研究下周的教学计划, 各课时的教学方案, 包括学案、当堂训练和巩固练习。

2. 教师精讲, 指导点拨

教师精讲不超过15分钟, 精讲内容主要是针对学生在交流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提倡“给学生一个机会, 还老师一个惊喜”, 老师的角色不是讲师而是导师, 学生不是被动地听, 而是在研讨中解决问题。精讲的过程不是就题讲题, 而是寻找规律, 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教的方式, 可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 讲得不完整的老师补充, 讲错的老师更正。

3. 自学互助导学精练, 课堂模式

(1) 指导 (1分钟左右) ; (2) 自学 (5分钟左右, 学案提前下发, 晚自习时进行自学) ; (3) 互助 (10分钟左右) ; (4) 导学 (15分钟左右) ; (5) 课堂训练 (15分钟左右) 。

我们要求课堂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 并提出了高效课堂的公式:“1×C=高效课堂”, 其中教师的投入是“1”, 学生的投入是“C”。学生的投入决定了课堂效益, 课堂的最大效益是提供学生展示的机会。

4. 要求“三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

所谓“堂堂清”就是把当堂作业完成, 不把问题留到课后。所谓“日日清”指每天背熟英语单词、课文, 更正作业中的错误, 及时巩固复习, 力求“今日事今日毕”。所谓“周周清”就是引导学生及时整理错题本, 把一周中不熟的读熟, 不懂的搞懂, 不把问题拖到下周。

5. 互助组, 一帮一

在自学过程中, 按座位划分小组, 每组学生按ABC来分类组合, 构成合作探究学习小组, 出现问题则可以通过“互助组”“一帮一”的形式实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6. 听评课制度

(1) 领导听评课制度。要求每位领导每周听评课2节, 听课后要求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进行打分。满意度评价分为两部分, 一是教师的点拨, 一是学生是否有展示的机会, 是否学到了学习的本领。领导对上课的教师要给予及时指导和评价。

(2) 追踪听课制度。学科带头人和学科组长对重点教师实行追踪听课, 评课, 促进其成长。

(3) “点课”、“赛课”制度。“点课”即每天早晨由教务处确定上课老师, 相关领导与指定老师前往听课, 课后评课。“赛课”是教学活动的一项内容, 全员参与, 同学科组教师评分, 以学科为单位评出“赛课能手”, 在全校进行观摩课展示。

(4) 学科“同课异构”制度。采取同上、同听、同评一节课活动, 各谈体会, 集思广益, 取长补短。

二、开设第二课堂,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 课程设置

综合素质活动课课程分为文学写作及赏析、趣味数学、英文情景剧、书法、绘画、音乐、体育、棋艺、手工制作等32项。

2. 课程安排

每周两节综合素质活动课, 年部统一安排课程表。

3. 任课教师安排

每位教师负责一项课程;提前设计活动教案, 填好课堂活动记录。

4. 学生活动安排

面对32项综合素质活动课课程,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 让所有学生都获得参加活动的机会。

三、立足新课程, 创立校本研究制度

1. 研究管理制度

建立层层管理, 逐级落实, 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机制。

2. 理论学习制度

为各教研组订阅大量的报刊杂志, 以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 每周三进行业务理论学习。

3. 课题研究制度

实行小课题研究制度, 每位教师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 以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研究课题, 结合日常教学工作, 围绕某一典型案例或教学细节, 用新课程的理念和观点进行剖析, 深入探讨, 增强研究意识, 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每学年将研究成果以校本教研手册的形式呈现出来。

4. 教研激励制度

将教师参加各种教研活动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之中, 作为年度评优的重要指标, 并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突出的教师。同时, 每学期举办“青年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评优课”、青年教师基本功、硬笔书法、粉笔字、软笔书法、演讲、微机操作、课件制作等赛事, 推动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四、改革评价机制

1. 改革教师评价机制

我校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师考核与评价方案, 确立了以教师发展为本, 强调教师成长;以师德水平为依据, 强调教师人格的完善;以教育教学水平为重要参数, 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以科研创新能力为重要指标, 强调品牌教师的培养与形成的评价原则。

我校设计了包括业务能力、落实常规、师德水平、教师发展四个方面为内容的考核与评价体系, 所占权重分别为30%、20%、20%、30%。

我校规定:业务能力包括教育科研、教学质量两项;落实常规包括备课、上课、听课、集备、批改、学案设计、素质教育活动课等项;师德水平包括育人工程导师制、出勤、家访、助学扶贫、师表形象、教研室状态等6项;教师发展包括计算机水平、英语水平、公开课执教、双语教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性学习指导等6项。

我校对教师的评价是以教师自评为主, 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机制。

崭新的评价体系, 走出了以“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教师工作业绩的误区, 使“老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 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了优秀的师资。

2. 尝试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我校在评价方法改革上进行了尝试, 出台了《学生综合评价方案》, 确定了如下的原则:以学生发展为本, 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及学生个体差异性;关注学生学习进程, 弱化分数的区分功能;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形成学科基本素养与技能;淡化学科分数在评价中的支配地位, 重视自主探究创新研究能力的形成;强调评价的综合性, 尊重学生、待之以诚。评价的渠道有三:分别是学校评价、自我评价、家庭评价, 使学生评价处于宽广的环境中。评价要素有三:分别是修养与习惯、特长发展、学科水平。学科水平以等级制呈现, 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努力4个等级。我校制定了《学生修养与习惯评比细则》, 满分为100分, 以10级量化。我们根据《公民道德纲要20字方针》, 结合学校内部育人要求以及学生成长需要, 设计10小项, 每项10分。依次为爱班、守纪、文明、诚信、团结、孝顺、乐于助人、自立、节约, 计75条规定。

我校开展即时性评价的尝试。在推进新课程改革过程中, 特别强调教师针对学生随时表现, 给予即时性的评价。评价可以是有声语言, 可以是体态语言, 也可以是适当的物化评价。提倡多用激励性语言, 提倡多用沟通谈心式交流, 提倡针对不同学生、不同问题, 采用多样方式的评价。我们力图通过即时性评价, 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主动发展。

我校还制定了《实验中学千名特长生评比办法》, 并确定了乐器、美术、书法、写作、武术、奥赛、田径、球类、摄影、棋类、计算机、英语、剪纸等13项特长水平评定标准, 每月测评, 期末表彰。学校尝试将学生各方面的评价以成长记录袋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多元评价学生个性, 挖掘学生潜能, 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营口市鲅鱼圈区实验中学)

校长如何谋求新接手学校的发展 第11篇

确立和谐校发展的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就是在管理工作或管理过程中起指导作用的思维方式, 是管理者对管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它指导并贯穿于管理者的管理活动中。因此校长要有科学的管理理念, 这是实施科学管理确保学校发展的决定因素。这个决定因素的关键就是要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尊重教师的个性差异, 为教师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全面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潜能。以人为本就是让每个学生都生动、活泼、和谐和富有个性地发展。因此, 校长的管理理念中首要考虑的是人的因素, 对象是教师和学生。一个团结、和谐的氛围不是虚的, 其力量是十分无穷的。如一位校长接手实验小学第一期的放假政治学习:接手一个月就放假, 期末考核由于制度的不完善, 有很多的不公平, 教师意见很大。每天结束时的两则团结友爱的小故事成就了和谐的期末考核工作。又如一位校长在教师日常用语中对“你们”“我们”两词的规范应用, 促进教师对学校集体认同的做法, 细微处见真情, 使学校很快体现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制订促进全面发展的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充分体现着学校的发展之“根”, 是学校发展之“魂”。它是学校管理的基础, 是学校自主发展的蓝图, 是师生、家长共同愿景的表达, 是学校发展的行动纲领, 是学校自我评价的一把尺子。学校发展规划的内容一般包括背景分析、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实施要点与保障机制。其中, 背景分析 (含学校概况、内部分析、外部分析) 是发展基础;发展思路 (含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办学目标) 是发展灵魂;主要任务 (含学校主要发展领域的目标与措施) 是发展重点;保障机制是发展条件;监控与评价是发展成效。

要制订科学的学校发展规划, 至少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研究政策, 规划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符合当时教育发展趋势要求, 符合学校实际情况。二是要遵循规律, 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要从高处着眼, 细微处入手, 不好高骛远。三是要学会借鉴, 别人成功的经验也许是学校发展的捷径。作为新接手校长, 还要考虑到三点:一是量体裁衣, 校长一届任期是三年, 规划全面完成的把握有多大。二是要考虑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 不能为下一任校长丢包袱。三是规划实施中的不确定因素是否有充分设想, 对实施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是否有完善的预后措施。

建立调动积极性的管理章程

建章立制是一个集体为了共同的目的, 而制定要求它的成员共同遵守的规则、法规, 也是这个集体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它体现一所学校的发展定位, 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强制性。学校规章制度就是学校以条文的形式, 对学校成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共同行为准则做出的规定。学校若没有规章制度, 依法治校就无从谈起。只有把制度管理做实、做细、做精, 让规章制度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 才能保证学校健康持续发展。学校要将办学理念充分体现在制度之中, 构成一个完整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制度体系, 从而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常规管理。合法有效的规章制度必须符合这样三个原则:第一, 内容合法、全面、具体可行。在合法的前提下还应结合学校实际, 尽量规定详细, 增强可操作性。第二, 制定程序要民主, 完成后应向教职工公示。民主制定指要广泛征求广大员工的意见, 经过职代会民主表决、经过工会认可等。第三, 民主制定的规章制度经过公示才有约束力。国务院《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起草规章, 应当深入调查研究, 总结实践经验, 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这些都必须是新接手校长在对学校充分了解, 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的。

因此, 学校制度建设应全方位、多角度成为系列, 不能随心所欲, 见子打子。同时制度要以能最大限度的推动学校工作为目标。这个制度目录大概分为三个层面, 一是管理制度, 二是评价制度, 三是工作职责。这也是一个学校制度的基本框架。也还有的学校把办学理念、管理网络列为制度的范畴。

培养勤奋敬业的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具体实践者。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校工作的顺利实施, 还关系到教学质量、学校形象。一要抓好班子队伍建设。要自觉地将“科学发展观”和《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学习纳入工作日程, 不断领悟、掌握新的教育思想, 并努力将其先进理念转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认识和共同实践。要打造一所团结、和谐的学校, 一要建设一个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对班子的管理中, 合理的工作分工、明确的工作职责、有序的互联关系、适度的激励措施将是形成工作合力的关键。班子成员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示范作用将是教师的一面镜子。二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把教师美好人格的培养和专业发展作为教育的永恒主题。

因此, 校长要帮助教师不断更新观念, 要营造教师主动学习的氛围, 要鼓励教师工作业绩上的进步, 要为教师创造学习的机会, 要不断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环境。这些都能促成教师队伍的迅速成长。

营造人气充盈的外部环境

整洁、美观、高雅的学校环境有益于学生情感的陶冶, 心灵的净化;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因此, 我们在思考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决不能忽视环境的建设。我们在学校环境建设中要着眼于学校总体布局和和谐统一, 着眼于环境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 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有机结合, 使学校的花、草、树、木、墙壁、操场乃至厕所等都成为学校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让学生时时、处处都感受着学校文化的魅力。学校文化建设有底蕴的要形成系列, 形成品牌。没有底蕴的要善于借用和捕捉。

学校的发展不是孤立的, 学校本身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学校工作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 不仅关系到学校声誉, 更关系到学校发展。

我们认为一是要搞好宣传, 要宣传教育法律法规, 要宣传学校办学理念, 要宣传办学规划, 要宣传教师业绩。二是学校工作要主动走进社会, 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与社区活动结合起来, 发挥学校在人力资源上的优势。三是要让家长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学校的人员进入学校, 要开展充分的、深层次的交流。四是要积极呼吁为学校发展积聚财力。

打造社会认可的教育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是彰显学校品牌的窗口,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发展教育教学的永恒的主题, 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一要切实加强课程管理。二要坚持以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为载体, 建立集体备课制度, 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活动,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三要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保证学校教学活动有秩序、高质量地正常开展。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使教师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社会认可的质量才是真正的质量。

上一篇:实践动因下一篇:四川丝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