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完善和发展

2024-08-17

自我完善和发展(精选10篇)

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1篇

辅导员制度在我国高校由来已久。早在70多年前, 我们党在江西瑞金创办的中国工农红军大学, 即后来的抗日军政大学, 就设有政治指导员负责基层中队学员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 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这个时候的政治指导员制度, 为培养优秀的军事干部作出了杰出贡献, 是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的萌芽。新中国成立后, 为了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 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同志率先提出在学校设立政治辅导员, 选拔思想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好的高年级学生和青年教师, “半脱产”从事政治思想工作。这一制度的实施, 使高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有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力量, 工作得到了明显加强, 也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成为我国高校现行的辅导员工作制度的开端。

经过七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 高校辅导员队伍逐渐积累壮大。辅导员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 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 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为维护高校和社会的稳定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支极为重要的力量。那么高校辅导员工作包括哪些呢?我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 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 简单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党务工作

(1) 发展党员;

(2) 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2. 团务工作

(1) 团委的建立, 学生会和分团委干部的选举及组织机构的运行;

(2) 团日活动;

(3) 青年志愿者活动 (辅导员要大量时间宣传) ;

(4) 主题宣传活动, 如节水、节电、节日等 (辅导员要组织活动等) ;

(5) 其他活动;

(6) 临时安排。

3. 学工工作一 (共性, 长期性)

(1) 早读、晚自习的例行检查;

(2) 宿舍管理;

(3) 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 如调宿舍, 解决学生间矛盾, 解答生活、工作、学习上的疑问等;

(4) 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5) 各种请假批条;

(6) 查有无学生旷课、上网、在外租房情况;

(7) 根据学校领导指示迅速下发的整顿某些风气的安排;

(8) 班长例会;

(9) 奖学金及各种奖项的评定; (10) 临时的各种通知。

4. 学生工作二 (个性, 但最浪费精力和心力)

(1) 学生的心理问题;

(2) 突发性事件, 如生病、出走、打架、自杀等;

(3) 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

(4) 未经请假外出不归者;

(5) 无意识参与各种行为, 被骗甚至受到人身伤害者。

5. 学生工作三 (对学生们真正有意义的, 具有长远性特点, 在短期内看不出效果的)

(1) 多些各种体验;

(2) 学习风气;

(3) 基本的学术研究能力;

(4) 搜索信息的能力;

(5) 运用资源的能力;

(6) 生活独立问题;

(7) 人文精神;

(8) 心理能力的锻炼;

(9) 思维方式的进步;

(10) 人际交往的能力。

6. 学生工作四

(1) 对于专业的兴趣;

(2) 安全自卫知识;

(3) 独立学习的认识;

(4) 诚信;

(5) 创新意识;

(6) 责任承担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7. 就业工作

(1) 大学规划、职业规划、人生规划;

(2) 就业知识的普及;

(3) 就业信息的及时宣传及帮毕业生联系就业单位;

(4) 就业率的统计工作等。

面对以上繁杂且责任重大的工作, 高校辅导员如何应对挑战, 开拓学生工作的新局面, 我认为, 高校辅导员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达到自我完善和发展。辅导员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然要求, 也是辅导员为自己设定目标并通过个人努力发挥才能, 成长成才的实践过程。自我实现的关键是认识自我,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所作为, 辅导员也要通过提升各个方面的努力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1. 学习方面

辅导员的学习能力是前提。学习能力是指获取信息、掌握新知识、增长才干的本领。学习能力是一个人的基础性能力, 是辅导员成长进步的动力源。辅导员要具备自学能力、带动别人学习的能力、研究型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学习的能力。辅导员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应用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一要向文本学习, 在阅读中提高学习能力, 不仅指学习文件书籍报刊, 还指媒体网络中的阅读对象。辅导员每天都应当阅读一些经典著作;辅导员需要不断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和社会学知识, 掌握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辅导员需要学习了解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 便于与学生的交流和提高工作的说服力;辅导员要有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及自然科学的良好修养, 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辅导员还要学有专长, 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在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二要向实践学习, 在工作中提高学习能力。在实践中, 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在工作中学习, 在学习中工作。学习和工作相结合, 学习和能力和谐发展。三要向同事学习, 在沟通中提高学习能力。研究工作、探讨问题、处理事务都有向同事求教的机会, 要善于吸取同事之长补自己之短。四要向学生学习, 实现教学相长。

2. 理论思维能力

理论思维能力是比较关键的能力。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是辅导员思想层次高于学生和思想上引导学生的重要保证, 是工作思路清晰、有条不紊、提高工作层次的重要保证, 是做学生人生导师的非常重要的素质条件。辅导员在有效解答思想文化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多元化时代条件下大学生的思想理论困惑和现实中的疑难问题时, 都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在工作中提升层次, 开创新局面。

3. 组织协调能力

面对学生, 组织能力是基本的能力要求。一是辅导员应善于组织各类集体活动。二是辅导员应善于培养学生骨干并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三是辅导员应善于建立相关的规则和制度, 把很多常规工作制度化。

4. 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这是辅导员的基本功。辅导员做人的工作, 既要处理行政事务, 更要对学生进行教育, 塑造学生的思想、品格, 没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 不能以理服人, 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5. 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是辅导员提高信息素养的基础, 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往往是伴随着学生信息的判断、采集、加工、发布这一循环沟通过程的, 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辅导员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的具体运用。辅导员工作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一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信息技术进行管理, 熟练应用微博、人人网、学校BBS、飞信、腾讯QQ、MSN等。要占领网络阵地, 切实加强网上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较好地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育与管理是高校学生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标志, 辅导员信息素养的提高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力武器。

6. 危机处理能力

危机是一种社会现象, 高校也会发生各种危机事件。如社会政治性突发事件、学生突发疾病、意外伤害事件、心理危机、人际关系危机等。辅导员必须积极面对危机。首先要树立危机意识。培养对危机概念和特征的正确认识, 动态把握变化趋势, 科学掌握变化规律;敏锐观察, 确保信息畅通, 善于分析处理信息, 做好预案, 以预防为主, 消除隐患。其次要善于干预, 当机立断, 注重效能。辅导员要既有胆有识又有高度负责的责任感, 临危不乱, 头脑清醒;化危机为机遇, 变害为利, 标本兼治。再次要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合作, 做好后续工作。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 是辅导员有效进行危机管理的内在需要。我们刚入校做辅导员工作, 学校就为我们安排了有关危机处理的培训。

7. 执行能力

辅导员的执行能力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贯彻落实上级组织、学校、院系及领导的指示和要求的能力。对辅导员在执行过程中的基本要求是认真、负责、自信、踏实, 富有开创性;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 增强执行过程中的协调性;坚持质量第一、实效优先。一是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及早动手, 真抓实干;不能有观望心理, 要积极主动, 拿出具体的措施、办法并付诸行动。二是要努力克服畏难情绪。必须克服畏难情绪, 以乐观进取的精神状态、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工作。三是要坚持开拓创新。在认真体会院系、学校精神的基础上, 结合工作实际, 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和活动内涵, 在统一的工作部署下做出自己的特色。

8. 领导能力

判断辅导员领导能力的标准, 从以下几方面综合判断: (1) 是否有明确的工作思路, 宏观把握能力如何; (2) 是否具备应有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决断魄力, 所带班级的气氛和风格如何; (3) 是否培养了大量骨干, 学生及学生骨干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否充分发挥; (4) 制度建设是否完善, 规范化管理水平如何。学生辅导员肩负教育、管理200—300多名学生的重任, 同时也是党政后备干部的重要来源, 这对我们的领导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辅导员在领导能力方面注重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9. 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辅导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是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学生工作常常面对新问题, 应对新挑战, 科研有助于发现新问题, 提出新思路、新方法, 增强工作的创造性;有助于深刻认识学生工作规律, 增强工作的预先性, 提高工作效率和层次。辅导员科研, 一要以工作研究为主, 科研与工作相辅相成。二是国家评定职称必经之途径, 辅导员申报思政专业教师的职称也必须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2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推进我国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保证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保证各级国家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加强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保障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健全代表联络机制,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健全人大组织制度、选举制度和议事规则,适当增加基层人大代表数量,加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建设。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设。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独特优势,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丰富协商形式,健全协商规则,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依法管理民族事务,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努力调动积极因素、抑制消极因素。

——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增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实效。健全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推动人民团体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更好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谋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巩固和发展大团结大联合局面。全面贯彻党的侨务政策,凝聚侨心、服务大局。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完善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运行和监督机制,促进司法公正,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3篇

【关键词】高校思政辅导员;自我完善与发展;探讨

随着高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人文风貌和知识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受到了考验,社会也有许多新奇事物的出现。大学生在如今通讯、网络和文化非常发达的社会里,面临着比过去更加严重的心理困惑和就业困惑。在这种新形势下,对于高校思政辅导员的工作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思政辅导员不能一味沿用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应当根据当代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采用多样化和专业化的手段去面对和处理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教育部对思政辅导员的工作出台相关规范,明确定位了该职位的角色,即拥有教师和干部的多种身份,是开展学生思政活动的组织力量,指导和监督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既是学生的朋友也是学生的导师,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做人和文化知识。高校思政辅导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业务精干、纪律严明、作风严谨和拥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在工作之余,思政辅导员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组织水平和管理水平,定期对工作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把握全局,对往后的工作目标进行合理规划。

1高校思政辅导员能力的完善

1.1学习能力的完善

思政辅导员应该不断地对自身的思政素养进行加强,重视相关思政理论的研习和实践。高校思政辅导员对自身的不断完善对人对己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思政素质有着直接影响。因此,思政辅导员必须深刻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以人为本的原则,真正帮助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另外,思政辅导员最好对于其他学科也要有所涉猎,包含法学、社会学、演讲学、心理学等学科,厚积薄发。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工作时,丰富的知识素养,不仅可以帮助自身促进发展,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思政辅导员还可以通过辩论赛和演讲赛的观看来提高自身的表达技巧,话剧演出和音乐会的观赏来提升自身的艺术鉴赏力,并不断挖掘发现自身特长,逐步将自己的个人特色转化为个人人格魅力,从而占据学生群体的思想主流地位。

1.2创新能力的完善

作为新时代的思政辅导员,应当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尤其是如今的学生具有活跃的思想和独特的创新意识,所以,思政辅导员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有助于开展高效工作,带动并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思政辅导员在其工作实践中应当保持严谨的科研态度,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条件,在思政教育工作中不断总结归纳教育经验,进行深入的学生群体社会分析,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实现师生双赢的教学目标。思政辅导员可以与专业课教师进行定期的交流沟通,因为专业课教师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社会意识形态,能够较准确地把握人才需求。同时不同专业课教师的经验交流可以使思政辅导员能够取长补短,还可以进行合作与教学创新,发现更多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不足,并及时进行自我改正和完善。

1.3执行能力的完善

理论联系实践才能发挥知识的最大作用。培养执行能力对高校思政辅导员来说,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而高效执行思政教育工作的基础是工作方法的严谨、工作态度的踏实和工作目标的明确。思政辅导员必须努力完善自身的引导教育能力、观察沟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在日常的琐碎工作中都有所体现,所以思政辅导员的自我完善才是工作根本。目前新兴媒体的流行,给思政辅导员提供了新的沟通方式和手段。因此,思政辅导员可以利用这点,大力推行互联网平台的交流沟通,建立班级共享平台,及时更新学校班级学生的最新动态,强化班级凝聚力。

2高校思政辅导员素养的发展

2.1法律素养的发展

我国的法治建设已经深入人心,依法治国逐渐成为国家各机关部门的行为规范和办事准则。随着法制意识在社会中的推广,大学生的法律和维权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如今依法治校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需求。所以,高校思政辅导员必须注重自身法律素养的发展,合理科学地采用法律手段解决和化解学生的思想问题,并通过自身对法律的理解,树立遵纪守法的模范榜样。

2.2心理素质的发展

生活在如今社会中,时时面临着诸多社会压力和纠葛,因此強悍的心理素质是融解和避免外在压力的良好基础。思政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受到其心理状态的决定性影响,健康良好的状态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反之则会拖累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发展心理素质的前提条件是思政辅导员的综合能力,另外思政辅导员还应当逐渐养成能屈能伸的魄力、广泛的趣味爱好、敏锐的洞察能力、大局观和强健的体魄,这些都是顺利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

2.3道德素质的发展

思政辅导员是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其言行举止对学生今后的为人处事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思政辅导员应当首先端正自身的教育态度,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增强自身使命责任感,这些都会给学生起到模范表率的作用。另外高校思政辅导员还必须注重道德素质培养,包括职业道德,敬业奉献,努力服务学生。发展思政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分为爱工作、爱学生和爱学校三个方面,层次分明的发展教育理念是树立标准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前提。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政辅导员应当通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高创新能力,发展创造新思想和新理念,并在其指导下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的目标。同时归纳总结经验,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断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水平,提升自身的竞争和创新意识,拓宽视野,形成独立思考的工作习惯。另外,思政辅导员还应当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包括观察力、洞察力、意志水平和思维水平,并通过自身创造力的运用,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高效地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努力提高其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陈海斌.高校思政辅导员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浅析[J].才智,2014,(33):96-96.

[2]孙中秀.高校思政辅导员角色认识上的误区与正确定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5):266.

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4篇

1 管理体系的概念

疾控检测实验室是从事卫生及疾病检测工作和的实验室。管理体系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的相互关系, 实验室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为了实施质量管理, 并使其实现和达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以便以最好、最实际的方式来指导实验室工作人员、设备及信息的协调活动, 从而保证客户的满意度和降低成本。不同的标准对实验室所建立的质量体系有不同的要求[2]。一部分实验室是依据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即 (CNAS-CL01-2006)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建立的管理体系, 一部分是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的质量体系[3]。

2 实验室认可的意义

认证认可对卫生检测实验室管理的意义重大, 有利于实验室的公正性, 是确定实验室从事特定类型检测和校准技术与能力的一种方式。截止到2010年12月, 全国已有近5 000家检测和校准实验室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 的认可[4]。我市卫生检测实验室也已经有10余家通过认可, 但在全国仍处于较落后的一个状态。我们必须加强实验室质量体系的管理, 才能全方面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

3 体系自我完善的途径

实验室自我检查、自我完善的主要途径有内部审核、管理评审、质量控制等。

3.1 内部审核

内部审核 (以下简称内审) 也称为第一方审核, 是实验室自己进行的, 用于内部目的的审核, 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诊断和自我完善的活动。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GB/T 19000-2008、ISO 9000-2008) 中定义:内部审核是指“为获得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 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程序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其目的是确定实验室建立的质量体系与规定要求的符合性和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3.2 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是指由最高管理者就质量方针和目标, 对质量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的正式评价。管理评审是评价质量体系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的活动, 是衡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实验室自身情况, 评价管理体系对自身管理工作是否真正有效, 是否能保证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实现, 确保管理体系持续适用和有效, 并进行管理体系的不断改进, 它是实验室发现管理体系存在问题并进行改进的重要依据。

3.3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专业技术和活动, 目的在于监视过程并排除导致不合格、不满意的原因以取得准确可靠的数据和结果。采用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 监视检测过程, 预见到可能出现问题的征兆, 或及时发现问题的存在, 使实验室可有针对性地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通过质量控制能对检测过程是否持续满足预定的标准能力进行确认。检测过程是检测机构管理体系运行的主要过程。影响检测报告质量的因素很多, 包括人员、设备、环境条件、检测方法、测量的溯源性 (抽样和样品处置) 等, 检测结果准确与否, 是质量体系运行中对各种因素控制有效性的综合反映。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实验室应通过质量控制对检测过程进行检查。

4 实验室现状

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CNAS-CI01-2006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的要求, 实验室必须定期按计划开展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工作, 有计划地利用技术校核方法监控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但笔者认为有一部分实验室不重视内审和管理评审工作, 更有甚者有的实验室管理人员搞不清楚内审、管理评审之间的区别, 更不清楚如何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为了应付外部评审而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内审工作中内审员素质不高, 缺内审过程记录, 内审深度不够, 找出的问题往往是浮浅的, 找不出深层次问题, 对存在的问题就事论事, 没有进行原因分析, 更谈不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纠正措施, 起不到防止问题再发生的作用。管理评审输入不充分 (准则中对管理评审输入作出明确规定) , 部分实验室提供不出书面情况报告, 评审流于形式, 管理评审提出的改进等同于内部审核, 或提不出改进的建议, 也就无法实施改进。质量控制方面存在问题是部分实验室仅采用借助外部的力量, 参加能力验证计划和实验室间比对的方式, 实验室内部很少根据实验室自身特点自行组织其他有效的控制措施, 例如人员比对、仪器比对、方法比对、留样复测、利用标准物质校核等形式开展质量控制, 有的实验室也做了一些工作, 但多数没有对结果进行分析, 也就无法利用其结果实施改进。

我们认为实验室自我完善机制有待健全, 内部审核、管理评审、质量控制在其质量管理体系改进中所发挥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5 实验室自我完善机制建立的措施

5.1 内部审核

(1) 认真组织内部审核工作, 提高内部审核的有效性, 编制内部审核工作程序, 为了保证内部审核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和独立性, 实验室首先应该编制内部审核的程序文件, 对内部审核工作的计划安排、准备工作、实施审核、结果报告、不符合工作纠正及验证等环节进行合理规范, 做好内部审核计划[5]。 (2) CNAS-CL 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 有计划的内部审核, 一般每年不少于1次。每年内部审核应覆盖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和与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部门, 配备具有资格和能力的内审员, 进行合理分工, 使审核人员独立于被审核的工作, 内审员根据分工编制内审检查表。 (3) 认真组织现场审核, 由质量负责人主持内审工作, 召开内审首次会议, 明确内审的目的、范围、依据及审核要求, 审核员按照内审计划和日程的安排, 逐条款进行审核, 做好现场审核记录, 记录应做到事实清楚, 可以溯源。编制内审报告。现场审核结束后应编制审核报告, 指出不符合报告并经过被审核部门确认, 对存在的不符合项进行分析, 责成责任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纠正措施并实施。跟踪验证纠正措施实施的有效性。 (4) 内审员应对不符合项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实施的有效性进行确认, 实验室质量管理部门应对整个整改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 以确保防止类似问题再发生。

5.2 管理评审工作

CNAS-CL 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 检测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应根据预定的计划和程序, 定期地对管理体系和检测活动进行评审, 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 并进行必要的改进, 管理评审的典型周期是每12个月进行1次, 在特殊情况下, 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评审的次数。管理评审的目的在于评价管理体系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管理评审的内容包括管理体系策划的充分性、符合性, 质量方针、目标的适宜性、有效性, 组织结构、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充分性, 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活动的有效性, 顾客及相关方的要求, 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 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的结果, 纠正和预防措施, 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 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等。管理评审是实验室持续有效改进的重要途径。5.2.1编制管理评审工作程序为了保证管理评审工作的计划性和有效性, 实验室首先应该编制管理评审的程序文件, 明确管理评审的目的、计划、内容、方法、时机以及结果报告等工作要求。

5.2.2 做好管理评审输入材料准备

制定管理评审计划, 事先通知各有关部门和人员, 提前做好输入材料, 内容包括:管理体系策划的充分性、符合性, 质量方针、目标的适宜性、有效性, 组织结构、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充分性, 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活动的有效性, 顾客及相关方的要求, 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 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的结果, 纠正和预防措施, 实验室问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 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等, 确保管理评审输入全面充分。并形成管理评审报告, 对管理评审中作出的改进决定, 认真逐项落实整改, 并跟踪验证整改的有效性。

5.3 质量控制

5.3.1 编制质量控制工作程序

为了保证质量控制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 实验室应编制质量控制的程序文件, 对质量控制的方法、频次、结果评价和利用作出规定。

5.3.2 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并有效实施

每年度根据本年度工作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计划。一方面, 借助外部的力量, 参加能力验证计划和实验室间比对试验;另一方面, 有效利用内部手段, 如对盲样检测、留样检测、人员比对、方法比对等验证检测工作的可靠性, 特别是在标准更新、人员交替、设备变化和检测质量波动的情况下, 尤其应加强技术校核工作。

5.3.3 分析利用质量控制的结果实施改进

对能力验证计划和实验室间比对结果以及内部组织盲样检测、留样检测、人员比对、方法比对的结果进行分析, 发现测量系统的变化趋势, 预先确定质量控制结果是否合格的判定依据, 对照判定依据对每项质量控制结果进行评审, 在可接受限以内的判定为合格 (满意) , 在可接收限以外的判定为不合格 (不满意) , 对不合格 (可疑、不满意) 的质量控制结果, 查找原因并采取有计划的纠正措施, 消除造成不可接受结果的影响因素。

摘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实验室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依赖于自我完善机制的建立, 它能使实验室自我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实现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实验室检查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和符合性的主要途径有内部审核、管理评审、质量控制。文件标准化管理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的基础, 对保证体系的有效性和符合性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实验室加强体系管理可为全面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提供依据。

关键词:实验室认可,检测实验室,标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孙爱国, 王艳, 刘新荣, 等.疾控机构实验室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22 (7) :202-203.

[2]ISO 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基础术语[S].

[3]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S].

[4]谢珊.加强文件标准化管理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2010, 5 (1) :53-55.

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5篇

22、自信就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23、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24、爱班爱校,重德重能。

25、含泪播种,含笑收获。

26、遇难心不慌,遇易心更细。

27、成功于字里行间,飞翔在海阔天空。

2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9、成功的人总是赢在转折点。

30、赚钱靠大家,幸福你我他。

31、锲而不舍,存义精思。

32、今天选择努力,明天成功选择你。

3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4、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35、教室洁净,清风送爽。身居斗室,心怀天下。

36、人生能有几回搏,今日不搏何时搏。

37、选择可能难,能坚持自我的选择更需要自持力。

38、团结进取,追求卓越。

39、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6篇

2016年8月25日, 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指出, 当前创业企业已经进入理性发展、自我完善、优胜劣汰的新阶段。他说, 从市场基本面来看, 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应用, 为创业创新者提供了巨大空间和机遇。这些领域的项目也受到了投资人的高度关注, 这将使本轮创业特别是创新型创业的内生动力大大提升。

林念修表示, 今后国家发改委将建立科学客观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构建“双创”景气指数等模型, 力争用数据说话, 从“双创”环境优化程度、创业创新的信息水平、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发展状况等方面来科学评估“双创”的总体发展态势, 为各类“双创”参与主体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服务, 也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更加客观的政策评估意见。

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7篇

自我意识心理学定义为本身意识, 即关于个性品质、内心世界和内心体验的意识。它在个性发展中起着调节作用, 也影响人的整个心理发展。近年来, 在大学生中, 由于各种心理矛盾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增多的趋势。研究表明, 有10%-30%的大学生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另有调查研究表明, 在大学生中有20%左右的人呈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适应不良, 心理障碍发生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是从中学生自我意识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特别是大一年级同高三学生自我意识基本上处同一水平, 但同大四年级的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差异。其发展总趋势趋于稳定, 不过还没有成熟, 当自我意识受到较强干扰时便不易保持平衡。我们调查发现, 高校学生食堂为吃饭排队发生口角甚至动手的, 有许多是大一年级学生。他们遇事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感情, 容易冲动。

1、自我意识发展有待巩固和稳定

这时期的学生有时不能正确评价自己, 或因过高估计自己, 而忘乎所以;或因充满自卑感, 表现为自信心不强, 有时担心自己的能力, 担心自己的言谈举止被别人嘲笑责备等。

2、自我意识发展已具备了独立性

他们渴望独立自主, 喜欢过分表现自己, 高谈阔论故意显示自己老练成熟。另外, 由于要求自立, 他们便抵抗和排除外来压抑自己的力量, 不愿听信别人的意见, 强烈提出自己的主张。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青年期反抗, 这种反抗是因自我意识发展而产生的必然要求。我们一定要把青年期的反抗和捣乱破坏区别开来。

3、自我意识发展能使得学生进行较深的反省

这个时期的学生他们需要帮助, 大多数人在他人的帮助下能进行自我教育, 发挥自己的潜能。

4、自我意识表现明显的“矛盾性”

即:“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主体的我”与“社会的我”的矛盾, 这些矛盾的结果使大多数学生向积极的方面发展, 达到新的水平, 少数学生会向消极方面发展, 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工作, 使其健康发展。

二、体育教育对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

人的身心发展是在个体实践活动中得以实现的。人必须通过各种活动来促进机体的正常发育, 增强体质, 发展个体心理活动能力与个性。其中, 社会实践活动是人心理活动产生的源泉, 它不仅使人的智慧和力量得以外化和对象化, 而且使人的能力、才干、意志、智慧在实践中综合运用, 实现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发展。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人才能使自己的身心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

体育运动正是以人自身的身体运动来满足个体及社会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一种社会活动。高校体育通过体育教学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等活动, 促使学生体质的增强, 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由于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内在联系, 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1、高校体育教育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

认识自己比认识别人困难, 认识主观世界比认识客观世界困难。当一个人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时, 就会在与别人交往中出现不快。体育运动大多数是集体性竞争活动, 每个人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 都可以明显表现出来, 因此, 体育运动可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2、体育运动有助于自我教育

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 为了服从集体利益, 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 为了比赛的胜利, 就会有意识的发扬优点, 改正缺点。竞赛的成功会使自己得到集体的承认, 并给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和建立自信提供机会。体育运动通常以竞赛的形式出现, 因而每个学生在竞赛中都有自我暴光的机会。

3、体育教育净化学生的情感, 达到治疗心理疾病的目的

研究表明, 身体运动有利于培育学生丰富的情感, 陶冶学生情操。体育活动能带来流畅的情绪体验, 并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活泼愉快、积极向上的精神。这些效益来自持续锻炼所产生的心理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容和形式绝大多数是根据自身的兴趣、能力和条件等选择的, 他们一般都能够很好地胜任体育锻炼的内容, 这有助于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运动兴趣。体育活动能使学生不良情绪得到合理形式的宣泄, 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达到平衡而取得缓和, 从而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疲劳,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据国外报道, 许多国家已将体育活动作为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方法。根据学者基恩的一项调查显示, 在1750名心理医生中, 有60%的人认为应将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来消除焦虑症;80%的则认为体育活动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 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会随着身体运动的加强而逐步降低其强度, 激烈的情绪往往在体能的消耗中逐渐减弱, 最后会平静下来。

我们曾对我校100名运动队队员进行问卷调查, 体育训练对以下几方面影响情况。 (见表)

三、结束

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稳定和成熟起着重要作用。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情况如何影响其个性发展, 对今后生活、学习、工作都有深远意义。这个问题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学校、社会要协调配合, 正确引导他们, 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 以至将来更好的施展他们的才能。

摘要:在高校中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如何, 对其今后学习工作生活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得出:经常接受体育教育对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以及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稳定和成熟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育,大学生,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论社区护理的发展和完善 第8篇

1 社区护理的特点

1.1 预防保健为主

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 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主要目标, 采用积极主动的预防措施, 减少人群的发病率。重点进行宣教, 尤其是对一些特殊人群进行有效的宣教, 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和吸烟、酗酒等, 并不断加强身体锻炼, 保持心情愉悦。

1.2 强调群体健康

是以整体人群为服务对象, 不是单一地指某人、某个家庭、某个群体。建立健康档案, 分析健康状况, 并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 解决存在的健康问题。

1.3 社区护理工作范围的分散性及服务的长期性

社区服务对象居住相对分散, 目前我们社区中心大概要管理5 km范围内的居民, 人口大约5万~6万。慢性病、残疾人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护理具有长期性, 归档后每月要进行家庭访视并给予用药及健康指导, 告知居民我们的服务热线, 有事随时和我们联系。

1.4 综合性服务

影响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这样就要求社区护士有较高的水平, 并有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人文科学等知识, 满足不同居民的健康需求, 进行综合性服务。

1.5 可及性护理服务

社区护理有就近性、方便性、主动性等特点, 在社区医院就诊便于患者能及时得到治疗, 并且就诊医疗费用相比大医院要低, 可以减轻群众看病的经济负担, 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

1.6 具有较高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社区人员经常要独自一人去居民家中进行各种诊疗活动, 要求社区护士有较高的护理经验和解决健康问题的能力及应变能力, 并在独立完成工作中注意自身安全及医疗安全, 保证治疗的效果。

2 发展和完善社区护理

2.1 政府对社区护理的干预和支持

近几年来, 政府加大了投资, 支持社区护理卫生事业的发展, 社区护理已成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将会逐步完善和具体、充分发挥其特有的工作职能, 更好地为广大居民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2.2 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素质

加强学习, 鼓励在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接受继续教育及培训, 提高护理素质及人际交往的能力, 更好地适应社区护士的角色, 使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使他们专心致志地服务于基层、服务于社区, 以适应新体制的要求。

2.3 居民的参与

通过多种媒介做好宣传 (板报、宣传标语、健康教育大讲堂等) , 并为60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 使人们对社区护理的功能及性质有充分了解及信任, 乐于接受和主动寻求社区护理服务。

3 讨论

通过调查, 找出社区居民的健康问题, 并及时宣讲, 提高社区人群的防病及健康意识, 逐步树立作为社区居民朋友及帮助者的卫生服务技术人员专业形象, 使居民的健康问题80%能在社区得到解决, 取得他们的信任与理解, 并支持、宣教社区卫生服务。

通过社区护理, 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并合理利用卫生资源, 小病去社区, 大病去医院。及时发现慢性病及并发症, 并及时治疗, 减轻患者的痛苦。构建一个和谐健康的社会,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要建立全民社区医疗这样实惠便宜的医疗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 而是需要长期的持续的重视与投入才行, 我们坚信社区护理的发展会向着更好的方向迈进。

浅谈“新农保”的发展和完善 第9篇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点一直在企业、事业、城镇, 多少年来, 我国的农村居民始终延续着完全依靠家庭养老的模式。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 建立个人交费, 集体补助, 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社会统筹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新思路。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可靠的社保, 全覆盖加更可靠的目标要求, 传递出来的无疑是中央对于社会保障更高的要求。也是新一届领导集体在接过历史接力棒的同时, 对社保体系建设的新宣示。毫无疑问, 更可靠的社保将把未来十年的主要建设任务, 从重数量向数量与质量并存。并更加讲求质量的发展轨道。目前,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只有夯实基础, 抓住关键才能因地制宜, 在执行中不断完善。

1 健全制度, 营造氛围是基础

与城市相比, “新农保”工作有其特殊性。首先, 农民的观念有待更新。社会保险工作是工业化的产物, 对于长期处于自然经济形态, 新接触工业文明的农村居民来说, 还是比较新鲜的词汇。虽然中国的农村有着悠久的亲友帮扶、邻里互助的优良传统, 但对国家的社会互济的制度安排, 还是缺乏普遍的认知;对可能遭遇潜在的社会经济风险没有城镇居民那么敏感。如果没有触手可及的现实利益, 他们是不会轻易相信的。其次, 居住分散、许多农村居民远离中心城镇, 交通不便, 信息不灵。再次, 农村社会管理基础薄弱, 办事能力不足, 缺乏专业知识;金融、通讯等社会服务资源也相对匮乏。

针对农村居民的现实认知习惯, 以方便群众为着眼点。把新农保经办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以尽可能简明, 突出实惠, 强化利益引导机制大力宣传新农保的新政策、新制度。比如寿阳县养老中心, 为了让广大群众能及时享受到党和政策的温暖, 成立了专门的宣传队伍。单位一把手亲自带队, 采取全方位、多形式、立体化的宣传手段。定时、定点进村入户进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 印发宣传资料12万份, 在较为集中的乡、村设立咨询点14个、悬挂标语近百条, 对一些边远村镇出动宣传车50多次, 现场接受群众咨询数万次, 做到了广播上有声音, 电视里有图像, 街道上有标语, 户户有资料。县、乡、村三级工作人员深入千家万户, 把政策讲明, 道理讲透, 好处讲清, 使“新型农保政策好, 政府扶持帮养老”的理念深入人心, 收到了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的良好效果, 同时大大激发了农村居民参保的积极性。

2 因地制宜, 以点带面是关键

新农保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 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必须严格执行“新农保”的“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 以及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 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它社会保障措施相配套, 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的目标任务, 2009年寿阳县养老中心率先在土地流转重点村, 新农村建设合格村, 移民并村验收村中确定33个行政村先行试行, 在县委、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下, 安排启动资金70万元, 发放基础养老金近100万元。9~11月份, 33个试点村参保率达85%, 同年十二月份被评为全国首批新农保试点县。从此, 新农保由33个试点村逐步覆盖全县14个乡镇以及丹凤城区管委会的206个行政村、97 194人已全部纳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网。2012年, 征缴个人账户养老金1 561.98万元, 60岁以上领取人数为26 252人, 领取基础养老金1 841.44万元、个人账户养老金32.65万元, 共计发放养老金1 874.09万元, 缺口312.11万元全部由财政拨付, 按月足额发放, 社会效果显著。

3 多措并举, 循序渐进是要领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 必须妥善做好新型农保制度与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 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政策, 农村五保供养, 社会优抚,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衔接、配套工作。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和业务操作规程开展工作, 建立严格的考核责任制和分片包干责任制, 领导亲自带队, 抽调精兵强将充实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第一线, 采取县、乡、村三级密切配合, 上下联动, 整体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确实把这项顺民意、谋民利、解民难的德政工程做好并且做实。

为了提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信息网络化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和新型农保管理信息系统, 在县委、政府及财政的大力支持下, 投入了大量的现代化办公设施, 改变了传统的农保管理耗时、易出错的不足, 为实现一处录入, 全网可查, 缴费发放一条龙网络化服务提供了硬件支持。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为保障农村老年人口晚年生活而实施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健全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 牵涉到诸多方面的问题,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可能需要我们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艰苦努力,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 是一项政策性强、业务性强、涉及面广、工作繁琐、服务对象复杂的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能否顺利的继续推进和完善这项工作, 取决于各级领导的重视, 取决于农村经济的社会发展水平, 取决于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支付能力, 也取决于广大农村居民的认知度和接受能力, 更取决于广大社保工作者的辛勤劳动。目前,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已基本建立, 但如何巩固和完善现有的成果是关键, 它关系到党和政府的重大惠民政策是否落到实处, 关系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实践, 笔者认为需要进一步深入基层, 以面促点, 在继续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 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1) 进一步深入细致地有针对性的做好“新农保”的宣传工作。宣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重大意义、基本原则和相关配套政策。使广大农村居民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 利用现有的实际典型示例, 使一小部分人摆脱“不参保也能拿钱”的简单想法, 使极少数持观望态度有缴费能力的参保者, 在保障网外徘徊的农村居民进入我们的“新农保”保障网, 真正实现全覆盖。

2) 继续加强业务经办能力, 以方便群众为着眼点。严格执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编写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实务指南》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经办规程。一是我们的农保工作人员必须做到“既要引进门, 更要留住人”树立主人翁的意识。以持续的工作热情和迅速的工作效率换取农村居民的信任, 让农民自愿参保的同时, 更愿意自觉续保;二是继续认真记录好农村参保居民的缴费和待遇领取工作, 保证对他们的参保个人基本信息和逐年缴费, 记录一生, 跟踪一生, 服务一生。继续整理和完善参保档案, 继续做好新老农保的衔接工作。

发展和完善我国相对滞后的货币市场 第10篇

中国的货币市场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后方才出现的。从影响力来说, 它只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才有了一定的重要性, 而且, 迄今为止, 其市场结构仍很不完善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 短期国债是最主要的货币市场工具。中国政府虽然自1981年开始发行国债, 但已发行的国债期限绝大部分超过一年。1994年, 中国首次发行了期限短于一年的国债, 但其数额很小, 基本上属于试验性质。另外, 由于各种原因, 政府于1997年直接停止了短期国债的发行。从国债的流动性看, 已发行国债可流通部分所占比例在1996年之前曾显示出不断提高的趋势, 并于1996年达到最高点, 为85%, 1997年却骤然降至30.9%。

在货币市场中, 商业票据是一种历史最悠久的债务工具,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 它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 商业票据也是货币市场最早使用且是惟一得到法律保障的工具, 货币当局也多次采取措施来推广它的使用。但是相对于其他市场而言, 它的发展却非常缓慢。1988年到1995年, 票据的承兑和贴现甚至基本停止。阻碍商业票据市场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行用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票据当事人担心出现“金融三角债”之类的问题, 而拒绝将它作为支付手段来使用。由于以票据为基础的贴现贷款的风险事实上并不小于普通的信用贷款, 商业银行也不愿意接受它。至1997年底, 票据贴现余额占商业银行贷款余额的比重尚不足4‰。另外, 中央银行对于票据的再贴现一直有额度限制, 事实上也阻碍了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

二、中国货币市场的现状

目前, 中国货币市场的交易成本不高, 但由于信息成本和风险成本偏高, 导致了交易过程效率总体偏低。对于信息效率来说, 由于信用基础和资信认证体系的缺失, 以及市场对交易主体资信状况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披露机制, 不仅市场信息成本上升, 影响其交易过程效率, 而且由于信息的阻滞和失真, 使其价格不能准确地反映市场的供求波动状况, 从而降低其市场的信息效率。至于资源配置效率, 中国货币市场一方面规模较小, 不统一, 并且市场交易主题单一, 覆盖面不够广;另一方面市场的非竞争性和市场价格 (利率) 缺乏弹性, 从而使得货币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总体偏低。

三、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完善中国的货币市场, 要围绕提高货币市场效率的主旨, 重建信用基础, 完善同业拆解市场, 国库券市场、票据市场、证券回购市场、可转让定期凑男单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市场六个子市场, 增加市场交易主题, 扩大市场规模, 构筑合理的货币市场利率, 加大对货币市场的监管。

1. 重建信誉基础。信誉制度是货币市场乃至整个金融市场

发展的基础。要建立发达、高效的货币市场必须培育良好的商业信用。

在中国, 由于信用制度和信用关系不够完善, 国家信用代替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的现象比较突出, 信誉价值低, 导致中国货币市场发展缓慢且不活跃。在中国缺乏公正权威的资信评估机构对企业信用和票据进行评级, 使得货币市场交易主体双方信息不对称, 从而使资金供给方承担更多的信息成本和风险成本。

货币市场的实质是信用交易。因此, 建立良好的信用基础特别是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 对推动中国的拆借市场, 证券回购市场, 以及票据市场乃至整个货币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建立良好的信用基础, 首先需要建立信息公开和披露制度。在中国货币市场上披露的信息包括价格和数量方面。在银行同业拆借市场上, 披露银行间各期限拆借品种的成交价格和成交量;在债券市场上, 公布不同期限的各回购交易品种的成交价格和成交量, 以及债券买卖的成交价格和成交量。还可以依托现有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中丰富的企业信息资源, 逐步建立起全国统一标准的企业评级制度, 发展中国的商业评级公司。

2. 加大货币市场监管。

为促进货币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货币当局要对货币市场参与主体、融资规模、融资期限和融资利率等进行一定的监督和管理, 保持市场信心。货币市场处于金融市场的核心地位, 保持货币市场信心对于维护整个金融系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向公众宣传货币市场。央行有自认及时向公众披露市场及金融产品的信息, 纠正投资者对一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误解。鼓励社会公众更多的参与到货币市场中来, 扩大货币市场规模, 并允许有资格进入货币市场子市场交易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进来。

(2) 打击和降低金融犯罪。央行严密监管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活动, 防止并惩罚经营不诚实现象和传导错误信息的行为。

(3) 鼓励竞争。市场监管鼓励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 提高活力和字样配置效率。利用市场这个优胜劣汰机制将不诚实或不善经营的市场主体淘汰。

(4) 强化法制观念, 完善市场法制的建设。央行在监管过程中, 应充分利用法律武器, 促使金融机构依法经营, 牢固树立起依法经营的法制观念和风险意识。积极完善法制建设, 从法律上确保货币市场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参考文献

[1]朱忠明:中国货币市场发展新论[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2

上一篇:培育弘扬下一篇:俄语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