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比较范文

2024-09-02

语音比较范文(精选5篇)

语音比较 第1篇

黄伯荣、廖序东编著的《现代汉语》 (以下简称黄廖本) 和邵敬敏编著的《现代汉语通论》 (以下简称邵本) 在全国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中使用广泛。黄廖本自1979年试用本到今天已经使用了三十多年, “系统性强, 条理清楚、简明实用”等特点奠定了其在现代汉语教材中的权威地位。但也有不足, 如有些内容陈旧, 偏重知识、能力训练不足。邵本吸收了近二十年以来语言学领域的最新成果, 以鲜明新颖、实用性强著称。但因涉及篇幅较大, 内容上也免不了有一些小的瑕疵。两套教材在语音章节编排上各有特色, 本文将从结构安排、小节内容、课前热身及课后习题三个方面对两套教材该章节内容进行比较。

一、黄廖本和邵本语音章节结构安排之比较

黄廖本语音一章分九小节:语音概说、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音变、音位、朗读和语调、语音规范化。邵本分八小节:现代汉语语音概述、音节分析:元音和辅音、音节分析:声母和韵母、普通话声调、普通话音节结构、音位和音位归纳法、音变、节律。

两者共同之处在于:都着眼于音素、音节、音位等语音结构的基本要素来展开叙述。共有内容是概说、声母、韵母、声调、音节结构、音变、音位几个部分。

但二者在小节数量、编排标准、小节标题上有很大差异。

首先, 小节数量不同。黄廖本共九节、邵本共八节, 黄廖本比邵本多出“语音规范化”一节, 从中可发现, 黄廖本更加注重规范化, 且在“语音规范化”一节中附有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 这对现代汉语的学习和使用显然是必要的。

其次, 编排标准不同。黄廖本采取一个标准即中国传统声韵调系统由此展开, 并且一贯到底, 而对于元音、辅音这些现代语音学的概念并没有单独设节, 而是在声母、韵母中顺次阐述, 因为声母的主体是辅音, 韵母的核心要素是元音;邵本则使用了两个不同标准即中国传统声韵调系统和现代语音学音素、音节系统展开叙述 (音节分析:元音和辅音, 音节分析:声母和韵母、普通话声调) 。相比而言, 黄廖本的编排设计更符合汉语语音特点, 因为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 传统声韵调系统正是对这一语言事实的最好分析。邵本两个不同标准交叉使用容易给初学者造成混淆, 且现代语音学音素、音节系统并不符合汉语语音特点, 但“音素”、“音节”这些术语的解释又是必不可少的, 最好就是按照黄廖本那样, 将这些术语解释安排到声母、韵母章节之下。

第三, 小节标题不同。黄廖本第六节为“音变”, 第七节为“音位”。邵本第六节为“音位和音位归纳法”, 第七节为“音变”, 可见两者对“音位”的重视程度不一。笔者认为将“音位”安排在“音变”之前更好, 因为“音位”仍然属于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 而“音变”则是语流音变中的一种现象, 属于语音使用过程中的一个问题。因而邵本安排在这点上优于黄廖本;但是邵本这节标题并不是“音位”而是“音位和音位归纳法”, 与前几节的“声母”、“韵母”等体例不一, 笔者认为“音位归纳法”属于“音位”内容的一部分, 因而将其置于“音位”之下, 体例更为科学。

二、黄廖本和邵本语音小节内容之比较

黄廖本和邵本虽然都是针对现代汉语语音特点进行编写的, 但二者各小节内容差异较大, 下面将从语音概述、声母、韵母、声调、音节结构、音位、语调及附录表格等八个部分进行比较。

1. 语音概述部分。

黄廖本不仅对语音的物理、生理、心理三大属性作了详细说明, 也对语音单位及三种记音符号作了重点介绍, 而邵本只是对语音的三大属性作了具体分析, 其他方面则没有涉及。笔者认为, 作为概述, 应该把一个问题的基本框架即性质、研究内容、基本范畴等情况作系统介绍, 以便给初学者一个心理上的前期准备。语音基本单位这些基础概念语音概述不可或缺, 而邵本却没有涉及。因而, 在这方面黄廖本优于邵本。

2. 声母部分。

在讲到声母的发音这一节时黄廖本附的是“普通话辅音声母总表”, 邵本则附的是“普通话辅音发音特征表”。也就是说邵本除了考虑普通话21个声母外也将舌根、浊、鼻音ng考虑在内, 笔者认为该节重点讲声母, 因而对辅音ng只需在表后附带说明即可。此外, 邵本在声母这节专门讲解了声母发音训练要领, 黄廖本则有专门的声母辨正 (如n和l的区分等) , 这对不同方言区学生普通话声母发音的掌握无疑很有帮助。两本教材在这方面虽然安排形式不同但都达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 这是值得肯定的。 (在韵母部分两本教材也分别给了发音训练要领及韵母辨正, 下文将不再赘述)

3. 韵母部分。

对ong和iong的四呼归属不同, 黄廖本将ong归入合口呼, 将iong归入撮口呼。黄廖本对此有专项说明:“ong归入合口呼、iong归入撮口呼, 是按它们的实际读音排列的, 《汉语拼音方案》没有采用ung、üng的写法是为了使字形清晰, 避免手写体u和a相混” (黄廖本增订四版51页) ;邵本将ong归入开口呼, 将iong归入齐齿呼。笔者认为黄廖本的归类更为科学合理。

此外, 邵本 (第二版) 47页“由韵母ie、üe组成的音节, 韵腹是ê”。但是在46页的普通话音节结构表中分析“雪”的韵腹时却写为e, 明显校对有误, 希望再版的时候可以订正。

4. 声调部分。

黄廖本在章节末尾以附录的形式对七大方言区的调值、调类作了说明, 使学生对不同方言区的声调有大致了解;邵本则着重比较普通话和方言在声调上的差异, 并且对北方方言、南方方言声调分布及特点予以说明。相比而言, 两者各有利弊。邵本注重共同语和不同方言之间的差异, 但却忽略了汉语七大方言区之间声调的具体对比。黄廖本对七大方言区方言声调的调值、调类予以表格说明, 一目了然, 便于学生了解各方言区间的差别, 但缺乏普通话和方言的比较。笔者认为最好将两者结合起来。

5. 音节结构部分。

邵本除阐述音节理论外还列出分析音节时应注意的要点 (iou、uei、uen的省写, 隔音字母y、w的使用等等) 。这种细致的特别说明有助于初学者准确分析汉语音节结构, 而黄廖本则没有特别提示。

6. 音位部分。

两者在音位归纳原则上有一些差异。黄廖本在归纳音位时提出了三条原则, 即辨义功能、互补分布、音感差异。邵本则提出了四条原则, 即对立原则、互补原则、音感差异原则、系统性原则。对比发现, 邵本在归纳音位时还考虑到归纳出来的音位是否系统整齐、简明经济, 注重从语音系统上来考虑音位的归纳, 这是比黄廖本进步之处。但是邵本52页 (第二版) “互补原则”中称∕a∕有四个音位变体, “音感差异原则”中又称∕a∕有五个音位变体, 前后不一致。这是邵本的疏漏。

7. 语调部分。

黄廖本关于这部分内容的标题是“朗读和语调”, 而邵本则是“节律”, 虽然名称不一, 但是所讲内容大同小异。相比而言, 邵本术语更贴近最新研究, 而黄廖本则较为传统, 便于学生理解。

8. 附录表格部分。

黄廖本附录表格较多。如《汉语拼音方案》《国际音标简表》《三种记音符号对照表》《汉语方言声调对照表》《普通话常用轻声词表》《普通话常用儿化词表》《同音字表》等等。这对于现代汉语语音常识的学习十分重要, 初学者可以在参考表格的同时理解教材内容, 更加直观、便捷, 效果也会更好。而邵本中这些内容都是缺失的。

三、黄廖本和邵本语音章节课前热身和课后习题之比较

1. 课前热身部分。

邵本在每节开篇都用方框的形式勾出了学习要点, 对该节所讲内容作了概括, 对学生应该了解和应该掌握的知识分别作了说明, 这对学习整节内容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如:现代汉语语音概述部分, 邵本用学习要点的形式指出该小节所要了解的内容是语音三大属性、《现代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和作用及国际音标, 需要掌握的内容则是语音的音高、音强、音长及音色这四大要素。这些学习要点给学习者以纲领性提示, 避免了学习过程中的盲目。

2. 课后习题部分。

邵本课后习题设置为两部分:练习题和思考题。练习题题量较大、内容丰富, 便于学生课后练习, 以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效果。思考题难度设置明显比练习题上了一个高度, 便于基础好的同学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深入地思考。如:第三节“音节分析:声母和韵母”的练习题, 有大量的绕口令, 诙谐幽默、趣味性强,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音知识的兴趣。思考题部分考察学习者家乡方言的声母、韵母与普通话声母、韵母有何差异并要求写出它们的对应关系, 这对学习者本身专业素养要求较高, 不仅要准确把握普通话的声母和韵母, 还需要准确把握家乡方言的声母、韵母。

黄廖本在这两个方面则略显逊色, 不仅没有课前热身部分, 而且课后习题难度偏低如:第一节“语音概述”的思考练习题为语音三大属性及音素、音位、声母等基本概念的解释, 这些习题都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提问, 缺乏深度归纳, 不利于学生思考、探索及能力的提高。

结语

黄廖本《现代汉语》和邵本《现代汉语通论》在语音章节编写上各有特色。黄廖本描写细致、内容通俗易懂、体系严密且常出常新, 保持大框架相对稳定并不断适时修订、更新, 择善而从。邵本则是一本面向21世纪的全国文科新教材, 具有前沿性和实用性, 相比黄廖本, 内容详尽, 难度系数稍大一些, 比较适合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尽管两本教材都存在着一些瑕疵和不足, 但小瑕不掩大瑜, 它们都是适合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学习的好教材。两者各有所长, 学生学习时两本教材可以互相参照, 各取所需。

摘要:黄伯荣、廖序东编著的《现代汉语》和邵敬敏编著的《现代汉语通论》是现代汉语教材中的典范之作。两套教材在语音章节的编排上各有特色, 本文将从结构安排、小节内容、课前热身及课后习题三个方面对两套教材语音部分进行比较, 以期对今后教学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教材,语音,比较

参考文献

[1]胡裕树.现代汉语 (重订本)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

[2]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 (增订四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社, 2007.

[3]兰宾汉, 邢向东.现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 2006.

[4]骆小所.现代汉语引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

[5]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第一版) .

[6]邵敬敏.现代汉语课程教材的改革和创新意识[J].中国大学教学, 2006 (2) .

[7]邢福义.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

语音比较 第2篇

语音偏误标记与语音对比-谈泰国学生语音习得问题

基于在泰国的教学实践,文章归纳了泰国学生区别于其他国家学生的语音偏误标记,并借助汉语和泰语的.语音共时层面的对比,分析泰国学生在汉语语音习得过程中由于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干扰所造成的“化石化”难点,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作 者:陈晨 李秋杨 CHEN Chen LI Qiu-yang  作者单位:陈晨,CHEN Chen(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李秋杨,LI Qiu-yang(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文学系,北京,100081)

刊 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AN NORMAL UNIVERSITY TEACHING AND RESEARCH ON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EDITION 年,卷(期): 6(2) 分类号:H195 关键词:语音偏误标记   汉泰语音对比   化石化  

语音比较 第3篇

关键词:汉语语音 英语口音 缺陷 教学策略

一、引言

对外汉语教学正在不断地走向科学化,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体现就在于对教学对象区分的不断细化。比如区分海外华侨华裔和纯粹的外国人,在纯粹的外国人当中又进行国别化的区分等等。这样做无疑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和研究的不断深化。笔者本次研究了来自London和Washington D.C.的成年白人的汉语语音偏误和缺陷。之所以做这一项研究,是因为笔者和多位同行在教学中都发现来自两地的学习者在汉语语音偏误和缺陷方面有着细微的区别,而即便是在生源地相同的学生内部,不同人种之间的语音偏误和缺陷也不尽相同。“语音缺陷是在同一音位范围内同标准音相比音值不准,有差距。”[1]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的语音缺陷,体现为发音不够准确,但还没有把普通话里某个音读成另一个音。这里的“音”,指的是音位。语音缺陷与语音偏误的区别在于前者不会引起辨义上的问题,后者则影响辨义。在以往的科研中,对语音缺陷的探究多集中于言语矫治领域和普通话测试领域,如毛世桢、叶军(2002),孔江平、胡炜、傅民魁、周彦恒(1998)等等。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对此关注较少,原因主要有四点:首先,很多教师和研究人员认为对外籍汉语学习者来说,没有必要过高地要求他们的汉语语音水平;其次,有很多同行认为外籍学生达不到很高的汉语语音程度;再次,很多教师认为过多地进行语音矫正会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最后,担心要求太高会引起学生的畏难情绪。所以,以往我们更多地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们的语音偏误上,在这一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对外汉语教学是为学习者服务的,必须关注学习者的需求,而不是想当然地认为他们应该怎么样。根据笔者的一项调查问卷显示,确实有很多留学生希望矫正自己的汉语语音缺陷,让自己的汉语语音更加完美。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对留学生语音缺陷的关注。为此,教学目标要体现出层次性,即对不同学习需求、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出的要求不应该整齐划一,而是要符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潜质好的学生应提出较高的语音要求。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发现来自两地的成年白人汉语学习者体现出的偏误都是相同的,而这些偏误在以往的论著中已有研究,所以在撰写本文时,笔者集中探讨两地被试的语音缺陷,包括相同缺陷和不同缺陷。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过程及方法

首先提出假设,即来自London和Washington D.C.的成年白人的汉语普通话语音偏误及缺陷是有同有异的,这种现象可能与生源地因素有关。接下来使用抽样调查法选择了一百名被试,让来自以上两地的成年白人汉语学习者朗读同样的语料,并进行全程录音、录像,之后对他们进行辨音测试,汇总出被试在发音和辨音方面的所有偏误和缺陷后,使用访谈法、文献参阅法等查找出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证实笔者的假设。最后为他们制定针对各自实际情况的教学策略。

(二)被试情况

100名被试均为成年白人,其中50位来自London,五十位来自Washington D.C.,都是男女各25名。所有的被试都是在家乡出生并长大,期间未曾长期离开故乡,故无口音上的重大改变。此外,他们都是在至少18岁之后才开始学习汉语的,学习时间都超过了三年,年龄都在21岁到40岁之间。都达到了新HSK五级水平,智力均正常,听说器官均健康。他们当中大都不是跟同样的汉语教师学习汉语的。

(三)测试语料

朗读测试语料包括汉语普通话的所有声母和韵母、2012年普通话考试试题中的一套(考虑到被试汉字水平,以拼音形式提供)、能够全面代表英语音系的若干单词、2012年TOEFL考试听力部分试题、2012年IELTS考试听力部分试题。辨音测试材料是2012年普通话考试试题中的另外一套。

(四)研究环境和工具

被试朗读、辨音、接受访问的环境均为封闭安静的室内,无外界杂音干扰。辨音测试的朗读者是一位普通话水平达到一级甲等的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使用的录音设备为PHILIPS VTR5000录音笔,录像设备为SONY DSC—T50照相机,语音分析软件为Praat 5341版本。

三、缺陷汇总

在辨音测试中,被试未表现出缺陷,出现的问题均为偏误,而且与他们在朗读测试环节出现的偏误具有很高程度的一致性,但与发音时表现出的缺陷却并未表现出关联。

(一)两地被试相同的缺陷

这部分又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方面,具体如下。

1.声母在单读时的缺陷

在发[k?]、[x]时,几乎所有的被试都发成了声门塞音。

此外,两地被试都习惯于用浊辅音代替汉语普通话中的不送气清辅音。他们之中93﹪的人用英语中的[b]、[d]、[g]、[dz]分别替代汉语中的[p]、[t]、[k]、[ts],用英语中的[d?]替代汉语中的[t?]和[t?]。

2.韵母在单读时的缺陷

从整体的韵母发音面貌上讲,所有被试汉语元音的发音都太松。其中他们发音尤其过松的音是[i]、[u]、[y]、[?],而 [?]是最松的,几乎被发成了混元音[?]。

此外,被试的圆唇和展唇掌握得很不好,问题在于舌位和唇形的配合掌握不当。

在复韵母的发音方面,他们的发音动程太小,而且韵尾发得过重、过长。

最后,被试都习惯于把[u?]、[iu?]、[i?n]分别发成[??]、[i??]、[ian],也就是说发这几个音时元音开口度偏大。

3.在单音节内部的缺陷

在音段成分方面,被试的缺陷除前面谈到的问题外,还体现在协同发音上。

首先,在[n]、[l]与撮口呼相拼时,习惯于在声母和韵母之间多加一个介音[?]。

其次,在[ts]、[ts?]、[s]与合口呼以及以[o]为首的开口呼相拼时,习惯于在声母和韵母之间多加一个介音[?]。

再次,在[t?]、[t??]、[?]与合口呼以及以[o]为首的开口呼相拼时,习惯于在声母和韵母之间多加一个介音[?]。

另外,在[t?]、[t??]、[?]与撮口呼相拼时,习惯于在声母和韵母之间多加一个介音[i]。

最后,在[?]与开口呼以及齐齿呼相拼时,习惯于在声母和韵母之间多加一个介音[u],还有人直接把开口呼和齐齿呼韵母圆唇化来发音的。

在超音段成分方面,被试读去声音节时过于用力,令人觉得夸张、不自然。

(二)两地被试不同的缺陷

在这方面的缺陷主要体现为两点。

1.声母在单读时的不同缺陷

在[l]和[r]的掌握方面,两地被试的通病是发音过松。但在发[l]音时,Washington D.C.的学生大都有软腭化的倾向,即“舌身中部向下凹陷,舌身后部向上略微抬高”[4]。而London学生普遍没有这种倾向;在发[r]音时,Washington D.C.中90%的被试有圆唇化的倾向,而 London的学习者没有。

2.韵母在单读时的不同缺陷

在[?r]的掌握方面,Washington D.C.的学习者普遍没有明显缺陷,可是82%的London学习者都发成了[e?]音,也就是说他们倾向于由[e]向[?]逐渐地滑动,先是舌端靠近下齿的位置,然后是舌的前部逐渐地抬高,牙床由大于半开的状态逐渐过渡到小于半开的状态,唇形逐渐地由扁平状态过渡到自然的状态。显而易见,他们在整个发音动程中,舌身没有隆起的过程,舌尖也没有卷舌的动作。听起来有一点“大舌头”音。

此外,Washington D.C.的学习者把汉语[a?]、[ua?]、[ia?]分别发成了[??]、[???]、[i??],即发音部位都偏前了;London的学习者没有这一缺陷。

以上便是笔者发现并总结的两地学习者在汉语普通话发音方面的缺陷。

四、成因探究

笔者首先对所有被试进行了访谈,之后又结合许多相关文献和对被试英文语料朗读情况的分析找到了问题背后的成因。

(一)访谈

在实验结束之后,笔者又分别对所有的被试进行了关于汉语普通话语音习得感受、学习方法和经历等方面的访谈。这一过程中,笔者发现他们的学习策略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另外,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表示对笔者总结出的这些偏误和缺陷,他们自己之前并未清楚地认识到,还有少数人表示尽管觉察到了但不知道怎样改正。此外,他们一致认为汉语老师普遍不重视语音教学,而他们课余时间也从不注意模仿普通话标准发音示范的音像制品。可见,他们对自己的汉语普通话语音偏误和缺陷的认知并不明确。

(二)归因

访谈结束后,笔者对被试的缺陷成因做了大胆的推断:主要是受其母语的影响。在对目的语的一些音的发音部位、方法认知不明确的情况下盲目地发这些音,很容易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五、教学策略

针对被试相同语音缺陷的教学策略也是相同的,而针对被试的不同语音缺陷则充分尊重了各自的缺陷特点,对症下药。

(一)针对相同缺陷的教学策略

针对被试把汉语普通话中[k‘]、[x]发成喉塞音这个缺陷,老师可以用英语把发音过程详细地描述给学生,让学生明白,这两个音的成阻部位不是在声门,而是在舌根,必要时可以,使用双手比拟发音部位,让学生直接地观察。当然,如果有条件能够使用相关的语音演示软件是最好的。

针对被试习惯于用浊辅音代替汉语普通话中的不送气清辅音这一缺陷,可以用英语阐释出浊辅音和不送气清辅音的区别,然后再把正确的发音和他们那种错误的发音对比着演示给学生,让他们体会到其中的不同。这样反复几次再配以多次的操练,可以帮助其改正。

针对他们汉语普通话元音系统整体上发音过松的缺陷,可以利用音高、音长、音强这些超音段成分的协同发音作用,提高紧元音的特征显示。另外还可以让他们多听一些真实的汉语听力素材,多接触讲汉语普通话的中国人等等,让其自然而然地慢慢感知,慢慢适应。针对情况尤其严重的[?]、[i]、[u]、[y],教师可以利用元音舌位图,通过标识出[?]和[?]的位置,让学生明白[?]的舌位高度是中,前后位置是央;而[?]舌位高度是半高,前后位置是后。对于[i]、[u]、[y],在示范时可以运用夸张发音法,突出表现发[i]时舌头向前伸,前舌面上升到接近硬腭的位置以及嘴角向两边伸展到整个嘴唇呈现扁平状的程度这一系列过程;突出发[u]时舌头向后缩,后舌面上升到接近硬腭的程度,以及嘴唇拢圆几乎成为一个小孔这一系列发音过程;发[y]时只需要在发[i]的基础上把展唇动作改变成圆唇动作就可以了。这时也就解决了很多学生分不清楚[u]与[y]的问题了。由于[i]、[u]、[y]常担任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的韵头,所以对于它们做介音的音节还可以采取声介合母拼读法,“所谓的声介合母也就是在汉语拼音中把声母同介音[i]、[u]、[y]读成一个整体的现象。而声介合母拼读法,也就是声介合母再同其他的韵母连读的方法。”[5]例如:“chu”是一个声介合母,同“ang”拼在一起就是“chuang”,这时还可以再加上声调。声介合母拼读法的科学依据在于很多语音学家的研究已经显示介音与声母之间在发音上的联系比介音与韵腹、韵尾的联系都要紧密。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因为介音发音过松、圆展唇不分、甚至介音脱落等现象而影响到整个音节的发音,同时对于他们重视介音、调整介音的紧度都有积极的意义。

针对学生圆唇展唇动作和舌位配合不好的这个缺陷,在教单独的韵母时可用夸张发音法,而在音节当中时可用声介合母拼读法。

针对学生复韵母发音动程太小,甚至接近于单韵母的缺陷,教师可用夸张发音法适当延长动程,操练数次后再用正常的发音状态给学生做演示。对于他们韵尾发得过长过重这个缺陷,教师可以刻意延长韵腹的发音时间,加大韵腹的发音力度,这样根据音节时长等值性这一原理,学生自然会缩减韵尾发音的时间和力度。

针对于他们习惯于把[u?]、[iu?]、[i?n]分别发成[??]、[i??]、[ian]的缺陷,可利用元音舌位图来给予明晰的讲解和对比。

关于上文提过的被试在协同发音过程中出现的前四点缺陷,都可用声介合母拼读法纠正。而其中的第五点缺陷很特殊,它的问题不是出在两个音段之间,而是出了一个音段上。他们在发汉语普通话中的[?]时太松了,而且Washington D.C.的学习者还有圆唇化的倾向。针对这个缺陷,在教学中可以用夸张发音法示范舌尖翘起抵住上齿龈后部、硬腭前部成阻这一过程。另外,由于[?]与[?]的发音部位以及发音方法非常相似,只是发[?]时声带振动,而发[?]时声带不振动。所以也可以变通地使用延音带动法来教学,比如示范:[??--?-- ??]。另外,对Washington D.C.的学习者要注意提醒他们没有圆唇的动作。

根据访谈得知,被试去声发音过于用力这一缺陷几乎全是由于教师使用五度标调法进行声调教学造成的。其实可以把声调的高低分成低、中、高三个等次,然后告诉学生发去声时调型曲线是从高降到低即可,这样实质没有变,但是学生在认知上会觉得不是从5降到1,从而就不会那么用力地去发这个音了,自然度也就提高了。其他的三种声调也可以用这种教学方法。

(二)针对不同缺陷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l]时,针对Washington D.C.的学习者,可以这样来进行:由于他们母语中/l/音位在辅音前和词尾的变体的发音方式与汉语普通话[l]的发音方式最接近,因而他们常常用这种变体替代汉语普通话中的[l],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他们的这种变体,只需另外注意舌身在除阻阶段的固定性以及舌尖中部的紧张收缩的特征,而且没有软腭化的倾向,至于其他的过程和方式均不必做出改变。而针对London的学习者,可以这样教:由于他们往往习惯于用母语中处在元音之前和元音之间的/l/的变体来替代汉语普通话中的[l],所以他们的发音尽管清晰,但是与我们的发音标准存在差距。对他们的教学重点也是在舌的运动上。可用英语详细讲解舌的运动过程和运动中要达到的特定位置,并通过操练让其逐渐适应舌身整体向后缩,中间凹陷,舌尖中部紧张,除阻时固定舌身这一系列的发音习惯。

至于独立发音的[?r],只有London的学习者问题突出。在教学中对他们可以使用夸张发音法突出舌身隆起的过程以及舌尖的卷舌动作,把他们的错误发音方式和标准方式对比着示范几次,使其明白其错误原因后再加以操练。

针对Washington D.C.的学习者把汉语的[a?]、[ua?]、[ia?]分别发成[??]、[???]、[i??]的问题,可以利用元音舌位图来教学,让他们形成把舌位往后移动一些的意识。

六、结语

对留学生语音缺陷的矫正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它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要注意学生自身的学习要求和潜质。首先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对标准发音以及自己的发音有明确的认知,只要这一点做到了,其实纠错并不会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教师要有足够耐心,并提醒学生保持足量的练习。

研究学习者的汉语语音缺陷对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水平和科研深度都有重要的意义,对缺陷的矫正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汉语语音的自然度,而且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能保证信息交换的准确度。比如在嘈杂的环境中、另一方汉语水平有限、对方耳朵听力不好等情况,所以应该引起重视。

本文曾在EPCC第十四次会议“语音研究及语言习得国际大会”上讨论过,与会代表给予了许多意见,特此感谢。

参考文献:

[1]毛世桢,叶军.对外汉语教学语音测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2002.

[2]毛世桢,叶军.上海市普通话水平测试论文集[C].上海:上海教

育出版社,2002.

[3]Peter Ladefoged,Keith Johnson.A Course in Phonetics[M].

Wadsworth,2011.

[4]毛世桢.对外汉语语音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5]汪文珍.英语语音[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6]林焘.林焘语言学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浅谈大同话与普通话的语音比较 第4篇

一、声母比较

大同话的声母与普通话的声母差别并不大, 但也有一些值得研究的地方。大同话的声母主要无舌尖后音﹑常用[n]作声母﹑[u]变[v]这三点。

1、无舌尖后音

所谓 “ 无舌尖后音” 就是大同话中没有这四个翘舌的声母, 而代替这些声母的是

5124普通话中“这”为[tʂə]在大同话读“这[tsə]。“阵雨”这个512142444词的普通话读音为[tʂən][iy], 在大同话中读[tsə̃][iy]。[tʂʰ]在大44同话读为[tsʰ]。“吃”[tʂʰʅ]在大同话读为[tsʰʅ³¹]。[ʂ]在大同话中读55为[s]。例如普通话中读“山”时是[ʂan], 大同话中读为[sæ³¹]。普51通话中[ʐ]在大同话读为[z], 普通话“日”[ʐɿ]在大同话中读为24[zɿ]。

2、常用[n]作声母

常用[n]作声母其实是针对普通话中的“a”“o”“e”开头的零声母音节。在普通话中有a, e开头的零声母音节时, 大同话中经常前面用n作声母。如普通话中读“饿”“案”分别为, 在大同话中分别读为

大同话中以o为零声母音节的也用“n”作声母, 但要分情况的。大同话读普通话的“哦”和“藕”是不同的, 分别读为“哦[o42]”和“藕”。在这里就是“哦”是只有一个“o”单元音的零声母音节时与普通话并无差异, 只是“藕”是“ou”这双元音的零声母音节, 这样便会以“n”作声母。

3、零声母[u]变[v]

以[u]开头的零声母在大同话中声母[v], 当零声母遇到合口呼u[u]的零声母音节时, 在大同方言大多读成了唇齿音v[v]声母, 或以v[v]声母代替了原本应发u[u]的声母。像“吴”这个字在普通话中读音[u35], 但在大同话中却读为[vu312]。“屋”在普通话中读为[u55], 在大同话中却读为[vu44]。大同方言里唇齿音有两个, 他们分别为f[f]和v[v]。

二、韵母比较

1、无鼻音韵母

大同话中没有带鼻音的韵母。普通话中的[an][au][uan]分别在大同话中读为。例如“安”这个字在普通话中读为[an55]而在大同话中却读为[æ31]。“昂”“阳”“乱”这些字分别在普通话中读为, 在大同话中分别读为

普通话中的在大同话中读为;普通话中的在大同话里读为。“论”在普通话中读为, 在大同话中就会变为。普通话中的[in][iŋ]在大同话中的读音为。“音”在普通话中读为, 在大同话中却读为;带鼻音韵母[yn]在大同话中发为。如“云”在普通话中为在大同话中却发为。在大同话中并没有鼻音的韵母而是用别的韵母来代替, 这是大同话韵母的一大特点。

2、单复元音混同

单元音韵母o[o]与e[ɣ]的混同发作e[ɣ]。大同方言没有单元音韵母o[o], 凡是发作o[o]的单元音韵母全部发作e[ɣ]。“坡”这个字在普通话中读为, 但在大同话中却读为。

复元音中ai[ai]和ei[ei]的混同, 及uai[uai]及uei[uei]的混同。例如“ 来” 和 “ 类” 这两个字在普通话的读音分别是[ l a i3 5] 和[ l e i5 1] , 但在大同话中两个字的读音为[lɛə312]和。“怀”和“回”这两个字在普通话中分别读为[xuai35]和[xuei35]但在大同话中都读为。

三、音调比较

1、调值不同

普通话只有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四种调类。大同话中有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还有入声, 并且调值不同。在普通话中的阴平调值是55, 但在大同话中是31。“七”这个字在普通话读为, 大同话中则读为。 普通话的阳平调值是35, 大同话中阳平的调值是312。“宅”这个字在普通话中读为, 但在大同话中却读为。普通话中的上声调值是214, 大同话中调值却为44。“我”这个字在普通话中的读音为, 大同话中读音为, 普通话中去声的调值是51, 但大同话中的调值是24。“爱”这个字在普通话中读为[ai51], 但在大同话中的读音为[ɛe24]。可见, 大同话的声调独有特色, 与普通话的调值差别很大。

2、入声喉塞音

有些方言中将这个喉塞音作为一个重要的音素, 是入声的一种, 为古汉语唯闭p、t、k入声的弱化形式。但某些南方方言保留了部分 (如只剩-k) 甚至全部的古入声 (-p, -t, -k) 。大同方言的重要语言特色就是保留着入声。入声韵母在发音时表现为收喉塞尾[ʔ], 发音都很短促。大同话中的有些字保留入声和喉塞音如:一、竹、黑、发、不。大同方言虽然保留着一些入声, 但是已经不全了, 或者可以说大部分已经消失。例如:粥、目、杂、拉、敌、白。大同方言也正在不断变化, 这种入声在逐渐消失。

3、儿化音明显

儿化是大同方言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 大同话中儿化音特别多。在普通话中有“板凳”这个词, 普通话读音为, 但在大同话中是要带儿化的。在普通话中很多词语后面没有“儿“字的时候读音不用儿化, 但是在大同话中却都儿化。“花瓣”这个词在普通话中就是读, 但在大同话中就会读为。其实大同话和普通话儿化的特点都是基本韵母儿化后趋于相同, 在大同话中儿化韵母的确要比普通话少, 但儿化词却比普通话多。

参考文献

[1]李荣.山西方言志丛书序[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990.

[2]孙登高, 许俊芳.大同方言的声韵面貌概述[J].赤峰学院学报, 2012. (9) .

[3]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4]刘富华, 孙炜.语言学通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9.

玩转游戏语音同城聊天YY语音 第5篇

可以选择安装YY的目录,点击下一步

安装中

点击下一步

可以选择是否收藏多玩游戏网,安装完成,点击完成

登录界面,输入账号密码,网络选择自动即可

登录以后,可以看到上面的界面,有4个标签栏

可以看到官方有很多频道,随便进一个试试效果

频道界面

可以看到这个标签,点击一下,会变成,这时候如果你有MIC,就能看到自己的名字前面的小灯由变成了,

玩转游戏语音同城聊天YY语音

在这个状态下,频道同一个房间里的人就都能听到你的声音了。

在 右边的小箭头,点一下能看到以上的MIC设置界面

各种修改设置选项,一般都自动设置在最佳的效果,不需要改动

要创建属于你的频道时,可以在列表界面的下方点击 这个按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语音比较】相关文章:

青海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差异性比较分析06-19

以英语语音教学为模版的对外汉语语音教学01-25

语音体系05-11

语音教学05-20

语音意识05-26

讯飞语音06-07

语音课程06-10

实时语音06-15

语音平台06-19

语音对比06-22

上一篇:激活哲学课堂下一篇:班级管理中的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