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自主创新教学管理

2024-05-27

物理自主创新教学管理(精选12篇)

物理自主创新教学管理 第1篇

关键词:开放,物理实验,自主创新教育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 培养自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 一味靠技术引进, 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学校的创新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来实施的。物理实验是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园地。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实行全方位, 多层次的开放式教学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

开放实验教育观念, 实施自主创新教育

转变“以书为纲”的观念,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实施自主创新性实验教学中, 转变教师本位观念,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 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 真正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实行开放教学。不能为教材或课本所困, 应大胆补充新教学内容、引进新的教学机制与理念、拓展教学视野, 紧紧围绕“培养创新精神”这一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创造性学习的需要,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民主、平等、自由的教学氛围, 提供开放的教学时间、空间、内容、材料等, 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实验的自由度, 让学生的创造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淡化教师角色, 开展师生共同探索的良好氛围,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制造错误, 要求学生去发现、解决,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整个实验过程, 在实验中共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在师生共同探索过程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开放实验内容, 实施自主创新教育

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 实验内容陈旧, 内容单一的实验多, 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少, 且多为验证性实验, 即验证课堂上所学的理论。传统、经典的实验多, 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实验少;并且教材改革滞后于当今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有些实验和学生专业毫不相关, 学生兴趣不浓, 参与性不高, 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

高职高专教育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更新实验内容,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为核心, 既要关注科技发展的前沿, 又要考虑学生的专业实际, 充实一些与现代生产联系密切的实用性实验, 并且有一定比例的设计性和综合实验项目。充分拓宽学生实验思路, 实验方法, 步骤多样, 打破过去墨守成规的实验方法, 变被动为主动,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用性实验的内容是将物理与现代生活和生产实际或专业实际结合起来, 如数字电路、无线电通信等实验, 既使学生开阔眼界, 又能将物理理论与现代技术和生活融合起来, 可以给出任务和要求, 让学生根据实验条件, 独立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 自己选择调试, 独立解决实验中的困难, 因此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

开放实验管理模式, 实施自主创新教育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僵化, 实验课程沿用传统的方法, 实验教学主体仍是老师, 老师给定实验仪器、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 缺乏创新环境, 学生没有创新意识、创新热情和创新精神, 生搬硬套, 毫无实验兴趣。对实验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建立先进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管理模式, 是实施创新教育的迫切要求。

1.实现物理实验教学与管理系统的网络化, 保证开放式实验的顺利进行。利用校园网开发建立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与管理系统, 通过该系统学生可以通过网上进行实验预习、选题、预约、选导师、查看成绩以及和老师交流等等, 向有经验的学校借鉴学习。建立物理实验教学网站, 网站可提供多方面的物理实验资源, 如网上仿真实验、实验课程和项目设置、实验预约和选课、实验导师介绍、实验教学安排、实验成绩考核等等。这样的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环境给学生以自主创新的自由氛围, 给创新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种先进的实验管理系统使开放式物理实验教学顺利进行,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宗旨和以人为本、人性化的教育理念。

2.开放实验方式, 给自主创新提供宽松的环境。开放式实验不仅可以在实验室和课堂内进行, 还可以由学生自行组成科学兴趣小组, 共同解决实验中或生活中感兴趣的科学问题, 进行科学研究活动, 从而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对学生实验方式给以任何的约束, 无论是独自完成还是多人组成团体合作完成, 都不加以限制。独立实验可以锻炼他们独立思考, 自主创新能力;团体合作实验可培养团队精神和交流合作能力, 在集体中更能激发人的创新灵感, 培养创新热情。

3.开放实验资源, 为创新教育提供物质基础。将实验室的所有实验资源对学生全面开放, 发动学生和教师搜集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利用废旧仪器设备建成综合开放式物理实验室, 为学生的自主创新实践活动提供条件。

4.开放实验时间, 为创新教育提供自由的氛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实验时间, 然后进行网上预约。有些实验室也可以对学生自由开放, 不限制时间, 如建立自主加工, 制作实验室。在这种人性化, 自由的氛围中可以激发学生创造热情和灵感, 充分施展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物理自主创新教学管理 第2篇

谈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

现代教育的`特征是充分展现学生的自主性,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物理教学要探索新思路,构建新课堂,大胆进行实践;要保持激情,注意学习的延续;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

作 者:徐玉辉 作者单位:临沂师范学院,山东,临沂,276005刊 名:华章英文刊名:HUAZHANG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42关键词:物理教学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物理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 第3篇

一、加强直观教学

学生认识事物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形象的感觉和知觉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教学要适应和促进这个过程,就要加强直观教学,例如:在教学生“功”这一章,对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三个概念容易混淆。我设计了一堂比赛形式的实验课;比比谁做的功最多,谁的功率最大,谁的机械效率最高。每个同学都把五块砖以最快的速度从一楼跑到四楼,测出自己的做功、功率和机械效率。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案,自己进行测量、记录、计算、设计表格填数据。学生通过对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确凿数据进行回忆、对比、联想、分析,终于明白了道理。这比我在课堂自己演示,枯燥讲学要好得多。这样,在教师演示的同时,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营造探索氛围,激励自主探索

要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学习并获得不同的发展,就必须营造一种自由的轻松的开放的探索氛围,促进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之后,我会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自然界的电闪雷鸣,雨后的彩虹,太阳光的色散,冬天人们呼出的“空气”,汽车的发动,发光的电,照相机照相,工人利用杠杆把很重的东西滚上去,都离不开物理知识。我叫学生多观察,随时联系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索其中的道理,这样,既能让他们掌握课本知识,又能让他们开阔眼界,还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三、挖掘认知潜能,推动自主探索

学生的认知结构既包括已掌握的知识,也包括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一些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认知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经验,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使模糊的认识明朗化,具体的对象概括化,成为学习新知中可利用的认知条件,这不仅利于学生主动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究之中,同时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如“摩擦”一节,教材用推大衣柜的方式导出,教室里没有,但有电视柜,因此,让学生推电视柜来说明,学生用亲眼见到的实验现象总结规律 ,记忆势必深刻,又如“杠杆”一节,可利用教室中的扫把,请几位同学上讲台扛起来,然后改变扫把的不同位置放在肩上,让其感受用力大小变化,增强了实验的真实性和机动性,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四、正确的肯定和激励学生的回答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回答问题不可能都是正确的,也不可能与你的标准答案一字不差,因此,我总是先肯定他们回答正确的一部分,再帮他们分析不足部分,或经过学生讨论共同分析学生为何错的那部分,而不是一概否定他的答案。这样,他们就有勇气回答下一个问题,积极参与老师的教学,不懂就问。老师做到上课随和但不随便,学生也能在老师的肯定和赞许中自主学习,学习积极性就会更高。

物理自主创新教学管理 第4篇

一、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情境, 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 精心创设有利于挖掘学生创新意识的问题, 并让学生围绕相应问题在实验中仔细观察现象, 勇于探寻新问题, 从而使他们的创新潜能得到有效开发, 创新意识得以稳步提高。当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意识, 也就能激发创新精神, 从而诱发学生积极动手操作的欲望, 为创新能力提供了前提条件。譬如, 我在引导学生完成“串并联电路的功率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 先展示了“6v、3w和6v、6w”两个电灯, 要求学生分别连接成串并联状态, 接着观察在串并联中的哪一只电灯比较亮, 然后思考灯的相对亮、暗分别表示什么?当学生初步认识电功率与电阻关系后, 我再拿出两个变阻器让学生尝试:在串联电路中怎样连接可以让两个灯同时正常发光。在如此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借助质疑问难, 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

新课标强调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我们只有给学生质疑的适度时间和空间, 才能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当然, 激励学生的质疑的方法举不胜举, 最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第一, 逆向思维法。所谓逆向思维也就是指求异思维, 要求学生敢于突破常规思路——反其道而思之, 使脑海中的思维从问题的对立面进行延伸, 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但是, 许多学生喜欢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来分析、解决问题。其实,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可以从结论逆向 (倒过来) 思考往回推, 往会使不少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甚至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结果——获得新方法和新思路, 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诸如习题:一辆面包车以加速度a=2m/s2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它在停止前的最后1s发生的位移是多少?此题从正面解答则比较繁琐, 假如采用逆向思维, 那么刹车过程可以视为反方向上的初速度是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其结果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 控制变量法。当某个物体受多个变量影响和制约时, 假如我们在有效控制其它的因素 (使之影响相等) 的前提下, 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 那么就可以研究这个因素对其它物体的影响, 以此按部就班性类推, 可以各个击破, 达到正确总结出各个因素对物体的影响程度。譬如, 在探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时, 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 可以分析出加速度和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保持外力不变时, 可以归纳出加速度和质量之间的逻辑联系。

第三, 变换条件法。同一物理问题在不同的条件下往往有迥然不同的解答, 假如我们通过变换条件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那就有效启迪学生从多角度探究问题, 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譬如, 一个滑块从固定在光滑水平面斜面上自由滑下的过程中, 这个滑块的机械能是否也守恒?假如斜面没有固定, 那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在探究单摆的周期时, 同一单摆在地球和月球上的周期有何关系?如此变换条件, 有利于学生顿生创新意念。

三、驾驭实验平台, 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实验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环节, 而成功的课堂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在实践中驾驭实验平台, 具体从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 结合教材,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目前新教材中的的学生实验大多数都属于验证类、训练类和测量类, 虽然有利于训练学生掌握基本仪器的操作, 有利于学生学会对物质的某些特性和某些物理量的作出正确的测定, 并且通过验证感知所学物理知识的一般规律。但是, 涉及探索性和设计性方面则相对较少, 从而一定程度上不仅影响学生通过实验观测来模仿前辈科学家的发现过程, 而且阻碍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自主设计实验训练, 使学生按照教材所实验提示的前提下自然过渡到自行设计部分实验, 即:学会自行选用相应的实验仪器, 确定具体的实验步骤, 设计出一些简单的装置和电路等。譬如, 我在引导学生操作电学分组的实验中, 在学生初步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 鼓励他们采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实验, 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兴趣, 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拓宽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

其次, 吃透原理, 优化创新实验中的操作过程。顾名思义, 课堂实验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实践过程, 但是, 很多学生往往偏重实验操作的过程, 而忽略了相应原理对物理实验的导向功能, 甚至出现诸多不良后果:有的学生在不理解原理的前提下盲目进行实验, 使实验成为唱台词式的机械性操作。这样, 即使提高了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却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吃透实验原理, 才能在原理和方法上有所创新。

初中物理自主高效课堂的教学反思 第5篇

物理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倡以学生的自学和探究为前提,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和探索的乐趣。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1、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从兴趣培养入手,使学生“乐学”、“想学”。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科书中有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还有每章都安排的小实验。通过这些小实验,可以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利用有趣的实验能增强学生好奇心;鲜明、生动的物理实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小实验“制作针孔照相机”,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验证了小孔成像的性质,通过鲜明的感官认识,印象深刻。小实验可以起到“引导”、“解惑”的推动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知识,降低学习难度,通过对实验的制作、研究、讨论、改进和提高,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会大幅度地提高。重视生活体验,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物理的潜力。物理新课标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利用身边的器材做好生活中的物理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物理知识,意识到物理并不难学,从而激发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动力。

2、充分运用网络搜索引擎的作用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学生在课余自学时,经常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时,我要求他们自己利用网络搜索相关知识,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肯定他们的成果,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如在学习《电流的磁场》一节课后,很多学生想知道磁带式录音机是怎么工作的,教材和大纲没做要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建议他们上网去搜索相关知识,结果很多学生都去尝试,获得不错的效果。还可以利用近代的物理知识的“新”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利用高温超导、磁悬浮现象、纳米技术等,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树立献身科学的理想。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目前,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重教轻学现象还很严重,教师只顾埋头教书,而不去指导学生如何学,致使学习效率低下,且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效率很低。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当前,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实施高效课堂的背景下,积极推行小组互助式学习制度,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带动小组成员整体前进,同时,教师通过对小组的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提高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效果。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差异,推行作业分层布置制度。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到“不布置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作业,布置启发性、思考性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布置可选择性、层次性作业;不布置繁难偏旧作业,布置实践性、研究性作业”。布置的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要避免进入“教师随意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应付作业—教师随意批改作业—教师再随意布置过多作业—学生再应付作业”的恶性循环,消除教师无暇顾

及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设计、无暇顾及研究学生的现象,从而解决学生不堪重负、疲于应付、厌学情绪滋生等问题。因此,加强作业的管理与指导,避免超负荷、重复性、低水平的作业,给每个学生留有充分自主发展的余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必需。

四、及时反馈矫正,注重课后反思。

教学是一门永远没有完美的艺术,教学活动是一组没有底片的照片组成的,及时的反馈矫正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依据;及时的反思能让我们在失败中前进,能锦上添花。反思的重点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否科学,课题的引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概念的形成与分析是否准确、透彻并利于学生理解,定律、公式的概括与推证是否简明、严谨和具有启发性,实验操作是否清晰可信,例题的选取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突出本课重点,学生练习题的份量、难度是否适当,小结是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再结合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审视和修订,扬长避短使之更科学、更完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构建“自主高效课堂”应以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上课过程中深入到学生中去,努力引领学生全员参与、并能做到及时反馈和个别有效辅导,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促进学

物理自主创新教学管理 第6篇

中学物理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不是给学生方法论、世界观的有向引导,就是给学生某种高尚情感的感化、积极思想的陶冶和人生观的启迪,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为渗透德育的方向,这些教育,在常规施教中应落实在三个方面。

1. 爱国主义是德育的中心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宣传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的事迹,加深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把我国某些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真实地亮给学生,激发他们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的雄心壮志。

2. 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最高成果”。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他坚持实践,成为近代物理学的巨人。

如果教师能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用哲学思想把物理教学上升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教学,就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近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掌握方法论都有积极作用。

3. 道德品质教育以向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为主。介绍科学家发现定律和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知、务实求是的态度,勇于探索、敢于革新的品质。

例如,焦耳在极困难条件下用30余年时间,除了400次实验,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法拉第经历10多年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以这些名人专家、伟人学者的事迹为楷模,引导学生自我解剖,解中培新,培中有生,净化心灵,优化素质。

二、针对学生实际,紧扣教材,做到有机渗透

青少年善于憧憬,德育教育如果教师只是敷衍地提一句“要学习某某人的精神(或品质)”,或在宣讲知识之后,说上几句原则话,生硬灌输德育是毫无效益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掌握知识,懂得自然科学原则和社会学规律,能够很好地回答问题及获得很好的分析——所有这一切还不等于德育教育。”因此,我们在德育因素比较突出和集中的教材中应集中渗透德育。如在说明火箭照片时介绍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技术成熟、继承性好、可靠性高、适应性强、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征已步入世界航空发射技术的先进行列。可见,爱国激情和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是科技工作者成功的支柱,实践证明感情的陶冶往往要比其他德育方式牢固可靠,情感通融,学生的思想境界就能升华。

三、改进教法,提高艺术,做到灵活渗透

不同教材,德育方法迥异,要灵活生动渗透德育,须讲求教学方法的艺术。

1. 德育渗透应力求“新”。有些老素材要陈话新说。比如,旧中国发明的火药却填进了英帝国的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南大门的“帮凶”;古人发明的造纸术、活字印刷却被用来与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新角度渗透“四大发明”,可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收效更佳。

2. 德育渗透应做到“灵活多样”。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也是进行德育的好阵地;教学中利用图表、挂图、录像、幻灯、专题讲座等能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可接受性。

3. 德育渗透应掌握“分寸”。不能过多引用哲学名词把物理课上成政治课,例如,只说明电场磁场是一种特殊物质,物质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有的看得见摸得着,有的则看不见揣不到,寥寥数语却蕴含了“世界物质性”的思想。

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也要把学生培养成自主的学习者,使学生能够不断更新自我,超越自我,应对挑战。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呢?

四、加强直观教学

学生认识事物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形象的感觉和知觉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教学要适应和促进这个过程,就要加强直观教学,例如:在教学生“功”这一章,对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三个概念容易混淆。我设计了一堂比赛形式的实验课:比比谁做的功最多,谁的功率最大,谁的机械效率最高。每个同学都把五块砖以最快的速度从一楼跑到四楼,测出自己的做功、功率和机械效率。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案,自己进行测量、记录、计算、设计表格填数据。学生通过对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确凿数据进行回忆、对比、联想、分析,终于明白了道理。这比我在课堂自己演示,枯燥讲学要好得多。这样,在教师演示的同时,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认识更加具体化

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实物,如“摩擦”一节,教材用推大衣柜的方式导出,教室里没有,但有电视柜,因此,让学生推电视柜来说明,学生用亲眼见到的实验现象总结规律,记忆势必深刻,又如“杠杆”一节,可利用教室中的扫把,请几位同学上讲台扛起来,然后改变扫把的不同位置放在肩上,让其感受用力大小变化,增强了实验的真实性和机动性,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六、正确的肯定和激励学生的回答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回答问题不可能都是正确的,也不可能与你的标准答案一字不差,因此,我总是先肯定他们回答正确的一部分,再帮他们分析不足部分,或经过学生讨论共同分析学生为何错的那部分,而不是一概否定他的答案。这样,他们就有勇气回答下一个问题,积极参与老师的教学,不懂就问。老师做到上课随和但不随便,学生也能在老师的肯定和赞许中自主学习,学习积极性就会更高。

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7篇

1 课堂教学要具有开放性, 注重探究性教学对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开放性教学是指以知识教学为载体, 把关注学生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 通过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自主的教学环境, 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 从而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 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教学就要有开放性, 决不能搞“一言堂”, 让学生只按照课本、教师的想法、说法去想、去说, 这样不可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探讨问题, 要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看法, 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因为问题提得好也体现了思考的深度。此外, 教师在教学中也应精心组织、设计出一些“开放式”问题, 让学生探索思考, 不断培养其自主创新能力。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在探究过程中,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利用资料或情境自觉地、主动地探索, 从而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可见, 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 对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学会独立思考。因此, 我们提倡教师要注重探究性教学, 要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手脑并用,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从小问题做起, 点滴渗透。对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以及它们的应用, 例题和习题的分析、解决等等, 无论问题简单还是复杂, 都要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创新的习惯。即必须经过思考, 想通了, 才接受;理解了, 才应用。这样就逐步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其他各种能力也就相应得到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必然提高了。

2 加强直观教学

学生认识事物是从感性到理性, 从具体形象的感觉和知觉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 教学要适应和促进这个过程, 就要加强直观教学, 例如:在教学生“功”这一章, 对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三个概念容易混淆。我设计了一堂比赛形式的实验课;比比谁做的功最多, 谁的功率最大, 谁的机械效率最高。每个学生都把五块砖以最快的速度从一楼搬到四楼, 测出自己的做功、功率和机械效率。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案, 自己进行测量、记录、计算、设计表格填数据。学生通过对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确凿数据进行回忆、对比、联想、分析, 终于明白了道理。这比我在课堂自己演示, 枯燥讲学要好得多。这样, 在教师演示的同时, 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自主实验

笔者学焦耳定律时, 首先让学生猜想电流产生的热量与那些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与电流, 电阻, 通电时间有关.我不是画出电路图, 给出实验器材让学生实验.而是引导学生根据猜想讨论需要那些器材, 如何实验.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究, 自主实验.学生有乐趣并且获得极大成就感。

4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使学生认识更加具体化

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实物, 如“摩擦”一节, 教材用推大衣柜的方式导出, 教室里没有, 但有讲台, 因此, 让学生推讲台来说明, 学生用亲眼见到的实验现象总结规律, 记忆势必深刻, 又如“杠杆”一节, 可利用教室中的扫把, 请几位同学上讲台扛起来, 然后改变扫把的不同位置放在肩上, 让其感受用力大小变化, 增强了实验的真实性和机动性, 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5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很多, 提倡多观察、多分析, 对学习和巩固物理知识很有必要, 这也能时时记起, 不会遗忘, 自然界的电闪雷鸣, 雨后的彩虹, 太阳光的色散, 冬天人们呼出的“空气”, 汽车的发动, 发光的电, 照相机照相, 工人利用杠杆把很重的东西滚上去, 都离不开物理知识。我叫学生多观察, 随时联系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问题, 让学生主动探索其中的道理, 这样, 既能让他们掌握课本知识, 又能让他们开阔眼界, 还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何乐而不为呢?

6 正确的肯定和激励学生的回答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回答问题不可能都是正确的, 也不可能与你的标准答案一字不差, 因此, 我总是先肯定他们回答正确的一部分, 再帮他们分析不足部分, 或经过学生讨论共同分析学生为何错的那部分, 而不是一概否定他的答案。这样, 他们就有勇气回答下一个问题, 积极参与老师的教学, 不懂就问。老师做到上课随和但不随便, 学生也能在老师的肯定和赞许中自主学习, 学习积极性就会更高。

总之, 让学生自主学习, 不但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为老师减轻了许多困难, 改善了教学中那种以教师为主的课堂中一堂死水的教学模式, 培养的不是死记硬背的书呆子, 而是21世纪的创造型人才。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 第8篇

一、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 针对学生在学习内容、容量、思维和学习方法上感到不适应, 加强直观性教学收效甚佳, 加强直观性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继而开拓创新。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 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 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 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 从而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掌握知识, 从而大胆猜想运用知识, 并使认识能力、创新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直观教学以其形象性、生动性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 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引导学生大胆设想寻找答案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我们身边的许多自然现象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 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应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分析、解释这些现象。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中, 首先要重视演示实验, 多以真实、生动的演示实验赋予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教学中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和模型直观。分组实验和教师的课堂演示实验属于实物直观, 模型直观是通过运用实际事物和各种模拟形象而进行的, 它包括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与教学有关的科学电影片等。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 选用或自制合适的直观教具。如讲“杠杆”一节时, 可以把剪刀、摄子、羊角锤等实物带进课堂, 让学生观察、分析杠杆的支点与力臂, 了解其省力与费力的道理。其次, 根据需要选用与自制一些实验教具进行课堂演示或小组实验。我认为所用的直观教具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准确, 就是说自制或所选用教具要有科学性, 能够准确地说明物理现象;二是简单, 所谓简单, 主要是教具的构造尽可能简单, 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我们所要讲的物理现象;三是明显, 这就是要求所有学生能清楚地看到实验过程及物理现象。

在教学生“功”这一章, 对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三个概念容易混淆。我设计了一堂比赛形式的实验课;比比谁做的功最多, 谁的功率最大, 谁的机械效率最高。每个同学都把五块砖以最快的速度从一楼跑到四楼, 测出自己的做功、功率和机械效率。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方案, 自己进行测量、记录、计算、设计表格填数据。学生通过对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确凿数据进行回忆、对比、联想、分析, 终于明白了道理。这比我在课堂自己演示, 枯燥讲学要好得多。这样, 在教师演示的同时, 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 自主创新学习,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养较强的观察力引导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观察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探索世界的起点, 观察力强的人容易获得全面、准确的感性认识, 在认识之上获得创新的源泉, 是理性思维发明、创造的基础。初中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就着重在定向指导和提高上。为了有计划地培养初步观察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明确每次观察的目的、任务和重点, 在训练中严格要求, 观察应全面、准确、细致和敏锐, 在观察中思考, 变被动观察为主动观察, 鼓励学生多看、多问和多想, 养成课内外随时观察习惯。教师应明确目的做好准备、突出对象追逐目标、条理清楚掌握思路、纵横对比把握特征的方法循序渐进, 周而复始地指导培养, 使学生明确观察的作用, 掌握观察方法、养成观察习惯。

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很多, 自然界的电闪雷鸣、雨后的彩虹、太阳光的色散、冬天人们呼出的“空气”、汽车的发动、发光的电等都离不开物理知识。让学生多观察, 随时联系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问题, 让学生主动探索其中的道理, 创新地运用这些物理知识, 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培养较强的观察力引导学生自主创新, 在观察的同时让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回答问题不可能都是正确的, 也不可能与标准答案一字不差。因此, 老师可以先肯定学生回答正确的一部分, 再帮学生分析不足部分, 或经过讨论共同分析学生为何错的那部分, 而不是一概否定学生的答案。这样, 才能让学生很好地发挥其自主创新的能力, 对物理学科充满热情。

三、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

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 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 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 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 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 引发认知冲突, 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 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 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 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 使之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学启于思, 思启于问”。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 更是人性的养育圣殿, 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 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 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因此,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 创新教学模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 [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张肇丰.试论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 2000.6.

物理自主创新教学管理 第9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习惯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物理实验的过程是一种手脑并用的过程。在中学的各门课程中, 物理课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更是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加强实验教学, 优化物理教学效果, 开发学生创新能力, 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 显得尤为重要。

在传统的物理学科教育中, 学生仅仅作为“配角”而存在, 主体作用很难得到发挥。当前, 教师的使命就是把学生培养成自主学习者, 使学生能够不断更新自我, 超越自我, 应对挑战。那么,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呢?

一、在科学探究过程中, 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初中物理新教材突出强调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 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物理的知识, 还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体验探究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 感悟科学家们探求知识的思维方式, 体会到科学成果的来之不易。我们要提倡学生提出问题, 无论是什么样的问题, 只要学生通过动脑筋想出来的, 教师就要肯定他们, 给他们信心, 有时候他们的奇思妙想是能够碰撞出智慧和灵感的火花的。学生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 也就有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些猜想和假设, 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然后根据提出的猜想与假设讨论制订计划、设计实验, 列出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与测量仪器, 考虑效果比较好的处理方法, 找到简捷高效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实验过程中, 每个学生都会积累自己的经验, 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做下一个实验的时候, 可以利用这种探究方法进行研究, 从而形成再创造的能力。

例如在“简单电路设计”一节课中有一个实验探究课题:设计病房呼叫电路。实验看上去较复杂, 但只要教师适当引导, 并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 就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当学生进行完实验之后, 学生的发现很多, 体会也很多, 当学生畅所欲言时, 我们不能不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感到惊奇。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是确定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 我们应该将“理论联系实际”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目标加以确定, 并切实贯彻执行。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落实具体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标。物理教师应该认识到, 物理学与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间是密切联系的, 物理教学的任务是既要使学生建立系统的物理知识网络与学科能力, 又要使学生具有初步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例如“摩擦”一节, 教材中用推大衣柜的方式导出, 教室里没有大衣橱, 但有电视柜, 因此, 让学生推电视柜进行说明, 学生用亲眼见到的实验现象总结规律, 记忆势必深刻。又如“杠杆”一节, 可利用教室中的扫把, 请几位同学上讲台扛起来, 然后改变扫把的不同位置放在肩上, 让其感受用力大小的变化情况, 增强了实验的真实性和机动性, 这就很能说明问题。要通过物理教学活动, 使学生能认识到物理学在生活、生产和现代科技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当然, 在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时, 必须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 强调要学好理论, 没有理论就谈不上联系实际。

三、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分析, 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观察不仅在物理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且是重要的手段。物理学史上, 不乏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导致重大发现的例子。伽利略因观察研究吊灯摆动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 牛顿因细心观察苹果落地而发现了地心万有引力……物理教师要重视对物理学发展史上成功观察事例的介绍, 同时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 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学习及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 让学生做观察的有心人, 激发他们观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很多, 提倡多观察、多分析, 对学习和巩固物理知识很有必要, 这也能时时记起, 不会遗忘, 自然界电闪雷鸣, 为什么先看到闪电, 再听到雷鸣?为什么只有在雨后才会出现彩虹?太阳光的色散, 冬天人们呼出的“空气”, 汽车的发动, 发光的电, 照相机照相, 工人利用杠杆把很重的东西滚上去等都离不开物理知识。我们要让学生多观察, 随时联系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问题, 让学生主动探索其中的道理, 这样既能让他们掌握课本知识, 又能让他们开阔眼界, 还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何乐而不为呢?

四、重视动手实验操作, 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 我们要重视初中教材中小实验的教学, 既有利于巩固知识, 提高能力, 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小实验和小制作的完成, 学生会产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测力计、潜望镜、简易望远镜、棱镜片、电铃、楼道电灯开关电路等。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 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物理学是实验科学, 提倡学生自编实验和自制实验器材, 可培养动脑思考的习惯和动手创新的能力。因此, 小制作、小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 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同时, 通过对小实验的教学还可教育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精神, 实施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物理自主创新教学管理 第10篇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欲望

我们现在使用物理教材每一章开始都有一幅图案, 50%左右课前都有引起学生兴趣的问句。教学中以这些内容为主, 结合其他相关题材, 对每节课的导入创制一组幻灯片, 利用这些幻灯片解答疑问, 引起学生注意, 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 就能为自主学习打下基础。创设情境, 不仅能帮助学生感悟“物理来源于生活, 又用于生活”的道理, 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 才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劲头, 自发主动地去学习。

在课堂上创设情境, 让学生们展开激烈的讨论,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减轻心理负担, 增加学习的兴趣, 主动地学习。

二、创造条件, 把演示实验改为课堂分组实验

演示实验的最大弊端是把学生置于“看和听”的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这样既不符合初中生接受知识的心理特点, 又不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演示实验改为课堂分组实验, 几个学生一组, 边学习、边实验、边探究, 动手、动脑相结合, 学习环境轻松愉快。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承担着完成任务的责任, 又必须要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责任, 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 整个实验过程充满了自发、主动、积极的态度, 高效地理解和掌握实验内存, 也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愿意自主地参与到这样的学习中来。这样既改变教师在台上唱“独角戏”的状态, 又能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新知的局面。

对于学习中的一些疑问, 除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 进行推理分析外, 还可以亲自动手实验释疑, 引导大家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展示自我, 并且要肯定学生说出的独到见解, 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 自主地摄取信息, 使每个学生的知识得到补充, 并且增加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参与意识。有了好的学习方法, 学生就会更喜欢学习, 学习的信心也会增加, 这一点在物理实验中有很好的体现。整个学习过程轻松自由, 学生会自主参与学习。比如, 在讲“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时, 改为分组实验, 学生不仅能看, 而且还可以亲手摸摸, 切身感觉一下。如此创造性地教学, 学得知识既透彻又牢固。

三、转变教育思想, 更新教育理念

教师不仅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更是服务者。教师在每课教学活动前, 应精心研究本课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障碍, 将有关本课的预备知识, 及时打印成册, 分发给学生,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 沿着知识阶梯循序渐进。这样学到的知识既扎实又清楚。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动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不仅要满足学生提出的验证性实验, 而且帮助学生对学习中遇到的数学知识障碍追根溯源完成逾越。

比如, 学习“浮力”一课前我将旧知识用到了这节课中:弹簧秤测重力的方法,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压力、压强的相关知识;并将其打印成册, 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浏览一遍这些知识, 通过自主实验、讨论、质疑, 很快总结出本节要点。由于这些要点是学生自己总结的, 不仅印象深刻, 而且运用灵活。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所以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 教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才能发挥出实效,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把不懂的问题大胆地提出来, 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 相互交流, 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利用电教手段使复杂问题直观化, 即使学生没有亲眼见过的东西, 也能形象地展现出来。投影仪是常用的电教仪器, 把物理教学的一些图表, 仪器构造原理图, 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学生。不仅可见度大, 而且生动形象, 便于引起学生注意, 激发学生联想, 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五、改进课堂教学, 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其“学会”, 学生处于被动接收位置, 必须转变观念, 引导学生“会学”。要尽量民主、平等地相处, 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提高学生的独立性地自主性, 课堂上尽量采用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教法, 这些方法归根结底是为了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要推进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上必须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整个课堂上, 教师不能居高临下地指挥学生如何如何, 而是以一个小组成员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 更重要的是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一起探究问题, 创设完全和谐、自主的学习氛围。实践证明, 学生在心情舒畅的情况下, 注意力, 想象力和记忆力都处于积极状态。在物理课堂中, 教师应让学生参与进来, 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和见解, 让学生在整个课堂中都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

六、注重实践活动课题的自主性

谁最了解学生?学生本人最了解自己。只有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题, 才能选出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题目, 才能调动学生实践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去年在组织学生探究电路中故障排除方法时, 其中有一组探究怎样鉴别小灯丝是否烧断 (目测不易发现) 。这个小组探究的方法多种多样, 有的用替换法, 有的用一根导线与灯泡串联连接等, 在探究过程中, 由于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题, 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 自主参与意识很强, 有一个学生提出:我们设计制造一个能测电阻通断的仪器, 不就能直接检测了吗?在自主实践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一节电池与一个电阻和一个电流表串联, 其中电路中有一处断开安上两个接线柱, 用于测试灯泡灯丝是否断开。这个装置虽简单, 但他们创造性地设计出了与万用表测电阻通断一样的原理装置。

事后我思索, 没有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一切按老师的构想和步骤去搞实践活动, 不可能有创造性设计。自主学习更加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合作性, 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 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兴趣,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自主地学习。

摘要:自主学习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宗旨, 让学生更多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重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极、主动地学习过程中来, 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发展。

物理自主创新教学管理 第11篇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改革日新月异,时代对教育赋予了更加神圣的使命,我们正在迎接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自主的学习者,使学生能够不断更新自我,超越自我,应对挑战。从育人的角度来讲,我认为教是为了不教,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未来的教育,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主教育、自主学习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自己教育和自我良好成长的人。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实现现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呢?在长期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有以下体会。

一﹑從生活到物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使学生认识更加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作为一个物理教师应当时刻遵循物理学科的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真规律,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科学的基础性学科,它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皆物理,但他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在教学中我尽量联系学生身边的实物,如“什么是电”一节,关于摩擦起电的演示实验,除了教材里采用的方式外,我特别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用圆珠笔、塑料尺子等学习用具来摩擦自己的头发,学生用亲眼见到的实验现象总结规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电学的学习兴趣,又使得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又如“杠杆”一节,可利用教室中的扫把,请几位同学上讲台扛起来,然后改变扫把的不同位置放在肩上,让其感受用力大小变化,增强了实验的真实性和机动性,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学生认识事物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形象的感觉和知觉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教学要适应和促进这个过程,就要加强直观教学,例如:在教学生“功”这一章,对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三个概念容易混淆。我设计了一堂比赛形式的实验课;比比谁做的功最多,谁的功率最大,谁的机械效率最高。每个同学都把五块砖以最快的速度从一楼跑到四楼,测出自己的做功、功率和机械效率。实验由学生自己设计案,自己进行测量、记录、计算、设计表格填数据。学生通过对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确凿数据进行回忆、对比、联想、分析,终于明白了道理。这比我在课堂自己演示,枯燥讲学要好得多。这样,在教师演示的同时,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很多,提倡多观察、多分析,对学习和巩固物理知识很有必要,这也能时时记起,不会遗忘,自然界的电闪雷鸣,雨后的彩虹,太阳光的色散,冬天人们呼出的“空气”,汽车的发动,发光的电,照相机照相,工人利用杠杆把很重的东西滚上去,都离不开物理知识。我叫学生多观察,随时联系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索其中的道理,这样,既能让他们掌握课本知识,又能让他们开阔眼界,还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三﹑及时肯定和激励学生的回答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回答问题不可能都是正确的,也不可能与你的标准答案一字不差,因此,我总是先肯定他们回答正确的一部分,再帮他们分析不足部分,或经过学生讨论共同分析学生为何错的那部分,而不是一概否定他的答案。这样,他们就有勇气回答下一个问题,积极参与老师的教学,不懂就问。老师做到上课随和但不随便,学生也能在老师的肯定和赞许中自主学习,学习积极性就会更高。

把自主学习融入物理教学中 第12篇

一、概念形成过程中的自主学习

初中物理教学, 由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而物理概念却具有较强的抽象性, 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 在概念教学中, 通过创设情景, 为学生在情景中自主地进行各种学习活动, 包括有关问题思考、资料检索、调查研究、实验操作、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 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采用比较分析, 综合抽象, 概括等思维方式再现概念的形成过程。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分析、概括能力。

二、规律形成过程中的自主学习

初中物理中定律都是前人经过多次反复的实验总结出来的。在物理教学中, 如果能通过实验, 再现物理景象, 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 归纳、概括出物理规律, 重视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 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 灵活应用知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对于“惯性定律”的教学, 就是从伽利略的“经验分析”到牛顿的“总结概括”这一历史过程形成的。事实证明, 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 不仅能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形成过程, 而且能在体验探索知识的乐趣和获得知识的喜悦的同时, 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三、解题思路思考过程中的自主学习

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 不少同学虽会做题, 但往往对问题的思考过程说不出一、二来。因此, 在教学中应重视解题思路的思考方法暴露。例:一个瓶子能盛一千克的水, 用这个瓶子能盛多少酒精?对此题教学引导学生作如下分析:要知道瓶子能盛多少汽油, 需知瓶子容积和酒精的密度。由瓶子能盛一千克水和水的密度可知水的体积, 而水和酒精的密度可查表得之。像这样, 教师只要在典型例题分析时, 重视解题思路思考过程的暴露, 就能达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触类旁通。

四、实验探究过程中的自主学习

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 探索得到的知识最深刻、最难忘。”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系列自学活动———独立进行阅读思考和实验研究、相互讨论、启发、主动发现并获得知识。这样自主地经历探究过程,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初中物理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动手做”, 教学时就要抓住这一特点, 引导学生自己思考, 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 明确物理过程, 了解物理概念, 理顺知识结构。教师在课前可准备一些仪器, 让学生思考后进行实验, 尝试经历的过程, 达到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和谐统一。如滑动变阻器是初中物理学一个重要实验装置, 教学过程中, 除了认知其原理作用、接法等, 还必须注意其在应用过程中的背景, 从而加深理解。在复习过程中, 我们可花一定时间作为一个专题加以讨论研究。

上一篇:中小学教学楼电气设计下一篇:岩巷下山快速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