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性学习的小学语文

2024-05-10

合作性学习的小学语文(精选12篇)

合作性学习的小学语文 第1篇

一、要积极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组织形式。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时,首先应注意激发起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受传统教学模式和思维以及学习方式的影响,学生一般已习惯个人独立做事,鲜少有人会想寻求与他人合作。在学习上亦如此,学生们的合作意识都比较薄弱,或者根本就没有那个合作意识。学生们我行我素,有的甚至可能不愿意与他人合作。针对这一种情况,老师在刚引人合作学习时,必须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动机以及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逐渐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愿意合作,乐于合作。

1. 给予外部激励。

由于小学生年龄、心理等特殊的原因,一些小小的外部的奖励就可以激起学生充分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参与其中。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激起小学生们的合作热情和意识,教师可以预先准备一些小奖品,如五角星、小红花等,当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表现良好时,及时给予奖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不断地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良好意识。

2. 给予集体(小组)表扬。

小学生一般都有强烈的荣誉感和集体归属感。为了激发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利用集体(小组)表扬。如,在小组成员取得进步时,教师不是表扬个人,而是转向表扬整个小组,这样做会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誉感,能更加快速地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动机以及这种意识。

二、要有效转化合作学习中的矛盾

1. 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的情况下,教师是老板、领导、创造者,而学生是雇员、跟随者和使用者,学什么和怎样学都由老师事先安排好;学生组成小组后,他们就学习由教师选好的材料,老师决定谁在哪一组,给出完成任务的时间限制,并由老师做出评价。以学生为中心,又叫以学习者为中心,由学生对课上学什么和怎样学提供意见;这包括决定学什么,以什么方式学,还包括选择同组伙伴、使用小组的频率、小组活动的内容、评价的方式、奖惩措施,等等。

2. 由外加刺激转变为内发动机:

外加刺激来源于学生之外的原因,内发动机来自于学生本身。外加刺激指学习为赢得表扬、获得好成绩,从老师、父母、同学或他人处得到奖励;失去刺激,他们就不愿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内发动机指为学习的乐趣而学习,因他们对所学题目感兴趣,或想提高自己;学生在一起学习,不必使用成绩、奖励,或其它奖惩刺激物。

3. 由知识传递转变为知识构建:

知识传递是一个来自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概念,认为学生是直接从老师那儿获取知识;封闭型的问题在这种教学中占统治地位;认为小组的作用是各小说组成员掌握老师所讲的材料。知识构建是一个认知心理学上的概念,它讲的是学习者在构建他们的知识网络时,通过把新知识和旧知识及兴趣相联系而完成的;认为小组成员合作时的相互影响会给他们提供许多机会来构建知识并努力扩展知识。

三、要理顺合作学习中的几种关系

1. 师生关系。

由于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进行的,所以在学习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立足于“教”达到用不着“教”,凭借教材的例子让学生能举一反三,并“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的特点,注意下面两点。(1)调控合作学习的活动过程。合作学习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座位固定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巡视教学于各小组之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随机进入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时间、合作的形式及次数的选择,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活动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为前提。(2)鼓励人人参与。在合作学习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忌包办代替,越俎代庖。教师要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在合作中畅所欲言,在合作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2. 群体与个体的关系。

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学习优势,进而形成群体合力,提高学习的整体效益。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活动时,一要考虑个体素质差异,通过互补性学习手段,达到学生群体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促成优生更优、以优带中的态势;二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潜在优势,拓宽生生之间交往的深度和广度,利用优差互补的长处,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 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 第2篇

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既可有效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密度,有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使每一位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张扬,同时有能培养学生互助学习、取长补短的协作精神。然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开放性、自由性,又决定了我们对其要进行调控。下面就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小组学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

如果单纯从学习的角度来讲,课堂教学的所有内容都可通过小组学习来完成,但从效率角度来讲,就必须对小组的内容进行取舍和优化,哪些内容最适于小组学习呢?

1、具有争议性的内容适于小组学习。例如分层、理解关键词语及对文中重难点的理解等,通过小组争议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如在《林海》一文中,作者老舍三次提到“亲切、舒服”之感,那么,老舍先生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呢?为什么会感到亲切舒服呢?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也是重点。解决这些重难点,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帮助学生体会老舍学生对兴安岭的情感,感受为祖国所作的贡献。通过讨论学生对课文整体内容的理解就深入了。

2、具有合作性的内容适于小组学习。例如分角色朗读课文、分工完成某些练习等,这些内容一般量大、面广,通过小组内的分工与合作,各个击破能有效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如教学《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一文时,我组织学生在户外分小组分角色表演,各小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这样使全班同学都得到参与表演的机会,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教学时效大大提高了。

二、小组学习的形式要有多样性

小组学习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才能活得最大的效果。

1、合作式。即小组内分工合作,发挥群体智慧的优势,共同完成某项任务,例如在教学《景阳冈》一文时,要求学生找出武松性格豪放倔强、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的语句时,可利用小组分工寻找,再交流,这样大大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2、争辩式。针对课内出现的一两个矛盾焦点,全班性的争辩,学生参与的机会就很有限,如果及时地把这些能激活学生内部语言的小话题放在小组内展开,就能有效地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我在教学《威利斯的小艇》时,曾有一个学生提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威利斯的小艇要设计成两头翘起,像新月的样子?”提问的学生话音刚落,就有学生回答道:“这样的设计很美观”,“这样的设计美观吗?”我意识到这是个有价值且有争议性的问题,就立即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学生对威利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小艇,就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了。

3、交流式。一般安排在学生自学之后,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自学信息,效果良好。如: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可以交流自学生字新词的信息。

4、竞争式。可以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也可以是小组内之间的竞争。如:对课文精彩章节,可以“打擂台”演讲,小组间演讲,从而达到预定的效果。

当然,小组学习的形式还很多,而且实践中我们不能机械地用那种形式,再用这种形式,往往是多种形式交错或同步进行,这样才能发挥小组学习的自由、灵活、高效的作用。

三、小组学习的时间要有准确性

从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考虑,过多过滥的小组合作,必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造成心理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良后果,从而影响小组学习的效果。从教材的重难点处设想,只有科学地选准合作学习的切入点,处理好„伤十指与断一指“的关系才能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小组学习的时机安排是否适宜,直接影响到小组学习的效果。准确把握小组学习的时机,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要明确。虽然小组学习是一种比较自由的学习形式,但在有限的课内我们不能随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主要体现在: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力所不能及的问题”(如遇到教材或学习上的难点)时常要小组合作。②在交流探讨过程中因为有多种认识和看法不一致时常要小组合作。③在感悟语言文字规律或人文内涵时,观点或情感出现了偏差需要小组合作学习。由此可见,目标不明,就易流于形式,也就毫无效率可言了。

2、时间要限定。既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活动,又要限制学生为某些问题无休无止的争论。所以最好在每次小组学习之前,教师要明确给出时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也有利于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

3、时机要得当。①在突破重难点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的重点往往是难点,学生只要通过发挥自己的潜能才可以完成,对重难点的问题,学生独立学习时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相当数量的中上等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往往半信半疑,没有十分把握;中下程度的学生大多一知半解,甚至无从下手,学生独立现象出现后,转入小组合作,你一言,我一语,茅塞顿开,思路明确了,学习中也体现到成功的喜悦。②在解决学生质疑问难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有助于确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学生自读课文时,尤其时初读某个章节、段落时,往往会提出疑问。这是,教师要从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中筛选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交付小组讨论,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学生自读自悟,教师穿针引线的教学形式,大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协作精神。③当问题具有不确定性时,组织小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小组学习的组合要有灵活性

传统的小组学习组合往往是男女搭配,优差生搭配,且长期固定。实践证明,这种稳固的“帮扶式”的组合,能发挥一定的以优带差的作用,但也存在严重的不足,因为组内差异明显,优等生发挥着小教师的权威作用,不管是红是白,都是他们说了算,而大部分中差生只有听话的份,真正成了小组内的 “一言堂”,这还导致部分学生过于自负,认为自己的见解最正确,不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甚至容不得别人的观点。没有平等的地位,就不会有平等的合作交流,这样不但制约了中差生的进步,同时也制约了优秀生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小组学习的组合上要提倡变固定的“帮扶式”为灵活的“平等式”的组合,依据小组学习的不同内容,采用灵活的组合方式,既可以是优中差生的等级组合,也可以是全优、全中、全差平级组,还可以是全男、全女的性别组合,可以是教师指令的组合,也可以是学生的自由组合。不管是哪一种组合,目标都是在谋求人人参与、人人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的方式之一。由来已久,看似简单,却值得探究。在主体教育思想回归课堂的今天,研究小组学习,对发挥学生个体的主体作用及小组群体的集体智慧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着极为重

先学后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椑木同乐小学 王裕姮

以往我们总感到:语文教学花得时间较多,但却收效较低,远比不上数学的教学效率,教学成绩也相差较远,那么教师应如何发挥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呢?我通过理论学习、教学观摩,尝试了国内较为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模式,效果较好,也有了一些思考。“先学”,是指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自学指导,看书、自学、练习。“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生教生,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在“先学后教”模式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始至终学和练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课堂教学大概分为六大环节:

1、课题;

2、揭示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3、学生自学前的指导;

4、师生互动学习(包括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检查学生自学效果,最大限度地暴露问题;引导学生更正,发挥小组兵教兵作用);

5、巩固练习;

6、当堂检测,检查当堂掌握效果。

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落实先学后教、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应该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生在一堂课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标准。按新课改的要求,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知识目标,②能力目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目标的内容主要是理解知识,培养能力,广度和深度上应与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保持一致,既不能随意拔高,也不能随意降低。要始终围绕目标实施教学,不能偏离。一节课,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内,师生要做最有效最有价值的事。

(二)出示自学指导。

小学阶段的孩子的自学能力不足,他们有了一些基本的、简单的自学方法,但自学能力受知识水平、课文类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直接决定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此,教师的自学指导要明确“自学时间、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要达到的标准、教师检测的方法及要求”。

例如,在教学《活化石》一文中,我提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给课文标出自然段,思考课文具体讲了哪几种活化石,用横线把活化石名称勾画出来,4分钟后上台填表”这个自学指导要求明确,操作性很强,学生的自学就相当于是在作考前准备,因而就会紧张、高效。

(三)创设良好自学氛围。

“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虽然,这在起步阶段会产生“费时费力”的现象,但只要不断反思、总结,锲而不舍地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上下功夫,那么,用不了多久,学生就会慢慢地学会学习。

在自学过程中,我一方面督促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学,确保完成好自学任务,并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有时也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另一方面通过小组巡视、个别询问,特别是通过板演、范写等检测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第3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需要公民具有合作意识”,而且还进一步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合作学习应该成为小学语文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在合作中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但是要将合作学习落到实处绝非易事,并不是简单地将学生分组围坐在一起,也不是教师抛问题、学生讨论。如何杜绝浅层次、形式化的合作学习呢?

一、优化组合,搭建团队

高效的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建立凝聚力强高效的小组呢?首先要尊重自愿。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所以学习小组内的成员必须在心理上不排斥,这样才有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同时从激发学生的合作意愿来讲,组员的心理契合度影响着合作的层次。因此,在成员的组合上,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从而提升合作小组的向心力。其次要兼顾差异。一个团队的成员在性别、个性、成绩、能力等方面要有互补性,各个层次水平的学生尽量兼顾到,让每个人在学习小组内分担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保证每位成员都能参与其中,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这样开展的合作学习才能实现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再次要评价激励。小组合作学习要走向深入,全员参与、深度参与至关重要,因此,要充分运用评价手段,引导组内成员互评和自评,积极赶超。同时通过组与组之间的展示和比赛,激发学生发掘自己的潜力,不断转变学习方式,提升在学习小组内的认同感,从而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积极努力。

二、精心设计,激发动机

学生的参与度是小组合作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挖掘教材中有价值的研究素材,并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内容要鲜活、形式要多样、设计要灵活,从而激发学生合作的兴趣和热情,保证小组合作的深度。

例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可以组织如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组员一起研读课文,梳理叙述脉络,根据课文介绍的景物,发挥想象力配上插图;根据课文的描述顺序,编写一段导游词,在小组内模拟演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协作分工,在绘画、朗读、描述和写作等活动中深刻体会文章的意蕴,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合作学习已经超越了语文学习本身,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给学生提供了语文实践和展示个性的平台。再如学习了《将相和》一课后,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课本剧表演,学生兴趣盎然。剧本的创作、舞台的设计、服装的搭配等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和展示舞台。学生有了积极表现的机会,势必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样的合作参与面广、参与度深,从而实现了知识、能力、素养的全面提升。

三、指导策略,深度合作

反思当下一些语文课堂的合作学习,教师布置任务后,学生围坐一圈,要么是“一人唱戏众人看”,要么是各说各话。究其原因,学生虽然有合作的意识,但是并没有掌握合作的方法。因此,在合作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至关重要,只有这样学生才知道“合作什么”“如何合作”。

以作文教学为例,在小组展示环节,教师可以指导如下的策略:①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顺序交换阅读,每个人在阅读后进行批注,提出修改意见,或者对之前的意见进行修正补充,传递一圈最后回到本人手中。②小组成员在组内逐一阅读自己的作文初稿,其余组员进行集体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在此期间可以进行商讨和辩论,最后形成修改意见。在这样的小组合作中,学生分担了双重角色,既是写作者,又是评议者,从而获得了不同层次的提升。

再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爱如茉莉》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度解读文本,教师组织小组交流时进行了如下的指导:从哪些细节,从哪些语段中可以感受到爱如茉莉?把自己感受最深部分的读一读,然后在小组内表述自己的体会。学生的合作就有了侧重点和方向,通过朗读对话,身临其境,抓住动作和语言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从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的含义,架构具体的文字与生活的联系,促使学生深层次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性学习 第4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合作学习

一合作性学习的背景、意义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 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实效, 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我国近十几年来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 指出:“鼓励合作学习, 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 我国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高度重视。目前, 合作性学习已成为我国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

二开展合作性学习的针对性和必要性

第一,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成了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 出现了“轻过程、重结果, 轻理解运用、重死记硬背”的急功近利现象。在教学方法上, 教师仍然按照自己习惯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 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 考什么就教什么;在教师的角色上, 教师总是居高临下地发号施令, 教师的这种权威中心导致了学习者的被动, 学习过程的消极, 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 打击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使课堂教学缺乏和谐的气氛, 缺乏民主性;在教学侧重上, 传统的单纯输灌方式使学生成了老师的附庸,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重视的是知识而不是学生的发展, 教师为知识而教, 学生为知识而学。

第二, 我校地处偏僻落后的西南边疆, 信息闭塞, 教师的教学理论知识贫乏, 教育观念较陈旧。大家都不敢跳出过去传统教学的框架, 不敢摆脱过去强调接受学习的教学习惯, 仍然过分地依赖教材, 没有灵活地根据课程标准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合作学习以师生、生生、师师互动为动力, 为现代教学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情感、体验与观念, 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 求得新的发现, 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生生互动使学生互相交流, 彼此争论, 互教互学, 共同提高;师师互动使教师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 从而产生新的思想, 使原有的观念更加科学和完善, 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第三,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人与人的合作, 人与自然的合作, 群体与群体的合作。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以及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将日益频繁, 合作能力已成为比掌握知识更重要的能力。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 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三合作性学习的组织模式

第一,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合作性学习, 主要采用班级授课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方式。在教学形式上, 以集体授课为基础, 以合作性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 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合作学习小组主要是由四人组成的异质小组。异质小组通常是由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民族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 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其中一名是优等生, 一名是后进生, 二名是中等生, 要求各个小组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 每个小组都应是全班的缩影或截面。同时, 全班各个合作性学习小组之间又应具有同质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互动合作奠定了基础, 而组间同质交叉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第二, 合作性学习的要素: (1) 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 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 (2) 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 (3) 期望所有的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 建立异质小组, 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 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 (4) 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 (5) 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 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第三, 在四人组成的异质合作小组中, 设小组长、记录员、检查员、报告员各一名, 组内每个学生都担任一种角色。组建好合作学习小组后, 开始的两周, 各个角色可由教师指定或小组选举产生。两周以后, 可以每周轮换一次角色, 而且小组要经常变化, 这样能使小组成员既相互合作, 又不过分地依赖别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训练, 教给他们合作的要领, 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任务。

第四, 小组长的职责是组织好组内合作学习, 与教师保持联系, 让全组明确活动的目的, 协同组员解决问题, 确保每一个成员都参与。记录员的职责是记录小组讨论学习的结果, 对记录进行反馈。检查员的职责是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 确认每位成员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报告员负责向全班同学汇报学习讨论的结果, 展示记录的成果。

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面向整个小组, 让学生明白:有些问题比较复杂, 只依靠个人的能力难以完成, 一定要用全组的智慧才能解决, 从而使学生慢慢地融入集体。每个成员都要独立思考, 把想法写下来, 再读出来, 讨论、选择, 最后由记录员记录下来。

第五,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性学习, 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帮助。二是小组成员必须人人参与。三是小组成员对合作的任务必须清楚明白。四是小组成员之间的最终结果应该是共识的 (一致的) 。

四操作中的关键环节

第一, 合作性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 但集体授课仍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 合作性学习中的课堂讲授要以合作设计为基础, 讲授过程要力求简要清晰、时短量大、高效低耗, 有着较强的研究性、探究性, 要能为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 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学生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氛围;教师作为学生的学习参与者, 要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和学生一道寻求真理, 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第二,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说“不懂”、“不明白”, 引发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当遇到小组讨论不平衡, 出现问题多或难时, 教师要沉着冷静, 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 深入各个小组的讨论, 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合作进展。要特别关注:不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他们是在认真地倾听、思考, 还是神游在外或者很被动地接受?这时, 教师就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 反思如何让学生参与到活跃的活动中来。

第三, 各小组合作学习结束, 教师在要求学生汇报时, 要把“哪个同学愿意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当学生回答得不完整或出现错误时, 教师不能大声呵斥学生或批评学生, 要用鼓励的目光、赞赏的语言鼓励学生,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使学生敢说、乐说。

五合作性学习的评价方法

合作学习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 采用基础成绩和提高成绩的评价方法。基础成绩是指学生以往学习成绩的平均分, 提高成绩是指学生测验分数超过基础成绩的程度。采用基础成绩与提高成绩的评价方法, 能使学生有机会为所在的小组赢得最大的分值, 指导学生的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地进步与提高上, 与自己的过去比, 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 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 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 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 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 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小学语文课堂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第5篇

王忠美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组成形式。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这一意义上讲,“合作”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是在具体操作时出现以下一系列问题:

1、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常常会游离于学生之外。比如在让学生讨论某个问题时,教师只是时而在学生间走走,充其量就是问问你们有没有讨论完。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处于旁观者的位置上,过程性教学并没有很好得到体现;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通常是教师的提问无人应答,教学进行不下去时),教师便会要求学生“几个人讨论讨论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这时,有的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往往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有的学生则利用这个机会说闲话;有些课看似很热闹,实如一盘散沙。当学生才讨论一两分钟甚至不到一分钟,教师就拍手叫“停”,这时学生根本就没有来得及思考,对问题的理解还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久而久之 “人云亦云”,学生就会逐步形成从众心理;有些同学在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算完事,对小组中其他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因而讨论无法深化。以上现象它只注重合作学习的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

2、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越过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合作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优生由于基础较好,反应快,为了小组得分,往往不顾学困生是否已经明白,就匆匆结束小组合作学习,因此达不到共同进步的目标;同时,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在合作学习时,学优生往往具备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在小组活动中更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这种情况比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其原因主要一是班级教学中学生都面向讲台,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是不是在认真听课。而小组学习,学生围桌而坐,教师不容易发现学生开小差;教师忽略了弱势学生,评价只关注了小组学习的结果,不注意合作学习的过程及学生个体的学习效果,教学中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不强,对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进行调控;

3、着眼问题,淡化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关注的只是问题是否解决,并不关注这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是由谁解决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互动情况怎么样,参与度如何,哪些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得到了训练。只有当教师真正理解了合作学习的内涵,才能够熟练掌握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技巧,精心设计出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案例,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合作、体验合作、学会交流、形成正确价值观。

其次,合作学习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有吸引力的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开放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不是什么内容都要合作、什么时候都能合作。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应首先考虑有无合作的必要性,合作学习要处理的是个人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能够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学生逐步体会到大家友好合作的力量。其次要考虑到合作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合作学习的内容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是学生力所能及的。

合作学习的形式和内容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质量。一个好的合作学习形式应当是多样化的。首先,可以是课内合作学习,也可以是课外合作学习,因此,每次合作学习,教师都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的和合作的要求。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师生共同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内动力,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沿着目标方向有理有序地进展,提高同伴间合作效率。具体做到:

(1).每个学生都要有独立思考时间。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方式的中心环节,要让学生有组内,组际、展开热烈有序讨论的时间与机会,让每个学生有发表意见、表达自己思维活动的机会。

(2)让组长学会接纳他人。例:如何在小组内分工,如何处理小组讨论,当别人发言时如何倾听,如何补充意见等。

(3)调整小组空间结构。我们要注意定期调整小组的座位,及时更换各成员的角色,这样做可以增强学生的适宜能力,提供共同学习的机会,进行角色转换,避免以自我为中心,整合不同观点等。

(4)教师要有合理评价的“水平线”,既要关注小组整体也要注重学生个体。合作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把每个人的智慧发挥出来让大家共享所产生的效益远比一个所谓的好学生“一言堂”好得多。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点滴的进步,哪怕是隐性的,也要给予“大张旗鼓”的表扬与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快感。

合作性学习的小学语文 第6篇

一、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它不仅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关注生生之间的交流,因此各组员的搭配极为重要。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开展要做到:一要合理分组。教师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和性别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使各组处于大体均衡的水平上。如在诗歌教学上可根据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行强弱搭配,在作文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和写作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后对组员合理搭配,尽量让组员们能够取长补短。二要分工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不能仅是停留在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的表面形式上,更重要的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组合理分工。如果不进行有效分工,体现不出个体在小组中的价值,不让每一个学生独立承担一定的责任,小组合作学习实际情况往往是会被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代替或掩盖,不利于调动组内成员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也不利于组员之间的依赖与合作。

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在小组成立之初,教师必须有计划有意识地强化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受以往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 起初学生们对小组合作学习不够适应。大部分学生只表达自己的想法,缺乏与小组内其他成员讨论和交流的意识。有些学习好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不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和他人交流,缺少与他人沟通的技能。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无论工作还是学习,只有善于与人合作,才能做好事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质疑,利用自己自行查找的资料和积累,与组员合作、探究,解决个人无法很明确掌握明白的内容,解答疑惑。通过小组内组员之间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智慧的火花一次次绽放,学生在助人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助。在小组内学生的个人价值获得了肯定,组员的信心也渐渐提高。

三、恰当安排合作学习的内容与时间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盲目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易于学生通过言语来交流,对一些值得争辩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合作竞赛的形式去解决。在公平竞争中,每个组员都想方设法为小组出力效劳,极大地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合作学习时间”的安排也是很关键的。合作时间可长可短,我们可以把一课甚至几课的时间都让学生进行合作式的探索,也可以在课堂内让学生就一个问题进行短时的讨论、争辩,真正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见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当然,小学生的心智水平还有待提高,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深入课堂,积极引导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小组,并将探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明白语文其实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四、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评价是小组学习的导向。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必须积极地参与进去,听取学生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他们提供指导性的帮助。并在讨论完后对每一组都应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评价,这样一来学生才会有正确的竞争意识,并能取长补短,对于学生来说也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评价是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失去了评价的良性制约,合作学习也将难以有效落实。语文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为每个学生发挥特长、潜能创造了机会,其学习结果也可以以丰富多样、各具特色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评价中,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用心发现每个学生观点的闪光之处,增强学生自信心,从而他们会更愿意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小组“鞠躬尽瘁”。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自我协调的有效合作方式,是对传统班级上课形式的超越,更是一种师生、生生之间关系的重建,是一种在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基础上的交流,更是一种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认真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使其优越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显现,从而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得到发展,激发活力。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不仅需要学生的鼎立配合, 还要求老师具备一定的掌控能力以及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专业素养, 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合作学习有效开展, 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下面, 笔者主要就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有效开展合作学习进行探讨, 希望能为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实施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不仅包含教师自身语文专业素质的提升, 还包括正确的教育观念。 首先, 老师应具备一定的语文专业素养, 这样便于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专业性较强的指导, 并可以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掌握住整个合作学习过程, 进而使课程得以继续推进。 此外, 正确的教育观则给予老师正确的育生观念指导, 让老师平等看待每位学生, 并且善于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并不断激励学生, 与学生建立朋友般的关系, 与此同时, 学生还可以与老师进行平等沟通, 便于老师掌握学生当前的思想状态, 并及时给予指导。

二、掌握合作学习操作方法, 提高教师操作技巧

合作学习要想顺利开展并获得良好效果, 离不开正确方法的指引。 对于小学语文来说, 在推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以教学内容为基本依据, 确定教学内容有进行合作学习的必要, 并且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实现语文思维的提升。 比如, 在学习《 圆明园的毁灭》 时, 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搜集有关圆明园被毁灭的历史信息, 并且一起探讨被毁灭的圆明园为生活中当今时代的中国人意味着什么。 通过这种方式, 可以督促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思考与学习, 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提高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和支持

合作学习的顺利展开离不开学生的支持, 因此老师要明确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是语文课堂的核心, 只有明确了自身的主人翁地位, 学生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才能够真正融入其中, 不会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而进行合作。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 第8篇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往往有着以下本质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小组活动为主体,采用异质分组方式,使不同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知识面宽度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启发、相互讨论,异质的团体思维会将其他学生的思维导向一个新的领域,出现一些新的视角。它强调小组成员的合作互助,强调目标导向,强调团队成绩。小组成员的利益趋同,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有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激发,有效发挥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的多元智力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和有效整合小组成员的智力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智力特长;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学优生既可以帮助学困生,也提高了自己的认知、推理水平,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学生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为其所在的小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学生间存在着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的关系。

语文合作中,教师要科学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使全体学生接受和认可,恰当选择内容,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文本教材的内容要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且立足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寻找有效的突破口和合理的评价依据。例如,在《穷人》一课教学过程中,我就选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师:现在。让我们首先走入桑娜的内心世界。

课件出示:请同学们找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思考:1.桑娜在领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是怎样的心情?2.请你将五个省略号的内容补充出来。想好后小组合作探究。

任务出示后,学生按事先分好的小组坐好,都低头认真阅读课文,并进行相关的标划批注思考。学生自主阅读文本之后的合作探究学习中,我引导小组长对各个组员进行合理分工,并明确责任,鼓励小组成员内人人发言。要求小组长注意关照鼓励学困生,要尊重和信任他们,把机会先让给他们。小组同学发言认真积极,讨论有序开展,有争论、有补充。大家明显进入了阅读的最佳状态。几分钟后,当小组成员都发言完毕,我将表现优秀的小组请到讲台上给大家做示范,在他们的带动下,各小组的学生都表现十分积极,都想为自己的小组争光,妙语连珠频频,就连平时不发言的一些学生也能说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答案,令人惊喜。

课堂中,气氛活跃,学生与老师的平等对话,学生与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完全没有了过去的沉闷。学生通过读读、说说、议议、辩辩等多种形式学习语言文字,在学生潜心读书,激烈思辨之后,他们共同体会到桑娜紧张、害怕、担忧、自责、后悔、下定决心的那种矛盾复杂的心情,想象出省略号内容。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协作的团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记》中提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可见古人就对合作学习做出了鲜明的阐释;而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赋予了合作学习以新的内涵。究其实质,可以理解为是对生本理论的着力倡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必须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文本的特点、课文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疑点,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甚至以文本整合的方式来打通教材文本的界限。

基于合作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 第9篇

(一) 人数过多影响了合作学习的发挥

从学生这边来看, 本来就不大的教室, 容纳着过多的学生, 留给学生活动的空间相对应的狭小了许多, 也致使许多活动无法得到开展, 包括合作学习;从老师这边来看, 在大班的授课中, 只恨自己缺乏分身之术, 无法顾及所有学生, 许多学生的问题都无法一一作答, 只能解答部分多人提到的问题。许多老师都称赞道, 合作学习这一提倡很好, 具有远见性, 但缺陷就在于, 多人数的大班级无法得到老师亲力亲为的对学生间的合作学习进行监督与指导, 造成了部分学生松懈开小差, 偏离了学习主题, 合作学习的效果也达不到老师们预想的那样。

(二) 不健全的监督制度和评价标准

在学生这边, 合作学习也是受到热烈的欢迎, 学生都踊跃配合互动, 但是, 老师们都忽略了一个事实, 那就是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何在, 老师们只看到了一个表象, 那就是学生表现出来的一个很积极、很高涨的态度, 于是就放手让学生自由合作学习, 任由学生实践他们所谓的“合作学习”, 学生的自觉性在没有老师的监督下, 更肆无忌惮的进行“学习”。于是, 课堂上出现了喧哗声, 玩耍情况, 这个情况部分老师察觉到了, 同时也及时进行了管教, 但是还存在着另一种老师不容易察觉到的情况, 那就是以个人为中心, 变成个人观念的演讲, 其他同学没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三) 合作学习是一把双刃剑

合作学习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颖的传授知识的新型模式, 它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好处是教育界无人不知晓的, 但是现实与理想总是有误差, 有的老师并没有合理的运用合作学习, “糟蹋”了这一新颖的学习模式, 还有一些老师却弃之如敝屣。出现这两个反差如此大的情况是因为, 不同老师对合作学习的看法各不一致, 有些老师对合作学习过于重视, 认准合作学习无论在高年级还是低年级, 发挥的作用都是值得赞许的, 另外老师没有领会到新颖的学习模式的意义所在, 并且觉得这种学习模式不值得一说, 更不能适用于课堂上。

二、合作学习实施于小学语文教学中

(一) 促动生生互动

在小学语文授课之中, 学生之间的互动能使得合作概念进入学生的价值观里, 让学生从小学会与人合作, 与人相处之道。小组共同学习讨论意在分享各自的心得, 分享各自找到的资料, 扩展自我的见识, 开阔自我的眼界。比如在预习《太阳》一文时, 部分学生会积极去了解有关太阳的特点及相关资料, 有的学生则去了解与太阳相关联的大自然现象, 如月亮在晚上才能看得到?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会打雷? 闪电是怎样形成的?还有的学生通过认真学习原文, 对太阳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通过学生间的互动, 各个方面的相关信息总结, 丰富了每个学生的知识, 是学生更深刻的学习了该文章。学生的合作互动意在通过不同看法的讨论,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最后得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观念, 或是在各抒己见的基础上, 得到更深刻的领会。通过积极谈论, 在各自发表看法的基础上, 学生能更好地领会句子的意义, 同时也见识了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并实现了学生小组合作的第三个目的:学会聆听其他人不同的意见, 加以综合分析,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这一精神是每个人必须所具备的人格魅力。

(二)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先生强调:“不动笔墨不看书。”读书不但要动脑, 而且要动笔。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积累各类词语, 积累优美句子。所以, 烂笔头是学习好语文常见的一种现象。小组合作学习, 不仅能够巩固基础知识, 而且也能够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对学生日后重组构建语文知识结构具有促进作用。老师在培训学生交流能力的同时, 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做好课堂笔记的习惯, 手脑并用。比如: 优美词汇、语句段落的使用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 既可以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也可以很好地提升学习效率, 打牢语文写作基础。

(三) 提升老师的职业素养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这一动态需要得到老师的大力支持与维系。因此, 老师的职业修养提高是具有很大的必需性。第一, 提高老师的教育理论水平, 把合作学习融于自我掌握的教育理论知识, 以便更好、更深入地认知、了解、接纳以及运用, 进而使小学语文教学能够真正凸显出合作学习的鲜明特点。第二, 老师要秉持正确的师生观, 将学生作为学堂接受教育的主体。小学生的学习性非常强, 老师在学堂上要特别注意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能动权。第三, 老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讲授模式需要老师投入许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做前期的预先准备工作, 且又不能百分百得到期望的结果。老师要坚定发展的信念, 勇敢面对困难与挫折, 并坚信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一定会达到预料的成效。

(四) 指引与辅助学生

在小学语文合作学习讲授中, 老师要做好指引与辅助的动作。第一, 老师要给学生充裕的小组交流时间和空间。学生在遇到新事物, 需要投入一段时间去接纳和了解。第二, 老师要教会学生学会聆听。小组交流合作学习较容易有不同的意见出现, 而这些不同的看法也可能会拖拉到学习的进度, 老师要注意加以引导, 告知学生学会聆听别人的观点看法, 进而学会他人的优点, 改善自身的学习方式。最后, 老师在恰当的时间要进入到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当学生碰到具有专业的难题且多人讨论仍没有结果时, 老师应抓住时机对学生提示引导, 如果是一些比较有专业性难度的问题, 可使用步步引导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分步学习。

由此得出, 合作学习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时代进步的产物, 是当代新教育改革所期待的一种新颖教学模式。伴随着合作学习在当代教学模式中的地位提升,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也跨出了领先的一大步。因此, 在往后的讲授实践中, 各个学校各个年级的老师要谨记合作学习的深刻意义, 坚持运用新颖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摘要:合作这个词不再只是适用于商务会谈中了。在教育中, 合作这个词已倍受欢迎, 合作学习在学习模式中是众多教师与学者提倡的, 特别是学堂上, 合作学习更是一个亮点, 其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越发明显, 并使得小学语文教学发挥得淋漓尽致。然而, 无论什么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也没有例外的, 也是出现了问题。下面就小学语文合作学习遇到的困难及如何使小学语文教学在合作学习的协助下呈现出更好的教学效果而谈。

探讨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第10篇

一、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目前,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最为常用的组织形式之一。合作学习的技能与其他技能一样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和实践, 才能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合作技巧, 提高小组组员间的合作质量。为此, 教师应首先注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1. 通过奖励的方式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认可。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 通过外部奖励的方式以激发其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准备一些小奖品, 如笔记本、书籍、画册等, 对于在合作学习中表现突出或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奖励, 并在班里给予公开表扬。这是激励小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 注重集体表扬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的, 教师为使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 可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表扬。以使小组成员感受到集体的重要性, 从而更加投身于合作学习中。例如, A组的王某某同学帮助李某某同学辅导功课, 使李某某的成绩取得很大进步。教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 可首先表扬王某某同学乐于助人的行为, 然后对其所在的组分别进行重点表扬, 让其他小组的成员都向A组学习这种互助学习的精神。

二、善于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

并非所有的语文学习内容都适合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 教师应有选择性的选择适合的内容, 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如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 无需采取分组讨论学习就可解决的可不用进行合作学习。若涉及的问题较为复杂、难度较大或主观性较强等, 可采取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分组完成后, 为更好地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 教师可要求学生围绕某一问题在小组中展开讨论, 并推选出一名组长整合记录每位组员的意见。以此提高学生对合作学习重要性的认知。另外, 合作学习的主题内容应基于语文教材, 主题设计源于教材, 并高于教材, 以能够唤起师生、生生交流的欲望为设计标准。

例如, 在学习前苏联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七颗钻石》这篇文章时, 教师可提出一个讨论任务:“小女孩在找水的过程中遭遇了哪些困难, 她又是如何克服的, 在课文中划出你最为感动的一段话, 说说为什么。”然后要求每组派一个代表回答以上问题或说出本组组员的想法。

三、树立合作学习的榜样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都比较强, 易受周围人群的影响。教师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在学生的眼里, 教师是行为的标榜, 学生对教师怀有崇拜的心理。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一特征, 首先应严于律己, 注意自身的言行。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 表现出公平、公正的态度, 树立威信。同时, 努力创造和谐、轻松、平等的师生关系, 争取与学生成为朋友。另外, 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可有意识地树立学习的榜样, 让其他学生都向其学习。充分利用小学生拥有较强的模仿、观察和学习能力, 达到榜样引领的功效。

四、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索

组织合作学习时应充分发挥合作的力量和功效, 而不让合作学习形同虚设。教师应努力营造出一种轻松、开放、愉悦的课堂气氛, 以使每位学生都有参与其中的欲望或期待, 并将合作学习真正当成是学习的有效手段。另外, 教师还应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合作学习进行问题探索, 使每个学生都能大胆陈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畅所欲言, 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 使其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例如, 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时, 教师可假设一种情况:小女孩如果穿越到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 遇到你, 你会怎么样?然后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进行讨论。问题一出, 学生的创新思维立刻被激发, 出现各种版本的故事。课堂气氛立即变得轻松和充满乐趣。在合作学习中进行探索, 学生不仅尝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 而且思维能力也得到很大锻炼。今后在遇到类似问题时, 会不自然地利用合作小组进行交流和合作。

五、适时讨论以提高思维训练的合作效率

学生的思维通常由问题开启, 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和提高。教师应善于利用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促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展开讨论, 提高思维训练的合作效率。

例如, 当问题涉及面较大时, 鉴于小学生有限的思维缜密性及知识面, 此时, 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 激发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并互相启发, 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是非常有益的。除此之外, 当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或不统一时, 教师此时也可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在组内发表各自的意见, 以求得一致的答案或多种答案的解释。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合作学习 第11篇

关键词:兴趣;计划;总结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186-01

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活动中有很大的自主权。教师提出要探究的问题之后,学生围绕这个任务拟定活动计划、确定活动方式、商量查找资料。教师要合理安排课内外的活动时间。课堂上布置学习内容、交流活动情况、展示活动成果,课外则要根据活动计划,一步一步地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积极性高、学习资源丰富的班级,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放手让学生学习;对于学习资源缺乏的班级,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仔细学习“阅读材料”,达到最基本的要求。

一、阅读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都有一则导语,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在实施综合性学习之前,应和学生共同学习导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有这样一次综合性学习:“中外童话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开展一次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的综合性学习,从童话的宝库中得到更多的宝物。先各自搜集自己喜欢的中外童话,认真读一读;再互相推荐,交换阅读;然后自由组合,商量一下,如何汇报展示。”这则导语确定了此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遨游童话宝库;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途径——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介绍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小学生都喜欢童话,都对童话感兴趣,师生共同学习导语就会少走弯路,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合作实践的兴趣。

二、制定活动计划

制定活动计划可以保证综合性学习有序开展,使小组每个成员明确活动时间、内容、方式、分工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活动计划是一种应用文,分标题、正文两部分。标题要写清什么单位、开展的是什么活动。正文要写清“什么时间”、“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和“怎样做”以及“由谁做”,也可以把要做的事逐项列出。末尾写上制定计划的日期。笔者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童话故事”综合性学习时,第三小组制定了自己的活动计划。

三、开展小组活动

就一个班级来说,小组活动可以有“并进式”和“阶段式”两种方式。“并进式”是各小组自选内容,同时开展不同的活动。如,第 1 组读格林童话,第 2 组读安徒生童话,第 3 组读中国古代童话,第 4 组阅读中国现代童话。由于小组学习任务不同,教师可以编制“活动建议卡”,提示不同内容的活动要点,发给相关的小组,供学生制定计划和活动时参考。“阶段式”是根据班上多数学生的需求和本地条件,集中开展两三项活动,逐项进行。各小组活动内容相同,但具体材料和活动方式仍然有自主性。如,读安徒生童话,有的学生读《海的女儿》,有的学生读《皇帝的新装》,有的读《豌豆上的公主》等等,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全班集中交流。不论采用哪种方式,教师都要及时了解各个小组的进度,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

四、汇报、交流和总结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之前,要进行汇报、交流和总结。汇报、交流的形式有多种,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意愿确定。但不论采用哪种形式,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编手抄报或办展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充分反映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成果汇报会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全组成员推举代表汇报。活动总结可以师生合作进行,既有学生谈收获,又有教师谈体会。教师的总结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自主态度、合作精神和创造意识,也要适当对知识和能力进行梳理。汇报、交流的形式有:

1、故事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喜欢的故事,先组内交流,然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全班交流。

2、朗读比赛。组内学生选择本组的朗读篇目,男同学可以选择古诗词,女同学选择抒情散文。先自己练习朗读,教师指导。然后小组内部比赛,优胜者参加班级内的朗读比赛。班级的朗读比赛最好和课堂教学相配合,做到课内和课外的结合。

3、读书交流会。学生课外独立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之后小组内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交流的内容可以是对文章的理解、自己受到的教育,也可以是文章写作方法的借鉴、摘抄好词佳句等。交流的形式最好先采用口头交流,随着活动时间的推移和年级的升高再慢慢过渡为书面交流。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一定要使听众“有所得”。组内交流之后还可以全班交流,甚至在同一年级交流。

4、辩论。有时候,对一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这就需要辩论。辩论能够培养学生有理有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观点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组的一次辩论——小学生要不要多看电视。具体程序可以为:

选择一个主题——小学生要不要多看电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两部分,每人立足于自己的立场搜集佐证材料。

分组——学生四人为一组,每组分为正方和反方两对。每队中应保证有一名阅读优秀者。

分配任务——根据自己的立场和小组成员一起搜集资料,同时准备一个有力的陈述来说服对方。组内交流搜集的材料,并让其他成员了解组内的信息。

组内辩论——每小组成员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组内辩论。这时不允许争论,同学们认真倾听别人的立场。

重新分组——全班的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两大组,每组推选四人,班级内辩论。其他学生认真倾听,也可以做笔记。

教师总结——(1)总结此次辩论的情况,并表扬优秀辩手,鼓励进步学生。(2)正方和反方换位思考,和以前学过的信息联系起来,详细描述。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中的有效指导 第12篇

1. 教师是合作学习互动的引导者

在小学语文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满堂灌”, 而应作为学习引导者的角色出现。

(1) 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要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相互交流、相互帮助, 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个人才能, 去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 《爱之链》这篇课文以人物说话的方式结尾———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 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亲爱的, 乔依……”结尾出现了“乔依”这个人名, 耐人寻味。而“乔依”醒来后, 故事会怎样发展呢?教材中没有告诉读者结果, 而学生对此十分关心。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设计结果, 然后通过讨论, 把自己设计的结果说出来。学生的合作学习, 可以帮助学生从同学处获得更多的看法, 从而开阔自己的思路, 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后, 今后在学习过程中, 如果遇到无法突破的难题时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找到解决的办法。

(2) 学生出现意见分歧时要引导。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由于理解能力不同, 学生对同一阅读内容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例如, 在学完《最后的姿势》和《船长》这两课后, 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实话实说”活动———“你们觉得谭千秋老师和哈尔威船长傻吗?你们会做他们这样的人吗?”学生根据自身的认识和体验, 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一是从教材原意出发, 认为应该像谭千秋老师和哈尔威船长那样忠于职守, 舍己救人, 做一个“死也要重于泰山”的人;二是认为不应该像他们两人那样傻, 救人就救呗, 何必贴上自己的生命呢?这样轻易地选择了以身殉职, 太不明智了。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把学生的不同意见集中起来, 引导学生对各种意见和看法加以分析, 让他们合作讨论, 分析对比, 他们很快就有了新的认识。

2. 教师应该是合作学习的参与者

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教师还要做好组织安排工作, 以利于学生互动学习。合作学习除了在学习小组中需要有骨干的带领, 还需要有教师的及时指导, 教师是合作学习的参与者。

(1) 合作学习时教师要主动与学生合作。小学生由于语文基础相对较差, 理解能力相对较低, 因此相比于生生合作, 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更为重要, 而在师生合作中教师要信任学生, 鼓励他们和教师互动。例如, 笔者在教学《小草和大树》这一课时, 在课前就布置学生从网上查阅作者夏洛蒂的生平, 这样就不用教师再去介绍了。在学习课文时, 我坚持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相互讨论, 引导学生去认识课文的深刻含义。在讨论课题时, 我引导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以‘小草和大树’为题?”由于学生在课前都已经主动学习过, 有了一定的基础, 这样讨论就会十分激烈。但是学生的理解比较简单, 往往不够全面, 这时笔者再引导学生重读课文, 并加以引导, 学生很快就理解了作者的意图。

(2) 要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例如, 在教学口语交际《学会采访》这一课时, 笔者将2~3名学生分成一组, 教会他们分工合作, 然后让他们自行完成采访任务。他们可以选择采访班主任、校长、村长、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班里有特长的同学, 等等。可以一人提问、一人拍照、一人记录, 通过这样的分工, 从而把重要的信息和数据记录下来。

上一篇:团队互助下一篇:联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