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与读书

2024-09-22

美国总统与读书(精选6篇)

美国总统与读书 第1篇

美国是博客的发源地。世界上最早的博客产生于Pyra实验室。[1]而政治博客第一次在助选上吸引公众和媒体的视线是源于2003-2004年美国民主党初选的候选人霍华德·迪安 (Howard Dian) 。尽管他选举败北, 但其通过个人博客募得超过700万美元捐助的惊人纪录, 使得此后政治博客成为选战必争之地。Harris Poll于2005年对2630名美国成年人所作的抽样调查显示, 上网的美国成年人中阅读政治博客的比例高达44%。[2]因此, 越来越多的竞选顾问和候选人意识到, 博客是对传统政治营销渠道的颠覆与革命。政治博客开始作为美国总统选举营销手段中的新势力, 掀起了一股新的新闻3.0导向的政治潮流。 (3.0是指以博客为趋势的个人媒体或者叫自媒体。) [3]

美国的政治博客按照撰写人身份的不同, 可分为三类:草根政治博客、精英政治博客和政要的政治博客。草根的政治博客为长期以来没有政治意见表达渠道的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低准入的政治参与平台。精英政治博客撰写者多为记者、专栏作家等专业人士。他们将政治博客作为表述其政治倾向和见解的延展场所, 他们关注的视角较为深刻、独到, 因此他们的博客点击率较高, 甚至成为报纸、电视媒体取材的来源。候选人和政治领导者等政要的博客一般实效性较强, 党派色彩浓厚且行文较为谨慎。

二、政治博客的传播模式和特质

政治博客作为网络交流的平台, 它的传播模式不仅与传统媒体不同, 而且与其他的互联网互动方式相比也具有鲜明的特色。

首先, 政治博客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的传播模式。尽管在传统的媒介传播方式中, 受众也会进行一定的反馈, 不只是被动接受, 但整体上看, 受众的反馈多为“零散的、间接的和延迟的”。[4]媒介与受众的关系基本上仍是沿袭媒介—信息—译码—受众的单向传播模式。政治博客则实现了网络内的发布者、读者间以及互联网环境与传统媒体环境间的双层的双向互动传播:

其次, 与其他典型的互联网沟通方式不同, 作为个人定期发布在固定地址的一种网上出版物的政治博客, 具有内容的“积累性与延展性”, 从而使得它的沟通环境有别于其他的网络媒介, 是虚拟网络世界中较为真实的一种沟通模式。而且通过博客的链接功能, 能够形成持有同样政见和立场者的博客圈, 更易于博客发布人掌控所选议题并使讨论深化。

最后, 政治博客为一般难以通过传统媒介发出自己声音的民众提供了表达意见的渠道, 使民众得以逾越“把关人”这一传统媒体必备的设置, 从而可以相对自由地发表见解。在传统的纸质媒体和电视媒体, “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 在那里, 或者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 或者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 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5]而政治博客的出现消解了采集、制作信息的过程中对各个环节乃至决策发生影响的“把关人”的作用, 突破了信息发布前的过滤程序。

三、政治博客在美国总统选举中的作用分析

为了更清晰地分析政治博客在选战的作用, 笔者将从普通民众和候选人两个角度对这种互动作用展开论述。

1. 从民众的角度:政治博客——长尾力量的彰显

在政治领域, 精英们较之普通民众拥有更大的影响力, 而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普通民众的意见不受重视的历史。克里斯·安德森 (Chris Anderson) 提出长尾理论, 认为网络时代应该关注被长期忽视的80%的“长尾”、发挥“长尾”效益。[6]根据Pew Internet&American Life Project所作的关于互联网与2008年选举的调查, 746%的美国公民使用网络获取政治新闻并分享彼此关于选举的想法和意见。事实上, 网络上支持者的多少已是关系到能否问鼎白宫的重要因素, 长尾的力量已然开始彰显。以民主党参选人希拉里和奥巴马两人的初选为例, 奥巴马的支持者在政治博客和其他网络形式上做出评论的比率是23%, 而希拉里的支持者中只有13%;有17%的奥巴马支持者通过网络向其捐款, 而向希拉里进行网络捐款的只有8%;民主党初选的结果是, 尚未完成第一个参议员任期的奥巴马打败了政治根基深厚的希拉里。可以说是互联网的力量, 或者说是基于网络所组织起来的普通民众的长尾力量将默默无闻的奥巴马变为政坛明星。

由于政治博客撰写者和读者庞大的基数, 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长尾的优势。政治博客的出现不仅模糊了专业新闻和业余报道间的界限,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 超越了传统的媒体报道。这体现在:政治博客的众多发布者、读者构成一个联动的无限扩展和深化的场域并且不断推动选民的注意力向目标候选人转移。于是, 选民就走出了过去所熟知的选择圈子 (高知名度的候选人, 如希拉里等) , 发现并了解其他原本较默默无闻的候选者。例如, 偏左翼群体性政治博客Dailykos在美国总统党内初选和大选期间往往将有关奥巴马的新闻和信息放在首页, 并免费为其进行广告宣传。笔者利用Dailykos博客的搜索功能, [8]发现自2004年3月16日—2008年9月, 总共有34592篇日志、91776条署名评论与奥巴马相关。在其宣布参选后, Dailykos上关于奥巴马的日志、评论呈井喷之势, 帮助奥巴马迅速提升了知名度。奥巴马以新人之姿最终问鼎白宫, 政治博客是重要的推手之一。

2. 从候选人的角度看:政治博客——颠覆性的渠道

政治博客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新的传播媒介, 是候选人将其政治产品传达到选民手中的重要渠道, 因而受到了候选人的重视。与传统的媒介渠道相比, 对竞选者来说, 政治博客具有三大优势:其一是廉价性。相较于动辄百万计的电视宣传费用, 博客这一渠道几乎是免费的。其二是针对性。在崇尚个性化的时代, 将民众看作一个整体将导致无法掌控真正的民意。不同于传统的大众传媒, 政治博客的组织方式是分众式的———志同道合者往往形成自己的一个圈子。通过分析不同倾向的政治博客上所撰写的文章和引发的跟帖评论, 候选人及其团队可以做到实时了解各阶层选民的意见, 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调整竞选策略。在成本几乎为零的情况下, 每一个博客的读者都可以被精确定位, 从而获得第一手的选民诉求和建议。其三是过滤噪音的功能。报纸、电视等媒体对候选人的报道, 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加工痕迹和选择性, 候选人较难控制他们的报道取向。

综合竞选者和选民两个层面来看, 在美国总统选举中, 政治博客具有四大功能:纲领阐述、意见汇集、资金筹集、认同塑造, 是影响美国选举走向的重要因素之一。

摘要:回顾本次美国总统党内初选及大选, 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如播客和博客 (政治类) 等已经由过去的零散的、辅助性的功能发展为引人注目的重要选战工具。其中, 政治博客 (political blog) 在2004年的美国选战中初露端倪, 如今已成为选举战略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以政治博客为研究对象, 在探讨政治博客的起源、类型、发展历程以及传播模式和特征的基础上, 从民众和竞选者两个层面重点分析作为选举营销传播渠道和手段的政治博客对美国总统选举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政治传播战略,美国选战,政治博客

注释

1[1][美]克罗多:《创建商务网站宝典》, 陈冰译,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第402页。

2[2]Harris poll, April13, 2005, “The fifty of U.S.adult who are on line have read Political Blogs”, http://www.harris-interactive.com/harris_poll/index.asp-PID=556, 2008-07-02.

3[3]庞大力:《传播学角度的博客研究》, 《当代传播》2005年第2期, 第38页。

4[4]陈刚、马扬、马静:《网络时代的政治传播分析》,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3月号, 第141页。

5[5]张守帅:《博客记者与记者博客对传统媒体把关人的影响与冲击》, 刘雪华主编:《社会科学问题新探》, 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 第402-403页。

6[6]长尾理论在2004年由安德森提出, 基本假设是, 由于信息技术的低成本, 传统上微量的和分散的需求得以聚合并迸发力量, 从而获得更多的重视。请参见:[美]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 乔江涛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6年版, 第114-130页。

7[7]Aaron Smith, Research Specialist, Lee Rainie, Director, “The internet and the2008election”, Pew Internet&American Life Project1615LSt., NW-Suite700Washington, D.C.20036, http://www.pewinternet.org/PPF/r/252/report_display.asp, 2008-07-02.

法国与美国总统制比较分析 第2篇

(一)比较美国总统制和法国半总统制异同

总统制与半总统制,二者仅仅相差一个“半”字,但总统拥有的权利却有很大的不同,老师曾说法国总统是所有国家中总统权利最大的,因而作为一种政治制度,美国的总统制与法国的半总统制绝非一字之差那么简单。法国的半总统制究竟与美国的总统制有怎样的不同,我就 总统的产生方式、总统与内阁的关系、总统与议会的关系 三个方面对美国总统与法国总统之间的权力差别进行了比较

1、总统的产生方式

现在美国总统是由选举人团间接选举产生,即选民不直接投票选举总统,而是先选出选举人,再由选举人组成选举人团选出总统。

法国第五共和国初期,其总统与美国总统一样,是间接选举产生的。1962年戴高乐总统建立了公民直接选举总统的制度。由此看来,两国总统都由选民选举产生,都不受议会的限制,其权力都来自于人民,尽管美国总统仍然是间接选举。但是从宪政制度上,法国总统的地位是高于三权之上的,而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同时是三权之一,受到其他两权的制约。所以总体看来,美国总统地位不如法国总统的地位高。

2、总统与内阁的关系。

美国1787年宪法第二条第一款第一句话就是“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这是总统制的一个重要特征。美国总统不仅享有任命权,而且享有免职权。另外,美国政府的各种政策均出自总统府,决策权属于总统而不是内阁,因为宪法上只是提到行政权属于总统。内阁会议由总统召集,讨论的议题由总统确定,内阁只是辅助总统做出决定的集团顾问,但最后决定是由总统个人做出,内阁一般不进行集体表决。内阁是否受到重视,甚至内阁有哪些官员组成,完全取决于总统的好恶。

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享有广泛的任命权。宪法还规定:“共和国总统根据总理的提议任免政府其他成员。共和国总统任命国家的文职人员和军职人员。”另外,法国总统还负责主持内阁部长会议,而部长会议不采取投票表决,主要是为总统提供咨询,对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做出评论。

由此看来,法国总统的权力和美国总统不相上下。然而,法国毕竟存在一个政府首脑——总理,虽然总理的任命可以不考虑议会中的党派势力,但是为了贯彻自己的政策,总统一般都要任命议会多数派的人为总理。这样就出现了“左右共治”的局面,使得总统的权力受到很大的限制。

3、总统与议会的关系

美国总统与议会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总统任命政府组成人员须获参议院通过,任何行政机构的设置和废除,都要通过国会立法决定;

2、财政预算须获得议会通过,总统的所有国内发展项目、外交活动和国内外军事行动都依赖于国会的财政支持,而过会有有效地控制着税收和拨款;

3、议会有权弹劾总统;

4、国会通过的所有法案都要经总统批准之后才能生效,总统有权否决国会议案。

5、总统的国情咨文对议会立法的重要方向性影响,而且总统也享有一定的委托立法权。

由此可见,虽然美总统的权力不断膨胀,但是其与议会之间仍然是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关系。而法国则不同,法国总统在这方面有着美国总统无法匹敌的权力。

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对外代表国家,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他有一系列的外交权力。总统任命驻外使节,进行国际谈判,缔结和批准条约在军事上,总统是武装部队的统

帅,主持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总统在行使外交权和国防权时,一般具有排他性。而美国总统的这些权力,多半要经国会通过才能生效。法国宪法虽然没有像美国宪法那样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但是他不受议会制约的行政任命权,主持部长会议无需经过表决的决定权,以及宪法赋予的“保留的职权”,却切切实实完全掌握了行政大权,并把议会抛到了一边。

法国总统权力中,美国总统决不可比的一点表现在法国宪法规定总统可以任何原因解散国民议会,不需要任何人的副署。所谓同总理和两院议长磋商,通常仅仅是一个形式而已。所以这项权利可以制约议会,而且确确实实将总统置于了三权之上。

另外,法国总统的广泛的任命官员的权力并不需要国会同意,如前文所述,甚至总统任命内阁总理也不必考虑议会中的党派力量对比。相反,总统要参与国会的立法。总统不仅享有宪法赋予的法律审批权,而且还亲自行使部分立法权。法国总统拥有的立法权中最有意义的是提交公民投票。

综合以上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从总体上来说法国总统的宪法权力和实际权力都要大于美国总统。在权力来源方面,两国总统都有全民选举产生,但是法国总统是直选产生,而美国是间接选举。但是在行政权力方面,美国总统要大于法国总统。因为美国宪法明确规定总统享有行政权,总统直接组织政府并行使行政权,这就要比法国总统通过总理行使行政权更直接。在于议会的关系方面,法国总统的权力就要远远大于美国总统。法国总统不仅在宪法地位上高于议会,而且拥有提交公民投票权。

(二)美国与法国分别选择总统制与半总统制的原因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美国总统制与法国半总统制拥有众多差异,那么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与两国的历史背景已经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元素是分不开的1、美国

美国是世界时最早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总统制也宣告了人类一种新型政府的诞生。在总统制建立以前,美国的政府体制经历了殖民时期的总督体制和邦联时期的州际委员会体制两种政府形式。从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到美国独立前,美国实行总督体制。总督为北美各殖民地最高行政长官,因北美13个殖民地法律地位不同,各殖民地总督的任期、权利、产生方式也各不相同。总督权力的大小也因殖民地而异。但一般而言,总督权力大致包括任命官吏、外交权、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和军事权等。虽然殖民地代表议会逐渐成长壮大并对总督的权利进行限制,但总督基本上可以说是大权在握。

由于总督主要为英国代表及许多总督的高压政策和残酷统治,家室代表会议为人民政权权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故而从殖民地时期总督的历史作用及其权力演化中,美国人民得出了一个深刻教训:行政权危害人民自由,立法权保障人民自由。基于这样的认识,美国人民在赢得民族独立后建立起的邦联政府中,没有设独立的行政部门,而代之以“州际委员会”,它也仅仅在邦联国会休会期间履行其职责,故其权力也十分有限。

缺乏一个行政部门显然不适应现实政治发展需要。邦联制也暴露处许多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面临谢司农民起义时中央政府的束手无策更是引发了许多美国人民的思考。正式在这种背景下,围绕着1787年宪法的许多问题被提上了日程。不同的利益集团提出了多种方案,在围绕着总统制的许多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交锋,最后达成一致,通过1787年宪法,在美国建立了总统制。在这种制度下,总统不仅是政府首脑,也是国家元首;他由民间选举产生,有一定任期;他与立法机关既分权有相互制衡,虽然权力巨大但同时可被罢免。

2、法国

法国实行半总统制,既受政治精英人物的影响,又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总之,各种原因的综合造就了法国的半总统制。

(1)戴高乐政治主张的影响。早在第三共和国时期,戴高乐就建议改革法国的政治体制,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思想没有得到系统的阐述也未被法国民众所接受。1946 年4 月16 日,戴高乐在诺曼底的贝叶城发表了著名的“贝叶讲话”,在“贝叶讲话”中,戴高乐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关于改革国家政治体制的主张:一,是强化总统权力,使其成为国家权力的核心。二,是提高政府的地位,打造强有力的政府。他说:“我虽然放弃了个人独裁的思想,但是仍然相信我国需要一个能使政府强有力而能持久的制度。”三,是消弱议会的权力,主张三权分立,尤其是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分立。

(2)法国国内政治经济的需要。在政治方面,法兰西第四共和国一方面被国内政党政治搞得焦头烂额;另一方面,深陷阿尔及利亚泥潭不能自拔。1958年6 月27 日,戴高乐在发表电视讲话时向法国人民说:“有三件事左右了我们的局势。这三件事是:阿尔及利亚问题、财政经济问题以及国家体制的改革问题。”戴高乐主张,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解决其他所有问题(包括稳定问题)的前提,如果不首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其他问题的解决都无从谈起!戴高乐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新体制的创建工作中。新体制旨在革除议会制的弊端,重新调整了总统、议会、政府的关系,扩大了总统的权力,削弱了议会的权力,法兰西从一个议会制共和国被改造成一个半议会半总统制共和国。在经济方面,法国经济在20 世纪40 年代末期已经得到初步恢复,50 年代开始进入发展时期,50 年代末期更是开始高速发展时期。资本输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其中多半流向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垄断资产阶级要求加强行政权力,建立一个稳定的、强有力的、办事效率高的政府,以处理纷繁复杂的国内外事务,适应经济大发展的新形势。显然,造成第四共和国政局动荡不安的政治体制已经不能满足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

(3)法国谋求大国国际地位的需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受到重创,国际地位下降。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所建立的世界格局,更刺激了法国人民尤其是上层政治精英们谋求世界大国的激情。在同世界大国的斗争实践中,法国人民也深切地感到传统政治体制的弊端———难以实现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不能集中全民的力量同其它大国进行较量。为此,就必须建立与此相适应的政治体制。戴高乐在“贝叶讲话”中说:“当我们的民族是一盘散沙的时候,就遭到巨大的痛苦,而在一个坚强的政府领导下团结成一个自由民族的时候,就出现丰功伟绩。”他明确指出:第四共和国宪法“不能保证法国的伟大,而使法国伟大则是我心上的唯一目标和我生命中最崇高的目的。党派政体是有害的,它妨碍执行伟大的外交政策,正如它危害国内的和平与稳定一样。”所以,必须建立以强有力的国家元首为中心的政治机构,总统应该是法国的“向导”、“引路人”、“仲裁者”和国家的“栋梁”,法国“需要一个能使政府有力而持久的制度。”

美国总统与日本小镇 第3篇

奥巴马镇是日本福井县下辖的小滨市,位于日本本州岛中部,濒临日本海,是一个古老的渔镇。这一小镇名称的日语发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发音一样,因此当地居民对奥巴马总统怀有莫名的感情,他们自奥巴马参选美国总统以来一直支持他,并多次向美国大使致函邀请奥巴马到访。而实际上,奥巴马镇是一个以温泉著称的度假小镇,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里与奥巴马总统的渊源吧。

Linda Wertheimer (Host): Today is President Obama’s 53rd birthday. There will be celebrations in Chicago and Washington, D.C., but also in a small town many mile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soundbite of archived recording)

President Barack Obama: And of course I could not come here without sending my greetings and gratitude to the citizens of Obama, Japan.

Wertheimer: That’s President Obama on a visit to Japan in 2009, talking about the town of Obama. On a recent trip to Japan, NPR’s Maggie Penman got curious. She went to visit and sent us this postcard.

Maggie Penman (Byline): Obama is like many little 1)resort towns, except a lot more ancient. Hot natural springs have made this place a destination for centuries. But in the last several years, a rise in name recognition has led Obama to try a new branding strategy. Soshi Nakamura works in the town’s tourism office.

Soshi Nakamura: (through translator) Because we are Obama as well, we feel a connection with Obama. So we’ve always been supportive of him. And we were really excited when he got elected.

Penman: Six years later, they’re still excited. Outside of Nakamura’s office is a giant 2)life-size statue of the president. He’s wearing a black suit and one of his iconic 3)grins. But while the statue and the name recognition probably haven’t hurt tourism, the main attraction here is still a 4)geological one.

美国总统与读书 第4篇

300多年前的1620年9月, 一批受迫害的英国清教徒, 从英格兰的普利茅斯出发, 经历了狂风暴雨和惊涛骇浪, 于当年的12月开始于美洲大陆建立普利茅斯殖民地。无论是我们的想像, 还是历史的记载或是影视作品的再现, 我们都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与充满了冒险与拼搏的航程一样, 同样充满了冒险与拼搏的新世界在这批人到达之后慢慢地产生出现了。100多年后, 新世界与旧世界完全地决裂了。纵观美国历史, 从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到第四十三任总统小布什G.W.Bush, 其间五十四届四十三任美国总统无一例外, 在就职时都要对着美国宪法宣誓, 发誓要“竭尽全力维持、保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跨越200多年历史, 美国历任总统的确在就职演说时给后人留下了一些超越时代的格言警句和名篇。

1789年当George Washington面对崭新的国家, 崭新的民族而宣誓就职的时候, 他的演说中就是这样描述美国政府的“the liberties and happiness of the people the United States a Government instituted by themselves”。一个为美国人民的自由和幸福而组成的政府。“A new and free government”一个新生的自由的政府。而当时的政府“on the eve of an arduous struggle for its liberties”正值为自由而艰苦奋斗之际。这其中的自由、崭新、奋斗无处不存在时代的烙印。1801年, 托马斯·杰斐逊就职。杰斐逊在竞选中赢得相当艰难, 联邦党员和共和党员已经分裂成相互为战的两大阵营。杰斐逊因此发表了第一个就职“弥合演说”, 其中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们都是共和党员, 我们都是联邦党员”。“That this should be more felt and feared by some and less by others, and should divide opinions as to measures of safety.But every difference of opinion is not a difference of principle.We are all Republicans, we are all Federalists.”时代在发展, 人类在进步, 历史在其曲折的发展过程当中, 原本“自由与民主”和平与团结的国家面临战争, 陷入分裂。这时的总统, 第十六任美国总统Abraham Lincoln于1863年11月19日在葛底斯堡发表了一个著名的演说:“八十七年前, 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创立了一个新国家, 它孕育于自由之中, 奉行一切人生来平等的原则。”战争之后, 在对待战败者的问题上, 总统就发出了“不要对任何人怀有恶意, 要对所以人怀有善意, ”“With malice toward none, with charity for all, ”因为在这非常时期, 这是总统本人的心声, 许是多数美国人民的心声。

时代的脚步迈入了二十世纪, 随着美国历史上“黑色星期四”之后, 美国的陷入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经济的大萧条, “the great depression”世界经济陷入了一片低谷当中, 美国经济也无一例外。1961年, 约翰·肯尼迪的宣誓宣告全新一代美国人的登场。他强硬的措词, 连同他坚毅的下颚、响亮的声音一起, 赋予了他的就职演说以非凡力量。“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 问一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虽然阿波罗计划的批准者和美国太空计划的精神鼓动者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了。但总统的话语、总统的决心和美国人的不甘于当“老二”, 这些都促使美国在太空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太空研究的“阿波罗计划”以及成功的将人送上月球, 使“super power”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 世界处与“冷战时期”, 和平, 友好, 成为这一时期的主题。美国第三十六任总统Richard Milhous Nixon走马上任, 他冲破了二十年的障碍,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破冰之旅。“For the first time, because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want peace, and the leaders of the world are afraid of war, the times are on the side of peace.”‘由于世界人民希望和平, 世界各国领袖害怕战争, 因此, 目前形势第一次变得有利于和平。’我们正在重新创造一个国家, 使它无比强大, 充满活力。然而, 仍有许多高山要攀登, 我们将永不停息, 努力奋斗, 直到所有的美国人都充分享受到自由, 尊严和机会, 这些我们与生俱有的权利。这种权利是伟大的合众国每一位公民都享有的权利”。“We are creating a nation once again vibrant, robust, and alive.But there are many mountains yet to climb.We will not rest until every American enjoys the fullness of freedom, dignity, and opportunity as our birthright.It is our birthright as citizens of this great Republic, and we’ll meet this challenge”这是1981年上任的第四十任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在他连任就职演说中精彩的片段。

一个个的演说, 就是一部美国历史的缩影。然而与一般发展史的不同之处在于, 演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站在权力顶端来考察美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新视角, 使我们不仅能看到过去的历史, 还能了解这段历史的发展过程。如果把美国的现实比作一座大厦, 那么每篇演说辞都曾是建设这座大厦的一份蓝图。对于了解和研究美国发展史, 这个新视角显然是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全文阅读完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之后, 使我们能够从历史的角度, 从美国总统所处的独特地位, 进一步的了解美国, 了解美国的政治, 文化, 了解美国的发展, 了解美国人性格中充满了挑战与乐观、务实与自立的精神。

摘要:历届总统的就职演说, 是当时历史情况最真实、最全面、最具体的记载。它不仅概述了每位总统在任职期间的施政纲领, 也展示了每位总统的抱负、胆识和魄力。人们可以从中看到他们各自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理解和把握, 看到他们各自的政治理想以及制定政策时所遵循的原则, 看到他们迎接时代挑战时各自采取的方式和智慧。总统们的就职演说其中不乏精彩片段, 而每一位总统的就职演说无不具有极其强烈的时代色彩。

关键词: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精彩片段,时代色彩。

参考文献

[1]王加丰.美国历史与文化[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9.

[2]陈家佶.美国总统就职演说全集[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6.7.

美国总统尼克松与天麻 第5篇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国宴中有一道菜是传统风味食品——天麻汽锅鸡,采用特级野生天麻精心烹饪而成,尼克松在饮宴中对天麻汽锅鸡赞不绝口,并风趣地说:味道太鲜美了,真想连汽锅都一起吃进去!毛泽东主席说:“我相信,一个中国菜,一个中药,这是对世界的两大贡献。”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沙白访问中国期间,也曾在宴会上大赞天麻汽锅鸡风味独特、美味无穷。从此中国名贵中药天麻蜚声海外。

天麻,又名赤箭、神草、明天麻,为兰科多年寄生草本植物天麻的块茎。春季采挖者,名“春麻”,质量较差;冬季茎枯时采挖者,名“冬麻”,质量较好。由于天麻药源紧缺,现已研究出天麻蜜环菌替代天麻,临床观察发现,效果良好。中医认为,天麻性味甘、微寒,入肝、心包经,有熄风止痉,平降肝阳,祛风通络之功,本品甘平柔润,专入肝经,功能熄风止痉,为治肝风内动常用药,因其善治一切风症,尤以治疗眩晕疗效佳,故可用于多种眩晕之症。

一般都认为天麻是“治风之神药”,其实,天麻除祛风除痹外,其补益之功亦堪称上品。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已将其列为“上品”药材,认为其“气味辛温无毒,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延年”。《开宝本草》言其“利腰膝,强精力,久服益气,轻身长年”。《大明本草》言其“助阳气,补五劳七伤,通血脉,开窍”。《本草纲目》言其“补益上药,天麻第一,世人之用之治风,良可惜也”。《用药法象》言其“功用有四:疗大人风热头痛;小儿风痫惊悸;诸风麻木不仁;风热语言不遂”。

由此可见,天麻除治风外,其补益作用也为它药所不及。药理研究表明,天麻含天麻素、天麻多糖、香荚醇、生物碱等。天麻多糖可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天麻注射液能改善心肌及脑的营养血流量,提高实验动物的耐缺氧能力。此外,尚有镇静、镇痛、抗惊厥、降脂、降压等作用。现介绍几则食疗方,供选用。

1.天麻粥:天麻3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天麻择净,研细;大米淘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加入天麻、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熄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通络。适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头目眩晕,风湿痹痛,手足麻木等。

2.天麻酒:天麻、茯苓、枸杞子各10克,钩藤、制何首乌各15克,炒白术12克,麦冬5克,人参、当归、五味子各3克,白酒、蔗糖适量。将上述10味中药浸酒饮服。每次30毫升,每日2次。可祛风通络,补益肝肾。适用于关节痹痛,麻木不仁,肢体酸软等。

3.天麻石决蚌肉汤:天麻10克,石决明30克,麦冬15克,菊花10克,河蚌10个,调味品适量。将石决明布包,河蚌去壳飞水。先取石决明煮半小时后,纳入诸药及蚌肉,文火炖至蚌肉熟后,去药包,加食盐、味精调服。可养阴,柔肝,熄风。适用于高血压、颈椎病头晕、手指麻森等。

4.天麻炖猪脑:胡桃仁、何首乌各15克,天麻10克,猪脑1副,调味品适量。将天麻切片,首乌布包,猪脑去筋膜备用,锅中放清水,天麻、胡桃、首乌文火炖沸后,下猪脑,煮至脑熟,去药包,调味服食。可以脏补脏,以形活形,养血补肾,育阴填精。适用于老年人五脏亏虚,髓海不充所引起的心悸,失眠,记忆下降,痴呆、健忘等。

美国历届总统座驾与凯迪拉克 第6篇

约翰逊总统的座驾是一辆1964 Cadillac(1964年凯迪拉克)。这辆在总统座驾中极为特殊的“红颜”(因为它是红色的,所以戏称一下)后来被Liberace买去,2001年和艾森豪维尔,尼克松总统乘坐过的1952 Chrysler Imperial Presidential Parade Car都出现在赌城拉斯维加斯的拍卖会上。

里根座驾——1986产凯迪拉克

凯迪拉克在众多汽车品牌中独获殊荣,在几次被定为总统轿车之后又被选为里根总统的座驾。制造于1986年的这辆凯迪拉克在1993年1月20日以改装后的新面貌重新出现于克林顿的就职典礼上,其豪华尊贵不减当年。

克林顿座驾——1993产凯迪拉克

凯迪拉克公司以当仁不让之势再次成为新一届总统克林顿的坐骑,这是服务于这位绯闻和业绩都可以显著于美国历史的总统的1993 Cadillac Limousine(1993年凯迪拉克大轿车)。

小布什座驾——06款凯迪拉克 DTS

小布什总统的06款凯迪拉克DTS总统座驾的知名度也是数一数二的,被誉为“世界上最牛的官车”。

上一篇:负面评价下一篇:旅行社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