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交流家庭教育

2024-05-30

亲子交流家庭教育(精选4篇)

亲子交流家庭教育 第1篇

关键词:幼儿园,亲子教育,亲子活动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步深入和稳定,学前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早期教育和早期智力开发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要。有资料显示,6岁之前,幼儿的大脑开发最为关键,而在早期幼儿教育中,亲子教育是启迪幼儿智慧的催化剂,和谐的亲子关系能够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现在的父母大部分是80后和90后,他们经历了高考和就业的历练,普遍存在重幼儿智力,轻孩子个性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的问题,并且现在的幼儿往往在4个甚至是6个大人的看护下成长, 自理能力相当差, 个性品质倾向于极端自我, 加之年轻父母外出打工,隔代抚养造成孩子与父母和感情疏离,无论是家长还是老人都把教育孩子的期望寄托在幼儿园老师身上,但是,幼儿的早期教育,离开了父母和家庭就像鸟儿失去了翅膀,这样的教育是不能令孩子健康成长翱翔于蓝天的。

一、幼儿园亲子活动的特征和意义

亲子活动是一种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其主要目的是转变家长角色,由家长的权威管教转化成老师、同伴和朋友。在亲子游戏活动中,父母和孩子一起完成游戏任务,在亲子游戏活动中 ,家长鼓励 、关怀孩子 ,从而拉近 幼儿和父 母的关系,实现幼儿和父母的情感沟通互动,达到幼儿、家长两提高的目的[1]。

(一)幼儿园亲子活动的意义。积极地幼儿亲子活动能为幼儿创造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同样是幼儿园进行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借助亲子活动可以转变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幼儿教育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为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品质奠定基础。在亲子活动中,教师通过家长的表现可以观察家长的教育观及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从而对家长进行指导,也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开展教育。在亲子活动中,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增进和孩子的感情交流,幼儿也会因为家长的陪伴感到安全和温暖,产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

(二)幼儿园亲子活动的特征。幼儿园的亲子活动为幼儿和家长搭建了共同学习和成长的平台,形成了学校、家长、幼儿三方教育的合力,同时决定了幼儿亲子教育具有灵活性、全面性和多方参与性。在灵活性方面,亲子活动形式灵活,可以是游戏、竞赛、表演等。互动灵活,活动可以在幼儿和老师、幼儿和幼儿、幼儿和家长、老师和家长、家长和家长之间进行。亲子活动具有教育的全面性,在活动中,幼儿的语言、情感、认知、社会交往等多种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二、幼儿园亲子活动开展现状

首先,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困难较大。尽管现在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也向教师承诺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但是在幼儿园组织亲子活动时,大部分家长是因为自己有时间才会参加,没有时间就不参加,许多家长宁可让孩子在亲子活动中当“观众”,也不会牺牲自己的时间陪在孩子身边。参加的家长以爷爷奶奶居多,这就使得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失去了应有意义,给亲子活动的组织造成了困难。

其次,亲子活动难以体现应有的教育意义,存在主体缺失和互动不畅现象。在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中,面对某一项活动,家长往往表现得比孩子着急,对于孩子遇到的困难,家长立即披挂上阵,代替孩子完成,家长与孩子之间相互协商的过程缺失。因此,幼儿园亲子活动,家长关注的是任务完成的结果,而非任务完成的过程,以及孩子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等等。

三、幼儿园亲子活动开展的策略

(一 )加强宣传 ,提高家长对亲子活动的认识。幼儿园在组织亲子活动之前, 应充分向家长讲解亲子活动的重要性,亲子活动的目的、意义,只有让家长了解亲子活动的意义,他们才会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活动,也才愿意走进亲子活动中。

(二)亲子活动的设计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幼儿园在组织亲子活动之间,要精心设计亲子活动,亲子活动应该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水平,使活动呈现游戏化倾向。还要充分考虑家长的参与, 认真分析班级中每个孩子家长的特长,并把这些家长的特长充分利用起来,并融合到活动中[2]。

(三)在亲子活动中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亲子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领者,也是家长和孩子的合作者。在亲子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对家长的指导,首先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和教育观,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教师要指导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随时随地, 如在家中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小制作等。其次,指导家长做孩子的朋友。幼儿和家长在一起安全感会增加,减少对陌生环境和人的焦虑不适。因此,教师指导家长参与到亲子活动中,帮助孩子消除分离感,适应集体生活,教会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方法,使家长成为孩子的朋友。

亲子经验交流 第2篇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们带着对孩子成长的殷切关怀来到这里。今天我们聚在一起,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在教育孩子时,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想得深些,做得实些”。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孩子渐渐地长大了,一转眼,他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学生了,小学一年级,也是幼儿园与小学的接轨点,我们应该认识到,这阶段应该是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家长的帮助将对孩子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的心是一块空地,种什么长什么。作为家长,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孩子。

一、营造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健康快乐阳光环境下成长,孩子的气质和修养跟家庭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现在是个科技和信息时代,电视电脑手机丰富多彩的生活,我们要带孩子看一些健康,积极向上,弘扬正气的节目。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爱好,并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有的父母把自己的爱好强加给孩子,而剥夺了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孩子感到并不快乐。

三、家长与孩子在一起,不要高高在上,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情

让孩子把你当朋友,没有距离感,关系才会融洽,让她自然而然跟你沟通,并接受你的教育和批评。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

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是么时间做事么事,让孩子养成独立自主,自觉自律的好习惯。

童年是垫定一个人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重要时期,童年是每个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最美好的回忆,我们家长要重视孩子的童年。

五、做父母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学会如何及时称赞孩子做对的事情。经常鼓励孩子,赏识孩子,经常对孩子说你真棒,你能行有的父母经常喜欢和辨认的孩子作比较,说孩子你真笨,看别人多聪明,孩子听多了这样的话,就越来越不相信自己,越来越胆小,什么事都做不好。

也许我们的孩子并不是最优秀的,但在父母眼中,我们的孩子是最棒的,培养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对社会有贡献,对家庭有担当的孩子并不是件易事,其中离不开家庭的教育,长辈的关怀,更离不开学校老师们的辛勤培养和无私奉献,今天,我们付出的是辛劳、是汗水,收获的将是孩子健康快乐的明天。

当代青少年亲子冲突与家庭教育 第3篇

关键词:青少年,亲子冲突,亲子关系,家庭教育

青春期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时期, 人们在这个时期接受的社会化, 这一时期的经验会影响到一个人以后的生活历程。青少年在这一时期生理迅速发育, 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较慢, 自主意识增强。而父母对这种变化并不适应, 当出现青春期特有的“叛逆”现象时, 亲子间就不可避免会发生冲突。良性适宜的亲子冲突有利于青少年的发展和社会化过程, 但是过多、激烈的恶性亲子间的冲突则对青少年的发展和家庭的和睦是有害的。而家庭作为首属群体, 是青少年走向生活的起点和社会化的首要场所, 为青少年提供物质需要、情感需要和家庭教育, 青少年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家长的正确引导和家庭的支持。因此, 合理的家庭教育是解决青少年亲子冲突的核心和重要方法。本文首先对亲子冲突概念和类型进行分析, 回顾了亲子冲突研究的相关理论视角,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分析亲子冲突的建构并据以提出应对策略。

一、亲子冲突:家庭发展历程中的必然现象

但由于家庭内两代人的生命历程不同、时代背景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 为完成这一任务, 亲子间不可避免会发生冲突。亲子冲突会带来消极的影响, 但同时也存在着积极的作用, 如在青少年的认知、社会认知、社会情绪、社会理解能力以及社会关系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亲子冲突的概念

亲子冲突并不是简单的指上下两代之间的语言和肢体上的冲突, 还包括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心理学对亲子冲突的实证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 最初是从人际冲突的角度提出亲子冲突的。认为亲子冲突是亲子双方的不一致, 这种不一致既体现了双方目标的不一致, 同时双方也知觉到了这种不一致, 并且以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表现出来。当然, 这种不一致有着程度的不同, 从消极对立情绪到发生身体冲突, 甚至于离家出走、违法犯罪。根据这一定义, 我们认为亲子冲突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冲突的质量和后果受到亲子关系状况的影响, 同时也受到亲子双方对冲突的管理策略的影响。所以, 亲子冲突是一个受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而不断地被建构的, 包括了语言的和非语言的、知觉的、目标的等各个方面。

2. 亲子冲突的类型和表现

关于亲子冲突的类型, 有的人仅仅简单地从可见的行为方面入手将亲子冲突分为言语上的冲突和肢体上的冲突两类, 实际上亲子冲突还可以从更深的意义上进行分类。这里将亲子冲突分为隐性的冲突和显性的冲突。亲子冲突的隐性冲突类似于通常所说的“冷暴力”、“冷战”、“软暴力”等, 表现为拖沓、逆反、缄默、回避、自闭、离家出走等等, 是一种隐匿性冲突。这种冲突通常表现为子女与父母长期没有互动, 更没有语言和感情沟通, 相互冷落, 属于一种谁也不愿意先理谁的博弈。显性冲突一般分为语言冲突和行为冲突两种。语言冲突主要是指亲子双方因在认识、情感、思想等方面的分歧和矛盾激化而采取的语言上的对抗, 表现为相互争吵或恶语攻击, 较常发生在母亲及养父母与子女之间, 而且子女往往是语言冲突的主动发起者。而行为冲突则是继语言矛盾产生后发生的更为激烈的冲突, 表现为拳打脚踢, 甚至用物体攻击, 通常是父母在教育子女时, 由于达不到预期目的而表现出的一种不理智行为, 也是“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理念的延伸, 它往往酝酿出许多不可以预料的后果。这种冲突较常发生在父亲及养父母与子女之间, 子女通常是行为冲突的被动承受者[3]。虽然隐性的冲突并不明显, 但是它带来的伤害却是非常深的。隐性冲突虽是一种不痛不痒的怪痛, 让人感到憋闷、躁动, 却无法预测何时何地是爆发的关口。正是由于这种隐含性, 才使得隐性的冲突更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二、亲子冲突的建构:家庭教育的视角

亲子冲突的形成是受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的, 个人基本属性方面, 比如性别、年龄、社会文化等都会对亲子关系发生影响, 很多人都从不同角度和理论层次对亲子冲突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但是在这些因素中, 家庭教育的不合理是亲子冲突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当然家庭教育需要父母和子女的共同参与, 是两维的。因此, 必须从父母与子女双方的视角来分析家庭教育与亲子冲突建构的关系。

1. 父母教育方式的不合理

父母的教育方式影响亲子关系的状况。家长合理的教育方式能促进良性亲子关系的形成, 而不合理的甚至缺失的教育方式阻碍良性亲子关系的形成, 甚至造成亲子之间的冲突。父母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过程中, 应采用主动和相对软性的方法, 而不是强迫和大家长式的压力方法来命令子女, 这样不但不会增进家长与子女的感情, 反而会使子女产生压力和紧张, 当压力到达一定阶段就会与父母进行对抗, 出现叛逆, 导致亲子关系的紧张。另外, 当子女从童年时期进入青春期, 家长要适当调整对子女的教育策略, 以适应青少年在这一时期的身心特点。如果家长的教育方式还停留在原来的思维之上, 难免与子女的发展要求发生对抗和冲突, 从而使亲子关系处于紧张状态。

2. 家庭沟通互动的缺乏

亲子冲突的形成与父母子女之间沟通的缺失具有重要的关系。亲子沟通的缺失包括沟通机会缺少、沟通内容缺失和技巧缺乏三个方面。亲子之间交流沟通的机会缺少是父母和子女之间很少沟通, 这样会造成双方的想法无法让对方知道, 父母不明白子女在想什么, 而子女也不对家长说明自己的想法, 双方就会逐渐冷漠, 甚至出现怨言和对立。亲子沟通内容的缺失是父母与子女缺少感情和精神上互动交流或只有形式上交流而没有实质内容, 这样双方无法在交流中增进感情和彼此的理解, 这对亲子关系是很不利的。另外, 在父母与子女沟通过程中, 双方沟通技巧的缺乏也是影响亲子关系的重要方面。父母只顾自已的说话方式和感受, 只是片面的命令, 缺乏对子女的理解和倾听;而子女对父母的沟通意愿置若罔闻, 不理不睬, 不顾家长的良苦用心而对父母发脾气都会造成亲子之间的沟通不畅。

3. 青春期青少年自身的能力的缺失

家庭教育不仅是家长单方面的教育灌输, 也需要子女的配合与反馈, 更需要子女增强自我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在青春期, 青少年的好奇心增强, 对社会不了解但充满向往, 辨识能力和自控能力差, 容易受外界事物的诱惑和欺骗, 这些都会导致青少年出现观点的偏执和行为的偏差。青少年青春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能力的不足会使家庭教育面临诸多困难, 如子女不听父母的劝告, 我行我素;青少年子女出现偏差行为甚至越轨行为等等。这些行为都会使子女脱离家庭教育的正常轨道, 使亲子关系的状况向不利的方向发展, 最终形成父母与子女的冲突。

三、改善家庭教育:建构良性的亲子关系的策略

合理的家庭教育模式是实现家庭教育功能和良好的亲子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以合理的方式观点、意见、情感和态度, 以达到共同的了解、信任与互相合作的过程。父母通过训练和榜样示范塑造了儿童获取规则的能力, 并且主要是通过亲子教育来实现的。减少亲子冲突, 改善亲子关系, 从家庭的维度来说, 主要包括改善父母的教育方式、加强亲子沟通和增强青少年的自我能力。

1. 父母教育方式的改善与合理化

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子女, 家长应以引导和说服的方式来对其进行教育。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 要考虑到子女的感受, 不能一味采取使子女屈从的压力方式, 而应注重引导子女的想法和行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 个人行为的获得是通过对父母和其他人的学习和模仿来实现的, 并将其转化到社会行动和情境中。青少年可以通过亲子冲突, 从父母那里观察学习到处理冲突的方式和策略, 并迁移到其他社会情景中。因此, 家长可以以自己的行为和处理冲突的方式来示范给子女, 以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子女。另外, 家长的教育方式必须根据青少年所处的阶段而适当调整, 家长对处于青春期的子女应给予其适当的自主权, 并合理控制子女的行为, 积极引导子女向正确的人生方向发展, 在陪伴子女顺利渡过青春期危机的同时, 也保证良性的亲子关系。最终通过家长教育方式的改变来实现家庭教育的合理化和功能最大化。

2. 增进沟通, 建立良好的家庭互动模式

探索和提倡社会主义新型的稳定的家庭互动模式, 为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一个有力的内部环境。良好的家庭互动模式可以表现为积极预防亲子冲突和有效应对亲子冲突。在子女进人青春期前, 父母应与子女建立起亲密、开放的亲子关系, 发展家庭成员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方式, 如合作、帮助、坦率的交流等。当子女进人青春期后, 随着子女身心的变化改变教养方式, 在不失去父母控制的基础上, 满足子女日益增长的自治需求, 给予子女适当的行为自主权。进行“予和取”的家庭讨论, 让子女参与到家庭的决策制定中, 为子女提供一个温暖、有求有应的具有吸引力的家庭环境。要有效解决亲子冲突, 必须对已经出现的亲子冲突进行积极应对, 采用以减少家庭成员间的敌对、增加家庭的温暖氛围为宗旨的, 以直接改善问题解决行为为目的的行动计划。

3. 加强青少年自我教育, 提高应对冲突技巧

家庭教育不仅包括父母对子女的教育, 还包括青少年子女在家长的影响下所进行的自我教育。青少年是亲子冲突的主体之一, 从青少年自身入手是有效处理亲子冲突的关键。研究发现, 亲子冲突的产生和加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亲子间的认知偏差和缺乏有效的沟通造成的。因此, 可以通过青少年加强自我教育来促进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具体措施包括:通过书本和媒体增加自己对影响亲子关系的核心事件的了解, 学会对自己的观点的陈述并提供解释和理由;学会角色转换, 站在父母的立场来看待父母和自己的观点和行为, 学会包容他人;学会人际沟通的技巧, 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 发展能增强与父母关系的行为策略, 如尊重与理解父母、主动与父母沟通、决策行事与父母商量等。

职业妈咪的亲子交流经 第4篇

宝贝一天天长大,思想意识慢慢形成,已经能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他的意思。这时,他需要你有更多的时间通过陪他玩耍、交流来了解他的想法、满足他的需求。可除了上班,你的业余时间实在有限。于是,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和宝贝进行充分的、高质量的交流成了职业妈咪们最关注的话题。

“把亲子交流当成不是任务的任务。”――彩桦 33岁 中央电视台编导

我的孩子三岁时,小脑袋瓜里开始冒出越来越多稀奇古怪的问题。虽然我一遍遍地复习《十万个为什么?》,可还是有很多我给不出合理答案,比如:外星人长啥样?为什么不能和某某小朋友亲嘴?他刚出生时我手忙脚乱、不知道如何才能把他养大的紧张心情又出现了。尤其每天下班后拖着疲累的身体,一想到回家还要应付缠人的小家伙我都有点犯愁。不过没办法,教育子女是我们的责任,我只能把那当做日复一日的任务来完成。

将与孩子的交流看作是生活的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有一天在下班路上,我脑子里又自然闪现出刚进家门孩子飞扑向我的情景,那一刹那我仿佛被幸福包围着,而且忽然生出一种全新的感觉,孩子是我全部的希望和爱,我对他的引导、我和他的交流应该是他人生最关键的第一步,怎么以前我竟把这当做是心理负担呢?

从那以后,每天下班回家的路上,想着孩子那胖乎乎的小脸、脆生生的声音、玩耍的`模样、滑稽的怪相,还有好多可爱的“第一次”,能使我以最快的速度释放一天的工作压力和烦恼。回到家里,再面对他的各种问题和要求时,我会以新奇的心情来考虑他的想法,再不觉得“哦,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或“他怎么会想到这个”了。有时实在回答不上,我会问他:“那你觉得呢?”通常他会给我同样奇怪的答案,但这至少让我了解他进一步的想法,下一步的交流就会变得很轻松惬意。有时,我俩会为某个古怪的问题一起大笑,然后他就撂开不再问了,而我则可以安心去做家事或休息。慢慢地我发现,虽然每天下班和孩子玩耍、交流实际上是一项任务,但却是我最愿意完成、最迫切想完成的任务,换句话说,我把它当成一件不是任务的任务。这其实花不了我太多时间,他在我这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其实是找到了乐趣和母爱以后,就会听话地不再打扰我了,反倒是我时时想找他玩。

有了这种心理转变后,我感觉轻松多了,业余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后来,我报考了研究生。别人是工作家庭两不误,我是再加上学习进修三不误。

所以我觉得,要想保证高质量的亲子交流,首先是要调整心态,释放压力,使心情放松,将与孩子的交流看作是生活的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建议妈咪最好在回家的路上或是进门之前要见到孩子时,做这样的想像:

1.想像一个足以让自己心情愉快、放松的情境:暖暖的阳光,开心的野餐,温馨的灯光,甜甜的笑容……

2.在脑中闪现宝贝的种种“可爱”举动;

3.想像与宝贝在一起的欢乐时光:游戏、读书、洗澡、玩水、学步……

相信这些“想像”足以让我们从工作的“后遗症”中解放出来,给自己一个即将见到宝贝的“幸福期待”,给宝贝一个“好状态”的妈妈!

“对孩子的需要我永远都有时间。”――蔓茜 30岁 家装设计师

观察和揣摩宝贝看他到底需要什么。

其实我觉得,与孩子如何相处的技巧没有谁能真正教我,因为我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而他所期待的也是一个特别的妈妈。所以我不会每天下班只想着给他讲故事、做游戏呀什么的,我会观察他,揣摩他到底需要什么?当然,要真正弄明白他需要什么的确很难,所以我会用心地听,听他说什么,比如:“妈妈,我搭了一个大楼!”我会认为他需要表扬;“妈妈,今天幼儿园吃的×××!”我就想,看来他需要跟我谈谈幼儿园的事情或他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

以自愿为原则教授宝贝他需要的任何知识。

有时,如果我有意识地想教他什么,我会想办法吸引他,再提出我的设想或建议,比如:“宝贝,有一个很好玩的故事,是关于大老虎和小猴子的,想不想听妈妈讲啊?”总之,交流以自愿为原则,如果他喜欢先玩游戏、再听故事,我绝不会打乱他的次序,毕竟我和他交流是想给他需要的任何知识,无论是游戏还是故事,都是他需要接受的。

情感的交流与沟通也很重要。

如果我感觉他现在不需要我的教授,那么情感的交流与沟通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交流”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接触――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亲热的吻……还有彼此心灵上的默契――会心一笑、眼睛一亮、拉拉手、点点头……

可能有些孩子妈妈会觉得每天上班忙得头昏脑胀,下了班筋疲力尽的,再费心去照顾孩子,实在没有精力。其实我不赞同这种说法,只要有了孩子,上班的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我们现在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将来,但不能忙活了孩子的将来就忽视他现在的成长发育,更何况和孩子的交流根本不需要多少时间,她反而是妈妈们一天最轻松快乐的时刻。

亲子Tips:

●接受这个事实――你是一名职业妈妈,不要因为工作不能或少陪宝贝而有负罪感,等宝贝大点时再跟他解释你为什么要去工作。

●尊重宝贝,努力去做宝贝的知心朋友,少指手划脚,多推心置腹。

●和宝贝进行交流的时候,尽量使用口头言语来表达,在宝贝难以理解的时候再适当地配合肢体动作。

●在和宝贝说话的时候,注意自己的语句表达要清晰、连贯、易懂,不要使用复杂、抽象和深奥的词汇。

●和宝贝定一个小合同,自愿让宝贝做你的监督,你也有权做宝贝的监督,互相监督对方不合理的行为。

“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是孩子的交流对象。”――叶子 35岁 中学教师

教育孩子是家庭成员共同的权利与责任。

宝贝四岁多时我开始带毕业班,那段时间真是太累了,为了保证学校的升学率,工作压力很大,每天领学生上晚自习,下班很晚,所以再不能像以前那样下班后有大量的时间陪孩子了。可宝贝已经习惯我在下班后那段固定的时间陪他,突然我老“失约”,他就老是跟他爸爸和爷爷奶奶要妈妈。总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为此我们开了家庭会议。

由于婆婆要做晚饭,所以负责转变宝宝找妈妈的习惯就落在了他爸爸和爷爷身上。以前,我先生一直觉得白天孩子是幼儿园和老人的,晚上是我的,所以他与孩子的交流很少,反正孩子要是磨得他不耐烦,他就会说,“等你妈妈回来的!”这回我特意跟他强调,孩子不是我一个人的,不管是照料孩子,还是教育孩子,都是家庭成员共同的权利与责任。

其实人的责任心有时是对方给的。从开始对孩子的不耐烦、不习惯,到慢慢从和孩子的交流中体验到了快乐、孩子逐渐对他的依赖,先生充分认识到了他做爸爸的责任。有时,他会陪孩子玩些需要体力的游戏,等我下班时,孩子也累了,对我的需求也就不那么大了。

家人相互取长补短,在必要的行事规则上达成一致,最有利于宝贝的发展。

有很多年轻人认为孩子不能给老人带,怕他们宠坏了他。我觉得这是不对的。如果换一个角度,老人自然有“隔代亲”的思想,但更有带孩子的经验,这正是我们年轻人缺少的。所以,如果相互能取长补短,在必要的行事规则上达成一致,最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孩子从三岁开始进入语言发展的敏感期,所以,我会叮嘱婆婆平时多与孩子说话,但要注意不要把完整的句子拆开说,比如想问孩子吃什么时,尽量不要只说:“香蕉?苹果?宝宝,吃这个?那个?”而是说:“宝宝想吃香蕉还是苹果?”就算他开始听不懂,但多重复几遍他就会懂了。

上一篇:统计体制下一篇:针对性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