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专利论文

2024-06-04

生物技术专利论文(精选12篇)

生物技术专利论文 第1篇

在全球化经济发展形势之下, 跨国公司的市场战略和技术开发战略使得东道国的市场竞争以及专利技术竞争更加复杂和激烈。根据知识产权局的统计年报所公布的数据, 截止到2007年底, 我国有效发明专利共计27.19万件, 其中只有35%为国内居民拥有, 而另外65%都掌握在外国专利权人手中, 特别是日本 (28%) 、美国 (12%) 、德国 (6%) 和韩国 (3%) 等OECD国家。大国积极在东道国市场进行专利布局, 通过专利保护来获得对某项技术的持续的竞争优势, 进而更深层次的控制当地的市场份额。

从外资在华的专利申请情况来看, 自1993年开始外资单独申请专利与合作申请专利都是逐年增加的, 总体趋势相近, 但从专利质量角度来看, 合作申请与单独申请的专利价值孰高孰低则有待进一步考察。

Ernst强调了专利质量决定专利价值的关系, 并综合四个指标测度专利质量的涵盖范围:即专利授权与专利申请之间的比例、技术范围、国际范围 、专利引用频率[1]。值得强调的是, 专利质量以往的研究注重专利作为公司无形资产的财务价值, 实际上专利的技术内涵和市场控制内涵则更加重要。Dijk就专利技术的垄断水平考察了专利价值[2]。许珂, 陈向东也从专利技术宽度角度考察专利的价值。专利技术宽度越大, 专利的价值也越大[3]。

本文应用许珂等提出的专利技术宽度模型, 对外资在我国合作型专利的价值进行研究, 探讨外资在华合作型专利与非合作型专利的区别, 以及哪种合作型专利的价值更大。

1 基本概念

1.1 专利技术宽度概念

关于专利宽度的概念, 很多学者做了研究。Merges和Nelson认为, 具有较长专利宽度的专利对技术的发展有显著影响[4], 专利技术宽度 ( technology of patent breadth, TPB) 概念的提出正是从专利宽度对技术影响的角度出发, 以突出强调专利的技术内涵。

对于专利宽度的测度, 无论是直接的利润, 还是间接的产品空间和模仿数量, 大多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 可以概括为专利宽度的经济属性。关于专利保护范围, 它可以概括为专利宽度的法律属性。专利技术宽度描述的则是专利技术属性的一个方面, 是从技术属性研究专利宽度, 因此专利技术宽度研究是对现有专利宽度研究的补充, 三者统一于专利价值。

虽然专利技术宽度描述的是专利的技术属性, 并且技术不一定都以专利的形式表现, 但技术宽度可以用专利来测度。陈向东等定义跨领域申请专利为技术领域宽度 (技术覆盖宽度) , 同时定义特定技术领域上的侧重 (即在该领域申请专利的份额) 为技术资源的聚集程度[5]。Ozman以副分类号数量作为技术宽度测度指标, 在对EPO数据库1978年至2000年间的全部数据进行计算的基础上, 比较了30个技术领域的宽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并重点分析了生物科技和通信两个行业的技术宽度[6]。

专利技术宽度可以用来测度技术的多样性。陈向东等根据熵的可加性得出, 第一层面上计算出来的整体技术多样化减去第二层面上计算出来的产品多样化为各个区域生产具体的产品所选择的技术多样化, 即反映的是过程技术的多样[7]。Zander以专利授权数量为指标, 利用熵的可加性特点, 分析了瑞典跨国公司技术多样化[8]。Argyres以美国专利授权数量为指标分析了55个技术领域的多样性特征[9]。

1.2 专利的分类体系

为了研究某种技术主要集中在哪些部类, 各部类专利在该技术领域中所占的比重, 各类技术研发投入程度与取得专利保护的情况, 判断哪些技术类别为技术密集区域、哪些为空白区域, 可以通过对某一技术领域的专利按国际专利分类号 ( 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 IPC) 进行统计, 对主要竞争公司的专利作IPC分析还可发现这些公司的热点申请领域, 热点领域通常表现为研发投入较大的领域, 且公司往往在该领域有一定的优势。IPC技术分析也可监测不同国家发展策略上的差别。

IPC是根据1971年签订的《斯特拉斯堡协定》编制的一套独立语言符号层次体系, 它根据专利和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进行分类[10]。IPC是目前唯一国际通用的专利文献分类工具, 一个完整的IPC分类号由代表部 (section) 、大类 (class) 、小类 (subclass) 、大组 (main group ) 或小组 ( sub group ) 的符号构成。如分类号A01B33/01, 其中A代表部, 01代表大类, B代表小类, 33代表大组, 01代表小组。在专利审查实践中, IPC分类号根据专利所涉及的技术领域进行分配, 一个专利往往包括一个主分类号 (main IPC, MIPC) 和一个或几个副分类号 (secondary IPC, SIPC) 或者只有一个主分类号。

2 专利技术宽度测度模型

Lerner[11]从USPTO数据库中选取1973年至1992年9月间的数据, 其样本大小为1 678 件, 涉及173家风险投资支持的私有生物科技公司。考虑到USPTO主要是从结构和功能设计的, 而IPC是从行业出发的, 因此, 尽管选用的是美国专利数据, 但在分析时仍然采用IPC分类号作为依据。在分析专利宽度与专利引用数量的关系、专利宽度和专利诉讼数量的关系这两个问题时, 采用一种替代的指标——分类号 (前四位) 的数量来测度专利宽度;在分析专利宽度与公司价值的关系这个问题时, 采用另一种替代的指标——权利要求的数量来测度专利宽度。

按照《审查指南》 ( 2006 版) 的规定, 分配分类号的过程就是确定技术主题的过程, 具体规定“对于一件专利申请, 应当首先确定其技术主题所涉及的发明信息和附加信息, 然后给出对应于发明信息和附加信息的分类号。在根据权利要求书确定技术主题的同时, 还要根据说明书、附图确定未要求专利保护的技术主题。当专利申请涉及不同类型的技术主题, 并且这些技术主题构成发明信息时, 则应当根据所涉及的技术主题进行多重分类。根据技术主题的内容, 可以赋予多个分类号”[12]。

Lerner以分类号 (前四位) 数量来测评专利宽度, 但没有考虑到主分类号和副分类号之间的区别。Ozman以副分类号数量测度技术宽度, 同样忽视了主分类号和副分类号之间的关系。许珂, 陈向东[3]提出以副分类号与主分类号的差异程度来衡量技术宽度。其数值越大, 说明专利技术宽度越大。模型如下,

TPB=∑αiDi

其中TPB为专利技术宽度 (Technology of Patent Breadth) 。

Di={ (SΙΡCsubgroupΜΙΡCsubgroup) (SΙΡCgroupΜΙΡCgroup) (SΙΡCsubclassΜΙΡCsubclass) (SΙΡCclassΜΙΡCclass) (SΙΡCsectionΜΙΡCsection)

其中, 计数的优先级按照“部 ( section) 、大类 ( class) 、小类 ( subclass ) 、大组 (main group ) 、小组 ( sub-group) ”进行; αi (0<αi<1) 是权重, 与计数优先级原则相一致, 其权重从小组到部依次增加, 并且∑αi=1。

许珂的模型不但考虑了主副分类号的差别, 而且在权重的授予上从小组、大组、小类、大类再到部是逐渐递增的, 反映在分类号不同层级上的技术差异, 更能反映不同技术间的差异, 因而更能从计算出的技术宽度上反映专利价值。本文采取的就是这个模型, 用它来对外资合作专利与非合作专利的价值进行分析, 以及不同合作类型的专利的价值又有什么区别。

3 实证研究

3.1 数据来源

本文根据OECD给出的生物技术的IPC分类号对中国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数据进行筛查。OECD给出的生物技术IPC分类号如下:A01H1/00, A01H4/00, A61K38/00, A61K39/00, A61K48/00, C02F3/34, C07G (11/00, 13/00, 15/00) , C07K (4/00, 14/00, 16/00, 17/00, 19/00) , C12M, C12N, C12P, C12Q, C12S, G01N27/327, G01N33/ (53, 54, 55, 57, 68, 74, 76, 78, 88, 92) . 按照这些专利分类号对中国专利局的数据进行筛查, 并排除个人申请, 只考虑外资企业、科研机构 (包括高校) 等的申请数据, 共得到外资合作申请数据1 289条, 其中企业间合作申请508条, 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申请576条, 科研机构间合作申请205条;外资独立申请数据12 226条。

从已有的专利数据库中筛选出合作与非合作共有技术领域的IPC分类号, 即A01H1/00, A01H4/00, A61K38/00, A61K39/00, A61K48/00, C02F3/34, C07G13/00, C07K14/00, C07K16/00, C12M, C12N, C12P, C12Q, C12S, G01N27/327, G01N33/53.其中从C12M, C12N, C12P, C12Q四个大类里分别随机选出两个小类作为这四个领域的代表。筛选结果如下:C12M由C12M1和C12M3代表, C12N由C12N15和C12N7代表, C12P由C12P21和C12P19代表, C12Q由C12Q1/68和C12Q1/60代表。

根据以上选取的专利分类号里共抽取样本9 397条, 其中非合作样本8 417条, 合作样本980条。

3.2 专利技术宽度分析

3.2.1 外资合作申请与非合作申请专利的技术宽度对比分析

1) 基于IPC领域的专利技术宽度比较分析。

由专利技术宽度公式, 对合作与非合作专利数据的技术宽度进行计算后, 基于IPC领域的专利技术宽度按照数学期望的分布如图1所示。

从图1上明显可以看出, 外资合作型专利的技术宽度较非合作类型的专利技术宽度要大, 说明从横向专利保护范围来看, 外资合作型专利的质量较高, 因而外资也更倾向于通过合作研发来扩大专利的保护范围, 对竞争对手形成障碍, 从而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2) 基于国别类型的专利技术宽度比较分析。

从国别的角度来分析, 除欧盟外, 美国、日本以及其他国家都是合作型专利的技术宽度较大, 而从欧盟的情况来看, 两者的差别也不是很大。

3.2.2 不同合作类型的专利技术宽度比较分析

1) 从整体看不同合作类型企业间专利技术宽度的区别。

从图3中明显看出, 企业间合作申请的专利技术宽度最大, 企业与科研机构间合作申请次之, 而科研机构间合作申请的最低。反映出更多地接近市场的企业参与的专利质量更高, 企业间合作研发更为积极。

2) 基于IPC

领域的不同合作类型专利技术宽度比较分析。从图4中看出, 基本的情况仍是大部分企业间合作申请的专利技术宽度最大, 专利质量较高。在有些领域科研机构间的合作申请较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的专利技术宽度大, 而在另一些领域关系则相反, 基本处于势均的态势。

3) 基于国别类型的专利技术宽度比较分析。

图5表明, 美国在三种合作类型的技术宽度都较大, 日本在企业间合作申请、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申请的专利技术宽度较大, 科研机构间合作申请较低, 更进一步证明日本更加注重市场效应。相比而言, 欧盟的有科研机构参与合作的专利技术宽度较大, 而企业间的反而较小。对其他国家而言, 企业间合作申请以及科研机构间合作申请的专利技术宽度较大, 而企业与科研机构间的技术宽度较小。

4 结论

从专利技术宽度的角度分析, 外资在我国合作申请专利的质量要比非合作专利质量高, 而在合作申请专利的类型中,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专利质量较高, 企业与科研机构间的专利质量次之。从国家的层面来看, 不同的国家表现有所差别。本文是以生物技术领域为研究对象, 并不能从整体上代表外资在华整体上的情况, 因此进一步的研究可从外资在华总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分析, 从而得出外资在华专利价值的整体情况。

参考文献

[1]ERNST H.Patent information for strategic technology management[J].World Patent Information, 2003, 25 (3) :233-242.

[2]DIJK V T.Patent height and competition in product improve-ments[J].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1996, 44 (2) :151-167.

[3]许珂, 陈向东.基于专利技术宽度测度的专利价值研究[J].科学学研究, 2010, 28 (2) :202-210.

[4]MERGES R P, NELSON R R.On the complex economics ofpatent scope[J].Columbia Law Review, 1990, 90 (4) :839-916.

[5]陈向东, 张晨.在华制药领域专利技术资源竞争—美国制药企业专利资源竞争比较及其启示[J].中国软科学, 2006, (5) :63-72.

[6]OZMAN M.Breadth and Depth of Main Technology Field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Using Patent Data[R].STPSWorking Papers, 2008, 0701.

[7]陈向东, 曹莉莉.基于熵权方法的我国制药领域专利技术资源比较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07 (11) :64-74.

[8]ZANDER I.Technological diversification in the multinationalcorporation-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future prospects[J].Re-search Policy, 1997, 26 (2) :209-227.

[9]ARGYRES N.Capabilities, technological diversification anddivisionaliza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6, 17 (5) :395-410.

[10]Overview of the U.S.Patent Classification System[EB/OL]. (2009-04-01) [2011-03-01].http://www.us-pto.gov/web/offices/opc/documents/overview.pdf.

[11]LERNER J.The importance of patent scope:an empirical analy-sis[J].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4, 25 (2) :319-333.

专利技术交底书(专利代理人必用) 第2篇

发明名称:

本专利发明人:_ 技术交底书撰写人及技术人:

电话:_____ FAX:_____________ E-MAIL:__ _____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什么?(对应现有技术的所有缺点,正面描述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解决不了的,不用提供)详细介绍技术背景,并描述已有的与本发明最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包括两部分:

1、作为本发明基础的且帮助理解本发明公知技术内容;

2、与本发明最接近的技术方案的说明――对于方法,应说明现有方法的步骤,对于装置,应当说明结构组成及其关系)

3、以因果关系推理的方式推导出现有技术的缺点是什么?针对这些缺点,说明本发明的目的。(客观评价,现有技术的缺点是针对本发明的有点来说的,本发明不能解决的缺点不必写;基于本发明能解决的问题写出发明的目的)注意:所述缺点应当是技术上的缺点,例如可以是成本高、误码率高、反应速度慢等类似问题。

4、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阐述,应该结合流程图、原理图、电路图、时序图进行说明(越详细越好,至少要提供2页;发明中每一功能的实现都要有相应的技术方案;所有英文缩写都应有中文注释;所有附图都应该有详细的文字描述,以别人不看附图即可明白技术方案为准;同时附图中的关键词或方框图中的注释都尽量用中文;方法专利都应该提供流程图,并提供相关的系统装置。)

4.1 本部分为专利申请最重要部分,需要详细提供; 4.2 专利必须是一个技术方案,应该阐述发明目的通过什么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不能只有原理,也不能只作功能介绍;

4.3 附图以方框图、黑白方式提供,不能提供彩色图例; 4.4 对于软件、业务方法,要提供流程图;

4.5 必须结合流程图、原理框图、电路图、时序图等附图进行说明,每个图都应有对应的文字描述,以他人不看附图即可明白技术方案为准。5.本发明的关键点和欲保护点是什么?

(发明内容部分提供的是为完成一定功能的完整技术方案,在本部分是提炼出技术方案的关键创新点,列出1、2、3…,以提醒代理人注意,便于专利代理人撰写权利要求书)

6.用推理方式推导出本发明的优点。

(结合发明内容简单介绍,一两个自然段即可),可以对应3部分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或发明目的来描述。

7、针对4中的技术方案,是否还有别的替代方案同样能完成发明目的? 7.1 如果有,请尽量写明,内容的提供可以扩大专利的保护范围,防止他人绕过本技术去实现同样的发明目的。

7.2所述替代可以是部分结构、器件、方法步骤的替代,也可以是完整的技术方案。

8、其他有助于专利代理人理解技术的资料。

(给代理人提供更多的信息,可以有助于代理人更好更快的完成申请文件)注意:

1.代理人并不是技术专家,交底书要代理人能看懂,尤其是背景技术和详细技术方案,一定要写的全面、清楚。

2.英文缩写有中文译文,避免使用英文单词,最好在术语解释部分给出。3.全文对同一事物的叫法应统一,避免出现一种东西多种叫法。

4.应该阐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什么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不能只有原理,也不能只做功能介绍。

技术专利:出手有多难? 第3篇

不久前,青岛市崂山区成立了一所全新的技术交易市场——“蓝智”。这个新机构能为产学研合作带来什么?能否让技术转移难题破局?本刊记者采访了该机构负责人之———青岛市产权交易所副所长吴江涛。

商品分有形商品与无形商品,有形商品——诸如杯子、电脑、家具、房屋、土地,由于看得见、摸得到,最易买卖,而无形商品买卖则困难得多,譬如股权,股权收购案往往需要价格博弈与马拉松式谈判。

在无形商品之中,技术产权是最难交易的品种之一,复杂性与实施难度无出其右。

10年前,崂山区科技局找上青岛市产权交易所,试图建立实体的技术交易市场,但吴江涛当时认为时机不成熟,去年,科技局再一次促请产权交易所考虑此事,双方终于达成共识,“蓝智”创立。不过,这只意味着摸索的开始。

难以估值无法定点

吴江涛一直从事股权与资产交易工作。“股权和资产,经过那么多年的发展,它的市场化体系已经比较完善,尤其是评价、估值方面,已经形成了大家比较认可的方式。”

土地挂牌、房屋交易,值多少钱一眼便明,很难漫天开价;而股权虽为无形商品,但经20年磨合,也形成了成熟的评估体系。但是技术就不一样了。同样一项技术专利,对于A公司可能值lO万元,对于B公司可能仅值几千元,而卖方的开价却是100万元。天壤之别的开价与还价、难以达成共识的艰难谈判,令技术交易市场——无论是场内市场还是场外市场,都无法成形。

“首先,技术的专业性非常强,目前无法进行市场化估值。其次,即使完成了估值,很难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最后,即便完成了交易,企业对后续配套服务的要求依然十分高。”吴江涛说。所谓“后续配套服务”,是指技术与发明者往往无法分离,企业从发明者手中购买了技术,绝非仅仅买下一篇论文或一张图纸,而是要买下发明者手把手教导工人熟悉操作和原理的过程,一直到企业在实际操作上完全谙熟了该技术,才算一个完整的技术交易的结束。而后续的这个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产生矛盾的可能性,增加了技术交易难度。

目前,企业对技术专利的收购并不迫切,虽然也有四处收购专利的企业,但它们购买动机是为了规避销售风险,属于市场策略,如此一来,这些企业对技术的实际效用需求并不高。技术交易市场似乎仍是买方市场,吃亏更多的是技术出售方,这降低了科研人员出售专利的积极性。

如今,我国仍未产生足够的技术交易量去支撑一个实体市场的运作,技术无需拿到“菜市场”卖,双方在私底下就能完成交易。因此,当崂山区科技局一开始提出想建立实体市场时,吴江涛认为可行性尚待评估。“从青岛的第一家技术产权交易所设立至今,你观察它的成长历程和转型轨迹,并不是非常成功。我们前段时间到北京考察——北京是技术转移、技术创业最活跃的地区,我们去拜访了北京技术市场最早的一批负责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做到现在,他们的观点和我是一致的:技术交易,单纯设一个‘点’是没有意义的,是不能把它单独剥离出来做一个实体平台的。”有鉴于此,“蓝智”最后被定位为:要做,就做一个整合资源的大平台,而不是小小的交易场地。

一提到“资源整合”,就变成了一个模糊的概念,由于广义的产学研包括极其繁琐的环节——企业、科研机构、研发人员、政府、风险投资商、中试机构、第三方中介……而仅第三方中介里又分专业提供法律咨询、专业提供申报国家项目服务、专业寻找技术购买方,所以,面对纷繁复杂的大体系,“蓝智”要做一个包罗各方、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大中介”,定位不可谓不高,难度亦不可谓不大。因此,吴江涛坦言,进行这种定位,理论上命题是成立的,但实际效果还需交由市场检验。

“戴着镣铐跳舞”的产学研合作

左联企业,右攀科研,“大中介”最深悉双方的真实想法、需求及弱点。那产学研隔阂的主要责任归谁?

“就科研人员来说,他们现在是躺在国家给他们打造好的一个温室里面,他们没有很强烈的市场化意识,他的成果、价值取向在哪里?他的利益点在哪里?争取经费,个人职称,晋级。”吴江涛说。似乎,当科技人员脱离温室,便能一展身手。“我看到的案例,成功的主要是技术创业,很少是来自技术转移。”

所谓技术转移,即科研人员发明出一项技术,申请专利后,卖给企业,让企业去承担产业化、商品化的市场风险——当然,企业往往不干。而所谓技术创业,即科研人员发明技术后,亲自注册公司,亲自下海创业,融资、生产、销售一切靠自己。根据吴江涛的观察,后者的成功率或有效性更高。青岛的典型案例是软控。

14年前,青岛科技大学几位教授下海创业,成就了今天的国内橡胶业巨头软控。无独有偶,20多年来,北京中关村的成功案例大部分属于这个套路,譬如,中关村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便是1982年中科院计算所电力工程师王洪德辞去公职,带走7名工程师,创办而成。体制内成不了的事,在体制外反而有机可乘,这不得不令人反思我国科研体制环境是否过于僵化。

因此,学企合作、产研结合不顺畅的责任,似乎主要归咎于科研一方,“这导致两套体系本身脱节,没有相向而行。我们希望‘蓝智’的运作能稍微把科技人员的取向偏一偏,让他们更加贴合市场。”换言之,“蓝智”存在的意义,在于尽量撮合各方、调解矛盾、消除误会、促成联姻,若能做到这些,便已对青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功德无量”。

“蓝智”存在的意义,在于尽量撮合各方、调解矛盾、消除误会、促成联姻,若能做到这些,便已对青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功德无量”。

后记

“在技术成果产业化方面。山东并不是一个走在前面的省份,原因是多层面的,首先跟儒商文化有关系。”吴江涛说,儒商文化是一种比较厚重的文化,但是未必在技术创新方面甘冒风险。“你看,青岛现在互联网创新企业不多,但是声势最响的是海尔、海信的互联网转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青岛产业结构更偏向于制造业,这是我们最厚重的地方,我们面临更迫切的任务是让传统产业转型。”吴江涛说,“往深了说,我们要从文化、产业基础来考虑问题。”

专利技术 第4篇

专利号:200810240807.7

这是一种带有安全解密装置的有电子黑板功能的移动教育终端。普通的教育终端采用计算机或机顶盒, 移动不方便, 答疑时与电话分离, 不是非常方便, 另外也不能包含完整的输入功能, 对于手写, 扫描, 语音, 视频等需求不能同时满足, 对于移动电子黑板的应用, 需要一种能综合满足双向答疑需要的智能移动教育终端。

该项发明提供一种移动教育终端, 其特征在于:1) 在智能手机的硬件基础上增加安全存储卡读写装置, 以及依托教育服务端、移动网络和安全存储卡实现电子黑板应用和教育培训应用, 其中用户把含有自己个人信息的安全存储卡插在移动教育终端上, 通过移动网络登录到教育服务端上, 经过合法性检验后, 以移动网络电视的形式接受教育培训和考核, 其中学习及考核的内容和时间数据写入安全存储卡和后台的数据库中方便进行检验学员的学习成绩和考试资格。2) 教育服务端在播放在线加密内容时, 对用户收看行为进行计时和监督, 移动教育终端通过安全存储卡读写装置根据安全存储卡中的授权解密加密内容, 并每隔一个时间段自动暂停播放, 用户通过控制键盘或触摸屏才能触发继续收看, 以此来确保用户学习的时间。3) 教育服务端在播放培训相关内容时, 每隔一个时间段自动暂停播放, 并对刚才播放过的内容进行出题测验, 用户只有回答或选择正确答案才能继续收看下面的内容, 否则重新播放, 直到回答正确才播放下一段, 以此来确保用户认真学习的时间和学习质量。同时安全存储卡保存进度, 下次再学习时, 能够继续上次的进度。4) 答疑人员们通过移动教育终端登录到教育服务端, 等待回答学员们提出的问题, 学员们在登录教育服务端后, 通过直接输入或选择特定分类发出提问申请, 教育服务端根据负载均衡把学员们的提问分配给已成功登录的答疑人员, 建立学员们与答疑人员们之间的音频和/或视频连接。5) 每个移动教育终端及安全存储卡都有唯一识别号码, 可进行一对一拨叫通讯, 也可在服务端控制下进行多对一, 一对多以及多对多通讯。6) 自身包括触摸手写板的手写识别功能。能够把手写数据还原成服务端可识别的文字或图像。7) 自身包括摄像头的图像识别功能。典型的包括识别二维条码, 特定图像, 可用于电子交易。8) 输入装置是触摸屏, 能够显示外部服务端控制送入的数据, 并在触摸屏上书写或叠加手写图形。9) 能够根据服务端的控制和配合, 记录设定时间段内的手写内容、显示内容和声音内容并根据要求进行一定速度控制下的回放。

联系人:许丰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1号安富大厦19层

邮编:100079

耐高温抗蠕变铸钢件的制造方法

专利号:200910201281.6

抗蠕变铸钢是目前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于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汽轮机上的一种特殊钢材, 由于该材料化学成份复杂, 技术要求非常高, 因此, 中国国内在使用此类材料时全部依靠进口。国内企业也尝试进行此类材料的生产, 其结果是, 在真空冶炼设备上投资多 (一般需要500万元以上) , 操作过程复杂, 能耗高, 生产的铸件因气孔、裂纹等缺陷而报废。

该项发明提供一种在企业还没有真空冶炼设备的情况下, 利用现有生产条件稳定生产耐高温抗蠕变铸钢件的制造方法, 以冶炼出符合欧洲技术标准的钢水, 生产出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汽轮机所用的铸钢件。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采用碱性电弧炉进行冶炼, 钢包保温炉采用吹氩的方式进行精炼, 氩气保护浇注, 生产耐高温抗蠕变的铸钢件, 其具体步骤为:

(1) 采用碱性电弧炉进行冶炼。1) 精选炉料:炉料需经过精选, 应无杂质、铁锈, 低硫磷, 铁合金经烘烤后使用;2) 熔化期去磷:炉底铺石灰1.5~2.5%, 在炉内形成熔池时吹氧助熔, 吹氧压力在0.4~0.6 MPa, 耗氧量8~10 m3/t, 提前造渣, 流渣操作;3) 氧化期脱碳:氧化温度≥1 580℃, 吹氧压力0.8~1.2MPa, 脱碳量≥0.30%;4) 还原渣保持时间≥30分钟, 炉渣转为白渣, 氧化铁 (Fe O) ≤0.50%;5) 增强脱氧余力, 保持钢水中的残余铝在0.01%~0.02%;

(2) 电炉冶炼后进钢包保温炉进行吹氩精炼。1) 吹氩精炼的温度:1 600±10℃;2) 吹氩的压力:0.10~0.30MPa;3) 吹氩的时间:45~60分钟;4) 氩气含Ar≥99.99%;5) 调整钢水化学成分;

(3) 抗蠕变铸钢件的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经过钢包保温炉精炼, 化学成分全部合格后, 开始浇注;1) 浇注温度:1 560℃~1 580℃;2) 浇注速度:25~120 kg/S。

该制造方法的效果是:1) 实现了在没有真空冶炼设备的情况下, 利用现有生产条件生产耐高温抗蠕变铸钢件;2) 优化了经典的炼钢工艺:使用现有的普通碱性电弧炉辅之钢包保温炉吹氩精炼, 经炉料预处理、强氧化脱磷、深还原脱氧控制还原渣、钢包吹氩、实现抗蠕变铸钢件的生产;3) 不需要真空冶炼设备, 减少了设备投资, 没多占用生产场地, 操作过程相对简单, 能耗较少, 能生产出符合欧洲标准的新型抗蠕变铸钢件;4) 实现了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汽轮机和大型燃汽轮机抗蠕变铸钢件的国产化生产, 降低了生产成本。

联系人:吴铁明等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江川路333号

邮编:200240

文档管理系统

专利号:200810235138.4

现有的文档管理系统虽然保证了文档的安全管理, 但是对文件夹的权限进行设置后, 该种权限就作用于该文件夹下的文件, 而不能对文件夹里的文件进行单独的权限设置。随着文档数量的增多, 管理者已经不再满足于文档与用户访问权限的单一设置, 而希望能对存放文件的文件夹以及单个文件设置访问控制权限, 以便达到信息的及时共享。显然, 现有的文档管理系统不能满足管理者的需求。

该项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提出一种可以针对每个文档进行个性化权限设置的文档管理系统, 从而更好地满足管理者的需求。

该发明的文档管理系统含有如下组件:1) 客户端运行软件———用于和客户端进行交互的软件终端系统;2) 数据库———用于存放用户要存储的各种文档。

客户端运行软件由以下组件组成:1) 客户端界面———用于和管理者进行文档管理, 用户进行文档签入签出的交互;2) 数据访问组件———用以访问数据库中存储的文档;数据库的组成:

1) 文档存储表———以二进制形式存储文档数据, 其中, 字段名DocumentID记录的是该文档所持有的一唯一性ID编号, 字段名UserID为用户所持有的唯一性ID编号, 字段名RightStyle记录用户对该文档的访问权限类别, 字段名RightDate记录权限变更规定时间;2) 目录架构表———记录文档目录架构的基本信息:3) 用户资料表———记录用户的基本资料, 其中, 字段名DocumentID记录该用户所创建的文档编号, 即该用户为编号为Document ID的文档管理者。

用户使用步骤为:1) 使用客户端运行软件, 系统管理员注册系统普通用户, 包括用户姓名, 所属部门等等, 客户端运行软件将调用数据访问组件将普通用户基本信息保存到数据库的用户资料表中。2) 使用客户端运行软件, 新建一个文档目录, 包括目录名称, 简要说明等等, 客户端运行软件将调用数据访问组件将目录基本信息保存到数据的目录架构表中;3) 使用客户端运行软件, 在相应的文档目录中新建多个文档, 客户端运行软件将调用数据访问组件将文档数据以二进制形式保存到数据库的文档存储表中;4) 使用客户端运行软件对新建的文档或者文档目录添加用户访问权限, 并设定权限变更规定时间。

如此, 管理者可以针对不同的需求设定个性化访问权限, 从而更好的实现文档的高效管理。

联系人:李骁淳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丁卯开发区经十二路留学生创业园702

专利技术许可合同 第5篇

第一条 定义

第二条 合同范围

第三条 合同价格

第四条 支付条件

第五条 资料的交付和改进

第六条 侵权和保证

第七条 税费

第八条 争议的解决

第九条 合同生效和其他

附件

附件一 专利资料的名称、内容和申请情况(略)

附件二 合同产品的型号、规格和技术参数(略)

附件三 提成费的起算时间和计算方法(略)

附件四 出让方查帐的内容和方法(略)

签约时间: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签字地点:_________

合同号:_________

中国_________公司(以下简称“受让方”)为一方,_________国_________市_________公司(以下简称“出让方”)为另一方。

鉴于出让方是_________技术的专利权持有者;

鉴于出让方有权,并且也同意将_________专利技术的使用权、制造权和产品的销售权授予受让方;

鉴于受让方希望利用出让方的专利技术制造和销售产品;

双方授权代表通过友好协商,同意就以下条款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 定义

1.1 “专利技术”--是指本合同附件一中所列的技术,该技术已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经中国专利局批准,获得了专利权,其专利编号为_________。

1.2 “出让方”--是指_________国_________市_________公司,或者该公司的法人代表、代理和财产继承者。

1.3 “受让方”--是指中国_________公司,或者该公司的法人代表、代理和财产继承者。

1.4 “合同产品”--是指合同附件二中所列的产品。

1.5 “合同工厂”--是指生产合同产品的工厂,该工厂在_________省_________市,名叫_________工厂。

1.6 “净销售价”--是指合同产品的销售发票价格扣除包装费、运输费、保险费、佣金、商业折扣、税费、外购件等费用后的余额。

1.7 “专利资料”--是指本合同附件一中所列的有关资料。

1.8 “合同生效日”--是指本合同双方有关当局的最后一方的批准日期。

第二条 合同范围

2.1 受让方同意从出让方取得,出让方同意向受让方授予合同产品的设计、制造和销售的权利。合同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和技术参数详见本合同附件二。

2.2 出让方授予受让方在中国设计制造合同产品、使用、销售和出口合同产品的许可权,这种权利是非独占性的,是不可转让的权利。

2.3 出让方负责向受让方提供合同产品的专利资料,包括专利的名称、内容、申请情况和专利编号等,具体的资料详见本合同附件一。

2.4 在合同的执行中,如果受让方需要出让方提供技术服务或一部分生产所需的零部件或原材料时,出让方有义务以最优惠的价格向受让方提供,届时双方另行协商签订合同。

2.5 出让方同意受让方使用其商标的权利,在合同产品上可以采用双方的联合商标,或者标明“根据出让方的许可制造”的字样。

第三条 合同价格

3.1 按照第二条规定的内容和范围,本合同采用提成方式计算价格,计价的货币为美元。

3.2 本合同提成费的计算时间从合同生效之日后的第_________个月开始,按日历计算,每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为提成费的结算日。

3.3 提成费按当合同产品销售后的净销售价格计算,提成率为_________%,合同产品未销售出去的不应计算提成费。

3.4 在提成费结算日后10天之内受让方应以书面通知的形式向出让方提交上一合同产品的销售数量、净销售额和应支付的提成费,净销售额和提成费的具体计算方法详见本合同附件三。

3.5 出让方如需查核受让方的帐目时,应在接到受让方根据第3.4条规定开出的书面通知后10天之内通知受让方,具体的查帐内容和程序详见本合同附件四。

第四条 支付条件

4.1 本合同第三条中规定的提成费,受让方将通过_________银行(此处为受让方的业务银行)和_________银行(此处为出让方的业务银行)支付给出让方,支付中使用的货币为美元。

4.2 出让方在收到受让方按第3.4条的规定发出的书面通知后应立即开具有关的单据,受让方在收到出让方出具的下列单据后三十天内,经审核无误即支付提成费给出让方:

a、提成费计算单一式四份;

b、商业发票一式四份;

c、即期汇票一式二份。

4.3 按本合同规定,如出让方需要向受让方支付罚款或赔偿时,受让方有权从上述支付中直接扣除。

第五条 资料的交付和改进

5.1 出让方应按本合同附件二的规定向受让方提供专利资料的名称、内容,以及出让方向中国专利局申请专利的有关情况。

5.2 出让方应在签订合同的同时,将第5.1条中规定的专利资料交付给受让方。(注:由于专利资料都是现成的,因此要求出让方在签约时提交。)

5.3 在合同有效期内,双方对合同产品涉及的技术如有改进和发展,应相互免费将改进和发展的技术资料提供给对方使用。

5.4 改进和发展的技术,其所有权属于改进和发展一方,另一方不得利用这些技术资料去申请专利或转让给第三方。

第六条 侵权和保证

6.1 出让方保证是本合同一切专利技术和专利资料的合法持有者,并且有权向受让方转让,如果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一旦发生第三方指控侵权时,则由出让方负责与第三方交涉,并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和经济上的责任。

6.2 出让方保证本合同中涉及的专利在合同执行期间是有效的和合法的。如果由于出让方的原因导致专利提前失效时,出让方应将专利失效后受让方支付的费用偿还给受让方,并按_________%的年息加计利息,与本金一起偿付给受让方。

6.3 在合同有效期间,出让方应按照中国专利局的有关规定按时缴纳专利维持费,以保持专利的有效性。

6.4 在合同执行期间,如果本合同涉及的专利的法律性质发生了变化,出让方应立即将此情况以书面形式告之受让方,然后双方再协商本合同的执行问题。

第七条 税费

7.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根据其现行税法征收受让方有关执行本合同的一切税费由受让方负担。

7.2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根据其现行税法征收出让方与执行本合同有关的一切税费由出让方负责。

第八条 争议的解决

8.1 因执行本合同所发生的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一切争议,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8.2 如双方通过协商不能达成协议时,则应提交中国的仲裁机构或中国的有关法院解决。如果是诉诸仲裁,则由_________仲裁委员会按该会的仲裁程序规则进行仲裁;如果是通过诉讼,则由受让方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根据中国的有关法律进行审理。

8.3 仲裁裁决或法院的判决是终局决定,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8.4 仲裁费或诉讼费由败诉方负担。

8.5 在争议的处理过程中,除正在进行仲裁或诉讼的部分外,合同的其他部分将继续执行。

第九条 合同生效和其他

9.1 本合同由双方授权代表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在_________签字。各方应分别向其有关当局申请批准,以最后一方的批准日期为本合同的生效日期。双方应尽最大努力争取在九十天内获得合同的批准,然后用电传通知对方,并用信件确认。

9.2 本合同自签字之日起六个月如仍不能生效,双方均有权取消合同,一旦本合同被取消,受让方应将第5.2条中规定的专利资料退还给出让方。

9.3 本合同的有效期从合同生效日算起共_________年,有效期满后本合同自动失效。

9.4 本合同失效后,如果合同中涉及的专利仍然有效时,受让方不得继续使用此专利,如需继续使用,则应与出让方续签合同,本合同失效后,如果合同中涉及的专利也随之失效时,受让方可以继续使用此专利而不需要向出让方支付任何费用。

9.5 本合同期满时,双方发出的未了债权和债务不受合同期满的影响,应继续履行各自的责任。

9.6 在合同执行中,对其条款的任何变更、修改和增减,都须经双方协商同意并签署书面文件,作为合同的组成部分,与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9.7 本合同由第一条至第九条和附件一至附件四组成,合同的正文和附件是不可分割的部分,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9.8 本合同用英文书就,双方各持两份。在合同有效期内,双方通讯以英文进行,正式通知应以书面形式,航空挂号邮寄,一式两份。合同双方的法定地址如下:

a、受让方:_________公司

地址:_________国_________市_________街道

电传:_________

电挂:_________

b、出让方:_________公司

地址:_________国_________市_________街道

电传:_________

电挂:_________

出让方(盖章):_________公司受让方(盖章):_________公司

机翼结构专利技术综述 第6篇

关键词:飞机;机翼;操纵面;稳定面

中图分类号: V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9-112-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航空工业的飞速发展,飞机产业逐渐成为关系到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战略产业,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尤其如此。机翼是各种固定翼航空器最重要的气动部件,本文综述了机翼空气动力学设计方面的发展概况,包括翼型、机翼增升装置、机翼几何形状、飞机尾翼的发展和演变,最后对机翼相关结构的技术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1 飞机的翼结构基本概念

飞机的翼结构主要包括机翼、稳定面和操纵面。飞机的稳定面主要包括水平尾翼、垂直尾翼、鸭翼和翼梢小翼;飞机的操纵面主要包括襟翼和副翼。

2 技术发展状况

2.1 数据源与关键词

本文选择CPRSABS中文检索数据库以及DWPI数据库,选用的通用检索词为:飞机、机翼、尾翼和襟翼,对应的英文为:airplane、wing、tailplane、flap,并进行了相应扩展。IPC分类号为:B64C3、B64C5、B64C9。通过以上检索要素所获得的专利申请经过筛选后建立专利申请数据库,作为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最后,对检索到的专利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整理,重点针对专利申请人、公开日、关键词、分类号等字段信息,进一步对提取字段的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

2.2 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①专利申请总体申请量(表1)

②专利申请国别分布情况

全球专利申请量最多的3个国家分别是美国31%、中国15%和德国13%。俄罗斯专利申请占全球专利申请量的8%,在中国专利申请量却很少。在华申请专利的国外主要航空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这不仅反映出美国和欧洲国家在机翼结构领域具有明显的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而且反映了其占领中国市场的决心很大。

飞机的翼结构设计是飞机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设计合理的翼结构可以提高飞机的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和舒适性。因此飞机的翼结构需要做大量细致工作。常规的翼结构包括能够产生升力的机翼,平衡和操纵姿态的尾翼,在飞机起飞和降落阶段,为飞机提供阶段性增升作用的襟翼和采用鸭翼式布局时的飞机水平前翼。

国外主要航空企业关于翼结构的在华专利申请基本上是连续性增长。关于机翼结构的专利申请最早于中国刚刚建立专利制度的1985年就已经出现,之后的20年间处于低速增长时期,自从2005年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时期。

2.3 专利技术发展演进

①在飞机诞生初期,翼型是模仿鸟的翅膀弯曲形状设计的。随着人们对不同翼型机翼升阻比的研究陆续,出现了克拉克一Y翼型、层流翼型、超临界翼型和自适应翼型。对于大型民航飞机来说,能以跨音速区巡航飞行对改善经济性十分有利,超临界翼型随之诞生。

②垂直尾翼简称垂尾或立尾,由固定的垂直安定面和可动的方向舵组成,它在飞机上主要起方向安定和方向操纵的作用。尾翼水平尾翼简称平尾,是飞机纵向平衡、稳定和操纵的翼面。平尾左右对称地布置在飞机尾部,基本为水平位置。翼面前半部通常是固定的,称为水平安定面。后半部铰接在安定面的后面,可操纵上下偏转,称为升降舵。

③飞机飞行所需要的升力,源于机翼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在飞机飞行过程中,翼梢附近机翼下表面的高压区气流会绕过翼梢流向上翼面,形成翼尖涡,并从机翼向后延伸很长一段距离。翼尖涡不仅使翼尖附近压力差降低,升力降低,而且会威胁后面飞机的飞行稳定性。翼梢小翼可以阻碍翼尖处机翼下表面的空气绕流,降低因翼尖涡造成的诱导阻力,减少绕流对升力的破坏,提高升阻比,达到增加升力的目的。

④机翼增升装置

由于速度的差别,固定面积的固定翼不能同时满足飞机起飞和巡航飞行中对升阻比的要求。为了协调飞机高、低速性能的矛盾,出现了各种机翼增升装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襟翼。由于飞机速度的提高,要求飞机在低速时亦能产生足够的升力,于是出现了简单襟翼,简单襟翼在达到一定的偏转角时,可以产生一定的升力增加效果,一般的简单襟翼可提高升力系数30%左右。简单襟翼出现后不久,很快又出现了开裂式襟翼。开裂式襟翼在放开时,一方面可使翼型变弯.一方面开裂式襟翼和机翼后缘之间会形成低压区,两方面的效果都是增加了升力。开裂式襟翼能在一定程度上延迟气流分离。通常,开裂式襟翼可使升力系数提高75%-85%。在襟翼发展史上,有着重大革新意义的是开缝襟翼,前缘开缝襟翼是当襟翼伸出时,机翼下面压强较大的气流通过这条缝隙得到加速而流向上翼面,增加了上表面边界层内气流的速度和动能,达到降低边界层厚度、延迟气流分离、消除气流旋涡的目的。受前缘缝翼的启发又出现了后缘缝翼,当它放下时,一方面可以增大翼型的弯度,另一方面可以推迟气流分离,增大机翼失速角的动能。它的增升效果比较明显,通常达85%-95%。随着对襟翼的不断改进,陆续出现了富勒襟翼、克鲁格襟翼。(图2)

3 结语

本文对飞机的翼结构专利技术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整理,重点关注了本领域的技术发展走向以及主要申请人的研发侧重等信息,通过对以上信息的分析整理,可以帮助我国的中小企业了解机翼技术在全球的技术发展方向,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导向。

参 考 文 献

[1] 朱自强.现代飞机设计中的空气动力学[J].航空知识,1995(4):12-15.

[2] 齐贤德,程昭武.飞机气动特性的探索与发展[J].航空知识,2003(5):28-32.

专利技术 第7篇

专利公开号:CN104522937B

申请人:浙江奥康鞋业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涉及鞋垫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保健按摩鞋垫,包括本体,本体设置有至少3个小穿孔,本体的脚跟设置有大穿孔,小穿孔均嵌扣有小钮扣垫体,大穿孔嵌扣有大钮扣垫体;小钮扣垫体由药块和包裹药块的棉布组成,药块的形状与钮扣垫体相一致。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能量医学和中医学相结合,能够持续通过足底,向人体释放负离子和远红外线等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成分;具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健脾胃、补气、改善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等效果,具有药物保健和中药按摩的双重功效。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专利名称:脚趾垫体结构

专利公开号:CN104544729B

申请人:李宁体育(上海)有限公司

摘要:公开了一种脚趾垫体结构,适用于鞋内的鞋尖区域,用以在向后回步动作时,提供脚尖踩蹬。脚趾垫体结构在相对的顶面和底面之间,连接有倾斜设置的止挡面,其中顶面对应于脚尖的脚趾区,止挡面与顶面的连接处,对应于脚尖的趾骨间关节区,而止挡面与底面的连接处,对应于脚尖的跖趾关节区,从而让脚趾区可以相对脚掌预先弯折一角度,并且在脚尖进行踩蹬动作时,让趾骨间关节区和跖趾关节区可以直接施力于止挡面上,从而让脚尖可以通过反作用力,作为向后回步的助力,而提升向后回步的运动表现。

专利名称:一种减震鞋底

专利公开号:CN104352018B

申请人:际华三五一五皮革皮鞋有限公司

摘要:提供一种减震鞋底,包括U型减震EVA,U型减震EVA上设置有圆形凸起,减震发泡EVA鞋底基层的后跟部分,设置有与U型减震EVA的外形尺寸相适应的凹槽,减震发泡EVA鞋底基层的前掌部分,设置有条状凹槽,耐磨橡胶底外底片的后跟部分,设置有柱状凸起,减震发泡EVA鞋底基层的后跟部分与柱状凸起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卡槽。本发明提供的减震鞋底,可以减缓脚跟走路时身体的重量,在走路时,减轻身体的重量对颈部反作用时的物理量,更好的保护脚部与颈部;鞋底的耐磨橡胶底外底片,利用了橡胶超级防滑、耐磨、静音的特性。

专利名称:防滑耐磨鞋大底及其制作方法

专利公开号:CN104106875B

申请人:际华三五一四皮革皮鞋有限公司

摘要:公开了一种防滑耐磨鞋大底,它为复合层结构,鞋大底本体包括鞋底前部的前掌橡胶片、与前掌橡胶片一体粘结的皮大底、高密度后跟板、沿条,该鞋大底结构简单、防滑、耐磨、透气、穿着舒适度高、成本低。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滑耐磨鞋大底的制作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材料准备、大底粘合、鞋底面粘合、缝线、花纹滚烫、沿条粘合、后跟组装、大底侧墙修饰。该方法工艺流程简单,过程易于控制,适用于各种鞋类的大底制作。

专利名称:一种可调整底花高度的鞋底及设有该鞋底的鞋

专利公开号:CN104287294B

申请人:茂泰(福建)鞋材有限公司;泉州迪特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涉及一种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舒适性好,便于调节鞋底高度的可调整底花高度的鞋底以及设有该鞋底的鞋,包括大底和中底,所述大底和中底之间,铺设有气垫,所述气垫与大底之间,设有底花层,所述底花层与大底的接触面上凸,设有多个底花凸起;所述大底上,设有多个贯穿大底的镂空孔,所述镂空孔的形状和分布与底花凸起相一致,各所述底花凸起,填充于相应的镂空孔中,所述镂空孔的尺寸,大于底花凸起;所述大底上,还设有与气垫相连通的用于气垫充放气的气阀。

专利名称:轻质防滑鞋底

专利公开号:CN104013158B

申请人:昆山多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摘要:公开了一种轻质防滑鞋底,包括由EVA材料制成的中底和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大底,以穿着状态为基准,中底定位设置于大底的上面,大底包括第一大底,以及设置于第一大底朝向地面的下表面上,并与第一大底形成为一个整体的第二大底,且第二大底的硬度大于第一大底的硬度,能限定鞋底的弯曲形变,起到全面稳定的作用;另第一大底朝向地面的下表面上,还形成有防滑纹路,且位于第一大底前脚掌部和后脚跟部的防滑纹路上,还设有若干个防滑凸块,能够增大摩擦,起到防滑作用;第二大底朝向地面的下表面上,还设有若干凸出于第二大底下表面且大小不一致的半球状凸起,同样能够起到防滑、耐磨、减震效果。

专利名称:一种加强足弓结构减震的鞋底

专利公开号:CN104544722B

申请人:陕西科技大学

摘要:一种加强足弓结构减震的鞋底,包括镶嵌于中底内的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向鞋内方向凸起的聚合材料板材,聚合材料板材位于足弓下方,且凸起轮廓与足弓相对应,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减震原理完全不同,不需要穿着者一定具有较大体重,无论人们体型偏胖还是偏瘦,运动时此结构都会随着足弓形变,根据不同穿着者自身足弓的变化,进行缓震性能的补强,可以为不同人群提供良好的减震效果,另外,此结构并不需要较高的离地高度,不会影响稳定性。

专利名称:一种成鞋透水汽性和吸水汽性测试装置

专利公开号:CN103976512B

申请人:四川省皮革研究所

摘要:公开了一种成鞋透水汽性和吸水汽性测试装置,质量测量仪位于恒温恒湿箱内底部,控制器置于恒温、恒湿箱外,恒温、恒湿箱内的质量测量仪上,设有固定架,成鞋试样位于质量测量仪上,在固定架上,设有支撑杆,支撑杆上,设有支撑圆环;用于固定袜形空腔体的试样固定架,位于质量测量仪上,由微孔膜制成的袜形空腔体的袜口,由支撑圆环内部下方伸放,支撑圆环上方向外翻转;裸露在成鞋试样的鞋腔外的袜形空腔体部分,设有水汽保持辅件;支撑圆环上方,设置密封盖;袜形空腔体的温度控制装置和水循环装置,通过连接电缆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本发明更接近人体穿着时的状态,并且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适用范围较广、测试数据准确可信的优点。

专利名称:一种固特异线缝鞋的精益化制造方法

专利公开号:CN103960822B

申请人:康奈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公开了一种固特异线缝鞋的精益化制造方法,该方法通过将鞋体各部件划分成标准部件,即:鞋面、沿条、中底、填充层和大底,再通过鞋面和沿条及中底一体缝合,然后通过安装填充层和大底以及热定型和冷定型工序,制得固特异线缝鞋。本发明省略了传统工艺中的钳帮、拔钉、割帮脚、打磨、帮底粘合5道工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人员的投入,使制作工序简洁化,让更多的消费者能穿上结实耐穿的新型固特异鞋,且本发明是用可塑性整片作为中底的填充层,比传统的软木填充更舒适,且无需用粘胶粘合,省时、省力还环保。

专利名称:一种轻质橡胶鞋底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公开号:CN103865134B

申请人:德州市鑫华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提供了一种轻质橡胶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采用该橡胶制备的鞋底。该橡胶主要由SBS-I、SBS-II、丁苯橡胶、白炭黑、双-(3-三乙氧基硅烷丙基)-四硫化物、硬酯酸、PEG 4000、氧化锌、过氧化二异丙苯制备而成。采用本发明橡胶生产出来的鞋底,质量减轻,各项物性指标均达到国家检测标准,同时解决了传统鞋底的失光问题,亮哑面亮度提升,外观整体效果美观,满足了不同人群的要求,使做出的成品鞋底,不仅提升外观档次,还使成品鞋具有轻便、舒适等特点。

专利名称:一种鞋面及其制作工艺

专利公开号:CN103549724B

申请人:福建鸿星尔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摘要:公开了一种新型鞋面及其制作工艺,其中新型鞋面包括鞋面本体和采用无车缝工艺热压于所述鞋面本体表层的高低温膜层,所述高低温膜层,包括自上而下布置的纹理层和透明胶层,所述纹理层上,设有采用激光雕刻工艺绘制的图案部件,所述图案部件上下贯穿所述纹理层,并延伸至所述透明胶层。本发明通过将高低温膜无车缝热压于鞋面本体上,提供强大的鞋面支撑力;利用激光雕刻工艺后,可直接观察到高低温膜下方鞋面本体材料的精细纹路,等同于实现纹理层上的图案部具有精细的纹路效果;且因为纹理层有一定的厚度使得图案部具有一定的立体凹陷效果,使得该新型鞋面具有强大的鞋面支撑性、轻便度和绝佳的美观度。

专利名称:胶鞋用二次模压硫化海绵的混炼胶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公开号:CN103333374B

申请人:际华三五三九制鞋有限公司

专利技术 第8篇

专利公开号:CN104745735B

申请人:陕西科技大学

摘要:先对浸灰皮进行脱灰、软化、水洗,然后进行鞣制,再进行无盐浸酸,最后进行TANFORTM T系列鞣剂的鞣制。本发明不但可得到收缩温度较高的白湿皮,实现无铬鞣制,还可以减少无机盐的使用及其在废水中的含量。

专利名称:一种绵羊服装毛革的铬鞣液循环鞣制工艺

专利公开号:CN102586505B

申请人:浙江中辉皮草有限公司;陕西科技大学;四川德赛尔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摘要:该工艺(包括下述步骤:回湿→甩干→剪毛→主浸水→去肉→脱脂→浸酸→软化→去酸→软化→浸酸→鞣制→湿磨→复鞣→中和→加脂→复鞣→染毛→染板。本发明能有效减少六价铬的形成,不需要对铬废液的絮凝,通过对废铬鞣液含铬量的测试,在下次循环利用时,补充相应铬粉,即可实现铬鞣废液的多次循环利用,达到毛革行业鞣制的清洁化生产,不仅可以保证铬资源的封闭式无排放利用,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效降低废水的排放,节约企业治污以及生产成本,而且所生产的毛革与常规铬鞣的毛革质量一致,收缩温度达到100℃以上,革身手感柔软、丰满、富有弹性、颜色鲜艳,毛色纯白,对染毛与染板毫无影响。

专利名称:油炸废油改性多功能基皮革加脂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公开号:CN104073576B

申请人:齐鲁工业大学

摘要:以油炸废油为原料制备皮革加脂剂,实现了油炸废油的资源化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生产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生产设备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保。制备的皮革加脂剂分子结构中含有酰胺基、羧酸基、磺酸基、羟基等多种活性官能基团,加脂效果好。

专利名称:一种硅酸盐复合碱膨胀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公开号:CN103981296B

申请人:四川大学

摘要:在碱性蛋白酶溶液中,加入0.5~5份的酶活稳定剂,再按照1∶1的比例,加入到硅酸盐及有机胺的混合体系中,搅拌均匀,即可得到p H为11.0~13.0,固含量为5%~10%,溶液中酶活力为80~100U/m L,且在经过180d的常温储存后,其酶活力的下降率小于10%的硅酸盐复合碱膨胀剂。本发明方法制备的硅酸盐复合碱膨胀剂具有良好的膨胀效果,且不产生污泥污染,制备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可利用皮化厂现有的仪器设备进行配制,工艺成熟,易于推广使用。

专利名称:集成的节水制革方法

专利公开号:CN103773906B

申请人:徐州南海皮厂有限公司

摘要:该方法包括步骤:(1)快速洗皮,将盐湿牛皮置入超载转鼓中的浴液内,间歇转动;(2)主浸水、脱毛、浸灰3个工序合并,同浴进行;(3)剖灰皮工序后进行水洗工序,水洗工序采用闷水洗;(4)脱灰、软化2个工序合并,同浴进行;(5)浸酸、鞣制2个工序合并,同浴进行;(6)复鞣、中和2个工序合并,同浴进行;(7)填充、染色、加脂3个工序合并,同浴进行;(8)水洗,采用闷水洗。本发明实施后,总体节水、减排效果为:生产用水量减少量40%~50%,COD减排量30%,铬减排量90%。

专利名称:牛皮革生产不浸酸鞣制方法

专利公开号:CN103773908B

申请人: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台山市广一皮业有限公司

摘要:该方法包括步骤:(1)脱灰,将剖灰皮后的裸皮,在无铵脱灰剂的作用下进行脱灰处理,无铵脱灰剂用量为皮质量的0.8%~3.0%;(2)软化,在软化酶作用下进行软化处理,软化酶用量为皮质量的0.3%~1.5%;(3)铬鞣,经软化后的裸皮,在不浸酸铬鞣剂的作用下进行铬鞣处理,鞣制处理初期的p H值为6.5~8.5,鞣制初期的液比为0.3~0.5,不浸酸铬鞣剂为阴离子型络合铬鞣剂;(4)整饰,将鞣制后的蓝湿革经后整饰得到成品革。本发明通过不浸酸铬鞣方法的应用,有效避免浸酸、铬鞣废水中盐的排放,降低鞣制废水中铬的排放,成品革的产品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

专利名称:一种无铬复鞣剂制革的方法

专利公开号:CN103290151B

申请人:海宁瑞星皮革有限公司

摘要:为了解决复鞣过程中铬污染严重、收缩温度低、沉淀点低的缺陷,提供一种无铬复鞣剂制革的方法,包括将削匀革加入转鼓中,液比1.0~1.5,调温至25~30℃,加1.5%~2.0%配聚抑制剂,转动10~30min;调节浴液的p H值至≤3.5,转动60~90min;加1.0%~2.0%助鞣单宁,转动90~120min;加非铬类金属复合鞣剂和0.2%~0.4%提碱剂进行提碱;升温至38~40℃。最后,经过后整饰处理,制成成品革。该方法具有鞣剂沉淀点高,成品革收缩温度高,且可以有效控制废水和污泥中总铬含量。

专利名称:一种羊剪绒鞣制方法

专利公开号:CN103266187B

申请人:焦作隆丰皮草企业有限公司

摘要: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洗皮;割腿、去肉;浸水;鞣制;复鞣;湿磨;清洗;干燥、整理得到成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鞣制方法不需要浸酸,因此避免了工业盐和甲酸、硫酸的使用,既避免了污染,又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成品中甲醛含量低于10mg/kg,无六价铬,可生物降解;复鞣废液的循环利用,大大节约成本,而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专利名称:一种环保型坯革生产方法

专利公开号:CN103060488B

申请人:四川亭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大学

摘要:该方法的目的在于解决以常规铬鞣为基础的坯革生产方法,废水中含有大量铬离子,无法进行有效处理,还会产生大量含铬皮革废弃物,严重污染环境的问题。该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不浸酸鞣制、复鞣填充、染色加脂、铬复鞣。本发明采用不浸酸、无铬鞣制技术,因而不会产生含铬固体废弃物,同时,通过与其他步骤的相互配合,能够有效提高成革收缩温度和性能,满足皮革生产的需要。本发明仅在最后采用铬复鞣,仅产生一道含铬废水,废水量小,易于回收处理。与现有以铬鞣法为基础的坯革生产方法相比,清洁化程度更高,能够有效减少含铬废水量,废水易于回收处理,同时,不会产生含铬皮革废弃物,对环境更加友好。

专利名称:无盐不浸酸鞣制生态汽车革的方法

专利公开号:CN102978300B

申请人:浙江明新皮业有限公司;浙江明新旭腾皮业有限公司

摘要:该方法包括下述工艺:(1)鞣前工艺;(2)结合鞣制工艺;(3)干整理工艺;(4)涂饰工艺。结合鞣制工艺主要包括:补水;鞣制;出鼓;挤水、削匀;漂洗;无铵中和;染色;加脂;固定;搭马;水洗等;其中鞣制过程采用的鞣剂为非金属有机混合鞣剂,鞣制温度控制在80℃以上,鞣制时间为5~10h。本发明无需任何浸酸工序(通过改变裸皮等电点,促使鞣剂向皮内渗透并固定),生产稳定性好、易于控制,无需任何提碱或氧化工序,操作简单便利,不会破坏天然生态环境,从而彻底消除中性盐污染和浸酸带来的环境问题。

专利名称:清洁化三防牛二层革的制备方法

专利公开号:CN102676710B

申请人:济南鲁日钧达皮革有限公司

摘要:该方法以牛二层蓝湿革为原料,通过回湿、预加脂、无铬复鞣、中和、填充、染色、加脂、固定、阻燃处理、干燥等主要步骤,制得清洁化三防牛二层革。在制备过程中,加入防水、防污剂和阻燃剂,使所得牛二层革具有防水、防污和阻燃的功能,其中,防水、防污剂为水溶性氟化物,阻燃剂为无机阻燃剂。本方法具有生产过程清洁化程度高、排水量小、生产周期短、成本低的特点。

专利名称:一种环保型制革用表面活性剂

专利公开号:CN103045773B

申请人:汤普勒化工染料(嘉兴)有限公司

摘要:这种表面活性剂,其活性组分包括蔗糖脂肪酸酯、烷基糖苷;其中蔗糖脂肪酸酯与烷基糖苷中C8~C14脂肪醇总量的质量比为1∶0.25~0.4。通过复配蔗糖脂肪酸酯和烷基苷而制得的表面活性剂,可用于制革的回湿、脱脂等工序。这种表面活性剂对环境友好,易降解,制备简单。

专利名称:制革用复合酶浸水剂

专利公开号:CN103789462B

申请人:深圳市绿微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生物技术专利论文 第9篇

物联网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被称作信息产业的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将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未来各国安全战略的重点对象之一[1,2]。

2009年6月,欧盟发布“物联网—欧洲行动计划”[3];2009年9月,美国提出《美国创新战略》,将物联网作为振兴经济、确立优势的关键战略;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设想,并将物联网明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2050年国家产业路线图,现成为中国五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4]。

标签物品的RFID技术、感知事物的传感网络技术、思考事物的智能技术、微缩事物的纳米技术是物联网的四大关键技术,其中标签物品的RFID技术是物联网最底层感知层的核心技术之一,相关技术发展和创新为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密切关注重点之一[5]。

由于全世界的技术创新成果95%以上会出现在专利文献中,所以,专利情报是竞争情报中重要的信息源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标签物品的RFID技术专利文献进行筛选、利用社会网络学等分析方法,按照中国RFID技术专利申请人所属国家或地区,在技术发展趋势、技术结构、研究热点、研究机构、技术领域联系等方面,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为政府、相关领域研究机构、企业制订RFID技术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1 RFID技术简介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无线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6]。

2 数据来源

本文以CNIPR中外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专利数据库为数据源进行检索,检索范围是国内外在我国申请的所有发明专利,时间范围是1985年1月至2011年12月。以“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标签”为关键词,共检索到3631项,经剔除无关专利、合并重复数据等降噪处理,得到效分析数据2958项,作为本次专利分析的基础数据,将其导入到MS SQLSERVER数据库,采用作者开发的软件生成矩阵文件,利用UCI-NET网络分析集成软件进行分析。

3 RFID技术专利计量分析实证研究

3.1 技术专利主要申请国家和地区

图1为我国RFID技术专利主要申请国家或地区分布图。本文研究的2958件专利,按照专利的国省代码进行国别或地区统计,其中中国大陆有1749件,美国474件,欧盟238件,日本223件,中国台湾114件,韩国98件,其它国家和地区62件。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分别占专利总数的59.1%、3.9%,合计占专利总数的63%,共计1863件,表明了中国高度重视RFID技术的研发,并取得较大的进展,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分别占专利总数的16%、8%、7.5%、3.3%,合计占专利总数的35%,共计1033件,表明了上述4国或地区看好我国的RFID产品市场前景,积极实施专利布局,并已形成一定规模。

3.2 技术层面分析

3.2.1 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图2为我国RFID技术专利申请趋势图(按专利的公开时间统计)。从图中可以看出,RFID技术在我国是一个新兴技术,我国RFID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起步较晚,从1997年开始才有相关专利获得批准。从整个趋势图看,1997年至2004年共计99件专利获得批准,年平均数不到12.4件,技术发展一直比较缓慢,属于技术萌芽阶段。该时期中国大陆有22件专利、美国42件、欧盟20件、日本13件、中国台湾1件、韩国1件,表明美国、欧盟、日本三个国家或地区对RFID技术研究较早,并十分注意自身知识产权保护,已在中国进行专利布局。2005年至2008年共有755件专利,年平均数为188.8件,技术发展处于相对稳定阶段。该时期中国大陆有340件专利,占该时期专利总数的45%,表明中国开始重视RFID技术研究,专利数明显上升;美国187件、欧盟70件、日本96件、中国台湾44件、韩国37件,表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加大专利布局力度,尤其是日本,该时期的专利数超过欧盟。2008年专利数明显下降,原因很可能是大部分RFID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相关技术投入大幅减少,研发创新步伐放缓。2009年至2011年共有2104件专利,年平均数为701.3件,以每年200件速度进行递增,技术发展处于突飞猛进阶段。该阶段中国大陆有1501件专利、美国245件、欧盟148件、日本114件、中国台湾69件、韩国60件。表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在该时期进一步加大在中国的专利布局力度;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大陆占该时期专利总数的71.3%,表明中国大陆在RFID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迅速,在2008、2009、2011年,中国大陆专利数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合计专利数的数量差,分别为74件、325件、457件,从趋势图看,二者的数量差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该趋势反映了我国企业逐步消化了国外RFID相关技术,并加大RFID技术的投入和研究,尤其是2006年我国发布了《中国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将RFID技术的发展提高到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层面后,RFID技术专利获批时间明显缩短、获批率明显提高,因此国内申请人拥有的RFID技术专利份额迅速扩大。

3.2.2 技术结构分析。

(1)技术结构总体分析。通过专利的主分类号分析RFID专利所涵盖的技术领域,本文研究的2958件专利共分布在184个IPC小类,其中专利数在20件以上的IPC小类有21个,并列表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G06K(数据识别、数据表示、记录载体、记录载体的处理),是我国RFID技术的最关键技术领域,占RFID技术专利总数的40.4%;其次是G06Q(处理系统或方法)、H01Q(天线),G06F(电数字数据处理),H04L(数字信息的传输,例如电报通信)等也是主要技术热点之一。

(2)国外热点领域分析。RFID技术IPC小类专利数在10件以上的热点领域有35个,其中专利数排在第一的IPC小类中国大陆有27个;美国有5个,分别是G08B(信号装置或呼叫装置;指令发信装置;报警装置),H04B(传输),H04Q(选择),G01V(地球物理;重力测量;物质或物体的探测;示踪物),A61M(将介质输入人体内或输到人体上的器械;为转移人体介质或为从人体内取出介质的器械;用于产生或结束睡眠或昏迷的器械);欧盟有1个,是G01N(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日本有2个,分别是G11B(基于记录载体和换能器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实现的信息存储),B41J(打字机;选择性印刷机构,即不用印刷的印刷机构;排版错误的修正)。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大陆在B65D(容器及其附件;包装元件;包装件)、H01L(半导体器件及其它未包括的电固体器件)等技术领域的专利数虽然最多,但在实际的微封装和集成度上与国外的差距较为较大,这决定了电子标签应用的可实施性,在G08B(信号装置或呼叫装置;指令发信装置;报警装置),H04B(传输)这两个技术领域的专利数少于美国,而这两个技术领域是对电子标签应用的可实施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应当加强在相关领域的研发投入。

3.2.3 主要研究机构分析。

根据专利的申请人进行统计,表2列出RFID技术专利数排名前20位的主要企业和研究机构,其中中国大陆共有7家企业和3家大学或研究所,美国有4家企业,且有3家排名进入前五,欧盟有2家企业,日本有2家企业,韩国有2家。它们的核心技术领域均为数据识别;数据表示;记录载体;记录载体的处理(G06K)。排名前十的企业或研究机构分别是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50件),成功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化RFID微波有源、超高频、高频阅读器设备,各种规格的标签、天线、应用软件以及配套的辅助设备等产品[7];上海中策工贸有限公司(41项),应用领域比较广泛;艾利丹尼森公司(37件),rfid业界公认的领导者,它的RFID产品和服务包括全面的产品和一站式的技朮解决方案,在服装领域拥有超百分之九十的RFID市场占有率,2010年成功赢得亚太地区最大UHF RFID七千万片电子标签在中国香港国际机场应用方案[8];3M创新有限公司(34件),主要用于行图书馆跟踪管理期刊杂志[9];国际商业机器公司(34件),主要用于物流领域、交通运输领域、图书与文档管理[10];富士通株式会社(或与富士通先端科技株式会社共有)(33件),作为世界首家开发出超高频软体RFID标签的先行者,主要用于宾馆及娱乐服务等行业[11];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30件),在RFID领域最主要也是以HIBIKI计划之”μ-Chip”而闻名,在RFID应用上以供应链领域(SCM)及产品履历为主,另外也推广至家电、出版业及制造业[12];华南理工大学(26件),其中有关RFID中间件技术有7项技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25件),主要用于对无线射频与物联网领域的战略发展、关键技术、标准、测试、应用以及产业链形成等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开发和应用[13];西门子公司(21件),主要用于汽车制造等生产物流管理和其他物流管理[14]。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传感电子公司、北京中食新华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量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锐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LS产电株式会社、NXP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电子科技大学,在RFID技术研究和应用上有一定的领先优势。

3.2.4 专利的多领域共现分析。

文献计量研究中,共同出现的特征项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关联,关联程度可用共现频次来测度。一项专利应用多个领域时,它就会有相应的多个分类号。两个分类号共现的频次越高,表示这两个技术领域联系越紧密,相关技术在领域间流动并结合会更加频繁和快速,从而有利于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这是一个已被众多学者认同的的观点[15,16,17,18,19]。本文利用专利的分类号构成,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中国大陆地区、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台湾地区、韩国的RFID技术领域的多领域联系和创新进行可视化分析。图3是利用netdraw软件绘制的RFID专利技术领域共现网络图,图中的方块代表的是一个IPC小类,即一个技术领域,方块的大小与该技术领域的相关专利数成正比,两个方块之间的连线表示至少有一个专利应用于这两个技术领域。本文对单一领域的专利数据作过滤处理。

从图3可以看出,中国大陆地区、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台湾地区、韩国的RFID专利多领域共现普遍存在,主要网络拓扑结构呈星型,其核心节点均为G06K(数据识别;数据表示;记录载体;记录载体的处理)。除此之外,中国大陆还在H04L(数字信息的传输,例如电报通信)、G07C(时间登记器或出勤登记器;登记或指示机器的运行;产生随机数;投票或彩票设备;未列入其他类目的核算装置、系统或设备)、G09F(显示;广告;标记;标签或铭牌;印鉴);G06Q(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H04B(传输)等技术领域,美国在G08B(信号装置或呼叫装置;指令发信装置;报警装置)、G06F(电数字数据处理)、H01Q(天线)、G08B(报警装置)、H04B(传输)等技术领域;欧盟在H04L(数字信息的传输,例如电报通信)、H05B(电热;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电照明)、H01L(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G06F(电数字数据处理)等技术领域联系较紧密。日本在H01Q(天线)、B41J(打字机;选择性印刷机构,即不用印刷的印刷机构;排版错误的修正);G06F(电数字数据处理);G09F(显示;广告;标记;标签或铭牌;印鉴)等技术领域;中国台湾在H01L(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H01Q(天线)、G09F(显示;广告;标记;标签或铭牌;印鉴)、G01S(无线电定向;无线电导航;采用无线电波测距或测速;采用无线电波的反射或再辐射的定位或存在检测;采用其他波的类似装置)等技术领域;韩国在电数字数据处理(G06F),G01S(无线电定向;无线电导航;采用无线电波测距或测速;采用无线电波的反射或再辐射的定位或存在检测;采用其他波的类似装置)等;H04B(传输);H01Q(天线)等技术领域联系较紧密,易于技术创新。

4 结论

通过对我国RFID技术领域的专利文献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我国RFID技术领域研究与开发起步较晚,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技术已经逐步趋于成熟;涉及的技术领域较多,其核心领域为数据识别、数据表示、记录载体和记录载体。RFID技术专利申请人的国别主要是中国大陆地区,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台湾、韩国;中国大陆在专利数量上占较大优势,但是在电子标签的芯片、电子标签的微封装/集成等关键领域与国外相比技术差距较大;其他等国家和地区在RFID技术专利的成果应用上较中国大陆更为系统和商业化。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两点建议:必须注重企业的研发投入、加强企业的研发力度,集中对RFID芯片、RFID系统安全等关键领域进行攻关,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形成自己的基础专利和外围专利;并实现我国RFID技术快速发展及其科研成果的快速产业化发展。

摘要:以CNIPR中外专利数据库为数据源,从技术发展趋势、技术结构、热点领域、主要研究机构、多领域联系等方面,对我国RFID技术专利主要申请国或地区进行对比分析,揭示我国RFID技术领域产业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为我国RFID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制订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乙醇技术专利信息分析 第10篇

本文采用国知局专利信息数据库(截止2012年7月22日),对我国现有乙醇相关技术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了全面检索,共得到了1834条有效数据。由于专利申请有18个月的公布周期,目前检索到的数据要少于实际数据。

1 总体趋势分析

图1表明,乙醇专利总体趋势为2000年前乙醇专利的申请量和公开量很少,增长幅度平稳,2000年后乙醇专利申请和公开数逐渐开始大幅度上升,2008年增长幅度达到顶峰。这个时期,乙醇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并具备大规模应用条件,根据生物乙醇的专利文献量变化趋势来看,该生产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项新技术。生产技术的不断突破,将燃料乙醇的产业化推向了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之中。

2 申请人趋势分析

从图2中可以看出,我国乙醇专利申请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美国纳幕尔杜邦公司是申请最早和早期申请量最多的公司,在1989-1991年之间为8项,说明该企业前期抢占国内市场意识很强。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申请同期也有1~2项专利申请,起步较早,活动年期为7~10年,但后期申请量少,增速平缓。

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活动年期仅为2年的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在2007-2008年高峰申请时期,申请量最多,共33项。依次是活动年期为8年的天津大学2007-2009年申请了29项。再次是活动年期为3年的苏州艾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07-2008年为23项。这三家单位前期申请量很少或为0,为后来居上。专利申请能如实反映出企业研发与创新的力度,重视研发与创新是这三家单主力军取得成功并保持国内领先地位的决定性因素。

3 申请人综合分析

表1显示,前十位申请人中,总体局面为我国自主控制了国内乙醇生产技术,除了美国纳幕尔杜邦公司作为外国在中国申请乙醇的相关专利外,其余8位均为国企或知名研究院所和高校。值得注意的是,苏州艾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诊断试剂研发的中美合资企业。天津大学专利件数位居第一,而且发明人数量占绝对优势。平均专利年龄最长的是美国纳幕尔杜邦公司为9年,说明美国纳幕尔杜邦公司维护专利的意识和投入很强;国内最长的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分别为8年和6年,与其申请起步较早有关。而天津大学虽然申请量多,占据乙醇专利申请总量的3.78%,如前述的专利活动期也较长,但平均专利年龄较短。

4 主要IPC技术构成分析

对申请数量前十位的乙醇技术领域进行专利IPC构成分析[4],见图3。可以看到,乙醇发明专利的研发热点主要集中在C12P和C07C两个领域:C12P(发酵或使用酶的方法合成目标化合物或组合物或从外消旋混合物中分离旋光异构体)技术领域集中了29%的专利;C07C(无环或碳环化合物)领域集中了26%的专利。另外,C12N(生物或酶;其组合物;繁殖、保藏或维持微生物;变异或遗传工程;培养基)为8%;B01J(化学或物理方法,例如,催化作用、胶体化学;其有关设备),A61K(A61K医用、牙科用或梳妆用的配制品);C01L(不包含在其他类目中的燃料;天然气)分别占到7%。

在纤维素乙醇研发方面,预处理和发酵相关的纤维素酶等酶制剂开发上处于领先地位,目前诺维信公司和杰能科公司占据全球酶制剂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并拥有全球最先进的研究设施和菌种库。Iogen公司在纤维素乙醇生产领域的Eco EthanolTM技术分析表明,预处理和酶水解工艺是纤维素乙醇生产发展的核心。

5 申请人构成分析

以专利数量前十名的申请人为对象,进行申请人乙醇专利构成分析,见图4。

天津大学、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占据前十名专利申请总量21%、14%、11%的份额,是乙醇技术领域的前三强。其中天津大学占有绝对研发和产业优势。天津大学石油化工技术开发中心开发的可使木薯经过加工变成燃料乙醇的技术,相继成功开发了“双酶法低温液化技术”、“大罐连续浓醪发酵技术”、“超大型连续生物反应器放大技术”、“复杂塔系热耦合精馏技术”、“超大型混合内件技术”、“高纯度酒精差压精馏技术”、“废醪液治理及综合利用技术”及“高效变压变温分子筛吸附脱水技术”等多项燃料乙醇生产关键技术,目前已应用于中粮集团在广西北海建成的20万吨/年燃料乙醇项目中,成为国内第一个以木薯为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这套目前世界上单套规模最大的木薯燃料乙醇生产装置的成功运行,标志着中国已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木薯燃料乙醇成套技术,为我国生物质能源原料的“非粮”化闯出了一条新路。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主要集中在采用木薯或薯类制备乙醇的技术,将粉碎后的产物与酶混合、酶解;对得到的酶解产物进行发酵,从发酵产物中分离乙醇,同时对废水进行固液分离处理。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集中在乙醇脱水制乙烯工艺中回收乙烯的流化装置和工艺方法。美国纳幕尔杜邦公司最早的乙醇专利为1,1-二氯-1-氟乙烷和甲醇乙醇共沸组合物。近几年技术为“由含水或无水乙醇制备燃料添加剂二丁基醚、生产乙醇酸的固定的微生物腈水解酶的改进”。

云南省关于乙醇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仅有昆明理工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共6项专利,主要为“乙醇发酵厌氧高温菌培养基”、“从淡酒液中解吸回收乙醇的方法”、“一种微波解吸载乙醇活性炭的装置”,专利申请数量和技术均与先进水平差距很大。

6 申请人IPC构成分析

前十名申请人IPC(如图5)主要集中在C07C(无环或碳环化合物)和C12P(C12P发酵或使用酶的方法合成目标化合物或组合物或从外消旋混合物中分离旋光异构体),分别为57项和69项。各申请人在乙醇技术研发方向上也有差异:天津大学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在C07C(无环或碳环化合物);中粮集团在C12P(C12P、发酵或使用酶的方法合成目标化合物或组合物或从外消旋混合物中分离旋光异构体);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集中在B01J(化学或物理方法,例如,催化作用、胶体化学;其有关设备)。苏州艾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仅在G01N(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申请了23项专利,基本为乙醇诊断测定试剂(盒)及乙醇浓度测定方法。美国纳幕尔杜邦公司亦集中在C12P(C12P发酵或使用酶的方法合成目标化合物或组合物或从外消旋混合物中分离旋光异构体)。

7 结论和建议

根据采用国知局专利信息分析软件,对乙醇专利的进行检索和各指标分析,得出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1)中国乙醇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08年增长幅度最大。活动年期仅为2年的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在2007-2008年申请量最多,共33项。

(2)前十位申请人中,仅有美国纳幕尔杜邦公司和苏州艾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外资企业,绝大部分专利均为我国企业和科研院所申请。天津大学49件专利位居第一,而且发明人数量占据对优势。但美国纳幕尔杜邦公司在华申请最早,维护专利的意识和投入很强,平均专利年龄数最长。中国研发机构应该加强对专利的维护和持续的研发,极大程度挖掘我国乙醇专利的产业效益。

(3)前十位申请专利IPC主要集中在C07C(无环或碳环化合物)和C12P(C12P发酵或使用酶的方法合成目标化合物或组合物或从外消旋混合物中分离旋光异构体),分别为57项和69项,但未构成密集专利网络,很多领域尚有极大研发空间。可以预见大量乙醇专利技术热点和难点仍将集中在木质纤维原料转化乙醇,开发高效的纤维素酶,采用浓醪发酵技术,选育能利用五碳糖和六碳糖的高发酵水平的酵母菌,优化发酵设备和发酵工艺。

(4)我省昆明理工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起才开始申请专利,数量和技术均与先进水平差距很大。建议发挥我省蔗糖资源丰富优势,利用多种淀粉质或糖质原料,加强在非粮作物的乙醇技术研发,开发利用废醪液和微生物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

摘要:分析了乙醇技术专利总体趋势、前十名申请人构成和IPC分类情况。主要结论如下:(1)天津大学49件专利位居第一,美国纳幕尔杜邦公司和苏州艾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外资企业,平均专利年龄数最长。(2)IPC分类集中在C07C(无环或碳环化合物)和C12P(发酵或使用酶的方法合成目标化合物或组合物或从外消旋混合物中分离旋光异构体),分别为57项和69项。需利用五碳糖和六碳糖的高发酵酵母菌,优化发酵工艺;以及加强在非粮作物的乙醇技术研发。

关键词:乙醇,前十名,申请人,IPC分类

参考文献

[1]胡婷婷,吴洁霞,钟雪梅,等.燃料乙醇技术领域中国专利分析及广西相关产业发展的对策[J].广西轻工业,2010,26(9):15-16,47.

[2]JANUSZ S/AN F.Technology for conversion of lingo-cellu-losic biomass to ethanol EJ].Biomass and Bioenergy,1996,10(5-6):367-375.

[3]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国能科技[2011]395号,2011-12.

整治“专利流氓”对技术进步有利 第11篇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专利权保护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这既是鼓励创新的重要手段,也是鼓励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石。可以说,没有专利权保护,就不可能产生微軟、苹果等一大批影响人类生活的重要企业。在中国经济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进程中,能否有效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至关重要。

目前国内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主要面临的是法规保护不足等问题。一方面,企业好的创意、专利被肆无忌惮抄袭模仿,原创者维权成本高昂;另一方面,专利申请门槛过低,导致各种无效创新、垃圾专利泛滥。例如,媒体报道山东某职业技术学院竟然拥有300多项专利,经调查发现,原来只要交800元,就可以拿到一张盖了公章的专利证书。表面上中国已成为专利大国,实则创新能力、创新成果仍处于较低水平。

同时,不当利用专利权抬高创新门槛、攫取垄断利益等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利用专利权,阻挡新兴企业进入相关竞争领域,或利用独有的专利权垄断市场,抬高产品和服务价格。如有的企业动辄拥有数万项专利,令后进企业难以与之进行正常竞争。还有的企业在保护期结束后,仍然以技术升级、更新换代为名,继续把持市场垄断地位和价格优势。凡此种种,不仅让消费者权益受损,而且阻碍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前段时间,“帮助患者代购印度仿制药”引发争议,使得原研药与仿制药之争进入公众舆论视野。厂商为研制“格列卫”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正当利益应受法律保护。问题是,它在中国20年专利保护期于2013年结束后,售价仍十分高昂,厂商甚至宁可采取“买三送九”促销手段也不降价。这其中虽有原研药可单独定价的政策因素,却也涉及专利是否过度保护等问题。在此之前,就有人提出“要专利还是要救命”的问题,呼吁实行专利强制许可制度。

这表明,在专利保护与维护公众利益、促进技术进步等方面,应通过法律规范加以平衡。也就是说,既不能听凭专利被抄袭模仿,打击技术创新积极性,也不能任由厂商滥用知识产权垄断市场、限制竞争,有损公众利益,阻碍技术进步。

气流悬浮输送技术的专利技术分析 第12篇

气流悬浮输送技术由于其在输送过程中以气流为支撑介质, 从而将被输送物体与输送装置表面分离, 以无接触的方式对物体进行运输, 从而极大地避免了对物体造成的损伤, 尤其是在太阳能电池、玻璃基板等生产领域得到了广泛青睐[3]。然而, 由于气流悬浮输送的摩擦系数很低且通常情况下气流是流动的状态, 因此, 可能会增加物件在输送过程中的不确定状态, 比如波动、与侧壁撞击、粉尘污染、受力不均匀等情况。该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比较长的时期, 在其发展过程中技术人员不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做出改进, 目前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国内外关于该技术的相关专利申请量已有约6000项, 其中, 日本在该技术领域的发展较快且较为完善。

1 流悬浮输送技术的研究重点分布

气流悬浮输送技术由最初简单的气流直吹浮起物件的方式开始, 通过不断地改进, 现已出现了基于吸浮原理、多孔介质原理、气流涡旋原理、组合式气流悬浮等多种技术分支[4,5], 本部分将对各个分支技术的特点以及国内外关于该技术的专利技术发展进行简要的分析。

1.1 伯努利吸浮输送

伯努利吸浮顾名思义, 该技术是指利用了伯努利原理的技术。伯努利原理是流体力学中重要的原理, 该原理表明流体的流速增大必然会伴随流体压力的降低。伯努利吸浮通常是由伯努利吸盘实现的, 如图1所示, 伯努利吸盘通常具有一个压缩气体入口, 压缩气体进入吸盘并流向物件表面时, 气体的流速增大, 导致气体压力降低, 从而在物件上表面附近产生负压, 则物件的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差, 此压差抵消了物件自身的重力从而实现悬浮, 伯努利吸盘是将物件从上方吸浮起来, 吸盘与物件表面无接触, 二者之间的间隙可以由物件的重量自行调节。伯努利吸浮可以适用的物件较广, 对于易碎、柔软、具有孔或者表面不均匀的工件都能实现吸浮。

日本的FURORO MECHANIC公司在2005年开发了一种用于吸持半导体晶片的伯努利吸盘, 并申请了专利 (JP2007067054A) 。该装置的特点在于:可以以无接触的形式方便实现晶片的转移, 避免了对晶片表面的污染。

中国的上海星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于2013年设计了一款无接触式晶片上料装置 (CN203165871) , 该上料装置利用无接触式吸盘装置抓取晶片, 吸盘采用伯努利原理。该装置的特点在于:它不但实现了无痕抓取且对晶片的表面形状没有特别的要求。

1.2 气旋吸浮输送

伯努利吸浮方式虽然能够达到无接触输送的效果, 但是其需要消耗大量的压缩气体, 因此, 气旋吸浮作为一种可以减少气体消耗的吸浮方式应运而生, 如图2所示。气旋吸浮输送是利用气流的回旋产生负压从而达到吸浮的效果。气旋吸浮输送装置通常具有一个可以产生气旋的腔室, 压缩气体沿切向方向进入腔室产生气旋, 然后从腔室与物件之间的间隙流出, 气旋产生的负压使得物件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差从而抵消物件的重力, 达到无接触悬浮的效果。

日本汉莫科技株式会社于2006年设计了一种非接触搬运装置旋流形成体 (JP2007324382A) 。该旋流形成体的特别之处在于其具有两个气体旋流腔, 两个气体旋流腔相切且相互连通, 气体由两个旋流腔交接处的侧壁喷入, 从而导致两个旋流腔中的气旋方向相反, 该装置能够很好地抑制被输送物件的旋转。

日本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于2010年设计了一种非接触保持体及非接触保持柄 (JP2011138877A) 。该装置的特点在于:在旋流腔的吸浮面上设置多个引导槽, 引导槽沿着回旋流的回旋方向进行卷绕, 流入的气体沿着卷绕方向进行引导, 从而使从开口流出的气体不与开口周边的气体摩擦降低流速, 能够使回旋气流产生的负压稳定, 使得工件保持稳定的姿态。此外, 该装置的创新之处还在于:在非接触保持柄上设置成矩阵形的四个非接触保持体, 位于对角位置的保持体中气旋方向相同, 而位于边上的保持体中气旋方向相反, 这种设置一方面增强了吸浮的效果, 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气旋流与物件接触时产生的旋转力导致的物件旋转现象。

1.3 小孔型气流悬浮输送

小孔型气流悬浮输送技术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悬浮形式, 它通常包括压缩气源和具有多个气孔的输送表面, 压缩气流通过气孔直接正对物件表面喷射产生向上的推力以使物件悬浮。

韩国三发机电有限公司于2005年设计了一种基板传送装置 (KR100527241B1) 。该装置的特点是:在物件的输送表面安装有多个气体喷射单元和多个气体抽吸单元, 在使物件悬浮的同时还能使物件保持平展, 另外, 还包括一个换气单元, 该换气单元分别通过导管连接喷射单元和抽吸单元, 从而达到集成两单元的目的。

日本翔凤技术有限公司于2006年设计了一种空气浮起单元、运送方法以及空气浮起运送装置 (JP2006222209A) 。该装置的特点在于:在输送表面的下游设置倾斜喷嘴, 倾斜喷嘴从输送表面的下游朝向中央喷出空气, 使得物件前端的悬浮量上升, 从而达到防止物件在输送表面的不连续处与其它部件发生干涉。

中国东莞宏威数码机械有限公司于2009年设计了一种气浮式基板输送装置 (CN201626700U) , 该装置的改进在于将气板上表面的喷气量从中心向边缘逐渐增大, 解决了输送过程中气体容易集中在基板下部中心位置导致基板变形的问题。

中国申请人黎鑫于2011年设计了一种气悬浮传送装置 (CN102363476A) 。该装置的改进在于, 将输送表面的喷气口设置为长的缝隙结构, 可以克服传统的点状喷气造成对物件的支撑力不连续的问题, 使工件的支撑力更加均衡, 防止物件发生倾斜或者上下波动现象。

1.4 多孔材质型气流悬浮输送

小孔型气流悬浮输送虽然结构简单, 但是也存在固有的缺陷:直接喷射会导致物件中心产生较大的应力, 然而,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有些物件正朝着大型化和超薄化的方向发展, 例如第10代玻璃基板的厚度仅有0.7mm, 那么当采用小孔型装置输送时极易对其造成损坏。多孔材质型气流悬浮输送装置是使用多孔质材料 (例如多孔质烧结金属、可透气的陶瓷等) 与气体供给路径连通, 气流经过多孔质材料喷射到物件表面, 从而使气流较为均匀地流出, 避免产生较大的应力。

日本SMC株式会社于2004年设计了一种工件漂浮装置 (JP2005191553 A) , 该装置通过压力流体向物件施加压力以使物件悬浮并输送, 该装置具有多孔质材料构成的悬浮表面。该专利技术的特点在于:增设了流量减少器, 流量减小器可为环形槽或者表面凹凸, 用于减小在保持表面和工件之间流动的压力流体的流速, 从而增加保持表面和工件之间的压力流体的压力, 达到减小气流消耗量并提高工件漂浮稳定性的目的。

1.5 涡流悬浮输送

随着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小孔型或者多孔材质型由于无法精确控制物件的悬浮精度和高度, 已逐渐不能满足需要, 探寻一种可以精确悬浮精度和高度的装置成了大势所趋。涡流悬浮输送是指利用高速旋转的气旋作用于物件的下表面, 使物件达到悬浮无接触的一种技术。

日本翁令司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设计了一种非接触式搬运装置 (WO2009119377A1) , 如图3所示, 该装置包括涡流形成体1, 涡流形成体1具有从表面贯通到里面的横截面为圆形的贯通孔1a以及向贯通孔1a内喷出空气而产生涡流的喷出口1d。该装置的特点在于:通过在涡流形成体的表面产生朝向上方的涡流使得被输送物件悬浮, 并且在贯通孔的开口部产生的负压会导致向下方的空气流, 产生真空吸附的效果用以保持物件上浮的高度和精度, 同时与以往相比, 降低了气体消耗量和能耗。

1.6 改进型涡流悬浮输送

单一的涡流悬浮输送虽然具有很大的优势, 但在使用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当搬运大型面板 (比如FPD面板和太阳能电池面板) 时, 当被输送物被上升涡流作用一边悬浮一边移动的过程中, 一方面, 若被输送物的边缘部位处于上升涡流的中心部位, 被输送物与涡流形成体仅有部分重叠, 可能导致被输送物因浮力不足而与涡流形成体接触;另一方面, 由于贯通孔中心附近产生负压导致向下方的吸附力, 若被输送物为刚性较小的薄板, 薄板的边缘部位极有可能发生弯曲而与基体或者涡流形成体触碰发生危险。因此, 国内外对涡流悬浮输送做了很多改进。

日本翁令司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设计了一种涡流形成体和非接触式运送装置 (WO2010004800A1) , 如图4所示, 该装置的涡流形成体1包括横截面为圆形的从表面贯通到里面的贯通孔11、第一喷出口14和第二喷出口16;第一喷出口14沿贯通孔11内周侧面喷出气体, 产生上升涡流, 同时在贯通孔11的开口附近产生由负压导致的向里的空气流;第二喷出口16向上方喷出上升流。该装置相对于普通的涡流悬浮输送装置具有以下优点:当被输送物的边缘部位与涡流形成体1部分重叠时, 可由第二喷出口16喷出的上升气流对被输送物增加辅助的浮力, 以避免被输送物与其他部件接触而产生危险。

浙江大学于2013年设计了一种气旋流悬浮装置 (CN103662835A) , 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悬浮平面1, 悬浮平面1设置有通过气体旋流产生负压的向内凹的旋流腔2, 旋流腔2横截面为圆形且底部开有连通大气的通孔3, 旋流腔2内壁设有喷嘴4, 喷嘴4沿壁面切线方向喷射气流以形成旋流。该装置的优势在于:旋流中心产生的负压从上述通孔3中吸入气流以增加支撑物件悬浮所需的气量并减小负压对物件向下的吸力作用, 防止被输送物件与其它部件相接触而产生危险, 并且各个通孔由管道进行连接, 管道上安装流量调节阀, 通过对吸入气体流量的调节来调整物件的悬浮高度与精度。

1.7 其它类型的悬浮输送

针对小孔型悬浮易产生局部应力集中的问题, 涡流悬浮产生的负压易引起被输送物端部与其他物件接触产生的问题。国内外研究机构还同时寻找了其它类型的悬浮输送形式。

日本翁令司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设计了一种上升流形成体及使用该上升流形成体的非接触运送装置 (WO2012086279A1) , 如图6所示, 上升流形成体包括有底的且具有圆筒内壁面的圆筒状基体部7c, 至少一个流体喷出孔7j, 流体喷出孔从圆筒状基体部的外周面向圆筒内壁面开口并且顶端部朝向该圆筒状基体部的中心。该装置的特点在于:从流体喷出孔喷出的气体与圆筒内壁面或者与其它喷出口喷出的气体相碰撞, 使气体的喷出速度下降并且成为喷雾状分散的上升流, 可极大抑制气流对被输送物件产生的应力、减小被输送物的振幅并且增大被输送物的悬浮量。此外, 还可以在上升流形成体的周围设置吸引孔将周围的空气抽真空以精确控制被输送物的悬浮高度。

2 气流悬浮输送技术的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 对于输送装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尤其是在LCD、FPD和太阳能电池板等生产领域中, 气流悬浮输送技术作为一种无接触输送方式正在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 国内外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国内相关的专利申请已达到2000多项, 国外的专利申请也有3000多项, 日本在该项技术的研究较为全面, 其中日本的翁令司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哈莫技术股份有限公司、SMC株式会社等研究较多。

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 主要是偏重于气体旋流方面的研究, 在该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如何更加精确地控制被输送物件的悬浮高度, 如何更加方便地利用上升旋流中心产生的负压的吸附作用而又避免该负压对被输送物件造成损害, 以及如何进一步节约气流的消耗量和输送能耗。此外, 进一步探索不同种类的悬浮输送技术的结合, 将各种技术的优势相互配合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摘要:气流悬浮输送技术属于无接触输送方式中的一种, 其通过气流作用于被输送物体, 从而使物体与输送装置的表面无接触, 相较于传统的输送技术, 其具有摩擦系数低、不损伤被输送物体表面的优点。该技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改进, 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自动化生产线领域, 而且出现了基于多种原理的气流悬浮输送技术。本文从专利文献的角度出发, 探讨了该技术在国内外的技术发展路线, 并对各个技术分支的特点做了简要的概括说明, 为相关领域的生产企业或者研究机构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气流,悬浮,无接触,输送,搬运

参考文献

[1]王涛, 杨玉贵, 彭光正.半导体及平板显示制造业中的空气非接触搬运技术[J].液晶与显示, 2009, 24 (3) :404-407.

[2]罗清岳.非接触性大型玻璃基板搬运技术[J].国际光电与显示, 2007 (6) :61-63.

[3]门连通, 白淑璠.非接触式搬运设备在液晶物流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 2006 (5) :27-29.

[4]阮晓东, 郭丽媛, 傅新, 邹俊.旋涡式非接触硅片夹持装置的流动计算及试验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 2010, 46 (16) :189-194.

上一篇:宽容教育和教师的宽容下一篇:高校学风建设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