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职工技术范文

2024-07-16

提高职工技术范文(精选12篇)

提高职工技术 第1篇

一、开展职业技能鉴定, 推行持证上岗

1. 提高认识, 做到“三讲清、一结合”

鞍钢集团公司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以来, 设备检修协力中心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做了具体部署。为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领导, 成立了由中心管理经理负责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领导小组, 全面负责中心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切实做到“三讲清、一结合”, 即讲清持证上岗的意义、讲清持证上岗的范围、讲清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时间安排及具体要求, 同职工学技术、练技能、提高职工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 使广大职工正确认识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目的、意义和掌握技能的重要性, 认识到《职业资格证书》是竞争上岗、持证上岗的唯一的技术资格凭证和重要依据。

2. 贯彻执行集团公司文件, 规范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集团公司先后制定下发了钢政发[2004]21号《鞍山钢铁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及技师考评办法 (试行) 》、《关于确定鞍钢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工种的通知》、《职业技能鉴定考场纪律》等一系列文件。文件中规定了生产服务岗位人员划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五个技术等级, 并对各技术等级的申级条件、鉴定程序、鉴定职责分工及其他相关规定和实行就业准入、持证上岗等具体内容做了明确规定。中心按照规定要求, 每年制定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安排》开展工作。

设备检修协力中心对主体工种关键岗位实行了在岗职工持证上岗制度。为摸清职工技术等级的底数, 中心有关领导以及技能鉴定小组成员深人基层, 调查研究, 以工区、作业区为单位对职工持证状况进行分类摸底调查, 详细了解了职工现有持各类证书的类别, 共分为3大类, 55个工种岗位, 并制定《设备检修协力中心职业工种分类标准》。这个标准成为中心劳动组织、技能培训、技能鉴定的主要依据。

3. 严格鉴定程序, 保证鉴定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集团公司每年下发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安排, 详细规定了当年鉴定的工种、等级。各单位按各等级申报资格的条件要求, 对职工的申报资格进行初审后上报集团公司进行复核, 对经审核合格人员进行鉴定考试。中级工以上的等级鉴定考试工作, 由集团公司统一组织, 初级工等级的鉴定考试工作由各单位组织。初级工理论知识考试试题, 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已有的工种, 由集团公司统一组织抽题 (单位可调整30%) , 国家试题库没有的工种由各单位组织命题, 报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主管部门备案, 试卷题型按集团公司统一要求命题。各等级理论知识考试合格者方可参加实际操作技能的鉴定考试。中级工以上等级的实际操作技能鉴定考试由集团公司统一组织, 初级工等级的实际操作技能鉴定考核在集团公司监督、指导下由单位组织, 考核包括实际操作考试和上一年度业绩考核两项, 分别占操作技能分数的70%和30%。在整个鉴定实施过程中, 做到“三严三统一”, 即严密组织、严格考试、严肃处理, 统一安排、统一命题、统一阅卷, 使鉴定工作实现管理制度化、手段规范化、运行科学化, 保证鉴定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

4. 岗位报酬与岗位技能级别相结合

中心在实行岗薪的基础上, 设立了岗位技能系数, 职工在“岗变薪变”的同时做到“技变薪变”, 鼓励职工通过提高劳动技能来增加收入。具体措施如下。

(1) 对在生产一线岗位, 充分履行岗位职责, 完成本岗位检修任务的中级工、高级工, 在岗位系数基础上分别增加0.02、0.04的技能系数。

(2) 对在生产一线、操作岗位上, 充分履行岗位职责, 发挥骨干作用的技师、高级技师实行聘任制, 被聘技师、高级技师可在岗位系数的基础上分别增加0.1、0.2的技能系数。

(3) 对持有兼工种作业证并履行相应岗位职责, 完成本岗位检修任务的人员, 在岗位系数的基础上增加0.02~0.1的技能系数。

(4) 对未取得本岗位职业资格证书者或未达到本岗位任职资格条件的, 其岗位系数在原基础上下浮0.2。如次年仍未取得岗位职业资格证书或岗位培训证书者, 按公司文件规定按待岗处理, 岗位系数执行0.8。

二、加强技术培训, 不断提高职工技术素质

1. 持证上岗与技术培训相结合

随着鞍钢“三改一加强”工作的不断深化, 从21世纪开始鞍钢技术改造步伐加快, 主体生产设备不断改造更新, 如二炼钢厂4号中薄板坯连铸生产线、1700中薄板坯连铸连轧机、鞍钢西部新区建设等, 新增或改造更新许多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为适应鞍钢技术改造尽快投产达标达产的要求, 中心根据持证上岗的种类, 结合职业技能鉴定、持证上岗要求, 开展对职工的技术培训、适应性岗位培训, 集中脱产培训使职工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技术理论知识, 以提高职工的技术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使职工不仅提高检修技能, 也为持证上岗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到目前为止共举办岗位培训、中级工、高级工理论知识培训班2 062个, 培训9 682人次。

2. 实行持证上岗与技术竞赛相结合

为适应持证上岗的需要、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中心每年举办一次职工全员技术竞赛, 在10个参赛工种中评选出“技术状元”和“技术能手”并分别予以奖励。把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解决技术难题, 是中心培养职工技能的宗旨, 中心每年拿出10万元作为竞赛奖励。

3. 实行持证上岗, 促进一专多能

中心在维护检修任务工作量不断增加, 人员配备不再增加的情况下, 开展“一专多能”、“联合作业”活动。各作业区定期由工程师讲授技术课, 让职工掌握新技术新知识, 开阔视野, 增长本领。坚持技术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行“一专多能”兼工作业制度, 提高职工技能水平, 确保兼工作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坚持以人为本, 把培养技术型、知识型职工队伍放在第一位, 掌握新技术、多门技术。本着“用什么学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鼓励和支持职工“精一门, 会二门, 懂多门”的技能, 做技术上的多面手、工种上的全能工。在作业区广泛开展技术表演赛, 同工种观摩赛和师徒对手赛活动。目前, 该中心共有兼工种作业人员779人, 占在岗职工总数的10.4%。

三、实行持证上岗取得的效果

(1) 持证上岗提高了职工技术素质, 解决了设备技术难题。二炼钢2台方坯铸机于1985年投产, 其拉矫机、振动台、剪切机等主体设备采用单体润滑, 各部润滑压力不均, 不连续, 使处于不同环境温度下的设备长期润滑不良, 设备使用周期短, 备件消耗量大, 严重影响生产。设备检修协力中心炼钢连检作业区经过近1个月的努力, 设计了一套集中供油润滑系统, 选用合理的液压泵、耐高温油脂及压力控制系统, 使润滑油压力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使拉矫机寿命从1.5个月/台提高到3个月/台;振动台寿命从2个月/台提高到3个月/台;剪切机寿命从3个月/台提高到6个月/台。

(2) 持证上岗促进了职工学文化、学技术、攻难关。持证上岗与学技术、学文化相统一, 几年来, 设备检修协力中心职工共提合理化建议及技术改进200余项, 解决技术难题20余项, 其中3项荣获集团公司技术改进合理化建议奖, 有效地推动职工向知识人才发展。

(3) 持证上岗增强了职工保产服务意识, 抢修及时率达到100%。2005年一场暴风雨使鞍钢电网18个变电所和多处高压架空线路、路灯照明线、电线杆被砸坏停电, 动力工区供电作业区闻讯, 即刻组成抢修小分队, 赶赴事故现场连续44h抢修, 排除故障点, 恢复了生产用电。

搞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有力地推动了设备检修协力中心的各项工作。职工技术水平有了大幅的提高, 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跟上了鞍钢技术改造的步伐, 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摘要:论述了企业深化改革、工艺装备水平提高、设备不断改造更新的形势下, 加强企业职工人员管理, 提高职工技术素质, 适应企业改革、技术改造的形势,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 推行持证上岗制度的作法。

提高职工技术 第2篇

实行民主管理 创造和谐的发展氛围

学校领导班子始终把以德治校放在首位,狠抓班子自身建设。坚持团结奋进,讲求实效,严于律己,对重要工作、重大问题都是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再做出决策,形成了班子成员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铺平了道路。班子一致认为,团队协作是治校的根本,若要兴校,必须精诚团结,化解矛盾,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管理,坚持“向管理要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坚定不移走改革的路子,把创新管理,严格制度,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着眼点和立足点,不断创新管理方式,严格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集中精力抓落实,扑下身子干工作,真正把实现加快发展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加强三化建设 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学校在内部管理上,实施了以“内部市场化、管理精细化、行为准军事化”为主要内容的“三化”建设,全面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

实施市场化管理。针对教学科室多,基础不同,培训对象不同,承担教学任务不同的实际,对教学科室和招待所,实行了经济承包,进行内部市场化管理,把他们完全推向市场,有效地调动了基层单位的主动性和职工的积极性。

实施精细化管理。以SC行为规范(标准化、安全、准时、清洁、素养、目标)为基准,建立4E(每一人、每一天、每一事、每一处)标准体系,把原有定员定额、岗位责任制、经济责任制整合规范为严密的基础管理标准体系,真正做到人人有标准、事事有标准、时时有标准、处处有标准。对全校教职工实行A、B、C、D四卡闭环考核,职工收入与A、B、C三卡挂钩,管理者持D卡按照“定标准、定时间、定区域”的原则,实行现场巡查纠错,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把解决问题贯穿于精细化管理的全过程。同时设立考核激励机制,每月按照10%、85%、5%的比例,评选出优秀员工、合格员工和试用员工,对所评“三工”实行动态转换,对连续10次被评为试用员工的进行离岗培训,学校每半年评选一次品牌员工。全校统一定制了西服、衬衣、领带,并要求工作时间统一服装,制定了《安培中心员工着装、举止规范》,精细化管理效果明显。

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开展准军事化管理的目的是解决服从与执行的问题以及职工的行为、仪表规范问题,制定了《准军事化管理手册》,内容涉及准军事化管理细则和各种理念,职工人手一册,便于学习和实施。组织教职工进行了军训,观看了准军事化录象带。我们日常工作中按照准军事化管理细则严格执行,严格管理,在职工中牢固树立了执行与服从意识,增强了个人和部门的组织性、计划性、准确性、纪律性,切实解决好服从与执行的问题。对职工日常行为、着装穿戴、日常语言、座姿走势按标准严格要求,实现行为上整齐统一,作风上雷厉风行,整体上协调一致,确保学校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提高了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和学校管理水平。

采取多业并举 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

学校始终坚持“开拓创新、勇创一流”的工作标准,紧紧围绕“强化基础,拓展局面,稳定队伍,提高水平”的总体思路,把重点放在“铸造安培品牌,强业发展”上,把目标定位在“全省领先,全国一流”上,抢抓机遇,把握发展节奏,求新求变、与时俱进,在落实上下功夫,在做大做强上做文章,实现了“安全培训、安全检测、函授教育”多业并举,推动了学校的健康发展。

规模是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要扩大学校规模,就要千方百计抓生源。这项工作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在计划内的安全培训生源出现萎缩态势,远远不能满足学校的发展需要的情况下,我们调动起方方面面的积极性,积极找米下锅,努力开拓计划外生源市场,广辟办学渠道,扩大办学规模,增加对外创收。加强了对外联系与协作,主动送教到矿,上门培训,立足矿区,向地方煤矿与非煤企业发展,与地方联系办班,用教学质量去赢得市场,开创出安全培训的新天地。

枣庄矿业集团公司函授站并入我校以后,使我们的成人教育规模、层次又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函授教育有了质的飞跃和量的突变,联合办学的路子是越走越宽。拓展专业规模,扩大招生范围,提高办学层次。如今国内、省内十几所知名高校与我们建立了较稳定的联合办学关系。开设了涵盖文、理、经、管、医等十几个专业。办学层次有专科、本科、研究生。目前在籍学员达到一千多人。并进一步加强区域间交流合作,实现了跨地区、跨行业函授教育,开拓出了一个广阔的外部教育市场,谱写了函授教育新篇章。成为继安全培训之后一个主要阵地。在合并两个矿山实验室的基础上,成立了山东煤矿安培中心矿山设备检测中心。主要业务包括:矿山电器试验,固定设备性能检测,通风仪器、仪表的测试,矿井通风测定等。并提出了立足矿区、幅射地方、走向全省的目标。检测中心的成立,既成为学校第三创业的主体,也为矿山培训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为教师、学员的现场实习提供了更方便的场所和条件。

全面教学改革 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

教学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也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学校始终全力抓教学工作,在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的基础上,完善教学制度,严格学员管理,更新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形式,逐步形成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

(一)完善教学制度。相继建立健全了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建立了教学检查、听课、教学质量评估、考核等监督制度,完善了教师职称评聘和教学信息反馈制度。

(二)严格学员管理。本着以学员为本的观点,既热情周到,又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从学员的入学、注册、考勤、考试、结业、到返岗都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实行微机管理,由专职人员步步把关,层层落实。做到“四严”:一是严格执行学员管理制度,学员违反规章制度,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现象,一律不给予发证;二是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请假需要经班主任、科长、业务校长“三签字”;三是严格执行考勤制度,由任课教师随堂考勤,学管人员随机进行点名抽查考勤;四是严把考试关。实行教、考分离,试题由办事处从试题库中随机提取,并组织考试。

(三)更新考核方式。率先在山东省实行了安全培训用微机考试。

(四)革新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和特点,所有任课教师自己动手用电脑制作多媒体课件,全面实行了多媒体教学,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

(五)创新教学形式。实行“订单”式培训,过去是有什么专业就培训什么专业,现在是企业需要什么专业就培训什么专业,由企业下“订单”,没有的专业就外聘专家授课,实现了由学校决定培训内容向由企业决定培训内容的转变。这一系列的创新,有力地推动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扩大了我校影响和声誉,在山东省安全培训系统拥有较高威信。

坚持以师为本 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学之本,学校始终遵循“积极培养,大力引进,兼顾聘请”的原则,坚持“以师为本”的管理理念,表扬激励和满足教师的合理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唤起教师对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主要采取了以下六点措施:

(一)实行讲课酬金制。运用激励手段弘扬教师的积极性,制定并实施了《教师授课奖励办法》,根据教师的职称、职务、授课任务、授课总量、授课对象的不同,制定不同标准。优课优酬,课多酬多,鼓励教师多代课,代好课。

(二)本着“不求为我所有,但求助我发展”的思路,全力为教师学习、深造、实践创造条件,以便更新知识,丰富实践,开阔视野,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授课质量。

(三)开展教师评优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最佳一堂课”、“优秀教案”评比活动,每年组织一次“优秀教师”评比活动。

(四)开展学员评教活动。组织学员,对任课教师的授课水平、授课质量、师德师风、语言仪表进行打分,对得分较低的教师,减少其课程量,对两次以上连续得分较低的教师,停止其授课,以此鞭策后进,促进授课水平的提高。

(五)制定《安培中心撰写学术论文奖励办法》,鼓励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撰写论文和专著,形成特色教学。近年,组织编写了全国培训通用教材5本,编写内部培训教材22本,在全国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营造了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提高了学校知名度。

(六)抓青年教师的培养,给青年教师“压担子”。要求青年教师尽量多听老教师的课,教龄五年内的教师必须备详案,交给经验丰富地老教师审阅同意后方可上讲台授课。目前,我校形成了一支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精良,以一批高水平的中年教师为主,青年教师为骨干的,结构合理,具有敬业精神又充满活力的学习型教师队伍。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新的发展机遇期,我们山东煤矿安培中心将秉承“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自我加压,志在一流”的办学精神,本着“强化安全培训,服务矿山安全”的办学宗旨,以发展为主题,以质量树品牌,以特色创优势,以创新争一流,强抓机遇,砥砺进取,为全省的煤矿安全培训和安全生产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航向已确定,风帆已扬起。我们领导班子踌躇满志,决心带领全校教职员工,以坚定的信念,扎实的工作,开放的视野,广阔的胸怀,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用心血和汗水编织成腾飞的翅膀,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1、煤矿企业安全培训相对滞后咸咸的问题:1煤炭企业未能真正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意识树立得并不牢固。上级文件精神及具体规定不能严肃认真落实。国家行业重大安全政策就连煤矿安全第一责任者都不尽清楚着是对国家法令的藐视和责任的丧失。2安全防范措施得不到进一步落实,其管理、技术、安全层面上的监督、监察不到位,岂不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悲哀!3职工整体安全素质得不到有效提升,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本质不具备安全资质,潜在的个中安全危机,又谁能说的清楚。4煤炭行业各级领导真正能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法律法规,查处各类重大事故隐患,那么,重大的事故也可能得到有效地遏制。5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搞好矿井安全生产,不一定在每个单位都能凑效,其中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又不能不说与培训工作跟不上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煤矿安全培训室煤炭行业永恒的主题。“管理装备培训并重”,是煤炭行业多年来搞好安全生产的“法宝”,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第446号令,以下简称“特别规定”)对安全培训工作做了明确规定。因此培训工作必须上升到特别高度予以紧迫性加以认识。

2、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存在的弊端:

提高职工技术 第3篇

关键词:素质建设 工会组织; 和谐发展

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笔者认为一库职工的素质是比较高的,但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由于竞争的焦点突出地表现为“人”的竞争,职工的素质需要与时俱进地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自我完善和提高,否则将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工会组织要充分推进职工素质建设,深入实施职工队伍素质建设,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职工职业技术技能培训,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打造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职工队伍。

一、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员工思想素质

部分职工主人翁责任不强,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思想素质的问题。职工职业道德关乎企业的强盛和衰败,提高职工思想政治素质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我库的工会组织利用知识答卷、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专题讲座等形式,通过组织职工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先进性教育等活动,起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职工、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职工、用科学理论武装职工,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及政治素质的作用;并积极开展形势教育,“道德讲堂”建设、职业技能教育等,使职工认清了深化改革的趋势、竞争的必然,有了努力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和技术业务素质的紧迫感,树立了危机感,引导职工树立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的良好职业风尚,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务实创新、知难而进的时代精神,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成绩,而这方面的宝贵经验值得继续发扬和推广。

二、树立新型学习观,提高职工文化素质

不断加强学习是每个企业职工义不容辞的职责,在新形势下树立新的学习观更是必须的,大力弘扬学习、创新、团结、发展的精神,树立竞争观念,树立人才观念,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操守。近些年工会深入开展了“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帮助职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树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团队学习、全程学习的新理念,鼓励他们在岗位上成才,在工作中创新。工会组织为了便于职工查询工作所需信息,利用工作理论、工作法规和生产经营理论等知识为职工开辟学习园地,为职工开设“职工书屋”、“道德讲堂”等学习平台,为职工设计各种形式活动,让职工在学习中工作,将学习和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为职工学习创造机会平台,激励职工积极广泛参与到活动。另外,工会组织还为职工开展定期业务教育培训活动,拔高企业业务骨干和技术尖子的素质水平,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并在活动中注重培养职工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自觉性。笔者建议工会组织在今后工作中可以合理利用经济杠杆作用,拉大职工之间的竞赛差距,以岗位收入之间的差别带动职工自学动力,推动职工知识技能的提升;针对职工自我学习需要,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职工不同层次的学习拔高给予奖励,全面提升职工自我学习积极性。工会组织应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职工学习和工作相结合,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不断完善职工技能水平,在学习中进步,在竞争中提高。

三、开展技术创新,提高员工技能素质

企业作为一个职业发展平台,不断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不仅能够改变职工的工作环境,提高职工的素质,提升职工的创新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培育企业经济技术核心力。我库工会组织充分利用职业发展平台,在职工之间开展各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如劳动竞赛、职工技术比武、发明创造、岗位练兵、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等工作。另外,我库还将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制定成为企业未来的工作目标以及经济技术创新规划,以此激励职工不断钻研岗位业务,激发职工岗位职能的提升,培养职工创造发明的兴趣,让员工掌握更多的知识技术,增加职工的知识科技含量,培育知识型和应用技能型职工。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供素质保障

工会组织不断开展各项活动,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等活动,加大对工会干部的培训力度,促进工会干部自身素质建设,推动工会各级干部服务群众意识建设,提升职工素质水平,促进工会科学发展,使得工会组织成为推动职工素质建设的学习型、服务型的组织平台。除此之外,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充分激发工会活力,进一步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不断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为推进职工素质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今后,工会组织还要进一步从职工和企业的需要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职工、凝聚职工,扎实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推进、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努力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技术技能素质;进一步大力推进职工之家、职工书屋建设,运用这一新的学习平台,广泛开展职工读书活动;进一步大力提高职工的自主创新和就业竞争能力;进一步加强职工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丰富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努力提高职工的社会文明素养和健康素质;加快并抓好“道德讲堂”建设,全面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使职工心往一起想、劲往一起使,从而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总之,加强职工素质建设,提高职工整体素质既是粮食企业发展需求,也是提升职工整体素质的需求。工会组织只有从思想层面重视、行动层面落实,突出职工知识建设,规范粮食企业运作,不断创新职工技术,促进粮食企业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才旦.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职工的素质[J].经营管理者,2014(1).

[2]张丽.加强职工文化建设彰显工会组织行为[J].工会博览,2014(3).

提高职工技术 第4篇

一、当前石油企业职工队伍技术素质现状分析

据笔者调查, 当前石油企业施工作业队伍在技术素质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 职工文化水平有待提高。

以某石油企业为例, 现在基层作业队80%以上是技校、中专毕业生。这些人是施工作业单位的主体, 但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所限, 对于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很难再得到进一步提升, 大部分职工还只是徘徊在能够完成目前所从事工作的中游水平。最突出地表现在观念更新较慢, 对新工艺、新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比较难。

2. 技术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 石油企业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人数占操作人员总数的比例很低。造成职工队伍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原因, 一是由于目前职工职业技能鉴定体系不完善, 不能直接体现以岗位操作技能确定职称的宗旨。二是近几年来, 随着有偿解除劳动关系和作业队伍年轻化, 许多优秀的操作人员离开了生产一线, 形成了作业队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3. 知识结构不合理。

目前石油企业基层作业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职工掌握的知识趋于普通化, 也就是说职工大部分掌握的是常规作业方面的知识, 对一些复杂的工艺和作业知识则掌握得不够, 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只有在作业队技术人员的帮助和指导下才能完成。大部分职工只对自己本工种本岗位的专业技术知识有所掌握, 而对与本工种岗位相关的其他工种岗位的知识则知之甚少。从目前局内外市场竞争来看, 越来越多地体现出专业化和协作化的特点, 这就要求石油企业施工队伍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以应对市场变化需求。

4. 团队学习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团队学习力是指一个团队整体学习、交流、配合的能力。它不同于个人学习, 个人学习是职工个人对知识的学习过程;而团队学习是团队成员间相互交流学习, 提高协作配合能力。不能认为个人学习可替代团队学习, 因为即使一个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在进行个人学习, 而由于每个人的目标、价值观、方法等不同, 这个团队整体的学习力也可能是最弱的。特别是局内施工企业是一个多工种、多岗位联合作战的组织, 更要求具有较强的团队学习力。

二、职工队伍技术素质的内容

通常技术素质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要求职工必须掌握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相关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二是具备较强的岗位操作技能, 即能够按照岗位操作规范的要求, 熟练地进行操作。三是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要求职工具有较强的新技术、新工艺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并能够结合自身工作, 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四是团队整体协作配合能力。对施工企业来讲, 要完成一个工程项目, 靠的是这个团队中的人与人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的协作配合。

三、提高职工队伍技术素质的途径

笔者认为, 现阶段石油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职工队伍的技术素质。

1. 健全人才成长机制。

健全人才成长机制, 创造适宜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 是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根本。一是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传统的人才观念认为, 人才仅指企业中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尤其对本地区关联交易市场施工作业企业来讲, 由于其工作对象多为施工作业, 要靠优质的施工完成工作项目。因而对优秀操作人员的需求也显得尤为重要。要实现企业发展, 必须从转变人才观念做起, 树立多元化的人才架构观念。只有这样, 才能使人才成长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二是建立人才成长平台。首先, 要制定切合实际的人才发展规划。要根据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需要, 明确各类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应措施, 企业要将人才培养工作列为与市场开发和生产经营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 从制度上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保证。其次, 要完善现有的技能鉴定制度。重点是建立动态的职业技能鉴定模式, 打破工作年限、学历等因素的限制, 企业每年组织职工进行职业技能鉴定, 职工只要理论与实际操作考试合格, 就可取得相应的职称资格。同时, 对已取得相关职业技能资格的工人也要进行考核, 对经考核不合格的, 要相应降低其职称资格。通过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制度, 促使职工不断学习知识, 更新知识, 鼓励职工自我超越。三是把培养人才与运用人才有机结合起来。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人才, 应用人才关键是为优秀人才提供展示其技能和智慧的舞台。

2. 完善职工培训工作。

必须从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的高度对职工培训工作进行系统思考和谋划。一是搞好培训需求调查。职工培训部门要根据年度培训工作目标和计划, 按职工专业种类和层次对培训需求进行详实的调查。第二是搞好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设计。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同时也为了更好地贯彻企业员工终身学习的理念, 企业应当根据员工的工种和岗位的专业技术特点, 制定员工职业生涯设计, 促使员工不断学习, 有效地提升自身的技术素质。三是实现培训方式创新。由过去只抓岗位应知应会培训和“缺什么, 补什么”培训转变为着力抓好知识技能培训和职工学习力的培训。由单一的技能培训转变为复合型人才的培训。由“灌输式”培训转变为“启发式引导”培训。

3. 扩充知识, 增长才干。

提高职工素质的途径 第5篇

尽快加强对职工素质的提高,已成为加快企业改革步伐的一个必然要求。如何才能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加强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要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针对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职工群众的“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认真组织职工学习十七大精神,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胡锦涛同志的有关重要讲话,还要学习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引导和帮助广大职工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社会发展规律,澄清模糊认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要努力搞好对职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工人阶级历史使命与优良传统的教育,不断引导和帮助职工树立主人翁姿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自尊自强的民族精神,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要教育职工发扬工人阶级团结友爱、顾全大局、为国分忧、艰苦创业、勇于奉献的精神,立足本职,当好主人,尽职尽责、干好工作。

(二)加强职工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

要下大力气抓好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建设。要普遍进行职工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教育,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的特点确定不同的教育问题。要深化职业道德教育,规范行业行为,坚决抵制行业不正之风,促进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中,要与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建立企业精神和良好的企业形象结合起来,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良好的企业形象结合起来。要严格执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推行岗位行业规范,促进职工把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变为自觉行动。

(三)加强职工队伍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

要努力维护职工技能培训的权利,高度重视和努力推动职工的科学文化技术教育工作,确实搞好职业培训。要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不断提高广大职工学习科学文化技术、钻研业务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攻关、技术竞赛等多种群众性生产经营技术活动,鼓励和帮助职工成为有用人才。要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技术素质和推动技术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加强职工队伍的社会主义法制教育

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增强职工的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要按照国家普法教育的要求,认真组织职工重点学习与企业和职工密切相关的《企业法》、《公司法》、《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明

提高职工技术 第6篇

关键词:职工文化建设;职工整体素质;作用;分析

企业文化一词进入中国是二十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一些企业就是在这一时期对企业文化开始熟悉和了解,并最终在实践中对企业文化尝试着进行建设。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时,很多国有企业已经完成企业文化在理念阶段的建设,企业文化在大部分企业中开始落地生根。企业文化中的职工文化是其组成中的重要部分,职工文化同时也是企业文化重要的实现形式之一,对提高职工整体素质有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目前我国的职工文化建设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职工文化建设在职工整体素质提高中的作用及存在问题

职工文化有很多的表现形式,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职工文体活动的开展和八小时工作制以外的一些兴趣与爱好小组,以及组织的读书会和创新沙龙等等。企业通过对这些职工文化活动的展开,能够给职工八小时内工作的疲劳进行一定的缓解。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员工身心放松,而且能有效发展和提升员工们的兴趣与爱好,给员工提供施展才华、做好自身全面发展的平台与机遇。通过职工文化中的一系列活动,能够让职工得到情绪上的满足,使他们享有员工本身应该具有的尊重,只有员工的愿望找到表达的窗口,才能使其才能被施展开来,在整体素质素养上得到最全面的提升。职工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内容,是工会对其维护职能加以履行的主要手段,它所涉及的不仅有科技技能、文化休闲,还有思想道德等多个领域,几乎植根在职工的工作和学习以及生活等各个方面。实践也证明,职工文化建设,同时是和谐劳动关系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推动手段。无论从哪方面看,职工文化建设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在对职工文化科技知识全面提升的同时,能对广大职工在劳动上的热情和创造活力有所激发,还能倡导员工生活方式向更加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促进企业和谐持续地发展。

但从近年来经济的发展来看,职工对职工文化上的需求无论是层次还是品位都已经越来越高。而与这种形势不相对应的是,职工文化在建设上的发展却仍然比较滞后,很多企业都存在着重视经济,忽略文化建设,强调企业经营管理,忽视职工教育培训状况的情况,职工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相对于企业的快速发展明显比较滞后。一些基层单位如果人员很多可能在逢年过节对一些诸如联欢会之类的活动进行开展,但更多的职工文化活动还只拘囿于职工的自娱自乐,企业在物质生活上的丰富和在精神生活上的匮乏,使两者之间产生了十分突出的矛盾,并不能很好的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的多层次、多方面以及多样化,需要加强对职工文化的建设。

二、对职工文化建设进行加强的具体措施

1.对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的领导机制进行完善

加强职工文化建设,必须要抓住重点突出建设。要加强职工文化建设,首先应该对领导的职责加以明确,从对职工队伍整体素质进行提高的充分认识的角度上推动职工的文化建设。职工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实现的迫切需要,是能够教育、激励、鼓舞以及制约、武装职工的手段。所以,必须对组织领导进行加强,根据实际情况对职工的文化建设不断联系和加强,建立党政两手抓的职工文化建设领导体制,使工作格局更加明确。只有将职工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文化整体的规划建设中,才能创造出更多的活动载体和活动形式。

2.对以“职工之家”为中心内容的职工文化体系推进和建设

作为工会工作的传统品牌,“职工之家”对职工文化建设各方面的内容都有较完整的概括,是职工文化建设总体构成的一种体系。要加强职工文化建设,就要对职工文化体系进行建设,动员和组织职工开展更多形式的文化活动,增强员工的建家意识,把职工的需求与工会的具体目标结合起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职工之家”创建活动。此外,职工文化体系建设必须站在对职工队伍精神文化素质以及职业技能素质进行全面提升的基础上。

3.做好职工文化建设资源的整合

加强职工文化建设,应该对职工文化建设资源进行整合,创建职工文化阵地或者职工俱乐部。职工参加业余文化生活的主要阵地是职工俱乐部,所以说职工俱乐部在职工文化建设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能够进一步实践“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理念,企业可以将职工俱乐部作为依托,举办各种类型的讲座,使职工树立更加健康的意识,根据职工日常活动需要,对文体设施加强管理和完善,尽量通过对各种资源的整合来满足职工的不同需求,做好对职工文化素养的发掘和培养,为其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职工文化建设在职工整体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使企业不得不加大对职工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企业只有对企业职工文化建设的领导机制进行完善,对以“职工之家”为中心内容的职工文化体系不断推进和建设,做好职工文化建设资源的整合,才能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给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额尔敦巴雅尔.加强企业职工文化建设,推动企业文化繁荣发展[J].工作研究,2010,12(24):150-152.

[2]李小彤.职工文化建设:助力员工自我成长[J].企业管理,2012,5(10):66-67.

[3]齐兴文.发挥文体活动引领作用促进企业和谐发展[J].学术,2009,9(18):104-105.

提高职工技术 第7篇

一、我国林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管理观念落后制约现代林业的发展

现代林业的发展需要具有高知识水平的专业人才, 而从事林业管理工作的人员在年龄上都比较偏大, 加之林业分布的位置大多数位于山区, 对新知识的接受机遇和途径比较少。对于林业管理的观念比较保守, 使林业发展长期停留在传统的管理中, 不能很好的与现代社会特点接轨。

2、专业人才的不足

我国从事林业的人员多数是原来的园林工作人员, 平常的工作职责也仅仅是防火护林, 他们没有过多的专业技术和更高的文化程度, 即使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较高的能力, 也相对集中在机关干部层, 在基层的专业人才相对比较少。

3、林业职工素质不高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我国对从事林业工作都抱有比较偏见的认识, 觉得林业工作社会地位较低, 许多人不愿意从事林业工作, 所以造成林业工作人员都是因工作所迫才停留在林业的岗位。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林业产业在进行结构升级后, 对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这些因素使得林业职工的技术素质都不高。

二、提高林业职工思想素质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职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 存在着一些腐败消极的思想, 这些思想对企业的职工干部都会造成消极的影响。通过开展职工思想素质教育, 有利于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林业企业效益观念, 帮助他们树立强烈的责任感, 做到在林业企业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有利于培养职工的集体荣辱观

对职工进行思想素质教育, 要充分利用集体荣辱观, 对员工讲述林业员工的光荣事迹, 使员工在思想上形成一种激励, 让他们自我鞭策不断进步, 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从而在思想上让员工产生对林业的认同感, 并把自己的切身利益与林业服务联系起来。有助于培养林业职工的主体意识和高度责任感, 使员工以林业为荣。

3、有利于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

对于林业企业的职工来说, 具备较高的林业管理知识是必需的, 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职业素养。对林业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 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 有利于员工将自己的道德素质与职业素质结合起来, 形成林业企业强有力的凝聚力。有利于林业企业文化的形成, 并逐渐成为林业企业竞争支撑。

三、基于职工素质对林业职工队伍的作用, 加强培养员工思想素质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资源利用率, 就必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要把林业工作放到重要的位置, 让林业在经济上实现富民, 环境上保持生态的平衡。为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必须从林业职工的思想素质入手, 这是做好林业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1、正确处理思想素质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关系

对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两面性, 林业的发展必须要求员工认清思想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的一致性, 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保证林业在市场经济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比如说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利益观要坚持以公共利益为前提, 让员工客服个人利益。利用市场经济中积极的效应促进员工更新观念, 提高工作积极性, 只有从制度和实践方面解决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才能提高林业职工的思想素质建设。

2、技术素质教育与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相结合

现代林业的发展要求职工德才兼备, 这也是现代社会各企业对人才的共同要求, 只有在掌握技术能力的基础上, 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 才能为企业更好的服务。因此, 在林业员工的思想素质教育中, 要报爱岗敬业作为基本原则, 让员工对林业无私奉献, 培养他们与林业企业的凝聚力。

3、提高林业干部职工对林业的认识

对于林业职工干部来说, 加强对他们的权力观思想教育是必要的, 在现代的林业工作中, 林业干部是政策的直接执行者, 所执行的政策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如果林业职工干部对权力使用不当, 则会影响干部在人民群众的形象, 同时也会制约林业在地区的发展。所以一方面要提高林业职工干部对权力的认识, 让干部正确使用权力, 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 要发挥干部的先锋示范作用, 要充当思想素质教育的动力, 又要成为素质教育中的先头兵。

结语

综上所述,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工思想素质建设。林业职工的素质教育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抓起, 既要注重职工专业知识的提高, 又要从职业道德方面提高他们的为人民、为企业服务的水平。提高素质, 坚持爱岗敬业, 才能保证我国林业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晋.如何提高林业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广西林业》1998年06期

预防职工倦怠提高企业服务 第8篇

1 电力职工“工作倦怠”的表现方式及其危害

1.1 电力职工“工作倦怠”的表现方式

1.1.1 生理耗竭

主要表现特征为:出现身体能量的耗竭感,持续的精力不济,极度疲乏、虚弱,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伴有失眠、头疼、背痛、肠胃不适等症状,饮食习惯或体重突然改变。有研究表明,工作压力大的员工长期患病的概率是工作压力较小员工的2~3倍。

1.1.2 心智枯竭

主要表现特征为:空虚感明显,觉得自己好像被掏空了一般,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工作热情减退,丧失理想,缺乏动机,自我评价下降,怀疑自己,退缩,感到无能和失败,从而减少心理上的投入。

1.1.3 情绪衰竭

主要表现特征为:工作热情完全丧失,情感资源就像干涸了一样,无法关怀他人,烦躁易怒,冷漠麻木,悲观沮丧,深感无助,迁怒于他人。有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健康低于身体健康水平,其中情绪疲惫较为明显,工作满意度低,对身体健康影响最大。

1.1.4 价值枯竭

主要表现特征为:个人成就感降低,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工作变得机械化且效率低下,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不再付出努力,消极怠工,离职倾向加剧甚至转行。

1.2 电力职工“工作倦怠”的危害

工作倦怠不但会直接影响电力职工身心健康,也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甚者还会厌弃工作,最终对自己、家庭及单位产生许多消极影响,危害极大,具体表现如下。

(1)电力职工的工作倦怠会使其产生情感和家庭问题,也会导致失眠、酗酒和药物依赖,甚至出现自杀倾向。心理枯竭还会使他们丧失“精气神”,不再追求工作上的成就和进步,影响自身的职业发展。电力职工出现工作倦怠后,对领导和同事的行为易做出消极解释,产生不必要的人际关系矛盾,甚至与同事的关系恶化,为社会提供服务质量也会明显降低。

(2)电力职工的工作倦怠将会导致士气低落,影响职工队伍的稳定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处于工作倦怠状态的电力职工对工作的消极态度,会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因为压力过大,容易出错,个体容易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又不想与人沟通,导致工作业绩的下降;反过来又形成更大的压力,最后导致恶性循环。工作倦怠严重者还会发生缺勤和离职的情况,严重影响组织的稳定性和工作效能。

(3)电力职工的工作倦怠将会使员工的安全警觉能力下降,对电力安全生产构成威胁。

2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预防电力职工“工作倦怠”

2.1 建立良好的双向沟通方式,认真倾听职工心声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过于强调传统的说教方式,忽视了职工的个人意愿及个人情绪,单方面说教,甚至过分强调服从意识,缺乏真诚的双向情感沟通。在当今社会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今天,这种传统的思想工作方式已不能被受教育者接受,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加重受教育者的对立情绪。在电力企业不断改革的今天,企业应从细节入手,尊重、理解、关心、信任员工,努力打造舒适、温馨的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为员工营造快乐工作的氛围,员工自然而然就会觉得工作很轻松,很有安全感和归属感。首先应提倡双向无设防式交流沟通,坦诚相对,敞开心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其次应提倡争论式、辩解式双向沟通,双方均可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说服对方据理力争,以达成共识。

2.2 关注职工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促进人的个性、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实现

人的感受和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除物质需求外,还有政治需求、文化需求等;除安全感外,还有满足感、自豪感和成就感等。特别是当职工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愿望就会日趋强烈。要高度重视电力员工主体感受上是否满意、是否赞成、是否高兴的情绪反应,充分关注每一个人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关注人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努力创造让每个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选择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使人人都有平等创业和凭借自身能力改变处境的机会,促进人的个性、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实现。要引导企业员工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发展,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他人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的实现有机统一起来,在为祖国和民族的奋斗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针对企业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好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看病、子女上学、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工作,减少企业员工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职工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为培育人的心理和谐提供外部环境支持。

2.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用“精神福利”体现人文关怀

通过介绍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基本知识,帮助电力职工树立科学的健康观,使其认识到心理健康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发挥自身潜能的必要条件,认识到心理疾病的危害,提高心理保健和心理疾病的防治意识。

针对电力职工的心理压力问题,在企业内职工相对集中的地方,拿出一间房子,建立类似日本企业“出气室”之类的宣泄场所,让电力职工独自在里面哭诉、大叫、摔打等,以缓解心理压力。有条件的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对职工中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疏导,使他们的烦恼、郁闷能有渠道宣泄。据了解,有些电力企业已经建立了“阳光服务室、“阳光咨询室”、“情感交流站”等心理服务场所。为了不使职工感到“怪异”与理不自然,几家企业都回避了“心理”一词。

2.4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长效机制

提高综合素质争做优秀女职工 第9篇

自尊, 顾名思义, 就是自己尊重自己。一个有自尊的人是不会去向别人卑躬屈膝, 也不会让别人去歧视和侮辱自己。对于女性来说, 有了自尊, 才能尊重自己的人格, 维护自己的尊严, 珍惜自己的形象, 实现自我的发展。

要树立女性主体意识。“一个女人能干什么”是每一个女性需要用一生去回答的问题。每一个女性要了解自己, 认识自己, 树立主体意识, 就要从自然、社会、文化三个层面, 深刻分析女性自我, 把握女性在社会结构、精神文化方面的特殊处境, 自我接受、自我尊重。通过女性主体意识的树立和强化, 走出传统女性角色意识的禁锢, 解放自我, 完善自我, 克服女性生理、心理上的弱点和劣势, 充分发挥女性自身优势, 实现自身的需要和价值。

作为煤矿企业的女职工更要有道德意识。要发扬女性从善向上的道德趋向, 根据煤炭行业的特点, 积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教育, 在工作中, 踏踏实实, 兢兢业业, 靠自己的实力、能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 用人格的魅力来赢得尊重, 赢得大家的信任。

二、提高心理素质———自信

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 遇到困难一定要克服自卑心理, 树立自信心, 认为自己干什么事情都能行。只有认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 自己一定能达到目标, 要从心灵上确认自己能行, 自己给自己鼓劲。干任何工作都要有心理准备, 只要准备充分就不会因一点儿困难而退缩, 同时还要克服自负心理, 自卑的反面是自负。我们不仅要及时发现自身的优势, 充分肯定自身的价值, 更要清醒、客观地分析自己, 了解自己的短处。当我们掌握了一两项技能, 还有无穷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 还有无限的未知需要我们去探索, 只有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成就, 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当有了成绩后, 不能产生自负思想, 要看到这是党和国家培养的结果, 还有更多优秀的同志走在我们前面在默默地奉献着。克服了自负心理、克服了狭隘心理, 女性的心灵世界将更加磊落, 眼界将更加开阔。作为煤矿企业的女职工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成绩, 要对自己充满自信, 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奉献自己的力量。

三、提高文化素质———自立

女性的自立不仅仅是经济上独立, 更是政治上的独立、精神上的独立。构建女性自立人格, 最关键的是不断提高文化素质, 增强女性自立的能力, 让女性有条件、有底气、有能力参与社会生活, 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赢得社会的尊重。

女性实现经济上的独立, 必须增强文化素质。只有有了一份职业, 有了比较稳定的经济收入, 女性才能真正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在现代社会, 无论从事何种职业, 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 一定的专业技能。学术研究、救死扶伤需要精深的专业知识、管理经营, 教书育人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历练, 煤矿生产也需要文化基础知识增强发展的后劲, 知识就是力量, 文化是做人的底气, 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 进而学习专业知识, 学习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就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女性就有了立足社会的根本、发展自己的动力、完善自我的源泉。

在煤矿企业中有很多女科技人员奋战在科技前沿, 一位位女领导干部活跃于政治领域。在她们的身上, 无一不是因为勤于学习、善于学习, 具备了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才奠定了事业成功的基础, 担当起了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作为煤矿企业的女职工必须增强文化素质, 加强业务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 通过努力学习熟练的操作技能才能够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做到自立, 做到独挡一面, 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和企业的考验, 担负起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四、提高政治素质———自强

自强应该是自尊体现。自强更是应该有自强不息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所带动的, 是要有超越自我, 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自强是一个人成长发展必备的精神要素, 对于女性来说尤为重要。现代女性不仅要自尊、自信、自立, 更要自强。

要提高女性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女性政治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女性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 对女性能否履行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能否胜任更为重要的工作岗位具有重要的影响。构建女性自强人格, 必须树立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定理想信念, 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把女性个人的事业和生命融入煤矿安全生产中去;必须具备崇高的政治品德, 作为女性, 特别是作为煤矿女性要积极面对生活的挑战。我们女性无论从事何种职业, 以什么样的生活形态生存, 都要彻底摒弃依附心理、自弱心理, 以自强自立的姿态, 勇敢而坦然地应对生活的挑战。作为知识女性, 作为煤矿企业的女性, 我们更应该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昂扬的斗志, 更应该在生活的压力下保持从容的心态, 历经挫折依然奋起, 饱尝艰辛愈加坚强, 努力追求人生的幸福、事业的成功。

在我们周围, 有许多成功的女职工的典型事例:有一位只有技校毕业的女工被分配到大型绞车房担任绞车司机,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岗位, 它要求必须要有高超的技术水平和高度的责任感, 很多男职工都难以胜任, 这位技校毕业的女工, 翻遍了有关技术书籍, 虚心向老师傅请教, 背会了所会的规章制度, 掌握了所需的技术要领, 后来她参加了省系统的技术比武也获得了好名次, 被企业授予了“巾帼模范”的称号。还有一个班组全是女职工, 她们的任务是监控井下瓦斯动态, 众所周知, 瓦斯是煤矿安全的最大杀手, 不容一丝一毫的闪失, 她们的工作单调乏味, 上班的工作就是盯着屏幕上的数据, 一天24小时每分钟都不能离开岗位, 特别在深夜别人都沉浸中睡梦中, 她们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不放过任何一个数据, 有一次发现某工作面瓦斯异常, 她们立即启动应急方案, 向矿生产指挥部发出通知, 矿有关领导和单位及时撤出人员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把瓦斯控制在合理的状态。就这样她常年累月的辛勤工作, 成为众多男矿工的保护神, 被企业评为“女工优秀班组”。

综上所述, 煤矿企业的女性要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和时代品格, 发挥自身的优势, 树立新一代的女子风范, 在祖国建设的大潮中舞动人生, 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 全身心地投入到煤炭建设中去, 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摘要:煤矿属于高危行业, 同时又是繁重体力劳动的场所, 男职工占绝大多数, 但煤矿女职工又是不可缺少的群体。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 女职工面对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如何在这个环境下更好地发挥女职工的作用, 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呢?我认为重要的是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 提高女职工的综合素质, 和男同志一起为煤炭企业共创辉煌, 才能彰显出女性的才华与智慧, 描绘女职工多彩绚丽的人生。

提高职工技术 第10篇

一、我国教职工体育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和指导, 教职工身心健康状况堪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要提高教师地位待遇, 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 关心教师身心健康。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也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要……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我国约有1 700百万专任教师, 加上教辅、管理、后勤人员将远远超过两千万, 但相关研究发现教职工中处于亚健康状态、前临床状态和疾病状态者比例过高。相关研究还表明,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工作、生活压力大;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了解不够。例如, 有研究表明超过三分之一的教师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不够, 他们或因工作忙碌不能坚持锻炼身体, 或因为各种原因不锻炼。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则是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普遍缺乏专人管理, 教职工人群中的锻炼氛围不够浓厚。相关研究同时发现, 教职工中体育参与人群的健康状况明显好于非参与人群。关于教职工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的研究表明, 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对教职工体育的重视程度不一, 北京、浙江等省市和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非常重视教职工体育, 并组织开展了很多参与面广、持续性强的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 但大部分省市和学校对教职工体育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和指导。

笔者以“教工体育”和“教职工体育”为关键词在百度和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 发现教职工体育多是由学校工会负责, 仅有部分省市的钟声体育运动协会是负责组织开展教职工体育的专门机构。然而在以“钟声体育运动协会”和“钟声体协”作为关键词在百度上进行搜索时却既没有发现钟声体育运动协会的官方网站, 也没有找到相关的组织机构、联系方式等信息, 这表明我国教职工体育管理方面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的问题。此外, 虽然我国学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很多学者也就学校教职工的健康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然而, 这些研究大多单方面地停留在身体健康问题或心理健康问题上, 国家也没有制定相关的关于学校教职工健康状况的条例法规。

二、加强教职工体育组织与管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根据体育社会学和体育运动心理学相关研究成果, 推动全体教职工参与体育锻炼具有以下重大现实意义.

1. 有助于大幅度提高教育工作者中体育人口的比例, 使其树立科学健身理念,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高生活质量, 增进身心健康, 具备旺盛的体力, 从而能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例如, 在美国达拉斯独立学区开展过一个为期10周的关注教职工体育锻炼的健康促进计划。结果表明, 惯于久坐的人开始了有规律的运动。对于学区来说, 这个计划的有利之处还包括旷工率的减少, 进行体育锻炼的教职工比没有进行锻炼的教职工旷课时间平均少1.25天, 这就为地区花在代课教师上的开销节省了149 578美元。

2. 教职工体育活动的生活化、社会化有助于为干群之间、师生之间的正式和非正式沟通提供更多机会, 有利于通过增进他们的互动和相互了解, 加深其友谊, 和谐干群关系、师生关系, 增强教职工的团队凝聚力, 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3. 发展教职工体育还能有力地促进阳光体育运动和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开展。一是教育工作者广泛参与体育活动, 有助于使其充分体验到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支持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二是有助于使其提高自身运动技能, 体验运动乐趣, 进而更支持甚至可以指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和业余体育训练。例如, 程红兵在澳大利亚访学期间发现其学校是全员体育, 周三下午, 全校教师除校长外都要参加体育指导, 或带运动队, 或当裁判, 人人有事做, 无一例外。这个时间到学校去看, 所有的师生都是满头大汗的样子。三是教师参与体育运动, 有助于提高其体育人文素养, 使其掌握更多的运动科学知识, 进而丰富其德育手段和学科教学素材。

4. 学校拥有专业体育人才和齐全的硬件, 教职工拥有的体育资源可谓得天独厚, 体育理应成为教职工的一种生活方式。如果各级各类学校能够切实加强教职工体育的组织与管理, 使绝大多数教职工都能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教育系统不但能为其他行业做出表率, 还有望充分发挥辐射作用, 带动其他行业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1. 加强人员配备。综上所述,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成立负责组织开展教职工体育活动的组织机构, 其中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要有专职负责教职工体育的人员, 地市级教育局和教育厅应有固定的负责教职工体育的人员和机构, 积极筹划多种形式的培训、体育健身、体育竞赛等活动, 不断丰富教职工业余体育活动, 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职工的实际需求。

2. 完善政策和制度保障。加快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 督促各级各类学校的工会和体育部 (系、学院) 加强教职工体育工作, 让体育成为教职工的生活方式;把教职工的体育参与态度和参与学生体育活动及指导的情况作为师德评价、绩效评估或评优奖励的重要指标。

3. 加强调研与经验总结, 科学引导。教育、体育科研部门要积极开展相关调研和国际比较, 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并组织教育系统的群体干部到广东省、清华大学等全民健身工作开展较好的地区或单位考察学习, 提高教职工体育活动组织的针对性和适宜性。

4. 体育比赛和全员健身有机结合。教职工体育要注重普及, 以大众健身为主, 以竞技体育为辅, 而不要追求形式或热衷于制造轰动效应, 热衷于搞比赛和展示。

浅谈如何提高女职工素质 第11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女职工素质提升

学前教育系统职工中女职工人数所占比例很大,她们在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提升女职工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结合本单位实际,分析学前教育系统女工现状,找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现状分析

胜利油田胜东社区学前教育中心现有398 人,其中女职工387人,占职工总数的98%。按年龄划分:30岁以下的62人,31-40岁155人, 41-50岁165人,50岁以上5人。按学历划分:研究生1人,本科101人,专科(高职)145人,中专81人,高中24人,技校及职高31人,初中4人。按职称划分:高级2人,中级157人,初级及以下81人,技师6人,高级工87人,中级工25人,初级及以下29人。

学前教育系统女职工整个队伍学历层次较高,而队伍平均年龄偏大,从近年来教职工查体情况来看,患病职工比例逐年增高,除了常见女性疾病呈递增趋势外,恶性疾病也逐年增多,由于幼儿园工作性质造成的声带疾病和慢性咽炎非常普遍,不少幼儿教师还有听力障碍。

二、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1、角色定位多。女职工具有双重角色,她们是母亲、妻子和女儿,是家庭生活的重要组织者,在教育子女健康成长、优化家庭教育环境、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她们同时又是职业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渴望得到社会的关爱、组织的关心、同事的支持。而目前学前教育中心女职工平均年龄偏大,她们面临孩子上学、就业以及老人需要照顾等压力,加之自身健康状况不尽如人意,影响对工作的执着和投入,在素质提升过程中有畏难和退缩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素质提升的效果。

2、职业倦怠严重。近年来,随着油田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各居民小区各项服务设施与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油田和东营市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的加快、家庭负担(如住房、子女教育、养老等)的加重、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以及社会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广大居民、家长对优质幼教需求加大和服务质量提升的迫切要求,使幼儿教师承担的工作压力较大,导致幼儿教师这一行业中的职业倦怠现象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三、破解難点的对策或建议

(一)坚持文化引领,激发教职工内在动力

1、宏观引领。在园所管理中,文化拥有强大的引领和凝聚作用,因此要加强对幼儿园文化建设的监督和指导,让园所文化进班组、进教职工和幼儿的心,积极推进各园的班组文化理念的形成,从班组愿景、环境创设、教育教学等方方面面都能让人感受到本园所具有特质的园所文化,让文化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志,让文化渗透到团队中,以促进教职工克服思维定势,改善心智模式,让教职工从内心深处真正地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提升个人素质的洪流中来。

2、微观指导。在具体推进的过程中,要注意总结推广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对幼儿园文化形象识别系统、班组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提出具体要求,推动相关幼儿园建立自己的个性化理念识别系统、个性化行为识别体系、个性化环境识别体系,逐步推进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进程。

3、典型带动。美国哈佛大学的阿伦·肯尼迪和特伦斯·迪尔认为,没有英雄人物的企业文化是不完备的文化,要让榜样发挥激励和引导作用。我们要选树一些幼教战线上先进模范人物,让典型人物的人生态度、刻苦钻研业务的“钉子”精神、无私奉献为乐的敬业精神,感动周围的人,让她们成为教职工的榜样和敬重的对象,通过对榜样的学习和仿效,可以使先进的受到激励、平庸的受到推动、后进的受到震动,从而达到净化心灵、塑造人格、教育自我的目的。

(二)实施“关爱行动”,不断增强教职工的向心情感和幸福感

1、实施心理干预和辅导。针对不同身份的教职工,探索建立心理健康干预引导机制,通过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建立教职工异常情况通报制度、建好教师QQ群等,搞好教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与心理帮扶,引导教职工学会舒缓压力,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2、扎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各级领导及工会干部要经常同教职工促膝交心,掌握教职工心理变化,了解教职工难在何处、忧从何来、盼为何事,从教职工素质提升、岗位成才、文化需求、感情需求、家庭困难等多方面对教职工实施全面关爱,让教职工活得更有尊严感,工作中更多成就感,生活中更多幸福感。

3、以文化活动凝聚队伍。充分利用“三八”、“六一”、“十一”等节假日,组织教职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以此来提高其文化素养,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引领学前教育系统群众文化活动,培育团队精神,凝聚团队力量,推进文化管理。

4、引导教职工会读书、读好书。书是女性智慧与魅力的源泉,它能够从心灵深处影响女同志的心理、观念和修养。可通过建立职工阅览室或开设了职工图书角,为教职工提供了一个温馨的阅读空间,引领教职工沐浴书海、收获成长让书香浸润她们的内心世界。

(三)大力实施全员素质提升工程,为女职工提供素质搭建舞台

1、制度激励。素质提升工程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合理有效的制度能够激发员工提升素质的积极性,激励制度分为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种,两种激励方式要形成恰当的互补,并以制度方式呈现。例如实行首席员工制度。首席员工具有的荣誉称号、专业成就、对组织和社会影响力的认可等内涵,让一线员工看得见、够得着。首席员工是一种荣誉称号,也是一种长效的激励机制,帮助优秀员工实现专业技术领域的自我价值。目前学前教育中心正在酝酿出台“胜东幼教名园长计划”,力求打造一流园长队伍。

2、营造氛围。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教职工树立“每一项工作都是产品、每一个岗位都是窗口、每一名教职工都是学前教育形象大使”的观念,以提高保教质量和服务水平为中心任务,扎实深入地开展好“比学赶帮超,建功创一流”主题活动。大力宣传典型人物敬业奉献精神,激励广大女职工把岗位当成自我奋斗的舞台,营造学先进、创佳绩、作贡献的工作局面,号召广大女职工在学习先进中涵养品格,在工作实践中提升业务水和创新能力,增强自我发展的动力和对教育事业追求的责任感、使命感、光荣感。

3、搭建舞台。在幼教大舞台的建设中,继续细化展示舞台的种类,力争让每一个工种、每一个年龄段的教职工,都能获得属于自己的舞台。力争在人才培养方面创设更多适合教职工的平台,真正激发整支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韩莉 提高女职工素质共建共享和谐企业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7.14.

提高“四种能力”建设职工之家 第12篇

一、切实提高工会的维护能力, 创建“和谐之家”

工会作为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各级工会组织要“敢于维护”“善于维护”, 努力增强维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坚持做到“三个统一”, 即维护整体利益与维护局部利益相统一、维护长远利益与维护现实利益相统一、维护企业利益与维护员工权益相统一。

厂务公开是提高工会维护能力的有效载体, 对于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厂党委的正确领导下, 厂工会始终把实行厂务公开作为加强企业管理, 规范生产经营, 体现民主决策, 实现企业有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组织实施, 积极开展了“民主管理进井站, 民主公开到个人”等活动。并注意把握关键, 突出重点, 把厂务公开的触角向生产经营等深层次领域延伸, 坚持重大决策和关系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都及时提交职代会讨论通过的原则, 保证了员工重大决策前的知情权, 维护了员工利益。同时, 健全了厂——作业区 (大队) ——中心站 (队) ——自然站 (班组) 四级公开网络, 通过“厂 (区、站) 务公开栏”、“公开板”等形式及时公开厂及本单位的重大决策、人事任免、奖金发放、员工疗休养等事关员工切身利益的信息和政策, 提高了企业管理的透明度, 使员工清楚地了解本单位的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充分行使好监督权, 让员工心顺气舒, 加深了员工心中企业是家、岗位是根、敬业是魂、奉献是本的企业情结, 促进了采油厂的和谐稳定。

二、切实提高工会的参与能力, 创建“责任之家”

代表、组织员工参与企业各项管理工作, 增强员工主人翁责任感, 发挥员工振兴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是工会组织的重要职能。它一方面使行政领导能够更全面地听到员工群众的声音, 在做出决策时更好地反映员工的意见和要求, 另一方面能够把企业管理的目标和各项安排部署迅速转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促进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这就要求各级工会组织要有积极主动的参与态度, 不断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首先应注重源头参与。要切实代表员工参与企业的改革方案、重大规章制度、经营发展目标的制定。其次要不断激发广大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使广大干部员工牢固树立“企业靠员工发展, 员工靠企业生存”等理念, 把员工与企业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职工代表大会是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有效平台, 随着企业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企业管理形式、经营方式的不断变化, 应与时俱进地对其不断丰富和完善。为了提高职代会的质量, 厂工会在召开职代会前, 都要组织职工代表专门就职工代表大会的性质、任务及权利、民主管理、职工代表的权利和义务、维权等方面进行专题讲座, 使广大职工代表对自身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 增强责任意识, 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使他们能够真正行使好自己的权利, 畅所欲言, 正确反映员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于职代会提案, 厂工会应认真对待, 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落实, 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职工代表;因受政策、客观条件所限而未能解决的提案, 及时向提案人作出解释, 受到了员工群众的好评。今年, 厂职代会共收到员工提案69件, 已经落实解决65件。同时, 厂工会认真按照目标同一、责任同担、工作同步的“三同”原则, 围绕建设“三个欢采”目标, 积极组织广大员工参与采油厂各项生产建设之中, 把生产的重点难点当作工作重点, 主动介入, 加强引导, 积极开展了“岗位创新、管理挖潜”竞赛、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 激发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年共提合理化建议1021条, 实施978条, 创效1534万元。

三、切实提高工会的教育能力, 创建“技能之家”

学习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 是企业发展的保证。只有不断学习, 才能更好地获取新知识, 适应新形势, 满足新需要。为此, 坚持以人为本, 提高工会的教育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是工会工作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巩固和提高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保持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关键所在。各级工会要协助党组织积极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等, 努力建设“四有”员工队伍, 不断提升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是工会组织都要把提升员工素质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 结合自身实际, 建立健全组织, 明确工作目标, 制定实施办法和具体工作计划, 确保组织与实施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要充分利用宣传阵地, 广泛宣传, 营造氛围, 积极培养和宣传典型, 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和作法。做到既轰轰烈烈、有声有色, 又扎扎实实、全面发展。

三是要通过持续开展学劳模、争标兵、比贡献以及各种创优争先活动, 引导员工与时俱进, 发挥创造才能, 做新型劳动者, 不断提高技能素质。

今年, 厂工会认真按照油田公司工会及厂党委技术培训工作要求, 以“创建学习型班站, 争当技能型员工”活动为载体, 积极通过开展向“全国劳动模范”学习、弘扬“滨霞精神”等活动, 推进员工技能培训工作的新发展。引导员工牢固树立“为生存而学习”“要学习掌握最关键、最适用的本事”“要让工作最忙的人去学习”和“教育培训工作是一把手工程”的学习理念;充分依托厂练兵基地、作业区练兵场、中心站练兵台、自然站练兵角四个载体, 并采取基础理论自觉学、基本操作跟踪学、疑难问题讲解学、整体提高比武学的“四种”学习模式;利用“四能三会”大比武、“巾帼杯”女工技能大赛、班站技能对抗赛、师徒对手赛、技术争霸赛、男女员工擂台赛等各具特色的学习演练平台, 全面提高了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切实提高工会组织的服务能力, 创建“快乐之家”

各级工会组织要全心全意为员工服务, 认真按照“四不让”承诺, 为员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真正当好“第一知情人, 第一报告人, 第一帮助人, 第一责任人”, 让员工真切地感受“家”的浓厚氛围, 最大限度地团结员工, 凝聚员工, 使员工与企业的心贴得更紧, 情融得更深。

上一篇:滨海湿地景观格局下一篇: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