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园林景观设计

2024-06-10

校园园林景观设计(精选12篇)

校园园林景观设计 第1篇

1.1以植物造景为主, 营造“校在林中, 林在校中”的大学校园景观。1.2经济性:既求美观, 又考虑用材经济, 同时最大限度的利用周边的资源, 为我所用。1.3原生态:有目的的营造几块面积较大的具原生态的密林, 尽可能的减少人工雕凿的痕迹。尽显自然, 生态, 回归自然, 天人合一。1.4校园人文与自然景观的营造:绿树成荫, 碧草如茵, 幽静舒适。

2设计构思

大学犹如一个小社会, 学校中的每栋建筑, 一草一木对于大学生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人类文化的传播形式, 除了课堂讲授、读书、电影、电视外, 一定的物质形式也是精神的文化载体, 如:建筑、雕塑、小品等等。因此, 校园景观建设的优劣, 对于学校的教育质量与声誉有着重要的影响。美国康奈尔大学《1985年校园规划指导准则》中有这样一段话:以任何标准来衡量康奈尔大学都是:期望进入康奈尔大学的学生们承认, 在他们的选择康奈尔大学的诸多理由中, 校园环境是仅次于学术上杰出声誉的第二位理由。清华大学作为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 在长期的建设发展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景观特色。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环境景观设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育人为宗旨, 以人格塑造和科学精神培育为主线, 立足学校、因地制宜、坚持特色、突出优势, 不断提高校园文化的层次和品味, 逐步形成集文化辐射功能、教育引导功能、知识传播功能、身心娱乐功能于一体的校园人文景观体系。

在方案设计中, 我们也力图去创造属于本校园的景观特色:a.反映大学校园文化内涵, 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农工商一体化, 产学研一体化。b.营造学校特有景观:生态密林。c.可持续发展, 可分期建设 (一期建设:完成学校主入口、次入口、轴线、教学及生活区的部分景观建设;其余分二、三期建设) , 具实事求是的可操作性。d.资源共享, 将广东省农垦科技中心中新基地纳入实践基地。

3景观形态

以诗文哲言、碑刻等历史景观建设和绿化造景为表现形式。

3.1一个适宜的、由不同尺度和特征构成的大学校园。“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让莘莘学子对于大学校园有了诗意而美好的印象, 那种充满浓郁的学术氛围、静谧的空间感受、触动着年轻学子敏感而热情心灵的细腻景观, 是大学所特有的。3.2轴线景观与古典江南园林相揉和的空间组合, 岭南特色与南亚热带风情相得益彰的自然景观。

4整体布局

4.1轴线景观区。对称构图, 尺度夸张, 彰显气派与严谨, 尊贵与和谐。这样的形式是与教育的内在精神相称的。4.1.1校园大门入口紧靠广汕公路, 置一大石, 上刻校名, 与植物配置形成一鲜明的入口景点。既可丰富入口景观, 同时, 使学校的文化向外延伸, 起到向外传播的作用。4.1.2广场空间和处理上充分考虑到尺度与人的关系, 广场为长方形, 同建筑有低矮层次, 有较为亲切、生动的气氛, 建筑对广场形成较为紧凑的围合关系, 人们坐在草坪上可观赏不同的景观, 同时各个建筑入口处人的活动及草坪中人的活动可尽收眼底, 构成了生动的广场景观。4.1.3林荫大道设置陶行知雕塑, 周围配以涌泉相报、团结、合作、求知、探索小品, 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书育人, 服务社会, 求知探索的目的。4.1.4教学楼围合的内庭布置绿地树池、坐凳, 可观、可坐、可憩, 使人置身于一种静谧、安逸的环境之中, 是紧张的学习之后放松心情的好去处。4.1.5校园西入口轴线:入口景墙, 列植的椰树, 山水景墙构成另一轴线景观。4.2休闲景观区。主要以组团形式来营造休闲景观, 组团内点缀的小桥、流水、亭、台、花架、棋盘、雕塑小品, 使景致趣味盎然, 聊天、静思、休闲、切磋棋艺, 各得其所。4.3运动景观区布置以不同形式的器械, 以满足强身健体的需要, 以不同的植物配植使运动区域形成一相对独立的空间。4.4生态密林区。种植冠大荫浓的树种如石楠, 香樟, 小叶榕, 大叶榕, 树下植耐荫的植物, 营造生态自然的景观。整个密林包围着校园, 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 使幽静的校园与外界的喧嚣隔离。4.5苗圃区。结合科技中心花卉基地, 提供实践基地, 又体现办学特色:农工商一体化, 产学研一体化。

5植物配置概念

以亚热带植物为主, 营造一种具有典型亚热带植物群落特征的自然生态环境。注重物种的多样性, 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林木的生长习性, 形成乔、灌、地被、草的多层次, 常绿与落叶树种相结合的多样绿化景观。因地制宜, 塑造多变景观。注重人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理体验与感受的变化, 从多方面着手, 形成疏密、明暗、动静的对比, 创造出丰富的植物空间围合形态。注重植物种植的文化性原则, 通过植物配植和群体寓意, 强化园林空间的景观感受, 提升整体景观空间的文化品味。树种选择以适地适树为原则, 注重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的结合, 强调近期与远期兼顾的绿化效果及特色景观空间的形成。

6结论

在高校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对高校的形象, 学生的素质, 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设计中应综合运用园林植物因地制宜地配置四季富有季相色彩的各种乔木、灌木、花卉、草坪, 使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 创造一个空气清新、阳光明媚、舒适而安静的教学、学习、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深圳大学校园植物[M].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 2002.

[2]郭春华, 周厚高, 欧阳秀明.水景设计[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5.

[3]区伟耕.景观雕塑[M].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4]林小峰.园林建筑小品[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大学校园园林景观式规划设计探讨 第2篇

随着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及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高校建设推向了新的高潮。探讨和研究当前高校与社会紧密联系前提下的校园园林景观式绿化设计策略,可为当前大学校园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作为高等教育的物质依托,校园环境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大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共享空间和活动场所来支持与满足社会的需要。高校的产业和科研、文化、旅游等,不仅要服务于校园内的受教育者,更要向社会开放,使学校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搞好大学校园绿化,对提高校园环境和塑造良好的校园公众形象有着直接的关系。

基于大学教书育人和环境育人的特点,校园生态化、园林化、地域化、信息化、现代化、人文化已经成为当前大学校园规划的新理念。

中国园林艺术博大精深,如果在大学校园的环境规划设计中能够把中国园林的神韵体现出来,讲究布局、营造意境,同时充分考虑景观的实用功能、观赏功能,真正表达自然与人的“和谐”观点,将会对大学校园的环境营造大有裨益。

校园园林景观式规划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规划:

一、利用植物造景,创建独具特色的校园生态环境

绿色植物是园林中最具有生机与活力的景观要素,具有净化空气、减轻污染、调节气温、减少噪音、愉悦身心、消除疲劳等功效。校园绿化应该利用不同冠型、不同色彩的乔灌木和地被植物的搭配,形成错落有序的多层次、多色彩的植物景观,最大限度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形成优雅宜人的育人环境。在这一方面已经有为数不少的范例。比如俞孔坚先生主持的“非农时代”的稻田——沈阳建筑大学景观设计:在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园里,用东北稻作为景观素材,设计了一片校园稻田,让稻香融入书声,诠释了“白话”景观的理念;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园的绿化植被全部选用无挥发刺激性气味的中草药植物,充分体现中医药大学独具的特色,这些都是大学校园植物绿化的优秀范例。

每种植物都具备自己独有的形态和风韵,如春季梢头吐绿、夏季绿树成荫、秋季果实累累、冬季银装素裹。人们在欣赏自然植物美的同时,“比德畅神”,赋予植物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内涵。栽花植木,以山水花木的品性来比喻人高洁的品格,自古有之。在设计时,应合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及历史、文化所赋予它们的拟人化的性格属性,使大学校园绿地具备较高的艺术水准和观赏价值。

二、在整体考虑校园环境绿化风格的前提下,不可忽视局部景观园的构建

大学校园一般占地广博,因此,大面积的校园宜在整体风格统一的基础上分而治之。校园环境绿化大多是在学校的建筑群中展开的,每幢教学楼与其周围的空间构成一个个绿化

环境的小单元,在环境绿化设计上可以与教学楼风格相呼应,形成一楼一景的风格布局,进而从整体上把握使其不失和谐。设计时可以遵循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意蕴,构建具备自然美和深邃意境的校园园林。另一方面,在具有西方风格的教学楼周边,也可以考虑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园林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大胆采用西方园林体现人工美和几何美的造园手法,如疏可跑马的草坪,色彩绚丽的花境,整洁壮观的植物造型等。如此融贯中西,使中西方的造园艺术得到适当的对话,以不同的美学效果营造校园美景。

首先,在局部景观园的构建中,应该做到“步移景异”。教学楼周边的绿地都应按照小的风景园来设计,尽量不要出现一个树种占据一大片地的情况。这样树因植株过密不易成材,人也不便进入其中,无形中把绿地变成了一个禁区,既不能形成好的景观效果,也对学校空间资源造成了浪费,是不可取的。其次,在绿地中规划建设空间适合的小型广场。这样不仅可供学生举办小型活动使用,还可以增加校园空间的层次感和功能实用性。再次,根据实际情况规划水体景观。水体景观是园林构景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对于体型巨大的校园建筑,水体景观可以软化环境、怡情悦目,给人以生动的美妙想象。

三、适当设置雕塑与奇石碑刻,彰显校园深厚的文化底蕴

利用雕塑来充实造园意境是常用的手段。作为标志性的景观,雕塑一般应具备深刻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可以提高想象力和审美情趣,符合校园气氛的建筑作品为佳。校园的中心雕塑可以采取气势宏大,体量感强的设计,对于局部景观园和院系雕塑则宜选择反映主题,构思精巧的小型作品。

奇石也是园林造景的要素,应用得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文震亨在《长物志•水石》中提出:“石令人古,水令人远”的美学名言。奇石的自然天成之美意味深远,耐人寻味。同时在校园的一些小的风景石上也可有些书法题字以及碑刻,字的内容以修身厚德,增加审美情趣为宜,在点景明志的同时也可以让人领略到园林式校园的奇石美与书法艺术的浑然结合之美。

四、深挖学校内涵,突出本地文化特色

当下高等教育呈现出明显的竞争态势,大学校园景观规划的形象品牌定位是十分重要的。很多知名大学校园景观的精彩之处成为世人熟知的标志,如北京大学的燕园,清华大学的大礼堂及前广场,武汉大学的珞珈山等等,这些积淀了大学人文历史的景观为塑造大学校园的品牌形象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大学校园绿化规划应充分利用其独具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历史内涵,并根据学校的性质,体现出自己的特色。

目前,济南大学正处在高速发展中,对于整体校园园林式规划和对外形象塑造方面非常重视,我们可以本着立足济南,深挖本地文化的原则来进行校园的整体规划。济南在历史上是一个文化名城,有着名闻遐迩的“泉城”之称。其“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城市景观,可以说构成了个无比美妙的大园林。千百年来,数不尽的国君权相、文人墨客到济南来,留下大量的赞美诗词和墨迹,给泉城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我们可以把济南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蕴带入到济南大学校园文化中,在景观营造上围绕泉、园、亭等元素,结合现代手法进行设计,塑造独具魅力的校园形象,把济南大学打造成浓缩的“济南名片”。

小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 第3篇

1.小学校园景观设计的特殊性

在提倡“以人为本”的社会环境下,现代的教育理念也转变为“一切为学生的发展”。学校作为培养教育人才的特殊场所,不仅需要特定的有着特殊思想观念、教育意义的景观,更需要能够让学生们可以有兴趣参与的景观文化。校园景观相对于其他景观设计而言,是一个实施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它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其中包括了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景观。设计者需要通过对二者的设计将我们所期望的人生价值观、品格道德、行为规范等融入其中。

小学校园相对于面积广阔、追求设计理念的大学校园而言,其受众群面向低年级儿童,对于他们来说,小学便是他们人生的第二课堂,是学习道路上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人生最初的人生观、道德观、学习习惯等几乎都是在这6年当中形成的。所以在小学校园的景观设计上既要充分体现校园的文化气息,注重良好学习气氛的经营,让周围的环境景观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地引导作用。而在塑造景观的实用性方面,由于设计的主体对象是学龄儿童,在年龄方面具有其特殊性,使用安全方面需要格外注意学龄儿童的生理尺度。学龄儿童处于人生初期阶段,对整个世界充满好奇、精力充沛又好动,这个阶段的儿童通常会和环境有着更多的沟通,所以必须在衡量其生理尺度的基础上,确保设施的高度和材质等,绿化植物的配置等也应具备良好的安全度。

2.小学校园景观的设计原则

正如之前所说,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的预见校园景观在日后的建设、使用、发展过程中所可能出现的问题。众多的因素影响着校园景观的设计与发展,因素互相作用形成了需遵循的一定设计原则。设计师们需通过专业性的规划和设计,确保景观外在特征建立在这些设计原则之上。

(1)人文地域化原则:众所周知,学校最主要的功能目的便是教人育人,而秀美的园区设计和优良的人文景观等可以对学龄期儿童的心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生活中培养其美好心灵。每个校园的创办历史、文化背景都不尽相同,所以在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前提下所设计出来的校园景观也会不同,最好能够表述该地区的历史,通过符合的组合来记载文化的演变,展现校园精神,孕育校园文化,表明其特殊性。校园景观不是千篇一律的,景观多样性是校园活力的标志之一,不同的学院特色与学科需要使得其人文景观也具有多种适应的形态。景观具有个性与共性使得活在其中的学生有更多的可选性与意向感。

(2)结合人本主义:校园文化景观建设重点是打造育人的优良环境,具有潜在的教学价值和教学功能。所有的设计都应适当考虑功能性的结合,在细节上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关怀性,空间尺度的舒适性,道路规划的合理性,开放空间的人性化,景观家具的亲切感,把“人文”的气息透露给每一个使用者。应适当的服务和支持功能,避免景观变成环境当中华而不实的附属品。

(3)增强安全设计意识:小学的重要使用者为年龄层面较小的学龄儿童,儿童由于年龄关系对周边和自我的保护意识薄弱。设计者在进行小学园区景观的设计时,需要更多的注重空间、材料等的选取与设计,创造一个安全的活动空间。

(4)尊重原有生态特点:尊重原有的生态特点需要考虑到当地气候包括温度、湿度、降水量等因素,还因考虑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来进行植被的选择和利用。保留、利用原有的景观元素和材料,力求使新的设计对环境的影响达到最小的程度。

(5)遵循经济节约适用原则:现在兴建的小学大多处于县城地区,是国家为了推动城镇化、完善城乡基础建设而建立的为方便广大城镇儿童上学所修建的。鉴于目前所投入的资金有限,必须在有限的资金限制下,设计出全方面的适度的园区景观设计,这无疑对设计业者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挑战。在设计这类型学校的景观时宜遵循俭朴自然、经济适用等基本原则,不做华而不实的浮夸设计。

一个教育意义的校园景观还应考虑到更新、改建和维护等后期发展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一些校园需要节约人员成本,还需要考虑雇佣场地管理人员,不断完善小学校园的景观文化,建立更多成熟的小学校园景观。

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 第4篇

一、当今高校景观设计的背景及问题

中国大陆文革结束恢复高考招生以来, 高校招生规模逐年增长, 特别是1999年国家明确制定并实施高等教育扩招战略, 导致很多大学宿舍吃紧, 面临改、扩建甚至新建校区的问题, 创造良好的、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是校园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高校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仍然存在问题。

1. 缺乏文化元素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其发展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作为学校的物质财富之一, 其环境本身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它提供了空间场所, 记载了历史沧桑, 崭新了校园精神, 孕育了校园文化。而千篇一律的施工手段导致校园景观中人工元素占据绝对优势, 校园环境的文化内涵就得不到恰当的体现。

2. 缺乏“以人为本”设计

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既要求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不仅要从表象的感官体验着眼, 还要通过心理上对环境的深层次认识和理解, 从人的行为习惯、生理心理特点、思维方式等角度进行分析, 使设计更贴近人的需求。在规划校园环境时, 要尽力创造能满足师生自由交流的建筑内外空间, 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校与社会间的交流。

3. 校园景观单调, 生态效益差

随着大学的扩招, 大学城的兴起。很多新建的校园只注重外在美, 缺乏生机和活力, 大片的广场绿地成为摆设。植物配置单一, 空间缺乏层次;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历史文化, 然而很多新建大学按部就班, 模式化的设计, 缺乏变化, 忽略了不同人群的不同行为心理需求。导致了校园环境景观单一、粗陋。今年来, 国内高校建设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尤为突出, 在设计、施工中对自然环境不够重视, 为了施工的方便, 导致了一定程度上对校园周围自然环境的破坏。校园的绿色景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校园人的情绪和行为, 影响着校园氛围。所以校园景观应该多往自然方向考虑。提高校园景观的生态效益。

二、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评析

校园环境是一个功能复杂的综合体, 优秀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要实现校园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优化, 也就是说优秀的校园景观有深层次文化底蕴、可持续发展并具有积极的影响力。

1. 校园景观设计的功能性

(1) 学习的功能

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场所, 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日常的学习有帮助。眺望有令人如痴如醉的景观, 在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建筑内部空间引入大量的绿色, 消除疲劳, 恢复精神, 创造了健康而富有人性化的学习环境。在创作空间装饰绿色植物和花卉, 刺激感官, 发挥创造性, 季相的变化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对学生在创作方面很有用, 良好的景观氛围能启发人的思想, 激励人的行为。

(2) 休闲交往的功能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 现在大学培养的是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有一席之地, 在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 还要具备良好的社交能力。在规划校园环境时, 要尽力创造能满足师生自由交流的建筑内外空间, 使师生们在课余时间休闲交往, 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校与社会间的交流。

2. 校园景观设计的人文性

校园景观服务于师生, 景观设计的人文性就是要把以人为本作为设计的立足点, 人文性设计是以人为轴心, 注意提升人的价值, 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设计哲学。当然这里的人不是个体的人, 而是群体的人、社会的人, 考虑群体的局部与社会的整体结合,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 是社会的发展与更为长远的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和谐与统一。人文性设计的景观不仅给生活带来方便, 更重要的是让使用者与景观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它会最大限度地迁就人的行为方式, 体谅人的感情, 使人感到舒适, 而不是让使用者去使用它、理解它, 以人为本的校园景观才能更好地培养师生员工的共同价值观、荣辱观和归属感, 达到校园文化的认同。

3. 景观化校园与城市人文

学校和所在的城市息息相关, 学校办学特色及景观对城市的文化形象有一定影响。而学校所拥有的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功能更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因此, 我们可将校园景观上升到城市精神文明高度。景观化校园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改良, 还包括人文环境的发掘与组织。社会各界的知识名人及其历史故事、与校园有关的历史事件是校园景观化的重要资源。合理地运用这些资源会使校园充满人文气息, 更会对学生产生激励, 由于校园的人文与社会密切相关, 这是景观化校园成为城市文脉的重要组成。所以, 景观化校园对于改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素养, 陶冶情操有重要作用。还对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有一定的作用。这就是推崇景观化校园的重要原因。

4. 校园设计的生态性

在一些新校区的设计中校园景观的生态化被逐渐重视, 很多新建高校校区的景观设计也在自然、和谐, 顺应现代环境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学校的环保理念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能够致力于构筑生态工程, 创设有利于师生身心发展的优美环境, 主要体现在对于自然环境的尊重与保护、生态节能型建筑的设计、自然能源的保护利用等。生态校园不断提高师生的环保素养, 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 促进学校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校园, 是学校的重要任务。要创一流的大学, 就必须拥有与自然相协调的优美、自然的校园景观。

5. 校园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性

由教育部组织的“建设可持续发展校园研讨会”与2008年1月30日至31日在同济大学召开。此次探讨会的主题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围绕建设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的大学校园, 创新大学人才培养、可持续研究和校园管理体系, 积极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三、对国内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整改建议

1. 校园环境绿化设计

在以往的校园景观环境设计中, 很多高校侧重于硬质景观, 忽略了绿地林荫类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通过地表面的绿化为主, 立体绿化为辅理念, 在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 积极引进多重优良适生的乔、灌草及花卉植物品种, 增加校园景观绿化的物种资源, 提高绿化水平, 优化绿色结构, 凸显四季变化, 增添校园艺术美感, 进而提高整体校园环境的质量。

2. 校园地面铺装景观设计

路面铺装是景观设计中的一个要素之一, 不仅有组织交通的作用, 更多地参与整个校园的景观构成, 可以渲染出不同的景观氛围。针对校园不同区域或者动或静的特点, 景观铺装也应多样化。例如在宿舍区除了一些步行交通道路和自行车道以外, 应该设置一些采用卵石素拼或者其他石材想混合搭配的铺装的景观小道, 在关键地方镶嵌彩绘瓷砖、金属浮雕等或在铺装图案上体现校园历史和文化, 既树立校园形象与文化, 又增强环境的可读性和观赏性。在教学楼被的庭院采用尺度较小的铺装, 使师生感到亲切为宜。而一些学校片面追求材料的档次, 大量使用昂贵材料, 不仅投资大, 而且效果相当差, 材料这些还是要根据周边环境, 校园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来决定的。总的来说, 校园路面的铺装要向着人性化、舒适化、生态化节能型发展, 使校园景观与自然协调发展。

3. 校园景观小品设计

校园景观小品主要体现一个校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不仅仅是单一的物质形态, 而且有深层的校园文化寓意,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要最大程度地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用景观小品来体现校园文化的内涵, 创造出一个既优美且愉悦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例如华南农业大学的第一教学楼的广场中矗立着丁颖教授的雕像, 每每看到丁颖像的时候总会感受到他博大的学术, 启迪我们队专业的热爱和追求。又如, 屹立在清华的华表, 它是中华名族历史文化的最好见证, 代表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同时还有道路标示的作用。

四、总结

校园景观的再造设计 第5篇

摘要:校园景观经常面临着景观再造,当今校园景观再造的视野早已跨越了单纯的绿化种植范畴,而是要从校园功能规划、校园文化、生态和谐等多重视角融合思考,本文分析了校园景观面临的问题,阐述了景观再造的原则、目的、方法和要求,力求能拓展校园景观再造工程的设计思路,提高施工水平。关键词:校园景观 景观再造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教育的日趋重视,教育部逐年加大教育投资,校园建设也成为了热点之一。校园景观是在科教兴国大背景下对于传承文化以及打造校园特色形成的重要命题。当今校园景观再造的视野早已跨越了单纯的绿化种植范畴,而是要从校园功能规划、校园文化、生态和谐等多重视角融合思考,着眼于校园景观现状和学校发展预景来进行合理统筹和规划,才能对校园环境进行正确的把握和引导,建设出优美、和谐、内涵的校园空间环境,再造教书育人和清浊心灵的学习进步之所。

1、当代中国校园景观面临的问题

很多具有历史的名校有着优美的环境、充满人文气息的建筑,绿树成荫四季景色宜人,甚至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为游人赞叹不已。身处其中,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和激励,使学子将精力充分投入到学习中,老师以校为家,校园文化得到了充分的传承和发展。

然而这只是少数,大多数的学校历史还比较短,或者迁徙过校址,再加上校园景观的设计也不是很受重视,缺乏总体的规划和校园文化的体现,总结下来可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千篇一律缺乏特色

每所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大学校园,专业的设置,学科的侧重,地域的区别,校园文化和历史有别,这些都形成了校园气质的不同。可在校园景观上,单一的植被、雷同的雕塑甚至景观命名都似曾相识,校园发展过于快速,盲目追求建造“速度”,可惜文化无法速成,文化的营造需要设计底蕴和用心营造。1.2 校园历史的丢失

校园有其不同的发展历程,可现在的校园有的因为迁址使其历史建筑面临拆迁,有的“一刀切”将地域特色风貌一并抹去,为了追求快速发展,实训中心、教学楼的拔地而起,缺乏规划和原有系建筑物的协调,更不要提尊重校园发展的历史。1.3 生态环境重视不足

很多校园建设对生态环境重视不足,忽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使得很多的校园存在着河流污浊不堪,鱼群死亡,鸟类无处栖息,古树死亡、绿植枯萎等生态问题,却从未把这些问题纳入校园规划中。

1.4 缺乏人性化关怀

校园环境归根到底是为师生的学习、生活所用,有的校园对人性化设计不足,一味地追求气派、大气,却对寝室到教学楼的距离、教学楼与实验楼之间的距离、食堂到教学楼的距离以及校园内是否有足够的休憩避雨场所等考虑不足,大而无当,这对校园景观的功能性提出了严峻的拷问。

2.、校园景观再造的设计原则

由于财政投入具有特殊性,存在逐年、分批的投入特性,而招生情况也是每年不同,经常随着生源的增加、实训基地的新建、校园用地的重新规划等情况,面临着校园景观的再造,这就需要设计人员重新对校园景色进行规划,将一些人丁冷清、杂乱无章的校园“死角”转化为具有观赏性和功能性的校园景观。

按照刘滨谊教授提出的景观三元论,他认为景观设计需要满足三个不同层次的追求: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和大众行为心理。【1】校园景观的再造同样需要满足这三个层次的要求。符合视觉景观形象便要求景观的再设计符合审美的需求,营造绿意盎然,富有特色的校园景观,令人赏心悦目。讲究和谐自然,与生态环境浑然合一,注重阳光、土壤、空气、植物的综合性运用,将环境生态与校园景色融合在一起。要以人为本,校园景观是学校生活的一部分,为师生提供学习、交流的场所,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符合大众行为心理便显得至关重要。

校园景观再造是在原设计基础上的改造,不是凭空设计,因此如何处理原设计的遗留物质,并弥补其之前设计的不足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设计者经过充分的思考和调研,去芜存菁,站在更高一个层次深思熟虑,充分领会设计意图,设计出高水平的作品。针对以上提出的校园景观的不足,校园景观的再造工程,必须满足四个原则:去芜存菁、彰显精神、和谐生态、功能凸显。

去芜存菁是指在现有景观现状上进行二次改造,考虑经济和景观设计的效益最大化,不是一味地推倒重来,而是有重点地保留、最大程度改造。彰显精神是指在设计中要体现校园的文化、传承历史精神。和谐生态意味着要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将空气、土壤、水域、其他生物一并考虑到设计中来。功能凸显将景观再造的受益人还给了使用者本身,从师生实际使用的情况入手,从生活和教学本身进行调查、从使用率和需求等数据中合理分析,和现有景观一起合理规划,提高人性化使用水平。

3、校园景观再造的目的

3.1 突显人文情怀,彰显校园文化

校园景观应该带有独有的特色,要对学校的历史、概况进行深入地了解和挖掘,可从文化上做文章,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师生对于校园景观产生各种感悟和启发,从而引发思考,在共有的环境下所产生的共同的价值观,这都是独特的人文财富。清华、北大选择古典园林遗址作为自己的校园所在,构建了深厚博大的校园文化。如果没有相应的条件,可通过校园景观再造工程,通过建筑、雕塑、主题广场、校园绿化来营造,景观空间规划应该合理,或围合或开放,要因形就势。要注重景观空间对寓意的挖掘,将学校自由、博爱、求知、严谨的学术氛围或者是开放的学术气息融汇其中。

3.2 考虑与专业和行业特色教学相结合,甚至凸显教学用途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擅长和具有特色的专业,在校园景观再造中,就可以将这些特色加以发挥扩大。例如我校有园林专业,其中有一块地以前是森林公园遗留下来,树木茂盛、树种丰富,就根据需要改造成了树木园,可提供园林和景观专业的学生认树识树,渐渐地还有作为实训场地的作用。在实训楼的改造中,有一块地的改造项目甚至就成为了项目式教学的真题,学生自己设计、预算、施工,将一块校园景观的再造做得有声有色。3.3 与其他校园景观的呼应

校园景观再造不是单一的,要极其注重与其他校园景观的呼应。从空间上来说,这块景观究竟是位于教学楼附近,还是生活区域,是在去食堂的路上,还是去图书馆的路上,这些都对设计具有一定的影响。要参考目前校园景观的现有设计,补足一些功能,打造一些亮点。景观设计的要求

3.4 注重场所精神,培养人与场所的互动

场所精神指的是人对一个地方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校园景观承载着校园记忆,将在人的脑海中留下深刻而深远的印象,和谐、宁静、隽永的景观设计能使处在其中的人心神平静、愉悦。

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在形成之中,而环境会对一个人的思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校园景观的再造中,要特别注意场所精神,不能趋同,要有特色又不为过,在植物栽种上注意地域特色的营造,不盲目跟风。校园景观再造的方法 4.1 注重节约型绿地

要使用节约型绿地的建设方法,用最少的材料耗费,选择对周围生态干扰最少的建设模式。校园景观再造本身其实已经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是对之前设计的一种修正,因此这种修正,更应该采用节约型绿地建设的方法,优化、简化、细化、合理化,做到妙手回春,四两拨千斤。

4.2 景观生态环境和谐

每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健康的食物链和营养级。校园景观的设计好与坏,落在一个“应用”上,在不破坏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注重景观要素多样性,合理地利用道路和水系,对坡地走向和地面高度差要有充分的考量,既不要放任不理也不要干脆忽视,顺应而为才能制造惊喜。

要充分考虑周围的生态与环境,同时要将师生的日常活动时间考虑进去。例如中午是学生出行比较密集的时段,在午后阳光充足的地方设置长椅和小道,供人小坐和散步。在校园中设置一些可避雨甚至赏雨的连廊,在下雨的时候不至于无处可藏。4.3 重视有历史和高树龄的树木的保护工作

景观再造,意味着要对之前的景观进行清理和修改,其他的设施可以拆掉重建,但有些具有历史价值和高树龄的树木在移植过程中却有可能死亡,这要求设计者能站在传承历史、缔造校园文化的基础上,对这些树木进行保护,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将这点考虑进去,可围绕古树做一个景观,充分享受树冠带来的树荫,放置长椅,或建为标志景观等,设计完成后勿忘树立标牌,标明树种和历史,来增加师生的植物常识和校园历史知识,从而增加自豪感。

5、景观再造需要注意的问题 5.1 注重防灾避难

在校园景观再造的同时,不能遗忘对绿地防灾避难功能的研究和重视,要将防治地震、火灾等因素也考虑到设计中去,在地震多发地带,应该多设置避难广场,并严格限制雕塑和建筑物的高度,在景观设置中要增设避难设置,对校园的疏散路线和救援场所进行规划,同时加强对防灾避难的基本理念的灌输和教育。5.2 注重园林养护

再好的建设也需要维护,好的养护对校园景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景观进行设计改造前,不如精心对这个以后的养护水平进行一个预判,如果是养护水平低的校园,就应该设计一些好养护、景色变动不大的植物,好种植生命力强的植物,如果有着很高的养护规格和水准,就能将司机的景色变化体现其中。

参考文献

浅谈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第6篇

关键词: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现如今,高校的竞争已经完全不在局限于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的提升了,为了达到环境育人的目标,学校以营造优美的环境为出发点,妥善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让绿地景观在学校的地位逐渐提高,为学生文化教育、兴趣培养以及身心调试凸显重大作用。然而,目前很多高校仍然存在景观设计不合理、绿地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高校景观设计的问题分析,合理规划校园绿地,让校园更加美观,进而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一、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概述及意义

(一)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概述。大学校园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重要场所,在大学景观设计方面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在确保一个美好、丰富、充实的环境的同时强调环境与人的关系。大学校园景观的设计是依照特定的学校历史文化、思想内涵、审美倾向、社会功能所进行的景观规划,它与园林、生态、地理、文化、历史等因素相结合,展现每一所大学不同的精神风貌,增添校园文化氛围,青春气息。当然,校园景观在满足学校功能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大学校园的生态功能,在体现校园文化主题的同时彰显所属地域的文化特色,既要突出校园特色,又要保护自然格局的完整性,利用建筑和建筑之间的连接、巨构等手法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文景观。

(二)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意义。1、培养学习氛围。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日常学习有很大帮助,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良好的环境除了有赏心悦目、开阔视野之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学生可以在亭台楼阁、绿地树荫之间朗读背诵,也可以在公共的空间与老师一起交流学习。况且,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对于绿地的设计,还是对校园环境,景观空间的再塑造,让学生能够在除图书馆、自习室这样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停留学习。通过对校园景观的设计营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有利于校园景色的美化。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并不是一个学校的景色多就代表学校有多美丽的环境,只有对高校景观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才能使整个校园环境十分和谐,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比如,在人工湖旁边是设计一片草坪,还是设计有特色的凉亭或假山,这要综合考虑整个校园的风格和特点,让它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前提下,起到提升整体景观效果,美化校园的目的。

二、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现状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分析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许多大学都面临修改、扩建甚至新建校区等问题,创造出良好的、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是大学景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景观规划仍存在一些问题,整体规划不合理、绿地景观植被单一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发展。

(一)景观设计整体规划不合理。大学校园绿地景观是一个能够烘托学习氛围,展现校园风采的景观设置,但是现在有一些大学景观设计整体规划不合理。首先,对生态问题的忽视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近年来,高校建设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日益明显,在高校环境的施工设计中对自然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学校周边的自然环境被破坏;其次,缺乏人性化设计,学生在除了学习、运动、休息之外还要进行交流,所以要创造一定的自由空间,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最后,欠缺文化元素,高效的文化内涵是学校特色的体现,千篇一律的施工手段导致景观中校园文化元素不能得到适当的体现。

(二)绿地景观的植被较单一。通过实地观察不难发现,一些高校校园的绿地景观种植的大都是杨树、柳树、松树这几种高大乔木,造成校园景观植被单一,学生对校园景观没有新鲜感。除此之外,很多大学景观设计缺乏艺术性,没有创新精神,很难引起学校师生的关注。

三、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和措施

(一)设计原则。在大学景观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才能设计出优美的景观,从而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学校分为包括教学区、生活区课外活动区在内的很多功能区,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就要遵循功能原则,既要满足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的本能,还要满足激发灵感、创造智慧、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所以在景观设计的时候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人流量较多的绿地附近要多设捷径,景观的创造要充分考虑师生的心理需求;另外要坚持突出校园文化特色的原则,运用雕塑、标牌、浮雕结合有特色的植物景观来彰显校园文化;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打造多层次组团绿化,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

(二)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措施。1、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绿地景观建设。为了更好地建设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可以在大学校园进行因地制宜的绿地景观规划。比如在教学楼附近可以种植丁香、玫瑰等植物,在营造轻松幽静的学习环境的同时,消除学生学习带来的疲劳,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宿舍楼区可以選择种植一些常春藤、爬山虎等植物,释放健康因子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休息质量;在走廊、凉亭周围可以种植杨树、柳树等植物,在吸尘杀菌的同时有利于学生放松心情。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绿地景观建设,为学生创造一个真正良好的校园环境。2、从绿地景观拓展到水生植物种植。几乎所有大学校园都有湖的存在,为了更加美化校园环境,非常有必要种植水生植物来丰富校园色彩,净化水质。比如睡莲、荷花的种植,不仅为人工湖增加了可观赏性,还为湖水中的鱼等动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为学生陶冶情操提供良好氛围。

四、结束语

美,是生活永恒的主题,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之美也是校园建设的高层次需要。针对各高校的绿地景观现状,学校应该从实际出发,找到提升大学校园特色景观设计之路,努力为师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创作、学习、生活的环境空间,烘托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梁鑫.当代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探索[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2]李子潇,黄磊昌.现代校园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探讨[J].现代园艺,2016.

浅谈校园景观植物设计 第7篇

关键词:校园景观,植物,设计

1 设计理念

本文希望通过对景观植物的了解能够对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的绿化现状进行一些更加好的完善,在此次校园绿化规划设计中主要是采用攀援植物和经济林木在校园,希望通过对校园中植物的种类进行更加有特色的组织,同时可以给学校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提倡生态校园,绿色校园,在不仅满足到景观的观赏性的同时还可以创造校园的特色。观赏性的景观植物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加大校园人群与景观的互动性。

2 设计原则

2.1 自然原则

在景观植物的选择方面尽量种植以自然生长状态的植物,在配置上构成一个天然的植物群落,模仿天然植物组合和配置,从而避免种植形式单一,统一配置形式。

2.2 生态性原则

景观植物种类的选择和配置,须最大限度的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态植物标准,尽可能的选择和使用乡土树种,如:卫矛。营造稳定的植物景观群落,充分掌握景观植物的生态理论,合理布局,科学的运用生态学特性,发挥良好的生态的效益。

2.3 文化性原则

在景观植物的配置中坚持形态美和文化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特殊的植物特质将某种文化内涵,精神品格融入到景观植物配置中,例如竹子、梅花,二者位于中国四君子之列,在观赏植物的外形特点时,寓景于情,体会到景观植物所传达的高洁、坚韧的精神品质,使景观植物在满足人们环境需求的同时,向着充满人文内涵的高品位方向发展。

2.4 美学原则

园林植物景观不只是植物的单纯组合,也不是对大自然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审美和艺术创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加强。园林植物景观配置,造型植物,颜色,质地的格局,比例应遵循的统一,和谐,平衡和节奏的四个艺术原则。要突出植物景观的个性美,而且还着眼于植物景观的群体构成获得全局和局部的协调和统一。

3 植物的运用设计

3.1 攀援植物的运用设计

攀缘植物主要选择的有爬山虎、牵牛花、金银花、紫藤。爬山虎的种植简单,成活性高,攀援性强,选用的攀援植物在观赏上各不相同,观花、观叶、观态都充分的体现在设计中,他们具有不同的特性,耐寒性高,吸附能力较强,生存适应性较强。具有不同的花期,都是都是花架、花篱的优良植物。能满足各个时期观赏的需要。

3.2 竹类植物的运用设计

竹类,正直清高,优雅的个性也是中国文人的追求。竹子文化内涵丰富,在使用功能上也有独特的效果,使用竹子对种植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形成不同的功能分区,同时利用竹子蕴含的深刻文化,熏陶学生品质,其是校园绿化中表现文化精神的良好选择。

3.3 地被植物的运用设计

在地被植物的设计选择中采用了不同花期、不同形态的植物改变了校园中现在地被植物单调的情况,使其更加的丰富,更加具有吸引力。被植物的选择采用鸢尾、常夏石竹、香雪球、太阳花、小菊花、三叶草、蒲公英。鸢尾花主要是种植在微地形道路的两侧和草坪处。香雪球幽香怡人,主要种植在学生经常去的地方,也适合种植在教学楼墙边。太阳花,小菊花、三叶草广泛种植于开阔地带如国学院前、教学区前。

3.4 绿篱植物的运用设计

绿篱植物选择用火棘、栀子花、紫叶小檗。火棘适应性强,耐修剪,作绿篱具有优势,栀子花清新空气,白色花朵,相比传统的绿篱而言,更加吸引人的注意力。

紫叶小檗耐寒,耐热,耐修剪。园林常用与常绿树种作块面色彩布置,可用来布置花坛是校园绿化中绿篱色块组合搭配的重要树种。紫叶小檗常用在教学区与金叶女贞、侧柏等组成形式不一的绿篱。栀子花的运用主要是在休闲区,栀子花的味道清香,能净化空气。火棘的果实色彩漂亮主要运用在学生公寓处。在路边可以采用花篱,花篱的运用相较于侧柏、女贞、紫叶小檗组成的绿篱,在色彩上更加引人注目。花篱的季相变化也更加明显。在住宿区采用花篱,能让人的心情变得更好。

结束语

浅谈“乡土”校园景观设计 第8篇

20世纪50年代的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受苏联模式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的校园景观形象主要呈现为规整式布局。而自从教育大发展以后, 因多方面的影响, 当代校园的设计呈多元化趋势。目前, 由于城市用地的压力和招生规模的扩大, 多数高校都选择在城市郊区营建新校区, 而这种大规模的建设对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考虑是否周详, 深值各界商榷。

一、乡土校园案列

四川美院新校区保留区域中农舍、庄稼梯田、池塘、断桥、竹林、穿斗木结构凉亭等原生态农业物质性景观, 以及部分非物质文化——原住农民居住耕作生活形态, 凸显出浓郁的巴渝地域特色原生态文化特征, 为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见证农村向城市转型的典型特征, 也提供了大学生了解农村与城市的机会。文化传承方面, 大空间、仓储式、可伸张性的工业厂房式的教学及创作空间, 粗犷且富有肌理的水泥墙面, 都体现出对重庆这座老工业城市的文脉延续和对川美周边工厂、仓库的人文传承。与老校区相映成辉的校园雕塑、涂鸦墙、银杏树群等, 体现出对川美校园典型艺术符号特征的延续。文化发扬方面, 作为让大学城师生共享艺术资源的重要文化艺术中心, 强调文化休闲功能, 承担起大学城文化艺术传播责任。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用地环绕一座名叫“象”的小山, 山高约50米, 两条从西侧大山流来的小河从山的南北两侧绕过, 在象山东端合并, 蜿蜒流入钱塘江。它的设计延续了中国传统园林院落式的精髓, 并根据场地的性格, 将象山新校园呈现为一系列“面山而营”的差异性院落格局。于具体设计中使建筑群灵动地随山水扭转和偏斜, 并且保留场地原有的农地、溪流和鱼塘等农业物质性景观, 大胆的将中国传统园林的诗情画意与空间语言探索性地转化为大尺度的淳朴田园。

在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园里, 设计师们用东北稻作为景观素材, 营造了乡土气息浓郁的校园景观。在四季变化的稻田景观中, 错落着诸多读书空间, 稻香融入书声, 阐释了“耕读”文化。此案中, 设计者用最普通、最经济而高产的乡土材料, 在一个当代校园里, 演绎了关于土地、人民、农耕文化的耕读故事, 营造了一个“白话”景观空间。同时也表达了设计师在面对诸如土地危机和粮食安全危机时所持的态度, 以及其对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思考。

二、高校景观设计弊端

在上述的几个案列中, 它们显而易见的交集为积极的保留与保护了校园地理环境上所存有的高价值性景观, 从而营造了一个经济、美观、生态且独具特色的校园景观。但除此之外的其它校园景观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杨豪中教授从艺术教育的角度切入, 指出不少高校在建新校区时, 依然将明确的功能分区作为目前许多新校区规划设计的重点——机械甚至带有复制意味的分为行政办公区、主要教学区、辅助教学区、教师宿舍区和学生宿舍区。有的时候甚至为了满足这种布局方式, 而不惜铲山填湖毁大树。当然, 从传统的角度来看, 这种明确的功能分区最突出的优点为功能间的互不干扰, 有利于管理。但学生在这样的校园里, 其生活轨迹被动的遗传传统, 始终徘徊于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之中, 所谓的新校园建设, 只是在空间上将尺度放大, 而并未提供可满足艺术实践活动及社团活动等需求的空间。针对这些矛盾, 杨教授建议大学在规划新校区时可以借鉴古代的“书院”模式, 在一个组团中学生宿舍、教师宿舍及教师休息室、答疑室, 并配有开放区、小型的图书资料馆, 为师生提供互动空间, 同时又为学生社团的活动提供便利。这反映了高校建设人性化校园的片面性, 其未能最大限度的尊重活动于校园环境的群体的行为轨迹, 妨碍了诸多自然发生行为, 从某种角度来讲, 这对教育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

从生态方面来讲, 高校作为专类绿地, 它的生态功能的好坏能对周围环境产生莫大的影响, 在市区里的大学甚至扮演着某一区域的“绿肺”角色。再看时下正兴的大学城建设, 校园面积占某个区域的绝大部分, 而按照规律, 有大学城的地方, 商业自然而然的就会云集, 人口密度增大, 城镇化脚步加快, 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则不可避免, 从人群安全问题到环境安全问题, 诸多的控诉直接要求在专类绿地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社会、环境等效益。这个发展过程类似于城市与城市问题的形成过程, 不全面的城市设计, 将带来不尽的犯罪、污染、拥挤、各种灾害、资源匮乏等等问题, 所以学者才把城市的问题提升到“生与死”的高度。面对这种困境, 如何保护与修复区域内的生态功能则至关重要——其间天然的河床、池塘、林地及多样的生物形成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 建设的时候着重要考虑生境的营造, 这样才可带来诸多生命体, 促使环境完成自我调节功能, 从而形成一个“朝气蓬勃”的环境。

进士五十八将乡土景观设计定义为融合土地的自然条件、生产和生活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景观和农民生活景观的复合景观。从文化方面考虑, 这其中的景观包括物质性景观和归属于文化空间的非物质文化景观即生活形态和各种技艺等。在方案考虑时既要尊重地域的传统, 又要符合场地的文脉;但是只有物质没有人群活动于中, 则空间呈现片面与了无生气的形象, 所以存在于空间环境中的生活形态也是景观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对某一个地区的文化的完整性, 原真性有着重要意义。而大学所传授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 更应该传播的是认识世界的态度, 有文化传承的空间环境相比较而言, 更容易理解场地与区域, 从而形成某种精神与文化。

三、乡土校园景观实践

笔者于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景区的设计中, 着重强调景观的“乡土化”, 以打造一个符合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自然变化规律的生态区为指导原则, 在场地保留的水塘的基础上营造了一个生态湖区。生态湖区的设计分为三部分:临近大草地部分, 作为草地延续的湿地部分;以跳水石为界, 而拥有游泳池跌水和动物栖息地的“表演”区域;以湘西亭为主体的“观赏”区域。再辅以沿湖生态小道, 让人在遮遮掩掩中感受丰富的空间变化。游泳池、湘西亭、动物栖息岛三个主体物, 呼应了中国传统园林中“一池三山”的景观格局, 是对传统园林的延续及探索性创造。

湿地部分以睡莲、香蒲等水生植物及其种植池作为主体物。其中水生植物为翠鸟、野鸭、蜻蜓、蝴蝶等多种生物, 提供繁殖与觅食的场所, 营造欣欣向荣的生态景象, 同时也可净化由图书馆和游泳池排除的废水。种植池则由此起彼伏的红色元素穿梭而成, 隐喻鲤鱼雀跃, 创造出热闹的情景, 以此强调场所性质的延续性。水跳石的设计, 连接了湖泊两岸, 增添了穿越湖面的乐趣, 同时也呼应了当地文化。

湘西亭的设计原型源自湘西的传统建筑形式, 再以现代的手法表现, 创造出独具湘西魅力的亭子, 从而有别于各地千篇一律的“仿古亭”, 考虑到人观景的需要, 亭子面对游泳池与动物栖息岛, 既可作为观景和休憩的地方, 又可利用亭子的结构形成框景效果。岛上以红枫、黑松与桂花等树木作为配景, 驳岸以黄菖蒲、香蒲和块石等处理, 亭子周边的水域种植荷花, 使得植物与朴实的亭子相得益彰, 显现湘西风情。

动物栖息岛主要为放养于湖泊的水禽作为一个栖息的地方。水禽的设置会使整个湖面生趣盎然, 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浅谈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觉心理

田智文 (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教师湖北武汉430205) 方思珞 (湖北美术学院设计系2010级本科湖北武汉430205)

摘要:视觉心理的产生过程是人们对设计作品的视觉元素——文字、图形、色彩、肌理等各类视觉元素在视觉上的心理反映的过程。本文针对视觉心理的含义、产生的原因、特征、作用和意义这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论述。

关键词:视觉传达;视觉心理;视觉元素

一﹑什是视觉心理?

视觉心理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任何事物, 通过我们视觉上的接收传达给大脑皮层让其作出相应的反映, 这样的一个透过双眼所作出的直接判断便是视觉传达。简而言之, 视觉传达是“给人看的设计, 告知的设计。”而视觉心理是指, 任何一种现象的存在, 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 比如看到红色, 会有热情, 速度的心理感受, 而设计师在平时的设计工作中, 往往遵循视觉心理的规律来设计出合适的作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看东西”, 排除盲人得倚靠除视觉外的感官来认知周遭外, 作为大众, 无论做什么都需要视觉的辅助。拿起一支笔, 一张纸, 或是找一本书看, 这些动作都能很轻松地完成。然而心理往往都是由外在的感知通过人的记忆或是曾经的经历而产生的一种联感, 经这些视觉心理的现象进行提炼和总结, 得到相应的视觉规律。只需将这些规律进行有效的利用, 他能很好地协助我们的设计工作。

视觉心理实际上并不是人根据视网膜上提供的影像认识事物, 而是根据思维所提供的语言形式。同时通过“看”对事物外在的物理形式的内在心理反应。

二﹑视觉心理是如何产生的

视觉心理的流程是极其具有规律的。凡是成功的作品, 都具备较高的视觉素质, 它的视觉层次必定是清晰的。一旦事物的视觉表象信息通过心理进行反馈, 在高级思维活动的驱动下, 视觉心理便产生了。

高级思维即抽象﹑联想﹑想象等。人的视觉认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过程。

三﹑视觉元素的视觉心理特征

视觉元素包含有形状﹑大小﹑色彩等。这里值得一提的是, 概念元素若不在实际的设计中加以体现, 它将是无意义的。然而一切的视觉元素都是相对的。比如, 什么是大?什么又是小?一棵树相对于一片树叶便是大, 然而与一整片森林相比, 它又是小的。也就是说, 有了对比, 才有大小之分。与黄颜色相比, 绿色是偏冷的, 但看到蓝色, 绿色确是偏暖的。这与树和树叶的例子一样,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对比, 视觉元素的心理特征才会明晰地体现出来, 并且这种心理特征不是唯一的, 通过比较的对象发生改变, 所产生的心理感受也会发生变化。

然而说到最基本的视觉元素, 便是点﹑线﹑面。点, 作为一个最简单明了的视觉元素, 它是最集中的。线则具备延长的特质, 而面则更具备体量感。点按照一定的方向排列构成线, 线密集于一起构成面。这里, 先将形状和大小一起讨论。

点是一切事物的源头。它有跃动感, 生机感和节奏感。它是视觉传达设计中一个最基本的元素。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是依据对象而反映其大小﹑方向等状态的。从视觉特征上看, 它是岛上辅以疏密有致的水杉、合欢等为水禽提供林荫空间;再植以扁柏、山茶花、荚蒾、栀子、八角金盘等鸟类可食果实的树种吸引鸟类;驳岸则是由芦苇、黄菖蒲、香蒲、千屈菜等水生植物营造动物生息地。空间上也课作为湖面的视觉中心, 丰富空间景观。

总结

高校作为某区域中一个集中容纳成年自由人行为活动的场所, 它和其连锁反应必然会带来诸多问题。如何从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基点出发, 详细分析它所包含的诸多属性, 既不因为建力的中心。点本身不具备指向性和连续性的, 但具有极强的向心力, 给人一种聚集的感受。往往为了突出某一事物或想要吸引眼球便用点来传达。点越小, 聚集力越强。通过有秩序的排列, 点也能达到视觉上的舒适感与美感。

线可概括为直线和曲线。线比点更具方向感。他能传达出一种惯性。水平线给人安稳﹑永恒﹑平静的心理感受;垂直线给人以强势纯粹的心理感受;斜线更具动感;而曲线则更加柔软和饱满。线的情绪比点更丰富和直接, 它在视觉传达中的运用也是十分广泛的。

面比线更具备体量感, 它是由线组成的。面的形态十分丰富, 有几何形﹑有机形﹑不规则形和偶然形。几何形给人严谨﹑理性以及有秩序的心理感受;有机形具备自然优美的美感;不规则形式按照人的意志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不具备任何规律的造型, 所以它往往给人以不受限制的感觉。而偶然形则是极富个性与想象力的图形, 它具有自由的心理特征。

色彩, 色彩由明度﹑纯度和色相组成。一幅作品则还需要考虑色调这个元素。色彩分有彩色和无彩色。无彩色指白﹑灰﹑黑这三种没有色相的色彩, 所有有色相的色彩都是有彩色。

研究色换回发现, 有基色﹑类似色﹑中间色﹑对比色和补色。相近位置的色彩组合给人协调的心理感受, 相反的颜色组合给人以对立的印象。

色彩的明度便是它的光亮, 纯度用来表现色彩的鲜艳和黯淡, 正如为什么为幼童设计的物品色彩纯度很高, 是因为儿童的认知度相对较低, 鲜艳的色彩有利于他们对色彩的认知并且能给他们以活泼快乐的心理感受。从这一点可以看出, 正确地使用色彩, 能起到科学﹑有效的作用。色调是诉说感情的色彩, 比如相邻色会给人一种高尚品味的整体感。色彩是有情感的, 而人的感情却是主观的。但在视觉心理上, 只要恰当地运用这些规律, 哪怕是主观的心理行为, 也会遵循设计者的意图, 达到良好的效果。

四﹑视觉心理在设计中的作用和意义

心理是有规律可循的。心理现象不存在好与不好, 只有喜欢与否。个人的喜恶不尽相同, 而作为设计者们则可以通过对视觉心理的规律的学习来辅助今后的设计工作。

包豪斯说:“设计的目的是人, 而不是产品”。一切外在的形式豆浆服务于产品本身。产品的功能性永远是最重要的, 失去了功能, 其他的一切将变得没有意义。正如一张海报的作用是为准确传达信息, 如果不能准确地传达信息即使再好看也失去了意义。通过设计师有意识地把概念通过一定的媒介传达出来, 并且得到受众群的认可, 这样才使设计变得有意义。设计本身是源于人, 最终将服务于人, 服务于生活的。

掌握视觉心理就是掌握人心理动向的一个过程。正如翻阅一份报纸一样, 设计师要做的是掌握人捏阅读的规律去将信息合理的规整并排版。引导读者按照设计好的步骤有效地阅读。然而想要左大培这一点的前提是了解心理, 解读心理。最终才能引导心理。

视觉心理的研究之路还很长, 它能改变人的生活方式, 使其变得更加舒适, 简约而不简单。

正如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一样, 从生活中汲取灵感, 最终服务于生活。

设毁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又保存当地的一些记忆, 同时还要满足大学生对环境的要求则令人深思, 而“乡土”校园可为出路之一。

参考文献

[1]进士五十八等编, 李树华等译.乡土景观设计手法-向乡村学习的城市环境营造[M].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8 (2) .24-120

校园园林景观设计 第9篇

1.辛辛那提大学校园规划的具体体现

1.1总平面布局

平面总体走势使用了原生态十分有力度的丘陵状地形, 形成纵横交错、起伏变化、神秘而奇异的效果。

1.2注重各种尺度围合空间的形成

在辛辛那提大学设计与艺术中心 (Aronoff Center for Design and Art) 的环境设计中, 强调空间变化带给人精神层面的感受。一系列蜿蜒流动的草地土丘好像是从建筑师艾森曼 (Peter Eienman) 设计的扭曲的解构主义建筑中爬出来的一样, 创造出神秘的形状和变幻的影子。这个设计并不是创造一个景观来迎合这个后现代代表人物的建筑, 而是站在景观创作应有的角度来创造一个“玄秘而又奇异”的场所, 从而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好评。辛辛那提大学设计与艺术中心的环境设计见图

1.3因地制宜、构思巧妙

在辛辛那提大学图书馆广场的设计中, 哈格里夫斯创作了一个螺形平面形状的广场, 铺装的纹理表现出生命体的特征和独特的韵律, 见图2。

由于广场下面为停车场, 所以不能种植大乔木。为了弥补竖向的不足, 哈格里夫斯在“螺嘴”的方格位置布置了一组细长的锥体氖光灯, 方格与螺形的有机体形状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之字形的残疾人坡道使广场与校园其他部分有趣地连接起来。设计所表现出的“幽默”使广场受到人们的喜爱, 见图3。

1.4 建筑形式的多样

建筑材料的本地特色与建筑细部的设计运用, 体现设计与环境、当地人文特色的融合, 由艾森曼 (Peter Eienman) 设计的辛辛那提大学设计与艺术中心大楼 (Stanley J·Aronoff) , 有着粗糙的外墙, 歪歪扭扭的窗户, 这个解构主义的建筑将粉红、蓝色和绿色的方盒子混杂在一起, “像个扭动的怪兽” (引自哈格里夫斯事务所设计文稿) 爬在山坡上。哈格里夫斯的这个园林景观对这个复杂的建筑的回应就是:设计了一系列似乎是从建筑中爬出来的草丘在地面上涌现着, 创造出神秘的形状和变化的影子。场地的独特波动形式为学习艺术的学生们布置他们的临时作品提供了很好的空间, 与建筑风格很好的呼应, 从而为学生创造出宜人的学习、交流空间。

2 校园文化与景观相融合

2.1 总平面布局

应用现代的庭院空间概念, 因势利导。从环境与景观规划出发, 将生态环境与人工环境有机地结合, 具有整体性、丰富性和穿透性。景观和绿地组织:环心为特征, 形成公寓围合空间、综合楼内外教工公寓内庭院;绿地系统为:绿地率高、连续性强即空间景观不是孤立的, 而是连续通透的, 使得视觉更具层次感。

2.2 坚持景观生态优先

在大学校园规划建设中应坚持景观生态优先, 兼顾大学校园发展和满足师生基本教学生活需要的原则。从选址、总体布局和绿地系统、交通系统考虑, 景观安全格局是在难以满足景观最优格局的情况下, 景观规划设计能够达到的某一相对理想状态。在进行校园绿地系统、交通系统规划的时候应注意校园绿地的相对面积、景观连接度及其对校园景观变化的控制作用, 争取让绿地系统成为大学校园的基质。校园道路应当通而不畅, 例如辛辛那提大学校园的麻花辫道路, 以减少机动交通和人的行为对景观连接度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维护景观基本稳定和谐。

2.3 人与自然的统一

目前校园景观设计过分重视校园景观的观赏性, 把观赏性作为校园环境的首要目标, 喷泉、大而空的广场占据了大量的校园空间。而校园可供师生的交往空间很少, 是视觉上的美学景观而非以人为本的使用性景观。要建立起人与自然的统一, 即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2.4 自然景观的利用

自然景观的利用要考虑场地原有自然景观的特征。认真分析场地景观元素的特征, 我们应该保护和加强内在的景观质量, 剔除不应该保留的要素。而事实上, 一种更好的方法是依自然而建筑, 尊重自然形成的山体、水体、地形、地貌、植被, 它可以提供古老文化中的尺度和魅力, 它的物质和空间经济学法则使建筑和景观紧密相连。例如, 在辛辛那提大学校园总体规划中哈格里夫斯按照校园的地形原貌设计其道路, 利用有利的原生态地形进行规划设计使其成为特色, 见图4。

2.5 融合设计原则

兼顾功能和景观的需要, 将人文内涵, 建筑和自然景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体现大学文化特色, 展示大专院校的形象。

在功能上, 应注重对学习环境的营造, 强调学习、交流的舒适度, 合理利用校园的室外环境, 为人提供可供学习、交流的景观空间, 与教学等相关活动的范围从室内延展到室外, 通过这样来营造校园内浓郁的学习氛围。

在景观上, 应注重高等学府的外形象的诠释, 让校园环境在高教园区独树一帜, 具有鲜明的个性, 并紧密结合本校的内部学科设置, 通过环境景观向外界展示其特有的学院风格及学术特性。

2.6 保留与创新

新校园规划要在校园历史空间的保留和保护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 对校园景观空间主要构成要素提炼、选择。新老校园拥有不同的地域特点, 新的教育理念和规划要求造成了与老校园拥有不同的校园形态, 在新校园景观设计中展示校园历史和文脉的延续的可能是教学楼旁选用相同的树木, 例如辛辛那提大学校园与老校区道路相呼应及绿化风格的呼应使其成为特色。新老校区环境的整体意向得到传承。

3 结语

校园景观环境设计思想完整的理解包含3个方面的意义:1) 要满足校园使用要求并让原生态的潜力得到发展。2) 校园环境是一个师生休憩学习的场所, 是一个充满闲情和平和安静的生态区域。3) 设计一个提供美学享受的景观。因此校园设计的环境应是有实际用途的, 其景观应能够提供足够的心理安慰并有高层次的美学品质。设计者应将三个特点融为一体并呈现出来。在今后的大学建设中更好地塑造具有地域、文化、时代特色的校园环境品质, 着重营造具有现代化、网络化、景观化、生态化特点的校园。

参考文献

[1]刘晓明.风景过程主义之父[J].中国园林, 2001 (12) :35-38.

[2]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7.

[3]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9.

[4]余键.大学新校园建筑与景观的融合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5.

大学校园水体景观设计浅析 第10篇

近年来, 随着国家经济与文化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大学校园不仅强化了对师生素质的软实力培养, 对优美校园环境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潜移默化的塑造其良好品质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水作为重要的造园要素, 在国内很多学校校园环境营造与构建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水体景观设计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一、大学校园水体景观设计概述

无论形式大小, 水体都可以表现为景观, 而且表达的形式也非常丰富和多样化。校园水体景观的设置依赖于水的特性, 水的可塑性较强, 从功能和动势的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划分。大学校园水体景观从形式上可以分为静态水体和动态水体, 其中动态水体又可以进一步细化为流水、落水及喷泉三种类型。如北大的未名湖属于静态水体, 郑州大学新校区水体景观设计则属于动静结合。此外, 落水景观因其动态变化、视觉新奇, 喷泉景观因其形式多样、造型新奇, 也在校园水体景观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 很多校园在水体景观设计时也会选择动静结合的方式, 并不会仅仅局限于某种单一的形式, 方法手段日益丰富。

二、大学校园水体景观的设计思路

大学校园作为城市文化环境的窗口, 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其多坐落于风景优美区域, 依山傍水而建。以武汉为例, 武汉大学依东湖而建, 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则坐落于南湖之畔。以苏州为例, 苏州大学老校区坐落古老的相城河边, 而新校区则建立在风景优美的独墅湖畔, 苏州科技大学则依石湖建立。这些景致优美的湖泊, 为靓丽的校园环境增添了一份宁静与安逸。再如, 郑州大学新校区的水景设计更是校园的一大亮点。它将校园文化和当地中原文化融入设计当中, 成为校园景观的主体。

为了更好地发挥校园水体景观的积极作用, 高校在校园水体景观设计时也应该本着如下目标。

1. 校园水体景观的形象塑造, 使其成为该高校环境的标志

如北大的未名湖, 不由得让人提到北京大学就会想到未名湖, 提到未名湖便会想到北京大学, 两者相得益彰。

2. 以水造景

校园景色的塑造离不开水, 在校园水体景观设计时也应充分了解和考虑师生对水的理解和感受。以“水”和“绿”作为基质构建良好的亲水性空间, 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安逸、舒适且充满情趣的生活环境。

3. 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校园水体景观设计过程中, 也应该向师生传递一种关心自然、尊重自然的意识。加强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和认识, 并逐渐落实到今后的生活工作实践中。

结合上述目标, 对于校园水体景观的设计也应本着如下设计思路进行:调查了解所在校园目前的具体环境和条件, 结合校园空间利用者的各种需求进行分析设计, 形成科学合理的水景空间布局;设计方案需要同时考虑该校园的地域特点和人文景观;在设计手法上, 采用预园、圆弧、曲线、方形与轴线相结合, 并以植物进行空间分割, 形成优美有序的校园氛围。

三、大学校园水体景观的设计特性

从校园水体景观的设计特性来看, 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 生态性与艺术性应用

任何一种校园水体景观都是作为环境系统而存在的, 由大量“活”的物质、能量及物种而存在。作为一种自然生态系统的水体景观, 包括水体内部、水体与外部环境、水体与水生动植物以及水体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水为媒介的水体景观应具有生态性, 应在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开发和利用。使用过程中也应该本着节约原则, 合理利用好每一份资源。同时, 做好水体景观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通过放养水生物等增强其自净能力。另外, 从艺术性的角度看, 水体景观在设计时也应该保持好其审美特性。如强调其透明光滑、纯洁无瑕的自然之美, 如锥、如柱、如环的形态之美, 供养生命、激发灵感的功能之美, 寄托伦理哲理的情感之美, 融会文化与艺术的古典之美, 以及传承发展的现代美等。

2. 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性

校园文化集中体现了一所大学的主导精神, 也浓缩了大学发展的思想历程, 反映了大学的特色。其在传统景观造型的设计中也被赋予一定的理性精神, 承载着人类理性的文化精神。在校园水体景观的设计过程中, 也应强调其与大学文化的共融性, 赋予其承载和表达校园文化的能力, 并通过富有活力与变化的水体景观加以表现。在具体设计过程中, 也可以考虑将校园的历史传统文化作为水体景观设计的主题。

3. 对水体景观的感受性

景观是为人设计的, 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人的使用方便。因此校园水体景观设计在考虑生态性、艺术性以及融合性的基础上, 更应考虑人的感受。结合人的心理行为特征, 设计出更符合人的审美情趣和感官感受的水体艺术景观。水在人的身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调节人的心理、体温、新陈代谢等。同时, 水还能触发人们的各种感官感受, 激发人的触觉、味觉、嗅觉、听觉、视觉等。水体与人的心理感受渊源密不可分, 水体景观能引发人们的整体环境意象。

四、结语

在风景优美的校园中进行水体景观设计, 无论是洋洋洒洒的喷泉、宁静淡泊的湖水, 还是微不足道的水艺术小品, 都能触动师生的心灵, 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本文在阐述介绍大学校园水体景观设计相关概念的基础上, 对其设计思路和设计特性进行了探讨。旨在抛砖引玉, 相互交流, 为相关实践工作提供些许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梁超, 王宏楠.在设计预期与使用效果之间——某高校一水体景观改造的分析[J].建筑设计, 2011 (12) .

校园园林景观设计 第11篇

关键词:艺术院校 景观小品 特色 设计

“校园的功能不仅仅是为大学正规教学活动提供物质环境……每个人的大多数受教育机会都发生在户外,并与他所选修的课程关系不大,只有当校园环境具备能够激发好奇心,促进随意交流谈话的特质时……它所营造出的校园氛围才是具有真正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基斯特,1967年)。”校园环境景观(这里主要指的是户外空间)的形态和功能在于随意性的交流,这正是大学精神的核心。

景观小品一般体量较小、色彩单纯,对空间起点缀作用。小品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精神功能,包括建筑小品、生活设施小品、道路设施小品等。在景观设计中,艺术因素是不可或缺的,这些艺术小品和设施,是让空间环境生动起来的关键因素,提高了整个空间环境的艺术品质,改善了校园环境的景观形象,给师生带来美的享受。校园景观小品主要分为艺术品、室外休憩设施与其他环境设施及小品等三个方面,下面结合高等艺术院校的校园景观特点介绍景观小品的设计与设置。

1 艺术品

“虽然艺术是个老话题,然而一旦我们将艺术与环境整体性、人类文化研究联系起来并在艺术和设计形态之间建立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那么艺术研究就会被赋予新的意义,并对景观设计产生巨大的影响。”校园景观中的艺术作品同其他的艺术形式相比,更加注重公共的交流、互动,注意“校园精神”的体现,通过雕塑、壁画等艺术形式来表现师生的精神需求和生活状态。

高等艺术院校校园景观中的艺术品最常见占主体地位的就是雕塑艺术,有些高校根据景观设计需求会出现一些壁画艺术。同时,高等艺术院校校园景观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品还有学生作品展览,其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实用艺术、雕塑、平面艺术等等,这类艺术品置于校园景观中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并且是不断更新的。

校园雕塑是校园中最常用的艺术小品形式。雕塑通过千姿百态的艺术造型,表达人们对艺术、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它也是景观构成的重要元素,这里有对现实生活的概念化浓缩,有对未来前景的美好向往,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校园雕塑主题的选定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一般分为三种:具有纪念意义的雕塑,具有一定象征性的雕塑,为美化空间、完善空间形式构图的雕塑。具有纪念意义的雕塑形式其主题一般为名人名事,以名人雕像为主,名人一般为领袖、学校创始人、学术大师、知名校友、校园历史重大事件的领导者等等。通过雕塑作品把学校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人物等用艺术的手法加以描述和再现,使生活在校园中的师生深切感受到独特校园文化的历史沧桑感、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图1-1)。这类雕塑一般独立于一处景观空间中,是纪念性景观营造的一种途径。另一种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雕塑,在校园中也较为常见,将校园文化、思想内涵、大学精神等融入艺术作品中,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加以表现,这类雕塑作品一般置于生活区、休闲区或道路交叉的节点上,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或引导性质。单纯为了美化空间、优化空间构图的雕塑作品在校园中并不多见,但也有例外,高等艺术院校因学科特点,对美的追求标准最高,所以有时也为了照顾空间环境的景观而设置雕塑作品,力求达到区域景观的最佳状态。

壁画也是景观小品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形式,但在校园景观中并不常应用,一是受到校园空间环境的限制,二是壁画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更适宜表现叙事性情结或事件,不适宜表现抽象的校园文化与精神内涵。在高等艺术院校校园中,也有例外,壁画以其他形式存在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四川美术学院的涂鸦街,艺术学生应用自己的专长,将美院附近的一条街道的建筑外檐全部手绘上了艺术图案,彰显了年轻人的个性与艺术审美,这种墙体手绘也属于壁画的一种形式(图1-2)。

高等艺术院校校园景观中的艺术品形式丰富多样,有一些属于大学校园中较长应用的景观艺术小品,还有一些是艺术类高校独有的艺术品。艺术高校内所设学科皆与艺术或设计相关,其日常学习生活都与艺术密切相连,学生的学习研究范围也隶属于“艺术”范畴,所以,师生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行为所产生的学习结果都属于艺术品。艺术院校经常在室外举办诸如雕塑、实用艺术等专业的作品展览(图1-3),这些师生作品在展览期间这一时间内,在室外展区这一空间内是属于该景观空间中的艺术小品,这些艺术品是该区域内室外景观空间中的主角。这类艺术品的形式多样,位置布局不定,并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是营造高等艺术院校校园特色景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对高等艺术院校学科特色最直观的表现形式,也是特色景观中的一大亮点。

日本著名雕塑家关根伸夫说:“雕塑是赋予环境以生气的工具”。一件作品如果不与环境相结合,本身的艺术性再高,也毫无意义。“作为文化圣地的大学校园,其雕塑作品要以丰富的内涵、新颖的构思、高雅的造型成为校园的标志性景观”。如何将雕塑作品与周围环境协调和结合,通过适宜的环境背景衬托出雕塑的意境及主题是设计人员应着重考虑与研究的。在设计营造时,要注意规划人流动线与雕塑的关系,避免因视点过近引起近视变形,要考虑空间内的整体构图及色彩,景观背景应起到衬托作用,不与雕塑相冲突。同理,其他形式的艺术小品也应注意上述问题,在形态设计、材料应用、位置摆放等方面都应考虑周边环境。只有将艺术小品与环境景观相结合,才能将艺术品置于景观中的合理位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丰富校园景观的内涵,营造高等艺术院校校园特色景观。

2 室外休憩设施

nlc202309012252

校园室外休憩设施指的是,布置在室外供师生学习、交流、休憩和举行各种活动的设施小品。如:具有一定景观效果的座凳、树阵广场中围合树池的隐形座凳以及有一定分隔场地空间作用兼具休憩功能的低矮墙体构筑物等。室外休憩设施也属于景观小品,但与艺术品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设计师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往往过多关注艺术品营造,而忽略了室外休憩设施这些细节,从而有可能导致室外场所的休憩设施不能很好的发挥其功能作用,给师生的生活、活动造成不便。

想要打造舒适合理的室外休憩设施,营造轻松和谐的室外休憩空间,就要以行为学理论为理论基础,充分了解师生在室外景观空间中的行为活动习惯,据此设计休憩设施。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和卡罗琳·弗朗西斯认为室外空间环境应该充分考虑人的行为习惯和使用情况,并提出了室外空间的设计导则:应在潜在使用者易于接近并能看到的位置;明确地传达该场所可以被使用;配置各类设施以满足最有可能和最吸引人的活动需求;鼓励使用人群中的不同群体的使用,并保证一个群体的活动不会干扰其他群体的活动等。

高等艺术院校校园内的休憩设施应当是经过精心设计与仔细推敲的,良好的细节构筑与独特的形态设计能够给人们提供心理上的引导与调节作用。在室外休憩空间中座椅是非常重要的构成要素,座椅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室外景观空间的利用率及使用效果。设计休憩座椅时,在材质、形式、色彩和类型等方面都应当反复推敲,验证其合理性与舒适性,并与周边景观环境相适应。设计应破除单一传统的呆板形式,在满足学生使用需求和适宜景观环境的基础上,尽量丰富座椅形式,条形、列形、岛屿形等穿插或结合使用,可营造出开放式空间,单置或对置可营造相对私密性的空间,座椅设置的合理性与舒适度是衡量校园的休憩场所人性化程度的重要标准(图2-1);其次在设计形式与类型上应寻求多样化、个性化、独特性,将休憩设施与花架、亭廊、景观墙等构筑物相结合,可丰富休憩设施的形式。座椅风格应与周围建筑物、其他景观元素的风格统一融合,同时还要关注材料与工艺,舒适、耐用、耐腐蚀等特性。功能舒适、性能优良、具有设计感与艺术感的室外休憩设施是高等艺术院校校园设施所应当追求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与特色校园景观相适应、相匹配、相融合,营造出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和谐统一又不失人性化和人文气息的校园室外休憩空间。

3 其他环境设施及小品

校园环境设施指校园外部空间中供人们使用,为人们服务的设施或小品。除了上述三种类别外,还有其他一些环境设施和景观小品在校园景观环境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刻有校名的标志物、形态独特的花廊、洞门等。校园环境设施与建筑小品方便了师生对校园空间环境的使用,同时也体现了校园特色,它们是文化艺术的实用载体,也是校园文化精神和地域特色的物化体现,具有空间指引、休憩娱乐、观赏纪念、造景点题等功能,有些设施小品因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具有特色的校园象征和标志,如:中国美术学院刻有校名的条石,形体简练,书法雄浑有力,易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同时,情化、意化、美化环境并且有鲜明个性的校园标志或景观小品也总是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们既与校园使用者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又对美化校园景观环境、提升校园人文环境,弘扬校园场所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四川美术学院在校园景观营造中特别注重具有艺术特质的景观小品的设计与设置,大大增强了校园的艺术氛围(图3-1)。

校园环境小品的设计也应注重其功能使用性,最多的就是可坐性,除了校园必备的室外休憩设施外,花坛边缘、庭院布石乃至楼前宽大的台阶,都可以成为师生休憩停留的场所。所以在校园景观小品的设计上除了考虑形式外,也可适当加入功能性。

结语

高等艺术院校校园特色景观的产生是整体与局部的完美结合,整体的美是通过各个细节得以展示和体现,校园内充满个性的景观小品、种类丰富多样的植物造景、便捷通畅的校园道路等等构成了功能合理、环境宜人的区域景观,各个区域景观又构成了完整、和谐、富有特色的校园景观。当然,这其中最为丰富、使用功能最为频繁、最能体现艺术院校艺术特色的细节就是景观小品。景观小品数量众多、形式丰富,最具设计感与艺术特点,同时,小品的设计融入校园文化精神,体现了对校园历史文脉的尊重,与周围环境和谐共鸣,体现了对景观环境的尊重,在细节中展现了时代精神与校园独特的文化内涵。

大学校园的植物景观设计 第12篇

关键词:大学校园,植物配置,功能区,景观设计

大学校园是一个多功能的场所, 为学生提供了生活、学习、交流和娱乐的空间。如今, 各所大学也更加注重校园服务设施的建设, 但只有通过与其功能相配合的植物景观设计才能使这些空间更好地为人所用。校园规划根据其不同的功能区域可分为入口区、教学科研区、体育运动区、学生宿舍区、植物展示区等, 一些历史悠久的大学还有部分历史建筑保护区域。由于每个区具有不同功能属性, 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会出现明显的差异, 植物景观的设计不仅应该满足不同功能区的需要, 还应该根据不同的校园文化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植物景观[1,2,3,4,5,6]。

1 校门区植物景观设计

校门区通常可以作为一个学校的标志, 带给人们关于学校的第一印象, 它是学校向外界展示的窗口, 最能体现一所大学的历史和文化特色;另一方面, 校门区域承担着主要的车流和人流的集散功能。这一区域的植物景观设计通常较为简洁, 以保证充足的交通空间并且体现出高等学府的庄严和肃穆。

1.1 清华大学东门

清华大学东门一带主要是新建区, 由逸夫科学楼、明理楼、建筑馆、伟伦楼四大现代建筑作骨架, 与北侧的主楼遥相呼应。在这些建筑群周围的植物景观设计带有较浓的现代气息, 通过开敞草坪和规则式绿篱和树木的栽植, 体现了强烈的空间感, 强化了这一区域的中轴线。主要植物应用类型有规则式草坪、规则式绿篱、疏林草地;主要植物有野牛草、早熟禾、紫叶小檗、金叶女贞、雀舌黄杨、红叶李、银杏、国槐、白皮松、油松、青杆。

从东门入口到主楼前是规则型草地, 周围列植银杏和规则式绿篱, 形成1条明显的中轴线, 草坪草均选用适合北方气候的早熟禾。这些草坪主要起扩展空间的作用, 保证了从东门到主楼这一中轴线视野的通透性, 使主楼显得高大而威严。这一区域的行道树采用银杏和国槐, 灌木修建成为规则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很好地与规则型的草坪形成了呼应。金叶女贞和紫叶小檗间或布置, 色彩鲜明, 加上银杏的季相变化形成了很好的景观效果。强调了中轴线及开阔的视觉效果, 充分展现空间宽广、宏伟的气势, 也很好地烘托了周围的建筑。而主楼前的草坪处理成缓坡的形式, 种植中等高度的乔木。植物以白皮松、油松为主, 以红叶李、青杆作点缀。这2个疏林草坪从形式上既打破了周围建筑的单调呆板, 又简洁明快, 同建筑的风格相统一;而这些植物也保证了这一区域四季常绿的景观, 也烘托了主楼的宏伟气势。

1.2 北京林业大学正门

北京林业大学主楼前的区域以微地形配合疏林草地为主, 彰显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林业院校的特点。其主要植物应用类型有自然的草坪和树丛。主楼前也是学校重要的植物材料展示区域, 有着种类繁多的植物, 主要有白皮松、雪松、青杆、鹅掌楸、杜仲、龙游山桃、李树、榆树、沙地柏、锦鸡儿等。

从目前的效果来看, 无论是从校园里面看, 从主楼向下看, 还是从草坪中间向四周看, 都有比较好的景观。这样的设计使主楼前原本不大的空间显得深远, 扩大了空间的视觉效果。但是由于没有直接通达主楼的道路, 所以给交通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草坪中也人为地踩踏出来1条小路。这一区域的植物种类丰富, 是很好的教学实践区, 植物的配置在北京的气候条件下最大可能地复层混交, 使得植物景观的层次较为丰富。常绿树、落叶树很好地搭配, 加上花灌木的点缀, 使得四季有景。

2 纪念空间植物景观设计

在一些历史悠久的学校中都有一些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纪念性空间, 这类区域的植物景观设计应该配合其原有风格, 做到很好的统一和协调。如:清华大学的二校门至大礼堂之间的区域, 是清华大学早期建筑集中的区域, 也是清华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区域。其中主要植物应用类型有结合地形的自然式种植、规则草坪、行道树;植物种类有雪松、刺槐、白皮松、榆树、圆柏、丁香。这一区域是清华大学的历史建筑保护区, 首先是植物配置的基调体现了这一特点。该区的南、东、西三面被土山包围, 山上植物葱茏, 与北面的古建筑围合出一片清静幽深的小环境。配合地形植以高大的常绿树, 放大了地形对环境的影响, 使二校门到大礼堂的空间形成了一个从封闭到开敞的过程, 也形成了一条视线的廊道, 更彰显了草坪的开阔和建筑的深远, 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这种植物造景的方式明显反映出我国古典园林那种欲扬先抑的造景手法。该区的基调树种以常绿树为主, 使得景色四季常青。常绿树种中又以侩柏为主, 间植以白皮松、油松, 均为北京的乡土树种, 与古建筑的风格取得高度协调。

3 教学区植物景观设计

教学区域主要指教学大楼以及图书馆、各院系大楼、科研实验楼等。这个区域也是校园绿化的重点。其植物景观设计的重点在于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户外沟通和交流的空间, 并且处理好植物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 柔化建筑物生硬的外观, 且不影响室内的通风采光。这一区域的植物景观设计也应该考虑不同人群使用, 而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气氛, 既可以安静怡人适合读书和小型交流, 也可以开敞简洁, 利于较大规模的学生活动。

3.1 清华大学数理楼

其主要植物应用类型有垂直绿化、草坪、绿篱植物种类有野牛草、五叶地锦、大叶黄杨、棣棠、龙柏。清华大学数理楼成对称式的建筑布局, 建筑前空间处理成为下沉式的台阶草坪, 形成了一个露天小剧场, 适合较大规模的学生活动。配合较为古朴的建筑风格, 植物配置也较为简单而典雅, 建筑柱廊的外墙上种植五叶地锦, 而柱廊外整齐的种植棣棠和龙柏, 显得庄重又不失生机。不足之处在于, 下沉式的草坪的长势不佳, 露出较多的裸露土地, 加上没有树木的遮荫, 这块场地的使用率并不高。

3.2 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

其主要植物应用类型有绿篱、草坪、林荫树;植物种类有刺槐、大叶黄杨、龙柏等。林业大学的图书馆是一个具有现代气息的建筑, 建筑外观设计简洁, 色调以灰色为主。这一区域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读书和交流的空间, 同时图书馆的地下1层需要安全和视觉的防护。设计师将这块场地设计成微地形并配合原有长势良好的洋白蜡和洋槐形成浓郁的林下空间, 结合地形设置台阶和座椅, 为广大的使用者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学习休闲场所。而图书馆的外围周边设计成为了较宽的带有一定坡度的绿篱, 既起到了保护和防护作用, 其简洁的造型也与建筑形成了很好的呼应。这一区域也是现在学校最受欢迎的区域之一, 使用率很高。

4 宿舍活动区植物景观设计

以北京林业大学宿舍楼间小广场为例, 宿舍活动区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区域, 使用量较大, 活动内容较多, 植物景观的实际应该考虑到为学生提供适当活动的区域和较多的林荫空间, 并在靠近宿舍楼的区域尽量安排安静怡人的休息空间, 以减少对于宿舍楼的干扰。其主要植物应用类型有林荫树和草坪, 植物种类有鹅掌楸、水杉、山楂、紫藤、小叶黄杨、鸡爪槭、海棠、锦带花。这一区域的景观以硬质铺装加条形座椅为主, 使用较为高大冠幅较大的树木起到了较好的遮荫效果, 较为简单的植物配置减小的人为破坏的可能性, 也使学生的活动空间更加安全与卫生。同时, 这一区域多采用秋色叶、观花观果树种, 使四季景观富于变化, 增加了这一区域的生机与活力。

5 体育运动区及植物景观设计

体育运动区包括校园内的操场、体育馆以及其他一些的体育设施场地等。这个区域可用做绿地的面积较小, 多配合操场和建筑周边环境, 为学生提供运动过程中休息的空间。因此, 在选择植物时多考虑植物的遮荫效果, 同时应该考虑植物落叶和飘絮等问题, 减少对户外活动的影响。

6 植物展示区及主次干道植物景观设计

大部分的农林综合性院校都有自己的苗圃, 一方面作为科研基地之用;另一方面一些开放性区域可以作为校园植物园为同学提供一个很好的认知和实践基地。校园内的主次干道是展现校容的风景线, 因此在考虑其划分各个区域的功能的同时, 也要突出各条道路的特色。如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的银杏路和悬铃木路, 已经成为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7 结语

以清华大学及北京林业大学大学为例, 分区讨论了大学校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同时, 植物是有生命的有机体, 因此在设计中也应该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与季相变化, 使植物景观富于生机和变化。另一方面,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 一个好的大学校园植物空间的塑造, 还要结合其独特的校园环境, 遵循生态的、科学的植物配置原则, 创造出优美的具有其独特魅力与气质的校园植物景观。

参考文献

[1]张凯莉, 周曦.大学校园环境设计问题的探讨[J].中国园林, 2006 (3) :80-83.

[2]李利, 秦柯.大学校园植物景观空间塑造浅析[J].山西建筑, 2008 (26) :333-334.

[3]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4.

[4]丙立, 丁勇.浅谈高校绿化植物配置[J].园林与设计, 2007 (14) :216-217.

[5]陈文术, 肖海苏.试论大学校园的植物景观营造[J].山西建筑, 2007 (4) :340-342.

上一篇:安徽农业下一篇:真心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