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法律语言翻译

2024-05-18

少数民族法律语言翻译(精选3篇)

少数民族法律语言翻译 第1篇

法律语言属于语言功能的变体范畴, 作为一个边缘学科源于法学和语言学, 其目的是建立和沟通关于权利、义务、利益和责任的信息。随着中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 使得中国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在依法治国道路上面临一种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而准确、全面、及时的法律语言翻译是完善法制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正如Susan Sarcevic所说:我们现在处于多语时代, 翻译在地方和国家法规、国际法方面都起着主要的沟通媒介作用。法律语言的翻译作为一种特殊文本的翻译在全世界乃至中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但其在翻译及法律研究领域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国际社会每日大量的法律文本的翻译实践相比, 对法律翻译的理论研究却很滞后。语言学家和法律工作者往往只从术语和句法等微观层次来研究法律翻译, 认为普通的翻译理论也适用法律翻译。实际上, 作为特殊文本的法律文本翻译有其自身的特点, 需要特定翻译理论的指导。德国学者提出的功能派翻译理论为法律翻译提供了新的方法。

二、功能翻译理论的形成发展和重要理论

纵观西方翻译理论近30年来研究的发展, 可谓学派林立、人才济济、内容丰富多彩, 而以凯瑟林娜·赖斯 (Katharina Reiss) 、汉斯·费米尔 (Hans.J.Vermeer) 等为领军人物的西方功能翻译理论更是独具异彩, 影响深远。

1.凯瑟林娜·赖斯 (Katharina R eiss) 的翻译标准功能分类说 (Text Typology) 。德国功能主义翻译是以目的论 (Skopostheory) 为核心的强调文本和翻译的功能的一种翻译流派。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流派的出现是以1971年凯瑟林娜·赖斯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 (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一书的出版为标志的。此书中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 她提出翻译应具有具体的翻译要求 (translation brief) 。理想的翻译应该在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等几个层面与原文建立起等值关系, 即从原文、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来评价译文。赖斯的翻译批评模式是建立在原语文本与译语文本的功能关系基础上, 她认为理想的翻译应当与原文在概念性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方面与原文对等, 即她所谓的综合性翻译 (integral communicative performance) 。虽然赖斯没有摆脱以原作为中心的等值观, 但是作为一名有经验的译者和翻译培训者, 赖斯意识到实际翻译中有些情形下, 对等是不可能的或不需要的, 后一种情形正是由于翻译要求造成的。因此, 翻译批评家们不应依据原文的一些特征来判断译文的优劣, 而应当依据译文是否在一定的翻译情境下实现了它的功能来判断译文的优劣。

2.汉斯·费米尔 (Hans.J.Vermeer) 的翻译目的论 (Sko-postheorie) 。赖斯的学生费米尔进一步打破了等值理论的束缚, 创立了功能派的主要理论:目的论。费米尔所提出的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目的论的主要观点如下:翻译是一种基于原语文本的有意图的、人际间的、部分地通过语言媒介的跨文化互动行为;翻译有三个基本规则:目的规则 (skopos rule) 、连贯规则 (intratextual rule or coherence rule) 和忠实规则 (intertextual rule or fidelity rule) , 其中目的规则是第一位的, 其他两个规则从属于目的规则, 忠实规则从属于连贯规则;目的论认为翻译过程的发起者 (initiator) 决定译文的交际目的, 规定翻译要求。翻译要求向译者指明了需要何种类型的译文, 译者根据翻译要求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 制作出目标文化的文本, 以表达原语文化文本接受者的交际意图;翻译的标准应当是充分 (adequacy) , 而不是等值 (equivalence) 。充分是指译文要符合翻译要求, 翻译要求决定译文充分的翻译属于哪种形式的等值。

3.贾斯塔·赫兹·曼塔利 (Justa Holz Manttari) 的翻译行为理论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 action) 。曼塔利比费米尔更进一步地拓展了功能主义翻译理论适用的领域, 她避免使用翻译这个名称, 而将翻译的外延扩大至各种跨文化转换。她的理论以行为理论为基础, 翻译行为是她的核心基础理论。她区别了“翻译 (translation) ”与“翻译行为 (translational action) ”两个概念。她认为“翻译 (translation) ”是一个狭义的概念, 它只是一种文本形式上的跨文化转换活动, 它涉及原语文本的使用。而“翻译行为 (translational action) ”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它涉及译者为翻译所做的一切, 指为实现信息的跨文化跨语言转换设计的信息传递过程, 包括在翻译过程中给予文化或技术上的参考意见, 针对包括文本转换在内的所有跨文化转换形式, 而重点放在翻译过程的行为、参与者的角色和翻译过程发生的环境三个方面。

4.诺德的“功能加忠诚” (function plus loyalty) 的翻译观。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第二代代表人物诺德在继承目的论基本思想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发展, 提出了“功能加忠诚”的翻译观。“功能”就是使译文在译文语境中按预设的方式运作的因素, “忠诚”即译者、原文作者、译文接受者及翻译发起者之间的人际关系。诺德的忠诚原则是指“译者, 原文本发送者, 目的文本收话人和发起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指目的文本的目的应该与原作者的意图相容, 指当发起人、目的文本接受者和原作者三方之间合法利益发生冲突时, “译者必须协调, 必要时寻求各方理解”。“忠诚原则”有助于在原语与目的语中间取得一定的平衡, 并限制了译文可能的功能范围。

三、功能翻译理论在法律语言翻译中的应用

国外法律语言学从无到有, 并作为一门学科确立以来, 学者们对其翻译方法从各个角度做出了不少论述。从功能翻译理论发展的全过程来看, 不论是赖斯、费米尔还是诺德、赫兹·曼塔利, 始终贯穿着一个核心思想, 即翻译是一种文化转换, 一种交际互动, 一种目的性行为。这个互动过程当然少不了交际者的参与,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 尤其是应用英语的翻译过程中必然产生原作者、翻译发起人、译者、译文读者之间的交际互动。这种互动绝不是仅限于语言层面的“符码转换”过程, 而是一种更高层面的文化转换活动, 关注的是原文发送者与译文接受者之间交际情景下的互动。既如此, 原作者的意图、翻译的要求和目的、译文读者对译文的期待等等自然成为翻译中务必考虑的要素, 作为应用翻译的组成部分, 法律语言翻译也需要功能翻译理论及其目的论所起的重要指导作用。

1.法律语言的文本与语言特征。作为专门用途语言, 法律语言正式程度最高, 其文体属于庄重文体, 注重准确性, 正式性, 严谨性, 精练性和庄严性。从功能角度出发, 法律文本可分为:规定性的文本;描写性的但也有规定性成分的文本;纯描写的文本。我们所看到的法律、法规、合同和条约等属规定性文本类;司法决议、判决书、答辩状等属描写性加规定性文本类;而法律教科书、论文等属纯描写性文本类。

除了法律文本的功能性, 法律语言特征还包括:词汇特征, 如在法律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专业术语;法律语言词汇保留了大量的古英语和中古英语词汇;法律语言词汇在词源上大量收录采用了拉丁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中的法律词汇;日常用语被赋予全新的法律意义等。句法特征, 如长句是法律语言的最大特征, 法律语言的句法特点是和法律语言的文体特征密切相联的, 正式的法律条规和文本中由于对中心词的限定过多, 对某一法律概念成立的条件限定很多, 所以法律语言的长句居多, 短句少。法律语言的文本特征和语言特征直接影响到法律语言翻译时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选择。

2.法律语言翻译的标准和原则。法律语言翻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适合法律语言翻译的原则也应该与众不同, 法律语言翻译的特点可归结为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必须综合运用语言学和法学各分支学科的知识;实践性:指法律语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都是立法司法等法律实践的总结;技术性:体现在固定格式、专业化和技术性语言的运用上。但是, 长期以来对法律语言翻译的标准一直是按忠实于原文的程度来衡量的。法律语言翻译者以传统的语言学方法为主导, 主要集中在字词面, 强调译文与原文间的“对等”。然而, 法律语言翻译并不是用译入语中的概念和制度来替换原来的法律体系中的概念和制度的简单过程。法律语言翻译是法律语言的转换, 要做到译语准确无误地表达原语的真正含义, 无论在用词及句子结构上都必须体现法律的权威性, 保证译语的准确性, 完整体现原语的翻译目的, 只有把深层的含义译出, 才能做到对原语的准确反映。概括的说, 法律翻译有以下应用性原则, 包括准确性及精确性;一致性及同一性;清晰及简练;专业化;语言规范化以及集体作业等。由此可见,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的主要任务是翻译出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文本, 这时译者的任务, 不只是理解词、句的意思, 更要考虑在译文当中具有的法律效力及如何实现这种法律效力。所以我们有必要以追求翻译充分为前提, 首先考虑到法律语言翻译中法律文本的目的, 为实现译文的交际功能而选取相应的翻译策略。

3.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法律语言翻译。根据功能翻译的目的论, 任何翻译活动都是有目的的交际行为。法律语言翻译也是如此, 目的法则是开展法律语言翻译活动的最高指导原则。在目的论中, 目的性法则是最高法则, 换句话说, 翻译行为决定于翻译目的, 并由此制定翻译要求。翻译目的指的是译者必须根据某个与译文有关的原则前后一致地进行翻译。根据功能翻译理论的目的论, 翻译过程的至高原则是该翻译活动的目的。在实际操作翻译之前, 译者需要和委托人共同商榷法律翻译活动所要达成的目的。而后, 译者通过对原文和译文的预定功能进行分析来确定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可以使译文符合翻译活动的目的, 从而完成译文在译入语境和文化中的交际功能。

以法律术语的翻译为例, 它是法律语言的构成要素之一, 对于法律术语的理解和翻译直接影响法律文件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法律术语的作用在于以最简洁的词或词组叙述一项普遍接受的复杂的法律概念, 使法律工作者能用较简洁的语言相互交流沟通, 因此词的内在意义通常要比起外在形式复杂得多。译者如果单就字面意义直译, 或望文生义, 就无法将词的真正含义正确完整的表达出来。在翻译之初, 译者将尽量寻求在本国法律中与原词对等或接近对等的专门术语。英语和汉语中的法律术语都各有其特定的法律上的意义与效果, 不可随便改变形式。为了达到法律上的效果对等, 译者应尽量寻求在本国法律中与原词对等或接近对等的正式用语而不是任意自创新词, 以免误导读者, 引起歧义或解释上的争议。但是, 在正确理解原词在上下文中的确切意义和对等翻译的基础之上, 功能翻译理论的目的论和无对等的翻译才是翻译的关键。对等的概念是相对的, 而不是绝对的。由于法律制度的差异, 英美法中许多术语所指涉的概念、原理或规范在本国制度中是完全不存在的, 因此也无对等或接近的对等语。遇到这种情况, 在法律语言翻译的目的下, 译者不妨通过对原词涵义作正确理解后将之译为非法律专业用语的中性词以免发生混淆。

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 并不是所有的法律用语都能根据字面意义直接翻译成目标语。如果贸然直译原法律文本中的词汇, 而译文表达的法律概念却在目标法律体系中根本不存在, 或者恰巧和目标法律体系的某个法律表达吻合但却表述完全不同的法律概念, 则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目标法律文本读者对译文产生困惑和误解。解决这类问题的出路在于认真理解原法律文本术语内在的法律含义, 用目标文本中带有相同法律含义的法律术语翻译。

四、结语

传统的翻译属于一种自下而上的翻译, 而功能翻译则属于一种自上而下的翻译, 因此功能翻译更具有前瞻性。翻译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复杂过程, 译文是翻译过程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翻译发起者虽然很重要, 但决不是唯一的因素。法律语言的翻译应该是译者在法律翻译活动所要达成目的的指引之下, 对这一行为过程相关的各方进行分析, 权衡选择后确定翻译策略, 而后进行翻译形成的结果。法律翻译策略的出发点是成功实现预期目的和文本功能, 使译语读者能理解并且自然地接受。功能翻译理论以目的语为视点, 更注重目的语的遣词造句习惯, 在翻译的过程中, 译者可以摆脱传统“对等”原则的束缚, 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 采取多种翻译策略, 使译文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为法律语言的翻译提供科学而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Nord, Christiane.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Approaches Ex-plained[M].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 1997

[2].Wilss, Wolfram.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Problems and Methods[M].Shanghai 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Gentzler, Edwin1993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M], R outledge:London and New York.

[4].Robert C.Berring and Edinger, Finding the law, USA:West Group, 1999.

[5].贾文波.功能翻译理论对应用翻译的启示[J].上海:上海翻译, 2007 (2)

[6].何庆机.国内功能派翻译理论研究述评[J].上海:上海翻译, 2007 (4)

[7].刘蔚铭.语言证据范畴下的法律语言学研究[J].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9 (1)

[8].马红等.功能翻译理论与其翻译原则和方法.外语学刊[J], 2007 (5)

[9].周觉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述评[J].求索, 2006 (1)

少数民族法律语言翻译 第2篇

【关键词】商务英文合同概括性法律语言翻译

1.概括性法律语言的语言特点

1.1 词汇特点

(1)专业术语的使用

如,“Execution”作为一个常用词时是“执行”,然而在法律语言中意义是“签订”。“presents” 作为一个常用词是“礼物”,然而在法律语言中意思是“本文件”。

(2)古体词的使用

在商务英文合同中, 以下词用的很多,如,“herein”, “hereafter”, “hereto”, “hereunder” “therein”, “thereunder”, “whereby”, “wherein” 等等。

(3)外来语的出现

如,“bar” 意为“法庭,审判台”(法语), “coemptio”意为“买卖婚姻”(拉丁语)。

(4)同义词的大量使用

如,“loss, injury or damage” 指“伤亡”。 “terms or condition”, 为 “条件”。 “stipulations and provisions” 意为“条款”。

(5)shall的使用

Party B shall warrant the promised condition of the work within one year after the date of receiving the work by Party A.(张福林,1998:297-298)

1. 2句式特点

(1)长句的使用

The seller shall not be responsible for delay in shipment or non-delivery of the goods due to Force Majeure, which has occurred during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r in the course of loading or in transit.

(2)條件句的使用

Subject to the conditions hereinafter set forth, ABC company will indemnify and protect the Purchaser against any losses or damage.

(3)平行句的使用

An enterprise as legal person shall terminate for any of the following reasons:

a) if it is dissolved by law.

b) if it is disbanded.

c) if it is declared bankrup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or

d) for other reasons.

(4)被动句的使用

If his habitual residence is not the same as his domicile, his habitual residence shall be regarded as his domicile.

(5)命令句式

The lawful civi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itizens and legal persons shall be protected by law; no organization or individual may infringe upon them.

(6)名词化句式

Smuggling of goods whose import or export are subject to prohibition or restrictions, which constitute criminal offences shall be subject to…

2.概括性法律语言在商务英文合同中的翻译

2.1词法层面的翻译

2.1.1 古体词

在商务英文合同中经常使用古体词来增加合同的规范性与正式性,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对于主要的古体词应该着重强调。(孙致礼,2003:70-73)

(1)“Here-prep” type 基本的意思是:“本……”,“此……”。如,hereafter翻译成“以下”“此后”“下文中”等等。

2.2.2 同义词

在商务英文合同中,有一些同义词词义相似互补,但仍然存在细微的差别。译者应该尽可能的找到中文里相应的对等词。如,deterioration, defect or loss,损蚀、缺陷或损失。

2.2.3 shall

Shall一词通常情况下翻译成应该和必须,但是在表示权利的时候,可以省略。

The seller shall not be held liable for the delay in shipment. 卖方概不负责。

2.2 句法层面的翻译

2.2.1条件句的翻译

通常 “should + S + V” 结构的句子,表示可能性很小,通常翻译成 “若”,“如果”。如,Should the quality and specifications of the goods be found not on conformity with the contract, the buyer is entitled to put up claim against the seller. 如果发现货物的数量和合同规定不符,买方有权向卖方提出索赔。

2.2.2长句的翻译

长句的原因大致有三种:多重修饰、平行结构与复杂句子结构。关键是先找主干。根据刘宓庆对长句的分析,最基本的一些策略,包括植入埋藏策略、剪辑策略、倒置策略等等。

如,植入埋藏策略

The seller shall not be responsible for delay in shipment or non-delivery of the goods due to Force Majeure, which has occurred during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r in the course of loading or in transit. 因在生产、装运或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不可抗力事件,卖方对迟交或未交货不负责任。

2.2.3状语从句的翻译

Where 句子的翻译中,where经常被翻译为“如果”。(杜金榜,2004:245)如,Where no settlement can be reached, the disputes shall be submitted for arbitration. 如果得不到解决,应将争议提交仲裁。

参考文献

[1]杜金榜,法律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张福林,实用法律英汉翻译[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10

全国两会民族语言翻译专家贾尔肯 第3篇

全国两会、党的代表大会、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的翻译与审核……贾尔肯作为民族语文翻译战线上的资深翻译专家无数次感受到着职业的自豪感。几十年来,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打拼在哈语译坛上,成了地地道道的“铁人”。

以过硬的业务能力为民族工作服务

1979 年10 月的一天,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了。这个电话改变了贾尔肯的人生走向。他被通知正式调到北京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工作。

到翻译局后,他从最基层的翻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先后任翻译组组长、哈文室副主任,并通过竞聘担任哈萨克语文室主任。

作为翻译业务部门,如果没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就难以服人,也很难领导别人做好工作。贾尔肯从来都是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用自己的业务实力和实际工作成绩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佩服。翻译是一门科学,做好翻译工作需要一生的钻研、不断的积累和执著的奋斗。要带领一个翻译领域的国家队,准确无误、流畅优美地把经典著作翻译成哈萨克语言文字,需要天赋,更需要长年累月学习所练成的炉火纯青的功夫。贾尔肯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一直努力钻研翻译业务,翻译了大量的作品,使自己的翻译技能得到不断的提高,并以自己的真才实学和丰硕的翻译成果在国内哈萨克语文翻译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他曾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在工具书奇缺而没有复印机的年代里,费尽种种努力借到专业书籍《哈萨克语详解辞典》,利用几个月的业余时间白天黑夜不停地抄写,用蚂蚁啃骨头的毅力,最后抄完了这本100多万字的巨著,他这种如饥似渴地发奋学习的劲儿也影响身边的同事。

贾尔肯翻译水平高,深得外交部的信赖,曾经先后5 次特邀贾尔肯参加中国- 哈萨克斯坦边界勘定谈判,并任命他为中方哈萨克文本边界文件起草组组长。

贾尔肯是民族语文翻译战线上的一位译著等身的优秀翻译专家,先后参加了马恩列斯著作、普列哈诺夫著作及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国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领袖人物的经典著作与党和国家重要文件的翻译工作,翻译审稿两三千万字计。

以特别的身份见证国是

1981 年,27 岁的贾尔肯第一次以翻译的身份参加到全国两会工作当中。此后,每年的全国两会成为他的忙碌时光。

作为国家级少数民族语文翻译机构,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历年都会组建两会民族语文翻译组,负责将会议文件翻译成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7种民族语言文字。为了确保能将一些会议材料提前翻译并印制出来,贾尔肯和翻译组其他工作人员一般提前近半个月入住酒店,开始夜以继日的翻译工作,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里要完成平时4个月的任务,即近40万字。如果是两会换届年,那么翻译组仅就翻译新一届政府领导人简历就有二三十万字。由于哈萨克文中要用到很多连接词,哈文翻译出来一般会比汉语多出百分之三十。

汉文文件一般都是白天讨论修改,等翻译拿到汉文最后定稿样的时候,一般都是在会上宣读该文件的前一天晚上。不连夜加班加点地干,文件第二天就根本没法按时、保证质量地提供给参会的少数民族代表委员。为此,有时贾尔肯和其他翻译要连着几个晚上连续作战,凌晨的时候只睡一两个小时,第二天一早又要开始新的战斗。

“每天晚上干到11 点钟是很正常的,有时候甚至干到凌晨两三点。”对贾尔肯来说,这种紧张的工作节奏他早已习以为常。在前后三四个星期的时间里,翻译组的同志们没有一个休息日。贾尔肯笑着说,有时候工作量会少一点,同志们就利用这样的机会在驻地稍微休息调整一下,随时准备迎接新的翻译任务。“能参加两会文件的翻译工作,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所以同志们都非常自觉,全身心投入。”

作为主任,这个时候压在贾尔肯肩上的担子更重。每次他都是最早一个来干活,最后一个去休息。一个月下来,他的脸都熬成了铁青色。因此大家给他取了一个雅号,叫做“铁人贾尔肯”。

全国两会民族语文翻译组由来自10 多个民族的近200 人组成,虽然组内民族众多,但是不论是工作、用餐还是休息,大家的关系都十分融洽,气氛温馨,整个翻译组犹如一个大家庭。每年全国两会哈萨克族的代表委员不到10 个人,但为两会翻译哈萨克文的工作人员有20 多人。贾尔肯说:“我们的工作并不是仅仅为那几个上会的代表委员服务,我们所做的其实是在为一个民族服务,那几个代表委员背后站着的是150万哈萨克族人民。”

贾尔肯做过10 年两会的现场同声传译工作。他说:“感觉最难的地方是有些代表委员说方言、难听懂,现场只能尽量把大概的意思翻译出来。还有就是一些领导人或者代表委员脱稿即兴讲话,这也十分考验翻译功底,这时必须全神贯注。”虽然现在很多少数民族代表委员能听懂汉语,但是贾尔肯依旧认为现场同声传译还是十分有必要的。“首先能在全国两会上听到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少数民族代表委员们会感到十分亲切。这在民主政治上也体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大会举行时,我们在大会堂的四层小翻译室现场翻译。”近年来,他尽管不再做现场同声传译,但还是要到现场指导年轻的哈文同声传译员,给他们讲解要注意的事项。

每年全国两会期间,当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人民大会堂时,当人们看到大会堂内外各民族绚丽的服饰,当人们听到大会堂内多民族语言的同声传译时,不要忘记有一支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少数民族语言翻译队伍在辛苦地工作着。这么多年的全国两会翻译工作,让贾尔肯不仅见证着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而且让他见证民族语言翻译学的发展,每个时间段都有一些让他在翻译过程中记忆深刻的词。

1981 年到1993 年,贾尔肯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市场经济”跟“改革开放”这两个词。这个时期,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大量新词术语涌入,之前的那些词语体系完全不够用,因此这一时期贾尔肯和同事们的主要工作是制订和规范了大量的新词术语,从而为以后的翻译工作奠定了基础。1993 年至2003 年,贾尔肯明显感觉到金融、经济和法律方面的新词增多,例如A股B股、互联网、光盘等等。2003 年之后,领导人理科出身的较多,因此一些领导人在讲话的时候会把理科上的一些词用到政治上,例如“冰点”、“热点”。同时,这一时期古语谚语的引用也很多。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贾尔肯这些翻译人员事先就将唐诗三百首翻译好,但领导人引用的古诗又往往不在这三百首的范围之内,这种情况下又不得不现将诗词意思重新翻译出来,再找本民族的诗人将翻译出来的意思再做作成诗。近几年,贾尔肯感觉在翻译过程中出现最多的就是“中国梦”、“深化改革”这两个词。“‘梦’这个字在哈萨克语里的意思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我们在翻译‘中国梦’的时候就将它翻译成了‘中国的愿望’,‘愿望’是可以实现的。”除了全国两会,贾尔肯还参与过自十五大以来的所有党代会文件或讲话稿的翻译工作。

关于翻译原则一直存在着争论,有“直译”、“意译”、“信、达、雅”等主张,现在达成共识的观点将翻译原则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忠实与群众化相结合”,也就是说翻译过来的文字要使读者能看得懂,能像原著民族的读者读原著一样,心灵神会,受到感染和教育。因此,可以说翻译也是一种创作。

贾尔肯举了一些有趣的例子,生动阐释了文化的差异引起的用词习惯的不同。比如,“乌鸦”在汉语语境中是“灾难与不详”的征兆,而在哈萨克语语境里却是“吉祥”的征兆,如果哈萨克语言文字里出现了“乌鸦拉到头上”,那将是要发财的暗示。因此,翻译工作者不仅要掌握好两种语言文字,还得对两种文化的内涵了解透彻,否则会引起翻译的硬伤。

贾尔肯在规范和统一名词术语方面发挥了领军人物的作用。名词术语的翻译需要科学的方法和严格的规则,同时要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他通过与翻译机构和专家交流,搜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全国哈萨克语名词术语规范会议提供了近700 条新名词术语,为做好名词术语的科学翻译、统一规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担任《汉哈新词术语词典》的编纂工作,大量删除不再新颖的词语,新增了有关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财政、网络语言、电脑术语等10000 多条新词语,满足了当前翻译业务需要,在规范和统一名词术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在汉哈法律名词术语的翻译、规范上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他参加了《汉哈法律名词术语对照》一书的编写,该书的出版填补了哈萨克文法律名词术语统一规范方面的空白,使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哈萨克语文法律名词术语译法在中国哈萨克语文翻译界获得认可并具有了权威性。由于现有的汉哈法律对照词典年代已久,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近年来他又独立编纂了《汉哈法律术语对照词典》,收入现行法律相关词条一万多条,是目前我国一部较完备的汉哈法律对照词典。在我国至今还没有有关汉哈金融方面的专门词典,贾尔肯搜集、整理和审定了有关金融、股票、贸易词条近6000 条,《汉哈金融词典》框架已具备,民族出版社将列入下一步的出版计划。

谈起汉哈翻译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时,贾尔肯满脸的忧虑。他说,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是越来越需要专业翻译的,而我们这个队伍开始势单力薄了。因为现在精通哈语的哈萨克学生越来越少了,因出于个人升学、就业等考虑,家长和孩子们从小学开始就没有把母语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上。国家要有更好的繁荣和发展,应该更加需要繁荣和发展多元文化。要繁荣和发展多元文化,就要足够地重视作为多元文化间桥梁与纽带的翻译以及作为多元文化载体的各个民族语言文字。

“ 铁人”柔情成为无声的样板

哈文室年龄较长的几位翻译专家对计算机望而生畏,避而远之,都觉得自己手脚不灵,对掌握高科技没有自信。但是,贾尔肯从来不向年龄低头,反而怀着强烈求知欲和超人的毅力,虚心向年轻人请教计算机操作技术,反复练习,经过努力而很快熟练掌握了哈萨克文微机录入排版系统。现在贾尔肯的录入速度甚至比一些年轻人还要快,而且还掌握了基本的排版技术,能够处理一般的技术故障。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极大地鼓舞了大家好学上进的热情。

作为哈文室主任,贾尔肯在保证经典著作及党和国家文件翻译的质量方面负有重大的责任,因此他所承受的压力也很大。白天他要尽职尽责地完成千头万绪的份内工作,到了晚上,为了把好质量关,他下班回家以后还要继续从事繁重的翻译审稿工作,常常加班加点到深夜两三点。为了工作,他不知牺牲了多少本应该属于自己享受的业余休闲时光。

他像机器,不停地运转,总是超负荷地工作,每到年底的时候他的工作量都会大大超出同事。比如, 有一年, 他总共完成了418 天的工作量。但是年终按工作量分配岗位津贴时,贾尔肯却自动放弃了超出的工作量。他的这种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大公无私的精神深深感动和激励着身边的同事。

2005 年,按计划在年底《汉哈新词术语辞典》和马克思的《资本论》哈文翻译必须发稿,另外还有全国人大政协会议文件、法律汇编和中央领导重要讲话等的翻译任务。同时,还要认真组织好支部的有关学习。别的不说,单就深奥的《资本论》足够哈文室全体人员翻译一年。任务很重,真正能够坐下来从事业务的时间屈指可数。就在大家拼命地挤时间、赶速度的时候,由于劳累过度和长时间伏案工作,贾尔肯右下肢开始浮肿。开始他没有理会,后来脚肿得连鞋子都穿不上了,还伴有低烧。经大家劝说他才到医院检查,后来确诊是丹毒,需要打吊针输液。医生劝他要按时打针吃药,好好养病。因实在走不了路,他才在家里休息了几天。就算在家里,他也心急如焚,如坐针毡,一刻也闲不住,他一心想着工作的进度。无奈之下,他利用电话及时和大家联系,指挥大家作战。为了尽快消肿,医生要求他把脚必须平放和抬高躺着。他躺在床上慢慢侧着身子继续翻译和审稿,使人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一个抱病工作的铁汉形象。没过几天,病还没完全痊愈,他就急着来上班了。由于需要伏案工作,血液集中到脚部回流困难,每到下午他的脚背都肿得很高。下班时他艰难地一瘸一拐地走路。脚肿得一时好不了,无奈之下整个夏天他只好穿着一双宽大的拖鞋上班。贾尔肯就是这样,像一个年轻人拼着命在工作,像一团火不熄地燃烧。

作为领导,贾尔肯从来不发号施令,从不刻意显示自己的权威,他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和个性,倾听大家的意见,注重沟通和感情的交流,充分发挥哈文室每位同事的长处。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善于关心和帮助同志,通过自己的热情、幽默等人格魅力,赢得翻译局各族同胞的信任和尊重,为建设和谐的翻译局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平时大家都喜欢和他沟通,愿意得到他的帮助。他和长年累月带头奋斗在翻译工作的第一线,他以自己的实干精神和艺术的管理方法得到了哈文室全体同仁的尊重和好评。

贾尔肯的爱好不多,除了游泳,就是喜欢徒步走,没有特殊情况每天走10 公里。他走路的速度十分快,比常人正常走路的速度快两三倍。他的这个习惯源于他早年上小学每天来回要走10 公里路,到了中学这个数字则变成了24 公里。他走路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在马路牙子上走,他说这上面行走需要时刻保持平衡,因此全身都会感到紧张,热量会消耗得更多,同时还能练习吸气收腹,更为重要的是还能锻炼脑部注意力的集中——翻译工作过程中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项要求。

“只要活着,就要运动。这是我的座右铭。”如今,贾尔肯退休了,但是他仍然忙个不停,不是作为专家去指导有关民族翻译工作,就是参与有关译稿的审定,一如他的快节奏步伐,难以停歇下来。

上一篇:电脑刺绣论文下一篇:硬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