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全切术范文

2024-09-20

胆囊全切术范文(精选10篇)

胆囊全切术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65例急性复杂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数字奇偶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中, 男性17例, 女性13例, 年龄52~76岁, 平均年龄 (61.12±2.32) 岁;研究组35例患者中, 男性20例, 女性15例, 年龄53~77岁, 平均年龄 (61.01±2.22) 岁。两组患者均通过相关临床检查, 明确确诊为急性复杂性胆囊炎患者, 排除恶性肿瘤、胆总管有明确的梗阻、腹腔严重粘连、有相关禁忌症、肝外胆道存在先天畸形以及手术禁忌症 (腹腔严重粘连、全麻不可耐受、肝硬化Child-Pugh分级≥B级且有腹水、心肺功能衰竭) 等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给予术前常规检查及对症治疗和抗感染治疗, 给予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在右肋缘下方行传统斜切口, 实施胆囊剥离操作, 彻底冲洗腹腔, 间断行胆囊床缝合操作, 如腹腔被严重污染, 则置放引流管[2]。研究组患者行腔镜胆囊次全切, 借助气管三孔法, 对患者做逆行腹腔镜胆囊次全切, 将标本袋放置于患者腹腔内, 于胆囊底部行胆囊壁切口, 彻底吸净胆囊胆汁之后, 把胆囊结石放入标本袋, 切除内胆囊前壁, 将残余胆囊前壁提起, 往胆囊床的方向移动到胆囊的壶腹部, 再使用手术钳将胆囊动脉切断, 并移动到近壶腹部, 操作钳夹, 实施胆囊管的切断处理。如患者存在三角局部解剖较复杂, 术中行胆囊管穿刺, 做胆总管造影, 了解胆总管是否顺畅, 行相关处理, 放置腹腔引流管确保且通畅, 于黏膜面进行胆囊管内缝合;根据患者情况在术后置放引流管, 拔管时间平均在4 d左右[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各项指标, 如术后肛门首次进行排气、排便的时间, 术中的出血量, 手术、住院时间以及腹腔引流量。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 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腹腔引流量明显小于对照组, 且术后肛门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57%, 对照组患者为23.33%, 两组数据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3 讨论

急性复杂性胆囊炎病情发展迅速, 合并症较多, 且发病患者多为老年群体, 传统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较慢, 常出现充血、水肿以及周围组织粘连等情况, 因此在实施手术治疗时, 操作者必须对手术的时间、术中出血量、造成的创伤的大小以及安全性等问题进行考虑。在临床中把患者发病开始的48 h内作为手术治疗最佳的时间, 只是在部分自身机体状况差的患者来说, 并不适合马上进行手术治疗, 因此在患者发病后可尽量将手术时间争取在72 h内实施, 对手术时间充分的把握, 使得手术疗效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 使患者住院时间能够缩短[4]。对急性复杂性胆囊炎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 操作必须轻柔, 并且需要进行全面的心电监护, 因此术中的麻醉不能太深, 必须保证患者在手术结束的同时清醒过来, 且将粘连分离的时候, 必须尽量实施电切分离方法。首先分离胆囊周围组织的粘连, 若实施传统手术, 就会给患者带来的创伤会较大, 且还会在操作过程中损伤到肝胆总管, 使术后恢复时间延长, 降低患者生存质量, 所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完善, 出于对以上种种原因的考虑, 也因腔镜胆囊次全切手术因其术野开阔以及微创、操作简便等优势, 腔镜胆囊次全切手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急性复杂性胆囊炎手术治疗中[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戚建芬等[6]通过将腔镜胆囊次全切手术应用于急性复杂性胆囊炎患者的治疗中发现, 腔镜胆囊次全切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肛门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与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等指标均优于行传统手术患者, 且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较小。本研究中分别应用传统手术治疗以及腔镜胆囊次全切手术对急性复杂性胆囊炎患者进行治疗, 结果也发现,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以及腹腔引流量明显小于对照组, 且术后肛门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以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本研究与戚建芬、谢曦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 对照组为23.33%, 两组数据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腔镜胆囊次全切手术, 由于具有操作便捷、创伤小以及处理手段灵敏等优势, 因此可有效地使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降低, 预后质量得到提高。因本研究患者年龄均偏大, 机体的各个功能已经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减弱, 且胆囊多数情况会出现充血、肿大以及水肿、周围组织粘连等多种问题, 患者重要的脏器功能均处在衰老的状态之下, 并不具有强的耐受与抗病能力, 因此选择腔镜胆囊次全切手术, 手术时间短, 且操作简单, 安全性也较高, 相较于传统的开腹手术, 在临床中属于较佳的治疗方法[7]。

综上所述, 对急性复杂性胆囊炎患者应用腔镜胆囊次全切手术安全性较高, 且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显著。

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复杂性胆囊炎患者行腔镜胆囊次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接收的急性复杂性胆囊炎6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数字奇偶法将其分为两组, 对照组30例患者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手术, 研究组35例患者行腔镜胆囊次全切术,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腹腔引流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 且肛门术后首次进行排气排便的时间与手术、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57%, 对照组患者为2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急性复杂性胆囊炎患者应用腔镜胆囊次全切手术安全性较高, 且创伤小, 操作简便, 疗效显著。

关键词:急性复杂性胆囊炎,腔镜,胆囊次全切术

参考文献

[1]柴继军.腔镜胆囊次全切术治疗急性复杂性胆囊炎3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 (24) :77.

[2]魏峰, 武永东, 尹文利, 等.创伤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腹腔镜治疗[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5, 30 (3) :215-218.

[3]梁琦.残留部分胆囊后壁的胆囊切除术对复杂性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学, 2015, 39 (10) :1146-1147.

[4]朱润, 崔宏力, 刘建东, 等.老年性复杂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策略[J].河北医学, 2011, 17 (1) :108-110.

[5]王崇高, 蔡永东, 胡昇庠, 等.复杂性胆囊结石腹腔镜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2, 16 (4) :253-255.

[6]戚建芬, 谢曦.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急性复杂性胆囊炎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24) :5579.

胆囊全切术 第2篇

[关键词]甲状腺癌;甲状腺全切术;近全切术;随机对照研究

甲状腺癌大多数情况下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是一种甲状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生率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为内分泌系统中最易发生恶性肿瘤的器官。甲状腺癌的死亡率比较低,约为0.5%,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过去10年内,甲状腺疾病发生率增加了约为12%,甲状腺癌占甲状腺疾病的15%左右。甲状腺癌发生的病因各有不同,与高碘饮食、放射线照射、促甲状腺素慢性刺激及性激素受体分布有关。甲状腺多发于女性,主要集中在20岁以上的青年人,15岁以下的儿童发生甲状腺癌的情况较少见。患者早期因甲状腺癌就诊是因为发现颈部出现肿块,且肿块质地较为固定且硬。部分甲状腺癌患者因恶性肿瘤的侵袭与压迫作用,患者会表现出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或交感神经受到压迫而表现为Horner综合征。目前治疗甲状腺癌的主要方式为手术切除,关于手术切除范围,目前仍存在争议,本研究观察90例患者,选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比两种手术方式术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共9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病理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符合甲状腺癌的诊断。排除有严重传染病或心、肝、肾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者,排除有严重出凝血疾病或各项实验室检查有手术禁忌者。收治的患者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共46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35~61岁,平均(46.2±12.9)岁,甲状腺癌病程(2.56±1.23)年,46例患者中单发结节20例,双发结节12例,多发结节14例。观察组共44例,男19例,女25例,年龄32~59岁,平均(45.3±13.6)岁,甲状腺癌病程(2 46±1.34)年,44例患者中单发结节18例,双发结节15例,多发结节12例。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及甲状腺癌类型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术,观察组患者采用甲状腺近全切术。对照组患者取仰卧位,在麻醉效果满意后,充分暴露甲状腺上极后结扎相应甲状腺上极的血管,并且充分游离甲状腺悬韧带,注意保护喉返神经外侧支。之后顺着甲状腺外沿将甲甲状腺轻轻游离,于甲状腺下极较远处结扎相应甲状腺下极血管,耐心轻柔的将甲状腺的峡部、侧叶及甲状腺全部切除。切除后注意包扎止血,并且放置引流管,将表皮进行缝合。观察组患者选择甲状腺近全切术,方法大部分同对照组甲状腺全切术,不同的是在切除甲状腺组织时注意保留甲状旁腺与喉返神经部位相应组织,并将残余的组织彻底缝合。

1.3观察指标

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1个月后复查,观察甲状腺癌复发率与转移率,并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效果评价分为四个等级。显效:患者术后甲状腺癌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不存在相应体征。有效:患者甲状腺癌症状体征基本得到缓解,但未全部消失。无效:手术后患者甲状腺癌症状与体征未得到缓解,或出现加重的情况。死亡:患者术后因为各种原因不耐受发生死亡,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并发症包括低钙血症、声音嘶哑及甲状腺功能低下,具体评价标准见《实用内科学》。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治愈23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患者治愈13例,有效20例,无效12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71.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甲状腺癌复发与转移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甲状腺癌复发与转移情况见表2,由表2可知,观察组复发1例,出现转移1例,对照组复发2例,转移1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3,并发症主要有低钙血症、声音嘶哑、甲状腺功能低下。观察组患者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甲状腺癌作为内分泌系统较易发生恶性肿瘤的器官,恶性肿瘤发生率约为(1~10)/10万,恶性肿瘤主要类型有滤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髓样癌及未分化癌。甲状腺全切术与近全切术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并发症主要是术后感染与出血,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近代外科手术并发症主要是喉返神经损伤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本研究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对比了甲状腺全切术与近全切术的临床疗效,结果发现,甲状腺近全切术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状腺全切术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甲状腺近全切术保留了部分甲状腺组织,可以有效降低术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并且术中注意保留喉返神经与甲状旁腺周围的组织,所以术后发生声音嘶哑与低钙血症的几率大大降低,明显低于甲状腺全切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由于甲状腺近全切术减小了对患者的创伤,利于术后瘢痕恢复,有资料显示,甲状腺近全切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可以有效缓解术后瘢痕及肿胀的形成。

总结甲状腺近全切术优点如下:(1)甲状腺近全切术操作过程中远离甲状腺上动脉、喉返神经,具有减少出血及血管回缩的作用,有效保护了喉返神经。(2)甲状腺近全切保护了甲状旁腺,由于手术操作过程中对甲状腺被膜,保护了甲状腺下极动脉分支,保证了甲状旁腺充足的血供。(3)与甲状腺全切不同,甲状腺近全切是在甲状腺内操作,边止血边缝合,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有两个关键点可有效避免甲状旁腺损伤:(1)术中正确辨认识别甲状旁腺,甲状旁腺的颜色有别于周围脂肪组织,并且甲状旁腺有明显的被膜。(2)精确解剖甲状旁腺被膜。同时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游离喉返神经时应动作轻柔,避免粗暴操作,并且术后注意有效止血,因为甲状腺术后有部分患者因为手术中未有效止血,造成术后形成血肿,压迫气道,造成呼吸窘迫,是非常危险的并发症之一。

胆囊全切术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6例均为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患者,术前均经盆腔彩超检查,且了解子宫大小、活动度及双附件有无病变,均行阴道细胞学检查;特殊情况行诊刮和CA125检查以排除子宫附件恶性肿瘤。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阴式组与腹式组,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手术方法

1.2.1 阴式组(TVH)

在腰麻和连续硬膜外麻醉下,采用膀胱截石位经阴式子宫全切术。手术要点:取肾上腺素0.1mg(1 ml)(高血压患者肾上腺素改用缩宫素)和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的稀释液绕宫颈阴道穹窿黏膜环形注射1周(见黏膜稍变白色),目的是分离宫颈膀胱间隙和宫颈直肠间隙,电刀环形切宫颈,宫颈双抓钳牵引宫颈沿膀胱横沟下约0.5 cm处环切阴道黏膜达宫颈筋膜。分离宫颈膀胱间隙和宫颈直肠间隙分别达到前后腹膜,并用4号丝线分别悬吊中点作引导标志进入腹腔后,按逆行方向紧贴宫颈上行钳夹、切断、缝扎子宫骶主韧带、子宫动静脉后用附件拉钩先钩住左附件并用左手引导排除误钩周围组织,将卵巢固有韧带、圆韧带及输卵管钩住牵引在两钩叶间双重钳夹、切断、双重缝扎并取出附件钩。子宫大者,先将整个子宫沿宫颈从子宫中线对半切开直达宫底后,分别取出一半子宫后再用同样方法切除另一半。子宫较小者处理一侧附件后将整个宫底、宫体翻出阴道口外,再处理另一侧附件。此时子宫完全切下。检查各断端创面无活动性出血用1号微乔线从一角开始将前后腹膜、阴道前后壁一并行连续扣锁缝合后再连续加固缝合关闭创口。使创面阴道黏膜化、光滑、整齐。这种方法可减少腹膜与阴道残端间隙间积血潴留致术后感染,影响创面愈合以及阴道残端息肉形成等并发症。

1.2.2 腹式组(TAH)

在腰麻和连续硬膜外麻醉下,采用仰卧位常规的腹式子宫筋膜外全切术,取下腹正中纵切口术式进腹腔施行手术,术中要点主要是排开肠管及周围组织后充分暴露术野,切除顺序为子宫圆韧带、子宫附件、子宫动静脉、子宫骶主韧带步骤进行切除子宫后先关闭阴道残端,再关闭子宫膀胱腹膜返折与后腹膜腔,依次关腹。

1.3 术后处理

两组均留置气囊导尿管48 h,阴式组阴道内置凡士林纱条24 h后取出,腹式组腹部伤口置腹带3~5d,两组均采用围术期感染的防治原则,合理应用抗生素静脉给药3~5 d预防术后感染。

1.4 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手术总时间与手术出血量比较,阴式组手术时间比开腹组明显缩短(P<0.05),手术中出血量阴式组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阴式组在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阴式组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开腹组(P<0.05),见表2。阴式组55例无中转开腹,未见膀胱、直肠、输尿管副损伤及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注:﹡与腹式组比较,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和医疗科学的发展,TVH由于其不必开腹、腹壁无瘢痕、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受到医务界的广泛重视,小切口全子宫切除术由于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患者的微创需求,在临床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TVH手术时,对盆腔脏器干扰少,具有腹壁无瘢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3],但其局限性在于其不能同时探查和处理腹腔内并存的病变、术野小、易损伤膀胱或直肠等邻近脏器,特别是伴有严重盆腔黏连时手术难以完成。而TAH为传统的子宫切除术,术野暴露好,操作相对方便,但腹部切口有癜痕,术后恢复慢,且对围术期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消耗的卫生资源也最多[4]。

本研究结果表明,阴式组与开腹组对比,阴式组采用阴式子宫全切术方法操作快速、创面小,可视为微创术式,对盆腔尤其是肠管干扰少,明显减少了术后肠梗阻、盆腔感染,并节约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创伤和出血,与开腹相比,术后体温高峰减低,术后排气早(P<0.05);阴式组采用前后腹膜和阴道前后壁一并连续扣锁缝合不留置引流条的方法明显减少了腹膜与阴道残端间隙间渗血所致积血潴留,甚至血肿形成致术后病率、术后感染机率,且此方法明显减少了阴道残端出血、息肉形成、感染、裂开等机会,同时简化了手术步骤、节约了手术操作时间。尤其适应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内科并发症不能耐受开腹手术者,是一种理想的术式。TVH是利用阴道的自然孔道进行子宫附件切除的一种手术,不需要开腹,减少了手术步骤和组织损伤,腹壁没有切口,术后疼痛轻,可早期下床活动,早进食,尤其对腹壁肥厚者有利,需要推拉肠管,不干扰腹腔脏器,手术后肠粘连机会少,肠胀气发生少,胃肠功能恢复快。虽然阴式组(TVH)术式属于微创手术,有诸多优点,目前已广泛开展,微创手术优于开腹手术,并不意味着微创手术完全替代开腹手术[5],因此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对子宫阔韧带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活动度差、估计与周围有严重粘连、子宫过大超过脐部或阴道过于狭窄、无性生活者等不宜或慎用子宫全切术[6]。此外,对怀疑或肯定恶性子宫肿瘤的患者,也不宜选择阴式子宫全切术。

本研究阴式组的疗效明显优于腹式组,阴式组子宫全切术腹壁无切口,对腹盆腔脏器感染少,损伤小,手术时间短,肛门排气快,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降低了医疗成本,节约了社会医疗资源,而且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充分地利用阴道这一天然通道手术,更符合微创技术的原则,也符合现代广大女性患者的审美要求,对提高妇女生活质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只要正确选择适应证,TVH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临床实用价值的术式。

摘要:目的 比较阴式子宫全切术和开腹子宫全切术临床疗效。方法 将106例良性子宫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经阴式子宫全切术(TVH)55例(阴式组)与经腹子宫全切术(TAH)51例(腹式组),阴式组经阴道行阴式子宫全切术,腹式组采用开腹手术方法;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阴式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少于腹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阴式子宫全切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腹腔干扰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腹壁无瘢痕等优点,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关键词:阴式子宫全切术,腹式子宫全切术,子宫肌瘤,良性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9.

[2]Dubuisson IH,Faiepmmoer A,Fourehotte V,et al.Laparoscopie myome-ctomy:pndieting the risk of conversion to open procedure.Hum Reprod,2001,16:1727-1731.

[3]戴钟英.子宫切除术的指征及术式和手术途径的选择.实用妇产科杂志,2000,16(2):61-62.

[4]Zhu L,Wong F,Bai J.Operative laparoscopy versus laparotomy for the management of ectopic pregnancy.Chin Med J(Eng1),2000,113(9):810.

[5]朱兰,郎景和,刘珠凤,等.三种途径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评估.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10):624.

筋膜内电刀旋切行子宫全切术式探讨 第4篇

资料与方法

2003年1~12月因子宫良性病变行筋膜内电刀旋切全子宫者36例作为观察组,随机将2002年1~12月因子宫良性病变行经典式子宫全切除者3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年龄、子宫大小和疾病类型相似。

手术方法:两组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相同,连续硬膜外麻醉成功后,沿下腹部pfannenstiel切口,即沿耻骨上约3cm处的皮肤自然皱襞切开,长度同子宫最大横径,以能牵出子宫为原则,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横向剪开腹直肌前鞘,沿中线钝性分离腹直肌,横行剪开腹膜,大弯钳钳夹子宫两角,尽量牵拉宫体至腹膜外。①经典式全子宫切除术式:该术式需游离膀胱至宫颈外口,遇严重粘连膀胱损伤机会大,很多患者出现术后血尿,还要在宫颈外口切段主韧带、骶韧带,盆底组织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如果有严重粘连,处理韧带及宫旁组织时,易伤及肠管、膀胱及输尿管。②筋膜内电刀旋切全子宫切除术式:按传统子宫全切除术步骤切锻圆韧带、卵巢固有韧带与输卵管或漏斗韧带,剪开子宫膀胱反折腹膜,略向下推膀胱,暴露子宫动、静脉,相当于子宫颈内口水平处理子宫动静脉,切断结扎子宫血管的深度要够,否则旋切时,子宫血管下行支易出血,处理血管后露出子宫颈肌层为宜。在子宫血管结扎上1.0cm左环形切口切开宫颈筋膜,深2~3mm,用力上提子宫,并用4把组织钳钳夹宫颈筋膜向外牵拉,如果层次对,即可见宫颈筋膜有从宫颈上自然剥脱趋势,且出血极少,边提子宫边用电刀深宫颈筋膜内环形旋切,筋膜被翻入腹腔,然后沿宫颈外口环切切出子宫,筋膜上出血点电凝止血。如有宫颈糜烂严重者可切至穹隆处。修理宫颈筋膜边缘,用肠线在距筋膜边缘3~5mm处环形荷包缝合,关闭筋膜腔,同时将筋膜边缘翻向阴道面,然后“8”字缝合筋膜推入阴道,使在阴道内形成假宫颈,最后缝合峡部筋膜切口。若沿穹隆切除子宫需先缝合阴道,再关闭宫颈筋膜,最后缝合盆底腹膜,关腹。

结果

两组游离切断组织比较,见表1;两组手术效果比较,见表2。

所有病人于术后1个月来院复查。再造假宫颈形成,质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改良式手术有1例见假宫颈处息肉形成,而传统式手术有8例在阴道残端形成息肉。

讨论

传统式子宫全切除术削弱了盆底组织支持力和破坏了阴道的完整性,造成术后阴道缩短约4cm,子宫次全切除术存在宫颈残端癌的可能性,筋膜内子宫切除术避免了传统术式的缺点,保留了优点。这一术式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①耻骨联合上横切口小愈合好,无须拆线。②保留了宫颈筋膜及子宫骶韧带、主韧带等宫旁组织,保持盆底支撑作用,不缩小阴道长度和宽度,防止了术后阴道壁脱垂的发生,不影响术后的性生活。③手术安全性提高,避免了处理子宫主韧带和子宫骶韧带时可能发生的输尿管损伤,特别是子宫内膜异位症造成宫颈周围粘连时。④手术膀胱剥离面少,利于病人术后恢复。⑤切除了宫颈癌好发部位——鳞柱状上皮交界处,解决了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存在的问题。⑥宫颈筋膜层“8”字缝合,减少了术后残端出血的可能。采用该术式,术后留置尿管时间短,肠功能恢复快,术后病率低,由于本术式简单易操作,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胆囊全切术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患者86例, 术前均行常规宫颈细胞学检查诊断均为子宫良性疾病, 并排除严重的心、肝、肾疾病。患者年龄36~66岁, 平均 (47.5±10.6) 岁;子宫正常大小14例, 增大如妊娠6~8周24例, 8~12周40例, 12~16周6例。其中子宫内内膜病变者12例, 卵巢囊肿10例, 子宫腺肌病20例, 子宫肌瘤44例。86例中, 合并附件病变者11例, 有下腹部手术史2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 (TLH) 44例和传统组42例 (TAH) 。两组在年龄、体质量、子宫大小、疾病类型、合并附件病变及下腹部手术史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手术方法

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在脐上缘做l0mm横切口, 进气腹针, 气腹压力维持在13mm Hg, 气腹成功后, 患者取头低臀高位, 用10mm套管针穿刺将腹腔镜置入, 在左下腹麦氏点附近做第2穿刺点, 在左髂前上脊与脐连线中上1/3交点偏左2cm处做第3穿刺点, 置入5mm及10mm操作器械。经阴道放入举宫器来摆动子宫。电凝、电切切断双侧子宫圆韧带、输卵管峡部及卵巢固有韧带 (需要切除附件的患者则还需切断骨盆漏斗韧带) ;凝固后切开阔韧带到膀胱子宫反折腹膜交界处, 将子宫平举向上推, 分离并剪开子宫, 分离膀胱, 反折腹膜下推膀胱直到宫颈外口下方, 使子宫血管暴露, 给予多次钳夹电凝, 确认止血后剪断子宫动静脉。贴着子宫颈切断主韧带和宫骶韧带。让助手顶起举宫器, 此时镜下可见穹窿顶起, 自阴道前穹窿电切开一小口, 呈环形切开阴道穹隆, 完整切除子宫颈后自阴道取出子宫。停止气腹, 用阴道拉钩暴露阴道残端, 运用1-0微乔线经阴道连续缝合阴道残端。再次充气, 腹腔镜下观察创面及阴道残端是否还有出血, 无出血时即可结束手术, 无需缝合腹膜, 放气退镜。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 并于术后24h拔除。

TAH组的患者用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加腰麻, 在患者的耻骨联合上2~3横指做一长约12cm横切口 (以往有纵形手术瘢痕者或子宫极大者选纵切口) , 按开腹子宫全切除行手术。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 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 TLH组患者无中转开腹者, 两组除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 (P>0.05) , 术中出血量,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腹痛消失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且TLH组优于TAH组, 见表l。

3 讨论

子宫切除属于妇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TAH是传统的基本术式, 对于所有需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均使用, 特别是子宫过大、盆腔严重粘连以及怀疑恶变的患者[1]。优点为步骤规范统一, 手术野暴漏充分, 术中处理大的子宫和盆腔肿块相对容易, 术中止血快, 操作较简单。缺点主要为手术切口长, 对腹腔干扰大, 创伤大, 术后恢复较慢, 住院时间长, 盆腔粘连发生率较高, 阴道易缩短, 导致腹壁留下明显瘢痕[2]。TLH指的是在腹腔镜下完全游离子宫之后, 在腹腔镜下或者经阴道缝合阴道壁[3]。TLH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术式, 随着腹腔镜手术器械的改进及更新, 目前TLH通过腹腔镜已经可检查盆、腹腔脏器, 直视卵巢、输卵管状况, 诊治盆腔合并疾病。此外, 还能在直视下分离盆、腹腔的粘连。因为TLH操作是在封闭的腹腔内进行, 避免了脏器的暴露和手套、纱布等的刺激、损伤, 对盆腔的干扰小, 术后粘连少、术后恢复快, 且TLH为微创, 因此创口小, 美观。

膀胱, 输尿管, 肠管损伤和大出血等为TLH的主要并发症。术中应注意避开输尿管、膀胱及肠管, 分离、切割尽量精细, 避免大出血模糊手术视野。术中用双极电凝减小热辐射来避免热辐射误伤脏器。术中常规放置盆腔引流管, 帮助早期发现残端出血。选择大小适合杯型举宫器, 使用杯型举宫器后, 由于中央导杆位于宫腔, 手术进行任何程度都可保证子宫有目的摆动, 从而保证术野清晰, 用穹窿杯将阴道前穹窿顶起, 支撑阴道前壁, 使分离膀胱变、反折腹膜及下推膀胱变容易, 使宫颈及阴道两旁的组织易分离且界限清楚, 防止损伤膀胱, 输尿管。

TLH的适应证为:子宫大小<4个月妊娠, 为良性子宫病变, 如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及功血等;禁忌证为:子宫大小>4个月妊娠, 为子宫肌瘤或生殖器恶性肿瘤以及患者合并较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肺功能不全及子宫颈较大的肌瘤患者。随着腹腔镜器械的发展, TLH的适应症范围正不断扩展, 目前TLH不仅可用于子宫的良性病变, 对于早期子宫恶性肿瘤, 如子宫颈原位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等需全子宫切除的患者也可使用[4]。

本研究就结果表明, TLH组的术中出血量,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腹痛消失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TAH组, 提示TLH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理想术式, 具创伤小, 痛苦轻, 恢复快, 腹壁不留疤痕及出血少等优点[5],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 (TLH) 与开腹子宫全切术 (TAH) 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科86例子宫良性病变且无生育要求, 需全子宫切除的患者, 44例行TLH, 42例行TAH, 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腹痛消失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两组患者除平均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 (P>0.05) , 术中出血量,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腹痛消失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优于开腹手术,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TLH的疗效优于开腹子宫全切术,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全切术,开腹子宫全切术,疗效

参考文献

[1]罗雪芹, 尹春华, 张萍.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40例报告[J].实用临床医学, 2009, 10 (1) :69-70.

[2]葛小红, 周连帮.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和开腹子宫全切术对比分析[J].中国基层医学2007, 14 (8) :1371-1372.

[3]刘彦.腹腔镜子宫切除的临床适应证选择和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6, 22 (6) :331-333.

[4]姚书忠.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7, 7 (4) :293-294.

胆囊全切术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80例于该院收治的甲状腺癌病人,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45.8±2.3)岁,其中女32例,男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每组40例,研究组年龄36~65岁,平均年龄(45.8±2.4)岁,女16例,男24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36~65岁,平均年龄(45.8±2.4)岁;全部患者均无重要器官严重疾患、精神疾病、凝血机制异常等,两组病人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研究组:予以甲状腺近全切术,手术径路为两侧乳头连线中点和双侧乳晕上缘入路,切开0.8~1.6 cm,局部肿胀麻醉后,经皮下潜行Trocar穿刺直至胸骨上窝交汇,两侧为操作孔、中间为观察孔,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压力为6 mm Hg;在甲状腺被膜内应用超声刀将甲状腺中静脉和下动静脉直接切断,顺甲状腺被膜由下至上将大部分腺体切除,仅保留喉返神经入喉处的薄层腺体、甲状腺被膜,切除甲状腺后取出,术野应用大量蒸馏水冲洗,在患侧甲状腺残腔内置入一根硅胶管,长约4.5 mm,经患侧乳晕切口引出且固定;在颈中线上电凝钩由胸骨上窝开始深面分离,显露颈白线和颈前肌群,顺颈白线向头侧和左右两侧游离皮瓣,上至甲状软骨上缘,两侧至胸锁乳突肌为解剖标志,向对侧游离至胸骨上窝,电凝钩将颈白线切开,甲状腺外科被膜间和颈前肌群于甲状腺前方进行游离,且经皮缝合悬吊颈前肌群,甲状腺组织完全显露,术后3 d常规应用抗菌药物,引流液颜色变为淡黄色后将引流管拔除。

对照组:甲状腺全切术,患者取仰卧位,予以全麻,充分显露甲状腺后,对甲状腺悬韧带进行分离,结扎甲状腺上极血管,后结扎切断中、下静脉,结扎切断下动脉。将甲状腺峡部、侧叶分离,将所有甲状腺组织切除。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转移、临床有效率、复发情况。

1.3 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进行SPSS 19.0统计学软件系统分析,计量资料应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n(%)],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分析

研究组较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要高(χ2=6.05,P<0.05)。见表1。

2.2 各项临床指标组间比较

研究组较对照组手术情况显著要优(P<0.05),见表2。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5.0%)与对照组(25.0%)比较显著降低(χ2=6.27,P<0.05)。

3 讨论

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较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要高(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要优(P<0.05);研究组术后出现喉返神经麻痹、低钙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与徐国建[7]的研究中试验组有效率为87.24%,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1.74%,结果与该研究大体一致,甲状腺全切术可对病灶组织进行全部切除,操作精度较高,但会导致机体的部分甲状腺功能的缺失,不能经由药物替代,术后极易出现甲低、喉返神经麻痹、低钙血症等并发症情况;而进行甲状腺近全切除术可保留正常的甲状旁腺及少量腺体及功能,降低了术后甲低的发生,降低术后出现甲低、喉返神经麻痹、低钙血症等并发情况[8]。甲状腺近全切术适用于肿大程度轻、病情轻、年龄小的病人,对于伴有重要脏器疾病的高龄病人可能无法耐受该手术,手术时需注意腺体临近淋巴结的检查。

综上所述,甲状腺近全切术或全切术治疗甲状腺癌均有较佳的临床疗效,但甲状腺近全切术疗法术后不良反应低,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析甲状腺癌症病人予以甲状腺全切术与近全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甲状腺癌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甲状腺近全切术治,n=40)、对照组(甲状腺全切术治疗,n=40),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显著要高,分别为90.0%、67.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甲状腺近全切术或全切术治疗甲状腺癌均有较佳的临床疗效,甲状腺近全切术疗法术后不良反应低,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甲状腺癌,甲状腺全切术,甲状腺近全切术

参考文献

[1]井红民.甲状腺全切除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216-218.

[2]钟显峰,杨峰.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2):153-156.

[3]李志强,王峰,张智.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7):220-224.

[4]周玉龙,韩晓东,狄建忠,等.应用超声刀与传统手术方法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疗效对比[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13,7(1):30-32.

[5]刘小云.全甲状腺切除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4(23):28-40.

[6]耿中利,孙刚,马斌林,等.甲状腺癌次全或全切除术后甲状腺功能的变化[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2,29(2):178-179.

[7]徐国建.甲状腺全切术联合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8):1532-1534.

胆囊全切术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 年6 月至2015 年6 月在我院施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患者36 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实行阴式子宫切除术的28 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纳入指征分别为子宫脱垂、子宫肌瘤、内膜非典型增生、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等。两组患者均有分娩史, 无再生育要求且同意签字。观察组年龄42~65 岁, 平均 (52.4±1.6) 岁;对照组年龄43~64 岁, 平均 (53.2±2.4) 岁。两组患者术前均明确诊断排除恶性病变可能并且排除其他系统严重性疾病。两组患者年龄及手术指征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阴式子宫切除术[3]采用常规硬膜外麻醉, 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后经阴道暴露宫颈显露术野, 打开阴道前壁, 对宫颈直肠间隙进行分离达到直肠子宫陷凹处返折腹膜进入腹腔。分别处理双侧骶韧带和主韧带以及子宫动静脉, 牵出子宫, 处理卵巢韧带、子宫圆韧带及输卵管, 拖出子宫, 仔细探查子宫附件, 缝合盆底腹膜及阴道残端。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4]术前常规处理后全麻, 截石位, 放置阴道举宫器。在脐上缘作10 mm的切口, 形成气腹, 置入腹腔镜。于左右麦氏点水平处做切口置辅助器械。分别电凝切断双侧圆韧带、输卵管峡部及卵巢固有韧带, 膀胱反折腹膜剪开, 游离膀胱, 钳夹电凝切断膀胱子宫颈韧带, 对子宫旁组织进行分离。找到输尿管理清走向, 找到并电凝切断子宫血管及双侧的骶主韧带。沿阴道穹窿切断阴道, 经阴道取出子宫, 阴道残端连续扣锁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平均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等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指标

对文中结果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t检验和 χ2检验来进行两组间的比较, 以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1。

3 讨论

阴式子宫切除术利用阴道的解剖结构特点作为手术途径, 从而避免了开腹,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该术式有创伤小, 恢复快, 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的优点, 对于体态肥胖、腹部手术史、子宫脱垂和阴道膨出的患者优势明显;但该术也存在术野小, 容易损伤邻近脏器的缺点, 对于子宫过大或者子宫位置异常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5]。随着微创技术在妇科手术中的普及和广泛应用,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不但发扬了两者的优势, 能够放大手术视野, 做到彻底止血和清除血块更好的能保证手术的安全性[6]。本研究显示,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阴式子宫切除术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既保留了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优点, 又有腹腔镜特有的优势, 使手术更安全。

总之,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不但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而且创伤小, 手术中的出血量较少, 完成手术之后的恢复较快, 住院时间比较短, 此术式安全可行, 值得临床推广[7]。

参考文献

[1]张洁.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与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比较[J].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 (7) :66-67.

[2]刘彦.实用妇科手术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6:147-148.

[3]李荣.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112报告[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2, 17 (12) :954-956.

[4]张汉英, 张利, 张惠煊, 等.不同术式全子宫切除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 (25) :4057-4060.

[5]李宁, 陈宁, 王燕娇.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与阴式全子宫切除的疗效对比[J].中国内镜杂志, 2013 (10) :1083-1086.

[6]杨卫平, 倪云翔, 李文佼.经腹、经阴道、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8, 24 (5) :375-376.

阴式子宫全切术护理体会 第8篇

关键词:阴式子宫全切术,并发症,护理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7年1月-12月共施行阴式子宫全切术26例,年龄46岁~78岁,平均年龄62岁,均符合手术适应证。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阴式子宫全切术作为一项新技术虽然临床应用已有一定时间,但多数患者对此术式不了解,心理上有不同程度顾虑,怕手术影响内分泌及术后生活质量等。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情况,详细向患者讲明该手术特点及优点,告诉患者术后不会影响性生活,不会过早衰老、身体发胖等,解除患者紧张心理,鼓励患者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手术,积极配合手术。

2.2 术前护理[1]

术前5 d开始进行阴道准备,对于重度子宫脱垂的患者,特别是有溃疡者,行阴道冲洗后局部涂含抗生素的软膏,并勤换内裤。用1∶2 000洗必泰棉球擦洗阴道,每日2次,擦洗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宫颈周围黏膜及润滑窥阴器,并耐心解释,减轻患者不适。阴道准备要严格、充分,确保阴道清洁是预防逆行感染及伤口感染的关键,也是阴式子宫全切术成功的保障。术前常规准备:协助患者做好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两对半、阴道涂片、胸透、心电图、抗-HIV等各项实验室检查,并讲解做上述检查的目的及意义,做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熟练,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增加治疗信心。皮肤准备:术前1 d沐浴更衣,准备会阴部皮肤清洗干净,备皮范围:上到阴阜上缘、两侧至大腿上1/3处,下至肛门,剃去阴毛,用肥皂清洁干净。肠道准备:术前3 d进食无渣半流质饮食,术前禁食水12 h,术前晚及术晨要清洁灌肠,可以少量多次灌肠,以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以便手术视野暴露,有利于手术操作,避免手术中损伤肠道,污染手术视野,引起并发症,给患者增加痛苦。

2.3 术后护理

(1) 体位:阴式子宫全切术的麻醉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手术后去枕平卧6 h,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畅通,病情平稳后,12 h后可取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分泌物的流出,术后伤口疼痛者,可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2) 会阴伤口的护理:特别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阴式子宫全切术后患者常规阴道填塞无菌纱布,以保护阴道内伤口,压迫止血,24 h后取出并记录,注意敷料的干燥与清洁,若发现敷料渗血或感染,及时报告医生予以处理。 (3) 留置尿管的护理:阴式子宫全切术后,患者常规留置尿管5 d~7 d,做好尿道口的护理,防止尿道感染,观察尿量及颜色性质,嘱患者多饮水,谨防泌尿系统感染,间歇闭管,2 h排尿1次,以锻炼膀胱功能。 (4) 饮食与排便:禁食水6 h后可适量给予患者饮白萝卜汤、米汤,少食多餐,促进肠蠕动,有利于通气。肛门排气后,可先进食少量流质饮食,但应禁食奶、糖等产气食物,以防加重肠胀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半流质的食物,增加新鲜的粗纤维蔬菜和水果。忌生冷、辛辣的饮食,预防便秘。 (5) 出院指导:术后1周内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积极治疗咳嗽、便秘,不宜久站、久坐、提重物,注意保暖,预防感冒,1个月后复查,2个月内禁止性生活,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若有下腹部、会阴疼痛、阴道流血及时就诊。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收缩会阴及肛提肌,锻炼盆底肌肉张力。

2.4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 出血:每小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1次,并做好记录,密切观察患者意识,以便早期发现有无内出血等。观察阴道分泌物量及性质,尽早发现有无阴道出血。 (2) 褥疮:协助患者每2 h翻身1次,以防褥疮发生。 (3) 下肢深静脉血栓:这是阴式子宫全切术后严重的并发症,由于术后患者卧床,下肢血流缓慢,血流淤滞引起,严重者栓子脱落,形成肺栓塞而危及生命[2]。针对以上特点,从术后2 h起,间歇性挤压或压迫腓肠肌,促使小腿深层肌肉的活动,并于术后6 h辅助伸展下肢,多做下肢活动,有利于血液循环,避免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术后鼓励适时下床活动,避免长久站立等。卧床期间护理人员应及时巡视患者,密切观察患者下肢颜色,询问有无异常感觉、疼痛等。

3 结论

阴式子宫全切术具有对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术后要严密观察及护理,尤其是阴道分泌物、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异常状况的观察。阴式全子宫切除术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较传统的开腹手术,患者对其了解不多,担心手术的可靠性,因此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重点介绍此术式的优点及与传统手术的区别,使其坚定信心,配合治疗,做好术前的卫生宣教与术后的护理,以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63

胆囊全切术 第9篇

【关键词】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基层医院、优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3.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138-02

在县级医院中,传统子宫切除术为经腹子宫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由于子宫良性病变而需切除子宫的病例较多,医生有丰富的手术经验。近年来,由于微创技术的引进,如何使病人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腹壁不留瘢痕、住院时间短等等,成了临床医生手术方式的努力方向,在我院,经阴式子宫切除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在近年来得以开展,本组病例将二者对比分析,来探讨其临床效果。

1临床资料

1.1分别统计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住院子宫良性病变患者,两组平均年龄为43—48岁,无基础病,子宫大小为孕50天—孕80天大小,活动度好,无盆腔手术史,其改良阴式组,共48例,其中子宫肌瘤30例,子宫腺肌症8例,功血5例,子宫肥大症5例。腹腔镜组,子宫肌瘤32例,子宫腺肌症6例,功血6例。

1.2手术步骤

1.2.1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1.麻醉:常规硬腰复合麻醉。2.体位:膀胱截石位3.手术步骤:常规消毒术野及阴道,固定两侧小阴唇暴露术野。艾力斯或布巾钳钳夹宫颈前、后唇,上、下牵拉,移动,暴露膀胱附着处,去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混合液20ml,浓度1:1200,注射于膀胱宫颈间隙处,后穹窿处不注射水垫。于膀胱附着处稍下方电刀切开阴道壁达两侧穹窿处,钝锐性分离膀胱宫颈间隙,食指着力于子宫,紧贴宫颈分离其间隙,触之有滑动感,置入阴道拉钩,辨认腹膜反折,用剪开腹膜向两侧打开腹膜,进入腹腔。直切切开后穹窿,钳夹宫颈后唇向前上方,充分暴露后穹窿,另一艾力斯钳夹后穹窿阴道壁组织,用弯剪刀直接剪开后穹窿及腹膜。置入阴道拉钩,暴露子宫后壁。至此,手术同开腹直视下进行,依次断扎双侧膀胱宫颈韧带,子宫主骶韧带、子宫动静脉,不保留缝线。楔形去除宫颈,减少污染机会。处理两侧宫旁组织,宫体较大可切开子宫,肌瘤较大时,可先行剔出瘤体,娩出子宫,二把大弯钳依次钳断两侧固有韧带圆韧带及宫旁组织,双重结扎,去除子宫。检查双侧附件情况,稀碘伏水冲洗腹壁,查残端无渗血,缝合阴道残端及前后腹膜,置引流管,阴道填塞碘伏纱布。术毕,检查尿量,行肛查。

1.2.2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麻醉:静脉麻醉2.消毒:体位同阴式手术,取脐较稍下方或脐上2-3厘米处为穿刺孔,腹腔镜下依次电凝、电切两侧圆韧带、固有韧带,单极电钩打开膀胱子宫反折腹膜,下推开膀胱,双极电凝两侧子宫动静脉,电钩电切;双极电凝两侧主、骶韧带,电钩电切。举宫器此次换为举宫杯,或简易手套内置纱布,沿穹窿切开阴道壁,去除子宫。关气,阴道内娩出子宫,两侧子宫A、V断端处结扎,加固。于阴道内缝合阴道残端。开气生理盐水冲洗腹壁。撤气,关腹,0/2可吸收线脐处皮内缝合,术毕。

1.3两组对比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

1.4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土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

2.结果分析

3.讨论:

目前,随着微创技术的引进,开腹子宫全切术越来越受到挑战,取而代之的为阴式子宫切除术及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在基层医院,医生有着太多子宫切除术的经验和功底。以往,由于阴式子宫空间小,难以暴露,操作困难,而多限于脱垂子宫切除。比较分析我院二年来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比分析,我们得出以下體会:1.阴式子宫切除术较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更易掌握;一个有熟练子宫切除术经验的医生,在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中主要是认识到两个间隙,及时尽早打开膀胱子宫间隙、直肠子宫间隙、使得手术由阴式变为腹腔镜内直视下操作,更为直接。有人对此研究经腹、经阴道、经腹腔镜三种手术方式行子宫切除术,认为经阴道是最佳选择。近年来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在三级医院已普及,被多数医生认可。但因技术、设备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基层医院开展此手术仍存在一定限制。目前,我们县医院只有最基本的腹腔镜器械,术中由于电凝不到位,人手到器械操作转变,反折腹膜下推不到位,解剖层次不清,术中增加出血机会,反复止血延长了手术时间,使得腹腔镜技术开展较阴式子宫切除术增加了难度。另外,腹腔镜下,缝合技术难度大;术中需要全麻,加上腹腔镜费用,住院患者费用明显增高。

阴式子宫切除术利用天然孔道作切口,具有不开腹,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腹腔干扰少及体表不留瘢痕等优点,更符合微创的要求。另外,在基层医院由于麻醉简单,不增加患者住院费用,对普通百姓患者的确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卫平;倪云翔;李文佼;经腹、经阴道、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临床对比研究[ 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年05期。

[2]吕淑娴,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子宫切除术126例体会。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24;754-755.

联合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 第10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30例患者, 均因子宫肌瘤行择期阴式子宫全切术, 年龄23~45岁, 平均40.7岁, 体质量48~74 kg, ASA Ⅰ~Ⅱ级, 均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肾、肝脏严重疾患。手术均由一组相同妇产科医生和麻醉师操作;所有患者无手术和腰麻、硬麻绝对禁忌证。两组患者平均年龄、病情程度等一般情况相似, 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统计学方法随机将患者分成硬膜外麻醉组 (EA, 对照组) 21例, 腰硬联合麻醉组 (CSEA, 治疗组) 22例。所有患者常规术前用药, 入室后常规监测ECG、BP、HR、SPO2等并建立静脉通道, 术前常规肌肉注射阿托品0.5 mg, 苯巴比妥钠0.1 g。对照组于L2~3间隙行硬膜外麻醉, 头侧置管3.5 cm, 硬麻用药根据患者体质选用1 %~1.5 %利多卡因与0.375 %盐酸左布比卡因混合液13~20 ml。治疗组采用一点穿刺法经L2~3间隙穿制, 应用特制的联合穿刺针。当硬膜外穿刺成功后, 用25G脊麻针经硬膜外穿刺针管腔行蛛网膜下隙穿刺, 当脑脊液流出后, 注入所需“2∶1” (0.75%布比卡因2 ml+10%葡萄糖液1 ml) 药液2~2.5 ml于蛛网膜下隙, 然后退出蛛网膜下隙穿刺针, 再经硬膜外穿刺针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 cm, 置管后将硬膜外穿刺针退出, 并将硬膜外导管妥为固定。仰卧位, 若术中阻滞平面偏低不能满足手术需要, 则经硬膜外导管追加2%利多卡因5 ml, 术中根据麻醉平面和手术时间酌情硬膜外用药, 术后使用麻醉镇痛泵[1]。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观察麻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低血压、恶心呕吐及头痛) , 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稳定, 调节好输液速度, 根据患者情况做出具体对症处理。

1.3 麻醉效果

优:患者安静, 术中无痛, 无任何不适感, 腹肌及宫颈肌肉松驰, 无内脏牵拉反应, 手术完成顺利;良:患者术中无痛, 诉有轻度不适感, 腹肌及宫颈松弛, 有轻度的内脏牵拉反应, 须给予一定的静脉麻醉药辅助完成手术;差:患者有明显疼痛感, 肌肉紧张, 腹肌及宫颈松弛不够, 内脏牵拉反应重, 改全麻完成手术。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 (x¯±s) 表示, 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 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平稳, HR、SpO2、ECG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麻醉效果方面, 对照组优10例, 良3例, 差2例, 优良率为72.22%;治疗组:优13例, 良2例, 差1例, 优良率为93.33%;两组优良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部分患者术中有内脏牵拉反应;治疗组患者术中未见腹肌紧张、恶心呕吐及疼痛反应, 麻醉效果良好。

3讨论

为患者提供无痛、安全、创伤小的麻醉和手术, 是麻醉师和临床医生共同的目标与心愿。子宫全切术的特点为盆腔深部和阴道操作, 阴式子宫全切术是子宫全切时的常用术式, 由于此手术的特殊性, 对麻醉的要求较高, 要求麻醉有充分的镇痛效果, 还需要与子宫相关的韧带、肌肉松弛, 需要保证从阴道牵拉子宫时感到肌肉松弛且无内脏牵拉反应。单纯硬膜外麻醉需较大剂量的局麻药才能达到一定的麻醉平面, 但仍有部分患者阻滞不全, 局麻药中毒的发生率较高。单纯腰麻不能满足有时长时间手术的需要, 无法完成术后镇痛。随着腰硬联合穿刺针的出现, 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在腹部手术也越来越多。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阻滞两者之优点, 既保留了脊麻起效快, 镇痛与肌松完善的优点, 也便于调节麻醉平面, 防止麻醉平面过高。经硬膜外导管追加局麻药可弥补单纯脊麻胸段阻滞平面不够或阻滞时间不够的情况[2]。本次研究中, 治疗组腰硬联合麻醉优良率达100%, 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因此腰硬联合麻醉更适用于子宫全切术, 不失为目前一种较好的麻醉方式。

参考文献

[1]黄月球.3种椎管内麻醉在子宫全切术中的比较.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28) :4102-4103.

上一篇:从业状况下一篇:专业社会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