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作文的训练方法

2024-05-22

想象作文的训练方法(精选11篇)

想象作文的训练方法 第1篇

创造离不开想象, 想象力是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有作为的人只有借助想象, 才能发挥创造的才能, 所以说想象力是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要想使孩子长大成为祖国建设所需要的创作型人才, 就要重视想象力的培养, 让他们从小展开想象的翅膀, 在知识、创造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从而不断增长他的创造才能。

新课标实验教材增加了许多想象极为丰富的作品, 作者以奇思妙想描绘出亦真亦幻的世界, 这无疑为想象作文的写作提供了较好的范本与写作素材。在教学过程中, 我摸索出如下几种想象作文的训练模式:

一、续写训练

根据原作的意图、体裁、情节、语言风格或出示的作文开头, 让学生发挥自己合理的想象进行写作。学生学过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后, 就要续写进行大典结束后的故事,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这件事儿对皇帝有影响吗?会给他留下哪些心病?又会演绎出哪些有趣的故事?如此激发学生的创作的激情, 写出的文章, 自然情节曲折, 人物栩栩如生。

二、改写训练

即根据故事的背景, 变换相关情节, 改变人物的个性;或给文章变换人称, 转换体裁, 改变结构。在学完课文《木兰诗》后, 可指导学生作一次改写训练, 将诗歌改写成叙事散文, 再现诗中的故事和情景。

三、扩写训练

即规定中心, 根据中心想象人物或故事;提供故事梗概, 想象前因后果, 构思情节;确定相关人物性格, 想象他们在同一情节中的不同表现。学生根据他们已有的生活素材加以扩充, 使其详细完整。现以我市的一次中考作文为例:

下边是某家三口人的性格特点, 请根据他们的特点, 设想两个富有家庭生活气息的情节, 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字数在500字左右。

“我”:初三学生, 性格开朗, 兴趣广泛, 求知欲强, 特别喜欢看课外书籍, 并有不少收获。

爸爸:性格随和, 也喜欢看书, 时常与“我”交流读书心得。

妈妈:对“我”要求很高, 看重分数, 不让“我”看课外书籍, 怕影响了成绩, 但生活上对“我”十分关心。

这道题目作为中考经典试题常常令老师们津津乐道, 其原因是在规定的范围内巧妙地训练了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

四、假设训练

即根据假设的前提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可用“假如……”类题目进行训练:“假如没有了摩擦力”“假如没有了春天”“假如塞翁没有失马”“假如我有一对象牙”……;也可用含愿望、梦想类词语为题进行训练:“梦游清华园”“我多想变成一只小小鸟”“二十年后的聚会”“我在地球的最后一日”……请学生发挥想象, 将那个奇妙而全新的世界尽情展示出来。

五、描写训练

这就要求老师多开展创造性活动, 激发学生的想象, 如出示一幅人物画, 让学生构思人物的经历, 画面以外的故事, 观察动物模型, 让学生想象它们的习性、生活环境等等。这样的活动能活跃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浮想联翩, 养成想象的习惯。

六、童话故事训练

即围绕中心, 把物当作人来写, 赋予物以人的思想言行。例如“老鼠日记”“我是苍蝇我怕谁”“粉笔的自述”“树的一辈子”……这样的训练可放飞学生的童心, 激发他们创造的愿望。

七、听音乐想象训练

这种作文教学法通过训练学生听觉思维,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以提高作文水平为目标, 效果不错。如以声音引导学生进行回忆选材, 展开想象进行作文。在学生学习了《你一定会听见》一文后, 我布置了听音乐、写故事的课外作业, 学生兴趣盎然, 佳作纷呈。

总之, 以想象作文训练为依托, 不仅可丰富学生的语言, 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可谓一举两得。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力, 就能文思纵横驰骋, 凌空翱翔, 写出来的人物栩栩如生, 活灵活现, 景物生动形象, 有声有色。想象, 使思维纵贯古今、横跨中外, 自然与社会、具体与抽象、主观与客观, 都一气贯通, 创造性思维就有了展翅高飞的辽阔天空。

关于想象力训练的一些方法 第2篇

找一张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它们是谁,相互是什么关系?在哪里游?要去哪里?由此,你能想象到什么样的情景?请仔细看图,充分挖掘图片里的信息,然后闭目想象。越生动越好!加油,你的想象力非常棒!闭上眼睛想象吧!

2、听觉想象练习

听一首你喜欢的歌,戴着耳机,带着感情反复听几次,把自己投入音乐当中去。然后关掉音乐,闭上眼睛回想乐曲。让动听的调调在你的脑海中回荡……对的,你非常棒,你的听觉想象力越来越厉害了!

3、闭目想象写字练习

请闭目在心中写如下几个字,每个字写三遍:

真,善,美,爱,帅

(加油,你可以的~)

4、静态想象练习

请拿出一元钱的硬币,呵呵,明白了吧?仔细观察一元硬币的数字面,然后闭目在心中回想它的样子。再对它变大,变小,变多,变少,变形,变色~OK,你真棒!不过,这个训练还没结束,呵呵。把硬币翻过来,看花的那一面,仔细观察吧,然后闭目想象吧,想象的过程跟前面的一样,你懂的~

5、惊喜的发现

浅谈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方法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想象能力 有效训练 实效课堂

学生的作文,就更需要有想象的配合,才能有声有色,有情有意地再现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而加一方面,丰富的想象活动,还能剌激语言的发展。那么在读写教学中,用什么方法训练学生想象能力呢?

一、扩想

扩想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用扩想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所谓“扩想”,就是对教材文句的内涵作开拓,或将课文故事扩展。

如教看图学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课时,在分别指导学生初看图和初步读文之后,抓住文中十一个纤夫的逐个具体裁描绘,图文对照,使学生认识徒刑文作者是怎样对图进行“扩想”。的。读完以后,我又结合写作的片断训练,要学生在十一个纤夫中自选一个进行再次扩想,写成一篇短文。这样由看图到作文的两次扩想训练,有例有据,有仿有作,让学生把自己的某些生活见闻与感受同作品的形象联想出来,以增强作品形象的具体可感性,这对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二、续想

有些课文的结尾,言犹未尽十分含蓄,续想能激发起学生的联翩浮想。在学习这些课文时,我往往因势利导,诱发学生开展“接续想象”。

如教《穷人》时,抓住课文的结尾“‘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帐子。”这一句,我设计了“难能可贵娜拉开帐子以后怎么样?”为题,让学生讨论,续想故事情节。这时同学们有的说渔夫是多么激动,称赞难能可贵娜做得对;有的说难能可贵娜是多么高兴,一切担忧都烟消云散;有的说七个小孩子醒来后,无忧无虑地玩得多么快乐……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用想象进一步焕发了穷人美的心灵。学了《凡卡》一文后,我以《凡卡寄信以后》为题作文,让学生展开接续想象,顺作者写作旨意写了凡卡种种可能发生的更为悲惨的遭遇。还有学习了《三人行》以后,我又以“黄元庆、小周就这样拉着王吉文吃力地拖着往前看爬”为开头,让同学们继续展开想象,把故事情节想象下去。这样的想象,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联想

联想能诱发学生的思维,对体会课文含着思想感情有进一步的理解。联想是此物想到有某一点相关的某一物的心理过程,它把分散的彼此不联贯的思想片断联接在一个思维的链条上。

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时候,让同学们知道作者借想象,提出了穷苦孩子们的希望,在大年夜这些穷苦的孩子们,应当得到应有的光明和幸福。但在当时的丹麦,这样的理想,还只是穷孩子们的希望,诱发同学们从丹麦想到我们的旧中国,想到我们的前辈也是这样,只有在中国共主党领导下,建立了社会主新中国,才使这样的希望变成了理实,从而懂得文章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常常会给读者带来希望,带来理想,并鼓舞人们去创造它,去实理化。在教《幸福是什么》一文后,我要求学生写《读〈幸福是什么〉后想到的》读后感,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理解,联想自己的亲身经历,也举一个实例来说明幸福是什么。

四、补想

补想使学生既收读懂课文之利,又获发展想象之益。作品的艺术形式要求精练含蓄,这就决定了作者对情节和意境往往不能作紧针密线,巨细无遗的抒写,总要给读者留下一些可借想象去补充的天地。在教学中,我注意抓住这些“孔隙”启发学生用想象去补充,这样既收读懂得课文之利,又获发展想象之益。

如教《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时,扬科进了地主的食具间不小心触动了琴弦,“在那寂静的夜里,一声呼声引起什么效果?”“食具间的情景怎样?”(仆人见扬科站在那儿,立即揪住他;人们以为有贼来了,都冲了出来;……)“扬科这时又怎样呢?”(他站在那儿发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不知道自己怎么办,呆住了;他瞪着可怜的双眼,任凭别人怎样打他……)在讲课文的同时就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补想”训练,课后还要求同学们把上面所讲的写成一段话。我就是这样的注意引导,使学生按一般事理逻辑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中间的情节。

五、拟想

拟想也就是比拟想象。拟想既加深理解了课文,又获得想象能力的训练。

如《老水牛爷爷》是把人的特征物化,写了他凫水本领,脾性和力气,都像牛一样,从中表现了勤劳朴实、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这是由人拟物。而《落花生》是把物的特征人化,“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还有《金色的鱼钩》也是把物的特征人化。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在这个长满红犭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作者用这样的比拟老班长虽然不在了,但他那舍己救人、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精神永存,这些都是由物拟人。教学这些课文时,我就用来对学生进行比拟想象的训练。还有,拟想能力同样在写作中得到培养,如教完《种子的力》一文后,让学生写《“种子”赞》引导学生展开由物及人的比拟想象,既加深理解课文,又获得想象能力的训练。

六、假想

假想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假想即对未曾经历也无体验的来,凭借想象来假设情况。假想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基因。发展学生的假想能力,对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六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一些课文是培养假想能力的好材料。

如教《未来的房屋》老师先用第三人称的口气,进行叙述和描绘,使同学们铖如跟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人去参观未来新村,在这过程中,同学们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继而通过学习,同学对课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时我便启发学生想象假如你住在这样的房屋有什么感想?你“设计”中的未来房屋的外形是怎样的?你还希望这房屋 里增加一些什么设备?这些房屋除了建在海洋、太空之外,你打算设计在哪些地方?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情趣盎然地畅谈起自己的设想:只要一按电钮,房屋就可以迁移到你想去的地方;有的又说,房屋里有防地震的设备,该地区有地震,房屋的显示镜里早在几天前就预告屋主了;有的还说,房至里有运动场,但又可以随时更换不同的场所,适应各类运动的需要等等。假想能使学生对课文的情感有进一步的加深,一些进军科学的理想种子,也许就在此时此地萌发了。

在教学中,由于能注意有机地挖掘课文中可以培养学生想象的“孔隙”,让同学们在想象中邀游,因此同学们非常喜欢上语文课,阅读理解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作文平均得到较明显的提高。

想象作文的训练方法 第4篇

一、关于“想象的中心”的训练

一般认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讲到表演的真实性的时候,强调演员要从自身出发,将所扮演的角色拉向自己,让角色走向自己,并且通过自身的生活经历或情感体验进行想象,以此来“寻找演员本身所内含的同样的材料(这里的材料指的是由演员本人激情记忆中所保藏着的活生生的个人的所有五觉的生活回忆,保藏在理性记忆中的他所获得的知识,他在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等等构成的。)”[5],因为斯坦尼认为,“演员的天性是这样的,对他来说,想象的生活往往要比实际的、原来的生活更惬意和更有趣得多。演员的想象具有一种特质,就是能使陌生的生活接近自己,使它适应自己,并找到一些共同的有血缘关系的、动人的资质和特点。”[6]从而,“在创作的时刻,演员在舞台上的欲求、意向和动作应该属于活的创造者,即演员本人,而不是属于写在纸上的死的角色,也不属于演出时不在场的诗人,也不属于呆在后台的导演。毋需重复,能够加以体验的,只是自己本人的、真正的情感。”[7]

然而,作为斯坦尼的得意门生,契诃夫却对此观点持有不太认同的理念。他认为,演员在塑造角色的时候,应当从角色出发,让自己走进角色,而不是把角色拽向自己。契诃夫反对斯坦尼式的通过演员自身的个人经历及情感记忆来进行表演的方法,他强调表演的重心应放到角色上面,而非演员身上;演员自己如何感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角色如何感受,所以需要演员慢慢地走向角色,这样才能够把表演当成一项真正的艺术创作活动。因为,“关于想象的内心体验,不是来自演员的个人细微体验资源,而应该在舞台上被详细说明并展示给观众。这种内心体验对于观众和演员自己来说,都是丰富而具有启示性的。”[8]所以,契诃夫坚持认为:“创造性的想象力是艺术家用来发现自己,表达对于自己扮演的角色的理解和诠释的主要途径之一。”[9]据此,契诃夫开创了几种培养演员想象力的训练方法,并且始终把创造性(creativity)的训练植入到充满想象力的表演过程当中,这种训练的方式首先就是关于“想象的中心”的内容。

契诃夫在表演课上创造了一种叫“想象的中心”的练习方法,这种练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想象在你的胸上有一个能够为你的胳膊、手、腿和脚输送现实推动力的中心。然后开始移动,想象这个形成运动的推动力是来自于你的胸部中心。感受到一种审美满足出现在你的身体里。不要从肩膀和肘部移动你的手臂,也不要从臀部和膝盖移动你的双腿。让这种从胸部中心而来的推动力冲破以前阻碍它们的部位。开始的运动一定要是简单的,例如,抬高或放低双臂,向前或向后走几步,坐下或起立。现在试着意识到你的胳膊和腿,它们自己从你的胸部中心开始启动。走过这个房间,这个“中心”会引导着你向前走,而不是身体拖着自己走。以同样的方式向右、向左、向后移动。渐渐地,你会发觉你自己变得更有力量感和更具协调性。因此,你会学着重新欣赏你的身体。最后,完成一些简单的事情,例如,移动一些物体,打扫房间,或者整理一个行李箱。保持你的注意力集中在胸部中心上,直到你适应了它并且没有通过思考就获得了它的推动力。另外,在舞台上轻微地移动的同时——也许只有你的手指运动——你仍会感觉到一股强烈的力量从胸部流向手指。[10]

这种课堂练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打开身体,感受能量身体中心的驱动力,从而可以创造出在形体特征等方面与自身存在巨大反差的角色。因而,这种“想象的中心”训练是关于明确自身特征的一种完整而有效的工具,同时也是一个认识角色和塑造角色的一条可靠而确信的通道。基于此,契诃夫及后来的研究者延续并发展了这种关于“想象的中心”的训练,他们把大脑和肩部当作是人的思想中心,手臂和胸部是人的感受中心,腿部和双脚是意志中心,同时也把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做了详细的划分,更是依据人的主要性格特征把人也分成了思想型的人(例如:哈姆雷特)、感受型的人(例如:朱丽叶)和意志型的人(例如:罗密欧)。契诃夫的学员莱纳德·佩蒂继承并发展了老师的学说,将他的关于“想象的中心”的训练归纳总结成了一首诗歌:

“我是一名创造的艺术家。

我有能力去放射。

举起我的双臂我翱翔于地球之上。

垂下我的双臂我依旧翱翔。

在空气中转动我的头和肩膀我体验到思想的力量。

在空气中转动我的手臂和胸部我体验到感受的力量。

在空气中转动我的腿和脚我体验到意志的力量。

我是我自己。”[11]

正如这首诗歌所写的一样,契诃夫在给学生进行表演训练的时候,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身体内部有一个中心,无论是思考中心、情感中心还是意志中心,可以把它们想象成太阳、冰块等物质,来进行放射、塑造、漂浮、飞翔等运动。当然,头部、胸部、盆骨等位置不受选择的限制,演员可以任意选择自己身体内部的想象中心。契诃夫一直秉承“想象是创造性的”[12]信念,他强调演员在拿到剧本之后,首先要通过编剧所提示的细微特征来确定角色的类型,找到一个合适的想象中心来加以创造性地展现。在契诃夫看来,“想象的中心”就是一条可以帮助演员沟通角色的有效通道,利用“想象的中心”,演员不仅可以做到“身心合一”,还可以迅速定位找到身体里的精确中心,并从它来开始进行运动和表演。这是另一种可变的方式,进入了“心理姿势”原型的状态。从一个想象的中心开始运动,对演员如何移动自己的身体是一种非常有力的冲击和影响,这也是培养原型“心理姿势”的基础构件,从而为演员提供了一种非常高效的关于想象创造与表演传达的方法。

二、关于“想象的形体”的训练

从契诃夫表演理念中“身心合一”的观点出发,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人拥有的身体类型往往决定了他的个性。人类身体具有的形式大体上是相同的,但是大小和比例却是彼此区分的,这些区别帮助人们形成自己独特而具体的个性特征。契诃夫认为,当演员读剧本的时候,第一次试着想象人物的个性特征和形象,以及如何将剧本表演出来;当演员想象性地阅读剧本时,可以通过行动看到人物角色;当演员想象剧中角色时,发现这个角色超出了自己的生活阅历或自己的理解范围,有可能就进行不下去了。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改变自己的身体行动,让不同的身体行动来改变心理感受,从而引出带动不同的心理感受。改变身体状态和行动似乎听起来是有些困难的事情,但是它实施起来既简单轻松,又能让人感受到愉悦和享受。平时演员总是用同样的原则和活力来进行表演工作,契诃夫为他们找到了表演活动新的构造方式,即:想象、能量和塑造的原则能够创造出“想象的形体”。有很多办法可以在头脑中构想出这些形象,但只有一个方法才可以创造出“想象的身体”,那就是,需要更进一步把原型的意志力注入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容器人”[13]里。这个“容器人”可以帮助演员把原型的力量细化到一些特殊的个性特征,而且,这样做也会对“心理姿势”运动的产生发挥巨大的影响。因此,演员头脑中进行的想象应该为角色和剧本服务。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有了“想象的形体”,演员能够在自己的身体上体验到查理三世的驼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演员就可以赢得穿上戏服的权利,因为他理解了一个驼背男人的心理感受。可以看出,演员利用想象对剧本中角色形象进行分解、重组、化合,在头脑中创造出一个新的形象来,并通过肢体语言和声音语言呈现出来,这个新的形象往往是对原型人物的直观集中性的体现。据此,契诃夫创造了土的塑形、水的漂浮、风的飞翔和火的辐射这四种关于“想象的形体”的训练方式,以期更好地利用身体来展开想象并创造角色。

首先,关于塑形的想象训练。用你的手、胳膊、腿、脚乃至全身做一些抽象的运动。你的任务是用内部的能量和被唤醒的活力来完成所有的这些运动,以使得你会感觉自己周围的空气塑形成了一种厚的、沉的物质。每一个运动必须挣脱你周围环境的轮廓。肌肉不需要保持紧张。意义在于塑形的心理力量和克服想象障碍的心理力量,给予想象障碍一个确定的形式。这些运动必须是显著的、完整的,并且完全区别于另一个。这个练习里不会出现模糊和不确定的行动。用不同的速度和强度来做这些运动;甚至于在缓慢的、塑形的运动中,这种能量和唤醒的活力也不能从你的意识里悄悄溜走。然后,打消周围空气塑形的想象和念头,完成一些其他的事情,正如之前说的,在你没有特别注意的情况下,使你运动中的塑形特征向内住进你的身体里面。然后,开始创造一些简单的即兴表演。

其次,关于漂浮的想象训练。第二种运动是漂浮的,在这种状态里,每一个运动都将以一条不间断的流线性运动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上去。尽管它们必须是要提前塑形好的,但这些运动不需要有开始或结束,只是一定要彼此有组织地进行漂浮运动。运动过程中还需要一种活力和某种能量,运动的特质必须是波浪状的、生长的或下沉的。然后,改变节奏,你能感觉到周围空气的成分,就像在波浪的支撑面一样。跟之前的练习一样,用同类型的简单运动,然后开始你的即兴表演。

然后,关于飞翔的想象训练。第三种运动叫做飞翔的运动。当开始做这些运动的时候,你必须想象每一组运动都在空间内无限地继续着、飞离你、从你的肉体离开。同样,想象你的整个身体有一种从地面提升向上的趋势。这样的运动会唤起你去支撑它们的欲望,仿佛给它们时间去飞向太空。把一个运动和另一个运动不间断地、自由地连接起来,然而并不像漂浮练习那样含糊不清。然后,改变节奏,你在这个练习中的活力和内在能量会自然地呈现一种特殊的特质,它们会使你远离甜蜜或伤感的神经。在这个练习里,你能体验到空气的成分像被搅动和驱动的那样,然后,开始简单的即兴表演。

最后,关于辐射的想象训练。最后一个运动和辐射的运动有关。想象有一些看不见的射线流从你的运动中射向太空。立刻从你的胸部、胳膊、手、全身向你移动的方向发出这些射线。辐射的欲望会教你逐渐地辨别哪种运动是更适合这个目标的。它们中的一些会呈现出一种断奏的特质,而一些会更连贯,其它的会遵循一个接一个的不间断的连续性。在这个练习中,你会试着辐射出并散发出你在运动中的内在活力。一定要避免把身体的紧张性错当成辐射。然后,改变这个节奏,感受你周围充满辐射的空气。[14]

契诃夫在训练的过程中,让演员使自己的身体放松,抛弃思考和分析,只需要把注意力放在“做”上。因为真正的艺术作品是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抱着认真而负责的态度制作的,即使他们事先并不知道会制造出一个什么东西来。而当演员呈现出这些诸如塑形、漂浮、飞翔、辐射等运动的特殊特征之后,继续进行一个简单的即兴表演或者小品。每一次,演员和自己的搭档都会给自己设置一个明确的任务,演员必须决定自己在即兴表演中用哪种类型的运动方式。然后,无论演员做什么都必须渗透着四种运动形式中的其中一种。在后来的即兴表演中,演员会自发地选择更适合这个情境的运动类型。其实,无论是人物还是场景,在电影或戏剧中,经典形象和奇幻场景的创作,都是通过组接、化合、反对、夸张、变形等手法对原形象进行积极想象的,正如同赫兹里特所说的:“想象是这样一种机能,它不按照事物的本相表现事物,而是按照其他的思想情绪把事物揉成无穷的不同形态和力量的综合来表现它们。”[15]因此,契诃夫的训练方法不是对原剧本中的人物进行照本宣科,而是在脑中尽量抛开、脱离已有故事和形象的束缚,去构成深刻反映该事物本质的简单化、理想化的新事象,这种“想象的形体”可以是木棍、鞭子、丝绸、毛巾、面条等等,演员利用身体在想象的土中进行塑形、水中展开漂浮、风中展开飞翔和火中进行辐射。从而,通过身体的训练带出心理的反应,演员的形体从身体内部就展开了重新塑造和想象创造,这样,经过此类训练,演员对于那些与自身反差大的角色就能更容易地进行驾驭、诠释和表现了。

三、“创造性想象力”训练方法的科学性与专业性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16]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对于演员来说,创造角色的过程大部分需要想象力的参与,认识角色、体验角色、创造角色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发挥想象力的过程。那么,如何从想象力转变上升到创造力,契诃夫给出了他自己的回答。他坚持认为,想象力是表演创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他反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那种教条式的思考方式和冷静的理性分析,契诃夫提出:“冷静的、理性分析和唯物主义的思考方式会扼杀想象力。为了抵消这种消极因素的侵扰,演员必须系统地完成这样的任务,用其它的冲动和刺激,而不是那些迫使他单纯地运用唯物主义的方式进行生活和思考的刺激来训练自己的形体。演员的形体只有在被一种永不停顿的艺术的灵感驱动下才会有最好的价值;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形体才会更加的精巧灵动,具有表现力,最重要的是敏感,以及对于构成创造性的艺术家的内心生活的最细微情感的反应。因为演员的形体必须从内部开始进行塑造和重新创造。”[17]

契诃夫所提及的“灵感”[18],最早是由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来的。从英文单词“inspiration”的词根“spire=breathe”和动词形式“inspire”在词典里的解释来看:1.=inhale指呼吸进新鲜空气或吸收神的灵气;2.给予灵感。可见,灵感一词的原意是指神的灵气,也就是说,神灵凭附在艺术家和诗人身上,使他们在创作时具有一种超凡的艺术创造力。柏拉图的灵感论就起源于宗教上对神的信仰和希腊神话中对神的崇拜,他的“神灵凭附说”和“灵魂回忆说”就是证明。柏拉图认为,“优美的诗歌本质上不是人的而是神的,不是人的制作而是神的诏语……凡是高明的诗人,无论在史诗或抒情诗方面,都不是凭技艺来做成他们的优美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灵感,有神力凭附着。”[19]在他看来,诗人或艺术家之所以能创作出好的诗歌或艺术品,是因为有神力的驱使,是根据神发出的诏语和输给的灵感进行创作的。而后来的黑格尔对灵感的描述不同于柏拉图的“迷狂说”,他认为灵感“不是别的,就是完全沉浸在主题里,不到把它表现为完满的艺术形象时决不肯罢休的那种情况……灵感就是这种活跃地进行构造形象的本身”[20],同时,灵感的表现也是一种艺术家使自己的性灵与形象材料的高度融合的状态:“(艺术家)作为主体,就好像只是形式,赋予形式下他所沉浸在里面的那个内容。”[21]所以,在黑格尔看来,灵感既不是单靠感官的刺激,也不是仅有创作的意愿就可以得来的,还需要充分发挥艺术创作主体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即“艺术家应该从外来材料中抓到真正有艺术意义的东西,并且使对象在他心里变成有生命的东西。在这种情形之下,天才的灵感就会不招自来了。”[22]这就说明,黑格尔所认为的灵感,来源于“外在材料”与“创造者内在”相结合(即理性内容感性化)的过程中。黑格尔把灵感作为艺术家的一种能力,看作是“想象的活动和完成作品中技巧的运用”[23],灵感是一种资质,即善于用感性形象去表现心灵的才能。从这个维度上来讲,契诃夫对灵感与想象的看法与黑格尔不谋而合,契诃夫不仅把把灵感作为想象的活动和完成表演过程中技巧的运用,更是以“想象的中心”和“想象的形体”为主要核心内容,开创了激发演员表演创作灵感的训练方法。可以说,这种训练方法比传统的表演教学方法更具科学性、专业性与开创性。

如何进行想象力训练方法介绍 第5篇

想象力应该从哪儿来呢?想象力并不是凭空从大脑里蹦出来的,它是大脑对自己储存的信息进行多种多样组合重建而成的,是建立在过去的感觉、记忆、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新的方法、新的形式,去组合这些记忆和印象,从中产生新的形象。这是一种综合意识创造过程。综合的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是以新的格局、新的形式来进行造型表现的。因此,想像力的目的在于向往和追求一种全新的境界、新的表现方式和新的视觉效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为大脑补充营养,而补充营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开始观察,从自己最熟悉的内容里发现别人看不到、画不出的情节、细节。从中找到最有趣、最能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地方。其次要学会换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想象。假如把自己的眼睛看作是照相机,如果总是拍照类似的角度和类似的内容,照出的照片肯定就会越来越不新鲜。如果换个角度去照或多照些内容,照片才可能丰富多彩。换个角度去画看似平常的内容,而且不仅仅是换换方向,更重要的是传达出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想法。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努力地与众不同,想象力自然就能够体现出来了。

郑琳琳14岁《有昆虫的风景》(钢笔、水彩) 全国中小学绘画法大赛金奖

周帆12岁《梦想》(钢笔线描、色粉笔) 海峡两岸《我画我的梦》儿童绘画比赛金奖

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训练 第6篇

想象是根据头脑里已有的表象经过思维加工而建立新表象的过程,或者根据语言或文字的描述形成相应事物的过程。它可以弥补和突破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作家王蒙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由此可见。离开想象就写不出好文章,甚至可以说无法进行作文。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本人有几点粗浅的建议,权作参考。

一、通过看图作文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看图作文既可以锻炼观察能力,又可以发展想象能力,它能够调动个人的相关表象积累,渗透个人相应的生活体验,从而化静态为动态,化平面为立体,化片断为连续,化无声为有声,并诉诸文字,使之成为情节独立完整、形象鲜明生动的文章。训练时,要求学生围绕画面主题或透过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如教白居易《卖炭翁》一诗,在指导学生观察画面时,既可以从整体着手,也可以从局部着眼。训练时可根据“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诗句,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展开想象,描绘出卖炭翁全貌。可对“晓驾炭车辗冰辙”展开想象,把卖炭翁入城途中情景表述出来。另外,在进行看图作文教学时,教师应选用画面简洁、内涵丰富的图画,给学生留下再创造的广阔空间。训练中,我曾选这样一幅漫画:台灯下,一位中学生伏案苦读。他的旁侧,母亲坐在小凳子上细心地为苦读的孩子洗脚。画面相当简单,但当教师有意识地作启发诱导,链接上学生亲身体验过的强烈的生活感受和接触过的形象储备时,一篇篇构思巧妙、想象奇特的好文章就出来了。有学生自拟题为《又是一个无奈的夜晚》《为了母亲的心愿》《“神圣”的使命》等等,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达出习作者的想象和理解。

二、运用具象化训练。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所谓具象化训练,就是要求学生将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比如“静夜”“初春”“贪婪”“骄傲”“精疲力尽”“得意忘形”等,努力化为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言语表达的一种训练方式。这种训练最好结合作文讲评进行。比如讲评习作《月若有情月长吟》,作文写道“‘缺德的医生转身而去时,一种愤恨从心底油然而生。”教师讲评时指点:“愤恨”到什么程度,能否具体点呢?学生迅速展开想象,用形象化的比喻贴切地写出了愤恨的心理。当评点到“遇到迷路的孩子,我又急着为母亲抓药,该怎么办?”之处时,教师便引导学生细腻地写出当时矛盾的心理。“当得知这个迷路的孩子正是那‘缺德医生的儿子时,我心里矛盾到了极点。该何去何从?最后良知战胜了‘仇恨,送他回家。”教师又引导学生写出此时此刻激烈的心理斗争来刻画人物。当讲评到“我拎着药急急赶到家时,一股浓浓的药味扑鼻而来,看到那个‘缺德医生正坐在床头为母亲输液。此时此景。我心潮澎湃,起伏难平。”一处时。教师引导学生写出此时的心里感言。作为完整的故事到此本该结束,可教师又引导:同学们,景语皆情语。能否写出当时的“景”来烘托心理,收束全文呢?很快学生的修改出来了:“我跨到窗前,凝望着静寂的夜空,乳白的月光倾泻而下,好似纤纤玉手拂过琴弦,流淌出一曲《月若有情月长吟》。”这一评一改之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增强,表达的兴趣得到提高。

三、点线呼应。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该方法是指利用课文或资料对人、事提供点滴的、断续的线索,由点线引发多面形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最后一课》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我们可设计下列题型来进行想象作文训练:(1)以前的小弗朗士;(2)二十年后的弗朗士;(3)弗朗士与韩麦尔先生道别;(4)韩麦尔先生悲惨的遭遇等等。再如李白的诗“红颜弃轩冕,白首卧青云”,把青年和老年两个时代的表象组合起来。由此引导同学们作文时不仅可以借助想象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从前,时间还可以预支,像《二十年后的我》《2050年回故乡》等作文训练,学生可以借助想象提前进入未来世界,打破现实的拘囿,创造全新的形象。

想象作文的训练方法 第7篇

想象作文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写自己的设想、追求、愿望、梦境为内容的想象作文,这类习作往往和科幻结合在一起。另一类是运用“拟人”手法,把各种动物、植物、物品想象成“人”写的童话,这类习作往往是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读者一个深刻的道理。无论哪一种,依据类型,可以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胡思乱想,使想象有所依据,写起来也就比较容易了。例如写《二十年后的相会》,就可以让学生参考目前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去想象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也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同学老师去想象二十年后他们是什么样的,也许他们是一个城市的市长,也许他们是治理环境污染的专家,也许他们是掌握高科技的新型农民……甚至可以想象一下现在的自己在二十年后又是什么样的,之后再设计一个理想的故事情节,使不同的人在一个约定的日子里走到了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在这一天里同学和老师有了怎样的变化……

二、基于现实,大胆想象,力求创新

想象作文,就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里随心所欲地放开胆量去想象,然后再把想象的人或事描述出来,表达自己的一种愿望、一种情感或一种感悟。既然是想象作文,想象是十分重要的。在确定了要写的材料后,就应该紧扣材料展开丰富的想象。这个想象一定要做到奇特,有新意,富有个性,是属于你自己的大胆而奇特的想象。

想象作文题目不拘,内容不限,天上海底、过去未来皆可写,所以思路要开阔,要敢于大胆编织故事,但是再丰富的想象都应当是合理的想法合理的行为,使人读后觉得合情合理,一读就明白。想象要合理就要使想象基于现实。我们写想象作文时,就不能是胡思乱想,不能真是“大白天说梦话”,应让自己的想象以现实为落脚点。例如写《假如我是……》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人、动物、植物、风云雨雪……皆可,但绝对不可能是神仙妖怪、怪兽超人。具体来讲,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为一名医术高明的医生,运用先进的医学技术怎么为病人治病;运用克隆技术怎么参与生物研究……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名科学考察队员,发现了宇宙的一些秘密,这些都是真实可信的。但是,假如在你想象的治病过程中,出现“一口仙气吹过,病人就痊愈了”这样的情节,在你想象的探秘过程中,遇到了玉皇大帝、孙悟空这样的人物,那就太夸张,太离谱了。

三、描写细节,叙述生动,内容具体

有了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就要把想象的内容具体而详细地写出来,不能用空洞的语言去描写想象到的情境,不能用概括的词语去叙述事情的过程,这就要求学会细节描写,形象地描摹人物、景物,细致地渲染环境,使人读后如经其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仿佛进入到你想象的情境中,这样文章内容也具体了。例如,看图编童话故事《小鸭得救了》,可着力描写小动物们与恶狼搏斗以及小鸭获救后向小动物们表示感谢等细节,描摹小动物们的动作、神态、语言,表现它们的特点,再现当时的场面,一定会令人回味无穷。

四、提炼语言,彰显个性,表达真情

想象作文和简单的纪实作文一样,都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在展望未来时,对未来的展望是幸福快乐的,应把这种感受融于语言中,在字里行间,要渗透这种感情。未来的世界更是令人向往而美好的,一定要运用生动、形象、优美的语句对其进行叙述、描写,好好提炼语言,让它充分展现我们未来的美好。同时,语言要彰显自己独特的个性,一定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或幽默风趣的,或爱憎分明的,或生动活泼的,或严谨流畅的。用自己的语言来写,写出对未来的展望,这样的文章一定能引人入胜。

想象作文的训练方法 第8篇

一、想象主题的训练

题为文章之帅也, 主题即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几百人或几千人甚至像高考这样几十万、几百万人面对着相同的一张试卷文题时, 如何能从众人之中显示出自己的构思作文主题不同于常人, 这确是需要一定的想象力。而这种想象力既需要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形的积累, 又需要抽象思维在关键点上进行升华。如《行路难》, 这是个古乐府中的诗题, 曾有多少诗人都模拟写过这个题目的诗, 他们大多地都过于注重诗题本身与实际的含义, 都是在挖空心思去寻找如何艰难险阻的道路材料, 却只有李白把《行路难》由实指生活道路想象到虚指人生的道路, 于是这个古题到此为止, 高度已无人能越。“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终结几百年的一个古诗题。

同样, 在一篇以“水”为话题的作文中, 绝大多的考生都过度重视“水”这种物质, 写水的外形、作用, 有的学生想到环保。这都是正常、常态化的思维主题, 而只有一名学生将“水”这一事物话题想象到“友谊”上来。用“水”的纯净、“清泉石上流”来比喻同学间友情的真挚;用“水”无常势, 但有长效的特点来比喻同学的友情虽各有不同, 但情感的真切始终如一。由此, 将“水”想象成社会间的人际关系, 两者至少有以下几点是相通的:

(1) 都是无色无形, 但又是无所不在的;

(2) 其作用之于生物世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必不可少的;

(3) 都是要在量和度上控制好, 否则少则旱、泛则溢。

(4) 水有渗透性, 而人际关系有传递性。

如此想象, 不仅使文题变宽, 更为深刻, 肯定也会想象下收获新创意。

二、想象作文选材训练

选材成败往往决定作文带来的直观效果, 所以应该注重对一些材料在想象上的加工, 艺术化的处理, 使之变得更生活、活泼, 来吸引读者。

首先, 最容易做到的便是选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材料。此时常见的处理方法是将物予以人格化, 赋予他人的思想、情感 (喜、怒、哀、乐) 、行为, 增强文章的活泼性。可以借助儿时读的童话、寓言故事等文章的写法, 只是含义变得深刻即可。如叶圣陶这样的大作家, 不也写过《古代英雄石像》这样的小童话故事?由石像骄傲、倒塌、摔成碎石块, 被铺在路上, 经各种脚、鞋走过, 车轮压过, 使之意识到高高在上风吹日晒, 远不如这样脚踏实地更有价值。

其次, 在选材上, 可以打破时空的阻碍, 使人的想象穿越时空。把虚与实结合起来, 利用虚的东西来反衬出实的东西, 以达到中心目的。如学生小田在《嫦娥毁约》一文这样描写, 某地是后羿、嫦娥的故乡, 为搞活本地经济, 特搞了一个“后羿射日5000周年”纪念大会, 届时邀请各届神仙、名流云集祝贺。此事被多事的猪八戒知道了, 立刻告诉了老朋友嫦娥, 此时嫦娥也是辛酸心痛, 抛夫别家5000年了, 于是派广寒宫大管家———玉兔下界与当地书记、市长洽谈嫦娥回家探亲事宜。这一下可惊动了海内外, 顺利签约。嫦娥省亲一切费用由政府买单, 但嫦娥一切广告费、代理费均捐市财政, 只要给后羿修一射日塑像。纪念日中午午时, 人们急切盼望嫦娥仙驾, 只见从空中飘来一桂枝和一纸片, 只听上面文字:自我广寒管家赴贵地一次, 回来已变成灰兔, 在月宫化玉池中七天尚未洗回原色, 我这历经五千年的风霜的老皮、老肉, 恐不胜贵地风水, 故违约取消此行。特以月中桂枝相赠, 可到玉帝那支取我化妆费3 000万两白银, 权作违约金。

这一选材构思, 巧妙揭露当地环保污染严重, 讽刺的绝妙。前面铺陈很好, 关键选材充分体现了想象力的特点。

最后, 可以借助现有的科技发展, 推理、想象一些有科幻性质的想象作文, 这样的作文现实作用最大。一个没有想象力的民族, 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其实我们今天的许多科技成果, 都是几十年前或几百年前人的想象, 如科幻大师凡尔纳所想象的《从地球至月球》《海底两万里》中许多的故事都在逐步的变为现实。

基于此创作想象作文, 如学生小松写的作文《心脑血管患者的福音》, 由于父母都是心脑血管医生, 有这方面知识积累, 他想象将来发明一种微型机器人, 能活动行走在人体的血管里。身上有像孙悟空身上那样的毫毛, 如病人有血栓现象时, 他就会赶到病区, 拔出毫毛, 变成小铲子, 将血栓块除走, 放到可吸收的部位, 让人体吸收。如有出血点, 它也会及时赶到, 拔出毫毛, 就像贴邦迪一样将出血点贴上, 从而保证了人的生命安全。

“想象”在射击训练中的运用 第9篇

1 通过其思维和“想象”使正确的技术概念, 在运动员头脑中牢固地建立起来。我们按照射击技术动作要领的全过程, 借用照像图片、绘画描绘出动作要领的形象, 并示范讲解“据枪、瞄准、击发、保持射击的全过程”, 通过思维和“想象”使正确的技术概念在运动员头脑中牢固建立起来。1991年拍摄一组优秀运动员现场射击照片, 包括场地、靶子、运动员赛前放松、射击姿势、射击瞬间、成绩, 以及运动员回来休息等等一组照片, 在训练时, 把这组照片拿出来, 按顺序排列好, 让运动员仔细观察, 反复对照, 随之教练员进行射击技术动作的讲解和示范之后, 要求运动员对照照片, 示范动作进行闭目思考, 把刚才看过的照片动作在脑中重新过一遍, 这样, 便于运动员记忆和掌握。

2 在练习动作之前, 结合身体放松的意念, 让运动员将整套动作要领的全过程进行“想象”。在训练前要求运动员肌肉全部放松, 消除紧张程度, 同时要求运动员对整套射击动作的要领进行“想象”, 对于自己掌握较好的动作要领有正确理解, 树立必胜信心, 对于做得不好的动作, 影响成绩, 要进行总结, 根据教练的指导要领进行改正霉这对扣快和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取得好成绩具有重要的作用。

3 用暗示性语言, 强化运动员头脑的技术动作概念, 做到想、练要结合。暗示指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迅速影响的过程。多数暗示都是通过自我暗示起作用的, 自我暗示只有与无意识融为一体, 才能真正起作用。在击发瞬间用暗示性语言来指导, 强化正确击发动作, 使大脑在击发瞬间对正确要领加深印象, 有利于将士要精力集中和指向正确要领, 而有效地控制射手情绪, 抑制一些不应有的杂念。这种暗示语言应精练、简短。如手枪慢射, 可用“保持……加力”的暗示性语言指导射手在击发瞬闰将主要精力集中于使瞄准线尽量指向并保持在瞄准区内, 同时对扳机逐步加力至枪响。这样有利于控制射手情绪, 按正确要领击发。用暗示语言指导击发瞬间动作, 要靠平时多次反复练习逐步养成习惯, 并通过多次比赛不断巩固, 达到运用自如, 据枪瞄准时, 当瞄准基线一进入瞄准区后, 暗示语言印在脑海中出现, 并自女, 地指挥身体各部, 按要领进行。

4 练习之后, 组织座谈, 利用“想象”和抽象思维用语言叙述出自己在练习中的体会, 召开座谈会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全队队员座谈。二是分项进行座谈。三是请优秀教练员、运动员一起座谈评估。通过座谈回忆找出技术动作的缺点和优点, 其优点进行发扬, 缺点进行改正, 对运动员技术动作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

5 晚上临垂前, 躺在床上, 闭上眼睛左脑子里象过“电影”似的重复好的动作要领, 使正确的动作概念浮现于脑中。

6 在比赛前, 为了达到技术动作和战术的要求, 射击运动员应集中精力, “想象”平日训练时, 好的技术动作, 同时要全身放松, 消除紧张情绪, 学会自己和自己说话, 提醒自己“集中”“平稳”“果断”“坚持”。当精力消耗多了时, 命令自己“休息”脸部放松, 微笑一下, 保持愉快情绪, 对胜利充满信心。

7 利用想象训练, 帮助运动员建立信心。在训练时比赛前要安排大量的想象训练安排接近实际条件的想象训练, 按比赛条件想象, 帮助运动员稳定情绪, 树立信心。有些运动员, 特别是心里控制能力较差的运动员, 逼真地想象比赛中的场景及自己在经历比赛获胜的体验, 对获胜树立信心, 十分必要。遇上不利条件, 如刮风、下雨, 与对手运动员打成相等环数要想象自己在相同的条件下怎样克服, 怎样取信, 怎样取得满意成绩。在比赛前运动员要想象已上靶场想象技术动怍, 要顽强比赛, 增强比赛信心, 使注意力从想环数, 想结果转到想动作, 想过程, 把不利因素, 变成有利因素, 把落后变成满意, 直致取胜利。

8 这些具体内容基本涵盖了射击运动员所具体要求的内容, 尤其是“形成动力定型的自动化”, 优秀射击运动员的动作, 经过长期的专项训练, 无数次的重复据枪, 必须形成动力定型的自动化, 这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 也是一名优秀射击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还有运动员比赛的心理准备, 射击项目和所有竞技体育项目一样, 都需要赛前要有充分的技、战术、心理以及体能的准备。赛前运动员心理准备应做的详细而充分, 这样才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运动员可在赛前利用有关比赛信息进行表象模拟训练, 在大脑中反复想像“我”正处于正式比赛训练环境或比赛环境, 想像应尽量逼真, 想像那里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差异因素对自己身心造成的影响, 体会自己在此环境下最佳发挥的感觉, 这些表象和体会要做到惟妙惟肖。这就是我们射击运动所说的———念动训练。

摘要:近几年, 在技术训练中, 尝试"想象"训练方法, 对加快训练进度, 缩短训练时间, 保证训练质量, 起到了一定作用。

想象在声乐训练中的应用 第10篇

一、想象的概述及声乐中的想象

我们一起先来了解下想象在普通心理学是如何定义的: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再创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想象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 都属于高级的认知过程, 它们都产生于问题的情景, 由个体的需要所推动, 并能预见未来。

在声乐训练和演唱过程中, 声音的发出直接受到大脑的控制和指挥, 歌唱的肌肉运动也必须用想象等其他心理因素来调整。声乐中的想象是歌者在感知、记忆、思维的基础上, 在头脑中创造出美妙的新歌声的想象过程。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给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有了正确的声音概念, 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 展开想象, 形成自己对正确声音概念的理解。那么什么样的声音是正确的或是标准的呢?正确的声音概念是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上, 调动身体各个发声器官发出的声音。拥有与自身生理条件相匹配的声部、声区, 气息协调、灵活, 咬字吐字自然、清晰、准确, 歌唱表情大方得体, 情绪符合歌曲情景。在声乐训练当中, 各个环节无不渗入想象, 教师应用语言或手势等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启发学生去理解、指导发声的心理活动及生理肌肉, 形成正确的发声技能和技巧。可以肯定地说, 歌唱技巧的形成必须通过想象来完成。

二、想象在声乐训练中的应用

(一) 想象在歌唱呼吸训练中的应用

正确的歌唱呼吸, 腔打开, 软腭提起, 两肋扩张, 每个发声器官与共鸣腔体自然是歌唱艺术最重要的基础, 我们都知道呼吸乃歌唱之根本, 是歌唱的动力, 也可以说歌唱就是呼吸的艺术。谁掌握了歌唱的呼吸基本上也就掌握了歌唱的方法。在声乐训练中, 教师往往启发初学者闻花香, 学生想象在花丛中闻花香的同时, 口腔形成了歌唱状态, 这样不知不觉就能发出松弛、通透、明亮的声音。如果教师一再说打开口腔或是提起软腭等书面上的词语, 初学者即使打开了口腔, 提起了软腭, 也是被动的、不自然的。这样的动作是做了, 但是不是歌唱时所要求达到的。歌唱的气息不是僵硬浅显的, 有些学生不能唱完一个乐句, 或者唱着唱着气息越来越紧越来越浅, 教师启发说:“贴着咽壁吸着唱”, 这样学生在体会气息的控制力, 喉头也稳定在自然状态下, 经过长期的磨练和实践, 气息的运用会越来越自如。有些学生在中低声区演唱不错, 到了高声区气息也跟着跑了上来, 憋着唱高音, 一是不好听, 二是时间长了对嗓子破坏力较大, 这个时候, 教师说把气息的支点放低, 可以想象在肚脐下三指“丹田”之处, 甚至更下方, “高位置、深呼吸”, 这样气息吸得深、吸得稳, 两肋扩张, 气息的支点和声音的高位置尽量拉长, 气息和声音形成了一个反向, 发出来的声音是立的、稳定的, 气息不会再跟着音高越高而变浅, 喉头也稳定了, 高音也上去了, 声音自然、圆润了。气息浅的问题迎刃而解。

(二) 想象在“打开喉咙”训练上的应用

打开喉咙是歌唱三要素之一, 也是声音教学与训练中很多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知道, 要想打开喉咙, 喉结必须保持在相对较低的位置, 用打哈欠的方法是比较容易找到的这样的感觉。贝基先生说:“我只能教给你像打哈欠那样打开喉咙, 你按打哈欠的喉结位置去发音, 这是非常简单的途径。”当我们用打哈欠的方法打开喉咙时, 同时也体会到喉结降到了最低的位置, 喉咽腔甚至还有一种兴奋的扩张感。但是打哈欠的方法, 有些学生往往会做过头, 或者把握不好这个歌唱时需要的度, 我们在教学的实践中, 教学生记住刚打哈欠那一瞬间的感觉, 开口就唱, “吸中有呼, 呼中有吸”, 这样形成气息的对抗, 整体协调的歌唱状态就已经形成。有些学生在初学期间, 对声音没有正确的认识, 总是虚的, 躲开嗓子发出自认为美声的声音, 教师在纠正这个错误时, 提出“胸支点”, 沈湘先生也要求“声音要从嗓子眼儿出来, 但是嗓子眼儿的感觉不在声带处, 而是在上胸部, 美声唱法在第二钮扣处。”歌者的注意力一旦转移到这个“胸支点”上, 实际的喉头自然放松, 自然而然地下降到合适的位置, 喉咙也随之打开了, 这样也是打开喉咙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声乐训练中, 学生一出现气息浅, 喉头不稳定的问题时, 教师只要稍加提醒, 点点胸支点, 学生能很快地调整好状态, 这也正是发挥了想象等其他心理因素, 使学生尽快地“迷途知返”。

(三) 想象在歌唱共鸣训练上的应用

我们要节省嗓子的“本钱”, 利用共鸣的“利息”来歌唱, 这样才能增强声音的持久力, 永葆歌唱嗓音的青春。意大利声乐大师巴拉说:“谁会运用头腔共鸣, 谁就能唱一辈子。”在声乐训练中, 教师会用“面罩”“眉心地方出现振动”等词汇帮助学生体会和想象歌唱时所要求的共鸣效果,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运用哼鸣练习, 是找到头腔共鸣的最好训练手段, 学生在练习时, 感觉眉心地方出现振动, 这个振动的方位其实也是想象出来的。

总之, 想象是贯穿声乐训练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 歌唱者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意境的领会也离不开想象的作用。19世纪意大利最杰出的声乐教育家兰培尔蒂指出:“你的歌曲产生自你的想象, 歌唱的强度是出于想象, 你的技艺闪烁着你的思想。你的解释是你的思想和想象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情感和气质。”可以这样说, 在声乐作品的演绎过程中, 想象力越丰富, 发掘音乐内涵的深度就越大。

声乐训练和表演是集实践性、理论性于一体的工作, 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其具有复杂性、抽象性、多样性和不具体性, 单从物理学和生理学是不能完全解决声乐训练和表演出现的很多问题的, 应该要从心理学角度来发掘认识深层次的问题。研究声乐表演艺术的心理因素, 尤其是研究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想象, 有利于提高声乐技巧, 更好地诠释、表现声乐作品。

摘要:从生理学和物理学角度不能完全解决声乐训练中遇到的问题, 要结合心理学的角度发掘深层次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心理因素之想象在声乐训练中歌唱三要素的应用, 并解决一些声乐初学者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声乐训练,想象,歌唱三要素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

以范文原型训练学生的作文想象力 第11篇

1. 训练顺向式想象

所谓顺向式想象就是运用原型趋向,顺着作品的意向进行想象。

例如讲完《孔乙己》后,我们可指导学生想象孔乙己弥留之际的情景。讲完《皇帝的新装》后,可引导学生想象皇帝以及大臣们在举行完游行大典后的动作、语言、神态,骗子的最终结局是怎样的。讲完《卖炭翁》后,由于这首叙述诗并没有写明卖炭翁一车炭被抢夺后的情景,而是留给读者想象。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卖炭翁归途中的凄惨神态和痛苦的心理,回到家中与老伴一番心酸的对话以及惨淡的情况。例如,有一个学生在作文中这样描述:

“太阳快要落山了。老汉呆若木鸡似地望着那空荡荡的牛车,脸上隐约可见几滴炭黑色的泪珠。那系在牛头上的半匹旧绫纱,在夕阳的照耀下,血红血红的,宛如在血里侵染过。牛车在呼呼的北风中,泥泞的山路上,摇晃着,滚动着,慢慢消失在如血的残阳中。”

这个结局,小作者顺着诗作的趋向,想象老翁归家途中的情景,既有人物的描写,又有景物的描写,自然贴切,形象生动,组成一幅凄惨悲凉的画面。

2. 训练逆反想象

逆反式想象就是运用原型的趋向,逆反着作品意向进行想象。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作者交代其结局是:于勒沦落为一个衣裳不整,满脸皱纹的穷光蛋,菲利普带着女儿躲开了他。老师讲完这个结局后可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假如于勒一身西装,腰缠万贯而归,能不能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纯属于金钱关系呢?等到学生作出肯定的回答后,紧接着追问一句:你能不能以《于勒回来了》为题,描述出于勒发财后的衣着打扮,举止言行以及菲利普夫妇欣喜若狂、见钱眼开的情景?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运用逆反式想象描述于勒回来时的情景,同样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3. 训练补充式想象

有些叙事诗,故事性极强,但情节不一定连贯,适用训练补充式想象。

古代叙事诗中,情节有些跳跃性,如《卖炭翁》中“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这段话中,卖炭翁如何辛苦烧炭,运炭到街市,宫使如何拖炭,当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怎样,文中都没有写清楚。此时可引导学生将中间没有提到的细节写清楚。又如《木兰诗》中,有关战斗生活的情节,课文只用了两句话描述:“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到底边塞如何寒冷,战斗生活如何的艰苦、残酷,课文也没有具体的描述,只是选择了几个典型的截面着力铺衬。那么,这些具体的细节、内容,我们可引导学生去想象,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古代女英雄身经百战胜利而归的战斗画卷。

这种补充式想象,使学生可借助原型,构成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

4. 训练拓展式想象

拓展式想象就是将原型中概括的情节、形象、细节或画面进行拓宽展开的一种想象方式。

概括的情节、人物形象或者细节、画面,蕴含深刻的意义。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抓住小小“芝麻”,做大文章。拓展式想象有以下几种:

情节的拓展。情节是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也就是人物在一定时间内的行动过程。小说一般都具备情节的完整性。但有些作品在不影响主题表现和人物刻画的基础上,故意切断某情节,留下空白,以激发读者去补充和拓展,达到与作者共同创作而产生共鸣的艺术效果。例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它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都比较完整,结尾交代了罗瓦赛尔夫人十年艰辛还清了债务,得意地向女友显示自己的高明和能力之后,却意外地获知那给她带来荣誉和痛苦的项链是假的。小说写到福雷斯蒂埃夫人點破假项链后戛然而止,没有继续写罗瓦赛尔夫人听到这个意外消息后的反应,留下了一个空白。这对沉侵在对罗瓦赛尔夫人命运关注中的读者来说,显然不甘心。罗瓦赛尔夫人当时的反应和今后的命运是怎样的呢?这是一个令读者关切的悬念,我们正可以激发学生的完形心理,引导他们在对作品人物的性格把握和对情节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来努力推断并续写这个结尾:罗瓦赛尔夫人的虚荣心会使她受到强烈的打击而一蹶不振,从此远遁;她十年艰辛的委屈会使她要求女友退还三万六千法郎;她要强的性格会使她拒绝退款而毅然勇敢地生活……

人物形象的拓展。例如鲁迅《阿Q正传》中的阿Q,他对革命原来是深恶痛绝的,但后来却向往革命,迫切要求参加革命。这对矛盾集中在同一个形象身上,就给学生理解阿Q这人物带来了难度。此时可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式想象,使他们联想到小说反映的社会背景——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封建统治阶级的愚民和奴化政策,劳动群众的思想状况等等,还有与阿Q同时期的文学形象如华老栓等。从而将大量的知识融入课文中,并在心理上将阿Q的各种行为表现扣在一个中心上——受封建统治阶级文化熏陶下的奴化本能和敌视意识,但阶级本性又使他有不自觉的反抗意识。这样,一个鲜明的完整的新形象就出来了。

5. 训练借义式想象

这种想象是指借助原型如童话或寓言的意义,想象出另一种形象。

童话,寓言具有深刻的寓意。老师分析这类课文后归纳意义,可指导学生依据寓意进行写作训练。如讲初中第一册的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使学生明白这则寓言讽刺那种自以为胜过别人其实远不如人,告诫人们要谦虚谨慎,不要骄傲自大后,可指导学生写作《孔雀与鹰》《水草与秧苗》的作文。一个学生在《水草与秧苗》的文章中运用对话表现了水草的狂妄,后被农夫轻轻拔掉,而谦虚的秧苗却得到农夫的爱抚。这样引发了学生写作创新的思维,使寓意与原型相同而塑造的形象不同。

上一篇:人格否认下一篇:课堂教学调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