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眼底病变

2024-07-23

缺血性眼底病变(精选7篇)

缺血性眼底病变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09年1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缺血性眼底病变患者中随机挑选140例, 并通过盲分法将这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70例。治疗组中男38例, 女32例, 发病年龄50~76岁, 平均年龄54.5岁, 其中视网膜静脉栓塞18例, 视神经病变46例, 视网膜动脉分支阻塞10例;对照组中男39例, 女31例, 发病年龄51~75岁, 平均年龄53.8岁, 其中视网膜静脉栓塞16例, 视神经病变47例, 视网膜动脉分支阻塞11例。

1.2 方法

1.2.1 对就诊的缺血性眼底病变患者的过往病史进行询问, 同时检查患者的视力、视野以及眼底的状况, 并由此判断就诊的患者是原发性缺血病变还是继发性缺血病变。挑选的患者病程要不超过5个月, 患者患病的严重程度没有限制, 年龄最好在16~80岁之间。根据要求选出140例患者进行研究。

1.2.2治疗组的患者静脉滴注200mg川芎嗪与500ml 5%葡萄糖液混合液, 1次/d, 2周为1个疗程, 同时静滴5~10mg的地塞米松, 5d后减量直至停用。对照组选用500ml的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静脉滴注, 同样是1次/d, 2周为1个疗程, 同时静滴5~10mg的地塞米松, 5d后减量直至停用, 除川芎嗪之外, 其他药物均与治疗组一样。

1.3 疗效判定

在治疗之前和治疗之后, 对所有患者进行视力、视野以及眼底的检查, 均采用眼底镜、电脑视野机和对数视力表这些方式。将疗效分为四个等级, 痊愈:视力恢复到1.0后者同健康的侧眼一致, 此为视野恢复正常;显效:患者视力提高3行或者3行以上, 视野得到明显扩大, 同时视网膜和乳头均已消失, 色泽红润, 不存在出血状况而且动脉血管比较充盈;有效:视力提高2行以及视野也有所扩大, 眼底水肿状况有所好转, 出血吸收, 同时动脉细;无效:治疗之后与治疗之前视力差不多, 没有得到提高或者只是提高了不到1行, 出血没有得到吸收, 动脉极细, 视神经依旧萎缩, 视野的缺损情况没有得到改善, 视乳头以及部分视网膜的颜色依旧较淡[2]。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2周之后, 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的疗效好。治疗组的痊愈者11例, 显效31例, 有效21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90.0%;对照组痊愈者3例, 显效14例, 有效26例, 无效27例, 总有效率61.4%。两组对比P<0.05, 为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视力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视力均有变化。但治疗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视力恢复要好。治疗组对比对照组, 视力≤0.1的患者明显减少, 视力≥0.7的患者明显增多。两组对比P<0.05, 为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缺血性眼底病变会引起视力急速下降, 视野受损, 这大大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因此研究治疗缺血性眼底病变的有效方法至关重要。缺血性眼底病变的病发因素主要是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动脉硬化等各种疾病引起血黏度的增高, 后睫状动脉的循环出现障碍, 视乳头无法供应充足的血致使视乳头缺血缺氧, 从而使得患者视乳头和部分网膜的颜色不红润、视神经萎缩, 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3]。

本次观察结果显示, 静脉滴注中药川芎嗪的治疗组总有效率比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的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要高。在人们不断致力于川芎嗪的药理研究过程中, 人们已经认识到川芎嗪含有多重药效学以及生物学的效应。中药川芎嗪是从川芎提取出来的, 它的功能显著, 能够活血化淤, 改善血循环中的障碍, 并且对治疗血流变学异常也有改善作用, 同时川芎嗪注射液还能够降低全血与血浆的比黏度, 对血浆纤维蛋白含量的降低也有显著的效果。目前, 越来越来多的眼科学者开始关注中药川芎嗪对眼底疾病的疗效, 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理论和实验数据来支持川芎嗪应用于缺血性眼底病变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魏光杰, 何佃菊.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眼底病变73例[J].陕西中医, 2012, 33 (11) :1501-1502.

[2]王亚明, 杨红.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眼底病变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 (21) :2538-2539.

缺血性眼底病变 第2篇

关键词:眼底缺血性病变,前列地尔,神经节苷脂

眼挫伤常合并视神经损伤及视网膜、脉络膜损伤, 最后导致视神经、视网膜及脉络膜缺血性病变。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 现将本院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应用前列地尔与神经节苷脂钠联合治疗外伤性眼底缺血性病变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均为住院患者, 均为单眼受伤。其中男56例, 女44例。年龄10~71岁, 平均38.1岁, 右眼48例, 左眼52例。致伤原因:车祸33例, 拳击伤50例, 其他17例。就诊时间:伤后1 h~2 d就诊。就诊时视力:无光感10眼, 光感13眼, 手动~指数44眼, 指数~0.02 26眼, 0.2~ 0.4 5眼, 0.4~0.5 2眼。眼球挫伤合并视神经挫伤86例, 合并眼底挫伤47例, 合并动眼神经挫伤11例, 合并外展神经挫伤23例。就诊时瞳孔对光反射消失或减弱, 间接对光反射存在。眼底检查:视盘有轻度水肿、色淡、苍白, 少数病例眼底无明显改变 (早期) 。

1.2 治疗方法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神经节苷脂钠 (长春翔通药业有限公司, 规格为2 ml/支) 20 ml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1次/d, 共14 d;前列地尔20 g加人生理盐水20 ml缓慢静注1次/d, 14 d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20 g加人生理盐水20 ml缓慢静注1次/d, 14 d为1疗程;肌肉注射维生素B1 100 mg 1次/d, 维生素B1 2500 μg, 1次/d, 共14 d。

1.3 疗效标准

以最后一次纪录为最终视力。显效:治疗后视力提高0.1以上;有效:治疗后视力有进步, 提高1行以上;无效:治疗后视力无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显效30例, 有效16例;无效4例, 总有效率92%。对照组痊愈6例, 有效25例, 无效19例, 总有效率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14, P<0.05) 。两组无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眼外伤过程中, 视网膜受到挤压和震荡, 以及眼压变化的影响, 导致视网膜血管舒缩障碍, 产生麻痹性血管扩张, 以后极部 (或外力作用触及对侧的周边部) 最显著。严重时, 视网膜血管极度扩张, 血液外渗, 组织水肿, 合并坏死和液化。出现视网膜震荡、水肿、坏死和萎缩。损伤视网膜血管, 造成出血、栓塞、血栓和血管瘤[1]。最典型的表现为视网膜水肿, 伤后24 h内出现视网膜灰白色混浊斑块, 并迅速融合成片。黄斑部常被累及, 视力明显减退。过去国内外常采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及维生素等药物治疗, 其疗效都不甚理想, 甚至有些病例视力越来越差。

前列地尔具有扩张血管, 抑制血小板聚集, 抑制血栓烷A2形成,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生理作用, 它能特异性地作用于缺血局部, 明显扩张病变后狭窄的血管, 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状况, 临床上常用于缺血性疾病的治疗[2]。神经节苷脂钠嵌入受损神经细胞膜中进行修复, 介导细胞间、细胞与微生物以及细胞与基质间的相互作用, 调控细胞膜中蛋白的功能, 如抑制持续性Ca2+内流、保护膜Na+-K+-ATP酶活性等功能, 参与突触传递等机制来保护神经组织[3]。

本研究治疗组总有效率 (92%) 明显高于对照组 (62%) ,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说明前列地尔与神经节苷脂钠联合治疗外伤性眼底缺血性病变是有效的, 优于过去的治疗方法。这个临床治疗结果还表明, 前列地尔与神经节苷脂钠联合治疗外伤性眼底缺血性病变疗效高, 毒副作用小、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刘家琦, 李凤鸣.实用眼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583.

[2]解旭东, 冀风云, 王婷, 等.凯时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1771, 3 (1) :89.

缺血性眼底病变 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78例(156眼)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排除标准[2]:(1)荧光素钠过敏试验阳性者;(2)严重心、肝、肾疾病者;(3)合并其它病因所致眼部疾病者;(4)眼部屈光间质浑浊者;(4)青光眼史患者;(5)无法配合该次研究者。入选病例中,男47例,女31例,患者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61.4±3.7)岁,患者病程4~21年,平均病程(9.6±2.8)年。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先行常规眼底镜下检查,再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检查前,详细询问患者病情,确认患者具备荧光造影指征后,提前30 min~1 h予以患者散瞳。为保证眼底周边图像拍摄,散瞳需使瞳孔直径≥7 mm(8 mm为宜)。上机前叮嘱患者配合检查工作,如睁大眼睛、不要说话、保持镇静、感觉不适即刻告知医生等。造影机准备妥当后,患者坐位,头部固定,肘部常规消毒,静脉穿刺,快速注射20%荧光素钠3 m L(2~4 s)。5s后,以一眼为主照眼,以视乳头和黄斑区为中心,连续双眼交替拍摄,静脉期后,简短间断拍摄。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期标准对筛查出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分期,分析患者病情与病程间关系,并以此为基础给予患者治疗指导。

1.3 DR分期标准

该次研究选用的DR分期标准为我国眼底病学组参考国外分期标准制定的中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3],该标准将眼底病变分成单纯型和增值型两种,共六期,具体如表1。

1.4统计方法

以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眼底镜下检查结果显示,78例(156眼)患者中,105眼存在眼底病变,检出率67.31%;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128眼存在眼底病变,23例镜下检查未见病变者,造影显示明显病变甚至已经出现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检出率82.05%。眼底荧光造影检出率显著高于眼底镜下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02,P=0.013),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眼底病变主要是指以视网膜微血管改变为特征的视网膜病变,属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可导致多种眼科疾病,甚至诱发失明。国内外对糖尿病眼底病变的发生率报道不一,但普遍处于较高水平,并认为与患者病程及血糖控制存在密切关联[4,5]。眼底荧光造影即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是现阶段眼科临床常用检查手段。该项技术能够通过拍摄血管外染料轮回时呈现出的荧光形态来帮助观察视网膜动态轮回过程,从而判定眼底血管微结构及轮回的变化,为眼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6]。

该次临床研究以眼底荧光造影对糖尿病眼底病变进行筛查。研究结果显示,眼底荧光造影对糖尿病眼底病变的检出率(82.50%)显著高于创痛眼底镜下检查(67.31%),与既往文献报道基本一致[7],提示该项技术能够有效帮助患者发现视网膜微循环的早期改变。不仅如此,眼底荧光造影也可观察眼底病变不同阶段下的特殊表现,即用于判定患者视网膜病变分期,能够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此外,以荧光造影检查眼底微血管还可用于判断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渗漏、水肿等疾病表象,国外学者报道显示,其微血管瘤检出率比传统方法高出超过70%[8],极大的提高了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总之,以眼底荧光造影筛查糖尿病眼底病变检出率高,可作为指导眼底病变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胡庆华,胡敏,吴丽琴,等.眼底照像及荧光造影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的比较[J].医学综述,2013,19(10):1876-1877.

[2]张淑清,段颖,王春燕,等.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对筛查糖尿病眼底病变的临床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5):133-134.

[3]杨丽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眼底荧光造影中的具体表现及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7):137.

[4]Tavakoli,M.,Shahri,R.P.,Pourreza,H.et al.A complementary method for automated detection of microaneurysms in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undus images to assess diabetic retinopathy[J].Pattern Recognition:The Journal of the Pattern Recognition Society,2013,46(10):2740-2753.

[5]彭静,梁柱平.荧光造影技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治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5):113-114.

[6]梅军,李志,王林丽,等.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红外眼底像及荧光造影特点[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31(2):188-190.

[7]单志明,陈秀英,郭硕,等.首发为玻璃体积血眼底病变荧光素造影与B超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31(9):1172-1174.

缺血性眼底病变 第4篇

关键词:HIV合并眼底病变,眼B超检查,眼底荧光造影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为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反转录病毒的一种。现今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该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能力,导致免疫系统失去抵抗力,而导致各种疾病及癌症得以在人体内生存。其可以引起各种器官发生并发症,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是HIV患者最常见的感染,可引起视网膜广泛坏死甚至导致失明[1~4]。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22例HIV合并眼底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眼底检查、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及眼B超检查,现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22例HIV合并眼底病变患者,其中男16例,女6例,男女比为2.7∶1;年龄21~48岁,35~40岁患者多发,15例患者,占68.2%,平均(37.2±2.7)岁。10例为单眼发病,12例为双眼发病,共34眼,左眼20眼,右眼14眼。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5例为2.0~3.0,7例为1.0以下,8例为眼前指数,2例患者为有光感。所有患者均经HIV抗体检测等相关检查已确诊为HIV患者。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眼底检查、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及眼B超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眼底检查包括眼压、眼底等检查。使用TOPCON TRC.50DX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仪,对所有患者进行眼底彩照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眼B超检查。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支持疗法、抗病毒治疗、控制机会性感染和治疗恶性肿瘤、免疫疗法等。

2 结果

所有22例患者经检查,34眼显示眼底部血管出现迂曲,呈毛刷状表现,末稍血管呈片状出血表现。所有患者的眼底动静脉均被累及,4例患者出现了眼底黄斑变性。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显示患者中央静脉出现了阻塞表现,视网膜中央静脉迂曲怒张、充盈迟缓当出血进入玻璃体后,眼底呈红光反射。眼底B超检查显示在早期可见视盘隆起和球壁增厚,当出血进入玻璃体腔时,在球壁附近玻璃体内见弱回声光点。在慢性期可见玻璃体内中等回声光斑条状物。所有患者均诊断为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所有患者经常规治疗后19例患者的视力有所提高,2例患者视力无改善,1例患者视力情况恶化,光感阴性表现。

3 讨论

HIV是可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和相关疾病的RNA病毒。病毒主要侵犯CD4 T细胞、CD4单核细胞和B淋巴细胞。HIV在感染后会整合入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现今抗病毒治疗并不能将病毒根除。HIV患者因为自身免疫系统缺陷易于发生各个器官的并发症,CMVR是HIV患者最常见的眼部感染,常发生于CD4+T细胞计数低于100/u L的患者,其可以导致患者的视网膜组织的持续性破坏,致使患者的视力出现下降。其发生率占HIV患者的6%~40%左右,CMVR对抗病毒治疗并不敏感,治疗不及时会导致视网膜坏死以至失明,故应在早期进行诊断治疗。患者的临床表现为眼前有漂浮物,并出现畏光,出现视野缺损、视力下降等临床表现。多为双眼发病,两眼同时受累[5~7]。本组资料中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5例为2.0~3.0,7例为1.0以下,8例为眼前指数,2例患者为有光感。本病的病理表现多为葡萄膜、视网膜浆细胞和血管周围淋巴细胞等处弥漫性浸润。

HIV眼病为HIV病毒感染致使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低下,感染HSV、VZV、CMVR所致。此病发展迅速,同时可继发脑梗死或脑动脉炎,故应该给予早期诊断,早期治疗。HIV合并眼底病变多表现为患者的眼底视网膜多灶性浸润,有出血斑的表现,一般多合并严重的玻璃体混浊。应用一般的药物治疗没有效果。HIV引起的眼底出血,一般是因为HIV能够致使血管阻塞、狭窄、破裂、渗出所引起的。CMVR感染患者中有42%为单眼发病。Sarrafizadeh R等对173眼252个新诊断的病灶进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周边视网膜病灶比后极部病灶要大,黄斑区也可以受累,平均每眼1.6个病灶,左右眼无差异。70%的患者在诊断时已有不同程度的病灶区出血,视网膜内出血、大血管闭塞、视网膜下出血、前房和玻璃体炎症也较常见[8~9]。

本组资料中的患者经眼底检查、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及眼B超检查,眼底镜检查显示视网膜微血管扩张和出血,玻璃体出现混浊;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显示中央静脉阻塞;眼B超检查显示玻璃体呈强回声膜状隆起。这些都符合HIV眼病的诊断特点。本组资料中患者经早期诊断并给予早期治疗,19例患者的视力有所提高,2例患者视力无改善,1例患者视力情况恶化,光感阴性表现。

综上所述,HIV合并眼底病变发病迅速,应用一般药物治疗没有效果,其可致使患者出现失明,故应该给予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通过临床表现、病史以及眼底检查、眼B超检查、眼底荧光造影检查进行诊断,如果有条件可进行病毒DNA类型的检测,以利于对患者感染类型的诊断。

参考文献

[1]耿爽,叶俊杰,刘丽秋,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眼部病变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眼科杂志,2009,36(12):522~526.

[2]杨于力,刘勇,李世迎,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发视网膜病变的眼部表现[J].中华眼底病杂志,2010,36(5):129~13 1.

[3]赵家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眼底改变[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2~413.

[4]Jabs DA,Van Natta ML,Holbrook JT,et al.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ocular complications of AIDS:1.ocular diagnoses at enrollment[J].Ophthalmology,2007,114:780~786.

[5]李芙蓉,陈予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眼部损害的临床特征[J].宁夏医学杂志,2005,27(2):94~96.

[6]Gross JG,Bozzette SA,Mathews WC,et a1.Longitudinal study of cyto-megalovirus retinitis in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J].Oph-thalmology,1990,97(4):68l~686.

[7]周晓美,张武林,李彬,等.艾滋病视网膜病变一例[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2,18(4):314~315.

[8]石英,卢洪洲,何太雯,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诊治[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7,34(12):542~547.

缺血性眼底病变 第5篇

1 一般资料

本眼科门诊2011年3月~2013年9月对20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进行了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 其中男145例, 女63例, 年龄29~72岁, 平均年龄58.6岁。

2 护理

2.1 造影前准备

2.1.1造影前护士要全面了解患者全身情况, 掌握造影禁忌证, 青霉素类过敏性休克患者;其他药物过敏患者;支气管哮喘患者;严重心、肺、肝、肾、脑功能不全患者;如近半年内的心脏手术史、肾功能不全透析患者;孕妇 (特别是怀孕前、后3个月者) ;均为禁忌证。血糖应控制在8.5mmol/L以下, 合并有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150/9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以下。了解饮食情况, 勿在空腹下进行, 因空腹时血糖低, 机体反应状态增高, 易发生过敏和低血糖。

2.1.2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在暗室内进行, 患者容易紧张和恐惧。因此护士应提前告知患者检查程序中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以及检查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解除患者紧张情绪, 得到患者的信任和理解。使之配合检查。并与患者签定造影同意书, 年老体弱者建议有家属陪同全过程, 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2.1.3造影前要散大瞳孔, 以利于眼底周边部位的检查, 用复方托品酰胺眼液滴眼1次/15 min, 连续滴3次。约1 h左右, 待瞳孔充分散大瞳孔至7~8 mm最为理想。每次滴完后用棉球压迫泪囊2~3 min, 防止药物通过泪道流入泪囊和鼻黏膜, 减少毒性作用, 防止全身吸收。一些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患病, 后虹膜出现新生血管、血管硬化、炎症并导致瞳孔开大肌和瞳孔括约肌功能障碍, 尤其是瞳孔开大肌功能障碍是最明显的。所以, 滴眼散瞳比较困难, 在实践中根据情况可适当增加次数和延长等待时间。告知患者因瞳孔散大, 会有暂时性的视物模糊, 如果患者出现口干, 脸色潮红, 心跳加快, 血压升高, 四肢麻木等, 应立即停药并冲洗结膜囊, 多喝水, 利于毒素排出。疑有青光眼和浅前房时暂不散大瞳孔, 散瞳前均应先测眼压, 明确眼压正常后再点散瞳剂。

2.1.4检查前30 min口服维生素B6片20 mg及扑尔敏片4 mg, 防治一般性的药物不良反应。并先准备好常用的急救药品, 一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可以及时处理, 以保证检查安全。

2.1.5药物准备10%荧光素钠5 ml/支, 0.9%生理盐水5 ml/支。取0.25 ml荧光素钠加生理盐水至5 ml, 配成1%稀释液, 余下的荧光素钠和生理盐水分别用5 ml注射器抽吸备用。

2.2 造影中的护理

2.2.1协助患者选择舒适的放松坐位, 将穿刺部位手臂平放于检查台上, 因为造影剂具有高浓度、高渗透性, 对血管的刺激性大, 为避免影响内臂静脉到视网膜的循环时间, 所以应选择管腔较大的肘正中静脉穿刺, 缓慢静脉推注1%荧光素钠5 ml。然后用生理盐水保留静脉通道, 观察15~20 min, 无过敏反应, 阴性者方可做荧光素血管造影。

2.2.2指导患者头部固定在支架上, 调整机器高低, 下颏置于下颏托架上, 额头靠紧额托, 用头带固定头部保持不动, 嘱患者睁大双眼, 尽量避免眨眼, 非检查眼注视红色固视灯, 以固定眼球。待医生将镜头对准瞳孔后, 开始注射时告知医生同时计时, 将备用的10%荧光素钠溶液在3~5 s内快速静脉推注到血管内, 对于年老体弱的患者, 在推注药液时速度可减慢, 推药完毕不应立即拔针, 应该保留静脉通道, 防止发生迟缓变态反应以便及时抢救。及时指导患者按要求转动眼球, 使病变部位完全暴露, 眼睑皮肤松弛者, 可帮助其固定上下眼睑。拍摄时尽量配合不要眨眼, 眼睛不适时要深呼吸, 畏光流泪者准备纸巾及时擦干眼泪, 以免影响有效时间上抓拍。

2.2.3不良反应的处理荧光素血管造影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荨麻疹、晕厥、休克, 甚至心脏骤停, 其中最常见的是恶心、呕吐。208例中12例在用药后发生恶心、胸闷, 这与荧光素钠的配制浓度及推进速度, 以及患者精神紧张、体质弱等因素有关。对于出现这些表现的患者, 要给予安慰, 并说明这些反应是暂时一过性的会很快消失, 暂停拍片, 嘱患者深呼吸, 放松, 按压内关、合谷, 予热开水喝, 待患者症状自行缓解后继续造影, 无不良反应发生。

2.3 造影后的护理

造影结束后, 告知患者瞳孔在4~6 h后复原, 这期间事物模糊, 应尽量避免强光刺激, 可佩戴遮阳镜以减少眼部不适。因为检查前服用抗过敏药物, 会产生疲倦感, 避免6 h内从事驾车、高空作业等工作, 注意安全。并告知患者荧光素钠的染料进入人体后, 会出现皮肤、球结膜、尿发黄, 甚至视物有黄色等现象, 此时不要紧张, 因为它不参与机体代谢, 也不与组织牢固结合, 大部分经肾脏从尿液中排出, 小部分经肝脏从胆汁代谢, 可多饮水, 一般在24~48 h后完全排出体外。安排患者休息30 min后, 无不适方可离院, 出现任何其他不适情况需要及时就诊。

2.4 健康宣教

早期视网膜病变没有明显的视力下降, 只有通过专业的眼科检查才能发现, 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的同时, 无论有无视力改变, 均应接受定期的眼部检查。血糖控制稳定每半年散瞳检查一次眼底, 血糖控制不稳定至少3个月检查一次眼底。可及早发现早期微血管瘤和点片状出血等早期视网膜病变症状, 采取激光治疗等措施可延缓病变进展[1]。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以视网膜微血管方面的改变为特征的眼底病变,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是一种特殊的眼底照相技术, 能清晰的显示出动态视网膜循环和细微的血管结构[2]。眼底血管造影是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共同配合才能完成的, 前期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 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勿在饥饿、劳累、疲倦等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下进行造影, 严格做好三查七对, 检查注射液的质量, 推注药液速度不宜太快, 造影前给予抗过敏药。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 体质等因素, 采取最佳的护理措施, 帮助患者全面提高适应能力, 达到减少或减轻躯体性, 心理性应激。医护患之间的协调配合, 正确的护理干预能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检查, 可大大减少患者不适感, 预防发生不良反应, 使造影拍摄效果良好, 图像清晰, 重点拍下有病变部位, 为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提供直观依据。

参考文献

[1]姚毅, 赵军平.糖尿病眼底病防治指南.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1, 19 (2) :83-95.

缺血性眼底病变 第6篇

关键词:妊高征,眼底病变,护理宣教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简称妊高征) 是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 多发生于妊娠后期, 临床表现除高血压、蛋白尿、全身水肿外, 眼底改变的发生率较高, 占53%~86%[1], 以小动脉痉挛和狭窄最常见, 视网膜病变次之, 孕妇自觉视物模糊, 严重者可见合并视网膜脱离[2], 甚至可导致失明。妊高征病理变化是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所致, 视网膜小动脉的痉挛程度反映全身小动脉痉挛的程度[3]。因此加强孕期保健宣教, 产前检查时做好眼底检查对预防妊高征的发生发展, 保护孕妇的视力具有积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社区从2008年1月~2009年11月在为社区465例孕妇进行产前检查中发现156例妊高征患者, 其中合并视网膜病变者115例 (73.7%) , 初产妇98例, 平均年龄 (25±2.5) 岁, 出现妊高征眼底改变的平均孕周为 (32.1±2.6) 周。

1.2 检查方法

社区内孕妇确定怀孕后至28周之前每月到社区门诊体检一次, 孕28~36周每隔2周体检1次, 孕36周以后每周体检1次。高危孕妇应酌情增加产前检查次数, 产后访视继续观察眼底情况。眼底用直接检眼镜检查, 大多数在小瞳孔下进行, 个别做散瞳后检查。

1.3 妊高征合并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

妊高征眼底改变分三期, 第一期视网膜动脉功能性狭窄 (视网膜动脉痉挛期) :动脉管径变细或粗细不均匀, A∶V比例由2∶3变1∶2~1∶3;第二期视网膜动脉硬化期:动脉管径狭窄, 管壁反光增强, 可见动静脉交叉压迹;第三期视网膜病变期:视网膜动脉功能狭窄, 动静脉交叉压迹, 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 黄斑部可出现星盲状渗出。

本组资料合并眼底改变一期52例 (45.2%) ;二期58例 (50.4%) ;三期5例 (0.04%) , 其中严重者产生渗出性视网膜脱离2例。

2 结果

通过社区宣教指导, 孕妇明确孕期保健的重要性, 均积极配合产前检查和治疗52例一期眼底改变孕妇病情缓解, 未发展为二、三期, 58例二期眼底改变者未进一步发展, 5例三期改变者及时终止妊娠, 视力恢复至未孕前。

3 护理宣教

3.1 加强孕早期健康教育

社区护士加强妊高征合并眼底病变知识学习, “未病先防”, 制作宣传手册, 对社区孕妇通过发放知识手册、主动讲解、建立“健康教育走廊”、在候诊大厅播放相关知识, 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有关妊高征及合并眼底病变的知识及其对母儿的危害, 从而促使孕妇自觉于孕早期开始并坚持做产前检查。

3.2 重视诱发因素, 治疗原发病

对孕妇既往史、家族史给予正确评估, 如果孕妇有妊高征家族史或孕前患过原发性高血压、慢性肾炎及糖尿病等, 易发生妊高征。如果在寒冷的冬天妊娠, 更应根据病情需要适当增加产前检查次数, 及早处理。

3.3 实行产前检查, 做好孕期保健工作

建立孕妇档案, 妊娠早期应测量1次血压做为孕期的基础血压。由于妊娠时期血压越高, 眼底病变的发生率也越高[1], 且血压愈高, 眼底改变愈明显, 视网膜病变程度愈严重;视网膜病变发生愈早, 对胎儿的预后愈恶劣[4], 故妊娠早期做眼底检查并详细记录眼底情况, 对以后发生的眼底改变或判断病情是否发展, 有重要参考意义。

3.4 做好监测, 适时处理

眼底检查可作为了解全身小动痉挛程度的窗口。视网膜动脉局部痉挛或普遍性收缩属于功能性改变, 是可逆的, 在药物治疗下常可减轻或消失, 对母子健康影响不大;当动脉功能性收缩加重, 则视网膜和全身小动脉常遭受器质性损坏:视网膜损坏可使视力永久障碍, 全身小动脉损坏可导致永久的高血压性血管病变[4]。因此, 在跟踪观察中, 眼底改变仅限于一、二期时, 如果经休息, 控盐以及镇静和降压等措施后, 血压下降者, 可继续妊娠。但必须严密观察, 定期复查眼底, 若治疗效果不好, 尤其是已发现视网膜水肿、渗出或出血时, 则表明视网膜和全身小动脉受到严重损坏, 特别是肾脏受损坏, 为了避免严重并发症, 应指导患者适时终止妊娠。

3.5 特殊指导

通过对孕妇及家属讲解妊高征眼底病变相关知识, 使孕妇知道如果眼部出现视物模糊、视物变形或视力突然下降、火花与闪光等症状时, 应及时到医院检查、诊断和治疗, 不应延误时间, 以免错过治疗时机。如果发生视网膜脱离, 合适的体位是使脱离视网膜处于最低位置, 若发生在上方取头低仰卧位, 下方者取头高半卧位, 颞侧或鼻侧者取颞侧或健侧卧位, 头部尽量保持不动, 必要时戴小孔镜限制眼球活动, 以免引起视网膜脱离范围向后极部扩大, 以便于视网膜下液吸收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紧贴复位[5]。

3.6 生活护理

指导孕妇加强妊娠中、晚期营养, 增加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叶酸、铁剂的摄入, 尤其是钙的补充, 对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有一定作用。因为母体营养缺乏、低蛋白血症或严重贫血者, 其妊高征发生率增高[6]。休息和睡眠时左侧卧位以增加胎盘绒毛血供, 同时保持心情愉快也助于妊高征的预防。平时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勿大声谈笑, 保持情绪稳定, 避免眼内压增高。

综上所述, 做好孕期保健, 跟踪眼底检查, 及时发现妊高征眼底改变, 给予正确的护理宣教及指导, 对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和保护孕妇的视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凤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2305.

[2]魏义岗, 魏淑芳, 刘桂华, 等.妊高征引起视网膜脱离6例[J].眼科新进展, 2003, 23 (6) :395.

[3]乐杰.妇产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01.

[4]张承芬.眼底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526.

[5]齐方梅.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卧位的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 2002, 8 (1) :4-5.

缺血性眼底病变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 在我院行常规眼科B超检查并明确诊断的有370例 (500眼) , 男性195例 (240眼) , 女性175例 (260眼) , 年龄2个月至90岁, 平均 (6 3.0±8.0) 岁。

1.2 眼科B超检查及比较方法

采用眼科专用A型超声诊断仪及彩色大型超声仪器——PHILIPS HD11、西门子凤凰, 探头频率设置为7~11MHz。患者采取仰卧位, 闭眼, 由专业超声技师及医师操作, 进行多方位扫描分析, 并做好相关记录, 对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随访, 结合外院超声及临床结果, 记录最终诊断结果。对眼科B超诊断结果与最终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通过E x c e l软件整理检查结果。

2 结果

2.1 B超诊断与最终诊断结果比较

B超和最终的诊断符合率为86.0% (430/500) , B超假阳性率为12.5% (40/320) , 假阴性率为16.7% (30/180) , 详细结果见表1。

2.2 B超诊断阳性符合眼底疾病分布情况

B超诊断与最终诊断均为阳性的150眼中, 检出率最高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 、外伤, 分别为75眼 (50.0%) 和35眼 (23.3%) , 共110眼 (73.3%) 。诊断阳性的其他眼底病包括: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8眼 (5.3%) , 葡萄膜炎7眼 (4.7%) , 高度近视3眼 (2.0%) , 视网膜血管炎3眼 (2.0%) ,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3眼 (2.0%) , 先天异常3眼 (2.0%) , 视盘炎3例 (2.0%) , 视网膜水肿2眼 (1.3%) , 黄斑裂孔2眼 (1.3%) , 其他眼底疾病6眼 (4.0%) 。

2.3 B超诊断为假阴性的眼底疾病分布

30眼B超诊断假阴性但综合检查符合眼底疾病。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外伤、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葡萄膜炎、视网膜水肿各3眼;高度近视、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先天异常、视盘炎、黄斑裂孔各2眼;其他眼底疾病3眼。

3 讨论

B超诊断与综合检查后的最终诊断均为阳性的眼底疾病中, DR的检出率最高, 这可能与DR的临床发病率较高有关[4]。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处于疾病中晚期, 其病理多为广泛性、明显的眼球壁结构和密度变化, 以及典型异常的超声声像图, 也就相应提高了临床诊断率[5]。

超声诊断阳性与最终诊断符合的疾病中, 超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声像特点:眼球壁内表面回声粗糙, 局部增厚, 眼环回声均匀增宽, 眼球壁回声不均匀增厚, 视盘向玻璃体腔隆起、视盘凹陷, 其中以眼球壁内表面粗糙、局部增厚为主[6]。

糖尿病眼底病变声像图主要表现为玻璃体内点状/条状光带, 与眼底光带相连, 光带呈中强回声, 形态多样不规则。A超回声强度100%。彩色多普勒 (CDFI) 检查此光带上可测及与视网膜中央动脉 (CRA) -视网膜中央静脉 (CRV) 相延续的血流信号, 且频谱形态与CRA-CRV完全相同。

外伤眼底病变主要表现为玻璃体内弱点状回声广泛分布, 多时可充满。外伤性脉络膜脱离时, 玻璃体内可测及多条弧形光带, 与球壁相连, 但不与视盘相连, 且弧形光带的弧心均指向玻璃体中轴。嘱患者眼球向鼻侧转动时, 做类冠状位检查, 玻璃体内光带呈连续的多弧形光带, “玫瑰花征”阳性。A超表现为有切迹的双峰型波形。CDFI可及光带上血流信号, 脉冲波多普勒 (PWD) 为动脉型频谱, 与睫状后动脉相似。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C R V O) :C R V O患者C R A的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均较正常人低, 缺血型CRVO、CRV的血流速度甚至可以消失, CRA的血流速度亦随之下降。

高度近视患者的声像图有个明显的特征是眼轴延长及后巩膜葡萄肿, A型及B型超声均可测及眼轴不同程度的延长, B型超声检查可测及眼球后极部失去正常的圆弧形结构, 代之以不规则的凸起。

本研究中, B超和最终诊断均为阳性共150眼, 均为阴性的为280眼, 诊断符合率为86.0%, 假阳性率较低, 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于屈光介质混浊眼底疾病, 眼科B超检查具有操作简便、无创性、重复性强等特点, 能够较好的提高临床诊断率, 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眼科B超在眼底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行常规眼科B超检查的370例 (500眼) 眼底病变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超和经综合疾病的临床症状, 以及借助眼底镜、裂隙灯显微镜、三面镜等仪器检查眼底最终诊断均为阳性的为150眼, 均为阴性的为280眼, 诊断符合率为86.0%, B超假阳性率为12.5%, 假阴性率为16.7%;B超诊断与最终诊断均为阳性的150眼中, 检出率较高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 、外伤以及老年相关性黄斑变性 (AMD) , 共占检出疾病的73.3%。结论 B超检查对于眼底病变诊断符合率较高, 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B超,屈光介质混浊,眼底病变,临床诊断

参考文献

[1]石一宁, 方严, 杨乐, 等.国人61岁以上高度近视眼眼底改变及相关生物参数演变趋势[J].临床眼科杂志, 2011, 19 (3) :193-199.

[2]任淑兰, 张蕊, 孔凡红, 等.白内障术前眼底检查的意义[J].国际眼科杂志, 2012, 12 (1) :180-181.

[3]王海梅.22例HIV合并眼底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 2011, 30 (24) :20-21.

[4]陈如, 郑海华, 施明光, 等.眼科B超诊断眼底病变的符合率及其临床分析[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0, 12 (4) :295-299.

[5]蒋荷娟, 姜成文.彩超对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动脉早期病变的诊断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0, 26 (7) :599-601.

上一篇:一次成功的喜悦下一篇:阅读记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