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广播范文

2024-06-02

高校校园广播范文(精选11篇)

高校校园广播 第1篇

(一) 文献回顾

1. 国内高校广播现状与发展前景综述

高校广播是国内校园媒体研究中较早涉及的领域, 以“校园广播”为关键词,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可发现学界对校园广播的研究主要涉及现状、功能和作用、发展与创新、校园文化、媒介技术、把关人、传播七个方面。

针对校园广播的现状, 学者们 (李德龙[1], 2008;刘淮凤[2], 2010;葛鉴瑶[3], 2010;卢健民[4], 2005) 普遍认为校园广播作为校园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曾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环境的变化及科学技术的进步, 特别是网络的兴起和壮大削弱了广播的地位, 校园广播生存空间日渐萎缩。学者分别从媒介技术发展角度和媒介环境角度, 对此作出阐述。

校园广播发展与前景方面, 一种观点是从提升校园广播“内力”的角度, 为校园广播的创新发展提出建议。另一种观点则从时代背景入手, 着重分析“信息时代如何借助互联网, 扭转校园广播的劣势, 重现校园广播原有功能” (葛鉴瑶, 2010) 。

2. 国外校园广播现状简介———以美国为例

美国校园广播发展较成熟, 大学的校园媒体运作已经迈入了社会化运营, 其建立媒体的初衷是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5], 依据经营模式划分主要有两类:公益型和商业型[6]。在传播模式上, 罗自文[7] (2007) 认为美国校园电台大多数走分众化的运营模式, 将节目定位在小范围内, 特色化运营策略使得校园电台与其他商业电台有了明显的差异, 能够吸引纯度更高、商业价值更大的听众。

3. 文献评价及研究问题的提出

通过文献的梳理可发现, 学界对高校广播的关注度不高, 论文数量有限, 国外校园广播的研究稀缺。学界在探讨校园广播的现状和发展时, 缺少第一手的调查资料。笔者认为校园广播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 应充分发挥声音媒体的特性, 扩大影响力。尝试将这一宝贵的校园文化资源推广, 让更多的人聆听校园的声音, 发挥校园广播洗涤人心的作用。本文以厦门大学广播电台为例, 综合多种研究方法, 着重研究高校校园广播的优势和劣势, 探析校园广播的发展前景。

(二) 研究思路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深入访谈、文献研究等方法就笔者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问卷调查采取网上问卷和发放问卷相结合的形式。发放目标为厦门大学学生受众群体, 共发放200份, 有效回收186份, 问卷总效率为93%。问卷从学生对校园广播的接触度、喜爱度、影响度、收听渠道, 喜爱广播节目类型、元素、意见及对校园广播网络化发展的看法。

焦点小组访谈分为国内 (厦门大学学生) 和国外 (海外留学生) 两个小组, 就问卷中发现的问题, 进行深入访谈。对海外留学生的访谈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国外校园广播发展现状, 取长补短。

个人访谈部分选择两位厦门大学电台的负责人, 意图从电台管理者的角度发现校园广播存在的问题、探讨发展。

综合以上几种研究方法, 充分利用调研资料、已有研究成果, 运用传播学理论, 采用归纳和演绎两种思路, 通过比较研究、实证分析, 系统地梳理了高校校园广播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意图从传者和受者相结合的角度为校园广播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二、研究分析与发现

(一) 高校校园广播的优势

1. 声音特性, 尽展听觉魅力

国内小组访谈中, 访谈对象普遍认为, 较之其他媒体, 声音的特性是广播媒体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声音的渗透力、穿透力和可变性使其拥有广泛的传播范围。通过音乐、语言、音响的有机结合, 生动的“听觉冲击”能予人听觉想象上的无穷空间, 在简单中尽显独特韵味, 在音效中感知语言的魅力。同时, 不同的主播有不同的特色, 使不同的栏目形成固定的风格, 具有亲和力。根据对厦大学生的调查显示, 同学们接触广播最多的渠道是走在校园的路上, 普遍反映早上和中午时段侧重于收听节目的具体内容, 傍晚则侧重于收听音乐、感受气氛。同学们认为置身校园中, 即便听不清广播的内容, 但已习惯校园广播每日播放的节目所营造出放松、舒适的校园文化氛围。

2. 队伍传帮带, 经验代代传

通观国内外高校广播, 其校园广播的主要工作人员和负责人多是由学生担任。以厦门大学广播电台为例, 学生参与或负责电台各项工作, 具体到新闻采访、节目录制、节目播放、活动策划、网站制作等业务, 学校宣传部指派老师作为指导老师把握电台发展方向。新成员的培训主要通过电台举办培训班集中培训和私下交流两种途径, 平时也通过例会、点评等方式交流经验。电台鼓励成员多听台内精品节目, 通过手把手的方式, 将电台的优良传统和经验传承下来, 这些经验成为电台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3. 占据高校有利资源, 便于传播

校园广播电台隶属于校党委宣传部, 其运行资金由党委宣传部提供, 作为学校信息文化宣传渠道, 广播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 学校保证电台正常运行的开销。高校集中了一批文化素质高、鉴赏力好的师生群体, 且由于住宿式管理, 师生学习与生活多集中在校园内, 这不仅增强了对校园广播的需求, 也有利于校园广播的传播和发展。校园广播稳居校园内部, 便于掌握校内第一手信息, 合理设置节目。例如厦大广播电台充分利用学校作息时间表, 将节目设置为早、中、晚三个时段, 在学生上下课、休息的间隙播放节目, 有效传递信息的同时, 也利于师生劳逸结合、放松身心。同时, 广播的制作成本低于其他媒介, 目前国内高校广播媒体大都是免费向师生提供广播信息, 方便师生收听。

(二) 高校校园广播的劣势

校园广播的优势使其继续在校园发声, 保持其在校园信息文化宣传中的地位和作用。然而, 不可忽视的是, 当前高校广播已显露多方危机, 主要体现在:

1. 内容陈旧, 疏离校园

节目时时推新才能吸引受众。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16.13%的人表示每天都可收听到校园广播, 35.48%的人表示经常可以听到且通过网站等其他途径接触校园广播节目, 40.32%的人表示偶尔走在户外才能听到, 8.07%的人表示没有注意且没听到过校园广播节目。针对受众较低的关注度, 笔者进行深访, 发现由于节目内容题材狭窄, 有一定的滞后性, 受访者更愿意通过其他途径获取信息。调查对象普遍对校园广播新闻、资讯、教育、文艺等方面内容设置表示赞同, 同时提出由于这几项内容并没有真正的贴近学生思想、生活实际, 抓住其兴趣点, 凸显校园特色, 反而更愿意从网络、杂志或其他媒体获取信息, 校园广播并没有吸引听众主动关注收听。以厦大广播电台为例, 其节目分为新闻、资讯、专题三大版块, 三个板块下面根据需要各自划分不同小版块, 节目形式稳固但缺乏生动性, 略显单调。同时, 其播出方式一直为录制播出, 没有发挥广播即时播出的特性, 消弱了影响力, 阻碍了节目形式的发展, 不利于节目优化组合。同时受损的现场感、互动感、参与感使听众缺少置身其中的感受。

2. 互动不足, 反馈缺失

目前, 国内校园广播基本上是单向传递, 长期处在主持人、播音员不停地说, 背景音乐不断地放, 听众被动地听的阶段, 缺乏互动。同国外校园广播比, 更加凸显互动性差的劣势, 国外校园广播媒体积极鼓励学生的参与, 同时开展一些活动吸引听众融入节目之中, 其广播的卷入度和关注度相对较高。笔者的焦点小组访谈结果显示, 学生普遍认为, 由于广播媒体自身特性, 容易给人一种神秘感和不易接近的印象, 广播的节目内容、形式没有恰当地了解听众的需要, 采纳听众的意见, 因此不能很好地满足听众的需求, 使得校园广播成了自行制作、自行播出、自行收听的“自娱自乐”的媒介。

3. 设备老化, 收听面窄

据笔者走访调查, 厦大广播电台的录音室基本录音设施齐全, 隔音设施不完善, 校内音柱有破损, 没有可供学生收听的调频设施, 未能充分满足学生收听需求。据了解, 这些情况在国内高校普遍存在。户外接受条件的限制, 导致传播内容接收不稳定, 学生走在校园内偶尔听到, 收听的范围小、效果不明显。依托网络平台建立厦大广播电台网站, 由于宣传力度和技术支持不足, 网上听众少, 主要起到了存储节目的作用, 类似开辟了网络“u”盘, 没有很好地发挥网络传播范围广、条件便利的作用。由此可见在硬件方面, 校园广播的发展还未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

4. 校内外媒体, 多方冲击

校园传统媒体主要有广播、电视、杂志、报纸四种类型。除上述四种以外, 校园媒体还包括由互联网衍生的一系列新媒体。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特性, 校内其他媒体利用自身优势和学校资源积极传播校园文化信息, 分割广播的听众资源。同时, 互联网的发展, 师生便于在网络上寻找其他校外媒体信息, 校外媒体的信息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强烈地吸引师生的眼球。校内媒体无意识的竞争, 与校外媒体有意识的竞争, 导致校园广播听众资源被瓜分, 遭遇腹背受敌的尴尬。

5. 网络资源, 开发欠缺

国内高校校园广播与网络的结合始于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 起步并不晚, 但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调查数据显示, 66.23%的人表示并没有在其他网站上注意或者看到校园广播电台的节目或者相关信息, 33.87%的人表示看到过。通过深访了解到, 即便浏览网络的听众, 也是停留在节目本身的收听上, 转载率和下载率低, 影响面有限。同时, 本人观察厦门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学校的广播网站, 一般都是对节目内容本身的推广, 信息量不大, 并没有充分地利用网络这个平台, 增进其影响力。由于网络的管理经验不足, 节目更新缓慢, 互动平台很少甚至无人参与, 网站维护系统薄弱导致网页无法浏览或显示, 这些都影响了校园广播网络化的推广和发展。

三、国内高校广播发展前景探析———转劣为优, 强势出击

高校校园广播作为校园信息传播的独特载体, 在思想宣传和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信息时代, 网络广泛的影响力和冲击力不断吸引受众的眼球, 分割校园广播的收听资源。同时, 校内外媒体强有力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也瓜分了校园广播的听众。在内外夹击的情况下, 应正视校园广播的优势与劣势, 更新广播观念, 创新广播方式, 拓宽广播渠道, 提高广播效率, 充分整合校内外广播资源, 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 转劣为优, 使校园广播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继续发挥在思想宣传、信息传播及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 提升内力, 打造品牌

优质的节目内容是吸引听众的关键。校园广播的定位是服务校园师生, 传播校园文化[8]。节目内容设置应依据学生实际需求, 贴近学生生活, 拓宽报道范围。

访谈结果显示, 校园广播听众流失的主要原因是校园广播丧失校园特色, 没有紧密围绕校园生活环境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制作节目。因此, 校园广播需要结合自身定位, 树立精品意识, 在保证节目内容质量的同时, 注重节目的宣传和策划。每月初电台可在学校张贴当月节目预告, 利于听众关注了解, 方便选择收听。节目名称精心设计, 节目形式多种多样, 节目片花推陈出新, 应将各套节目进行“包装”, 赋予美感, 打造精品节目[9]。可借鉴国外高校广播经验, 设置拥有自己立场和观点的谈话节目, 让节目有一定的言论自由度和深度。

内容上, 不仅播报新闻、资讯、专题, 还应该播放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就业、考试、超市打折、兼职等信息, 切实地让学生感受到校园广播的实用性, 树立校园特色。同时, 可以打造“编辑+栏目”或者“播音+节目”的黄金形式, 树立品牌, 吸引受众, 稳固扩大听众群体。注意在片头和栏目设置上的特色, 使听众产生首音效应, 看到与片头和栏目相关的东西便可联想到该校广播电台。制作宣传片和宣传手册扩大校园电台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让更多的听众走进、了解校园广播电台。

(二) 借助外力, 整合资源

校园广播是对外传播的媒体, 巧妙借助外力, 整合资源, 才能促进自身提高和发展。

首先, 拓展广播成员与听众之间的互动。校园广播的服务对象是听众, 因此无论是节目内容设置、节目播放和活动开展都应从听众的立场出发, 提高听众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以厦大广播电台为例, 为增强节目互动性, 开设嘉宾访谈节目, 邀请在校学生参与访谈, 同时经常随机采访在校学生将同期声放在节目中。为进一步增强节目与听众之间的互动, 可设点歌节目, 便于听众参与。同时应通过电话热线、短信、邮件等形式将其对校园广播的意见和看法及时收集,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利于节目制作者和收听者之间意见沟通的良性互动。可在校园内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活动, 鼓励听众参与, 利用节假日等时机举办一些主题性强的现场活动, 为广播台成员和听众之间的交流搭造平台。

其次, 建立校园新闻中心, 畅通校内媒体互动。同样的新闻素材, 选择不同媒体, 效果不同。校园广播在坚持特色化发展方向的同时, 应尝试与其它校园媒体合作, 实现“兼而有之”的传播方式,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0]。建立校园新闻中心统属领导校报、广播、有线电视以及相关技术部门。在具体运作上, 在尊重各校园媒体特性的基础上, 实现多种媒体的优势互补, 做到“设备互用、技术互补、信息互容、人力互通、功能互补”[11], 充分整合利用校园媒体资源, 最大程度发挥校园媒体的功能。

最后, 成立高校媒体联盟, 增强实力和凝聚力。高校与高校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成员之间的学习与交流, 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成立高校媒体联盟, 建立校际之间的通讯网络, 以定期举办学校媒体内部信息和经验的交流会, 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大型活动为主, 扩大校园广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同时, 可建立高校信息交流平台方便广播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经验互补。在遇到有意义、有价值的重要事件的时候, 各高校可联合起来发挥团体优势, 协同报道, 扩大校园广播媒体在校内外的影响力。

(三) 加强硬件投入力度, 及时更新破损设备

据调查, 有40.32%的人表示伴随式收听广播节目是其接触校园广播的主要形式, 校内音柱的覆盖面和质量直接影响节目的收听。要定期检修维护破损音柱, 保证节目质量。鉴于校园音柱“一次性”收听的特性, 可加大硬件投入的力度, 安装无线发射器, 发展调频广播, 使学生可以在宿舍、食堂、教室等无法安装喇叭、音柱的地方随时随地收听到校园广播。同时应逐步建设数字智能广播系统和网络音频广播系统, 让广播这个传统媒体搭乘信息快车, 越传越远, 发挥其影响力[1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注重硬件设备更新的同时, 也应随时更新录音设施, 完善网络技术平台, 保证节目的录制和传播。充分利用互联网开放性、实时性、互动性和兼容性的特点, 发展校园网络广播, 保持校园广播媒体的强势。

(四) 尝试局部社会化运作, 促进电台经营

通过文献分析及对海外生的访谈得知, 国外高校广播电台社会化运营度高, 部分已经采用商业运作模式, 电台设有专门负责市场推广和策划的人员, 这样其运作资金不仅包括学校资助还包括小部分外来收入, 采用多种渠道募集资金, 有利于电台设备的更新和与长远发展。鉴于国内校园媒体担当责任和特性的不同, 无需广泛推广社会化运作模式。但高校电台可以积极与校外商业媒体合作, 通过校园广播特色吸引外媒体投资、赞助节目, 同时可以开辟版块传播校外商业媒体的优质节目, 同时, 与校外媒体建立积极良好的合作关系, 定期派电台成员出去参观学实习。学习校外广播节目制作的专业技术和经验, 增强自身节目的创新性, 取长补短, 促进校园广播电台的发展。

摘要:校园广播作为校园信息传播的独特载体, 是校园媒体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焦点小组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 从第一手资料中发现校园广播的优势与劣势, 探析校园广播的发展前景, 期望其继续发挥在思想宣传、信息传播及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校校园广播,现状,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德龙.高校校园广播的生存困境与受制原因[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4, 28 (4) :91.

[2]刘淮凤.高校校园广播建设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滁州学院学报, 2010-12 (12) 6:94.

[3]葛鉴瑶.高校校园广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天下智慧, 2010 (2) .

[4]卢健民.略论高校校园广播功能弱化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师, 2005 (12) :92.

[5]蒋俊佩.高校校园媒体及其广告经营策略研究[D].思想战线, 2009 (35) :195.

[6][7]罗自文.美国校园媒体建立与运转模式的启示.现代传播[J].2007 (4) :121.

[8]李德龙.高校校园广播发展的空间制约与创新走向[J].长江大学报, 2007-6, 30 (3) :129.

[9]娄雷, 王业兵.校园广播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对策[J].青少年研究, 2006 (2) :42.

[10]苏芳.信息时代校园广播的完善与发展[J].文化教育.147.

[11]武猛.浅议高校校园媒体的资源整合与发展[J].新闻媒体, 2009 (11) .

校园广播稿 校园广播稿 广播稿 第2篇

(甲)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分享你的快乐,细雨绵绵的时候,我们倾听着你的 心声,在成长的日子里,我们相伴每一天。

(乙)今日的精彩,明日的记忆,将声音释放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用我的笔,记录时间的脉搏,用我的声音和你一起感悟青春的快乐,倾听我们的每日播音,关注我们的节目,您是我们永远的动力,“校园之声校园 广播站”是您永远的朋 友。

(甲)感激声波,(乙)连接你我。

(合)大家好,这里是“青春之声”校园广播站,(甲)我是播音员。

(乙)我是播音员

(甲)本次节目的主要内容有:天气预报、文学时空,校园点歌台。(乙)今天是 2011 年 3 月 16 日 星期三,农历二月十儿,今天白天多云,最高 温度 13℃度,西北风 4~5 级今天夜间多云,最低气温 1℃,西北风 3~4 级 明天白天多云,最高气温 16℃,西南风 3~4 级,明天夜间晴,最低气温 3℃,西北风 3~4 级。希望同学们关注天气变化,谨防感冒。(背景音乐)背景音乐)有一种默契叫心有灵犀,有一种感觉叫妙不可言,有一种幸福叫与书相伴。(乙)文学时空将带您走进文学殿堂,体味文学,情感生活,让您及时了解名家名作。沉醉在淡淡的墨香之中,徜徉在优美的诗歌之中。让我们一起聆听来自文学世界 的天籁之音!大家好,我是播音员,下面让我们一起漫游文学时空。(音乐)音乐)

文章

(甲)我们轻拥昨日青涩的泪水,求索的脚步,时尚的气息,青春的活力,在斑 斓的岁月里,我们畅游音乐的节奏。聆听你的声音,拨动你的心跳,让音乐传递,你我的心声。欢迎来到今天的“校园点歌台”,我是播音员

(乙)美好的时光总让人觉得是那么的短暂,恋恋不舍中,今天的广播到这里就 要和大家说再见了,希望同学们每天都有好心情!让我们相约下次节目!再见!

校园广播德育探微 第3篇

以新闻把握政治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唱响主旋律一直是新闻媒体的重要任务。新闻的政治功效在于讴歌正义,弘扬正气,牢牢把握时代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引领先进文化和高尚的道德风尚,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在校园广播中,为满足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了解社会生活的需求,我们注重发挥新闻的育人功效,以新闻把握政治导向。每天分时段转播中央、省、市人民广播电台的重要新闻,播报“校园新闻”,使学生及时了解到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内重要大事,国际政治形势,以及校内的中心工作等,通过不同层面的新闻播报,为学生了解社会打开一扇窗,以正确的导向引导学生,逐步增强学生的政治素质,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树立远大理想,坚定政治方向。

以服务推进育人效果。节目只有突出为学生服务特点,才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得到学生的关注,受到学生欢迎,推进育人效果。如何搞好服务,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定期深入广大师生中间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广大师生对所开设栏目的意见和改进建议,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才能切实把握学生所需,开展针对性服务。我们针对新生入校期间,对学校各方面情况了解不多和了解渠道较窄的情况,开设“美丽的校园”栏目,对学校发展历史、办学方向、校园文化、科室设置和服务设施、服务站点、志愿者组织、办事指南等方面逐一详细介绍,不仅使学生对学校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而且也增强了入校新生的归属感。针对学生成长阶段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开设“健康成长”栏目,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就业问题是学生普遍关注的焦点,为满足学生就业指导需求,我们开设“就业指导”栏目,介绍就业信息,进行求职指导等,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另外,通过介绍青工技术能手、劳动模范等一批先进人物的奋斗历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激励和启迪。聘请有成就的毕业生来校做报告,通过现身说法,增强学生的爱岗之心、创业之情,为学生尽快适应岗位、融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以舆论引导实现自我教育。校园思想教育有多种渠道和形式,而校园广播主要是通过舆论的力量来发生作用。它通过客观地描述公众周围发生的事情,以及公众对这些事情的评价,引导听众自己判断是非,以调整自身思想和言行,从而实现自我教育。为此,我们不断丰富节目内涵,强化舆论引导,弘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教育引导广大学生逐步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一方面针对一些人信仰多元、追求时尚偏激的问题,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学习教育活动,精心设计栏目,开设“道德模范大讲堂”“道德在线”“拥抱文明”等栏目,大力宣传先进模范的先进事迹,同时开设“身边好人”栏目,发现身边典型,培育身边典型,营造宣传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在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同时,我们通过“听众信箱”栏目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开展直接批评,通过公众舆论作用达到鞭策落后的目的。

高校校园广播 第4篇

一、高校流行文化的表现内容和影响

校园流行文化特指由学生创造的文化环境, 作为大学文化的一部分, 这一文化是大学文化对流行文化进行过滤, 与其碰撞和融合之后的产物, 其深深影响并塑造着当代大学生。流行文化对传统校园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使这一原本只属于象牙塔里的单一传统校园文化也渐渐变得多元化起来, 其中所蕴含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 所宣扬的自由、平等、自我主张都深深吸引并影响着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们。走进大学校园, 校道上走来的是穿着时尚的服饰, 佩戴彰显个性的佩饰, 发型潮流的“80后”“90后”, 他们谈论的是最新上映的电影和“80后”作家们新上架的小说, 哼唱的是近期流行的港台流行歌曲, 崇拜的是所谓的“日韩偶像”或者“快男快女”, 关心的是BBS上置顶的灌水帖, 使用的是“校园流行语”。

(一) 校园流行文化促进了当代学生个性解放与发展。

流行校园文化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为学生提供了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和广阔的生活空间, 使学生群体的文化视角更加多元化、文化选择更加多样化。大学生可以从流行文化中及时得到各种知识、信息, 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 增长见识, 发展能力, 有提倡个性、解放思想的作用, 有利于学生个性解放与发展, 有利于发挥当代大学生的创造性和开拓精神。

(二) 校园流行文化诱导当代大学生讲求享乐、导致道德缺失。

校园流行文化追求娱乐性、世俗性和平面性, 以声色感受、直观刺激、绚丽形式, 诱导当代大学生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讲虚荣、摆阔气、穿名牌, 急功近利。在感官的强烈体验中, 流行文化会让大学生处于一种悬浮状态, 以自我为中心, 淡化对远大人生理想的追求和人生意义的严肃思考, 表现在内就是依凭自我感觉作情绪化的表达, 无法清晰分辨现实, 表现在外则是社会道德责任感与道德行为的缺失。此外, 流行文化强烈的娱乐性还常将大学生引入虚拟社会交往之中, 混淆现实与虚拟的界线, 使他们的道德认知与判断能力, 尤其是道德实践能力弱化, 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道德问题。

二、高校广播在诠释校园流行文化方面的作用

随着校园网络、电台、报纸、专刊的发展甚至电视的冲击, 在广播设备落后等问题下, 高校广播台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我们都知道, 高校广播台的根本任务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全面反映学校各项工作, 配合学校以社会热点、重大事件等为契机开展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最传统的有声媒体, 它还是展示大学校园独特文化内涵的窗口, 并在一定程度上充当校园与社会联系和交流的桥梁。学生作为校园广播的主体受众, 其需求决定了主流节目的定位和节目内容的设置。

如何将校园流行文化很好地融入到校园广播中, 一方面满足学生对校园流行文化的汲取, 另一方面利用校园流行文化更好地为构建和谐校园发挥一定的作用, 这是所有高校宣传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高校的广播工作者应加强对流行校园文化的认识, 认清学生的思想倾向和心理特点、文化需求, 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 在坚持弘扬主旋律的基础上, 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对各种信息进行辨析、筛选、扬弃、吸收、消化。

(一) 高校广播台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和优势。

1. 广播台是高校重要的宣传阵地, 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

广播台作为校园里的传统媒体之一, 承担着及时宣传国家方针政策, 传达学校精神的作用。在建设校园文化、传递校园动态、丰富校园生活、抒发学子心声等方面的作用我们不可忽视。广播台通过对校内外新闻播报、专题节目制作、先进典型专访等方式, 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之余, 将正确的导向精神传播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它有力地配合了学校的各项政治任务、重大事件, 并以此为契机,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正确的舆论导向。

2. 广播台是师生交流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广播台与学生的接触交流主要通过广播节目来实现, 从文字编辑、音乐剪辑、播音等环节充当连接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目前, 多数高校广播台都是由学生担任记者、编辑、播音并参与节目的制作, 从广播稿的撰写、编辑、播音到收听, 都是学生在唱主角, 因此, 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启发的过程, 也较容易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在广播的采编过程中, 通过采访调查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协调师生的关系, 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二) 高校广播如何诠释校园流行文化, 发挥其诠释校园文化方面的作用。

1. 创新节目, 做到定位准确、层次鲜明、强化互动。

高校广播台要认真比较分析校园各媒体的特点, 找准校园广播自身的媒体特质, 优化自身, 强化和提升优势。在内容上尽量避免对外界媒体的照搬照抄, 联系学校实际所开展的活动等开办贴近校园的节目, 借鉴符合校园特点的受众可以接受的多种表现形式。同时, 根据实际情况, 开设相应的互动节目, 认真提取互动的成果反馈到节目中, 再通过节目满足参与互动的受众, 最大化地扩展互动空间, 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对各种信息进行辨析、筛选、扬弃、消化和吸收。

2. 宣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引导高校流行文化的方向。

大学生身心各方面都处在发展之中, 他们对新事物接受快, 对新潮的流行文化, 他们往往是最早及最快的接受者, 并且随之在他们的群体中传播开来。但由于他们涉世不深、思想单纯, 对流行文化缺乏一种鉴别能力和批判意识, 不能区分出流行文化中的消极负面影响, 我们可以将校园流行文化融入到校园广播中, 在广播中大力宣传主流价值观, 以化解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通过优秀传统文化, 对大学生进行鉴赏审美教育, 提高他们的鉴别鉴赏能力。

通过广播节目, 利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或者学校的各类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活动, 比如运动会、文艺晚会等, 宣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把校园文化与流行文化有机统一起来, 把流行文化中积极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内容、形式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去, 在校园流行文化中大量充实精英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内容, 使大学生受众在欣赏流行文化的过程中受到陶冶,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3. 营造高雅的人文环境, 弘扬健康的校园文化。

现行的流行文化不要求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理性思考, 而是以一种感性化的方式, 以满足大众感官需求的娱乐性为宗旨。它采取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 冲击着传统的文化秩序格局, 强调求新求变。在这样的大的环境下, 高校的广播, 可以通过开辟相关“走近大师, 感受经典”的栏目, 将高雅的文化与通俗流行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通过广播, 营造一个全方位、立体的充满人文艺术氛围的校园环境。根据具体情况, 在广播的内容方面可以结合学校所举办的各种高品位的纯艺术画展, 欣赏古典音乐、芭蕾舞的演出、艺术讲座等活动, 开辟相关的专题节目, 邀请名师名家进广播台, 通过广播与大家分享艺术, 把校园变成为一个艺术的大观园,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了解高雅艺术, 进而喜爱、欣赏高雅艺术, 最终成为健康校园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

4. 用正确的方式诠释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并不是洪水猛兽, 它是复杂的混合体, 因此对于优秀的流行文化、大众审美文化, 学校应给予一席之地, 使更多的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受到启迪。以流行音乐作为例子, 高校中流行音乐的流行以及学生们选择流行音乐的行为方式取决于学生们在大学文化生活中所接受的文化引导, 取决于他们各自的某种特定心理需求的驱使, 从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中的流行音乐以及校园群众文化的风气和实际现象。在大学校园里, 没有一个学生不听流行音乐, 没有一个学生不会哼唱几首流行歌曲, 没有一个学生不熟悉几个港台歌手。可以说, 流行音乐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形式和内容, 是建设和发展校园流行文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今高校学生的音乐文化生活的最直接体现就是通过收听、欣赏现代流行音乐达到调剂精神、消除疲劳、丰富课余生活的目的。纵观高校广播节目, 流行音乐的播放时间在节目中所占的比重至少达到40%, 无论是用做版头的制作, 或是节目的背景音乐, 或是专门开辟的点歌节目等。在这种学生最直接对各种音乐的接受活动里, 我们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途径实现现代流行音乐的宣传教育功能。现代流行音乐用其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影响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使学生的思想、感情、性格乃至品德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换言之, 只要我们在广播节目的选歌过程中对流行音乐所蕴含的内容加以筛选或把关, 就可以对学生起到鼓舞、教育的作用, 实现良好的宣传教育功能的。

此外, 校园流行语的盛行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朝气与智慧美丽的昂扬精神和靓丽形象。但由于兼收并蓄并缺乏鉴别能力, 我们还可以在相应的文化节目当中就一些新颖别致、幽默风趣、形象生动的“校园流行语”进行探讨和甄别, 并在其他的节目中相应地予以适当的使用。

总之, 利用广播这一宣传阵地, 把传统校园文化与流行文化有机地统一起来, 将流行文化中积极的、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内容、形式融入到校园文化中,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是所有高校广播工作者的奋斗目标。

摘要:流行文化中所蕴涵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 其所宣扬的自由、平等、自我张扬都深深地吸引着当代大学生们。高校广播这一宣传阵地在诠释校园流行文化, 把校园文化与流行文化有机统一起来,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校广播台,校园流行文化,作用

参考文献

[1]肖博宇.浅谈高校广播的问题与发展.广电传媒, 2007, (6) .

[2]许华.试析“流行文化”对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中国职业教育, 2009, (1) .

[3]顾洪英.流行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科学家, 2008, (11) .

[4]余晓玲.新形势下高校广播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文教资料, 2009, (4上) .

高校校园广播 第5篇

美文校园广播稿大全篇一:

合:校园红领巾广播站,现在开始播音

男:在这里,我们为您打开一扇窗,展示校园的活力与风采。

女:这里有飞扬的梦想

男;这里有温馨的祝福

合:欢迎您走近新晓红领巾广播站!

女:敬爱的老师们,男;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下午好!

女:今天是12月7号,星期一,新晓双语实验小学红领巾广播站,又和大家见面了!

男:我是四年四班的播音员——曲浩华

女:我是四年四班的播音员—— 王羽 欢迎大家收听本期节目。

男:同学们,我先将本期节目的主要内容介绍一下:首先是《校园快讯》和《温馨提示》,女:接着是《文化广场》和《教师风景线》、《星星谱》栏目

男:最后,我们将要走近《娱乐天地》,送出我们的祝福。

女:首先,让我们走进《校园快讯》。(快乐号角音乐声响起)

男;新闻之后,为大家送上《温馨提示》(钢琴乐响起)

(稍微停顿一会儿,任音乐逐渐提高又降低)

女:一篇篇动听的文章能把我们带往蔚蓝色的大海,也能让我们驰骋辽阔的草原,下面请听四年四班 弓少萧 同学带来的美文《 秋雨 》。

(读文章,伴着音乐,音乐《二泉映月》)

男:听说有一种仙草,吃了不会变老。我要把它找寻,老师吃了不会老。

女:皱纹不会爬上老师的额头,岁月不会染白老师的鬓角,老师的嗓音永远那么清脆。

男:不老的心,不老的笑,不老的老师永远不会老。《教师风景线》向你讲述一位奋斗在教育战线上,将青春播撒在三尺讲台上的老师的故事。

(音乐声起,伴音乐朗读)

女:这学期我们来了一位新英语老师———miss花,她胖胖的,但非常lovely,大大的眼睛躲在黑色的眼镜框后面,很有学问的样子,而一口流利而标准的英语,就更让我们崇拜得五体投地了!!课堂上,我们总是在游戏中就不知不觉的把知识掌握了,大家都很开心!we like games, we like engish, we like miss hua.男:在新晓的这块热土上,也有着一群在“学习、生活、行为”方面暂露头角的小星星,他们散发光芒,感染着别人。《星星谱》栏目为您带来两颗“小星星”的故事。

(张家辉)

女:大家喜欢的《点歌台》又要开始了,男:让歌声为你送上深情的祝福

女:让歌声传递你们美好的心声

男:一首《幸福拍手歌》为大家送上,愿它给大家带来一周的好心情。(音乐《幸福拍手歌》)

结束:女:伴着轻快的音乐,也是我们和大家说再见的时候了!

男:谢谢大家的收听,下次节目再见!

女:再见!(幸福歌再次响起)

美文校园广播稿大全篇二:

男:采撷一缕阳光,编织多彩的童年

女:放飞童年梦想,播洒希望的明天

合: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男: 伴随着这优美的旋律,红领巾广播又与大家相逢了!

女:我是主持人****

男:我是主持人****

女:我是主持人***** 很高兴在期末紧张复习的时候能和你相约在广播中!让我们共同享受这美好的15分钟吧!本期我们为大家安排了三个栏目《期末总动员》《轻松一刻》《快乐圣诞》。

女:首先,让我们走进《期末总动员》聊聊期末复习的话题吧!

(播放背景轻音乐1)

男:时光如梭,弹指一挥间,紧张、忙碌而又充实的一个学期的生活又要结束了,不知不觉我们又迎来期末考试。

女:是啊,期末考试快到了,复习真辛苦啊!回到家,我总是听到妈妈的唠叨:“今天复习好了没有呀?考试、听写有没有把握?一定得考90分以上!”真烦!

男:唉,别抱怨啦!爸妈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他们还不是为我们好吗?

女:说得也对,学习的确是一件“苦差事”,但当你深入其中时你会发现其中包含着许多的乐趣。

男:下周六就是我们期末考试了,总觉得时间太短了,许多内容都还没复习好呢!

女:一周的时间的确太短,但是只要我们勤奋学习,合理安排好复习时间,运用恰当的复习方法,相信大家一定会在期末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些复习方法吧。

男:同学们听好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学习好,休息好,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如果每天不能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我们很难把精力集中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效率也低。

女:同时我们每个学生要有自己良好的的饮食习惯,做到少生病,因为身体是学习的本钱,万一乱吃零食生病了不能到校学习,那复习时就会少学很多东西。

男:这几星期,是我们最关键的日子。课程已全部学完,我们都要跟随老师投入紧张的复习当中去。在这复习阶段,我们如果发现自己前面学的知识还没有掌握牢固,就利用复习这个机会把知识完全弄懂,再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系统的掌握。

女:你说的对,要把知识掌握牢固就需要我们每个人紧密的配合老师,课堂认真听讲,专心做题,并对知识进行灵活多变的思考。做到反应敏捷,头脑清醒,争取靠出理想的成绩,呈现给老师和我们的爸爸妈妈。

男:说的没错,成绩好了,也就是新年送给爸爸妈妈最珍贵的礼物,同时也可以过一个愉快的新年假期。

女: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充分利用考试前的每一时刻,上好每一课、抓紧每一秒、练准每一题、迈实每一步。

男:在考试过程中,每位同学还要做到临场不乱,工整作答,最大限度地向卷面要分数!希望你们能分秒必争,不浪费时间,认真对待考试!

女:同学们,请记住“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同学们,加油吧!相信好成绩会等着你去摘取!

男:说了这么多,接下来让我们进入快乐竞猜节目,放松放松心情吧

音乐2

高校校园广播 第6篇

关键词:新媒体;校园影视;微电影

中图分类号:G434 中图分类号: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8-0020-02

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发广播影视信息资源,拓展广播影视功能,将“微广播”、“微电影”纳入学校教育,探索运行机制,提高影视活动的教育实效。通过实践,逐步形成了以群众性广播影视活动为载体,不断深化对影视教育功能的认识,使影视教育成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新兴技术,为群众性广播影视活动开展提供软硬件保障

校园广播电视活动初期模式是在录音棚、摄像机、编辑机等条件支持下进行的,由于设备限制,仅有少量的学生参与活动,鉴于团队力量限制,校园自制影视节目比较单一,节目数量少,收看形式也主要是集体收看为主,教育功能得不到再提升。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广播电影电视制作的门槛越来越低,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既可作为拍摄、录音设备,又可以作为编辑设备,而且能直接发布,做到了影视设备最简化,广播影视设备的购置成本大幅降低。现在推广数字化学习的学校很多,大部分学校将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运用在个性化一对一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中,我们让移动终端发挥最大效益,尝试将移动终端延伸运用到课外,让学生拿起pad拍摄自己眼中的校园、录制自己的心声。基于移动终端的视音频编辑软件很多,操作简便,能满足学生制作需求。一年来,我们推荐学生利用录音软件录制广播节目;利用美图秀秀、天天视频等软件可以把拍摄的主题照片进行修饰并串联起来,加上适当字幕、音乐,形成多媒体影视作品;运用Pinnacle Studio或者完美视频等软件,可以把平板、手机拍摄的视频片段简单处理,加上转场、特技、配音、字幕,制作出“微电影”。这其中有的软件可以免费使用,有些需要购买,但也只要几十元钱,这些经费是学校能够承受的。若干学生组成小团队可以利用便携式设备进行广播节目和影片的制作,这带动了校园微广播、微电影的兴起。

二、完善机制,保证群众性广播影视活动有序开展

为了扫除技术障碍,我们在信息技术课上进行基于平板电脑的视音频处理教学,经过3-4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小组协作实现图片、音频、视频的采集与编辑制作,影视技术的进步与普及为微电影制作提供了一个最可靠的物质基础。

一年来,我们主要征集以下主题作品,让学生能充分参与其中,拓展学校广播影视教育的自制节目渠道。

1.校园广播班级办。校园广播是实现思想教育、行为习惯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在每个学期开始,学生中心确定每周校园广播的主题,以班级为单位招标制作8-10分钟微广播节目。为了提高班级参与的积极性,以加分形式纳入班级考核。中高年级各班均组成编辑、播音、制作团队,精心策划制作,上传后的节目由学生中心专人负责审核,优秀节目在校园广播集中播放,所有上交合格的节目将在校园网上供学生点播。这样既减轻了辅导老师的压力,又可以让每个班级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2.校园写真尽情拍。为了让学生更加全方位了解学校,我们征集校园写真的视频节目。学生根据学校常规教育、重大活动或者季节特点筹划节目。学生可以结合“十好习惯”教育拍校园现状,结合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拍筹备活动,结合节水节电等专题拍学生的想法做法,根据季节介绍校园的开花结果植物,结合时事采访同学的关注点……这样,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报道中来,节目可以是以事件经过为主线,也可以个人(或者团队)视角评论,时间一般在3-5分钟。由于是学生自主创作,往往带有儿童独特的视角,将更好被学生接受,对学生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

3.校园之星秀自己。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其最高层次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以前的校园影视由于精力有限,往往以宣传典型为主,不能照顾很大的范围。随着影视产业的不断发展,草根阶层登上舞台已经司空见惯,我们以微电影为载体,让学生能在微电影舞台上充分展现自己,让其他人也欣赏到自己的特长或成果,从中收获成就感,分享快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两三个人合作进行拍摄,反映自己正面形象,让同学认识自己。这种草根文化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能把自己的形象展现出来,倡导多元评价,实现关注自我的现实世界,增强学生发展自信。

三、自我教育,广播影视助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由学生自己创作的微广播、微电影,其“微”性正好符合小学生的求快求全心理。在几分钟的时间内,不仅能够将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叙述清楚,并且能够反映校园现实问题,给人或以乐趣或以启迪,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提升学生基本素质

从制作主体上看,微广播、微电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舞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许多学生能加入到创作者、传播者的行列中,开始自己创作、拍摄、剪辑、上传、欣赏微电影,使得参与的草根阶层有极大的成就感。微广播、微电影的创作通常由3-5人小组完成,有分工明细表和创作计划表,在各个阶段,由专人负责,但是定稿时大家都会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创作过程中,大家感受最深的是交流与沟通,有争执,但最终会达成一致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大家协调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从内容上看,微广播、微电影的题材丰富,但都是取材于学生生活,学生可以自主参与、自由表达愿望和诉求,满足了学生的主体性心理。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针对事件的看法不一定完全相同,学生制作的微电影关注校园热点,影片要做到与众不同,发展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微电影创作中留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很大,微电影的创作最注重的是创意,微电影的创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微电影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需求,比起教师的说教更能打动学生,更能让学生接受教育,从而使学生能有效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例如,有个小组以校园节能为主题,利用课间做操时间在校园巡查,拍下没有熄火的班级和办公室,制作成微电影,播出后引起很大反响,后来大家都非常注意节约用电的问题。

从传播方式看,微广播、微电影除了统一播放外,还可以发布到网络,学生可以利用课内外时间进行浏览。影片本身的吸引力,加上移动性、即时性、互动性、自主选择性等特点,符合学习时间碎片化的需求,学生还可以借助于QQ、微信等公众软件进行传播,拓展教育传播渠道。微电影的创作有助于分享意识的培养,通过分享,让自己身边的朋友进行关注,增加点击率,扩大影响力,学生可在观影时发表自己的评论、想法,查看并回复其他网友的意见,实现及时的、全方位的互动,比传统的影片时效性更强,更有說服力。微广播、微电影形成更大的话题,形成“蝴蝶效应”达到广泛的传播以及全员的参与讨论,扩大传播的影响范围。

2.学生在广播影视作品制作中提高自我表达能力,提升了信息素养

学生团队要创作广播影视作品,必将从撰稿、拍摄、制作、评价等诸方面下功夫,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协作的能力。微电影拍摄是按剧本要求分镜头拍摄,每个镜头都要精心设计,拍摄的素材需要认真取舍,然后利用音视频工具把这些素材按剧本设计进行编辑,添加配音、转场、特效、字幕等,最后发布生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学生经过这一系列的流程,基本掌握多媒体信息的获取、管理、处理、发布与评价,大大提高了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在微电影创作中,学生也学会遵守相关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例如,在拍摄外景时,有些人物未经同意出镜的,要尊重个人的肖像权,在画面上打上马赛克等。

总之,技术创造未来,学校教育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把教育与社会发展新事物有机结合起来,多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活动。通过微广播、微电影融入学校教育,增进了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提升了学生信息素养,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他们更紧密融入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邹庆生.在微电影创作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168.

[2]郑雅宁,刘莉.以微电影为例:网络环境下影视受众的心理转变[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27):110-111.

校园广播管理策略 第7篇

一、实行播音员选拔制度,保证校园广播的播音质量

优秀的播音员是校园广播质量的保证,要想有一支优秀的播音队伍,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实行播音员选拔制度,主要有3种方式: (1) 自我报名,毛遂自荐。学校张贴校园播音员的选拔通知,让有一定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文学素养好、发音标准、想为校园广播做一些事情的学生,写出书面申请,学校从中择优选取校园播音员的培养对象,通过校园广播的锻炼,让优异者脱颖而出。 (2) 学生推选,班主任确定人选上报学校。学校在每年秋季开学两个月后,就让各班班主任按照学校播音员选拔的标准,选拔一名学生上报学校。 (3) 学校把学生自我推荐、班级推选相结合,既要满足部分学生的愿望,又要照顾到各班学生的感受,充实校园广播的力量。为了让班主任全力扶持这项工作,学校把学期末对优秀播音员的评选,纳入到班主任的工作量中,让他们从播音员选拔、平时的学习、播音员职责的履行等方面给予照顾和帮助。对校园广播播音员的人选要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一些播音常识,指导他们对来稿进行审阅、修改。为了不影响学习,对播音员的工作时间进行适当安排调整,确保每位播音员都能播音学习两不误。

二、精心选择广播内容,陶冶学生高尚情操

精心选择校园广播内容,是充分发挥校园广播作用的关键。负责校园广播的教师,在开学初就要根据学校的整体规划,经过多方论证,结合学校实际,在不同时段播出相应内容,既让学生了解新近发生的事件,受到感人事迹的熏陶,同时又让学生欣赏到动听的歌曲,享受生活的乐趣,架起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从而达到以典型的事迹感染学生、以身边的事例鼓舞学生、以优秀的歌曲陶冶学生的目标。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学校广播站的负责人必须对每天的广播内容进行筛选,根据相应时段的要求播放不同的内容,避免在不同时段播送相同内容,引起学生的心理饱和,对播送的内容产生厌倦的情绪。如早餐时间比较紧张,播送中央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让学生了解一点天下事;中午,来一段美文欣赏,让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比较长,播一些感人事迹,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同时播一播学生来稿,展示学生风貌,表达学生心声,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此外,午休起床时,来几首流行歌曲也未尝不可,但注意所播放的流行歌曲要有一定的欣赏价值,不能让《那一夜》《香水有毒》这类歌曲在校园广播中播出。

三、培养学生小记者,保证稿件质量

校园广播重在展示学生形象,反映学生心声,搭建交流平台,为保证稿件质量,必须培养一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有组织能力、善于交谈、有敏锐眼光的校园小记者宣传队伍,为校园广播提供优质的稿件。稿件充足了,才能优中选优,保证广播质量,形成精品栏目,达到以身边事例激励学生,以优秀的作品感染学生的目的。校园小记者的来源,同播音员一样,必须考虑衔接的问题。由各班推荐3~5名学生,观察、试用一段时间,再根据试用情况确定人选,将其纳入到校园广播通讯员干部的培养之列。让学校负责通讯的教师对他们进行培训指导,同时,还应让通讯员干部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让他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从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通讯员队伍。为了避免不负责任现象的发生,学校可以把学生的广播稿件上稿率纳入班级量化评估中。

四、结束语

校园广播自身特点与创新之路 第8篇

一、找特色, 做到“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师生”

在现今社会, 竞争何其激烈, 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校园广播作为校园媒体, 它的立足环境是校园, 有限制但同时也不能不说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特色。

(一) 与时俱进, 响应时代主题, 加强德育教育。

校园广播是校园之声, 但同时更是党和学校的喉舌, 要做到紧扣时代脉搏, 弘扬时代主旋律。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要积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思想性。根据时事变化, 不断地编制一些报道重大事件的专题, 真正达到宣传目的, 为校园文化思想建设作贡献。

(二) 贴近校园生活, 反映校园文化。

节目的选题要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喜好, 紧追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 针对“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就业”, 以及考研、公务员考试等这些与大学业生息息相关的话题, 编制一些专题节目, 及时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关信息, 满足他们对信息的需求, 从而引发他们的收听兴趣。每个学校的活动及特色, 也可以在此方面做文章, 有力地促进校园环境建设。

(三) 从细处着手, 走近学生心里。

校园话题宜小不宜大, 选题可从细处着眼。像大学生活中普遍的“占座现象”、丰富的“课桌文化”, 这些问题虽小, 但却体现了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会让大学生倍感亲切, 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对于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可以多作一些探讨, 必要时甚至可以请心理医生来为学生做解答。这样我们的节目就不只是讲给大家听, 而是心与心在作沟通与交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树立服务意识, 不仅能增近与学生的关系, 而且能为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提供帮助, 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尽力。

二、丰富节目内容, 创新节目形式

近年来, 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 很多高校已经将广播站改建成广播电台, 可以发送调频信号。这样就为校园广播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与平台, 但这同时也是一种挑战。传统的广播就是校园的大喇叭, 放放音乐、播播上级的政策文件, 只起到政策宣传的目的。现在要想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就不能再满足于这样简单而没有创新性的重复工作。

(一) 新闻类节目。

新闻宣传是校园广播的一大重点。大学生作为文化人, 对信息需求日益增长。而校园这个相对闭塞的环境, 虽然有网络等媒体的加入, 但普及范围还是有限的, 大学生无法及时地获知最新信息。校园广播可以在其原有的基础上, 更新节目模式, 使新闻活起来。

1. 新闻类节目除了播送简短消息外, 可以增添人物

特写、深度报道等新闻报道形式, 可以对学生或老师进行专题采访, 采用“现场录音+后期配音”的形式将其制作成人物专访, 因为是身边的人, 学生可能会比较感兴趣, 乐于去收听。高校都会不定期地开设讲座和报告会, 因时间与场地的影响, 不少学生无法前去聆听。而校园广播可以采用现场采访的报道形式, 采集同期声, 在广播中还原重要信息, 较强的现场感可以给学生带来原汁原味的听觉享受, 同时弥补无法观看聆听的遗憾。

2. 随着知识层面的拓宽, 大学生越来越关心国家大

事, 因此有必要以深入报道的形式开设一档新闻专题节目, 对新近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进行追踪报道, 以大学生的视角解读新现象, 诠释新观念, 紧随局势。这样能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增强广播节目的可信度。

这样以同期声+配音增强新闻报道的现场感, 以人物特写、深入报道的多元形式去弥补消息播音的单一, 能真正让新闻活起来, 走近每个学生的心。

(二) 专题音乐类节目。

专题类节目的选题丰富多样, 有文化、音乐、英语、体育等类型。这也是校园广播吸引受众的一大亮点。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有选择地收听专题节目, 因此这类节目也是广播窄播化的一个重大表现。一般这类节目都是主持人说话配以垫乐的播音方式, 虽然好听的音乐可能会淡化节目形式单一的问题, 但要想将节目打造成强档品版, 就必须加以创新。

1. 嘉宾访谈, 增强互动。

专题类节目可以就某一特定话题, 邀请学生代表来到播音室与主持人一起交流沟通。比如音乐类节目, 可以请嘉宾聊他所喜欢的音乐, 以及音乐给他的生活带来的有利影响等, 这样一边听音乐一边畅谈心情, 不再只是我播你听的单向播收模式, 真正给学生送去他们想要的, 增强校园广播与受众之间的沟通。而就文化情感类专题, 可以请辅导员或者心理老师来播音室做客, 就大学生共同面临的生活上和学习上的问题作详细解答, 为学生提供帮助。

2. 深入学生, 扩大影响。

校园广播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主创还是受众, 都是学生, 因此要做到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以往的节目选题都是主创人员自己决定的, 难免会有大家不喜欢的, 因此可以就选题来征集学生的意见, 挑出比较有代表性的话题制作成专题节目。这样我们所做的是他们所想所喜欢的, 接受起来就会更容易些。针对一些重大的节日或者活动, 可以进行实际采访调查, 记录下学生对某一活动或某一节日的想法感受, 让学生都参与到节目的制作过程中, 广播不再高屋建瓴, 以亲切平易近人的姿态面对受众, 使受众更易于接受。

三、合理安排, 突破时间限制

校园广播由于处于校园这样一个有限制的环境, 播出时间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都是在课余时间进行播音。基本分为三个时间段:早晨6∶00到7∶00, 中午放学到午休前, 下午放学到晚自习前。如何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播音质量呢?我认为在于时间的合理安排。有句话这么说:“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而在此我想说:在“对”的时间播出“对”的节目。

(一) 早间播音内容基本固定, 不易改变, 重点主要在中午和傍晚时间段。

我们来谈谈这两个时间段的播音内容安排。中午播音从放学开始, 我们可以换位思考, 学习忙碌了一上午, 当然需要放松一下头脑与心情, 所以此时不宜进行政策方针的思想宣传, 可以放一些轻快、具有动感的音乐和宣传片花, 让学生感到身心舒畅。音乐节目放在中午播放是再适合不过的了。可以为周一到周五每天中午安排不同主题的音乐专题节目, 如流行音乐、经典老歌、影视原声等, 这样的节目内容条理清晰, 音乐主题也相对集中, 更易于收听。五天不同的主题安排也能体现广播的节目专业化。而点歌节目作为广播的主打品牌也可以安排在中午, 在阳光灿烂的时候为大家送去美好的祝福, 能带给收听者更多的温暖与愉悦。傍晚时段由于时间较长, 能给电台工作者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安排校园广播的重头戏———新闻节目, 将校园新闻和国内外重大新闻以短消息的形式播出, 重在量;将近期的校园活动, 以及国家重大事件制作成新闻专题, 深入报道, 重在质。此时天色已晚, 大部分学生已经吃过晚饭, 在他们散步去上晚自习的时候安排音乐、文化、体育等类型的专题节目, 主题分析要深入, 能给学生一些启示和感悟, 带给他们更多的回味。

(二) 校园内播音时间是固定的, 而一些好的节目由

于种种原因很多人未必能收听得到, 主创人员应该发挥创新思维为节目的收听提供一个更大的平台。近几年网络在高校中迅速普及, 在学生中的影响也是越来越大。电台可以创建一个校园广播网站, 将优秀的节目放在上面以供学生去欣赏, 这样就能突破时间限制, 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去了解电台、欣赏节目。同时也可以在网站的论坛上与各位学生进行交流, 了解反馈意见, 及时完善广播工作, 进一步推动校园广播的发展。

除了这几个方面, 校园广播还需要在内部管理、自身学习上下功夫, 要增加自主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力军作用, 不断学习专业知识, 充实自身, 用大学生的朝气热情与不断完善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打造出一支专业的广播人才队伍, 为校园广播迎来发展的春天。

摘要:校园广播是高校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 传播方式与传播工具日益多样化, 面对着来自电视、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冲击, 校园广播应从内容选定、制作手段、传播方式等方面来探讨校园广播创新之路。

关键词:校园广播,特色,创新

参考文献

[1]娄雷, 王业兵.校园广播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对策[J].青少年研究, 2006, (2) :41.

新媒体时代校园广播的生存与发展 第9篇

校园广播的特点及所产生的缺陷

校园广播具有即时性。这个特点不利于听众具体感知广播节目内容, 因为校园广播是通过校园各个位置的“喇叭”发声, 以音频的单一形式传递信息, 而声音由于不具备保留性而“稍纵即逝”, 使得广播节目无法像报纸消息那样有明确的传播载体, 学生大多只有一次接收信息的机会, 无法保存择日再回顾。

校园广播具有同步性。校园广播大多模仿普通商业广播, 通常有相对固定的播出时间和栏目形式, 而这一点又恰恰使听众无法自主选择合适的收听时段。校园广播的受众对象主要是在校广大师生, 一般而言, 播出时间固定在学生相对集中的课间, 播出时长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听众喜爱的内容播出时有其他事情而产生时间冲突, 长此以往则会极大地降低师生的收听热情, 甚至失去部分听众, 不利于受众面的拓宽。另外, 校园广播节目通常采用提前录制的方式, 直播机会相对较少, 节目制作周期长, 播出时间短, 信息传递相对滞后。

校园广播互动性差。考虑到专业设施和人员力量等因素的限制, 校园广播常规上不能延时播放, 且一般不便做电话连线节目, 致使听众的参与性不高。这样一种单向的传递, 单调而缺少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沟通, 广播的关注度也就随之减弱。

校园广播的传播范围有限。校园广播主要是通过学校的广播设施由专人进行节目的录制播放, 播出平台单一, 且受学校经费限制, 影响力很难扩大。外界如果要收听其广播节目, 必须身在校园之中或一个很小的电波覆盖范围。这极大地降低了节目的价值。[1]这样的局限性大幅削弱了节目的收听价值。现在部分高校的广播节目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创意十足, 假如能将校园广播的精华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社会大众, 将会给当前提倡的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助力。

校园广播的内部共享性短缺。当前, 高校图书馆建设已陆续系统化, 各高校特别是同城高校开始资源共享, 来自不同大学的学生能够更广泛地选择书籍文献资料。然而, 各高校的校园广播共享并不易实现, 但综合性、多校区大学却能够将校区各广播内部共享提上日程, 以便提高传播效率, 加大宣传力度, 甚至打造校园品牌。

校园广播受人员和内容的限制。校园广播节目的制作对信息传播者有一定的技术要求, 一般都是由受过特殊培训的学生或老师担任节目制作, 大部分学生对于节目内容的参与度较少, 信息反馈也不够快捷。由于节目制作人员相对较少, 栏目的制作和编排有一定的局限性, 当前校园广播内容大多来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但是由于播出和节目制作的限制, 很多信息不能在第一时间进行传播, 因此校园广播的节目内容往往滞后于现实生活, 与当今迅猛便利的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相比更是不能同日而语。

新媒体时代校园广播的创新

数字新媒体较传统广播媒体所呈现的优势。校园广播因其固有的缺陷, 要想在新媒体形势下发展自己, 就必须与其他媒体进行合作与整合, 实现校园广播自身的信息化过程。新媒体时代的重要特征, 就是注重传播活动的互动性、及时性与兼容性。校园广播可以借助新媒体的快速传播, 发挥其在传播速度和传播空间的独特优势, 为信息的快速传播探索新路。与广播相比较, 数字新媒体具有广播不具备的五大优势:

第一, 信息丰富, 资源共享。互联网将世界连接成一个地球村, 任何一台计算机的信息通过互联网都可以给所有联网用户分享。不仅如此, 借助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仅凭一部可以上网的手机就可以获取大量的公共信息资源。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 获取信息更为方便和快捷。

第二, 传播符号任意组合, 表现形式极为丰富。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 使信息传播过程中可以运用传统三大媒体能使用的所有传播符号。技术层面上, 它能通过文字符号、高清图片、动画Flash、音频视频等各种方式结合传播, 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第三, 实现信息双向传播。同广播相比, 新媒体能够更加轻易地实现信息反馈, 通过微博客、电子邮件、论坛留言等形式, 在传者和受者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交流氛围, 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 没有永恒的传者和受者, 传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接收者。[2]通过数字网络发布自己熟知的信息, 不仅信息可以马上传递, 还能及时收到信息反馈, 传受者之间实现了多次角色互换。

第四, 信息可以频繁更新, 时效性强。广播受栏目安排的限制, 在节目制作上也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但数字媒体对节目和时间的限制相对较小, 只需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能制作出简单的节目, 而且数字媒体对节目播放也没有任何时间限制, 一旦需要, 随时更新。

第五, 互动性好。广播往往是将准备好的信息“推”给受众, 数字媒体可以把所有的信息都展现在受众面前, 受众根据自己的爱好筛选, 此种方法直接增强了受众选择信息的自由和主动性。

数字媒体较传统媒体所呈现的劣势。当然, 不同的传播方式面临着不同的优劣势, 数字新媒体相较于广播媒体也有自身难以克服的缺憾:

第一, 从传者角度来说, 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 传播主体多元化, 导致网络中的个人行为分散而缺少集群化, 多数信息不能形成一定的聚合力量。而广播媒体传播主体单一, 作为党政喉舌, 发挥着指向和号召作用。

第二, 从受者角度来说, 新媒体受众所得到的信息多为自己获得, 自主选择的空间较大, 信息的多少优劣取决于自身;而广播的受众是纯粹的接受者, 广播节目内容的把握是由媒体完成的。

第三, 从技术上来看, 新媒体的传播安全性存在风险。病毒的爆发和黑客的侵入都可以造成网络系统不可恢复的破坏性后果, 不仅互联网如此, 手机病毒也呈扩张式爆发, 低门槛、易操作, 也就决定了网络媒体的随意性和风险性。

第四, 从内容上来看, 网络信息因为普通网友的广泛参与, 内容多而繁杂, 真伪难辨。而广播事业的从业人员均为有着相关资质的专业媒体人, 在信息把关和舆论引导方面更具权威性和指导性。

新媒体和广播互有优劣, 二者应该相互渗透融合, 优势互补, 借鉴经验, 从而提升双方的发展实力。其间, 新媒体兼容并包, 加强自律, 广播媒体则需要加快实现自身的信息化转换。广播工作者应更新观念, 正视互联网日益渗入的现实, 积极掌握、利用互联网技术, 使之与广播相结合, 扬长避短, 进一步完善、拓展自身的传播功能。[3]

关于校园广播创新的几点建议。借助不同类型媒体传播的优势来促进信息传播活动的顺利进行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所在,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创新:

首先, 要大力促进校园广播的发展, 引进网络工程, 利用高校人才优势, 显示出网上校园广播相对于其他非传统媒体网站无法比拟的巨大舆论影响力。当前, 许多高校都在大力开展“数字校园”建设, 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网络的特点, 将校园广播建设在校园网上, 把网页做得更精美, 把数据库建设得更强大。使校园广播突破在校园内播放的地点和时间限制, 扩大校园广播的传播范围, 增加校园广播的受众群体。对于形式新颖的校园广播节目也可以借助新媒体传播网络进行更进一步的传播, 借助手机、电脑等新的传播工具扩大校园广播节目的影响力。

其次, 我们要尽量克服网络传播的自身缺陷, 增强校园网络广播的真实性。众所周知, 由于缺乏有组织、有纪律的把关人员, 网上新闻充满了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我们在制作网上校园广播的时候, 要加强对新闻信息的组织策划, 摈弃不良信息, 立足“新”和“快”, 做到周密组织、严格筛选、精心策划、深入调查, 以对事实负责、对受众负责的态度, 增强网上校园广播的准确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再次, 我们要对校园广播的审稿制度严格把关。由于有了网上电台的数据库, 节目可以随时查听、查看, 节目如果出了差错, 即使在播出时未被人察觉, 以后仍随时可能被发现, 加之网页可以下载, 到时“证据确凿, 无可辩驳”, 因此广播审稿尤为重要。

另外, 重视节目的互动性与参与性, 校园广播的宗旨也是为了引导校园舆论, 促进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借助新媒体传播工具, 广大师生不仅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校园资讯, 还能够对相关的现象、信息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为校园信息流通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最后, 我们还要利用网络实现广播联播化。网络强大的资源共享特点能够促使广播联播化的实现, 从而为各高校的交流提供新平台。新媒体技术可以突破校园广播只能在校园播出的局限, 将好的节目进行推广, 从而大大提高了校园广播制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同时, 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 可以突破校园广播制作的技术限制, 普通师生也可以加入其中, 充实信息传播内容。

校园广播网络化运作对高校发展的积极作用

校园广播以其时效性、现场性、综合性以及亲近性更容易被广大学生所接受。校园广播网络化运作, 使四种媒体形态在高校协调发展, 健全了校园媒体, 做好了校园舆论导向, 成为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同时, 校园广播通过网络的无限传播, 让校内外更多的受众了解高校, 扩大知名度。这样在招生、引进人才、教学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优势就会相应提高, 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极为有利。

对于学生而言, 校园广播网络化运作平台是社会实践的平台, 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新闻、管理、信息技术等专业的学生可利用校园广播网络化运作平台得到更多的实际动手机会, 积累实践经验。学生是校园广播网络化运作的主力军, 负责采集、制作、播出。这样, 学校就可以为相关专业甚至是跨专业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机会, 与广播和网络亲密接触。这种宝贵的广播网络化运作实践经验, 很可能成为学生就业中赢得先机的重要筹码。

结语

当今世界,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然成为各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媒体爆炸式的发展给广播媒体带来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冲击波。

因此, 从另一层面来看, 校园广播网络信息化可以成为衡量一所高校竞争力的标准之一。校园广播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要想得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创新, 顺应潮流, 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存状态和发展空间, 更好地发挥宣传喉舌作用。完善一套广播与其他媒体互助互利的完整的校园多媒体传播系统, 信息安全透明, 对广播事业的发展和高校的宣传工作都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潘国雄.试论信息时代校园广播的完善与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7 (3) .[1]潘国雄.试论信息时代校园广播的完善与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7 (3) .

[2]张贵明.网络时代的传播及其对传统传播理论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3 (5) .[2]张贵明.网络时代的传播及其对传统传播理论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3 (5) .

广播电视大学校园文化发展之研究 第10篇

校园文化可分为两个部分:硬文化主要是指教学和生活环境和特色建筑, 即物质的、有形的东西;软文化则包括学院精神、制度、传统、学风教风、学生活动等, 即无形的但又有生命的东西。电大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更应注重校园软文化的建设。历史传统、精神氛围、理想追求、凝聚力、生命力是一所学校最具特色的标志, 她最深刻、最稳定地体现了校园群体的共同价值、理想和信仰。电大成立30年以来, 形成了一个由价值理念、历史传统、学校文化、课程文化、制度文化、学习者文化等诸多方面构成的独有特色的电大文化。

二、电大文化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1、电大文化理想主义的缺失

当前电大校园文化中理想主义的缺失正是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未能协调发展的一种反映。我国的成人教育制度不完备, “应试教育”的烙印尤其深刻, 素质教育没有深入人心, 许多成人学生还把大学教育看成是“文凭教育”。“教育产业化”的呼声更使人们对于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深表认同, 政府也想通过教育拉动经济的增长, 个人也想通过教育获得社会地位, 高等教育被看成是获得收益的一种手段, 教育的功利化倾向日趋明显, 这必然会带来校园文化中理想主义的缺失。

2、电大文化贫乏必要的研究和应用

校园作为文化传承和创造的主要载体, 其研究和应用理应受到足够的认识。电大建设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探索, 制度层次的建设已经趋于饱和, 而校园文化建设在整个办学过程中一直没有被作为重点。虽然电大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积累形成了包括历史传统、学校文化、课程文化、制度文化、学习者文化等方面在内的电大文化, 但是电大系统对于这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缺少必要的总结和利用, 导致电大文化处于一种初级的发展状态。电大由于本身的办学特色, 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校园文化, 但是如何将这种文化进行升华发展, 如何发挥校园文化在成人高等教育中的作用, 还是一个需要电大人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3、电大学生对校园缺乏归宿感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 电大学生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这些成人学生多是在职人员, 由于是业余学习, 他们在肩负工作重压的同时面临着激烈的职业竞争, 且还要兼顾家庭、生活等诸多问题, 所以作为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他们对大学校园缺乏归宿感, 在校园中来去匆匆, 学习目的单一, 只为获得一纸文凭。如果将电大教育仅仅停留于帮助学生学习的层面上, 忽视对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关怀, 那么学校在学生眼里只能是一个提供文凭的场所, 遮必将造成成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欠缺, 达不到电大教育的理想教学目的。

4、校园文化缺少有效的推动机制

在当前电大校园文化建设中, 电大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结构不健全, 往往限于少数几个管理部门, 而把校园中的其他成员排斥在外;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 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各种文化活动往往靠“组织”进行了, 喊口号、唱高调、走过场, 流于形式, 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 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造成了不好的负面影响。

5、电大文化建设投入缺失

在文化建设方面, 往往重硬件轻软件, 将资金重点投向加强校园硬环境和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办学硬条件、提高教职工的物质待遇等方面, 而在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关心校园弱势群体、协调师生员工利益关系、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和谐氛围、弘扬校园主体文化等软文化建设方面投入很少。

三、电大文化建设推进的对策

1、电大应设定正确的办学理念

电大的办学理念直接关系到电大文化的建设, 电大必须将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 努力提高教学教育质量, 并把这种理念贯彻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营造一种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教书育人环境。要办出电大教育的特色, 就要摆脱功利主义、形式主义, 培育电大文化的精神, 彰显电大文化的个性, 提升电大文化的品味。

2、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园行为文化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良好载体, 全员参与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在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设中, 学校只是倡导者, 教师是主导者, 学生则完全成了主体, 只有把三者协调起来, 把主体与主导者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尤其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行为文化的建设中去, 才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丰富大学精神。

3、将开放教育的民主、开放、创新的精神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开放教育的理念与模式使电大精神文化建设更加丰富, 同时也更具有时代性, 其民主性、开放性、创新性更适合人的全面发展。开放教育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 全国电大资源可通过网络进行共享, 开放意识增强。开放教育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方式, 让学生去发现, 去探索, 创新意识增强。而且用文化引领电大进一步的发展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因此, 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要把握好自己的优势, 将开放教育的民主、开放、创新的精神渗透到校园中。

摘要:随着中国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 广播电视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也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对校园文化建设也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本文综合论述了广播电视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现状, 总结了存在困难与问题, 提出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推进对策。

关键词:电大文化,困境,对策

参考文献

[1]黄薇:《“校园文化”的现实状况研析》, 《青年研究》, 1994 (9) 。

对高中校园广播应用管理的几点思考 第11篇

随着科技的发展, 校园里上下课时那经典的铃声逐渐被优美动听的名曲取代了, 这就是校园广播在日常教学中最基本的应用。校园广播在日常教学中承担的任务, 除了打铃, 还有播放眼保健操、课余时间的背景音乐、通知等。但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现代化校务管理需求的提高, 特别是近年来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 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一批高新技术应用到了教学实践中, 传统广播系统显然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学校对校园广播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高中校园的广播还承担着高考英语听力广播的任务, 因此高中校园广播系统的安全保障更受重视, 校园智能广播正是在这种旺盛的需求下应运而生的。

一、当前校园智能广播应用的几种类型

校园广播的选型以系统的技术先进性、实用性、操作简单、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性能价格比合理等为主, 以确保广播系统的高质量和可靠性。根据传输方式的不同, 可以将校园广播划分为三大类:定压传输广播、闭路调频广播、数字网络广播。

定压传输广播:其技术原理是将音频信号直接放大, 基于功率信号进行传输。一般传输距离是几十米到几百米, 广泛用于面积较大的中学、大学校园。随着电子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发展, 定压传输广播通过将控制器、矩阵、功放有效融合, 实现智能分区的效果。

闭路调频广播:目前被很多学校所使用, 该类型采用调频调制的办法, 应用不同的载波频率, 可同时搭载不同的音频节目, 终端调频广播通过调试不同的频段接收不同节目, 可不借助任何控制器实现智能分区。但调频广播抗干扰性较弱, 接收设备必须是有源设备, 即每个音箱及终端必须外接220 V电源, 否则安全性难以保障。因此, 不太适合承担高考听力广播任务的高中使用。

数字网络广播:从工作原理上来讲, 在一台专用计算机上安装一套专用广播软件, 将音频文件以IP流的方式发送给远端网络终端, 教室终端可以是计算机+音箱, 室外终端都应该有一个固定的IP地址、网络模块, 一个专业数字音频解码装置 (软件或硬件) 及功放控制单元。这种广播价格昂贵, 占用网络带宽, 而且也正处于研发阶段, 因此目前不提倡在校园内使用。

二、高中校园广播系统的应用需求分析

高中校园广播不仅承担着日常教务管理任务, 而且也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一个平台, 在创建校园文化、创造优雅的学习氛围和工作环境中充当重要的角色。在使用过程中, 要考虑其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 高中校园智能广播要充分考虑其集教育、教学、管理于一体的功能。因此, 校园广播系统在应用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1. 广播的分区

广播的分区主要指定电压传输广播, 寻址广播、闭路调频广播、数字网络广播不存在分区问题。每个分区应该是一个独立的区域, 可以将节目源自由地分配给任何一个区并同时或定时播放。区域分配时应首先满足火灾事故易发区的广播, 然后依据校园常规管理进行划分, 一般可分为3个区: (1) 校园打铃区, 打铃设备分布在学校的各幢教学楼、行政楼、学生宿舍楼等学生学习、生活区域, 教师宿舍楼可酌情考虑单独划至一个区域, 依据实际情况设置打铃区域。 (2) 教学广播区, 主要用于教室内英语听力等其他教学广播, 教学区广播按照学校教学管理实际需要可以实现再分区。如在平时的听力训练或常规考试中, 同幢教学楼有不同年级的学生, 要同时训练或参加听力考试, 这就需要同一时段不同的教室播放不同的内容, 要求在教学区内增加分区。学校从投入与产出方面综合考虑后, 一般将教学楼的每一层作为一个分区。 (3) 背景音乐广播区, 具体可再分区, 校内公园花坛音箱区、课余时间轻音乐欣赏区、校园音柱广播区 (用于大型活动的指挥、学生广播、升旗等) 。

2. 广播软件的需求

智能广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软件的功能, 软件相当于整个广播系统的CPU, 起控制与播放的双重功能。很多厂家为商业运作的需要, 将软件“烧”进芯片, 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 这大大限制了其功能的扩展。高中校园广播的软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具有人性化的操作模式, 能够自由编辑分区菜单, 方便辨认操作。从周一到周日, 每天都能执行不同的任务表, 向不同的分区播放不同的音乐 (如打铃音乐、背景音乐、眼保健操等) , 并能够依据当天的实际时间自动切换到当天的时间表, 可进行周和日循环, 允许人工干预, 临时进行手动分区、切换音源。 (2) 能智能判断系统故障, 当控制主机出现故障时, 软件本身能作为一路音源, 定时自动播放打铃音乐和背景音乐, 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软件能连续播放多首歌曲, 并能限制播放时间, 且软件本身能够控制自动或手动开关分区。

3. 高中校园广播的安全保障需求

教学广播承担着学生日常听力训练的播放任务, 更重要的是承担着一年两次的英语听力考试任务, 听力考试只有20分钟, 要保证这20分钟内没有丝毫差错, 这对系统的安全性要求极高, 即使在中途功放出现故障, 备用功放要不间断地切换, 以保证听力考试的正常进行。听力考试系统要独立于广播系统, 不能完全依赖自动化控制。

三、高中校园智能广播系统的解决方案及常见问题

定压传输广播技术成熟, 结构简单, 性能稳定, 容易维护, 终端便宜, 为众多学校所采用。目前智能广播的产品可谓琳琅满目, 产品的选择要依据本校的实际管理需求, 在系统规划方案及产品的选型上要从多方面考虑。

1. 系统集成的注意事项

(1) 布线。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广播分区、分控点位置, 一般是一个区一路干线, 外加一路公共备用线。在设计中, 普遍以2.0~2.5 mm2的带护套导线为主干传输导线, 以1.0 mm2的导线为支路传输导线 (仅供参考, 实际要依据负载功率及布线距离来定) , 接地广播控制室设置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分控点与广播主控室的距离要控制在100 m以内, 100 m以内的可用屏蔽双绞线, 超出100 m的最好用光纤。

(2) 功放的确定。广播功放具有70 V和100 V恒压输出端。对于要求大功率的广播功放设备, 要结合大功率广播功放使用。广播功放额定输出功率取决于广播分区功率大小, 需视广播扬声器的总功率而定。对于广播系统来说, 只要广播扬声器的总功率小于或等于功放的额定功率, 而且电压参数相同, 即可随意配接。但考虑到线路损耗、老化等问题, 应适当留有功率余量。

(3) 扬声器的确定。依据功放和学校环境配置相应的扬声器, 对于不同用途, 如听力广播、打铃广播、音乐广播等, 要配不同的喇叭, 特别是教室里的英语听力广播, 应考虑偏低音的音箱。设计时, 每一路的终端采取并联法, 接于同一个功率放大器上的各线间变压器和扬声器的总阻抗小于或等于功率放大器的额定负载阻抗值。根据有关标准及学校公共广播用途, 喇叭的布设应以满足学校的实际需求为原则。

2. 广播中心机房普遍采用的设备架构

广播中心机房的设备主要由专用服务器 (电脑) 、控制器、矩阵、功放、电源时序器、音源等设备组成, 最基本的结构如图1所示。

(1) 广播控制器常见问题的分析与改进

目前, 很多厂家推出的控制器普遍由电脑软件按周循环或日循环将编辑好的广播任务通过串口, 即RS-232口、网线RJ-45接口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发送到控制器的芯片中 (播放的音乐在控制器的USB接口的U盘中) , 完成自动播放的功能。这种连接方式的缺点是存储空间有限, 节目容量太小。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不复杂, 控制器的功能只是依据控制信号向音频矩阵发布指令, 其他任务由电脑及广播软件完成。广播服务器 (电脑) 本身作为一路音源, 在播放音乐的同时, 又通过串口将控制信号发布给控制器, 控制器依据控制信号发布指令给音频矩阵, 将电脑播放的音乐输送给相应的分区, 从而完成数字智能化广播的整个过程。

广播软件功能如图2所示。

图2所示的第一行任务:在18:30, 软件启动任务, 先在软件内部通过串口发出控制信号, 控制器得到信号后打开广播1 (教学楼1号打铃分区) 、广播2 (教学楼2号打铃分区) 等, 然后调动Windows内部播放器, 播放存储在硬盘里的已经编辑好的打铃音乐1分钟后, 先自动停止播放器, 再发出控制信号, 关闭刚刚打开的分区, 整个过程结束。

(2) 常见广播矩阵的类型

广播矩阵分两种:一种是功率矩阵, 另一种是音频矩阵。

功率矩阵一般在分区矩阵之前接功放, 在矩阵之后接广播, 矩阵内传输的是70 V或100 V的电压。分区矩阵里面是继电器, 通过计算机的串口信号控制继电器的闭合, 从而达到分区的效果, 功率矩阵可以与控制系统集成在一起。采用功率矩阵集成的广播市场上不常见, 但此矩阵的优点是不同的音源能通过音频混合器输入同一功放, 一台功放可将信号输出到不同的分区, 可以节省功放台数, 但对分区的数量有所限定 (如图3所示) 。

而音频矩阵, 功放一般放在该矩阵后面, 因为该矩阵没有继电器, 有芯片, 它只是把一音频信号分成几个信号送出去。但音频矩阵的输入电压一般不超过1.5 V, 而功放出来的电压是70 V或100 V, 因此功放要放在音频矩阵后面。一般的连接方式是将音源前置, 一般是一个分区对应一个功放。校园广播普遍采用音频矩阵。

(3) 高中校园广播的安全保障

高中校园的教学广播承担着高考听力广播的任务, 安全保障性容不得半点疏忽。通过上述自动控制广播系统也能播放听力录音, 但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问题, 整个系统就会瘫痪。如控制系统里的一个芯片出现故障, 卡座、功放、线路、广播等环节也都会出现致命的故障。因此, 有的厂家针对安全保障推出一套校园带导机检测广播, 它具备两大主要功能。

(1) 主备功放切换功能:通过主备功放切换器, 可以使1台备用功放和4台主功放实现全自动切换, 同时通过信号检测功能, 将主、备功放状态实时反馈到计算机上, 便于工作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使广播系统在重要时刻 (如中考、高考听力考试) 运行时的安全性得到绝对保障。如在使用中功放出现故障, 将备用功放无间断地切换上去, 丝毫不影响听力广播。

(2) 扬声器回路检测功能:通过线路检测模块, 可以针对线路中扬声器的负载状态进行检测。如短路、开路等问题, 短路时断开负载, 对功放进行保护;开路、轻载时发出故障提示信息。同时, 通过将检测信号网线与计算机相连, 实时反映扬声器负载状态, 从而实现对扬声器线路的实时监控, 在出现问题时及时处理, 确保重要时刻使用时万无一失 (如图4所示) 。

四、高中校园广播的分控设备

高中校园面积比较大, 除了高考听力等重要广播需在中心机房广播外, 其他广播都由广播分控完成, 如升旗广播一般在升旗的场地, 学生广播可能在学生活动室, 平时听力教学训练可能在英语组机房。这就对高中校园广播的分控功能提出了要求。

(1) 要有远距离控制主机房设备。

(2) 能够传输除话筒以外的一路音源输入。如英语听力训练时, 在分控机房有卡座播放并传输听力磁带录音。

(3) 能够自由分区播放。分控广播一般是将音频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 协同控制信号通过屏蔽网线或光纤传输到中心机房, 远程指挥中心机房设备。分控点距离机房50~100 m的, 一般通过屏蔽网线传输;超出100 m的, 一般用光纤传输。

五、结束语

上一篇:求异思维能力下一篇:重塑图书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