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商业环境范文

2024-06-20

地下商业环境范文(精选10篇)

地下商业环境 第1篇

随着人们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地下空间的诸多弊端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天然光线不足、新鲜空气缺乏、湿度大等物理特性不利于人们的生理健康, 同时, 这些不利因素也造成了人们心理方面的损害, 如人们的心理不安、情绪紧张、焦虑和恐惧。另外, 个人体验、宗教传统等文化背景的影响又会带给人们负面的联想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增强, 改善地下空间的物理环境, 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理需求难度已不是很大。但地下空间所面临的心理环境问题, 相对而言就要复杂得多, 不是单纯地靠提高地下空间的物理环境标准就能轻易解决的。本文以武汉地下商业空间为例, 调查分析人的需求、行为、环境和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把人对地下空间的需求做深入细致的研究。

(注:该调查问卷属不记名形式, 仅用于学术研究, 研究如何促进地下建筑的设计, 使之更满足于人的生理、行为心理、文化情感的需求, 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的生活。)

二、武汉地下商业空间调查

武汉地下商业空间问卷调查见表1、表2。

根据资料调查和对地下商业空间的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分析总结出, 地下空间的六个面都基本被岩石和土壤覆盖, 使其内部空气质量、视听质量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的影响具有一定特殊性, 这种特殊性很难让地下空间达到地面空间的环境标准。

1、地下空间的自然环境质量差

由于地下空间的封闭性, 造成自然光、新鲜空气和绿化的缺少, 通风质量也比较差。再加上相应的人工照明、通风设备的不理想, 使人们感觉地下空间光线昏暗、空气浑浊, 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产生不舒适感。

2、地下空间的可识别性差

很容易造成人的迷失感, 让人在心理上产生畏惧。凯文·林奇在《城市的意象》一书中归纳出城市意象五要素:道路、边缘、区域、节点和标志, 并指出好的城市意象取决于要素的质量、要素的转换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城市五要素对空间的可识别性意义较大, 地面空间有诸多可识别要素且有丰富的表现形态, 因而易于识别;而地下空间的可识别要素表现形态较单一:单调的通道、模糊的边缘、区域不明显、缺少节点与标志、自然认知系统如天空、阳光、空气和绿化的缺少造成地下空间的可识别性较差, 导致人们心理上的不安定, 甚至产生恐惧感。

3、地下空间的空间艺术性差、缺乏节点设计

一般的地下空间都是采用地下通道和地下商场相连接的形式。商场部分都是规整的几何形体, 缺少空间体验的变化, 使人感觉单调无趣。而地下通道部分更是毫无变化、枯燥无味受实用主义的影响, 这里的单纯的线性空间只能成为来去匆匆的交通空间。在通道中, 来往的人群被强迫着线性运动, 只能在此匆匆走过, 毫无停留感缺乏缓冲、过渡的交往休憩空间。此外, 地下空间的露出地面部分, 如出入口, 没有经过艺术处理, 视觉效果差, 将影响地下空间给人的印象。

4、地下空间可达性差

地下空间的出入口是有限的, 往往在特定的地方才设有出入口, 人群上下进出的路径受到很大限制。尤其在武汉的地下空间每个地下商场都是单独设置出入口的, 出入口只与所在地面连接, 不能连接到附近建筑内部的地下室部分。这样, 人群行动路线缺乏灵活性, 活动范围也固定在单独的地下空间内部。而且, 在出入口附近的无障碍设计也不如人意。

因此, 如何克服地下空间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减轻人们在地下空间活动时的不良生理、心理感受, 使人们方便、快捷、愉悦地到达目的地, 应是对地下空间环境进行规划、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三、改进意见

怎样改进地下空间非人性化状态呢?针对以上列出的城市地下空间所存在的问题, 对于改进地下空间的方法提出以下建议。

1、用人工的方法补充自然环境

既然地下空间的封闭性是使人产生不舒适感的重要原因, 那么, 用人工的方法补充自然环境就可以改善地下空间的封闭状态。各种采光顶和下沉广场能够有效地补充自然光源, 如果可以适当地配置一些水池和植物作绿化, 将对地下空间的环境质量有很大提升。利用空间的“烟囱效应”来结合人工的通风空调设备可以有效提供地下空间的通风换气效果。

2、地下空间的艺术处理

地下空间一般分为通行、营业、休息、辅助以及出入口五个部分。通行空间应与休息空间作为一个整体考虑, 在通行空间的适当位置组织一些节点, 给顾客提供休息的空间, 这不但是人流集散的需要, 而且能减轻由于通道过长而产生的枯燥感, 对改善购物环境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关于休息的具体功能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提供座椅的层面上, 有时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娱乐活动效果更好。地下空间的主要休息空间常常根据一个主题来设计构思, 如果用喷泉、雕塑、灯光和建筑小品等手段来突出主题, 再搭配上精致的座椅, 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 营造一部分演讲、交流、表演和展览的场所, 使单纯的功能空间成为公共活动的场所。采光中庭和下沉广场是打破地下空间的封闭环境, 是地下空间和地面空间连通起来的有效方法。这里的商店可以直接向外开窗, 就于地面商店无异, 而中庭或广场空间也可以按照一定主题来设计, 使地下空间富有生机。地下空间的出入口进行必要的艺术设计可以增加其外部形象。同时, 地下空间有些必要的构筑物要露出地面的, 如排风口, 如果进行适当的艺术处理, 也可以为城市街道或广场提供一处赏心悦目的景观。

3、结合整个城市规划的理念来设计地下空间系统, 增加地下空间的可达性和趣味性

地下设施的布局应看起来像是一个城市的规划而不仅是一座建筑。因而穿越建筑公共区域时的感觉不应像是穿越一系列封闭而单调的通道。相反, 它更应像一个令人振奋, 值得回忆的城市, 有一个生动且特征明显的可识别街道体系。在这个城市里, 鲜明的特征可以造成多样性并加强印象与方向感。将城市规划的理念应用于地下, 将城市建筑的地下空间都结合起来, 并在适当位置设置节点空间, 可以使地下空间系统中产生趣味性的效果。在这点上, 法国巴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例证, 巴黎的地下空间系统已经成为其城市重要的观光旅游景点, 同时, 也作为电影场景在许多著名影片中出现。

四、结束语

地下空间生理、心理环境是多种因素综合的产物, 创造它的方法和途径也要靠我们不断探索, 本文只是初步探讨了其中几个小方面, 系统和完整的地下产业空间环境理论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人类创造了空间, 空间又在影响着人类, 创造适人的人类生存空间正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摘要:本文立足于地下空间环境与人的关系, 以人对地下空间使用的三个方面:生理层次、行为心理层次与文化情感层次为基础, 调查了武汉市地下商业环境。通过对资料调查、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的分析和总结, 探讨如何通过具体的建筑设计来满足人们处于地下时的心理与行为需求。

关键词:地下商业环境,调查,人性化

参考文献

[1]常怀生:建筑环境心理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0.

[2]童林旭:地下建筑学[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3]陈立道、朱雪岩: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M].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7.

[4]钱七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民防空, 2002 (5) .

地下下沉商业街设计 第2篇

城市地下空间是实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经成为提高城市容量、缓解城市交通、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措施,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完全符合我国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要求,城市发展充分向地下发展延伸,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鲜明特征之一。

范例项目位于成都东客站附近,作为靠近火车站的小区,最大的價值在于商业部分,因此在容积率上有限的地块上创造尽可能多的商业面积才能有效提高地块价值。

根据各项规范及地方规划的要求,在有限的容积率控制下要获得更多的开发价值就只有开发地下空间。然而开发地下空间的限制条件在于既要要保证停车位的数量(地下室修建层数为2层并且包含人防工程),又要最大限度的增加商业面积。将一个地下空间作为商业是有风险的,设计不周将直接影响到商铺的销售和商场的人气,最终影响项目的开发价值。怎样设计一个成功的地下下沉商业空间对设计师提出了考验,下面就本案来讨论地下下沉商业街的设计。

什么是下沉商业街

下沉商业街是具有多重功能的地下建筑设施是使城市结构功能演变需求的产物,对其规划的本质是一种综合各种因素的设计引导方式,而不应是纯粹的物质规划设计。从行为心理学角度出发,城市下沉式商业街空间规划设计是对城市设计的深入,需要遵循行为心理学的基本要求,进行人性化的规划设计。

为什么很多下沉式商业街人气不旺,项目如何规避

成都部分地下商业店铺由于人气不足,最后不得不关门大吉,这是为什么?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形象单调,整体效果不佳。尺度不当,环境质量低。内部空间的尺度缺乏人性,可识别性差,缺少与外界的联系,从而极易使人迷失方向,造成人们的情绪不稳定和恐惧。

2.缺乏交往,场所精神不强。在现实的开发中,无论从整体景观环境上,还是每一层级的景观环境设计中,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视觉审美、心理安全的满足、社会交往场所的设计的缺乏。

3.内外空间割裂,可识别性差。在地下空间中,人们看不到外界的景观,从而大大丧失了外界景观对视觉常有的一种引导作用,人们的视觉容易受到局限。

根据以上研究,在范例项目的设计上将主入口设置于临近路口,将一个大型的景观楼梯作为下沉商业的主入口,入口设置了很多立体的平台,通过平台上各种绿色植物、潺潺的叠水声巧妙的吸引人的注意,设计创造了一个很自然的过渡空间,巧妙的将顾客带入地下商业空间。同时项目还设置了两部自动扶梯方便人流进入到地下商业街。地下商业街的的宽度达到10m,层高5.4m,这样的尺度比例的商业街是在适宜的范围,人不会感到压抑。

人们对下沉商业的需求

按照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论,可以将人类的需求分为低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这也为地下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提供了参考框架。人性化的下沉式商业街规划就要从地下环境对人的心理、生理的影响入手,依据人们在下沉式商业街的需求层次:生理需求、行为心理需求、情感需求层次。

下沉式商业街人性化设计

1.生理需求人性化设计在下沉式商业街人性化设计的最基本层次就是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设计,消除人们对地下街的种种不良心理。因此,引入天然光线,进行采光设计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方式.本项目的商业街只有一层,因此在采光问题的解决上比较容易,街道的宽度达到10m,商业的层高只有5.4m,这样的比例让采光得到完美解决。设计在街道中栽植植物,减轻恐惧感等不良心理反应的同时,也为下建筑提供宜人的空气环境。设计中还顺应地形,整条商业街由高至低分为几个标高,形成了一种层层叠叠之感,让整个体验犹如置身于公园之中。

2.行为心理人性化设计满足人们的行为心理的地下街规划设计,既要符合人的认识规律,也要符合人的经历体验,创造出让人感到舒适和愉悦的心理环境,重视空间的舒适性、可识别性与尺度的适宜性。在下沉式商业街的设计中,应采取一些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这些不良反应,将下沉式商业街的环境尽可能地营造成与地面空间环境一样舒适。在本项目的设计中通过下沉式街道引入自然光、布置绿化,设置座椅,轻质装饰,营造热闹的氛围来使人忘记身处地下的不良心理感觉,感到愉悦。

3.下沉式商业街情感文脉性设计。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一部分,代表着非语言的文化符号,其空间形式中也包含着一定的意义或象征,同样对人们的行为与个性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所以,城市地下空间的设计也应反映所在城市的文化特质,项目在景观的设计中采用了川式的小品,安放具有四川民俗特色的铜雕、小巧的水车、用瓦片作为装饰的景观墙等无不具有四川特色的元素,使本项目的地域化特色明显,让人感觉这个地方就是“四川”。

结语

当前我国下沉式商业街规划设计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人性化的设计手法,有助于提高项目的品质。如果设计者能够虚心体察客观实际,综合各种条件,善于利用其有利方面,避免其不利方面,那么其设计就不仅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而且每个地方也会形成各自特色的风格,创造出具有活力的空间环境。

地下商业建筑的环境设计探讨 第3篇

1 我国城市地下商业建筑存在的环境问题

1)地下商业街与地上空间环境的协调方面存在较多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还没达到与整个城市融合成为一体,同时如果在环境设计时处理不当,不但不能为整个城市景观增加亮点,反倒会破坏原有的统一。2)结构的布局设计和空间划分大多按照结构的功能进行布置,没能全面的考虑不同结构的布局、空间的组织形式等对人心理的影响,这可能直接影响商业建筑的利润创造性。如巴黎、大阪、多伦多等处的地下商业建筑由于内部空间结构设计合理、装饰布置巧妙,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使人感觉不到是在地下。3)内部环境不理想,对影响内部环境质量的通风空调系统和排烟防火体系的设计缺乏经验和相应的环境标准。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法国等国家的许多大城市中的地下商业建筑,为了保证内部舒适的条件,都制定了相应的环境标准,并采取了各种措施。

2 地下商业建筑环境设计方法

2.1 通风防潮

地下商场是属于公共建筑的范畴,不是一般的防空洞,是商品展销、陈列、群众活动的场所。这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适宜的潮湿度,对于进风排风道位置安装要考虑不影响商业空间的环境,如进风道可置于天棚上,排风道置于柜台下,建筑风道粉刷装修、沿货柜走向等布置;对于通风方式应该采用机械通风,特别是夏季,由于地面和地下温差的影响,墙面和地面容易产生凝结水,使其室内相对温度升高,对外面进来的空气进行除湿降温,必要时进行空调处理,使其室内温度保持在18 ℃~25 ℃,相对湿度保持在70%~85%的状态下,使地下空间成为冬暖夏凉的舒适环境。

2.2 庭园绿化——开辟地下休息庭园

人们长期习惯于地面活动,我们应把地面美好的东西——阳光和自然景色引进地下,也就是在地下创造一个“外部空间”的环境,开辟适当的绿化庭园,这种人性化的环境设计,可供游客休息游乐,减轻疲劳,增强购买欲望,并可消除人们对地下空间不良的心理反应。例如:日本大阪的地下商业建筑,有的地方布置了花圃、林园、群雕、喷泉,甚至小桥流水,瀑布飞泻。真是光华与水花相映,清流与游客相随,在灯光反射下,显现出优美的自然景观。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顾客的购买行为也发生着变化,不但对商品的花色品种、质量式样有着新的要求,而且对购物的过程也有着新的认识,这种从单纯的购买商品发展为多种享受生活的过程,这就要求在商业空间设计中,考虑把购物与游乐、购物与休息等多种活动的要求结合起来,把商品销售、游乐休息、饮食服务等进行有机的组合,使地下商业空间变为广大群众喜爱的公共活动中心。

2.3 内部建筑艺术处理

高质量的地下商业建筑艺术处理给人在心理上产生积极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地下建筑心理环境的不足,这主要体现在购物者选购商品和休息、餐饮、娱乐等行为上,因此建筑师必须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发挥创造力,设计出满足建筑功能和顾客心理、生理需要的内部空间,提高购物环境的质量。1)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处理内部空间地下商业建筑的空间处理,可以灵活的进行组织布局,不同的布置方式给人的感觉是不相同的,如在“线”的布置上,利用疏密的线的布置,使人们在购物时不致于产生拥挤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在“点”处设计一些空间供人休息,休息座椅,闭路电视,设计喷泉、绿化植物等,对改善内部环境,加强导向性起到很好的作用。另外,地下商业建筑采用竖向分层设计可能会给空间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法国Defence中心结合地铁开发的多层商业空间,给人一种多样而统一的空间感。通过合理布置空间点、线、面能增加人的方向感和安全感,改善心情。心理学家认为判断自身在环境中的位置是人本性的一种需要,环境是否容易识别和人们对环境是否满意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正比关系,如果人们没有方向感或在不易识别的环境中常常引起消极的反应,这在地下商业建筑中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在处理内部空间时,根据人们识别环境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设计成不同主题、易于识别的环境,从而给人以参照物,保持方向的概念。2)室内装修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必须充分利用材料、灯光、色彩的特性,结合建筑设计及二次空间的处理,进一步完善地下建筑室内环境的宽敞感、温暖感和方向感要求。主要体现在墙面、地面、天棚的处理。天棚是地下街室内的照明、新鲜空气设备放置区域,设计中应明快而有变化;墙面的色彩要明快,处理要简洁,结合灯光创造特殊的空间效果;对于地面的设计,在满足功能要求下,设计相应的图案,可以暖色调为主,来烘托活动空间的气氛,同时增加导向性。如重庆沙坪坝中心地下过街四个通道,采用不同色彩、不同内容的浮雕作为方向性的交通标志。另外,地面的铺设材质、水平高差、坡度也可以用来表明不同的空间,增加顾客的方向感。

2.4视觉和听觉方面的环境控制

地下环境的幽闭性、缺少自然光线、自然景色是人们进入地下空间时产生心理障碍的影响因素之一,由于人们看不到外界的景色和自然光线,相应的产生方向感减弱。为此,在地下商业建筑的环境处理中要尽可能地增加地下商业建筑的开敞部分,使地下与地面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连通,引入自然光线,消除人们不良的心理影响。对于无法采用自然采光的可以设计人造光体系来模拟自然光或采用合理的照明设计,要求能够加强空间的宽敞感并创造出富有活力的、多样的地下商业建筑内部环境。地下商业建筑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功能要求使之对声音的传播非常有利,要创造良好的听觉环境,一方面要控制一切噪声,以免影响顾客购物时与营业员的交谈和顾客的心理情绪;另一方面需要利用适当的背景音乐(如轻音乐等)来烘托环境气氛,创造舒适的听觉环境。

总之,21世纪是我国城市地下街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时期,设计师们应从建筑环境设计方面多作研究和努力,来改善地下商业建筑的环境,从而适应城市现代化的建设要求。

摘要:针对地下商业建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简单分析了我国地下商业建筑环境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地下商业建筑环境设计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以改善地下商业建筑的环境,适应城市现代化的建设需求。

关键词:地下商业建筑,环境,设计

参考文献

[1]魏伦杰.关注城市地下商业建筑的安全性与舒适性[J].四川建筑,2007,27(1):9-11.

地下商业环境 第4篇

关键词:地下商业区;火灾事故;特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X9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8-0000-01

一、地下商业区火灾事故特性

(一)火灾现场温度较高

地下商业区空间较为密闭,空气流动较差,在火灾发生后,通过室内外自然通风降温的可能性较小,整体散热较为缓慢,导致室内温度上升速度快,同时,由于空气受热膨胀,导致室内压力增大,促使高温的气流加速扩散,加快火势的蔓延。相关资料显示:地下商业区火灾发生后其温度可以达到1000℃以上高,对火灾扑救带来了一定难度。

(二)火灾现场有毒浓烟多

一般火灾中烟雾可以随着空气流动而排散出去,但在地下商业区,烟气容易聚集,难以排出,最终形成浓烟。在地下商业区中空气补充较慢,火灾发生或地下温度又较高,非常容易造成物质不完全燃烧,从而导致地下商业区烟雾量上升。与此同时,地下商业区内的一些家具、货物、高分子装修材料等可燃物质在燃烧时,会产生烟雾与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硫、氰化物等,一旦吸入,非常容易造成人员死亡,严重危害到被困人员及消防队员的安全。

(三)火灾现场疏散困难

地上商业区疏散通道较多,一旦发生火灾,人员可以通过疏散通道向着火层下层疏散,也可以考虑向着火层的上层疏散、到达安全区域等待消防人员的救援,或通过利用绳索、相邻消防楼梯向下疏散,疏散方法方式较多。而在地下商业区火灾发生后,疏散途径较为单一,仅能通过疏散通道向地面疏散,在黑暗环境中人员难以迅速撤离,尤其是在高密度地下商业区中,由于区域地理位置或周围环境限制,人员对该区域疏散通道位置等情况不了解,出现灾情时,容易惊慌失措,沿着人群扎堆向同一个方向疏散,造成通道堵塞,出现踩踏、挤压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

(四)火灾现场扑救困难

地下商业区火灾发生后由于环境和区域的限制,扑救人员只能够通过出入通道和特殊通道进行扑救,不同于地上建筑火灾扑救,通过破拆窗、墙等建(构)筑物,开辟灭火救援通道,实施内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扑救难度大大上升。与此同时,地下商业区温度、烟雾及毒气浓度较高,尤其是大跨度地下商场,防火分区较多,消防队员处置环境非常恶劣,难以第一时间深入到起火部位进行有效控制,扑救难度较高。

二、地下商业区火灾事故处理策略

(一)第一时间实施救人

处置地下商业区火灾事故,应采取一切措施,第一时间疏散和营救被困人员,通过启动消防控制内的应急广播系统,引导人员向有利方向疏散,并稳定被困人员情绪,组织地下商场工作人员在重要出入口、转角处配合引导疏散。消防员根据火势情况,组织救援小组,在在水枪的掩护下,深入地下商场内部营救人员。应结合地下商业区火灾状况及地理位置状况对救援策略进行制定,形成对应救援体系,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情况下控制火灾形势、实施救援,尤其是在火势处于猛烈燃烧阶段,救援人员要对火灾形势进行准确地预判和控制,装备相关个人防火装备、器材,迅速、果断地实施救援,并设置安全员,做好进出火场的人数、时间、空呼气压等情况登记,并对可能发生地建(构)筑物坍塌做好警戒工作,及时提醒内攻救援人员紧急避险。

(二)启动建筑消防设施

要充分利用建筑消防设施,依据防火设计规范相关要求,地下商业区域都应设计有比较完善的建筑消防设施,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防排烟系统等。灭火救援指挥员到达现场后,应第一时间派员到消防控制室,了解现场监控以及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反映的火势情况、消防设施运行情况,启动防火卷帘、自动喷水系统、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防排烟系统等相应的消防设施,阻止火势快速蔓延。地下商场一般都按规定设置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至少有两个安全出口,现场施救人员应迅速组织了解建筑防火分区,以便找到最有利的灭火与救人的途径。

(三)建立现场应急通信保障、作战指挥体系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通信联络和组织指挥显得尤为重要,现场指挥部的设立要尽量选取出入口或进风口周围,便于指挥人员较为直观地观察到火灾状况,又可以及时了解灭火人员处理状况,对准确、及时、有效地组织火场指挥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地下建筑火灾扑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选好带队作战的干部和战士,组成不少于3人的灭火、救援战斗小组,并部署好进攻中的各项防护措施和切实有效的灭火对策。同时,要加强应急通信保障工作,可设置移动中转台、装备地下应急通信设备,明确联络方法、方式,确保深入内部作战人员的通讯。

(四)加强灵活处置战术对策

部署形成完善的灭火救援策略,灭火过程中要及时对现场温度、烟雾及毒气进行处理,要利用好现场通风窗口及排煙窗口,通过设备器械提升排烟控制效益,从而改善现场环境状况,降低灭火工作难度。要对现场环境进行分析,通过水枪或隔离带减小火势,使用水流对浓烟进行驱散,及时消灭周围火势。当火灾处于发展阶段时,立即组织内攻难度较大,应采取排散烟热措施后,再组织内攻,可利用喷雾或开花射流降温并驱散烟雾掩护,形成进攻梯队,确保强行内攻人员的安全。

(五)确保灭火救援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加强个人防护装备,内攻人员应穿戴好消防装备,佩带空(氧)气呼吸器、紧急呼救器、防爆照明灯具、安全绳,敷设照明电缆线,并且安排专人负责安全绳的操作,根据火场温度和现场需要,消防员应穿着避火服或隔热服。火情侦察小组深入到内部侦察火情时,应充分运用热像仪、测温仪、可燃、有毒气体探测仪和其它侦检仪器对火场内部可燃、有毒气体及其它各种技术指标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作为实施灭火对策的重要依据。一般在前方能见度低、情况不明时,不得贸然前进。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提升,地下商业区数量不断增多,面积不断加大。该商业区作为消费购物的重要场所,其安全效益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今后的地下商业区建设过程中应确保消防设施的完好有效,单位应组织员工培训消防常识与技能,形成第一灭火、疏散力量。地下建筑火灾往往烟雾浓度大、现场温度高、照明强度弱、战斗纵深长,消防部门应当定期修订地下商业区灭火救援处置预案,经常性地开展针对性演练,提高的实战经验和自身防护能力。

参考文献:

棋先一着规范地下商业 第5篇

加拿大多伦多地下步行道系统, 在地下连接了20座停车库、很多旅馆、电影院、购物中心和1000家左右各类商店, 此外, 还连接着市政厅、联邦火车站、证券交易所、5个地铁车站和30座高层建筑的地下室。这个系统中布置了几处花园和喷泉, 共有100多个地面出入口。

1930年, 日本东京上野火车站地下步行通道两侧开设商业柜台形成了“地下街之端”。日本第一条、也是世界上第一条地下商业街是1957年建成的大阪唯波地下街。地下商业街在地下很大范围内建成宽阔的街道, 街道两旁商店标立, 和地面上的街道完全一样。地下街有充足的光源, 光线柔和, 有充足新鲜的空气, 适宜的湿度和温度, 比地面上更舒适, 没有地上街的车辆、噪音和灰尘。日本的地下街, 也已从单纯的商业性质演变为涵盖多种城市功能, 如交通、商业及其它设施共同组成的相互依存的地下综合体。

不过是十余年前, 中国部分城市的地铁建设还深受民防工事思想影响, 地铁物业开发缺乏对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超前思维。而在地铁建设开始加速发展城市地上空间严重不足的今天, 围绕地铁建设开发地下商业、配套服务空间显得越来越迫切。

“国外的地下空间相比国内来讲是多元化的, 规划比较到位。新兴城市, 注重城市规划, 对地下空间的利用也比较规范。”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洪涛说, 虽然北京的“十二五”规划显露出对地下商业的重点关注, 北京的地下商业模式也慢慢开始受人瞩目, 但是比其他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还有差距。

安全薄弱存隐患

安全问题始终是地下商业不得不优先考虑的问题。一旦发生火灾等重大事故, 如果地下商业的逃生出口规划和应急措施采取不力, 将会造成无法弥补的严重后果。

有着多年地下商业开发经验的北京中环嘉业投资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段震宇一再强调:“地下商业发展的基础, 除了安全, 还是安全。”

1973年之后, 由于火灾, 日本一度对地下街建设规定了若干限制措施, 使得新开发的城市地下街数量有所减少。而2008年3月, 北京一栋高楼的地下空间发生火灾, 火苗蔓延至18层, 楼内100多名居民被困, 所幸经过安全疏散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改造前, 北京永安里“新秀外贸城”存在的安全隐患, 一直饱受诟病。由于外贸城商户下班后, 会把所在区域上锁, 割断了两个地铁口之间的通道, 一旦发生火灾, 不利于人群撤离, 后果不堪设想。如今, “新秀外贸城”缩小了经营区域, 留出地下过道空间, 购物环境安全问题才勉强过关。

“因为对北京这样的老城市而言, 较多的地下空间建设原本并不是专门为商业所做的开发, 因此很多地下空间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例如公共安全, 消防, 电力等问题比较薄弱, 这点在建设地下空间的规划中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洪涛如是说。

地下商业建设, 并非是一项简单地挖掘工程。不少商业设施、写字楼, 开发地下商业的目的就是抱着“不浪费空间”的思路, 并未在项目建设阶段进行先期规划, 这是日后地下商业的发展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

有媒体报道, 部分地下公共场所的氡浓度普遍较高, 最高达到地面空间的5倍, 地下厕所的臭味和地下商铺装修时的材料味道, 其浓度之高常常令人头晕目眩。

地下商业由于人的方向感差、通风弱, 人流密集, 货物繁多, 发生事故时极易产生骚乱, 所以要时刻提防突发事故的产生。防灾是地下商业面临的巨大问题, 例如火灾和停电。

在这方面, 日本各地下商业街都采取了严格措施, 世界最大的地下商业街、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的东京“八重洲”地下商业街, 其防灾措施值得借鉴:

为了有效地防止火宅, “八重洲”顶部安装了8000个“烟火感知器”, 在温度达摄氏72度时, 即自动洒水灭火。此外, “八重洲”地下商业街每隔50米便设有消火栓, 并设有数十个通达地面的通道;为了应对突然停电给地下商业街经营带来的紊乱与不便, “八重洲”一旦出现突然停电的情况, 便有专门的发电设备自动发电, 约一分钟后就能正常供电。此外, 由于日本处于地震多发带, 防震功能也成为地下商业街不容小觑的安全问题被认真对待。“八重州”地下商业街采用了各种耐震的建筑构造。

管理和规划欠缺

关于地下空间空气质量、通风效果和安全隐患的报道揭露了其管理上和规划上的欠缺。

地下空间立法刻不容缓, 全国人大代表,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应名洪认为, 近年来, 关于地下建筑物的产权纠纷日益增多, 凸显了我国对地下空间立法的缺位。迄今为止, 我国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管理, 尚未制定正式的法律、行政法规, 只有原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地下空间管理规定》。

据悉, 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地下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的标准, 目前都是参照建筑标准和卫生规范执行。

地下商业规划部门缺失, 环保部门、卫生部门和人防部门都各司其职, 实际上却没有一个明确的行政部门负责地下公共空间环境的管理, 地下空间的环境管理仍是空白。

交通规划、城市规划与商业规划应该是“三位一体”的, 而且必须是带有一定的前瞻性, 如此, 城市未来的轨道交通资源、公共交通资源才能最大化, 价值最大化被利用起来。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商业不动产专业委员会主任兼秘书长朱凌波表示, “现在建设部下面的城市规划院好像设计了一个轨道研究中心, 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开端, 就是在城市规划的角度就能够考虑到未来的轨道交通规划。但是怎么能够把北京城市规划、交通规划跟商业规划一体, 在现有的体制下, 包括部门之间的协调都是有很大的考虑。”

以出入口设置为例, 它对于地下商业街异常重要。一是因为地下商业项目的形象展示面及广告位都十分有限, 出入口要具有突出的昭示性, 以起到对外传播项目信息的作用, 吸引人气;二是出入口要作为一种景观艺术来设计, 要使人感觉便捷、舒适和愉悦, 不要给人一种下矿井般的恐惧感, 这种心理处理不当可能对项目人流产生致命的阻碍;三是设置多个出入口, 使项目四通八达, 既能全面导入各个方位的人流, 又可在突发事故时紧急疏散密集人群。

如果没有预先设立的规划, 地下商业的发展只能是有什么样的形态就做什么样的形态, 例如人防工程就按人防条件租下来改造改造变成批发市场, 像南京、上海地铁有一些局部区域, 尤其连接部分, 虽然它利用起来了, 但还是没有整体规划, “政府在做地下商业之前要有一个概念性、控制性的规划, 要把交通规划跟商业规划结合起来。在设计地铁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未来商家怎么利用这个空间, 包括要做成什么样的商业, 把地上地下设计成一体化。”朱凌波如是说。

重在资源整合

“当前, 北京的地下商业利用不够发达, 并非缺少大体量的商业项目, 而是缺少有质量、有效率的地下商业产品。”中国商业地产联盟副会长王永平认为, 一个项目的成功必须拥有从选址、设计、业态等一系列的清晰合理的规划设计。地下商业的开发利用不能为了地下而地下, 必须做到地上、地下有效连接, 以及地下商业与交通系统的无缝连接。只有这样, 才能够真正繁荣。”

谈到地下商业的开发领域, 他表示可涉及商业经营、文化交流、艺术、物资贮藏、物业管理、景区开发、休闲旅游等多个层面, “依托人气十足的地上商圈, 地下商业只要善于整合资源, 就会与地上商业融为一体, 形成能量强劲的磁场效应。”

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在向媒体介绍“未来CBD核心区域规划”时, 描绘过这样一幅蓝图:CBD核心区域附近的商业地下一层将全面打通, 届时该区域将成为世界最大“负一层”。

“特色”乃地下商业生存之道 第6篇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飞教授认为, 一些大型商圈的商业项目数量已经足够, 竞争已极其激烈, 如果地下商业项目类型与周边商圈内的地上商业项目业态雷同, 将会失去竞争力。而且, 地下的操作难度比地上还要高, 投资大型商场更加有风险。

地上繁荣, “盘活”地下经济, 这种地上地下双赢的局面无疑皆大欢喜, 但业内也不无“两虎之争, 必有一伤”的担忧。潜伏地下, 地下商业如何才能“后来居上”?

错位经营

地下商业街的繁荣与否, 制约因素很多。其中致命的因素是与地上空间环境的整合关系。大部分地下商业街都选择在城市黄金地段, 因此地面设施受到地上建筑的制约, 一方面是地上空间的业态直接影响地下商业街的经营业绩, 此外, 地上客流主体的需求心态, 亦直接关系到地下商业的业态。另一方面, 交通环境直接关系到地下商业的经营状况。

广德超级马克购物广场的“错位经营”的经验, 或许对其他欲分地下商业一杯羹的商业企业有所借鉴。

位于成熟商圈崇文门国瑞购物中心地下二层的广德超级马克购物广场, 除了经营鞋业、时尚购物街以外, 将“生鲜产品市场”作为主打, 吸引周边社区居民。尽管与国瑞购物中心配套的超市乐天玛特同时经营生鲜品类, 但广德购物广场的生鲜业态定位为类超市化的农贸市场。避开与“大佬”的贴身肉搏, 广德超级马克购物广场独创的业态弥补了国瑞购物中心的商业空白。

在崇文门这类商圈激烈的商业竞争格局下, 想要谋得一席之地, 在错位经营的同时, 还要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广德超级马克购物广场拿自己的主力业态“时尚购物街”玩起了新点子:借助企业自主研发的网络平台进行销售, 与百度、淘宝网等平台实现对接, 抢占地下商业的电子商务“先机”。

“地下商业街, 在前期的建设、装修、经营的形态、商品品类以及后期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要别出心裁。此外, 还要拥有自己专业的运营管理团队, 保障地下商业后期运营。”作为业内经验人士, 北京中环嘉业投资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段震宇献上箴言:“一、坚持差异化经营;二、在产业特色、商业特色、文化特色、地方特色四个方面肯下苦工。这两点必将为成功发展地下商业保驾护航。”

差异化定位

由于我国的地下商业是在原有的已经成熟的商圈内新增的一个商业体, 若直接与成熟商业争抢客源, 想而易见, 将面临很大的困难。寻找新的市场空间, 开辟一片蓝海, 实现定位上与地面商业形成差异化, 凭借“特色”经营, 获得市场的关注, 并赢得客户的青睐。

目前国内的地下商业, 多数都是定位于中低端、潮流化、女人街, 其中多数地下商业以服饰类主题商城为主。部分新建的大型地下商业城或地下商业街群, 也涵盖了百货零售、餐饮、休闲娱乐等多种业态的综合性商业体。

例如深圳华强北首个地下商业街——华强·乐淘里一改华强北小铺“大杂烩”的形态, 集中多家品牌主力店, 包括卡西欧、迪士尼一线潮流名品, 以及肯德基、大家乐等餐饮店, 打造出华强北首个集主题饮食、特色购物、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地下商业步行街。而西安钟鼓楼广场的世纪金花购物中心则是国内罕见的以国际知名品牌为定位的高端地下商城。

西单地下文化广场由死变活, 或许亦值得经营者借鉴。西单地下文化广场2000年2月正式营业, 虽然先后与西单商场、中友百货等企业合作, 但最终以失败告终。投资方甚至一度以白菜价出租, 但应者寥寥, 地下商铺一度停业。

后来, 新加坡的77街集团租下了这一商铺, 并通过业态组合、精准锁定17-25岁年轻人, 服装和饮食娱乐一应俱全, 现已成为西单商圈时尚消费的代表之一。“在西单77街附近的中友、君太品牌专柜买的衣服, 在大街上转一圈会发现不少同款的, 但在地下文化广场的小店里淘的, 绝对是‘限量版’。”从消费者杨小姐的上述话语中, 或许可见一斑。

地下商业开发的优势

1、没有土地出让金, 享受政策优惠, 所以开发成本低。根据目前国内法律规定, 开发地下人民防空工程属于公益用途, 其商业开发没有被列入房地产开发, 因此不受诸多适用于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法律、法规、税收及政策的限制, 不需要缴纳通常占开发商主要成本的土地出让金及土地增值税, 受政策的支持, 所以开发成本比一般房地产项目低很多。

2、低成本运作利于快速扩张, 抢占市中心稀缺资源。拿到地下人防工程的经营权成本低, 利于公司迅速扩张, 快速占领市中心的稀缺资源和快速做大做强。人和商业短短几年运作, 就迅速覆盖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 多达30余个共约300万平米的项目储备。

3、利润率高。由于地下人防商业的开发成本低, 而项目处于繁华地段, 租金自然不低, 这也就使得开发商能够获得较大的盈利。事实显示, 人和商业利润率保持在58%左右, 收益率甚至比许多著名的房地产公司都要高。据人和商业2009年中期业绩公告显示, 当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51.6%。而历史上净利润增长率最高时曾达到500%。

4、目前, 国内绝大多数开发商还没有意识到地下商业开发这个方向, 市场竞争少。

地下商业开发的劣势

1、地下空间产权归属问题。产权没明确, 地面建筑体业主与地下开发商利益上纠缠不清;产权或经营权卖散, 难于管理。

2、只有使用权, 没有产权, 无法抵押贷款。我国现行法律未明确地下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产权关系, 地下空间土地出让是参照地上土地出让进行的, 地下空间拍卖的是使用权, 使用年限是参照商业办公定的, 为40年。有人防办的小证, 可以流通, 但由于没有产权, 开发商无法通过使用权证去银行申请抵押贷款。

3、非战争时期, 人防工程的投资者可以开发、经营、管理这些设施, 并取得盈利。但在战争时期, 国家有权无偿接管人民防空工程, 用作人民防空洞。

业界声音

资深房产专家杨德强地上地下将形成立体商圈

地下商业不仅丰富了商圈的业态, 同时由于地下商业的打通, 原本商圈地面商业体各自割据的地盘将通过地下空间连成一片, 各个商业体之间实现真正的无缝转换, 从而形成一个立体商圈。再依次推论, 各个商圈之间也可能通过这种方式连成一片。

地下商业有其优势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国雄

随着近几年城市的土地资源和承载能力日趋紧张, 在北京重点商业区的地下开发和利用人防工程, 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商业功能, 同时还可以改善地面拥挤的交通环境, 带动旅游、娱乐及购物等产业或者服务业的发展, 而这些功能是地面建筑所无法具备的。北京城中地区地上空间发展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地下空间进行适度的商业发展, 能够扩大商业的营业面积, 完善地下通道建设, 并促进地下经济活跃, 尤其是北方地区冬天比较寒冷, 地下相对比较好控制温度是地下商业很大的优势。

地下商场的三种形式第一商业网CEO黄华军

地下商场可以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是“防空洞”改造而来的地下商业街, 其特点是没有产权, 过道式物业, 物业开发者一般要与政府签订长期的经营合约, 制胜的要点在于“如何将随意性消费转变为目的性消费”;第二种是“纯地下商场”, 往往采取“建设-经营-转让”的BOT模式, 比如政府颁布经营特许证, 并提供地铁等公共交通的配套服务, 但是经营方必须附加承担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三种是传统购物中心地下层部分, 有产权, 特点是与购物中心的地面物业互补、协调发展。

人和商业执行总裁王宏放地下商业成本低商业价值高

地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分析 第7篇

要想做好地下商业建筑的防火工作, 就必须对地下商业建筑的组成和结构做一定了解和分析。地下商业建筑的商业主要是经营百货和餐饮类等。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一线城市兴建地铁设施。其出入口一般为集交通运输和商业活动为一体的地下商业综合体。这种综合体一般规模庞庞大, 人流和客流多, 同地上建筑有多个接口。一旦需要疏通, 容易造成混乱。另外也有很多其他的地下建筑可以当作商业建筑使用。总的来说可将地下商业建筑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地上建筑向下延伸型:这种类型的地下商业建筑通常是与公共建筑的地下空间相连形成, 其内容和功能多与该高层建筑的性质和功能有关, 地下商业功能与地上商业功能相似, 或者地下商业相辅与地上商业。同时开发高层地下空间和周边的街道或广场, 使之形成一片广阔的地下空间以便商业开发。开发的地下空间和已有的高层建筑有机的整合了这片区域的空间, 将改善地上街道的拥挤和人车混杂等情况[1]。

人防战备改造型:即将为保障战时人员及物资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改造为地下商业街。合理的利用其存在的价值。

地下通道型:地下通道一般为地下人行通道, 一般在交通叉路口或火车站。这些地方人口比较密集, 建设地下通道可以分解人群密集度, 方便行人快捷、安全的行走。也可美化城市。

结合地下铁道车站型:在商业区的地铁站全天的人流量都非常大, 合理得利用地下空间是非常有必要的。将地铁站与周边的商业中心、购物广场的地下空间连接, 扩大商业建筑范围, 可形成更全面、更综合的商业建筑。

城市广场型:城市广场是人们休闲娱乐的一个好去处, 与休闲相伴的就是人们日常的吃、喝、穿等, 故在其地下建设商业建筑是有价值的和必要的。

复合性:由以上五种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结合形成的地下商业建筑。复合性地下商业建筑的商业类型或商品种类较单一型将更全面、覆盖范围更广。

2 地下商业建筑的防火设计

地下商业建筑的内部的防灾举措与地面建筑大致相同, 但它由于起火的空间大、属于密闭环境中、出口相对小、通道长等特点, 在一些关键部位要更加以防范。并且由于它的出口小、人流量多、火灾扑救困难。发生火灾后的人员安全疏通问题要更加的注意。我们可以通过完善地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来防范火灾, 在发生火灾时商业结构能够便于疏通和扑灭火情,

2.1 功能分区和通道设计

为了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在防灾设计中, 可以通过功能分区的方式, 这是十分的常用的一个措施。功能分区是地下商业建筑把不同的商业类型划分区域, 将同商业类型的集合在一起。对其火灾发生率高的建筑类型的建筑集中为一体, 商业功能的分布不同会使得客流分布不均衡, 因此可以将一些客流多的商业类型区域设置在靠近出入口的地方, 同时也要避免某处的人流出现过于密集的情况, 防止造成堵塞, 在火灾事故来临时发生挤压踩上的意外事故。并且功能分区也方便对容易发生火灾的类型区域重点防护[2]。

通道设计是合理确定通道的大小和主、支道的形式。是人员疏通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通道设计中, 其宽度应借和客流量来确定道路宽度的上限和下限, 在具体设置中主宽次小。地下商业综合体的路宽要比纯商业建筑大。的地下街, 通道宽度可适当缩小。

2.2 设置安全防火间距和消防通道

为了发生火灾后能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阻止火势蔓延到其他建筑区域中, 有必要对其设立安全防火间距。参照《建筑防火设计手册》, 根据建筑的耐火等级、外墙的防火构造和灭火救援条件等综合确定其耐火等级, 然后确定防火间距。在地下商业建筑外部倘若与生活住宅相靠。还要补充设置一个防火带, 在内种植绿化, 进一步降低火势延伸的可能性。

火灾发生后, 要采取扑救措施, 地下建筑能够容纳消防车的进入和消防设施的开展, 因此必须设计消防车道。地下建筑没有外墙门窗, 设置消防车道比较简便, 不必设置环形车道, 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部位的车道尺寸要满足宽度3.5m、净高4m以上。

2.3 人流疏通问题

实例论证, 意外事故发生后, 人们容易产生慌乱心里, 变得有些盲目, 在地下商业建筑中的方向判别更趋于通过自身的空间方向感而不是建筑内部的方向标。如果是空间易读性差可能就会走错方向, 这样不仅给自身带来威胁而且影响全员疏通的秩序。并且在火灾发生时常常伴随着一定烟雾, 浓烈的烟雾对人们的视觉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并且这种烟雾可能会带有一定毒性, 吸入时间过长会造成人意识的模糊, 从而阻碍人的行动。因而有必要通过设计良好的空间组织模式来引导人们辨别方向和出口。

为了解决火灾发生时的人流疏通问题, 在进入地下商业建筑的出口入口处必须要有足够的场地作为疏散人群、消防停车、拜访救火设备之用。这个场地的大小要根据客流量、建筑规模、消防车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地下商业建筑的出入口的建造上, 要有一半以上的出入口自行单独设置, 不能够完全借用地面建筑, 并且要在两个以上、方向和位置要明显、直达通道要快捷简单。比如让商业店铺沿直线摆布、不在行道中间设置遮挡事业的物件, 使过道一目了然, 让人能迅速从支道走向主道。十分重要的场所中还有必要单独设置消防出入口, 以此使人群疏散的效果发挥到最好[3]。

3 结束语

地下商业建筑相比普通建筑发生灾害时, 人员疏通更困难、救火措施难以开展。因此也要危险得多、损失可能更大。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首先要防患于未然, 通过调整区域划分和加强控制坚持来防止火灾发生, 然后再调整地下建筑结构, 以此阻止火灾发生的火势进一步扩大。

参考文献

[1]郑雁秋.地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1 (01) .

[2]徐茜.大型地下商业建筑防火分隔方案优化[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1 (11) .

浅析地下商业建筑入口设计原则 第8篇

关键词:地下商业建筑,入口,设计,标志性

入口是地下商业建筑给予人们的第一印象,它影响到人们对地下建筑以及购物的整体印象。简单的地下建筑入口,往往淹没于城市的繁华之中,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地下商业建筑应将入口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在入口的形体和装饰上,进行强化处理,通过入口的成功设计,吸引更多的人流,给商家带来更多的商机,也留给市民一个良好的印象。这就涉及到了地下商业建筑出入口的标志性,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1)可识别的标志性商业类建筑出入口大多数形象鲜明显目,易于识别,有的出入口造型美观,令人赏心悦目;有的造型独特,别有一番意味。2)地下商业建筑入口是建筑整体形象处理的重点,一些入口或采用了夸张的造型或利用虚实、凹凸的变化与地面建筑整体形象形成强烈的对比或采用质感、色彩的处理区别于其他视觉要素,都能给人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生动的标识感。3)建筑入口的标志性是人们视觉上的反应与认同,并依赖于某种符号而存在。在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的周围或入口的适当部位设置提示物和媒体,如牌匾、广告等符号,往往能激发人们的认识与联想。把这种媒体与地下商业建筑的入口巧妙地组合,会更有效地发挥其标志作用(见图1)。

1 地下商业建筑空间入口的主要问题

1)环境条件差。

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空间的环境条件总是介于地上和地下之间的,虽然它比地下空间的环境要好一些,但在物理环境条件(光线、声音、温度、材料)和心理环境条件(视线、行为、指示)两方面尚不够理想。主要表现为:a.缺少无障碍设计;b.缺乏阳光、绿化和地面景观;c.一些下沉广场仅满足通行,而对公共活动、娱乐休息、商业服务等内容考虑不足,面积小,内壁实墙面多、绿化雕塑缺乏,停留性差,深度大,但缺乏层次和过渡,缺少交往休息的氛围;d.主要出入口的宽度不够,由于地下商业建筑地处繁华,主要入口位于重要路段,受用地限制,主要的入口空间局促,造成出入口人流拥挤,空间的使用率不高,过渡空间的条件差,管理的力度不够。

2)缺乏地域性设计。

在出入口上方设置雨棚,可以使出入口更易识别和具有独特的意象,设置地面入口雨棚的主要目的是创造一种可识别的形象,而且即使在一定的距离以外也可以看见它,所以它可以引导人们接近入口;当然还可以在雨天或冬季形成遮蔽空间,且可以引进一些自然光线。为了提高入口的光线条件,地下商业建筑通常会采用玻璃雨棚的形式,这样确实提高了自然光线的引入,而且也起到了遮风避雨的围合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a.大多缺乏设计,照搬旧有的形式,形象单一,缺乏个性;b.处理手法简单,缺乏对人的心理考虑,只是一个冷冰冰的“玻璃盒子”[1]。

3)玻璃的大量使用,传统的材料无法介入,致使入口的形式缺乏地域性。

2 入口设计原则

2.1 入口的设计应该满足城市规划要求

事物的存在发展是相互依赖的,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同样是需要相互融合的,城市和建筑的发展需要维持着一种互生、互变和共生的动态平衡关系,入口空间作为地下商业建筑和城市空间的结合点,正是这种融合共生的哲学观在建筑中的集中体现。入口的设计应该符合城市设计的要求,入口空间也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满足城市设计的要求才能使入口的设置更加合理和美观。

2.2 入口的设计应该适应周围环境

入口布局的位置是地下商业建筑布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制约因素是基地周围环境对建筑总体布局的综合影响结果,如城市干道的位置,街道界面的连续性和标志性,道路转角的处理方式,城市重要建筑和景观广场的位置,周边已有的建筑和历史文脉的制约条件,日照间距和制约条件。入口的设计需根据周边的建筑空间环境因地制宜,一种入口的模式并不适用于每一种建筑空间,选择合适的入口模式必须根据建筑空间环境而定。周边的城市环境和建筑环境对于入口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开阔的城市空间可以允许入口的设置要求比较松,而密度较高的城市空间对入口的设置具有严格的要求。

2.3 入口的设计应该满足地下商业空间的功能要求

2.3.1 入口数量

根据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当平面上有2个或2个以上防火分区相邻布置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1个通向相邻分区的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必须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2)使用人数不超过30人且建筑面积不大于500 m2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其直通室外的金属竖向梯可作为第二安全出口;3)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其中每个厅室或房间的疏散门不应少于2个;4)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室),当地下层数为3层及3层以上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 m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其他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应设置封闭楼梯间。地下商业建筑的入口数量首先需要满足防火规范要求,满足规范要求后,还可以根据地下商业建筑布局,在人流密集的区域多设置安全出口,保证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顺利进行,减少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2.3.2入口位置

在确定地下商业建筑地面入口位置时,应充分考虑、研究拟建地段的人群活动规律与特性,并对人的心理进行分析。环境设计中的定向与觅路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美、日等国研究人员曾就此开展大量的专题调查,并从各自角度出发得出了不尽相同的理论见解,觅路已成为“人—环境”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人们在环境中用以寻找重要地点的具体行为”揭示了人最典型的觅路方式为最短距离的选择[2]。这一成果对地下商业街的入口位置设计提供了依据。地下商业建筑的入口位置更应该顺从行人的活动规律,才能使更多的顾客顺其自然地进入,使商场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2.3.3入口朝向

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人在潜意识中基本上都存在“懒惰”的心理,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觅路方式中人们喜欢“抄近路”,有时甚至不愿多走一步,当主导人流面对一个封闭的面时,常常会采用避让的态度,以至于失去找寻入口的“耐心”,所以主要入口需要面对主导人流,这样的入口才会迎合人们的这种心理。根据前文对于入口环境的研究,地下商业街建筑的地面出口,既是人员安全疏散的必经之道,也是自然送风(补风)的进风口,因此必须避开火灾时排出到地面的烟气的影响,宜设置在主导风向的上风方向,且与地面排烟口保持20 m~30 m的距离[3]。

总之,入口的设计,应该满足城市的功能、交通、景观等各方面的要求。同时,作为连接地上地下空间的过渡空间,入口的设计必须满足地下商业建筑功能空间的要求,而且要满足人流的通行要求。一种入口的模式并不适用于每一种建筑空间,选择合适的入口模式必须根据建筑空间环境而定。

参考文献

[1]师晓静.城市综合体地下商业空间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8.

[2]尹伟.谈地下商业街入口设计[J].林业科技情报,2006(5):102-104.

地下商业环境 第9篇

关键词:城市地下商业街;视觉导向识别系统;人性化;视觉传达

1研究背景及目的

(1)研究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地下商业街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满足人们休闲购物的新场所,因此城市地下商业街的视觉导向识别系统就显得特别重要。对于在城市地下空间环境中视觉导向识别系统对人们心理的影响、对当地文化特征的反映和视觉效果的有效建立上缺乏,地下空间环境的特殊性造就了它与其他导向识别系统的不同,因此,完善合理的人性化视觉导向识别系统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一套具有城市地域文化特征和能反映城市特色的视觉导向识别系统能有效的引导人群,改善地下空间环境的氛围,提升城市形象及创建和谐社会。

(2)研究目的:1)肯定城市地下商业街视觉导向识别系统的必要性;2)通过对城市地下商业街视觉导向识别系统的分析,为人们全面了解城市地下商业街视觉导向识别系统提供平台,使视觉导向设计更好的为人们服务;3)初步总结出龙城地下商业街视觉导向识别系统应注意的问题,力求为柳州龙城地下商业街视觉导向识别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2视觉导向识别系统

2.1视觉导向设计概念

狭义:视觉导向设计的概念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用来标明方向、区域的图形符号。二是指符号在环境空间中的表现形式。广义:可以用“大导向视野”来观察社会,就是把一切用来传达空间概念的视觉符号和表现形式看作是导向设计。因此,导向设计也可以用色彩、文字、图案、雕刻等。“大导向视野”的基础是建立在导向设计是规范社会功能上说的,因此,凡用来规范社会区域正常运行的都可以看作是导向设计的一部分。

2.2视觉导向识别系统在地下空间环境的作用

1)地下空间环境的特点。了解地下空间环境特点对于城市地下商业街的视觉导向识别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地下空间环境会直接影响城市地下商业街导向识别系统的使用者,顾客的行为和心理正是地下商业街导向识别系统设计者所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2)地下空间环境对人的行为影响。a.由于地下空间缺乏对外界的可视性,使人们不能准确的对周边的环境进行较为清楚地了解,因此人们就会很难找到出口,行为会变得盲目。b.外界参照物的缺少使人们对地下空间的布置不了解,造成人们在地下空间环境中定位较难。c.地下空间环境缺少窗户,使得自然光线严重缺乏,使人们在地下空房间环境的定位能力大大降低。d.由于地下空间环境封闭会使人们的感知能力减少,空间方向感削弱。

3)视觉导向识别系统在地下空间环境的作用。a.满足人们对空间环境的把握与可识别性的要求。b.帮助人们进行自身定向。c.帮助人们对方向和位置关系的判定。d.抚慰人们的心理。

3以柳州城市地下商业街视觉导向识别系统为例进行研究

3.1龙城地下商业街的现状和问题

1)龙城地下商业街视觉导向识别系统的识别性较差,色彩不统一,有些是黑白相间的,有些是蓝黄相间,制作的材质也不统一,有些是灯箱的,有些是KT版的材质,让人很难辨别方位。2)有很多图形符号没有使用,例如没有电梯、禁止吸烟、婴幼儿设施等图形符号。3)文字不统一,有些是黑体,有些是宋体,让人觉得十分的不规范,甚至没有中英文对照。4)龙城地下商业街视觉导向识别系统的醒目性不佳,地下商业街有很多的店面广告,很多的广告经常挡住这些导向标识,让人很难分辨,摸不着头脑。5)龙城地下商业街视觉导向识别系统没有个性,柳州是一座历史名城,应该有自己的特点,让人们通过一个小细节就能了解柳州,给柳州留下美好的印象。一个好的视觉导向识别系统能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帮助改善城市软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等。6)龙城地下商业街的视觉导向识别系统还缺乏可持续性的设计,现在的商业街模式必定是会有更多的地下街的,所以我们做的视觉设计要求是有很好的可持续发展性的,这样才是科学环保的设计,这才是和谐社会所需要的设计。

3.2人性化设计的规划

下面我从色彩、图形、文字、广告性导向设计、触觉性设计六个方面出发,对龙城地下商业街视觉导向识别系统进行人性化设计的规划。

1)色彩:色彩给人们一种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传递,色彩是影响感官的第一要素,人们对色彩的敏感度远远超过图形,因此,一个好的色彩的选择能更好的帮助人们对地下商业街视觉导向识别系统的识别感和方向感,色彩在龙城地下商业街视觉导向识别系统中成为重要的元素。2)图形设计:龙城地下商业街的标准图形就采用国际化的图形,包括卫生间、电梯、箭头、婴幼儿设施等。龙城地下商业街也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元素,例如墙体、地面、柱子等都可以悬挂箭头指示,在公共设施如垃圾桶、书报亭、休息座椅、电话机、自动售货机等处安放指示系统,使其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3)文字设计:字体设计和视觉符号的结合可以正确传达设计理念,达到更佳的信息传达效果,所以字体的选择十分重要,字形需大且结构清晰,人们在行走过程中易于识别,从远处也能看得清楚,所以我选择用微软雅黑这个字体作为中文标准字体。4)新媒体导向技术: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5)广告性导向设计:广告性导向设计最为重要的信息传播途径,从政治宣传、商业宣传、环境保护、普法教育、社会公益等方面都可在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做出重要的贡献。

4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地下商业街日益成为现代消费者的休闲购物场所,地下商业街的视觉识别系统在其中充当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不仅规范了消费者购物出行的秩序,改善了人们生活的环境,更提升了柳州的整体城市形象,为和谐柳州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童林旭.地下建筑学[M].山东出版社,1994.

[2] 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M].新世纪出版社,1998.

[3] 李砚祖,芦影.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地下商业建筑避难走道疏散设计 第10篇

1 项目概况

某高层建筑的地下一层设计为商业功能, 总建筑面积41 114 m2, 划分为22 个防火分区。 现行国家标准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GB 50098-2009《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相关规定, 对于地下超过20 000m2的商业空间可采用避难走道进行防火分隔。虽然此地下建筑的防火设计执行GB 50045-95 (2005年版)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但考虑到其地下商业空间与上述规范所述的地下商店基本一致, 无本质区别, 均可有效控制火灾蔓延。对于此工程, 由于商业空间开阔性和运营连续性等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 在方案设计中设置避难走道, 将地下商业空间分隔为建筑面积小于20 000m2的区域。因此, 笔者将研究某高层地下商业建筑设置避难走道的方案能否保证其内部人员的安全疏散。

2 设计思路及调整方案

如图1所示, 地下一层采用了2条宽度为5.3m避难走道将商业空间分隔为3个不超过20 000m2的区域, 但通向2条避难走道所的防火分区数量较多, 其中走道1连接了5个防火分区, 走道2连接了8个防火分区。考虑到地下商业建筑内人员密集等情况, 设计思路调整为合理设计避难走道的宽度与各分区通向走道的出口宽度之间合理匹配值, 以避免紧急状况下各防火分区人员通过避难走道疏散时发生拥挤、滞留和堵塞等情况, 进而确保人员疏散安全。基于以上设计思路, 针对避难走道、相邻分区疏散出口及相关消防设施提出以下调整方案。

2.1 避难走道

(1) 走道两侧设置实体防火墙, 楼板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

(2) 每个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少于2个, 出口宽度应与避难走道宽度匹配, 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

(3) 走道内不堆放任何可燃物和影响人员疏散的障碍物, 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4) 避难走道与相邻防火分区连接处设置防烟前室, 开向前室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5) 避难走道内不设置排烟设施。

(6) 各设备用房、管道井等不应在避难走道内开设门窗洞口, 如确需开设时, 应设置甲级防火门、窗。

(7) 走道内应设置消火栓、消防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

(8) 避难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此走道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由于2条避难走道连接的防火分区数量多, 为确保人员疏散安全, 避难走道宽度与各分区疏散出口宽度的匹配关系需通过计算分析确定。

2.2 相邻防火分区

(1) 在疏散距离过大的区域开设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出口, 再通过相邻分区疏散到室外安全区域, 增加人员疏散安全性。

(2) 为使避难走道自身宽度与其连接的防火分区出口宽度合理匹配, 建议减少部分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的出口宽度, 各个出口在疏散走道内布置尽量均匀。

(3) 减少了通向避难走道出口宽度的分区, 可在适当位置设置甲级防火门通向具备较好疏散条件相邻分区 (自身安全出口宽度富裕或具备直通室外的疏散条件) , 以弥补其分区安全出口不足的缺陷。同时, 被借用了宽度的相邻分区应增设安全出口, 以确保整层安全出口宽度满足规范要求。

2.3 消防设施

(1) 地下商业区域常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均采用快速响应喷头。

(2) 在地下商业区域内设置智能疏散指示系统, 并在避难走道、主要疏散走道及疏散楼梯间地面上增设能保持视觉连续的疏散指示标志, 疏散楼梯间出口设置明显的出口指示标志。

(3) 应急照明灯具应使疏散及避难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低于5.0lx, 其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60min。

3 分析计算

疏散设计是为了保证紧急情况下, 建筑内所有人员能顺利、安全地疏散到建筑室内外安全地点, 确保人员生命安全。为了验证建筑的安全疏散设计是否能实现上述目标, 笔者利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方法, 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计算, 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针对避难走道及其相邻防火分区的实际设计情况, 设定不同的避难走道宽度, 见表1。

观察人员各疏散场景下在走道内的疏散情况, 为避免人员在走道内发生拥挤、滞留和堵塞现象, 通过多次调整分析计算, 最终确定了避难走道宽度与其相连接的防火分区出口宽度合理匹配值, 为该项目地下商业避难走道的合理设计提供建议。各疏散场景的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对设定场景中人员疏散情况进行分析, 可知:

(1) 增加避难走道的净宽度, 可以解决避难走道中人员滞留和拥挤等情况。随着避难走道宽度的增加, 人员疏散所需时间相应地减少, 人员疏散效率得到提高。但避难走道宽度增加到一定程度, 走道内不会发生滞留拥堵现象时, 单纯增大避难走道宽度对人员疏散影响较小。以避难走道2为例, 原设计方案中 (疏散场景1) , 其人员疏散时间较长, 当走道宽度增至8.9m (疏散场景2) , 其分析计算结果与疏散场景1相比, 明显减少。当避难走道宽度增大到11.2m (疏散场景3) , 人员疏散时间与疏散场景2的结果相差不大, 当宽度增至8.9m时人员在走道内基本无排队现象, 其疏散时间主要为人员走出避难走道所需的步行时间。走道1内人员疏散时间变化规律类似, 当通道宽度为5.3m时 (疏散场景2) , 人员在通道内基本无滞留和拥挤等情况。

因此, 在避难走道的净宽度不小于周围防火分区开向此走道的最大宽度情况下, 当避难走道宽度达到所有分区开向走道宽度之和的20%时, 可有效避免人员在通道内拥挤、滞留和堵塞等情况发生, 疏散场景2确定的宽度比是避难走道与其连接各防火分区出口宽度的合理匹配值。

(2) 由于结构及设备等设计原因, 现有设计方案中2条避难走道的宽度均无法增加。为使其宽度达到上述合理匹配值, 可通过减少部分分区开向避难走道的疏散出口宽度, 减少避难走道周围各个相邻分区通过避难走道疏散的人数, 并设置通往相邻分区的疏散出口对人员进行分流, 避免人员在避难走道内滞留和阻塞。

通过疏散场景5的分析可知, 在采用上一节的调整方案后, 2条避难走道内人员疏散时间与疏散场景2的结果差别不大, 疏散情况基本一致, 说明其宽度设计可达到确定的合理匹配值, 人员在避难走道内疏散时不会发生拥挤、滞留和堵塞等情况, 能够顺利、安全地疏散到建筑室外安全地点。

4 结论

为满足大型地下商业建筑的功能需求, 以某地下商业建筑的防火设计为例, 利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方法, 提出设计优化调整方案, 采用人员疏散模拟软件进行验证和评估, 根据分析计算结果不断调整, 得出可行和安全的疏散设计方案:

(1) 当避难走道宽度不小于所有防火分区开向走道宽度之和的20%, 且走道的净宽度不小于周围防火分区开向此走道的最大宽度时, 可避免人员在通道内发生拥挤、滞留和堵塞等情况。

(2) 为使避难走道设计宽度匹配合理, 需减少部分分区开向走道的疏散出口宽度, 并设置其他疏散出口分流人员, 避免人员在避难走道内滞留和阻塞。

通过以上两种“加宽疏通”和“限制分流”的措施, 可保证避难走道内部人员的安全疏散, 从而使整个工程的建筑防火设计得到完善和补充。

摘要:某高层建筑地下商业部分建筑面积超过20 000m2, 采用避难走道进行分隔。利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方法, 针对避难走道的方案能否保证其内部人员安全疏散的问题提出优化调整方案, 并借助人员疏散计算机模拟探讨地下商业建筑人员疏散过程的规律, 确定合理可行的避难走道及相关防火设计方案, 保证地下商业建筑内人员的安全疏散。为地下商业建筑的合理设计提供建议, 也可为类似工程的防火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商业建筑,避难走道,疏散设计

参考文献

[1]GB 50045-95 (2005年版)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3]GB 50098-2009,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S].

[4]NFPA 101-2012, Life safety code[S].

[5]郑雁秋.地下建筑防火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1, 30 (1) :31-34.

上一篇:预编制管理下一篇:建筑施工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