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资源范文

2024-07-11

媒体资源范文(精选12篇)

媒体资源 第1篇

1、智力资源是媒体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具活力的资源, 而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中的核心资源。它集中体现在劳动者自身的科学知识技术水平, 创造能力和组织能力等方面是企业所有的科技知识和创造能力的总和。智力资源不同于一般劳动力, 它已由过去的附属地位转变为主导地位。智力资源价值蕴含在劳动者体内, 劳动者能够利用自己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创造出超过自身价值的新价值。企业经济效益、竞争能力、创造能力都来自智力资源效率的发挥。

(1) 智力资源在物力资本中的体现。人力资本所有者在受到激励和压制时会释放截然不同的能量, 劳动者凭借自身人力资本取得收入。在知识经济时代, 人力资本越来越有能力对非人力资本进行智能化、科学化、自动化和高效化的管理和操作, 而作为人力资源的核心部分, 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了物力资本。如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交通广播, 在2007年以前, 广告创收出现滑坡, 频道智力资源流失严重。新班子上任后, 在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查的基础上, 一方面加强业务培训, 下功夫盘活智力资源存量;另一方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新人, 增大智力资源增量, 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开发智力资源促进了电台各项工作。2007年广告创收增长49%, 2008年广告创收实现两年翻一番。这充分说明了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知识和创新能力, 而智力资源已成为煤体发展的关键性和主导性生产要素, 也是企业为实现物力资本最大化收益而进行的一项投资。

(2) 智力资源所有者对其自身价值的体现。智力资源所有者对其自身价值的使用, 体现在人力资本价值补偿和实现的要求上, 还体现在对企业利润分享的索取上。这源自智力资源使用价值的发挥带来的大量超额剩余价值和超额利润。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交通广播节目改版后, 对节目进行整改。绩效工资与奖励等级挂钩, 三等奖以下扣除当月相对应的绩效工资, 有效激励主持人开动脑筋想办法办好节目, 提高节目质量。收入体现智力资源的价值, 也是人力资本效率发挥的关键。重视并量化智力资源对企业的贡献, 建立人力资本对媒体收益的分配机制, 实现以智力资源为核心的新经济增长之路, 已是现代媒体有效进行人力资本开发的重要途径。合法确立劳动者在企业中的地位, 合理确定劳动者以自身智力资源投入企业形成的权益要求, 关系到媒体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性和完善性, 关系到媒体的生存、发展和核心竞争力。

2、以人为本,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是媒体开发智力资源的根本途径

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的创造利用和企业的创新都要依靠知识的载体———知识性员工来实现, 与一般员工相比, 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自我价值的实现, 追求自主性, 富有创新精神。现在的媒体大多属于事业单位, 企业化管理, 因此, 有关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都适合媒体对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 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创新人”的新理念。知识性员工的自主意识较高, 自尊心较强, 对知识员工进行管理时, 要转变观念, 变管理为服务的工作作风, 使员工不束缚于企业的规章制度而被动工作, 让员工积极参与管理决策。

(2) 自主、宽松的工作环境有利于知识性员工的创新。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下, 只有自主、宽松的组织气氛, 才能激发知识性员工的知识、技能和灵感, 才能发挥知识性员工的最大潜力, 从而促进企业的创新。

(3) 创造新的战略联盟文化。就是让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联盟企业、管理人员之间相互理解, 创造出各种文化整合程度很高的合作, 实现协同效应。提高联盟的管理水平, 优势互补, 从而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

(4) 加快企业人才整合、培训。企业联盟的人才面临新的挑战, 必须形成一个整合的人才管理战略, 这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将来自不同企业的各种人才组织目标相整合有利于促进战略联盟的形成, 也能够为员工发展提供增值的机会, 整合的人才战略是通过对人才的合理分配、激励政策、培训以及建立一个清晰的沟通体系来实现的。在加强职工培训时, 要重视与高校的联合与协作, 依靠高校科技、人才与信息的优势, 利用企业基础设施和基金的优势, 达到“以产助学, 以学助产”来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5) 强化团队建设。企业创新不是某个人独立完成的, 而是全体员工努力和协调配合的知识结晶。有效开发和培训企业员工, 强化企业共同价值观、共同使命感和工作技能, 是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

模块三 教学媒体与资源利用 第2篇

1.(多选)对于教学媒体,一般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要素:()。

A.用于储存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 B.用于教与学的活动 C.用于先进性 D.大多数人都会使用

2.(单选)教学媒体表现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征的能力,体现了它的什么特性?

A.呈现力 B.重现力 C.传播性 D.可控性 E.参与性

3.(单选)媒体把信息同时传送到接受者的空间范围,体现了媒体的什么特性?

A.呈现力 B.重现力 C.传播性 D.可控性 E.参与性

4.(单选)按照对受信者感官的刺激的差异来分,电影、电视、录像、激光影碟等通常又称为()。

A.视觉媒体 B.听觉媒体 C.视听觉媒体 D.交互媒体

5.(单选)按照加工程度来分,文摘、索引、目录数据卡片等属于()

A.一次信息资源 B.二次信息资源 C.三次信息资源

6.(单选)评价教育资源的四个维度中,教学模式、教学工具、认知风格等属于()。

A.基本信息 B.教学策略 C.知识组织 D.沟通方式

7.(多选)对于教学网站的评价量规,涉及哪两个方面?

A.总体性评价 B.项目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8.(单选)关于矢量图与位图()。

A.放大位图格式图像时会产生失真,缩放矢量图格式图像时不会引起失真 B.放大位图格式图像时不会产生失真,缩放矢量图格式图像时会引起失真 C.放大位图格式图像和缩放矢量图格式图像时都不会引起失真 D.放大位图格式图像时和缩放矢量图格式图像时都会引起失真

二、问答题

1.教育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有哪些?

提示:

(1)利用图书信息检索工具获取图书资料(2)期刊信息检索

(3)利用目录型检索工具搜索网络资源(4)利用网页搜索引擎搜索网络资源

2.关于 Internet教育资源“合理使用(Fair use)原则”,你是如何理解的

提示:

“合理使用原则”通常是指为了学习、引用、评论、注释、新闻报道、教学、科学研究、执行公务、陈列、保存版本、免费表演等目的,可以不向版权人支付报酬而使用其作品。这是为了在保护版权人利益,加强对版权限制的同时,又不至于减慢慢信息传播速度和增加社会成本。

美国在 1976年修订的版权法对“合理使用”有如下定义:使用任何方法复制各种材料,将这些材料用于批评、评论、消息报道、教学(包括用于在教室内使用的多本复印件)、学术及科学研究不违背版权法。它允许教师、学生、学者及艺术家们使用持有版权法的各种资料,不必取得作者和出版商的许可,也不必付任何使用费,这对促进知识的进步和提高教育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在教育界,对“合理使用”信息资料比较一致的看法主要集中在 4个方面:

(1)教育界使用受版权保护的作品的合法权益应该得到保护,即教育工作人员有权利通过可靠途径获得各种用于教学、学习、学术研究、个人学习的信息资料。

(2)在创作和学习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自由的使用信息资料。

(3)教育界在网络世界利用“合理使用原则”不应该受到诸如以“授权”或者“执行”为名义的各种理由的干扰。

利用媒体文化丰富语文课程资源 第3篇

媒体文化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越来越普遍地进入了大众的生活。媒体文化“生产”的形象、观念与知识渗透到了现代人类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语文教育也随之发生了重要变化。在信息时代,语文课程不再固守传统的封闭的结构,而是不断增添新的内容。从形式上看,它不仅包括文字文本,而且还包括口头文本、电子文本和媒体文本、广告作品、影视作品及许多大众文化与流行文化作品进入了语文课程,大大地丰富了语文课程的内涵。与此同时,社会对语文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媒介素养被置于语文课程目标的突出位置。我们必须逐步从传统学校教育走向现代教育,培养青少年适应媒体文化时代的现代语文学习意识与学习观念,教育青少年懂得信息时代的现代语文学习方法。

一、推介图书,亲近名著,传承优秀文化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指出初中生“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并要求“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同时对课外阅读的材料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古今中外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经典作品应是初中生课外阅读的首选。经典名著是优秀的文学积淀,是优质的精神食粮,是人类社会基本价值的携带者……因为阅读一部优秀文学名著而影响其一生的例子屡见不鲜。因此,我们也有必要创造机会与条件让青少年走近名著,此外,银幕、荧屏、图书、报刊……要有文学名著一席之地。

世界上任何一部文学艺术作品,都取材于生活,艺术地再现生活。它们凝聚着创作者的智慧与汗水。他们将自己的作品植根于生活、精神、情感的土壤之中,自我表现无疑是作者心声的倾吐与独白,同时也是用带有激情和幻想翅膀的心灵去洞悉世界、体验生活的,在一种超脱的忘我境界中创造自由、完整而独立的心灵形象。这类作品大多是灵感的产物,这种自我意识可以为人所理解和接受。它们有着顽强的艺术生命力、闪烁着瑰丽的艺术光辉,它们传播真善美,指点人生,拨动心弦,激荡心灵,净化灵魂,感召生命,催人奋进……

通过阅读名著,弄清主要内容、情节和人物关系等。用精读方法阅读精彩片段,评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品味作品的语言特点。在阅读名著的实践中,学生可以从中直观感受文章的布局谋篇、选材立意,如何开头结尾,这一切再也不是老师课堂上干巴巴的说教,应该怎样怎样,听得大家头都大了,可还是用不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写出来的文章“涛声依旧”,该写成什么样的还什么样,不会因此有大的改变或产生老师期望中的提高。试想,南京考生蒋昕捷如果没有名著的熏陶,2001年会有《赤兔之死》的精妙作文横空出世吗?用古白话写就的佳作不仅让阅卷老师一致拍案叫绝,给出了满分。作者文学功底相当深厚,《三国演义》没读过5遍以上绝不可能写出来这样的作文。历年来的考场优秀作文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二、走近影视,欣赏佳作,打造精品课程资源

电影作为人类重要的文化和精神财富,它从诞生以来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不断进步,为人类带来极大的文化享受和精神享受,早已突破一般的娱乐和消遣的特质,电影艺术融入各种表现手段,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优秀电影形成的电影文化的发展提升了人们思维和审美的品位,优秀电影融文化、艺术、科技、审美所提供的人文信息孕育出一种非常宝贵的教育资源,现代教育没有理由抛弃电影文化。在信息时代有效利用电影资源改变或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何尝不是一种创新思维和创新的学习模式?

然而,现今的中学生,时逢快餐文化的时代,加上学习的压力,普遍缺乏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尤其是外国名著。分析其原因,在于西方文学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其行文结构与中学生的阅读情趣又存在较大的差距。

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影视与文学的密切关系,把影视引进课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在我们的时代,电影不仅对儿童,而且对成人都是最有力的教育因素。”许多人往往就是因影片中某个印象深刻的人物或复杂多变的情节而开始走进名著,进而使自己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

依此,教师可以适当选择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片段在学生中播放,让学生与名著进行对比,在比较中理解名著的精彩之处。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白光看由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读名著。因为,影视作品与小说在欣赏方式上存在着很大差别:小说讲究文字描绘的形象化;影视作品讲究人物的行动化和视觉化。因此,读小说要将文字转化为“意象”,这是一种积极的再现过程,需要联想、想象,需要心灵体验,需要集中精力,需要进入心气平和的状态,需要沉浸在宁静和谐的状态之中。这样,就陶冶情操,增进智慧,提高语言感受能力,获得难以名状的读书愉悦,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

三、关注传媒,走进社会,挖掘社会人文资源

新闻媒体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报刊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这要求教师调动一切手段,让学生了解家事、国事、天下事,从现实生活中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积累写作素材。

针对此,教师完全可以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有选择地下载并播放一些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共同关注》、《今日说法》等栏目中的节目,以及《见证》、《大家》,国内、国际的《年度新闻记忆》等年度总结式节目。这些都是现实生活的浓缩,学生可以从中把握生活鲜活的脉搏:如火如荼的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谐社会的人生百态,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就能自觉关注社会、民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此外,如“艺术人生”、“中国骄傲年度人物”、“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等节目中的人物故事,不仅是学生写作中极佳的素材,更重要的是,那些社会精英、平凡人物的人格魅力与高贵品质,将成为学生今后的人生楷模与精神动力。

此外,如“感动中国颁奖”、“感动中国的十位母亲”、“2008抗震救灾文艺晚会”节目等,我认为都是生动感人的好教材。历年来考场作文的话题其实都离不开真善美的主题,而这些材料中的人物事件,是真善美的典范,不管是为积累写作素材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这些材料都不容错过。以2008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他们》为例,文章的思想深度和朴实的文字赢得所有阅卷老师的赞赏,终于获得了70分的满分,专家称这是上海近年来高考中难得一见的佳作。作文题“他们”,构成整张试卷一个亮点。阅卷专家分析说:“这篇文章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视角独特,关注农民工的人很多,但是关注农民工子女的人却很少。作文在客观描述、合理想象之中又饱含真情实感,不愧为上乘之作。”这篇作文把深刻的思想用朴实的文字表现出来,全文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时尚的包装,但是立意高,角度新,字里行间透露出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引发了阅卷者内心的共鸣。而文章的点睛之笔就是最后一句:“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考生没有一味抱怨,写出了变化和希望。文章让我们读懂了真实生活素材是作文的源泉。那些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看得见感触得到的社会现象,转化为文字后,自然会引起大家的共鸣,作者如果没有关注社会,没有关注媒体,也许根本挖掘不出这样的社会资源。

四、走进网络,对接现实,拓展信息互动资源

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成为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利用网站、论坛、帖吧、博客、播客等公众的与个人的网络平台,收集与筛选信息,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拓展交流互动资源。

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一大批优秀文学作品和新闻作品最先通过网络向公众发表了,如:《生死不离》、《大地震纪实:我们在一起》、《一切为了生命》等。灾难考验文学,促进不朽作品的诞生。这些作品不仅仅真实回放了大地震过程,以全球视角阐释震灾之于整个人类的启示和警世意义,也展示了在惨绝人寰的大灾面前,英雄的中国人民表现出的坚毅、顽强、友爱、互助的美好品德与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的伟大精神。作品中人物对爱情的执着、对亲情的呵护、对家庭伦理的信守以及对职业的笃诚,都升华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情感,成为中华民族和整个人类的精神遗产。

例如,“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自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众多网友自发创作的诗歌难以计数,其中一首佚名的《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感动了很多人。这首诗为纪念地震中遇难的学生而写,在网络、手机和电台中流传,并被制作成MV。中国通信业媒体人乔楠在博客上转载了这首诗,并说这首诗价值600万元。乔楠介绍,这首诗感动了盛大总裁陈天桥,5月16日盛大网络宣布再捐600万元,捐款总额达到1000万元。众多网友甚至建议,这首诗应入选中小学课本,纪念地震中遇难的孩子。据网友反映,这首诗最早出现在5月13日上午的百度贴吧,随即被网友们到处转载。

全民抗灾的这段经历,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给学生以启发和思考:体现了中华民族有着怎样的优秀传统、怎样在危急时刻作出理性选择、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道德的力量等等。通过视频画面,学生能够感觉到人们不畏艰险、尊重生命、团结互助、爱心相连的道德风尚与精神面貌,在直观感受之余又可以进行思维的拓展延伸训练。

利用媒体文化教育是新课程下语文教学改革创新的途径之一。媒体文化的养成教育,比较起传统的语文教育,学生有了更充分的自主学习意识,媒体文化接受过程中的独立思考与价值判断成为了必须的思维方式。这种现代媒体文化的素养教育又是现代青少年心智健康发展的必然途径。

利用媒体文化丰富语文课程资源 第4篇

一、推介图书, 亲近名著, 传承优秀文化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指出初中生“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 并要求“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同时对课外阅读的材料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古今中外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经典作品应是初中生课外阅读的首选。经典名著是优秀的文学积淀, 是优质的精神食粮, 是人类社会基本价值的携带者……因为阅读一部优秀文学名著而影响其一生的例子屡见不鲜。因此, 我们也有必要创造机会与条件让青少年走近名著, 此外, 银幕、荧屏、图书、报刊……要有文学名著一席之地。

世界上任何一部文学艺术作品, 都取材于生活, 艺术地再现生活。它们凝聚着创作者的智慧与汗水。他们将自己的作品植根于生活、精神、情感的土壤之中, 自我表现无疑是作者心声的倾吐与独白, 同时也是用带有激情和幻想翅膀的心灵去洞悉世界、体验生活的, 在一种超脱的忘我境界中创造自由、完整而独立的心灵形象。这类作品大多是灵感的产物, 这种自我意识可以为人所理解和接受。它们有着顽强的艺术生命力、闪烁着瑰丽的艺术光辉, 它们传播真善美, 指点人生, 拨动心弦, 激荡心灵, 净化灵魂, 感召生命, 催人奋进……

通过阅读名著, 弄清主要内容、情节和人物关系等。用精读方法阅读精彩片段, 评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 品味作品的语言特点。在阅读名著的实践中, 学生可以从中直观感受文章的布局谋篇、选材立意, 如何开头结尾, 这一切再也不是老师课堂上干巴巴的说教, 应该怎样怎样, 听得大家头都大了, 可还是用不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写出来的文章“涛声依旧”, 该写成什么样的还什么样, 不会因此有大的改变或产生老师期望中的提高。试想, 南京考生蒋昕捷如果没有名著的熏陶, 2001年会有《赤兔之死》的精妙作文横空出世吗?用古白话写就的佳作不仅让阅卷老师一致拍案叫绝, 给出了满分。作者文学功底相当深厚, 《三国演义》没读过5遍以上绝不可能写出来这样的作文。历年来的考场优秀作文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二、走近影视, 欣赏佳作, 打造精品课程资源

电影作为人类重要的文化和精神财富, 它从诞生以来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不断进步, 为人类带来极大的文化享受和精神享受, 早已突破一般的娱乐和消遣的特质, 电影艺术融入各种表现手段, 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优秀电影形成的电影文化的发展提升了人们思维和审美的品位, 优秀电影融文化、艺术、科技、审美所提供的人文信息孕育出一种非常宝贵的教育资源, 现代教育没有理由抛弃电影文化。在信息时代有效利用电影资源改变或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何尝不是一种创新思维和创新的学习模式?

然而, 现今的中学生, 时逢快餐文化的时代, 加上学习的压力, 普遍缺乏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尤其是外国名著。分析其原因, 在于西方文学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其行文结构与中学生的阅读情趣又存在较大的差距。

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影视与文学的密切关系, 把影视引进课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在我们的时代, 电影不仅对儿童, 而且对成人都是最有力的教育因素。”许多人往往就是因影片中某个印象深刻的人物或复杂多变的情节而开始走进名著, 进而使自己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

依此, 教师可以适当选择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片段在学生中播放, 让学生与名著进行对比, 在比较中理解名著的精彩之处。这样, 可以让学生明白光看由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读名著。因为, 影视作品与小说在欣赏方式上存在着很大差别:小说讲究文字描绘的形象化;影视作品讲究人物的行动化和视觉化。因此, 读小说要将文字转化为“意象”, 这是一种积极的再现过程, 需要联想、想象, 需要心灵体验, 需要集中精力, 需要进入心气平和的状态, 需要沉浸在宁静和谐的状态之中。这样, 就陶冶情操, 增进智慧, 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获得难以名状的读书愉悦, 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

三、关注传媒, 走进社会, 挖掘社会人文资源

新闻媒体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报刊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这要求教师调动一切手段, 让学生了解家事、国事、天下事, 从现实生活中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 积累写作素材。

针对此, 教师完全可以充分运用网络资源, 有选择地下载并播放一些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共同关注》、《今日说法》等栏目中的节目, 以及《见证》、《大家》, 国内、国际的《年度新闻记忆》等年度总结式节目。这些都是现实生活的浓缩, 学生可以从中把握生活鲜活的脉搏:如火如荼的经济建设, 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 和谐社会的人生百态, 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 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学生拓宽了知识面, 就能自觉关注社会、民生,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此外, 如“艺术人生”、“中国骄傲年度人物”、“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等节目中的人物故事, 不仅是学生写作中极佳的素材, 更重要的是, 那些社会精英、平凡人物的人格魅力与高贵品质, 将成为学生今后的人生楷模与精神动力。

此外, 如“感动中国颁奖”、“感动中国的十位母亲”、“2008抗震救灾文艺晚会”节目等, 我认为都是生动感人的好教材。历年来考场作文的话题其实都离不开真善美的主题, 而这些材料中的人物事件, 是真善美的典范, 不管是为积累写作素材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 这些材料都不容错过。以2008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他们》为例, 文章的思想深度和朴实的文字赢得所有阅卷老师的赞赏, 终于获得了70分的满分, 专家称这是上海近年来高考中难得一见的佳作。作文题“他们”, 构成整张试卷一个亮点。阅卷专家分析说:“这篇文章的高明之处, 就在于视角独特, 关注农民工的人很多, 但是关注农民工子女的人却很少。作文在客观描述、合理想象之中又饱含真情实感, 不愧为上乘之作。”这篇作文把深刻的思想用朴实的文字表现出来, 全文没有华丽的辞藻, 也没有时尚的包装, 但是立意高, 角度新, 字里行间透露出很强的社会责任感, 引发了阅卷者内心的共鸣。而文章的点睛之笔就是最后一句:“他们, 终将会成为我们。”考生没有一味抱怨, 写出了变化和希望。文章让我们读懂了真实生活素材是作文的源泉。那些发生在日常生活中, 大家看得见感触得到的社会现象, 转化为文字后, 自然会引起大家的共鸣, 作者如果没有关注社会, 没有关注媒体, 也许根本挖掘不出这样的社会资源。

四、走进网络, 对接现实, 拓展信息互动资源

现代社会, 网络已经成为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利用网站、论坛、帖吧、博客、播客等公众的与个人的网络平台, 收集与筛选信息, 去伪存真、去粗存精, 拓展交流互动资源。

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 一大批优秀文学作品和新闻作品最先通过网络向公众发表了, 如:《生死不离》、《大地震纪实:我们在一起》、《一切为了生命》等。灾难考验文学, 促进不朽作品的诞生。这些作品不仅仅真实回放了大地震过程, 以全球视角阐释震灾之于整个人类的启示和警世意义, 也展示了在惨绝人寰的大灾面前, 英雄的中国人民表现出的坚毅、顽强、友爱、互助的美好品德与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的伟大精神。作品中人物对爱情的执着、对亲情的呵护、对家庭伦理的信守以及对职业的笃诚, 都升华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情感, 成为中华民族和整个人类的精神遗产。

例如, “孩子, 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自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 众多网友自发创作的诗歌难以计数, 其中一首佚名的《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 感动了很多人。这首诗为纪念地震中遇难的学生而写, 在网络、手机和电台中流传, 并被制作成MV。中国通信业媒体人乔楠在博客上转载了这首诗, 并说这首诗价值600万元。乔楠介绍, 这首诗感动了盛大总裁陈天桥, 5月16日盛大网络宣布再捐600万元, 捐款总额达到1000万元。众多网友甚至建议, 这首诗应入选中小学课本, 纪念地震中遇难的孩子。据网友反映, 这首诗最早出现在5月13日上午的百度贴吧, 随即被网友们到处转载。

全民抗灾的这段经历, 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给学生以启发和思考:体现了中华民族有着怎样的优秀传统、怎样在危急时刻作出理性选择、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道德的力量等等。通过视频画面, 学生能够感觉到人们不畏艰险、尊重生命、团结互助、爱心相连的道德风尚与精神面貌, 在直观感受之余又可以进行思维的拓展延伸训练。

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媒体资源 第5篇

一、利用实物投影。

二、利用录像。

三、利用计算机教学课件,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四、复习阶段,计算机教学课件再现实验过程,提高复习效率。

五、要把握好合理利用原则,不能用计算机教学课件全盘代替物理实验。

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媒体资源

一、利用实物投影,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视度。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经常需要做一些演示实验,但是演示实验往往存在一个可视性不强的问题,很多学生在由于距离老师比较远,观察不到实验现象。利用实物投影可以放大实验器材,呈现良好的实验效果。例如:在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度的实验中,我们把盛有不同温度水的烧杯放在实物投影的演示台上,在两杯水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红墨水在两杯水中的扩散过程就非常清晰的展现在大屏幕上,每一位学生都能非常清楚的看到实验现象。再例如:观察电流表的实验,电流表是演示实验用器材,但是电流表上的数据比较小,电流表接入电路后表盘的转动都是在演示实验中不容易看清楚的。用实物投影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把电流表接入电路后放在实物投影的演示台上,调解放大倍数就可以让所有同学都能看清表盘数据并观察实验现象。弹性形变时物体的微小形变,二、利用录像,让学生观察到不容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有一些实验现象是在课堂中不容易演示的,我们可以通过用录像播放一些成功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托里拆里实验是用水银做的,有的同学就会问用水来做这个实验会怎么样呢?这个实验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演示的,我们可以通过人教版所配制的录像演示科研人员所做的实验,通过观察比三层楼还要高的水柱,极大加深了学生对大气压的认识。再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这一部分时恰好是夏季,雾、雾淞、霜、雪、冰雹是绝对看不到的,云、雨、露珠虽然能出现,但是在课堂中我们很难直接观察到。所以我们用录像把这些自然现象浓缩在一个几分钟的片子里,在课堂上放给学生看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材料的各种性质、三、利用计算机教学课件,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初中物理知识中有些物理现象、过程难以被刚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学生想象,仅仅用语言的描述很难让没有感性认识的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概念。这些知识点往往成为学生的学习难点,而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对学生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有很重要的帮助作用。我们用计算机做的逼真的物理模拟,可以把抽象的规律和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摆脱思维障碍。例如:很多学生对声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难以理解,我们用flash工具做成一个演示课件,通过形象的模拟音叉的振动,放大的空气中分子的疏密变化展现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声波形成过程,大大降低了这个知识点的难度,促进学生对声波形成和传播过程的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现象、磁体的磁化过程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把抽象的原理变得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四、复习阶段,计算机教学课件再现实验过程,提高复习效率

在复习阶段,免不了要复习实验。如果把实验重新做一遍就会费时费力,而我们用计算机教学课件再现实验过程,就会大大节省实验时间,同样再现实验过程,达到复习效果。例如:阿基米德原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实验,在复习时我们把各个因素对浮力大小的影响用计算机教学课件再现,学生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重新回顾实验的过程,再次总结实验规律,提高复习的效率。影响物体吸收热量多少的实验、牛顿第一定律的理想实验、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实验等实验的复习均可以采取这种方法。

五、要把握好合理利用原则,不能用计算机教学课件全盘代替物理实验

物理学科的特点就是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并通过讨论总结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实验,能逐渐掌握观察、实验、类比、对比、转换等方法,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动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如果用多媒体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实验制作成动画课件,上课时教师在荧幕上演示实验过程,实验效果也非常明显。从表面上看教师上课容易了,教师在荧幕上指一指前面讲一讲好象把实验过程讲明白了,结论也非常清楚。但是学生没有动手、动脑机会,一个很好的发现学习的机会就变成了电子版的填鸭式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微机辅助教学课件不能全盘代替物理实际实验。应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制作或选择优秀的适合的教学课件,把通过现有的实验条件难以在课堂完成的实验做成教学课件,起到辅助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

用好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学好书法 第6篇

关键词:多媒体;书法;教学

我们中国的书法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独有的一门艺术.书法有严格的书写法则,少年儿童,尤其是小学阶段,主要是识字、写字,在学习文化的同时又学习书法,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促进文字书写水平的提高,把字写得更加整洁美观,更加合乎规范。在从小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同时,也可以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培养孩子们的耐力和自信心 。再说,写字也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所以,写好字,学好书法对小学生来说很重要。练习写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

一、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培养学生学书法的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成了书法教学的第一课。学生写好字的关键是对书法感兴趣,教师只有将学生兴趣激发起来了,学生学习时的思维才最活跃、最有效。在书法教学过程中,欣赏书法作品和讲小故事的方法能收到不错的效果。书法欣赏是书法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学生只有懂得欣赏书法之美,才会喜爱书法。欣赏是进入书法艺术学习的最初的台阶,学生对书法兴趣的产生最初来源于欣赏。如果没有学生对祖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的认识,没有学生对历代书法名家及名作的崇拜与热爱,则任何技法训练都毫无意义。兴趣、喜欢、崇拜、热爱,虽然只是停留在感知程度上的欣赏,但这足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点燃学生学习书法的激情了。因此,书法教学要先多上欣赏课,等到学生的“胃口”调足了,开展其他内容的教学就自然水到渠成了。生活中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都喜欢听故事,课堂上利用古今书法家故事,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在书法教学过程中适当插入故事可以調节学生的手指肌肉和大脑的疲劳,提高练习效率,学生感兴趣亦会产生奋发图强的动力,增强了练习书法的毅力。如张芝临池,池水尽墨;智永习字闭门不出十余载,退笔成冢;黄庭坚观看船夫划桨而行笔法等。通过讲述古代书法家的故事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又可以陶冶性情。在故事中再适当渗入教师示范和学生的练习,通过师生互动,把抽象的书法练习和形象的故事自然的融合在一起,课堂显得生动活泼,更可以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二、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营造良好的书法氛围,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障碍

以往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不可能把许多古代的碑帖和优美作品集中到课堂上一一展示给学生欣赏;受到水平能力,精力的局限,教师也不可能掌握书法艺术的精髓,也不可能全盘传输给学生。而现在多媒体已被广泛的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

1、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书法氛围,受到身心的陶冶。利用搜集到的广泛的网络资源,展示书法的精品。它那色彩鲜艳的动态画面,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灵活的教学手段,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也便于教师示范,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可以把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扫描到电脑上,或者下载网络资源,以投影、录像、图片等多种形式多视角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再加上优美的音乐和动情的解说,创造一个悦目、悦耳、悦心的境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学生不仅了解了作品的背景、特点,理解了作者的情感和意境,从中受到启发和感染,而且还强烈地感受到了书法的魅力,进一步产生对祖国书法艺术的热爱之情。

2、利用多媒体能高效地引领教学,促使学生学得更精,更准,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障碍。写字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其间的每一环节,每一步骤给学生作示范,让学生静观每一笔是否到位,细细体味每一笔的运笔。运用多媒体技术则能很好地解决诸多难题,可以利用镜头的定格、放大、慢放、循环播放等形式,突出重点或细节部分,使学生细致观察,认真思考。慢放画面,使转瞬即逝的动作过程完整、清晰、具体。平时教学中,一般是直接用笔在黑板上示范。这些方法由于书写材料和空间的限制,不能把知识点示范清晰,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投影展示,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看得更准确,观察的更仔细。如:利用视频展示台,教师在上面直接范写,“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的运笔过程以及用墨的多少、书写时的节奏等用笔方法在银幕上清晰地显现出来,学生对所接受到的知识印象会非常深刻。

三、用好多媒体,教会学生观察、比较的方法,把字写得更规范,更美观

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不够仔细是最为常见的心理品质不完善的具体表现。他们在临写字贴时,常常看一笔写一笔,一个字写得东倒西歪,结构松散。我的体会是教会学生观察、比较的方法。首先读贴、辩字、记形是教学的基本方法。读贴,即引导学生看清字形,在脑海中留下一个字的完整的轮廓。

运用电教媒体资源优化“口语”教学 第7篇

●激发兴趣, 让学生愿说、乐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 我在口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听环境,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观, 拨动兴趣的心弦, 调动参与的愿望, 从而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口语交际中来。如《云房子》一课, 课到关键处, 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小鸟所造的云房子的有趣样,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然后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形容它们。有了直观的依据, 学生把“云房子”的特点说得非常到位, 所用语言更是精彩。

爱做游戏、爱看动画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 我把单调乏味的说话训练融入到生动的动画和有趣的游戏中,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如在口语交际课上, 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动画, 生动的画面、精彩的情节, 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睛和耳朵。动画结束后, 学生针对故事情节或人物展开了热烈讨论, 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有时我在动画放到精彩处, 突然让动画静音, 学生看着动画继续在播放, 动画中的人物继续在交谈, 却不知他们在说些什么, 十分焦急。此时, 我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给动画配音。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 学生兴致高昂地进行口语表达, 口语能力得到了训练。

●创设情境, 丰富说话内容

李吉林老师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 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 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 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 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 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 乐于交际, 善于交流, 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现代教育媒体的交互性和智能化, 使创设情境不再困难。

1.利用电教媒体, 再现生活情景

在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 可以把生活中的情景, 通过电教媒体展现在学生面前, 从而提高观察效率, 提供“口语”表达的素材, 降低“口语”表达的难度。如在上口语交际《我长大了……》一课时, 我先利用多媒体课件, 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录像, 画面中有解放军叔叔手握钢枪、站岗放哨、保卫祖国的情景;有宇航员驾驶飞船探索太空奥秘的画面;有医生巡视在病房, 正为病人解除疾病的困扰……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 唤醒了学生心中沉睡的理想, 调动了学生潜意识里想说的愿望;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 在学生欲说无语的时刻, 给学生提供了说话的内容, 架起了内心语言和口头表述之间的桥梁。在这样的情景中, 学生觉得有话可说, 一个个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的理想。

2.利用电教媒体, 创设虚拟的情景

电教媒体不受时空的限制, 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 灵活地制作和运用, 创设出虚拟的情景辅助教学。如在上《未来的交通工具》时, 学生的思路一时无法打开, 我就通过媒体, 展示一些想象中的交通工具, 展演一些虚拟的情景, 学生大受启发, 思路一下子开阔了, 大胆地想象着未来的交通工具是什么样的, 语言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以范引法, 指导学生说话的方法

语言的最高境界不是掌握语言形式, 而是掌握语言形式以完成语言交流功能。低年级儿童受知识、能力等多方面的限制, 口语表达能力较差, 常常词不达意, 尤其是不会运用语气、语调的变化和语音的顿挫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 但模仿能力强。针对这一特点, 我利用有声教材的标准语言信息, 指导学生说话。指导说话时我重点抓住三个关键:一是不同思想感情的表达, 抓住说话时语气、语调的变化;二是不同场合和环境的不同感情的表达, 抓住说话时缓慢、快急的变化;三是不同说话对象的不同感情的表达, 抓住说话时语气表情的变化。让学生在模仿中感受, 在复述中练习。如看动画片段, 分角色表演独白或对白。在教《狐狸和乌鸦》一课的训练中, 我播放故事动画, 引导学生抓住故事叙述中语气变化, 重点指导学生模仿复述。听第一遍录音, 让学生对故事大意有所了解。听第二遍录音时, 有意提醒学生, 注意狐狸说话的语气前后是怎样变化的, 并且作了必要的朗读指导。这样通过对比模仿听读, 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初步懂得了狐狸内心感情的变化。然后, 把动画静音, 让学生分角色给动画配音。通过这样训练, 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了故事。

深度挖掘行业媒体的垂直用户资源 第8篇

第一,发扬行业优势。如果说,在各种介质的媒体都在向不断更新的互联网传播形态靠拢的过程中,一些综合类的新闻媒体呈现出马太效应,即几个强势的综合媒体大量占领用户,其他综合类媒体空间越来越小,甚至出现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业态。那么,恰恰是行业媒体,体现出差异性与独特性,专业性和垂直性,可能在这一轮转型大战中,抢占一席之地。

第二,相信内容为王。是渠道为王还是内容为王的争论,随着时间的推移,似乎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当今,微信内容泛滥,很多人对微信前景存疑。这一背景下,优质内容愈显缺乏。真正具有专业深度、独特视角的内容,将越来越被需要。传统媒体尤其是行业媒体以组织机构为平台的新闻生产方式,将发挥出独特价值。我想说,内容仍然为王,需要思考的是,究竟应该生产什么样的内容,怎样生产内容。

媒体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第9篇

媒体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实现媒体资源的数字化、一体化、网络化。系统以资源管理系统为核心, 将媒体制作、发行单位担负的各项工作, 如视音频信号的多格式采集与转码, 视音频文件的线编与非线编, 视音频、图片、多媒体课件等媒体资源的编目检索, 媒体资源的安全存储、资源的导出、下载、播出和制作发行等依照功能与流程划分为5个子系统, 包括资源采集系统、编辑系统、资料编目与检索系统、数字化存储系统、资源发布播出系统。系统网络采用全光纤网加千兆以太网的双网结构;视频数据的采集、检索、审片、下载采用双码流模式;支持各种文件的编码转换;存储方式采用“在线+近线+离线”的三级存储结构。系统功能架构如图1所示。

2 系统功能

媒体资源管理系统是媒体资料的统一管理平台。可将现有的视频、音频磁带、DVD等资源通过系统以数字化形式保存到安全高速的存储中。同时它与各种相关设备相连接, 视频会议、网络演播室等视频资料直接或经过后期编辑制作导入导出。在实际管理工作当中, 可以及时保存会议内容、工作报告等视音频资料, 形成强大的资源库;另一方面, 利用它的发布功能, 即可将其作为后台内容管理平台为网络发布提供内容服务, 例如网络视频点播、网络演播室等;又可利用B/S检索功能直接对用户提供媒体资源检索服务。

3 系统架构

媒体资源管理系统的系统架构包括媒体资源控制服务器、Web访问服务器、公共资源磁盘阵列、数据备份磁带库、采集工作站、编目工作站、非线性编辑工作站、B S方式访问用户点, 以及与视频输入输出设备相关的数据接口设备。

采集工作站:主要用于各种节目素材上载输入, 同时可以兼容从网络上传的压缩或非压缩数字文件, 在生成1路MPEG-2格式文件的同时产生1路镜像的MPEG-4格式文件, 实现高低码流同时编码。支持手动和自动采集方式, 支持定义入点和出点, 实现分段采集功能。具有自动抽取关键帧功能, 为快速检索提供了必要依据。上下载的媒体文件可以保存在本地硬盘中, 也可以直接写入共享存储子系统的磁盘卷。生成的媒体文件元数据输入核心数据库, 供编辑人员检索调用。

编目工作站:主要通过自动化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 实现资料的结构化处理和标注, 为综合利用资料时能够实现快速高效的查找提供基础。可通过扩展采集卡实现编辑功能。

媒体资源服务器:主要为光纤存储网的服务器端, 管理磁盘阵列。安装SQL2000, 作为数据库服务器。安装磁带库管理模块, 作为迁移服务器。也可进行编目工作。

Web服务器:配置I2S服务, 主要实现B/S方式的检索服务。作为转码服务器, 可将苹果机的数据转为各种格式的文件。可作为媒体资源服务器的备份服务器。

媒体资源系统网络拓扑图如图2所示。

4 子系统功能介绍

4.1 资源采集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用于将已有的成片和素材导入媒体资源系统, 以及对待处理的传统视音频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采集工作站运用先进的软硬件编解码技术, 可实现高、低码流同步生成, 同时支持文件异地上传, FTP模式保证高低码流文件快速上传入库。支持视频设备导入、光盘直接导入、网络采集等多种视频采集模式。使用千兆以太网进行数据控制和补偿方式传输, 使用接口为4 Gbit/s的光纤交换网作为主要传输手段, 全部视频文件都通过光纤传输, 提高了传输效率, 可支持网上编辑。

在实际应用和操作层面, 该系统还具有如下特点:

1) 基于CPU+GPU+I/O架构, 可通过配置参数制定灵活的编解码生成多种格式素材文件。上传采用多线程FTP模式, 快速稳定;同时支持断点续传。

2) 素材采集方式智能、灵活:可以单文件采集, 也可批量文件采集, 支持自动定时采集, 也可手动采集。

3) 视频输入信号实时调整:可显示控制输入音频的音量, 实时调整视频素材的色度、亮度、饱和度, 对比度等。压缩格式和码流都可以灵活设置。

4) 支持SDI (嵌入音频) 、模拟分量、模拟复合、Y/C等输入输出接口, 并无缝兼容SONY的专业蓝光设备, 预留P2接口;支持对录、放像机的精确控制, 能够实现遥控上载功能, 并且能达到帧精度的控制。

4.2 编辑系统

编辑系统尤其是非线性编辑系统, 长期以来, 都是独立工作的。非编工作站与其他媒体资源系统无法进行数据交互, 视音频素材和成片只能通过文件级的导入导出实现, 时间成本、介质成本、人工成本等都非常大。在引入媒体资源管理系统后, 非编制作实现了无缝的资源访问和引入, 并在可共享资源上实现了资源统一管理。

该系统可以将媒资库中的数字化媒体资料控制通过工作站、服务器、机械手等下载相关设备将素材直接下载到非编机或传统磁带上, 将一个或多个带有入出点的素材形成下载任务, 从而实现对原有节目的组合和重新编辑。智能化的素材迁移, 资料调用请求的统一处理, 支持整段素材中所需的部分精确到帧的下载, 缩短近线、离线素材下载时间, 方便用户剪辑。通过该子系统文件可直接调入非编系统, 完全兼容各种非编平台。

在实际应用和操作层面, 该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 提供对高码流文件的回放控制。

2) 提供文件下载进度信息显示, 将数字文件下载成视频磁带, 并同步输出场景表。

3) 将数字文件转化成DVD、流媒体等多种格式。

4.3 资料编目与检索系统

4.3.1 编目子系统

该子系统遵照广电总局《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编目规范》定制开发, 可对节目进行节目层、故事层、场景层和镜头层4个层次的编目。子系统采用开放、可扩展的编目管理结构, 可以提供自动、手动编目2种方式完成媒资数据元的创建。工作站的完善功能有利于编目流程的有序化管理, 提高编目录入速度,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设置系统参数。该子系统还可以提供素材关键帧自动提取和整理, 为将来的检索提供丰富的索引信息。科学规范的编目系统大大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媒资应用水平。

在实际应用和操作层面, 该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 与普通编目系统仅能提取关键帧相比, 本系统对节目的4个层次化处理都是自动进行的。

2) 能自动识别人脸图像, 对关键帧和片段进行浏览、管理和删除。

3) 字幕层可单独提取为黑白图层, 方便后续的OCR识别。

4.3.2 检索子系统

该子系统则充分实现了媒体影像检索的智能化、自动化, 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检索手段, 包括全文、主题词、分类、关键帧、联合查询、图像及声音检索等高级检索方式检索所需信息。系统支持文字、色彩、形状以及人像模糊检索等多种检索手段, 系统采用B/S检索方式, 可在任意工作站或网络上进行检索查询, 在数据库中调出所有相关资料, 方便广大编辑制作人员查询和下载。

在实际应用和操作层面, 该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 文本检索:包括主题词、分类及全文检索, 支持组合检索功能, 可以扩展支持模糊搜索和智能搜索功能。

2) 视频浏览检索:通过浏览低码率视频的方式查找信息。

3) 检索模板管理:可定义个性化及常用的检索模板, 供日常检索工作中反复调用。

4) 相似图片检索:与给定的图像形状、色彩、文理等相匹配 (指定相似度内) 的图像。

5) 色彩检索:根据给定的色彩属性查找所需素材。

6) 人头像检索:给定的人像头像查找包含该人头像的所有图片或视频信息。

7) 说话者检索:根据给定的人物声音特征查找特定人物。

4.4 数字化存储系统

存储部分是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媒体资源的数据存储实行统一管理, 在容量、安全性和工作效率上能充分满足视频资料的存储、调用, 可实现对各种类型的视音频资料、文字、图表等媒体资料的数字化存储, 为此笔者采用在线、近线、离线存储三级存储方式实现。

在线存储:媒体资产管理网络系统的存储核心。它使用标准SCSI协议连接至服务器, 可提供服务器扩容、数据存储及数据库应用服务。功能丰富, 管理简单。

磁盘阵列采用硬件FC控制器, 支持热拔插。磁盘阵列采用了多种部件冗余技术, 防止单点故障发生。同时, 数据高可靠性也一直是主要设计目标, 磁盘阵列支持RAID 6级别, RAID 6能分散存储2套Parity (奇偶校验) 数据, 使得整个RAID阵列可以经受得住同时损失2块磁盘。数据存储更加安全。

近线存储:采用企业级的可靠性和可管理性极高的中高端磁带库用于素材和节目的归档, 磁带库具有单位容量成本低、集中管理、存储容量大的特点。在面向视频编辑和存储的应用模式中, 作为一种比磁盘阵列相对廉价的设备, 数据流磁带库在功能上是在线磁盘阵列容量的扩充, 而不是简单地对在线存储设备的文件和数据进行备份。

容量扩充是指数据迁移管理软件的管理下, 存储在磁带库上的文件与存储在在线磁盘阵列上的文件在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中的地位是相同的, 具有相同的优先级, 系统对两者之间的管理模式是相同的。两者的区别仅在于存储介质不同, 以及获得文件时所需的时间不同。

通过数据迁移管理软件的统一调度和控制, 可实现在线和近线之间自动的数据迁移, 同时提供离线管理功能, 配合手工操作, 实现数据流磁带的导入和导出, 即近线和离线之间的数据迁移。

离线存储:采用传统的磁带密集架保存方式, 将各类磁带 (包括数据流磁带和各种规格的数字磁带) 规范地存放和管理起来。各类磁带保存了大量历史资料数据, 当用户系统再访问这些历史资料时, 需结合手工操作将磁带重新导入近线和在线, 实现对离线数据的访问。此外, 光盘刻录存储也是离线存储的一种重要补充方式。

在实际应用和操作层面, 该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 磁盘阵列采用了RAID5技术, 支持热拔插, 当用新的硬盘替换出错硬盘时, 系统自动恢复RAID集。

2) 在存储系统中, 配置双控制器, 每个控制器中具有独立的电源和冗余风扇, 当某个控制器出现故障时, 工作站和服务器可以通过另外一个控制器访问到所有的数据。不同的是, 系统的整体带宽会下降一半。

4.5 资源发布播出系统

对经过编辑和编目的成片, 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发布到局域网上, 这其中又包括网络演播室的直播方式和网络视频的点播方式。新一代的光盘发行系统也可以直接将媒体资源系统中的资源以光盘的形式发布。

5 系统安全

由于媒体资源系统中存在大量重要的媒体资产, 所以媒体资源系统提供了一整套安全防护的方案。

在系统架构层面的安全措施主要是:

1) 双主机结构:系统采用管理服务器和业务工作站双机架构, 可在业务工作站上完成所有人工操作工作, 服务器仅提供数据库管理、存储管理、Web检索、关键数据存储等后台服务, 基本不需人工操作, 可大大避免人工误操作对服务器的正常运行造成的干扰。而在业务工作站出现故障的情况下, 通过系统提供的安装程序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重新安装软件, 连通服务器后即可继续开展所有工作, 保障了极端情况下系统的快速恢复。

2) 双码流访问控制:系统支持使用流媒体实现编目/检索系统对低码流文件的浏览。当用户业务需要进行大规模检索系统时, 可以使用流媒体来实现对低码流的检索。在检索中, 客户端并不直接面对数据, 而是通过部署在媒资管理服务器上的流媒体服务器和流媒体文件进行数据交互。这样有效避免了采用共享方式来浏览文件, 也防止了客户端直接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 从而大大降低了感染病毒和黑客攻击的概率, 系统数据的安全性明显增强。

在用户层面的安全措施有:

1) 统一用户管理:保障系统安全重在管理。系统提供了统一用户管理功能, 使得所有用户只有注册并经过身份验证后才能访问系统资源, 或进行相关操作, 防止了非法用户对系统资源的使用。

2) 操作级权限管理:包括角色授权方式和权限授权方式2种模式, 可对系统内不同身份的人员做何种操作进行详细设定, 且不同的操作之间可以灵活组合。

在数据安全层面:数据安全实际上包括数据的访问安全、数据内容安全、数据存储安全。视音频数据的低码流文件、关键帧数据等。

RAID5冗余保护:为避免单个硬盘在系统运行期间出现故障, 管理服务器的数据硬盘采用硬件RAID卡实现对RAID5的冗余保护, 这样既提高了服务器关键数据访问效率, 又同时避免了在单硬盘故障情况下造成任何数据丢失。

利用数据库的备份机制自动备份:在系统的数据库服务器中, 可利用数据库的备份机制设定自动备份任务。自动备份任务的设置策略是全部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 这样保证了在数据库出现不可恢复的故障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数据库的备份还原工具, 使用备份数据将系统恢复到前一天的可用状态。

6 系统应用

媒资系统的应用, 首先为网络编辑提供了网络和数字平台。系统的光纤存储网络可提供高达400 Mbyte/s的实时数据流, 在配备网络硬盘工作站的条件下, 可以对数字素材进行并发性的实时网络编辑。

其次, 媒体资源系统是建立在数字化资源管理的基础之上, 通过以可靠的数字存储方式与结构、规范的编目标引格式与检索、正规的操作流程与管理机制对视频素材采、编、存、管、发的一体化流程建设, 使视频信息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通过信息的高速流通和有效服务, 实现视频内容信息流动和工作流程的有机融合。建设媒体资源管理系统, 既将现有的媒体资源应用紧密地结合起来, 又为开展新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媒体时代图书信息资源整合研究 第10篇

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建设管理大众化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是当今图书馆发展的必经之路。利用相关的技术体系和使用标准,将分散的,有差异的系统、资源和服务进行统一规划整合,形成效率高、速度快的一站式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形成相较于之前更加广阔的资源共享的个性化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是当今图书馆发展的必要趋势。

1 图书信息资源整合的基本原则

1.1 目标原则

即图书信息资源的整合在方便快捷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不论在何种情况下,图书信息资源整合都应该以读者为本,在充分考虑读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对图书信息,读者个人档案等进行整合,有目的,有选择性地利用使用价值高,适合读者的信息资源,准确定位,做到进退自如,使读者花费最小的代价却获得最大的回报。同时,信息资源整合平台还要为读者提供交流互助的工具,为平台对于客户需求的挖掘以及更好地促进资源共享都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1.2 系统原则

在整合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它的战略指导整体为图书馆的服务信息,且考虑到了每一个环节之间的影响,从而为其整体价值的上涨提供更多的促进策略,进而把整合信息资源的整个流程系统性地连接起来。在进行信息整理时更应朝着增加资源价值的目标进行,围绕着整体利益,以长远发展为目标,量身制定处理方案。当然,从图书馆自身出发,每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也应以此为判断依据,工作人员在这个目标的基础上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为实现图书资源的价值最大化提供方案。同时,还应该着眼于未来,从而制定一个发展的长期目标规划,做好各类信息资源的跟进,累积和保存工作,以确保该图书馆资源在完整的基础上达到持续可发展。

1.3 客观原则

在图书信息收集整合的过程中,要以客观真实的事实作为判断依据,从实际出发,严格防止随意编造虚假信息。即既要确保所搜集的信息是从实际出发的,又要保证图书信息整理人员工作时的态度是积极公正的。这种态度对整个信息搜集整理过程有非常特别的意义,原因如下:在进行信息资源整合时不管哪个环节出现错误都会严重影响到最后的调查结果,所以前期做好客观的调查分析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另一方面在于进行信息整理时主要是依靠该人员的经验进行判断,所以这就要求实施资源整合的人员一直根据客观的事实,以公正独立的态度提出使图书资源增值的方法。

1.4 开放原则

图书信息系统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它并非固定不变,反而会随着图书信息的增减和读者的不同时期的需求等发生相应的改变,同时这个有机整体也因为外界环境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整合信息资源还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它能将图书信息的基本情况立体地反映出来,所以这就使得信息整合的实施的动态保持显得特别重要了。在这个过程中,及时筛选掉虚假信息,将对读者最有利的信息透露给读者。特别是网络资源,因为它随时在更新,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所以这就要求资源整合人员随时广泛地了解线索,对有使用价值的学术信息,进行不定期地跟踪,及时将最新信息与已有的信息相结合,以保证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

2 图书信息整合的含义、内容以及相关特征

迄今为止,关于整合信息资源的理论研究进展其实已经非常明显,对于实践具有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

实际上,我国在图书信息资源上的研究主要是在整合资源的含义、包含的内容以及它的特征等方面。

1)图书信息整合的含义。

关于图书信息资源整合的含义目前有以下观点。

(1)着重于优化资源整合体系。有很大一部分研究者在阐述信息资源整合的含义时,着重强调其能使得整个资源体系更加优化。比如,章成志等研究人员就认为图书信息的整合是将图书信息知识经过优化重组以后形成的一个充满智能的系统化的信息体系。

(2)注重整合信息的手段和整合平台。数字资源时代是以充满自由但又发散的资源体系为基础,使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将各类资源连接在一起,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一站式服务”,方便快捷地办理所需业务。黄晓斌和崔瑞琴等研究者都提出在互联网络的推动下,利用数字和数据集成的方法对多种信息进行整合,同时还提供给读者规范统一的检索方式,图书信息整合达到了非常高效的传播。

2)关于整合图书包含内容以及相关特征的探讨。

(1)内容。在网络化发展的驱使下,图书信息整合的内容既包含了对图书信息的共享,集中图书和读者的信息,又包含了将各大网络信息集中在一起,同时图书信息的管理者信息也统一起来。曾经有专家从信息和社会工程两个角度对资源整合进行了剖析,认为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社会工程侧重于电子网络方面的整理,而信息工程则更加侧重于数据和流程等方面的整合。也有文献提出,整合图书信息主要包含了收集信息,将其整理后再重新进行组合。

(2)特征。崔瑞琴等评价整合图书信息是需要工作人员以专业的态度去对图书资源进行有层次、有选择、系统性地将相关信息统一结合在一起的。而刘洪则觉得其主要的特点是动态但又有整体,多样化的一个过程。

3 整合图书信息资源的策略

1)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与时俱进,建立整合图书信息资源的新体系,提高一体化服务的质量,增加其服务内容,从根本上杜绝资源整合的狭隘性和局限性,以适应社会知识的发展。

2)要勇于接受新思想,提高信息资源整合的创新性,破旧迎新,在思想上理解并重视资源的整合,并且从实际行动出发将其与世界前沿信息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最适合的图书资源整合方案。

4 总结

媒体网络化时代正在全面发展中,4G网络已经普及,相信5G或者更快速的网络不久就会到来,信息资源化的发展形势越来越明显。而且建设整合图书信息系统正如日中升,一方面,该信息的建设也对国家和人民有益,为促进中国科技与国际接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信息资源的整理因素的不确定性也使得这条路将是充满艰辛的奋斗历程。所以,每一位负责图书信息整理的人员都应该以一颗充满责任的心,自发地承担建设资源整合的重任,只要大家共同为达到图书信息资源的整合而努力,相信在新媒体时代,整合图书资源的成功建设将触手可及。

参考文献

[1]姚雪.全媒体时代档案图书情报信息资源整合[J].科学经验交流,2015(9):132-133.

[2]徐翠艳.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研究[J].时代经贸,2013(13):64-68.

[3]张卫东,赵红颖,李洋.欧美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实践及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3(12):243-247.

[4]栾晓红,张慧.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97-98.

[5]沈洁.浅谈高效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J].现代情报,2010(7):46-48.

媒体资源 第11篇

瞿长林执掌苏州广电总台帅印已有十载。在这十年间,苏州总台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十年来总台资产增长10.64倍,经营增长7.39倍,利润增长70.85倍。总台已成长为拥有资产55.5亿元的大型传媒产业集团。苏州广电总台广播频率的收益从十年前的1400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1.73亿元。这个成绩在全国地市级广播电视台中名列前茅。

瞿长林信守多干少说,在我们多次邀请下,才约在周末假日与我们进行交流。气质儒雅、精明干练、一身休闲装束的瞿长林用平静的语气打开了话匣子,将他引领苏州广电总台前进的理念和方法娓娓道来……

尊重广电发展规律,实现整合跨越

瞿长林是一位锐意前行的改革者,不过他更喜欢用的词汇是“整合”。2001年9月,他带着组建苏州广播电视总台的任务走马上任,仅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就将广播、电视、广播报、吴县广电系统、广电所属经营实体等相关机构、公司整合成苏州广电总台。从2002年1月1日起,苏州广播电视的各个频率频道就采用了总台呼号。组建广电总台,算得上他所说的第一次整合。

曾长期在苏州宣传部门任职的瞿长林,认为苏州广电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仅仅通过合并机构是不行的,必须顺应广电的发展规律,提高内在效能。于是他随即展开了第二轮整合。从2002年起,经过慎重调研,他开始在一线业务部门试行中心制,确立扁平化的二级组织框架。为慎重起见,先在电视块面和职能部门中试行。

2003年4月,当频道中心制试点取得积极效果时,他才开始在苏州广播部门实行整合。组建苏州新闻综合频率、交通经济频率、都市音乐频率,进行节目改版和经营模式调整(生活频率在东吴广电中心成立时进行了整合调整),体制机制改革调动激发了蕴藏在广播干部群众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节目形式更加丰富,质量明显上升,经营业绩大幅增长。

精通传媒经营的瞿长林在实施的过程中看到一个现实,每套广播既要办节目,又要搞经营,很难将节目做精、将经营做大,同时分散经营必然导致人力成本和经营成本居高不下。2010年9月,经过细致的调研,他们开始了第三轮整合,组建总台广播中心,下设新闻综合、交通经济、都市音乐三个频率和广播广告中心、广播行政技术中心,将原来各频率的经营职能和人员归并到广播广告中心,实行广播广告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瞿长林介绍说,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以瞿长林为首的苏州广电总台领导班子的改革理念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实现媒体资源价值最大化”;具体的方法也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就是“资源集中掌控,媒体集中经营,流程统一规范,细分行业经营”。

“资源集中掌控”指的是,把总台所有媒体资源集中起来由总台自己掌控,以求彻底改变过去那种频道频率或栏目经营由社会公司承包或内部人变相承包的做法。为此,苏州广电专门提出了“反对个人或小团体利用总台资源谋私,反对浪费使用或无效使用总台资源的行为”的理念,颁布四个“十不准”的规章,并统一管理涉商内容。

“媒体集中经营”指的是,苏州广电总台将下属的电视、广播由分频道、分频率经营过渡为由广告中心集中经营。这极大地提高了总台媒体资源的配置利用效能和市场垄断优势,避免了内部恶性竞争、资源价值比不高的现象。

“流程统一规范”指的是,从广告价格、折扣确定到审核审批的工作程序,从项目谈判、合同签约到输入、播出的工作流程,苏州广电总台均实现严格规范管理和电脑软件控制。同时,强化广告部门内部及经管(财务)部门的流程监管功能,这些都彻底改变了以往主观随意、“跑冒滴漏”的现象,在规范、流程上保证了总台资源的价值最大化,避免资源的流失和个人或小团体谋利现象。

“细分行业经营”指的是,苏州广电总台下属的广播和电视先后由“按地区经营”和“全民皆兵经营”的方式过渡到“按行业经营”。总台广告经营理念和方式实现了根本转变,从过去的以“时间、价格”为主要谈判内容的粗放的传统营销方式,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方式——向客户提供从市场调研、方案策划、宣传推广、信息反馈的全过程服务。

除了“实现媒体资源价值最大化”,瞿长林在采访中经常提到的还有一个词——“整体作战”。他认为经营和宣传、技术、大型节目活动及职能保障部门不能分家,总台的各个部门都要相互配合,不仅要配合,而且要进行资源互换和资源共享。他通过目标设置、资源管理、绩效考核、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奖惩监管等措施,向全体干部职工贯彻“整体作战”的理念,在节目、广告、活动、产业、技术、管理等各个环节之间强化整体作战的效能。

他拿苏州广电总台重大宣传报道的新闻资源整合机制,向我们举例说明“整体作战”的具体做法。他认为重大事件、重大活动的新闻报道最容易让节目形成社会影响力,创立品牌,所以在宣传组织工作时,总台成立领导小组,他亲自担任组长,分管宣传的总编辑担任副组长,总编室、各频道(频率)、报社、网站、技术中心、广播中心的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按照“宣传统一指挥,人员统一调度,设备统一保障,后勤统一协调”的原则,总编室牵头组织报道策划,制定报道方案,调度采编人员,组成联合采访组;调度技术、行政部门人员提供技术设备和后勤保障。所有采编人员以“苏州广电总台特派记者”名义,统一向总台所属各媒体编发经总台领导审核的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成稿,各媒体需根据总编室规划要求安排节目、版面进行刊播,以扩大报道声势,形成宣传合力,提升总台影响力。我们看到,有关“整体作战”的要求已经形成了规章,写入了苏州广电总台的制度汇编中。

三轮整合带来的是苏州广电节目质量的完全改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大幅攀升。苏州广电的节目屡次斩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政府奖、电视艺术星光奖、金鹰奖等奖项。苏州广电的收听、收视率在本地牢牢占据主导地位——央视索福瑞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总台下属广播频率在苏州收听市场份额达到75%以上。苏州广播2011年广告收入达到1.73亿,这一数字还不包括各项活动收益中支出的费用,广播收入较10年前增加了12倍之多。苏州广电总台广播中心主任王钰萍说,广播频率由过去的分散经营,变成了现在的统一经营后,成效显著,2011年广播广告收益增长了32%,比2010年25%的高位增长更上了一层楼。

nlc202309040258

内容为王 铸造品牌 增强广播影响力

胡锦涛同志在2002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要尊重舆论宣传的规律,讲究舆论宣传的艺术,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水平和效果。”瞿长林始终强调“传媒主业”这个概念,他强调苏州广电的社会责任,强调苏州广电要始终坚持新闻立台的理念,要高举“内容为王、铸造品牌”的大旗。在他的心目中,节目质量始终是第一位的,打造具有传播价值和公众影响力的内容产品,是苏州广电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为此他提出了“节目立台、内容为王、受众为本、创新为先”的口号,在“本土化战略、品牌战略和创新战略”的指引下,厉行节目创新。

创新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调动主脑,一种是借助外脑。调动主脑指的是向苏州广电总台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广播电视节目创新方案征集。总台根据创新方案的采用程度给予奖励,创新方案的提交还与干部竞聘竞岗结合起来。王钰萍主任介绍说,今年广播中心节目类型的创新力度特别大,全中心都进行了节目竞标,面向全体职工,谁的方案好,谁的广告吸纳力强,谁就可以做制片人。借助外脑主要指的是听取外界专家学者的意见。苏州广电总台与中国传媒大学形成节目创新固定合作关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高晓虹院长每年在5、6月份都会带着专家团,带着苏州广电总台提交给他们的新型节目形态前来讲评,进行专业的评估和分析,并对苏州广电总台的干部职工进行节目创新辅导。

瞿长林说,总台下属各频率已经打造出一批在苏州本地具有极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节目。苏州新闻综合频率总监易清、交通经济频率总监陈乐、都市音乐频率总监周知、生活频率总监龚奕在介绍中证实了瞿长林的说法。

易清介绍说,新闻综合频率最王牌的节目是已经陪伴了苏州听众度过30多个春秋的《苏阿姨谈家常》,现在的主持人汪乐英已经是第三代“苏阿姨”。节目内容涵盖健康咨询、养生知识、烹饪技法、心理调适等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问题,以听众喜闻乐听的各类生活信息,满足听众的生活资讯需求。新闻综合频率联合苏州市纪委共同制作的《沟通·政风行风热线》节目具有超高人气,苏州各部委办局的一把手走进直播间,现场帮老百姓解决问题。节目组还与苏州市便民服务中心12345热线合作,从中获取节目线索。为扩大广播节目的影响,除广播、网络同步直播外,电视台还与广播节目联动,同时录制,在苏州电视台的王牌节目《新闻夜班车》中播出,并剪辑成片段放到电视台新闻频道黄金时间的时政新闻节目中播出。该节目得到苏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姑苏晚报》和《苏州广播电视报》开辟了联动板块。

陈乐认为,交通经济频率人气最高的节目是《阿万茶楼》。《阿万茶楼》是以苏州话为主、普通话为辅的一档“双语脱口秀”节目,主持人万鸣、阿丁、冬燕演绎茶楼的老板、老板娘,依托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笑谈市井人情,讲述“好听”的故事。这档节目播出时间在14:00~16:00,虽不在黄金时段,但年广告吸纳数量保持在六七百万元。该节目的电视版今年4月底在苏州电视台播出。《直播苏州》是交通频率的老牌王牌节目,它是一档以交通、民生新闻为重点的综合新闻栏目,致力于报道“有趣、有用”,大家“关心、关注”的新闻。节目组在苏州市交巡警支队交通指挥中心设立直播室,发布即时路况信息。《直播苏州》单个节目承载了2000多万元广告。它下设的新闻评论子栏目“魏可说天下”,评点苏州本地新闻和国内外重大新闻,收听率可达同一时段收听市场份额的40%,最高达到50%。“魏可说天下”今年还获得了“江苏省品牌栏目”称号。

周知介绍说,苏州音乐频率的两个最知名的品牌节目是《摆渡人的歌》和《戏迷大舞台》。《摆渡人的歌》是苏州本地最权威的华语经典流行音乐节目,与国内外重量级唱片公司签署了“动听音乐合作协议”。该节目主打“音乐四季”概念,每年让听众朋友选出100首适合本季收听的歌。2011年节目推出了十周年大型节目《十年同城摆渡人,百听不厌一千首》。《戏迷大舞台》是苏州全城互动最强、参与最热烈的戏曲娱乐类节目,它的风格活泼、灵动,以电话参与的方式,为戏迷提供了便捷的展现自我的舞台,还安排戏曲名家与听众面对面,用名家的明星效应提升节目的关注度;组织以“空中联谊会”为名目的戏曲演出直播节目,达到舞台与直播间的互动;组织“846戏广看戏团”,让来自苏州各行各业、遍及城乡、热衷参与节目的忠实“粉丝”变成节目的生力军。

龚奕介绍说,生活频率有四大品牌节目:《老虎灶》、《快乐大巴》、《生活早报》和《一炮双响》。他认为,生活频率最大的特色在于品牌活动,“苏州市健康养生文化节”已经搞了两届,每届都有6万人参与。今年生活频率准备在养生文化节的基础上推出“苏州市健康养生博览会”。生活频率在苏州印象城开设了互动性极强的透明直播室,还承接了苏州地铁的语音报站项目。苏州生活频率注重节目的思想性,2010年报送的广播评论“国企频繁制造地王,为转型升级埋下地雷”节目获得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广播评论一等奖。

广播主持人出身的广播中心主任王钰萍对主持人在提升广播节目质量和水平的作用有独到的见解,因此,要求各频率在注重打造品牌节目的同时,也在着力培养像于心、苏阿姨、老毕、大宝、东方、杨帆、陈乐、小秋、叶佳、万鸣、冬燕、阿丁、礼强、宇凡、魏可、欧凯、江江、钟祥、文静、曹锐、苏峰、崔晶、李炎等有影响力的品牌主持人,让他们尽快成为苏州听众喜爱的空中伴侣。

苏州广电总台各个频率都有在苏州号召力极强的品牌活动,如新闻综合频率的寒山寺新年听钟声活动、交通经济频率的司机文化节、都市音乐频率的苏州民间戏曲节、生活频率的健康养生节,等等。

文化创意 布局前瞻 多元经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凭借三次整合积累的雄厚资金,瞿长林审时度势地抓住机遇,以卓越的文化创意,精准的战略前瞻,引领苏州广电总台进军新媒体和文化产业领域,以多元经营推动苏州广电的大发展大繁荣。

瞿长林在数年前连续下的几着妙棋在苏州广电总台的干部职工中赞不绝口。在访谈中,相关部门主任、总监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无线苏州”这一苏州广电总台自主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媒体传播平台。瞿长林的雄心是在数年内将其打造成苏州未来最大的实用信息集成平台。

nlc202309040258

事实上,在“十一五”期间,以瞿长林为首的苏州广电领导班子就作出了大力发展新媒体产业的决策并开始付诸行动。

早在2006年11月8日,苏州广电总台就与华视数字移动电视公司正式签约,合作开发苏州地面(无线)数字移动电视项目,两家成立了由总台控股的苏州华视移动电视有限公司,运行公交电视、楼宇电视等移动电视业务。同年12月9日,苏州广电总台又与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签署购物电视合作协议,次年初总台友友电视购物频道就正式开播了。2009年苏州广电总台开办网络电视台。2011年8月25日,苏州广电总台与深圳广电集团牵头组建的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CUTV)正式开播。两台同参与发起的全国各城市电视台及平面媒体共组华夏城视网络电视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广电总台成为唯一的副董事长台,瞿长林台长担任华夏城视股份公司的副董事长。目前CUTV旗下的传媒网络已经覆盖北起黑龙江、南至广东、西到新疆、东达上海的全国22个省市的近8亿用户人群。

最让瞿长林自豪的“无线苏州”是一款智能手机终端软件。苏州广电总台开发“无线苏州”为的是抓住3G智能手机迅猛发展的机遇。2012年初,“无线苏州”上线投入运营,短短四个月下载用户突破15万,他们的目标是今年底用户达到50万,再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固定用户达到100万。瞿长林瞄准的是把“无线苏州”打造成苏州最好的最大的生活实用信息集成平台,并要把它发展成一个线上线下的交易平台,把用户资源变成客户资源。

为了更好地服务苏州人民,苏州广电在“十一五”期间规划了现代传媒广场、苏州国际影视娱乐城、苏州演艺中心二期三大产业项目,在“十二五”期间投入巨资建设并全部建成投入运行。瞿长林希望文化产业成为总台“传媒主业”“新媒体产业”之外的第三条腿,形成三角稳定结构,增强苏州广电总台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抗风险能力。

2010年1月28日,苏州广电总台“现代传媒广场”建筑设计方案闪亮展现,整个项目由两栋L型塔楼组成,中间以寓意丝绸的M形户外顶棚相连。它出自世界顶级建筑设计大师日本建设株式会社的宫川浩之手。现代传媒广场预计2014年竣工。项目坐落在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东CBD中心,与今年4月28号开通运行的地铁1号线南施街站出口相连交通十分便利。现代传媒广场占地56.25亩,建筑面积33万多平方米,投资40亿元人民币。主楼高200米,共42层,为苏州广电总台总部,未来将集聚广播、电视、报刊等传媒主业和有线电视网络、互联网站、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移动电视、购物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产业业态。其裙楼部分为广电总台技术用房,有十多个大小不一各类演播室,其中有一个2000平米的大型多功能演播厅,除制作大型节目外,还能承接各种重大活动、会展、会议、文艺演出等。同时还有五星级酒店、酒店式公寓、高档写字楼等近20万平方米的商业地产。

2011年12月27日,由苏州广电总台投资20多亿元,占地207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的苏州国际影视娱乐城在苏州木渎天平风景区隆重开工。娱乐城以电影城、儿童城、演艺剧场三大文化项目为龙头,配套文化、休闲、旅游购物、酒店、餐饮等业态。电影城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集高科技特种电影体验、普通电影观影及各类影视主题文化活动于一体,打造金逸影院全国唯一的旗舰店。苏州广电总台将与有关公司共同打造一个6000平米的华东地区最具聚集效应的儿童职业体验中心和1.8万平方米的儿童城。还将与杭州金海岸演艺集团合作在影视娱乐城内建成集旅游演艺、夜场演出、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演艺娱乐综合体,打造苏州西部不夜城。

苏州演艺中心大剧院每晚上演的大型演艺节目立足为慕名而来的游客服务。二期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拓展演艺中心的功能。增加30100平方米(地上约15500平方米,地下约1455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规划有大型电影院、各种风格的电影厅、多功能演艺厅、文艺培训等文化产业项目,还将引入餐饮、咖啡、茶艺等配套休闲商业设施,该项目2013年建成投入运行。

苏州广电总台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确定的发展愿景是:“建设全国一流的城市现代传媒产业集团。”为了实现这个宏伟蓝图,瞿长林和领导班子将“十二五”目标分解为“四个跨越”:努力实现从地方性媒体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媒体的跨越;努力实现从传统广电媒体向现代传媒产业的跨越;努力实现从单一的传媒集团向传媒主业、新媒体产业、文化产业“三足鼎立”的传媒文化产业集团的跨越;努力实现从传统国有事业单位的体制机制向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现代企业的体制机制的跨越。

在被干部职工公认为“有文化创意头脑”的瞿长林台长的带领下,苏州广播电视总台一定会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记者手记:

到苏州广电总台采访,最大的感觉是瞿长林台长的身上呈现出精明干练、斯文儒雅的气质。他的话语滔滔不绝,条理非常清晰。有个性的带头人可以赋予团体个性的精神特质,也许,高效谦逊就是瞿台长赋予苏州广电的精神特质。因为这种特质我们从苏州广电的周明南、王钰萍、王黎明、易清、陈乐、周知、龚奕等同志身上同样看到。感谢苏州广电将他们的管理经验和办台理念无私地与我们分享,祝愿苏州广电事业产业大繁荣大发展。

媒体资源 第12篇

1 传统媒体应该积极与新媒体合作,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当下, 新媒体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 新媒体中信息传播的速度、效率及覆盖面等都有传统媒体难以比拟的优势。因此, 在传统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 应该注重结合新媒体的优势, 不断融合新媒体的资源, 以新媒体中的优势和长处来弥补自身的短处和不足。

1.1 搭建信息平台

相较于一些单一性的新媒体来说, 传统媒体在转型的过程中是有着自身的优势和长处的, 传统媒体中有着非常丰富的采访资源, 有着非常成熟稳定的采访团队, 这些传统媒体的优势是新媒体无法媲美的。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当下, 传统媒体应该积极进行转型, 构建网络信息平台, 依托于传统媒体丰富的采访资源和采访团队, 积极为网络信息平台提供新闻信息。对于很多传统媒体而言, 在提供信息的过程中, 存在着先天的劣势, 很多日报的息在第二天才能发布, 而对于一些电视媒体而言, 信息发布的时间与新闻发生的时间, 也存在着一定的时间段, 相对滞后的信息传播是当下传统媒体饱受诟病的地方。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 传统媒体应该积极构建网络信息平台, 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来加强信息的及时性送达, 并通过运用传统媒体来不断完善后续信息, 实现信息的综合性覆盖。

1.2 加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

对于很多传统媒体而言, 在发展的过程中, 传统媒体越发觉得以受众为主导, 根据受众的需求来进行针对性的信息报道是传统媒体发展的主要脉络。在这种主导思想的影响下, 很多纸媒开通了热线电话, 通过热线电话来收集读者的反馈;很多电视媒体开通了来电或短信热线, 但这些形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受众的自由表达意见。而在新媒体中, 受众可以随时随地, 不受任何时间、空间的限制, 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受众既可以选择匿名的方式来表达意见或建议, 也可以选择实名的方式来进行意见呈现。这些都是新媒体的先天优势, 因此, 对于很多传统媒体而言, 在转型的过程中, 必须借助于新媒体受众的互动性, 不断提升媒体与受众的互动, 及时了解受众的需求, 及时根据受众的需求来选择报道方向和角度, 提升受众对新闻的满足感。

1.3 及时扩展信息传播渠道

在当今时代里, 新媒体的发展是特别迅猛的, 新媒体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这些都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传统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 必须紧紧跟随新媒体的发展步伐, 紧紧贴合新媒体的发展方向, 及时更新报道方式, 及时更新报道角度, 以此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不断地促进新媒体的发展。随着微博、微信产生并日益覆盖, 传统媒体在新闻报道中, 同样应该积极地构建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或微信互动平台, 通过这种交互性强的社交平台, 来加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来积极呈现新闻事实, 来及时回馈受众的信息;同时, 还可以有效地收集线索。现阶段, 很多受众往往更倾向于借助微信平台来提交线索, 来爆料事件, 传统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应该积极地利用好微信平台, 扩散线索的搜集源。

1.4 不断扩展线索来源面

当下,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自媒体的发展, 自媒体及时性、随意性、全面性等特点, 都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特别是在传统媒体线索来源渠道不断缩小的今天, 通过利用好自媒体, 通过积极营造好“大众记者”可以有效地扩散新闻线索的来源面, 进而丰富新闻媒体的报道线索。如北京某晚报记者通过在其朋友圈中, 看到其他朋友发布的车祸现场图片和信息, 及时予以跟进, 对车祸现场进行详实的报道。当然对于很多传统媒体而言, 在新闻报道中利用新媒体资源时, 还应该积极更新自己的信息采编系统, 实现更加快速地对信息源做出反应, 使对新闻源的甄别、报道、审查和发布一系列流程尽可能地缩短时间, 反应更加迅速。

2 发挥自身优势, 缩小转型差距

相较于很多新媒体, 传统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利用新媒体的优势, 本身应该属于转型。在转型中, 传统媒体已然落后于新媒体, 如何有效地缩短差距, 如何实现新闻报道的快速嫁接, 推动传统媒体的快速发展呢?传统媒体应该在利用新媒体的过程中, 坚持凸显自身的优势, 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成功嫁接,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推动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快速传播。

2.1 注重传播形式的创新, 但仍需提升内容

新媒体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 但无论是哪种传播方式, 如果受众对传播内容兴趣不大, 或者传播内容缺乏真实性、客观性、全面性的考量, 长此以往, 受众肯定不会买账。因此, 传统媒体在利用新媒体进行新闻传播中, 在充分结合新媒体的传播形式的同时, 还需要紧紧把握传统媒体的优势和特点, 突出新闻内容, 不断提升新闻内容的丰富性和真实性。因此, 传统媒体在巧妙利用新媒体进行新闻报道时, 不应该丧失传统媒体自身的优势, 不应该仅仅关注外在形式的创新和变革, 还应该在新闻内容上下功夫。鉴于此, 传统媒体在利用新媒体的过程中, 仍应该多下功夫, 提升新闻内容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不断提升新闻内容的质量, 巧妙地选择新闻报道的形式, 以此来综合性地提升新闻传播的质量和效果。

2.2 充分发挥公信力, 在报道中仍应选择公信力好的平台

在传统媒体借助新媒体进行新闻内容传播时, 仍应该充分凸显传统媒体新闻报道中的公信力。相比于新媒体, 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 新媒体新闻报道的公信力是值得商榷的, 特别是在相对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下。但传统媒体的公信力确实真实存在的, 受众选择通过传统媒体渠道来获取信息, 很大程度在于传统媒体给予受众的权威感。不少传统媒体在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报道时, 往往不注重甄别新媒体的形式, 乱用滥用新媒体传播形式, 造成其公信力的降低, 反倒不利于传统媒体新闻内容的报道。鉴于此, 传统媒体在利用新媒体技术的过程中, 应该选择科学的公信力较高的新媒体方式, 不断提升和维护公信力。

2.3 努力提升新媒体信息编辑人员的业务素养

在传统媒体利用新媒体报道方式进行信息报道或新闻报道时, 信息编辑人员既是新闻内容的把关人和审核者, 也是新闻标题的编辑者和推送者。由于传统新闻人与新媒体新闻人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存在着相对的区别性, 这使得很多传统新闻内容在递交到新媒体平台后, 在经过信息编辑人员的编辑处理后, 与原来的新闻内容出现了矛盾, 甚至出现了差错, 影响新闻传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鉴于此, 在传统新闻媒体利用新媒体的过程中, 必须注重传统媒体人与新媒体人之间的互动交流, 及时沟通想法, 尽可能地减少新闻的失真或者虚假情况出现。

在当今时代, 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快捷性、互动性和大众性等特点都决定了传统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必须借助于新媒体报道的方式和方法, 加强新闻报道的互动性交流、搭建科学的网络信息平台, 不断扩散信息渠道, 丰富线索来源的渠道, 只有这样才能综合性地提升传统新闻的报道质量。当然, 传统媒体在利用新媒体的过程中, 还应该积极凸显自身的优势, 注重提升新闻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注重把握媒体的公信力。

摘要: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 传统媒体如何转型来应对来自新媒体的挑战, 这是所有传统媒体人所要面对的问题。在转型中, 传统媒体应当在新闻报道中利用新媒体的优势, 有效地缩短差距, 实现新闻报道的快速嫁接, 进而推动传统媒体的快速发展;同时, 传统媒体在利用新媒体的过程中, 还应该积极凸显自身的优势, 注重提升新闻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注重把握媒体的公信力。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闻报道,新媒体资源,策略,规律

参考文献

[1]刘瑾璐.试析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新闻传播如何走出困局[J].新闻传播, 2014 (18) .

上一篇: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下一篇:军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