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式教学范文

2024-07-25

提问式教学范文(精选12篇)

提问式教学 第1篇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的动力来源于内部矛盾斗争。苏格拉底“产婆术”的第一步“讽刺”就是不断提出问题使对方陷入矛盾。我国孔子也说过:“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能使幼儿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 激发幼儿求知欲, 调动幼儿思维, 从而发展幼儿智力。提问, 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聚焦点, 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形式, 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今中外对提问的研究不计其数, 教师、学者从不同角度将提问进行分类, 类型很多。这些不同的提问类型以其特殊功能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例如从回答的思考方式来分, 有六种类型的提问:复述型提问, 从思考价值的角度讲, 这类提问着重于语言上的理解;演绎型提问, 要求幼儿答出具体表现, 思考价值大于复述型提问;概括型提问, 可以培养幼儿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型提问, 让幼儿分析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自答式提问, 主要作用是把幼儿带入思考的情境。教师考虑教学流程中细节、环节的不同需要, 采用相应的提问类型来对幼儿进行发问, 以达到教学活动目标。

二概念界定

1. 是非判断式提问

是非判断式提问是包含答案的设问, 不需要被提问者 (幼儿) 进行过多思维加工, 只要幼儿进行肯定或否定的回答。通常的结构为“A不A”式, 例如“好不好”“行不行”“能不能”“可以不可以”等等。

2. 有效性提问

有效性提问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 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师有效性提问, 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精心设置问题情景, 使提问具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 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

三提高是非判断式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教师是教学中提问的组织者、实施者, 作为提问的主体, 教师对提问理论的研究和了解, 对提问技巧、形式、设计等方面的掌握, 直接影响到提问作用的发挥, 影响到幼儿的学习效果。实践证明, 是非判断式提问在幼儿教学中是有价值的, 但是要充分挖掘和发挥是非判断式提问的教学价值, 提高这类提问的有效性, 避免这类提问本身的缺陷, 关键是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的态度和做法。如何看待是非判断式提问, 如何具体操作提问以及如何利用是非判断式提问提高教学活动效率是一名幼儿教师需要深思的问题。

1. 关注理论研究, 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待自己教学的态度, 采取教学措施的根源。调查反映部分教师教育理念落后, 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师应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关注教育发展趋势, 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思想, 跟上时代步伐。在这方面幼儿园尽量为教师创造学习的机会, 加强教师对是非判断式提问的理论认识, 肯定和运用这类提问的同时, 了解此类提问的缺陷和不足, 找出自己在运用这类提问时的问题, 在进行提问设计时尽量避免让幼儿机械地、不动脑筋地回答等负面影响。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依据, 实际课堂教学为关键, 全面辩证地看待运用是非判断式提问。

2. 讲究提问技巧, 提高是非判断式提问的有效性

第一, 提问次数不宜过多, 注意把握“度”, 适可而止。从幼儿心理学角度来看, 根据强化理论, 幼儿各种学习行为的形成都基于外界的强化和鼓励, 在一系列活动中, 教师的行为构成三方面的活动, 即组织、激发和反应。在幼儿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各环节的新颖、有趣, 这样更有利于建立刺激—反应的联系。处于中心地位的是“激发”, 对于提问, 若是长时间重复同一种提问类型, 刺激单一, 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在对20节教学活动的观察中, 发现有部分教师频繁使用是非判断式提问, 例如中班美术活动“钥匙变变变”22个提问中有12个是非判断式提问;中班科学活动“好吃的橘子”26个提问中有14个是非判断式提问;大班语言活动“小瓢虫”, 32个提问中有16个是非判断式提问。虽然活动开展顺利, 但是孩子情绪越来越低落, 到最后的提问“小朋友, 我们一起来做, 好不好?”孩子们几乎没兴趣回答, 或是“好”的拖长音。对是非判断式提问, 由于它要求简单, 幼儿不需要花较多时间进行思考, 提问次数过多极易引起孩子的厌倦。教师要把握好提问次数, 适可而止, 保持孩子对提问的新鲜度, 激发兴趣。课堂管理过程中, 如果频繁提问这类问题, 对幼儿刺激单调, 不仅不能达到管理课堂, 使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效果, 反而会使孩子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 阻碍课堂教学的开展。

第二, 根据课堂情境, 找准时机, 适时适地提问。提问的有效性不仅仅取决于提问的文字形式, 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提出问题的情境。对课堂管理, 根据当时课堂实际情境, 找准提问的时机, 提高是非判断式提问的有效性。例如, 在课堂教学中, 总有幼儿做些与教学活动无关的事, 和其他幼儿说悄悄话, 小手动来动去, 摸摸书, 碰碰椅子, 或是偏着头, 望着教室外的天空。遇到幼儿在课堂教学中分散注意力的状况时, 教师可以运用是非判断式提问, “小朋友的眼睛有没有找到老师?”以引起幼儿的注意, 继续教学活动。从问卷和访谈中看出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是非判断式提问大多是为了集中幼儿对教学的注意力。这是是非判断式提问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 教师可利用这一价值,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这类提问的管理作用, 针对教学内容的这类提问尽量少用, “好不好”“是不是”使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思考较少, 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不要求幼儿说出所以然来, 幼儿往往机械地应付, 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没有帮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时机, 扬长避短。

第三, 把握提问对象的类型, 集体提问和个别提问相结合。大部分教师运用是非判断式提问一般针对全体幼儿, 针对个别幼儿的占21%。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不同提问对象相互结合, 以达到管理课堂、推进课堂教学的目的。如当大多数幼儿在专注上课, 只有少数几名幼儿思想开小差, 这时就不需要对全体幼儿进行是非判断式提问, 提问直接针对那几个不遵守纪律的幼儿, 迅速将他们“拉”回到教学中来, 避免对其他幼儿造成干扰。如果教学进行到最后部分, 由于时间较长的原因, 多数孩子注意力开始分散, 这时提问就可以针对全体幼儿。

第四, 变化提问语音语调, 故意让幼儿出错, 引起探究的欲望。提问的有效性, 有时取决于提出问题时的语音语调的变化、词句重复以及词的选用。教学活动中, 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也是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因素。提出是非判断式的问题, 可以对语调进行修饰, 比如用奇怪的语气提问, 用神秘的语气来提问, 吸引幼儿的注意。

另外, 教师可以故意设下让幼儿犯错的陷阱, 激起幼儿探究的欲望。比如在大班科学活动“毛毛虫”的教学中, 一名幼儿告诉老师说“毛毛虫是知了的宝宝”, 教师清楚孩子的说法是错误的, 但是其他幼儿不知道正误, 这时教师可以故意用肯定的语气问:“他说得对不对?”受教师肯定语气的误导, 幼儿会顺水推舟地回答“对”, “不对”老师反驳孩子回答, 孩子一下子被吸引过来, 表现出想探究的欲望, 对幼儿思维有一定启发。

第五, 善于将这类提问与“为什么”相连。很多教学理论评价是非判断式提问过于简单, 缺少启发性。幼儿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 无助于幼儿思维发展。为了弥补是非判断式提问在教学中的弊端, 教师可以将这类提问与“为什么”相连。如在中班美术活动“钥匙变变变”中提问“钥匙是不是变成小飞机了?”“是”, 幼儿答道, 教师紧接着问:“那为什么能变成飞机?”这样引起幼儿进一步思考, 不再停留在简单地回答“是”与“不是”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1]周兢、余珍有.幼儿园语言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2]姚梅林、郭芳芳主编.幼儿教育心理学 (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3][美]罗伯特J.斯滕伯格、温迪M.威廉姆斯.斯滕伯格教育心理学 (姚梅林、张厚粲等译)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提问式英语演讲开场欣赏 第2篇

Mr. Chairman, Excellencies, Ladies and Gentlemen,

I should like first of all, to once again thank the Norwegian Nobel Committee for the award they have made to the United Nations Peace-Keeping Operations. Their decision has been acclaimed all over the world. I take this opportunity also to express once again my deep gratitude to the countries, which have contributed troops or provided logistical support to these operations. It is to their willing co-operation that we owe the success of this great experiment in conflict control.

Peace─the word evokes the simplest and most cherished dream of humanity. Peace is, and has always been, the ultimate human aspiration. And yet our history overwhelmingly shows that while we speak incessantly of peace, our Aquinas tells a very different story.

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式教学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374-01

师生问答是课堂教学中互动交流的方式之一,是教学中的一门艺术,它能诱发学生参与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某些线索,使学生注意到教材中的某些特定信息;给学生提供练习与反馈机会;有助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迁移。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以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呢?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以问引问,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提问的确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开发学生的智力,如果能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发学生反问,则会出现另一番教学效果。然而,我发现多数学生不敢在课堂上提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对提问的方式、方法、内容叙述形式等把握不好。

如解答应用题:“学校把360本故事书分别放在上、中、下的书架上,上层的1/4等于中层的1/5,等于下层的1/6,求下层书架上放多少本书?”这道题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很容易在此产生思维障碍,这时教师点拨性地提问:“如果我们从这三层书架中每一层书各有多少份入手,会发现什么呢?”老师的话音刚落,一个同学就自告奋勇地回答:“上层有4份,中层有5份,下层有6份,一共有15份”老师趁热打铁接着问:“既然知道了总的份数,下面是不是该考虑每一份的本数了呢?”还没等其他同学回答,就有一位同学站起来问道:“老师,既然每一层的份数不同,那么每一份的本数是不是也应该不等啊?”听到这位同学的发问,因为他说到了问题的关键之处,教师对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后,接着问道:“这位同学问得非常好,为什么每一份的本数会不等呢?如果我们从份数角度考虑,是不是就可以求出每一层书架上放了多少本书呢?”经这样一问,学生思路顿开:下层占故事书总本数的6/15,也就是360本的6/15。[2]如此一来,这道难题就很容易地被解决了,其中的奥秘就是老师的提问在了知识的要点之上,加之学生富有灵性的反问,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最终得以拓展。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问”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天生是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的和求知欲的,但由于受长期以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的传统教学观的影响,学生在上小学数学课的时候往往过于依赖教师和教材,教师讲的,学生就一个字不差的记在笔记本上,书上写的,学生就按要求练、读、背。长期下去,她们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质疑的能力。当他们考上大学以后,在大学教学模式下,要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向老师提出问时,他们这才发现自己没有提问的能力了,老师要求提问题也提不出问题,这应该就是当代中国教育的悲哀吧。因此,为了提高小学生在小学数学课上的问题意识,提高问题教学的效果,首先应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入手。

教师要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虽然,目前在数学教学中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手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观念的影响,老师还是习惯于以自己为中心有效教学,不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缓解课堂的紧张气氛是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敢于思考,敢于提出疑问。

三、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让学生体验数学思维的过程

作为课程目标之一的“数学思考”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数学思考弥散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解决问题之中,融合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思考是一种搜寻更广、潜入更深、更富挑战性的深层智力活动,是学生对数学对象深刻、理性的认识过程。要让学生思维进入更深层的思考,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尤为重要,我们都知道,提出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并不重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更不要说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分析其中的原因,有时是教师缺乏这样的意识,有时是教师有这样的意识并给学生提供了机会,但学生却不“配合”,要么自认为提不出什么问题,要么提出的问题都千篇一律,没有研究的必要。因此,为学生营造大胆提出问题的氛围,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显得十分必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在极力唤醒学生心灵深处蕴藏着的探索的冲动,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个性。

四、巩固评价提问,了解学情,反馈教学

巩固评价提问一堂课或其中的一个环节结束后,为进一步巩固或检验评价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而设计的一种提问。通过对概念、知识的复述、回忆、理解提问,引导小学生回顾、记忆、巩固所学知识,及时了解、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反馈评价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利于教师反思教学不足、进一步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五、课尾提问,设置悬念,延伸思维

一堂课的结束,并非意味着教学内容与学生思维的终结。学贵存疑,有疑是对学生探索新知永久动力。课堂教学结束时,提问设置悬念,既巩固深化教学内容,又为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埋下伏笔,做好铺垫,同时保持兴趣与思维的持久性、连续性。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提问式教学法 第4篇

一、提问要有的放矢, 不提无效问题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 “问题”提得很多, 但经常是一些可提可不提, 答案很明显或者根本无法回答的问题。比如说:这样做对不对?下面我们来做什么好不好?这些问题近乎教师的口头禅, 在课堂上少提为妙, 而能够推动课堂环节的问题, 往往是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的。

笔者在太仓实验中学听过一节课:“学制贺卡———WORD图文混排”。一上课, 教师拿出两张纸制贺卡, 让学生比较有什么不同。然后提问:“贺卡由哪几部分组成?”前一个问题, 让学生从直观上认识页面设置“横向”、“竖向”的概念;而后一个问题的解答, 更是包含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图片、艺术字、文本框, 这些都可以通过WORD菜单中“插入”命令来完成。解决了这些问题, 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提问要生动有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 既要根据教材内容有的放矢, 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 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但不能过于从专业角度要求学生, 提问要深入浅出, 富有趣味性。

在讲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时, 涉及信息处理的五个要素, 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就设计了这样的环节:随机叫出某学生的名字, 那名学生立即站起来, 教师提问:“你为什么会站起来呢?”“因为听到教师在叫我的名字。”“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时, 其他学生哄然大笑, 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这个过程, 先是从耳朵输入信息;然后大脑存储并加以分析 (运算) :教师叫我的名字, 让我站起来;身体输出结果:站起来;整个过程受到大脑中枢神经的控制。这样, 学生就很容易明白信息处理的五要素, 再与计算机的部件一一对应, 就能很好地认识电脑硬件的组成。

三、提问要预设“陷阱”, 问在学生欲知时

学生精力旺盛、充满探索欲, 有时, 他们会不顾教师的要求, 拿到任务就做, 这样常会碰壁。教师可以在他们遇到问题后, 帮助他们分析解决。

例如, 在学生做贺卡时, 教师可通过提问, 引导学生分析思考相关的几个要素, 然后让学生自行尝试。学生在“插入图形”时可能会遇到问题, 怎样插入图片, 才使图片不移动。这时教师可以提问:什么状态下, 图片才能够移动?让学生比较一下不同版式下图片的区别:嵌入型版式图片四周的句柄是实心方块, 这种状态下, 图片只能随着文字一起动, 不能自由移动, 而其他版式的图片周围的句柄是空心圆圈, 图片可以自由移动。学生通过比较, 形成版式的概念, 教师再趁热打铁, 让学生尝试一下如何设置插入图形的版式, 这样, 任务就水到渠成了。

四、提问要灵活善变, 关注课堂生成问题

一堂预先设计好的课表面上看可能是“完美”的, 但不一定精彩。教师若能灵活处理课堂上的突发状况, 就可能因“祸”得福, 上出精彩的课。

笔者曾经在一节公开课上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讲到局域网和广域网时, 以为这个问题学生能分清, 就随意叫了一名学生回答:“我们现在所处的机房, 是什么类型的网络?”结果学生回答:“不是网络。”学生没有按照预想的回答, 这可怎么办呢?我连忙转问:“你现在屏幕上看到的画面是哪来的呢?”学生答:“教师电脑上的。”“那教师电脑的画面为什么会传到你的电脑上呢?学生答:通过网线。”笔者让学生站起来, 看一下电脑后面的网线, 再指出机房一侧集线器, 电脑通过集线器连到一起形成局域网, 然后, 再通过学校的大服务器连到互联网上。这样一来一往, 学生就分清了局域网和广域网的概念, 还很顺利地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系统。

五、提问不局限答案, 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在具体操作中, 一个任务的实现有多种方式, 学生有时候不一定按照教师的方法来做, 而是自己找出新的途径, 教师要保护学生探索求知的想法, 不能为了维护教学环节的完美而一律扼杀。

行动学习《提问式领导力》客户评价 第5篇

——2012.11.29《提问式领导力》高端沙龙圆满落幕

由国际行动学习学院、深圳市赛博锐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提问式领导力》高端沙龙圆满结束。

本次举办的《提问式领导力》的高端沙龙活动,首次针对快速成长型企业的领导者,特邀国际行动学习学院资深认证教练高小惠老师、国际行动学习学院资深认证教练章老师、国际行动学习学院认证教练吴老师等重量级嘉宾现场讲授并进行行动学习工作坊演练,教我们使用21世纪最实用的领导术——提问式领导力,通过行动学习,帮助成长型企业突破领导力的瓶颈,跨越企业发展新台阶!

【主办】国际行动学习学院

【协办】深圳市赛博锐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参会人员】国际行动学习学院3位资深教练+32位成长型企业的领导者代表+世界500强IBM、艾默生等重量级嘉宾

【沙龙现场介绍】

培训地点:博林诺富特四星级酒店

沙龙课程讲授环节——此环节是由赛博锐(http:///)首席行动学习专 家高小惠老师授课。课程首先从目前企业领导者面临的现实困境展开:

1、目前老板最大的挑战是复杂性的快速升级;

2、79%的受访者预期未来5年内事情会更复杂;

3、60%的受访者怀疑自己的应对能力。

领导者们如何面临这些挑战?高老师引出21世纪领导者最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法——行动学习,从行动学习的定义、六大要素、两项基本原则、有效提问等一一展开精彩的讲授。最后,高老师结合企业实际,给成长型企业的领导者分享了行动学习在企业中以什么形式运用,重点建议目前成长型企业可以先从行动学习的核心技术开始学习,包括提问的智慧、行动学习教练实战、问题解决创新系统等方面。

行动学习实战工作坊环节——此环节是由赛博锐首席行动学习专家高小惠老师与国际行动学习学院2位教练章老师、吴老师共三位国际行动学习认证教练,带领大家进行行动学习实战工作坊,在工作坊中,成长型企业的领导者代表纷纷提出了他们目前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解决招工难?如何储备和培养中层干部?。。。等,在国际行动学习学院教练的引导下,每个小组展开热烈的研讨,组员从刚开始对行动学习工作坊研讨的茫然到兴奋、恍然大悟,有欢笑、激动。

“哎呀,大家太棒了,我太爱大家了。总之,我爱我们这支团队!”这是在11月29日行动学习《提问式领导力》沙龙上听到的最让大家感动、温暖又窝心的话语。

当某一组员说着这句话时,大家都哽咽了,甚至当场整个团队差点感动的落泪。特别是在宣告这一天的行动学习沙龙结束时,大家互相告别,互留联系方式,彼此是那么地依依不舍,亲如一家人,这种浓浓的情谊洋溢着整个会场。

“带着问题而来,带着智慧而归!”,这是赛博锐行动学习中心带给与会嘉宾的祝福!虽然这是课程的结束,但却是我们行动学习的开始!

后期,还将会有国际行动学习学院与赛博锐咨询联合举办的行动学习经典系列课程,包括《提问的智慧》、《行动学习教练实战》和《问题解决创新系统》等培训课程,敬请关注。

(附文)《提问式领导力》高端沙龙第一期精彩回顾

【学员留言薄】

(TCL、阳光视觉、深圳森美丽服装、广东省职业经理人协会等企业领导者纷纷在留言薄上分享学习收获)

欲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国际行动学习学院相关报道:

http:///showNews.asp?id=126

行动学习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初中英语联想提问式教学法及其应用 第6篇

一、理论依据及原理

语言知识的掌握及应用从本质上来说是信息的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联想提问式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精心设计、适时引导和严格控制下进行的。联想是使学生头脑中已存储的知识与新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提问是依据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加以判断并确认的过程。联想提问式教学法旨在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启迪联想、鼓励提问为主要手段,使新的语言信息在输入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刺激作用,进而创造出一种有利于语言输出的良好环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产生利用所学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强烈愿望,使学生的许多内在的潜能被激发出来。

二、联想提问式教学法的应用

联想提问式教学法就是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对不清楚、难理解的内容加以形象的概括,最终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提问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起引导、辅助和补充的作用。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的任务是给予简练、精确的解答。联想提问式教学法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词汇教学

1.根据教学实际选择有联想意义的词,对其同音词、同义词、同类词及意义相关的词汇进行联想。例如:use—useful-usefully-usefulness,useless、uselesslY、uselessness。由其他如head、face、eye、nose、ear、leg、hand、foot、chest、toe等类似的单词究竟能联想出多少个词汇取决于参与学习的群体的词汇量。联想提问式教学法的实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可由教师提示、提问,带领大家共同联想新旧词汇,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渐深入。实践证明,学生对课上共同联想、学习的词汇一般都会牢固记忆,并在以后的英语写作中下意识地经常使用。

2.就课文内容、练习内容或某个词汇设计相关话题进行讨论,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语言、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唤起他们对与这些话题相关的词汇群的记忆。例如,教学umverse这一词汇时,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What'sthe u—nive~elike?学生对这一话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可在黑板上对学生所提的内容概括、整理出一系列词汇,如:umvene—)sun→moon→star→colorless→space→satellite

→man madesatellite

→know l-edge……这样便于调动起学生学习、记忆词汇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得词汇记忆的枯燥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二)写作构思训练

针对学生英语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内容空洞、语句重复过多的问题,我们必须强调对学生写作构思的训练。写作构思训练要贯穿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在词汇学习、课文讲解、课后练习讲解时,应就所涉及的概念及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进行讨论,使学生在作文的构思上有很大的进步,并使其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三)听说训练

联想提问式教学法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学生都能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保证了语言输入与输出的顺畅,从而使学生的听说能力获得较大程度的提高。

总之,联想提问式教学法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启动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使其积极参与英语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训练,并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在提高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

(作者单位:五大连池市华山监狱中学)

提问式教学 第7篇

一、传统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传统教学的弊端明显

反思我们的物理教学, 笔者以为这是传统的“复习—讲解—做题—作业”物理教学模式造成的恶果。传统的教学模式, 可以在短时间内, 通过教师系统地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起物理学知识框架, 并通过反复的做题训练让学生在考试中得到一个好分数, 所以它在素质教育叫了几十年的当下仍然有广大的市场。但这里有个常识性的问题, 能取得好分数的教育一定是好教育吗?我看未必。事实上,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多是被动地接受“是什么”的知识, 对“为什么”和“怎么办”的知识知之甚少, 说起理论来头头是道, 解决实际问题时束手无策, 一门鲜活的应用型学科变成了学生头脑中僵死的知识废品站。

(二) 探究式教学势在必行

要改变这种局面,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新课程中大力倡导的探究式教学是还物理本源的一剂良药。但探究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 因受到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很多是穿衣戴帽式的“形式上”的探究, 而非伤筋动骨式的“实质上”的探究。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让探究式教学名实相符, “问题驱动式”探究教学不失为一种可操作性较强的好模式。

二、对问题驱动式物理探究教学的理论认识

“问题驱动式”教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教学过程, 丁念金曾在《问题教学》一书中将问题教学概括为: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 它是把教学内容化作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养成心理品质的过程。杜威指出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活动和问题探究为中心设计的教学方法, 其基本指导思想是主张学校鼓动学生在行为中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 并提出了“从做中学”的著名说法, 他认为只有通过“做”得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

笔者认为, “问题驱动式”教学是以问题为主线, 培养能力为目的, 用问题驱动课堂, 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掌握物理概念, 学会科学研究方法。课堂上, 通过师生间的相互质疑、思辨、交流、合作、提炼、总结, 使学生的思维过程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变, 从而把握概念的内涵, 掌握物理规律及研究方法。

“问题驱动式”的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问”, 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质疑、释疑的双边活动过程。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可见, 课堂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对于学生较好地理解掌握知识, 完成学习任务, 是十分必要的。下面, 从教师的提问策略这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三、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 教师提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要明确

课堂上, 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问题, 问题的内容和提问的方式对象都要精心设计, 力戒盲目性和随意性。为此, 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深入的了解, 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能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要针对学生的学习难点进行反复推敲、精心设问。同时, 要注意到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 在预设学生答案时要提前考虑可能出现的变数, 对课堂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有应对策略, 做到心中有数, 遇事不慌。另外, 在设计问题时, 要考虑提问对象、提问顺序、问题呈观方式等, 做到语言精练, 目标明确, 指向性强。

例如, 在习题讲解中, 我们可以通过以往的教学经验及作业批改、个别交谈等方式, 提前了解学生做错的情况, 针对学生的错误提出问题, 并找做错的学生来回答问题, 说出他们解题依据, 然后让全班学生对其答题情况进行交流, 共同找出错误的原因, 并加以纠正, 这样不仅使讲解更有针对性, 而且能给全体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 教师提问要顾及学生的参与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个体差异, 这是教师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教师提问时要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性, 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同时, 鼓励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层次的回答, 让拔尖的学生在创新思维和语言逻辑方面能获得发展, 让底子差的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找到自信, 获得成就感。

如,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一节中, 课的开始我们可以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平面镜的例子, 这个问题可以找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回答, 他们根据生活经验会知道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家里的穿衣镜是平面镜, 这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接下来, 猜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 可以请成绩中等的学生回答, 他们略加思考也能答对问题。最后, 实验方案设计可由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 让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 进一步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三) 教师提问应注重问题的启发性

课堂是学生的学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在课上不能大包大揽, 应启发学生思考、探究, 得出结论。启发性的设问能让学生不断地生成问题, 这样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学生回答后, 他们自然可以生成第二个问题。所以问题设计应有一定的思维空间, 有较好的诱导性, 能拓宽学生的思路,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 在《测量电功率》教学中, 在学生对设计出的实验电路感到兴奋时, 教师可以问:看它这么面熟, 你想到了什么图像?学生马上会想到它和《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非常相似, 这时教师再提出这两个图像的区别和联系的问题, 启发学生思考, 会起到一石二鸟的良好教学效果。

又如,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学生面对大量的实验数据, 无从下手找出成像规律时, 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加以启发、引导。教师问:根据成像的情况, 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在哪?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在哪?像的正倒和虚实有何关系?学生在思考回答的过程中, 会在教师的启发下找到1倍焦距和2倍焦距这两个特殊点。这时, 教师再提问:这两点可以将物距分成几段, 在各段范围内, 凸透镜成像有何规律?伴随这个问题的解决,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也就找到了。

(四) 教师提问应采取多种方式

教师提问要注意变换方式, 同时注意语言的变化, 让学生有新鲜感, 令课堂更生动。常见的课堂提问方式有:

1.教师单一性提问

对一些内容简单、答案唯一的问题, 可以采用师问生答的单一型提问。其中一些答案唯一的问题, 可让学生齐答, 以营造课堂气氛,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对于复习提问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等内容的回答, 则宜采用单独提问的方式。单独提问时, 回答问题的虽然只是个别学生, 但其他学生也在聆听、在思考、在评价, 同样会对大脑有刺激作用, 促进知识的形成和巩固。

2.教师连续性提问

教师连续性提问的特点是使问题之间相互联系, 环环相扣, 前一个问题带出后一个问题, 后一个问题建立在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 这种提问形式, 在突破教学难点上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也更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教师可以通过连续提问的方法,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1) 要完成本实验要选用哪些器材?

(2) 选用玻璃板成像还是用镜子来成像?

(3) 如何确定像的位置?

(4) 如何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5) 如何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6) 实验中需测量什么数据?如何记录数据?

通过连续提问, 让学生深刻理解实验的设计思想、实验方法及操作步骤。

3.出其不意的课堂提问

学生上课走神是难免的, 学生本身也不愿走神, 他们很希望老师能及时给予帮助, 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在课上可以随时抛出一些问题, 防止学生走神, 形成对学生的约束力, 迫使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步骤, 不断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 提高课堂效率。当然, 这种提问也要紧跟教学内容, 提出值得思考的问题, 避免随意性, 同时要顾及全体学生。

总之, 在“问题驱动”式教学中, 问题的设计既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注意教师的教, 又注意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从而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丁念金.问题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

提问式教学 第8篇

一、“提问式”学法指导的应用

利用“提问式”学法指导, 能让学生明确该节课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白应该识记什么, 认识什么, 应用什么, 理解什么, 让学生明确思维导向, 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兴趣性, 从而提高学生45分钟的课堂学习效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利用提问, 明确目标

“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师在每一节课应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探索性、趣味性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讨论并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以便让学生知道具体的学习目标。例如在教《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下》“农业生产活动”这一节时, 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1) 什么是农业生产活动?其生产对象是什么? (2) 根据农业生产对象和身边的事例, 你能说出农业生产的特点吗?我们这里有一句谚语:“清明前后栽瓜种豆”体现了农业生产活动的哪一特点? (3)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内蒙古、新疆及青藏高原的农民主要从事畜牧业还是耕作业?而东部平原地区的农民又主要从事什么?再拿水果来说, 我国海南有椰子, 而贵州没有, 这些都属于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 (4) 你能说出你家种的小麦 (因为我校绝大多数学生来自于农村) 与哪些因索有关, 即小麦的种植和生长需要哪些投入? (5) 农业的产出是什么?你认为这些产出有哪些用途呢?请举例说明。

这些问题, 既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避免了常规的那种教师讲、学生记的学习被动性。

2. 利用提问, 构建系统

通过以上的学习, 学生对教材的重点已初步掌握, 难点已基本突破, 但是每个知识点在头脑中还比较零散, 容易遗忘。所以, 利用“空格”提问式设计出本节教材的知识结构表, 以揭示该节知识的内在联系。每个提问“空格”采用启发式、引导、指示等方法让学生进行自己归纳总结, 以培养学生综合、归纳总结的能力。例如, 在“农业生产活动”一节中, 采用“空格”提问式, 引导学生归纳出下列知识结构表:

以上空格由学生填写并要求举出例子。

3. 利用“提问式”, 矫正练习

这主要是为了了解全班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可以通过“提问式”形成性的测试题, 对学生相对薄弱的环节进行补救和对错误认识加以纠正, 从而实现教学环节的“反馈——矫正——深化”这一过程, 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二、“提问式”学法指导的作用

1. 利用“提问式”学法指导, 会使教学目标转变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克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灌输, 学生根本没有自己读书、动手的机会。采用“提问式”学法指导, 形成新型的教学结构和模式, 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条件, 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练习为主线”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2. 利用“提问式”学法指导, 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又重视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改变了常规的教师教教材, 学生学教材, 考试考教材的被动局面, 能够使学生主动的、积极地去获取知识, 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课余负担。

三、“提问式”学法指导的要求

1. 整体安排

整体安排有以下要求:第一, 每一节课要编制“提问式”学法指导系列, 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问题训练。第二, “提问式”学法指导的问题内容要统筹安排。各个部分、重难点之间要各有侧重, 又要相互联系, 各个问题要相互衔接且具有层次性。

2. 符合实际

“提问式”学法指导不可游离在学生、学校的实际之外而盲目提问进行, 而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教学设施、教学资源、学生的素质等实际提出符合实际的和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3. 注重应用

“提问式”学法指导的本质意义不在于让学生了解、记住一些学习方法, 而在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提问式”学法指导, 将学习方法的有关知识变成学生的自学能力, 将方法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使学生从识记理解到自觉地、独立地运用的转变。

4. 因人而异

提问式教学 第9篇

关键词:中学化学,提问式教学

以往中学教育出于单位时间讲述更多知识的目的性要求, 往往倾向于灌输式教育模式, 在这样的模式中, 教师多采取讲解的方法把知识填鸭式地塞给学生。但是, 这样的模式中, 教师成了教学的主体, 学生是需要帮助的客体。多少学生分心出神, 教师没有关注;多少学生听不懂, 教师没有调查。教师容易沉醉在自我世界之中。而事实上, “讲—听”教学只是一种基础的讲授方式, “讲—讲”的模式相比前者有着更多的自由度, 特别是提示式教学符合学生潜意识上的需求。这样的潜意识包含了学生对抗厌听厌学、渴望得到肯定等多种心理诉求。在实际操作中, 提问式教学的策略也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 本文试以笔者化学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为例, 抛砖引玉, 乐俟共鸣。

一、注意提问的时间与对象

提问式教学在具体实施上, 尤其要注意转换角色, 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习效果。如夏日的午后上课, 学生是最无精打采的, 效果也是最差的。这是合理的较多的提问, 可以适当为学生提神。另外, 有的教师的提问总是面向几个“优等生”, 对其他学生则无暇顾及, 久而久之, “优等生”会盲目骄傲自满, 而“中等生”则可能不服气, “差等生”更是容易滋生悲观嫉妒等情绪。所以提问应尽量兼顾全体学生, 同时还可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提问不同水平的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 并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得到发展。

二、注意提问的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 针对教学内容选择好适当的知识点、能力点设疑提问, 使学生从有疑问到无疑问。提问的内容既要结合教材, 也要注意问法。例如“对不对?”“是不是?”“会不会?”此类的问题经常会充斥在课堂上, 而实际上这样的提问是效果很差的。

化学是门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用化学原理解释。所以设计一些情境式问题, 可以提高问题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讲到二氧化碳时, 结合生活中的干冰人工降雨、地窖油灯测氧等等实例提问, 都比纯粹的术语提问效果来得好。实际教学中, 在进行提问设计时, 肯定会有一些未及考虑的因素发生, 这时教师还可灵活地根据教学活动的情况, 当场设计一些提问, 以调整和改善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的知识往往是零散的、杂乱的, 往往以“点”而呈现。在课堂提问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知识由“点”串成“线”, 由“线”连接成“面”, 从而结成立体的知识之“网”。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 还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 课堂提问还应注意具有启发性, 提问要使学生产生质疑、解疑的思维过程, 达到激发思维、诱导思维的目的。一般来说, 对难点问题教师可以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系列提问, 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 逐步突破难点, 避免一下子把教室弄得鸦雀无声。

三、注意提问后的反馈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积极个性品质, 多鼓励表扬, 少批评压制。教师问题提出后, 要留给学生思索时间, 以期达到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也要注意互动, 对于学生回答不全面的问题, 教师要“借题发挥”;对于学生回答啰唆的问题。教师要“画龙点睛”;对于学生不能回答的问题。教师要适当“点拔”。另外, 一个问题可以提问多个同学, 让其他的同学对答案进行判断是正确还是不够准确, 提请同学进行补充, 教师再进行纠正。还要允许学生进行讨论, 同时适时鼓励多位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观点, 谈谈自己的思路。“唇枪舌剑”不仅对发言者本身有好处, 对于活跃课堂气氛, 使一些“开小差”的学生思绪回到课堂积极思考, 使原来已经思考的学生思路开阔都是有好处的。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适当的评价, 这样才能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从而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中去。具体评价时, 教师的评价语言切忌单调、重复, 比如“很好”、“错误”、“正确”等, 这样的语言往往是效果较差的。很多时候, 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不应停留在问题答案的本身, 因为这样不注重对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引导, 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也无助于师生间情感的培养。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些教师提问后, 当学生不会回答或者是回答错误时, 往往就急急打断, 提问下一位同学, 或者咄咄逼问。这种做法违背了提问的本意。

总之, 合理运用提问式教学不仅对学生掌握知识本身有益, 而且对于注意力的集中、学习能力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进步、人际交往水平的培养等方面都有着传统灌输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 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课前精心设计问题, 授课时灵活变通, 注意方法策略并不断自我总结完善, 还要多给学生独立思考锻炼的机会, 力争让探究性的课堂充满探究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田瑞琳.浅谈化学课堂提问的设计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 2008.5

[2]白静珠, 陈刚.浅谈攻占化学课堂主阵地的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1.1

[3]王广扬.新课改下再说化学提问[J].华章, 2011 (16)

提问式教学 第10篇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 总有为数不少的语文教师深感这种启发式提问的方法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教师在课堂上左启发右引导, 常常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讲台下的响应者却总是了了, 最后只能是自问自答, 颇有点唱独角戏的味道。

那么, 提问是不是启发的最主要手段?提问式启发是不是对中职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唯一方法?

其实, 任何教育都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正所谓教有法而无定法, 更贵在得法。笔者基于对启发式教学的理论学习和思考实践, 认为中职语文教学应该本着知识和能力并重的总体目标, 把握中职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更多地采用一些非提问式启发教学, 多角度多样化地活跃学生思维, 更好地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

一、板书破题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课文的标题上作文章, 教师在板书课文标题时有意制造错误或遗留, 然后纠正, 以此引起学生注意和思维活跃的方法。比如在教学《我很重要》这篇课文时, 教师在板书课文标题时, 可以故意漏写“很”字, 学生一看就会指出来, 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顺势而上, 问学生“很”是什么类型的词?加它和不加它两者有什么区别?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和分析比较。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明确:“很”是表示程度的副词, “我很重要”体现了作者对个体意识的觉醒和对生存价值的认识, 这样一来便直接触到了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

启发式教学要使学生能够产生独立思考的过程, 教师选用的方法应该是适合学生已有发展水平的, 是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运用“板书破题法”自然巧妙地引出了课文的学习重点, 同时能牵动学生的思维,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比直接干巴巴的解释效果要好得多。

二、对照比较法

教师的启发性语言可以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达到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的效果。有些课文, 表面上看起来没有联系, 如果教师能够在讲解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共性进行比较, 那么得出的结论能使学生受到更深刻的教育。

以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两篇作品为例, 前者使用了浪漫主义的梦幻想象手法, 后者使用的是录像式的现场转播。两篇文章相距千年, 表现手法完全不同, 但仔细揣摩仍可找到共同点:两篇文章都是用对美景的向往作铺垫, 使人产生温馨之感, 但最终都点明想逃避现实而又无能为力的苦闷, 梦境也好、月夜也罢终究都非作者所属。由此, 学生看到了爱国知识分子忧国忧民之心, 向往自由、追求美好的精神传统, 使得教师在分别讲解单篇课文时归纳的主题得到了时空上的印证和永恒, 增加了说服力, 使学生印象深刻。

三、复述补充法

中职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适时使用这一优势。对于一些故事性较强、层次清楚的课文, 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一碗清汤荞麦面》《项链》等,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前预习, 要求学生不看课本进行复述, 同时让其他同学寻找复述中的错误遗漏, 加以补充。

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并不是原封不动地吸收教师所传递的信息, 而会基于自身原有的基础, 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处理, 最后融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这样, 讲者细想慢说, 听者静听细寻, 既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也能激发学生的模仿和参与热情, 课文的消化自然已在其中了。

四、联系社会法

课文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在其中总能找到联系社会的切入点。教师要注意把握这些切入点, 在教学中将课文内容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 从而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 又能对活生生的社会有更为理性深刻的理解。

比如在讲完《离太阳最近的树》这篇课文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当人类面临生存危机时, 你会选择先破坏自然环境以度过眼前的危机, 还是坚持环境保护?由于这类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 问题提出后, 学生一般都会比较感兴趣。虽然其中的道理也许不能全部在课堂上说清, 涉及的问题有些可能超出了课文的范围, 但把课本内容和社会现实联系在了一起, 符合大语文的教学要求。

这种顺势而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不但帮助学生解决了课本问题, 无形中还很好地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增强了他们对社会问题的真切认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许多优秀的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有一股“源头活水”。由此可见, 要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效果, 就要从中职学生的实际出发, 在教学方法上积极引进“活水”, 一改提问式启发教学一统天下的局面, 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各种非提问式启发教学方法, 达到教与学的和谐交流, 让中职语文启发式教学变难为易, 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志厚.学习论与新课程学习理论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

[2]迟春芳.浅淡语文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

[3]缪行皋, 唐星页.《职教生心理及语文教学中非提问式启发举隅》[J].中国教育, 2008.

提问式教学在体育课堂上的有效利用 第11篇

在以往的教学中,对于学生注意力被分散的现象,教师往往采取的是停止讲解、示范,或者是点名批评学生的方法,以此来提高注意力。然而,由于这种带有强制性的转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对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虽然在起初学生的注意力被教师强制地转移回来,然而并没有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果方法运用得不恰当,有时还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抵触情绪,从而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计划的完成。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反复地实践,我发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采用提问式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注意力,避免思想不集中的现象有良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问式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气氛,形成和谐氛围

教学相长,教和学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起着主导性作用,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基础的。运动生理学研究发现,当人的大脑皮层在处于一种适宜的兴奋状态的情况下,即是建立条件反射的最佳时机,而不适宜的兴奋状态是无法建立良好的条件反射的,甚至有时候会破坏这种条件发射的建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这种兴奋状态对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改善课堂氛围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当教师在课堂上发现某位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时,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从而引导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与此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了自己没有正确听课的行为。这样,学生不仅容易接受这种提问的方式,而且也保持了自身对于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如果采用点名批评的方式,则可能会引起学生的情绪低落,使得课堂气氛出现沉闷的现象,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更不利于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提问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般情况下,当学生思想不集中、注意力分散的时候,学生并没有将注意力放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上,因此,当教师对这些学生进行提问时,学生对于教师所提的问题也无从回答。此时,教师的提问是对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起到了暗示作用。另外,其他没有被提问到的学生也会在心理上产生注意听讲的反应和想法,想到被教师提问该如何去回答,这样的一个心理活动即提高了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让学生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

三、提问式教学有助于动作技能的教学

在体育课上的动作技能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出现同样的错误和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出现,教师必须要做到指导帮助教学。此时,教师可以让几名学生共同对一个动作做示范演示,如果为了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注意力也可以在让学生做示范动作之前,明确地告诉学生:要在示范动作的过程中对于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要进行提问,其他没有做示范动作的学生要做好被提问的准备。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影响学生对于动作技能的掌握是多方面的,比如师生的积极性,教师的指导方法,教学环境的改变,教学反馈信息的有效利用等因素,为了达到让学生掌握动作技能的目标,教师可以在以上因素的影响下,结合提问式教学,提高学生对于动作技能的掌握度。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摸索和教学发现,提问式教学对于纠正学生在课堂上思想不集中,注意力受干扰的现象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提问式教学的过程中也是可以赋予变化的,比如,在教学中提高提问的艺术性,让课堂提问变得有“磁性”,让学生喜欢上教师的提问,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变化式提问,古语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时也可以变化着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对于提问式教学变得有兴趣:将猜谜语、讲故事等方法引入体育课堂,然后在对谜语的猜想中进行提问,引导学生的注意力等。

近几年,由于大部分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指导下,使得各科目的教学都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厌学的态度,甚至对于体育课这种富有娱乐性的课堂,也不能够让学生提起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本应该是学生较为喜欢的一堂课,而学生之所以也出现厌学的现象,只是因为一些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以及方法枯燥,教学内容、方式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问式教学的引进,是在不断地实践与摸索中得出来的,然而如何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学习动力应是值得每一位体育教师应继续反思的问题。

提问式教学 第12篇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众所周知, 高职工程力学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 要想学好该门学科, 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然而传统教学理念下的高职工程力学, 教师往往占据着教学的主导地位, 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往往只注重了理论与习题的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从而导致学生虽掌握了许多理论知识, 但是面对实际问题时却不知从何入手。此外, 由于工程力学涉及许多理论知识, 但可用的教学时长却十分有限, 致使部分教师为在有限的时间内讲完课本内容, 而将原本需要学生共同参与的课堂转变为教师一人的舞台, 教师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 让原本已十分紧张的课堂气氛显得更加枯燥、乏味,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注重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然而部分教师因受应试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而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只注重体现自身的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这种传统落后的教学思想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导致教学效果始终不甚理想。

二、高职工程力学中的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

(一)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科学始于探究, 而探究源于问题, 所以要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提出问题。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提道:“能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该问题来得更有实际意义。”对此, 作为高职工程力学教师, 其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进问题式教学法, 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并解决问题, 以加深学生对工程力学知识的理解, 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对工程力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例如, 在进行“如何提高梁的弯曲强度与刚度”的相关内容教学中, 教师便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展开教学, 如, 首先提出:“想必大家经常看到操场中的单、双杠, 但你们知道为何单、双杠的支撑杆位于单、双杠两侧并与两端保持一定的距离而非直接树立在杠杆的两端或中间吗?”之后, 为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实地考察的方式, 将其引领至操场就地观察双杆与支撑杆之间的位置关系, 随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终, 学生通过讨论并结合课本知识得出结论, 即单、双杠的设计原理是通过减少最大弯矩来减少双杠的最大拉应力和压应力, 从而提升双杆的弯曲强度;若将支撑杆内移便能减小双杠的弯曲程度, 因而提高双杠的弯曲刚度, 反之则减少了双杆的弯曲刚度;且通过相应的计算能准确得出支撑杆内移的最佳距离。

(二) 联系实际, 强化互动

在高职工程力学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式教学法, 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生活以及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来设置问题, 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从而让学生思维始终保持在活跃状态, 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 在进行“压杆稳定”的相关内容教学时,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临界压力这一问题, 教师便可通过引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展开教学, 如, 以杂技演员用枪头顶喉咙为例, 教师可先提出这一实例, 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 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激发了起来, 自然会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究欲。将问题式教学法应用于高职工程力学教学中, 其目的便是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进而降低学生对课堂教学与教师的依赖性。

(三) 控制难易, 深入探究

问题式教学法强调以问题为主线, 然而过于深奥的问题会让学生感到难以理解, 以至于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过于简单的问题又难以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 久而久之, 亦会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 高职工程力学教师在使用该种教学方式时, 要善于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 在避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帮助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进而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 在高职工程力学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式教学法, 教师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设计问题, 以便在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尽可能体现问题的新鲜感, 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探究热情, 如此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 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作为高职工程力学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 要勇于革新传统教学观, 并积极运用问题式教学法,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效率。具体论述高职工程力学中的问题式教学策略, 以促进学生巧妙提问, 激趣促思, 全面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问题教学,高职,工程力学

参考文献

上一篇:管理寓言故事下一篇:石油质量营销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