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藏精神范文

2024-07-06

老西藏精神范文(精选4篇)

老西藏精神 第1篇

众所周知,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紫外线强烈,体育教师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不像其它科目老师一样都在教室教学,西藏学校硬件设施相对薄弱,体育老师几乎都在室外授课,西藏地理条件恶劣,气候一般也是寒冷天气,西藏体育教师长期日晒雨淋想必只有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坚持上好课,教好学。大家都知道西藏缺氧,好多进藏教体育的又是内地老师,在平常人走路都觉得气喘吁吁的状态下还要剧烈的运动,这对人的心脏来说是多么强大的冲击力,可见他们长期扎根于西藏的吃苦精神,值得世人继承和发扬。“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艰苦奋斗精神深深地扎根于西藏体育教师心中。

2、西藏体育教师特别能战斗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西藏”们顶风冒雪、忍饥挨饿,靠双脚走路,征服了雪山、冰河、险滩、沼泽、草地、荒漠,完成了号称“第二次长征”的路途3000多公里的进军西藏的任务。以“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的大无畏精神,用汗水和鲜血乃至生命,在世界屋脊上修通了总长3400多公里的青藏、川藏两条公路,有3000多名战士长眠在筑路工地上。虽说时代不同,但老西藏精神扎根于西藏体育老师心中,他们不畏道路崎岖,翻山越岭下乡走基层,物色优秀的体育苗子,进行系统科学的体育训练为西藏的体育事业奠定基础,他们不畏严寒、酷暑,为培养西藏的体育界后备人才付出一切。

3、西藏体育教师特别能忍耐

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老西藏”们在战斗和工作中,善于把中央交给的任务和方针政策与西藏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求真务实的精神相结合;把雄心壮志与脚踏实地相结合;把敢干与会干相结合。当年西南局领导之一的刘伯承同志题词指示:“精细研究藏族同胞物质的思想的具体生活情况,切实执行共同纲领民族政策”。十八军为完成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任务,根据中央和西南局的指示,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周密的部署。专门成立了“政策研究室”。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详细具体地了解了西藏的地形、道路、气候及政治、经济、宗教、民族等各方面的情况,编写了一系列政策规定,把党的民族政策和军队纪律与藏区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具体化,从而保证了各项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与落实和各项任务的完成。西藏体育教师来源于西藏和内地,他们以传承西藏体育为宗旨,并结合工作实际为西藏社会培养健壮体魄的后备人才,并结合西藏实际开设有用、实用的体育运动项目,为西藏的体育事业打下基础。

4、西藏体育教师特别能团结

忠于祖国、服务人民、听党调遣的大局意识和服务精神,这是“老西藏精神”的最根本、最重要、最核心的价值观,体现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是“老西藏”们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的最主要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在西藏工作的体育教师,热烈响应中央号召,多数是主动要求进藏工作,把个人得失、进退、家庭乃至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而把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解放西藏、建设西藏、保卫西藏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并视为神圣使命,正如“老西藏”的代表之一、西藏自治区原党委书记阴法唐同志说:“党组织需要我到哪里我就到哪里,需要我干啥我就干啥,从不讲任何价钱”。西藏体育教师区别于其他人,在体育教学中团队精神时有体现,他们团结协作,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反对达赖集团,反对分裂,拥护祖国统一.

5、西藏体育教师特别能奉献

西藏体育教师就像蜡烛一样燃烧着自己照亮着别人,好多从内地进藏的体育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的耕耘,一年到头都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他们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推动西藏的体育事业,为西藏体育的未来创造辉煌,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在工作之余刻苦学习、钻研业务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为适应工作需要,许多人长期努力刻苦学习,深入钻研,成为干部革命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典范,甚至成为专家型的西藏体育工作者。如早期进藏的丁玲辉同志,长期注意积累资料,潜心研究西藏体育、历史、文化、宗教等,著有《略论藏民族文化对西藏古代体》、《试论藏族的体育文化起源与发展育的影响》、《珞巴族传统体育文化略论》等权威论文,成为著名的西藏体育专家。是啊,西藏地理条件恶劣,那西藏体育教师更是报着这种精神,不顾酷日严寒扎根于基层,服务于大众,为西藏的体育事业无私奉献着。

6、结论

西藏体育教师是西藏教师队伍的先锋队,下得基层,吃得苦中苦,乐于奉献,为西藏的体育事业奉献着自己的宝贵时间和青春年华,西藏体育教师具有老西藏精神的一切特质,正潜移默化的激励着西藏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参考文献

[1]李世明,张海阳.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8,(02).

[2]狄方耀.试论“老西藏精神”对西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作用及意义[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3).

[3]石洪生.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J].西藏发展论坛.2001,(02).

[4]王新录.弘扬老西藏精神推动西藏学校的素质教育[J].中国民族教育.1997,(06).

[5]方协邦.藏族体育源流及发展探微[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1994,(02).

[6]诺布嘉措.古代藏族名人与体育[J].西藏研究.1996,(02).

“老西藏精神”学习心得 第2篇

我在学习、实践“老西藏精神”方面也有一些亲身经历和体会。我从1959年学习藏语到参与西藏工作,至今与西藏已有了半个多世纪的不解之缘。1964年于中央民族学院毕业后,即主动要求进藏,在西藏最艰苦的那曲地区坚持工作了之久。由于受党的多年教育和“老西藏”前辈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已逐渐把“老西藏精神”作为精神支柱,真正体验到“报效祖国、边疆为家、艰苦为荣、以苦为乐”的自豪滋味。增强了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克服各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尤其通过经常下乡,坚持与群众实行“四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注意多办实事、好事,逐步实践互相尊重、互相了解、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乃至互相融合的过程。这不仅有利于搞好工作,还使我得到藏族父老的关爱,在远离家乡的情况下,感受到家乡亲人般的温暖。由此也体验到在与群众的关系上,也是“心诚则灵”的道理。

调回北京乃至退休后至今,一直心系西藏,保持退休不退色的精神,坚持为西藏的发展进步尽微薄之力。,我因此曾被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老西藏精神 第3篇

一、“老西藏”精神

江泽民和胡锦涛两位中央领导人都明确提出过“老西藏”精神。2001年3月5日,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中,曾经在西藏自治区工作过的胡锦涛主席在参加西藏代表团的审议时提出,西藏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后来,依据西藏实际和自身体验,西藏人大代表建议把“特别能团结”丰富到“老西藏精神”中去,这一建议得到了胡锦涛主席的赞同。于是,“老西藏”精神就可以概括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奉献。”

“老西藏”精神的形成,有一个具体而漫长的过程。这种“老西藏”精神是在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以来几代“西藏人”的革命和建设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上世纪50、6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直接领导下,进驻西藏的人民解放军和西藏地区的工作人员,团结并带领西藏各族人民,结束了旧西藏野蛮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西藏。众所周知,由于受气候恶劣、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等因素的影响,西藏和平解放、西藏民主改革、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哪一项是不费吹灰之力一蹴而就的呢?如果没有一代又一代“西藏人”的吃苦与战斗,西藏和平解放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一代又一代“西藏人”的忍耐与团结,西藏民主改革又怎能成功?如果没有一代又一代“西藏人”创业和奉献,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如何能取得今天的这般成就?

二、西藏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只有十几岁的中学生。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处于人生生理和心理发育旺盛的阶段,他们具有对事物的看法容易走“自信与自弃”两个极端的特点。尤其是现在在校中学生,都属于“90后”,都因为生长在社会物质条件充裕的环境中而缺乏必要的吃苦精神。

从历史角度看中国教育方针的发展与本质。教育方针,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教育工作的总方针,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的核心,是人才的培养目标问题。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大同小异的表述。尽管不同的历史阶段对教育方针有不同的表述,但这些表述大同小异的教育方针,一直都将“德育”———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了所有教育内容的首位,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非同一般的重要性了。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保持一个国家的发展与稳定、维护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增强社会认同感,从而实现国家政治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经过走访调查发现,目前,部分西藏中学生在学习态度、人生理想、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功利性太强,学习态度还不够端正,厌学情绪比较明显;人生理想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扭曲;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以及对待批评的态度还有待改善。首先,在普及六年制和九年制义务教育后,各中学所收学生的中考实际成绩同以前的相比,差距较大,凸显在学生的文化课基础的相对薄弱方面,不少学生认为自己在同重点中学学生的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所以,有的学生认为即使自己再努力,最终也无法考上一所像样点的高中或大学;由此,他们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厌学情绪。其次,基础较好的学生普遍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了,将来就一定能考上理想的高中或大学,最终将会选择一个“很有前途的专业”,生计也就不存在任何问题了,所以,即使目前在校期间犯点小错误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平时表现再好,操行综合考评的结果对中考或高考的成绩也没有任何影响。再次,对高中学生而言,文理分科后,理科学生就不再学习政治课了,进而,他们也误认为“思想政治学习”是与他们自己毫无关联的了。有鉴于此,许多中学生的团结意识比较淡漠,同学之间互帮互学现象实为罕见,学生对老师的批评意见也充耳不闻。这几种走极端的认识均影响了西藏教育系统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现在在校的“90后”的中学生,大多数都从小受着父母亲友的宠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对“老西藏”精神知之甚少或根本就不知道“老西藏”精神为何物。如果使西藏中学生承担起西藏社会经济政治建设责任,就必须加强对他们进行“吃苦、忍耐、团结、奉献”方面的教育,从而使他们初步具有建设西藏经济政治的责任意识。

三、在西藏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践行“老西藏”精神

“知为行之始,学为用之先”。如果西藏的中学生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老西藏”精神,那又怎么能让他们去践行“老西藏”精神呢?所以,在西藏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们首先必须利用中学生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课堂教学的各种载体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知晓并学习“老西藏”精神,使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受到“老西藏”精神的熏陶,从而补充和完成书本教育所达不到的目的和效果。在实际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新课程改革及校本教材编写的契机,宣讲“老西藏”们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事迹,播放“老西藏”们维护民族团结的记录影片,甚至还可以请一些“老西藏”们现身说法,以加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在西藏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践行“老西藏”精神,还必须不断赋予“老西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在西藏社会经济政治日益发达的今天,“老西藏”精神并不仅仅体现在物质生活的节俭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为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而不懈奋斗和追求的方面。因此,他们应当把“老西藏”精神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正确看待人生理想和社会现实间的差距,为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尽到自己应有的责任,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老西藏”精神在本质上隶属于中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在西藏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践行“老西藏”精神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西藏中学生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一旦知晓中学生具有了这种认同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树立就相应具有了坚实的基础,西藏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有坚强的保障。西藏人民要过上幸福的现代化生活,离不开西藏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西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西藏各族人民的精诚团结和社会的相对稳定。所以,在现代史上,西藏军民坚决维护西藏社会稳定的事迹———尤其应当包括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历次平叛斗争(包括前两年发生的“3·14”事件),理当成为对西藏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教材。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当加强对西藏中学生进行国情、区情和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在认识、学习、践行“老西藏”精神的过程中坚定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信心和决心,从而让他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而言之,在西藏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践行“老西藏”精神,既是一项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纷繁复杂的教育和教学任务,更是一个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高度关注并倾力实践的基础工程。在西藏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践行“老西藏”精神,就必须从西藏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出发,准确地把握西藏的中学教育教学面临的新情况,全面贯彻党的“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坚定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信念,把践行“老西藏”精神贯穿到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中去。

摘要:中学思想政治教育, 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它不仅引导着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而且在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起着统领教育教学全局的重要作用。根据西藏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 应当在其中加入至关重要的“老西藏”精神, 并让教育工作者和接受教育的西藏中学生践行之。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方针,践行“老西藏”精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编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5.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中发[1999]9号) .

[3]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1) .

[4]许启贤、刘建军.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2004. (9) .

[5]宋景原.传承“老西藏精神”培育核心价值观[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2009 (.2) .

[6]杨双举.“老西藏精神”永放光芒[N].光明日报, 2009 (.3) :26.

[7]叶作军、卫晋.论“老西藏精神” (思想道德论苑) [N].人民日报, 1997 (.1) :21.

老西藏精神心得体会 第4篇

“老西藏精神”源于当代,但它的意义和影响却远远超越了它所处的时代,它深刻揭示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规律,揭示了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价值导向和路径,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永恒精神动力。

“老西藏精神”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老西藏精神”形成和发展于当代,当代人的精神价值的指向和需求,决定着“老西藏精神”价值实现的效能和客观认同度。由于“老西藏精神”的核心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集中反映着人民群众现实的愿望和要求,也就必然在实践上具有较强的可接受度,使之由群体精神上升为整个民族的精神。

上一篇:备课与新课改下一篇:试油测试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