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能力教育

2024-05-25

“立体”能力教育(精选6篇)

“立体”能力教育 第1篇

一、兴趣导航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 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事情。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如饥似渴地吮吸知识的营养, 开动脑筋, 积极思维, 主动投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活动中。在实际教学中我运用如下策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培养兴趣

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氛围的关键是教师要重视感情投资, 用真挚的爱去唤起学生的共鸣, 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尊重的信息, 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获取知识。学生都喜欢听流行英文歌曲, 我的英文写作教学就是从听写英文歌词开始的。例如学生喜欢听“My Love-Westlife”, 我就让学生在课堂上听, 记下歌词并学唱, 学生在这种快乐的气氛中既提高了听力又培养了学英语的兴趣。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重视师生情感交流

(1) 合作的师生关系

教师不应以强制的手段——训斥、向家长告状等来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 在人格上教师要与学生完全平等。教师应本着“你不会学习, 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 我来吸引你学习”的原则, 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 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是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朱小蔓曾说:“离开感情层面, 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 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为如此, 要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最值得信任的人。爱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 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 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 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

二、立体化的课堂教学

布鲁纳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Teach me, I forget.Show me, I remember.”要想学生真正学会, 就必须使学生投入到课堂中, 而创设情境无疑是一种最有效的方式。我国著名教育学家朱绍禹先生曾经指出:“教师的基本作用在于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这既要靠教师的知识经验, 还要靠他们的艺术和品格;而表明良好学习情境的标志是使学生有广泛的思考自由……”在教学实践中, 我把情境的应用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 多媒体辅助

例如, 在学习Music时我从网上下载了学生特别喜欢的歌曲、以及与课文相关的内容, 对学生说, First let's have a music enjoying lesson, after listening can you give your idea about these music?音乐都是剪辑的片断, 因此时间花费少, 但学生都积极参与, 兴趣相当高。

在Healthy eating的导入中, 我从网上下载了和该单元相关的图片, 用powerpoint展示几组蔬菜、水果和烧烤油炸食物的图片, 提问学生:Which kind of food will make us get fat?Which kind of food is healthy food?通过这些简单的问题直截了当的导入, 使学生了解了该堂课的背景知识, 调动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二) 角色参与

角色扮演可以是课文的分角色朗读、短片的配音、小品展示、主题辩论等。通过角色扮演可以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这样不仅能使教学内容迅速生动地得以表现, 同时还能促使学生很快地进行理解, 让他们感到学习的轻松。

在学习完healthy eating时, 我先让学生上网搜寻中西餐的照片, 比较它们的营养价值, 以及孩子的肥胖问题, 让他们思考:

(1) What is Fast-food?Do we have our own fast-food in China?

(2) Which is more popular, ours or America's?

(3) Which do you like?Why or why not?

然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中国传统快餐PK洋快餐的辩论会, 最后让学生在了解了中美快餐文化及它们的利弊之后, 重点思考中国快餐的全球发展策略, 为中国快餐发展出谋划策。整个活动学生群情激昂, 参与积极性极高。

三、培养能力

教师要以情感为目标, 有效地利用教学内容中的情感资源, 引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和热情。

例如, 在教学sandstorms时, 我联系印度洋大海啸, 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下问题:

(1) 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know so many people were killed and injured in this natural disaster?

(2) What will you do to help the people in trouble?

(3) What other natural disasters do you know about?

这些问题能激活学生关于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飓风和台风的思维, 引起学生对地质学、气象学、天文学、生物学等几门自然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的思考。学生通过想象印度洋海啸造成的可怕后果及火山爆发时城市被掩埋的悲惨景象, 激发了关爱生命的人道主义情感, 从而启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动机。

“立体”能力教育 第2篇

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学习的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技能的获得或态度形成的.影响.迁移能力是学科能力的重要方面.按照过去形成的知识、技能、态度对新的学习产生的效果,可将迁移分成正迁移和负迁移,前者对新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后者对新的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如何促进正迁移、防止负迁移是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笔者依据迁移理论,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做法.

作 者:郑金宾  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一百中学 刊 名:天津教育  PKU英文刊名:TIANJIN EDUCATION 年,卷(期): “”(10) 分类号:G42 关键词: 

论立体几何知识迁移能力培养 第3篇

关键词: 立体几何 能力培养 空间想象能力 知识迁移能力

1.引言

立体几何在高中数学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无论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是在高考中的地位,都是非常重要的。

依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新课标中立体几何是以图形结构为主线,依照从整体到局部的方式展开几何内容的[1]。这是不同于以往教材的由局部到整体的一种图形的位置关系为线索的内容安排。知识点虽然没多大变化,但这样更符合人们的认知过程,人类认知世界中几何物体都是由整体印象到局部分析的。

新课标下的立体几何内容“立体几何初步”和“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即是几何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的体现。与传统立体几何问题的思辨论证和计算不同,新课标下的立体几何,重视空间观念、几何直觉基础之上的逻辑推理,探究,重视“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的全过程[2]。

就目前的新课标的变化,我们应该怎么学好立体几何的这些知识点,怎么解决各种立体几何的问题,以及怎么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这些是本文着重探讨的课题。

2.立体几何能力培养

2.1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立体几何的关键性问题是使学生真正建立起空间观念,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直观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需要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实物图,比如金字塔、钟楼、北欧的房屋、中国古塔等,并且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一起探讨一些这些建筑每个部分的形状及其美感[3]。例如讲到钟楼时就可以引导学生熟悉几何图形,让学生感知一下这个建筑是由哪些几何图形构成的,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为生活中到处都是几何图形。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图和识图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学生识图能力差,就很难画出所需要的图形。在立体几何的学习中,应利用实物和模型帮助学生弄清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的识图能力提高了,画图能力自然就提高了,也就说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所提高了。例如:在讲解异面直线的时候,我们可以将教室作为实物模型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笔作为模型摆出两条直线之间的集中关系。

我们还可以利用各种材料,如橡皮泥、硬纸片等,自己动手制作一些主体图形的模型。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发现圆与棱,柱体与椎体、球体的异同点,从而形成正确的空间图形概念。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自己的想象加以验证,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逐步地发展空间观念。立体几何是源于生活中的实物并且也是高于生活的,我们需要将实物图形抽象出来,用几何线条在平面上描绘出来,这对于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2.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学习的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技能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技能的获得或态度形成的影响。迁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按照过去形成的知识、技能、态度对新的学习产生的效果,可将迁移分成正迁移和负迁移。前者对新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后者对新的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如何促进正迁移、防止负迁移是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课题。

2.2.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立体几何教学中要积极挖掘现实生活中的几何素材,促使学生将具体形象的直观材料迁移成抽象的逻辑关系。在每一节课中,展示较多的几何图片:正方体、长方体、四面体、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球等,让学生对图形平视、俯视、侧视、静止着看、旋转着看、翻折着看。同时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自制一个正方体、一个长方体、一个正三棱锥学具,多观察、多猜想、多推理、多验证、多概括、多归纳了解它们的结构特征,加强空间几何体与平面图形的联系与迁移。新知识的引入是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的有利时机,在这个过程中要创建有利于迁移问题的情境,使学习情境具有相似性,激活那些与新知识相关的已有知识的感情体验,逐步启发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4]-[5]。

例如在讲二面角的定义时。问题一:角是由一点所引出的两条射线所构成的平面图形,要定角,就应先找点,然后作线。点取在何处时才能合理地构造出一个平面角来度量一个二面角的大小?(点取在棱上)

问题二:前面我们求异面直线所成角和线面所成角的时候,都是化归成一个平面角而且数值是唯一的、确定的,那么要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点取在棱上,两条线应该怎样画?

问题三:角的大小通常是利用三角函数值来度量,如何利用所学的三角函数知识计算二面角的平面角呢?(解三角形)

阶梯形、层次性的问题设计,形成一个强有力的迁移情境,将学生牢牢吸引住,从而实现了思维的转化。

2.2.2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体验是指学生主动地经历和虚拟地经历学习过程并获得相应知识和情感的直接经验活动。《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原则和体验性原则,倡导学生自主的特纳所、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克服以前形成的平面几何思维定势对空间思维发展产生的干扰和抑制,并进行知识的重组与优化,实现知识与方法的迁移。

如把一张菱形的纸片沿对角线折起来,就能否定“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把一张三角形的沿高线折起来,就发现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把一张矩形的纸沿中间折起成直二面角,就能探求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一张小小的纸片蕴含着丰富的几何知识和迁移型思维方法。

再如将把一摞书摆成棱柱形状,把直棱柱推成斜棱柱,把斜棱柱推成直棱柱,通过变化研究空间几何体中的线面关系,使问题背景与概念相匹配。让学生感受到“如果两个相交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垂直,那么它们的交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纠正了“如果棱柱底面上的一条边与侧面垂直,那么它是直棱柱”的错误认识。在师生互动中,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深化,思维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2.2.3论证猜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学的应用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观察、猜测,探求解决数学学科或其他学科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直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数学建模活动体验实际问题与数学模型的内在迁移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对现有知识结构有准确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感知、大胆猜测、小心论证、反思构建等过程,可以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促进正迁移。在教学中,当学生理解了“升维与降维”后,实时引导学生由平面几何中“垂直于同一条线的两条直线平行”通过拓展、变式提出猜想“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证明或否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结语

新课标中立体几何的学习是从整体到局部的一个框架,因此在学习立体几何过程中我们应先建立一种空间立体图形的感知,整体感受它的存在,而后进行逻辑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在脑海中想象它的存在。

立体几何知识点和概念的理解要综合起来理解,结合实际的图形,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理解,知道其出处,那么这个知识点、概念你就彻底理解透彻了。另外,立体几何各种题型的思考方式、思考点、迁移方向都是在我们理解概念定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的,平时做题我们应该多思考、多总结、多归纳,才能将每个题型都完全掌握。学生的学习是立足于现实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结合实际,将图形迁移到实际生活中才能学以致用。在平常的学习和做题过程中结合方法有意识地培养立体几何能力,才能使自己得到全面提升,从而在立体几何部分就不会遇到棘手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蔡有福.高中立体几何教学重点的探讨[J].华章,2012,(5):229.

[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册(下)[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黄武略.谈高中立体几何能力之培养[J].广东教育,2005,(5):29-30.

“立体”能力教育 第4篇

商务英语实践能力结构及其立体化课程设置的探析

商务英语课程进行合理设置是时代的需求.本文以商务英语实践能力结构为依据,结合商务英语学科的`特点,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遵循系统性、关联性与实用性原则,对商务英语课程从纵向、横向及纵深方向进行立体化设置,以期为商务英语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商务英语人才.

作 者:姚璐璐 作者单位:重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系,重庆,400054刊 名:宜宾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YIBIN UNIVERSITY年,卷(期):7(11)分类号:H319.3关键词:商务英语 实践能力结构 需求分析 立体化课程设置

“立体”能力教育 第5篇

关键词:立体几何;空间想象能力;学习兴趣;教学模型;现代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17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6.116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难点,需要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才能真正地理解,而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低下,对立体几何往往是望而生畏。这样会严重地影响到学生对自己的信心、对学科的态度,形成一连串的负面效应,使学生越不会越不爱学,严重地影响学生的数学探究。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关键,也是高中立体几何教学的重要目标。那么,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呢?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成功的教学所依赖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要想让学生学好立体几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就必须要激起学生对学科的热爱,否则学生消极参与,怠于思维,只会加重学习负担,让学生成为消极的参与者,被动的接收者,这样的教学只会离成功越来越远。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首先就要激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喜爱,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的快乐参与。

(一)形成教师魅力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学科的喜爱并不是悬空的,而是建立在对教师的喜爱与尊重之上。如果师生关系对立,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自然也不会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为此教师不要将自己塑造成单纯的知识拥有者,而是要建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外有形象内有修养,以高尚的人格魅力与道德情操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与认可,建立积极的师生情感,这样学生才能将这种积极的情感转移到数学学科的学习上来。

(二)打造活力课堂

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只是形成学生学科学科兴趣的一个方面,其中更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改变以往枯燥的教学,打造活力课堂,这样才能从心底激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喜爱,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快乐探究。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机械地照本宣科,而是要善于运用音乐、故事、游戏、生活等将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寓于直观而形象的教学情境之中,改变以往孤立地讲解知识,而是将抽象的知识与形象的事物、直观的场景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才能更加生动活泼,富有生命的活力,激起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学习。

二、充分运用数学模型,在动手中积极思维

高中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行几何体与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高中生难以建立空间概念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并不能在头脑中将图形还原为立体模型,并不能在模型与图形之间实现转换。这正是教学的一大瓶颈。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实物模型,让学生亲自制作与运用,手脑并用,引导学生在建构模型的过程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一)制作数学模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开动脑筋来自主地制作数学模型,如制作多面体,让学生在亲身制作的过程中将多面体动态地存储于头脑之中,以实现学生在图形与模型之间的转化。让学生亲自动手来用同一平面截取立体模型,在直观的操作中深刻体会到平面截取的不同会影响到截面的形状与大小。这样在直接的操作中更能加深学生对立体几何模型的认知,以增强学生的空间概念与空间想象能力。

(二)让学生作图识图

立体几何的空间图形与平面实物模型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实物模型中的直角在平面图形中并不是用直角来表示的,如长方体除了正前方与相对的面是用矩形表示,其他面都是用平行四边形表示矩形。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作图与识图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空间图形与实物模型的转化,以增强学生的空间立体想象能力。为此,在教学中当学生制作出相关的实物模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来绘制图形,也可以由教师绘制出图形,让学生依图制作,以培养学生的作图与识图能力,这同样是培养学生空间立体想象的重要方面。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学生的空间感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模拟功能,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化无形为有形,将之运用于立体几何教学中,更能使教学由单维空间转向多维空间,让学生在立体空间内展开思考与思维,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可以强化学生的空间立体感,以将学生带入多维立体空间,让学生学好立体几何。如关于不规则几何体体积的求解,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向学生直观立体而动态地呈现知识,通过旋转、局部放大等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展开观察与思考,然后通过切割与填补将不规则的几何体转化为规则的几何体,将这一过程动态地展现出来,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真正理解,从而有效地突破这一重难点。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从现代信息技术动态的模拟过程中掌握转化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这也正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此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殊优势,在三维空间展开立体几何的学习,激起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思维的灵活性,这正是推进立体几何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立体”能力教育 第6篇

【关键词】高中 立体几何 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

1高中立体几何中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形成的基本特征分析

1.1几何知识负迁移效果明显

所谓知识负迁移作用,指的是学习者在接纳内化新知识的过程中受既有知识储备与方法经验的影响而形成的认知偏差。高中阶段学生在进行立体几何部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在经过以往相应平面几何内容的学习后,已经形成了相应的知识理论体系,对于几何问题的想象与分析往往会以平面几何内在规律为出发点。这种固化的学习思维与想象力习惯,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与消化立体几何中二维向三维转化过程中存在的规律变化,经常混淆一些平面几何中适用而在立体几何中并不适用的定理与方法,对于相应立体几何问题的想象与判断存在方向性的错误。

1.2立体几何识图画图水平不足

立体几何部分知识学习过程中,最为直观的变化是学生相应识图与画图能力的三维化。在此过程中,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与对应规律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难点部分。这一环节中学生面对的问题往往是一些“看上去明显错位的两条线段却相互平行”、“目测并不垂直的直线却要证明相互垂直”等挑战学生以往识图画图经验的内容。实际上,识图画图是高中生进行空间几何知识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逐渐形成空间想象能力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学生初期接触此部分内容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是情理之中的,教师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工作应以此为重点。

1.3立體几何模型认知与应用能力较弱

空间模型的研究分析是对高中空间几何知识与方法的综合应用,同时也是学生全面提升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环节。高中学生在学习立体几何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经历着一系列空间模型知识的储备,同时以此为基础完成相应空间几何知识的迁移与转化。教学实践表明,大部分立体几何知识较为扎实的学生,都是在借助大量观察感受相应几何模型的基础上,形成相应规律与方法的认知掌握。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帮助学生提升空间想象能力的过程中,应对相应立体几何模型进行优化整合,结合教学内容与目标,通过模型对相应定理与规律进行详细全面的阐述,从而促使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

1.4立体几何知识储备不足

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进行所有科目学习的必备条件,对于高中学生立体几何空间想象能力培养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由于学生接触空间几何内容初期相应概念,定理,定义以及固定解题方法的储备相对薄弱,其想象力发挥的空间较为有限。教师在相应知识与方法的传授过程中,除了详细准确的讲解课本内容,同时也应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储备中内容向规律的拓展,帮助学生构建较为完善的立体几何知识方法体系,让学生展开想象的过程中能够对相应的几何内容予取予求,更好的把握想象力发挥的方向。

2高中立体几何中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1整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积累空间经验

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立体几何教学的过程中,应首先对相应教学内容与素材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更好的积累立体几何空间经验。教师应在传授相应立体几何概念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空间认知,扩充他们的空间词汇,使之对几何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基础,通过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空间知识内容帮助学生积累空间经验。这一积累过程应循序渐进,重视典型内容与典型例题的积累效果,做到教学内容少而精,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想象力发挥方向,而不会承担过大的课业压力。

2.2合理使用模型,拓展学生想象力发挥空间

恰当地运用模型,是培养空间想象力的前提。这里所说的模型,并不仅指教学使用的立体几何教具,而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常见的书本、笔、手指、桌角、墙角等空间几何形体。善用这此现成的模型,可以使许多问题变得比较直观,容易解决。这写模型的选取和应用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形象、直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2.3指导识图画图,提供学生空间想象力实施手段

学生识图画图能力是帮助学生将头脑中的想象走向纸面的手段,识图准确、图画精确,能够全面学生的立体几何问题解决能力。现阶段,高中数学科目立体几何教学环节,通常会设置相应的识图与画图课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这部分课时,根据具体立体几何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识图画图方法与技巧的传授。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规范的识图画图流程意识,使学生能够根据相关提示内容准确的获取立体几何信息,准确描绘反应出相应点线面的位置与关系特征。

2.4完成几何知识迁移,规范学生空间想象力发挥方向

平面几何知识向立体几何知识的迁移,是帮助学生强化相应定理与方法应用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立体几何部分学校效果的重要部分。教师应对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中的内容加以对比分析,全面整合二者间的相近性、相似性、以及相异性内容,通过对比展示讲解或者模型应用解题的方式帮助学生对相关这些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使学生能够在立体几何学习过程中不再混淆性质与定理,能够从更为合理的角度展开想象,通过想象力的应用对相应的空间几何问题进行预判与分析解答。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结合立体几何教学要求与目标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策略展开授课活动。结合当前高中立体几何教学中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特征,教师应针对学生知识迁移、识图画图、模型认知、规律定理学习应用等环节加以研究分析,通过积累空间经验、合理使用模型、指导识图画图以及几何知识迁移等方式方法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此全面提升学生对于立体几何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晓菲.高中立体几何解题困难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5.

[2]张英.新旧课程下高中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蔡志宾.培养高一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上一篇:路径建构下一篇:X线体层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