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级医疗机构

2024-09-15

二三级医疗机构(精选11篇)

二三级医疗机构 第1篇

关键词:二三级医疗机构,医塑,处置,现状调查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 医院采用的一次性医用器材越来越多, 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的诊断和治疗中, 有效预防控制了医院感染,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然而一次性医疗用品 (输液袋) 使用后的处理不善, 将严重危害医院环境并造成社会的污染。为防止医用一次性输液袋 (瓶) 使用后被不当收购, 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我们于2012年~2013年对本辖区116户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 并选取辖区二、三级医疗机构使用后的一次性塑料输液瓶 (袋) 处置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辖区13家医疗卫生机构, 其中包括二级专科、综合医院7家, 三级专科、综合医院6家。

1.2 调查内容

主要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 医疗废物使用专用包装物及容器、运送、暂时贮存、医疗废物交接登记、医疗废物的去向及处置方式、一次性医用塑料等情况进行调查。

1.3 调查方法

根据沪卫卫监[2012]11号《关于印发2012年传染病防治与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沪卫监督[2013]4号《关于开展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专项监督检查的通知》的要求, 结合本区的实际情况, 按市卫监所统一制定调查表的内容进行现场检查、询问并填写调查表。

2 结果

2.1 医疗机构基本情况

共有一、二、三级医疗机构116家, 其中三级医疗机构6家, 二级医疗机构13家, 一级医疗机构13家, 民办医院12家, 其他72家。116家医疗机构均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等相关制度, 定期对相关处置人员进行培训, 个人安全防护措施落实, 医疗废物做到分类收集, 登记资料完整, 并按要求使用专用包装物, 规范内部运送和贮存。

2.2 医疗废物、医塑集中处置签约情况

调查发现, 6家三级医疗机构均与本市指定集中处置单位签订医疗废物和医塑集中处置合同, 签约达100%。7家二级医疗机构中均与本市指定集中处置单位签订医废处置合同, 签约率达100%;仅3家与指定集中处置单位签订医塑集中处置合同, 签约率仅42.9%。 (表1)

2.3 签约以来交付集中处置单位的医塑重量

将6家三级医疗机构按1~6的顺序编号排序, 将7家二级医疗机构按1~7的顺序编号排序。6家三级医疗机构都按规定将一次性塑料 (玻璃) 输液瓶 (袋) 交付签约的集中处置单位处理, 集中处置率为100%。 (表2)

7家二级医疗机构中2家医疗机构不开展输液诊疗, 故无医塑产生;2家医疗机构虽已签约, 因为医塑量较少未达到集中处置单位上门收集的重量要求, 基本交由其他单位处理, 并签署合同;1家医疗机构交由物资回收利用总站收集;1家交由区城市废弃物管理所处置;1家医疗机构输液量较大, 医塑均交由指定集中处置单位。 (表3)

3 讨论与建议

医塑是指医疗机构使用后的各种一次性塑料 (玻璃) 输液瓶 (袋)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国家环保总局办公厅《关于明确医疗废物分类有关问题的通知》 (卫办医发[2005]292号, 以下简称“《通知》”) 规定, 使用后的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 不属于医疗废物, 不必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 但这类废物回收利用时不能用于原用途, 用于其他用途时应符合不危害人体健康的原则。

二、三级医疗机构的门急诊和病区输液量较大, 为了了解二、三级医疗机构收集并运送医塑的情况, 我们于2012~2013年对上海市某区二、三级医疗机构医塑处置情况进行了调查。

3.1 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较重视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颁布多年, 经过卫生监督部门多年来的培训、指导和严格执法, 各医疗机构领导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和集中转运等管理非常重视, 均建立健全了医疗废物的管理制度, 设置专人负责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工作。有统一的交接流程, 有专用的储存场所, 有具体数据的登记专册, 有与合法回收单位双签名的交接记录。

3.2 医塑集中处置存在问题

按照规定, 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属于医疗废物, 作为医疗废物进行处理, 其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使用后的一次性输液袋 (瓶) , 因其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不属于医疗废物, 不必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1]。但其是否被污染, 在界定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的风险。2005年卫生部、原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明确医疗废物分类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和市政府对市卫生局、市环保局《关于加强对本市医疗机构使用后的一次性塑料 (玻璃) 输液瓶 (袋) 管理的请示》的批示意见就规定了一次性塑料输液瓶须统一收集, 2009年市卫生局发文要求加强一次性塑料 (玻璃) 输液瓶 (袋) 的集中回收处置, 但由于医塑未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 未引起部分医疗机构和集中处置单位的重视, 故医塑的集中处置存在较大问题。可能发生个别医疗机构将医疗废物混入医塑交由非指定集中处置单位的现象。

3.3 对策

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医疗机构相关领导和专职人员培训, 加大对医塑集中处置的执法力度, 避免医疗废物与医塑混在一起交运。

参考文献

[1]医疗废物管理条例[Z].

[2]关于加强本市医疗机构使用后的一次性塑料 (玻璃) 输液瓶 (袋) 集中回收处置的通知[Z].

医疗设备三级保养制度 第2篇

一、医院的医疗仪器设备做到定人、定点负责维修保养

二、实行三级保养制度: 一级保养(即日常维护保养):主要是对设备外部的保养,具体由设备操作使用人员负责。

1、每天开机前认真检查设备,按规定做好设备自检校正和质量控制。

2、每天开机时遵守设备操作规程,密切注意设备运行情况,如有异常气味、异常声音、异常显示等情况,应立刻关机查明原因,并告知设备责任工程师,待故障排除后方可使用。

3、对温湿度要求较高的设备,应主动记录其温度、湿度变化,发现隐患,及时告知设备责任工程师。

4、关机后做好设备及机房的清扫工作,擦净设备表面、各传动部位及外露部分,清扫周围工作场地,达到内外洁净无死角、无锈蚀,并将机房内附属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做好防漏、防潮、防风、防鼠等工作。

5、做好交接班工作,将当天设备运转情况详细记录在《医疗设备使用、维护管理簿》上。

二级保养:主要是消除设备隐患、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为设备正常使用提供保障,具体由设备责任工程师 负责。

1、每季度对设备局部拆卸和检查,清洗规定的部位,疏通气路和水路,调整设备各部位的配合间隙,紧固设备的各个部位。

2、对设备传动系统应检查各部位的工作状况,紧固松动部件,调整配合间隙,检查互锁、保险装置,应达到传动声音正常、安全可靠。

3、对设备电气系统应动态观察设备运行走势,检查设备绝缘、接地是否良好。

4、完成后应详细做好记录。

三级保养:每半年一次。是一种预防性的维修,主要目的是使设备达到完好标准,提高和巩固设备完好率,延长维修周期,节约维修费用,由设备责任工程师负责,操作人员协助。

1、三级保养应列入设备的检修计划,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检查和修理,更换或修复磨损件、电子器件等。

2、清洗、检查修理水路,气路等部件,使设备的技术状况全面达到规定设备完好标准的要求。

二三级医疗机构 第3篇

〔关键词〕国家、省、市科技情报机构;三级联动;平台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0.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10-0099-04

近年来,德州市委、市政府从战略角度全力推行并打造世界知名的“中国太阳城”和“新能源之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取得长足发展[1]。德州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山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科技情报事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逐步提升。为了更好地将科技情报工作与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相结合,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专利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撑平台建设则显得尤为重要。

1 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专利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撑平台建设背景1.1 产业背景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热应用市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集热器制造中心。2011年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生产真空管800万支,太阳能真空管和平板热水器共5 760万平方米,比2010年增长17.6%,总保有量为21 740万平方米[2]。

太阳能热利用主要分为太阳能的中低温应用和太阳能中高温应用。从太阳能热利用行业的现状看,太阳能中高温应用目前正处在研发与示范推广阶段,未来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因其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产品具有环保、节能、安全、经济等典型特点,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太阳能热利用的“主力军”。

2011年,国家两次提高“十二五”国内太阳能装机的总量,为太阳能热发电提供发展空间。2012年初发布的《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中,国家再次明确国内要建设大规模太阳能热发电示范工程的目标。我国太阳能光热产业之所以能快速发展,关键因素是掌握了核心技术。为了更好的配合国家产业政策,促进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健康发展,以专利数据分析为特色的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平台建设势在必行。

1.2 合作背景

2011年12月份,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代表团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领导陪同下来德州访问交流太阳能产业发展情况。2012年4月份,太阳能产业创新发展研讨会和第五届中国科技情报网情报分析与战略研究研讨班相继在德州成功举办。中信所领导明确表示将为德州市太阳能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为德州市建设“中国太阳城”和“新能源之都”提供智力和决策支持。中信所将把与德州市的合作作为其倡导的“部、省、市”联动合作机制的典范在全国推广。通过几次重大活动的成功举行,奠定了德州市与中信所、山东省所坚实的合作基础。

2 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专利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撑平台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专利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撑平台建设项目,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领导首倡,山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大力支持,德州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承建的服务政府领导决策和企业科技创新的崭新系统。笔者认为,该项目在推动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健康发展方面具有极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1 服务政府决策需要

尽管世界范围内的太阳能利用率在总的能源利用比例上只有不到0.4%,但是中国的太阳能利用率已经达到0.52%,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3]。我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在新能源事业中贡献最大、实用性最强、普及率最高、自有技术含量最高。其中,光热产品产量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然而,国内相关产品却出现了同质化、无序化、价格战等层出不穷的乱象。平台将从专利数据角度开展前瞻性与综合性研究,重点分析国内外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相关科技政策、科技发展动态、科技战略,为政府制定我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相关政策、产业规划和整合产业规模提供决策支撑。

2.2 服务企业创新发展需要

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太阳能热水器的生产企业已超过5 000家,除10余个全国性品牌因质量、售后服务过硬而市场知名度较高外,行业中存在着大量纷繁芜杂的杂牌企业。这些没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纷纷采用低价格竞争,这种状况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技术创新是太阳能企业发展的关键。平台重点开展技术发展趋势分析,重点掌握国内外企业的技术状况、最新的科学技术进展和前沿技术动态,为太阳能热利用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2.3 产业发展需要

目前,光热发电在我国还没有实现产业化,总体上还处在技术研发阶段,但在光热发电中储热技术等关键领域,已取得了突破,具备独立建造大规模太阳能光热电站的可能。因此,光热发电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极有可能成为我国未来份额最大的新型能源,从而引导中国清洁能源的发展。平台主要针对国内外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开展产业发展趋势前瞻性性分析,为产业发展提供动态信息服务。

2.4 市场竞争需要

中国太阳能光热,起源于学院,发端于民间资本,成熟于市场化运营,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机遇之后,目前整个光热行业已进入规模化竞争格局[4]。目前,我国的太阳能热利用市场较集中在城市和农村,而全球海外市场的拓展则相对缓慢,甚至遭受众多的贸易壁垒。为了我国的太阳能热利用企业能在三大市场都有所作为,平台将着力开展太阳能热利用成本市场分析,重点研究和预测未来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市场前景,为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企业提供可靠的市场信息,更好地进军海外市场。

2.5 科技情报机构可持续发展需要

目前,科技情报机构同其他事业单位一样面临着重大改革,如何在今后的改革中获得更大发展,需要我们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尝试和开拓新业务,平台侧重于专利分析情报研究,重点针对产业发展开展监测、评估、研究服务,这将为今后科技情报事业服务产业发展提供新的路径选择。

3 德州建设中国太阳能热产业专利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撑平台的优势3.1 自然条件优势

德州市位于北纬36°24′~38°0′、东经115°45′~117°24′之间,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2 724.8小时,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1 265 000千卡/平方米,具有非常丰富的太阳能光热资源[5]。

3.2 城市品牌优势

近年来,德州先后荣获中国太阳城、新能源之都、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国家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低碳中国贡献城市、低碳发展突出贡献城市等称号。2010年以“太阳能改变生活”为主题的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在德州中国太阳谷开幕,城市品牌享誉海内外。

3.3 产业发展优势

德州市大力实施“产业强市、文化立市、生态美市、惠民安市”四大战略,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链条化延伸、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高新化发展为导向,聚集优质要素,突出抓大培强,倾力推进以太阳能产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让现代产业成为德州发展最突出的标志。如今,德州以皇明、亿家能等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太阳能企业集群,集中太阳能原材料、配件、辅件生产以及包装、运输等相关120余家,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主营业务收入近300亿元,约占GDP的20%。每10个就业岗位就有3个与太阳能相关。

3.4 政策环境优势

为打造“太阳之城”,德州市财政每年拿出5 000万元配套资金,县财政每年拿出不少于3 000万元资金,扶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迄今为止,德州市在太阳能项目建设上的投入已达148.5亿元。在太阳能应用方面,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太阳能推广应用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在政策、土地、环境和企业上市等各个方面培植企业发展。为加快推广应用建筑与太阳能一体化,德州市出台了太阳能推广应用的政策措施,明确要求在建筑工程中全面推行太阳能热水器一体化设计和施工,将住宅小区建筑工程应用太阳能技术作为建设审批程序和施工图审查的必备条件。实施了“百万屋顶”计划,市区新建建筑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达到95%,中心城区太阳能热水器建筑应用面积累计超过1 000万平方米,太阳能集热器总保有量达到60万平方米[6]。

3.5 基地建设优势

着力构建中国太阳谷。目前,该谷是中国最大的太阳能产业聚集地,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高科技孵化器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研发、检测、生产、教育、旅游基地。涵盖了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太阳能高温热发电、太阳能锅炉、太阳能空调、海水淡化等众多门类。

中国太阳谷拥有一整套世界太阳能热利用产品工业化生产体系,且自主知识产权率达95%以上。目前,该谷构建了一个涵盖科技展示、学术交流、商务贸易、招商引资、旅游体验于一体的整合型平台。国际太阳能技术研究院、国家太阳能热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太阳能高温热发电产业示范基地、全球最大的太阳能智能生产线相继落户于此。目前中国太阳谷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未来之谷”。

3.6 技术创新优势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竞争力源于创新力”[7]。通过创新,让企业找到了差异化竞争的核心动力。德州太阳能热利用企业的求新之道,映射出德州眼下的路径选择——没有自主创新,就没有经济健康发展的当前,更谈不上持续发展的未来。“重大需求——产业重点——关键技术(重点产品)——发展目标”,这是德州的创新路线图。

目前,德州汇集了全球顶尖太阳能热利用科技,掌控着“干涉镀膜、高温热发电、温屏节能玻璃等太阳能热利用、建筑节能的核心技术,甚至是全球领先或独有的新技术、新产品。如皇明运用专利干涉镀膜技术生产出“三高管”、“四高管”、UTLE极地超寒管,独家掌控高温热发电核心部件——镀膜钢管的生产技术。

3.6.1 太阳能热发电

太阳能光热发电所需的核心部件,如定日镜、菲涅尔式镀膜钢管、槽式镀膜钢管、槽式聚光器德州均可自行生产。我国第一条高温发电真空管生产线,年产高温发电真空管可达60万支。2010年向德国出口25公里、30兆瓦的太阳能高温热发电核心部件“镀膜钢管”,打破了西方国家垄断太阳能高温热发电核心技术的局面,跨入了国际竞争的大舞台。

3.6.2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

作为全国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2010年山东省德州市推广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应用项目36个,建筑面积达197.72万平方米,位居全省17个设区市第一名。

(1)在公共建筑方面

日月坛·微排大厦是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的主会场,总建筑面积达到7.5万平方米,全球首创性地实现了太阳能热水供应、采暖、制冷、光伏并网发电等技术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建筑节能70%以上,远远高于国家公共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 640吨、节电660万度,减少污染物排放8 672.4吨。

(2)在住宅建筑方面

2006年,我国第一批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项目——蔚来城,该项目采用大量采用太阳能等节能效果较高的节能材料,其中小区主要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解决日常生活用热水、部分建筑供暖、照明等,使建筑物节能目标达到70%以上。

3.6.3 太阳能空调

德州已经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并推出了全球首座光热太阳能空调。该太阳能空调最高达85%的光热冷综合转换率,比普通热水器的太阳能利用能力高出27倍。可实现24小时使用太阳能驱动空调制冷、制热和提供生活热水。目前这项技术已被山东科技厅进行了国家级专家鉴定,经过鉴定,认定其为国际领先技术。

4 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专利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撑平台建设模式、内容及特色4.1 建设模式

4.1.1 实施主体构成

该平台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山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德州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三级联动共建共享。

4.1.2 主体定位及职能

规范三级查房 确保医疗安全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12月, 以《主任医师 (含副主任医师) 查房考核评分细则》所规定的要求, 我们在全院范围内进行规范的三级医师查房, 对医生进行考核评分。

1.2 查房的模式

三级医师查房时要坚持严密的组织性, 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和医疗技术规范, 临床中要做到思维严密。查房过程中, 各级别医师应按职称各站其位, 队列有序, 保持查房秩序。参加人员衣装整洁, 仪表端庄, 按规定时间查房, 不得迟到、早退。要确保查房过程中的消毒隔离和保护性医疗, 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进行。

1.3 查房的流程

注重细节, 严格规范流程。住院医师在查房过程中, 要详细叙述住院患者的住院志、病程记录、初步诊断和诊疗计划以及医嘱执行情况、患者感受意见和体征观察情况。主任医师对患者进行症状的询问及体征的检查, 同时要查看检验、检诊报告, 对下级医师病历质量、检查诊疗方案及医嘱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并检查医护人员“三基”水平, 包括影像资料及心电图等阅读, 查询患者对疗效的感受和意见等五项检查。结合患者病例, 由主任提问, 下级医师回答双向进行。结合患者病例和临床医学资料、综述及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的科学依据, 结合所查病例了解的国内外医学进展、相关循证资料, 结合病历书写质量、患者入院疗效的观察、服务治疗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不安全因素等方面, 主任医师要进行比较系统的学术讲解或质量讲评, 并详细、全面地解决下级医师提出的疑难技术问题, 作出医疗决策或会诊决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通过查房质量的考评, 对各级医师的考核, 提高了各级医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知识结构, 从而使医务人员对做好基础医疗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了认识, 从过去单纯依赖仪器设备检查下结论, 忽视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判断分析不良的倾向误区中走了出来。督促临床三级医师查房的及时、准确、规范, 增强了医务人员的责任心[2], 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

2.2 形成了良好学术氛围

通过三级医师查房考核, 促进各级医师业务学习, 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通过三级医师查房的“问”、“讲”、“答”, 在学习及工作质量方面都形成了严谨的工作氛围, 从根本上确保了医疗安全, 并正确引导了下级医师在临床上的思维方式, 促进了三级医师在理论及技能上的正确学习方式。查房过程中, 各下级医师遇到的疑难问题, 主任医师能及时解决, 通过对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进展的全面性熟悉和掌握, 促进我院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三级查房考核过程中, 在全院范围内增加了各级医师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学习机会, 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2.3 医疗质量及制度建设得到加强与提高

通过三级查房考核, 各级医师在病历书写质量上得到提高。与此同时, 更确保了医疗安全, 提高下级医师的汇报病例口述能力。在三级查房实施阶段, 更规范了医师的病案书写及病案的修改, 三日确诊率明显提高。对于患者, 大大减少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我院总结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实施过程, 视其为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的重要方法, 也是加强医疗服务质量建设的基础环节。

2.4 推动了医院的全面发展

能反映出各级医师业务水平的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在对医疗差错事故中更起到有效的防范作用。在此期间, 我院通过对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的严格规范, 对医生的严格考核, 对查房流程的不断完善和规范, 从而动态地了解和掌握全院临床医疗现状, 对及时发现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全程掌控临床上的一切医疗活动, 大大推动了医院的专科建设、人才的培养, 保证了教学质量和医疗安全, 有利于医患双方的沟通和理解[3,4], 推动了医院全面加快发展。

摘要:面对当前快速发展的医疗形势, 提高医院临床三级医师查房质量是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2009年1~12月, 我院全面规范地开展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以《主任医师 (含副主任医师) 查房考核评分细则》所规定的要求对医师进行考核评分, 结果表明三级医师查房对确保医疗安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质量管理,三级查房,质量检测,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朱荣荣.浅谈三级查房中的三级责任[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4, 11 (4) :55-56.

[2]唐永忠.我院实施三级医师查房考核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6, 3 (4) :212-213.

[3]李伟, 余华, 马岳峰, 等.对三级查房制度的几点认识和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 2003, 23 (4) :28-29.

二三级家电市场受制房产限购 第5篇

30余城市纳入限购

据悉,国家住建部此次给出的“新增限购城市名单建议”5条标准包括:其一,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处于房价涨幅前列的城市;其二,将省内所有城市今年6月份的住宅价格与去年底的住宅价格做一个比较,涨幅较高的二三线城市;其三,今年上半年成交量同比增幅较高的城市;其四,位于已限购区域中心城市周边,外地人购房比例较高的城市;其五,群众对当地房价反应强烈、认为调控政策执行不力或不到位的城市。

有房地产界分析人士推测,如果严格按照这个标准划分,全国将至少30个城市会被纳入最新的限购行列。限购令的直接影响是,首先会压制可能出现的楼市“金九银十”反弹,随后二三线城市也将步一线城市后尘,量价齐跌。

来自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的统计,廊坊、保定、扬州、惠州、香河、宜昌、镇江、舟山等19个城市符合上述条件。其中,秦皇岛、潍坊、柳州、烟台、扬州、东莞等14个城市满足两项以上限购标准。另外,约有18个城市在单一标准衡量中位于前列。因此预计届时将会有30至35个二三线城市列入限购之列。如果加上之前的41个大中城市,限购城市将达到75个左右。

房产限购恐殃及家电市场

“一旦限购令下达到二三线城市,家电市场就直接负增长了。”行业人士认为,二三线城市限购令对冰箱、洗衣机、彩电三大市场影响严重,尤其是冰洗市场,这两类产品在二三线市场早已普及,如果没有房屋成交,将直接导致冰洗销售疲软。相对来说,彩电新品推出较快,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市场销售。

就目前来讲,二三线城市家电增长主要依靠新婚新居、更新换代和尚未购买这三块市场需求来拉动,都是刚性需求。“就今年的市场情况而言,在没有房地产政策的影响下,空调市场增长15%,洗衣机市场增长10%,冰箱市场增长6%左右。” 专家分析。

事实上,进入2011年,整个家电行业发展势头开始降低,企业已对未来发展趋势判断不乐观。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着力点放在因城镇化进程、家电下乡政策等而蓬勃发展起来的三四级市场。美的、海尔、格力等大企业的销售渠道和产品特色均有所倾向,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三、四级市场对家电产品的接纳程度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在一定期间内,还有一定的市场培育空间。”来自家电企业的人士说。此外三四级市场还在发展期,城市化和城镇化进程必然导致这个市场具有复杂性,没有特别强的消费导向 ,价格、服务、品牌等等都有各自的关注强势区域。为各个品牌的市场争夺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和时间。

二三级医疗机构 第6篇

医学装备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负责管理全院医学装备采购、安装、验收、培训、调配、维修、保养、评估鉴定、档案管理、报废等工作[1]。医学装备质量控制是保证医学装备使用的前提, 也是患者安全就诊的需要, 质量控制的监控重点是如何预防安全事件, 并使安全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2]。

山西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医学装备管理质量控制部从2013年8月开始, 到全省的三级医疗机构进行医学装备配置、使用和管理情况的调研与督导[3], 指导基层单位规范行为、防范缺陷、找出问题、减少差错。此次督导检查以“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有关医学装备管理、配置和使用的条款为标准[4], 归纳整理出督导检查的范围和内容, 涉及科室包括手术室、麻醉复苏室、急诊科、ICU、介入科、血液透析、高压氧、放射科、放疗科及医学装备管理部门等多个临床和管理科室。在3个月的时间内, 检查组现场督导检查了16所综合医院、5所企业医院、6所妇幼院和3所中医院, 共30所三级医院, 覆盖山西全省8个地区。

整体上三级综合医院的管理要细致完善一些, 近期经过等级医院评审的医院, 质量管理工作上有明显的优势, 此次检查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等级医院评审工作对医学装备管理的影响, 各医院都在努力按照标准去做, 80%的医院可以达到评审标准中各项条款的B或C档, 出现D档的极少, 超过90%的医院计量器具的管理达到了A档[4], 检查中还发现许多亮点, 如:耗材物流和各种证件的信息化管理、合理的购置论证流程和内容、计量器具和特殊装备的相关证件、标志及人员资质证明均较齐全、设备的使用和维修记录完整, 在这几方面有不少医院可以达到A档。在发掘亮点的同时专家组针对一些装备临床使用和管理中的问题进行了现场的指导、交流, 本文就其中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为下一步质控工作指明方向。

1 医学装备管理部门普遍存在的问题

山西省内各医疗机构的医学装备管理部门从名称、组织结构到职能划分都不尽相同, 医院之间的装备管理水平差距很大, 但其普遍存在以下5个问题:

(1) 人员结构不够合理。医学装备管理工作开展的好坏与人员构成有直接关系。由于多年来观念上的不够重视, 各医院装备管理部门的人数不少, 但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 制约了装备管理水平的提升。

(2) 缺少医学装备配置方案。大多数医院在购置常规和大型医用设备时都有计划和论证[5], 但都缺乏全院性质的医学装备配置方案, 这说明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尚未参与全院性的宏观管理, 仍旧停留在购买、使用等事务性工作的层面, 没有发挥医学装备管理应有的作用, 而且许多管理者没有意识到这方面工作的责任, 因此有必要借助等级医院评审的要求, 使大家建立主动参与医院管理的意识。

(3) 成本效益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高。虽然大家都在努力开展成本效益和临床使用效果分析评价工作, 但不可否认, 由于现有信息管理水平的制约, 原始数据的精细化程度不够, 导致计算分析的结果误差较大, 所以即使已经开展此项工作的医院, 也没有将效益分析结果应用于新设备的采购论证中。

(4) 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设备缺乏实时监管。“急救和生命支持装备始终保持待用状态”是装备管理章节内唯一的核心条款, 医学装备管理部门有义务与临床科室共同做好这项工作。受检医院装备管理部门的工作还停留在设备维护、维修层面, 没有进行实时监管的痕迹。

(5) 未建立质量与安全管理标准。与效益分析的情况类似, 质量与安全管理也是各医院装备管理部门普遍感觉较难落实的工作, 有医院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 但普遍未见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 这与装备管理部门的人员普遍缺少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关, 因此开展这方面的培训将是质控工作的重要内容。

2 介入与放射诊疗设备使用中的问题

(1) 抢救设施配置不全。各类大型设备由于使用性质不同, 抢救设施的配置标准不同, 装备管理部门大多对这些标准不够清楚, 完全依赖临床科室的申请, 导致配置不完全符合规范要求。

(2) 培训记录不够完善。放射诊疗设备基本都是大型医用设备, 需要有持续性的应用培训[6], 简单的操作培训是不够的, 但是大多数医院都没有后续的临床应用培训记录。

(3) 缺少机房环境评估。大型设备要想长期处于安全、稳定、有效的运行状态, 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职能部门需要定期进行巡检并做记录。评估内容包括:环境温湿度、设备供电电源、电子部件的洁净度、防护、屏蔽、接地、通风、供水供气、射线警示、污染物处理等。此次检查去到的医院基本都未切实开展这项工作。

(4) 放射防护意识不够强。各医疗机构都按国家相关要求配有防护铅衣等设施, 但都缺失定期的监测记录和使用期限。曝光指示流于形式, 有的常亮, 有的与防护门联动, 丧失了曝光警示的功能, 许多医院为了省事而没有把曝光指示与设备的曝光控制电路相连。

(5) 放疗质控欠缺。放射治疗使用高能X射线, 射线能量不足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能量过高或靶区精度差会带来损伤, 对放疗设备实施质量控制检测是医疗质量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且对医用加速器的质量控制检测工作应至少由2名物理人员定期完成[7]。在检查组去到的几家开展放疗的医院中, 物理师只做放疗计划和简单的设备性能检测。有的加速器已运行将近10年, 需要全面细致的检测与调整, 以保证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3 临床科室存在的医学装备使用管理问题

(1) 高值耗材的知情同意和销毁记录不完善。各三级医疗机构都能做到高值耗材验收购进和使用登记, 但高值耗材的知情同意没有做到位, 只有个别医院的病历中有专门的“高值耗材知情同意书”, 大多数医院是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中提到使用高值耗材及其风险, 没有叙述具体品牌、规格及选择原因, 且所有的医院都没有可追溯的高值耗材销毁记录。

(2) 急救及重症监护类设备使用管理问题。三级医院急诊科和ICU的设备配置基本齐全, 定期的检查和培训记录完善, 问题主要集中在呼吸机的使用管理上, 大部分医院的管路消毒、滤网清洁等没有做到位, 这与其他地区进行的呼吸机质控检测所发现的问题相符[8]。另外, 检查中发现急诊科的轮转医生大多不会使用呼吸机, 这是很大的医疗不良事件隐患。

(3) 血液透析材料的追溯问题。血透室的整体建设基本符合标准要求, 透析器材均有专人管理, 有入出库记录, 但是各医院在使用时均未登记批号, 没有做到材料与病人的对应, 这会造成溯源的困难。血透耗材是高风险医疗器械, 应按照高值和植入类器械进行管理。

4 结语

此次督导检查是山西省内首次进行的医学装备管理领域的质控检查, 覆盖了全省大部分地市的三级医疗机构, 检查组专家每到一地先深入临床科室督导, 在指出问题的同时也与临床使用及管理人员就工作中的疑问进行了解答交流, 开展现场培训, 取得了很好的督导效果。检查组在指导基层改进工作、弥补漏洞的同时, 也发现了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质控部将在此次督导检查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开展下一步的质控工作:

(1) 经验交流和专项培训。由山西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协调安排质控与效益分析领域的相关专家, 组织专业培训, 使质量控制管理和医学装备成本效益分析这两项工作能够行之有效地开展起来, 切实提升医学装备管理的技术水平, 深化管理的内涵。

(2) 专项检查。由医学装备管理质控部和肿瘤质控部联合开展山西省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专项检查工作, 对省内在用加速器做全面的质控检测, 对设备或人员不达标的, 指导其进行整改。

(3) 统一制度与流程。针对医学装备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疏漏, 由质控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规范的制度, 指导基层医疗机构执行。例如, 颁布统一的“高值耗材使用知情同意书”, 由各医院的医务部门落实执行。

参考文献

[1]王燕妮, 赵献坤, 李凯, 等.以三甲医院评审为契机促进医学装备规范化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 2014, 29 (6) :102-103, 106.

[2]李向东, 崔骊.医学装备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医疗卫生装备, 2010, 31 (5) :112-113.

[3]山西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修订山西省卫生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晋卫办医政 (2010) 31号[S].

[4]中国医院协会.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2011年版) [S].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的通知[S].201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 (试行) 》的通知, 卫医管发 (2010) 4号[S].

[7]哈日巴拉, 许潇, 格日勒满达呼, 等.内蒙古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质量控制检测结果及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2, 32 (5) :522-523.

筑牢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网底 第7篇

一、基本情况

镇江地处江苏省南部, 辖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3个县级市, 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和镇江新区4个区, 面积3848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311.34万人, 其中户籍人口271.86万。2012年, 镇江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906个, 其中乡镇卫生院53个,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8个, 社区卫生服务站84个, 村卫生室318个。每千人拥有床位4.02张, 每千人拥有注册执业 (助理) 医师2.16人。

二、主要做法

(一) 强化政府主导, 开展标准化建设

1. 建立政府主导机制。

市政府高度重视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专门召开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推进会, 明确了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组织开展“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示范乡镇”创建活动, 强化乡镇政府在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建设责任和保障作用, 38个乡镇创建成村卫生室标准化示范乡镇, 占乡镇总数的83%。今年, 市委、市政府将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列入“四大民生行动计划”, 并将此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 在全市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 共同推进村卫生室建设的良好局面。市政府督查室牵头, 卫生、财政等部门组成督查组, 每两个月对各地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一次督查, 确保按时序进度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此外, 丹阳市不仅成立了各部门分管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 卫生局还建立了领导分片包干制, 每个党政领导包干2~3个卫生院, 确保建设工作的全面到位。

2. 落实财政保障责任。

村卫生室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 多元化筹资为辅, 建成后免费提供给卫生部门使用。市财政建立320万元奖补资金, 调动地方工作积极性。各级政府主动将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并及时拨付到位, 句容市等地还通过慈善捐赠等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截至目前, 全市共投入建设资金7907.55万元, 其中各级政府及财政投入资金占88.5%, 卫生院投入占8%, 慈善捐赠、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助占3.5%。

3. 实行统一建设标准。

按照新一轮基层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要求, 综合考虑服务人口、居民需求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 原则上按照每个行政村3000~5000人口设置1所村卫生室, 服务人口较多或者服务面积较大的行政村酌情增设, 卫生院所在地不设卫生室, 全市共规划建设318所村卫生室。各地在建设过程中按照“一区域一标准、一室一方案”的总体要求, 统一制定建设图纸, 统一规定内部装修, 统一设计标识标牌, 统一规定服务内容, 统一开展人员培训。并且通过集中招标采购, 为村卫生室统一配备设施设备, 种类均在30种以上。目前, 全市已完成所有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任务。建成后的村卫生室达到“规划设置科学化、设施设备标准化、诊疗操作规范化、规章制度统一化和管理体制一体化”的要求, 农村居民到村卫生室就诊只有感觉地点的不同, 而没有内部的差别。

4. 加强信息化支撑。

目前, 我市村卫生室均配备2台以上计算机, 接入互联网网速均达到10兆位/秒及以上, 全部安装了新农合结报系统、全科医生工作站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与乡镇卫生院、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互联互通, 乡村医生通过信息平台可以查阅农村居民在卫生院的就诊记录, 并对居民健康进行适时更新、动态管理。为提高工作效率, 各地还积极开发移动随访系统。丹徒区等地通过手机访问居民健康档案系统, 将重点人群的随访信息及时录入到居民健康档案。目前, 扬中市与电信公司合作, 开发应用了远程心电监测系统, 帮助村医做好慢性心血管疾病诊断工作, 提高心血管疾病用药安全性。

(二) 强化一体化管理, 规范服务行为。

1. 统一人员管理。

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均取得乡村医生或执业 (助理) 医师资格。实行聘用制, 经乡村医生本人申请, 由乡镇卫生院按照公开竞聘、择优录用的原则统一聘用, 建立起一支能进能出、统一调配的村卫生室服务人员队伍。

2. 统一业务管理。

统一制定村卫生室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技术规范, 进一步明确乡村卫生机构的基本医疗服务功能, 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加强对下辖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和医德医风建设, 严格规范诊疗行为, 确保医疗安全。村卫生室在所属乡镇卫生院统一部署下, 积极开展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各项工作, 逐步形成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3. 统一药械管理。

自2010年2月底起, 我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所有基层机构包括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村卫生室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 并由所属乡镇卫生院统一调拨。各地通过开展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培训, 提高乡村医生合理用药水平, 切实维护群众用药安全。

4. 统一财务管理。

村卫生室使用卫生院提供的统一票据, 收入全部上缴卫生院, 实行集中管理、分别核算, 乡村医生的报酬由卫生院考核发放。

5. 统一绩效考核。

各地均制定基层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办法, 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每季度开展一次绩效考核工作, 考核结果作为人员续聘、再注册以及补助经费发放的依据。句容市等地编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清单, 明确了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任务和补助资金。扬中市通过签订“医疗安全责任状”的形式, 明确卫生院与卫生室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降低了村卫生室的医疗风险。

(三) 强化能力建设, 增核人员编制。

1. 建立人才联动机制。

针对乡村医生人员年龄结构老化, 青黄不接的现状, 一方面在卫生院万分之18的人员编制核定标准的基础上, 按照服务人口万分之2~4的标准增核乡镇卫生院编制总额, 新增编制主要用于公开招聘取得执业 (助理) 医师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充实村卫生室技术力量。另一方面乡镇卫生院选派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的人员到村卫生室执业, 目前, 基本上每个村卫生室配有一名执业 (助理) 医师和女医生。2013年乡镇卫生院共下派310名医务人员到村卫生室工作, 占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的24.8%。

2. 开展增编招录工作。

市编办、卫生、财政三部门制定下发《关于做好乡镇卫生院派驻村卫生室专项编制核定工作的通知》 (镇编办[2012]36号) , 指导各地全面做好乡镇卫生院增编核定工作。全市共增核编制458个。为保证村卫生室服务人员招录工作顺利开展, 市卫生、市人社和市编办下发了《关于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中组织公开招聘村卫生室卫技人员的通知》, 全面开展招录工作, 在基层打造一支派得下、留得住、信得过的优秀农村卫生人才队伍。

3. 做好在岗人员培训。

通过组织集中培训、业务学习和村医例会等多种形式, 增强村卫生室服务人员政策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乡村医生每年参加培训的天数均在2周以上。通过制定培训计划, 出台优惠政策, 鼓励在岗乡村医生参加中专学历补偿教育和乡镇 (助理) 执业医师考试。目前, 全市乡村医生取得中专学历占47.8%。

(四) 强化改革创新, 建立运行新机制。

1. 落实补助政策。

在岗乡村医生工资收入由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和绩效工资三个部分构成。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由财政定额补助, 绩效工资由基本医疗服务收入和40%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组成, 与服务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直接挂钩, 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通过放宽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参保年龄, 镇财政、村集体和个人合理分担的形式解决在岗乡村医生养老保险。目前, 符合条件的在岗乡村医生全部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采取最低生活补助加工龄补贴或享受村级副职干部生活待遇的方式妥善解决离岗乡村医生养老保障。

2. 推行支付方式改革。

在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面开展新农合 (居民医保) 门诊总额预付制。各地均制定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标准以及新农合 (居民医保) 支付标准和办法, 丹阳市和扬中市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的收费标准为6元, 新农合 (居民医保) 报销80%, 其他地区均为10元, 新农合 (居民医保) 报销90%。

3. 开展签约服务。

制定了《关于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方案》, 在农村健康管理团队的基础上, 推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 明确乡村医生为签约服务主体, 直接与农村居民签订服务协议, 并根据协议提供服务, 乡镇卫生院团队成员为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和业务帮助, 每周安排两个半天到村卫生室服务。

三、取得成效

(一) 农民的就医环境显著改善。

我市在村卫生室建设过程中采取目标考核、示范创建、政府督查、考核验收、奖补资金引导等多种方式, 充分调动财政、人社、编办等部门工作积极性, 形成工作合力, 共同推进。我市提出新建村卫生室用房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 改扩建村卫生室用房面积不低于120平方米, 并按照“五统一”要求开展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近乎“拷贝”的硬件条件, 使全市村卫生室整体划一, 居民在不同的村都能享受到一样的诊疗服务环境。

(二) 村卫生室人员素质明显提高。

全市村卫生室在岗服务人员1250人, 其中乡村医生940人, 乡村医生中取得乡镇执业 (助理) 及以上医师资格人员有325人, 卫生院下派人员310人, 卫生院下派人员和取得乡镇执业 (助理) 及以上医师资格人员占村卫生室服务人员总数的50.8%, 村卫生室提供服务的人员由原来乡村医生为主体逐步向由执业医师为主体转变, 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 村卫生室服务模式逐步转变。

由于乡村医生待遇与医疗收入脱钩, 乡村医生的医疗服务行为日趋规范, 输液率和抗生素使用率不断下降, 医疗安全得到加强。熟悉乡情的乡村医生主动与农村居民签定健康服务协议, 与农村居民建立相对固定、和谐的“熟人式医疗保健关系”, 推动基层首诊、分级医疗服务模式形成。截止今年6月底, 全市共成立农村健康管理团队513支, 773名乡村医生加入健康管理团队, 与43.98万户、128.96万名农村居民签订服务健康管理协议, 开展上门服务38.61万次。

二三级医疗机构 第8篇

1 在医疗机构中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检测的必要性

医疗设备质量检测是近几年医疗机构设备管理部门关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近期公示的医疗安全事件中,不乏医疗设备方面的报道,其中有电刀负极板烫伤病人的、有直线加速器剂量错误引起放射损伤的、还有更多未能发现和披露的事件,即设备性能低下或功能有误,造成医疗诊断和治疗上的失误。2007年,全军率先对医疗设备质量检测进行了研究和摸底,根据检测数据显示,军队系统中三级甲等医院的设备合格率为83%,急救设备合格率为75%。由此可见,医疗设备的质量和安全隐患非常令人堪忧[1]。

目前,对医疗机构在用医疗设备的质量监控来看,情况不容乐观。近几年,计量部门对医疗机构的大型设备,尤其是X线设备检测卓有成效,但对其它设备,尤其是急救设备的质量监控还远远不足。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医疗设备种类太多,数量过大,所涉及的检测技术也多,计量部门是相对医疗机构和设备厂商的第三方部门,对辖内所有医院开展多种类、大批次医疗设备的质量检测有实际困难;二是计量检测是针对医疗设备物理参数的检测,而医疗设备的应用质量除与参数有关外,还与使用环境、附属配件以及操作方法等诸多因素有关,计量合格的设备并不代表实际使用合格有效;三是医疗机构的设备管理部门仍然把工作重点放在资产管理上,对在用设备的应用质量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

从中国知网的论文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到,用题名“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关键词进行检索,从1985年到2009年,相关的文章有185篇,其中2005年之前的论文共56篇,2005年到2009年之间的论文123篇。出自医疗机构的论文21篇,非医疗机构的164篇。可以看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在医疗机构的研究还处于发展初期,只是近年来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关注。

2 在我院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检测工作的过程

我们所在的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拥有设备6000多台,医疗设备固定资产达3亿多元。承担医学工程专业的部门称医疗设备处,共有人员42名,其中专业工程技术人员26人,已拥有比较完整的医学工程专业设置和人员配备,担负着全院的设备和器械的选型论证、技术培训、维修维护、技术鉴定、资产管理等一整套技术工作。

2007年底,我院开始筹划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检测工作。首先对这项工作进行了考察。先后赴国内做过该项探索的北京宣武医院、解放军总院、北京军区总院参观学习。通过学习,对开展工作所需的流程、技术、人员及管理有了初步的认识。

接下来进行的是设备引进。检测设备设施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对输出数据进行测量的,如气流分析仪等,可以检测呼吸机的各项参数;一类是标准模体,模拟人体各种生命体征的,如血管造影体模,可以检测血管造影仪的成像性能[2]。我们的设备引进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5~2006年,随着先进的直线加速器的引进,购置了剂量仪和水箱,做加速器日常的质量控制。后来又配备了巡检仪、剂量模体和CT电离室,开展对CT的质量检测;第二阶段是2008年初,购置了急救类设备质量检测仪器和电气安全检测仪;第三个阶段是2009年初,配置了X线、CT、MRI、DSA等大型设备的检测模体和相关设备。

到目前为止,共购置了专业检测设备21台套,价值200万元,目前能够开展的医疗设备质量检测种类达到32种。具体情况见表1。

2008年,我院选派专业技术骨干8人到国内知名医疗设备生产厂家学习医疗设备质控技术,选派4人到国际知名医疗设备厂家学习质控技术。多次邀请国家计量总局专家和国内知名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技术专家来我院进行质控技术培训,培训人数达到40人次。目前有医疗设备质量检测技术人员9人。

2009年,我们参加了由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主持,六大临床医学工程基地共同研究的课题《在用医疗设备的质量检测与风险评估》,将呼吸机、监护仪、输注泵、高频电刀、除颤仪这五类风险级别较高的急救设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符合医院内部质控管理的检测方法和技术,制定统一的检测规范。

在课题中,我们承担了输注泵检测规程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制定了输注泵质量检测作业指导书、检测表格和培训课件,并对其他研究基地制定的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高频电刀、婴儿培养箱的检测规程进行了实验和讨论。依据新的检测方法,共检测了五类急救医疗设备140台,其中输注泵45台、监护仪30台、呼吸机20台、高频电刀26台、除颤仪19台。检测发现每类设备均有不同程度的数据漂移,设备的平均数据漂移百分比为34%。我们对数据漂移的设备进行了及时的维修和调整校对。

3 质量检测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本次检测,我们对全院几种重要的急救设备进行了一次质量摸底,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到宝贵的设备管理依据。下面以输液泵和注射泵(以下简称输注泵)为例进行相关分析。

3.1 产生数据漂移的设备比例

表2列出了输注泵检测的总体数据,共检测45台,其中输液泵18台,注射泵27台。产地分为两种,国产5台,进口40台。设备平均使用寿命为2.35年,每台设备的检测项目有10项。检测发现产生数据漂移的设备有14台,占总体比例的31.4%。由此可见,31.4%的被测设备存在各种性能问题和潜在的危险。

3.2 产生数据偏移的检测项目比例及危害

表3列出了一些检测项目和相关信息。流速偏差可以影响临床医生对药效的判断,属于医疗质量问题。由检测结果看出,多数的数据漂移都是流速的偏差。没有低电量报警多是由于充电电池损坏引起的。正常情况下,输注泵的电源是由交流220V供给,只有病人转运中或突发停电时,这种潜在的问题才能暴露出来,造成医疗安全隐患。从这个表我们可以看出,各种数据漂移都会对临床产生医疗质量和安全问题。

3.3 使用年限与数据漂移的相关性

表4列出了输注泵使用年限和数据漂移的对应关系。表中的比例是某个年限下,产生数据漂移的台数与检测台数的比例。可以看出,使用年限与数据漂移有很大的相关性。使用5、6年出现数据漂移的概率远远大于使用1、2年的输注泵。可以得出结论,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设备的性能在逐渐降低,产生数据漂移的可能性也越大。在设备的质量检测中,可以适当加大旧设备的检测频次,减少新设备的检测频次。

3.4 品牌型号与数据漂移的相关性。

表5列出的是品牌型号与数据漂移的对应关系。表中将11种品牌型号由字母A~K代替。比例为产生数据漂移的设备台数与该品牌检测设备台数的比值。由于有些型号台数过少(I~K),不具有统计意义,不计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品牌D、E、F产生数据漂移的比例大于等于50%,说明该型号在性能方面出现性能偏差的可能性比别的品牌型号要大。这个结果作为应用依据可以提供给采购部门作参考。

4 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体会

4.1 医疗机构亟待加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

通过我们一年多累积的检测数据来看,在用医疗设备,特别是使用年限较长的医疗设备,在应用质量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和隐患。这些漂移和改变是临床在使用中不能发觉的,需要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才能发现。医疗设备是医疗上不可或缺的信息源,如果医疗设备提供的诊疗信息有误,在很大程度上将误导临床医生。关注医疗设备,特别是急救设备的应用质量,合理进行质量控制是非常必要的[3]。

4.2 质量控制可大幅提高医疗设备的应用质量水平

质量检测是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检测出来不合格、或产生的数据漂移的设备的处理。依照国情不可能把这些设备报废,作为医学工程部门,应该更多地关注质量检测的后期处理,如性能调试、维修维护,以及一些管理方面的措施。在国外有一些先进经验,医院里的设备贴着不同颜色的标签来标明性能测试情况:质量保证、危害和警告、升级和召回等等。在实践中,我们对质量检测中出现参数漂移的设备进行了后期处理。后期结果统计,80%的设备通过维修和性能调试恢复到正常参数,5%的设备性能低劣申请报废,15%的设备部分功能低劣且无法修复,但部分功能仍能使用,这些设备我们也返回临床使用,但需要告知临床设备的缺陷,在使用中规避风险。

4.3 医疗设备质量检测需要大量资源、时间和人力的保障

医疗设备质量检测需要一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做支撑。目前的检测仪器基本是进口产品,一种仪器检一类设备,所以配套急救设备的检测仪器需要几十万元的投资。质量检测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尤其需要对被检设备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正确运用检测技术,能够甄别检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分析检测中的数据。检测一台医疗设备的时间,应该在30~50min左右,急救设备在医院属于基础设备,设备数量较多。以我院为例,心电监护仪、除颤器等五类急救设备总量为350台。检测还需合理安排时间,不与临床使用发生冲突。

综上所述,医疗设备的质量检测是一项具有一定技术平台、工作量大、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就现在医疗机构现状来看,并不是普通医院能够开展和普及的。三级甲等医院,或医学工程专业发展比较好的医院和质控中心应该挑起重任,开展区域性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周丹.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数字医学,2007,10(10):12-14.

[2]姜远海,彭明辰.临床医学工程技术[M].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31-277.

二三级医疗机构 第9篇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日前公布, 北京市去年集中处理涉医突出问题101起, 医疗责任保险今年将覆盖全市公立三级医院, 以促进医疗纠纷的解决。

投保医疗责任保险,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保险期内, 因医疗责任发生经济赔偿或法律费用, 保险公司将依照事先约定承担赔偿责任。保险作为“第三方”力量, 将医疗纠纷处理从医疗机构内转移到医疗机构外, 利于化解医患矛盾, 保障正常医疗秩序。

据介绍, 根据计划, 今年北京市要完成绝大部分公立医院投保医疗责任保险的工作。2015年底前, 北京市卫计委将会同北京保监局研究提出北京市医疗机构统一投保医疗责任保险的模式、方案。今年北京市100%的三级公立医院、90%以上的二级公立医院必须参加医疗责任保险。考虑到北京市非公立医疗机构比例逐年加大、经办主体多样化、专科机构多的特点, 2015年后, 北京市将推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责任保险工作。

社会资本接手大部分二、三级医院 第10篇

许使社会资本接手大部分二、三级医院成为可能。对于药品生产企业来说,巨大的农村普药市场将为它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需要国内医药企业警惕的

是,跨国药企向药品研发等高附加值环节盘踞的趋势也更为明显。

新的医改方案可能出台

从长期来看,未来10年国内药品需求增长将超过两位数。主要驱动因素来自人口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农村城镇化、医疗保险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医疗保险模式推进,预计到2010年,中国可能成为世界第五大医药市场。

但短期状况是,200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放宽仿制药品申报(2006年政策又将收紧),特别是第九类剂型仿制,中药保护品种因为剂型仿制也陷于不受保护,医药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低投入、轻创新、走捷径的药品研发思路,使得国内医药制造业正逐步趋向加工型行业。费用上升,净利润率下降,医药行业竞争更加趋向价格主导,企业生存环境趋于恶劣。

2005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20年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不成功,医疗卫生体制商业化、市场化使得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向高端服务集中,向高购买力地区集中,普及性大大降低,10多亿人口被挡在了医疗保险的大门之外。在这样的背景下,2006年新的医改方案可能出台。

我们预计未来几年医药行业将主要围绕医疗卫生体制进行改革,逐步解决医疗卫生深层次的体制问题。

大部分二、三级医院

和个性化医疗服务将由社会资本接手

虽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层次的体制问题短期难以解决,医药分家尚需时日,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最终方向是必定朝基层市场走。政府的宗旨是加大公共卫生医疗投入,让每个人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2006年可能会制定一个方向和策略性的方案。其中包括:所有的社区医院和部分二、三级医院可能成为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公共卫生医疗系统,真正实现低水平、广覆盖;大部分二、三级医院可能会由社会资本参与,逐步转变为营利性医院,这将吸引各类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进入。

未来政府投入围绕公共卫生医疗系统;个性化、特殊性的医疗服务也将由社会资本接手,目前医疗资源是中国医药产业中惟一没有放开的环节,而专业服务的特点又决定了其可能通过个性化服务获取高额利润,医疗是民营资本最想进入也是最可能进入的方向,但整个进程方面在2006年仍然会比较慢,可能采取试点的方式推进。

农村普药市场机遇大

2004年政府开始建设农村药品监督网、供应网,目前两网建设基本到位,2005年政府又开始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设,推行农村医疗保险模式一国家、当地政府和农民之间实行20元:20元:10元的费用分摊。截至2005年6月底,全国641个县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人口2.25亿,共有1.63亿农民参加,部分农民开始用上基础用药,预计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模式将大力推进,全国试点县范围扩展至40%。至2008年覆盖全国农村,在750亿元的农村医疗市场将有近500亿元的药品规模逐步释放。新增消费对于普药来说,是较大的市场机遇,更多的内资企业可能在农村市场找到自身的生存空间,而未来5-10年内,国内医药市场格局仍然是高端市场外资、合资占主导,中低端市场内资企业求生存的状态。

处方药销售进入冬天

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旧体制的衔接阶段,政策走向将是实质性地降低药品价格。2006年,药品降价仍然会来自两方面:政府降价和市场降价。

政府降价:如果2400种国家定价药品全部推行制定最高出厂价,并根据国家规定的渠道医院加价比例制定最高零售价,降幅较大的药品将是委托给居间人销售的低出厂价药品,处方药销售渠道的价格泡沫将会被大大挤压。

即使不能全部推行制定最高出厂价,部分药品也会强制降低最高零售价,这一时间可能会在2006年上半年。

市场降价:企业在医院市场参与招标,竞争使产品价格必定降低;非品牌产品在OTC(非处方药)市场只能采取低价策略。

规范药品流通渠道购销行为、药品在流通各环节合理加价、挤压药价泡沫、利用行政价格机制淘汰一批低水平竞争医药企业可能成为政府工作重点之一。

这样做可以将控制了中国医院处方药销售70%的个体经销商居间人挤出医院药品销售环节,将个人非法赚取的高额利润让给消费者,当然这一过程可能要耗费2-3年的时间,虽然在政策法规的推进过程中,众多药企或许将推出一些变通手法,但毋庸置疑,药品回扣的主要滋生群体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窄。

我们认为2006年处方药的销售将进入冬天,处方药营销模式将转向专业化的学术推广和品牌建设,在这场变局中,具有渠道优势的制药企业有可能走过行业的冬天。企业的应变策略应该是不断进行产品创新,领先推出新品,保持稳定的利润率。

跨国资本流向药品研发等高附加值环节

医药行业的高附加值环节是药品研发和营销。跨国药企基本上都走过了最初将药品出口进入中国销售,到实现生产本土化。如今,跨国药企的资金将不断流向国内的高附加值环节,走向研发本土化。

二三级医疗机构 第11篇

1 基本做法

每季度由院长主持召开一次以上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专题研究本季度全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相关问题。同时每月组织开展1~2次医疗质量查房,了解相关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科主任为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组长,护士长为副组长,医疗组的组长(本组最高职称医师)、科秘书等为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工作会议,对科室医疗质量进行检查、评估、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医疗质量管理委员制定了病历质控流程,对运行病历的每个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如住院志由一级医师书写(入院24h内完成);初步诊断由一级医师书写确认签名;入院诊断48 h内由二级医师书写完成并签字确认同时应签署日期等共19条33款。

为规范各类人员的工作行为,根据《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卫生部《医院工作人员职责》、《医院工作制度与工作人员规范》等规章制度,制订《医院各类人员违规记分管理办法》。《办法》共217条,每位临床、医技、护理、机关后勤人员自觉参加管理,实行一人一卡制,每人每年100分,一年为一个管理周期。每记1分,扣款10元,全年分数累加,对全年违规记分满30分者,给予口头告诫警示;满40分者,全院通报,当年考核不及格,离职待岗一个月,双向选择上岗;满50分者,待岗三个月;全年累计记分满60分者,报院党委和市卫生局,按人事管理有规定处理。如违反用药常规,超疗程、超剂量或选用药物不当的,每人记3~5分;一级医师或二级医师未按规定在24h内对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者书写的医疗文件全名签署、签改,每人记1分;临床医师及医技检查报告人未亲自签全名,每例记1分,在空白处方上签名交他人使用,每例记3分。对危重患者未及时告知家属并填写“危重患者通知单”,记5分;在诊疗活动中未履行各项告知义务及患方签字手续的,入院未及时签署“病员病情告知书”、“病员授权委托书”的记3分等。院总值班每天不定时对全院重点岗位进行巡查,发现问题责成当事科室立即整改;主任巡查院领导督查每周两次,对全院重点岗位、关键环节、运行病历质量、医疗核心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责成当事科室立即整改;医疗核心制度督查每两周一次,共十个医疗核心制度督查组对全院各级医护人员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季度的医疗质量检查由质控科组织,每季度一次,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医务处每个季度组织一次院医疗安全检查,对患者安全十大目标各项内容进行督查,并将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书面通报。以上五个方面检查中对违规的医务人员按《各类人员违规记分管理办法》记分处罚。

2 结果

三年来,医疗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医疗纠纷明显减少;全院平均住院日由2007年的13.87d降至2009年的11.85d;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100%;入出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CT、MRI检查阳性率、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疑难病症好转率、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医院感染率等16项主要质控指标均达部颁标准,运行病历质量合格率达95%以上,终末病历无丙级病历,在2009年福建省卫生厅组织的全省病历质量评比中获得三等奖。3年来,全院共有175人次受到违规记分处罚,最少的1分,最多的45分。

3 讨论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何提高医疗质量始终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1]。医疗质量体现在医疗行为的每一个环节加强基础医疗质量和环节医疗质量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患者安全指的是在医疗护理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或死亡。近年来,患者安全已成为卫生部高度重视的医院管理课题。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共创医患双赢的局面,已成为现代医疗服务模式所追求的目标[2]。因此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无论在理论上、还是现实中都具有重大意义[3]。

建立和完善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是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基础。严密的质控组织是医疗管理工作的可靠保障[4]我们明确规定院长对全院医疗质量负总责;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在院长领导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制定了运行病历质控流程和医疗核心制度督查等五个层面的检查,全方位对门诊、住院患者诊断治疗的全过程进行监控,特别对全院重点岗位、关键环节、运行病历质量、医疗核心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责成当事科室立即整改;对违规的医务人员按《违规记分管理办法》记分处罚。是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促进医疗规章制度的落实,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抓手[5]。

医院实施的《医院各类人员违规记分管理办法》是根据《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卫生部《医院工作人员职责》、《医院工作制度与工作人员规范》等规章制度制定并经医院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办法有坚实的法律基础和可靠的法律保证,符合医院管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要求;(2)办法将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的不规范行为完全量化,以分值衡量具体诊疗行为,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3)办法除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外,明确规定达到一定分值要影响当事人评先评优甚至职称评聘等具有相当强的警示和威慑作用。(4)每次记分都同时有记分项目和记分原因全院书面通报及通知本人签名确认,及时通知累计记分,使医务人员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规范行为及程度,加强了自我管理意识、强化了自我监督体制。实施医院各类人员违规记分管理对全院各级医务人员实施监督、检查、管理和评价,促进了医务人员的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全方位的检查和科学的考核制度也让医务人员保持了良好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患者对医务人员工作的满意度。

病案质量是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每一份病案的真实性、准确性、科学性构成一份完整的医学资料,同时也是临床、教学、科研的宝贵资料,更是医院管理的重要信息来源。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制定了病历质控流程,对运行病历进行实时监控,以医务人员违规记分管理为重要抓手,运行病历质量合格率达95%以上,终末病历无丙级病历,在2009年福建省卫生厅组织的全省病历质量评比中获得三等奖。全院各级医务人员认识到按时按质完成病历是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也是最好的自我保护,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是医院发展永恒不变的主题。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医疗质量伴随着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一系列医疗服务行为所产生,医疗过程中有许多环节,而医疗质量就是各医疗环节具体运行的结果。我院临床医技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基层组织,对环节医疗质量的每个过程进行监控,以《违规记分管理办法》为重要抓手,及时发现和解决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切实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稳步提高[6]。

参考文献

[1]吴其强,张玉初,陈瑞新等.实施医疗服务质量记分管理,促进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J].现代医院,2009,9(8):112-113.

[2]李亚洁,彭刚艺.护理工作管理规范[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6,29(2):95-96.

[3]朱士俊,董军,曹秀堂等.医院医疗质量实时控制研究概述[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6):331-333.

[4]程晓斌,朱锡光,颜伟等.医院医疗质量监控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3):47-49.

[5]张宏雁,董军,秦银河等.临床路径制订与住院诊疗质量实时控制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6):336-338.

上一篇:中学英语兴趣教学下一篇: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