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雷尼替丁范文

2024-07-16

复方雷尼替丁范文(精选5篇)

复方雷尼替丁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来我院住院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4例, 经胃镜检查确诊。其中男50例, 女34例, 年龄55~76岁, 胃溃疡26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8例, 病程3个月~20年, 疾病特点:胃痛多不典型, 性质以钝痛及隐痛多见。有伴随疾病者65例。其中伴心脑血管病30例、慢支肺气肿16例、肺及肺外结核6例、糖尿病8例、伴慢性胃炎者为44例, 其中18为萎缩性胃炎。将选择病例84例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雷尼替丁 (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产品, 批号060402) , 每次150mg, 每天2次, 复方丹参片 (宁波立华制药有限公司产品, 批号20060510060407) , 每次3片, 每天3次;对照组只给予雷尼替丁, 剂量每次150mg, 每天2次, 疗程均为6周。观察症状及体征:包括乏力、纳差、疼痛、胃部不适等。用药6周后进行胃镜检查。

1.3 疗效判断标准

所有病例在完成6周疗程治疗后3d内复查胃镜, 均以胃镜检查结果作为断定依据, 临床症状则以腹痛消失和胃部不适缓解为据。治愈:溃疡面消失, 瘢痕形成和愈合, 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有效:溃疡面明显缩小和 (或) 残留少许薄白苔, 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无效:溃疡大小和形状无明显变化, 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治疗组治愈28例, 占62.2%, 有效17例, 占37.8%, 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19例, 占42.2%, 有效21例, 占46.7%, 无效5例, 占11.1%, 有效率57.8%。2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

3 讨论

目前认为溃疡是多病因疾病, 慢性溃疡的发生与高酸分泌,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1]。慢性溃疡时, 酸泵泌H+增多, 胃黏膜能量缺乏, 胃酸增多, 使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易受到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 导致溃疡, 因为高酸为胃蛋白酶进行自我消化作用提供了一个合适的p H环境。胃酸分泌过高, 在溃疡的发生机制中起有重要作用, “无酸即无溃疡”的论点是为大家所接受的, 而雷尼替丁是H2受体阻断剂, 抑制胃酸分泌, 是当今作用比较好, 同时雷尼替丁还有价格便宜的优点, 一次口服维持12h。但Tarnawski在溃疡病的实验研究中发现使用上述药物溃疡虽然愈合, 但进一步进行组织学检查, 则可发现黏膜下血管的结构和腺体尚处于紊乱状态, 黏膜的厚度尚未恢复正常, 结缔组织处在过度增生状态, 这些变化都会影响细胞的氧合作用、营养供应和黏膜的防御功能, 是溃疡复发的病理基础, 临床确实也发现单用H2受体阻断剂溃疡容易复发, 而且溃疡多在原来的部位或其附近复发。1990年Tarnawski提出了溃疡愈合质量的概念, 认为溃疡的愈合不仅需要黏膜上皮层的修复还需要黏膜以下组织结构的修复和重建[2]。尽管雷尼替丁对溃疡有一定疗效, 但是老年人胃黏膜呈退行性变且多合并动脉硬化, 胃黏膜血流量减少, 导致胃黏膜的防御能力降低, 故与年轻患者相比溃疡大而深, 愈合慢, 易复发。复方丹参片最早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能阻滞钙通道, 在不增加心室做功及心肌耗氧的前提下, 扩张冠状动脉, 增加冠脉血流, 降低血管阻力, 促进侧支循环, 改善心肌微循环, 缓解心肌缺血, 对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强心、活血、止痛的功效。在临床使用复方丹参片过程中, 对心脑血管以外的属于“血症”范畴的疾病, 也进行了大胆的使用。临床证明:复方丹参片特别是在妇科血症方面, 眼科多种淤血疾患或血行不畅的眼底血管性疾病方面, 在保肝、降酶、退黄、抗肝纤维化等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复方丹参片是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 经现代药学新技术研制而成的纯中药复方制剂, 方中丹参, 味苦性微寒, 专入血分, 清而兼补。古人有:“丹参一味, 功同四物”之说, 的确, 丹参的活血祛瘀作用十分广泛;三七, 味苦甘而温, 具有良好的止血、止痛作用, 并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 尤宜用于瘀滞出血和各种瘀滞疼痛;冰片, 辛香走窜, 性寒凉, 善于开窍醒神、清热止痛。三药合用对临床各种疾病有很好的功效。从上述两组治疗的临床观察结果来看, 雷尼替丁与复方丹参片联合应用治疗老年人消化性溃疡, 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 优于单用雷尼替丁, 而且无明显的副反应。基于复方丹参片在中医学理论上是治疗“血症”这一观点, 所以配伍复方丹参片可以改善胃黏膜微循环, 增加胃黏膜血流量, 有利于黏膜上皮层的修复, 促进溃疡愈合效果比单用雷尼替丁好, 因此笔者认为在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治疗中应配伍复方丹参。

摘要:目的观察雷尼替丁配伍复方丹参片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雷尼替丁与复方丹参片, 对照组只给予雷尼替丁。结果治疗组在症状、体征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雷尼替丁配伍复方丹参片治疗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联合用药

参考文献

[1]王崇文.消化性溃疡病治疗的新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 1999, 10:65~67.

注射用雷尼替丁的稳定性研究 第2篇

【关键词】雷尼替丁 ; 注射用 ;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R927.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167-01

雷尼替丁属于第一代的H2受体拮抗剂[1]。临床治疗中多與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相配伍应用于胃炎、胃肠溃疡等患者的治疗当中[2]。为研究注射用雷尼替丁的稳定性,我们对同一批号的注射用雷尼替丁进行了光照、高温、高湿试验,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药品为上海现代哈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雷尼替丁针剂,规格为:2ml/瓶,批号为:11080612,有效期至2013年7月。

1.2 方法

1.2.1 试验方法 :依据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关于药物稳定性试验的指导原则测试注射用雷尼替丁的pH值、含量、杂质峰个数及有关物质含量[3]。光照试验,取20瓶注射用雷尼替丁作为样品,于4500Lx±500Lx的光照条件之下,放置10d,分别于第5d与第10取样观察。高温试验,取同批号20瓶注射用雷尼替丁样品,放置于60℃的恒温条件下10d,于第5d及第10d取样观察。高湿试验,取20瓶同批号的注射用雷尼替作为样品,放置于装有硝酸钾饱和溶液的,相对湿度为92.5%的干燥器之内,于室温下放置10d,分别于第5d与第10取样观察。

1.2.2 观察项目 :观察光照、高温、高湿条件下第5d与第10d所取样品的外观性状、pH值、含量、杂质峰个数及有关物质含量,并分别与0d时进行对比。

1.2.3 统计学处理: 对比采取t检验,使用SPSS18.0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光照试验结果:第5d、第10d时药品的外观性状均为微黄色澄明液体与0d时无变化,pH值、含量及杂质峰个数与0d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关物质的含量比0d时显著增加,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表1光照试验药品稳定性统计对比表(x±s)

2.2 高温试验结果:第5d、第10d时药品的外观性状均为微黄色澄明液体与0d时无变化。5d时含量明显高于0d,P<0.05;10d时杂质峰个数显著高于0d,P<0.01;5d与10d时有关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0d,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2。

表2高温试验药品稳定性统计对比表(x±s)

2.3 高湿试验结果:第5d、第10d时药品的外观性状均为微黄色澄明液体与0d时无变化,并且其余各项观察项目均未见明显改变,P>0.05。具体数据见表3:

3. 讨论

雷尼替丁属于组胺H2受体拮抗剂,多用于消化系统溃疡等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起效迅速、疗效持久的特点,临床中应用广泛,但温度对于药品质量的影响较大[4]。

本次研究中我们分别将同批号注射用雷尼替丁置于光照、高温及高湿环境中5d及10d,并观察测定药物的外观性状、含量、pH值、杂质峰个数以及有关物含量。光照实验结果表明,药物在4500Lx±500Lx的光照条件下第5d与第10d时有关物含量均与0d时出现显著差异,因此注射用雷尼替丁应尽量采取避光储存。但同时因其余各项观察项目均未见明显差异,所以如无条件避光储存时,可短时间内在非避光条件下储存,不会干扰药物的稳定性。

高温试验结果表明60度恒温条件下药物的稳定性受到较大干扰,除外观性状未见明显改变外,其余各项观察指标分别于第5d及第10d时发生明显改变,说明药物对热不稳定。因此药物须采取低温储存,以避免破坏药物稳定性。

高湿试验结果表明药物在高温环境下稳定性较高,未见明显变化。

参考文献

[1] 温坚,夏敬民.利巴韦林注射液与盐酸雷尼替丁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J].医药导报,2005,24(8):739-739.

[2]王晓东,王丽梅,张月梅.盐酸雷尼丁与替硝唑葡萄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J].中国药业,2003,12(7):37-37.

[3]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国药典2005版[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附录XIXC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

复方雷尼替丁 第3篇

关键词:复方雷尼替丁,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1], 其实质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 由于黏膜特异的再生能力, 以致黏膜发生改建, 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 甚至消失[2]。近年来, 随着内镜检查技术的普及, 其发病率有不断增高的趋势, 其中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 常引起上腹隐痛不适、嗳气、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 且与消化性溃疡、胃癌关系密切, 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我院自2010年开始采用复方雷尼替丁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 疗效确切,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78例, 所有患者均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 符合2006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学会制定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标准。患者均有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道不适症状, 胃镜活检标本快速尿素酶法 (RUT) 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排除消化性溃疡、肿瘤和肝胆胰疾病及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和妊娠, 且近1个月均未使用过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非甾体类抗炎药, 所有患者血、尿常规及血生化检测正常, 无药物过敏史, 且愿意接受随机治疗和随访。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 观察组男27例, 女12例, 年龄22~51 (40.3±3.4) 岁;对照组男26例, 女13例, 年龄21~54 (41.4±2.5) 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合理膳食, 戒烟戒酒, 适度锻炼, 保持心情愉悦等常规治疗, 均采用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 (1000mg/次, 2次/d) 、克拉霉素分散片 (500mg/次, 2次/d) 抗幽门螺杆菌感染, 治疗7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及抗幽门螺杆菌基础上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20mg/次, 2次/d) , 治疗14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抗幽门螺杆菌基础上口服复方雷尼替丁胶囊 (1粒/次, 2次/d) , 治疗14d (注:复方雷尼替丁胶囊每粒含盐酸雷尼替丁150mg、枸橼酸铋钾110mg) 。所有患者餐前服药, 定期随访, 观察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停药2周后复查胃镜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1.3 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3]:

疗程的第1、7、14、28天各随访1次, 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药物不良反应, 具体的症状为饱胀、腹痛、反酸、嗳气以及嘈杂感等。消化系统症状按程度轻重分为重度、中度、轻度、无症状等4个评定等级予以评分, 重度计3分, 中度计2分, 轻度计1分, 无症状计0分。治疗前和治疗后相比较, 降低1级为减轻, 降低2级或者2级以上为明显减轻。疗程结束后进行胃镜复查, 以RUT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 阴性则表示幽门螺杆菌已根除。

1.3.2 疗效标准: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分为4个等级: (1) 痊愈: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胃镜显示水肿、充血消除, 活动性的炎性症状消失, 快速尿素酶检测呈阴性。 (2) 显效: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胃镜显示水肿、充血消除, 活动性的炎性症状程度减轻, 快速尿素酶检测呈阴性。 (3) 有效: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 胃镜显示水肿、充血情况减轻, 活动性的炎性症状程度减轻, 快速尿素酶检测呈阴性或者阳性程度减轻。 (4) 无效:慢性胃炎的临床症状无变化, 活动性的炎性症状与第一次检测无变化, 快速尿素酶检测仍为阳性。总有效率= (痊愈+显效+有效) /总数×100%。

1.3.3 药物不良反应:

服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按有关、可能有关、无关、可能无关及无法评定5个等级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数据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各症状总积

分观察组治疗后各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与治疗前比较, #P<0.01

2.3 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 2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胃炎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相关文献显示, 大约80%的成年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炎[4]。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多认为与物理化学因素损伤、十二指肠胃反流、免疫因素、细菌及其毒素、营养因子缺乏等有关, 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 也是导致胃癌的重要病原菌。幽门螺杆菌的毒力和数量会密切影响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慢性胃炎的发病程度以及腺体萎缩程度等[5]。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慢性胃炎患者发病的原因主要由以下4个方面: (1)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多种毒性细胞的浸润和炎症介质的释放, 使胃黏膜发生损害[6]。 (2) 幽门螺杆菌自身所具有的一些致病因子如空泡毒素A (Vac A) 、细胞毒相关基因 (Cag A) 蛋白, 会对患者的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损害, 其分泌的尿素酶、蛋白酶、磷脂酶及过氧化物酶亦会对对胃黏膜造成损伤。 (3)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机体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对免疫细胞产生TNF、IL-1、IL-8等物质具有刺激作用, 这些细胞因子和随后发生的一系列炎症反应, 是目前导致胃黏膜损害的主要病理学因素[7]。 (4) 自身免疫反应所导致。部分幽门螺杆菌感染病例中可检出抗胃上皮、G细胞、壁细胞和H+-K+-ATP酶等多种胃黏膜细胞成分的抗体。

针对慢性胃炎的病因, 如何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复方雷尼替丁为雷尼替丁与枸橼酸铋经化学合成的一种新型制剂, 既具有雷尼替丁抗H2受体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 又有胶体铋抗幽门螺杆菌和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其生物学特性显著优于枸橼酸铋和雷尼替丁的混合物, 其中雷尼替丁是可逆性和竞争性组胺H2受体拮抗剂, 能够抑制基础胃酸分泌和氨乙吡唑、五肽胃泌素刺激引起的胃酸的分泌, 尤其对基础胃酸分泌和氨乙吡唑刺激所致胃酸分泌抑制作用最明显, 不影响胃蛋白酶的分泌和五肽胃泌素刺激引起的内因子的分泌, 对禁食和餐后血清胃泌素水平几无影响。枸橼酸铋不仅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隔离膜, 还能刺激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改善胃黏膜血流与清除幽门螺杆菌, 促进胃黏膜组织的修复和愈合[8]。此外复方雷尼替丁与克拉霉素联用时, 可使机体血清雷尼替丁、枸橼酸铋及14-羟克拉霉素的浓度分别增加57%、48%和31%。奥美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 能阻断壁细胞微泌管膜上的质子泵, 使H+排出细胞受阻, 口服后能迅速提高胃内p H值, 提高抗生素对幽门螺杆菌的除菌效果。克拉霉素是一种半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由于其是在红霉素结构基础上的内酯环羟基被一个甲基所取代, 因此其抗菌活性强, 已成为目前临床对患有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的重要药物。有研究报道, 克拉霉素抗菌活性较红霉素显著增加, 尤其对幽门螺杆菌, 杀菌作用更强, 是目前对幽门螺杆菌作用最强的药物[9]。阿莫西林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能在体内有效杀灭幽门螺杆菌, 目前原发和继发耐药均极少见, 和克拉霉素联合使用, 可有效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本研究对比了复方雷尼替丁、奥美拉唑分别联合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 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不良反应轻微, 值得消化内科医师酌情选用。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82.

[2] 林土坤, 龙伟东, 陈朝阳.埃索美拉唑及奥美拉唑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 3 (16) :17-18.

[3] 赵巧玲, 王红军.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疗效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2, 34 (6) :129-131.

[4] 方建武, 曾昭武, 张曙林.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疗效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6, 16 (22) :3441-3443.

[5] 黄君群.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 (20) :91-92.

[6] 贺德梅.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30例[J].中国药业, 2011, 20 (21) :95.

[7] 宋晓蓉.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30) :138-139.

[8] 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30、438.

复方雷尼替丁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2010年1月-2012年4月对初发过敏性紫癜患儿使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西咪替丁治疗45例作为治疗组, 另外采用常规方法治疗45例作为对照组, 所有病例均符合HSP诊断标准[2]。治疗组45例中, 均为初发病例;男30例, 女15例;年龄3~12岁, 平均6.5岁;病程最短5d, 最长18d。对照组45例中, 均为初发病例;男28例, 女17例, 年龄4~13岁, 平均6.8岁;病程最短6d, 最长20d。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值>0.05) , 说明两组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90例HSP病例均满足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诊断标准: (1) 四肢分别出现对称分布紫癜, 主要以臀部和下肢为主; (2) 紫癜出现前后可伴有便血、血尿、腹痛、关节肿痛等; (3) 常规凝血象、血小板计数和骨髓检查等均处于正常水平。

1.3 治疗方法

将90例确诊的HSP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 给予抗组胺药物 (抗过敏) 、Vit C、葡萄糖酸钙等, 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1周和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添加复方甘草酸苷片 (生产商:秋山片剂株式会社, 产品规格:25mg,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40060) 1mg/ (kg.d) , 每日口服3次, 另外给予西咪替丁 (生产商:江苏鹏鹞药业有限公司, 产品规格:200mg,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3654) 20mg/ (kg.d) +5%葡萄糖液, 每日静滴2次, 持续2周时间, 2周后继续服用西咪替丁片20mg/ (kg.d) , 每日口服3次, 连用2周。每2d检查晨尿1次, 观察有无蛋白尿、血尿, 用来确定有无肾损害。

1.4 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完全缓解, 紫癜消褪, 肾型者尿常规检查正常, 随访1年未出现复发;有效:症状好转, 紫癜基本消褪, 偶尔有轻微复发, 肾型者尿常规检查小部分出现少量红细胞;无效:紫癜不消褪并且反复发作, 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3]。皮疹症状、关节症状、消化道症状、关节肿痛等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随访1年后的HSP复发率等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以表示, 组别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表示, 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别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1%,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2% (χ2=10.497, P值<0.01) , 见表1。

注: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2.2 两组别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分析

治疗组的皮疹症状消失时间、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关节症状消失时间、关节肿痛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值<0.01) , 见表2。

2.3 两组别住院时间和复发率比较分析

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8.15d,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58d (P值<0.01) 。两组患儿出院后均随访1年, 治疗组中治疗有效的41例中复发4例 (8.9%) , 而对照组治疗有效的28例中复发8例 (28.6%) , 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值<0.05) , 见表3。

3 讨论

HSP病因不明确, 治疗无特效疗法。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广泛的小血管炎症为病理基础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 发病机制是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或者IgE中介损伤毛细血管壁。HSP患儿病因不明确, 尽管感染、食物、药物过敏、疫苗接种等HSP发病相关, 但无确切的临床证据。本研究的HSP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下降和紊乱, 当各种感染源或过敏源刺激因子作用于敏感体质机体容易产生各种变态反应, 激发T细胞、B淋巴细胞的活性, 诱导产生大量IgA免疫复合物, 这些复合物沉积于全身小血管壁从而导致血管炎, 消耗大量补体。另外, 还伴随IL-2因子的下降, 此因子水平下降阻止活化NK细胞并且抑制B淋巴细胞, 使得B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增加[4]。机体免疫调节紊乱是HSP发病、病情迁延反复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尚未发现特效疗法。

HSP治疗疗效分析。HSP理想的治疗方案至今报道较少, 本研究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西咪替丁治疗HSP, 其总有效率为91.1%, 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治疗的62.2%;治疗组的消化道症状、关节症状、皮疹症状、关节肿痛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而且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治疗组的有效治疗病例随访1年后, HSP复发率仅为7.3%,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6%。复方甘草酸苷首先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 从而阻断花生四烯酸在起始节的代谢水平, 起到抗炎的作用[5,6];其次, 复方甘草酸苷进入体内被分解成甘草次酸, 其直接或间接抑制肾上腺皮质固醇在体内的破坏从而产生类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减轻小血管炎症和渗出[7];第三, 其在体外有增强抗体的作用, 而在体内却是抑制作用, 抑制由于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对机体产生的损伤;第四, 其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 减少氧自由基对局部血管的损伤;第五, 该药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8]。西咪替丁是一种H2受体阻滞剂, 可阻止组胺激活H2受体, 起到降低小血管通透性, 减少皮下组织、粘膜及内脏器官水肿和出血的作用;减少组胺、胃泌素和乙酰胆碱诱导胃酸分泌, 保护胃粘膜, 防止胃肠道出血;调节患儿机体的免疫功能, 减轻肾脏的直接损害。

综上所述, 复方甘草酸苷通过抗炎、类激素样作用、免疫调节、抗变态反应等作用于HSP, 而西咪替丁通过拮抗组胺、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于HSP, 本文通过两种药物的药效分析可知, 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 可起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作用, 从而促进HSP患儿病情康复[9,10],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翁蔚琪, 汪建伟, 张凌姿.复方甘草酸苷加西咪替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35) :5456-5457.

[2]锡强, 易著文.儿科学[M].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2004, 208-201.

[3]吴华红, 陈松波, 蔡锦楠, 等.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 2005, 33 (4) :27-28.

[4]Wiereinski R, Zoclr-Znierz W, Wasilewska, et a1.Lympho-cyte subpopulations of peripheral blood in children With He-noch-Schonelin Purpura and IgA nephropathy[J].DolMekuriusz Lek, 2001, 10 (58) :244-246.

[5]杨平, 何志春, 焦鲁青.复方甘草酸苷对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业, 2007, 16 (5) :62-63.

[6]李东.复方甘草甜素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18) :49-50.

[7]陈建秀, 徐建杰.复方甘草甜素的临床应用[J].四川医学, 2005, 26 (4) :468-469.

[8]魏芳, 张义秀, 陈琼.复方甘草甜素 (美能) 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 2003, 14 (9) :553.

[9]刘文彬, 周颖, 郑淑梅.复方丹参加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 2004, 25 (11) :1234-1235.

复方雷尼替丁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60例于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双盲对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 入组患儿临床诊断明确且有典型的临床症状。所有患儿中包括男女患儿各30例。观察组患儿年龄在0.5~6岁, 平均 (5.5±1.5) 岁;发病时间在1~25 d, 平均病程为 (6.5±1.7) d。对照患儿年龄0.9~8岁, 平均 (6.4±1.5) 岁;发病时间在2~24 d, 平均病程为 (6.2±1.6) d。入组患者均为第一次发病, 且入组前无免疫抑制剂应用史;相关检查未发现患儿合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及重度感染。两组患儿在年龄、患病时间、男女构成比例及相关检查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比较意义。

1.2 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下列过敏性紫癜诊断条件:患儿表现为以臀部和下肢为主的对称性紫癜;在紫癜出现之前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血便、尿中带血、关节肿胀等症状;临床检验血常规、血凝及骨髓未发现异常。

1.3 治疗方法:入组的60例患者入院后绝对卧床。对照组患者治疗上给予抗感染及抗组胺药物治疗, 具体为: (1) 马来酸氯苯那敏片 (4毫克/片, 国药准字H32023645, 江苏鹏鹞药业有限公司) , 小儿每日用药量为0.35 mg/kg, 分3次口服; (2) 头孢米诺钠 (1克/支, 国药准字H20058078, 海南新世通制药有限公司) 静脉滴注, 小儿每日用药量为20 mg/kg, 分3次滴注; (3) 葡萄糖酸钙口服液 (10毫升/支, 国药准字H10910063, 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口服, 2次/天, 1支/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咪替丁和复方甘草酸苷治疗, 具体为:西咪替丁 (0.2克/片, 国药准字H41023429, 河南中杰药业有限公司) 口服, 3次/天, 用量按照5 mg/kg计算;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 (40毫克/支, 国药准字H20060570, 哈尔滨三联药业有限公司) 静脉点滴, 1次/天, 2支/次。

1.4 评价标准: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后临床疗效。痊愈:用药后症状完全控制, 肾脏损害患者尿检无红细胞, 且1年内无复发;显效:用药后, 患儿紫癜基本消失或偶有复发, 肾脏损害患者尿检可发现少量红细胞;无效:患者治疗前后紫癜和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用。治疗的过程中严密监测所有患者的皮疹消退时间、关节疼痛缓解时间、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总天数。

1.5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用药疗效对比:研究发现对照组患儿用药后的总有效率和观察组患者儿相比明显降低, 且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对比:对照组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和观察组患儿相比明显延长, 且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结论

小儿过敏性紫癜属于我国儿童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之一, 主要表现为血管炎, 目前临床对其发病原因尚未研究透彻, 感染、饮食、药物等多种因素都可促使其发病, 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无特效药及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案[1,2]。过敏性紫癜患儿一般都伴有免疫功能减弱和紊乱, 在外界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可刺激患儿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变态反应, 增加辅助性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生物活性, 增加体内Ig A免疫复合物的含量, 并在各级小血管壁上堆积从而诱发血管炎;同时能降低IL-2的含量, 导致B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含量上升[3]。目前在临床科研报道中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 此次研究发现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明显不如观察组患者的, 并且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和住院天数都明显的高于观察组患儿, 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复方甘草酸苷含有的多种成分能够对变态反应发挥调节的作用。复方甘草酸苷通过降低磷脂酶A2的活性而起到抗炎效果;甘草酸苷通过在体内进行各级代谢最终发挥类糖皮质激素的效果, 能够减轻血管炎症;同时复方甘草酸苷还有刺激抗体产生作用。西咪替丁属于质子泵抑制剂, 能对抗组胺的作用, 减少血管通透作用, 从而减少各部位的水肿和出血, 同时能够降低Ts细胞的功能, 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 这样能够促使过敏性紫癜患儿恢复[4]。复方甘草酸苷还可以清除患儿体内的氧自由基, 同时在调节免疫功能的同时减少肥大细胞对组胺的分泌。西咪替丁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应用, 能够明显减少患儿发生内脏出血的概率, 并且可以改善肾脏血流。

总之, 复方甘草酸苷具有明显的抗炎和类激素样的效果, 其通过对免疫进行调节和抗变态反应来治疗过敏性紫癜;西咪替丁起到抗组胺和调节机体免疫力的效果[5]。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咪替丁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 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患儿痛苦, 缩短住院天数, 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刁建勋.西咪替丁联合复方甘草酸酐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 2012, 10 (20) :3091-3092.

[2]钱立文.复方甘草酸酐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3, 33 (3) :339-340.

[3]朱红娟, 杨春燕.复方甘草酸酐注射液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2, 10 (下) :3990.

[4]李海峰.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10 (3) :124-125.

上一篇:组织制度下一篇:城市雕塑与城市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