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途径范文

2024-07-18

破解途径范文(精选10篇)

破解途径 第1篇

那么, 诗歌的“暗示”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去抓住这些“暗示”?

一、诗题暗示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一个人内心的喜怒哀乐往往表现在神态上。一首诗的情感其实也可以从题目去窥测, 我们阅读时的逻辑其实也是从诗题开始的, 那么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也对诗题进行必要的修炼。那么诗题都能告诉我们什么呢?面对诗题我们有要考虑哪些呢?以高考中出现的诗题我们可知题目中经常暗示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内容。

如2009年份考题中的《寄远》、《严郑公宅同咏竹》、《晚泊岳阳》、《江行》、《军城早秋》、《题西溪无相院》、《喜外弟卢纶见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登金陵凤凰台》等诗题都含有如前所说的内容, 这让读者 (考生) 在短时间内已经对诗词的有了第一印象。在理解和赏析诗词的过程中这一印象已经潜入脑海。时、人、事尽在诗题中, 这对理解诗歌的情感, 和找准答题的方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还有一些题目更是直接带着诗人的情感我们更应该“照单全收”。

二、注解暗示

注释的作用相信我们每个阅读古诗文的人都深有体悟, 注释会帮助我们扫除阅读和理解上的障碍, 有些古语、生词、俗语、官职名称、地域、礼法、风俗等没有相关的注释, 我们仅靠主观的猜测是无法达到的。除此之外, 注释还能暗示那些秘密呢?如杜牧的《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07北京海淀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 其中就有如下的注释: (1) 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 杜牧任宣州 (今安徽宣州) 团练判官时。八年前, 他供职于沈传师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盘桓。 (2) 范蠡, 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 功成后, 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一带。”有了这样的注释, 我们就可以了解作者在创作此诗时的背景, 让我们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也就是我们通常在诗词中常常说到的“知人论世”。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我想, 通过注释我们应该能推开这样的一扇窗, 诗中的风景尽在其中吧。

三、诗眼暗示

鉴赏诗词, 千万要去寻找“诗眼”, 这是提炼诗歌思想内容的最有效的办法。诗眼, 就是诗歌中最传神, 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词或句子。也可以说诗人故意在诗词中留下“马脚”, 让读者“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的诗人们讲求“语不惊人死不休”, 所以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往往特别留意“炼字”和“炼句”, 如唐代诗人贾岛所说“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力求一字传神, 画龙点睛。这些经过反复推敲的字和句,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诗眼”了。如果是词, 往往是动词和形容词, 如果是句子, 大多都是抒情和议论性的句子。找到了“诗眼”, 就等于打开了诗歌思想内容的大门。

表现在考试中就设计成为炼字或炼句题。如杜甫《春夜喜雨》中的诗眼就暗藏在题目中, 全诗没有出现一个“喜”字, 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体会出诗人的喜雨之情。再如《孤雁》中“诗眼”是“孤”, 颔联“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 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 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万重”对比, 构成极大的反差, 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 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又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 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 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 是杜甫诗歌中的典范之作。前三段的层层铺叙, 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 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但是最能表达诗人伟大人格的而是“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 雨不动安如山”几句。前后用七字句, 中间用九字句, 句句蝉联而下, 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儿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 又声音宏亮, 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 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 咏歌之不足, 故嗟叹之,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用典暗示

用典寓意, 是古诗词常见的一种方法。可以说古代诗人无一人不用典的, 典故运用纯熟与否, 能窥测出此诗人的功力的强弱。运用的好, 如“羚羊挂角, 不留痕迹”, 典故与文章浑然一体, 诗人把借古讽今, 评古喻己, 在穿梭古今的同时抒发自己心中郁积的情感, 既能开拓诗歌的时间和空间, 又能增添诗歌的张力与厚重感。所以, 能勘破典故, 是我们理解诗歌一条很必要的途径。如唐代的李商隐诗歌凄美曼妙, 而内容晦涩难懂, 意象又朦胧飘忽。虽然意境高远, 但让后世理解起来又困难重重, 如何接近李商隐的内心呢?看来从典故入手是一条必经之路了。如《锦瑟》用典比较多, 抓住典故, 深谙其意, 我们就可以走进此诗的内心。“庄生晓梦迷蝴蝶”, “庄周梦蝶”既是美好的梦境, 又是虚幻之境借此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妙情境;“望帝春心托杜鹃”, “望帝春心”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 亦表达殷切的思念之情;“沧海月明珠有泪”“月明珠泪”月明、珠泪合二为一, 构成一个朦胧的妙境, 表达复杂的怅惘情怀;“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玉”借此理想景色, 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又如金代诗人王寂《日暮倚杖水边》, 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从作者这首作于贬官蔡州时的诗作中透露出的信息看, 其中或有不白之冤, 以致诗人如此耿耿于怀, 愤愤不平。其中“大夫泽畔行吟处, 司马江头送别时”就借用了屈原放逐、白居易被贬的典故, 以屈原、白居易自况, 来表达自己被贬的苦闷。一个壮志难酬, 郁郁不得志的形象已经跃然于纸上了。

破解途径 第2篇

我国一次能源资源的禀赋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目前,煤炭在我国化石能源资源储量中占比约94%,石油、天然气合计不足6%。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不足65%,石油、天然气则高达24.7%。资源储量和消费结构上的不平衡使得我国能源产业发展面临安全保障、经济性和环境保护等诸多挑战。我们的研究表明,立足我国国情,大力发展煤炭清洁发电、实施能源终端消费革命才是破解我国能源发展困局的有效途径。

我国能源产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1.安全保障挑战

目前,我国石油年产量仅能维持在2亿吨左右,增产潜力很小。但2013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达到4.87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8.1%,远超过50%的警戒线。与此同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拉动我国天然气刚性需求快速增长。特别是受治理雾霾天气影响,全国多个省份加快煤改气进程,导致天然气需求量过快过猛增长。2013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已达到1676亿立方米,天然气进口量同比大增25%,达到530亿立方米,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30%,达到31.6%。天然气供应不足导致“气荒”时有发生, 严重影响区域能源安全和社会稳定。2013年冬季西安市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影响了10万余户居民的家庭生活和取暖用气。

此外,我国油气进口大部分来源于中东、非洲和南美等地区,由于进口通道受制于人及我国远洋自主运输能力不足,石油天然气稳定供应面临挑战。近年来我国虽然加大了海外油气合作项目的开发力度,但易受到地缘政治形势、地区冲突以及出口国调整政策和西方对石油出口国相关制裁等因素影响,难以形成稳定可靠的油气供应来源,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安全。

2.经济性挑战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迅猛,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比重已超过10%。但可再生能源产业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目前风电发电成本约0.45元/千瓦时,太阳能光伏发电约0.6元/千瓦时,分别是煤电(约0.3元/千瓦时)的1.5倍和2倍。受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强化安全措施等影响,核电发电成本已上升至0.85元/千瓦时,其经济性正在减弱。

天然气作为清洁替代能源,被许多地方政府寄予厚望,纷纷提出将大量的工业燃煤锅炉、燃煤电厂改造成以天然气为燃料。

北京市计划到2016年基本完成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燃煤设施清洁能源改造。河北石家庄计划在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燃煤锅炉、窑炉、自备电站的天然气替代改造任务。除气源不足的问题外,天然气也同样存在经济性较差的问题,燃气发电成本(约0.8元/千瓦时)是煤电的近3倍,燃气供热成本则是高效燃煤锅炉的约2倍。

清洁能源替代一方面导致政府财政负担加重。201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缺口已增至200亿元左右。北京市“煤改气”工程不算初始投资,每年仅运行费用支出至少164亿元。兰州市供热企业政策性亏损逐年增加,财政连年补贴负担沉重。另一方面导致居民生活支出和企业运营成本的增加。十年来,全国电价累计上涨超过0.17元/千瓦时,涨幅30%—40%。兰州市2014年已将天然气集中供热价格由每月每平米4.2元上调为5元。电力、热力等基础性商品价格的上涨,必然会加重居民生活负担、提升几乎所有行业商品与服务的成本。

3.环境保护挑战

传统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引起的污染物排放已使我国生态环境不堪重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等排放对空气、水体、土壤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2012年,我国酸雨区面积占到国土面积的12.2%。如按欧盟标准,我国95%左右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2013年以来,严重雾霾天气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发生频度越来越高、持续时间越来越长。除了大气污染以外,水污染、土壤污染、地面塌陷、水土流失等问题也日趋突出,发达国家200多年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正在我国集中出现。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最重要,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解决传统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带来的环境保护问题,有两种途径可供选择:一是加快去煤化进程,转而发展天然气、核能、风能、太阳能,大幅提高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比重;二是立足国情,坚持煤炭主体能源地位不动摇,着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从安全保障和经济性考虑,采取第一种路径——盲目的“去煤化”存在诸多问题。而随着煤炭绿色开采技术、超低排放燃煤发电等技术攻关和示范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采取第二种路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能够大幅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超低排放燃煤电厂可以达到天然气电厂污染物排放限值。此外,通过发展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现代煤化工项目还可实现大规模油气替代,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程度。

三种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方式的对比分析

目前较为成熟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方式有三种,即“煤炭发电”“煤制油品”“煤制天然气”。三种方式的能效、成本、耗水及环保排放、安全性等存在一定差异。下面以不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方式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为例,即“煤炭—电力—电动车”“煤炭—油品—燃油车”“煤炭—天然气—燃气车”进行逐一比较分析。1.能效比较

我们将煤炭运输、转化、输配环节、发动机效率等各个环节的能效汇总,得到不同转化路线的煤基能源产品全生命周期能效,从研究结果来看,“煤炭—电力—电动车”方案的总能效(28.6%)高于“煤炭—油品—燃油车”(19.2%)和“煤炭—天然气—燃气车”(13.3%)方案,分别是后两者的1.49倍、2.15倍。也即,1吨标准煤通过“煤炭—电力—电动车”可使车辆行驶3627公里,通过“煤炭—油品—燃油车”仅可行驶2434公里,通过“煤炭—天然气—燃气车”仅可行驶1693公里。因此,“煤炭—电力—电动车”的能源转化效率最高。

2.不同车辆运营成本对比

油品售价按7.72元/升、天然气按3.1元/标方、电价按0.68元/度分别测算,燃油大巴运营成本最高52.41万元/年,压缩天然气(CNG)大巴运营成本次之35.56万元/年,电动大巴运营成本最低仅35.2万元/年。此外,随着我国天然气市场化步伐加快,价格逐年上涨将成为必然趋势。国家发改委宣布自2014年9月1日起将非居民用存量气价每米提高0.4元。此次调整是为了达成2015年存量气价与增量气价并轨、分步理顺存量气价格目标而迈出的第二步。而另一方面,我国正在推进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未来发电厂将可能直接面向用户售电,电网仅收取过网费。目前多数发电企业的度电成本在0.4元/度以下,过网费按0.1元/度测算,售电价仅0.5元/度,较我们测算电价0.68元/度下降0.18元/度,年运营成本可再节省1.8万元。因此,“煤炭—电力—电动车”运营成本最具竞争力。

3.耗水及环保排放比较

煤炭转化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指标主要包括耗水量和污染物排放量;汽车运行对环境的影响指的是尾气排放和噪音对环境的影响。耗水方面,转化1吨标准煤常规煤炭发电耗水1.96立方米,采取空冷节水技术后可降至0.7立方米,而煤制油需要耗水1.8立方米、煤制天然气耗水4.38立方米。进一步比较从煤炭到车轮的耗水量,即考虑不同转化方式的能效,折算到汽车行驶相同距离的耗水量,“煤炭—电力—电动车”方式每千公里耗水量0.19立方米,小于“煤炭—油品—燃油车”的0.86立方米和“煤炭—天然气—燃气车”的2.59立方米。

从污染物排放角度分析,随着各类最新环保技术的应用,煤发电、煤制油和煤制天然气等煤炭转化过程中,均可实现污染物的近零排放。电力输送和车用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以及电动车运行可以实现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污染物零排放。电车汽车行驶中产生的噪声也远远小于燃油、燃气汽车。因此,“煤炭—电力—电动车”方式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小。

4.安全性比较 油品、天然气在存储、运输、使用等环节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据统计,我国油气管道每千公里泄漏事故率为年均3次,远高于美国的0.5次、欧洲的0.25次。一旦发生事故,生命财产损失非常巨大。中石化青岛输油管爆炸事故,致62人亡136人伤,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燃气由于高压、易燃易爆等因素,安全事故频发,伤亡损失惨重。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因燃气泄露引发的爆炸事件已达220余起,死伤1000余人,经济损失达8.5亿元。与之相比,电力的生产、输配和使用都相对安全。因此,“煤炭—电力—电动车”方式安全性最高。

推动能源终端消费革命和煤炭清洁发电

通过以上分析看出,煤转化为电能是最安全、经济、环保的利用方式。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促进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应坚持以煤炭为基础、以电力为中心,大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利用战略和电能替代战略。

1.逐步扩大电力终端消费比重

在所有的终端消费能源中,电能是最为安全、高效、经济、环保的能源。从国内外能源发展趋势来看,电力消费比重扩大是大趋势,电能是近20年消费增长最快的能源品种。目前,我国人均用电量刚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电能消费比重较日本等发达国家低近5个百分点,我国的电力消费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研究表明,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每提升一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可下降4%左右。

使用电力能源替代煤、油、气等常规终端能源,可以通过大规模集中转化和污染物集中处理来提高燃料的使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据专家测算,通过全面实施电能替代,2015年、2017年、2020年我国东中部地区PM2.5排放可比2010年分别降低12%、20%、28%左右。

2.坚持以煤电为基础的电力结构

截至2013年底,我国火电装机8.7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69.18%,火电发电量4.2万亿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78.58%。煤电在我国电力供应中占据主导地位。同天然气发电、核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相比,煤电更加安全和经济。环保排放方面,通过近年来的持续技术创新,燃煤发电已能实现污染物近零排放。神华舟山电厂4号机、三河电厂一期等一批燃煤机组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及烟尘的排放值均优于燃气机组污染物排放限值,实现超低排放。而对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的环保成本每度电仅增加2分钱左右。

从中国资源禀赋和大气环境治理的要求看,我国应大规模推广应用高效、超低排放煤电机组。一方面加快推进煤电大基地大通道建设,重点建设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和千万千瓦级大型煤电基地,发展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扩大西电东送规模,实施北电南送工程。另一方面允许企业按照超低排放的环保要求,继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负荷中心建设一定规模的大型清洁燃煤发电机组。

3.提高煤炭集中燃烧比例,发展热电(冷)联供 目前,我国煤炭集中燃烧比例仅占全部耗煤量的48%,未配套建设污染物治理装臵的散煤燃烧设施数量极其庞大,是造成大气污染的关键因素。而美国99%的煤炭用于发电,可实现对燃煤排放的污染物集中治理。未来我国需采取多项措施大幅提高煤炭集中燃烧比例,减少燃煤造成的污染物排放。一方面,非电力行业应减少分散的煤炭燃烧,增加电力消费比重。严格控制钢铁、化工、建材等工业锅炉的煤炭消费量,所需二次能源由电厂集中供给。另一方面,在城镇集中供热区、工业园区等热(冷)负荷区大力发展热电(冷)联供机组。热电(冷)联供机组既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梯级利用,大幅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和热电机组经济性,又可大量替代单纯用于供热的小型燃煤锅炉,对于降低污染排放具有积极意义。神华集团正和武汉东西湖区合作,投资55亿元建设70万千瓦热电冷联供机组,建成后可为该地区的工商业、居民等供热供冷,替代掉区内的燃煤小锅炉,削减2/3以上的污染物排放。

4.加快发展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传感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新型电网,使电网具备了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的特点,对于保障电力安全高效运行、满足用户多元化用能需求、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的智能电网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建议我国抓住战略机遇期,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自主创新、标准引领、统筹协调、合力推进”的原则,加快发展智能电网。当前重点是统筹推进电网电源接入、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各环节的智能化,推进通信信息平台建设,促进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

5.加快充电终端建设和居民生活电气化

充电终端是清洁电力到达用户的“最后一公里”,是决定终端用户能否自由方便地使用电力清洁能源的关键因素。据统计,2014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在6万辆左右,但作为基础配套设施,上半年仅建成充电桩2.5万个左右。充电终端发展严重滞后严重制约了电能在我国的推广使用。据统计,我国人均终端生活用能中,电能仅占到21%,远低于美国的50%和日本的46%。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充分调动电网、企业等各方力量,加快充电终端的建设,并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居民改变用能习惯,提高居民生活电气化水平。

相关政策建议

1.从监管能源使用转变为监管排放,实现管理端口前移 我国空气污染问题的根源不在使用了太多的煤炭,而在于煤炭的利用方式粗放、不合理。因此,政府在治理大气污染行动中,不应简单的“去煤化”、一刀切的“控制煤炭消费”,而应转变政府职能和定位,由监管能源利用方式转变为监管环保排放。只要有利于本地区的污染物总量减排,应遵循市场化配臵资源的原则,由企业自行决策是通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还是实施清洁能源替代。这样既符合我国能源产业现状、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又有利于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更好更快地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2.科学规划城市基础设施与能源利用

实施电能替代、转变能源消费方式是一场革命,势必对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城市规划产生重大影响。电源侧,发展大型超低排放燃煤电厂,建设区域性热电冷联供中心;通道侧,建设发展智能电网;用电侧,建设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都涉及到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应深入研究城市能源发展规划,将其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纳入城乡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建议各级政府对现有城市规划及时进行调整,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推动信息化、低碳化与城镇化的深度融合,建设低碳智能城镇。

3.加快电力体制改革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我国电力市场化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需要进一步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释放电力能源发展潜力。要抓住价格改革这个牛鼻子,推动供求双方直接交易,构建竞争性电力交易市场。建议由政府制定独立的输配电价,改变现行电网企业依靠买电、卖电获取购销差价收入的盈利模式,改为对电网企业实行总收入监管。在独立输配电价体系建立后,积极推进发电侧和销售侧电价市场化,实现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真正由市场形成。发电侧实现竞价上网,授予发电企业在国家统一规划指导下的项目建设自主决策权和自主定价权。售电侧,放开售电市场,实现竞价购电,先推行“大用户直供”,最终扩大到全部用户。目前,国家已在深圳开展输配电价改革试点,标志着我国对电网企业监管方式的转变,是电价改革开始提速的重要信号,将为推进更大范围的输配电价改革积累经验,为下一步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创造有利条件。

4.推动电能终端应用技术研发

推动能源革命和能源转型升级,技术创新是关键。通过技术创新,可以破除目前电气化应用中的制约因素,推动能源消费终端升级。在工业领域,通过推行新设备、新工艺,提高电力能源效率。在交通领域,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电动轨道交通技术,重点研究电池技术、电机驱动技术和电动汽车整车集成控制技术。在商业和民用领域,大力发展电采暖,作为集中供暖系统的有益补充,利用低谷电能替代燃煤锅炉;推广和应用热泵技术,将低位热能转化为高位热能;推进家居电气化,将电气化与智能化相结合,大力发展智能家居,既可改善居民用能结构,又可大大提升生活质量。

5.推动能源体制机制改革

家庭暴力形成原因及破解途径 第3篇

家庭暴力的概念及特征

家庭暴力是指在以婚姻、血缘和法律关系为基础而构成的家庭中,家庭成员以暴力、胁迫、摧残、折磨或其它手段侵害家庭成员身体、精神和性等人身权利的强暴行为。以被侵犯的权益不同,家庭暴力可以分为身体暴力、性暴力和精神暴力。

(一)家庭暴力的法律界定

我国《婚姻法》修正案第三条规定“禁止家庭暴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一条对家庭暴力的范畴作了明确表述:“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二)家庭暴力的典型特征

1.暴力行为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家庭暴力通常发生在“家”这个特定场所,大部分受害人认为“家丑不可外扬”,导致受暴人长期生活在恐惧、紧张的气氛中,心身疲惫、心情抑郁。

2.遭受伤害的时间持续很长。家庭暴力因伴随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共同生活,施暴者会因不同的事由,在不同的时间里,多次或长期对同一受害者采取不同的行为和方式,不定期地施暴。同时,由于家庭暴力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就是一种家庭纠纷,一般的吵架打斗,外人都不会过于插手,即使家庭暴力比较严重,别人也都是以劝和为主。作为施暴者与施暴对象双方也都这样认为,导致了家庭暴力往往要持续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直到施暴对象忍受不了才会寻求外界的帮助。

3.暴力伤害的类型多种多样。家庭暴力的形式多种多样,既有肉体上的伤害,也有精神上的损害,还包括性虐待和婚内强奸。家庭暴力按其形式可分为:(1)身体暴力。包括所有对身体的攻击行为,如:殴打、推搡、打耳光、脚踢、使用凶器等。(2)语言暴力。即以语言威胁恐吓、恶意诽谤、辱骂、使用伤害自尊的语言,从而引起他人痛苦。(3)性暴力。故意攻击性器官、强迫发生性行为、性接触。(4)冷暴力。是“冷战”阶段的隐性暴力,表现为冷淡、轻视、放任和疏远。恶语中伤、漠不关心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一切家庭工作。

4.暴力伤害往往会导致严重后果。(1)施暴容易侵犯和践踏对方的人格尊严、身体健康等人身自由权利,损害和摧残其心身健康,导致婚姻破裂、家庭解体;(2)容易诱发刑事犯罪,当暴力超过一定限度时,受害人就会奋起反抗,以暴制暴,从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变成加害者,影响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3)严重影响下一代人的心身健康。不良家庭环境往往会在子女的生理、心灵上留下灰暗、悲伤的阴影,造成恐惧、焦虑、孤独、自暴自弃等心理障碍。

家庭暴力的形成原因

家庭暴力形成的原因各种各样,有社会的、经济的、历史的和婚姻关系、妇女自身等诸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由于受传统的“清官难断家务事”观念的影响,人们对家庭暴力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简单地把它归结为家庭纠纷,不愿干预过问,不愿对受侵害的妇女给予援助,客观上助长了家庭暴力的肆虐和蔓延。

1.有关部门对家庭暴力问题重视不够。有些妇女在遭受家庭暴力时, 直接报告“110” 或直接到当地派出所报案,有的妇女还到司法部门寻求援助。可是,对受害妇女的报案,在多数时候被公安、司法部门认为是家庭的内部事务,不予过问和调查处理。即使受理也只是对丈夫作一般的批评教育了事,导致施暴者更加肆无忌惮地施行家庭暴力,而使受害者投诉无门,忍受侵害。

2.法制宣传教育不够广泛深入。由于宣传教育不够,社会上有不少人缺乏对家庭暴力是一种违法行为的认识,错误地认为打老婆是应该的,谁也管不着,把老婆当作发泄怨气的工具。而妇女在家里许多时候处于弱势状态,在农村尤其如此,所以在遭受暴力侵害后有许多后顾之忧,致使她们忍气吞声,不敢理直气壮地寻求法律和社会的援助。

3.法律不完善。目前我国在预防、制止、处罚和打击家庭暴力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未健全完善,尚无健全有效的配套措施来预防、制止家庭暴力。一是在立法上,由于保护家庭成员人身权利、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定分散于各个法律条文之中,而且规定比较原则,可操作性差。二是根据我国《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对家庭成员之间造成的轻微与轻伤案件以及虐待案,均有“告诉的才处理,不告诉的不处理”的规定。因许多受害者不去投诉,这样就造成了即使执法人员知道某个家庭存在暴力侵害的违法事实,没人告诉就难以去处理的被动局面。三是家庭暴力案件办案难。由于家庭暴力案件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即家庭暴力一般发生在家里,当事人只有夫妻二人,没有第三者在场,加上受害妇女不及时到司法部门鉴定伤情,这就增加了调查取证的难度,没有确凿的证据,使得司法机关难以追究施暴者的法律责任。

(三)经济原因。从调查情况看,有部分妇女在家里经济没有独立性,没有收入来源, 致使其过分依赖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丈夫,经济地位上的不平等,是引发家庭暴力一个重要原因。丈夫在家里占统治的经济地位, 客观上助长了丈夫的大男子主义的思想,容易使其形成霸道的作风和行为。

(四)婚姻关系原因。发生暴力的家庭往往属于那种恋爱结婚比较草率,处理婚姻关系不够慎重,婚姻基础不牢固,家庭文明程度低,婚姻质量较差的家庭。这类家庭夫妻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松散或仇视的状态, 这就为发生家庭暴力埋下了隐患。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商品化的社会大环境下,这种缺乏感情基础的婚姻呈上升趋势。

(五)历史原因。由于我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传统思想尤其是封建的婚姻道德观,对当今的家庭婚姻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夫为妻纲”的古训在一些人的观念中根深蒂固,虽然新中国成立后,法律规定了男女平等的原则,但夫权思想的影响仍然严重存在, 在短期内难以消除。历史延续下来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千古遗训一直深刻地影响着部分人的思想,在这种思想观念影响下,女性的全面发展受到抑制,客观上造成大多数妇女要依附于男性;男性自身也认为自己就是家庭的主宰,这种状况决定了男性在家中的统治地位,助长了大男子主义思想。

(六)妇女自身原因。由于妇女自身素质、文化水平、个性心理等原因,许多妇女在遭受家庭暴力之后,不会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是顾虑重重,屈尊忍让,遮掩妥协,自身的软弱无知,无疑助长了施暴者的气焰,使施暴者在心理上更占优势,进而胆大妄为,肆无忌惮。

家庭暴力的破解路径

(一)在社会成员中形成普遍的反对家庭暴力的意识

1.加强对家庭暴力“零容忍”的宣传,反对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妄想一次的容忍能够换来今后的幸福生活是不太可能的,所以面对家庭暴力绝不能选择妥协。容忍、妥协只会让施暴者更加肆无忌惮,只会让暴力重复上演。因此,社会必须加强对家庭暴力“零容忍”的宣传,让受害者懂得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坚决把家庭暴力遏制在萌芽状态。

2.破除传统观念,勇于同家庭暴力作斗争。“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禁锢着人们的思想,致使许多人认为家庭暴力属于“家丑”,没必要告知他人。即使向他人倾诉,也得不到任何有效帮助。应对家庭暴力必须破除这种旧观念。家庭暴力问题已经不仅仅关乎家庭的和睦,更是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家庭暴力受害者应当勇于向社会寻求帮助,勇于同家庭暴力作斗争。只有这样,家庭暴力才能受到遏制。

破解途径 第4篇

一、课堂建模的基本内涵

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最早见乔以斯和威尔1922年出版的《教学模式》一书。我国直到八十年代才有人涉足这方面的研究。乔以斯和威尔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课业、教材选择以及教学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作为现代教学理论的一个特定概念,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所形成的比较典型、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式,是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过程所进行的纲要性描述。课堂建模就是以课堂教学为对象,以打造有效课堂为目标,以课题实验为方法而开展的一种校本教研活动。其策略是学校统筹规划课堂建模的实验工作,定期举办全校性的课堂建模研讨、竞赛活动。其方法是学科组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确定本学科课堂建模的研究方案、模式类型,并通过实验、研讨、理论总结等方式形成更为成熟的教学模式,最终以课题成果的形式呈现出来。其目的是通过教师的共同努力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和专业能力的发展,从而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发展。

二、课堂建模的重大意义

1. 课堂建模是体现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提升校长领导能力的加速器。

(1)课堂建模能吸引全校教师聚焦课堂教学研究,促进学校课程文化和价值观的形成。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乐园,是课程改革的主战场。只有将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教师才能专注于课堂教学及研究,自觉实践教育理念,实施教学策略,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2)课堂建模有利于提高校长对教学的领导能力。校长只有深入课堂,才能了解真实的教育现状,才能正确领导教学工作。因此,校长必须要正确认识新课程给学校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和挑战,把握高中课改的价值取向,加强课程建设,营造教研氛围,强化常规管理,尊重师生发展,从而确保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2. 课堂建模是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提升教学能力的催化剂。

(1)课堂建模可以让教师通过实践验证自己的教学理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和质量观。(2)课堂建模是培养教师的良好途径。课堂建模以“建模”为目标,以“任务”为驱动,以“互助”为形式,以“问题”为线索,将教师吸纳到共同的研究课题中,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3. 课堂建模是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的好抓手。

高中新课程打破了旧教材的知识体系,教学方式也急需作出相应的调整,所以,教师有必要通过构建有效课堂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教学的“效”取决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而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量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和自主探讨,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建构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

1. 课堂建模必须遵循六个标准: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师生、生生之间和谐互动;学习时间、空间有保障;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 课堂建模必须注重六个策略:

构建和谐课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重视学习过程;提高交流活动的有效性。

3. 课堂建模必须做到六个有效:

有效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讲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效扩展,使学生全面准确掌握所学知识、规律和方法;有效调控,科学合理分配讲练时间;有效反馈,及时反思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课堂建模是转变教学观念、深化课程改革、克服课改难题、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开展以促进有效教学为目标的课堂建模活动,必将为全面启动校本教研、全力打造“智慧课堂”、“有效课堂”开辟新天地,为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破解途径 第5篇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 众筹 商业银行

一、引言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将更多地关注民生、就业和社会和谐。据第十二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5月,全国小微企业已达6666万家,50%的税收、60%的国内生产总值、70%的发明专利和80%的就业岗位来源于中小企业。可见,规模不大但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将关乎国计、惠及民生。鉴于此,我国政府也在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继2014年央行两次定向降准后,2015年2月,央行再次宣布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银行额外降准。同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作出决定,在前期已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创业创新的减税降费力度。然而,由于小微企业受自身、金融机构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即使有政策的支持,小微企业仍然面临着银行贷款“惠而不普”和民间借贷“普而不惠”的融资问题,融资难融资贵已成为小微企业发展的绊脚石。为突破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本文提出大胆设想,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和众筹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搭建众筹平台,或成为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新途径。

二、我国众筹融资的发展

(一)众筹融资在我国发展迅速

众筹融资是一种依托互联网平台为某一特定项目的发展寻求投资者的新型投融资模式。2001年,第一家众筹公司众筹先锋平台ArtistShare公司在美国诞生,之后随着国外众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陆续出台,众筹在海外便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局面。在中国,众筹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非常迅速。2007年7月,中国首家众筹平台“点名时间”成立。2011年11月,国内首家股权制众筹“天使汇”上线。截止至2013年底,中国一共有16家众筹平台,其中规模比较大的众筹平台有众筹网、大家投等网站。据《2014年中国众筹模式上半年运行统计分析报告》,仅2014年上半年,国内众筹领域发生融资事件1423起,募集总金额18791.07万元。

由于众筹融资具有低门槛、低成本、高效率等特点,所以众筹网站一出现便受到小微企业的追捧。一方面,从融资角度看,众筹增加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融资速度,为破解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从投资角度看,众筹满足了投资者更多的个性化投资需求。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对不同行业、企业的偏好进行自主选择众筹项目,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出资能力进行投资,实现投资者与小微企业的高效对接。可见,众筹融资模式为资金从投资者手中直接流向企业提供了便利渠道,代表着未来金融市场的脱媒趋势,对商业银行传统的借贷业务提出了挑战,势必对今后的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但是,这几年来,互联网金融一直处于无准入门槛、无行业规范标准、无监管机构的“三无”状态,给投资者带来了不少忧虑。2015年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预示着互联网金融全面监管时代的到来。随着《指导意见》的出台,众筹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时期。

(二)现有众筹融资在我国面临的风险

众筹,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有益于解决初创期的公司和小微企业发展初期的融资问题。但是,从众筹融资的运作机制和经营特点上看,目前国内发展众筹融资尚存在诸多风险。第一,非法集资或非法发行股票风险。通常,项目发起人通过众筹平台以债权或股权等方式向社会公众进行筹资,并给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或发放红利的承诺,在实际操作中容易触及非法集资或非法发行股票的红线。第二,泄密风险。众筹平台拥有大量的项目发起人和出资人的信息,如果没有严格的保密制度约束,在网络这个相对开放的环境中,发起人的创意或设计理念很容易被窃取,项目发起人的知识产权面临被侵犯的风险,同时,投资人的个人信息也会面临泄漏的风险。第三,收益受损风险。在众筹融资平台上,投资者往往通过平台上披露的信息,对项目的创新性和市场前景进行判断,并据此给出投资。但是,在项目和发起人的审查方面,没有一套规范严格的审查和备案机制。在众筹资金的使用监管方面,尚未形成完善的资金管理条例和使用标准。因此,项目审查不严、资金使用不透明、缺乏有效监管,都有可能使项目成本虛增,利润下降,甚至项目失败,使投资者收益受损。第四诈骗风险。在缺乏完善的征信体系和有效监管的情况下,投资者将面临较大的诈骗风险。例如:筹资者有可能会通过虚构创新项目、朋友前期注资等方式进行欺诈,平台方与项目管理者也有可能发生合谋欺诈。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加大,众筹可信度降低。

三、商业银行搭建众筹融资平台的设想

众筹作为一种融资模式,为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从现有众筹平台的运行情况看,大众的信用度是阻碍众筹发展的最大瓶颈。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出于对风险和经营成本的控制,即使有国家优惠政策扶持,小微企业也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较优惠的资金。然而,商业银行却有着良好的公信力,结合众筹对小微企业的融资优势,本文提出设想:将商业银行和众筹模式进行有机结合,由商业银行搭建众筹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低门槛的融资渠道,或成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方法。

(一)商业银行开展众筹业务的需求分析

1.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网络金融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不断遭到冲击,迫使商业银行不得不改变原有的经营理念和模式。一方面,金融脱媒给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带来巨大挑战。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大大压缩了商业银行存贷差收益。因此,商业银行不能局限于原来的业务和市场,应改变原有的经营观念,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将业务转向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积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商业银行可以利用众筹的优势,采用众筹模式开展小微企业的融资业务,降低银行的惜贷风险和企业的违约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商业银行拓展业务范围,增加收入。商业银行作为众筹平台的搭建者,成为投资者与小微企业的联系纽带,商业银行不必承担小微企业较高的违约风险,小微企业也不用承担较高的融资成本。商业银行开展众筹业务的主要工作是对需要在平台上筹资的小微企业进行筛选和评估,并对众筹平台进行更新和维护,这些工作所耗费的人力和财力相对较低,但却可以对众筹资金的需求方和供给方同时收取服务费和中介费,获得相对可观的收益。如果众筹平台运行成功,进入良性循环,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加入平台,有创意和创新的小微企业将越容易获得低成本的发展资金,投资者将获得越来越多的投资机会,银行将获得越来越多的收入。

(二)商业银行搭建众筹平台的优势

第一,由银行搭建众筹平台,可以增加众筹融资平台的公信力。近两年涌现出一批颇具影响力的众筹平台,但是大多数公众对其比较持谨慎,众筹要想快速赢得公众的信任并非易事。然而,商业银行有着较高的公信力。如果由商业银行搭建众筹平台,不仅可以开发自身的网络客户参与众筹,还可以利用银行特有的公信力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小微企业参与众筹,既有利于解决众筹的资金瓶颈,也有利于提高众筹项目的成功率,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

第二,由银行搭建众筹平台,降低众筹融资的风险。目前,众筹尚处在发展的初期,在尽职调查、项目审核、信息披露、财务审计等领域的各种制度还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而商业银行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和在项目评估审核、信息披露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在注册阶段就可以对筹款人的真实身份进行核实,防止诈骗事件的发生;在项目审核阶段就可以对拟筹款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核实和判断,筛选出较高质量的项目,并保证项目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为投资者提供较权威的参考,减少违约风险。另外,商业银行在资金保管方面也具有强大的优势,投资者不用担心资金安全问题。相对于其他众筹平台,商业银行开展众筹业务可以有效降低投资风险。

(三)商业银行众筹模式的设想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本文提出由商业银行搭建众筹平台的设想。设想如下:首先由商业银行搭建众筹平台,然后,小微企业在众筹平台上注册,成为众筹项目的发起人,在众筹平台上发布自己的项目,项目中明确指出筹资时间、目标金融和投资回报等相关信息,若在规定的时间内募集的资金达到筹款目标,则该众筹成功;若未能达到筹款目标,项目宣告失败。

图1 商业银行众筹模式示意图

商业银行众筹业务的具体运作模式如图1所示。首先,商业银行运用自身强大的网络技术优势搭建众筹平台,确保平台系统的平稳运行。然后,需要融资的小微企业要在商业银行开立账户,确保企业的真实性,防止诈骗行为的发生。同时,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将银行的网银客户作为投资者纳入众筹平台,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渠道;接着,由小微企业向众筹平台申请筹资,申请内容包括项目的投资方向、发展前景和风险、筹资期限、筹资金额及投资回报等相关信息,并向众筹平台缴纳一定的保证金,等待众筹平台的审核。在此环节,商业银行可以凭借在中小企业客户评估上的专业性,为投资项目进行专业评估,为投资者提供较为专业的参考,以减少出资人投资的盲目性。如果项目通过审核,众筹平台便会向公众发布该项众筹项目,宣传的同时接受公众对该项目的反馈意见,并及时作出调整。之后,出资人会根据自己的投资能力为自己所感兴趣的小微企业进行出资,所筹集的资金由商业银行暂为保管。最后,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募集的资金达到筹款目标,商业银行将资金划拨给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按照约定向投资者支付投资回报,银行获取一定的服务费。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达到筹款目标,则视为众筹失败,资金按活期存款利率将本金和利息返还支持者,银行向筹资者收取一定的中介费,这些费用可以视为小微企业融资失败的代价。

四、结论

小微企业的发展对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始终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以及可以预期的一系列配套措施和监管细则落地之后,互联网众筹平台将迎来“井喷期”,商业银行应抓住这次历史机遇,大力开展众筹业务。若商业银行能成为众筹的发起人,利用其独有的优势整合资源,搭建众筹平台,化解当前非银行机构搭建众筹网络的潜在风险,不仅可以拓展自身业务,缓解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增加收益,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破解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

参考文献

[1]代沁雯.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众筹模式[J].智富时代,2015(5).

[2]孟韬,张黎明,董大海.众筹的发展及其商业模式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4(5).

[3]王光岐,汪莹.众筹融资与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J].金融创新,2014(6).

[4]苗文龙.众筹融资、项目选择与技术进步[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4(7).

[5]李雪静.众筹融资模式的发展探析[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3(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互联网经济驱动产业结构调整:机制与政策建议”(14YJC790107)和江苏省海洋经济研究中心研究项目“江苏海洋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支持研究”(HJ12002)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破解途径 第6篇

一、发展农村金融的制约因素

(一) 涉农贷款利率偏高

近年来, 在国家不断出台促进农民增收, 促进农业发展的大环境下, 金融机构加强了对农村的农业信贷支持, 不断加大农业贷款的投放力度, 有效缓解了农村贷款市场资金缺乏的状况。然而, 农村金融市场贷款利率偏高的情况仍未得到明显的改善, 尚未形成灵活的利率定价机制。

农村贷款利率过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资本供给的成本高。

与城市金融市场不同, 金融机构发放给企业的贷款数额较大, 从几十万到上亿不等。然而农村金融市场上, 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所面对的多是中小农户, 贷款笔数多, 金额相对较小, 面对分散的农户发放和回收小额贷款, 耗费了相对较高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资本供给的成本相对升高。

2. 缺乏抵押物, 贷款风险大。

在农村金融市场中, 除了小额信用贷款外, 大部分贷款均需要贷款者向金融机构提供土地、房产、不动产抵押等。然而, 现状表明, 农民住房大多未办理房产证明, 不具抵押条件;而耕地、自留地、宅基地等归国家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进行抵押;鸡鸭猪牛等家禽家畜、拖拉机等小型农业机械等, 这些普通农民家庭所拥有的资产都不是银行认可的抵押物。在这种情况下, 农村贷款基本没有抵押物, 金融机构所面对的贷款损失风险大, 为了使风险与收益相匹配, 农村金融机构选择只得采取高利率, 因此“农民贷款难、银行难贷款”成了普遍现象。

3. 缺乏科学合理的利率定价机制。

现今农村金融市场上, 由于缺乏科学的研究与调查, 其利率定价机制存在随意化和形式化的现象。贷款利率的确定应以客户信用等级的评价作为基础, 然而目前在农村还未形成对客户的信用评级体系, 面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不同风险程度的贷款, 在贷款利率上没有差别。为了解决农村贷款成本高而导致的金融机构无作为的问题, 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部分试点地区推行扩大农信社贷款利率浮动范围的措施。为了降低风险损失, 农村金融机构没有考虑信用、风险等因素, 采取了一浮到顶的最高利率。对于不同期限的贷款, 只是基准利率不同, 浮动的幅度却是相同的。

(二) 农民金融需求的多样化与农村金融手段的单一带来的矛盾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农民的金融需求不断趋于多样化。现今城市金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 而相对于城市金融而言, 农村金融服务供给单一, 创新能力不足, 大部分的农村金融产品还仅限于存取款、贷款、一般汇兑业务, 服务方式单一。然而, 随着农村不断向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发展, 这种单一的金融服务俨然已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 金融机构应在信贷、结算、投资理财、委托代理、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服务与支持。目前保险在农村覆盖率较低, 证券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发展缓慢甚至存在空白, 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严重匮乏。另一方面, 农村支付结算体系的落后也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机构网点缩减, 金融支付结算工具不足。

目前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网点, 大部分商业银行已退出农村金融市场, 2007年末全国县域金融机构的网点数为12.4万个, 较2004年减少9811个;县域四家大型商行机构网点数较2004年减少6743个, 降至2.6万个;金融从业人员更是减少了3.8万人, 降至43.8万人。在四大商行缩减县域营业网点的同时, 农信社的县域网点也在缩减, 截至2007年末, 其网点数已降至5.2万个, 较04年下降9087个。调查显示, 2004年至2006年, 除四大商行以外的县域金融机构网点数年平均下降3.7%, 这一数据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更是高达9.29%。金融服务机构的缩减导致农村金融市场上除了信用社、邮政储蓄的少量网点外, 其他的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全国支票影像系统等结算支付工具在农村都是空白。支付手段还主要停留在传统方式上, 现金支付结算占总量的80%以上, 非现金结算主要是汇兑业务, 但所占数量较少。又由于农村地区缺乏自助设备和刷卡设备, 如ATM机、POS机等, 所以现金结算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

2. 农村金融机构设施投入不足, 人员素质偏低。

农村支付结算体系落后, 大部分农信社缺少现代化支付系统、支票影像、银联卡网通用等业务系统, 从而造成业务处理周期长, 影响了顾客使用现代结算工具的积极性, 也阻碍了非现金结算的发展。与此同时, 农村金融机构所配备的一线柜台人员大都未经过专业培训, 专业素质低, 无法熟练操作和使用现代化支付工具, 降低了系统的运营效率。

(三) 农业风险保障制度发展滞后

农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 其面对来自市场和自然的双重风险, 是一个高风险产业。尤其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由图1可以看出每年我国农业受灾的严重性。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导致的农业损失高达125亿美金, 是世界年平均损失的四分之一。农业潜在的高风险导致农业保险风险率高, 一旦发生灾害, 其赔付数额巨大, 因此农业保险的高成本与高赔付率使得为了在经营中追求利润的保险公司往往不愿在这片市场上过多涉足。从而导致农村保险业发展滞后, 经营范围狭小, 险种少, 保额低, 从而难以防范躲避风险。农村保险无法满足农民想要通过保险降低风险的需求, 2007年农业保险部门为农业生产所提供的风险保障为1126亿元, 保费收入仅为51.8亿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促进农村现代化需要银信部门大力的信贷支持, 然而一方面由于农业本身的高风险性, 另一方面又由于农业风险保障制度的缺失, 这两方面共同导致了农业信贷的高风险性。由于农业受到自然因素和市场因素的双重影响, 其风险又难以预测, 稍有不测就会导致重大损失, 收益不稳定又缺乏保障机制, 贷款回收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导致不良贷款率增高。有数据显示, 农林牧渔业的不良贷款率高达27%以上。如此高的不良贷款率, 使得金融机构为了“风险回避”不得不做出“惜贷”的决策, 同时不愿拓展农村金融服务。

(四) 农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率高

一直以来, 涉农金融机构始终存在不良贷款较高的问题, 2007年末全国四大商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为8.4%, 而同期全国县域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比率平均水平却高达13.4%, 东北、中部和西北地区县域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9.9%、20.4%和16.4%。高不良贷款率的原因一方面与上述提到的农村地区的高系统性风险, 农业风险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以及自身经营的原因有关;另一方面, 公共财政的不健全从而导致金融机构成为支农工具也是引发问题的原因。

一项对贵州省六县的调查结果显示, 由于公共财政建设的不健全, 农民借款的主要途径是用在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生活需求上。而这类投资会直接导致金融机构短期收益较低, 金融机构不得不承担部分财政职能去填补教育、医疗公共财政的支出缺口。

此外, 调查还显示当地政府可支配的财政收入往往不足以支付财政总开支, 因此存在不少有政府出面为企业贷款建设公共设施的情况, 而金融机构中由政府债务产生的不良贷款率非常高。这种行为为农村金融机构带来了严重的道德风险, 恶化了金融环境, 更有可能导致资金外流。

(五) 农村资金大量外流

在建设现代化农村的过程中, 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 然而现实情况是, 农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 而与此同时又有大量资金从农村外流, 加剧了农村信贷资金不足的困境, 资金大量流向城市, 导致农村资金“非农化”现象严重。

资金流出的主要途径有:邮政储蓄在农村吸收的存款整体流出农村;农信社将资金以存款准备金, 转存银行款的形式流向中央银行, 另一部分通过购买国债和金融债等方式大量转移;金融机构存多贷少, 从而将大量资金转移到城市;投资性流出, 如购买股票、债券, 向城市直接投资, 劳动力进城。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金融机构以利益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

由于农业信贷的高风险性, 高不良贷款率, 金融机构为了实现自身利益, 更愿意将从农村吸收的资金以贷款的形式投向高利益低风险的城市企业。

2. 相对于银行借贷, 农民更倾向于民间借贷。

一项对四川省农村金融需求特征的调查显示, 在选择的样本农户中51.9%的农户表示当其遇到资金困难的问题时, 他们更倾向于向亲友借钱, 有0.7%的农户表示由于难以获得正规渠道的金融贷款而选择高利贷, 另有0.3%的农户选择小额信贷组织借款。由于向银行借贷审核标准高, 程序复杂, 另一方面又由于缺乏抵押物, 当农民缺乏资金时更倾向于民间借贷, 而并非向金融机构借贷。这也致使金融机构的借贷在农村难以进行。又由于农村缺乏信用保障, 金融机构放贷时更加慎重。这些因素都直接导致了农村资金外流。

3. 农民投资需求增加。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农民手头的钱越来越富裕。一部分农民选择购买股票、债券等方式进行投资。另一方面, 一些农民通过开办乡镇企业等方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 由于农村基础设施, 投资空间等受限制, 一些民间资本直接投向城市, 成为农村资金大量外流的另一个因素。

二、制约因素的破解途径

针对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上述问题, 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

(一) 不断开放农村资本市场, 在贷款利率上实行更加科学、灵活的政策

鉴于农村信贷的高风险性以及特殊性, 国家应尽快出台政策, 对涉农金融机构给与一定的补贴和政策扶持, 减免部分营业税及所得税, 提供利差补贴和弥补呆账贷款损失, 减少由于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所造成的贷款损失, 从而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 打破农村市场的垄断格局;将竞争机制引入农村金融体系, 消除利率定价上的垄断定价情况, 引入科学合理的利率定价机制;建设科学合理的农村金融机构布局, 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另外, 对于农村保险机构, 国家应给与一定的保费补贴等扶持政策, 不断开发农业贷款补偿保险品种, 拓展农村保险范围, 在有效的降低农民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农村信贷的风险。

(二) 结合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 探索合理的担保形式

为了解决有贷款需求的农户因缺乏抵押物贷款难的问题, 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农村信贷的抵押物。目前在我国部分地区实行的以林权、母猪保单、产品原材料或存货等作为抵押物的措施, 在某种程度上有效地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但是, 抵押物创新更多是针对一些拥有特定资源的生产经营型农户或中小企业, 广大普通农户贷款难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观。此外, 目前银行所进行的抵押担保创新还处在探索阶段, 仍面临着很多潜在的风险, 因此, 还需要不断地积极探索, 找到适合农民实际情况的担保形式。

(三) 积极建立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支付结算体系

结合现实状况, 开发适合农村支付结算的支付结算工具, 加大对支付结算工具的宣传力度, 从而增强农民使用支付结算工具的意愿, 逐步推广个人理财、银行卡、基金、租赁、金融咨询、保管箱业务、农产品期货等金融产品的使用。另外, 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建立高效的银行卡信息处理系统, 扩大银行卡受理范围, 增加POS机及ATM机的投放, 提高结算人员素质, 提升农村金融科技服务水平, 建立以现代支付系统为核心, 以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内部支付系统为基础, 以网上银行、银行卡、电子支付等非现金支付工具为发展方向的农村支付结算体系。

(四) 加强农村公共财政体系的建设优化金融环境

政府加大对农村公共财政的投资,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加大对教育、医疗等与农民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领域的建设, 制定相关的规定减少政府牵头的企业借贷。制定相关法律规定各金融机构资金吸纳与运用方式以及规定金融机构资金外流比率。并出台相关政策, 不断优化农村金融环境, 吸引投资, 鼓励农村资金回流。此外, 应加强农民投资意识, 鼓励农民参与农村投融资, 从而加快农村建设。

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农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及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关键因素, 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农村金融,制约因素,破解途径

参考文献

[1].谌争勇.我国金融支农的瓶颈制约及破解路径[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 2008 (1)

[2].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R].2008

[3].周忠诚, 陈佳.对农村支付结算体系状况的分析与思考[J].黑龙江金融, 2009 (2)

[4].王东胜.农村信贷+保险模式的可行性分析[J].农村金融, 2009 (1)

[5].谢平, 徐忠.公共财政、金融支农与农村金融改革——基于贵州省及其样本县的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 2006 (4)

[6].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金融研究处课题组.向多元化前进——四川省农村金融需求特征分析[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 2009 (6)

破解途径 第7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困境,破解途径

一、中小企业财务困境表现的五个方面

1. 流动资金日益紧张。

据上市企业今年三季报显示, 中小板企业总体现金流为负的企业为401家, 占比65%, 远高于上证A股企业51%的比例;且与上年同期相比, 经营现金流呈现由正转负的趋势。电子、信息技术、纺织服装、机械设备等竞争激烈的行业, 现金流较上年度均出现大幅下降。

2. 要素成本持续上升。

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上升使中小企业主营业务成本明显上升, 水、电、油、利息等价格上升又使其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随之上升, 而产品售价相对呈现刚性, 企业利润空间逐渐被压缩, 财务风险不断上升。

3. 资金周转率逐渐降低。

通常来讲, 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 高表明企业收账速度快、平均收账期短、坏账损失少、资产流动快、偿债能力强。今年以来, 企业之间相互拖欠款项现象逐渐显现, 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拖欠尤为严重。多数中小企业未能设置严格的信用标准, 应收账款长期挂账甚至变成坏账。对随机抽取的10家中小板企业调查发现, 上半年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较去年年末均出现明显下降, 个别企业降幅达到50%。

4. 融资结构不甚合理。

中小企业若想保持竞争力, 一方面, 需要不断扩大企业规模, 以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 需要不断投入研发费用, 以保持竞争力。这些都迫切需要长期资金支持。然而, 目前中小企业能够筹到的资金多为流动贷款, 只能应付日常经营资金周转需要;而企业内源性融资又十分有限, 迫使企业只能着眼当下, 难以从“存活”期向“成长成熟”期转型。

5. 税费负担一直不轻。

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缴纳的税费基本相同, 却享受相对少的财政优惠政策。目前中小企业需缴纳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 并在营业税额度上再缴纳城建税、各类教育费附加、印花税等, 如果再加上工商年检费、垃圾清理费、环评费、消防许可费等各种非税费用, 企业利润所剩无几。

二、财务困境产生的根源

1. 外部因素。

一是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稳健, 融资门槛提高。银行放贷资金规模收紧使得中小企业逐渐被挤出银行借贷融资体系, 被迫通过民间“高利贷”融资缓解生存压力。二是生产要素成本明显上涨。中小企业一方面要面临自身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价格的上涨, 另一方面还要面临水、电、油等制造费用的上升。数据显示, 2011年1至8月,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平均同比上涨7.1%, 购进价格平均同比上涨10.4%。三是市场竞争激烈, 产品定价面临尴尬。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中小企业销售渠道锐减, 而我国目前正处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升级时期, 生产要素和人力等生产成本上升, 企业正常经营受到严重挑战, 对主要靠廉价资源取得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四是金融支持不足, 融资渠道不畅。直接筹资渠道窄, 只有极少数中小企业能够取得上市资格。银行贷款门槛高, 审批时间长, 融资成本高。工信部2011年中国经济春季报告中指出, 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综合成本至少为13%。此外, 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相对不足。目前以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少数几家大银行为绝对主导的金融格局下, 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规模日益扩大的中小企业相比明显落后, 且中小企业衍生的中间业务较少, 不被银行看重, 更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

2. 内部因素。

一是内部管控水平不高。中小企业集权现象严重, 普遍存在企业财务管理无计划、无规划, 财务监控不到位等问题。二是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对流动资金、应收账款、投融资等管理多以经验判断为主, 缺少科学计量;企业会计核算混乱, 会计信息失真严重, 埋下财务风险隐患。三是人员稳定性较差。中小企业因缺乏科学的流程管理, 不少工作都和员工的经验有直接关系, 而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缺失, 员工忠诚度较低, 新老员工的频繁流动无形中增加了劳动力成本。

三、破解途径

1. 外部环境的完善。

一是系统规划, 建立科学的政策支持体系。中央、地方政府应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制定科学适宜的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和支持体系。既要有长期的发展方针和规划, 又应有符合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的短期重点扶持政策;既要通过立法保护, 又要通过财政、税收、金融、信息、技术等对其进行扶持。二是开闸“放水”, 优化货币调控工具组合。在货币政策总基调不变的前提下, 通过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与加息配套运作, 指导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地方法人银行对中小企业直接输血, 降低其融资成本, 减少其对民间“高利贷”的依赖, 为持续升温的民间“高利贷”降温。三是多策并举, 优化中小企业支持环境。采用结构性金融工具调整贷款规模, 加大中小企业贷款的投放力度, 对中小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允许开展中小企业贷款资产证券化, 提高中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的容忍度, 并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建立多层次、多元化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满足中小企业长期发展、短期周转等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如监管部门按照新的企业划型标准, 明确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比例和增速要求, 地方政府部门通过成立中小企业基金会, 对其创新和成长提供资金支持。四是应时而动, 完善中小企业成长环境。采用从其取少、对其付多的长期扶持政策。地方政府应在提供管理咨询、信息服务、简化行政手续和少收费用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便利, 降低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 创造条件推动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定期开展经济形势辅导 (包括网上辅导、专题辅导和现场辅导等) ;扩大财政税收优惠范围, 将中小企业研发支出的一定额度或一定比例的应纳税所得额扣除, 鼓励中小企业的创新投入;统一聘请中介机构提供代理记账、税务规划、融资咨询等服务。

2. 内部管理的提升。

破解途径 第8篇

关键词:义务教育,资源配置,DEA方法,效率差异,破解途径

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 开辟了人类关于人的生产能力分析的新思路。之后, 经济学和管理学界也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 分别从不同层面对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理论与实证上的研究。Osipian (2007) 建立线性方程和对数方程研究了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结果显示, 从长期来看, 随着接受教育人口的增多, GDP的数量不断增长。近些年来, 伴随着我国义务教育事业的逐步推进, 其资源配置问题已经得到国内学术界和决策层越来越多的重视。毕正宇 (2004) 从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层面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 认为要打破教师资源的地区条块分割, 实现教师资源共享;同时要完善教师聘任制, 建立教师人才市场, 制定城乡教师定期流动机制。谢华 (2006) 指出, 要切实领会初等教育投资运行中的优点和不足, 完善现有的义务教育的投资体制;制定有关教育投资的法律法规, 切实保障教育投资稳定的来源;在义务教育阶段施行免收学生的学杂费;制定国家扶持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的长期计划, 建立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基金。段晓芳 (2009) 分别从师资配备、办学经费和物质配备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 提出了建立公共教育资源的统一配置机制、建立城乡教师双向流动机制等措施。

总的来看, 目前学术界对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面问题的探讨大多数还只是停留在定性分析方面, 此外对于各地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几乎没有涉及。基于以上问题的反思, 我运用DEA方法对“十一五”期间中的4年 (2006—2009年) 全国各地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进行分析和比较, 并在此基础上演绎出相应的破解途径, 以为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 推动义务教育事业健康、均衡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二、实证研究

1. DEA方法及数据来源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 是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Cooper于1978年提出来的。DEA方法是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 以凸分析和线形规划为工具的一种评价方法, 应用数学规划模型计算比较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效率, 对评价对象作出评价。运用DEA方法和模型评价各省市及自治区“十一五”阶段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过程中, 首先要确定各项投入和产出指标。

(1) 投入指标。分别选取各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的普通小学经费总额 (X1) 、初级中学经费总额 (X2) 、普通小学专任教师数量 (X3) 和初级中学专任教师数量 (X4) 作为投入指标。

(2) 产出指标。义务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毕业生, 以提高全民素质, 因此选取各地区普通小学合格毕业生 (Y1) 和初级中学合格毕业生 (Y2) 作为产出指标。

此外, 本文的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2007—2010) 、《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2007—2009) 、《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2007—2009) 及相关统计网站, 其中2009年各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经费额为推算值。

2. 实证研究结果

通过运用DEA方法对我国各地区“十一五”阶段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1) 从总体来看, 我国各地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趋于下降, 2008年和2009年CRS的均值为0.822和0.835, 而2006年和2007年的为0.846和0.896。 (2) 从地区层面来看, 东部地区的北京、天津和上海三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较低, 中部地区的黑龙江省效率也较低, 西部地区的内蒙古、青海和新疆三地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此外, 安徽、河南、湖北、广东和贵州五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最高, 达到1.000。

三、破解地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差异的政策建议

义务教育的发展关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的复兴, 对整个教育的发展具有奠基性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作用。2010年中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 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按照这一精神,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 强化义务教育的法律保障机制

义务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性教育形式, 具有强制性、普及性、统一性、免费性等特征。然而, 截止2008年底, 我国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为99.5%, 还没有达到理想的100%的目标。因此, 要强化义务教育的法律保障机制, 落实各级政府职责, 加强对义务教育的实施与管理, 尤其是要充分认识农村义务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素养。

2. 深化效率低下地区义务教育机制改革

从DEA检验结果可以看到, 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 以及北京、天津和上海三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较低, 说明义务教育不能只靠增加投入, 更应注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因此要逐步深化效率义务教育机制改革。一方面, 学校要加强管理, 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 对教师的能力和数量提高要求、进行适度控制。另一方面, 加强对义务教育经费的监管, 将相关经费落实到真正需要的地方。

3. 转变地方政府职能

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了我国政府过度干预实体部门的发展, 义务教育发展也不例外。从根本上讲, 政府部门的全部责任和追求应当是公共效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所以, 政府不能成为某个利益集团的代言人, 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不可能做到公正执法。因此, 政府要尽可能简化审批程序, 规范行为, 提高部门的办事效率, 尽量减少对中小学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的直接干涉, 给予他们一定程度的自由发展空间, 为义务教育的良性健康发展营造宽松的制度环境。

参考文献

[1]Ararat Osipian.Role of education in economic growthin the Russian federation and Ukraine[J].Working PaperSeries, 2007:1-33.

[2]毕正宇.论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关系[J].天中学刊, 2004, (3) :95-97.

[3]谢华.关于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公平关系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6, (2) :4-7.

破解途径 第9篇

一、发展现状及特点

通榆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白城市南部, 地处科尔沁草原东陲, 隶属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 地理坐标为东经122°02′~123°30′, 北纬44°13′~45°16′。县境东与乾安县相接, 西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为界, 南与长岭县相连, 西南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中旗相交, 北与洮南市为邻。东北与大安市接壤。全县辖8镇8乡6个国营畜牧林场, 1个产业集中区, 172个行政村, 692个天然屯。总户数101619户, 总人350000人。其中, 农业户58768户, 占总户数的57.8%, 幅员8496平方公里, 人口36.2万。是华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截止目前, 全县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678家, 从业人员超过4000人。其中省级示范社7家。入社社员6068户。已认证农畜产品品牌达95个。其中绿色农畜产品品牌有9个, 分别是:圳通农牧有限公司的红梅牌粘玉米;向海旅游开发商行的向海牌高粱米、绿豆米、黄米、小米、燕麦米、荞面;八面大段河米业有限公司的大段河牌小米;三家种牛繁育有限公司的草原红牛。有机食品品牌14个, 分别是:鹤香米业的开荒队牌小米;宏远贸易有限公司的鹤乡牌绿豆米;益发合大豆制品有限公司的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蛋白、大豆酶解蛋白、大豆油等。无公害农畜产品品牌72个, 分别是:绿色 (有机) 食品办公室的茄子、黄瓜等蔬菜品种;八面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的谷子、荞麦;双岗镇西瓜协会的西瓜;新发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打瓜、豇豆;鸿兴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绿豆、葵花;新华镇人民政府的辣椒、豇豆、打瓜籽;团结乡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的打瓜籽、葵花、小米;开通镇人民政府的芝麻、绿豆、粟米粒;边昭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绿豆、葵花;以及金峰公司、三乐米业有限公司的杂粮杂豆、油料作物等品种。从经营范围看, 涵盖了种植、养殖、农资购销、农产品加工、贮藏、销售等传统农业产业。就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体发展情况看, 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合作社规模大。二是带动辐射能力强。三是组织化程度高。

二、主要做法

(一) 大力宣传, 营造气氛, 激发广大农民办社的积极性

在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个新的组织, 人们对它缺乏了解, 为激发广大群众兴办合作社的积极性, 近年来, 全县上下不断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科技下乡、发放资料、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相关政策、知识进行宣传普及, 特别是在纪念《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三周年和五周年之际, 我县举办了声势浩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展销活动, 参加活动的100余家合作社社员, 统一穿着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字样的服饰, 走上街头开展宣传。通过这些活动让农民充分认识了合作社, 知道了如何办社, 怎样办社, 入社的好处, 办社的意义, 打消了办社入社的顾虑, 提高了广大农民对专业合作社的认识。几年来, 全县共开展科技下乡活动89次, 发放各种宣传资料5万余份, 悬挂宣传条幅360余幅, 出动宣传车66车次, 举办百家合作社农产品展销活动3次, 制作宣传版面100余块, 同时还参加了省、市举办的各种宣传活动。

(二) 财政扶持, 部门支持,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

为了切实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我县制定出台了各项扶持政策。工商等部门简化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注册登记手续和办理程序, 开通了办理绿色通道;金融部门降低门槛为合作社提供信贷方便, 据不完全统计5年共为合作社提供小额贷款3000余万元;农经部门积极指导协调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农业等有关部门上门提供技术服务;财政部门不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从2009年开始, 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资金列入了我县财政预算, 5年共扶持合作社近800万元;其他有关部门, 对合作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 优先给予考虑解决。全县为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促进了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壮大。

(三) 积极探索, 因势利导, 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多样化发展

一是积极引导组建以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为主要经营项目的专业合作社, 走依托主导产业发展合作社的路子;二是紧紧抓住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时机, 积极引导龙头企业扶持引领专业合作社, 走依托龙头企业发展合作社的路子;三是充分发挥专业大户和流通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 走依托专业大户和农民经纪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路子;四是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的人才、土地和资金等优势, 带动农民实行专业联合, 走依托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合作社的路子。目前, 我县已形成了三种类型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即:龙头企业带动型、经纪能人领办型、科技专家指导型。

(四) 典型引路, 示范带动,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合作社成立后, 是否有凝聚力和生命力, 是否能发展壮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 规范运行是关键的关键, 因而, 全县在发展合作社时, 始终坚持数量与质量并举的原则, 认真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试范社创建工作, 指导其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运行机制, 提高合作水平和服务质量, 增强发展后劲, 努力把合作社培育成为有规模、有效益、有实力、有品牌、有影响、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产权关系明、分配机制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济组织。通过开展创建活动, 进一步促进了全县各类松散型合作服务为主的专业合作社, 逐步向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紧密型的专业合作社转变, 合作社与农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农产品生产销售、技术服务、利益分配等契约关系, 进一步提高了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

(五) 实行科学管理, 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信息化管理

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 必须有一个服务平台, 我们利用省里的信息服务平台, 农经站组织并聘请相关专家, 对合作社信息员进行信息化培训。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网, 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示范社树立形象, 扩大宣传, 做好网络营销推广, 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做好信息化建设规划、培训等基础上, 加大对信息员的业务指导, 并利用农业信息网, 对做的比较好的合作社进行宣传报道, 在县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评审中将信息化建设列为重要考核内容, 召开会议进行推介和表彰, 上下联动促进合作社信息化建设。

摘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形势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必然产物。近年来, 通榆县结合自身实际, 依托产业、机制、政策做强做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一手抓发展, 一手抓规范, 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渐增多, 发展势头强劲, 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破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探索了一条新路。

破解途径 第10篇

首先,要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50多年的发展中,企业生产工艺、企业管理经营模式经过多次大的变换和转型,每一次转型都会遇到员工观念难以转变或者员工担心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等顾虑,特别是在企业经营形势下滑的情况下,员工思想波动大,思想问题也更多,更复杂,因此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比如在2002年前后,企业进行“下岗分流”的工作中,部分员工出现复杂的思想情绪,最后经过扎实的思想政治工作,部分员工自愿下岗或内退。到2005年底,1932名企业员工身份置换,456名职工自愿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自谋职业。2015年,兰州蓝天浮法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在旧生产线停产与新生产投产后,由于受宏观形势与行业形势的影响,红古产业园1000吨生产线的生产经营遇到流动资金不足、原材料供应青黄不接的局面,员工的思想情绪波动大,加之新厂区距离老厂区有70多公里的路程,员工上下班来回要坐3个多小时的通勤车,一些员工还面临上班与照顾家庭老人、孩子的矛盾,一部分员工因此被迫辞职或办理协保,一部分退休员工还自发组织起来追要置换金。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及时规范内部分配制度,提高员工作积极性,党委与行政班子一道科学合理设置了新公司的组织机构,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地维护了企业的稳定。

其次,要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步伐的有效融合。2002年,兰州平板玻璃厂实施“债转股”,注册设立兰州蓝天浮法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将企业债务转为股份,企业“轻装上阵”。2005年,企业注册成立兰州晶亮玻璃有限公司,争取1160万元改制资金,并取得项目建设信贷资金3000万元,实施“九改浮”工程,建成了一条500万吨浮法生产线。兰州平板玻璃厂被国家列入享受政策性破产行列,2008年企业母体破产工作终结。2011年,总投资91700万元的“兰州蓝天太阳能光热新材料工业园”项目在兰州市红古区启动,该项目是兰州蓝天浮法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与八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西北地区最大浮法玻璃深加工基地。2015年6月9日,红古1000吨浮法玻璃生产线顺利点火,随后,老厂区的400吨、500吨两条浮法生产线停产。短短的10多年中,企业进行了诸多的重大改革和发展,企业党建工作进一步提升党组织在整个企业内部的创造力和组织作用,结合企业自身实际,企业党委不断增强领导干部政治素质,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战略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市场应变能力、风险防范能力,推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为适应企业转型,党委不断强化基层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员工的思想素质和技能水平,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第三,要提升党员干部的执行力。困难企业在应对市场危机、适应经济新常态、维护企业平稳运行的形势下,提升党员干部的执行力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经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教育,兰州蓝天浮法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党员干部作风有明显改进,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如部分干部抓大事、谋全局少,关注琐事小事,不研究规划政策,遇事退缩,没有担当;有些干部敷衍塞责,不在真干实干上下功夫;有些干部疏于学习、缺乏规范,制度法规丢脑后,工作职责不清不楚。为此,企业党委要求纪委、党群、人事等部门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加大公司重点工作督办力度,助推干部作风转变。

第四,要千方百计为职工办事实解难题。以人为本,改善职工的生活和待遇是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3年,企业集资建成两栋高层家属楼,解决了500多户员工的住房问题。2015年,企业红古厂区投产后,企业购进6辆通勤车接送员工上下班,同时开办员工食堂,做好员工的后勤保障工作。同时以党建带工建,积极争取政府各类政策性救助金,开展金秋助学、职工大病医疗互助、弱势群体与困难职工扶贫救助等活动,切实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破解途径】相关文章:

破解路径06-23

破解技巧08-02

破解举措08-06

破解遗传密码07-01

发展困境破解07-18

破解记忆之谜06-25

保障民生破解难题07-15

制度破解党建难题06-03

破解调研报告06-23

破解“人生星座”说08-05

上一篇:具有时代感的书画艺术下一篇:农村“两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