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安置分析范文

2024-06-04

移民安置分析范文(精选10篇)

移民安置分析 第1篇

1.1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我国是个多山且地震多发的国家, 山区面积占陆域总面积的69.4%, 为世界第一山地大国。全国有一半的行政市县在山区, 90%以上的森林、54%的耕地、50%以上的草地、76%的湖泊集中在山区。四川以西, 尤其是青藏高原的山脉, 海拔多在4000m以上, 全国大陆地势高差达9000 m。山地系统和山川地貌更多地受到地球板块运动的影响, 加上我们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使得山区与日本、印尼岛国一样容易发生地震、滑坡、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据统计, 两千多年来, 我国发生7级以上地震达90次;近百年里, 超过7级的地震12次。其次, 我国还经常发生旱涝灾害。全国668座大中型城市中, 400多座城市缺水, 110多座城市严重缺水。近20年来, 北方地区严重缺水。已构成当地社会发展的显性危机和制约经济增长的“瓶颈”。与此相对应的是, 我国的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辽河、松花江七大领域都是洪水的多发区。史料记载, 300年来七大流域曾发生数以千次的大洪水, 尤其是黄河中下游洪水曾导致其多次改道。

1.2 灾害移民安置的社会科学研究

人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一部分灾害研究者比较侧重灾害的自然物理属性, 把自然灾害等同于一种“自然的危险”或“极端环境事件”, 在研究中特别关注灾难带来的物质和解决的影响;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意识到, 灾害不仅会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环境带来损害, 更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妨碍社会功能的正常运行。他们开始把自然灾害对社会正常实施功能带来的影响列为重要的研究议题, 引入各种社会科学研究视角分析灾害的社会后果。社会学家对自然灾害尤感兴趣, 这种兴趣不仅仅在于回答“灾害的社会后果为何”以及“如何减轻这些后果”之类的实际问题, 由于在灾害中常规社会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这正好为社会学家们提供了一个理解、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运动变化过程的“自然实验室”, 为他们深入理解社会运行、发展社会理论提供了良机。灾害的社会学研究也因此成为当前灾害研究中一个成果颇丰的领域。

但是从我国的现状来看, 相关的社会科学研究相对落后, 特别是在汶川地震前, 我国对于各种自然灾害的预防及灾后的重建工作重视程度仍然不够, 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于自然灾害进行研究就更少了, 以至灾后出现各种社会问题。尤其是对于这种灾害移民的安置、社会整合、社会资本的重建等工作并没有作很好的处理。对于如此巨大的地震, 举国哀痛, 可是在悲痛之余, 我们尚需理智地对待, 妥当地处理好善后事宜, 让灾民在悲伤和痛苦之后, 能够有一个舒适的家。房子塌了, 原有的不动产等大多财产也已随那些瞬间的地震化为乌有。家从何处来,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可能是由于自然灾害的发生时间和地点的不确定性, 导致我国学者对于灾民的安置研究并不十分活跃, 在我国的灾民实际安置中, 可提供的指导实践的理论较少, 以至于出现了众多问题。对此, 本文笔者力图从我国的现实状况出发, 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灾害移民的安置。

2 灾害移民的内涵

灾害移民 (Disaster Forced Migration) 指的是因干旱、洪水、狂风、暴雨、冰雹、地震、蝗虫灾害、海啸、火山爆发、泥石流爆发、山崩、瘟疫等自然灾害因素胁迫导致的人口迁移及社会经济系统重建活动。从定义可见, 灾害移民的全过程, 包括的不仅是一个人口迁移的过程, 还是一个社会经济系统重建的过程, 且后者比前者显得更为重要, 在这一点上, 灾害移民与一般的工程移民并无实质上的差别。在移民的这两个过程中, 前者所包括的内容主要是一个往何处迁移, 并迁往目的地的问题, 而后者所要解决的是搬迁以后的与移民相关的文化、社会及经济各方面的整合问题等。河海大学社会学系许佳君在研究三峡外迁移民与沿海安置区社会整合的过程中, 就发现三峡移民外迁安置不仅导致了移民原有社会经济系统的剧烈变迁, 而且造成安置区现存的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而且这种变迁必将引发移民和安置区居民社会、经济、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灾害移民不同于一般的工程移民、扶贫移民及生态移民主要体现在其不确定性、性质转换性、往复性等特征上。正常情况下, 工程移民、生态移民或扶贫移民一般由专门的组织机构在严密的考察论证的基础上, 进行工程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 然后进行切实可行的社会经济调查及移民安置规划等, 在完成此阶段的工作后才会进入移民工程的实施阶段。当然, 移民的整个过程还应包括竣工验收与后期扶持阶段。因而计划性强, 在搬迁之前就已经清楚地规划出搬往何处, 分几批搬迁, 搬迁后恢复收入的主要途径等。而灾害之后, 灾害移民原居住的地区因发生灾害, 若灾民在原居住地继续住下去, 往往难以生存, 甚至危及生命, 因而在短时间内就急需搬迁, 而且自然灾害影响范围较大, 灾民众多, 再加上灾害发生时, 灾民除了失去大量的物质财产以外, 往往还伴随着失去亲人的痛苦, 并承受着因此而造成的心理创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建议, 没有哪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由于灾害移民与一般的工程移民在其成因及心态等方面的不同, 灾害移民在安置与社会整合等各方面也呈现出其独特的特点, 需要我们在灾害移民的安置工作中需要加以注意, 并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不妥, 把灾害移民的整个工作做好。

3 灾害移民的安置要点

(1) 在利用国际社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多渠道筹集资金, 并借签可用的运作模式。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偶然性, 一旦发生, 短期内急需大量的赈灾资金, 尤其是流域性洪水和特大地震这样的巨灾, 一次性损失都在千亿元以上。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我们不可能从单一的渠道获得所需的资金, 而需要从多渠道来筹集资金。山东大学移民研究所所长宋全成教授就曾建议在我国四川地震灾区移民安置与恢复重建工作中, 在资金筹集方面, 设定如下的资金来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国际社会和社会各界的捐款、转移支付的重建资金、利用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贷款。在汶川地震中, 我国政府积极地利用了前三项资金来源, 后两项资金的利用相对不足。

(2) 国家要积极运用各种行政、立法手段, 减少灾害, 促进移民的安置。据报道, 关于汶川地震移民, 是异地迁建还是原址重建, 媒体报道之后, 闹得沸沸扬扬, 与此同时, 成都居民与浙江居民对此反对声不断。究其原因, 若是因为环境容量有限, 自然另当别论, 但若是因为反对声的出现就颠覆了这个提议, 这只能说明政府职能的软弱。在立法方面, 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了《中国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这不仅体现了我国立法的时代性, 更体现了国家对自然灾害的防治及其灾后规划的重视, 这就从法律的高度为自然灾害的减灾、救灾及灾后的工作提供了保证。

(3) 在灾害移民安置过程中, 要特别尊重少数民族的特殊性。

在这一点上, 灾害移民与工程移民并无实质上的不同。这里之所以提出这一点, 是因为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在安置灾害移民的过程中, 不能不顾及到少数民族的特殊性, 否则, 不仅可能影响工作质量, 还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民族矛盾, 影响民族团结, 进而影响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从汶川地震来看, 重灾区有许多是羌族、藏族少数民族地区。西南民族大学就曾组织30余名专家学者, 对民族地区灾后重建问题进行专题研讨, 他们认为, 有关部门应充分考虑民族地区在区位地理、生态环境、经济状况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性, 制订区别于一般区域的重建规划。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学者对于少数民族问题的重视。

(4) 灾害移民也应得到土地补偿。地质灾害中产生的农业移民同样也是失地农民, 他们失去土地后, 也应按一次性货币补偿方式获得补偿。在震前用地补偿的过程中, 还应适当提高补偿标准。补偿标准的测算, 除了要考虑震前原有土地的价值外, 还要考虑原有土地的预期收益和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若原子化的灾害移民群体没有得到适当的补偿, 以至于他们无法生活, 他们可能被一些反国家、反社会力量利用、组织起来, 从而对社会稳定造成巨大隐患。

(5) 将过渡性安置与长远性安置结合起来。自然灾害的发生短时间内造成了大量的无家可归的人们, 但是这只是权宜之计, 必须与长远性安置结合起来。否则, 必将会给国家和移民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不便。在台湾9·21地震过后, 尽管紧急开放部分公宅供灾民安置或提供租金奖励灾民租房, 但仍有部分灾民无处投靠, 因而兴建五千临时住房。结果, 在9·21地震过后两年, 灾民的安置基本达到完成, 但由于开始的规划不当, 在居住上造成了众多问题, 诸如配套措施未跟进, 隔热、通风、保温效果差等一系列问题。可见, 在灾害移民最初安置时就应将过渡性安置与长远性安置结合起来, 以避免短期安置的盲目性。

4 结语

虽然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但是国内学者, 尤其是社会科学的学者和专家对于灾害移民的安置及灾后重建工作的研究尚处初步阶段。就目前已有的研究来说, 从研究的方法上看, 大多限于定性研究, 从研究的内容和深度上看, 也不够深入。路琮等人指出, 近年来, 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 自然灾害的数量和因灾害导致的损失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特别是生态系统比较脆弱的西部地区, 同时也是自然灾害频发的高危地带。这种灾害逐年增加的趋势, 为我们社会科学的研究, 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积极学习国际社会灾后移民安置的成功经验, 包括日本、欧美等国的理论和经验, 加以总结, 另一方面, 努力开展国内研究, 形成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理论, 为我国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提供理论和经验上的指导, 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社会学人的贡献。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 加之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 形成了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现状。与世界上其它一些自然灾害频发国相比, 我国的社会科学对自然灾害的研究相对落后。以汶川地震为例, 探讨灾害移民的内涵与安置要点,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我国社会科学对于自然灾害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灾害,灾害移民,安置

参考文献

[1]赵鑫钰.国家亟待建立重大灾害救助基金[J].四川水力发电, 2008, (5) .

[2]施国庆.灾害移民的分类、特征及若干问题[J].河海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9, (1) .

[3]许佳君.三峡外迁移民与沿海安置区的社会整合[J].江海学刊, 2001, (6) .

[4]施国庆, 陈绍军.中国移民政策与实践[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1.

[5]宋全成.论我国地震灾区移民安置与恢复重建资金的来源与运作问题[J].山东社会科学, 2008.

移民安置报告编制 第2篇

杨金平[1](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450008)

[2] 武斌(水利部水库移民开发局,100053)

[摘要] 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征地移民规划报告的好坏至关重要,关系到水库能够正常截流、蓄水、发挥应有效益,关系到移民能够顺利搬出,生产水平能否恢复,关系到移民的稳定和社会和谐。在充分经验教训基础上,对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报告提出几点切身体会和认识,对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报告编制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设征地 移民安置规划

[收稿日期] 2007-6-4.1 前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已修建各类水库8.6万多座,其中大中型水库300多座,淹没耕地200多万hm,搬迁安置移民1200多万人。随着时代的发展,移民安置观念有了很大改变,移民安置经历了从五、六十年代“重工程、轻移民”到现在的“以人为本,移民无小事”的转变,同时由于水库淹没损失集中,涉及面广,难度大,影响深远,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因此客观上对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报告编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库移民属于非自愿性移民,由于国家工程建设需要,经过动员,移民愿意搬迁,但如果报告编制不完善,安置不妥当,很大程度上移民难以接受,不仅影响移民搬迁进度,水库建设,甚至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报告集中了编制人员和上级领导部门及相关人员的集体智慧,是移民恢复生产、安居乐业的蓝图,由于各个水库条件差别较大,库区移民居住环境和思想观念千差万别,因此想编制一本好的报告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作为一个从事多年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报告编制者,愿就报告编制中一些问题谈一些自己的见解。报告编制的阶段和主要内容

根据水库建设目的不同,分水电项目(以发电为主)和水利项目(以防洪为主),水电项目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分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等同原初步设计)、招标设计、施工详图四个阶段,水利项目河流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技施设计五个阶段,其中河流规划阶段和项目建议书阶段的工作,《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未做具体规定,可参照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要求进行。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实物指标调查、生产生活安置规划、企业迁建规划、单位迁建规划、专业项目处理、库底清理、投资概算及分年投资计划等,各设计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及深度见下表。

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报告涉及面广,本文不可能一一详述。仅就实物指标、生产安置、投

资概算谈一些个人观点。

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报告主要内容及深度实物指标 3.1问题的提出

移民安置方案基础在调查,核心在安置,成败在措施。实物指标调查力求做到准确无误、无大的缺、漏项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实物指标的动态性,这是我们在报告编制中容易忽视的问题。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不断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减,实物指标不断发生变化,同时,由于一项大型水利工程从前期工作开始到工程开工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建设征地和移民需要按照设计阶段不同,一次又一次进行调查,到工程开工时,一方面采取得力措施,严格执行政府下发的停建令,限制新建生产开发项目和外来人口的流入,同时为解决群众确实需要的兄弟分家,子女结婚的迫切需要,应考虑一部分新建住宅,考虑一部分工程建设期间实物指标的动态性。

3.2实物指标计列办法

新增人口应在分析工程征地范围内历年人口统计资料实际增长率和国家计划指标8‰的基础上,按适当留有余地的原则进行计算;由于人口增长,相应必需解决住房问题,由于受库区停建令限制,新建房屋不能任意增长,但结婚生子等属于必须增加的房屋应适当考虑,可以按照每新增2~3人拥有1份库区人均住房计列。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安置区 4.1合理安排的必要性

移民安置涉及面广、政策性和技术性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我国农村移民安置仍以大农业安置为主。生活生产安置是移民的核心问题,是移民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基础不牢,移民的生产生活不便或存在问题,必然激化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4.2生产生活安置区的合理布置

编制移民安置规划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现形法规,深入调查研究搬迁区和安置区的实际情况,包括生产、生活习惯、风俗习惯等,科学规划移民安置方案,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区。

居民点的规模要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尽量按原建制迁建,保持移民原有生活习惯照顾原有居住习惯确定,同时居民点的大小要根据地形条件合理布设,对山丘区,耕园地分散,交通不便,易分散布设居民点,这不作为我们生活区的优先选择区;对于耕地集中,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区,居民点规模可相对大一些,这样便于布置文化福利设施,小孩上学、居民就医较便利,居民点基础设施投资也较节省,是我们首选的生活安置区。

移民生产安置关键合理确定耕作半径,半径过大,则路途用时过长、工效低、运输成本大,半径过小,虽路途短、工效高,但居民点过小居民点基础设施配套费用人均较大。目前,我们一般按照从居民点至生产用地用时不超过30分钟控制。对平原地区,道路弯曲系数1.0~1.2,耕作半径按步行2km,骑自行车4km控制,耕作半径一般取3km为宜;对丘陵区,道路弯曲系数1.4~1.8,考虑骑自行车不便,耕作半径按步行控制,取1.5km为宜,对微丘区可取2.0~2.5km;对山区,道路弯曲系数1.5~2.0,耕作半径按步行控制,取1.0~1.5km为宜。关于投资概算 5.1问题的提出

在目前市场经济情况下,物价变化是正常现象,从我国近几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来看,以1990年为100,2006年为166,以年平均4.13%的速度增长。报告编制中物价一般以当年或前一年物价基准,国家批复也依此为准。到工程开工实施时,国家批复投资已定,移民补偿投资不可能再按物价指数进行调整,因此导致实际补偿投资不足,为推进工作,往往挤占其它费用,致使生产生活区建设滞后,到水库蓄水时,移民只能仓促搬迁,使得生产、生活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有一定程度倒退。严重的可能导致移民收入锐减,生活陷入困顿,等到问题突出了,采取一次性调概解决,但为时已晚,产生一些遗留问题。

5.2关于投资概算的编制意见

我们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是在报告编制时,不应与工程一样只列基本预备费,而应在分析近几年零售物价上涨幅度基础上增列物价上涨预备费,技术设计部门在编制实施规划报告时具体分析当前物价,足额计列补偿投资。

其次,《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关于技术培训费是这样论述的“为提高农村移民生产技能、文化素质和移民干部管理水平所需要的费用,可按2.14.3条费用的0.5%计列。”,规范第2.14.3为农村移民安置补偿费。从实践来看,农村移民搬迁后,往往涉及就业途径、种植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原有生产技能不足以适应新情况的要求,而且随着科技进步,培训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力技术培训要多次进行,我们认为技术培训费按第一部分的0.5%计列偏低,应适当提高。结语

本文就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报告编制中遇的、棘手的实物指标如何计列、生产安置半径如何选择,以及投资概算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以期和广大的同行进行交流,并希望引起有关设计人员和上级领导部门对报告编制中一些细节问题的重视。因为,在当今以人为本的社会里‘移民无小事’,往往移民安置的好坏决定了工程的成败。

参考文献

[1]赵人骧等.水库移民工作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编).北京:新华出版社,199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SL290-2003).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水利工程移民生活安置工作探讨 第3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移民生活安置;移民安置点

一、红岭水库中朗、大平下安置点概况

中朗和大平下村移民安置点(两村合并)位于海榆中线路124km西侧,规划总用地面积为53740.71m2,本安置区共安置村民116户530人(其中大平下村39户175人,中朗村77户,355人)。

该安置点于2012年9月份开工建设,2014年4月通过验收,安置区宅基地按照1~3人户120m2、4~5人户150m2、6人及以上户175m2划分,房屋建筑面积按照人均30m2建设,以普通装饰标准一次性建设完成,具备直接入住条件。

二、安置实施方法分析

(一)严格审查安置资格、数量

安置人口资格存在争议、安置数量变化一直是一大难题,在国内其他水利工程移民工作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部分搬迁户不具备生活安置资格、封库令后自然增长的人口等,相关参建单位饱受诟病,移民搬迁工作举步维艰。因此,切实做好安置资格审查、安置户、人数核查工作尤为关键。

在中朗、大平下移民安置开展之初,琼中县政府组织县公安局、檢察院、司法局、法院、移民办等成立了专项小组,逐户审查被安置户资格及人数,经调查核实,形成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资料,掌握了移民诉求,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反馈。

在原设计调查的基础上再次进行资格审查、数量核定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安置目标,为之后的安置房建设、搬迁入住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搬得出——充分尊重移民意愿

要实现“搬得出”的目标,在安置区地理位置选定、房屋朝向布局,要结合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习惯,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否则移民会产生抵触情绪,不配合搬迁工作。

在中朗、大平下村的安置工作中,琼中县政府联合县移民办、县住建局等单位组织中朗、大平下村民代表开展座谈会,充分收集移民意愿,并最终通过村民表决的方式确定两村合并集中安置。该方式不仅符合设计内容,合并安置不仅减少了建设征地面积、缩短了工期,也增加乡村建设规模,便于经济发展。

(三)稳得住——完善生活配套设施

中朗、大平下移民安置点供水方式为地下水净化处理取水,采用重力式供水形式供居民点用水;给水管网采用生活、消防相结合的统一供水系统。居民用电配电设备采用具有“三防”结构的箱式变电站的形式。通讯线路自库区周边电信光缆接入。电信线路采用架空电缆,交接箱采用WJD-1型。内部道路主干道宽10m,车行道宽6m;次要道路宽6m,车行道宽3.5m;路面均为混凝土路面。安置点内部主道路两侧设置有路灯照明,与220V电线杆同杆架设。此外,建设有村委会办公室、篮球场及周边景观绿地。

在安置配套设施建设过程中,琼中县充分利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契机,整合相关配套资金,减少对移民资金的投入。

(四)求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条件

“求发展”的目标,历来是最难立竿见影的移民工作之一。因为移民在搬迁后,在经济发展上需要做出调整和适应,虽然不能在短期内见效,但是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资源和条件,提供机会和空间,“求发展”的目标也就指日可待。

在中朗、大平下移民安置点位于海南省海榆中线道路附近,沿路距离湾岭镇、琼中县县城较近,地理位置较好。琼中县政府有计划的规划安置布局,在最前排安置房前预留约10亩土地暂时作为绿化用地,移民可通过购置商店、外租或其他商业活动提高家庭收入,真正意义上实现“求发展”的目标。

三、安置工作小结

(一)健全的实施体系

移民生活安置工作涉及的工作种类、内容繁多,需要一个独立组织、持续操作方能完成工作任务,因此参建单位要成立系统的移民安置工作小组,其主管领导、抽调的部门负责人员设立专职。

水利工程的移民安置社会性强,涉及到县各职能单位等,同时还要涉及到乡镇部门、行政村组织,因此需要长期培养与各部门的关系,创造良性的工作氛围。

(二)积极做好技术培训工作

(1)对移民法律、法规等文件进行透彻的解读、分析;(2)对本移民项目执行的安置标准进行逐项分析、解释;(3)对安置工作中“张榜公示”等重要的工作程序进行讲解;(4)结合实际情况传授协调工作的方法、技巧;(5)实施工作中对资料管理归档的编写及保存要求。

通过分阶段联合组织开展多轮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使参与实施的人员取得了明显的培训效果,不仅完成了安置工作,还培训出一批移民人才。

(三)充足的工作人员、机具及规范的资料记录

移民安置工作涉及的内容多、数量大,各参建人员要高度重视资料整理归档工作。针对移民安置工作的开展内容,要掌握各类执行规范。移民办公室负责对专职资料员的审核及培训以及对形成资料的整合归档工作。

(四)高质、高效的解决问题理念

在移民工作中,把交流建立在和谐的气氛之上,赢得移民群众的理解和信任,既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又可以树立良好的个人及企业形象;作为同谋一事的实施单位、个人之间,更应当体谅各司其责的难处,是各个实施单位工作的前提。

在移民实施过程中,要互相沟通、学习有效的工作方法,借助于简便有效的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实施工作难免会遇到一些非专业、历史遗留等问题,实施人员在发现问题后要有挑战难题的决心,通过查询或寻求帮助的形式及时解决,难题一旦搁置,不仅会重复工作,甚至对今后工作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移民工作忌拖沓、不能拖泥带水。

参考文献

[1]程鹏立,李红远.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社会评价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4).

作者简介:吉训雄(1978-),男,海南东方人,就职于国电万泉河红岭水利枢纽有限公司。

新时期水库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分析 第4篇

一、水库移民环境容量的内涵

目前对于移民环境容量的内涵, 有几种看法:钟水映, 李明泉在《工程性移民安置理论与实践》提出, 移民环境容量, 是指某一规划的安置区域, 特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 在实现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并达到一定物质生活水准时所能够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施国庆认为, 移民环境容量是指一个区域在保证自然生态向良性循环演变, 并保证一定的环境质量条件下, 该区经济所能持续供养和吸收的移民数量。宁大同认为移民环境容量就是一个移民安置区在保证该区域可持续发展, 即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向良性循环演变的条件下, 该区经济、环境所能供养和承纳的移民人口数量。邱桢耀提出, 水库移民环境容量指标体系构建是由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环境系统、自然资源系统等四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

综合以上观点, 在人口承载能力和适度人口理论的基础上, 结合国家《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的有关条款, 本文将水库移民环境容量定义为:在一定区域内, 依据一定的生产、生活目标, 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 保证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向良性循环演变, 并使库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达到恢复或者高于原有水准时, 库区能够持续供养和吸收的移民人口数量。移民环境容量是个变量, 其大小取决于移民安置区域的资源条件、环境质量等自然环境资源, 也取决于库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以及移民人力资源等非自然资源。在此, 将移民环境容量简单划分为生态环境容量和社会环境容量。

二、新时期移民环境容量的影响因素

(一) 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根据人口承载能力原理, 制约移民环境容量的基础性约束条件是自然生态环境的优劣程度。由于人类是依赖生态系统提供的食物能量生存的, 而生态系统所能提供的食物能量受自身土地资源、水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 同样受环境质量的制约。所以生态系统所能维持的人口数量有一个上限, 当人口发展过快, 规模过大, 超过这个上限, 就会破坏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其表现就是再生资源的再生性减弱和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采。由此可以看出, 移民安置环境容量的大小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密切相关。增加移民环境容量的主要措施之一是维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目前, 低碳经济这种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引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潮流, 成为继工业化和信息化之后, 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又一场革命。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 倡导节约能源, 减少污染, 转变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 实现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对环境和资源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在确定移民环境容量时, 要从低碳经济的要求出发, 保护资源和环境。

(二) 移民对安置区社会的融入度

目前我国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而移民能否达到当地社会居民水平, 能否在心理上融入安置区居民社会, 能否与当地居民一样享受平等的政治权利, 是建设和谐社会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因此, 在确定移民环境容量时, 除了要考虑自然生态资源条件外, 还要考虑经济、社会、政治环境能否为移民所适应和接受。否则, 即使移民从表面上搬迁到安置区, 也会由于生产和生活方式不适应、社会和政治权利不平等、宗教文化和生活习惯不相同而与原居民产生隔阂和摩擦, 受到排挤。长此以往, 移民生活压力增大, 没有归属感, 会造成移民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有的移民甚至由于搬迁后生活贫困而返迁。综上所述, 移民对安置区社会的融入程度越大, 安置区所能吸收的移民数量越大, 反之, 越小。

(三) 移民自身素质和人力资源

目前, 农村劳动力发生转移,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行业, 许多外出农民将其承包土地以转包、入股等方式转给种植大户或龙头企业, 部分龙头企业再雇用当地农民进行劳作。农村经济的变迁, 使土地的规模性经营变为现实, 进而对从事农业生产的移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水库移民绝大多数没有掌握现代农业技术, 仍采用落后的耕作方式, 迫切需要进行技术培训。进城务工的移民大多数受教育程度和自身素质制约, 只能从事低层次的体力性二三产业, 收入不高, 有的甚至连基本生活都不能保障。由此可见, 农村经济的变迁对移民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由于大部分移民自身素质偏低, 大大降低了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因此, 增加移民就业环境容量, 很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大力开发移民人力资源, 提高移民就业能力, 逐渐缩小与城市居民的贫富差距, 加快城乡统筹。

三、扩大移民环境容量的措施

(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扩大库区生态环境容量

1. 控制污染, 保护环境

库区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很大, 据统计, 每千公顷耕地化肥施用量高达366.5吨,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5倍, 分别是日本、美国、法国的1.6、3.6和6倍。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 必然对库区环境造成污染。因此, 要合理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 提高化肥利用率, 鼓励增施农家肥, 加快推广高效低毒或无毒农药, 加强生物防治和抗病虫育种工作, 有效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同时, 应采用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探索综合利用秸秆资源和畜牧业废弃物的新途径, 有效防治农户因焚烧秸秆污染大气问题以及规模畜牧业废弃物污染环境问题。

2.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将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根据福格特的人口承载能力理论, 一定区域的人口承载能力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变化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可利用资源以及利用这种资源的技术的有限性是环境容量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 要大力加强农业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重点, 组织科技攻关和技术引进, 实现农业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方向, 在农作物育种技术及新品种选育、优质特色畜禽、水产品种培育及农药等方面有所突破。此外应集中突破一批节能、节水、节地、节肥、节药和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 充分发挥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的固碳潜力, 有效增加碳吸收, 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 移民安置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稳致富的重任, 以往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的产业结构已经不符合新时期环境保护和资源优化利用的要求。因此, 需要优化库区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低碳产业。

要改变“粮猪型”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围绕产业结构调整、良种良法、土地治理和流转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生态农业设计和建设, 促进农业的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 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转变;以资源区域性、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区位特点为基础, 充分发挥库区区域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 面向市场要求,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化生产和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

综上所述, 保护环境, 能够保证人口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调整库区农村产业结构,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以及农田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 能够增大一定的生态环境的人口承载能力, 增加自然生态环境容量。

(二) 扩大库区社会环境容量 (移民融入当地社会:适应性和移民自身意愿)

1. 加快移民社会融合, 促进库区和谐发展

(1) 促进移民就业, 促进移民经济融入。完善制度机制, 建立就业管理体系, 把移民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市场, 为移民就业创造宽松环境和均等机会。建立完善劳务输出横向服务网络, 形成包括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和社会保障等在内的社会劳务输出体系。结合城乡统筹和土地流转制度的契机, 招商引资, 大力发展民办中小企业, 拓宽就业渠道。适度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通过“集聚效应”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创造更多的非农产业机会。

(2) 加强移民交流, 促进移民心理融入。移民由于搬迁到新的安置区, 离开自己的家园, 失去祖祖辈辈建立的社会关系网络, 难免会因为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等不同而感到孤独和恐惧, 且移民的迁入影响了安置区居民的生活和利益, 会导致与安置区居民的摩擦。因此, 应积极帮助和引导移民参与安置区各种活动, 加强移民与当地居民的交流, 促进移民与安置区居民互帮互助, 使移民学习当地的生产技能, 理解并接受当地的风俗文化。同时, 要推荐选拔移民的先进代表和致富带头人参加各级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 成为党委、政府与移民沟通的纽带。要选拔移民的先进代表进乡镇、村社各级领导班子, 参与基层组织领导, 让移民享受平等的政治权利。

促进移民与当地居民在经济、社会、政治方面的平等, 能够保证库区移民的安稳致富, 是构建和谐库区的基本要求, 也是扩大移民社会容量的重要措施。

2. 提高移民素质, 增强移民就业能力

要在库区发展低碳产业, 除了要提高资源利用率、转变农村产业结构, 增加库区就业环境容量以外, 还要充分挖掘和发挥移民各种潜能, 使其从物资资源的耗费者、自然资源的浪费者、环境资源的破坏者、社会稳定的隐患者转变为自然资源的开发者、环境资源的保护者和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应用先进实用农业技术, 提高移民农业生产技能。加强科技知识的推广普及力度, 重点抓好优良品种、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作物栽培与管理等的推广。要增强移民环保和低碳意识, 加强移民的库外考察、学习与交流, 通过示范作用, 开扩视野, 增强信心, 克服“等、靠、要”的思想, 走自我发展的道路。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移民进行技术培训, 使其在服装加工、机械修理、计算机、家电维修、厨师、家政服务、市场营销、旅游服务等方面能够具有一技之长, 达到提升素质, 增强就业能力的目的。

四、结语

本文探讨了在低碳经济、和谐社会建设、城镇化和土地流转的时代背景下环境容量的影响因素, 即: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 对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更高的要求;和谐社会的建设, 更加强调移民与库区居民的融合;城乡统筹和土地流转加快, 使移民自身素质成为影响环容量变化的重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扩大移民环境容量的措施。首先是扩大库区生态环境容量方面, 提出保护自然环境, 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等, 具体做法是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以及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其次是扩大库区社会环境容量。主要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一是加快移民社会融入。主要做法是增加移民就业机会和就业容量, 使移民在经济上融入安置区社会, 加强移民与安置区居民的交流, 使移民从社会和政治上融入安置区社会。二是提高移民农业和非农生产技能, 增强移民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钟水映, 李明泉.工程性移民安置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 003-07

[2]施国庆.水库移民安置区的环境容量评价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9 (4)

[3]宁大同.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农村移民安置环境容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0 (6)

[4]邱桢耀.水库移民环境容量系统分析[D].四川大学, 2006-04

[5]单宝.解读低碳经济[J].内蒙古社会科学, 2009 (6)

[6]钟正和, 王力, 陈霄.重庆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对农村土地利用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6, 4 (1) :92-95

移民安置工作动员讲话 第5篇

工作措施,举全县之力,扎实推进2011年移民安置各项工作。会上,县委安书记将作重要讲话,张县长还要作总结部署,大家务必集中精力,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贯彻。下面,我从抓落实的角度讲三点具体工作意见:

一、总结成绩,认清形势,切实增强移民工作紧迫感2010年,我县移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移民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得到了业主、设计、监理各方的全力支持和配合,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全县上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一)库区实调有效推进。向家坝库区实物指标调查成果已于2010年8月审查认定,共调查登记1051户3039人,土地10465.42亩,房屋162492.22m2。溪洛渡库区实物指标调查成果内业汇总审核工作已完成,共调查登记6672户26863人,土地98674.83亩,房屋1432644.83 m2,目前,正在完善内业对接、个案处理、到户确认、公示公告等扫尾工作,本月底即可完成成果汇总和行政确认。“两站”库区红线外剩余资源调查外业工作已全面结束。

(二)项目建设有效展开。一是木仰、农场两个安置小区征地237567.01m2,需拆迁108户,签订拆迁协议91户,已拆迁52户,兑现征地补偿资金2186.1万元。完成小区进场道路建设400米,建成容量30万立方米的弃土场一个,完成了两处沟水处理工程,完成了60 m2、80 m2、100 m2的安置样板房各一幢,完成了苗圃搬迁;二是投资3406.67万元的溪洛三、四组古滑坡治理工程已全面竣工,正开展自查验收;三是制定下发了黄码公路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政策,全面启动了黄码公路征地拆迁工作。

(三)疑难问题有效处置。一是施工区荒山分配取得突破。涉及27个村民小组,已完成10个村民小组的分配工作,兑现资金2300万元,占总资金的62%;二是施工区占地不占房生产安置人口政策已经明确。涉及99户399人,生产安置人口指标154人已全部落实到组到户到人;三是围堰土地复核有关问题已妥善处理。县人民政府依据有关法规政策,作出了土地不复核的决定,水毁地问题涉及到的97户移民,现已有96户提交申报材料,待公示汇总后即可提请各方研究解决。长青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修建机耕道2.5公里、引水渠5千米、蓄水池3个200 m3。

(四)规划设计有效配合。一是县城“两小区”移民安置小区规划设计已通过审查,移民安置规划投资概算为6658万元,拆迁户安置规划投资为2245.9万元;二是黄码公路迁复建项目于2010年7月审查通过,总里程102公里,总投资6.4亿元,目前已启动建设。绥江南岸至佛滩公路迁复建项目初步设计于2010年11月通过审查,公路总长58.3公里,**境内23.63公里,总投资4.71亿元;三是天星坝水库规划设计已完成外业勘测及相关资料收集。湾河水库初步设计成果已通过咨询,实调工作已完成,共涉及搬迁人口11户35人,房屋1748.86m2,土地2123.42亩;四是桧溪、佛滩两集镇迁复建项目新址征地红线图已提供,新址占地区实调工作已启动。黄坪、甘田集镇迁复建项目已完成地形图测量和人畜饮水的选点工作,正在开展两集镇的选址报告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等工作。

(五)意见细则有效完善。《溪洛渡水电站云南库区移民安置实施意见》、《溪洛渡水电站库区移民安置实施细则》、《向家坝水电站库区移民安置实施细则》、《“两站”库区移民人口界定实施细则》、《“两站”库区移民安置意愿调查工作方案》等各项政策的实施意见及细则拟订、报批工作有效完善。

(六)移民维稳有效应对。2010年,部分移民信访不断,主要表现为施工区内安移民要求与回流移民享受同等政策,围堰区移民要求重新复核调查土地,库区土地矛盾纠纷复杂,移民维稳任务十分繁重。县乡党委、政府始终把移民维稳工作作为全县稳定的头等大事,采取有力措施,全力维护稳定。一是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定期接访工作制度,直接处理信访问题;二是实行县处级领导兼任移民涉项乡镇党委第一书记制度,强化乡镇移民维稳领导责任;三是严格落实了乡村干部包保和机关干部担保“两保”责任,重点帮助解决移民建(购)房等困难问题;四是通过设立移民服务点,帮助移民解决土地流转、人口落户、规划许可、房屋准建、用地审批、证照办理等困难和问题。一年来,移民服务点全年接待移民35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800余份,受

理安置手续办理120户;五是开展移民技能培训8个班6个专业297人,提高其就业技能水平。通过以上措施,强化帮助服务,有效解决了移民困难,有序引导了移民情绪,成功化解了多起移民群访事件,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同志们: 2010年我县移民各项工作成效明显,主要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上级移民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得益于业主、设计、监理各方的通力合作,得益于全县各级各部门的真抓实干,得益于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理解和配合。在此,我谨向为全县移民工作付出艰苦努力的各级各方和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过去工作中,我们不断总结,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积累了一些开展移民工作的基本经验,全面推进移民工作的良好态势正在形成,主要表现为“四个更加”。一是县、乡党委政府对移民工作的组织领导更加有力。把移民工作摆上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以“压倒一切”的理念统筹安排部署推进移民工作,县委调整充实了县移民安置工作领导组,成立了几个专业指挥部,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四班子联席会议经常专题研究解决移民工作重大问题。各涉项乡镇党委政府已健全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完善了推进移民工作的管理机制。二是县委、县人民政府对移民工作的督查督办更加严格。县委成立了县移民工作督查领导组,县纪委成立了移民工作督查室,定期不定期督查督办各部门、各乡镇开展移民工作的情况,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县委、县人民政府对移民工作的队伍建设更加重视。2010年,在全县干部人事清理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明确县移民开发局借用人员不作为清理范围,保证了移民开发局机关干部队伍稳定。同时,特事特办,统筹解决了乡镇移民办人员编制问题,选调就位了9个涉项乡镇移民办工作人员51名。在村“两委”换届中,对移民任务重的村增配了1名党总(支)副书记,对溪洛渡镇的村(社区)还下派了挂职干部15名,加强了基层移民工作力量。最近,县委又结合乡镇党委换届,调整充实和加强了移民涉项乡镇领导班子。这些措施,为推进移民各项工作加强了组织保障。四是县委、县政府对移民工作的协调沟通更加有效。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出面抓协调,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重要情况、重大问题主动出击,协调沟通,积极加强与业主、设计、监督等单位的协调,有效解决了施工区移民安置政策调整、黄码公路建设投资、县城安置小区规划设计、围堰水毁地问题处理、迁复建项目投资概算等重大问题。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县“两站”移民工作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个别乡镇、个别部门对“两站”建设移民工作的政治性、全局性、重要性、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紧迫性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工作不够主动、不够积极,抢前抓早、超前谋划意识不强,有的甚至有消极懈怠、被动应付的现象。二是基础工作严重滞后。“两站”移民搬迁在即,当前,以实物成果确认、移民人口界定、安置意愿调查、安置方案编制、配套设施规划等基础性工作尚未全面展开,势必影响目标进程。三是现场协调急需加强。随着“两站”库区移民安置政策的明确,项目建设总承包体制的完善,库区移民搬迁、工程建设等工作已刻不容缓。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工程监管、项目变更、政策配套、现场处置等许多问题还需要强化现场协调机制,以利于解决移民安置进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四是移民维稳形势严峻。今年,施工区移民安置要扫尾,“两站”库区移民搬迁要启动,各项工程项目要建设,移民工作点多、面广、战线长,随着工作的加快推进,移民各种利益矛盾相互交织,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多,工作难度不断加大,移民维稳任务依然繁重。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立足岗位职责,明确目标任务,把握时间节点,齐心协力推进移民安置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抓紧抓实移民工作硬任务2011年,我县“两站”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坚持“强基础,带队伍,抓安置,促就业,重引导”的工作方针,按照2011年12月和2012年11月前要分别完成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站移民搬迁安置任务,确保“两站”如期蓄水发电的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一个目标,突出三个重点,搞好“四大规划”,推进 “四项工程”,夯实“十大基础”,确保移民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实现一个目标”,即:迁建4个集镇,复建2条公路,搬迁1万移民。“突出三个重点”,即:推进施工区安置扫尾、启动库区移民搬迁、维护库区社会稳定等三个重点。“搞好四大规划”,即:配合搞好“两库”(天星坝和湾河水库)、“两集镇”(黄坪、甘田迁复建新址)、“两站”农村移民安置点规划和“两站”移民安置规划等四大规划。“推进四项工程”,即:全力推进“两路”(黄码公路、南佛公路)、“四集镇”(桧溪、佛滩、黄坪、甘田迁复建集镇)、“两小区”(木仰、农场小区)和农村移民安置点等四项工程建设。“夯实十大基础”,即:扎实打牢“两站”库区移民安置政策的配套完善、溪洛渡电站库区实物成果认定、“两站”移民人口界定、移民安置区土地容量调查、农村移民安置点的初步选定、移民安置意愿调查、移民搬迁便道规划、库区实物量分户建卡、库区实物矛盾纠纷调处、移民干部队伍建设等十大基础。完成上述目标任务,要努力做到“九个抓紧抓实”。

(一)抓紧抓实施工区移民安置扫尾。一是6月份完成木仰、农场安置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移民户自行建房;二是4月份完成施工区占地不占房生产安置人口的政策兑现;三是全面完成施工区未利用地补偿工作;四是进一步落实“两保”责任,优化服务,引导帮助移民无房户建(购)住房。

(二)抓紧抓实库区移民政策配套。围绕移民搬迁安置,进一步研究“两站”库区移民安置相关政策法规,重点对各项补偿标准、实物补偿漏项等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及时沟通协调业主、设计单位,争取上级帮助支持,及时配套完善政策措施。

(三)抓紧抓实移民搬迁安置启动。一是3月份完成“两站”移民人口界定、移民安置点拟选;二是4月份完成移民安置意愿调查、移民搬迁便道初步规划;三是5月份完成移民实物量分户建档立卡工作、移民自行搬迁摸底调查;四是7月份启动自行安置移民搬迁;五是10月份启动向家坝库区移民集中安置。

(四)抓紧抓实移民安置规划设计。一是6月份完成黄坪、甘田集镇迁复建规划设计;二是8月份完成溪洛渡水电站施工区、库区及向家坝水电站库区移民安置实施规划;三是8月份完成农村移民安置点规划设计;四是12月份完成天星坝、湾河水库规划设计。

(五)抓紧抓实移民工程项目建设。一是3月份完成黄码公路实物指标调查,5月份完成拆迁安置及补偿工作;二是4月份启动溪洛三四组产业扶持及基础设施建设;三是5月份启动南佛公路**段征地拆迁工作;四是5月份启动桧溪、佛滩集镇迁复建,10月份完成新址基础设施建设;五是10月份启动黄坪、甘田集镇迁复建工程建设。

(六)抓紧抓实移民后期扶持项目。一是及时调整申报移民人口变化情况,协调处理好返迁安置移民后扶政策个案问题;二是探索建立移民子女就学帮扶和困难救助机制;三是做好移民后扶项目申报,完成后扶在建项目工程。

(七)抓紧抓实移民资金档案管理。一是3月份开展档案管理业务培训;二是4月份建立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配齐档案设备;三是6月份完成县移民档案室用地选点及规划设计等基础工作,10月份启动建设。四是3月底前修改完善移民资金管理办法,健全完善移民资金管理制度。

(八)抓紧抓实移民就业技能培训。各涉项乡镇、县直相关部门要把移民就业培训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开展就业培训,保证移民群众掌握必要的就业技能;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为移民搭建更多的就业平台。

(九)抓紧抓实移民信访维稳工作。要坚持依法依规办事原则,认真研究移民利益诉求解决的措施办法,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完善移民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制,细化措施,分层化解,用既有政策解决一批信访积案问题,扶持扶助化解一批信访疑难问题,思想疏导息访一批重复信访问题,落实责任稳住一批越级信访问题,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活动,引导移民群众依法反映诉求。强化信访信息情报工作,及时发现和化解不稳定因素。

三、落实措施,强化保障,着力构建移民工作新格局“两站”移民工作已进入了必须克难攻艰、全力奋战的紧要关头,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在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执行政策、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等方面进一步下功夫,着力构建移民工作新格局,全力打好移民工作攻坚战。

(一)组织领导务必再强化。移民工作艰巨复杂、责任重大,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人民政府调整充实了移民安置领导组,切实加强了对移民工作的领导,强化了移民安置工作的综合协调和重要事项的决策,相关乡镇和部门要及时健全机构,明确组织机构,落实工作骨干,确保领导到位。二是强化工作责任。移民工作面宽量大,情况复杂,任务艰巨,需要各级各部门协同作战才能有序推进。县移民安置领导组办公室要发挥总揽牵头作用,县直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职责,切实服务好移民工作。移民涉项乡镇党委、政府是移民工作的实施主体、工作主体,要进一步完善一线抓落实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人。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牢固树立移民工作“一盘棋”的思想,既要各负其责,狠抓落实,又要强化配合,通力协作。

(二)政策执行务必再严格。移民工作政策性非常强,必须严格按规程规范办事。一是要切实掌握政策。涉项乡镇党政领导、乡村干部和县直部门的相关领导和同志都要认真学习移民政策,要努力学深、学透、学懂;二是要深入宣传政策。既要抓好政策宣传,又要强化法制宣传,增强群众法制意识,使移民工作始终在依法有序的环境中进行;三是要严格执行政策。涉及移民工作有关政策规定的解释,要统一到政策法规上来,统一到县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业务部门的规范指导上来,移民工作中吃不透、拿不准的政策问题,要认真研究,主动请示,不能随意表态,不能乱开口子;四是要严格执行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确保移民工程质量安全。

(三)工作方法务必再创新。移民工作一是项系统性的群众工作。做好移民工作要坚持依靠群众、问计群众,要善于运用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成功的经验来抓好移民工作。一是要充分发挥村组干部的作用。相信并依靠他们,了解社情民意,反映群众诉求,处理群众纠纷,解决群众困难;二是要坚持问计群众。及时了解移民群众的意见和想法,切实维护移民的利益,充分尊重移民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解决移民的合法利益诉求;三是要及时化解矛盾。移民工作中,伴随着资金兑现、补偿投资、利益分配的矛盾和问题很多,要抓早、抓小,力求在起始阶段、第一时间化解矛盾,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

(四)工作机制务必再完善。一要认真落实移民工作责任制,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指标,确保件件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二要建立健全研究移民工作、解决移民问题的协调会议机制,及时有效地解决移民工作中的问题;三要健全督促检查机制,完善移民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强化督促检查,实行跟踪问效,启动行政问责,确保移民工作落实到位,执行有力。

(五)工作措施务必再细化。按照上级要求和电站建设进度需要,今年,向家坝库区移民搬迁要全部完成,溪洛渡库区要启动搬迁安置,把握好时间节点,倒逼进度,倒排工期,量化任务尤其重要。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今年移民工作目标任务,按照所确定的工作重点和目标要求,把时间账、任务帐算清算细,层层细化分解各项工作任务,认真研究制订推进工作的计划,既要重视常规工作,又要突出重点任务,制定好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及考核办法,落实工作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

晋陕两省扶贫移民城乡安置特征分析 第6篇

一、调研区域和调研方法

本文调研的案例点包括山西省的岢岚县、武乡县、吉县、平陆县和陕西省的延长县、定边县, 总共6各县市的34个扶贫移民村 (社区) , 调研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对农户进行的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 以了解村民们搬迁前后生活变化的真实情况, 从这个过程中得到许多一手数据, 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扶贫移民按城乡安置关系分类

按城乡安置划分可将扶贫移民搬迁划分为农村安置、城郊安置和进城安置。农村安置是指将村民通过搬迁集中在行政村内、邻村等村级别的地区或乡政府附近的安置。 城郊安置是将村民集中安置在城乡结合部附近的地区, 一般距县城或城市2 -3公里的区域, 如果安置在农村或乡政府附近但又在县城边缘的情况, 这也属于城郊安置的范围。进城安置则是将农民集中安置在城镇内或县市中心的安置方式。这三种类型的安置主要区别在于将村民安置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 受到的城市效应的影响程度不同。

三、按城乡安置关系划分的空间类型在效果上的差异

首先, 按照城乡安置关系分类的依据进行划分, 将调研的所有扶贫移民项目分成三类, 分别为农村安置、城郊安置和进城安置, 并对每一类中所得的有关扶贫效果的数据进行统计, 然后再进行对比分析。分类后统计数据如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在山西和陕北地区当前的扶贫移民总体情况中, 进城安置的2013年人均年总收入为最高的10657. 05元, 农村安置与城郊安置的现人均年总收入相差不多, 分别为6976. 57元和7008. 4元, 这就说明在扶贫移民当中进城安置移民的收入最高。这可能是由于当移民迁移到乡镇或者县城时, 移民所能获得的各方面的社会条件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就业渠道也变得十分丰富, 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所得到的劳动收入可能是原来种地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而从人均年总收入增加额中又能看出, 三种安置形式在移民搬迁后经济增长速度上是依次增加的。农村安置、城郊安置和进城安置的人均年总收入增加额依次为3617. 48元、4473. 39元、6382. 88元。从中可以看出进城安置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虽然现在人均年总收入中农村安置与城郊安置的移民基本相同, 但在人均年总收入增加额中城郊安置的移民要明显高于农村安置的移民, 这说明城郊安置在经济增长上的优势要高于农村安置,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由于无论搬迁是属于公司企业项目、农业园区项目或者是工业园区项目的一部分, 这些项目所产生的最终产品的附加值都要高于从土地上直接得到的产品, 因此移民们的收入会的到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移民搬迁到里乡镇或者县城比较近的区域时, 也可以选择在乡镇或者县城打工, 这也是城郊安置移民收入增加较快的一个原因。从当前的情况来看, 脱贫率和脱贫度的数据反映与现人均年总收入的情况相同, 依然是依次增加的状态, 农村安置、城郊安置和进城安置的脱贫率分别为55% 、59% 和83% , 脱贫度分别为102% 、109% 和181% 。进城安置在扶贫效果上的表现也是最好的, 城郊安置和农村安置虽然在现阶段的扶贫效益表现上还基本相当, 但是从经济的增长速度这个角度来看的话, 城郊安置会逐渐领先村内安置的发展, 城郊安置中的移民本身的发展空间也会大大宽于农村安置中移民本身的发展, 这其中包括家庭收入、受教育水平和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发展。从搬迁前自愿度来看, 三种安置方式的自愿度都超过了4, 这说明搬迁前村民都是很愿意搬迁的, 自愿度较高的原因一方面是村民本身的生活环境较恶劣, 村民们都迫切想要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村民们对政府的政策能够给他们带来良好生活条件的有非常好的期望。而在搬迁后满意度方面, 农村安置和进城安置的移民满意度水平都较高, 平均值都在4以上 (共5个等级) , 表示满意。而城郊安置的移民只有3. 33, 表示一般, 这说明城郊安置中遇到的问题可能要多于农村安置和进城安置。在对实地进行调研的过程中, 调研组发现城郊安置的方式很可能遇到后期“无管理”的情况发生, 这是因为一般城郊安置时, 移民都已离开自己的原居住地进入一个新的行政范围的区域, 可移民本身的户籍不发生变化, 所以造成现行政范围政府无法管理, 而原居住地政府又认为自己已无权管理情况, 如果有这种情况发生则移民们的意见一般都会比较大, 另一种情况则可能是扶贫公司企业和园区等经营不善, 无法保证移民有稳定的收入和经济来源, 这也会造成大量的移民进行反迁, 这样的情况发生也会造成移民后移民的满意度不高。因此在进行城郊安置之前, 政府应当做更多的实际调研以保证城郊安置的顺利实施和移民的稳步发展。在村民因搬迁借款方面, 农村安置中村民平均每户借款38921. 40元, 城郊安置中村民平均每户借款15225. 18元, 进城安置村民平均每户借款35505. 75元。从中可以看出农村安置和进城安置时, 村民们借款相对较多, 而城郊型安置中村民借款就少很多, 这一方面是由于城郊离城市还比较远, 在这个区域盖房用地成本相对于城市较低, 另一方面, 城郊安置时政府的补贴投入会比村内移民大的多, 公司企业或者园区也会连带的将部分资金投入到扶贫移民的工程当中, 因此, 城郊安置的移民自身的搬迁成本在这三种类型中是比较低的一个, 由于各方给予的支持成本降低的程度也相当明显。搬迁后户均现负债农村安置为22052. 23元, 城郊安置为6333. 33元, 进城安置为14208. 05元。从中可以看出虽然农村安置相对较容易, 可是在搬迁后农村安置的户均现负债额反而是最高。

四、结论

将农村安置、城郊安置和进城安置的扶贫综合效益进行比较之后得知, 在搬迁后村民所享受到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上依次增多。其中农村安置移民自筹部分的资金较多, 政府的搬迁成本较低, 因此在实施搬迁时, 如果扶贫资金有限, 则比较适合采用农村安置。在城郊安置和进城安置中, 政府的协调和组织搬迁的成本相对较高, 移民自筹部分相对较少, 政府的安置难度较大, 但从移民的长期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扶贫的各方面效益来看, 在资金能够保证顺利搬迁的情况下, 执行者更应该考虑城郊安置和进城安置的方式进行移民。

摘要: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就逐步开始对贫困地区的人口实行扶贫移民政策, 而在实施扶贫移民的过程中由于迁入区的选择不同, 最后造成扶贫移民的效果也大不相同。文章主要从扶贫移民城乡安置关系的不同入手, 分析造成扶贫移民效果产生差异的原因, 并找出哪种安置方式综合效益最好。结果表明:农村安置不利于移民的后期发展, 城郊安置与进城安置难度大但效果好。

关键词:晋陕两省,扶贫移民,城乡安置

参考文献

[1]陶格斯.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2]李王鸣, 金登杨.扶贫移民安置模式分析与实证[J].经济地理, 2008, (2) .

[3]王永平, 袁家榆, 曾凡勤等.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生态经济, 2008, (1) .

[4]赖波平.深山区扶贫移民搬迁动力机制的建立与分析—以江西省修水县为例[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9, (3) .

移民安置分析 第7篇

一、工程概况

引江济淮工程(河南段)涉及河南省商丘市和周口市的7县2区。主要利用清水河线路进行引提水供以上7县2区的工业、生活用水。主体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利用输水河道长64.5km(清水河和鹿辛运河),新建压力管道68.3km,新建梯级泵站3座、加压泵站2座、调蓄池3座,新建、重建各类水闸、桥梁等建筑物60座。

二、主要规划设计成果

主要实物成果:工程总用地面积31717.92亩,其中永久征地5078.44亩,临时用地26639.48亩;涉及农村居民拆迁61户,303人;副业3户;拆迁各类房屋19270.80m2;影响专项线路144条。

生产安置规划:根据生产安置标准计算,本工程用地区规划水平年生产安置人口2070人,全部采用本村安置方式,可利用土地补偿款及生产开发费用规划生产开发项目创造收入,弥补由于工程永久征地造成的种植业收入损失,使农民安置后生活水平不降低。

搬迁安置规划:规划水平年313人,均采取本村后靠分散安置方式,根据本村村庄布设情况,在原居民点适当位置后靠安置。

环境影响评价:施工期产生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物料运输等施工过程产生的粉尘,施工噪声等对环境都有一定影响,随着施工活动的结束,其影响也会随之消失,因此施工期环境影响是暂时的;运行期通过引提水入河后可适当改变现有的水环境和缺水现状,有效减少地下水开采,改善水质、扩大水域,生态环境得以改善,为打造宜居河畔环境提供条件。

水土保持影响评价:由于工程建设战线长,建设时间长,开挖土方量大,挖损、堆垫面积大,现状植被将遭到破坏并形成裸露的地表,使部分地区的水土保持功能降低,工程施工期间将造成大量水土流失。若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能对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行产生危害,对自然景观、河道水质、土地资源等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三、风险调查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有步骤的开展风险调查工作,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拟建项目公众参与情况;拟建项目所在地周边的自然环境现状和社会环境情况;项目实施可能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群众、利益相关者对拟建项目建设实施的意见和诉求;拟建项目所在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基层政府和组织、社会团体的态度;媒体对拟建项目建设实施的态度;拟建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等内容。

共发放公众调查表560份,其中个人480份,基层政府组织80份。回收531份,其中个人454份,基层政府组织77份,回收率达94.8%。

四、风险识别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在风险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对照表法进行风险因素识别,识别出影响本工程顺利实现的各种社会稳定风险因素,同时要识别出主要的关键风险因素。

五、初始风险等级判断

1. 初始风险指数计算

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投资[2012]2492号)和水利部《关于印发重大水利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水规计[2012]474号)的要求,对本工程的社会稳定风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判,确定高、中、低等级。根据本工程特点并结合专家讨论、打分确定各单因素风险在拟建项目整体风险中的比重。本项目初始风险等级判断定量计算见表1。

2. 初始风险等级判断

风险等级判断标准参考国家发改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征求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和评估报告编制大纲(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发改投资[2012]2873号)的规定,详见表2。

根据综合风险指数评判标准,本工程风险指数0.234<0.36,初始风险等级应为低风险。

六、风险防范及化解措施

实物调查精度问题:按照实物调查规范控制调查方法和精度,取得群众和地方政府的认定,在实施过程中对错漏登项目,在不违反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据实核对,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失。

失地农民问题:对于占地比例较大的村,计列生产开发费用,利用土地补偿款及生产开发费用规划生产项目创造收入,弥补由于工程永久征地造成的种植业收入损失;政府为失地农民就业提供技能培训、就业信息等,保证失地农民在失去耕地后有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收入水平不降低。

土地补偿标准问题:对补偿标准按国家征地政策做好宣传、公开、公正;对补偿资金加强风险预警和监管、预防腐败;征地补偿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水土流失问题:落实水土保护方案和措施。

大气污染物排放、水体污染物排放、噪声和振动影响:落实环境保护方案和措施。

七、落实措施后的预期风险等级

用相同方法计算落实措施后的综合风险指数为0.071。相应的风险等级仍为低风险,但比采取措施之前风险更低。

八、结语

本分析报告对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了识别和评价,并提出了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的建议,得出结论如下:

1. 项目风险等级结论。

本项目初始风险等级判断为低风险,在进一步制定、落实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后,可以确保本工程预期风险等级仍为低风险。

2. 项目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分析结论。

移民安置分析 第8篇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巴东县就近后靠安置区信陵镇、官渡口镇、东壤口镇、西丘湾镇和沿渡河镇共14个村的三峡库区移民的入户调查。样本调查的移民安置区现有住户为居民户和迁移户, 居民户就是一直在当地居住的居民, 迁移户主要是后靠户, 也是巴东县人。

本文主要运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

一、对应分析原理

设有N个样品, 每个样品测得P项指标, 其原始资料矩阵为:, 其中xij为第j个样品的第i项指标观测值。将xij求和。计算矩阵, 其中。

计算距阵A=ZZ&apos;的特征根及相应的单位特征向量, 计算相应的因子载荷并利用前两个公因子的因子载荷作变量的二维因子载荷平面图。矩阵B=Z&apos;Z与矩阵A有相同的特征根, 这些特征根是各个因子所解释的方差, 或提取的总惯量分额, 计算相应的单位特征向量和因子载荷, 在同一张因子载荷平面图上也用前两个公因子的因子载荷, 确定样品点。

二、巴东县三峡库区移民安置满意度分析

1、满意度总分及各指标的排名

由于移民满意度评价分析人数只有21位, 未考虑技能培训, 对于衡量库区农户生活满意度的各个调查项目, 满意程度分为五个等级: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与很不满意。分值为1、2、3、4、5, 简单的加总平均, 进行得分排名结果 (见表1) 。

依表1所示, 通过回答数量对均值的加权, 平均水平为2.54, 满意度的总体水平在满意和一般之间。

从变异系数来看, 生产条件的离散趋势最小, 说明它的平均值代表性最强, 表示生产条件的评价趋于一致为较差。移民迁移补偿标准是否合理和对政府建立的移民长期扶持救助政策 (10年以上) 的评价变异系数较小, 评价离散趋势不大, 说明移民安置区当前人口对于移民补偿和政府长期政策的满意度较一致, 为一般到满意之间, 可以看出当地移民和非移民对于未来的生活心态很积极。同时, 发现满意度较高的指标变异系数都偏大, 特别是农村合作医疗, 主要面向当地农业户口, 而有些是本市县户口有一定限制, 所以对于这两个指标的满意度离散趋势较大。

总的来看, 平均满意度高的评价指标存在较大差距, 平均满意度低的差异较小。仅仅从单独的加权平均值来看安置区的移民和非移民的总体满意度是不够的, 因此进行对应分析, 得出更具体可靠的结论。

2、满意度的对应分析

对应分析的好处是多应用于社会调查的定性变量的分析中, 它比一般的分析更完善、灵活、直观。本例用SPSS软件对满意度和各个移民满意度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对应分析, 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 (见表2) 。

从表2可以看到, 前两个特征根累积方差贡献率已达到92%, 用前两个公因子已能代表原始变量与样品中的绝大部分信息。其中第一个公因子 (维度1) 占77%, 第二公因子 (维度2) 占15%, 而损失的信息仅有8%。前两个特征根可代表原始资料的信息 (见表3) 。

从表3惯量分解的数据可知, 从满意度指标来看, 前两个共公因子能很好解释不满意及很满意在所有满意度评价指标的变异情况, 因为它们的惯量分解强度很高, 分别为0.087和0.083。

从评价指标来看, 前两个公共因子能很好解释农村合作医疗变异、生产条件和土地质量情况, 因为它们的惯量分解强度相对较高, 分别达到0.05、0.03和0.03, 但对技能培训、住房条件、医疗设施、移民长期扶持、吃穿需求和迁入地变异的解释能力较弱, 惯量分解强度为0.005以下。

所有公因子 (本例为三个公因子) 对样品点或变量的合计相对贡献率应接近1。但因只取前二个公因子, 还有后一个公因子贡献率未给出, 故少了一些信息。由表3中前两个特征根在变量各状态的合计贡献率可见, 大部分样品点可由前两个特征根表达, 而道路交通、迁移前核定的信息却不能从这两个特征根很好地反映出来, 道路交通大部分可由两个公因子表达, 迁移前核定主要由后一个公因子表达。饮用水、耕地质量、补偿合理度、生活水平的信息几乎可完全由这两个因子表达出来。评价为很满意、不满意几乎也可以由这两个因子表达出来, 而一般和满意也大部分可由这两个公因子表达。评价为满意的边缘概率最大, 形势较可观。

图1把移民各个指标与满意度的关系反映在二维图上, 在同一变量内部, 指标饮用水与农村合作医疗距离相近, 说明巴东移民安置区对家庭饮用水和农村合作医疗的情况差不多;耕地质量、生产条件与补偿合理度距离相近, 说明巴东移民安置区对耕地质量、生产条件与补偿合理度的评价差不多。

参考两变量各状态, 从中不难发现。一是评价为很满意的有农村合作医疗、饮用水, 经过样本统计, 饮用自来水占81.5%、井水占13.7%、河水或池塘水及其他为4.8%。二是评价为满意的有移民长期扶持政策、吃穿需求、生活环境、迁移前核定补偿、迁入地、社会治安、住房条件、医疗设施。三是评价为一般的有生活水平、政府财政、银行信贷服务。四是评价为不满意的有生产条件、耕地质量和补偿合理度。

3、进一步分析

(1) 迁移户和居民户。研究安置区的移民户和居民户, 总体情况已经得出, 但是居民户和迁移户的满意度情况是否存在某些差异, 这对以后制定相关政策会有所帮助也很重要, 因此有必要分别作两种问卷的对应分析 (见表4) 。

表4在技能培训、生产条件、住房条件、道路交通、银行信贷服务、政府财政支持、移前核定的补偿、移民长期扶持救助政、补偿合理度、迁入地和生活水平评价上, 居民户与移民户有显著性的差异。

生产条件和补偿合理度两项在对应分析中归为不满意, 可以发现, 迁移户多数不满意, 满意度要低于居民户的满意度;补偿合理度来看, 迁移户的满意度也低于居民户。迁移户满意度低于居民户的还有银行信贷服务、政府财政支持、补偿合理度、生活水平和技能培训。

迁移户比居民户满意度高的评价指标有住房条件、道路交通、迁移前核定的补偿、移民长期扶持救助政策和迁入地的满意度。

(2) 其他人口特征对满意度的影响。对各个满意度指标做卡方检验, 从性别来看, 只有对饮水情况的满意度、农村合作医疗满意情况、对当地政府财政支持的满意度的评价具有显著性差异, 卡方值分别为0.048、0.04、0.049三个指标, 男性较女性满意度均高一些。

从年龄上考虑, 满意度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现在的生活水平在年龄段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值为0.01。受访者年龄最小23岁, 最大86岁, 平均年龄47.75岁。年龄段分为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60岁以上, 表现出来的是年龄越小, 满意度越低, 20—29岁年龄段的人大多数人对现在的生活水平处在一般水平以下, 其他年龄段的加权得分在满意和一般之间, 60岁以上的人对当前生活水平满意度相对高一些。

另外, 考虑政治面貌对各种满意度的评价是否有影响, 通过分析得出, 是否为党员的对家用耕地质量的评价有显著差异, P值为0.032, 党员的加权后得分为2.8, 政治面貌不是党员满意度得分为3.5, 党员对土地质量的评价高于非党员对土地质量的评价。文化程度对各种满意度无显著性区别。

三、结论

总的来看, 平均满意度高的评价指标存在较大差距, 平均满意度低的差异较小。评价很满意的有农村合作医疗、饮用水;满意的有移民长期扶持政策、吃穿需求、生活环境、迁移前核定补偿、迁入地、社会治安、住房条件、医疗设施;一般的有生活水平、政府财政、银行信贷服务;不满意的有生产条件、耕地质量和补偿合理度, 并且迁移户的满意度也低于居民户, 其中迁移户和居民户对生产条件和耕地质量的评价具有显著性差异。

摘要: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 移民安置区人口满意度的总体水平在满意和一般之间。最满意的是农村合作医疗和搬迁后接受的技能培训, 在满意水平上, 满意度最差的是移民补偿、生产条件和耕地质量, 在一般水平以下。总的来看, 平均满意度高的评价指标存在较大差距, 平均满意度低的差异较小。

关键词:移民安置,满意度,对应分析

参考文献

[1]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2]郑弘等:对应分析在恶性肿瘤死亡率分析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0 (2) .

[3]于秀林、任雪松: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9.

移民安置分析 第9篇

尼尔基水利枢纽移民搬迁安置 (嫩江县) 工程主要包括安置区新址搬迁及安置区道路建设。该移民搬迁安置工程为新建工程, 评估区地形起伏较大, 地质条件复杂。博尔气后靠安置点、江南后靠安置点及博尔气后靠—江南后靠公路位于泥砂质河谷平原区, 工程地质条件一般;其他安置点及安置区道路均位于低山、丘陵区, 工程地质条件良好。评估区内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基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等三大类, 水文地质条件良好。人类工程活动相对中等。

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析

2.1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是查明评估区已发生的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布、类型、规模、变形活动特征, 主要诱发因素与形成机制, 对其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 在此基础上对其危险性和对工程危害的范围与程度做出评估。

尼尔基水利枢纽移民搬迁安置 (嫩江县) 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通过现场调查、访问及对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等资料的综合分析, 确定评估区内存在突变型地质灾害—崩塌, 缓变型地质灾害冻土冻融。

2.2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对工程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工程建设安全的领近地区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做出评估。

尼尔基水利枢纽移民搬迁安置 (嫩江县) 工程建设中不会引发新的地质灾害, 但可加剧崩塌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该工程未来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

2.3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尼尔基水利枢纽移民搬迁安置 (嫩江县) 工程根椐评估区内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综合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程度作为评估要素, 并结合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结果, 可将将评估区总体划分为二个区, 即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和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

2.3.1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主要分布于褶断剥蚀丘陵区的赤卫后靠—赤卫7队、新江后靠—多金后靠公路附近及褶断剥蚀低山区的江南后靠—小石后靠、科洛远迁—S301公路附近, 该区内崩塌地质灾害均距公路较近, 对公路有一定的影响, 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2.3.2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主要分布于褶断剥蚀丘陵区和冲积平原区, 地表岩性主要为粉质粘土及砂、砂砾石等。主要地质灾害为冻土冻融, 冻土冻融地质灾害在施工时如严格按冻土区相关规范施工, 是可以减轻或避免的, 灾害危险性相对较小, 危害程度相对较轻。总体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

3防治措施

3.1崩塌防治措施。针对修路挖方而形成的崩塌可对其进行护坡处理, 或对其降坡使其达到较稳定的坡角, 进行绿化, 避免崩塌的发生, 针对人工采石取土等形成的崩塌, 可阻止其进一步开挖, 或进行降坡, 将其危险降到最低。

3.2冻土冻融。针对评估区内存在的具有冻胀性的粉质粘土地段, 在施工中, 应采取相应措施或按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进行施工, 或尽量避开地下水位埋藏较浅、有地表积水的低洼地段。

4结论

4.1尼尔基水利枢纽移民搬迁安置 (嫩江县) 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和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

4.2评估区地形起伏较大, 地质条件复杂。博尔气后靠安置点、江南后靠安置点及博尔气后靠—江南后靠公路位于泥砂质河谷平原区, 工程地质条件一般;其他安置点及安置区道路均位于低山、丘陵区, 工程地质条件良好。评估区内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基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等三大类, 水文地质条件良好。人类工程活动相对中等。

4.3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评估区内现状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及冻土冻融地质灾害。虽然崩塌地质灾害产生的规模较小, 但由于距离公路较近, 危害程度中等, 现状评估危险性中等;评估区内冻土冻融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河谷平原之上, 通过加大基础埋深和地基防冻处理可以避免此类灾害的发生, 现状评估危险性小。

4.4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工程建设中不会引发新的地质灾害, 但可加剧崩塌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 预测评估危险性中等;工程建设中可能遭受崩塌地质灾害的影响, 预测评估危险性中等, 还可能遭受冻土冻融地质灾害的影响, 预测评估危险性小。

4.5综合评估结果:通过有效防治措施及其治理措施, 可减少崩塌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 冻土冻融地质灾害进行适当的防治, 即可避免此类灾害的发生、发展。因此, 根据地质灾害现状及预测评估, 将评估区综合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和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建设用地土地适宜性为基本适宜和适宜此项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2]《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 (国土资源部第3号令) .

[3]黑国土资发[2005]162号文《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意见及技术要求的通知》及附件《黑龙江省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意见》、《黑龙江省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基本技术要求》.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 .

[5]《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B50324—2001) .

[6]《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

[7]《嫩江县新江村第二移民移民安置点建设规划说明书》 (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2007年3月) .

水库移民长期补偿安置方式解读 第10篇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涉及移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土为本”的传统安置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移民安置的需要。为适应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保证移民长远生计有保障,移民安置方式创新势在必行。自1987年至今,全国长期补偿经历了20多年的探索,各地发挥已有试点的长期补偿工作经验,纷纷推广长期补偿安置工作。目前,云南、广西、贵州、湖南、福建、四川、辽宁7省区共有已建和在建水利水电项目实施移民安置长期补偿试点项目30多个。

然而,全国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规范的长期补偿的概念,一些学者在研究长期补偿问题时对长期补偿概念的理解各不相同。罗用能[1]提出,长期补偿是水电移民安置的新模式,补偿时按照“淹多少、补多少”的原则,以被淹耕地前 3 年的农作物平均产量为基础,根据当年的物价水平确定耕地年产值,由电站业主以货币或实物形式对移民实行逐年补偿,电站运行一年,补偿一年。施国庆等[2]指出,长期补偿是相对于常规的一次性补偿而言的,即变一次性补偿为与电站共存亡的长久的逐年兑现的补偿。王应政[3]指出,长期补偿就是变静态的一次性补偿为动态的长久逐年补偿。电站业主对征占移民的耕地按依法审定的补偿标准,以谷物或现金的形式对移民实行长期补偿,电站运行一年,补偿一年,直至电站运行期结束。电站报废后,通过土地整理还地于民。

在实践中,各地对长期补偿的界定也有差别。贵州省认为长期补偿是相对于常规的移民安置“一次性”补偿而言的,其实质还是对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模式的一种创新。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以水利水电项目水库淹没耕地(含枢纽工程建设占地)的地类、面积与经核定的年产值为标准,由项目法人对其所有权人或法定承包人进行逐年补偿的移民安置方式。补偿时限从耕地被征占之年起到工程项目报废为止,项目存在一年补偿一年。云南省称其为逐年补偿,作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令第 471 号,以下简称《移民条例》)规定的安置方式的一种补充安置方式,逐年补偿标准以货币形式逐月(或逐季)兑付给移民。

综上所述,各界基本上都认为长期补偿是移民安置方式的一种创新,是相对于常规的移民安置“一次性”补偿而言的,其补偿标准大多为被征收耕地的年产值标准,长期补偿以实物或者货币的形式逐年补偿,补偿时限从耕地被征占之年起到工程项目报废为止,项目存在一年补偿一年。这种理解对于我们进行长期补偿概念的界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深入思考也可以看出,该理解具有一定的偏差:对于水利工程来说,水库一旦建成将长期存在,如果水库存在一年补偿一年,那么长期补偿势必因年限过长导致资金来源的不可保障。另外,水利水电工程用地属于单独选址项目的土地征收范畴,按照法律法规,征收单位应自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全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和地上附着物补偿费,现在的实践似乎缺乏法律依据。

笔者认为长期补偿是依据现行政策,以移民自愿选择为前提,变一次性静态补偿为长期动态补偿的移民安置方式的一种创新,其实质是对移民原一次性补偿费用,在移民自愿的基础上,按照动态的原则,进行长期支付的一种方式。移民一次性补偿费用按照政策一次性补偿到位,再根据移民的意愿,按照固定的利率、年限支付。在此概念下,长期补偿不存在政策风险,并且,分期支付补偿费用也可缓解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

2 长期补偿实施模式的实践

由于各地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各地长期补偿的补偿标准根据国家文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划定,各地在探索长期补偿的实践中总结出了诸多实施模式,主要包括:租赁模式、入股模式、年产值补偿模式、实物补偿模式、实物补偿与年产值补偿相结合模式以及低保等模式。

2.1 租赁模式

租赁模式是指涉淹农户以土地出租的方式在一定时期内将土地交付给项目业主使用,定期获取租金收益,租赁期满后项目业主复垦农田移交给出租农户,或与出租农户协商后续租。该模式中,项目业主与涉淹农户为土地承租与出租的关系,土地的所有权并不发生转移,项目业主以逐年支付租金的方式取得一定年限内的使用权。

这种模式的代表是贵州省平松水电站。平松水电站位于贵州省寨蒿河中游,装机6400kW,淹没涉及榕江县寨蒿镇寿洞村的耕地4.6多hm2,林地6hm2。2004年经项目业主与寨蒿镇寿洞村委会及农户协商,最后由业主与寿洞村委会签订涉淹稻田租赁合同,每年把租金直接兑现给农户,租金为每公顷每年7500kg干稻谷加1500元人民币(稻田养鱼损失补助费),租赁年限为70 年。

该模式有履约期的规定,风险较大。对项目业主来讲,具有两个风险,一是租金不受项目经营好坏和电站产权转让等因素的影响,即使项目报废,也要按合同约定支付租金;二是合约期满,若需继续经营,需重新与涉淹农户协商签订租赁协议,风险成本增加。对农户来说,一是履约期满对主张收回土地使用权面临着较大障碍;二是若履约期内电站经营不善或报废停产,其租金收益将难以保障;三是没有租金调整机制,物价、农业科技、农作物产量等因素变化不对租金产生影响。

2.2 入股模式

入股模式是将入股分红模式应用到水库移民补偿中。移民将评估后承包地使用权或者将被征用土地的土地补偿款和安置补助费,以资本金的方式投入到水电工程项目开发经营中,根据所占股份比例分享水电工程经营效益。该模式主要选择有长期稳定收益的项目用地,在农户自愿的前提下,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用地单位协商,以征地安置费用入股,或以经批准的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使失地农民收入有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通过合同约定以优先股的方式获取收益。

以四川槽渔滩水电站为例,该水电站长期补偿政策采取对房屋、青苗、专项设施等按当时政策进行一次性补偿,对土地补偿、安置补助费880万元采取借款方式全额投入电站建设,电站每年按当时的银行利率(13%)每年支付利息给移民,每年利息总额114.4万元,由涉及各村组根据淹没耕地面积数量进行分配。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使移民分享了最大利益,也保证了项目资金的投入,有效缓解了融资的压力。缺点是风险大、退出机制不健全,目前采用入股模式的水电站仍是少数。

2.3 年产值补偿模式

年产值模式以地方政府公布的耕地年产值为依据,以现金形式逐年支付给被征地农户,但年产值不得低于项目审批或核准部门审定的年产值标准。在年产值补偿模式下,项目业主与涉淹农户是土地征收与被征收的关系,使用权发生转移,土地所有权也由农民集体所有变更为国家所有,只是补偿方式由一次性补偿变为长期逐年补偿,补偿标准为地方政府公布的征地统一年产值,或者项目业主、涉淹农户认可并经主管部门审定的年产值,一般3~5年调整一次。

在此基础上,各地为适应各库区实际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具体包括静态年产值补偿模式和年产值标准动态调整模式。静态年产值补偿模式以广西岩滩水电站为代表,该水电站征收耕地发放的生活补助标准为水田15540元/hm2,旱地15210元/hm2,此标准随物价变化而适当调整,其他因素变化不影响长期补偿标准。贵州省石垭子水电站和广西长洲水利枢纽工程是采取标准动态调整的代表。以贵州石垭子水电站为例,自2008年3月起,该水电站采取年产值模式,补偿标准为水田每年15000元/hm2,旱地每年1200元/hm2。2010年1月,贵州省政府颁布新的统一年产值后,其补偿模式随即按照新的统一年产值标准执行,即不分水田、旱地,补偿标准为每年18750元/hm2。

综合各地实践,不难发现,该模式的优点,一是规避了租赁模式的履约期风险并保障了涉淹农户的时间收益;二是直接与货币挂钩,操作较为方便;三是年产值标准由政府公布,具有较强说服力和权威性,缺点是对土地市场价值的反映具有滞后性。

2.4 实物补偿模式

实物模式是以耕地主要农产品为计量单位,亩产量经项目业主、被征地农户认可的并报主管部门审核后,按照对应年份省级粮食或物价部门监测的相关县(区)市场交易的平均价格折现给移民,但价格不得低于国家同期的收购保护价格。

云南省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移民补偿补助安置的主要方法是,根据“淹多少、补多少”的原则,以被淹法定承包耕地前3年的谷物平均产量为基础,依据所对应年份省粮食主管部门公布的粮食交易价格确定耕地平均亩产值,按照《移民条例》规定的土地补偿补助标准,以货币形式对移民实行逐年长效补偿。在贵州省实践中一般都是以谷物为计量单位折现。

该模式的优点一是规避了租赁模式的履约期风险并保障了涉淹农户的时间收益;二是直接与市场挂钩,及时反映土地增值收益,移民的既定收益不因物价上涨而受损。其缺点一是对农作物亩产量的认定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随意性较大;二是农作物亩产量折现,每年都要认定一个市场交易价格,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三是在农作物市场交易价格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一旦随市场交易价格下跌而下调折现价格必然会引起涉淹农户的不满,进而形成社会稳定风险,而如果对折现价格采取“涨调跌不调”的做法,又将加重项目业主的社会负担,进而形成企业财务风险。

2.5 “实物补偿+年产值补偿”模式

“实物+年产值”补偿模式是实物模式与年产值模式的结合,一般是根据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实际,一段时期选择实物模式,而另一段时期选择年产值模式。

该模式的代表是贵州沙沱水电站,2011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其建设期实行年产值模式,补偿标准为每年18712.5元/hm2;运行期实行实物模式,并与新的统一年产值相衔接,不分水田、旱地,补偿标准为每年9375kg/hm2稻谷。

“实物+年产值”补偿模式结合项目不同时期的特点,综合利用年产值补偿模式和实物补偿模式的优点,在较短的建设期内采用年产值补偿模式,方便快捷,地方政府和移民部门、项目业主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投入移民安置和项目建设工作中,同时减少了涉淹农户对补偿标准认定的疑虑,集中精力搞好生产生活;在较长的运行期内采用实物补偿模式,能够更好地保护涉淹农户的利益,使其生活水平不因物价的上涨而降低,充分体现了长期补偿的长远生计保障作用。

2.6 其他模式

除以上5种较为普遍的模式外,云南省怒江中下游地区水利水电工程的移民安置补偿,按照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货币形式逐月兑付给移民,实行长期补偿。长期补偿标准随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调整而调整。移民长期补偿期限与电站运行期限相同。水电站运行终止时,通过整理恢复相应土地后,交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配给移民户耕种使用,或为移民另辟生产就业门路。这种模式优点是,每月发放资金给予了移民生活一定保障,且统一货币形式,操作简单。缺点是各地区、各库区最低保障标准不统一,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且难以保障移民的长期生活,生活水平提高难度大。

长期补偿安置方式主要实施模式详见表1。

综上所述,在以往的实践中,各地长期补偿模式各不相同,有的地方“按地”补,有的地方“按人”补,有的地方进行货币补偿,有的地方进行实物补偿,可谓五花八门,缺乏统一的依据;各地长期补偿政策各异,同一个地区不同水库长期补偿方式也各不相同。此外,有的地方实践中将长期补偿年限确定为和工程项目存在年限相同,在工程项目报废后,通过土地整理还地于民。“还地于民”的做法本身也存在巨大的政策风险,在现行政策下,工程项目建设征地已属国有建设用地,再还地于民,将涉及土地用途的逆向改变。各地长期补偿实际工作中的种种问题都阻碍了长期补偿方式的健康发展。鉴于此,本文在长期补偿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长期补偿安置方式实施模式和工作机制进行了再思考。

3 长期补偿安置方式分析

3.1 运行模式分析

根据上文对长期补偿概念的界定,笔者认为,长期补偿资金的运作可视为以资金时间价值为理论基础的移民与业主之间的投(融)资形式。移民作为一个投资决策者将其移民补偿资金作为移民的个人财产存入业主这一非银行实体,相当于移民将补偿资金投入虚拟农业产业,移民以年金的方式每年从业主处领取一定额度的补偿款。移民与业主之间的关系相当于移民将本应一次性补偿到位的补偿款全部贷给业主用于项目建设与开发的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长期补偿资金的管理在政府的协调下由负责管理业主单位资金的金融机构负责。在该模式下,政府/移民管理机构不介入长期补偿资金的投资和发放,只负责资金支付使用情况的监督与管理。长期补偿安置方式运行模式见图1。

在此运行模式下,长期补偿资金的管理使用方式应是项目业主逐年将当年度所需长期补偿资金存入长期补偿资金发放指定农村经济合作社,由当地农村经济合作社建立移民长期补偿资金账户,并逐年向移民发放长期补偿资金。因此,长期补偿方案在现有政策框架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应直接报批。这样既避免了与《移民条例》相悖的风险,解决了审批“两张皮”的问题,又符合了单独选址项目的土地征收补偿费用3个月内全额支付的规定。

有专家学者[4]认为:长期补偿的方式只适用于有稳定收益的电站项目,是一种入股分红的方式,其实质是分享工程的效益。笔者用技术经济的方法比较产值法、长期补偿法以及入股分红法3种补偿方式,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前提下,采用银行贷款利率来计算补偿费用的现值,入股分红方式最多,年产值的16倍方式次之,长期补偿方式相对较少。并且,从补偿费用现值计算的结果看,按照年产值16倍计算得到的补偿费用足以支付长期补偿年费用。因此,长期补偿方式可适用于盈利能力有限的工程,该方式不仅可降低业主的初始投资,减少了业主的融资成本,也节约了业主实际支付的总投资,同时还降低了移民的风险。对于水电行业来说,其行业收益率较高,只需引入担保方对资金的使用和运营进行监督管理;而对于水利行业来说,其行业收益率较低,且水利项目为政府投资项目,此时政府应作为担保方,确保长期补偿资金安全。

3.2 工作机制解读

3.2.1 补偿对象及内容

在各地的实践中,长期补偿有的“按地”补,有的“按人”补。《移民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之和为该耕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16倍。根据对长期补偿概念的理解,笔者认为,长期补偿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涉及到的土地,补偿内容是被征收承包地上的土地产出,长期补偿只是改变补偿金额的发放方式,变原先的一次性补偿为长期的动态补偿。从移民稳定的角度来看,对移民被征收承包地进行补偿而不是对受影响人口进行补偿可以避免征地过程中因人口界定不清产生的纠纷,也可以规避按人口进行补偿对人少征地多的家庭户带来的不公平。

3.2.2 补偿标准及年限

在实践中,长期补偿的补偿标准有的地区按照年产值,有的地区按照净产值(扣除成本)计算。笔者认为,采用净产值(扣除成本)的标准进行补偿易带来成本测算的公平性和合理性问题,建议采用年产值的标准进行补偿,并定期调整统一年产值。在此运行模式下,长期补偿资金的补偿标准符合《移民条例》的规定,可以有效避免不同地区不同时期长期补偿标准差异显著的问题,消除移民攀比心理。同时,长期补偿的期限应该是一个具体量化的年限,该年限综合经济增长情况、物价水平、经济运行收益率等多方面因素,根据严格精算确定。

3.2.3 补偿模式

长期补偿的补偿模式多种多样,总结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租赁模式、入股模式、年产值补偿模式、实物补偿模式、“实物+年产值”的补偿模式、低保模式等。长期补偿是对移民原一次性补偿费用,在移民自愿的基础上的长期支付方式。因此,长期补偿模式的落脚点是货币补偿。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地可以根据当地以及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选择货币补偿、实物补偿或者实物+货币补偿的形式。从本质上来看,实物补偿是货币补偿的另一种形态,在进行实物补偿时,补偿的实物量是以货币为衡量标准转化而来的。这样一来既可以统一补偿模式,避免多种模式共存的工作混乱和操作复杂局面,又可以满足不同工程和地区对不同补偿模式的需求,增强长期补偿操作的灵活性。

为了确保移民在长期补偿期间的合法权益,避免补偿年限到期后的纠纷和风险,长期补偿应建立相应的退出机制,即以移民自愿选择为前提,在实施前,业主单位应与移民签订协议确定长期补偿方案,年限期满后自动解除协议。同时,要建立相应的纠纷处理机制,为长期补偿机制的退出奠定稳定可行的基础。此外,长期补偿工作还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第三方独立评估体系和风险预防基金,做好项目维稳应对策略,以避免资金管理和年产值增长过快等风险。贯穿整个过程的还应包括广泛的公众参与和培训等相关配套措施。

长期补偿机制的具体方案应由各地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在实施时,长期补偿方案作为当地实施长期补偿的依据。长期补偿机制构建详见图2。

4 结论与展望

由于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条件的制约,传统的移民安置已难以适应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及移民安置的要求。因此,为解决移民的长远生计,使移民既能保证基本的生产生活需要,又具备与安置区原住居民同步发展的基本条件,积极探索长期补偿安置方式势在必行。

笔者在分析前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长期补偿的概念、实施模式和工作机制进行了深入解读,得出以下3点结论:

a. 长期补偿是在现行政策下,以移民自愿选择为前提,变一次性静态补偿为长期动态补偿的移民安置方式的一种创新,其实质是对移民原一次性补偿费用,在移民自愿的基础上的长期支付方式。

b. 长期补偿资金的运作可视为以资金时间价值为理论基础的移民与业主之间的投(融)资形式。以银行贷款利率,按照年产值16倍计算得到的补偿费用足以支付长期补偿年费用,长期补偿对于盈利能力有限的水利行业同样适用。对于水电行业来说,长期补偿资金由第三方担保方来担保;对于水利行业来说,需要引入政府作为其担保方,以确保移民的长期补偿资金安全。

c. 长期补偿的补偿对象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涉及到的土地,补偿内容是被征收承包地上的土地产出;长期补偿采用年产值的标准进行补偿,其补偿期限是一个具体量化的年限;长期补偿模式的落脚点是货币补偿,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选择不同的资金发放形式。长期补偿还应引入相应的退出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并建立广泛的移民公众参与和培训措施。在实施中,具体做法以各地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长期补偿方案为依据。

参考文献

[1]罗用能.长期补偿机制:开创贵州水电移民安置新模式[J].中国经贸导刊,2009(24):47-48.

[2]施国庆,唐继锦.大型水库移民安置模式创新探讨:广西长洲水利枢纽库区淹没耕地试行长期补偿安置方式研究[C]//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水力发电论文集.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3-10.

[3]王应政.贵州省大中型水电工程征地移民长期补偿机制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09(5):62-66.

上一篇:教学评价技术论文下一篇:工程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