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生产系统范文

2024-06-04

油田生产系统范文(精选12篇)

油田生产系统 第1篇

物联网技术[1]近年突飞发展, 大庆油田自2012年起, 在所辖三个采油厂实施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建设, 实施范围涵盖:注采井4830口, 集油、注配间210座, 转油站、注入站、联合站等大中型站场47座。建成作业区生产管理中心3座、厂级生产调度中心3座、油田公司数据中心1座, 生产管理平台3套, 数据传输有线网络3套, 数据传输无线网络1套。

二、建设方案

大庆油田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分为采集与控制子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以及生产管理子系统三部分。

2.1系统描述。1) 采集与控制子系统主要是利用传感、射频、手持终端等技术和设备, 感知油气生产信息, 建立覆盖油气生产过程的自动化采集与控制子系统。该子系统在井场、计量间、转油站、联合站到外输等生产单元安装智能仪表、电动执行机构、远程测控单元等设备, 通过有线或者无线通信方式将生产数据传输至采集前端 (工区上位机终端) , 其中井场和部分站场生产数据采用手抄器的方式录入。录入数据在工区上位机终端完成数据统一, 并依次接入上传到作业区级实时数据库、油田公司实时数据库和油田公司关系数据库。2) 数据传输子系统采用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方式, 将单井和站场生产数据高效、安全、稳定的传输到生产调度中心。其中站场数据传输采用有线光缆方式;单井、计量间数据传输采用无线方式[1]。3) 生产管理子系统是利用实时采集的生产信息, 建立覆盖油气生产和处理过程的生产管理及预测预警系统, 实现生产实时监测、生产动态分析、油水井工况、报表管理、基础数据、告警管理、应急辅助、可视化监控、产量管理等功能, 达到生产过程实时预警、控制参数实时调整、数据信息实时发布、管理决策及时到位的良好效果。

2.2数据流向说明。生产数据采集应在采集前端完成数据统一接入, 由工区上位机终端将采集数据统一上传到厂数据中心部署的作业区 (矿) 实时数据库, 再由厂数据中心部署的作业区 (矿) 实时数据库将各作业区 (矿) 的生产数据上传到油田公司实时数据库, 最终进入油田公司关系数据库。

大庆油田的生产数据采集由手持设备、RTU和SCADA系统三种方式组成。各厂数据中心部署的作业区 (矿) 实时数据库将生产数据汇总到油田公司级实时数据库, 最终导入油田公司关系数据库, 为生产管理子系统提供生产数据。生产管理子系统应用服务器为油田公司、厂、作业区 (矿) 、工区各业务部门提供生产管理等功能。

2.3系统部署。系统架构中的生产管理平台软硬件设备主要分布于油田公司、采油厂、作业区 (矿) 以及工区。按照组织架构, 具体部署情况如下:

油田公司部署的软硬件设备有:X86服务器、UNIX服务器、存储设备、备份设备、负载均衡、隔离网闸、防火墙、数据库网关、采油厂DLP显示大屏、组态软件、实时数据库、中间件与报表工具、服务器虚拟化操作系统、数据库调优工具等。油田公司负责提供各采油厂工区上位机终端硬件设备统一配备并承担作业区 (矿) 、工区组态软件在统一模板框架下的开发任务。

采油厂部署实时数据库服务器 (双机冗余) 、功图服务器以及视频服务器。作业区 (矿) 分别部署一台作业区上位机终端, 负责相应作业区生产数据和设备运行数据的自动采集、汇总、展示与监控。每个工区分别部署一台工区上位机终端, 负责相应工区所辖井、间、站生产数据采集的采集与监控。

三、功能实现

该物联网系统建成后, 矿/作业区生产调度中心可实现所辖井、间、站等生产数据和设备运行数据的自动采集、汇总、展示, 实现生产现场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电子巡检、异常自动报警、远程管理控制、智能辅助分析、应急指挥等。采油厂生产调度中心可实现对井、间、站场的实时数据采集、生产现场视频监控、电力调度指挥、应急管理、物资调拨等任务;通过建立大屏幕显示系统, 将油田生产数据、现场设备生产状态、电力运行数据、重要路口及要害岗位视频监控、车辆运行实时监控、企业管理等信息直观显示出来, 成为全厂生产指挥、安全防范的综合性应用平台。油田公司生产指挥中心可及时掌握各采油厂生产动态, 了解重点区域现场情况、关键部位远程视频监控、油水井运行监测与指挥、车辆运行实时监控、应急指挥、生产管理等。

摘要:大庆油田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分为采集与控制子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以及生产管理子系统三部分。各厂数据中心部署的作业区实时数据库将生产数据汇总到油田公司级实时数据库, 最终导入油田公司关系数据库, 为生产管理子系统提供生产数据。生产管理子系统应用服务器为油田公司、厂、作业区、工区各业务部门提供生产管理等功能。

关键词:油气生产物联网,采集与控制,数据传输,生产管理

参考文献

油田生产系统 第2篇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宋执玉董鹏璋)6月6日,胜利油田油气集输总厂孤岛压气站生产管理系统界面焕然一新,总厂信息中心与孤岛压气站合力研发的“慧盾”智能预警平台正式投入使用。

作为油田集天然气计量、外输和轻烃加工、储装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站库,孤岛压气站现采用集散式监控系统,只是对各岗位内部依据报警参数进行基本的故障诊断,对于跨岗位故障,现有系统并不能准确的指出故障的原因,需要对全站参数进行全面分析与查找,严重制约着故障处理速度。

由该站研发的慧盾智能预警系统,功能之一的故障诊断报警模块,主要通过“逻辑诊断”和“故障专家库搜索”两种方式进行,“逻辑诊断”依据各工艺参数(压力、温度、流量等)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逻辑推理,寻找故障段;而“故障专家库搜索”利用历史已有故障为依据,直接锁定故障原因和故障地点,同时设置故障处理方法智能提示,点击故障点自动弹出,帮助应急人员快速准确制定应急方案,两种方式结合,大大提高了故障判断的准确性。慧盾智能预警系统的研发成功,特别是故障诊断报警模块的应用,由计算机代替了人工查找故障原因繁琐步骤,且判断速度快、准确性高,能帮助指挥人员快速做出反应与决策,将跨岗位故障判断处理时间缩小到五分钟以内,有效的保障了全站安全生产,促进了全站管控一体化建设,提升了该站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

“以前的时候,岗位之间管段如果发生故障,引发某一处报警,我们单从报警点所在的岗位找不到故障原因,需要调出各个岗位的参数进行比对、人为的分析判断,速度很慢,而且还不一定能够找准故障所在。”孤岛压气站调度张德强,“有了这个系统之后,发生故障,他可以直接判断出故障段,给我们智能提示,帮助我们能快速的做出应对决策,保障了安全生产。”

“慧盾”智能预警平台除生产管理系统的故障诊断这一功能外,还具备设备监测、动态成本、安全生产、人员管理五位站库卫士,进一步升级完善生产管理系统的设备监测、成本管理等功能,从而使站库信息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提高油田生产安全意识的方式方法 第3篇

【关键词】提高与加强;油田生产;安全意识;方式方法

引言

大量的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的事故是作业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不足和疏忽引起的,事故发生与个人的安全意识、文化素质、技术水平有直接的关系。企业的发展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更要注重员工的人身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解决好油田生产安全意识问题,做到防大于救,是解决油田行业的必由之路。

1.提高油田生产安全意识的作用

安全意识的教育就是把有关油田生产的科学文化知识、安全生产技术、注意事项和遇险求生自救知识教授给员工,通过作业实践将员工培养成具有高度的警惕性、安全意识、安全知识集一身的员工。安全意识的教育是企业对员工进行的安全思想、意识、技能方面的培训、教育、和训练,也是作业人员获取安全知识的重要来源渠道,是油田行业防患于未然从根源上解决人为性安全事故发生的最好办法,从源头上解决不但可以更大程度的解决安全问题还可以弥补事故后补救带来的大量损失。提高油田生产的安全意识不但是对企业员工人权的重视,也是降低企业损失,维护企业稳定发展,促进企业成熟运营的重大举措,更是对党和国家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积极实践;同时人身生命财产安全问题是一个敏感的社会话题,解决好安全问题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

2.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存在的困境

我国油田行业虽然起步晚基础薄弱,但是近些年国家和企业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精力进行建设,不文明的、无意识的作业现象越来越少,但是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1)员工素质有待加强。油田行业和建筑行业有相似点,都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现场设备多、秩序混乱,同时需要大量生产工作人员,管理和调度难度大,员工职业素质和技术能力不高;再者油田行业基本是户外作业,居住条件、生活条件差,同时缺乏正规化、规模化的集中管理,员工之间因为生活习惯、语言、文化的差异,容易产生一些摩擦和冲突,都是阻碍油田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提高的因素[1]。

(3)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随着油田行业改革力度的不断深入,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成立了针对油田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部門。但是因为工作环境和人为原因,导致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很多工作流于形式、虚有其表,这也给油田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困难。

(4)企业领导的重视力度和宣传强度不够。虽然全国绝大多数的油田产业领导做到了上下一心,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还是有部分领导对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对于安全生产意识存在误区,相应的宣传工作落实不到位,造成很多员工对于安全生产意识的模糊,为企业安全生产埋下不稳定因素[2]。

3.对于提高油田安全生产意识的方式、方法的思考

安全生产是全社会的工作人员的共同目标,基于油田工作的特性,对于提高油田安全生产意识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考虑:

3.1 从油田企业产生的外部机制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的方法

首先,提高油田安全生产意识还需要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做好安全检查工作。企业要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细则,成立安全检查小组,定期检查和排查存在安全生产问题的各个环节,对于一线生产员工进行突击性检查,对于违规现象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严格处罚决不姑息,实行登记上岗、责任到人的;其次,要对于油田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把责任具体化。提高油田安全生产意识,就要加强对生产的管理和监督,把生产的责任明确到人,细化分工,防治事故的责任额推诿,绝不给安全生产留下任何的隐患因素,再次,就是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机构,提高油田安全生产意识还需要对安全普及工作的效果进行及时监控和反馈,从而对油田安全生产的工作方法和方式进行调整和完善,这是对提高油田安全生产的全局把握。

3.2 从油田企业生产内部因素来加强安全工作意识方法

第一,从油田生产的的主要参与者,员工自身考察。首要工作是对参与油田生产额全体员工开展严格的岗前培训,包括有关油田生产的科学文化知识、安全生产技术、注意事项和遇险求生自救知识等,并实行培训后的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笔试和实践操作考试,考核过程中要严格遵照相关制度和要求,考试合格的颁发工作证,不合格的要进行二次培训并审核,杜绝不合格上岗或者未持证作业的现象,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对于违规现象严惩不贷。培训过程中号召全体员工必须参加,对于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等理论方面知识要进行细致、耐心的讲解,对于安全技能、自救知识部分要进行实践操作,确保每个一线员工实际掌握;提高安全生产的意识。第二,加强企业文化中的安全生产意识宣传和监察。从高层来看,需要油田行业领导要加强对于安全生产意识的重视,还要加强对于安全生产意识的宣传力度。企业还可以为张贴横幅、定期号召全体员工观看安全教育的录像资料,使整个企业形成一种安全生产的企业安全文化,对认真按规定操作的员工进行物质奖励,为每一个下发安全意识宣传手册做到人手一本,并成立工作组下基层为员工积极讲解和宣传,并定期检查员工的阅读情况和了解程度。第三,要及时对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情况进行反馈。加强管理是目的,提高对员工安全生产意识观念才是重点。油田企业对于全体员工实行集中化、规模化、人性化管理,组成调研小分队及时下基层调研实地了解员工的实际需要,合理调节和处理员工之间的矛盾,努力清除安全生产的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3]。

4.结语

安全生产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发展的效益,更是促进企业成熟运营,缓解社会矛盾,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油田行业安全生产、降低事故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郑维华.做好新形势下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路及对策[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9年06期.

[2]曾芬.关于石油企业安全经济问题的探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年05期.

油田矿级生产分析系统的研发 第4篇

基于ASP.NET的矿级生产分析系统采用三层B/S体系结构。

第1层是用户界面层, 即客户浏览器, 它是用户与整个系统的接口。客户的应用程序精简到一个通用的浏览器软件, 如微软公司的IE等。浏览器将HTML代码转换成图文并茂的网页, 网页还具备一定的交互功能, 允许用户输入信息提交给后台, 并提出处理请求。

第2层是功能模块层, 是用户界面层和数据层之间联系的桥梁, 该层的功能模块都存放在Web Server上。客户端后台即是WEB服务器, 它将启动相应的进程来响应客户机的请求, 利用ASP.NET动态生成一串HTML代码, 其中嵌入处理的结果, 返回给客户端浏览器。

第3层是数据层, 数据层是整个系统的基础, 为功能模块层提供服务, 如:存储数据操作结果、返回数据检索结果等。为了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采用了Oracle数据库。

二、矿级生产信息分析系统的功能

矿级生产信息分析系统从逻辑上分为八个子系统。用户通过客户端浏览器, 通过系统首页面的导航条根据需求进入不同的子系统。

1. 油水井综合数据趋势分析。

该子系统用于对各矿油水井综合数据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方便动态技术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单井的生产动态。连续跟踪的时间段可任意选择开始时间的年月和结束时间的年月。生成的曲线图分别展示了油井的产液、产油、含水、沉没度, 水井的泵压、注入压力、日配注、日注水量, 曲线图提供了导出功能, 动态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查询结果进行进一步地分析加工, 缓解了动态技术人员以往人工录入数据用电子表格形成曲线的繁重工作量。

2. 站库生产日数据趋势分析。

实现全矿各采油队全年月度主要生产指标计划的录入及查询, 通过开发计划与实际完成值的对比, 能够了解当月生产情况, 及时有效制定调整措施, 保证既定生产目标的完成。

3. 区块生产日数据查询。

该子系统用于对我矿各区块生产数据进行分析, 方便动态技术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各区块的生产动态。按时间、区块类别和其层系进行查询, 提供油井总井数、开井数、产液、产油、含水, 水井总井数、开井数、泵压、油压、清水、母液、溶液等开发数据, 还提供了电子表格导出功能, 动态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查询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加工, 使动态技术人员从全矿到水驱、聚驱, 再到各区块层系的开发状况有了个更详尽的了解和掌握。

4. 措施效果跟踪对比。

用于对矿油水井措施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方便动态技术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油水井的措施效果。本应用系统是利用厂数据库, 根据措施增产 (注) 量计算方法, 分析人员可任意选择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需要查询的措施类型、措施后的天数和目前时间, 对开井前正常、开井前异常和开井后第n天和所选目前时间的产液、产油、含水进行查询。

5. 异常井管理分析。

用于对我矿异常井及时上报, 过程处理, 数据对比, 方案发放, 开井时间, 产能恢复全过程网络跟踪, 实现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及时掌握油水井的生产情况, 实现“发现一口异常井处理一口异常井”的目标。本应用系统是通过小队工程技术员将异常井的跟踪情况进行录入。

6. 临关井信息查询。

临关井信息查询的数据包括井号、采油方式、生产时间、影响产量、临关井关井原因和其启停时间, 由于临关井动态运行的特殊情况, 采用公式:该系统将客户选择的日期内的临关井进行合计, 在生成的表格下面显示了临关井数和影响产量和。

7. 小队泵压日数据查询。

该查询子系统用于对第一油矿各小队泵压日数据的查询, 方便地调人员形成日报报表。查询每日小队水驱和聚驱的开井数、泵压、油压, 缓解了地调以往人工录入数据形成电子表格的繁重工作量。

8. 单井小层数据查询。

该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单井小层数据的查询, 包括井号、油层组名称、小层号、细分层号、沉积相、砂岩顶深、砂岩厚度、有效厚度、夹层数、孔隙度、渗透率, 所有数据展示提供电子表格导出, 方便地质技术人员对单井小层数据的查询。

三、结论与认识

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不但减轻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数据资源的建设和分类别的汇总查询表格、曲线等形式的应用, 对生产数据分析工作更为清晰直观。矿级生产信息分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陈湘.ASP.NET与网站开发编程实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油田生产工作报告 第5篇

在集团邓总的关怀和支持下,在亿阳石油高层领导的指挥下,吉林油田领导带领全体员工大力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铁人精神,不懈努力,抗击洪水,做到超前思考、详尽安排,灾前有预案,实施随灾情有修定,科学应对,勇于面对,把损失降到最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生产恢复方案。

一、汛情通报

1、吉林省汛情

从7月20日以来,吉林省降雨增多,居历史同期首位。由于此次降雨来势猛、雨量大、汇流快,其中有11县市日降雨量突破历史最多记录;二松流域以及二松流域上游和下游降雨量均为百年一遇,局部地区千年一遇,致使长春南部、吉林东部和南部等部分江河和个别水库出现汛情。受上游洪水汇流影响,第二松花江德惠市松花江站8月2日18时出现洪峰,洪峰水位154.78米,相应洪峰流量3850立方米每秒。截止到8月3日8时,全省有8座大型水库、20座中型水库开闸泄洪。石头口门水库出库流量650立方米每秒,水势落;星星哨水库出库流量50立方米每秒,水势落。丰满水库10时起出库流量4500立方米每秒,水势涨;白山水库10时起出库流量减至1000立方米每秒,水势平。

我省入汛以来,全省受灾人口625.3万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201.2万人,倒塌房屋11.8万户,损坏房屋30.1万户,死亡人口86人,失踪人口63人,直接经济损失499.84亿元,其中交通运输损失76.28亿元,住房和城乡建设损失74.68亿元,水利损失80.96亿元。

2、松原市汛情

随着吉林省白山水库、丰满水库加大泄洪流量,第二松花江流域8月4日迎来洪峰。4日14点一个大洪峰到达哈达山,凌晨到达松原,洪峰流量约每秒4900到5000立方米。哈达山工程江段8月4日18时出现洪峰,上游水位139.80米,下游水位138.85米,流量4900立方米每秒;第二松花江松原市扶余水文站8月5日零时出现洪峰,水位134.50米,流量4900立方米每秒。松原市防汛抗洪进入关键阶段。

3、油区汛情

民114区块正处于第二松花江、嫩江、松花江三江交界处,属泄洪区和行洪区,地势较低洼。受第二松花江洪水影响,8月2日15:00时,一区42-2观测点水位海拔高度129.67m,比前一日上涨0.59m,累计上涨2.45m;二区78-47 观测点水位海拔高度129.90m,比前一日上涨0.76m,累计上涨2.72m。8月4日11:00时报,一区42-1观测点水位海拔高度130.56m,人员不能通行;二区78-47 观测点水位海拔高度130.97m,比昨日上涨0.36m,累计上涨3.54m。

到8月6日,油区受淹面积达60平方公里,采油二区和维修工区指挥部受洪水围困,二区全部油水井和一区42井区、51井区、69号井组全面受淹。由于职工和当地居民共同抗洪维护最后一道民堤,采油一区指挥部和一区二队指挥部及民堤内的31-30井区、88排井区和12#、10#等井组未进水,全区共411口井,水淹309口,只保全了102口井,占整个油田的25%,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

4、停产过程

由于此次洪水造成了吉林化工厂7000只化学原料桶流入松花江,对江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为此,吉林油田把杜绝污染做为整治任务,各二级单位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就地免职,合作单位清出油田。洪水来临,公司启动关井紧急预案。首先要保证人员安全,其次一方面保证不发生污染事故,另一方面最大限度的减少产量损失和保证设备的万无一失;全力做好合理和科学的调度油井生产,做好油污清理、密封井口和罐口、固定设备等工作,忙而不乱,井然有序。

8月2日,吉林公司总经理和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现场指挥洪水即将来临的应对工作,启动应急预案,密切关注水情,全体员工严阵以待。

上午9:00,二区观测点水位海拔高度125.60m……

上午9:30,二区观测点水位海拔高度129.40m……

水情十分危机,刘总果断命令二区全部油井、一区北部、西部部分油井进行关井,电机撤离或高挂,人员全部撤出,实施紧急预案的停井撤离准备。上午10:00,刘总接到调度高殿忠传达的中石油、吉林油田紧急通知:海拔130米以下油区油井全部关井,人员全部撤离吉林油田前线。至此,采油区油井全部关停,人员全部撤出,产量损失330吨,核实油260吨/日。

8月4日,一区42-1观测点水位海拔高度130.56m;二区78-47 观测点水位海拔高度130.97m,比前一日上涨0.36m,累计上涨3.54m。实施防洪预案停油井158口,水井关井75口。

二、汛前准备工作

1、超前思考 科学布局

早在今年五月下旬会战进行最紧张的阶段,根据松原地区5年小水、大水的规律,亿阳石油领导就着眼长远,做出了抗洪抢险的相关部署,提出如下要求:1、建立健全防汛组织机构;2、准备好相关的物资材料;3、对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培训;4、开展相关的防汛演练。

吉林采油公司领导积极组织制定《20××年抗洪防汛预案》,经过三次讨论,最后形成科学可行方案,有组织、有方案的准备,成立防汛应急领导小组,由总经理刘冬利、中方项目经理张鹏程为总指挥的防汛抗洪组织机构,下设8个工作组,责任明确,分级落实,并根据汛情进行多次的人员调整,科学分配,确保汛期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并购进相关材料物资,进行前线逃生、设备转移、固定和防污染等一系列防汛演练。

2、快速反应 有条不紊

7月28日,二松上游长白山连降大雨,预计洪水即将到达松原。吉林采油公司召开防汛紧急会议,刘总带领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在采油二区对汛情工作进行动员、布置和安排,具体到每口井、罐、站,安排值班人员,号召全体员工24小时待命,进入防汛战备状态,做好防大汛思想的准备,发扬忠诚自律的亿阳精神,识大局、讲奉献,团结一致防大汛。7月29日,吉林与北京视频连线,对公司人、财、物的安排等工作进行汇报,同时对乙方队伍发放撤离紧急通知。7月30日,公司在联合站成立抗洪生产自救前线指挥部,总经理、副总、总工程师带班吃住前线,24小时值班,靠前指挥。8月4日,亿阳石油总裁贾相晟、副总裁赵志刚从北京赶到松原,直达抗洪一线,与总经理刘冬利、副总崔伟、中方张鹏程等一行到现场进行动员,并对当前工作做出部署,与前线将士共同奋战在一线。

3、监测水情 科学调度

为有效监测汛情发展,前线设立4个监测点,公司调度及前线各工区负责人紧密配合,每2小时上报一次水位变化,根据汛情随时调整工作重心,科学布局,快速执行。

刘总强调:

①三个必须:

必须树立防大洪、救大灾的思想意识;

必须把员工生命放在第一位;

油田生产系统 第6篇

摘 要:作为石油生产的重要生产线,油田生产专用道路的养护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油田企业的迅速发展,大型设备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这些设备会增加路面的负荷,从而对路面造成一定的损害。本文探讨了对油田生产专用道路进行养护管理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当前油田生产专用道路养护管理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油田生产专用道路养护管理的具体措施,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养护管理;油田生产;专用道路

中图分类号: TE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2-23-2

0 引言

和一般道路相比,油田生产专用道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油田生产专用道路不仅要保障车辆的通行,而且具有专用性,一旦出现道路堵塞,就可能造成各种生产物资的运送困难,从而影响整个油井的正常生产。但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一部分油田生产专用道路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养护,使用效果不佳,维修费用较高,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

1 对油田生产专用道路进行养护管理的重要意义

油田公路必须满足油田生产生活的交通要求,保障油田生产的顺利进行。针对一些建设初期的技术标准过低设施和道路,必须对其进行相应的养护和管理,保障道路的使用性能,不断提高油田生产专用道路的使用标准,保障良好的道路状况,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生产所需物资的顺利运送。

与一线生产相比,油田专用道路的养护工作往往具有较低的紧迫性,导致一些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油田专用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之道路设施的维修非常艰苦和琐碎,导致在道路设施维修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遗漏和问题。油田生产专用道路很容易受到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加之油田企业的大型设备越来越多,也给道路带来了更大的负荷。油田生产专用道路的养护管理的目的在于保障道路运营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避免道路病害、破损而给正常的油田生产和故障维修带来不便[1]。

2 油田生产专用道路养护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2.1 油田生产专用道路的养护管理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油田也在不断拓展区域内的道路,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道路养护的任务。以某油田为例,该油田地区的生产专用道路大多为三级或等外道路,共有6种路面类型,分别为水泥混凝土路、沥青混合料路、沥青表处路、固化土路、砂石路、土路,除土路之外,其他5种路面类型的使用和养护管理状况如下:

①水泥混凝土路。水泥混凝土路具有较高的造价,因此应用范围较窄,而且具有较大的养护和管理难度,主要表现为容易出现接缝,一旦出现故障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养护,修复难度较大。②沥青砼路。沥青砼路在各油田中应用的比较广泛,病害程度有所减轻,养护管理也比较便利。③固化土路,这种路面类型的建造时间较早,造价较高,没有形成规模经济。④沥青表处路。这种路面的投资较小,但是其施工质量普遍较差,具有较差的使用效果,养护管理的成本较高。⑤砂石路。这种道路的性价比较低,而且雨天使用不便,不能满足油田的生产需要[2]。

2.2 油田生产专用道路的养护管理问题

①不能保障足够的经费投入。要对油田生产专用道路进行有效的养护,就必须保障固定的养路费用投入,并制定每年的养路费用投放计划。但是与油田生产相比,油田生产专用道路的养护和管理工作往往并不具有紧迫性,因此油田对于养路费用的监管存在一定的漏洞,也没有设置严密的检查监督机制,不能保障专款专用。

②路面结构复杂,道路等级低、里程长。受到历史遗留因素的影响,当前很多油田中都存在着大量的低等级公路,而且低等级公路的里程较长,带来了较大的养护和管理难度。与此同时,油田生产专用道路的路面结构比较复杂,除了常见的砂石路面之外,还有渣油表处路面、沥青表处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等。

③重视程度较低,未能及时进行养护。当前一些油田生产专用道路已经受到了较大程度的损坏,甚至必须进行重建,这也折射出相关领导,对于油田生产专用道路的养护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及时查找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并对出现损坏的路面进行及时的修补,造成路面损坏的加重,甚至出现了阻断通车的现象。这种情况会极大地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扰乱正常的油田生产秩序。一些采油厂没有对道路养护管理责任制度进行健全,导致该方面的养护管理制度不健全,也没有针对不同的路面类型来制定相应的养护管理标准,不能发挥道路养护管理的有效作用。这也会造成无法对油田生产专用道路进行预防性养护,增加了道路养护管理的成本[3]。

④道路养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较低。很多油田都没有配备专业的道路养护管理人员,现有的道路养护管理人员往往还要兼任其他职务,分散了道路养护人员的精力和时间。很多油田都没有为道路养护人员提供相应的培训教育机会,导致这些人员的专业素养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不能有效地掌握道路养护和管理知识,从而无法对油田生产专用道路进行规范,及时、科学的养护。由于专业素养较低,现有的道路养护管理人员往往不能及时发现道路病害,并将病害消除在萌芽阶段,也无法制定具有前瞻性的道路养护管理规范和计划,往往要等到病害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对其进行发现并维护。

3 加强油田道路养护管理的对策

3.1 转变油田道路养护观念

为了能够避免油田生产专用道路出现损坏的问题,油田道路管理部门必须要转变传统的道路养护观念,对预防性养护工作进行全面的推行。道路建设工作本身具有阶段性的特征,而道路养护工作则具有长期性的特征,通过有效的道路养护工作能够使道路的养护成本得以有效降低,并且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为此,必须要充分的重视油田道路的预防性养护工作,油田上下都要对预防性养护道路的重要作用具有充分地认识,从而在使道路的使用功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的同时,有效地控制油田道路的养护成本。

首先,要对油田道路的路况记录信息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认真的做好检测和评定油田道路的路况的相关工作,定期调查油田道路路面的技术状况,从而将路面的具体使用情况及时准确的掌握住[4]。其次,要对道路技术状况的衰减规律进行科学分析,严格的以路面的具体状况为根据,并且遵守轻重缓急的原则,将预防性养护计划科学、合理的制定出来,对预防性养护进行全面的推行。最后,要建立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要想对预防性养护进行全面推行,就要建立完善的养护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从而更好地落实预防性养护工作。

3.2 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加快油田道路管理模式的升级

油田道路管理部门必须要认真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对道路路面的养护方法进行认真分析,建立健全科学的路面养护制度,对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合理分配,采用常态长效的道路养护管理方式取代传统的突击式的道路养护管理,采用精细化的道路养护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

首先,要将道路养护责任明确下来。油田道路管理部门必须要对现有的道路养护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将相应的道路养护奖惩制度建立起来,明确相关部门和具体个人的责任。其次,做好道路养护的物资、人力保障工作[5]。目前在油田道路养护工作中专业人员偏少,导致油田的养护管理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所以,必须要加大对道路养护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确保道路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创新道路养护技术

首先,要对新技术、新设备进行积极的引进和创新,确保道路养护现代化的实现,全面提升养护作业效率,强化道路养护质量,并且有效地控制养护施工时间,避免对油田的正常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其次,建立完善的道路养护应急预案。为了确保油田生产专用道路的安全性和通畅性,必须要建立完善的道路养护应急预案,及时的发现、处理和消毒油田道路的各种路面损坏情况,防止出现各种恶性事故。

4 结语

鉴于油田生产专用道路对于油田正常生产的重要性,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养护和管理,保障油田生产专用道路处于正常的使用状态。要切实提高油田专用道路的养护水平,就必须,转变传统的道路养护观念,提高对道路养护工作的重视,不断完善道路养护制度,针对油田区域内的道路类型制定科学的道路养护管理计划,并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更新,适当地引进专业人才,切实油田生产专用道路的作用,并不断降低养护管理的成本。

参 考 文 献

[1] 段发琰.砂石路面的养护与管理[J].青海交通科技,2013(03).

[2] 于鑫.油田道路养护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3(13).

[3] 何子明,尹振华.我国道路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4(12).

[4] 王帅超,涂家明.道路养护工人安全浅析[J].金田,2013(02).

油田生产系统 第7篇

新疆油田地域广大,油田开发区域分散,随着信息技术和自动化工艺的不断发展,自动化系统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由于自动化数据直接来源于仪器的直接采集,能够有效避免人为读数的误差,更能准确地反映实际的生产情况,因此受到管理和决策人员的高度重视。但随着油田管理的精细化和扁平化,上层管理和决策人员对于及时掌握现场动态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自动化数据管理和应用方面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各单位生产自动化系统主要用于局部生产过程监控,大部分自动化系统未接入油田局域网而呈现信息孤岛状态,生产数据只能在现场工控机的监控画面上查看,一些自动化系统甚至需要人工抄表后通过电话上报数据。

(2)各单位所建立的自动化数据应用系统具有专一性,无法适应不同装置的数据采集传输应用。已经建成的自动化数据应用系统,一般都是由相应厂家提供对应型号的数据采集接口,在此基础上开发数据采集程序获取数据并传输至数据库中,只能对应接收和处理同一型号的装置参数。

(3)自动化数据共享程度低,无法实现集成应用。现有自动化数据应用系统基本上都是每个系统都自成系统,拥有单独的数据表和独立设计的数据库结构,并且只有单一系统使用该数据库,形成了完全封闭的应用。

(4)自动化系统软硬件设备等信息需要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以方便查询和应用,提升生产自动化管理水平。

2 系统设计

依据中国石油企业标准,结合生产实际需要,以自动化系统数据为核心,以新疆油田数据及应用集中管理为要求,开发油田生产自动化数据管理系统。

2.1设计目标

在分析油田管理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设计的总体原则,即将新疆油田各单位的“自动化孤岛”变成一个统一的平台,实现“过程可视化”、“管控一体化”,实现油气生产、集输全过程的自动监控和分析,通过自动化设施、远程监控设备以及数据实时传输系统,及时获得生产过程的各项数据和图像,实现油田生产实时监控和关键指标自动预警,把油田整个生产过程集成到计算机上整体展示和分析。力求把系统设计成为高质量、高效益的管理系统。

2.2 设计思想

(1)优化网络结构:把油田信息网络延伸到生产自动化现场,与自动化工控网络接轨,为生产自动化实时数据远程传输创造良好条件,同时保证网络传输安全。

(2)规范数据接口。新疆油田各采油厂自动化系统由不同的厂商提供,其自动化数据接口遵循不同的规范,导致自动化数据的转存和共享出现困难。因此需要在确保自动化系统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运用OPC、ODBC服务器以及ALLLink硬件网关等方式,把生产自动化系统采集的实时数据转换成统一的格式,从生产自动化工控网络转入油田信息网络的数据库中,方便数据共享。

(3)统一数据结构:通过分析研究生产自动化实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建立油田生产自动化数据管理模型,按照公司统一的数据结构标准,设计生产自动化数据库结构。通过应用ORACLE关系数据库软件建立公司生产自动化历史数据库和各采油厂生产自动化数据库,实现生产自动化实时数据向关系数据库的安全转储。

(4)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利用计算机应用系统对结构、格式统一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相关图表和预警信息等方式反映生产规律和存在的问题,供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得到授权后,在油田信息网覆盖范围内,应用浏览器随时查询各单位生产自动化系统的实时数据、报警状态及变化曲线、工艺流程图、站库平面图、生产自动化设施状态、相关生产报表等,从而提高油田生产管理和决策水平。

(5)消除信息孤岛。企业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处理管理业务的信息网络和处理现场实时测控数据的控制网络两部分。信息网络位于上层,是企业数据共享和传输的载体;控制网络位于下层,处理生产现场的实时生产信息,现有模式容易形成信息孤岛,消除信息孤岛对最终实现管控一体化有着重要意义。新疆油田管控一体化技术实现示意图如图1所示。

2.3 应用架构

2.3.1 系统技术

系统服务层的构建遵循SOA体系规范,具体实现基于J2EE平台,采用Spring框架构建服务框架,实现服务的解耦和灵活装配。客户层则主要采用.NET技术体系,使用可复用框架及插件技术,为用户提供良好体验的集成桌面应用环境。信息应用平台基于开放式框架的模型驱动体系结构,概念上借鉴了UML的四层模型理论和MOF1.4的模型规范,结合POSC规范中数据对象思想按照元模型框架来组织管理平台各个层次的模型内容。软件开发工具选用IBM公司的Rational Application Developer V6.0和微软公司的Visual Studio 2008。用户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浏览器采用Internet Explorer 6.0及以上版本,运行维护简便,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方式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

2.3.2 体系结构

系统整体可以划分为3层(见图2):基层、生产管理层、决策层。

2.3.3 功能模块

根据系统的需求目标,油田生产自动化数据管理系统的主要应用功能包括数据录入、数据查询、报表处理、生产流程监测和预警处理,如图3所示。

2.3.4 系统安全

系统的登录和身份认证,遵循新疆油田公司统一的用户管理机制。系统使用中国石油企业用户电子邮件身份在进行认证,本身不需要考虑用户如何认证和是否非法。系统只需建立自己的授权信息库,明确在Exchang邮件服务器通过认证的用户所拥有的权限。按照以上模式,实现了企业统一认证,可以单点登录,在授权范围内进行穿透访问。

3 应用效果

(1)现场数据桌面化。系统将现场生产数据直观显示,管理人员可随时随地在网上查看自动化生产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做出相应的措施,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现场实时数据图如图4所示。

(2)数据应用灵活化。利用自动化基础数据源,定制不同的功能模块,满足各层面用户的要求,真正实现了数据共享(见图5)。

(3)管理模式创新化。通过《油田生产自动化数据管理系统》平台对现场数据、设备进行实时监控,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降低了事故发生率与经济损失,使管理模式从被动变为主动,提高了管理的主动性和及时性。

(4)管理控制一体化。控制网络服从信息网络的操作,同时又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

4 结语

生产自动化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生产自动化数据从工业自动化控制网转入油田信息网的跨越。在数据结构标准规范的基础上研发出数据录入、数据查询、报表处理、生产流程监测和预警处理等可视化功能模块,使数据在生产综合管理方面得到充分利用,逐步满足日益增长的生产管理需要,使系统不仅能够成为基层工作人员对现场监控的一种手段,而且能够成为生产管理层进行生产分析、决策的必要工具。

参考文献

[1]新疆油田公司技术发展处.新疆油田生产自动化系统现状[J].数字石油和化工,2006,11

[2]沈建林,金剑,刘剑.新疆油田生产自动化系统现状(二)[J].数字石油和化工,2006,12

油田生产系统 第8篇

石油企业不仅资产规模大、员工数量多、管理链条长、基层单位布点分散, 施工作业队伍流动性大, 而且高温高压、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行业特点十分突出, 重大风险点多, 安全生产管控难度进一步加大。近年, 石油石化企业接连发生安全事故, 也反映出当前现场安全管理工作面临越来越多新的挑战。

大港油田是中国石油下属的一家地区公司, 经过五十年的开发建设, 成为拥有陆地和滩海油气生产作业、油气管道、油库油站等的大型石油企业。多年来, 大港油田一直高度重视安全环保工作, 公司领导始终强调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看待安全环保工作, 加强基础管理、提升管控能力, 牢固树立“一切事故都是可以控制和避免的”的“预防观”, 把“零伤害、零损失、零事故”作为安全生产追求的目标, 牢固树立“安全源于责任心、源于设计、源于质量、源于防范”的“责任观”, 从源头上杜绝事故的发生。

油田站库主要指油气综合处理站, 承担着油气开采过程中油气水分离、原油稳定、油气输送的加压、加热、油气储存、污水净化和污水回注的功能, 这些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 是油田安全工作的核心。这些场所在安全预警机制建设方面相对薄弱, 绝大部分安全隐患是靠人的监督、检查去发现, 受人员数量、素质及气候环境等因素, 全面监管难度大, 工作量大, 效率较低, 信息反馈滞后, 无法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实现实时监控。

近几年,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 基于状态的检测和基于风险的检测已经成为企业HSE管理工作新的发展方向,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改善和优化安全监督管理的业务流程势在必行, 也是大势所趋。为此我们将结合油气田生产实际, 应用物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 建立油气生产安全预警与管控系统, 实现对重点安全风险源进行实时监测及动态跟踪分析;按照监控对象建立预警分析模型, 实现对生产环节安全隐患的预判, 有效地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同时配套预警、报警管理体系做到安全防范、险情预警、即时报警, 快速处置、应急管理的信息化管理, 从而全面降低安全风险、减少事故影响。

2. 建设目标

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为指导, 以安全文化建设为载体, 以物联网、云计算和三维可视化技术等信息技术为手段, 实现油田公司领导提出的让管理者和员工“转变观念、培养习惯、提高能力”, 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重点危险场所的安全预警及管控, 对监控对象实施实时监控, 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及时发现事物的不安全状态, 全面提升油气生产安全管控水平。

3. 建设原则

3.1 先进性

系统平台采用主流、先进技术;安全管控设计理念和管理方法具有前瞻性, 将安全的提示信息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防御, 使事件提前预知并通知处理。

3.2 统一性

本平台不但增加对安全感知信息的采集, 同时利用和改造已有系统, 将所有涉及安全信息统一采集, 整合到一个平台实现集中预警和管控。

3.3 开放性

本平台对油田其他系统提供标准的访问接口, 使得有权限的用户可访问平台的信息, 方便其他系统的调用。

3.4 集成性

本平台是视频、定位、门禁等技术的集成项目, 通过集成各种技术采集安全状态信息和安全行为信息, 共同实现对安全管理对象的管理。

3.5 可追溯性

平台的视频、定位实时信息的历史记录都做保留, 在需要的情况下可调出以往时段的记录信息, 供分析使用。

4. 主要功能

本平台主要满足三个层面的管理需求, 分别为:站库内中控室、二级单位、油田公司。

中控室是现场最直接的管控层, 负责人员行为和设备状态的监控, 具体包括:门禁管理、区域监控管理、巡查管理、人员车辆行踪管理、现场视频监视、安全奖惩管理。

二级单位的主管厂长、安全环保科和安全总监、安全监督站共同负责二级单位级的安全防护体系, 通过对违规记录的统计, 报警信息的统计以及巡检记录分析对站库的安全管理行为进行分析和校正, 通过现场视频监视能了解现场安全行为, 通过巡检记录了解设备安全状态的详情, 实现对站库的预警感知和间接管控。

油田公司由主管总经理、挂点领导、安全环保处、安全监督总站共同负责对所有油田公司的安全管控。通过重大事件的报警第一时间了解现场事故的发生, 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态扩大;通过现场视频监视了解所有第一现场的人员行为, 通过设备安全状态的趋势分析和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统计分析了解各安全场所的安全因素发生规律, 通过逐级反映到二级单位和现场站库进行整改和处理, 实现对现场的安全预警和管控, 利于安全工作的扁平化、穿透化管理。

5. 系统构成

本平台由6个子系统构成, 分别是设备监控子系统、视频监视子系统、巡检子系统、广播辅助子系统、人员定位子系统、三维仿真子系统。

5.1 设备监控子系统

完成对重点危险源或设备状态信息采集, 统一进入油田公司企业级实时数据库, 之后完成组态和预警值设置, 满足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和自动预警。实现的方式分两种情况, 一是对于已经在用的工控系统开发数据接口;二是对于没有自动化仪表的设备进行相关仪器仪表的安装。使用到的仪表主要包括液位计、压力表、气体探测器等。

5.2 视频监控子系统

通过在重要危险区域安装视频监视装置, 重点监控设备设施运行过程中的外部状态, 具备智能分析和红外功能, 对于烟雾、火焰、泄漏、车辆牌照、人员劳保穿戴情况能全天候自动识别和报警。同时, 利用移动视频监控装置, 满足对站内视频盲点地区施工活动的监控需求。

5.3 巡检子系统

利用平板等智能手持设备, 实现日常巡检的电子化管理, 内置工序流程、注意事项及应急处理方案, 系统自动记录巡检路线并将巡检内容上传管控平台, 规范日常巡检工作和定期的管理考核。同时具备拍照和对讲功能, 辅助后方专家对现场突发问题的处理。

5.4 广播辅助子系统

在重点区域、岗位安装语音提示装置, 该装置具备语音存储和双向通话功能, 并内置与该区域或岗位相关的语音信息。对于进入区域的人员进行注意事项的语音播报, 当有违规现象或突发事件发生时, 中控室管理人员可通过该装置进行声音警示。

5.5 人员定位子系统

利用RFID技术和指纹识别技术, 并与其他管理系统相配合, 实现对进出站人员身份、资质、动态的管理, 满足内部工作人员、外来施工人员、外来参观人员等方面地管理需求, 结合三维仿真子系统能够迅速、直观的展现人员分布情况及当前状态, 辅助日常管理和突发事件的处理。

5.6 三维仿真子系统

基于站库建筑和设备的建设现状建立三维模型库, 利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展示站库实际面貌, 包括库区生产工艺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消防系统等系统, 并充分地利用其他各子系统和在用信息资源, 实现多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与集成展示, 具备灾难评估、应急预案管理和逃生路线规划功能, 满足日常应急演练和突发事件救援的需求, 从而支持站库的管理创新和高层决策。

6. 应用效果分析

油田生产系统 第9篇

在当今中国经济转型时期, 对那些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支柱性作用的传统行业进行战略变革的呼声日益高涨。由于全球石油消耗的加剧和国内外地下储油资源的不断开发, 导致了石油的开采难度逐渐增大, 这对石油的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 计算机和自动化领域的日趋成熟, 为石油的生产管理提供了新的机遇。在此背景下, 针对石油的生产管理, 能够设计一套对生产状况进行高效、精确的计量, 同时进行实时监控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则极具重要性和必要性。江苏油田是一个典型的复杂小断块油田, 由于地壳曾出现多次的坳陷和断陷[1], 油井分布较散, 同时油田开发动态变化大、生产动态变化快, 一直以来自动化程度较低。

基于江苏油田的具体生产现状, 本文设计了一种生产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

1 系统组成概述

整个生产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分为底层的硬件设备采集和上位机的软件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方式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当设备离中控室较近时, 采用有线形式的PLC和485/232来实现数据传输;站外由于油井分布较散、地理位置偏僻等环境因素的制约, 有线数据传输实施难度大、成本高, 则采用无线传输形式。无线传输多使用433电台、GPRS、蓝牙等方式。上位机把采集来的数据存入本地的服务器。

(2) 诊断量油。主要利用人工智能, 包括相应的数学理论知识和图形学知识, 设计出的一套诊断量油算法。本文在设计时, 选用示功图量油算法, 通过这种诊断量油算法, 油田用户能够知道油井的工作状态, 比如工作正常、上碰泵、供液不足、油管漏失等, 还能获得该油井的单井产量。

(3) Web发布。Web后台程序可以把实时数据、单井产量以及油井的工作状况通过网页的形式发布。Web程序还提供了历史数据查询、油井的参数配置和数据统计等功能, 每天自动生成报表, 方便系统数据的管理。油田中控室的工作人员只需要打开网页, 就可以实时地了解站外油井和站内设备的运行状况, 同时通过内部局域网, 内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权限登录到网页查询自己所需要的数据, 提高了工作效率。

2 系统架构

本文所设计的油田自动化管理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从上面的系统框架结构图, 可以看出系统硬件主要包括:终端节点、无线接收端、站外平台、中控室以及小队值守平台的通信接线布置。中控室还包括了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等。油田生产信息系统的软件部分包括上位机数据采集、诊断量油专家系统和Web后台发布。由于使用了B/S模式, 更容易实现系统的升级和维护, 操作简单方便[2]。

3 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从图1可以看出, 整个自动化管理系统分为硬件模块和软件模块两部分。下面阐述每一部分模块的功能:

3.1 硬件模块

在油田生产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中, 硬件模块是整个系统的基础核心部分。在整个运行过程中, 系统的主要数据都是来自于此, 这个模块肩负了数据的采集和发送功能, 所以硬件设备是系统得以运行的基本保障。江苏油田生产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中需要运用的硬件设备包括:

(1) 无线示功仪。无线示功仪主要负责采集油井的功图数据, 其中包括了油井的冲程、冲次、是否停机等信息。

(2) 无线温压仪。无线温压仪主要负责采集输油管线的温度和压力数据, 该设备的量程范围是:温度在0~100℃, 压力范围是0~3.5 MPa。

(3) 无线电测仪。无线电测仪主要负责采集抽油机井的电动机的数据, 包括抽油机冲程周期内的电流大小、上下冲程中电流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电动机的电压大小、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

(4) 无线双压仪。无线双压仪主要负责采集注水井井口上油管的压力和套管的压力数据, 二者的压力范围均为0~40 MPa。

3.2 软件模块

油田生产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软件功能主要有:能够实现油井单井产量的计算、故障诊断与报警、实时数据的采集和监控、历史信息的分析以及报表的生成、可以完成对用户的管理和配置。软件模块主要包括:

(1) 数据采集模块

数据采集是属于软件系统模块中的核心模块, 前文所述的硬件模块的信息都是要通过这个数据采集系统来存入到上位机的数据库系统中去。该模块部分代码如下:

(2) 功图诊断模块和量油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运用采集回来的功图信息, 对油井的工作状况进行分析。下面的章节会详细的分析如何用功图诊断模块对油井进行实时诊断。功图数据不仅仅可以用来诊断油井的工况, 还可以用来分析油井的量油产量, 量油模块的作用便是如此。诊断模块功能部分伪代码如下:

量油模块的算法流程如图2所示。

(3) 数据库系统和Web发布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用来存储上位机处理后的数据信息, 通过Web发布模块来显示给用户, 实现数据的查询和数据的实时显示等功能。数据库系统使用C和C++编写, 并使用了多种编译器进行测试, 保证源代码的可移植性;且支持AIX, Free BSD, Windows等多种操作系统, 支持多线程, 并为多种编程语言提供了API。

4 功图模块详解

目前最新的油田量油技术是基于地面示功图和泵示功图以及故障诊断技术发展而来的功图量油法来获取油井产量并进行油井工况分析。通过功图量油法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结合能够实现油井远程监测、液量自动计量及分析, 提高油田自动化管理水平, 降低产能建设投入和运行成本, 并最终达成提高油井系统生产效率的目的。功图量油模块是本文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设计的基础。标准静载示功图如图3所示。

功图计量的原理如下:将油井有杆泵抽油系统视为一个包含抽油杆, 油管和井液三个振动子系统在内的复杂的振动系统, 在一定边界条件和一定的初始条件下, 对外部激励 (地面示功图) 产生响应 (泵示功图) 。通过建立油井有杆泵抽油系统的力学数学模型[3,4,5] (波动方程) , 计算出给定系统在不同井口示功图激励下的泵功图响应, 然后对此泵示功图进行定量分析, 判断游动阀、固定阀开闭点的位置, 确定泵的有效冲程, 充满系数, 气体影响等参数, 计算泵的排液量, 进而求出地面折算的有效排量。油田自动化诊断流程图如图4所示[6]。

在油田的生产中, 由于油井工作状态和工作环境的不同, 示功图也会显示不同的形状, 根据示功图的形状不同, 通过人工神经网络的识别, 便可以实现油田生产状况的诊断和监控。

图5是常见的功图形状及对应的生产状况。现场实际功图可以按照图中所示形状通过神经网络来进行匹配和识别, 进而实现自动诊断和量油。

5 现场应用与总结

油田生产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在油田现场进行了试验应用, 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采集的一些现场应用图如图6和图7所示。

在产量计量方面, 不仅摆脱了传统计量站量油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的困境, 并且提高了计量精度;在生产信息管理方面, 通过自动化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方式, 大大减少了现场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有助于提高油田生产效率, 同时受到了工作人员的良好评价。

6 结语

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和时代的战略转型要求, 信息数字化概念开始在国内能源行业领域被广泛接受[7], 油田生产管理正逐渐朝向更高自动化要求的方向发展。本文所设计的油田生产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亦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更新, 以适应不断提高的现场生产管理的需求。

摘要:传统油田生产采用的人工巡检方式早已不能满足新时期战略转型的需求, 因此现代油田生产管理正逐步向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管理模式转变。根据江苏油田的具体生产现状, 设计了一种生产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该系统以油田现场生产设备抽油机井为数据采集和监控对象, 通过无线示功仪获取示功图相关信息, 并最终通过B/S模式对外发布, 实现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

关键词:战略转型,油田生产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示功仪

参考文献

[1]朱平.江苏油田油气藏基本特征及其分类[J].断块油气田, 2001 (5) :12-15.

[2]何玉发, 赵正文, 刘清友, 等.基于B/S模式的有杆抽油泵故障诊断系统研制[J].微计算机信息, 2005 (21) :144-146.

[3]GIBBS S G.Predicting the behavior of sucker-rod pumping systems[J].Journal of Petroleum Technology, 1963, 15 (7) :769-778.

[4]GIBBS S G, NEELY A B.Computer diagnosis of down-hole conditions in sucker rod pumping wells[J].Journal of Petroleum Technology, 1966, 18 (1) :91-98.

[5]GIBBS S G.Method of determining sucker rod pump performance:US, 3343409[P].1967-9-26.

[6]刘中华, 盛赛斌.故障特征提取的方法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 2004, 30 (11) :19-21.

电加热集油系统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 第10篇

1 电加热集油系统概述

对于原油输出, 当其温度低于凝点时, 原油输送阻力增大, 必须借助外热源来完成输送。传统的输送方式是在输油管道旁边铺设热水管道 (双管工艺流程) 或在原油管道中掺入热水 (环状工艺流程) 以提高油温, 完成原油输送。由于现有工艺基建工程量大, 运行和维修费用较高, 在实际使用中存在诸多缺点。

电加热集油系统, 采取单管电加热集油流程, 在系统中安装电加热保温管道及井口电磁加热器, 通过电加热的方式将原油加热到凝点以上进行输送, 并通过无线网络对系统进行监测、数据采集及记录, 实现温度监测、实时报警等功能。

2 电加热集油系统组成

电加热集油系统由电加热保温管、井口加热器、温控装置、在线监测系统组成。电加热保温管道保证原油输送中的恒定温度, 井口加热器为原油提供初始输送温度, 温控装置对系统各节点进行温度测量和控制, 在线监测系统通过无线网络对整个系统进行监测、数据采集及记录。

2.1 电加热保温管

电加热保温管是在钢管外固定方钢, 然后按照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管标准生产, 然后穿入电加热带的防腐管。其采用恒功率电热带作为电热元件。恒定功率伴热带一般适用于长距离, 直管道的伴热保温[1]。

2.2 井口加热器

井口加热器利用电磁加热原理把线圈包覆的管道加热, 从而达到加热原油的效果。井口加热器由电磁线圈、输油钢管、控制箱和驱动模块等部分组成。

2.3 温控装置

温控装置设有手动和自动二种操作方式。当装置需要启动、停止或需要调整输出功率时, 可采用手动方式。当装置正常运行时采用自动方式。

2.4 在线监测系统

在线监测系统是电加热集油系统的控制中心, 通过无线网络对所有节点进行监测、数据采集及记录。系统由PC端软件、远传终端、采集终端三部分组成。

3 电加热集油系统安装与运行

3.1 电加热集油系统安装

电加热集油系统以单井或平台为基本单元, 如图1所示。每个平台或者单井安装井口加热器。支线及干线管道采用电加热保温管道, 用于补偿管道沿线散热损失。电加热保温管道和井口加热器由温控装置控制, 交汇处有多条管道时, 可采用双回路或多回路温控装置。

井口加热器两端配置阀门, 并设计支线回路以便于加热器的维修。温度控制箱通过绝缘防爆接线盒与电热带连接, 温度探头安装在补口处, 要求和管道紧密结合, 使用卡子把探头卡在管道上, 涂上热硅脂, 再用铝箔带缠紧, 最后正常防腐补口。

3.2 电加热集油系统运行

电加热集油系统投入运行后, 集油管道内的测温元件测量管壁温度, 井口加热器内的测温元件测量进口和出口油温, 温控装置根据测量温度实时控制加热电路, 并把相关数据远传给在线监测系统。

在线监测系统中把集油管道温度、井口加热器温度和状态等信息通过PC机端系统软件显示给管理人员。管理人员通过软件不仅可以实时的监控每口油井加热器、集油管道电流、电压、温度等信息, 还可以根据数据库的历史记录, 对每个设备的耗电量、故障率等信息进行统计汇总。

4 电加热集油系统的优点

4.1 整体预制、施工方便、质量可靠

电加热保温管是一次成型的工厂预制产品, 集防腐管材、电加热、保温为一体。它就有可靠性高, 具有防爆及全天候工作性能, 使用寿命长, 无泄漏, 有利于环保[3]等优点。施工简便, 工期短, 施工质量可靠, 节省工程投资, 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掺水或蒸汽伴热集输管道。

4.2 工程费用低

电加热集油系统为单管流程, 比双管掺水流程可减少一条掺水管道;比三管伴热流程减少两条伴热管道, 工程投资大幅度降低。另外, 由于电加热集油不需要掺水, 管输量减小, 集输管径也可以减小。例如大庆油田芳88-84井, 把原来掺水工艺的φ60管道降为φ48电加热保温管道, 降低了工程投资, 综合节省管材费用在40%以上, 降低工程费用至少30%。

4.3 运行、维护费用低

由于电加热集油系统为单管集输流程, 其散热面积仅为双管掺水流程的一半, 因此热效率及保温效果大大优于双管掺水流程。另外, 由于电加热使管壁温度均匀稳定, 管壁不易结蜡, 管道摩阻很小, 可以采取低温集油, 因此综合能耗低, 节电明显。采用电加热集油系统, 可实现管道自解堵、减小站内系统压力, 使设备的运行维护周期延长,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节约油水分离器、混输泵等站内设备的维护费用, 也减少了人员管理费用。

5 结论

综上所述, 电加热集油系统不仅具有热效率高、节约能源、施工安装方便、无污染、自动控制等特点。其还克服了现有输送工艺基建工程量大, 附属设备庞大、、建设费用高、运行管理维修费用高等缺点。电加热集油系统的广泛应用将为油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电加热集油系统由于具有加热效率高、温度控制精确、安装维护方便等特点, 解决了由于冬季管道温度低而产生的原油黏度增加, 流速降低的难题。本文对电加热集油系统进行了简要介绍, 对产品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电加热,管输,集油,温控

参考文献

[1]朱仲军.电加热系统在原油处理站的应用[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6, 2:70-72

[2]姚传远.长距离石油输送管道的安装与维修施工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20:53-55

[3]温栋, 马红军.电加热系统在西气东输管道工程中的应用[J].节能与环保, 2004, 12:41-43

[4]刘宏宁.管道电加热及其安装介绍[J].机电信息, 2009, 30:22-24

油田生产系统 第11篇

关键词:油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深化

0引言

随着社会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安全生产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我们应该看到,不惜高投入,低效率、重污染增长的方式已经走不通了,人们收入增加了,但呼吸上新鲜空气,喝上清洁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都成了问题,大自然向我们发出警告。2005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是“标准使世界更安全”(Stan-dards for a Safer Wold),旨在更好地发挥国际标准在防止和减少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确保世界更加安全和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和生态和谐发展,就要重视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体系相关标准的制定,发挥标准对健康、安全、环保体系建设和实现油气资源的科学引导作用,因此,油田企业安全生产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在当前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中,包括标准的立项、制定、修订、标准的实施等都由有关部门来推动,往往造成行政管理和企业实施脱节,出现有些单位对标准化工作不积极,认为执行标准投入多,直接经济效益少,注重参加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不注意了解各种标准信息,甚至很多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人员竟然不知道相应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情况,更不能主动地应用标准化成果,使用标准化去保障安全生产。目前,多数单位还处于一种等待或侥幸的心理状态,特别是近年来,重特大事故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究其原因之一是生产单位缺乏配备必要的安全技术规范,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缺乏执行安全生产标准作为技术支撑,以及安全标准培训工作的滞后等引起的,由于操作人员没有按标准执行,没有经过安全标准培训,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最后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如何做好当前改革发展过程中的油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使之适应形势,更好地为油田企业生产发展提供安全技术支撑,现就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与大家共同探讨。

1加强领导,提高对新形势下开展油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制定安全标准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安全标准是通过对多年科技成果的转化、生产事故的分析、生产经验的总结,并将其转化为标准,来指导生产,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生产的成本。因此,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加强生产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带有基础性、长期性、前瞻性、战略性、根本性的工作,是提高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的一项基本建设工程,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根本途径。油田企业各部门各单位应充分认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生命工程”来抓,真正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防患于未然”。

2明确要求,准确把握油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点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本要求是,企业在生产和管理活动过程中,自觉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规章和标准,依据这些法律、法规、规程、规章和标准,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办法,并在企业生产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中、全天侯地切实得到贯彻实施,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不断加强并持续改进,使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使企业的人、机、环始终处于和谐和保持在最好的安全状态下运行,进而保证和促进企业在安全的前提下健康快速地发展。安全生产标准化主要包括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安全技术标准化、安全设备标准化、环境安全标准化和安全作业标准化五要素。

油田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的主要工作:一是引导和促进油田企业在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规章和标准的同时,修订、完善原有的相关标准,建立全新的安全生产标准,形成较为完整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标准,把油田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标准化的轨道;三是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促进油田企业工作规范、管理规范、操作规范、技术规范,从业人员行为规范,让企业的每个员工从事的每项工作都按标准办事;四是尽快淘汰危及安全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广泛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提高安全设备和设施质量,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企业本质安全程度和水平,进而达到消除隐患、控制危险源、消灭事故的目的。

3强化措施,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要完善标准,狠抓落实。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进行深入调研,根据市场要求,尽快制定完善油田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安全技术标准、安全工作标准、环境安全标准和安全作业标准等安全生产标准。各单位要严格按安全生产标准开展生产活动,各级安监部门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企业,加强指导,搞好服务,督促检查,狠抓落实,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为了使该项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安全行政管理部门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作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予以考核。二是要落实主体责任,开展达标活动。企业是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全面负责。要制定方案,设定条件,组织开展“合格班组”、“合格厂矿”达标活动。要利用达标活动,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管理,规范作业人员安全行为,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三是要齐抓共管,积极推进。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工作目标、明确实施步骤,确保油田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正常开展。可有重点培育先进典型,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四是要统筹兼顾,相互促进。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要与深入贯彻《安全生产法》相结合,使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要与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相结合,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促进专项整治的深化,以专项整治促进标准化工作的不断深入;要与企业安全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为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奠定基础,通过抓标准化,推动企业安全工作上等级、上台阶、上水平;要与落实企业安全许可制度相结合,以标准化工作保证许可制度的实施,以许可制度的实施,促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油田生产系统 第12篇

关键词: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方法,标准

SY/T 5264-2006《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于2006年7月10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发布,并于2007年1月1日实施[1]。该标准代替了SY/T 5264-1996《原油集输系统效率测试和单耗计算方法》、SY/T 5265-1996《油田注水地面系统效率测试和单耗计算方法》、SY/T 5266-1996《机械采油井系统效率测试方法》和SY/T 5793-1993《机械采油系统效率测试及计算方法》。它与原来的4项行业标准相比作了以下几项改进:(1)标准名称改为《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2)标准的整体结构、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增合,并增加了“油田注聚合物地面系统的测试与计算”;(3)对原标准中的有关术语的条目及相应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增补;(4)对原标准中的有关测试仪表的要求和测试报告的规定进行了整合和规范;(5)对机械采油系统油井系统效率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使之更加符合实际和科学。总体来说,该标准与原标准对比,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解决了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中的不少问题,基本上能满足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工作的需要。

但是从该标准宣贯执行几年来的实践来看,随着测试技术地不断发展,以及油田开发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该标准存在着一些不足或者是不妥之处,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抽油机井的平衡度定义不正确问题

标准中抽油机井的平衡度定义为“3.1.4抽油机井的平衡度:抽油机井运行时下冲程的最大电流与上冲程的最大电流之比,以百分数表示。”目前,由于各油田多年来普遍采用电流法进行抽油机平衡测试,主要存在2个问题:(1)电流法与抽油机平衡的理论定义差距较大;(2)电流法所用钳形电流表无法区分电流的相位,当抽油井含有较大负功时容易产生虚假平衡问题(对于不平衡抽油机均存在倒发电现象,即存在负功率问题)。由此得出,标准中对抽油机井的平衡度定义不够正确。

而游梁式抽油机的平衡运行状态是指电动机在上冲程和下冲程中都做正功且相等。这就是说,抽油机是否平衡,可以通过电动机在上冲程和下冲程中的输出电能是否相等来加以判断,而电动机的输出电能与输入电能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测试抽油机电动机在上冲程和下冲程的输入电能是否相等来加以判断。所以,对抽油机井的平衡度正确定义应为“3.1.4抽油机井的平衡度:抽油机井运行时下冲程电机所消耗的电能与上冲程电机所消耗的电能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标准内容不全面问题

SY/T 5264-2006《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规定了油田机械采油系统、原油集输系统、注聚合物地面系统等生产系统的主要耗能设备、耗能单元以及系统的能耗测试和计算的要求和方法,没有涉及到油田注汽地面系统的主要耗能设备、耗能单元以及系统的能耗测试和计算的要求与方法。而实际上,在油田生产系统中注汽地面系统已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能耗总量占油田开发生产系统总能耗量的10%以上,油田注汽系统能耗总量远远超过注聚合物地面系统的能耗总量,而且在我国油田注汽开发工艺技术比油田注聚开发三次采油工艺技术更成熟、更先进,其技术投入油田生产应用也早于注聚开发技术(油田注汽开发技术早在20世纪80年中期就投入应用,而注聚开发技术是在20世纪90代年中期才开始推广应用)。因此,为了使本标准更加名符其实、更贴切和标准内容更全面,应增加“油田注汽地面系统的测试与计算”这些内容。

“油田注汽地面系统的测试与计算”这章内容应包含:测试准备、测试要求、测试项目及测试方法、计算等内容。若增加这些内容,则在前面“3术语和定义”这一章节中,应增加“油田注汽地面系统术语”、“油田注汽地面系统”、“蒸汽干度”、“注汽系统效率”、“注汽管网损失率”、“注汽锅炉运行效率”、“注汽站效率”、“单位注汽量电耗”、“单位注汽量油耗”等术语的定义,在前面“4测试仪器的要求”这一章节中,应增加“注汽干度测试”。

标准中未提到原油密度的测定以及对原油密度的测定仪器的要求。应在前面“4测试仪器的要求”这一章节中,增加“4.6.5原油密度测定仪器的准确度等级应符合GB/T 1884-2000的规定”[2]。在“5.3.2测试方法”一节中增加“5.3.2.7原油密度测定:原油密度测定应符合GB/T 1884-2000的规定”。

标准对部分测试仪器的要求标准过低问题

随着计量测试技术的发展,智能化、高准确度的计量测试仪器不断涌现,并投入生产现场应用。标准中对部分测试仪器的要求标准显得过低,降低了系统效率测试准确度,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标准中“4.3流量测试流量测试仪器的准确度等级不低于1.5级”,应改为“4.3流量测试流量测试仪器的准确度等级不低于1.0级”;“4.5.1电参数测试仪器的准确要求如下:.....d)功率测试仪器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1.5级”应改为“4.5.1电参数测试仪器的准确要求如下:.....d)功率测试仪器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1.0级”;“4.6.2测试时间的秒表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1.0级”应改为“4.6.2测试时间的秒表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0.5级”;“4.4压力测试....b)其他压力测试仪器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1.5级”应改为“4.4压力测试....b)其他压力测试仪器的准确度等级不应低于1.0级”;“6.2.1正式测试应在被测对象工况稳定年开始进行.工况稳定系指被测对象的主要运行参数波动在测试期间平均值的±10%以内”应改为“6.2.1正式测试应在被测对象工况稳定年开始进行.工况稳定系指被测对象的主要运行参数波动在测试期间平均值的±5%以内”。

标准对部分测试要求不明确、不规范问题

标准中存在对部分测试要求不明确和不规范问题。如标准“5.2.3测试时间应不少于15min,测算数值的取值应具有代表性”中,测试时间是指一口井的测试时间,还是指输入功率、产液量、动液面深度、油管压力、套管压力、光杆载荷、光杆位移等每一项参数的测试时间,标准中没有具体明确,显得不规范。而实际上,对于油井油管压力、套管压力、抽油机电机输入功率的测试时间根本用不着测试15min,只要保证5min的测试时间,就能达到现场参数的测试要求。所以,应将“5.2.3测试时间应不少于15min,测算数值的取值应具有代表性”改为“5.2.3每口油井测试时间应不少于15min,测算数值的取值应具有代表性”更为合适。

标准中对特殊油井机械采油系统效率的测试与计算未提及问题

标准中提到“5.4.4有效扬程用式(4)的计算:……当机械采油井的有效扬程小于零时,5.4的计算方法不适用”,但没有指出当机械采油井的有效扬程小于0时,如何正确计算机械采油井的系统效率。还有当机械采油井的动液面井口无法测试或者是测试仪器测不出油井动液面时,采用何种方法计算和评价机械采油井的用能效率,标准中并没有提到。笔者建议,对于这些特殊油井机械采油系统效率的测试与计算应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对不同情况的油井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与计算,如对于机械采油井的有效扬程小于0的油井,一般情况下其动液面较浅或为0,且油井套管压力大于油管压力;对于动液面井口无法测试或者是测试仪器测不出油井,有的是由于井口采油工艺的影响,有的是动液面较深测试仪器本身的原因,可以通过改进油井采油工艺或采用先进的测试仪器,达到特殊机械采油井系统效率的测试与计算的技术要求。

结语

SY/T 5264-2006《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标准是我国各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与计算、能耗分析与开展油田生产系统用能评价的主要执行标准。修订SY/T 5264-2006《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标准,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增加标准内容,修正不正确的定义和测试方法,提高测试仪器的要求标准,解决特殊油井机械采油系统的效率测试与计算方法问题,必将大大提高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技术能力和油田企业用能水平,提高油田开发企业能耗分析和正确合理评价用能水平能力,降低油田开发企业综合能耗,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SY/T5264-2006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S].

上一篇:填充分析下一篇:全成本核算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