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工艺范文

2024-05-26

中药制剂工艺范文(精选12篇)

中药制剂工艺 第1篇

本项目是为克服以上传统制剂的缺点而新研发的一种新型制剂工艺, 以中药醇提后所得浓缩液为原料, 经特殊工艺制备处理后而成。

本工艺的特点和优点

1) 所制备的中药生物活性高;

2) 常温保存也不易潮解, 克服了传统方法所制备的产品易潮解, 易吸水的缺点;

3) 复水性好, 易溶解, 克服了传统方法制备的中药溶解速度慢的缺点;

4) 粉末粒径小, 质地非常细腻, 色泽美观, 能较大程度地保留植物原有的味道, 能够直接用于压片或者装胶囊;

5) 未使用任何脱色剂, 故营养成分得以全部保留;

6) 尤其适合于喷雾剂, 肺部给药系统, 透皮制剂等中药新剂型。

应用范围

本工艺主要应用于以多糖或皂甙为主要活性成分的提取。

技术指标

该工艺可使中药的色泽变得美观, 减少难闻的中药味, 保留植物原有的味道。服用方便, 令消费者更容易接受, 进而扩大传统中药的使用人群。本工艺应用于中药制剂, 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合作方式

产权转让、合作开发。

联系人:陈浩王春晗

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15号5103室

邮编:100101

固体制剂制药工艺论文 第2篇

同时,制药行业也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

随着制药工艺的进步,化工制药迅速发展,有力地保障了药品安全性,药品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须品。

而药品生产现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产业,其既影响着人们的幸福安康,同时也影响着国民经济发展,由此可见,药品生产的重要性。

药品的高质量是人们身体健康的保障,而制药工艺技术水平的高低对药品的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技术的研究程度也上升到了更高水平,因此不断改善制药工艺技术势在必行。

【关键词】:固体制剂;制药工艺;技术

前言

药品形态有很多种,可以简单划分为三种,分别为液体、固体以及粉末。

药品形态不同,其所应用的制药工艺技术也有很大的不同。

在三种形态的药品中,固体因为诸如易携带、方便服用、稳定性高等原因被制药工业广泛使用。

目前,我国固体制剂制药工艺已经较为成熟,但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固体制剂的制药工艺技术也在期待新的改善。

1 固体制剂制药工艺

在三种药物形态中,固体制剂应用较为广泛,而固体药剂自身也有多种类型,如胶囊型、滴丸型、颗粒型等。

相较于液体制剂和粉末制剂,固体制剂的制药工艺较为复杂,通常情况下,制作固体药剂,需要先将药物进行精准合理的分配,然后将分配好的药物进行碾压,将药品粉碎成颗粒,但因为颗粒大小的不一,粉碎后的药品还需过筛,滤去大颗粒,剩下的细微颗粒混合制成散剂,再将散剂通过造粒技术制作成普通的颗粒剂。

散剂和颗粒剂可以应用于胶囊类药品药品,颗粒剂可以应用于滴丸类药品,然而对于片剂,还需将药品颗粒通过压片工艺制造。

经过以上种种工艺,固体药剂基本制成,然而针对不同药品的作用原理和功效,制作固体制剂时往往需要在某些药物甚至某些工艺中添加辅助物,如粘合剂、填充剂等,以达到如增加药品质量、诱发药物的私性、吸收水分等目的。

固体制剂的制药工艺的复杂度高于液体制剂和粉末制剂,但因为固体制剂制作过程中所经历的药物精准分配、反复过筛等工序,使得固体药剂的作用效果更为准确。

虽不如液体制剂和粉末制剂更易吸收,但固体制剂工艺可根据不同病症制作不同形态的药品,更合理的应用于治疗病痛上。

2 我国固体制剂制药工艺存在的问题

基于我国人口数量的庞大,我国在固体药品生产量上位列世界前茅,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水平的追求,我国的固体药品年产量显著提高,然而,伴随着药品产量的与日俱增,药品质量却并无提高,甚至呈现下滑趋势。

药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药品市场也进入混乱局面。

这无疑昭示着我国固体制剂制药工艺还存在诸多问题。

2.1 药品选材问题

对于药品来说,选材问题至关重要。

选取正确、合理的药材是保证药品高质量的第一步,与此同时,固体药剂的药物形态不一,因而,针对于固体药剂的药材选取问题,应更多的倾向于具有粘合性的材料。

药材粘合性越高,可塑性越强,更易制作出适合于不同病症的药品形态。

2.2 药品质量问题

药品质量是药品产业制造的基本要求,也是药品产业制造的核心问题,只有保证药品的高质量,才能保证药品达到预期的作用效果,从而真正实现治病消灾的目标。

有诸多因素影响固体药品的质量,如包装破损导致药品掉出沾染杂菌、药物制作过程中药物配比不精准等,如若无法保证药品质量,则一切药品制作工艺皆是虚妄,药品一物也是名存实亡。

2.3 药品包装问题

现如今,国家大力提倡环保理念,推进可持续发展,然而,固体药品对资源浪费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固体药品的内包装通常为塑料制品,外包装为纸制品,然而,一旦药品消耗尽,包装就不存在任何意义,得到的结果只有被丢弃。

这无疑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甚至可能因此产生不可逆转的环境破坏问题。

2.4 药品废弃问题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药品,通常情况下,废弃药品中的药物须立即处理,如若随意丢弃,很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然而,针对药品废弃问题,我国却没有出台明确的条律法令,以至于药品废弃一直处于模糊处理状态,这无疑为未来社会健康状况埋下隐患。

除此之外,伴随着药品生产工序的进行,工厂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如废水、废瓶等废弃物,这些生产垃圾一旦流入河道,将对水资源造成难以估量的污染,甚至对人类的生命健康产生影响。

3 针对我国固体制剂制药工艺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药品选材问题解决对策

从粘合性角度考虑,严格选取药材,务必保证药材的高质量和高粘合,改良药材种植培养技术,降低药材成本,实现药材选取低成本高质量的目标。

3.2 药品质量问题解决对策

药品质量是药品生产的核心要求,因此,提高药品制作的工艺水平是重中之重。

提高固体药品制作的工艺水平,可以有效降低固体药品因压片失败、片剂碎裂等问题造成的失败率,也可以有效解决失败药品废弃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

与此同时,药品质量检测不可松懈。

严格把关药品质量,严厉打击不法分子制造假药行为,阻断劣质药品的流出,是保障药品质量、净化药品市场的有力武器。

3.3 药品包装问题解决对策

固体药品的形态多种多样,然而,我国的固体药品在包装普遍浮夸,因此造成了大量的浪费。

针对不同的固体药品形态,应选取适宜的包装形式,避免过度包装,以此同时,减少对塑料制品的使用,以解决因不可降解包装随意丢弃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减少对纸制品的使用,以实现对资源的节约和保护。

如采用家庭药盒形包装,使用过后回收消毒再利用。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在科技、文化、音乐等领域均取得闪耀的成绩,然而,在药品制作工艺水平上,尤其是固体制剂制作工艺上,我国还面临着诸多困难。

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我国人口数量庞大对固体药品的依赖也与日俱增,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应致力于培养高素质、高质量、高水平的药剂专业人才,仰仗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携手提高固体制剂制药工艺技术水平,一旦不能妥善处理固体制剂的制药工艺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将从根本上伤害到国民的身体健康,从而影响整个国家的社会形态。

参考文献

[1] 马赛敏.旭东海普固体制剂顺利通过GMP认证[J]上海医药2002

[2] 冯永兵.固体制剂车间除尘问题的探讨[J]医药工程设计2007

★ CASS工艺技术经济评价

★ 中药制剂实习总结

★ 采油工艺技术岗竞聘稿

★ 制药工程求职信

★ 制药公司心得体会范文

★ 制药公司求职信

★ 化学制剂研发个人简历表格

★ 制药生物工程的个人简历

★ 化工与制药简历

中医美容制剂新工艺 第3篇

一、细胞级超微粉碎技术

细胞级粉碎设备是近20年来世界上迅速发展起来的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高新技术。它利用航天风洞技术和振动高阶微分方程组边界条件优化最佳为束值开发的超细粉碎设备,可以实现中草药的细胞级粉碎。中草药美容品大多系外用散剂,其有效成分多在细胞质中,而微量元素复合体又常贮存在中草药植物纤维中,用传统的老式粉碎设备一般最多只有10%的物料达120目以上,大多在60~80目之间,有效成分基本上还在植物纤维和细胞质中。用普通的温热水或传统基质很难使其活性成分溶解出来,外用时透皮吸收就更少,而用于内服,在胃肠道中还没有溶解释放出来就被代谢了。只有通过细胞级超微粉碎,才能使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热敏物质在常温条件下就能完全、直接溶解释放出来,内服后可直接在消化道中被吸收,起治疗作用;外用于皮肤上则药物有效浓度高,吸收效果好。经过大量实验证实,经过超微粉碎的中草药,药量减少一半,药效可提高一倍,因此,中草药的细胞级超微粉碎是提高药效的一条重要途径。它既可提高中草药的生物利用率,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节约有限的中草药资源。

二、CO2超临界萃取技术

CO2流体超临界萃取技术(SFE-CO2)是八十年代才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临界状态是某种物质在特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液相与气相平衡共有的一个状态点。超临界萃取装置由萃取釜、解析釜、分离柱、加压泵、控制设备组成,超临界流体为CO2。该项高新技术是以低温高压提取,以CO2为溶剂和保护物质,防止中草药活性成分和热敏物质氧化,减少有效成分流失,特别是基本上能把中草药中的挥发成分保留下来,并最大限度地把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出来,且无溶剂污染。一般CO2超临界萃取分离的中草药有效成分是普通中草药提取方法的2.5倍。传统中药提取分离技术一般采用蒸煮、水提醇沉,醇提水沉,有效成分损失大,特别是挥发油、热敏物质和易氧化成分损失多,大量小分子活性强的有效成分都损失了,而CO2流体超临界萃取技术克服了上述缺点,可广泛应用于中医美容领域。

三、脂质体靶向控释给药技术

归芍颗粒制剂的工艺研究 第4篇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BT124S电子分析天平 (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 , 101A-1型干燥箱 (上海市实验仪器厂) , RE-200B型旋转蒸发仪 (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 双层铁皮电炉 (上海日用电炉厂) , 玻璃仪器气流烘干器 (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等。

1.2 试药:

白芍 (亳州市宏宇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130125) , 当归 (亳州市宏宇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121216) , 金银花 (合肥乐家老铺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13020501) , 炒栀子 (合肥乐家老铺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13010601) , 甘草 (合肥乐家老铺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13012801) , 以上饮片经安徽中医学院王桐生副教授鉴定为正品, 聚维酮K30 (湖南尔康制药有限公司) , 微晶纤维素 (湖州食品化工联合公司) , 乙醇 (蚌埠华星精细化工厂, 20090922) 。

2 方法与结果

2.1 提取工艺优选:

由于白芍与当归是此方的主药, 由前研究可知, 白芍、当归用70%乙醇提取效果最好[2,3], 故提取实验以降低出膏率以利于制剂为主要目的。

方案一:按比例称取药材, 粉碎成粗颗粒, 加入8倍量70%乙醇, 浸泡0.5 h, 回流2次, 每次1 h, 过滤, 合并滤液, 减压浓缩, 待滤液浓缩成稠膏状时, 放入烘箱, 在80℃条件下烘成干膏。

方案二:按比例称取药材, 粉碎成粗颗粒, 加入8倍量水, 浸泡0.5 h, 煎煮2次, 每次1 h;过滤, 合并滤液, 减压浓缩至1 m L浓缩液相当于2 g药材, 加入95%乙醇, 使提取液在70%乙醇液浓度下进行醇沉, 醇沉24 h, 抽滤, 滤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 待滤液浓缩成稠膏状时, 放入烤箱, 在80℃条件下烘成干膏。

方案三:按比例称取药材, 粉碎成粗颗粒, 当归、白芍用8倍量70%乙醇, 浸泡0.5 h, 回流2次, 每次1 h;过滤, 合并滤液, 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 待滤液浓缩成稠膏状时, 放入烤箱, 在80℃条件下烘成干膏。金银花、生甘草、炒栀子用8倍量的水, 浸泡0.5 h, 煎煮2次, 每次1 h;使提取液在70%乙醇液浓度下进行醇沉, 醇沉24 h, 抽滤, 滤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 待滤液浓缩成稠膏状时, 放入烤箱, 在80℃条件下烘成干膏。

方案四:按比例称取药材, 粉碎成粗颗粒, 当归、白芍用8倍量70%乙醇, 浸泡0.5 h, 回流2次, 每次1 h;过滤, 合并滤液, 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 待滤液浓缩成稠膏状时, 放入烤箱, 在80℃条件下烘成干膏。金银花、生甘草、炒栀子用8倍量的水, 浸泡0.5 h, 煎煮2次, 每次1 h;将提取液浓缩至1 m L浓缩液相当于2 g药材, 再将浓缩液在70%乙醇的环境下进行醇沉, 醇沉24 h, 抽滤, 滤液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 待滤液浓缩成稠膏状时, 放入烤箱, 在80℃条件下烘成干膏。

结果显示:由于处方中白芍、当归分别为君、臣药, 所以主要控制金银花、炒栀子、生甘草的得膏率, 根据得膏率分析, 宜选择第四种方法进行提取、浓缩。

2.2 辅料筛选:

将浸膏粉分别与糊精、可溶性淀粉、聚维酮K30、微晶纤维素等辅料[4]按1∶1、1∶1.2、1∶1.5、1∶2和1∶2.5的配比进行实验。以70%乙醇为润湿剂制成软材, 过10目筛制粒, 60℃烘干, 在能制成适宜颗粒的前提下, 按辅料用量最少原则, 确定辅料与浸膏粉比例[5,6]。实验表明, 这四种辅料均在浸膏粉与辅料比例为1∶1.2时的制粒效果较好, 优于其他比例, 在浸膏粉与辅料比例为1∶1.2时结合颗粒的制粒难易度、溶化性评价以上四种辅料, 结果如下: (1) 浸膏粉:糊精。溶化性:溶化速度稍慢, 静置片刻没有沉淀;制粒情况:软材较硬, 黏度较大, 制粒细粉较多, 硬度较大。 (2) 浸膏粉:可溶性淀粉。溶化性:溶化速度稍慢, 静置片刻没有沉淀;制粒情况:软材软硬适中, 黏度较好, 较易制粒, 颗粒均匀, 硬度适中。 (3) 浸膏粉:聚维酮K30。溶化性:溶化速度稍慢, 静置片刻没有沉淀;制粒情况:软材较硬, 黏度较大, 制粒细粉较多, 硬度较大。 (4) 浸膏粉:微晶纤维素。溶化性:溶化速度较快, 呈混悬状态, 静置片刻没有沉淀;制粒情况:软材软硬适中, 黏度较好, 较易制粒, 颗粒均匀, 硬度适中。

结果表明淀粉和微晶纤维素作为辅料较为合适, 由于可溶性淀粉是传统稀释剂, 溶化性好, 而微晶纤维素广泛应用于药物制剂, 主要用作稀释剂、助悬剂和粘合剂, 为取得更好的制粒效果, 考虑选择淀粉和微晶纤维素作为混合辅料并按不同配比做进一步的考察, 混合辅料筛选如下: (1) 试验方案一:浸膏粉∶淀粉∶微晶纤维素=1∶0.8∶0.4;制粒情况:软材疏松, 易于制粒, 颗粒均匀, 细粉稍多。 (2) 试验方案二:浸膏粉∶淀粉∶微晶纤维素=1∶0.7∶0.5;制粒情况:软材疏松, 易于制粒, 颗粒不均匀, 细粉不多。 (3) 试验方案三:浸膏粉∶淀粉∶微晶纤维素=1∶0.6∶0.6;制粒情况:软材疏松, 易于制粒, 颗粒均匀, 细粉较少。 (4) 试验方案四:浸膏粉∶淀粉∶微晶纤维素=1∶0.5∶0.7;制粒情况:软材疏松, 易于制粒, 颗粒均匀, 细粉不多。 (5) 试验方案五:浸膏粉∶淀粉∶微晶纤维素=1∶0.4∶0.8;制粒情况:软材疏松, 易于制粒, 颗粒均匀, 细粉稍多。因此, 按方案三制成颗粒剂较为合适。

3 讨论

由预实验所知, 归芍颗粒剂中君、臣药白芍、当归在70%乙醇浓度下有效成分的提取率最高, 在不影响当归、白芍有效成分提取的情况下要适当降低金银花、炒栀子、甘草的出膏率, 所以选择水提70%乙醇醇沉作为金银花、生甘草、炒栀子的提取方法。在此条件下进行实验, 有效地降低了出膏率, 使制粒时辅料用量选择范围扩大, 易于制粒, 有效地提高了颗粒剂的质量。

选择合适的辅料[8,9,10]是成型工艺制得高质量颗粒的关键, 辅料应以最小用量和无不良影响为原则, 并考虑生产成本, 在充分满足制剂工艺要求、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 使辅料的用量减到最少。糊精、淀粉、聚维酮K30、微晶纤维素是在中药颗粒剂中较为常用的辅料, 本实验先进行单个辅料按不同配比初筛, 再进行混合辅料配比的筛选, 最终选出最佳配比方案为浸膏粉∶淀粉∶微晶纤维素=1∶0.6∶0.6。

摘要:目的 研究归芍颗粒的制剂工艺。方法 以出膏率作为指标, 优选归芍颗粒提取工艺;以颗粒的制粒难易度、溶化性为评价指标筛选辅料。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当归、白芍用70%乙醇提取, 金银花、炒栀子、甘草水提醇沉;淀粉:微晶纤维素:浸膏粉为0.6∶0.6∶1.0的比例制成颗粒较为合适。结论 实验优选出的提取、制粒方法稳定可靠。

关键词:归芍颗粒,提取工艺,制剂工艺,辅料

参考文献

[1]张保国, 王学礼, 刘庆芳, 等.中药颗粒剂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动态[J].湖南中医杂志, 2000, 7 (7) :487-489.

[2]吴巧凤, 严云良, 楼小红.白芍中芍药苷的提取工艺研究[J]中成药, 2006, 28 (9) :1379-1380.

[3]陈象青, 屈建, 卢今, 等.田口实验设计法优选当归中阿魏酸的提取工艺[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2, 32 (17) :1366-1368.

[4]王宏顺, 熊学敏.中药颗粒剂辅料筛选的研究[J].江西中医药, 2010, 41 (331) :65-67.

[5]张毓, 钟晓明.中药颗粒剂型工艺的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 2010, 22 (1) :27-28.

[6]王国彧, 孟祥鸣, 潘琛.利水通淋颗粒制剂工艺优选[J].中医药学报, 2011, 39 (6) :68-69.

[7]尹华, 张春霞, 王知青, 等.芪参健骨颗粒的制剂工艺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1, 29 (3) :465-467.

[8]张昭王.中药药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394-395.

[9]王宏顺, 熊学敏.中药颗粒剂辅料筛选的研究[J].江西中医药, 2010, 41 (7) :65-67.

固体制剂制药工艺技术 第5篇

药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药品市场也进入混乱局面。

这无疑昭示着我国固体制剂制药工艺还存在诸多问题。

2.1 药品选材问题

对于药品来说,选材问题至关重要。

选取正确、合理的药材是保证药品高质量的第一步,与此同时,固体药剂的药物形态不一,因而,针对于固体药剂的药材选取问题,应更多的倾向于具有粘合性的材料。

药材粘合性越高,可塑性越强,更易制作出适合于不同病症的药品形态。

2.2 药品质量问题

药品质量是药品产业制造的基本要求,也是药品产业制造的核心问题,只有保证药品的高质量,才能保证药品达到预期的作用效果,从而真正实现治病消灾的目标。

有诸多因素影响固体药品的质量,如包装破损导致药品掉出沾染杂菌、药物制作过程中药物配比不精准等,如若无法保证药品质量,则一切药品制作工艺皆是虚妄,药品一物也是名存实亡。

2.3 药品包装问题

现如今,国家大力提倡环保理念,推进可持续发展,然而,固体药品对资源浪费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固体药品的内包装通常为塑料制品,外包装为纸制品,然而,一旦药品消耗尽,包装就不存在任何意义,得到的结果只有被丢弃。

这无疑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甚至可能因此产生不可逆转的环境破坏问题。

2.4 药品废弃问题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药品,通常情况下,废弃药品中的药物须立即处理,如若随意丢弃,很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然而,针对药品废弃问题,我国却没有出台明确的条律法令,以至于药品废弃一直处于模糊处理状态,这无疑为未来社会健康状况埋下隐患。

除此之外,伴随着药品生产工序的进行,工厂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如废水、废瓶等废弃物,这些生产垃圾一旦流入河道,将对水资源造成难以估量的污染,甚至对人类的生命健康产生影响。

3 针对我国固体制剂制药工艺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药品选材问题解决对策

从粘合性角度考虑,严格选取药材,务必保证药材的高质量和高粘合,改良药材种植培养技术,降低药材成本,实现药材选取低成本高质量的目标。

3.2 药品质量问题解决对策

药品质量是药品生产的核心要求,因此,提高药品制作的工艺水平是重中之重。

提高固体药品制作的工艺水平,可以有效降低固体药品因压片失败、片剂碎裂等问题造成的失败率,也可以有效解决失败药品废弃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

与此同时,药品质量检测不可松懈。

严格把关药品质量,严厉打击不法分子制造假药行为,阻断劣质药品的流出,是保障药品质量、净化药品市场的有力武器。

3.3 药品包装问题解决对策

固体药品的形态多种多样,然而,我国的固体药品在包装普遍浮夸,因此造成了大量的浪费。

针对不同的固体药品形态,应选取适宜的包装形式,避免过度包装,以此同时,减少对塑料制品的使用,以解决因不可降解包装随意丢弃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减少对纸制品的使用,以实现对资源的节约和保护。

如采用家庭药盒形包装,使用过后回收消毒再利用。

4 总结

目前,我国在科技、文化、音乐等领域均取得闪耀的成绩,然而,在药品制作工艺水平上,尤其是固体制剂制作工艺上,我国还面临着诸多困难。

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我国人口数量庞大,对固体药品的依赖也与日俱增,一旦不能妥善处理固体制剂的制药工艺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将从根本上伤害到国民的身体健康,从而影响整个国家的社会形态。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应致力于培养高素质、高质量、高水平的药剂专业人才,仰仗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携手提高固体制剂制药工艺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重视药物制剂工艺开发与产业化研究 第6篇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药品研发能力比较弱。原因主要体现在研发主体不同和研发投入不足。研发目标短期化和各类研发资源不足。除了在药品创新能力方面与国外有很大差距外,在制剂的工艺开发和产业化研究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由于各种原因,在药物制剂申报工艺过渡到生产工艺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

1药品质量管理理念

药品质量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如何有效控制药品质量一直是医药界积极探索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国内医药界认同药品质量是生产出来而不是检验出来的理念,近年来国内强调企业是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2004年以来,QbD(Quality by Design)药品质量管理理念逐渐被欧美发达国家接受,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践。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cGMP;FDA在2002年推出了PAT(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计划,推动制药行业的生产质量水平达到像半导体行业次品率相当低的生产质量水平;美国FDA在2005年7月开始进行CMC(ChemicalManufacture and Control)审查试点,提出了QbD、设计空间等理念;国际人用药品注册和医药技术协调会议(The In-tem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bis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ICH)也补充出台了相关指导文件Q8、Q9和QlO等,描述了QbD、设计空间、质量风险管理和质量体系。

QbD是质量源于设计的简称,强调设计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是科学的、基于风险的全面的药品研发质量管理理念,是从产品研发到产业化过程的精心设计,是对产品特性、生产工艺与产品质量之间关系的透彻理解。药品质量=f(药物、辅料和制造),药品质量是因变量。药物与辅料的特性、如何配伍以及如何制造决定了药品质量。在研发水平高、较早实施cGMP和药品监管严格的欧美发达国家在近年提出QbD质量管理理念,耐人寻味,值得深思。

在国内,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已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针对申报生产的工艺与实际生产采用的工艺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将批准生产的环节向后推移。2008年5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已上市化学药品变更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一)》,进一步加强了这方面的监管。国内企业学习和树立QbD药品质量管理理念,有助于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保证药品质量,有助于解决药物制剂产业化问题。

2重视工艺放大效应的影响

各类制剂各个具体品种的工艺放大效应的程度是不同的,需要考虑的重点也是不同的。比如,粉末直接灌装硬胶囊的工艺放大效应一般比较小;一些溶液型小容量注射液灭菌前的工艺放大效应一般不大;而乳剂、脂质体、微球、一些固体制剂和缓控释制剂等则由于属于多组分、多相系统,涉及多相搅拌、挤压、混合等多单元的操作,其工艺放大效应就大得多,在工艺放大过程中受设备、操作条件和工艺参数的影响很大,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物理状态变化程度难以预测。

又如,醋酸亮丙瑞林可注射缓释微球是W/O/W型乳化剂,是用液中干燥法制备的,在对该制剂进行工艺放大生产时,变量就包括容器和设备的大小,也即在实验室试验及小规模生产时已经被精确研究的各成分用量比、溶剂和溶液温度等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必须对溶液及乳剂的搅拌速度、除去有机溶剂的条件、充分除去溶剂及水分的冻干条件进行全面研究,考虑所有容器及搅拌装置的大小和相应参数。

一些片剂的制粒工艺对颗粒的可压性能和药物溶出性能的影响很大。在实验室阶段,由于试验量小,在摸索处方时往往采用手工操作获得湿颗粒。如果不经过工艺放大试验而直接过渡到产业化的常规湿法制粒工艺,甚至直接过渡到快速搅拌制粒工艺,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

为了保证试验药品在临床阶段所验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在生产、上市时得到重现,药物制剂工艺放大过程必须保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需要加强一些品种的体外释放度与体内吸收度相关性的试验研究,在工艺放大试验过程中必须对制剂的释放性能进行监控。对于工艺放大效应大的品种,其生产规模应该逐步放大。在国外,在对缓释微球生产规模逐步扩大时,一般每次扩大至前一次的2倍量,并对每一次扩大生产的微球的各参数进行评价,进行相关验证,确认产品质量是否都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甚至还在一定阶段进行生物利用度(BA)或生物等效性(BE)评价。中试和产业化研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艺放大过程,它关系到申报工艺是否能应用到大生产,关系到产品质量的重现性,直接影响药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如果在工艺放大过程中发生比较大的变更,应该重新进行BA或BE试验,甚至需要重新进行临床研究和重新进行稳定性等相关研究。

3影响药物制剂工艺产业化的原因

制剂工艺的实验室阶段一中试一小规模生产一规模生产的顺利过渡是建立在前期全面、扎实研究的基础上,整个过程都需要大量投入,需要有富有经验的技术团队,需要具备相应的配套设备和仪器等。

在药品研发过程中,药物制剂工艺开发研究是一个重要环节。大部分国内制药企业或相关研究机构由于研发投入少、研发条件不完善、研发水平不高,再加上原辅料来源少和时间紧等原因,在实验室阶段的试验次数和试验量有限,对处方工艺研究往往不充分,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处方工艺因素的研究不深入。一些制剂技术转让项目很少被考虑到工艺放大效应、原辅料来源与质量以及设备适用性等因素。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制剂的申报工艺存在缺陷,而实验室处方、工艺不成熟往往给中试和产业化研究带来极大困难,常在中试放大和产业化时变更处方、工艺。

在发达国家,产业化研究阶段开始得比较早,在Ⅲ期临床试验开始前试制品批量已经达到较大生产规模,而采用生产规模的试验样品也是获得客观可靠的药物动力学和临床等试验数据的前提条件,虽然这将大大增加研发成本;此外,产业化研究和相关验证由专门的部门负责,在具有各类设备仪器(包括生产设备)的专门场所研究完成,在产品获得批准后将比较成熟的、规范化的工艺规程移交给生产车间。相比较,国内大部分研究机构和制药企业不具备这种模式,缺少产业化研究环节的弊端十分明显。在生产车间试生产时出现工艺技术问题,常常搅乱正常的生产秩序和GMP管理,影响产品质量。

总之,制剂工艺开发不充分和缺乏产业化研究环节,是国内影响药物制剂工艺产业化的主要原因。实质上,也就是缺乏对产品特性、生产工艺与产品质量之间关系的透彻

理解。

4建议

针对国内存在的药物制剂工艺产业化问题,研究机构和制药企业首先要树立QbD药品质量管理理念,通过设计来保证和控制产品质量,从开始研发时就要考虑产业化和最终产品的质量。但是,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创造条件解决相关问题,需要有比较长的过程。根据国内的现状,建议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宏观调控,倡导创新,加大研发投入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必将危及医药产业的发展。相当部分制药企业研发资金不足,低水平重复开发品种的比例很高,造成一方面研发投入少,一方面又浪费研发资源的状况。因此,有必要进行宏观调控,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扶植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

2)提高制剂工艺开发研究水平

药物制剂工艺开发研究涉及许多学科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性比较强的实验研究。在研究中需要综合考虑工艺处方设计、设备、工艺参数、原辅材料、验证、制剂质量评价和标准制订等方面因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极端的工艺和条件,进行工艺的影响因素试验,从中找出影响工艺和产品质量之间的关键因素,确定相应的设计空间,提高实验室处方工艺的适用性或耐用性,为中试和产业化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加强中试和产业化研究环节

没有经过中试的技术成果往往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直接进行工艺放大或产业化转移的风险很大。中试和产业化研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必须建立相应的基地并组建相应的技术团队,对具体品种的工艺放大效应作出评价,以完成中试一小规模生产一规模生产的顺利过渡。

4)推动企业成为研发主体

发达国家药品研发的主体是企业,而国内大部分制药企业还是生产型企业。应该推进科研院所进入企业集团的步伐,整合研发资源,以加快企业成为研发主体。企业成为研发主体并树立QbD药品质量管理理念,才会将研发项目与市场联系起来,才会在设计时就考虑中试、产业化,才会在设计时就考虑最终产品的质量。

5)其他

复方颗粒丹参制剂制备工艺研究 第7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高效液相色谱仪 (美国广谱物理公司) ;丹参酮ⅡA对照品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生产批号:110766-200314) ;邮购回的丹参饮片 (湖北中药材公司) , 已经药师鉴定。

1.2 复方丹参颗粒制备

药典工艺[2]:制作丹参清膏, 温度至55℃时相对密度为1.35~1.29, 混进三七粉并拌匀, 干燥后碾为细粉。使用浓度为60%~70%的乙醇为湿润剂, 制成颗粒后干燥。改进工艺:三七碾细粉, 提取3次丹参。首次1.5h乙醇回流, 过滤后提取, 放置24h后取上清液中占总重量约93%的乙醇, 获得丹参醇提物待用, 将适量三七粉掺入沉淀的胶状物中, 拌匀并烘干。2次提取加乙醇 (50%) 回流1.5h。第3次则加水回流2h, 滤过得丹参醇提物。合并第2及第3次滤液, 乙醇回收后将清膏浓缩为55~60℃时密度为1.40, 与三七粉混匀并干燥, 制成细粉, 使用丹参醇提物润湿, 制成颗粒并干燥。

1.3 测试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丹参酮ⅡA的含量, 柱温为室温, 进样量为20μL, 流速为1mL/min, 流动相为甲醇-水 (15∶5) , 检测波长为270nm[3]。对照品溶液制备:取10mg丹参酮ⅡA对照品, 装入容量为50mL的棕色量瓶, 加入甲醇并稀释, 混匀后取对照品储备液, 含量为200mg/L。根据需求稀释成16mg/L及40mg/L, 用以测定原料药及半成品、成品丹参酮的ⅡA含量。供试品溶液制备:根据药典制备原料药及成品药供试品溶液。制备丹参醇提物溶液:取5mL丹参醇提物, 置入蒸发皿, 低温环境下减压干燥, 甲醇洗脱至量瓶中, 经定容、滤过即可获取。此外需制备丹参颗粒溶液。记录加样回收实验结果, 记录样品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加样回收实验结果

样品含量均为10.32μg时, 对照品加入量越多, 测得的量越高, 本次对照品组最多加入量为32.45μg, 测得量最多为42.21μg, 平均回收率约为98.67%。详见表1。

2.2 不同制备工艺下原料药、丹参醇提取物、成品颗粒中丹参酮ⅡA含量比较

两组均制备4批复方丹参颗粒, 改进工艺组原料药、提取物、成品颗粒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均明显较药典工艺组高 (P<0.05) ;改进工艺组原料药至成品颗粒的转化率明显高于药典工艺组 (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目前丹参有效成分提取相关研究主要偏向丹参中水溶性成分或脂溶性成分, 或是明确丹参脂溶性成分提取工艺后再对丹参药渣水溶性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笔者考虑丹参中脂溶性物质 (例如丹参酮ⅡA) 及水溶性物质 (丹参素) 具有良好药理作用, 且脂溶性物质和水溶解性物质差异大, 因此先使用乙醇提取, 再使用水进行提取的方法, 兼顾了水溶成分及脂溶性成分提取工艺。药典中药材粉末的加热方式是直接使用蒸气加热, 与本研究中改进工艺中的回流法比较, 前者用时及挥发油体积与回流差异不大, 但操作相对复杂, 当水蒸气冷凝结, 药材溶液过多, 不利于之后的操作。复方丹参颗粒制备中常用醇沉和水沉方法, 考虑患者日服用复方丹参颗粒量较大, 为了减少日服用量并保证药效, 因此笔者使用醇沉及水沉法减少提取液中杂质。但中药颗粒制剂的提取浓缩是难点, 复方中药剂量通常较大, 为了确保留住有效成分, 使用水沉及醇沉, 但存在溶剂耗损量多、有效成分损失大等缺点[4]。

本次改进工艺中成型工艺为干膏制作, 干膏中保留了足够的醇溶性成分, 并兼具水溶性成分, 考虑单一辅料不利于制成颗粒, 因此采用混合敷料法取长补短, 制粒效果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4批复方丹参颗粒制备, 改进工艺组原料药、提取物、成品颗粒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均明显较药典工艺组高;改进工艺组原料药至成品颗粒的转化率明显高于药典工艺组。考虑改进工艺通过使用回流法等减少了水及温度等因素对复方丹参颗粒半成品及成品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影响。可见改进后的制备方法更好地保留了丹参中的有效成分, 提高了丹参生物使用率。通过本次研究并结合前人研究, 笔者发现在改良工艺操作时, 要注意以下事项:在提取过程中, 需要对药材进行粉碎处理, 本次研究将三七和丹参均制成细粉, 但是当粉末过细时加热容易糊化, 不利于复方丹参颗粒制成, 因此粉碎的药材不能太细, 一般以能通过10目筛为佳[5]。

综上所述, 使用回流等技术改进传统制备工艺能显著提高复方丹参颗粒中有效成分含量, 提高药效,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改进药典中制备方法进行复方丹参颗粒的制备, 为提高丹参酮ⅡA转化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药典中复方丹参颗粒制备工艺进行改进, 减少水、温度等对丹参醇提取物含量的影响,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两种工艺制备成的原料药、中间品及成品复方丹参颗粒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改进工艺组将原料药转化为复方丹参颗粒成品, 4批平均转化率高于药典组 (P<0.05) 。结论:改进工艺后的复方丹参颗粒制备法操作简单, 能提高原料药至成品药的转化率, 使丹参得到更高效的利用, 减少工艺制备对丹参酮ⅡA含量的影响, 提高药效,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复方丹参颗粒,药物制备,丹参酮ⅡA

参考文献

[1]尹红卫, 邢琦, 周亚杰, 等.冰片内加法对复方丹参薄膜包衣片素片的影响[J].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4, 29 (4) :367-369.

[2]潘媛, 彭成, 刘建林, 等.川芎定痛颗粒活血化瘀作用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 19 (7) :174-177.

[3]张朝民, 查道成.丹参采收加工炮制技术[J].光明中医, 2015, 30 (7) :1568-1569.

[4]侯晓杰, 李玮, 张建锋, 等.加工方法对丹参中隐丹参酮及丹参酮ⅡA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 2014, 11 (9) :190-192.

中药制药工艺及设备使用分析 第8篇

1传统中药生产工艺

传统中药生产工艺如下:药材炮制(炒、炙、煅、煨、烘焙、水飞、洗、淋、泡、漂、浸、润、挑、拣、簸、筛、刮、刷、切等)—提取(水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改良明胶法、回流法、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和升华法等)—分离(离心法、板框过滤法)—精制(澄清剂法、醇沉法)—浓缩(常温浓缩、减压浓缩)—干燥(减压干燥、烘干)—制剂。

2现代中药生产工艺

2.1微波浸取

微波技术独特的“体加热原理”及其产生的一些“附加效应”,细胞由于吸收微波能,细胞内部温度迅速上升,使其细胞内部压力超过细胞壁膨胀承受能力,细胞破裂[1,2]。细胞内有效成分自由流出,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萃取介质捕获并溶解。微波萃取技术与现有其他的萃取技术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具有质量高、产量大、省时、溶剂用量少、反应或萃取快、产率高、产品质量好、后处理方便、安全,但其方法要求的装备复杂,溶剂选择范围窄,投资成本较高。

2.2超临界流体萃取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SF)是一种物质状态,当物质在超过临界温度及临界压力以上,气体与液体的性质会趋近于类似,最后会达成一个均匀相之流体现象。超临界流体具有类似气体的较强穿透力和类似于液体的较大密度和溶解度,具有良好的溶剂特性,可作为溶剂进行萃取、分离单体。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技术具有萃取效率高、收率较高、可以有选择地进行中药中多种物质的分离、操作温度低、操作方便、节省劳动力和大量有机溶剂、能耗低、提取时间快,生产周期短、工艺流程简单、减少三废污染等优点,但也存在对水溶性成分溶解能力较低、设备造价较高、更换产品时清洗设备较困难等缺点[3,4,5]。

2.3双水相萃取

双水相萃取是指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水相间分配系数的差异来进行萃取的方法。两种不同的水溶性聚合物的水溶液混合时,当聚合物浓度达到一定值,体系会自然的分成互不相溶的两相,这就是双水相体系。双水相萃取具有萃取条件温和、活性成分损失少、设备投资小、操作简单等优点。

2.4离子交换树脂

不少中药的有效成分是带电荷的或所带电荷与其他组分相异,可利用离子交换来进行分离。离子交换树脂具有比较成熟、可再生、成本较低、,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等优点。

2.5超细粉碎技术

超细粉碎技术是一门跨学科、跨行业的高新技术,把机械粉碎和气流粉碎两者原理结合起来,达到亚微米级的粉碎程度,是当今最先进的超细粉碎方法之一。超细粉碎技术特别适用于大部分为植物的根茎类、纤维素较多的中药材的粉碎。超细粉碎技术具有粒度极细、比表面积大、分布均匀、表面活性高、化学反应速度快等优点。

3中药制药设备使用

按制药设备产品基本属性分8大类:原料药机械及设备、制剂机械、药用粉碎机械、饮片机械、药用检测设备、制药用水设备、药品包装机械、其他制药机械及设备。中药制药常用设备主要有超临界流体萃取设备、自动煎药浓缩机、渗漉设备、提取罐、动态提取-浓缩机组、连续提取器、离心机、板框压滤机、多功能沉淀罐、大孔树脂吸附机组、摇摆制粒机、湿法混合制粒机、高速搅拌制粒机、干式挤压制粒机、沸腾制粒机、热风循环烘箱、喷雾干燥机、沸腾干燥器、真空干燥箱、双锥回转式真空干燥机、真空低温连续带式干燥机、冷冻干燥设备、远红外干燥器、微波干燥、旋转压片机、单冲压片机、全自动压片机、多层压片机、高效包衣机、全自动胶囊充填机、滚模式软胶囊机、滴制式软胶囊机、旋转制粒机、离心制粒机、快速整粒机、泛制法设备、滴制法设备、立式选丸机、滚筒筛、多功能制丸包衣机等。我国目前所药制设备传统制剂设备多,设备缺点是费时、费能源、粉尘飞扬严重。企业应该逐步更新制药设备并建立三级保养制度对设备进行保养维护。企业应该制定详细的设备使用操作规程,规定设备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安全需知等内容。按照新版GMP要求制药设备应具有满足药品生产所需的工艺功能和卫生、安全等配套功能,设备结构及其所用材料,不窝藏、滞留物料,不对加工的物质形成污染、也不对生产以外的环境产生污染或影响、且易于操作、维修、清洗的设备。

参考文献

[1]李天略,纪明慧,舒火明,陈光英,马建文,潘龙奎.微波辅助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花梨木挥发油成分[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9(8).

[2]张帆,齐小花,邹明强,解瑞丽,李锦丰,杨屹,张宏桂.微波辅助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细梗胡枝子叶中总黄酮的含量[J].时珍国医国药,2009(6).

[3]位华,宓鹤鸣,柳正良.超临界流体萃取结合柱色谱法从废次烟叶中分离纯化茄尼醇的研究[J].中草药,2005(5).

[4]张荔,吴也,肖兵,李晓东,陈洪.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研究新进展[J].福建分析测试,.2009(2).

固体制剂制药工艺的新研究 第9篇

药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很多人都服用过药剂, 剂型包括液体、固体和流体, 而固体剂型又包括许多类别, 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固体剂型有片剂、散剂、胶囊剂等, 这些剂型都是国民消费药品中的主要部分。相较于其他类型的药品制剂, 固体制剂制药具有其他一些制剂无法比拟的优势。从性能上来看, 固体制剂的物理、化学稳定性较液体制剂更好, 在存放过程中, 不会与空气、溶剂瓶中的材料等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固体制剂的生产成本较低, 可以节约企业经济成本, 同时固体制剂通常较小, 更易于人们的服用和携带。在药品的运输过程中, 药品极易因震荡、冲击而造成变质, 固体制剂可以避免这类变质的发生, 保证运输过程中的药品品质。从药物功能上来看, 服用固体制剂后, 固体制剂首先要进入人体溶解, 而后透过生理膜, 进入血液循环中, 确保药物功能可以完整保留, 被人体消化吸收。

2 固体制剂制药工艺的现状

2.1 药品质量保证问题

药剂的质量关乎到服用者的健康安全, 因此, 在制药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对药剂质量的控制。药品监察部门对药剂的质量要求很高, 但是在药剂生产过程中常会因为一些不可控的原因导致制剂的质量不合格。特别是片剂生产过程中, 影响片剂质量的因素有很多, 药物粉碎细度不够、药品混合不均匀、排合剂或润湿剂用量不足, 导致药品松散、运输过程中受冲击震荡裂片等都会导致药物的质量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固体制剂的品质, 影响药物的功能性。

2.2 药品包装的问题

目前, 市场销售的很多产品都会存在包装问题, 一些生产厂家为了满足购买者虚荣的购买心理, 对产品进行过度包装, 产品外包装华丽, 但内部实物与正常商品并无区别。近几年, 很多人购买药物除了用于身体疾病的治疗, 更多的是为了作为礼品赠送他人, 因此, 很多药品生产厂家都采用高档的包装来装扮药品, 使得很多药品都过度包装。这种过度包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护药品免遭损害, 但却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与我国坚持的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理念相悖。

2.3 药品废品的处理问题

固体制剂药品中含有许多药物成分, 这些药物成分虽能够帮助人们身体健康的恢复, 但同时也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由此可见, 药品成分存在一定的毒性。因此, 药品废品的处理需要格外注意。如果对药品废品的处理不当, 就会造成环境破坏, 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 同时还会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3 固体制剂制药工艺的完善

3.1 合理选择固体制剂制药材料

制药材料是固体制剂制药的核心, 药物选材和药物包装物的选材对药物的功效和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选择时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固体药物需要制成一定形态, 这就需要制药材料具有一定的黏合性, 使散装药物黏结成固体颗粒物或是块状物, 同时为了防止固体制剂变质, 在生产过程中还要注意固体制剂内部的水分、湿度, 要确保药品制作过程中成分混合均匀, 提高药物的细碎程度。在制药过程中还会加入一些辅助试剂, 在选择辅助试剂时, 需要根据药物的功能性及性质进行合理选择, 同时也要控制好加入的剂量。在选择固体制剂制药外部的包装材料时, 需要充分考虑其性质, 是否与药物发生反应, 确保包装材料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3.2 固体制剂药品适度包装

与其他商品不同, 药品的根本目的在于治疗疾病, 改善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 在包装时需要根据药品功能进行包装。固体制剂制药的包装需要坚持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理念, 根据药品的属性进行包装, 使药品包装与其本身属性相符。进行包装时, 要充分考虑包装材料的性质, 确保选择的包装材料不会影响药物的功能性。因此, 在固体制剂制药过程中, 需要进行适度的包装, 根据药品功能进行简易包装即可。

3.3 固体制剂制药工艺技术的提高

固体制剂制药的操作过程极为复杂, 为了加强制药工艺技术, 需要重复考虑固体制剂制药工艺的可行性与生产效率, 提高固体制剂制药工艺的技术, 采用最为精准和快速的操作手法提高制药的质量与效率。辅助操作的机械设备也是影响固体制剂生产效率与质量的因素, 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可以减少由于机械缺陷引起的质量问题, 提高药品质量。就我国目前药品生产的情况来看, 我国的固体制药技术水平有限, 需要进一步探索, 建立专业的研究团队, 协商研究生产工艺技术, 采用固体制剂制药工艺新技术, 改善药物品质。

4 结语

固体制剂制药工艺与其他形态的药品制造工艺相比更加复杂, 特别是在固体制药技术并不是特别发达的中国, 固体制剂制药工艺仍存在许多的问题。在制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科研团队需要更加积极地探索, 对固体制剂制药工艺进行完善, 研发更为先进的制药设备, 逐渐改善我国目前存在的固体制剂制药工艺问题, 提高药品的生产效率, 促进我国医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药品是国民生产的重要产品之一, 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药品按照形态可以分为固体、液体与粉末三种, 而不同形态药品的生产工艺也有不同,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药品生产安全。

关键词:固体制剂,制药工艺,工艺技术

参考文献

[1]赵晓宏, 陈迪华, 斯建勇, 等.中药新药片剂成型性研究的思路与方法[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02, (05) :37-39.

中药新药活心软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第10篇

1 仪器与试药

微型粉碎机 (上海天祥健台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胶体磨 (顶天轻工机械有限公司) ;软胶囊机 (上海天祥健台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片剂崩解仪 (上海黄海药检仪器有限公司) 。

活心软胶囊干浸膏 (自制) ;大豆油 (药用级, 西安悦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石蜡油 (药用级, 辽宁泉瑞试剂有限公司) ;聚乙二醇 (天津市风船化学试剂科技有限公司) ;蜂蜡 (广州创博化工有限公司) ;大豆磷脂 (北京美亚斯磷脂有限公司) ;明胶 (山东吉瑞特明胶有限公司司) ) 。。

2 方法与结果

2.1 原料制备

2.1.1 挥发油制备

按处方量称取独活、桂心、防风、当归、芍药、半夏6味药材,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 加10倍量水, 不浸泡, 蒸馏提取7h, 分取油层, 收集挥发油, 密封, 置于4℃冰箱保存。

2.1.2 干膏粉制备

(1) 煎煮法提取:按处方比例称取生葛根、甘草、附子3味药材, 与提取过挥发油的5种药材药渣混合, 加10倍量水, 煎煮1.0h, 提取3次, 收集提取液; (2) 醇沉纯化:经粗滤后, 水提液密度为1.10~1.15g/mL, 加乙醇使其含醇量为70%, 醇沉12h, 高速离心, 分离上清液, 得提取物纯化液; (3) 反渗透膜浓缩:纯化液经微滤、超滤后, 再经反渗透膜浓缩, 压力控制在0.4MPa以下, 得提取物流浸膏; (4) 真空冷冻干燥:流浸膏置于干燥容器内, 于0℃冷冻过夜, 启动真空冷冻干燥机, 待仪器达到平衡后, 冷冻干燥机中干燥30h, 收集干膏, 粉碎, 过100目筛, 得干膏粉, 密封, 置于干燥器中室温保存。

2.2 内容物处方组成研究

2.2.1 稀释剂

参考软胶囊生产常用辅料[3,4], 选择石蜡油、大豆油、PEG400三种稀释剂进行考察。稀释剂处方组成及考察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 选用石蜡油制成的内容物不均匀, 容易分层, 分层后的再分散性差, 稳定性差;PEG400、大豆油作为基质制成的内容物分散性、流动性均比较理想, 由于大豆油价格便宜, 在干燥时稳定性较好, 因此选用大豆油为稀释剂。

注:“—”表示差, “+”表示好, “++”表示很好, 表2、表3同。

2.2.2 助悬剂、润湿剂

大豆磷脂是一种常用的乳化剂和湿润剂, 蜂蜡为优良的助悬剂。在软胶囊的制备过程中, 两者配合使用较单独使用效果好。本实验以大豆磷脂为湿润剂、蜂蜡为助悬剂, 考察内容物的流动性、切断性, 通过沉降容积比测定来衡量其混悬性。结果表明, 大豆磷脂用量为2%, 蜂蜡用量为4%时, 内容物的流动性及稳定性最佳。见表2。

2.2.3 内容物处方组成

综合以上结果, 浸膏粉 (加挥发油) 中大豆油∶蜂蜡∶大豆磷脂=1∶1∶0.08∶0.04时, 药液黏稠度适中, 流动性好, 长时间放置不分层, 药物分布均匀, 稳定性好。结合服药方案, 最后确定活心软胶囊 (1 000粒) 的处方组成为浸膏粉 (含挥发油) 330g、大豆油330g、蜂蜡26g、大豆磷脂14g, 规格为0.7g/粒。

2.3 囊材配方设计与筛选

2.3.1 因素水平范围确定[3,4]

囊材的选用和配比直接关系到胶囊的成型性与美观性, 其主要包含胶料、增塑剂、水、附加剂四类物质。本文拟采用明胶、甘油、水作为囊材并采用L9 (34) 正交试验对三者的配比进行优化。

明胶与甘油的比例从4∶1~1∶2范围均可形成胶皮, 但大于3∶1时胶液黏度大, 流动性差, 胶皮硬度过大;在3∶1~1∶1之间时胶皮硬度比较合适;当甘油与明胶的比例>2时, 胶液比较稀薄, 其胶皮弹性较差, 容易破裂;当甘油与明胶的比例<1时, 明胶浸泡膨胀效果差, 因此1∶2~2∶1的比例较合适。熔胶温度选择70℃、75℃、80℃。

2.3.2 嚢材配比关系确定

采用L9 (34) 正交试验方法, 选择水与明胶比例、明胶与甘油比例、熔胶温度作为影响因素, 设计三水平, 以软胶囊的崩解时间为指标进行考察。称取明胶适量, 采用80%水浸泡膨胀, 余下的水和甘油加热至熔胶温度, 混匀, 向其中加入膨胀的明胶, 搅拌成均匀的混合液, 60℃下静置, 滤过。囊材制成胶囊, 测定崩解时间, 进行综合评分, 评分标准:11~20min为81~100分, 21~30min为71~80分, 30~40min为61~70分, 41~50min为51~60分, 51~60min为41~50分, >60min为11~40分, 结果见表3、表4、表5。

由直观分析可以看出, 三个因素对工艺影响的主次关系为A>B>C。由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因素A、B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因素C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结合直观分析和生产实际确定最佳方案为A2B3C1, 即囊材的配比为明胶∶甘油∶水=2∶1∶2, 熔胶温度定为70℃。

2.3.3 软胶囊冷却时间和干燥条件考察

由于囊壳含水量较大, 不能直接干燥, 为保证胶囊质量, 必须待冷却定型后再进行干燥。实验结果表明, 室温下在转笼中冷却6h, 胶囊定型较好。选择适宜的干燥条件对保证软胶囊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采用转笼干燥法, 在30℃下, 分别干燥8、10、12、14h后取样, 考察成品的外观, 结果表明干燥12h时胶囊外表美观, 硬度适宜, 崩解时间符合要求。

2.4 软胶囊制备

本实验采用压制法制备软胶囊, 分散介质选择大豆油, 以蜂蜡为助悬剂, 大豆磷脂为湿润剂。将助悬剂、润湿剂熔融于大豆油后, 加入干膏粉及挥发油, 充分研磨制成黏稠度适中、流动性较好的药液, 按照明胶∶甘油∶水=2∶1∶2的比例制备囊材, 熔胶温度选择70℃, 室温下压制成软胶囊, 制得的软胶囊于转笼内冷却6h, 在30℃下, 干燥12h即得。

2.5 崩解时限检查

按照以上优化工艺制备3批软胶囊, 根据《中国药典》附录ⅫA崩解时限检查法测定崩解时限。结果表明3批样品的平均崩解时限为19min, 均符合《中国药典》相关规定。

3 讨论

“华佗治中风半身不遂神方”的药效已经过上千年临床实践的验证, 但由于其仅局限于传统汤剂剂型, 服用量大, 储存及携带不方便, 患者用药依从性差, 不适应现代用药需求。考虑到处方中独活、桂心、防风、当归、芍药、姜半夏六味药材均含有一定量的挥发油, 故将其制备成软胶囊, 从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遮蔽药物气味, 防止挥发油挥发, 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在软胶囊制备过程中, 以蜂蜡为助悬剂时必须注意其加入方法。如果将蜂蜡与浸膏粉直接混合, 浸膏粉会较快产生沉积, 起不到助悬作用;如果将所有物料混合后一起加热, 放冷后, 混合物趋向固态, 基本没有流动性。只有将蜂蜡与稀释剂熔融、冷却后, 才能发挥良好的助悬作用, 并保证良好的流动性[5,6]。

本实验采用压制法制备活心软胶囊, 内容物制备主要以沉降体积比、均匀性和再分散性为考察指标, 以制成稳定性好、分散均匀、具有良好流动性的软胶囊内容物。以崩解时间为考察指标,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囊材配比进行了优化, 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采用优选辅料和工艺制备的活心软胶囊质量稳定, 符合胶囊剂的要求, 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摘要:目的:优化中药新药活心软胶囊的处方、胶液配比及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平行试验对软胶囊的辅料 (稀释剂、润湿剂、助悬剂) 进行筛选, 通过正交试验对囊壳胶液的配比进行优化。结果:胶囊剂内容物的最佳处方为浸膏粉:大豆油∶蜂蜡∶大豆磷脂=1∶1∶0.08∶0.04;囊壳胶液的配比为明胶∶甘油∶水=2∶1∶2。结论:采用优选辅料和工艺制备的活心软胶囊质量稳定, 符合胶囊剂的要求, 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关键词:中药新药,活心软胶囊,制备工艺

参考文献

[1]李扬缜, 黄桂兴.华佗中风方治疗中风后遗症54例[C].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0:166.

[2]梁慧慧, 萧伟, 徐连明, 等.银翘解毒软胶囊制备工艺研究[J].中草药, 2013, 44 (8) :965-969.

[3]李瑾, 李盼, 王露.中药软胶囊渗漏与胶皮处方筛选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4, 37 (5) :93-95.

[4]刘宝书, 王如伟.中药软胶囊的辅料与制备工艺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 2010, 29 (6) :764-767.

[5]尤依静, 赵美玉.浅析软胶囊生产工艺[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3 (4) :60.

中药制剂工艺 第11篇

【关键词】 药物制剂;工艺;成型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4-0019-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drug propertie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mponents, and the drug productive technologies on the molding of solid oral preparations. Methods Single-component medicine and multi-components medicines were selecte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of extracts drying methods and granule method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preparation property of 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was more stable than others. The moisture of Huanglianshangqing extracts on hot-wind circle drying was low than their were on band-type vacuum drying, but it was on the contrary in hygroscopicity.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weight of Huanglianshangqing Tablets on band-type vacuum drying was significant improved after secondary granulation. It was hard for Fufang Niuhuang Xiaoyan Capsules to pelletize for its poor granule character, which remains to improve further.

Keywords:medicinal preparation, technology, molding

随着制药技术与工业设备的发展, 中药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等也成为传统丸散膏丹后的常用剂型, 新的剂型品类也不断得到开发[1]。但是中药成分复杂,中成药制剂多数需通过提取成浸膏制备,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引湿性,制剂过程中颗粒易发生粘结。要解决中药固体制剂的吸湿潮解问题,较好的工艺就是制粒工艺和包衣工艺[2]。目前常用片剂成型的评价指标包括硬度、抗张强度等[3]。

本文选取不同处方的中西药物制剂进行研究:①单处方阿司匹林肠溶片,分析制粒后颗粒的引湿性与制剂成型的情况;②含有植物药、矿物药多种成分中药制剂黄连上清片,分析其提取浸膏采用新型带式真空干燥和传统热风循环两种干燥方式和制粒后颗粒的引湿性与制剂成型的情况;③含有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多种成分的中药制剂复方牛黄消炎胶囊,分析提取物浸膏粉及制粒后颗粒引湿性与制剂成型的情况。

强化中药制剂过程中影响因素研究,建立全过程控制模型,保证制剂工艺和质量的稳定性,从而保障药物的疗效[4],对提升中药产业技术水平意义重大。本研究表明,中成药因成分及制剂工艺的复杂性,干燥方式、制粒方式等因素均可能影响制剂加工的成型性和产品质量。

1 材料

1.1 仪器 BVD450带式真空干燥机,常州市优博干燥工程有限公司;CTC-Ⅲ热风循环干燥箱,常州市超群干燥设备有限公司;LHSZ600湿法混合制粒机,浙江迦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 试药 阿司匹林原料药(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黄连、栀子、连翘、炒蔓荆子、防风、荆芥穗、白芷、黄芩、菊花、薄荷、大黄、黄柏、桔梗、川芎、石膏、旋覆花、甘草,人工牛黄、黄芩、栀子、朱砂、珍珠母、郁金、雄黄、冰片、石膏、水牛角浓缩粉、盐酸小檗碱,均购自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水为二次蒸馏水。

2 样品制备

2.1 阿司匹林肠溶片颗粒 阿司匹林与淀粉等辅料混合,湿法制粒,得阿司匹林肠溶片颗粒,备用。

2.2 黄连上清片浸膏粉与黄连上清片颗粒 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黄连上清片的制法[5]902-903制备,分别采用带式真空干燥和热风循环干燥得浸膏粉,将带式真空干燥浸膏粉进行第一次湿法制粒,再进行二次湿法制粒;将上述黄连上清片浸膏粉、黄连上清片一次与二次制粒颗粒;备用。

2.3 复方牛黄消炎胶囊浸膏粉和复方牛黄消炎胶囊颗粒 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复方牛黄消炎胶囊制法[5]1067-1068制备,采用带式真空干燥得浸膏粉,湿法制粒;备用。

以上三个品种颗粒均采用热风循环干燥。

3 方法与结果

3.1 水分 按照《中国药典》(2010 年版)附录水分测定法第一法测定[5]附录52。各样品含水量均在3.0%~5.0%之间。结果见表1。阿司匹林肠溶片颗粒、黄连上清片二次制粒颗粒、黄连上清片浸膏粉(热风循环干燥)水分较低,复方牛黄消炎胶囊浸膏粉和颗粒水分均较高。

3.2 吸湿性 将过饱和氯化铵溶液置于干燥器底部,于25℃放置24h,使其内部相对湿度恒定在80%,备用。将不同品种和制法所得颗粒置于45℃烘箱中烘6 h,确保它们含水量接近。在干燥至恒重的具塞玻璃称量瓶底部放入厚约2 mm 按以上要求制备的颗粒,精密称重后置于上述干燥器中,将称量瓶盖打开,于0、1、2、3、6、9、12、24、36、48、60h精确称量瓶与样品的质量,计算吸湿率。以时间为横坐标,吸湿率为纵坐标绘制吸湿曲线。结果见图1。阿司匹林肠溶片颗粒最小;黄连上清片带式真空干燥浸膏粉与复方牛黄消炎胶囊浸膏粉吸湿性最强;黄连上清片带式真空干燥与热风循环干燥浸膏粉、带式真空干燥浸膏粉一次制粒与二次制粒的吸湿性有明显差异,热风循环干燥、二次制粒较低;黄连上清片颗粒吸湿性较浸膏粉明显降低,复方牛黄消炎胶囊颗粒吸湿性与浸膏粉差异不显著;复方牛黄消炎胶囊颗粒较黄连上清片颗粒吸湿性大。

3.3 片剂抗张强度 本研究选用在相同压力下压成直径10mm、片重约0.35g、片厚约3.0mm的平面片剂。所得片剂放置24h后测定硬度,按下式计算抗张强度(σT)。结果见表2。可见阿司匹林肠溶片颗粒抗张强度最小,黄连上清片带式真空干燥浸膏粉通过二次制粒颗粒抗张强度降低。

3.4 片重差异、胶囊剂装量差异 将片剂制成片重约0.35g,胶囊剂填充为每粒装0.35g(扣除空心胶囊的平均重量),进行称重,求得以0.35g为中心值,<-10%、-10%~-5%、-5%~-2%、-2%~2%、2%~5%、5%~10%、>10%各装量分布范围内的分布百分占比,样品号的重量为横坐标,结果见图2。可见阿司匹林肠溶片重差异呈正态分布,在-2%~2%区间分布数最高,黄连上清片二次制粒的片重差异分布仅次于阿司匹林肠溶片。复方牛黄消炎胶囊装量差异较为分散,在<-10%和>10%重量分布区间分布最多。

4 讨论

阿司匹林药物性质属遇水易分解、可压性极差、理化性质不稳定的化学药物[6],与中药黄连上清片、复方牛黄消炎胶囊比较,制粒后颗粒吸湿率低、抗张强度较低、片重差异小,具有优良的成型性。

中药黄连上清片不同干燥方式浸膏粉含水量有差异,新型带式真空干燥方式水分明显高于热风循环干燥方式,且浸膏粉吸湿性也较强,带式真空干燥浸膏粉经二次制粒后颗粒的吸湿性明显改善,颗粒抗张强度降低,片重差异情况也较好,因此黄连上清片浸膏采用不同干燥方式、制粒工艺对药物制剂成型工艺有影响。

复方牛黄消炎胶囊浸膏粉及颗粒对药物成型性质均较差,制剂难度大,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本研究仅对三种药物制剂的制粒工艺、浸膏粉干燥方式等对药物制剂成型工艺的影响进行了一种探讨,所选药物模型也较少,特别中药制剂来源广泛,提取工艺多样与繁杂,对于片剂成型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待于完善,以使结论更具有广泛性。

参考文献

[1]张俊玲.浅析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18):224-225.

[2]孙淑萍,狄留庆. 不同制粒方式所制颗粒的粉体学特征与颗粒的引湿性关系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09, 3 (3):279-281.

[3]崔福德,游本刚,寸冬梅.粉体技术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J].中国药剂学杂志,2003,1(2):68-74.

[4]Gary G Liversidge, Phil Conzentino. Drug particle size reduction for decrees-ing gastric irritancy and enhancing absorption of naproxen in ra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1995,125(2):309-313.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902-903,1067-1068,附录52.

[6]崔福德. 药剂学[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2: 270-271.

含挥发油类中药的炮制工艺研究 第12篇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

气相色谱仪GC-2010Plus:日本岛津;电子分析天平FA1004B:上海平轩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真空干燥箱DZF-6053: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粉碎机FW100: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1.2 药材与试剂

乳香、苍术、茵陈购自XX市XX药房, 麸皮购自XX市XX市场, 陈醋: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不同炮制方法炮制品制备

2.1.1 醋炙

将药材称取200g, 置于锅内, 不断翻炒, 喷以陈醋10mL, 炒至药材表面光亮, 出锅后摊开晾凉。

2.1.2 清炒

将药材称取200g, 置于锅内, 文火翻炒, 炒至冒烟, 药材表面光亮后迅速出锅, 晾凉。

2.1.3 麸炒

将药材称取200g, 置于锅内, 文火翻炒, 加入麸皮30g, 炒至挥发油被麸皮吸收完全, 出锅后除去麸皮, 晾凉。

2.1.4 烘制

将药材称取200g, 放置在玻璃器皿中, 堆放高度大概为2cm, 置烘箱中120℃烘烤2h, 取出晾凉。

2.2 不同炮制品挥发油含量测定

2.2.1 气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PEG-20M, 弹性石英毛细管柱 (30m×0.25mm×0.25μm) ;进样口温度260℃, 检测器温度280℃;采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70℃, 保持3min, 以2℃/min的速度升至150℃, 后以10℃/min的速度升至260℃;载气为N2, 流速1.0mL/min;分流比10∶1;进样量1μL。

2.2.2 样品溶液制备

将经4种炮制方法处理后的乳香、苍术、茵陈以及未处理的生品粉末各取100g, 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挥发油测定法对药材进行挥发油的提取, 用无水硫酸钠对挥发油进行干燥得样品, 将样品倒入20mL容量瓶中, 乙醇定容, 采用上述气相色谱检测条件对其进行测定, 按照下式来计算经各炮制方法后药材中挥发油的去除率, 见表1、表2、表3。

2.3 不同炮制方法所得炮制品收率比较

将晾凉后的炮制品及其生品置于玻璃干燥器中, 放置30min后, 计算收率, 结果见表4。

[g (%) ]

3 讨论

中药中挥发油是一类具有芳香气味的挥发性油状物的总称, 可采用水蒸汽将其蒸馏出来, 成分较为复杂, 常含萜类衍生物、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 通常作为中医治疗的有效成分, 但因其刺激性较强, 含量过高往往导致副作用增加[1]。本试验中对乳香、苍术、茵陈分别采用醋炙、清炒、麸炒、烘制四种方法进行炮制, 发现炮制后的乳香、苍术、茵陈的挥发油含量相较生品均有所下降, 其中采用麸炒法挥发油去除率最高, 烘制后3种药物得率较高。

目前从乳香中分离到的主要成分有五环三萜、四环三萜、大环二萜等化合物[2]。乳香的主要作用是活血止痛, 但其发挥实际作用的成分是挥发油还是树脂并未阐释清楚。苍术主要成分挥发油是由一系列的倍半萜组成, 具有健脾燥湿、抗病毒、抗缺氧作用、降血糖等作用。茵陈具有清热燥湿、利胆去黄的功效, 其挥发油成分在此功用上发挥重要作用。因此, 在对特定中药选择合适的炮制工艺时应联系具体的临床应用范围, 在把挥发油作为有效物质时应避免加热或减少加热的时间, 避免损失挥发油而影响疗效。而像乳香、苍术等由于挥发油含量高引起不良反应等情况, 可通过麸炒、烘制等方法进行炮制以达到去油、缓和药材燥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岳北阳.中药炮制原理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 2009, 7 (12) :79-80.

[2]郭辉, 张玲.乳香中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 2007, 9 (5) :50-52.

上一篇:结构力影响下一篇:作业布置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