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调试范文

2024-07-25

优化调试范文(精选8篇)

优化调试 第1篇

现阶段,直放站已经成为CDMA网络中解决特定区域覆盖的有效手段。但是直放站本身没有话务量,完全依赖于基站,直放站的引入势必增加基站的底噪,对信号隔离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自激干扰的风险,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网络造成一定影响。如何能够使直放站既充分发挥作用,又不对全网造成不利影响,这就需要在直放站初始设计和安装后做好工程调试和优化工作。

2 CDMA直放站的工程调试

从应用形式上来看,CDMA直放站主要有同频直放站、无线移频直放站、光纤直放站和干线放大器。不论何种类型的直放站,虽然调试方法不尽相同,但调试时都需要遵循四个原则,即信号引入看纯净度、上行信号调整看底部噪声、下行信号调整看功放线性和天线调整看隔离度。直放站的工程调试从整体上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设备的调试,主要包括信号源、上下行平衡、输出功率、上行底噪、隔离度和天线位置等方面的调试。另外一部分是网络参数的调试,主要包括邻小区配置、切换和话务均衡等方面的调试。

2.1 设备部分调试

如果是无线直放站,信号源的调试需要保证质量,无线站要求施主信号纯净、无多个基站信号被引入。其中施主天线波束要窄,并且安装位置不要太高,城市中可以安装在大楼的群楼里,天线隔离度要大于直放站增益15dB;施主天线前面100m内不要有其他运营商的基站天线。如果是光纤直放站站,一般要求光纤站覆盖的区域不能和施主基站的覆盖区域有重叠,接入端输入信号不能超过0dBm,工程调试中通常设置在0到-10dBm之间;光发射功率不能超过3dBm,一般在1dBm左右;光路总损耗不超过-10dB;光纤长度一般不要超过18km。而移频直放站信号源的调试与光线直放站类似,对传输天线的波束要窄,传输距离建议不要超过10km,传输路径要为视通。

系统的平衡在直放站调测中非常重要,主要反映在上下行增益上,因此上下行增益相差不能太大,室内通常在5~10dB的范围内,室外直放站通常在3~5dB的范围内。

功率的调试主要表现在要求功放工作在线性状态,实际调试中需要考虑到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要求输入信号不能大于设备的额定输出功率与设备增益的差值,如果输入信号大于这个值,需要将输入信号调小或在前端增加衰减器;其次是对增益的调整,就是对临界点的确定,增益达到一定值后继续增大增益而输出功率不再变化时,这个点可视为临界点,在这个点上将增益下降2~3dB,此时功放就会工作在线性状态。

上行底噪的调试,我们以无线直放站为例说明,其他类型的直放站可以以此为参考。无线站的调试首先要测算等效路径损耗,基站机顶到直放站施主端口之间的下行有效路径损耗等于基站机顶的发射功率减去直放站施主端口收到的功率。用公式表示为:L=PBTS-Pdonor。其中L为等效路径损耗,PBTS为基站的发射功率,Pdonor为施主口接收信号功率。一般而言,基站基顶接收到的噪声功率要小于-120dBm,通常上、下行链路频率相差不大,可近似认为上行有效路径损耗与下行有效路径损耗相等,考虑到直放站到达基站机顶的上行输出底噪不能大于-120dBm,可以测算出直放站施主端口输出的最大上行底噪功率PNoise=L-120dBm。

在调试直放站的底噪时,要特别注意两个特殊情况:一是当一个基站带多个直放站时,还要考虑多个直放站对基站总的噪声累积;二是室内分布系统带多个干放的情况下,还要考虑多个干放的噪声累积。

隔离度调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直放站系统是否会产生自激。对于无线直放站而言,隔离度参数尤其重要,无线直放站的隔离度测量了输入端口信号对输出端口信号的衰减度,只有当增益G<隔离度-15dB时,系统才不会自激。

当设备调试通过后,就可以对天线进行微调了。利用手机或路测设备,对覆盖区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适当的调整天线的位置和方位,使其达到最佳效果。

2.2 网路参数调整

其中相邻小区参数的修改如图1所示。

A、B基站互为相邻基站,Y、Z基站互为相邻基站,R为直放站覆盖区,在R增加开通后,基站A、B、Y、Z的邻小区参数均需要修改。同时在直放站开通后,引入新的信号或增加新的覆盖边界,形成新的切换边界或信号重叠区,这样就需要通过路测和系统参数的分析,对相关小区的切换关系进行调整。

在增加直放站后,由于是从基站引入的信号,因此势必会大大增加该基站的话务量,如果调试工作未做到位,很容易对基站造成拥塞,在站点开通后要认真跟踪系统参数,必要时要重新进行话务均衡和话务分配。

3 直放站开通的优化分析

在直放站建成并开通运行后,为保证直放站能在网络中安全、有效、稳定地运行,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优化。

我们可以通过对从前反向覆盖、前反向误帧率、接入失败率、掉话率、导频情况、切换等指标的优化,来提升无线网络的性能。

3.1 前反向覆盖

根据工程实测结果,我们可以选用直放站覆盖区域内各个地理位置上主导频的Ec/Io及手机的接收电平Rx作为衡量前向覆盖范围的尺度,在预期覆盖区域内主导频的强度Ec/Io一般要大于-12dB;Rx一般要大于-95dBm;而手机的发射功率Tx可以作为反向覆盖范围的衡量尺度,在预期覆盖区域内Tx要小于20dBm。并且正常情况下手机Rx+Tx的值介于-73~-83 dBm之间。

3.2 前反向误帧率

前反向误帧率FER是检验在覆盖区域和测试路线上的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的平均误帧率是否达到要求。而前反向误帧率FER又和链路传播衰耗直接相关。优化时我们要求在前向和反向链路上,预期覆盖区域内的测试路线上的平均误帧率FER≤2%。

3.3 接入率

接入失败率的定义为由移动台发起的呼叫中失败的呼叫次数与总的呼叫次数的比值。这项指标是测试整个系统的呼叫失败率。沿着指定的测试路线至少发起100次呼叫,然后统计失败的次数。优化中一边要求最大接入失败率不能超过3%。

3.4 掉话率

掉话率是指发生掉话的呼叫数与成功发起呼叫总数的比值。发生掉话的呼叫是指非移动台的原因、系统意外地失去了与移动台的射频连接,这会迫使移动台重新发起呼叫。

引起掉话的原因很多,如果移动台接收电平较低时,会导致Ec/Io较差。此时会引起前向误帧率增大,进而引起掉话。如果链路传输损耗较大,会造成反向误帧率较高,也会引起掉话。解决方法是改善该点的覆盖,适当调整直放站下行输出,并检查直放站天线是否对准基站天线,或者检查该地点是否受到其他信号源的干扰。

3.5 导频P N

直放站覆盖区不能有两个以上的强导频存在,否则会出现频繁的软切换问题,对系统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通常优化的方式是用路测系统在覆盖区域进行导频扫描,如果发现导频存在,则需要通过纯净直放站的取样信号,修改搜索窗参数来优化,严重时需要对PN码重新进行规划。

3.6 软切换

软切换是CDMA系统的基本特征。软切换直接反映了系统资源利用的合理与否,切换失败多数是由于服务小区的导频强度Ic/Io很低,同时在此小区范围内混杂了其他的强导频。移动台处于软切换过程中,发送的信号由基站进行处理,系统必须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持软切换,在前向链路中,过多的切换会降低系统的性能,而在反向链路上过多的切换会占用更多的资源。

实际优化时通常调整的参数是导频丢弃门限Tdrop、定时器衰减门限TTdrop、导频检测门限TADD以及修改搜索窗口参数,使软切换达到合理的水平。

4 结束语

在不增加基站数量的前提,直放站的引入保证了网络覆盖,并且可以延伸到基站难以覆盖的区域,同时也能大大节省网络建设成本。但是由于直放站本身设备的局限性和无线环境的复杂性,势必在网络中引入干扰,因此在直放站建成和开通运行后,调试和优化工作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需要在工程实际中不断总结。

摘要:直放站是解决盲区覆盖的重要手段,在CDMA网路中得到普遍的应用。直放站调试与优化的结果直接关系到无线网络的性能和用户感知,本文从工程调测的角度出发,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直放站,前反向链路,增益

参考文献

[1]张传福等.CDMA移动通信网络规划设计与优化.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优化调试 第2篇

1.安装督导

1.1卖方有责任督导、配合由买方另行委托的设备安装承包商完成设备的安装。卖方在设备安装中的具体工作如下:

(1)卖方有责任检查每台设备的现场安装条件,并提出书面检查意见;交现场监理工程师和安装承包商各一份。

(2)卖方负责控制柜内动力、控制线缆的接线,并负责完成该接线工作所需要的人、材、机具等费用;

(3)卖方有责任配合安装承包商对每台设备进行安装后的检查,并会签检查记录。

1.2 卖方的督导与配合工作应按下述程序进行:

(1)买方及监理工程师在合同设备开始安装一周前,将安装计划通知卖方。卖方在接到安装计划后三天内,指派具有足够经验和技术水平的人员前来现场检查现场安装条件,并于当天提出检查意见一式三份,交现场监理、买方、安装承包商各一份;

(2)安装现场具备安装条件后并开始正式安装时,卖方指导安装人员必须到现场指导安装人员严格按合同设备的安装要求进行安装施工。

(3)合同设备完成安装并开始进行检查前,卖方人员到现场配合安装承包商对每台设备进行安装后的检查。如果合同设备的安装符合有关规范及卖方安装手册、安装图纸、现场安装指导技术人员的要求,卖方应在安装检查记录上签字。

(4)卖方在安装现场的指导、配合工作,应接受现场监理工程师的监理。2.调试与调试配合

2.1 卖方负责所提供设备的单机启动、调试工作,实施程序如下:(1)设备安装承包商完成设备的安装、检查,并经现场监理工程师、卖方认可后一周内,由卖方书面提供设备单机调试需要的外部条件给买方、监理工程师、安装承包商各一份。

(2)安装承包商在将完成单机调试条件的准备工作前一周内,通过监理工程师书面通知卖方具体调试时间;卖方接到调试通知后两天内,应指派有足够调试经验的技术人员到现场,负责完成机组的通电测试、开机、调试工作。(3)卖方完成设备的单机调试后,负责出具调试报告;经现场监理工程师、买方签字的调试报告,交买方、监理工程师、安装承包商各一份。

2.2调试配合

卖方有责任参与并配合安装承包商负责完成的系统无负荷联合调试;有责任参与并配合由买方主持的与其他系统(如综合监控(ISCS))的联合调试、空调系统带生产负荷的联合调试。

* 卖方保证冷水机组和空调机组安装调试完成后,连续不间断成功运行三个月。运行成功后由买方和卖方双方签署试运行成功的报告,作为初步验收的依据。如果在三个月的试运行周期中出现故障,修复后重新计时运行三个月,如果同一台设备连续三次出现在三个月的试运行周期中发生故障,卖方应更换设备整机,并检查其他相同设备,如有三台及以上设备具有相同缺陷,则应更换全部设备。

2.3在调试过程中,如果发现设备有不符合用户需求书要求的部分,卖方应负责在30天内免费更换。

2.4 如果一台设备或其重要部件出现三次不符合用户需求书要求的问题,2.5 买方及监理工程师对性能或质量如有疑问的合同货物,买方有权选择双方认可的第三方,委托其按照用户需求书的要求重新进行测试。如测试结果不符合用户需求书的要求,卖方有责任在规定期限更换该货物,并承担一切费用。

分配网回传通道调试优化方案及分析 第3篇

关键词:单位增益,底噪,JDSU

1 小区状况及网络结构介绍

在调试前我们选取了一个各方面都比较复杂的小区, 该小区分配网为2000年前所建, 小区网络由一个光节点及42台放大器和5台模光 (延放) 组成, 覆盖户数1364户。小区为较老的开放式小区, 无源分配网络线路老化较严重, 楼道和室外网络均为明装线路敷设, 大部分接头未拧到位, 防盗盒内接头线路弯曲半径过小, 部分接头制作工艺较差。由于楼外线路及器件架设较高, 不易维护及调试。当前该小区所有楼房和及少数平房均已开启了双向互动业务, 以及双向数据业务。

该小区的光站型号为SG2000的四端口光站。放大器大部份品牌为亿通的也有极个别的迈威和路通放大器。

2 噪声及干扰情况分析

2.1 调试排查前在JDSU上观察到的端口频谱截图如下

2.2 根据频谱情况对噪声及干扰情况分析如下:

2.2.1

噪声情况比较严重, 低频5-20M已采用滤波器滤除。

2.2.2

本底噪声较高, 并呈现起伏状, 可能存在部分接头氧化或接触不良产生强烈的CPD。

2.2.3

频点49.7M和56.3M及附近空中信号干扰明显。

2.2.4

底部噪声呈倾斜状, 需要回传均衡进行调整

2.2.5

最高噪声已达50dBuv, 可能已出现激光器“削波”。

3 优化步骤

我们知道, 抑制噪声首先必须有很规范的回传通道调试, 除了规范的调试外还依赖于优良的施工工艺。阻抗的匹配、电气接触的良好性、接地的处理、减少活接头、不能有空载的端口等都是需要加以注意的问题。

3.1 回传通道的调试

3.1.1 光站内部调试

单位增益点的最佳电平全球公认为28dBmV, 即88dBuV (总功率) , 使用公式“总功率—10log (60MHz/3.2MHz) =CM信道功率” (目前我们上行业务带宽为3.2M) , 计算得出单位增益点的最佳调试电平为75 dBuV, 即在光机下行检测口发95 dBuV的反向信号, 进入CMTS电平需为60dBuV。而对于不同的光站所使用的光发模块的最佳驱动电平不同, 该数据可从各厂家了解得知。例如我们都比较熟悉的SG2000常使用的光发模块的最佳驱动总功率为75dBuV, 同样使用公式“总功率—10log (60MHz/3.2MHz) =CM信道功率”计算得出单频点光发最佳驱动电平为62dBuV, 即光发检测口应测得的电平应为42 dBuV。

但考虑到目前距离将整个回传通道部署满为时尚早, 所以我们就适当地提高一些, 一则为了远离激光器噪声本底, 二来对于国产设备的激光器了解尚不清楚, 适当提高电平可以获得较好的SNR。所以我们在实际调试时均提高了2 dBuV进行调试。即以在光发检测口测得44dBuV为标准, 进行光发模块前的衰减调整, 光站各端口的输入衰减均改插5-20M滤波器插片, 并联系机房进行联调, 保证进CMTS端口电平为60dBuV。

在机房调试完后为了验证调试的准确性, 务必在光站检测口挂CM进行测试, 在调试时我们发现由于CMTS每个不同的端口本身具有不等的衰减值, 导致挂CM测试后所得到的发射电平与实际调试应得到的理论CM发射电平不一致。因此每调试完一台光机后必须记录下挂CM所得到的发射电平, 以作为在调试放大器时的参考。

3.1.2 模光 (延放) 和楼放的调试

按照单位增益, 即0 dB增益法进行调试, 即在放大器检测口发95dBuV的反向信号, 反向输入衰减固定为0dB, 更换放大器反向输出衰减, 使得在机房端口测得回传信号为60 dBuV, 调试的同时注意观察每个楼放的底噪情况, 并做好记录。

3.1.3

在调试每台放大器时最好能在下行检测口挂CM进行验证, 保证发射电平与在光站下行检测口所挂CM得到一致的发射电平, 以尽量减小调试的误差。

3.2 底噪和噪声的排查过程

排查按逐户进行, 用频谱仪在用户门头检测每个入户线串出的干扰, 将用户家中产生的底噪控制在20dB以下, 超过的必须进行排查。至于要求控制在20dB以下, 是由于楼栋分配网的设计用户门头至楼放这段衰减都超过20 dB, 20 dB以下的噪声从用户家出来经过这段衰减后汇聚至楼放反向输入口实际上就很有限了。

在每个入户线底噪处理完后, 需测试该楼放的汇聚噪声, 我们一般不用监测口进行测试 (因为检测口已衰减了20 dB, 频谱观察很不明显。) 。建议使用motorola提供的专用测试探头进行测试, 如底噪仍达不到20dB以下, 则检查楼道线路及接头器件是否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楼放箱内器件接头一定要仔细检查拧紧, 由于楼放箱内器件接头离反向放大衰减较小, 一旦因接头松动产生噪声时只经过很小的衰减直接进入楼放反向放大模块, 噪声被放大后进入网络, 会导致回传通道各项指标的劣化。所以在每个楼放的底噪处理完后, 最好能轻轻摇晃几下楼放箱内器件, 观察频谱是否有变化。

当所有楼放底噪排查完后, 可通过JDSU查看该点所在端口的频谱, 如仍不理想, 可考虑是否是光站至楼放线路有干扰产生, 一般过流接头进水氧化或屏蔽断裂情况较多。

由于采用的是0增益的调试方法, 我们只要将进入楼放的底噪控制在20 dB以下, 考虑到汇聚等因素, 那么进入模光或光站的底噪应在30 dB以下, 由于光站单位增益点至机房CMTS端口衰减了15dB, 故考虑到设备自身产生的噪声等因素, 那么进入端口的底噪也就不会超过30 dB了。

4 优化结果

长期观察该光站所在端口频谱一直保持很稳定, 如下图, 且底噪在30 dBuV以下, 信噪比稳定在32dB以上, 该小区的双向网络用户报修率在调优后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5 调试排查结果分析

回传调试的关键在于光站内部增益的调试, 在确定了光发模块的最佳激励电平后, 单位增益点的电平是统一的, 无论是按照总功率还是按照单信道电平来调试都是很容易的, 正确调整光站内部增益是调试整个回传通道的关键。

在调试楼放时应注意一定不能有遗漏, 任何一个楼放遗漏或调试不标准都有可能不同程度的抬高本底噪声, 影响整体调试效果。

利用单位增益调试方法, 将原调试方法中的光站单位增益点至机房端口的5dB衰减, 下移至光站至楼放之间, 将噪声控制在光站以下的分配网中, 比原调试方法减小了光发削波的可能性, 从而大大提高了回传通道运行质量。

逐户进行噪声检测, 将噪声源控制在源头, 最大限度的控制了噪声的汇聚。

优化调试 第4篇

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的有效应用, 需要做好回路调试工作。回路调试系统包括一次系统、二次系统的接线、保护等的校验及其调试的功能。通过对这些系统环节的接线检查程序的优化, 实现其控制回路的有效调试。该环节的开展, 需要应用到一系列的设备, 比如合闸电源设备等。通过对合闸电源保险环节的优化, 从而保证其相关环节开关装置的有效使用, 以找到发生事故的原因, 实现其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保障其分合闸的正常性。开关状态在后台机上的反应。手动逐一分合一次侧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刀等, 查看后台机上的显示名称、时间是否正确对应, 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刀状态显示是否正确。若与实际相反, 检查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刀辅助触电常开常闭。点是否接反, 或检查后台机遥信量组态改正。变压器等设备信号的检查。变压器本体瓦斯、稳定、压力等信号在后台机上的显示名称、时间要正确;重瓦斯、压力信号应跳主变各侧断路器, 轻瓦斯、温度高信号应报警。变压器测温电阻有3根出线, 一根接测温电阻一端, 另两根共同接测温电阻另一端, 用以补偿从主变到主控室电缆本身的电阻, 提高测温的精度。

通过对二次交流部分的积极检查, 可以避免日常电力系统运作过程中的相关弊端。通过对升流器的利用, 可以实现其各个步骤的单相电流的应用。上述环节的稳定开展, 需要保证其二次电流回路的有效检查, 要避免出现其相关开路状况。在日常应用过程中, 要针对其保护装置面板的相关情况, 展开检查, 比如回路电路的相别环节、数值环节等的检测。必要的时候需要利用到钳流表, 来测量其计度电流, 通过对电流显示环节的优化, 保障日常工作的开展。升压器的应用频率在该程序环节中是比较高的, 利用它测试电压回路的应有电压、后台机电压显示值等。装置保护功能的调试一般根据线路、变压器、电动机等继电保护装置类型, 依据设计定值, 用专用继电保护测试仪在保护装置上加电流或者电压, 检查装置动作精度并传动断路器, 在后台机上应正确显示保护动作信息, 开关变位信息和动作时间数据。装置遥控功能的检查:后台应能可靠准确地遥控断路器分合闸。如遥控失败, 查找原因。测控装置或控制回路是否上电;直流屏合闸电源或者一次开关处保险是否投入。

在日常工作环节中, 要做好其后台监控环节的应用, 实现其相关设备的系统图的有效分析, 保障其断路器、隔离开关编号的有效应用, 针对其脉冲量的系数设置环节展开分析, 保障其实时报表环节、历史报表环节等的有效设计, 实现其完整准确性的提升。在此过程中, 需要实现其打印机设置的优化, 保障其整体环节的优化。能够实现自动打印和手动打印。对断路器、隔离开关等开关量加声响报警功能, 对保护动作信息加声响报警功能。与智能直流屏、智能电度表、五防等装置的通讯应正确。在最后阶段还应对整个综自系统完善, 确保综自系统防雷抗干扰, 检查各屏上标签框上应做好正确标识。

2 系统调试环节及其优化方案分析

通过对系统调试环节的优化, 实现对系统运行状态的有效检测, 以解决运作过程中的相关隐患。实现其差动保护极性的有效检验。针对其主变压器的相关负荷问题, 解决主变压器差动极性的相关问题。通过对监控后台机的深入应用, 保证其主变电流采样数据的深入分析, 促进其程序应用环节的稳定开展, 保障日常工作的顺利实施。正常状态下, 对于两圈变压器在同一时刻, 主变压器高低压侧A-a, B-b, C-c相电流波形应正好相反, 即高压侧为正半波数据, 低压侧为负半波数据, 且最大值相加应为0。对于三圈变压器, 送点侧与受电侧各侧电流波形相反, 且最大值相加应为0。如相反, 则需等停电以后在TA二次侧更改极性接线。

线路在充分负荷后, 就需要利用监控后台机进行相关环节的优化, 促进其相关时刻的电流电压数据的深入分析, 从而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在此环节中, 线路输送功率、变电站的线路送电环节都是比较重要的环节。通过对其电流相关环节的优化, 满足下序环节的开展, 这也需要实现其同半波数据的有效应用。A相电压正半波最大值应超前A相电流正半波最大值一定角度, 最大不超过180度, 即同半波数据内电流最大值落后电压最大值几个采样点;否则, 线路保护方向错误。根据装置采样频率可以算出两点之间的角度, 如12点采样, 则两点之间为360度/12=30度。同理, 可校验B, C两项。

通过对后台机的有效应用, 可以实现对电压、电流的有效监控。如果此环节中, 电压、电流和预计的不符合, 就需要实现其后台机的相关设置的检查, 比如二次接线环节、TA变比设置环节等。一般来说, 影响后台机正常显示的因素是比较多的, 要针对其主变各侧的功率问题展开优化, 促进其功率方向的深入分析, 从而满足现实工作的解决。针对其现场功率测量装置的深化应用, 保障其二次电流、电压的有效测量, 从而促进其功率的有效计算。如果不具备现场功率测量装置, 就要实现相关三表法、两表法的有效应用。则用相序表测量装置电压相序;电流相序电流极性是否正确, 可以在开关柜端子排依次短接A、B、C三相电流, 并拆掉端子排至主控室或柜上装置电流线, 在后台机上观察三相电流数据显示是否正确变化, 由此可排查电流相序的正确性;若电流相序正确, 应查电流极性是否正确, 各电压电流等级母线上进出有功功率应平衡, 各母线上所有受电间隔有功功率之和与送电间隔有功功率之和应相等。如不相等, 可根据变电所实际运行状态判断哪个功率方向不正确, 功率反的功率点将TA极性对调即可。

结语

为了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 要针对其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的现场调试方案展开优化, 促进其回路调试环节、系统调试环节等有效协调, 无论是试运行时期, 还是运行时期, 都要展开相关数据信息的有效应用, 实现其变电所的自动化现场调试体系的健全, 保障其内部各个环节的稳定发展, 从而满足日常电力系统的稳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权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问题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04) .

[2]周兰, 李福健.试析继电保护故障分析系统的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 2011 (02) .

优化调试 第5篇

1 核电工程调试工期概述

核电工程中的调试工期是指在核电工程施工完成后, 从冷态功能试验后期到整个机组满功率性能试验完成之间的时间, 是整个核电工程最后的性能测试和调试, 对整个核电工程的顺利、安全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影响核电工程项目调试工期的因素

2.1 核电工程设计

核电工程设计对调试工期的影响主要是设计文件发布延误对调试准备工作造成的影响。由于设计工作中所出现的调试导则、调试大纲、调试程序导则、系统安装原则等是调试工作的重要基础性引领文件, 所以, 设计文件发布的延误是导致调试工期延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核电工程施工方面

2.2.1 核电工程系统完整性的影响

核电工程施工是核电工程调试前的重要建设工作, 因此, 只有在完成核电工程施工, 确保核电工程完整性的情况下, 才能对核电工程进行调试工作。从另一方面来说, 保证核电工程系统的完整性是进入调试工作的重要前提。同时, 核电工程施工中的安装实验报告、试车报告等也是编制调试程序的重要依据。

2.2.2 施工质量的影响

核电工程施工对调试工期的影响还表现在施工质量对调试进度的影响, 如果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和标准, 就会使调试工作出现各种差错, 从而阻碍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延长调试工期。由此可见, 核电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调试工期的长短。

2.2.3 施工滞后的影响

施工进度滞后对调试工期的影响主要是施工完成的不确定性给调试工期的控制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调试工期的控制工作主要是指在工程未完工前, 提前对整个工程的调试工作做好计划和安排。但是, 工程施工的不确定性会造成调试工作和计划不能按照预期的安排进行, 由此延长整个核电工程的调试工期。

2.3 监管的影响

监管对核电工程调试工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国家电力监管、核安全监督、环境监管等对调试进度的影响。例如, 在对核电工程进行调试时, 需要与我国的电力主管部门沟通协调, 以测试核电工程与电网的兼容程度和使用可行性, 并找出核电机组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等。而对核电安全的监督主要是指我国核电安全管理部门对核电在运行和维护中的安全性能、措施的评估与审定, 并发放核安全执照。环境监管是指我国环境监管部门对整个核电工程环境安全性的评测。监管对核电工程的调试工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为核电工程对周围的环境和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所以对核电工程的监管与审查比较严格,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试工期的长短。

2.4 设备的影响

设备对核电工程调试工期的影响, 除了设备是系统功能调试工作的重要对象外, 还有设备的技术规格书和开箱资料是编制调试程序的重要依据。设备对调试工期的影响还表现在对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配合性的影响, 如果设备之间能够顺利地配合使用, 那么就会大大缩短调试工期的时间。

2.5 调试工作的管理效率

调试工作的管理效率主要分为调试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调试工作的合理分配。

2.5.1 调试人员的工作效率

对于核电工程的调试来说, 影响其工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工程调试人员的工作效率。它对调试人员的技术性和专业性要求较高, 如果调试人员经验丰富, 那么将会大大提高核电工程调试工作的效率, 从而缩短调试工期。由此可见, 调试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经验会对调试工期产生较大的影响。

2.5.2 调试工作的合理分配

核电工程调试是一个大的工程项目, 有很多组成部分和组成部件, 所以, 调试工作的合理分配影响着调试工期的安全、有序进行。如果能够合理地安排调试工作, 使各项调试工作都能按照一定的先后次序衔接进行, 从而提高调试工作的效率, 缩短调试工期。

3 核电工程调试工期的优化措施

3.1 加强对施工进度的控制

对施工进度进行控制, 主要是从影响调试工期的设计着手进行管理和把控, 从而使调试准备工作和计划有具体的实施依据。

3.2 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施工质量和安全对调试工期有着重要的影响。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可以缩短监管部门的审查周期, 还有利于调试的顺利进行, 从而大大缩短调试工期。

3.3 提高调试管理水平和人员的技术水平

优化调试工期的另一个重要措施是提高调试的管理水平和调试人员的技术水平。调试管理的水平是核电工程安全运行的关键——只有合理地安排和调度, 才能使核电工程的调试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同时, 提高调试人员的技术水平, 对优化调试方案、提高调试的准确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4 结束语

影响核电工程调试工期的因素主要分为工程因素和人员因素, 因此, 要想优化工程的调试工期, 就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改进, 提高核电工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缩短调试周期。

摘要:调试启动工作是核电工程项目进度控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对整个工程的顺利投入运行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调试工期过长, 则会导致核电工程不能按期交付使用, 从而对整个核电工程的进度造成影响。主要探讨了核电工程项目调试工期的影响因素和优化措施。

关键词:核电工程,调试工期,管理水平,环境监管

参考文献

[1]李华, 泰山核电厂物理启动实验的改进与优化[J].核电工程与技术, 2008 (03) :1-8.

优化调试 第6篇

作为当今石油钻机上的一个重要设备, 全数字电驱动钻机的电控系统已经成为石油钻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目前已形成年生产钻深1500~9000米的各种陆地与海洋石油钻机200余部生产能力, 并开发了可用于斜井和丛式井以及沙漠地区钻井用的钻机、顶部驱动、盘式刹车和交流变频驱动三项新技术。但还有不足:技术更新缓慢, 先进技术不够普及;产品的可靠性差;缺少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

2 系统简介

目前生产的大部分电控系统采用了西门子变频器作为动力部分, 西门子P L C为控制部分进行设计, 制造, 按照设备要求设计完善的保护系统, 整体的设计符合人性化标准, 故障率低。

3 厂内调试方法

按照设计图纸对整个配电系统和控制系统线路进行检查, 确保其线路安装正确、合理, 无短路、无漏电, 屏蔽线性能良好。保证供电后整个系统各个设备的安全;设置变频器与P L C之间的通讯参数;设置变频器控制应急参数;设计P L C控制程序, 并通过上位机完成P L C程序的下载;测试变频控制系统、配电系统及P L C系统等各种工艺逻辑、保护功能、互锁功能, 应能满足钻机设计要求和钻井工艺的要求;调试气、液等控制系统和其他辅助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调试各个监控仪表及显示设备的工作情况, 确保其读数正确。

4 现场调试及技术要求

井场电气系统:400/230V电气系统符合TN-S制式;400V配电系统安装一套接地检测电路, M C C各柜均具有接地保护且各控制单元具有检修锁定功能, 有显示仪表和测试按钮。钻机所有用房、泥浆罐、油水罐、所有电机、灯具、配电箱等电气设备应有独立的接地保护, 大撬座底部配接线柱, 电缆槽各绞接处配联接电缆, 并统一接地;各井场用房用电插座应带漏电保护设备。

气控操作系统:转盘刹车离合器搞挂灵活;自动送钻离合器搞挂灵活;可实现水龙头悬扣器的正反转控制;盘刹可实现紧急制动。

绞车悬停功能:绞车电机和自动送钻电机可实现“0”转速输出, 使绞车悬停。

绞车速度调整:司钻可对绞车电机进行无级调整 (0~2400r p m) , 并有屏幕显示, 绞车最大提升速度可达1.26m/s;可实现转盘正、停、反转和无级调速 (0~300rpm) , 电机转速 (0~2136r p m) , 并有屏幕显示;当大钩接近预定位置时, 调节给定手柄和制动手柄可实现绞车减速并刹死;

自动送钻:具有自动送钻电机自动送钻功能 (恒转速、恒钻压) 恒转速在0~60m/h范围内, 送钻钻压误差小于500k g;具有绞车主电机自动送钻功能 (恒转速、恒钻压) 恒转速在0~60m/h范围内, 送钻钻压误差小于500k g;当恒钻速钻进时具有对转盘扭矩、泵压、钻压进行设置限制的功能;当恒钻压钻进时具有对转盘扭矩、泵压、钻压进行设置限制的功能。

系统保护:过卷阀起作用时, 盘刹能实现紧急刹车, 同时, 通过P L C控制使电机停运;绞车A电机掉电或A (B) 变频柜 (或通讯) 故障失去使能时则盘刹实现紧急刹车, 如B (A) 电机出现上述情况则报警A (B) 、B (A) 主从关系适用;转盘电机掉电或变频柜 (或通讯) 故障失去使能时则转盘惯性刹车实现紧急刹车, 恢复供电后惯性刹车不能解除制动, 实现转盘反转保护;具有在处理事故时转盘扭矩设置超100%限制保护功能, 但不能超过规定值, 并在设定值前具有锁紧提醒功能;当自动送钻离合器因气压低自动分开时实现盘刹紧急刹车, 且离合器气压低报警, 此时如将离合器旋钮打到分位则盘刹不能自动解除制动;绞车电机和自动送钻电机及其离合器实现互锁;V F D房具有烟雾监测和温度 (控制在22℃~27℃之间) 检测功能, 通过PLC在司钻台上和VFD房实现声光报警;可设定上提及下放工况的报警 (声音和图像) , 减速和停车高度, 制动显示高度和实际高度一致;无论是自动或手动提升, 下放, 当游车到达报警位置时应当发出声音和图像报警, 到达减速位置时应减速, 到达停车高度时应停车并实现刹车;当超过限制时会实现紧急刹车;设定值可根据钻井时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钻井参数系统:配机械式指点重表, 立管压力表, 大钳扭矩表, 转盘扭矩表, 气源压力表, 液压源压力表和油压表及电流表;可显示:悬重, 钻压, 井深, 钻速, 转盘转速, 转盘扭矩, 井深, 泵压, 1#, 2#泵冲 (含累计值) 。立管压力, 出口排量, 钩速, 钢丝绳吨公里, 泥浆池体积, 泥浆池液面高度, 游车位置, 吊钳扭矩, 液压猫头压力, 液压猫头上卸扣扭矩等钻井参数;具有计算机监控系统, 完善的钻井报表显示和打印系统, 可实时存储, 记录和打印各种钻井工况下的电气参数, 钻井参数和部份参数曲线, 并可存储参数。

动力监视系统:通过发电机控制屏和同期柜实现对4台主发电机组的相应运行参数, 故障, 报警, 显示和控制的功能, 完成对4台主发电机的主从控制, 自动同步, 自动负荷分配和自动转移负荷功能, 同时在司钻操作屏上有显示, 并能在上位工控机中进行存储;具有功率限制保护, 当发电机组的负荷功率或总电流达到70%时功率限制指示灯亮, 当发电机组的负荷功率达到90% (可调) 功率限制值时功率限制作用, 声光报警, 且不能增加泵冲数, 转盘转数以及绞车速度, 此时如增加MCC负荷则相应减少泵, 转盘或绞车的转速从而使发电机的输出功率限制在设定值左右;并通过PLC在司钻台显示发电机运行参数和功率限制信号;发电机控制柜具有对发电机各种控制和单机参数显示。

5 结论

该钻机调试方法及技术要求是在研究了大量的国内外优秀的电动变频钻机性能, 综合其优点, 并根据多年现场经验总结得出, 实际应用证明可有效提升钻机出厂质量, 优化钻机性能, 降低故障率, 保证日后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确保钻井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因此减轻了售后服务的频率, 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 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摘要:油田钻机的正常运转和工作效率直接关系到油井的经济建设和成井率。由于其钻井工艺的特殊性, 对钻机电控设备要求特别苛刻, 因此钻机出厂前的调试工作以及技术要求的优化尤为重要。本项目结合石油钻井设备的具体应用实例, 探讨了先进的DB系列钻机控制系统的结构和特点, 并根据这些特点介绍了DB系列钻机电控系统厂内调试的步骤和方法, 以及现场调试中系统的优化和技术要求。

优化调试 第7篇

电力系统中的封闭母线主要有离相封闭母线、共箱封闭母线和电缆母线等, 广泛用于发电厂、变电所、工业和民用电源的引线, 承担着输送大电流的作用。全连式离相封闭母线通常用于200mW及其以上发电机组, 是一种大电流传输装置, 其导体和外壳均采用铝板卷制焊接而成。

2 全连式离相封闭母线的结构

全连式离相封闭母线的用途主要是用于发电厂的发电机跟变压器之间的线路连接, 而且, 为了便于之间的运输, 主要是在工程内就事先制造好若干段, 并在现场进行组装和焊接。

2.1 母线导体支持结构

母线的导体支持方式目前主要是采用较多的是三绝缘支持的方式。300mW的机组全连式离相封闭的母线导体采用的是三绝缘子支持方式。母体的导线和外壳的均为圆筒的结构, 一般都采用三个互成120°的绝缘子支持在母线导体的外壳, 在绝缘子与导体之间主要为弹性支持的, 下面的两个绝缘子的支持金具与绝缘子之间一般都是没有间隙的, 在承受的母线的导体重力, 而在上面的绝缘子的支持金具与绝缘子之间有10mm的间隙, 以达到控制定位的作用。

2.2 母线的外壳支持结构

全连式的离相封闭母线的外壳一般都采用的是槽钢抱箍抱紧的技术, 而抱箍通过的铰链或跟底座的连接, 最后再固定在支持横梁上面, 这样抱箍一般在支持横梁结构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而实践中证明, 若是母线外壳, 没有进行槽钢抱箍时, 就开始将母线导体与外壳进行相应的组装之后, 发现母体的原装外壳的变形较大, 而且导体与外壳之间的偏差有20mm, 若对母线外壳用槽钢抱箍抱紧后再跟我可进行组装的时候, 不但母体的外壳没变, 而且导体与外壳之间的同心度也在线路的要求范围之内。

3 全连式离相封闭母线的安装与试验

下面以我公司承建的印尼INDRAMAYU3*330mW燃煤电站为例。论述一下全连式离相封闭母线安装试验的工艺。

1) 离相封闭母线布置

2) 离相封闭母线的安装

(1) 母线、标高尺寸检查

安装前必须进行母线检查, 目测支持绝缘子是否有损坏、破裂现象, 母线是否有外壳变形、擦划伤、母线导体是否移位等现象。

在开始安装前, 检查土建工程, 发电机及变压器的尺寸和标高。以发电机出线端子、变压器低压套管和墙预留孔为基准进行检查, 校对安装尺寸, 修正误差为±3mm/m, 整体不大于±5mm。

确认封闭母线基础构架、PT柜、中性点柜的基础及标高、中心线准确无误后, 作出母线B相中心线并弹上墨线, 由地面反馈到母线支撑架上, 确保B相套管中心线与PT柜B相套管中心线, 封闭母线B相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 左右误差不超过±5mm。

(2) 封闭母线的安装

安装原则为先户内后户外, 户内为先里后外, 即按照母线总装配图, 先将发电机出线箱、发电机中性点箱、PT柜、励磁变吊装就位后, 调整出线箱的高度并焊好出线箱的支撑架, 然后由发电机出口开始进行母线的分段吊装。

外壳采用槽钢支撑底座。在支持点处先用槽钢抱箍将外壳抱紧, 抱箍通过轴与底座连接, 底座焊接于固定支撑钢梁上, 钢横梁则安装于预埋件钢架上。各段母线间或各段外壳间采用双半圆抱瓦搭接焊接。封闭母线在一定长度范围内, 设置有焊接的不可拆卸伸缩补偿装置, 母线导体采用多层薄铝片做成的伸缩节与另一端母线导体搭接焊连接, 外壳则用外壳抱瓦与两端外壳搭接焊。母线与设备连接处设置螺接的可拆伸缩补偿装置, 母线导体与设备端子导电接触面皆镀银, 用带接头的铜编织线作为伸缩连接件, 外壳用橡胶伸缩套连接, 同时起到密封作用。

母线导体连接接头或其它容易发热部位, 一般装设有测温装置 (如温度计) , 外壳上相应位置附近或其它容易过热部位则埋设铂热电阻, 其温度讯号可引入集控室进行温度检测。

母线导体靠近发电机、变压器、电压互感器柜连接处, 设外壳短路板, 并装设可靠的接地装置。采用一点接地时, 每一支吊点底座与钢梁必须加装绝缘层。

(3) 封闭母线的焊接

母线的焊接主要是离相母线的铝导体的焊接以及铝制外壳的焊接。封闭母线是承担电力传输的重要导电部件, 导体间的连接必须牢固紧密, 接触良好, 所以封闭母线焊缝的焊接必须要能够保证高质量的电气和机械性能。同时, 离相封闭母线外壳的焊缝还必须达到防雨要求。

焊接之前, 应检查外壳对导体的安全距离, 其值应符合相关规定。焊接前, 焊接区表面用砂纸或钢丝刷, 刷除漆层、氧化层, 并用酒精或其它清洗剂 (不含油剂) 擦净, 方可进行焊接。焊接导体双抱瓦时, 应用耐火石棉布遮住导体焊接区两侧以防止焊渣飞溅, 损伤绝缘子。在导体焊接完后, 用钢丝刷刷去氧化膜, 如有尖角需磨去, 并涂上相应的无光黑漆, 检查焊口附近是否有剩余杂物及工具等遗留物。检查完毕后方可进行母线外壳的焊接。离相封闭母线在焊接、清扫完毕后, 需要进行表面油漆处理, 目的是为了改善其辐射散热的性能。

(4) 封闭母线的检查

母线焊接完毕后, 应对封闭母线进行清扫、封闭, 并请业主或监理、施工单位等有关部门共同检查确认。

3) 封闭母线的试验

(1) 绝缘电阻试验

用2 500V兆欧表进行相间和相对地绝缘电阻检查, 母线整体测试值不低于100兆欧。

(2) 耐压试验

根据GB311.1~6标准中的规定进行母线交流耐压试验, 现场试验的工频耐压试验值应符合规定值的75%, 或根据厂家技术文件要求的试验电压值进行现场工频耐压试验。

(3) 淋水试验

根据GB8349-87《离相封闭母线》第6.3.3条要求对户外部分的封闭母线的外壳要进行淋水试验。

(4) 微正压系统试验

对于微正压充气的封闭母线, 还要进行外壳气密性试验。

4 离相封闭母线的优化设计

目前在我国国内的大容量的机组使用中, 全连式的离相封闭母线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但这些封闭母线都是在参照国外的容量等级来确定母线的结构尺寸的, 并通过设计与计算来确定最终的, 并没有考虑到投资的费用和运费的其他费用的指标。因此, 需要我们对此进行设计上的优化, 资金上的调控, 主要采用的是正交优化法。

封闭母线主要的功能是传输大量的电能, 一般电流量较大, 而且电线升温较快, 这样对母线的温度的发热考察是其运行的正常指标, 同事也决定了他的结构尺寸所要设计的大小。

全连式的离相封闭母线对于影响母线的温度升温的结构的参数, 通过计算来比较总体的费用, 并从众多的方案中来寻求比较经济的指标即总体的费用最优的一个方案, 然后进行综合的考核, 最终再确定最终的。

在正交优化的设计中, 影响经济的指标因素不同, 也就有不同的因子, 每个不同的因子的值称为水平。而其在正交优化的设计中, 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母线导体的直径、厚度以及母线外壳的尺度, 每个因子我们取五个水平, 那么在整体的因子进行组合就会有625个不同的方案来进行选定, 但利用正交法的话主要在25个方案中进行对比就可以选出一个最经济的方案来。

4.1 优化设计计算的主要原始数据

母线导体额定电流:Im=12500A;

母线外壳额定电流:Ik≈12500A;

最高环境温度:T0=40℃;

母线导体允许温度:Tm≤90℃;

母线外壳允许温度:Tk≤70℃;

相间距离:S=1400mm。

此外还需知道以下数据:电费C (元/kW·h) ;年最大运行小时数S1 (h) (运行部门提供6 000h) ;投资回收年限S2 (a) (6.67a) ;母线材料比重ρ (kg/m3) ;母线材料价格P (元/t) 。

4.2 经济指标计算

投资费B1= (Fm+Fk) *ρ*P×10-6元/ (相*m) ;

运行费B2= (Pm+Pk) *S1*C*S2×10-3元/ (相*m*a) ;

总费用B=B1+B2。

式中:Fm、Fk分别为母线导体、外壳截面积, mm2;

Pm、Pk分别为母线导体、外壳的电能损耗, W/m。

4.3 计算结果

1) 通过计算, 求得各因子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 即Hk影响最大, 依次是DK、Hm、Dm;2) 通过经济指标的计算, 并对其进行综合的考虑, 对比之后选择的结构尺寸主要为:Dm=500mm, Hm=12mm, Dk=1050mm, Hk=6mm。

4.4 全连式离相封闭母线的校核计算

通过优化的设计来进行计算, 初步寻定的全连式离相封闭母线的尺寸以及热、电力等进行综合的计算, 即可确定最终的方案。在参与核对的结果中计算的主要内容是:1) 母线的热平衡计算;2) 母线导体及外壳的热稳定性计算;3) 母线导体及外壳的电动力计算;4) 母线导体及外壳的固有振动频率计算;5) 母线导体及外壳的应力计算及强度和稳定性校核。

5 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得知, 在我国200mW及其以上发电机组中, 全连式离相封闭母线技术已经相对成熟, 在确定母线的外形结构尺寸时, 首先根据机组参数, 采用正交法进行优化设计, 从整体上再进行热、电力等各方面的计算, 进行综合的计算核对, 从最终的结构中选出最优的方案。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全连式离相封闭母线的结构特点, 然后结合笔者实践, 较为详尽的分析了该母线在现场的安装和试验方法, 最后论述了采用正交法对离相封闭母线进行的优化设计。

关键词:全连式离相封闭母线,支持结构,安装,试验,正交法,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1]火电厂电气设备启动调试.中国电力出版社.

[2]印尼INDRAMAYU3*330MW燃煤电站项目设计资料.

[3]离相封闭母线出厂技术资料.

关于机组调试期间调试系统晃动处理 第8篇

发电厂汽轮机在调试期间出现多次调速系统晃动现象。根据转速晃动的特点, 可将其主要的晃动问题归类为额定转速时的小范围和大幅度晃动、停高压油泵时的晃动以及任意转速时的晃动4种类型。本文对这4种类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对保证机组安全运行提出了合理的处理措施。

1 额定转速时的小范围晃动

1.1 小范围晃动的现象

当冷态启动汽轮机达3000r/min时, 经常发生小范围的转速晃动。如某次冷态启动转速达3000r/min, 进行电气方面有关的实验校队时, 发现高压调速汽门和中压调速汽门晃动, 约5~6秒钟晃动一次, 当时主蒸汽压力为2.3Mpa, 主蒸汽温度为300℃.当汽轮机转速小范围晃动时, 右侧 (面向汽轮机) 高压油动机的凸轮位置指示在40~58mm间来回晃动, 左侧在40~53mm间来回晃动;高压油动机活塞下油压一侧在0.6~0.7Mpa范围内晃动, 另一侧在0.4~0.5Mpa范围内晃动;中压调速汽门在全开和参与调节的界点位置大幅度来回晃动。由于高压调速汽门和中压调速汽门晃动, 引起转速在2982~3005r/min范围内变化。

1.2 小范围晃动的原因

这种晃动的主要原因是在额定转速时蒸汽参数、一级旁路门开启的大小等正好使中压调速汽门在全开和参与调节的界点位置, 中压油动机来回晃动, 用油量的变化导致高压油动机晃动。

1.3 小范围晃动的消除措施

当机组冷态启动时, 应选择合适的参数。若出现转速小范围晃动, 则应将其它蒸汽参数降低或提高来减少晃动, 并控制一级旁路开启的大小 (应根据锅炉的需要) , 避开中压调速汽门在全开和参与调节的界点晃动, 避免因几种因素的迭加而陷入危险的境地。另外, 有条件时将中压油动机凸轮改动, 的泄油阀管道上装了一个阀门, 但调节系统图上没有标注, 所以在机组启动前往往疏忽, 而未将此阀打开, 造成转子升速至一定值时, 主油泵打闷泵、发热而产生气泡进入调节系统, 这些气泡有可能在一次脉动油和二次脉动油或三次脉动油系统内。由于转速升高至3000r/min时, 调速油泵 (钻孔泵) 出口一次脉动油压升高, 导致一次脉动油管道内某些气泡破裂, 使一次脉动油压瞬间下降, 二次脉动油压、三次脉动油压升高, 高压调速汽门突然开大, 从而导致转速由3000r/min突升至3100r/min;又由于二次脉动油或三次脉动油管道内的油压升高, 使存在于二次脉动油或三次脉动油管道内的某些气泡破裂, 造成二次脉动油或三次脉动油压瞬间下降, 又使高压调速汽门突然关闭。

2.3 大幅度晃动的消除措施

为了防止额定转速时的大幅度晃动, 在启动前应启动辅助油泵以排净油系统内的空气, 然后启动高压油泵;在开机前还应活动调节部套, 摇起启动阀, 使主汽门、高压调速汽门开启一点, 再手扳危急保安器, 迅速关闭主汽门、调速汽门 (应重复几次, 以便排出调节系统及部套内的空气) 。此外, 为了防止高压油泵出口阀至主油泵间的泄油阀管道间的一个阀门未打开, 最好去掉此阀或将其卡在全开位置。

3 近满速停高压油泵时的晃动

3.1 晃动现象

某次温态启动时主蒸汽压力1.5/1.7Mpa、主蒸汽温度390/382℃、再热蒸汽温度380/363℃, 当转速达2902r/min时, 关高压油泵出口门, 然后停高压油泵。这时主油泵入口油压从0.16Mpa逐渐降至0.05Mpa, 一次脉动油压从0.76Mpa降至0.7Mpa, 二次脉动油压由0.88Mpa升至0.99Mpa, 高压油动机凸轮位置指示从50mm升到82mm, 汽轮机转速从2902r/min升至3011r/min.经瞬间变化后, 主油泵入口油压又回升到0.16Mpa左右, 一次油压也随即回升, 二次脉动油压随之下降, 汽轮机转速又恢复到2900r/min左右。

3.2 晃动原因

这种类型的转速晃动非常危险, 有时会使转速飞升很多 (如有一次热态启动时, 转速飞升达143r/min) .如果再迭加其它因素引起的晃动, 则转速的飞升会更高。引起转速飞升的主要原因是主油泵出口逆止阀卡涩。当切换高压油泵时, 汽轮机转速按电厂运行规程规定为2850r/min (调试期间一般控制在2850~2900r/min) .调节系统在静态调试期间高压油泵油压为1.86Mpa, 比正常运行时主油泵出口油压2.1Mpa偏低。

3.3 晃动的消除措施

为了克服主油泵出口逆止阀的卡涩现象, 将高压油泵的切换转速提高至2910r/min以上, 并消除卡涩隐患。在切换高压油泵的过程中, 主油泵、调速油泵进口油压先逐渐下降, 但当主油泵进口油压降至0.6Mpa时, 即刻恢复至正常值, 其间一次、二次、三次脉动油压基本不变, 转速也不变。但只要主油泵进口油压低于0.6Mpa, 一次、二次、三次脉动油压立即变化, 随即转速飞升。

4 结论

发电厂机组在调试期间调速系统晃动频繁, 问题较多。除了采取某些针对性的措施外, 在调试后期, 为防止调速系统转速晃动引起超速, 在机组启动前将功率限制器投入使用 (先将功率限制器与油动机行程关系找出, 一般将功率限制器指示定在10.5~11.0mm) , 当汽轮机组并网后, 再将功率限定器恢复。

摘要:对某电厂机组调试期间在3000r/min小范围及大幅度晃动、停高压油泵时的晃动、任意转速时的晃动等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优化调试】相关文章:

长沙长善垸污水处理厂A2O工艺调试优化运行02-01

无线调试05-06

电厂调试05-19

调试对策05-26

调试工作06-02

串口调试06-21

调试心理07-11

开发调试07-15

设计调试07-18

生产调试07-20

上一篇:卫星数字广播下一篇:大学读写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