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对股市的影响

2024-09-15

宏观调控对股市的影响(精选12篇)

宏观调控对股市的影响 第1篇

2008年从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全世界的经济衰退, 为了应对这一国际性的金融危机, 中国政府于2008年11月推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 初步匡算, 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如今, 时间已进入2015年, 我们将对这期间股市与宏观经济指标数据进行研究, 得出宏观经济因素与中国股市之间的关系。

一、数据来源和变量的选取

(一)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我国2008年10月~2015年3月的时间序列数据, 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锐思数据库。

股市数据:上证综指月度收盘价 (clpr) (根据) 得到对数收益率r)

宏观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财政收入 (FR) 、新增信贷 (I) 、净出口 (NX)

(二) 变量选取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统计的是社会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最终价格, 它不仅同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 同时也在整个国民经济价格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反映经济中通货膨胀和宏观经济整体运行状况的指标。

2、财政收入 (FR) 。

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 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所以财政收入体现了政府的宏观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代表宏观经济运行的财政指标。

3、新增信贷 (I) 。

借款企业第一次向这家银行贷款, 就叫新增信贷。它所反映的是政府实施的货币政策, 例如, 当中国人民银行调节存款准备金率时, 就可以通过货币乘数调节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 从而确定新增信贷的规模, 而新增的信贷多成为私人投资, 所以新增信贷是投资指标的代表。

4、净出口 (NX) 。

净出口即出口产品价值与进口产品价值的差额, 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时, 出现贸易盈余, 反之, 则出现贸易赤字。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是其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影响一个国家国际收支的重要因素, 也是衡量宏观经济整体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

二、实证分析

(一)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经ADF单位根检验, 上证综指对数收益率r、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财政收入FR、新增信贷I、净出口NX均是平稳序列。

(二) 格兰杰因果检验

则上证综指对数收益率 (r) 是新增信贷 (I) 的格兰杰原因;上证综指对数收益率 (r) 不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财政收入 (FR) 、净出口 (NX) 的格兰杰原因。

消费价格指数 (CPI) 、财政收入 (FR) 、新增信贷 (I) 、净出口 (NX) 都是上证综指对数收益率 (r) 的格兰杰原因。

(三) 建立VAR模型

由于原数据均为平稳序列, 则直接建立VAR模型。在建立模型过程中, 发现财政收入 (FR) 加入后模型不平稳, 故先在上证综指对数收益率 (r) 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新增信贷 (I) 、净出口 (NX) 之间建立VAR模型, 之后再对r与财政收入 (FR) 进行单独分析。

由上图可知, 该VAR模型的滞后阶数是5阶。模型建立后, 对其进行检验:如图所示, 无特征根在单位圆外 (Modulus均严格<1) , 表明序列平稳, 所建立的VAR模型是合适的。

基于该稳定的VAR模型, 我们进行上证综指对数收益率 (r) 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新增信贷 (I) 、净出口 (NX) 之间的脉冲响应:

对以上各图进行分析:

(1) 上证综指对数收益率 (r) 对其自身的变动在第一期就有较大反应, 随后逐渐减弱。

(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新增信贷 (I) 、净出口 (NX) 对r的总体影响并不是很大, 相对来说, r对CPI在第2期有一个短期的正向响应, 之后变为长期的负向响应;r对I在第5期有一个较大的正向响应;r对NX有长期的正向响应, 并于第5期达到最大。

(四) 上证综指对数收益率 (r) 与财政收入 (FR) 的脉冲响应分析

如上图, r对FR在第3期有较大的负向响应。

所以, 综上所述:

(1) 上证综指对数收益率 (r) 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有短期的正向响应, 但随后变为长期的负向响应。从上文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升影响了股票市场的运行情况。CPI反映的是宏观经济中的通货膨胀状况, 即随着CPI的上涨, 通货膨胀也逐步上升, 而通货膨胀是影响股票市场以及股价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货膨胀主要是由过多的货币供应量造成的, 在温和的通货膨胀情况下, 资金会从传统的银行存款涌入股票市场, 从而造成股票市场的繁荣, 但是, 长期的通货膨胀将会推动利率上升, 导致股市资金外流, 从而使股价下跌。

(2) 上证综指对数收益率 (r) 对财政收入 (FR) 有短期的负向响应。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收费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 对股票市场影响较大的是税收收入和国债收入:税收收入中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和印花税会对股票投资行为产生短期的抑制作用;另外, 由于国债是投资者资金投入的方向之一, 因此它成为股票的替代品, 当国家国债收入增多时, 说明投资者的资金更多的投入到国债市场, 从而股票市场的资金就会相应减少, 即对股票市场产生短期的抑制作用。

(3) 上证综指对数收益率 (r) 对新增信贷 (I) 有滞后的正向响应。新增信贷指标可以反映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化, 当中国人民银行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时, 各商业银行可用资金增多, 相应的新增信贷也增加, 而这些新增的信贷大多转化成了私人投资, 投入到各个金融市场中, 推动各市场的繁荣。但是, 这种传导机制有一个时滞性, 即新增信贷的增加不能立即引起各金融市场价格的上升,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新增信贷逐渐流入股票市场, 就会推动股票价格向上运动。

(4) 上证综指对数收益率 (r) 对净出口 (NX) 有长期的正向响应。净出口是出口产品价值与进口产品价值的差额, 反映着一国的国际贸易情况, 通常, 贸易顺差以正数表示, 贸易逆差以负数表示。在本文的数据中, 净出口数值多为正数, 即在这段期间内, 我国多处于贸易顺差, 这样就会造成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而如果公众预期未来人民币会升值, 他们就会增加资产中股票的配置, 从而期待在人民币升值后获得本币资产升值的益处, 由此增加的股票需求同样会使得股票价格上升, 并且这种影响是长期的。

三、结论及建议

(一) 结论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增加对上证综指对数收益率具有短期的正向作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转为抑制作用。

2、财政收入的增加对上证综指对数收益率具有短期的抑制作用。

3、新增信贷和净出口的扩大会对上证综指对数收益率产生正向作用。

(二) 建议

1、依据本文的数据分析, 我国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动对于预测股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通货膨胀是影响股市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在金融危机前正面临着很大的通胀压力, 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通胀压力减小, 甚至出现了短时间的通货紧缩, 但在国家出台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之后, 从2009年底开始, 新一轮通货膨胀又出现了。根据本文的分析, 通货膨胀从长期来看对股市产生的是抑制作用, 所以保持物价稳定不仅是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 也是股市得以发展的一大前提。

3、财政收入体现的是政府的财政政策, 由于财政收入的增加对股票市场具有短期的抑制作用, 所以当经济特别是股市过热的时候, 政府可以采取相关的紧缩性财政政策给经济降温, 从而促使股票市场平稳运行, 保持经济的稳步增长。

4、在预测股市未来变化时, 可以适当考虑新增信贷和净出口的变化。新增信贷可以从政府投放货币的规模和私人投资的角度来分析。自2012年以来, 营业税改增值税的举措已使89%的试点企业税负减轻, 生产成本下降。随着试点企业的增多, 会有更多的企业拥有利润空间, 从而投资设厂, 增加信贷规模。另外, 2014年央行930房贷新政的推出将会刺激更多的可购房人, 使信贷规模进一步加大。尽管新增信贷对股市的影响是滞后的, 但它对股价的推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净出口反映的是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2010年, 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金融项目顺差分别增长至3054亿美元和2260亿美元, 巨额的双顺差产生的货币供给会流入到商品市场与金融市场, 当它流入到股票市场时, 就会推动股票价格的上升。

摘要:股票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承担着融资和资源配置等职能, 而且经常被人称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本文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VAR模型、脉冲响应等方法, 实证分析2008年10月2015年3月宏观经济因素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分析结果表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增加对上证综指对数收益率具有短期的正向作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转为抑制;财政收入的增加对上证综指对数收益率具有短期的抑制作用;新增信贷和净出口的扩大会对上证综指对数收益率产生正向作用。

关键词:上证综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财政收入,新增信贷,净出口

参考文献

[1]何海峰.对中国未来通货膨胀的一个判断[J].金融与经济, 2010, 1:004.

[2]刘宜鸿.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 2006, 19 (5) :33-34.

股指期货对中国股市影响的分析 第2篇

股指期货,是以股票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是交易双方事先签订合同,同意在未来的一个特定时间按照一定的价格进行股票指数交易的标准化协议。双方交易的是一定期限后的股票指数价格水平,通过现金结算差价来进行交割。

中国证监会于2010年2月20日宣布,已正式批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和业务规则,至此股指期货市场的主要制度已全部发布。2010年2月22日9时起,正式接受投资者开户申请。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自2010年4月16日起正式上市交易。股市的整体态势是以股票指数来诠释的,股指期货则是对股市整体态势的预期。它集合了影响股票现货市场的各种因素和对影响因素的预期、现货市场股指价格和成交量、投资者心理和行为等重要信息,连同期货市场交易动向,形成新的价格。在理论上,这个新价格是股票现货的预期未来价格,它既是以现货标的股指为基础,也是对现货的指导。因此,股指期货和股票现货市场之间存在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中国股市存在深远的影响,这影响即是积极的也存在消极的方面。

股指期货对中国股市的积极影响有以下五个方面:

1.股指期货可以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风险。对于股票投资者而言股票市场存在两种风险,一种是非系统性风险,另一种是系统性风险。对于前者,投资者可以通过多种股票的组合投资来分散风险。但后者是由于某种全局性的共同因素引起的投资收益可能的变动,没法用组合投资的方法避免。股票指数是用来反映股票整体价格变动情况的指标,代表着整个市场的走势,本身就已经基本消除了个别股票可能存在的非系统性风险。投资者在股票现货市场买卖股票,同时做一笔方向相反的股指期货交易,就可以同时转嫁非系统风险和系统风险。这既可为一级市场股票承销包销股票提供风险回避的工具,又可为二级市场广大投资者对冲风险,确保投资收益。

2.股指期货交易可以活跃市场,扩大交易量。投资者在进行期货交易时,必须按照

其买卖期货合约价值的一定比例来缴纳资金,作为履行期货合约的财力保证,然后才能参与期货合约的买卖。这笔资金就是我们常说的保证金。保证金交易原则使股指期货具有高杠杆性,可以用很小一笔资金买卖其几十倍的资产;再加上期货的买空和卖空机制,投资者不需要买卖真正的资产,这就大大增加了股票市场的交易规模,提高了股市的流动性,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繁荣了中国的股票市场。

3.股指期货有利于平抑股票价格,稳定股票市场。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功能,期货的价格是所有参与期货交易的人对未来某一特定时间的现货价格的期望或预期,是市场通过公开竞价而对形成的对未来某一特定时间现货价格的平均看法。所以当股票期货价格偏离股票现货价格一定程度时,套利行为使期货价格向其内在价格回归,致使股市不至于产生激烈的价格波动。开展股指期货还有利于增加市场的透明度。通过股指期货交易,加快影响股票价格变化的市场信息的传播速度,使许多原先可能滞后的信息披露,在期货市场得以迅速公开,同时也使很多信息得到提前的消化,减少将来一定时期内的未知性。提高了股市效率,有利于股票市场的稳定发展。

4.股指期货的推出有助于优化投资者结构。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参与者以中小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的规模只占30%左右。中小投资者大多以投机心态参与股市,不利于证券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股指期货作为一种新的金融衍生品,本身是一种更加有利于机构投资者参与交易的品种。因此,股指期货推出后,将提高证券市场的发展程度和层次,各种套期保值和套利行为将趋于活跃,中小投资者难以参与,这有利于改善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主体结构,大大加速机构化进程,使机构博弈成为市场投资的主流,我国也将像其他发达国家一样进入机构投资者主导的时代。

5.股指期货完善了股票市场的功能与体系,有利于增强我国股票市场的国际竞争力。股票指数期货为证券承销商提供了规避风险的工具,这一方面有利于新股发行试向上网价发行的转变,改变现在计划方式;另一方面可避免二级市场低迷给承销商带来的巨大风险,保证新股的发行与顺利上市。我国股票市场的功能与体系得以完善。没有股指期货交易的证券期货市场不是一个完善的证券期货市场,国际资本更注重的是回避风险,若无股指期货作为风险对冲工具,中国股市要真正与国际接轨便是一句空话。股指期货交易的开展推动了中国股市的国际化进程,它使更多的国际机构投资者可以进入中国市场,促进股指期货市场的发展与变革。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股指期货对中国股市的影响不总是积极的,它也有消极的一方面。具体表现在:

1.股指期货可能引发过度的投机行为,增加市场风险。由于期货交易实行保证金制度,使其存在着杠杆效应。这种以小博大的高杠杆效应,只要在股票市场上有一点点的波动,在期货市场的资金账户上就会有巨大的波动,因此这是一个极大的具有诱惑性的投机机会,极容易引发众多投机者利用股指期货作为工具进行投资操作,这样只要股票市场上有激烈的价格波动,他们可能无力支付巨额亏损而发生违约,而造成无法收拾的后果。但是在我国目前证券市场上主要是一些中小投资者,对股指期货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是有限的,造成了股指期货市场的高风险。

2.可能产生操纵股票市场及不公平交易等违法行为。股指期货推出后使我国从单边市场变为双边市场,为机构者提供了一个内幕交易的理想场所。机构投资者容易利用内幕消息通过股指期货市场随意操控股票现货市场,哄抬或者压制股票价格。而由于股指期货在我国是一个新的品种,我国的管理法规和监管机制尚不健全,这种行为所带来的风险将严重危害市场秩序,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3.在短期内会造成资金大量转移,使股市出现不合理波动。由于股指期货具有交易成本低、保证金低、高杠杆等特点,吸引了大量机构投资者和风险爱好者,因而使大量资金从股票现货市场流入股指期货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场的炒作氛围,致使股市不合理波动。大量的投机行为也会给股市带来不稳定性,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

分析可得,股指期货既能成为投资者对冲风险、调整资产组合的手段,进而促进股票现货市场的发展,也可成为投机者操纵市场的工具,进而给现货市场的发展蒙上阴影。问题的关键在于股指期货合约是否科学、合理设计以及风险控制、市场监管等方面是否严格要求。我们应该清醒、全面、客观地看待股指期货市场的产生对于股票现货市场带来的影响,既不能不顾本国国情、条件,盲目接受,也不要危言耸听,盲目排斥。

秦升

经济状况与政策调控对股市的影响 第3篇

阶段特征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结束了连续下滑7年的局面,进入了“七上八下”横向运行的阶段。2000年经济增长率从1999年的7.1%回升至8%,出现了一个重要的“拐点”。虽然2001年经济增长率回落至7.3%,但2002年又一次回升到8%。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数字在2003年达到了9.1%,经济出现了全面启动的信号。种种迹象表明,自1997年以来,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与通货紧缩为代表的经济萧条期正在逐步结束,目前经济发展正逐步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11月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已处在新一轮经济周期”,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

进入2004年,我国经济进一步快速增长。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9.7%,工业增长率17.7%;财政收入为6944亿元,同比增长33.4%,创历史记录;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8.2%,达到2398亿美元,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有可能达到1万亿美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2%;城镇新增就业25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28%,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就达115万人,占全年目标的23%。

从我国2004年的经济发展趋势上看,经济周期的运行将会延续2003年的势态,继续保持上升的势头。

存在问题

我国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出现以及当前经济大好形势的产生,应当主要归功于当前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实行了增发国债,扩大基本建设投资,刺激经济的政策。就是在这种持续几年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下,我国的经济才结束了连续下滑的局面,出现了强劲的上升势头。

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我国经济是投资推动型,经济增长靠投资推动,经济的过热也是投资推动的。当前,在我国经济不断大幅增长的同时,局部领域已经出现过热现象。其最主要表现就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规模过大。2004年一季度,我国固定资产增长43%,增幅同比提高15.2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19234个,同比增长31.1%;钢铁增长了107.2%;水泥增长了101.4%;此外房地产投资增长了41.1%;公共设施建设增长了81.6%。这些情况说明,我国已经明显地产生了投资膨胀。投资膨胀又进一步引发了一系列较为严重的问题。

一是投资膨胀引起了“圈地”膨胀。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必然要占用大量的耕地。到2003年底,我国的耕地已经从过去的17.5亿亩下降到14.9亿亩,减少了2亿亩。

二是引起信贷膨胀。2004年一季度,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8342亿元,同比增加23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来源中,一季度,银行贷款增长59.2%,同比加快了6.1个百分点。

三是引起通货膨胀。投资膨胀首先拉动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2004年一季度,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了14.8%,环比增幅也超过1%;3月,生产资料价格虽然有所回落,环比增幅仍达到1.3%。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以及粮食价格的上涨,又进一步引起了通货膨胀。2004年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了2.8%,4月上涨了3.8%。

宏观调控政策的转变

面对经济过热的状况,中央政府不得不采取了“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

第一,认真清理在建项目,严控新上项目。提高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建设项目的资本金比例。直接压缩投资规模。

第二,加强土地管理,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工作,继续做好清理开发区的工作。任何项目都是投资在土地之上的,减少了被占用的土地,必然有效地控制了投资规模。

第三,适度控制信贷规模,加强信贷管理。早在2003年6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随后,央行又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了一个百分点。从2004年4月25日开始,央行将存款准备金率再次提高了0.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坚持独立审贷,优化信贷结构, 加强了信贷管理。银监会也加强了对银行信贷的监管和约束。

可以认为,我国以单一刺激经济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阶段已经结束。目前已经进入第二个宏观调控政策阶段,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松紧搭配,有松有紧,结构性调整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宏观调控的目的是有效控制投资规模过快增长,减轻通货膨胀压力,促进经济平稳加快增长,避免经济大起大落。

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阶段是一个最复杂,也最需要调控艺术和调控水平的阶段。既要控制经济过热,又要防止经济复归低迷。如果政策运用得当,就可以有效地化解矛盾,保证经济健康发展。但是如果政策运用不当,经济过热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那么将进入第三个宏观调控政策阶段,即宏观调控政策全面收紧的阶段。当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全面收紧的阶段到来时,我国经济以及证券市场的发展必然要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从短期看,宏观调控政策全面收紧的阶段还不会来临。从中长期看,宏观调控政策全面收紧的阶段何时来临,关键要看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曾经先后出现过两个宏观调控政策全面收紧的治理整顿时期。一个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抢购风潮”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国家不得不采取全面收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经济进行治理整顿。另一个是发生在1993-1996年之间,由于社会中产生了非常严重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1994年全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21.7%,国家不得不又一次采取全面收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经济进行治理整顿。可以说,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是宏观调控政策松紧变换的风向标,通胀率的升高将是宏观调控政策由放松转向收紧的重要转折点。

从历史上看,经济周期与通货膨胀率存在着一种动态关系(见图):

图2

从右图可以看出,在良性通胀阶段(1990-1992年),经济周期是上升的;在恶性通胀阶段(1993年之后),经济周期开始下滑。

股市周期与通货膨胀率也存在着一种动态关系(见下图):

从下图可以看出,良性的通胀(1990-1992年)对股市是助长的;恶性的通胀(1993年之后)对股市是助跌的。

为什么在恶性通胀阶段经济会滑坡,股市会暴跌?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产生了恶性的通胀,宏观调控政策必然会转向全面收紧。从右图可以看出,良性的通胀(1990-1992年)阶段,政策周期的运行是趋松的;恶性的通胀(1993年之后)时期,政策周期的运行全面转向收紧。而伴随着恶性的通胀阶段的来临,政策周期的全面收紧,不仅经济会持续滑坡,股市也会进入漫漫的熊市。

上轮通胀与本轮通胀区别

上一轮通胀与本轮通胀的相同点是:二者都是由于原材料价格升高推动的成本推动型通胀。

上一轮通胀与本轮通胀的不同点是:

1、上轮通胀发生在短缺时期,原材料价格升高,企业可以高来高走,从而引起全社会物价普遍升高;本轮通胀是发生在过剩时期,原材料价格升高,难以推动积压产品的价格走高,因而目前的通胀不是全社会物价普遍上涨的通胀,而是部分产品价格上涨过高导致的通胀。

2、上轮通胀是有涨无滞,整个社会物价全面上涨,社会商品没有积压过剩;而本轮通胀是滞涨并存,当某些商品出现短缺,价格大幅上涨的同时,还有许多商品仍处于需求不足,价格大幅下滑的状态。

3、上轮通胀是在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0.98%条件下发生,物价上涨至5%,仍属良性通胀,银行仍然是正利率;而本轮通胀是在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1.98%条件下发生,物价上涨至2%,银行就已经出现负利率,因此,银行升息的压力较大,宏观调控的余地较小。

4、上轮通胀是在社会就业压力相对不大,下岗职工人数相当较少的情况下发生,因此,通胀对社会造成的压力相对不算太大;而本轮通胀是在社会就业压力较大,下岗职工人数较多的情况下发生,物价刚有上涨,就形成对社会的较大压力。

5、上轮通胀是在经济运行全面过热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通胀的恶化,导致宏观政策全面收紧;而本轮通胀是在经济运行中出现部分过热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宏观调控政策只是结构性收紧,而不会产生宏观政策的全面收紧。

因为本轮通胀的特点,就决定了在通胀率还不很高时,就要采取适当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同时,也决定了宏观调控政策不能全面收紧。

未来股市将如何运行

目前,由于我们采取了适当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股市已经受到很大的影响。2004年4-5月,上海股市已经从1783点连续跌到1500点附近。未来的股市如何运行,将直接取决于未来的宏观调控政策如何。而未来的宏观调控政策如何,又直接取决于未来的经济状况如何。从短期来看,关键就看第二季度各项经济指标的情况。

如果第二季度各项经济指标显示,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产生了作用,过热的经济得到有效的控制,下一步的宏观调控政策就会松一松,股市就有可能涨一涨。如果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没有产生作用,过热的经济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下一步的宏观调控政策就会进一步从紧,甚至推出利率上调的政策,股市就有可能继续下跌。

我认为,只要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得到有效控制,增速出现回落,投资品的价格就会回落,通胀率就会随之回落。具体讲,只要第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得到有效控制,不超过40%;物价(CPI)保持在3%左右,不超过4%,宏观调控政策就有可能减小收紧的力度,同时,商业银行的利率也就没有提高的必要。

问题是今年一季度GDP增长率达到9.7%,这是与去年一季度9.9%这样一个较大基数相比较的情况下形成的。而今年二季度的经济即使维持较平稳的增长,但是由于去年二季度受非典影响,GDP只增长了6.7%,与这样一个较小的基数相比,今年二季度的GDP增长率很有可能超过10%,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容易给人们造成经济过热的错觉。

需要理解的是,政府采取收紧的政策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其目的是要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而不是要限制国民经济发展。因此,政府在进行政策调节时,不可能在目前采取全面收紧的宏观调控政策,政府在调控经济过热的同时,也会保持和保护来之不易的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

可喜的是,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宏观调控效果已经显现:“1-4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10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8%,增幅比今年1-3月回落5个百分点。4月当月投资3989亿元,同比增长34.7%,增幅比3月回落8.8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投资明显加速,第二产业投资增幅回落较大。”“除石油加工等少数行业外,工业各主要行业投资增幅均呈回落态势。”“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已经显现,一是投资的增长速度在逐步下降,特别是房地产增幅下降较明显;二是贷款增长速度下降明显;三是4月当月新开工项目得到了初步控制;四是投资品供应的紧张局面已经有所缓解。”另外有统计表明:2003年12月,房地产投资增长了41%,而今年3月只增长了27%。房地产投资的增幅回落,减少了对钢材的需求,引起钢材价格的大幅下跌。这对减轻未来的通胀压力,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只要各项经济指标能够向可控的方向不断转化,宏观调控政策就不会进一步从紧,我国的股市就有上涨的空间,就会有较大的机会。

宏观调控对股市的影响 第4篇

股票市场的发展对宏观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并且与实体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但股票市场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 而股市的波动性其实代表一种不确定性, 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和宏观经济的关系, 主要体现在股票市场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还有政策和周期性方面的联系。

大量的统计资料显示, 股票市场的价格指数一般与名义GDP上升趋势相一致, 因为当实际产量和价格上升时, 股票价格也随之上升, 对于实体经济来说, 产业的发展状况影响多数公司的经营业绩, 从而影响普通股票的收益和投资回报率, 最终影响股票价格的涨跌和股票指数的涨跌, 而企业又受宏观经济基础变量如GDP, 货币供应量等的影响, 因此股票价格的波动性也主要取决于这些经济实体变量。但是也存在相反的证据, 如Harris (1997) , 他指出, 在欠发达国家, 股市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效应是非常弱的。

为了寻求股票市场和宏观经济运行的关系, 本文以韩国1990年1月份-2013年9月份的月度数据为基础用GARCH模型建立模型, 采用VAR方法对两者之间的波动性进行研究, 用实体经济变量来解释股票价格的长期波动性。

二、数据选取

本文数据来源于韩国银行, 取1990年1月份至2013年9月的月度数据, 主要变量有韩国KOSPI综合指数, 广义货币供应量M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进出口数据, 我们用对数形式 (Log YtLog Yt-1) =△Yt来计算货币供应量和进出口数据的增长率。

三、统计特征

下面是GARCH波动性测试, 经检验货币供应量, 居民消费指数, KOSPI综合指数收益率均符合条件: (见表1)

NOTE: (我们使用AIC和BIC原则选择滞后阶数, KOSPI月度数据无法通过E-GARCH检验, 说明月度数据不适合该模型)

进出口数据因为通不过ARCH模型检验, 因此我们使用求方差的形式计算其波动性:

是进出口增长率的均值。

四、VAR分析

进行向量自回归分析 (VAR) 之前要保证数据的平稳性, 我们进行ADF单位根检验, 发现存在单位根过程, 因此我们采用一阶差分, 然后进行单位根检验, 发现数据符合一阶单整I (1) , 然后我们确定阶数.通过AIC和SBIC准则, 我们选取2阶:

五组方程式如下: (代表股票波动性一阶滞后一项, 以下以此类推, 星号代表在10%置信区间显著)

第一组方程中, 我们可以看到, 股票的历史波动对于股票当期波动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但是其他宏观变量的变动性对于解释股票的波动性很弱, 而剩余4组方程式可以看出, 广义货币的变动对于解释其他宏观变量的波动性也很弱, 另外股市波动对于物价波动的关联度比较强, 这与传统经济理论相符, 除此之外股市波动无法解释对其他宏观变量的影响, 因此宏观经济的波动对于股市的影响是有限的, 存在着其他各种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 而韩国证券市场也需要进一步发展。

五、结论

通过上述VAR模型的结果, 我们可以看出宏观经济变量的波动性对于股市波动性的解释力度比较弱, 广义货币的波动性与股市的关联度在统计上显著地不确定, 这说明宏观经济波动不能很好的解释股市的波动性, 或许这里面存在其他经济变量, 并且最近几年, 政策性的变动对于宏观经济的发展有着显著地影响, 因此, 下一步本文将就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于股市的影响作出进一步分析, 波动性其实也代表着一种不确定性, 因此更多变量间不确定性的分析对于股市变动的影响或许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另外在多元回归中, M2, CPI, 出口, 进口4个宏观经济变量对于股市波动的解释也仅有8.07%, 5%的显著性下只有进口的变动性对于股市有一定正的影响, 韩国是以外贸进出口为主的国家, 所占的份额占其内需的部分相当大, 我们对韩国对于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进行了测算, 发现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3年一度达到20%多的份额, 而在我们对中国和韩国股市关联度分析中, 2013年第三季度相关系数竟然在0.7左右, 因此研究韩国市场对于国内政策性的制定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摘要:股市波动性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至今未有定论, 本文以GARCH模型和VAR模型来建模, 对股市波动性与宏观经济变量变动性之间的关系做出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 股市自身历史波动性对于股市当期波动性的解释能力最高, 而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很微弱。

关键词:股市波动,GARCH,VAR

参考文献

[1]Harris, Richard D.F, 1997, “Security market and Development:A Reasessment.”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pp.156-163

[2]David Morelli, 200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ditional stock market volatility and conditional macroeconomic volatility:empirical evidence based on UK data.”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ial Analysis, pp.101-110

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第5篇

99金融 992262余和成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的传导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资本市场上的货币需求已成为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制定与执行效果的重要因素,产生于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已成为货币信贷政策的主要传导机制之一。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目前银行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对中央银行货币信贷政策具有正负两个方面的双重影响。

一、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主要途径

据调查,2000年底,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总量占信贷资金总量的4.6%。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等企业信贷资金进入股市主要以直接的、合规的渠道为主,中小企业信贷资金进入股市主要是以间接的、不合规的方式为主。从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开展的业务来分析,银行信贷资金流人股市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银行资金直接流入股市的途径

从企业和银行两方面调查分析,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的途径主要包括:一是银行对证券公司贷款、股票质押贷款、债券抵押贷款为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提供了较大的活动空间。自2000年2月13日《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出台以来,银行与券商合作较顺利。此项业务既为证券公司提供了合法的融资渠道,也为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二是银行资金流入股市最直接的途径是证券公司从银行拆借资金。相对于贷款而言,这种资金来得便当,关键时能应急,是比较理想的品种。三是三类企业(国有、国有控股和上市公司)按规定投资股市,授信额度贷款为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开绿灯,其方式是通过银证转账和提现直接进入股市。

(二)信贷资金间接流入股市的途径

经调查分析并综合有关指标推算,信贷资金间接流入股市占流入股市资金总额的40%左右,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是以非三类企业为主。

1.信贷资金转移给“关联企业”,隐蔽地进入股市。企业A向银行申请的贷款或有贷款企业的自有资金,划转到大股东、母公司或与其有业务往来关系的企业B,由企业B将资金划入投资代理人或证券公司进入股市。

2.信贷资金以“委托代理”形式流入股市。委托理财是很多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企业的首选方式。受托代理人或券商会把资金用于新股申购或二级市场投资,其收益体现在企业财务报表上就是“委托收益”。

3.以“过桥贷款”的形式进入股市。由企业在证券公司存放一定的保证金,证券公司为企业提供担保向银行申请取得贷款,企业再将贷款划入证券公司进行股票投资。

4.通过购买上市交易的债券、参股证券公司等方式,部分资金转入股市运作。但这类企业对进入二级市场大多持谨慎态度。

5.用承兑汇票等方式轮回套取银行资金后进入股市。企业与子公司、大股东等“关联企业”协定,开具无实物交易的承兑汇票,然后到商业银行贴现,用背书的方式或票据再回购,取得银行资金。将取得的资金部分留作下一次的保证金,每次贴现又派生资金,创造出虚假贷款,以代理等方式进入股市,银行资金成本远低于在股市的盈利率,因此企业可以坐收渔利。

6.非三类企业常用自有资金投资股市,而生产资金缺口留给银行。流动资金贷款、担保贷款由于监管和信贷管理制度的缺陷,贷款被变相挪用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7.少数企业通过虚增盈利、货款不入账等方式,逃避信贷监督,以个人名义开户进行股票投资。这部分资金流入股市通常有两种渠道。一种是少数企业采取虚增盈利金额,提取所谓的经营利润作为长期投资而持有上市公司流通股票;另一种是违反财务制度,利用收贷款不入账或私设小金库截留企业资金以个人名义投资股票,带有相当的隐蔽性。

8.对自然人贷款的部分资金变相流入股市。对自然人而言,信贷资金主要是通过个人综合消费信贷、个体私营经济贷款以及通过证券公司担保将股票质押或存单质押等途径获得的贷款投入股市。

二、信贷资金台规地流入股市对货币政策的积极影响

信贷资金合规地流入股市将成为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新渠道。信贷资金通过正规的途径流入股票市场将吸纳一定的货币,股市对货币政策的反应越来越敏感。因此,制定货币政策时要考虑到股票市场。由于证券公司可用自营股票作质押向商业银行融资,在规定的范围内,质押率越高,从银行获得的贷款就越多,贷款成为股票后可再质押再贷款,如此循环往复,可通过乘数效应使证券市场的资金供应量成倍增加。不仅如此,由于股票质押贷款的施行,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分割状态被打破,股票质押贷款将通过乘数效应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新渠道,商业银行将重新具有再贷款的积极性。《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出台后,股票质押贷款业务既为证券公司提供了合法的融资渠道,也为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使商业银行增加了新的贷款对象,拓展了新的放款渠道。以2000年底沪、深两市总市值16087.5亿元为基数,平均股票质押率达20%左右计算,此项业务的全面开展将为股市带来3200多亿元资金,至少推动股指上扬15%以上。这对改善银行的资产结构,活跃股市,推动国企改革和支持经济持续发展将起到显著的积极作用。

适量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积极影响,这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信贷资金流入股市促使货币和银行的流动性提高。随着2000年信贷资金流入股市量的快速增加,货币流动性(M1/M2)自2000年初以来呈现出逐月增强的趋势,12月末,货币流动性为39.5%,比上年末高1.3个百分点。此外,信贷资金流入股市还会引起银行资产价格变动,进而改变银行的流动性,迫使银行调整其信贷政策,并通过信用供给量的变化,影响实际经济活动。第二,金融资产结构调整效应。信贷资金流入股市使货币政策的传导会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同时进行,这样会影响商业银行增加放款与投资,从购买证券和增加投资两个方面增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贷款结构调整也改变其资金融通条件,引致金融证券资产和实物资本价格上升,导致消费和投资支出增加,产量提高,直到价格上涨将多余的货币量完全吸收掉为止。第三,适量的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有利于扩大投资和消费,从而有利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供求平衡。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影响人们持有的资产结构,也影响人们拥有财富价值,并进而影响人们的消费支出。适量的信贷资金进入股票市场,必将影响该市场股票的供求状况,使股票价格上升,股指被推升。从而在两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一是在财富效应作用下,居民以股票形式拥有的财富增长,必然促进其消费的增加和投资的扩大;二是有利于上市公司在一个较高的价位配售股票,增加其募集资金的数量,有利于其进一步扩大投资和生产规模。合理的银行信贷资金与股票的相互结合相互转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货币政策的效果。一是从货币理论上看,诸如允许开办个人消费信贷、证券公司进入货币市场融资以及股票质押贷款等业务,皆属于金融制度创新措施,这些措施使证券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更为积极,也将推动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由货币供应量逐步改变为利率。二是在信贷供给过程中,企业大规模从股市直接融资,银行信贷供应资金的机制趋弱,中介机构可以提高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因而会对整个经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从而货币政策调控力度加大,也能有效地增强货币政策的效果。

三、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段市对货币政策的负面影响

证券市场的资金供给从资金来源看,可以分为居民可投入证券市场的增量资金与机构可投入证券市场的增量资金两部分。通过近两年的政策调整,目前我国各类市场主体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证券市场准入权。各类市场主体的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给货币信贷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影响了中央银行货币信贷政策的顺利传导。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增长过程中,收益率的差异会导致资金流向的变化。据推测,200O年股票一级市场平均收益率可以达到20%左右,一级市场集聚的资金量随着新股发行的日趋集中,最高时突破了7000亿元。随着股价连创新高,二级市场上的收益率也有大幅度的提高。资金自然会由实际经济领域大量涌向“泡沫”滋生的股票市场,但由于本应投向实体经济的信贷资金流入了股票市场,前两年,面对国内需求疲软、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我国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被削弱。货币政策失灵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政策传导机制,其关键问题是商业银行在扩大货币投放上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结果是商业银行大量的信贷资金从各种途径流入股市,2000年底一级市场上滞留资金7000亿元,二级市场股票流通市值l6087亿元,其中股票市场上新增资金的来源大量是2000年信贷资金增加额,造成银行对实体经济部门的投资和生产的资金供应不足,大大影响了货币政策的顺利传导和实施效果。

2.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使得中央银行对经济发展所需货币供应量的监测和调控更加困难。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使得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个方面的货币需求发生混乱,这一方面表现为银行业资金平衡难度增加,资金供求矛盾愈益突出,部分金融机构已开始依赖于同业存放来寻求资金平衡,银行抵御风险能力减弱;另一方面,使银行信贷需求管理难度增加,企业信贷需求由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从实物资产转向虚拟资产,影响了中央银行从实体经济部门获得的货币政策参考信息的真实性,增加了中央银行制定实施货币信贷政策的难度。

3.大量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对货币信贷政策最大的影响将是误导资金流向,削弱信贷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后劲。从银行本身经营来看,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目标,而大量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不仅不能给银行带来效益,反而使银行对这部分资金无法进行跟踪监督,必将影响银行对整个资金投向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使银行信贷资金形成新的风险。由于流入股市的信贷资金占用了银行的资金规模,银行对其他方面的投入必定减少,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项目得不到银行信贷资金的及时支持,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实体经济发展的滞后又将影响银行自身的健康发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国家宏观的货币信贷政策无法得到顺利实施。

4.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主要载体,其实体经济贷款不畅将严重阻碍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信贷资金没有进入生产经营领域,大量流入股市,会形成股市投资一片繁荣和活跃、实际投资却增长乏力的局面,进而形成整个社会资金供给充裕、但实业领域资金供应相对不足的局面。这会削弱银行进一步贯彻落实货币信贷政策的能力,削弱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也势必造成银行货币供应的放空和资金需求的大起大落,对尚待完善的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会构成较大的冲击,也使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政策效果削弱。

5.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使庄家操纵股市,影响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秩序。我国证券法明确规定,坐庄属违法行为。如果券商直接或变相地进行循环质押,则证券市场上的信用总量会大幅度扩张(质押率为l/3,入市资金总量将达到最初抵押股票价值的l/2,超出计划资金流入量的50%)。目前在股市上坐庄实际上是在操纵市场,银行作为资金的主要供给

者之一,常常被庄家绑进了利益团伙,从而间接成为股市的操纵者——通过各方的违规和钻空子操作,沆瀣一气地做局和投机,很容易造成整个证券市场的股价体系严重紊乱,资源配置功能受到严重阻碍,最终给证券市场及银行自身埋下重大隐患,进而影响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秩序,给货币政策调控带来负面影响。

四、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段市监管的措施

为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我们必须采取以疏为主、疏堵结合的措施。“疏”就是要开辟和疏通投资渠道,依法让合规的银行资金顺畅地进入资本市场;“堵”就是要堵住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中央银行与证监会、商业银行必须进行协调配合,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的监管。

1.对贷款投向进行实时监控,提高监管质量。一是充分利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及其他信息工具,建立统一的银行信息系统,监控借款人的所有借贷行为,防止出现借款人利用银行间信息传递不畅的缺陷,通过多方借款实现循环质押和循环贷款。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投向进行有目的的跟踪,发现有转移资金用途投入股市的企业,就立即进行通报并采取必要的收贷措施,由央行牵头,以同业协会的名义,对其执行停止一年或几年贷款、授信、贴现权利的处罚。二是利用高科技实现交易账户的实名系统,容纳不同的交易机制,实现对信贷资金流入股市、风险的实时控制,以及对交易记录的实时控制,并做到信息共享、监管一体,共同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现象进行查处。

2.加强人民银行、证监会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对信贷资金流入股市进行监管的合力。(1)对流向证券公司的大笔资金实行申报制度,从而减少违规流入股市的信贷资金。在当前实行分业监管的前提下,必须加强证券部门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之间的联系和协调配合,实行联合监管,使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消除监管“盲区”,减少监管“误区”,防止在结合部位银行信贷资金的违规流入。(2)建立健全监管当局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制度。就信贷资金进入股市而言,一是加强人民银行、证监会高层定期沟通制度,还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区域性监管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制度。二是建立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实施联合监管,充分共享监管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监管的职能作用,从整体上防范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

3.依法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进行有效监管。一是尽快制定加强对企业单位买卖股票的监管控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明确哪些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属违规行为及如何处置,如企业用信贷资金进行生产销售之后的资金来买卖股票是否违规,对已经发放的被确认为违规的信贷资金是否收回。二是依据《商业银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六条,《证券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票市场的通知》的规定,“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严肃查处各种违规行为。

我国股市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第6篇

关键词:股市;实体经济;VAR模型

1.背景

经济周期理论认为一国的经济增长并非一直呈现一种稳定的态势,相反经济活动一般是一种周而复始的过程。股票市场在提高资金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资本形成、完善金融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企业产权制度多元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善投融资体制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国内外学者普遍承认健全有效的股市能够预测实体经济运行状况。自我国股票开市以来,熊牛市交替总是伴随着牛短熊长的特点。2006年以前股市也有所波动,但波动的幅度相对不大,交易量也偏少,大多数人的投资意识还不够强。2006年末2007年初开始,短短一年的时间,股票增长率高达500%,带动交易量大幅上涨。从2008年开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股市开始迅速下行同样一年的时间,股价从6000点回落到1000多点。东方财富网在2012年根据我国股市的前期涨跌情况得出结论:中国股市不是西方国家成熟市场上经典意义上的实体经济、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实体经济、宏观经济上升股市可以涨也可以不涨;实体经济、宏观经济下降,股市一定跌。自2012年开始,就有人陆续提出中国已经进入新一轮的经济下行状态,并且短时间内无法脱离这种困境。然而股市却在2014年7月开始了新一轮的牛市崛起,打破了实体经济跌股市一定跌的局面,而自2015年6月,A股市场就进入一个去泡沫化、不断探底的过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主要指数下跌4成,股市似乎一直在我行我素,这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股市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了。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现行的股市与实体经济已经完全背离。对于股票市场的效率以及其促进和反映经济发展的作用历来受到国内学者的质疑,本文将结合本轮的牛市数据进行经济学意义上的检验,以实现对完善和促进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的意义。

2.文献综述

我国股市与尸体经济的相关关系,在早期股市刚刚起步时,部分学者承认我国股市与实体经济的关联度是显著的。蒋晓考察1998年7月至2001年1月数据得出股市工业指数与工业增加值具有高度相关性,实体经济的波动周期比股指的波动周期滞后3个月左右。随着股市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到股市交易当中,国内学者普遍认为股市与我国的实体经济是相背离的。李艳虹等认为我国股市与实体经济的联系可能仍然是微弱的,宏观经济变量与股票市场市值间存在一个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我国股票市场不能充分反映实体经济的运行状态,更容易大起大落。朱东辰等认为当股市有较好的表现时,经济发展也会随之呈现增长的良好态势,1992.¨一2002.6期间我国股市的股价指数和实体经济活动在长期内不存在相近的走势;股市波动不太能预先反映经济增长。李腾也认为虽然我国的股票市场总量和经济总量的发展趋势保持一致,但股票市场的价格指数却并不能反映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情况。谢百三更是直白地认为中国股市熊长牛短总体处于跌势,与蒸蒸日上的中国实体经济迥然不同。孙卓元认为我国股票市场回报的当前波动性主要受到股市的历史波动性以及物价指数、进口额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历史波动影响,股市场的先行指标作用在我国并不明显,股市只被动地对经济运行作出事后反应,而股票价格的现值关系则指出股票价格的波动性是向前看的,因此中国股市的波动性与实体经济波动的关系不是十分一致的。

一些学者也对我国的这种情况做出解释。谢庚认为中国股市虚拟化程度与实体经济的功能要求还不相适应。谢百三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不能自由兑换,股权分置,相当部分的国家股、法人股未能流通,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投资“饥渴症”依然在中国股市中顽强存在;IPO新股超量发行使中国股市成为世界股市中上市最快的,大量新股破发并拖累了二级市场走势。李腾认为股市的回报率远远低于了经济增长的速度,上市企业的经营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将股利进行了再投资,也导致中国的股利分红水平低于正常应有的水平。李艳虹等认为我国股市处于发展初期,而且产生的背景也非常特殊,形成了一系列难以在短期彻底改观的问题,包括上市公司结构失衡、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素质不高、监管力度和技术手段不足、股票市场制度和金融体系仍需完善等等。针对2014年的牛市到2015年的熊市,林鸿钧认为此轮牛市的最大预期在于中国经济转型成功,因此新兴产业的涨幅也最大。然而转型本来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过高的期待将催生价格泡沫。桂浩明则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距离见底企稳不远了,而且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也在发生积极的变化,新兴产业的增长开始加速,这就为此间股市的走高创造了条件。现在股市的活跃,是实体经济运行到一定阶段的反应,同时也是契合了国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增长模式这一重大战略的需要。

3.变量的选择和数据的处理

本文主要研究股市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涉及到股市与实体经济,通过建立VAR模型得出两者间的关系。由于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对我国股市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便于本文对股市的行情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分析,摒弃金融危机的作用,故本文选取2009.01-2015.12的月度数据进行本文的研究。股市的发展情况主要参考上证指数收益率(SI)、工业指数收益率(AI)和A股总市值的对数(1nAM),实体经济参考的指标包括工业增加值增长率(VA)、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CPI)、广义货币及侠义货币供应量的对数(1nMl及lnM2)、存款利率(r)。其中工业指数收益率每年一月份的数据缺失,为便于本文的研究,在此使用前一年末月数据与本年度二月份数据的均值代替。

4.模型的构建与实证分析

4.1平稳性检验

在建立VAR模型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一定的检验,以确保时间序列数据残差的非自相关性。本文使用Eviews软件使用ADF方法进行检验。

由表1可知,SI、IA与VA都是平稳序列,LnAM与CPI、lnMl及lnM2为一阶平稳序列,r为二阶平稳序列。这说明上证指数收益率、工业指数收益率与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具有长期稳定性,A股总市值的对数与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广义货币及侠义货币供应量的对数也具有长期稳定性。利率水平与股市不具有长期稳定性,这可能是由于我国的利率水平长期以来都是由政府决定而不是由市场决定,和市场不一定具有同步的作用。由于模型的建立还要求同阶平稳的变量之间具有协整关系,因此需要对符合条件的两变量进行协整分析。

表2的协整检验结果表明上证指数收益率、工业指数收益率与工业增加值增长率,A股总市值的对数与侠义货币供应量的对数寻爱长期稳定的关系,而A股总市值的对数与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对数不存在协整关系。

4.2建立VAR模型

根据以上的检验结构,本文的数据可建立三个VAR模型,分别为上证指数收益率与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VAR模型、工业指数收益率与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VAR模型以及A股总市值的对数与侠义货币供应量的对数的VAR模型。

通过AR根图对VAR模型平稳性的检验,得到的结果显示上证指数收益率与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VAR模型、工业指数收益率与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VAR模型的根均在圆内,模型是稳定的。但A股总市值的对数与侠义货币供应量的对数的VAR模型根不全在圆内,故模型不稳定。稳定的模型才可以进一步做脉冲响应分析。脉冲响应分析的是当一个误差项发生变化,或者说模型受到某种冲击时对系统的动态影响。

4.3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是用来衡量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其他变量当前和未来取值的影响轨迹,能够比较直观地刻画出变量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及效应。图一和图二描述了上证指数收益率(SI)和工业指数收益率(IA)对工业增加值增长率(VA)的脉冲响应函数轨迹,滞后期分别为10和20,图形均为长期收敛状态,纵轴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响应大小。实线部分为脉冲响应函数,虚线部分表示响应函数值加或减两倍标准差的置信带,在这里主要关注视线部分。观察图1,可以看出第一第二期SI对VA有一个平稳地正向冲击第二期之后回归横轴,并长期保持此状态。图2的IA对VA的脉冲响应与图1差别不大,只是在第三到之后IA对VA的存在较为明显的负向冲击,最终回归横轴。

4.4方差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描述的是VAR模型中的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所带来的影响,而方差分解则是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

表4为对有效的VAR模型进行方差分解的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上证指数收益率对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和工业指数收益率对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贡献率。在方差分析中,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对自身的贡献率普遍较大,上证指数收益率对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贡献率是逐渐上升的,但大部分处于小于1%的状态。说明上证指数收益率对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影响非常小。而工业指数收益率对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贡献率同样是不断增长的状态,但增长幅度较上证指数增长率稍大,但贡献率其实差别不大,最高也才达到1.56%。长期均处于增长的水平。

5.结论与本文研究的不足

本文通过使用2009年至2015年股市的描述性变量和实体经济的描述性变量的月度数据来研究股市与实体经济的相关关系,然而从研究的结果来看却不尽人意,我国股市与实体经济关系是十分薄弱的。首先,描述实体经济的变量CPI和广义货币供应量与股市的三个描述性变量不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其次,虽然股市的描述性变量对实体经济的描述性变量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有相对大的正向冲击,但也存在较长时期的负向冲击。最后股市对实体经济的贡献率占比非常之小。国内的学者在研究我国早期的股市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时,得出两者间背离关系的原因是我国股市的发展尚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但随着股市的交易资金的不断增加,股市的发展将对我国的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个理由已经不足以作为股市与实体经济薄弱关系的解释了。因此股市未来的发展在结合国内外以往的经验的同时,也需要积极的探索与国内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模式,以更加积极地发挥出其对实体经济的本质作用。

论信托信用对股市的影响 第7篇

一、信托和信托作用

目前金融行业各个分支各司其职, 不得混业经营, 各个分支都以其垄断性的牌照而成为其他金融分支不可取代的重要部门。例如银行不可以经营证券, 证券业不可以吸收存款等等。信托业经历了几年的沉寂, 近来发展迅猛, 创新不断, 成为令人瞩目的焦点之一。

那么什么是信托?信托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一) 信托

信托制度起源于英国, 在美国得到推广和发展, 目前美国、英国、日本和中国的台湾发展的比较成熟。1985年在荷兰召开的国际私法会议上通过的《关于信托的承认及其法律适用的国际公约》中, 信托被定义为:一个人, 即委托人在生前或死亡时创设的一种法律关系, 委托人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为某个特定目的, 将其财产置于受托人的控制之下。我国作为大陆法系国家, 对信托进行了如下定义: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 将其财产权托给受托人, 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 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 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1.委托人对受托人的信任, 是信托关系成立的前提;2.信托财产是成立信托的关键;3.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管理、处分信托财产是信托的一个重要特征;4.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管理、处分信托财产的两个基本前提。

(二) 信托的作用

1. 信托拓宽了投资者投资渠道

对于投资者来说, 存款或购买债券较为稳妥, 但收益率较低;投资于股票有可能获得较高收益, 但对于投资经验不足的投资者来说, 投资股市的风险也很大, 而且在资金量有限的情况下, 很难做到组合投资、分散风险。此外, 股市变幻莫测, 投资者缺乏投资经验, 加上信息条件的限制, 难以在股市中获得很好的投资收益。信托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资工具, 把众多投资者的资金汇集起来进行组合投资, 由专家来管理和运作, 经营稳定, 收益可观, 可以专门为投资者设计间接投资工具, 投资领域可以组合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业投资领域, 大大拓宽了投资者的投资渠道。信托之所以在许多国家受到投资者的欢迎, 发展如此迅速, 都与信托作为一种投资工具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有关。

2. 信托通过把储蓄转化为投资, 促进了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信托吸收社会上的闲散资金, 为企业筹集资金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 实际上起到了把储蓄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的作用。这种把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机制为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 特别是对于某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个人投资者因为资金规模的限制无法参与, 但通过信托方式, 汇集大量的个人资金投资于实业项目, 不仅增加了个人投资的渠道, 同时也为基础设施融资提供了新的来源。而且, 随着信托的发展壮大, 这种作用将越来越大。

3. 信托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证券市场作为信托重点投资的市场之一, 信托的发展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信托由专家来经营管理, 他们精通专业知识, 投资经验丰富, 信息资料齐备, 分析手段先进, 投资行为相对理性, 客观上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同时, 信托一般注重资本的长期增长, 多采取长期的投资行为, 不会在证券市场上频繁进出, 能减少证券市场的波动。

信托有利于货币市场的发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规定信托投资公司可以参与同业拆借, 信托投资公司管理运用资产的方式可以采用贷款方式, 信托投资公司可以用自有资产进行担保, 这些业务不仅仅是银行业务的重复, 而是对于中国货币市场的补充。商业银行作为货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有其运作的规模效应, 但同时也限制了它的灵活性。信托虽没有商业银行的资金优势、网络优势, 但其可以直接联系资本市场和实业投资领域, 自有其业务灵活性, 对于企业的不同的融资需求和理财需求能够设计个性化的方案, 丰富货币市场的金融产品。

由此可见, 在信托信用的完善和建设中, 假如存在力量的博弈, 无非是监管层, 企业方, 投资者。投资者的方法只有一个“跑”字, 而秘诀则是一个“快”字。

二、信托信用体系

从盘面来看, 大盘的回调系以下两因素所致:一是短线热点分化, 导致获利抛盘出现;二是基金重仓股调整, 成为做空主力。财经网的一则关于创业板新股上市的消息, 据说有6支获准, 笔者分别看了看其上市后融资额度, 持股比例, 企业经营状态和未来战略定位, 总体上而言, 缺少一种重要的承诺, 这个承诺是对中国股市和股市中投资者而言的, 经常被业界评论者、学术研究者挂在嘴上的一个词汇———信托信用。

其实, 国人不了解信托信用, 企业信托信用是由来已久的, 最明显的案例就是去年512对企业捐助款项数量的攀比要求, 很多受众认为, 企业是盈利企业, 在灾难面前应该拿出巨款方能显示企业社会责任, 对那些尊重董事会授权, 在授权范围内捐助的企业进行了大面积的诅咒和攻击, 其内在含义笔者多篇文章有所分析, 故本文不做分析, 提出这个事件的意义在于证实:中国受众对于企业信托信用是不了解, 甚至是无知的。

一个规范的企业或者上市公司, 最重要的责任是对股东负责, 因为公司每花一分钱都等于是触动股东的利益, 因此, 每一分钱的使用都要经过股东的许可, 这是一种明文规定的法律背书。但, 很多企业尽管在文本上是完整的和存在的, 实际操作中却从不执行, 去年512捐助中即可见一斑, 将捐助当成攀比, 数量上的多寡由参与活动的企业领导根据自己的大脑温度决定, 这是太明显的将董事会置于脑后, 将股东权益置于脑后的行为。

想必还是中国股民太少, 没有多到可以集合发表观点并扭转错误的程度, 所以, 才会导致错误观点的泛滥。又或者中国股民真的很无知, 不知道, 在股市中, 自己的权益是需要上市公司作出承诺和保证的。

实际上, 投资者投资股票, 股市作为政府为企业提供的一个重要融资场所, 等于是一个中间鉴证, 既要管理上市公司的规范化经营, 又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不被不良之徒欺骗和榨取。这是政府监管层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而在中国股市中, 置股民利益于不顾, 只注重自身发展和盈利的企业还有多少, 未来还能生成多少?要看基本控制的力度———笔者所言的基本控制力度指的是“上市公司信托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没有信托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后续的严控猛抓都是难以根除问题的。

那么信托信用体系是个什么呢?

好比说, 几个人合伙做生意, 授权给一个人, 这个人将大家的钱统一收进来然后出门去做生意, 在大家将钱给他之前有一个约定, 即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 将自己的合法拥有财产或资金、股权等委托给受托人, 以受托人的名义, 为受益人的利益最大化进行运用、管理生成更大更多的利润, 从而使得授权人的财产增值, 受委托人也因此获得更多的资金用于生意经营, 从而得到可以拓展和挑战更大公司的机会, 获得所带领企业成长的机会。

无疑, 这是一个双赢的合作, 然而事件中, 很多受托人因为个人品行道德水准的原因, 欺骗授权人, 采用各种非正常手段将授权人的财产占为己有。导致授权人财产被侵吞, 损失等等恶性事件的发生。

三、信托信用缺失的影响

而股票市场的出现则因为政府管理者的监管, 使得这种风险被降低, 股票市场的投资和被投资实际上正是信托行为, 上市公司最基本的一个素质就应该是信托信用义务。

中国的《信托法》已经出台, 虽然还不足十年, 但有一批上市公司恪守信托理念和现代企业管理, 遵从企业社会责任, 例如国内龙头地产企业万科, 因为董事会授权董事长的捐助额度为200万, 在董事长恪守这一额度进行捐助行为的时候却因为国内普遍缺乏信托信用理念而被攻击, 使得一个品牌形象良好的企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可悲的是, 尽管中国股市投资账户在连年增长, 但绝大多数人对信托信用的认识几乎闻所未闻。这也是笔者多次撰文提出的, 要对股民进行培训, 使得他们了解投资究竟是什么。了解作为一个投资人, 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诸如德隆、蓝田、科龙、黄光裕之流之所以采用疯驴打滚的手段圈钱操纵, 也正是因为信托法影响力有限和处罚强度力度有待提高。

投机者的投机心态须得在完善的法制和监管利刃下得到彻底修正, 这是国家未来经济命脉的根本!

一个事实是, 国内高级管理层的难处还在于, 要想深入监控某一领域, 须得成为该领域专家,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自我理论占有的局限, 领导者无从置喙下手, 可见, 高级管理者和投资者之间的通道的堵塞已经超越了法制监管的范围, 更多的是执行的人的职业素质、职业操守、职业道德、职业符号的薄弱和缺失。

浏览最新获得上市的几个企业, 没有一个提到所在企业信托信用的保障和承诺, 这也从一个明确的角度彰显了一个事实:企业对股市的情感仅仅限于融资, 而非反哺投资者和回报国家管理层提供的融资空间和融资机会。这令人愤慨不已。

当国家高级管理者日理万机, 为国家前景殚精竭虑之时, 中国股市的振兴和繁荣无疑为寒流中的企业提供生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 一味将股市当成能源库和一夜致富的场所, 将投资者利益置于不顾的偏颇却对股市有着致命性的打击。由此导致投资者利益得不到保障使得信心涣散, 企业得不到有效能量补充则会直接引起股市的萎靡, 而振兴经济的大话显然无异于痴人说梦。

因此企业的一味唯钱最重的信托信用缺失和故意不提及不承担犹如高叫狼来了的小孩, 得到一时实惠和利益, 而最终的结果一定是被经济寒潮毁灭。一个关于人性的, 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只要有法律和监管的空子, 就一定有试图“空手套白狼”、“疯驴打滚”、“翻云覆雨手”控制股市获取前期国家投入的大量资源, 这和抢劫和偷盗无疑。监管层因为信托信用体系的难以完善和构筑, 被无信托信用责任的企业欺骗, 导致前期为此投入的大量资源和心血, 并且难以预料下一步经济走向。

不能树立信托信用责任的企业, 有专家观点:将其全部市值赔偿国家也不算过分。

四、结论

而对于信托信用问题该怎么管?如何管?采用什么方式衡量和取证?采用什么标准量化?

我们看到国家高级管理者的决心和态度是必须“维稳中国经济”, 这是无可撼动的誓言, 我们为这样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感到欣慰, 但, 从高级管理者到投资者之间的股市构成通道中的那些将国家战略采用各种战术执行以达到目标的执行者们, 是否应该采用有效的手段将股市信托信用体系建设并完善, 以保证投资者和国家的利益呢?

因为只有保障了投资者和国家的利益, 企业———信托信用的承担者才有可能获得能量的输入!

否则, 就是对国家的欺骗, 股市中的投资者犹如惊弓之鸟, 时刻准备着奔逃, 而当前的股市局势则很能说明这一问题, 100亿资金只消一个午后即奔逃的无影无踪, 逃不了的是国家置于其间的良好期待、祝愿和前期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在瞬息万变的股市市场中, 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操作者都在与资金或者所股指的涨跌博弈着。而信托机构作为股市来源的重要途径, 其信用重建已经成为现阶段迫在眉睫必须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媒体报道对股市的影响 第8篇

在信息化的时代里, 财经媒体既是财经类信息的传递者, 又是公司负面新闻的揭露者。因此, 学者对信息中介的研究已经逐渐从研究证券分析师、审计师对股市的影响, 转为新闻媒体对股市的影响。本文详细地总结了前人对新闻媒体和股市之间关系的研究以及研究方法, 并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

二、媒体报道对股市影响研究综述

(一) 信息传播职能

在现实生活中, 社会大众主要是通过各种媒体获取相关信息, 新闻媒体特别是财经媒体已经成为投资者获取财经信息的主要渠道, 其对投资者的决策有着重要的作用。

1.信息传播对股票收益和股价波动的影响

在财经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中介能否对资本市场产生影响的研究中, 存在着不同的研究结果。2003年chan用含有公司新闻标题作为有无股票新闻的代理变量, 研究发现坏消息有很强的价格漂移, 而伴随好消息的价格异动则会引起反转。Fang和Peress在2009年研究了新闻媒体对股票收益的影响, 结果发现高媒体报道量的上市公司对股票收益的影响更大。2010年Bushee和Core等人发现上市公司公布盈余公告后, 媒体报道将会对公司股票收益以及交易量有较大的变化。以上的研究是基于媒体报道数量来作为媒体报道的代理变量, 而2007年Tetlock首次使用语言内容分析法对《华尔街报纸》上“每日一栏”的信息确定报道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结果发现消极信息会出现价格下降的压力以及随后价格的反转。2011年Carretta和Farina以意大利2003-2007年金融报纸为数据来源, 使用计算语言学的方法分析媒体报道对股市的影响, 研究表明投资者的行为会受到新闻内容和语气的影响。

2.信息传播对投资者的影响

学术界对媒体报道和投资者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 且都集中于媒体报道与投资者认知偏差和关注度之间的研究。

(1) 媒体报道与认知偏差的研究

1987年Merton和Management指出由于信息相对缺乏, 导致股票投资者的认知会出现偏差, 因此投资者局限于购买熟悉的上市公司股票, 即存在本地偏见。2008年Hong和Kubik发现投资者容易受到交往圈子里的人的影响, 更有可能投资于本地的股票, 造成本地偏见。

(2) 媒体报道与投资者关注度的研究

2008年Barber和Odean对注意力驱动的股票行为进行了详细讨论, 表明三种类型的注意力吸引事件即超额交易量、新闻以及极端收益都会导致个人投资者之后的净买入行为。2011年Da和Engelberg提出使用google的SVI获得投资者注意力的直接测量方法, 表明SVI的增加将在之后两周预示着高的股票价格和全年价格的逆转。同时也研究了IPO股票在上市第一天有较大的收益和长期的不佳表现。

3.国内的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财经媒体信息传播职能的研究主要从公众注意力的角度出发, 将财经媒体作为注意力的代理变量, 研究财经媒体的媒介作用对股票收益的影响, 例如, 2005年许柳英和陈启欢发现小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具有很强的注意力相关的买入行为, 中大类型的投资者不太会买入引起他们注意的股票。2010年饶育蕾使用沪深两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每月新闻数为注意力的代理变量, 发现上市公司的被关注度越高, 在之后的一个月中, 股票的平均收益率则相对越低。

(二) 监督治理职能1.国外研究现状

作为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信息中介, 其在对公司监管过程中发挥着监管的作用。例如“归真堂事件”。但是, 学术界长期以来对媒体的监管作用研究往往集中于其对政府的监督作用。而2002年之后才有媒体对上市公司监管的研究。2002年Dyck和Zingales把媒体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归纳为三点: (1) 媒体关注将促使政治人员对相关法规进行修订或监督其有效地执行。 (2) 关注通过影响公司CEO声誉, 媒体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的治理。 (3) 媒体的关注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CEO的公众形象和声誉。

2.国内研究现状

大多数文献都是从制度层面评述媒体监督治理现状、发展和影响渠道等问题。2008年李国平利用各国股市数据与“自由之家”对各国新闻自由度的评定数据, 分析新闻自由度对改善市场效率的作用, 他发现无论是公开信息还是内幕信息的传播, 新闻媒体都充当了媒介作用, 并且新闻评论能够进一步改善信息内容。

(三) 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1.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在财经媒体报道传播职能的研究中, 主要不足在于不同的信息中介都会对股价产生影响, 因此分清股价波动的真实原因不太容易。而对于媒体监督治理的研究, 主要存在的问题, 首先, 没有研究国内的情况;其次, 较少关注不同的报道方式对媒体监督的作用以及其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2.未来的研究方向

对于媒体报道的传播中介作用的研究, 可以考虑从特定事件的角度出发研究媒体报道对股市的影响, 或者采取直接测量投资者关注度的方式, 研究关注度对股市的影响。关于监督治理方面, 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样本, 研究不同报道方式对媒体监督治理功能的影响以及其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许柳英, 陈启欢.公众注意力影响买入行为吗?——基于投资者行为的分析[J].上海管理科学, 2005 (27) .

人民币汇率对股市的影响 第9篇

2004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约在8.2左右,此后人民币进入快速的升值通道,2008年开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进入“六时代”。汇率标价方法分为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我国采用直接标价法,例如1美元=6.1315人民币元,我们这里所说的汇率下降是指人民币升值,实际上是一美元能兑换的人民币变少了,这个数值是变小了。

首先,我们从理论上分析人民币汇率下降会对企业、居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进而如何影响股市。实际上,汇率的变化是间接地影响着股市,汇率的波动首先对部分企业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投资者预期,投资者做出的投资决策才能直接地影响股市。投资者认为汇率波动对企业是利空消息,那么就会减少投资,上市公司股价下跌。然而,投资者并不都是理性投资者,投资决策的产生千变万化,整个市场的投资者最后呈现的投资结果还需要实证研究来检验。

证券市场里有众多的上市公司,不同类型的上市公司收到汇率波动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与国际市场联系比较紧密的公司可能受到的影响比较大,比如使用进口材料的制造业、服装出口业等。而类似文化传媒行业。科技研发等可能受到的影响比较小。一般来说,人民币升值对出口是不利的,因为以外币表示的出口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加工行业。出口企业为了保证原有的利润水平,就必须提高商品价格,否则就要降低生产成本,这样可能会影响就业。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不少外贸企业经营条件恶化而倒闭,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进行产业结构转型是十分重要的,外贸商品结构也要有所转变。因此,人民币升值一定程度上也是倒逼出口结构、经济结构转型的因素之一。当然人民币升值也有积极的影响,人民币汇率下降有利于进口。进口外国商品变得便宜了,包括外国商品、能源和原材料的价格,一部分企业的生产成本将会下降,企业竞争力得到提高。另外,人民币升值不只是对其企业产生一定的利好,还会对普通居民福利产生积极的影响,居民在消费进口商品、出国留学、旅游等方面会比人民币升值之前花费更少的钱,这对消费领域是一个促进作用。第三是资本流入的影响,随着Q 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和投资额度不断提高,若人民币升值,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价值上升,会吸引大量外资能够进入中国证券市场,扩大资金供给,增强市场活跃度和信心,同时还会间接带动国内资金投入股市,这会对股市的活跃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人民币汇率对股市影响的实证分析

研究人民币升值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考虑的事汇率的波动对市场的影响。考虑到美国作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以及中美两国经济相互间的来往重要程度和密切程度,本文采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作为汇率数据,应当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研究数据选取的是2013年月1日至2014年7月15日上证指数的收盘价格(作因变量Y)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作自变量X)。数据来自于外汇管理局官网和大智慧软件的历史收盘数据。共367组数据。

首先将序列数据取对数减小异方差性,然后因为时间序列数据分为平稳和不平稳的,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会引起的伪回归,伪回归不能反映变量之间真正关系,所以还要对数据做单位根A D F检验。

(一)单位根检验

(表中数据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和上证指数滞后一期的t统计2015年第1期下旬刊时代量,在5%显著性水平下A D F统计值的临界值为-2.869198)

(总第577期)T im es由此可知,取对数后的时间序列数据是不平稳的,而它们的一阶差分是平稳的,它们是一阶单整序列I(1)。

(二)Johansen协整检验

一些时间序列它们虽然自身不平稳,但是它们的某种线性组合如果是平稳的,那么这个线性组合反映了变量之间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称作协整关系。同阶单整序列可以做协整检验。

Ln(X)和Ln(Y)都是I(1)过程,结果如下

这说明LnX和LnY之间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上证综指之间可能存在长期稳定关系。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在时间序列情形下,两个经济变量X、Y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定义为:若在包含了变量X、Y的过去信息的条件下,对变量Y的预测效果要优于只单独由Y的过去信息对Y进行的预测效果,即变量X有助于解释变量Y的将来变化,则认为变量X是引致变量Y的格兰杰原因。需要注意的是格兰杰因果检验是检验统计上的时间先后顺序,并不表示这是真正存在因果关系,是否呈因果关系还需要根据理论、经验和模型来判定。

根据结果,说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时,LnX是LnY的格兰杰原因。回归的结果如下:

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44,F统计量为288.5630。

三、结果分析

结果显示,LnX的估计参数是正数,说明从2013年至2014年7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与上证综指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正相关关系,两者有同步变动的趋势。LnX的系数3.99意味着,汇率每波动1%,上证指数将同方向变动3.99%。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三个:

第一,人民币升值提高了出口商品的价格,而且削弱的价格优势对商品出口能力带来的不利影响要大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进口原材料的成本降低和生产成本降低带来的好处。2013年我国外贸济带来显著地影响。

观察近几年的月度出口总值和同比增长率的数据,相比2010年和2011年几乎都在20%以上甚至高达48.5%的同比增长率相比,现在商品出口的增长势头已大不如前。总体上人民币升值对商品贸易的影响是不利的,在长期中人民币升值影响到商品贸易进而影响到了经济,在经济结构还没有完全成功转型之前,中国经济在这一时期内忧外患,人民币汇率和股市都是下行的似乎是合理的结果。

第二,外资对市场的拉动作用没有体现出来,理论上人民币升值能吸引外资进入,政策上对Q FII的审批简化,额度也在增加,但是这些资金规模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外资利用效率如何还值得商榷。事实上在2007年股市最火的那几年就可以证明我国证券市场并不缺乏资金,股市真正缺乏的是投资者信心。Q FII的投资增加一定程度是对市场的认可,但是监管部门还是要想更多的途径来提高投资者信心,这样才能促使我国证券市场向上发展。在监管能力的范围内,要继续鼓励市场开放。除此之外,也许更重要的是如何带动国内的资金活跃起来。

第三,中国证券市场效率比较低。我国的证券市场还存在很多问题,对上市公司监管不完善、信息披露不完善、内幕交易、股民投机心理严重、违法行为处罚不够严厉等等。国内股市上炒作概念频繁,缺乏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有些资金通常做短期炒作拉台股价赚取差价后退出,证券市场成为“赌场”甚至小股民的“屠宰场”。上市公司把股市当作圈钱市,上市之后不分红,这些都对发展成熟的证券市场非常不利。各种问题导致我国股市股价形成机制不合理,我国股市不能成为经济状况的晴雨表,也不能正确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经济数据走强却与股市走势相关性不大,扭曲的股价形成机制使汇率的变动难以在股市得到正确的反映,导致很多研究的意义和效果都打了折扣。

为了健全我国证券市场建设,监管机构应该继续加大力度规范上市公司作,重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证券监管体系,强化证券监管,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颖.人民币汇率与股票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方经贸.2010.

[2]刘赣州,安琨.人民币汇率波动与证券市场价格波动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财政与金融.2007.

浅谈401k计划对股市的影响 第10篇

1、什么是401k

美国“401K”计划, 指的是美国1978年《国内税收法》新增的第401条K项条款, 该条款规定了一种由雇员、雇主共同缴费建立起来的完全基金式的新型养老保险制度, 用以取代传统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 企业提供若干种证券投资计划供雇员选择投资。企业和雇员的缴费和投资收益免税, 只在领取时征收个人所得税, 雇员退休后养老金的领取金额取决于缴费的多少和投资收益状况。

简单来说, 美国的401K非常类似于我国的企业年金。401K由企业自主发起, 该企业员工可自愿决定是否参加。决定参与的员工决定每月缴入401K账户的金额, 而企业则会根据自身效益的好坏来对员工进行一定比例的补充。同时, 企业将选择401K账户可以投资的金融资产, 员工则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等来自由地将账户内金额投资于特定的金融资产。由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仍然暂时免税, 而损失则由员工自身负责。另外, 401K账户中的资金一般不可提前支取, 法律规定居民需在达到59.5岁之后方可开始提取该账户中的资金以供养老之用, 违反该要求的提款部分将受到额外的罚款。

401K计划可以投资于股票、基金、年金保险、债券、专项定期存款等金融产品, 雇员可以自主选择养老金的投资方式。与给付确定型计划相反, 其投资风险由雇员承担。通常, 美国大公司的雇员更愿意购买自己公司的股票。

2、我国企业年金与401条款的区别

“401K”计划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企业与雇员共同出资建立的一种养老金计划, 因此其内容十分类似于我国的企业年金计划。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税收激励程度的不同。美国政府为了鼓励劳动者给养老金的供款, 通常对401K账户基金提供税收优惠。当其账户年存款额不超过1.05万美元时可延期纳税, 雇员和企业存入401K账户的资金从税前收入中扣除, 即国家允许企业的这部分缴费直接计入成本, 企业给员工的存款可以按工资的15%获得税收扣除;账户基金投资收益也不缴税。只有等雇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开始从账户中取款才缴税。

401K账户实际上起到了延迟纳税的优惠政策作用。而我国的税法制度对企业年金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各省市有自己的优惠政策, 但是总体上看, 优惠幅度较小。因此如果国内参照“401K条款”的做法, 那么, 企业和职工执行年金制度的积极性会进一步提高。而企业和职工积极性提高后, 企业年金规模必将进一步扩大, 对市场的刺激作用必将更强。

二、养老金规模大幅增长、制度改革或能推动中国版401K

中国版401K计划的概念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是在2005年6月27日, 当时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司时提到中国的资本市场要借鉴成熟市场的一些做法, 如美国的“401K条款”、香港的“margin”, 从而引起了市场人十的关注。而目前, 根据多家报刊媒体的报道, 证监会已加快中国版401K计划的研究论证工作。近期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也在有关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提出当前相关部门要正确认识养老金制度变革与资本市场发展互动关系的重要性, 并以美国401K计划为例, 建议我国应不断完善税收优惠制度, 大力推动企业年金发展。

国研网数据显示, 截止2011年12月30日, 预计全年5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2.35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24.7%;总支出1.8万亿元, 增长21.5%。预计年末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8亿人、4.68亿人、1.42亿人、1.74亿人、1.38亿人。截止2011年上半年我养表1:基本养老金、普通企业年金和401K账户对比老保险总收入已经达到10520.4元。然而从收益率方面而言, 社保金整体收益率不到2%, 主要投资道为银行储蓄和债券, 社保基金的益率和投资渠道有待提高。

数据来源:国研网

截止2011年3季度, 我国企业年金缴费达到300亿元, 同比2010年3季度的222亿元增长35.1%。

数据来源:国研网

我国养老金总量已颇为客观, 但受历史成本和制度约束的影响, 如此巨资锁于为数众多的地方财政手中, 投资标的仅为定存与国债, 收益率仅与通胀水平基本持平。一面是老龄化日渐明显的社会, 依赖于养老金的人群将逐渐庞大, 而在职职工群体的现时缴付恐将越来越难以应对离退休人口的养老金需求。但另一面却是大量资金无法追求增值, 相信这种局面必然不能持久。

401K计划令众多对资金翘首以盼的投资者有了想象的空间, 我们应该认识到401K对于中国并非新生事物, 企业年金正是美国401K在中国的个翻版。一夜之间, 养老金巨资似已在门前, 资金之困或可瞬间消融。

养老金如果得到释放, 进入国内的股市那会是怎样呢?

三、401K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历史经验分析

1、401K对股票市场短期走势的影响

美国的401K计划于1978年11月6日提出, 但是正式出台是在1982年1月1日, 计划推出后标普500指数的走势出现小幅上涨, 正式出台后又出现了更大幅度的上涨。澳大利亚的超级企业年金计划的正式推出是在1992年7月1日, 推出后市场延续前期走势出现下跌, 半年后出现反转。日本在2001年6月推出确定缴费型养老金 (即日本401K计划) 并在2002年4月正式生效。2001年推出后市场依然延续下跌趋势, 到2002年3月市场才开始小幅反弹, 4月政策正式推出后市场依旧延续前期走势, 继续上涨。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401K计划推出后, 各国股票市场对此反应不一, 而考察当时各国经济背景发生了一些变化。

1972年美国股票市场进入20世纪后的第二次整理和震荡阶段, 随后1973年第次石油危机爆发, 美国的经济又进入滞涨阶段。面对出现的种种经济问题, 政府实行低利率以应对滞涨危机而后又实行税收改革, 最高边际税率由69.125%下降到50%, 70年代末美国的整体经济开始逐步恢复。鉴于401K计划推出时美国经济已出现好转迹象, 因此不能简单认为401K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1992年澳大利亚政府大幅度降息, 并在此之后实行了一系列有效的经济结构改革和调整, 我们认为澳大利亚的股票市场从1992年开始出现上涨的原因更多的是来自于整个国家经济状况的转好, 养老金入市的推动作用有限。

自上世纪90年代, 日本经历了资产泡沫破裂、通货紧缩和经济大幅衰退, 日本股市也随之出现萧条。而短期内, 养老金入市对股市的走势并无预期一样有较大的影响, 股票市场也没有因为养老金资金的进入而出现上涨。

从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三个国家养老金入市的经验来看, 虽然美国在401k计划推出时股市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 但是可以认为这走势主要是受经济基本面改善的影响, 再加之计划推出之前市场对此已有预期, 因此401K计划正式推出对股市的影响较小。由于市场对此已提前有预期, 计划实际推出对市场的冲击并不大。

2、401K对股票市场长期走势的影响

股市在长期中主要受基本面的影响。对比标准普尔500指数和EPS的走势, 股市与EPS的长期走势的相关性非常明显。

401K计划出台后各国股市长期走势来看, 美国和澳大利亚股市在十年内都有较大的涨幅, 日本股市依旧延续前期走势震荡盘整。美国和澳大利亚市场在推出之后出现上涨的原因主要是国家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 养老金对此的影响是有限的, 因为股票市场作为国家经济的晴雨表, 对实体经济的运行有着良好的反映。因此个人认为养老金对此的影响是有限的。另外在90年代中期资产泡沫破裂后, 日本的经济出现衰退, 房地产市场崩溃, 财政出现严重的危机, 到98年日本的经济达到低谷。尽管后来日本的经济出现慢慢的好转, 在没有发生大的变革的背景下, 由此判断日本的养老金入市对股市的走势并无影响。

3、401K对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的影响

股票市场投资者主要分为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 其中个人投资者指拥有投资资金较少, 且经营的全部是自有资金的投资者, 也称为个体投资者或中小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是指拥有大额投资资金的投资者, 包括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公司、商业保险公司、社会保险公司等等。

从国际经验来看, 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和共同基金是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401K推出可以壮大机构投资者阵营, 增加专业机构投资者的比重, 从而改变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

4、401K对股票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

通过对推行401K计划的三个股票市场进行分析后, 不难发现, 短期401K计划推出后各国股市波动率表现不一, 除了美国上升之外, 澳大利亚和日本短期波动率都出现下降, 但是美国的原因主要是预期充分的结果。而长期来看, 各国股市的波动率都没有发生变化。401K政策的出台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来看对股市的波动率都没有影响, 短期内市场预期已消化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所以影响并不明显, 股市长期的波动率将维持在前期的水平不变。

四、结语

通过上述的比较分析, 401K计划并不是一个能左右股市正常发展的因素, 市场上对引进美国401K养老金体系的理解上多少有点误解。中国的股市有其独特的运行方式, 与其期盼中国版401K计划能为市场带来牛市行情, 不如改革落实新股发行制度、再融资制度和分红制度等更实在些。

参考文献

[1]皮海洲.中国版“401”计划不是股市的救命符[J].武汉金融, 2011.9.

引入股指期货对我国股市的影响 第11篇

关键词:金融市场; 股指期货; 股票市场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103-02

1 股指期货概述

股票指数期货(Stock Index Futures)是指在交易所进行的以某一股票价格指数作为标的物,由交易双方订立的,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时间以约定价格进行股价指数交割结算的标准化合约的交易。1982年2月24日,价值线指数在美国堪萨斯农产品交易所推出,它标志着股票指数期货的诞生。

股指期货交易的特征与流程与普通商品的期货交易基本相同,但由于股指期货买卖的标的是经过统计处理的股票价格指数,因此它又与股票市场有关。股指期货具有以下基本特征:股指期货的交割方式采用现金结算,而不是实物交割;股指期货合约的价格是人主观赋予的;股指期货既有利于防范系统性风险,又有利于防范非系统性风险。

2 中国概念股指期货

2.1 国外推出的中国概念股指期货

随着2006年9月5日新加坡交易所(SGX)强行率先推出全球第一个以中国内地股票指数为标的的股指期货——新加坡新华富时中国A50股票指数期货,在国内市场对股指期货的需求迫切,国外对股指期货竞争式的“抢跑道”,迫使我国加快金融期货的发展。

其实不只有新加坡提前推出了以中国股市为标的的期货,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有过尝试,推出了以中国公司在香港以及国外所发行的股票和其他权益类证券(如 ADR 等)为标的的股指期货。

2.2 国内即将推出的沪深300股指期货

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立后,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的股指期货将成为在该交易所挂牌的首只交易品种。从理论上讲,股指期货标的指数应从交易型指数中选取,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基准指数已有很好的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便于市场推广,所以此类指数大多成了较有影响力的股指期货品种的标的指数。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首只股指期货的交易品种,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是因为沪深300指数较其他指数更具权威性和先进性,这是由沪深300指数的标的成份决定的。从沪深300指数的编制方法和实际研究分析中可以看出,沪深300指数在规模性、交易性、代表性、投资性等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2.3 境外抢先推出中国概念股指期货对我国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看其他国家的经验。新加坡交易所抢先推出日经 225 股指期货对日本股票市场产生了很大影响。虽然日本于1987年6月9日推出了本国第一支股票指数期货合约——大阪50种股票期货合约,但不久后就停止交易,受制于新加坡交易所期货交易的局面在很长时间里没有扭转。在新加坡交易所刚推出日经225指数期货时,日本管理部门不允许本国基金经理利用SIMEX的日经225指数期货从事股指期货交易,只有美国和欧洲的机构投资者利用SIMEX的日经225股指期货合约对其投资于日本的股票进行套期保值,这样日本金融机构相对来讲处于不利位置。这些外国机构投资者在外国交易所利用外国的合约买卖日本股票市场的资产,完全摆脱了日本大藏省的管理。

而对我国股市可能有较大影响的是新加坡交易所推出的新华富时中国A50股指期货。新加坡先于我国推出股指期货,虽然对我国的股市有一定的影响,但笔者并不认为会出现类似日本那样的被动局面。首先,日本和新加坡都是资本开放度比较高的国家,资金进出并没有太大的限制,国际游资可以通过新加坡日经225指数期货和日本股市两边进行炒作,达到获利的目的。而中国的资本市场基本还是关闭的,尽管QFII可以进来,但其力量相对国内资本来说,控制权还是掌握在国内机构手中。对于无法统计的地下热钱,由于受到较大的限制,大规模进出也并非易事,很难通过新华富时中国A50股指期货来控制国内A股市场。其次,国内资金也受到资本管制,很难大量投资国外市场。尽管QDII能投资国外市场,但在自己家中呆久的国内机构出去,也势必会小心谨慎,相对于国外的大资金,国内的机构还不够成熟。综合内外两面方的资金,都由于受到资本管制,新加坡推出的新华富时中国 A50 股指期货对我国股指期货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的。

3 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3.1 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

我国推出股指期货将有助于降低市场换手率,鼓励中长期投资,延长市场波动周期,收敛波幅,从而促使中国股票市场走向成熟。但是仍有不少观点认为股指期货的推出会加剧股票市场的波动。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1)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恰恰是股指期货产生的前提,而非结果。从各个市场股指期货的推出时间看,往往是股票市场波动频繁、风险积聚的时候。

(2)股指期货的价格变化恰恰是对股票现货远期市场波动的反映,而不是波动的根源。股指期货对宏观经济等各种新信息的敏感度高于现货市场,它可以通过价格发现功能,使期现货市场产生联动作用,加快股票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反应速度,引导股市走势,长期来看这有助于提高现货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1990年日本股市向下调整,股指期货交易量一度达到股市交易量的10倍。1992年日本股市达到历史低点时,大藏省企图通过限制股指交易来降低市场波动性,因此采取了大幅提高股指期货保证金和佣金、扩大涨跌停板等措施。但股票现货市场未有根本好转,期货市场交易量也不断萎缩。

3.2 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交易量的影响

股指期货推出后会不会造成股票现货交易清淡、行情低迷?笔者认为不会。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后,由于吸引了大批套利者和套期保值者的加入,股市的规模和流动性都有较大的提高,且股市和期市交易量呈双向推动的态势。股指期货推出会加大股票现货市场规模、增加市场流动性,是更好地繁荣和推动股票现货市场发展的有效手段。

(1)股指期货的推出会增强投资者更广泛参与股票现货市场的信心。股指期货推出后,投资者有了管理风险的有效手段,特别是一些大的机构投资者,可以更积极地进入股票现货市场,市场总体资金量会大大增加,同时这些投资者也会在股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推出股指期货,对期现货市场来说是一个“双赢”。这样,各种闲散资金、机构资金不仅会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这个市场,而且还会从战略上考虑在这个市场配套长期投资。

(2)推出股指期货会使股票现货市场更加活跃。因为期市多空双方为影响股指期货价格而大量交易股票会提升股市交易量,这一点在期货到期日会表现得尤为明显。如1997年12月19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指期货、股指期权和股指期货期权的到期日,大量套利者将股票交易量推高并创出天量。

(3)推出股指期货给投资者提供了熊、牛两种市况下均能盈利的机会。由于我国股市目前暂无做空机制,股票投资者只能在牛市状况下才能盈利。而上市股指期货等衍生品可使投资者无论在牛市还是熊市都有机会获利,这无疑有利于激发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从而活跃股票市场,尤其在股市低迷时期这种作用更为明显。

3.3 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投资思维方式的影响

股指期货的推出增加了市场博弈的复杂性。股指期货推出之前,市场呈现单边特征,投资者只能通过股市的上涨赚取利润,在下跌的时候只能承受损失或不作为,因此,博弈的双方都只能造成一种市场表现,即股市上涨,只是上涨的幅度、时间有所差异。而股指期货推出后,市场呈现双边特征,不但市场上涨可以赚钱,而且在下跌的时候可以通过期货市场的超额收益来获得利润。同时,我国正在推出融资融券制度,若和股指期货结合起来,则市场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多空双方对峙局面。股指期货推出后,期货市场会出现三类投资者,他们各自的投资思维方式和操作策略有所不同:

(1)套期保值者,以实现现货的套期保值为主要目的,规避市场系统性风险。套期保值包括多头套期保值和空头套期保值:多头套期保值是看涨型投资者以规避市场下跌的风险而采取的措施,而空头套期保值则是看跌型投资者以规避市场上升的风险而采取的措施。

(2)投机者,直接入市买卖股指期货。这种将交易策略建立在大势研判和仓位控制的基础上,以获取暴利为目的的投資方法,这类投资者面临极大的风险,但是也具有潜在的高额收益,它们是市场主要流动性提供者,也承担了风险转嫁的功能。

(3)套利者,这些套利方法主要包括同指数期现套利、跨市套利以及跨期套利等等。相对来讲,套利风险较小同时收益也较小,套利者可以消除市场失效的现象。

4 结语

有些人把股指期货的推出看作是一种利空,认为股指期货的面世,股票市场就要下跌,但是他们忘记了在期货市场不仅能做空,同样也能做多,结合国外已经推出过股指期货的国家,都并没有因为股指期货的推出而彻底改变先前的趋势。尽管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有助涨助跌的效果,但上文已经提过,我国推出股指期货将更有助于降低市场换手率,鼓励中长期投资,延长市场波动周期,收敛波幅,从而促使中国股票市场走向成熟。股指期货的推出对我国的金融市场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应当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从事股指期货交易,但是如果风险控制不当、管理不当,公司会出现巨额亏损,巴林银行的倒闭就是前车之鉴。只有在不断研究那些比较成熟的金融市场基础上,结合我国自身的金融生态环境,设计出一套适合我们自己的股指期货规则,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章晟,谭显荣.股指期货实务[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叶永刚,黄河.股票价格指数期货[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叶永刚.衍生金融工具及其风险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4]彭蕾,肖涛.股指期货推出对股市波动性影响研究——来自日本的实证分析[J].投资与证券,2005,(2).

浅议利率调整对我国股市的影响 第12篇

利率的种类及关系:

按计息的对象不同, 利率可以分为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和证券利率。存款利率是金融机构付给投资者的利息与存款额的比率。存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存款者的利息收益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

贷款利率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上贷款所收的利息与贷款本金的比率。贷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利润在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分配比例, 因此影响这借贷双方的经济利益。

证券利率指各种有价证券的名义收益率, 主要是指有价证券票面所载的收益率, 如国库券、金融证券的利息率三中利率与物价水平及平均利润的关系如下:

物价上涨率<存款利率<证券利率<贷款利率<平均利润率

二、2007年以来利率变动后股价指数变化情况分析

(一) 历次调整利率后股价指数的变化情况

调整利率后上海综合指数变动表

上调时间存款基准利率变化贷款基准利率变化后1日股市变化后22日股市变化 (见表1)

(二) 利率变动与股价变动分析

1、短期内利率对股票市场有一定的影响

利率调整对股市走势的影响在短期明显, 长期来讲并不明显, 因为长期而言还会受到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政策、除利率外的其他货币政策等的影响, 因此长期内并不是有效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如果大于对利率的影响, 股票价格的影响将会与长期趋势相背离。

2、降息带来的影响要比加息的影响明显

一般来说, 降息使得大量资金流入股市, 对于股票市场来说流入的资金增加, 使得价格上涨;在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情况下中央银行才上调利率, 经济增长较快, 公司利润相应增加, 又由于多方面的限制上调力度不大, 所以加息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不大。综上来看市场对于加息的反应不如降息剧烈。

3、股票市场生产受多重因素的影响, 不仅仅只有利息

对于股市的影响并不仅仅只有提高利息与减低利息, 股票市场是多种因素综合反应的结果, 并不是说股市次日就会下跌, 降息股市就会上涨, 股市的实际反应要看多种因素的影响, 而利率只是影响股市的其中一个因素。

三、利率对股价的影响原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的孟灿认为:第一, 利率调整对股市走势的影响理论在长期内检验结果不明显, 但是短期而言, 该理论将被证明是正确的。即股市走势对于利率下调的反应一致性要高于对利率上调的反应一致性。即中长期而言, 市场对利好的反应强于对利空的反应。利率政策对股市的长期走势表现为:股票价格与利率呈反比关系——提高利率, 股票指数会下跌;降低利率, 股票指数会上涨。具体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 利率调整会影响公司成本及消费

利率上调公司贷款成本相应上升, 公司会减少贷款量, 从而进一步减少生产规模, 投资成本增加, 投资会减少, 公司利润会相应下降, 分配的股息即红利会减少, 从而导致公司股票价格下跌。另外利率上升消费成本会增加, 对消费有抑制作用, 消费与投资同时减少, 企业业绩就会下降。利率下调公司贷款成本相应下降, 公司会增加贷款量, 从而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公司利润会相应增加, 分配的股息与红利会增加, 从而导致公司股票价格上涨。另外利率下降, 消费成本会降低, 对消费有促进作用, 消费与投资同时增加, 企业业绩就会上升。同时利率下调要与货币供给相配合, 才能带到预期的效果, 才能促进消费促进投资。

(二) 利率调整会影响股票价值

在计算股票内在价值模型中, 股票的内在价值与股票支付的股息的红利成正比例关系, 与其贴现率成反比例关系, 而贴现率是依据市场利率得出的, 市场利率越高贴现率就越高, 高的贴现率, 计算出来的股票内在价值必然低, 因此使得股票价格下跌。市场利率越低贴现率就越高, 低的贴现率, 计算出来的股票内在价值必然高, 因此使得股票价格上涨。

(三) 利率会使得资金在银行与股市中流动

投资者会比较不同投资方式的收益, 利率上升时, 银行存款收益会提高, 资金就会从证券市场流向银行一部分资金会从股市撤出转而购买债券或存入银行, 从而减少股市中的资金流通量, 这种股市“失血”会导致股市下跌。反之亦然。利率下降时, 银行存款收益会降低, 资金就会从银行流向证券市场, 增加股市中的资金供给量, 会导致股市上涨。

(四) 影响利率的因素

一个国家影响利率的因素很多, 主要有:第一资金供给与需求情况, 供给增加利率降低, 需求增加利率提高。第二平均利润率, 平利润率越低利率越低, 利率不会超过平均利润率。第三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越高利率越高, 因为国家会通过提高利率来减低通货膨胀率。第四国际利率水平, 一般国际利率水平越高, 本国利率越高, 相反则越低。

四、总结

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 作为国家的银行、银行中的银行, 要运用货币政策调控调控货币供应量, 进而调节通货膨胀率。一般情况下, 不论是运用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都要通过利率来影响货币供应量, 从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通货膨胀率压力越高利率越高, 通货膨胀率压力越低利率越低。所以就研究股市时要充分考虑多种因素。

总之, 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 利率只是其中之一, 利率与股价价格之间呈反比例关系, 利率变化有与通货膨胀、资金供求等因素有关。如果经济处于平稳增长, 健康运行的状态下, 股票价格会上涨。若一国宏观经济在衰退, 其股票市场也会随之下跌, 系统性风险随之加大。并不仅仅是受到利率的影响。

摘要:利率作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其变动会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 从而通过一系列的传导机制作用于股票市场, 引起股票价格变得。本文主要分析了利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以及对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影响, 说明了利率对我过股票的影响。

关键词:利率股市

参考文献

[1]蔡则祥.货币银行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6.

[2]陈雨露.现代金融[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研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下一篇:美术水墨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