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错别字辨析

2024-07-22

常见错别字辨析(精选3篇)

常见错别字辨析 第1篇

一、牢记汉字的读音来辨析字形

有些字是由于读错了字音而写成了别字。例如, 不容置喙 (不读啄) 、长吁短叹 (不读于) 、髀肉复生 (不读卑) 、断壁残垣 (不读桓) 、封妻荫子 (不读阴) 、功亏一篑 (不读贵) 、供不应求 (不读共) 、光风霁月 (不读齐) 、鬼鬼祟祟 (不读崇) 、官运亨通 (不读享) 、怙恶不悛 (不读俊) 、讳疾忌医 (不读伟) 、掎角之势 (不读奇) 、铿锵有力 (不读坚将) 、喟然长叹 (不读胃) 、呶呶不休 (不读奴) 、皮开肉绽 (不读定) 等等。如果我们平时能够多查字典、多积累, 读准字音是可以很轻松地辨别字形并避免别字出现的。

二、通过形旁的对比识记字形

针对汉语中的一些联绵词, 可根据这两个字形旁相同的特点, 采用形旁对比法来推断字形的正误。如“茉莉”不能写成“茉梨”, “咖啡”不能写成“咖悱”, “柠檬”不能写成“柠朦”等等。而对声旁相同的形近字来说, 辨析字形最好采用形旁意义分析法, 通过分析相关字的形旁意义来推断字形的正误。如“袅袅婷婷”, 其中的“婷婷”最容易误写成“停停”, 辨析时可分析“婷”应该是女子跳舞的样子, 这样自然就可准确辨析了。再比如, “坍塌”这个词语是说土墙倒了。其中“塌”很容易写成“溻”和“榻”, 它们的右部分相同, 意义的不同在于左边的“土”“水”“木”等偏旁, 它们的意义分别与“土”“水”“木”有关, 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区分它们了。

三、由汉字的造字方法来识记字形

造字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如会意字“寇”和“冠”, 两个字字形极为相似, 但“寇”字的宝盖头实际上是房子的意思, “元”则是头的意思, “元“字的右边像一个人手拿棒子在敲击别人的脑壳表示抢劫的意思。而“冠”的宝盖头则像一个帽子, “元”是人的头, “元”右边的“寸”是手的意思, 像一个人拿着帽子戴在头上。因此, “贼寇”中的“寇”不能写成“冠”, 而“弱冠之年”中的“冠”也不能写成“寇”。再比如象形字“文”, 它本义就是纹身, 所以只能写作“文身”。

四、了解一些常见部首的含义来辨析字形

页:和头部有关。如:颠、颊、题。

贝:和钱财有关。如:贫、贾、货、贷。

王:和玉有关。如:斑、瑕、瑜。

月:和身体器官有关。如:腿、膂、膺。

灬 (火) :和火有关。如:煦、烹、熬。

冫:和寒冷有关。如:冻、凋、寒。

礻:和祭祀神灵有关。如:福、祸、社、祖。

厂 (广、宀) :和房屋有关。如:厦、庐、安、字。

彳:与行走、道路有关。如:循、径、徐。

彳亍:和街道有关。如:衙、衢、衔。

其他有:口、讠、木、纟、氵、亻、疒、歹、穴、日、皿等等。

五、借助词语结构识记字形

社会在发展, 人们的语言也在不断发展和进化。在历史进化过程中, 出现了很多意义丰富、结构紧凑的成语, 这些成语因结构对称, 所以意义上也具有对应关系。比如“披星戴月”中“披”“戴”意思相同, 都有加上的意思, 因而不能写成“披星带月”。还有“甜言蜜语”, 写成“甜言秘语”便错了, 因为“甜”和“秘”在此没有关系, 应该是“甜”“蜜”。

六、通过文化常识识记字形

例如, “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代把字刻在竹简上, 而竹子在烤制的过程中会流出液体, 像流汗一样, 所以, 汗青指代史书, 这句话的大意就是名垂史册, 故“汗青”不能写成“汉青”。再比如, “针砭时弊”中“砭”不能写作“贬”, 因为古人有用石针治病的说法。

七、弄清典故出处识记字形

典故是有来历的、有出处的语句或故事。很多词语特别是熟语中都包含着典故, 弄清这些典故的来历和出处, 对于识记字形特别重要。因此, 辨析字形时, 如果了解一些熟语的来源及相关的传说, 那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例如, “信口雌黄”, 晋·孙盛《晋阳秋》:“王衍, 字夷甫, 能言, 于意有不安者, 辄更易之, 时号口中雌黄。”信:任凭, 听任;雌黄:即鸡冠石, 黄色矿物, 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 写错了, 用雌黄涂抹后改写, 比喻不顾事实, 随口乱说。所以其中的“黄”不能误写成“谎”。再如, “一诺千金”,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 不如得季布一诺”。诺, 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 极有信用。它讲的是季布的故事, 是说他信守诺言, 一言值千金, 因故“金”不能写成“斤”。

常见别字辨析(一) 第2篇

“代”“带”和“戴”辨

“代”“带”“戴”音同而形义不同。“代”形旁是人(变形为“亻”),本义指更替、代理(如“代替、代课、代办、代市长”)。“带”古字形像垂饰的腰带,本义指衣带,引申指佩或挂(如“携带、带剑、带枪、带彩”)、随身拿着(如“捎带、带信、带行李”)、率领或带动(如“带兵、带徒弟、带路、以点带面”)、呈现(如“面带微笑、颜色带绿”)。“戴”形旁是異(像人把东西放在头上),本义指把东西放在头、面、颈、手、臂、胸等处(如“戴帽子、戴项链、戴黑纱、戴红花、披星戴月”),引申指尊崇(如“拥戴、爱戴、感恩戴德”)。“代”和“带”虽都可指为别人做某事,但“代”指替别人去担任或完成某项任务,而“带”则指在自己做某事时顺便帮助别人去完成某项任务,“带”和“戴”虽都可指把东西放在身上,但“带”指随身拿着、揣着等,而“戴”则指把东西加在身体的上面或某个部位。“代表”和“带表”“戴表”不同:“代表”指受托替人办事的人,也指受托替人办事,这同“带表”或“戴表”的意义和用法毫不相干。“带表”和“戴表”不同:“带表”指随身携带手表(或表格等),可以拿在手上,也可以放在衣袋、箱包或行李中,“戴表”则指将手表通过表带系在手腕上。“代班”和“带班”不同:“代班”指替别人值班或做事,“带班”则指率领、引导一班人做事。“佩带”和“佩戴”也不同:“佩带”指把手枪、刀剑等插在或挂在腰部,“佩戴”则指把徽章、符号等挂在胸、臂、肩等部位。受音同的影响,不注意形义差别,常常会混用。下面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邻居养了一条小狗,要在指定时间到指定地点办理续养手续。他去了,办证人员说:“怎么光你自己来,没dai狗来呢?”养狗的人边说:“我是dai狗来了。”边从口袋掏出对方前两天留的字条:“请于某日某时代狗到某地办理续养手续。”办理人员说:“这不是写的让你dai狗来吗?”回答说:“是啊,不就是代替狗办理吗?”养狗的人并非不明白留有字条的意思。他是带了狗去的,在门外由另一个人看着,他是故意利用对方的同音别字为难对方的。这样误用的例子时有所见。

①王老师一天要上四节课,还要到25中带课。(应该用“代”)

②这封信请你代到上海,当面交给戴先生。(应该用“带”)

⑤他带着一副白金框架的近视眼镜,带着微微的笑容,观察着共产党的这两位要人。(应该用“戴”)

“鼎力”还是“鼎立”

“鼎”本是一种煮盛食物的器物,相传夏禹铸九鼎,历商至周,都作为传国的重器,于是便有了象征王位、政权的引申义,比如“定鼎”即指定都,“问鼎”即指图谋夺权;又,鼎形巨大,故又有了大、盛的比喻义,比如“鼎力”就是大力,“鼎言”就是有分量、起重要作用的言论,“鼎族”就是豪门望族,“鼎盛”就是正当昌盛、强盛;鼎一般为圆腹两耳三足,故又产生出并立三方的比喻义,比如“鼎立”即指三方像鼎足一样并立,“鼎足”比喻三方对峙的态势。成语“鼎力相助”就是大力相助,多用于请求或感谢别人帮助时的客套话,有人常常受音同影响而不究语意的如何竟误写成“鼎立相助”,这是说不通的。下面是“鼎力相助”误用的例子。

常见别字辨析(七) 第3篇

“脉搏”不是“脉膊”

“搏”和“膊”音同形似而义不同。“搏”,本义指对打,所以用手(扌)作形旁(如“搏斗、拼搏、搏击长空”),义指跳动(如“搏动、脉搏、心脏起搏器”)。“膊”,本义指肩膀,所以用“肉”(月)作形旁,又指胳膊(如“赤膊上阵”)。脉搏,就是动脉的搏动,当心脏收缩时,由于输出血液冲击动脉管壁而引起动脉有规律地跳动。脉搏这一动脉跳动的生理现象,跟肩膀或胳膊能有多少直接联系呢?把“脉搏”误写成“脉膊”,纯属偏旁类化所致:跟“搏”组词的“脉”字是月(肉)字旁,所以也就想当然地信手将“搏”也类推写成了月(肉)字旁。“搏”和“膊”二字虽然声旁相同,都是“甫(fu)”,读音也相同,都读b6,但意义很不同:“搏”表动作义,“膊”表名物义。写成“脉膊”实在讲不通,“脉”和“膊”不能组合成词。下面句子中的“脉膊”就写错了。

水蛙赶紧将爹翻转过身子,看清了,老人胸前一片血污,眼睛已紧紧地闭上了,好像睡着了一样,水蛙摸摸爹的脉膊,已停止了跳动,他,去了。(应该用“脉搏”)

“明信片”不是“名信片”

“明”和“名”音同而形义不同。“明”是日、月会意,本义指照,引申指亮(如“光明、窗明几净”)、清楚(如“说明、爱憎分明”)、懂得(如“深明大义”)、公开的(如“明说、明码标价”)等等。“明信片”指邮局发行的专供写信的硬纸片,可以不加信封直接邮寄。这里的“明”即指公开义。“名”是夕、口会意,本义指名字,引申指说出(如“莫名其妙”)、名义(如“有名无实”)、声誉(如“不求名利”)、有名的(如“名人、名牌”)等等。“明”“名”二字都读ming,但本义差别悬殊。不能因为二字读音相同而不顾意义就随便将“明信片”写成“名信片”。下面是“明信片”误用的例子。

张峻参加编撰的《雷锋》画册、挂图、展览图片、名信片等各种图片刊物,曾在国内外发行。(应该用“明信片”)

“平”和“凭”辨正

“平”和“凭”音同而形义不同。“平”的古字形是“于(语气舒平)”、“八(分散)”会意,本指语气平和,基本义指不倾斜、表面无凹凸(如“平地、平坦”),引申指安定(如“平安、平心静气”)、均等(如“平分、公平”)、一般的、经常的(如“平淡、平常”)等等。“凭”是“任(依靠)”“几(小矮桌)”会意,本义指身子靠在物体上(如“凭栏沉思、凭窗远望”)、依靠、仗着(如“凭借、凭仗”)、证据(如“真凭实据、文凭”),还有介词、连词用法等等。“平添”指自然而然地增添,这里的“平”义是平和、安定义的演化;“平心而论”指平心静气、客观公正地评论,这里的“平”指心态平和,不偏于感情。以上词语中的“平”表述的是一种心态而非依靠或凭借义,所以都不能写成“凭”。“凭添”一词并不存在,“凭良心”的说法可通行,但“凭心而论”却说不通。下面两例中的“凭”都写错了。

①刘怀天是植物盲,只觉得那树古朴,树上开着的蓝紫色小花素雅,为这一方天地凭添许多情致,能不能叫得出树名倒越发不重要了。(应该用“平添”)

上一篇:高校排考系统下一篇:床旁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