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研究范文

2024-05-13

针对性研究范文(精选12篇)

针对性研究 第1篇

P L C (可编程序控制器) 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 综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通用工业自动控制装置。具有控制功能强、可靠性高、使用灵活方便, 易于扩展等优点而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冶金、交通、化工、电力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被成为现代工业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各制造厂采取了许多措施, 使得P L C拥有很高的可靠性, 但还有许多外部因素也会使它产生干扰, 造成程序误变或运算错误, 从而产生误输入井引起误输出, 这将会造成设备的失控和误动作。要提高P L C控制系统可靠性, 一方面要求P L C生产厂家用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另一方面, 要求工程设计、安装施工和使用维护中引起高度重视, 多方配合才能完善解决问题, 有效地增强系统的抗干扰性能。随着P L C应用的日渐广泛, 其抗干扰问题也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就此问题提出一些抗干扰的措施。

2 PLC系统干扰的主要形式

2.1 电源的干扰

P L C系统控制的正常供电电源均由电网供电。由于电网覆盖范围广, 它将受到所有空间电磁干扰, 空问的辐射电磁场 (E M I) 主要是由电力网络、电气设备的暂态过程、雷电、无线电广播、电视、雷达等产生的, 通常称为辐射干扰, 若P L C系统置于所射频场内, 就会收到辐射干扰, 而在线路上感应电压。尤其是电网内部的变化, 刀开关操作浪涌、大型电力设备起停、交直流传动装置引起的谐波、电网短路暂态冲击等, 都通过输电线路传到电源原边。可能造成程序错误或运算错误, 从而产生误输入并引起误输出, 这将会造成设备的失控和误动作, 从而不能保证PLC的正常运行。

2.2 信号线引入的干扰

与P I£控制系统连接的各类信号传输线, 除了传输有效的各类信号之外, 总会有外部干扰信号侵入。此干扰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变送器或共用信号仪表的供电电源串入的电网干扰;二是信号线受空间电磁辐射感应的干扰, 由此引起系统故障的情况也很多。

2.3 接地系统的干扰

接地是提高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 (E M C) 的有效手段之一。正确的接地, 既能抑制电磁干扰的影响, 又能抑制设备向外发出干扰;而错误的接地, 反而会引入严重的干扰信号, 使Pl C系统将无法正常工作。

2.4 变频器干扰

一是变频器启动及运行过程中产生谐波对电网产生传导干扰, 引起电网电压畸变, 影响电网的供电质量;二是变频器的输出会产生较强的电磁辐射干扰, 影响周边设备的正常工作。

3 PLC抗干扰针对性措施

3.1 选择抗干扰性能好的设备

选择设备时, 首先要选择有较高抗干扰能力的产品, 包括电磁兼容性 (E M C) , 尤其是选择抗外部干扰能力强的产品, 如采用浮地技术、隔离性能好的P L C系统;其次还应了解生产厂给出的抗干扰指标, 如共模拟制比、差模拟制比、耐压能力、允许在多大电场强度和多高频率的磁场强度环境中工作;另外还要调查其在类似工作中的应用实绩。在选择国外进口产品时要注意电网制式。由于我国电网内阻大, 零点电位漂移大, 地电位变化大, 工业企业现场的电磁干扰至少要比欧美地区高4倍以上, 对系统抗干扰性能要求更高。

3.2 强化综合抗干扰设计

主要考虑来自系统外部的几种干扰源并采取相应抑糊措施。主要包括:对P L C系统及外引线进行屏蔽以防空同辐射电磁干扰;对外引线进行隔离、滤波, 特别是动力电缆, 要分层布置, 以防通过外引线引入传导电磁干扰;正确设计接地点和接地装置, 完善接地系统。另外还必须利用软件手段, 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3.3 优选性能优选的电源

在P L C控制系统中, 电源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变送器供电的电源和P L C系统有直接电气连接的仪表供电电源引起的干扰, 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虽然采取了一定的隔离措施, 但普遍还不够。主要是使用的隔离变压器分布参数大, 抑制于扰能力差, 经电源耦合而串人共模于扰、差模干扰。所以, 对于变送器和共用信号仪表供电应选择分布电容小、抑制带大 (如采用多次隔离和屏蔽及漏感技术) 的配电器, 以减少PLC系统的干扰。

3.4 优选电缆及布置方式

为了减少动力电缆辐射电磁干扰, 尤其是变频装置馈电电缆, 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别由不同电缆传输, 信号电缆应按传输信号种类分层布置, 严禁用同一电缆的不同导线同时传送动力电源和信号, 避免信号线与动力电缆靠近平行布置, 以减少电磁干扰。

3.5 加强滤波及软件抗干扰措施

信号在接入P L C前, 在信号线与地间并接电容, 以减少共模干扰;在信号两极间加装滤波器可减少差模干扰。此外, 在P L C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和组态时, 还应在软件方面进行抗干扰处理, 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常用的~些措施:数字滤波和工频整形采样, 可有效消除周期性干扰;定时校正参考点电位, 并采用动态零点, 可有效防止电位漂移;采用信息冗余技术, 设计相应的软件标志位;采用间接跳转, 设置软件陷阱等, 以提高软件结构可靠性。

3.6 完善接地系统

良好的接地是保证P L C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条件。为了抑制附加在电源及输入端、输出端的于扰, 应给P L C接专用地线, 并且接地点要与其它设备分开。若达不到这种要求, 也可采用公共接地方式。但是禁止采用串联接地方式因为它会使各设备间产生电位差而引入干扰。此外接地线要足够粗, 接地电阻要小, 接地点应尽可能靠近PLC。

4 结论与建议

P L C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越来越广泛, P L C控制系统中的干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抗干扰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合理有效地抑制抗干扰, 同时要针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 采取对症下药的方法, 才能够使P L C控制系统正常工作。

摘要:PLC应用广泛, 但是易受电源、信号线引入、接地系统、变频器等的干扰常造成设备失控与误操作, 通过选择抗干扰性能好的设备、强化综合抗干扰设计、优选性能优选的电源、优选电缆及布置方式、加强滤波及软件抗干扰措施、完善接地系统等针对性抗干扰措施, 解决了PLC干扰难题。

针对性研究 第2篇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提高食品药品监管队伍科学监管水平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强化对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为切实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培训规模日趋扩大,频次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但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仍是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机构改革正在稳步推进,监管职能发生变化,干部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知识亟需提高和更新。如何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成为我们当前必须研究和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我局针对这一问题采取走访基层,召开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对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对今后如何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一、教育培训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的主要表现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社会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教育培训模式,但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培训内容脱离实际,一些教育培训与发展需要和干部需求贴得不紧,培训内容不新、针对性不强;二是教学形式单一,仍停留在“你讲我听”、“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上;三是教育培训管理不严,学员存在迟到早退、签到即走和无故旷课的现象;四是培训计划不科学,日常培训缺乏持续性,集中突击培训现象

犹存,工学矛盾突出,培训效果不明显;五是干部培训组织部门创新意识不强。培训工作按部就班,难以有所突破。

二、问题存在的根源

1、主观认识影响培训效果。一是培训组织部门认识不到位。一方面存在“等、靠”的思想,认为教育培训工作是上级有计划,下级才组织,导致培训工作开展被动;另一方面缺乏“训前调研”意识,认为教师讲什么,学员学什么,不能预先准确掌握干部需求,结合需要选用教师,导致所教非所用。二是个别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位。一方面对组织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对培训工作的监督指导,支持力度不强;另一方面个别领导干部的学习热情不高,思想上忽略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轻视了政治理论的学习,业务上忽视了新知识、新技能的更新,带头学习意识淡薄,表率作用不明显。三是普通干部认识不到位,一方面认为领导安排我去学习我才学习,主动申请参训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存在抓具体业务工作才是“硬任务”的思想,强调工作忙,抽不出时间学习,即使参加培训也是应付了事。

2、客观实际制约培训创新。一是教育培训经费紧张。导致干部教育培训形式仍以“请进来教”为主要形式,“走出去学”还没有广泛应用,新思想、新事物受地域限制而难以汲取,工作难以打开新局面。二是干部教育培训渠道偏窄。目前教育渠道只局限于省局培训中心和市委党校,没有有效调动和充分利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的优势资源开展培训。三是教育培训管理人员的素质长期得不到提高。对专业技能、法律法规、实用知识培训和干部继续教育的工作思路还不够清晰,造成工作套路不多,创新意识匮乏。

3、管理措施不相适应。一是培训计划安排与实际工作缓急不适应。目前培训工作基本上是在四季度集中开展,年底又是各项工作收口和迎检阶段,工学矛盾突出,参训人数不足,出勤率无法得到保证。二是管理机制存在缺陷。缺少“干部培训效果跟踪考察机制”。导致培训工作重过程、轻结果,培训部门主要以完成培训计划为目的,对所教知识能否被吸收理解和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去缺乏跟踪问效,知识转化成工作成果不明显;缺少“干部培训激励机制”。导致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不能有效调动干部职工的参训热情。三是基本管理制度落实不严格。管理人员有时碍于情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能切实起到约束规范作用。同时还缺少对培训管理人员的监督制约。

三、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主要措施

1、提高认识,领会重要意义。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就是要坚持德才并举和“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结合实际,分类指导,分层施教,着重强化新理论、新技能、新知识和新方法的培训。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就是要通过大规模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各级干部素质,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的规模和质量的统一。按照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将能力培养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我们只有通过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真正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全面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水平,使之更好地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提高科学发展水平服务,更好地为我市食品医药行业发展服务。

2、因需施教,丰富培训内容。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既要符合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需要,符合干部岗位职责的要求,又要符合干部个性化、差异

化的需求。深入开展以满足领导型、岗位型、专业型、管理型以及后备干部等不同类型的培训对象需求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对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全面掌握干部欠缺和薄弱环节,结合岗位特点和培训需求,精心设计、科学安排培训内容。一是干部教育培训内容要体现“实用性”。强化实用知识培训,针对行政和业务工作的不同性质,突出侧重点,按照“学有所用、学用相长”的原则,加强行政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二是干部教育培训内容要彰显“新颖性”。强化知识的更新,及时学习和掌握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措施,对新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系统学习,认真吸取先进地区教育培训工作的典型做法,拓宽视野,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三是干部教育培训内容要突出“重点性”。要突出理论武装、战略思维、党性修养、业务知识的培训,要着眼于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等干部执政五种核心能力的培养。四是干部教育培训内容要具有“广泛性”。拓宽知识结构,在认真组织干部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的同时,要强化干部对时政要闻、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努力把干部培养成为道德品行好、知识面广、理论素养高、业务精通的综合性人才。

3、创新思维,拓展教育模式。胡锦涛同志指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创新路,强调的是改革创新问题;求实效,强调的是质量问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一定要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积极探索培训干部的新举措、新方法,进一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一是教育方式要实现“互动化”。要改变过去单向封闭式的传授模式,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对策研究、双向交流等

方法,鼓励参与,增强交流互动,促进教育培训的实效性的进一步提高。二是教育手段要实现“现代化”。要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技术手段,突破“时空、地域”对干部教育培训的限制,降低培训成本,扩大干部教育培训范围。三是教育形式要实现“实践化”。开展体验式培训。要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到急、难、重的工作岗位进行实践锻炼,注重培养干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四是教育方法要实现“专题化”。领导干部要带头授课,认真准备教案,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指导工作上水平。组织开展干部读书学习“专题周、专题月、专题年”活动,提供干部学习培训的相关资料,规定必学和选学内容,促进干部自学。五是教育资源要实现“整合化”。以食品协会、药学会为基地,广泛吸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各个业务部门的专业技术骨干,形成“人才库”和“智囊团”,面向机关干部开展教育培训。六是教育渠道要实现“宽泛化”。一方面要积极与本地区、本行业相关的教育机构联系,定期开展讲座;另一方面要积极与业务相近的“兄弟”部门联系,不定期进行专业知识交流;第三是要积极与其他省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联系,学习典型经验做法,多渠道提高自身工作水平。

4、完善机制,提升培训水平。一是完善干部教育领导机制。切实加强对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和总结培训工作;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组织人事部门要切实履行牵头抓总、综合协调的职责,制定规划,完善措施,加强督促检查。同时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二是建立“训前调研”制度。在制定培训计

教师网络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研究 第3篇

【摘要】教师网络培训工作是对传统教师培训的一种变革,因其具备快捷、方便的特点,备受广大教师青睐,成为当前教师提升自我、促进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网络培训必须与时俱进,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最终提高参训教师的素质。

【关键词】教师网络培训 针对性 实效性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6-JSJYYB-046),河南省教育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重点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6-JSJYZD-027)。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33-0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人类知识的创造者与传递者,在人才培养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构建教师团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成为我国教育的基本战略之一。而网络培训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与传统培训相比,有节约时间成本、节约物力成本、能够量化监控等诸多优势,引发了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2003年9月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教师培训步入了网络时代。然而当前教师网络培训屡遭质疑,也存在培训理念落后、培训形式单一、参训者素质不高等问题。因此,必须立足实际,采取多种策略提高教师网络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切合需求,设计优质培训课程

当前各类培训纷繁多样,好像培训是个框,什么都往里面装,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网络培训都是优质的培训资源,都能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因此开展教师网络培训必须立足实际,针对教师发展的需求,遵循成人培训的规律来设计相应的网络培训课程。同时,教师网络培训课程设计还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重视参训教师的主体参与。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来的网络培训课程还要经过多次的试训、修缮,才可以加以推广,才有可能能取得培训的实效性。倘若教师网络培训课程设计脱离了区域的特点与参训教师的培训需求,便如同空壳,经不起推敲,也没有任何培训意义。

二、借鉴经验,创新网络培训形式

新时期,教师网络培训应该不仅仅是一种模式,而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根据相关调查,83%的教师反对“灌输式”的网络培训模式,只有17%的教师表示喜欢这种集中听讲座的网络培训模式。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培训还应该借鉴各地的成功培训经验,拓展培训模式,如推动“远程+校本”培训模式,如培训基地集中辅导+送教上门+校本研修和远程集中辅导+送教上门+校本研修等培训形式给教师更多选择的空间。也可以在网络上带领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学模式构建的探讨、上示范课等切实提高教师网络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三、助学到位,提升培训的归属感

在教师网络培训的开展过程中,参训教师与助学导师一般来说是没有见面的机会。他们主要是通过网络培训平台中的小纸条、质疑、答疑、发帖等进行交流的。通过这“无声语言”建立参训教师与助学导师信赖的桥梁,提升参训教师的培训归属感。在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助学导师除了具备一定的学术能力,还要拥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宽容的心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员的想法与观点,肯定他们的努力,使其获得专业化的发展,实现教师网络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四、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网络平台

网络培训平台是教师网络培训的重要教育服务设施。随着“教师网联计划”的实施,各教育培训部门也建立起相应的配套网站,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网络培训工作。要提高教师网络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各教育培训部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参训教师出发,除了要构建大型培训学习平台、交流研讨平台,为参训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还要对网络平台进行科学管理,使管理趋向精细化,发挥网络培训评价功能,提高教师网络培训的实效性。

五、主动学习,提升参训者的素质

经过几年的网络培训,深深地感到参训者自身要主动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教师网络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在实际网络培训过程中,安排好时间,制定科学的网络学习计划,一步一个脚印获取知识。其次,要主动学习课堂实录,看到众多优秀教师的成功典范,不断完善自己,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还要用心感悟,不断督促自己力学习,学习 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育艺术,全方位地感悟网络培训资源的渗透,开拓自身的视野,网络培训才有可能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针对性研究 第4篇

1 形成此项问题的原因分析

(1) 培训需求识别不够培训的目的在于运用, 在于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而有些管理者没有对员工的培训需求进行针对性分析, 简单为完成任务开展培训, 将纷繁复杂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上级文件等不加辨识分析, 强行宣贯。基层员工对那些与自身关系不大的内容, 仅仅机械式抄写, 达不到培训效果。

(2) 师资力量不足多数石化企业都有专兼职培训师, 但目前很多企业出现了这样的矛盾:专职培训师掌握的知识不是企业员工最需要的;兼职培训师要么自身能力不足, 要么工作任务重, 培训精力不足。企业员工的培训需求得不到满足, 培训实效性不高。可以说, 很多石化企业在培训师队伍自身建设上, 还没有形成规范性、系统性的管理机制。

(3) 工学矛盾主要表现在由于企业生产原因, 员工得不到充足的培训时间。在很多企业中, 愿意参与培训、学习热情高的员工, 往往也是生产上的主力, 很难离开岗位。结果是该参加培训的员工没有时间参加, 无关的员工去凑数, 培训效果得不到保证。

(4) 培训激励机制不完善对培训效果的考核, 结果的运用不够。缺少竞争机制, 培训结果没有直接影响到员工的薪酬、职务的晋升等方面, 还存在“学好学坏一个样”现象。在物质奖励方面, 企业虽然有专项教育经费, 但在实际使用上制约过多, 无法充分刺激员工的积极性, 造成很多员工被动参加培训, 培训效果不好。

2 应对措施探索研究

(1) 识别培训需求, 建立培训标准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首先要在培训需求的识别上下功夫, 即找出什么是员工真正需要培训的。本着“按需培训”的原则, 首先要从培训的类别做好各级员工培训需求界定, 简单从两方面区分“基本需求”与“拓展需求”。基本需求即为了满足特定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而必须完成的培训内容, 也就是通常说的岗位“应知应会”内容。属于特定岗位人员必须达到的能力水平, 必须强制培训与考核 (如上岗、转岗培训、特种作业资格培训等) 。而“拓展需求”是从企业发展与员工成长等多方面识别出的需求, 带有一定的主动性 (如后备人才培养、业务提升培训、一岗多能培训等) 。二者相辅相成, 互为补充, 特定情况下, “拓展需求”也会转变为“基本需求” (如企业生产结构调整、岗位职责变化以及国家政策法规、制度标准的修订等) 。

对于某一特定企业, 特定岗位的员工, 需要培训什么, 培训到什么程度, 都应建立一个岗位培训标准。目前很多石化企业探索性推行的“岗位培训需求矩阵”, 可视为岗位培训标准的一种表现形式。建立规范的培训需求矩阵, 根据岗位作业单元, 从操作规程、应急处理、安全防护等多方面, 识别梳理每个作业环节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即岗位培训“基本需求”内容, 作为员工上岗、转岗培训以及能力评价的主要标准。运用矩阵工具去衡量员工知识技能水平, 对照差距和不足, 制定针对性培训措施, 即“缺什么、补什么”,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对于“拓展需求”, 则要结合企业发展需要和员工意愿, 采取灵活多样培训方式和系统的规划设计, 并应在培训和考核标准上有所区分。

(2) 健全培训师动态管理机制专兼职培训师都是企业的宝贵资源, 企业应建立培训师的培养、选拔、聘任制度。一方面, 要安排专职培训师深入企业了解员工素质、年龄结构、岗位培训需求等, 避免专职培训师与企业脱轨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 要定期组织兼职培训师再培训, 提高其理论知识和教学水平。进一步建立培训师动态管理机制, 将培训师教学的理论水平、技巧、培训效果、学员的反馈等纳入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教师津贴标准挂钩, 选拔优秀培训师给予奖励, 考核不合格的可以缓聘或解聘, 强化培训师自身队伍建设。

(3) 提高领导层对培训工作的重视首先明确直线领导在培训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 谁使用、谁培训”的原则, 实施培训工作。领导层要带头开展培训, 把培训纳入各级领导工作职责, 树立管理者既是培训者的理念, 协调好培训与生产的关系。给予培训工作合理的资金、人力和时间上的保障。

(4) 积极探索, 建立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培训激励与约束机制, 以政策营造“培训是机遇、培训是待遇、培训是福利、培训是奖励”的培训环境, 调动员工主动学习的工作热情。要把员工培训情况与领导业绩挂钩, 有计划的对员工进行培养, 把培训与班组绩效、竞聘上岗、职位晋升挂钩。对上岗考核不合格的员工给予待岗等处理, 做到奖罚公平, 使培训有压力、有激励、有目标、有措施, 充分调动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3 结语

针对性研究 第5篇

内容摘要

当前,如何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长宁区团委通过召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座谈会、走访相关部门党政领导、到黄浦等区县学习交流等形式就此课题展开调研。本文研究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及具体原则,并通过分析当前存在的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关思考和建议。同时,本文还阐述了共青团组织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应该发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建设 针对性 实效性 共青团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未成年人的素质如何,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和伟大复兴。”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2004年中央8号文件颁布以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受到了学校、家庭、社会方方面面的重视,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目前,上海共有未成年人306万,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上海能否实现“两个率先”、“一个前列”的战略目标。近年来,上海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形成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面对新的形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具体原则

(一)主要内容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其主要内容包括:

1、社会环境。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影响重大,其重点是通过运用包括舆论、文化、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在内的各种有有效手段,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有利于未成年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2、学校教育。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课堂,其重点是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3、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其重点是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培训和关注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等未成年子女的教育。

4、社会实践。社会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大课堂,其重点是广泛深入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精心设计载体,丰富内容,拓宽渠道,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5、阵地建设。活动阵地是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形载体,其重点是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主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坚持面向未成年人、服务未成年人的宗旨,积极开展教育、科技、文化、艺术等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活动。

6、队伍建设。工作队伍是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支撑力量,其重点是加强团(队)干部、青少年社工、志愿者等各类青少年工作者队伍建设,积极发挥他们各自优势,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

7、工作机制。工作机制是保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其重点是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具体原则

要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应遵循以下原则:

1、因势制宜原则。势是指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形势和特点。这就要求做到“三个转变”:一是观念转变,实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针对性、实效性需要我们深入未成年人群体,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心理需求。二是方法转变,就是要求工作的方法要从“灌输”转变为“引导”。三是自我转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者要有勇气面对自身的缺陷和不足,要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和实践经历。

2、因时制宜原则。时移世易,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也必须贴近实际,紧扣时代发展方向。这就要从需求入手解决问题,抓住未成年人渴求知识、渴求自身素质提高的需求,通过学校教育,社会交流等多种方式满足他们的需求。要从困难入手解决问题,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等充实未成年人的精神生活,引导他们辨识真善美,提高他们的科学修养和道德法制素养。

3、因人制宜原则。当前,未成年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这就需要我们适当区分不同思想群体的未成年人,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工作措施和方法。要从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不同类别的特点和多样化的需求出发,充分调动广大未成年人内在向善、向上、向美的积极性,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广泛参与,发挥未成年人的主体作用。

4、因地制宜原则。各个区县未成年人思想状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就需要我们就地取材、不断创新,突出工作理念、活动内容、服务载体和工作机制的创新,要在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上下功夫,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做得更活、更丰富多彩。

二、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突出问题

(一)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和社会环境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

目前,我国正处于深层次的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观念转变时期,社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

一是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社会上对穷富的评价标准发生变化,导致部分未成年人心中不平。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分配的多样化,归根到底是利益的多元化。利益的驱动,有形无形之中对未成年人产生重要影响。一切向钱看,成为一些未成年人的目标追求。

二是传统道德面临挑战。国外的先进文化与腐朽思潮同时涌入国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充斥社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败下阵来,西方国家一些不健康的、消极的思想和观念占据主导地位,诱导一些未成年人脱离了现实,思想道德出现危机,理想目标一片空白。

三是文化市场上的审美错位。一些文学艺术作品,为了追逐市场的卖点牟取高利,置社会责任感于不顾,在为未成年人提供的精神食粮中,掺入不少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的腐蚀品,对审美观尚未形成辨别能力比较弱的未成年人具有更大的腐蚀性和诱惑力。

(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误区

一是道德教育的内容脱离青少年的实际。道德标准抽象远离了青少年的实际生活,抽象的内容影响了青少年的理解,单一的标准影响青少年多样化的发展,道德教育与青少年人格和心理塑造处在分离状态。

二是道德教育的过程脱离青少年的主体。传统道德教育的方向、内容、目标主要不是从青少年出发,而是把青少年作为被塑造的客体,这样造成与青少年主体的核心价值相背离,不能适应社会的变迁。

三是道德教育的形式脱离社会及青少年的现实。目前学校主要是以灌输形式进行道德教育,忽视德育过程中青少年之间、青少年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在社会层面的道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着青少年低参与、甚至不参与的现象。

四是道德教育结果认识与行为严重脱离。目前道德价值标准存在虚化的现象,学生的道德行为已完全社会化,使学生在道德能力上面临多种挑战,在道德认识上都知道那么做,但道德行为却做不到。

(三)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新挑战

根据《第1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6月30日,中国内地网民人数已经达到1.03亿,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网民占较大比重。网上冲浪,已成为未成年人追逐的新潮。网络对于未成年人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是一个新的信息源,极大地开拓了未成年人的视野,有利于现代素质的培养,同时又是一个新的伤害源,往往造成缺乏自制力的未成年人沉迷于虚拟世界,导致未成年人自律弱化,甚至人格异化,危及身心健康。

一是网上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影响。未成年人从网上获取的暴力、色情信息,以及在飙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暴力游戏的强刺激中,逐渐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虚拟与现实的差异,形成以行使暴力为乐,以致人伤亡为快的思想和行为。大量的色情信息,对正处于青春萌动的未成年人,已经造成许多令人忧虑的心理刺激和不良仿效。过分沉溺于网上聊天、游戏等网上生活,造成缺乏自制力的未成年人学习成绩下降、旷课、逃课、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等危害。

二是不良手机短信的影响。由于短信功能从纯文本形式向融声音、图片、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短信的进化,在乐于追逐新潮的未成年人中迅速出现了“手机一族”和“短信文化”。未成年人在享受自由交流的同时,私欲放纵和道德失范等人性的弱点也由此显露。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黄色信息满天飞,以往多在成年人中流传的“色情笑话”和“荤段子”,通过手机短信蔓延到了未成年人中间,对未成年人的辨别是非能力又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独生子女群体、民工子弟群体等未成年人群体凸显新问题

当前,受家庭成长环境、学校教育管理、社会不良风气等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部分特殊未成年人群体心理和人格发育不健全。

一是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突出。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的“单一性”,导致长辈过分溺爱、过分期望、过分袒护。孩子在畸形的家庭教育下,发生人格扭曲,养成自私、偏狭、“唯我独尊”的心态和生活上的低能儿。从未成年人的父母来说,父母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一部分父母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工作上,对孩子疏于管教。同时也有人把社会上一些不良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带到家里,造成未成年人过早接触到社会不良现象,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二是民工子弟被边缘化。一方面许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把孩子委托给爷爷奶奶和学校,使留守未成年人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犯罪;另一方面,随父母到大城市的孩子得不到同辈的承认,人格发生扭曲,容易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五)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工作格局尚未形成在一些人的观念中认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责任是学校独担,出现了学校讲一套、家长说一套、在社会上看到的是又一套的现象,致使现实中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相脱节。“重智轻德”、围着高考指挥棒转等现象仍然存在,也表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格局还未形成。同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体措施实施及实施后如何评价的问题上,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致使各部门间存在着责任不清的现象,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一定阻碍。

三、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针对性、实效性的若干思考

(一)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环境

和谐社会与和谐未成年人是互为一体、相辅相成的关系。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能够为未成年人提供优越的物质基础条件。同样,未成年人群体积极向上的健康发展,也会对实现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环境。

1、加强宣传力度,抓好舆论引导

良好的舆论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要结合各种纪念活动,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开设和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栏,组织创作、编辑、出版并积极推荐适合未成年人的读物和视听新产品,形成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导向。要发挥示范群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导向作用,通过运用实际的事例以使未成年人从感性体验而到情感上认同。

2、加大监管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腐败和不良风气不但影响未成年人正确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而且直接诱发青少年犯罪。要通过立法等形式,就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形成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统一认识,以此来加大对文化环境的监管。各级政府和执法机关要对社会环境立法整治,持续不断地进行反腐、打黑、扫黄、禁毒、反邪等项工作,从根本上扭转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

3、建立健全教育阵地,大力开发闲暇资源

积极整合社会德育资源,为未成年人提供德育活动的基地和健康的校外活动场所。整合老党员、老教师等社会资源,建立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丰富未成年人闲暇生活。注重发挥各类教育基地的作用,争取让弱势群体和流动人口的子女也能够参加学习和活动。同时,还可以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馆的建设。

(二)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加强思想引导

1、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确立德育为首的观念,进一步明确学校作为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应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体系,结合实际制定具体规划,建立和完善校长亲自领导,班主任、辅导员和全体教职员工共同承担的德育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学校工会、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加大学校德育投入,落实德育专项投入,并随着教育经费增长,逐步加大支持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应不断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培训,要深入社区、深入基层,了解社会、了解生产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及时掌握社会发展的状况,实现同步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使教师的言行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要选派责任心强、素质高、业务精的教师担任团委书记、少先队辅导员及班主任,充实德育工作力量。同时,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运用讲故事、角色扮演、讨论、个案学习、游戏等各种方法,使未成年人觉得道德教育是富有挑战、满足感和趣味的学习,而不是老套的说教。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提倡老师与未成年人相互尊重和互动,就道德、价值观等问题展开坦率的对话,把“蹲下来说话”更进一步发展为“坐下来对话”。

2、进一步发展家庭教育

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行为典范,并不断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教育子女的知识和技能,善用管教方式,多以正面鼓励、诱导感化为主,在活动中使家长与孩子的思想、品德和行为方式不断补充、提高和改变。扩大、提升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数量和质量,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的宣传、普及和培训,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成才观,通过日常的言传身教给子女以陶冶,使他们从小在父母的全面关怀中通向德智体全面发展。把家庭教育的情况作为评选文明职工、文明家庭的重要内容,各单位要积极引导职工、居民重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讲究教育方法,并支持和配合好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三)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上网,建设健康网络世界

1、加强对网吧、网站的管理

推进放心网吧创建工作,在学校和社区建设一批非营业性的上网场所,使未成年人能安全上网、健康上网。丰富各类网站中受到未成年人欢迎的网页和专栏的内容,引导他们进入安全健康的网上精神家园和快乐大本营。支持学校、共青团、网上青年社团等开设各类符合青少年需求的特色网站。

2、加强网上正面引导

组织开展优秀网页制作评比、网上征文、知识竞赛、手机短信编辑大赛等活动,探索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和方式。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道德教育,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实施“百万雏鹰网络计划”,指导未成年人自我制定《文明上网公约》,争当“网络文明小卫士”,引导未成年人文明上网、上文明网。开展“我与父母共在线”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信息环境,“放大”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组织“青春自护远离网瘾”系列活动,邀请专家为青少年做戒除网瘾的专题讲座。

3、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上志愿者队伍

通过“大手”牵“小手”,整合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关注并参与BBS、聊天室、网络游戏等未成年人集中的领域,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以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进行有效传递,有效引导,把握网络话语权。

(四)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有效工作机制和格局

1、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文明办组织协调、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部门的责任,而是涉及到方方面面。可成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办公室等专门机构来负责牵头协调各职能部门,把社会各个方面、政府各个部门的力量调动起来、整合起来,共同关心、共同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树立和落实大教育的观念,走学校、家庭、社区共建的路子

学校德育不仅仅是德育老师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校教职工以及家长、全社会关心的工作。因此,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环节应该统一起来,形成合力。学校教育要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家庭教育要着力营造培养孩子良好心态、健全人格和道德修养。社区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家庭,要发挥社区功能。通过把学校、社区、家庭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形成以学校为龙头、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共同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3、分层分类确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内容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内容既紧密关联,又相互区别,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未成年人每一阶段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目标,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必须抓住主要方面,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可根据未成年人在不同发展阶段健康成长的需要和身心特点,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年龄阶段形成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菜单。

4、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需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把教会未成年人怎样做人放在最基本的位置,从个人(掌握生活技能)逐渐到社会人(学会承担社会角色的权利与义务),然后再发展到道德人(做道德高尚的人)和政治人(做讲政治的人)。通过实施目标评价、项目评价、群体评价、综合评价等方式,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和未成年人对工作项目、活动内容进行评估。

四、发挥共青团组织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坚持正面引导,着力深化团队主题教育

正面引导是团队组织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根本。共青团可以针对未成年人的身心成长特点,坚持分层次、有步骤地正面引导,充分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日等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着力巩固和深化传统的主题团日和主题队会教育活动,通过开展“雏鹰争章”、18岁成人宣誓仪式等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紧密结合中小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感恩教育、关爱教育等,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意识和利他主义意识。同时注重青少年先进典型的道德示范作用,开展“优秀团员”等评选表彰活动,为广大青少年树立榜样。

(二)突出道德实践,拓展活动形式

道德实践是团队组织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作用的重点。共青团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广泛开展“手拉手”、“少年雏鹰行动”、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中学生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保护母亲河等实践活动,推广青少年道德成长卡、跳蚤市场等项目。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鼓励未成年人在集体生活、家庭生活、在社会生活、社区生活中做明礼诚信、尊老爱幼的小模范,通过亲身经历和获得真实感受,在实践中教导和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

(三)注重文化熏陶,营造积极健康的青少年文化氛围

文化熏陶是团队组织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方式。共青团可通过实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和“青少年网上文化行”活动,在中小学生中大力倡导读书学习之风。开展青少年文化园创建活动,通过举办特色鲜明的青少年文化艺术节、少先队文化巡礼和各类才艺展示、文体比赛等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使广大青少年在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环境中培养关爱之心,在人人做主人的氛围中培养责任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陶冶情操,在追求美好的气氛中培养真善美的品质。

(四)维护合法权益,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维护权益是团队组织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基础。坚持抓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规的贯彻执行和宣传教育工作,引导青少年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加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的创建力度,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打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开展“少年儿童平安行动”、青少年毒品和爱滋病预防教育、“青少年网络文明行动”,实施“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加强对社区未成年人的教育、监督和服务。

(五)加强组织建设,形成富有成效的团队工作机制

针对性研究 第6篇

【关键词】职业  发展  高职  英语  教学  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62-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国家对高级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倾向于优质的复合型人才。为此,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因为它向社会提供了更多的职业人才。在高职教育的课程中,英语是一种基础性的课程,它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非常强,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但是很多高职学校的英语课程都复制了本科大学、中职院校的教学方式,不具备专业性和针对性,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要进行改革,就必须站在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进行,通过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来达到职业教学的目标。

一、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不准确

高职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素养。目前,教师仅仅之注重课程的技能性、学生的应试技能等,没有注重实用性这个问题。高职的英语课程是公共的、统一的,不管哪种专业,哪个年级的学生,都要上这门课程。但教师只是将英语考试成绩当成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工具,让学生产生应付考试的心理。也因此,很难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也非常难对英语进行应用,因此,这样的课程没有任何意义。

2.高职英语教学内容缺乏职业性特征

高职院校的育人宗旨是培养应用性人才,所以课程也应该强调“实用性”、“职业性”。但很多高职院校采用的英语教材是普通的英语,没有职业特点,不具备针对性。举个例子,因为学校设置的英语课程没有针对性,所以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不能熟读营销类的英文资料,护理专业的学生看不懂药物的英文说明书,电子机械专业的学生看不懂产品的外文说明书。这会给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造成不好的影响,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3.教学方式和方法缺乏创新性

如今,英语课程改革在不断的进行和实施。很多教师都在尝试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但是一些高职院校内,英语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比如翻译教学法、词汇法等等。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没有对学生进行技能方面的培养。而且学生自身也没有兴趣进行学习,积极性极大的降低。另外,英语教师采用的工具也很落后,仅仅只有黑板、粉笔和录音机等,很少用到多媒体教学工具。

二、职业发展需求下高职英语教学的专业针对性研究

1.采用“3D+X”的多维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读写能力。同时也要依靠虚拟现实技术来制造一个真实的工作场景,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举个例子,如果是护理专业的学生,那么则要模拟医院工作的场景。假设医院来了外籍患者,让学生用英语来和患者、同事进行交流沟通,完成工作。这样的模式也被称为是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职场交际能力,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2.分级别、分层次的实施教学

这里所说的分级别、分层次,指的是根据学生入学考试的英语成绩,将他们分成A、B、C三类学生。三类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材、教学方式,同时教学进度也完全不同。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然后是分阶段,也就是将高职英语分成3个不同阶段:基础阶段、职场阶段、行业阶段。基础阶段是学生开学时所学习的基础英语知识,注重语言的基础应用。学生通过了这个阶段的考试,再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就是职场阶段。职场阶段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注重不同专业所需要用到的英语知识,帮助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打好基础。这个阶段的学习非常重要。最后一个阶段是行业英语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来设置专业的英语课程。同时课程必须和学生的专业进行紧密联系,学生在完成了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后,可以深入的学习这个阶段的英语知识。

3.根据不同的模块来实施教学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专业等,来为学生开设一般英语选修课程、行业英语课程。一般的英语技能模块有这些内容:英语口语、阅读、写作以及翻译等等。而行业英语课程则包含了这些内容:市场营销英语、商务谈判技巧、护理英语、机电英语、艺术设计英语等等。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行业能力。由于高职院校的一些专业可能不会开设英语课程,或者是有些学期不再开设英语教学,这样就会使英语学习缺乏连续性。所以,这种分模块的教学方式需要连续开设,不能间断,这样才会使教学起到一定的效果。

四、总结与体会

如今,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越来越重要,因为它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英语作为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必须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来进行改革,同时也要站在职业发展的需求下来实施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发挥出一定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他们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亚峰.论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和课程改革的理论依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12):127-128.

[2]张迎梅.基于微课的高职英语口语自主学习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8):19-19.

[3]赵慕白.浅谈翻转课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6,(9):154-154.

[4]王细娇.浅谈交互假设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职教通讯,2016,(3):41-43.

针对性研究 第7篇

一、回归课本, 引源头活水

课本是文言文复习的一个重点。为了迎接高考, 同学们必须重新复习课本中的文言文。从高一到高三的所有文言文必须熟读, 重新梳理当初标出的重要内容、文章下重要注解, 教师可以适当让学生做一些归类的练习。重温知识, 这是相当重要的。重点要学生关注这些内容:实词、虚词、句式。实词主要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虚词主要是考纲规定的18个虚词, 但要注意有些年文言文高考不局限于这几个虚词, 复习时还是扩大一点范围, 以防万一。句式主要关注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 这是学生觉得最难的, 教师必须要学生学会辨析。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 (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主谓倒装、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 、省略句、被动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 书本中的文言文是进行课外阅读的基础, 必须先积累好课内的知识。课外阅读其实是课内知识的迁移, 而课内学习时所练就的能力就是课外阅读的能力。

二、讲究方法, 探曲径幽境

1. 明考纲

文言文考什么?怎么考?教师必须让学生心中清楚, 复习起来才会有的放矢, 胸有成竹。新课标《考试说明》 (浙江卷) 规定: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1) 能力层级B——理解: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 能力层级C——分析综合: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考点和考题的设置都要了然于胸。

2. 巧复习

(1) 分类整合。复习课本知识, 要多进行知识分类整合。分类整合所学知识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方法, 它把同类知识点串联成一条知识线, 从而形成知识网络体系, 归纳、总结所学的文言文, 并依靠课本找出文言词语的用法与规律,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记忆, 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言文知识点主要有文字、词语、句式、翻译。文字包括字形、字义;词语包括实词 (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虚词 (如代词、副词、介词、助词、连词等) 。比如虚词“而”的用法, 教师如能以课文中的句子为例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归纳, 学生加以练习记忆, 然后做课外文言时懂得迁移, 就能联系语境选择义项。

(2) 正误答案呈现。复习阶段, 教师上课要讲究方式方法。比如翻译题, 采用正误答案呈现, 赋分纠错的方法, 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捷径。例如, 翻译下面句子:

(1) 岂非以其流落饥寒, 终身不用, 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3分)

参考答案: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 终身不被重用, 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 (报效) 君王吗?学生答案:难道因为流离失所十分饥寒, 终身不使用, 而一餐饭都不曾忘记君王。打分:1分。“岂非……也欤”固定结构没有翻译出, 被动句没有翻译出来“终身不被重用”。失误原因: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不清楚或者意识不强。要复习一些固定结构, 要在翻译时注意是否有特殊句式隐藏。

(2) 余意其怨我甚, 不敢以书相闻。 (2分)

参考答案:我猜测他非常怨恨我, 不敢写信给他。学生答案:我的意思他非常怨恨我, 不敢写信给他。打分:1分。“意”翻译错误。失误原因:对实词“意”的各个义项不熟悉。需要对一些重点实词进行词义归类记忆, 记忆时结合课本内的例句。

(3) 况, 吴人, 恃才少所推可。 (2分)

参考答案: (顾) 况, 是吴地人氏, 自恃有才华, 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 (或诗人) 。学生答案:何况, 他是吴国人, 自己依仗有才华, 很少有所推荐认可的。打分:1分。“况”是“顾况”, 人名。失误原因:没有联系上文“弱冠, 名未振, 观光上国, 谒顾况。”学生通过正误答案比较, 明白知识的考查点, 找到自己失误的原因, 也从他人的失误中吸取教训。这样的记忆更加深刻。

(3) 高考真题。一定的文言文练习绝对是必需的, 毕竟考场上时间紧迫, 必须快速完成那么多试题。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有效的结果, 我们要做高考真题, 收集各优秀中学的模拟题。我们应该选择近3~5年的高考真题, 可以先做浙江省的高考真题, 再做其他省市的高考真题。每位同学认真做, 认真分析, 找出自己的薄弱点、失误处及失误的原因, 弥补的方法。这样, 学生一方面知道了文言文在高考试卷中的题型、难度, 另一方面找到了自己的欠缺之处, 自己的做题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从而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

三、注意规则, 走渐进之道

要让学生知道各个题目给分的规则, 这样可以少走弯路, 可以避免失分。现结合浙江卷谈谈。

1. 断句

第20题: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未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

参考答案: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未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赋分原则:“/”处, 答对一处给1分, 满分3分;误断一处扣1分;“//”处, 不计分。“/”处断对一处得1分, 断对三处、四处均得3分, 但断错一处需扣1分;该断之处未断则不扣分。此题批阅, 可先计断对几处, 得几分;再计误断几处, 扣几分。

学生答案: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未/及鄙黩人/皆奇其才/畏其笔。此例中, 断对三处 (“美”后、“事”后、“才”后) , 得3分;但误断2处 (“未”后、“人”后) , 扣2分。最后得分为1分。

根据以上赋分原则和批改事例, 在做断句题的时候, 要提醒学生注意下面这几点。第一, 并不是断的地方越多越好, 否则, 分数全倒扣光了。在改卷过程中, 发现有一部分同学断的地方相当多。第二, 要找准必须断的地方, 必须断的地方往往是语意完整的, 主语、谓语、宾语比较完整。要提醒学生运用语法分析, 辨析语意, 然后断句。第三, 学会根据分数揣摩断的地方的数量, 一般3分的断句题在3~6处。 (如果提供的语料不是很长) 可断可不断的地方, 还是不断。

2. 文言文句子翻译

第21题:把文中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遂入长安观风化, 隐匿名行, 惧人见知。 (3分)

参考答案:于是 (他) 来到长安观察风俗民情, 不露姓名, 隐藏行踪, 害怕别人看见并认出。赋分原则:整题大意译对得1分, “名行”译为“姓名行踪”, 给1分;“见知”译为“看见并认出”给1分。即两个知识点译对各得1分。“风化”未译不扣分。“名行”之“行”译为“行迹”“踪迹”“足迹”“行为”“活动”等均算对。“见知”只要译出“看见”“认出”的意思, 即算对。译为“看见”“知道”之类也算对。

学生答案:于是进入长安观察风化, 隐姓埋名, 担心被人认出。可得2分。

(2) 吾为德请, 财何为也? (3分)

参考答案:我为德行而请命, 拿钱财干什么?赋分原则:整题大意译对得1分, “请”译为“请命”给1分, “何为”译为“干什么”, 给1分。“请”译为“请求”“求情”“请愿”之类也算对, 得1分;但译为“请罪”算错, 该知识点不得分。因为“请命”“请求”之类是为别人之事向当事者祈祷, 而“请罪”是为自己的过失向当事者请求宽恕。“何为”是知识点, 一定要译为“干什么”。“财何为也”有不少考生译为“为什么要财物呢”“怎么会为了钱财呢”“钱财有什么用”“哪里是为了钱财”之类, 作为整句的大意是对的。故整题可给1分, 但该知识点仍不得分。

学生答案:我为道德而请求, 怎么是为了钱财呢?此答案可得2分, 即大意译对得1分, 知识点“请”译为“请求”算对, 得1分。

根据以上赋分原则和批改实例, 在做翻译题的时候, 要注意下面这几点。第一, 注意抓译句的关键词, 包括实词、虚词。如“请”字是关键实词。第二, 注意抓文言句式。“何为”是宾语前置的特殊文言句式。第三, 一定要联系译句所在的上下文去推断自己的翻译的正确性。“请”如果翻译为“请罪”就不行了, 因为联系上文, “叟闻之, 即赴丹阳, 启申其美, 遂得免焉”, 根本不是“请罪”。所以翻译完, 要回头看看译句所在的上下文, 及时发现失误, 以免失分。第四, 要字字有着落。文言文中单音节词比较多, 翻译的时候要逐一落实。比如“名行”很多考生只翻译了其中的一个字, 或翻译为“隐姓埋名”, 或翻译为“不露行踪”, 全部不够完整。当然, 有些文言虚词, 如发语词、语气助词等可能不需翻译。

实词、虚词、文言句式是句子翻译的重头戏, 考生绝对要擦亮双眼。比如句式, 2007年浙江卷的“岂非以其流落饥寒, 终身不用, 而一饭未曾忘君也欤”, 2008浙江卷的“况, 吴人, 恃才少所推可”, 2009浙江卷的“人之所有, 唯恐其不吾予也”, 分别涉及固定结构“岂非……也欤”的反问句式, “况, 吴人”是判断句, “不吾予”是宾语前置。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朱成文.揭开文言文翻译的面纱[J].语文教学通讯, 2005 (12) .

针对性研究 第8篇

一、当前就业指导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职院校对就业指导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当今, 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 但是, 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个别学校并未将就业指导课列入日常的教学计划, 不少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的课时安排不充足、课时补贴偏低, 对就业指导课考核要求低。学校对这门课的不重视引起老师的不重视, 最后导致学生对这门课不重视, 认为这门课上不上都一样, 成为逃课的首选。

2.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课教研室

现在各高职院校普遍没有独立的就业指导课教研室, 一般都由就业指导中心承办, 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兼任。另一方面, 学校不重视这门课程, 认为只需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至于效果如何, 学生能否从中受益, 学校就没有去关心。最终导致学校不会去真正地花钱、花精力去进行就业指导方面的课题研究, 培养一支真正高素质、知识全面的就业指导课专任教师。

3.就业指导课老师不够专业

当今高校的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一般都是由辅导员、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部分专业课老师组成。这些老师当中不乏是刚走出校门的应届大学毕业生, 自己尚缺乏就业指导方面的相关经验, 对就业方面的理论和知识也知之甚少;也缺乏和用人单位面对面沟通的经验。由这些老师上就业指导课程, 一般只能是照本宣科, 针对性和有效性难以保证, 教学效果 比较差。

4.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也缺乏针对性

就业指导课所使用的教材一般从出版社直接征订, 这些教材的编写一般都是针对所有的大学毕业生。大多数教材, 对特定高校的就业流程并无涉及;对特定省市的就业政策也无涉及。有远见的一些高校自己编了就业指导教材, 但也一用就是好几年, 没有及时的修订补充最新的就业政策和就业流程。就笔者来看, 现今的就业指导教材对广东省毕业生网上注册、毕业生信息网上填报、毕业生的就业信息、毕业生档案的流转程序、创业证的申请以本地生源和外地生源的毕业生该去哪个部门报到, 那个报到部门在哪里等知识, 也鲜有涉及。

5.对大学生就业知识的指导仅立足于现在, 无长远目标

当今就业指导课程偏重于对毕业生择业知识的讲解, 比如求职信的撰写、简历的制作、应聘技巧, 等等, 但是, 对毕业生如何安心在企业工作、进入企业后如何尽快融入企业、早日成才等知识, 缺乏相关的介绍或没有放入教学的重点之一。据相关研究表明, 现在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仅仅对就业而言, 难度不是很大, 但是在企业的稳定性是很差的。“90后”职场新人离职率已达30%以上, 毕业生在企业的成长都不尽如人意。很大的一个原因, 在于进行就业指导时对融入企业知识的介绍重视不够, 缺乏对毕业生“生存技能”的指导, 这就使毕业生作为职场新人如何尽快适应新环境缺乏常识, 走了不少弯路。

6.就业指导课缺乏对学生就业心理的指导

在毕业季到来之际, 高职院校也会组织校园大型招聘会、系部专业招聘会、企业专场招聘等一系列招聘会, 但效果却不是很理想, 成功率比较低。究其原因, 这些都和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不正有关, 他们没有想到, 学校每举办一次招聘会、企业每来学校开一场专场招聘会都是一个机会。毕业生只是简单地认为, 学校找来的企业都不够档次或是认为错过了这次招聘会还会有下次的招聘会。不少毕业生因为有这样的心态, 所以在面对就业机会时飘忽不定, 最终导致他们不能及时就业或频繁跳槽。就业指导课对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不够, 正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

二、加强就业指导课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1.教材使用要有针对性——使用适合本校学生情况的教材

就业指导教材应涉及社会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方面的知识, 基本内容应有偏重理论知识的:如职业生涯规划的介绍、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的介绍 (每年的政策更新) 、自主创业的相关知识、劳动法等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偏重实践能力的:如求职材料的撰写、面试的礼仪及技巧、就业协议书及劳动合同的签订、求职择业心理的调试、毕业生离校需办的手续。学校最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编写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比如, 就业政策, 各个地区的具体内容会有差异;离校手续, 每个学校都会有不同的做法。把这些特点明显的内容编写入教材, 对学生的帮助会更大, 而不会让学生有种泛泛而谈的感觉。

2.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学内容可以这样分布:

大学一年级, 作为大学新生刚步入新的环境, 对大学生活还充满着无知和好奇, 这时就需要给他们进行及时的指导, 学习“职业规划”。告诉他们为什么读这个专业, 将来与之相匹配的职业有哪些?未来的职业道路要怎么走, 需要怎样计划和规划?

大学二年级, 就业指导课应侧重“职场素质训练”,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树立正确的成才意识和就业观念, 以良好的心态迎接竞争和挑战。

大学三年级, 主要学习“就业政策和求职技巧”。就业指导教育主要帮助大学生熟悉就业政策和有关法律问题, 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教会学生如何有效求职择业。

3.教学手段要有针对性——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为满足就业指导课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的需要, 就业指导课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 应采取“引进来, 带出去”的方法。教学方式可专题讲座、课堂教学相结合, 教师团队可由校内专任教师或行业专家来授课, 将校外的成功人士、企业高管、优秀毕业生“引进来”, 将他们的市场实战经验带给学生, 来弥补校内教师的欠缺之处。比如, 创业教育可以请成功的企业家来给学生传授经验。“带出去”是指将学生带出去, 让他们较早接触社会, 通过社会实践、参观访问, 使学生了解市场所需, 同时客观地评价自己, 找出自身与职场要求的差距, 以便日后能尽早进入职业人角色。另外, 像面试技巧的指导, 也可以请有经验的老师或企业的HR来校进行模拟招聘, 让学生体验实战经历, 帮助学生总结和改进不足之处。

4.要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有效性必须组建专业教师队伍

优化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师资建设将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应鼓励综合素质高以及其他与就业指导学科有关的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学等专业的教师加入到就业指导课的团队。并鼓励这些教师参加专业培训, 考取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学校应加大对就业指导课教师的师资经费投入, 对他们进行专业的教育和培训, 努力为教师创设学习深造、学术交流的机会和条件, 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职业素养。另外, 要保证就业指导队伍的稳定性, 提高这些教师的待遇, 并在人数匹配上力争达到教育部提出的教师与毕业生人数不低于1︰500的要求。

5.要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有效性, 要组建独立的就业指导教研室

高职院校应组建独立的就业指导教研室, 就业指导教研室的工作人员应从就业办的日常行政工作中分离出来, 专门搞组织教学、开展科研和师资队伍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同时鼓励就业指导教研人员“走出去”, 吸收国内外就业创业方面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 拓展教师队伍的专业视野。并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社会现状, 研究对学生切实有用的就业指导课题, 使任课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6.要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有效性, 必须提高就业指导课的地位

据国家教育部文件的要求精神, 就业指导课的地位应从公共考查课的性质, 上升到公共必修课的性质, 并提高该门课的学分。提高考试要求、加大考试难度而不是交一份作业就能应付了事, 或是开卷考试, 学生抄完就算了。这门课程能否考试通过将与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直接挂钩。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的重视, 也才能有效地起到这门课应有的效果。要不然, 学生不重视, 老师讲得再好也是枉然。

三、结束语

要搞好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的建设,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最关键的是应引起学校有关领导的重视, 切实采取措施, 增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的针对性, 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90后”新丁离职率咋这么高.广州日报, 2009-9-17 (C3) .

针对性研究 第9篇

1 研究生群体社会角色特点分析

研究生是我国教育体系人才培养中的最高层次, 作为国民教育序列的最高级“终端”, 这一群体的社会角色呈现出多样复杂的特点, 从中显示了开展廉洁教育的紧迫性, 并为提高研究生廉洁教育实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了探索的方向。

1.1 研究生自身思想观念的相对成熟

由于研究生群体类别层次多, 结构背景复杂, 虽然近期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 研究生群体有低龄化趋势, 但整体相对于本专科生来说, 他们大都完成了青春成长期, 尤其是部分博士生和具备社会工作经历的硕士生, 他们的社会人格已经相对成熟, 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念基本树立形成。对于开展廉洁教育, 它既有有利的一面, 即认知层面容易交流沟通, 但同时也存在一个对一些不良观念的梳理矫正问题。

1.2 研究生现实学习生活对廉洁领域的广泛涉及

作为学术研究的群体, 由于其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特点, 研究生现实学习生活的很多方面都会面临廉洁的境遇和问题。除去广大研究生普遍要面对的学术道德诚信, 其他诸如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医德医风, 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的义利之惑等等, 无不考验着研究生这一群体的廉洁自律。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生中开展廉洁教育应采取不同于本专科生的措施, 紧密结合研究生的现实情况去探索有效途径。

1.3 研究生身处校园迈向社会的“终端”境遇

这是研究生这一群体的层次性决定的。由于结构的复杂性和培养学习的特点, 研究生群体不像本科生在校园对廉洁领域体验的相对单纯性, 走出校园可以完全依靠社会体系完成对廉洁的体认和判断。相反, 研究生群体本身就是相对单纯的校园人和相对复杂的社会人的混合体, 这就意味着他们当下对廉洁教育的认知和膺服与否直接关乎他们在步入社会之后对廉洁的知情意行。对这一群体而言, 校园里是否对廉洁已形成正确的知情意行观念, 几乎关乎廉洁教育的成败。

2 廉洁美德对研究生群体的内涵要求

研究生作为国家人才培养中的最高层次群体, 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中的骨干力量。结合《意见》提出的诸如“大学阶段廉洁教育的目标和主要内容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和主导, 加强法制和诚信教育,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等指导性的要求, 如何从“廉”这一优良的传统美德之源开启出适应灌溉研究生这一群体的道德清流, 需要我们进一步地对应分析与探索。

我们知道, “廉”是我国传统道德的重要德目, 一直作为优良美德受到人民的推崇, 它既是传统社会“忠孝仁义礼智信廉”的八德之一, 又被列入“礼、义、廉、耻”的道德“四维”, 成为传统社会君子人格的重要内涵和不懈的追求。“廉”的本意是“堂隅”, 比喻有棱角, 锋利, 与“洁”组合, 廉洁则引申具有丰富的内涵, 结合研究生的人才培养, 笔者认为应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2.1“高洁自律”, 研究生作为合格建设者的内在道德品质

这是对一个具有较高知识文化水平的社会群体的个体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建设者, 他们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也应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 所以专业知识技术的合格并不是唯一的考量。作为一个道德人, 研究生不应只是坚守底线, 而是更应该站在道德的高地, 品格高洁, 自律修为, 心存对于道德戒律的敬畏和对道德沉沦的耻感, 自觉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作包括学术规范等在内的所有社会规范的模范遵守者和践行者, 这样才会受到社会尊敬, 不愧于合格建设者的称号。

2.2“公正廉明”, 研究生作为合格建设者的外在道德力量

廉明不阿一直是廉洁的重要内涵, 它是道德廉洁内在修为之后对外在社会作用的自然发散和延伸。这就要求广大研究生在做好了自我的同时, 要积极发扬廉洁道德的社会功能, 以公正的眼光和法度来审视衡量社会, 尤其是在步入社会岗位之后, 要坚持公正与正义, 秉公明理, 依法办事, 坚定地做社会正义秩序的建设者和维护者, 从而成为社会的良知与脊梁。

2.3“奉公不苟”, 研究生成为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道德保障

廉洁教育针对研究生来说, 本身意味着廉政建设的前移。所以研究生要成为可靠的接班人, 必须培养自身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从大的角度来说, 要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 则必须坚守廉洁道德中的奉公无私的要求, 甘于奉献, 以所学回报社会;从小的角度出发, 则要忠于职守, 坚持以廉洁道德中的严明不苟的态度来对待岗位工作, 兢兢业业, 以出色的工作对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3 针对性开展研究生廉洁教育的途径

《意见》针对如何全面开展廉洁教育提出了与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与和谐校园建设相结合、与师德建设相结合以及受教育程度和认知能力相结合的“四结合”原则, 为多途径开展廉洁教育提供了科学的指导。结合上述的研究生群体角色分析以及廉洁教育对研究生群体思想道德的内涵要求, 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 引导培养研究生的廉洁情操。笔者认为研究生廉洁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3.1 把廉洁教育纳入日常教育培养环节, 促进研究生廉洁自律

正如把学术诚信教育纳入研究生培养环节一样, 把廉洁教育内容充实规范、形成体系, 逐步按培养阶段特点安排纳入入学教育、学术规范研讨、科研论文与实践、职业道德教育等教育培养过程, 按学术实践环节对待予以学分考核, 形成研究生廉洁教育常态化。

3.2 落实导师的廉洁指导把关制度, 形成研究生廉洁养成的外在牵引和监督

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首要责任人, 他自身的廉洁自律、道德诚信等行为深刻影响着研究生。除在整体上要求提高师德建设与教育, 在一些具体的培养指导关键环节, 还应落实导师的指导负责制, 如论文写作阶段、科研实践阶段明确导师指导和承诺制度, 切实把好廉洁关。

3.3 开展宣传与主题教育活动, 形成校园廉洁文化

首先建设廉洁教育相关阵地, 如网站论坛、学风建设基地以及校外教育基地, 通过定期的活动形成廉洁教育氛围。其次通过组织研究生群体开展诸如廉洁教育形势报告、专家专题讲座、案例研讨以及廉洁教育文化节的等多形式活动, 强化研究生的敬廉崇洁意识, 形成较为浓郁的廉洁校园文化。

3.4 完善相关制度建设, 强化管理手段, 形成廉洁滑向腐败不端的防火墙

这主要是从制约惩戒性角度, 针对研究生群体的终端境遇, 建立健全对研究生廉洁污点的惩处措施, 对诸如诚信缺失、学术不端、科研造假、医德败坏的研究生予以惩处, 并适时引入社会管理力量, 形成研究生廉洁教育的社会化合作与同构模式。

摘要:结合群体结构以及培养过程, 分析研究生群体的社会角色特点, 围绕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对廉洁美德对研究生的要求进行针对性梳理明晰, 并以此提出有效开展研究生廉洁教育的多元途径。

关键词:研究生,群体角色,道德内涵,廉洁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教思政[2007]4号文件.[1]Ministry of education views about honesty and education inschools and to carry out a comprehensive.Teach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2007 (4) .Chinese

[2]罗大玉.大学生廉政教育初探[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05, 9:42-43.[2]LUO DY.Honest educational preliminary of college students[J].Stud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2005, 9:42-43.Chinese

[3]张文军.关于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04:84-85.[3]ZHANG WJ.Thoughts on honesty and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J].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2006, 04:84-85.Chinese

针对性研究 第10篇

关键词:心肌梗死,老年患者,针对性护理,临床效果

我国人口老龄化在不断严重,人民的饮食结构也在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变化,因此在老年人群中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数量越来越多[1]。现本文将研究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将我院从2013年7月23日至2014年10月23日收治的88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将88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以及实验组(4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

其中,实验组患者44例:男性患者数量与女性患者数量的比值为23∶21,患者年龄在55~77岁,平均年龄为(63.77±1.55)岁。梗死部位中,前壁患者18例,后壁患者12例,下壁患者14例。对照组患者44例:男性患者数量与女性患者数量的比值为24∶20,患者年龄在56~76岁,平均年龄为(64.51±1.54)岁。梗死部位中,前壁患者17例,后壁患者13例,下壁患者14例。将两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较小,P值<0.05,因此两组心肌梗死患者能够进行良好的比较、分析。

1.2 临床方法:

①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②实验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健康教育护理、饮食护理、感染护理、原发疾病护理等等。

1.3 观察指标:将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生存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束后,将两组心肌梗死患者生存率数据准确地录入到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测定。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和百分率表示,用卡方检验。当P值<0.05时,表明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将两组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进行比较:见表1。实验组患者的生存率为97.73%,生存患者数量为43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生存率86.36%(即38例),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注:与对照组患者生存率相比,*P<0.05

3 讨论

3.1 心理护理:

有相关资料统计,心肌梗死患者容易情绪激动,并且有暴躁、易怒、敏感等心理特点,部分患者会表现为压抑和焦虑。因此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性格和心理状态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帮助患者疏散内心的不良情绪,并且指导患者如何进行自我开导和调节。

3.2生活护理:患者发病12 h内病情易变化,病死率高,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限制探视。第1周卧床休息,鼓励患者逐步增加洗漱、进食等活动。如无并发症,第2周可下床活动。第3~5周如病情稳定,可离病室活动及散步。

3.2 健康教育护理:

很多患者会胡乱猜疑自身的疾病,因此产生不必要的恐惧和紧张。这都是源自于缺乏对心肌梗死疾病的了解导致的。护理人员要给患者讲解心肌梗死疾病的发生原理,告诉患者有关该疾病的一般知识,加强患者对心肌梗死的了解。患者遇到不懂的地方,护理人员要耐心进行解释,不得对患者大声训斥。叮嘱患者需要注意的一般事项,不能对患者表示不耐烦[2]。

3.3 饮食护理:部分患者由于饮食习惯不佳导致发生心肌梗死,并且在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中能够找出其病理学依据。因此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身体素质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尽量让患者以低盐、低胆固醇的食物为主,并且患者每天要摄入一定量的水果和蔬菜,多摄入膳食纤维类食品。清淡、高纤维素、高热量、低脂类的食物比较适合心肌梗死患者。

3.4 感染护理:

部分患者由于肺部炎症、上呼吸道感染而导致的心肌梗死,患者要进行积极的治疗,护理人员要促进患者与家属的良性互动,并且给患者安排一个干净舒适的住院环境。定期给患者病房进行消毒,采用无色无味的液体消毒剂,减少对患者的刺激,降低外界对患者的不良感染和刺激,并对其他感染性疾病实施及时预防、早期治疗的方案。

3.5 原发疾病护理:

若患者由于冠心病或者其他原发性疾病导致的心肌梗死,则在抢救完毕后,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呼吸。并且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并给予适量的止痛剂,预防患者心律失常或者休克。对于便秘的患者常规应用缓泻剂,防止便秘时用力导致病情加重。对于缺氧患者还需要给予氧疗,并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3]。

心肌梗死疾病的危险系数较高,引起患者死亡的概率较大。因此在临床上除了要加强对患者的治疗,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患者进行护理。针对性护理理念在近年来被提出,并且实施于临床后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针对性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深受患者青睐,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欧华.98例老年人心肌梗死以及其护理探讨[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7):753-754.

[2]曾克维,郑小凤.40例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3):65-66.

针对建筑抹灰技术的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土建工程;施工;抹灰技术

将装饰性水泥、石子或细沙按照一定配比加水后搅拌成浆涂抹在建筑物的墙面、地面、顶棚等表面被称之为抹灰,它在土建施工中起着不可分缺的作用,他不但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而且还关系到建筑物的美观程度。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他们对居住场所之美观程度、质量标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迫使施工企业不得不想方设法去提高抹灰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技术,为改善施工工艺,加快施工速度、缩短施工时间奠定基础。

1 抹灰工程的作用及分类

1.1 作用

在建筑物的主体结构验收合格,相关设施安装完备后,要在建筑物的各个表面涂抹各种砂浆、装饰性水泥石子浆,它不但使建筑的表面平整光洁,美观大方,而且还能保温、隔热、防潮、隔音、防止风、雷、雨、霜、日照、有害气体等不利因素对建筑物的侵蚀,从而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1.2 抹灰工程的分类

抹灰工程的分类极为复杂,内容频多,简言之可分为底层抹灰、中层抹灰和面层抹灰三种。为了加强基础与第一层之间的粘结度,减少地基与初层之间的水平误差,便于砌筑,要在地基与一层间涂抹适量的砂浆,这就叫做底层抹灰;由于砌筑材料的个体与个体的大小、光洁度都存在着微小的差异,要使每一层砌体都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就必须抹上层薄薄的砂浆,这就叫做中层抹灰,主要起找平作用;等建筑物整体结构验收合格后,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腐蚀能力和美观程度,要在建筑物的表面涂抹水泥砂浆、水泥混合砂浆、聚合物水泥砂浆、膨胀珍珠岩水泥砂浆、石灰砂浆,麻刀灰、低筋灰、石膏灰等,这样就使建筑物的表面看起来平整光洁,有均匀的光泽、轮廓与线条,清晰挺拔、美观可人。有时为了凸现装饰效果,还会采用较为特殊的施工工艺进行处理(如水刷石、斩假石、干粘石、假面砖、喷涂、滚涂、弹涂等),以彰显所用材料的质感、色泽、形状、纹路和轮廓,为了保温、耐酸、防水等,还会采用保温砂浆、耐酸砂浆、防水砂浆等,对建筑物表面进行处理,这些都叫做面层抹灰。

1.3 抹灰施工的前期工作

在抹灰施工前,要针对建筑物的各个部位(主要包括:砖墙面、混凝土面、轻质隔墙材料、板条面等) 进行处理,清除其表面的灰尘、污垢、油渍和碱膜,对室内管道穿越的墙洞和楼板洞、凿剔墙后安装的管道周边,应用1∶3水泥砂浆补平或剔平,对于平整光滑的混凝土表面,要进行凿毛、划毛、界面处理剂或细砂浆毛化处理,门窗周边的缝隙要用水泥砂浆分层嵌塞密实,在不同材料的交接处要采用铺、钉金属网(金属网与各基体部位的搭接宽度应大于一百毫米) 的措施进行加强。

2 施工工艺流程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先后顺序,抹灰也不例外,要首先准备好木抹子、塑料抹子、捋角器、托灰板、挂线板、方尺、八字靠尺、钢筋卡子、刮尺、剁斧、筛子及尼龙绳等一系列抹灰工具,在施工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要严格按照抹灰施工工艺,从室外到室内,先上后下,先顶棚后墙地进行操作。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如遇到房间面积过大,就要先在地面上找出十字中心线,然后按照墙面基层的平整度在地面打出墙角线,在距离墙阴角一百毫米处吊垂线并将其打出来,然后按地上打出的墙角线往墙上翻引,据此打出阴角两墙面上的抹灰层厚度控制线,以此确定标准灰饼厚度,具体做法如下:在墙面距地面一米五左右的高度,距墙面阴角十至二十厘米处,用一比三水泥砂浆,一比三比九水泥碳砂浆,各做一个50×50mm 的灰饼,再用线锤以此饼面挂垂直线,再在墙面的上下各补做两个灰饼,灰饼离顶棚及地面距离一百五十毫米到二百毫米为宜,接着用钉子钉在左右灰饼的两头墙缝里,用小线绳拴在钉子上拉上横线,沿着横线每隔1.2m 到1.5m 补做灰饼。做标筋时上下水平冲筋应处在同一平面内,阴阳角的水平冲筋应连接起来,并做到相互垂直。在抹大面前要先在室内的门窗处墙面、柱子的阳角处,以大于两米的高度,大于五米的侧宽度,用一比二的水泥砂浆抹好护角。做窗台、踢脚板时,应先将表面划毛,以一比三的水泥砂浆分层涂抹,在抹底灰前,一定要等到标筋达到适当强度后,先用水湿润墙面,然后在两筋之间用力抹上底灰,再用木抹子压实搓毛,抹的底灰要略低于标筋,待底灰到六七成干后再摸中灰,中灰要稍高于标筋,然后用垂直标尺按标筋刮平,紧接着用木抹子搓压,以达表面密实平整,待中灰到六七成干后再抹面灰。面灰抹好后,要将粘在墙面、门窗上的灰浆及落地灰及时进行清除,并打扫干净。

3 安全施工,保证质量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原材料质量不符合施工要求,砂浆配比不当,这就必须从购进原料抓起,严格控制其进货渠道和质量,并严格按照配合比配拌砂浆以确保施工质量,若遇到不同材料的交接处未设置加强网或加强网搭接宽度不够,就必须及时处理,该拆掉重做的就拆掉重做,该补设的就及时补设,以便于抹灰施工顺利进行。再者在抹灰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用木凳代表架板,金属脚手架的架设一定平稳牢固,其跨度不得大于两米,脚手架上堆放的材料不应过于集中,且在同跨度的脚手板内绝对不允许两人同时作业,更不准在门窗、洗脸池上搭设脚手架,在粉刷阳台部位时,若外侧没有脚手架,必须要挂安全网。在搅拌机搅拌砂浆时,投料人员一定要格外小心,当搅拌机拌叶转动时,严禁用脚或铁铲、木棒等工具拔刮筒口的所有材料,以免发生意外,确保人身安全。

4 结语

抹灰工作是土建施工中一项必不可缺的技术活,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美观程度和使用寿命,要想美化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建筑设施的艺术品位,就必须做好抹灰施工这一道工序,要做好这一工作并非易事,这就需要同行业的有识之士携手共进,奋力拼搏以达到更加完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范洪涛.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初探[J]. 科技与企业. 2014(01)

[2]牛亮.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32)

[3]何艳辉.浅议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能耗[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35)

针对性研究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的66名临床医学系学生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名。对照组的33名学生中, 男19名, 女14名, 年龄17~22岁, 平均年龄 (19.8±1.0) 岁。观察组的33名学生中, 男18名, 女15名, 年龄18~23岁, 平均年龄 (20.1±0.9) 岁。两组临床系学生之间的基本资料数据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模式对普外科的知识进行有效梳理后, 然后根据关联性依次进行各个部分知识的讲解, 注意对难点重点的详细教授及解答学生的疑问。观察组则以针对性教学模式进行普外科知识的教授, 即进行普外科内容的教授前首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摸底评估, 然后通过问卷评估了解学生的知识盲点区, 然后再制定教学内容难易点与重点, 并将之与以往的重点与难点相融合, 然后在知识教授的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细致了解每位学生的能力与知识掌握效果, 再根据了解的细致情况进行教授过程与内容的调整, 力求兼顾与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终达到较佳的教学效果。然后将两组学生教学前后的问卷考核结果进行比较。

1.3 评价标准

将所有学生分别于教学前后与教学后4周采用问卷考核的形式对其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问卷中的内容均为普外科的对应与扩展性知识, 问卷的总分满分为常规的百分, 其中考核分值≥90分为优良, 考核分值在60~89分为一般, 考核分值<60分为较差。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研究中的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进行分类, 前者包括性别与考核结果, 后者为年龄部分, 软件为SPSS15.0,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教学前对照组33名学生中, 优良者5名, 优良率为15.15%, 一般者13名, 一般率为39.39%, 较差者15名, 较差率为45.45%;观察组33名学生中, 优良者5名, 优良率为15.15%, 一般者12名, 一般率为36.36%, 较差者16名, 较差率为48.48%, 两组的优良率之间比较, P>0.05, 无显著性差异。

教学后对照组33名学生中, 优良者20名, 优良率为60.61%, 一般者10名, 一般率为30.30%, 较差者3名, 较差率为9.09%;观察组33名学生中, 优良者28名, 优良率为84.85%, 一般者5名, 一般率为15.15%, 较差者0名, 较差率为0.00%, 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普外科是临床较大的一个科室, 其涉及多个系统疾病的治疗, 因此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多且知识面也较广, 另外, 知识内容繁琐也是本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 而这些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均较大, 可引起学生学习方面的懈怠感等[2], 因此对于普外科知识的教学模式的选择更应慎重, 要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达到改善最终教学效果的目的。针对性教学模式是基于不同学生学习之间的差异而发展起来的教学模式, 其针对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进行个性化处理与整体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模式与过程进行处理, 从而达到较佳的知识传授效果[3,4]。

本文中我们就针对性教学模式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 观察结果显示其相对于常规的教学模式更适用于普外科知识的教学, 其可更大幅度地改善学生的知识掌握优良率, 从而实现预期的教授效果, 而这与针对性教学模式的个性化问题处理方式更为符合现在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关。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针对性教学模式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葛智成, 李申, 屈翔, 等.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联合循证医学在普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探索[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 (电子版) , 2012, 7 (5) :512-515.

[2]姜美玲.基于问题的学习:一种可借鉴的教学模式[J].全球教学展望, 2003, 9 (3) :62-66.

[3]Colak E, Kement M, Ozlem N, et al.Mutlu TA comparison of nonabsorbable polymeric clips and endoloop ligatures for the closure of the appendicular stump in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Surg Laparosc Endosc Percutan Tech, 2013, 23 (3) :255-258.

上一篇:儿童电视下一篇:初中语文写作习惯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