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教学改革

2024-07-16

普通话教学改革(精选12篇)

普通话教学改革 第1篇

一、高校普通话教学现状

(一) 学生的现状

高校普通话教学不能达到目标的首要原因就是学生。首先, 学生的普通话参差不齐。高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而我国方言众多, 每个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不尽相同。其次, 大学生年龄已经较大, 一些语言习惯已经成型, 不容易改正, 尤其是在一些方言使用比较多的地方, 没有普通话的环境。最后, 大学生学习普通话是为了普通话水平测试, 只是学习一段时间, 如果普通话水平测试完毕, 就不再认真学习普通话, 没有把普通话学习放在心上。

(二) 教师的现状

教师是普通话教学的主导人员。因此, 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普通话教学中, 首先, 有一些教师不重视普通话教学, 认为普通话教学是为了普通话等级测试而存在的。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的实际表达, 只重视理论教学。其次, 教师的教学手法单一, 一般教师在教学中都采取学生跟读的方式, 让学生跟着教师读课文或者是听普通话正确的录音, 缺少一定的练习时间。最后, 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的课程设置不能做到因人而异。教材没有新意, 时间也不够合理, 导致学生学习的效果不好。

二、高校普通话教学改革

(一) 改革课堂教学组织

根据学生参差不齐的特点, 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需要进行改革。第一, 要分为两种课程, 一种是集体的大课程, 负责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还有一种是小班授课, 学生普通话不标准的地方是不一样的, 上大课不能满足学生一对一的辅导。因此, 在小班授课中, 教师根据不同的目的开设不同的小班授课。第二, 根据学生的普通话程度, 分为普通话应试班, 这个班级主要是由于一些学生面临普通话等级测试, 但是普通话不是特别好。面对这样有大困难的学生, 教师需要循循善诱, 负责激励教学, 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还有一种针对于好几次普通话等级测试都不合格的学生, 这样的学生普通话都有一些难以改正的缺点, 教师要不畏辛苦地帮助学生改掉说话的陋习。第三, 每过一段时间, 对学生的普通话进行一次摸底考试。把层次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一样的安排。

(二) 改革课堂教学艺术

要想让一堂课成功, 好的教学艺术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在普通话教学中要采取合适的教学艺术,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 教师要学会激励的艺术。学生学习普通话表面上是不困难的, 但是一些说话的习惯是长期难以改正, 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恰当的激励和鼓舞, 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积极性。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一些身边的人学习普通话成功的例子作为故事讲给学生听, 让学生感受到经过努力, 普通话不是遥不可及。第二, 教学中要学会打击的艺术。普通话是以北京为标准音。一些北方地区的学生会认为自己说的就是普通话, 在课上不认真学习, 教师要在恰当的时机对骄傲自满的学生进行打击, 不要让学生满足于一点小小的成就。第三, 教师教学中要学会实践的艺术。普通话是一门技能, 需要学生真正学会就必须经过实践,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来让学生进行实践表达, 以便于让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第四,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语言学习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约时间, 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普通话的资料, 尤其是一些不容易掌握的发音。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置一些情景教学。尤其是一些课文, 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 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

高校普通话教学需要实践和理论相互完美的结合, 教师需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艺术, 改革教学的课堂组织, 提高学生对于普通话的掌握程度,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努力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是在校教师的责任。

摘要:现在高校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普通话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素质, 对于大学生的普通话有着严格的要求。普通话关系着学生的表达能力, 但是高校的普通话课程存在一些问题, 对高校普通话教学的问题和改革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普通话,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闫翠萍.高校普通话课堂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语文2013 (11) .

普通话教学教案 第2篇

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普通话,掌握一定的语音常识;了解发音器官和发音原理,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训练步骤,使语音响亮、清晰;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有关情况。

一、什么是普通话

课堂讨论:什么是普通话?我们会不会说普通话?我们说的是怎样的普通话?

训练方法:请一些来自不同方言区的同学用普通话做自我介绍,然后现场评论谁口才好、谁普通话好,进而课堂讨论闽方言各个次方言与普通话的主要差异。

现代汉民族既有共同语,也有不同的方言。共同语就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都有差别,其中语音方面的差别最大。

平常说普通话标准或者不标准,主要就是指普通话语音面貌而言。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的。1955年,中国科学院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确定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后又经各方研究,正式确定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化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二、语音的性质

语音即语言的声音,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能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因此,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它具有以下三种性质: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1、物理性质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通过振动而产生的,因此,它和自然界其他的声音一样具有物理的属性,即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四种因素。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即音波的频率。在一定时间内振动快、频率高,声音就高;反之就低。语音上的高低决定于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一般来说,成年男子声带长而厚,声音相对较低;而女子声带短而薄,所以声音高。汉语中不同的声调,也主要由音高变化造成的。

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它决定于音波振动的幅度。譬如敲锣,用力敲,锣面的振幅大,声音就强,反之声音就弱。汉语中的语调与音强关系密切。

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音波存在的时间。发音时间的延续长,声音就长,反之则短。普通话里的上声和轻声就与其他三种声调在音长方面有明显的不同。

音色指声音的特色、本质,也叫“音质”,是用来区别语义的最重要的因素。它决定于音波振动的形式。音色的不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发体的不同,二是发音方法不同,三是共鸣器形状的不同。音色的后两个因素同语音关系很大,发音方法与共鸣器形状的不同可以很好地用来给语音分类。

2、生理性质

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发音器官及其活动决定着语音的区别。人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大部 分。

(1)肺和气管

肺是发音活动站,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支气管、气管到达喉头,作用于声带、咽头、口腔、鼻腔等发音器官,发出不同的语音。

(2)喉头和声带

喉头由四块软骨组成。声带位于喉头中间,声带是两片富有弹性的肌肉,两片声带之间的空隙叫做声门。从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关闭着的声门时,引起声带颤动,发出声音。

(3)口腔和鼻腔

可起到共鸣和对气流的节制作用,使声音变得足够响亮并富于变化。口腔与鼻腔靠软腭和小舌隔开,软腭、小舌上升时鼻流,通过关闭着的声门时,引起声带颤动,发出声音。腔口腔畅通,此时发出的音在口腔中共鸣,叫做口音;软腭、小舌下垂,口腔某部位闭塞,气流只从鼻腔通过,此时在鼻腔中共鸣的音叫做鼻音;如果口腔中无阻碍,气流从口腔、鼻腔同时呼出并产生共鸣,就产生鼻化音。

3、社会性质

同自然界其他声音相比,语音的表义功能是独有的,社会性质是它的本质属性。它主要表现在:语音和意义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在一种语言里,存在哪些音不存在哪些音,用什么样的语音表示什么样的意义,都不是由个人来决定的,而要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全体成员来共同约定和认可,即所谓“约定俗成”。因此,语音可以表现出各自的系统性、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特征。例如,“书”这个词普通话里读作shū,福建人却读sū,英语是book;英语音节中有复辅音,俄语里有舌尖颤音,而汉语中都没有;n和l在普通话中有是两个不同的音,而在福建话里却很难区分,成了同一个语音单位。所有这些,都能从语音的社会性质方面加以解释。

三、语音的基本概念(-)音节、音素

音节,是语音的基本单位,是听觉上自然分辨的语音片断。在汉语中,一般说来,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儿化词除外)。例如“春天到了chuntian dao le”听起来是四个语音片段,也就是四个音节。

音素,是从音节中分析出来的语音最小单位。一个音节可以由一个或几个音素构成,汉语音节最多4个音素。如“口语”的读音是2个音节,各音节所含音素分别是3个、l个。

普通话常用的基本音节有410多个,音素有32个。

(二)元音、辅音

根据音素的发音性质和特征,可将音素分为元音、辅音两类。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中不受阻碍而形成的响亮的声音。辅音,是气流在口腔中受到阻碍而发出的声音,大多不响亮。普通话有10个元音音素,22个辅音音素。

(三)声调、声母、韵母

根据汉语音节的结构特点,可将音节分析为声调、声母、韵母三部分。声调,是汉语音节的音高变化。声母,是汉语音节开头的辅音;音节开头如果没有辅音,就是零声母音节。韵母,是汉语语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如:ma(妈),声母是m,韵母是a,声调是高平(阴平调)。普通话有4种声调,21个声母,39个韵母。

四、发声技能训练

1、用气发声训练。

“气乃声之本”,“气动则声发”,呼吸是发声的动力。口语表达中的亮度、力度、清晰度,以及音色的甜润、优美、持久等,主要取决于气息的控制和呼吸的方式。掌握科学的呼吸方式,是发声训练的根本。

深呼吸训练:打呵欠、叹息“唉”、吆喝牲口“yu”、大笑声“哈哈哈”、模拟吹桌上的灰尘。喊人训练:以发音响亮的音节组成人名:黄刚、王强、张亮等,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喊。

2、吐字归音训练。

传统说唱艺术把一个音节的发音过程分出字、立字、归音三个阶段。吐字归音对每个发音阶段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以取得字音清晰、声音饱满、弹发有力的效果,避免“吃字”、“丢音”现象。

绕口令练习:(1)双唇练习: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八百标兵奔北坡,北坡炮兵并排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2)唇舌练习:

会炖我的炖冻豆腐,来炖我的炖冻豆腐,不会炖我的炖冻豆腐,别胡炖乱炖,炖坏了我的炖冻豆腐。(3)归音练习:

一个胖娃娃,画了三个大花活蛤蟆,三个胖娃娃,画不出一个大花活蛤蟆。画不出一个大花活蛤蟆的三个胖娃娃,真不如画了三个大花活蛤蟆的一个胖娃娃。

(4)数数练习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两声跳下水。„„

(5)诗词练习

《登鹤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咏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训练检测

慢速吟诵一首诗歌或说一段绕口令,或读一段短文,要求把每一音节的出字、立字、归音按要领读好。

五、语音训练的一般步骤

(一)掌握要领

语音训练首先要从音节入手进行正音,正音的关键就是掌握音节发音的方法和要领。汉语音节是由声调、声母、韵母构成的,训练时应将调、声、韵作为分解训练的切入口。分解训练是相对的、它是指在某个教学阶段相对突出地训练某项能力或某项能力中的重点、难点,分解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综合运用。调、声、韵分解训练始终以音节为载体,调、声、韵分解训练的结果应当是整个音节的正确发 音;而音节训练的目的又是为了在语流中自然流畅地运用。

(二)求同辨异

语音训练要有针对性,要结合自己家乡话的语音实际,了解家乡话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关系,求同辨异。也就是寻求普通话语音与家乡话语音之间的共同之处,语音训练时大胆地类推;辨别家乡话语音与普通话语音的差异,有针对性地矫正发音。

(三)矫正偏误

普通话语音发音不准的原因是复杂的,方音影响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语音训练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发音不准的原因,选择适当的训练方法矫正发音中出现的偏误。

(四)内化记忆

语音训练的目标是要将普通话的标准语音转化为自身的口语能力,这就需要大量的、反复的、科学有效的训练。语音训练的课堂教学时数十分有限,因此必须课外与课内相结合,将课外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质的巩固和量的延伸。要养成自练为主的良好的语音学习习惯,随时随地做口语训练的有心人,多听、多读、多说,并借助普通话声韵调拼合规律以及形声字的声旁类推等方法辨音记字,提高语音训练的效率。

(五)综合运用

语音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口语的综合运用,因此语音训练必须在音节发准的基础上,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段),篇不离境(语境)。通过综合训练,达到普通话语音运用准确、规范、自然、流畅的程度。

六、普通话课的性质与目的

普通话课是训练课、实践课、技能课,不是知识课、理论课。它以训练和提高学生普通话的听说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为主要目的。

通过教学,希望学生能熟练地发准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和音节,掌握语流音变规律,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口语表达,能顺利通过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同时通过朗读训练和口语交际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技能。

课程要求:从今日起少说甚至不说方言,以“三铁”精神(铁嘴巴、铁脸皮、铁意志)训练普通话;争取在各种情景中大胆说话。

七、关于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

(一)测试对象及等级要求

年龄18—50岁的以下人员应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并达到规定的等级: A、教育系统

1、各级各类师范院校的教师和毕业生,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以上,其中专门教授普通话语音课教师和口语课教师必须达到一级水平;

2、中小学、幼儿园、职业中学教师,职业中学文秘类、公共服务类(旅游、商业)等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以上;

3、非师范类高等院校的教师及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以上;

4、各级各类学校广播站播音员,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一级。B、广电系统

1、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一级甲等。地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普通话水平不得低于一级乙等。县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1997年年底在岗者,普通话水平不得低于二级甲等,1998年以后新招聘者,普通话等级不得低于一级乙等。

2、电影、话剧、广播剧、电视剧等表演、配音人员,播音员、主持人专业和电影、话剧表演专业的教师和毕业生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一级。

C、社会

国家机关公务员,铁路、民航、宾馆、商场等“窗口”行业服务人员,旅游业导游员、讲解员等人员,普通话水平最低应达到三级。自愿申请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员,等级不限。

(二)测试的内容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体现《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要求,覆盖普通话各语言要素,包括语音、词语、语法和在言语交际中运用普通话的能力等四个方面,侧重测查应试人的普通话口语规范水平。

1、语音。测查应试人普通话基础语音和言语交际中语音的规范程度。以普通话语音系统为准,即:声母(22个,包括零声母);韵母(39个);声调(4个);基本音节(400个);声调(上声变调、“一”“不”变调);轻声;儿化;语调。

2、词语。测查应试人理解和掌握普通话常用词语的能力,以及在言语交际中运用普通话常用词语的规范程度。

3、语法。测查应试人理解和掌握普通话语法形式的能力,以及在言语交际中普通话语法的规范程度。

4、言语表达与交际。测查应试人在朗读和无文字凭借条件下,普通话语音、词语和语法的规范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测试的形式

测试的形式为口语测试,采取有文字凭借和无文字凭借两种方式进行,并突出“口头测试”的特点。对每个应试人的测试有效时间为18分钟。

测试的重点是运用普通话的能力——即用规范的普通话进行表达的能力,以及母语与普通话差异较大的地方或容易出错、容易混淆的地方。

每次测试,由三名测试员共同负责方为有效。其中主测1人,副测2人,协同工作,分别测试,综合评定。广电系统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普通话水平资格考核和省级测试员资格考核须有三名国家级测试员测评;其他人员测试中,每三人测评小组原则上应有一名国家级测试员。

(四)测试的试题

测试试题由国家语委普通话测试中心和省语委依据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的内容编制。测试的基本题型是:朗读、判断、说话。朗读测试项包括读单字、读多音节词语和读短文。判断测 试项包括词语判断、量名词搭配判断、语序或表达格式判断。说话测试项包括应试人单向说话和测试人与应试人双向对话。

测试试题由5部分组成:读单字100个(10分)、读多音节词语50个(20分)、读短文一篇(400个音节,30分)、判断(10分)、说话(3分钟,30分)。

测试试题注重科学性、针对性和常用性,内容具有代表性,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能够客观反映应试人的普通话水平。

读单字和读多音节词语类试题注意测查语言要素的均匀分布。读短文的朗读材料是精心选取、语言规范并能较全面地涵盖普通话语言要素,内容健康并具有一定思想性的篇目。每篇短文测查400个音节,不注汉语拼音。测查篇目60篇由应试人临场抽签决定。

判断类试题为方言词语、语法与普通话词语、语法的辨析。

说话类试题是应试人熟习的贴近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的话题,共30个,由应试人临场抽签决定。

(五)普通话等级标准

国家语委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是划分普通话等级的全国统一标准,该标准将普通话等级分为三级六等,一级为标准的普通话,二级为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三级为一般水平的普通话。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

一级

甲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词汇、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测试总失分率在3%以内。

乙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词汇、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偶然有字音、字调失误。测试总失分率在8%以内。

二级

甲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基本标准,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少数难点音(平翘舌音、前后鼻尾音、边鼻音等)有时出现失误。词汇、语法极少有误。测试总失分率在13%以内。

乙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个别调值不准,声韵母发音有不到位现象。难点音较多(平翘舌音、前后鼻尾音、边鼻音、圆唇展唇音、保留浊塞音、浊塞擦音、丢介音、复韵母单音化等),失误较多。方言语调不明显。有使用方言词、方言语法的情况。测试总失分率在20%以内。

三级

甲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母发音失误较多,难点音超出常见范围,声调调值多不准。方言语调较明显。词汇、语法有失误。测试总失分率在30%以内。

乙等 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失误多,方言特征突出。方言语调明显。词汇、语法失误较多。外地人听其谈话有听不懂情况。测试总失分率在40%以内。第二章 普通话语音训练

教学目标

练好普通话声、韵、调和语流音变,掌握好三千个常用汉字的发音,用普通话进行口语表达时发音准确、自然、流畅。

第一节 普通话声母训练

训练目标

掌握普通话21个声母的发音要领,读准声母,了解自己家乡话声母与普通话声母的对应关系,说普通话时声母发音准确、自然。

一、普通话声母基本训练

声母,就是汉语音节中开头的辅音。

辅音的主要特点,是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要分别受到各种阻碍,因此可以说,声母发音的过程也就是气流受阻和克服阻碍的过程。声母的分类就是依据气流受阻的位置(发音部位)和阻碍气流的方式(发音方法)这两大因素。

(一)掌握发音部位

发音部位,是指发音时气流在发音器官中受到阻碍的部位。上下两个部位接触或接近,就会形成阻碍。上位以上腭为主,是形成阻碍的被动或不动部分;下位以舌头为主,是形成阻碍的主动即活动部分,根据气流在口腔受阻的部位,可将声母分为7类。

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准声母的7种发音部位(上位、下位),熟记部位名称。

(二)掌握发音方法

发音方法,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1、阻碍的方式:根据成阻和除阻的不同方式,可将声母分为五类。

在老师的指导下,体会5种阻碍方式的不同发音特点,感受动态过程:成阻—持阻—除阻。

2、声带是否振动:发辅音时,声带振动的较响亮声音是浊音,声带不振动的、不响亮声音是清音。m、n、l、r 4个是浊音声母,其余17个是清音声母。

同部位的清音与浊音比较试验:以双手的手掌紧捂双耳,连续发本音sh—r—sh—r„。发浊音r时,可听见嗡嗡声,表明声带振动;发清音sh时,听不见嗡嗡声,表明声带不振动。

3、气流的强弱:根据除阻后呼出气流的强弱,可以把塞音、塞擦音这两类12个声母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送气音是除阻后有较强的气流喷吐而出的音;不送气音是除阻后呼出气流短促而微弱的音。

(三)声母综合说明与基本训练

根据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我们对普通话的21个声母逐个加以综合说明:

b 双唇、不送气、清、塞音。发音时,双唇自然闭拢,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声带不颤动,让较弱的气流突然冲开双唇的阻碍,迸发而出,爆破成声。

把柄 bǎ bǐng 爸爸bǎ ba 步兵bù bÿng

标榜biüo bǎo 卑鄙býi bǐ 褒贬büo biǎn

p 双唇、送气、清、塞音。发音时,除在打开时送出的气流较强外,其他的情况和b完全一样。

乒乓pÿng püng 匹配pǐpâi 批评pÿpæng

澎湃pýng pài 偏僻piün på

m 双唇、浊、鼻音。发音时,双唇闭拢,软腭下降,鼻腔畅通。气流从鼻腔出来,同时颤动声带。

埋没mái mç 美妙mþi miào 茂密mào må

眉目mãi mǜ 命脉må mài 弥漫mæ màn

f 唇齿、清、擦音。发音时下唇和上齿接近,形成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声带不颤动,气流从唇齿之间的窄缝中挤出,发出摩擦声。

仿佛fǎng fú 奋发fân fü 防范fáng fàn

肺腑fâi fǔ 丰富fýng fù 芬芳fýn füng

d 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冲破舌尖和上齿龈的阻碍,迸发而出,爆破成声。

大豆dü dçu 单调dün diào 等待dþng dài 当地düng då

t 舌尖中、送气、清、塞音。发音时除冲破阻碍用较强的气流外,其他情况和d完全一样。

逃脱táo tuō 体贴tǐtiý 天堂tiün táng

跳台tiào tái 淘汰táo tài 团体tuán tǐ

n 舌尖中、浊、鼻音。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下降,阻塞气流在口腔中的通路。打开鼻腔通道,气流从鼻腔出来,同时颤动声带。

农奴 nèng nú 能耐nãng nài 男女nán nǚ

扭捏niǔ niý 袅娜niǎo nuè 南宁nán næng

l 舌尖中浊边音。发音时舌尖顶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住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舌头前部的两边通过。

留恋liú liàn 联络nián luç 理论lǐ lùn

玲珑læng lèng 冷落lþng luç 流露liú lù

g 舌根、不送气、清、塞音。发音时舌根抵住软腭,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冲破舌根和软腭形成的阻碍,迸发而出,爆破成声。

钢轨güng guǐ 高贵güo guǐ 梗概gþng gài

公共gōng gong 桂冠guå guün 故宫gù gōng

k 舌根、送气、清、塞音。发音时,除冲破阻碍时用较强的气流外,其他情况和g完全一样。

可靠kþ kào 困苦kùn kǔ 慷慨küng kǎi

苛刻ký kâ 空旷kōng kuàng 开垦küi kþng

h 舌根、清、擦音。发音时,舌根接近软腭,形成窄缝,软腭上升堵鼻腔通道,声带不颤动,让气流从舌根和软腭之间的窄缝中挤出,发出磨擦成声。

黄河huáng hã 辉煌huÿ huáng 互惠hù huå

荷花hã huü 憨厚hün huç 绘画huå huà

j 舌面、不送气、清、塞擦音。发音时舌面前部抵住硬腭前部,软腭上升,堵住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然后把舌面放松一点儿,让气流很微弱地冲开舌面的阻碍,从窄缝中挤出,磨擦成声。

焦急jiüo jæ 境界jång jiâ 家具jiü jù

将军jiüng jūn 季节jå jiã 结晶jiã jÿng

q 舌面送气清塞擦音。发音时和j相同只是透出的气流比j强。

崎岖qæ qū 全球quán qiú 亲切qing qiâ

情趣qæng qù 祈求qǐqiú 牵强qiün qiáng

x 舌面、清、擦音。发音时,舌面前部抬起,接近上齿龈和硬腭前部,留出窄缝,软腭上升,堵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

学习xuãxæ 形象xæng xiàng 雄心xièng xÿn

相信xiüng xån 喜讯xǐ xùn 细小xå xiǎo

zh 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发音时,舌尖向上翘起,顶住前部软腭上升,堵住气流通道,声带不颤动。让较弱的气流冲开舌尖的阻碍,从窄缝中挤出磨擦为成声。

主张zhǔzhng 珍重zhýn zhçng 茁壮zhuè zhuàng

战争zhàn zhýng 支柱zhÿzhù 站长zhàn zhǎng

ch 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发音时,情况和zh相同,只是从窄缝里挤出来的气流较强。

车床chý chuáng 踌躇chèu chú 出产chū chǎn

驰骋chæ chþng 抽查chōu chá 长城cháng chãng

sh 舌尖后、清、擦音。发音时舌尖向上翘起,接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闪烁shǎn shuç 少数shǎo shù 史诗shǐshÿ

神圣shãn shâng 事实shå shæ 设施shå shÿ

r 舌尖后、浊、擦音。发音时情况和sh相近只是要振动声带。

荣辱rèng rǔ 软弱ruǎn ruç 容忍rèng rþn 闰日rùn rå

z 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发音时舌尖向上轻轻顶住上齿背,软腭上升,堵住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先把舌尖的阻碍冲开一道窄缝,接着从窄缝中挤出,磨擦成声。

自尊zå zūn 总则zǒng zã 造作zào zuç

走卒zǒu zú 藏族zàng zú 自在zå zài

c 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发音时,除冲破阻碍时用较强的气流外,其他情况和z一样。

苍翠cüng cuå 草丛cǎo cèng 仓促cüng cù 措辞cuç cæ

s 舌尖前清擦音。发音时,舌尖接近上齿背,形成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道,声带不颤动,气流从舌尖和上齿背间的窄缝中挤出,磨擦成声。

思索sÿsuǒ 诉讼su song 洒扫sǎ sǎo

瑟缩sâ suō 琐碎suǒ suå 速算sù suàn

(四)综合训练: 朗读下面两首诗,注意声母: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鹏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

二、声母辨正

在老师指导下,了解自己家乡话与普通话中声母的对应关系,辨别二者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矫正声母的发音偏误。

(-)平、翘舌音辨正训练

这两组声母在发音方法上一一相对,区别在于发音部位的不同。舌尖前音(平舌音)z、c、s发音时舌尖平伸,顶住或接近上齿背;舌尖后音(翘舌音)zh、ch、sh发音时舌尖翘起,接触或接近硬腭前端。

1、正音训练: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准平、翘舌音的发音部位,矫正zh、ch、sh发音部位不准的偏误。

2、对比训练:

(1)字的对比:早一找 从一虫 苏一书 搜一收 财一柴(2)组词对比:(训练要求:辨音记词,再用每个词说句话)。z-zh

在职

杂质

载重

增长

总帐

奏章

阻止

诅咒

罪证

尊重

佐证

遵照

生校

做主

作者

组织

zh—z

渣滓

张嘴

种族

长子

沼泽

振作

争嘴

正字

职责

指责

治罪

著作

铸造

壮族

准则

知足

c—ch

财产

操场

裁处

采茶

彩绸

餐车

残春

残喘

辞呈

粗茶

催产

错处

存储

促成 存车

磁场

ch—c

车次

唱词

蠢才

纯粹

差错

场次

陈词

成材

除草

楚辞

储存

储藏

揣测

穿刺

春蚕

出操

s—sh

散失

桑葚

丧失

扫射

私塾

死水

四声

四时

算式

算术

随身

岁首

损伤

琐事

素食

缩水

sh—s

上诉

哨所

山色

深思

深邃

申诉

神思

神速

生涩

生死

绳索

誓死

收缩

守岁

疏松

声速

(3)词的对比:(训练要求:对比平翘舌声母,再分别用每个词说句话)。嘱咐——祖父

支援——资源

照旧——造就

札记——杂技 资助——支柱

栽花——摘花

早稻——找到

木材——木柴 擦嘴——插嘴

暂时——战时

粗布——初步 丧生——上升 春装——村庄

死记——史记

自力——智力

赞助——站住 大字——大志

塞子——筛子

散光——闪光

高山——高三(4)绕口令练读:

(1)报纸是报纸,刨子是刨子,报纸能包刨子不能包桌子,刨子能刨桌子不能刨报纸。

(2)山前有四十四只石狮子,山后有四十四棵野柿子,结了四百四十四个涩柿子。涩柿子涩不到山前的四十四只石狮子,石狮子也吃不到山后的四百四十四个涩柿子。

(3)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谁说十四是四十,或说四十是十四,轻者造成误会,重者误了大事。

(二)鼻音和边音辨正训练

1、鼻边音组词练习:

n—l

纳凉

那里

奴隶

奶酪

耐劳

脑力

内力

内陆

奴隶

努力

年轮

年龄

暖流

鸟类

农林

农历

女郎

能量 l—n

冷暖

留念

流年

老年

老娘

老牛

老农

来年

烂泥

凌虐

利尿

蓝鸟

历年

2、对比辨音练习:

大路――大怒

涝灾――闹灾

小牛――小刘

内胎――擂台 无奈――无赖

脑子――老子

宁静――邻近

思念――思恋 女客――旅客

南天――蓝天

呢子――梨子

大娘――大梁 3.绕口令朗读训练:

(1)老龙恼怒闹老农,老农恼怒闹老龙,龙怒龙恼农更怒,龙闹农怒龙怕农。

(2)蓝帘子内男娃娃闹,搂着奶奶连连哭,奶奶只好去把篮子拿,原来篮子内留了块烂年糕。

(三)f 和 h 辨正训练

1、读准下面的词语:

f--h

返航

肥厚

防护

符合发挥

绯红

附和

飞花

分化

奉还 h--f

盒饭

恢复

何方

伙房

耗费

挥发

海风

合肥

焕发

富豪 2.对比辨音:

公费——工会

翻腾——欢腾

附助——互助

发红——花红 放荡——晃荡

防风——黄蜂

飞鱼——黑鱼

浮面——湖面 老房——老黄

芬芳——昏黄

流犯——流汗

西服——西湖

3.绕口令练读:

(1)红凤凰和粉红凤凰去追黄凤凰。

(2)风吹灰飞,灰飞花上花堆灰,风吹花灰灰飞去,灰在风里飞又飞。

三、声母发音检测

1、准确读出以下100个单音节(特别注意声母的发音):

掐 涮 娶 面 砍 靴 旅 腰 喷 降 换 秦 崩 辆 飞 悬 瞒 司 画 舌 骗 医 刹 草 溶 法 虐 埋 委 关 冰 踹 云 倍 艇 笙 纫 倒 虽 握 刚 舜 口 猜 浊 聂 几 叶 袄 帖 润 缺 热 凭 枕习嵌 沓 自 丢 逆 留 终 缠 痣 趴 欧 雾 床 款近冤 钩 杨 俩 服 德 镖 光 交 赛 翁 库 返 航 乐 晃 醋

郑 葬 屯 讹

秒 参 总 跳 索 圈 曾 拗

2、个别抽查:朗读《纲要》作品1-15号作品,特别注意音节声母的发音与辨正。

第二节 普通话韵母训练

训练目标

掌握普通话韵母的发音特点,读准韵母;了解自己家乡话韵母与普通话韵母的对应关系,辨别二者的差别,学会普通话有而方言没有的韵母的发音;说普通话时韵母发音准确、自然。

一、普通话韵母基本训练

韵母,就是汉语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普通话的39个韵母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一是根据韵母内部结构成分的不同,把韵母分为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三类;二是根据韵母开头元音的发音口形,把韵母分为“四呼”。

“四呼”是我国传统语音学的分类办法,分别指:①开口呼:凡韵母不是i、u、û,或不以i、u、û开头的韵母;②齐齿呼:韵母是i和以i为韵头的韵母;③合口呼:韵母是u和以u为韵头的韵母;④撮口呼:韵母是û和以û为韵头的韵母。

(-)单韵母发音训练

单韵母,是由一个元音音素构成的韵母。普通话有10个元音,都可以充当单韵母。单韵母的不同音色是由舌位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即开口度的大小)、唇形的圆扁等方面造成的。

根据发音时舌头的部位及状态,单韵母又分为三种。1.舌面单韵母

发音时舌头的高点在舌面,舌面起主要作用的单元音韵母。从“舌面元音舌位图”中,了解每个舌面单的母的发音要领。a 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o 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 e 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 ä 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 i 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 u 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û 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2.舌尖单韵母

发音时舌尖位置起主要作用的单元音韵母。

一i(前)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只出现在声母z、c、s的后面,如“自私”、“四次”的韵 母。

一i(后)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只出现在声母zh、ch、sh、r的后面,如“支持”、“日蚀”的韵母。

3.卷舌单韵母

er 卷舌、央、中、不圆唇元音。这是一个用双字母表示的单韵母,e表示舌位和唇形,r表示卷舌动作。

训练要领

①单韵母的发音特点是,发音时舌位、唇形及开口度按发音要求维持发音状态,始终不变,没有动程。

②发音时要注意口腔、舌位及唇形的配合:

舌位的前、央、后,是指发音时舌头隆起部分(舌高点)的前后。舌位的高、半高、半低、低,是指发音时舌头隆起部分的最高点同上跨距离的大小而言。舌位的降低或抬高同口腔的开合有关,舌位越高开口度越小,舌位越低开口度越大。

(二)复韵母发音训练

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音复合而成的韵母,有13个。训练要领

(1)有明显的动程。

(2)发音时由一个元音到另一个元音的舌位,是滑动的,自然连贯。

(3)其中的韵腹受前后音素的影响,实际音值于单元音不同,发音时不要拘泥于单元音的舌位、唇形。

1、前响复韵母训练:发音时,前面元音清晰响亮,音值稍长,后面元音轻短模糊。ai—白菜 爱戴 拆开 拍卖 采摘 ei—蓓蕾 配备 肥美 飞贼 配备 ao—号召 草包 草稿 吵闹 逃跑 ou—欧洲 口头 丑陋 猴头 筹谋

2、后响复韵母训练:发音时,前面元音轻短模糊,后面元音清晰响亮。ia——恰恰

假牙

加价

压价 ie——乜斜

铁鞋

贴切

结业 ua——耍滑

挂画

花袜

娃娃 uo——蹉跎

过错

骆驼

没落 üe——雪月

约略

雀跃

决绝

3、中响复韵母训练:发音时,中间的元音清晰响亮,前后元音轻短模糊。iao——巧妙

妙药

教条

吊桥

逍遥 iou——悠久

绣球

久留

求救

优秀 uei——灰堆

鬼祟

摧毁

归队

回味 uai——外快 摔坏 怀揣 乖乖

(三)鼻韵母发音训练

鼻韵母,是由元音和鼻辅音韵尾构成的韵母。普通话有16个鼻韵母。

根据鼻辅音韵尾的不同,鼻韵母可分为两种:前鼻韵母,由元音和前鼻辅音(舌尖鼻辅音)韵尾n构成;后鼻韵母,由元音和后鼻辅音(舌根鼻辅音)韵尾ng构成。

训练要领

①发鼻韵母时,由元音向鼻辅音滑动。

②鼻辅音韵尾只有成阻和持阻阶段,没有除阻阶段,鼻音一生即收。鼻韵尾成阻时,归音必须到位(不同于元音韵尾),即成阻部位完全闭塞,以形成鼻辅音。

1、前鼻韵母训练:

前鼻韵尾n与声母n发音部位相同,即舌尖抵满上齿龈;区别在于声母n要除阻,韵尾n不除阻。an——漫谈

繁难

淡蓝

坦然

橄榄 ian——变迁

偏见

电线

连绵

沿线 uan——贯穿

宽缓

专断

转弯

婉转 üan——渊源

全权

源泉

圆圈

轩辕 en——人参

本分

深圳

愤恨

沉闷 in——亲近

尽心

殷勤

金银

琴音 ün——均匀

逡巡

纭纭

军训

允许 uen——温顺

温存

昆仑

论文

分寸

2、后鼻韵母训练:

后鼻韵尾ng与声母g、k、h发音部位相同,即舌根抵住软腭;区别在于ng是浊鼻音,发音时软腭下垂,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没有除阻过程。ang——纲常

螳螂

上当

盲肠 iang——将相

想象

湘江

向阳 uang——狂妄

装潢

状况

双簧 eng——更正

风声

萌生

鹏程 ing——情景

倾听

命令

宁静 ueng——老翁

渔翁

水瓮

葱郁 ong——公众

轰动

总统

从容 iong-- 汹涌

穷凶

熊熊

炯炯

二、韵母辨正

(一)前、后鼻韵母辨正训练 训练要领

在普通话里,前后鼻韵母大多是成对的。闽方言区的学生很多后鼻韵母发音偏前,或前后鼻韵母相 混。训练时针对方言实际辨音记字。

1、正音训练 a.对镜训练法

对镜找准前后鼻韵尾不同的成阻部位,如发前鼻韵尾一n时,舌尖上抵成阻,镜中可以看见舌头底部;(舌身随舌尖前伸);发后鼻韵尾-ng时,舌根上抵成阻,镜中可看见舌面(舌身随舌根后缩)。

b.后字引衬正音法

一n——在前鼻韵母字的后面,加一个用d、t、n、l作声母的音节,两字连读;因发音部位相同(舌尖中音),后字可引衬前字的前鼻韵母归音准确。

如:温暖 心得 看哪 分流 村头

一ng——在后鼻韵母字的后面,加一个用g、k、h作声母的音节,两字连读;因发音部位相同(舌根音),后字可引衬前字的后鼻韵母归音准确。

如:唱歌 疯狂 灯火 捧个场 送过信

2、词的对比练习:(训练方法:读准韵母,再用每个词说句话。)反问——访问

开饭——开放

心烦——心房

铲子一—厂子 清真——清蒸

伸张——声张

瓜分——刮风

终身——钟声 禁地——境地

临时——零食

民生——名声

信服——幸福 勋章——胸章

运费——用费

亲近——清静 深沉——生成

(二)齐齿呼和撮口呼韵母辨正

韵母i和û的主要区别在于:i 是不圆唇音,û 是圆唇元音。发音时注意口形的圆展。

1、基本发音练习:

i 剃头 泥巴 鸡蛋 音乐 英雄 家园 û 距离 毛驴 女孩 趣味 绿草 抚恤

2、对比辨音:

名义——名誉 结集——结局 意义——寓意 盐份——缘分 绝迹——绝句 沿用——援用 通信——通讯 意见——预见 容易——荣誉 雨具——雨季 原料——颜料 院子——燕子

(三)韵母ai和ei发音辨正

在普通话中,这两个韵母分得的很清楚,然而在有些方言中,存在ai和ei不分的现象,比如说把báicài(白菜)读成bãicài。要避免这种情况,主要是注意ai和ei开始发音时开口度的大小。对比练习:

分配——分派 耐心——内心 卖力——魅力 百强——北墙 白鸽——悲歌 外部——胃部 牌价——陪嫁 陪伴——排版

(四)韵母辨正综合练习(绕口令与诗歌练读,注意发音准确):

(1)扁担长,板凳宽,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偏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2)高高山上一根藤,青青藤条挂金铃。风吹藤动金铃响,风停藤静铃不鸣。

三、韵母发音检测

(一)读单字100个:

铃 沟 琴 栋 鬼 锚 涯 砂 筒 胖(胖子)檐 环 脸 跺 含 贼 寸 善 托 抹(抹杀)静 略 非 江 怀 寨 隋 消 烤 车(车床)他 蜜 遍 恩 酿 针 颓 皆 稍(稍微)王(王国)讫 庙 插 火 额 盅 袭 刻 仇(仇敌)尾(尾巴)琳 灭 成 噎 絮 姘 汁 俗 当(当代)并(合并)筐 复 膘 茸 斑 钠 睁 崛 分(分辨)熟(口语音)狼 你 穿 簇 兄 组 丸 死 夹(夹杂)这(书读音)勋 耀 拭 瓜 欧 闰 权 攀 横(一横)蹲(下蹲)请 杨 嘈 管 在 沈 扔 躺 区(区别)陆(陆拾元)

(二)读词语50个:

忘记 找茬儿 节日 位子 可爱 肥料 采访 看来 奔丧 许多 球儿(棉球儿)牙刷 凑热闹儿 发票 协调 念叨 光亮 斩首 风力 揣测 阴森 昨天 情景 中药 口岸 花园 加强 凶恶 找补 屯聚 审讯 哈欠 友好 专门 吹捧 雨露 融洽 关心 讲坛 农村 凛凛 旁边 阅读 起名儿 摸索 指示 学术 笔耕 追究 水灾

(三)个别抽查:朗读《纲要》作品16-30号作品,特别注意音节韵母的发音与辨正。

第三节 普通话声调训练

训练目标

掌握普通话声调的实际读音,了解自己家乡话声调与普通话声调的对应关系,说普通话时声调准确、自然。

一、普通话声调基本训练

声调,是音节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形式。声调同声母、韵母一样,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声调主要决 定于音高,同一个人的不同的音高变化是由控制声带的松紧决定的。声带越紧,声调越高;声带越松,声凋越低。声调包括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

提示:声母、韵母都相同,但声调不同,词的含义就不一样。

(一)调值

调值是声调的实际读音,也就是音节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普通话有四种基本调值,用五度标记法表示如下。

阴平(第一声)——调值55。发音从5度到5度,声音高而平,基本上没有升降的变化,因此也叫高平调或55调。例如:“江、山、高、天、”等的声调。

阳平(第二声)——-调值35。发音从3度到5度,声音由中到高,是个高升的调子,因此又叫高升调或35调。例如:“人、民、团、结”等的声调。

上声(第三声)——调值214。发音从2度降到1度再升到4度,是个先降后升的调子,因此又叫降升调或214调。例如:“光、明、友、好”等的声调。

去声(第四声)——调值51。发音从5度降到1度,是个全降的调子,因此又叫全降调或51调。例如:“大、雁、胜、利“等的调子。

(二)调类

调类是指声调的种类。是按照声调的实际读音(即调值)归纳出来的类别。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有几种基本调值,也就有几个调类。普通话有四种基本调值,因而有四个调类;传统的汉语音韵学把这四种调类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教学上也称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汉语拼音方案》规定这四种声调符号为:一(阴平)、/(阳平)、V(上声)、\(去声),这些调号在形状基本上是五度标记法的缩影;调号要标在主要元音(韵腹)上。

1、单音节四声顺序训练

ba 巴-拔-把-罢 peng 烹-朋-捧-碰

2、双音节连调训练

阴--阴 师专 听说 书桌 增加 阴--阳 新闻 青年 非常 科学 阴--上 声母 争取 高考 钢铁 阴--去 声调 师范 专业 真正 阳--阴 年轻 来宾 长江 国家 阳--阳 人才 同学 排球 实习阳--上 俗语 毛笔 原子 集体 阳--去 同志 群众 白菜 学术

3、同调相连词语训练

居安思危 儿童文学 稳妥处理 变幻莫测

4、四声顺序词语训练

花红柳绿 山明水秀 风调雨顺 兵强马壮

二、声调辨正

福建人讲普通话,受方言影响严重。就声调方面看,上声往往只读一半(214变21),只降不升;也有人把上声读成接近阳平的;另外,有把阳平读成像上声的。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声调训练个别检查,个别辅导。

第四节 普通话语流音变训练

训练目标

掌握普通话语流中的变调、轻声、儿化、语气词“啊”等音变技能,说普通话时语流音变运用正确、自然。

音变就是语音的变化。人们说话时,不是孤立地发出一个个音节,而是把音节组成一连串自然的“语流”。在语流中,由于相邻音节的相互影响或表情达意的需要,有些音节的读音发生一定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

普通话的语流音变主要包括变调、轻声、儿化、语气词“啊”的变读等。

一、声调音变训练

声调音变(变调)是相邻音节互相影响而产生的音高变化。

(一)上声的变调训练

普通话上声是降升调,调值214。上声只有在单独念或词句末尾时才读原调。

由于上声的特点是调值形式曲折,因此上声字在别的音节前面时都要发生变调,即由“曲调”(降升调)变为“直调”(降调或升调)。

1、上声的变调有两种:

(1)上声在非上声前(即在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前),由降升调变低降调(或称“半上”,只降不升),调值由214变21。如:

上十阴 北京 火车 普通 广州 上十阳 海防 导游 朗读 免除 上十去 武汉 广大 考试 省力 上十轻 耳朵 尾巴 奶奶 姐姐

(2)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由降升调变升调(阳平),调值由214变35。如: 整体 铁塔 感慨 手表 减少 品种 海岛 粉笔 理想 管理

2、上声变调的复杂化包括:

(1)三个上声相连,前两个字根据词语的结构变调:

当词语结构是“双单格”时,前两个上声变阳平。如:展览馆 手写体 蒙古语

当词语结构是“单双格”时,前一个上声变降调(半上,调值21),第二个上声变阳平,如:纸老虎 小拇指 孔乙己

(2)一串上声相连,先根据语意或气息自然分节,再按照以上训练要领变读。A 你把/美好/理想/给领导/讲讲。B 请你/给我/打点儿/洗脸水。训练要领

上声变调的一般规则是“前变后不变”。即在语流中,上声作“前字”时变调,作“后字”(句末 或较大停顿处)时不变调。

(二)“一”、“不”的变调训练

“一”的本调是阴平,“不”的本调是去声。“一”、“不”念本调的条件是:单独念,或在词句末尾;以及“一”表日期或序数时念本调,“不”在非去声前念本调。

“一”的变调有三种,“不”的变调有两种,可以归纳记忆、训练。1. 在去声前,“一”、“不”均变阳平。如“一切”、“不定”。

2.在非去声前,“-”变读去声,“不”仍读去声(本调)。如“一首”“不巧” 3.“一”、“不”夹在词语中间变读轻声。如“试一试”、“干不干”。训练要领

“一”和“不”的变调都是以它们后边的音节为变调条件,即“前变后不变”。① 词语分类训练

a.读原调:统一 第一 偏不 不欢而散 b.变阳平(在去声前):一定 一致 不对 不干 c.读去声(非去声前):一封 一条 不难 不好

d.变轻声(词语中间):读一读 说一说 好不好 去不去

②语句训练:先标出语句中“一”、“不”的声调(原调或调),然后作先读后说训练。星期——大早,我就看了一本书。/ 你要不来,我也不去。信不信由你。③成语训练:一心一意 一丝一毫 不伦不类 不即不离

二、轻声的发音训练

轻声是整个音节弱化的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轻声的主要特点是音长较短促;其次具有不同于原调的特殊音高形式,音强一般较弱,音色较含混。

(一)轻声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后,读短促的低降调(调值31)。如“玻璃”、“头发”、“豆腐”。

(二)轻声在上声后,读短促的微升调(调值34)。如“指甲”、“耳朵”、“体面”。训练要领

①普通话中的轻声词大都带有一定规律性,如:助词,名词或代词的后缀,名词后边的方位词,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趋向动同等等。训练时不要机械记忆,要注重在口语运用中掌握带规律的轻声词的共性特征,如带有附着性(附着在别的词或语素后边),缺乏独立性。

②北京话中还有一部分规律性不强,无区分词义或词性作用,但习惯上读轻声或可读可不读轻声的词,训练时要区别对待,注意规范。

训练方法

①正音训练:用手势辅助法训练,跟读并体会轻声音节的特殊读法。如:阴十轻 桌子 趴下 他们 先生 跟头 金的

阳十轻 房子 粮食 云彩 学生 石头 银的 去十轻 凳子 畜生 对呀 豆腐 木头 镍的 上十轻 嗓子 嘴巴 怎么 体面 里头 铁的 ②有规律的轻声词训练:

a.助词:看着 跑了 好吧 去过 偷偷地 b.名词、代词的后缀:石头 我们 房子 C.名词后边的方位词:床上 屋里 底下 里面

d.动词、形容词后的趋向动词:过来 出去 拿去 好起来 e.叠音词或词的重叠式:星星 看看 f.其他:站住 稀里胡涂 ③必读轻声词训练:

胳膊

疙瘩

工夫

功夫

姑娘

故事

棺材

官司

规矩

闺女 含糊

核桃

合同

狐狸

葫芦

滑溜

活泼

伙计

机灵

家伙 见识

街坊

结实

戒指

精神

开通

口袋

困难

喇叭

烂糊 老婆

老实

老爷

冷战

篱笆

利害

痢疾

粮食

玻璃

罗嗦

萝卜

骆驼

麻烦

马虎

买卖

玫瑰

棉花

明白

名堂

名字 蘑菇

脑袋

念叨

奴才

暖和

佩服

朋友

琵琶

枇杷

屁股 便宜

葡萄

千斤

亲戚

清楚

情形

人家

认识

软和

丧气 扫帚

商量

少爷

牲口

生意

石榴

实在使唤

收拾

舒服

算盘

踏实

抬举

太阳

体面

窝囊

希罕

吓唬

下水

先生 相声

消息

笑话

心思

新鲜

兄弟

休息

秀才

学生

衙门

烟筒

砚台

秧歌

养活

吆喝

钥匙

衣服

衣裳

意思

应酬 冤枉

在乎

丈夫

帐篷

折腾

知识

指甲

嘱咐

主意

状元 巴结 草莽 炊帚 聪明 琢磨 ④对比训练:

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意义或词性的作用。如: 东西dōngxi(物件)/ 东西dōngxÿ(方向)大意dàyi(疏忽)/ 大意dàyå(主旨)

对头duåtou(对手、仇敌,名词)/ 对头duåtèu(正确、合适,形容词)利害låhai(剧烈、凶猛,形容词)/ 利害låhài(利益和损害,名词)

将具有区别词性或词义作用的必读轻声词同相应的非轻声词对比练读,然后分别组词成句,进行对话训练。例如:

轻声 非轻声

编辑——他是一名编辑。——他正在编辑稿件。人家——人家的闺女有花戴。——小桥流水人家。地道——他说山东话很地道。——这个地道很深。三、儿化的发音训练

(一)什么是儿化

儿化,是指一个音节带上卷舌动作,韵母发生音变,成为卷舌韵母(儿化韵)。

顾名思义,“儿”即指卷舌动作,“化”是说卷舌动作应自然地融化在前一个音节上,听觉上还是一个音节。

(二)基本规则

儿化发音的基本规则,取决于韵母的末尾音素是否便于卷舌。

1、便于卷舌,是指韵母的末尾音素是舌位较低或较后的元音(a、o、e、u)。儿化时原韵母不变,直接卷舌。如:

小花儿、豆芽儿、酒窝儿、大伙儿、高个儿、打嗝儿、皮球儿、裤兜儿、白兔儿

2、不便于卷舌,是指韵母的末尾音素是前、高元音(i、û),舌尖元音(一i),或鼻韵尾(n、ng),末尾音素的舌位与卷舌动作发生冲突。不便于卷舌韵母儿化时发音要领分别是:

(1)丢掉韵尾i、n、ng,主要元音卷舌。后鼻韵母丢掉韵尾ng后,主要元音同时鼻化。如: ai:小孩儿、鞋带儿、一块儿、盖儿; ei:京味儿、椅子背儿、倍儿(棒);

an:门槛儿、腰板儿、心眼儿、差点儿、好玩儿、人缘儿、线圈儿; en:嗓门儿、大婶儿、一阵儿、没准儿、三轮儿、打盹儿、冰棍儿; ang:帮忙儿、鼻梁儿、好样儿; eng:麻绳儿、板凳儿、门缝儿。

(2)主要元音是i、û,加er(in、ûn、ing先去韵尾再加er)。如: i、û:玩意儿、米粒儿、差不离儿、金鱼儿、小曲儿、闺女儿 in、ûn:皮筋儿、脚印儿、今儿、毛驴儿、小曲儿 ing:电影儿、打鸣儿、火星儿

(3)舌尖元音一i(前、后)换成er,如:

瓜子儿、棋子儿、小字儿、没词儿、有事儿、果汁儿、年三十儿、树枝儿

(三)训练要领

儿化的主要特点是把“儿”(卷舌动作r)“化”在与它结合的韵母上,要读得柔软、自然。如:干活儿、聊天儿、那儿、闹着玩儿、有点儿酷、冒牌儿、名角儿、吃枪子儿、串门儿。

(四)技能训练

1、儿化发音基本训练:先按规则念读,然后不考虑规则自然熟练地念说。如: 刀把儿、号码儿、戏法儿、在哪儿、找茬儿、打杂儿、板擦儿、名牌儿、鞋带儿、壶盖儿、小孩儿、加塞儿、快板儿、老伴儿、蒜瓣儿、脸盘儿、脸蛋儿、收摊儿、栅栏儿、包干儿、笔杆儿、门槛儿

刀背儿、摸黑儿、老本儿、花盆儿、嗓门儿、把门儿、哥们儿、纳闷儿、后跟儿、高跟儿鞋、别针儿、一阵儿、走神儿、大婶儿、小人儿书、杏仁儿、刀刃儿 瓜子儿、石子儿、没词儿、挑刺儿、墨汁儿、锯齿儿、记事儿 针鼻儿、垫底儿、肚脐儿、玩意儿、有劲儿、送信儿、脚印儿 毛驴儿、小曲儿、痰盂儿、合群儿

2、具体语境中儿化训练:

①花园儿里种着茶花儿,花盆儿里养着菊花儿,花瓶儿里还插着梅花儿。

②下了班儿,上对门儿小饭馆儿,买一斤锅贴儿,带上点儿爆肚儿、蒜瓣儿,再弄二两白干儿,到你家慢慢儿喝。

3、绕口令练习:

进了门儿,倒杯水儿,喝了两口运运气儿。顺手拿起小唱本儿,唱一曲儿,又一曲儿,练完了嗓子我练嘴皮儿。绕口令儿,练字音儿,还有单弦儿牌子曲儿。小快板儿,大鼓词儿,又说又唱我真带劲儿!

4、故事练习:

猴吃西瓜

猴儿王找到个大西瓜。可是怎么吃呢?这个猴儿啊是从来也没吃过西瓜。忽然,他想出一条妙计,于是就把所有的猴儿都召集来了,对大家说:“今天我找到一个大西瓜,这个西瓜的吃法嘛,我是全知道的,不过我要考验一下你们的智慧,看你们谁能说出西瓜的吃法,要是说对了,我可以多赏他一份儿;要是说错了,我可要惩罚它!”

小毛猴一听,搔了搔腮说:“我知道,吃西瓜是吃瓤儿!”猴儿王刚想同意,“不对,我不同意小毛猴的意见!”一个短尾巴猴儿说:“我清清楚楚地记得我和我爸爸到我姑妈家去的时候,吃过甜瓜,吃甜瓜是吃皮儿,我想西瓜是瓜,甜瓜也是瓜,当然该吃皮儿啦!”大家一听,有道理,可到底谁对呢,于是都不由地把眼光集中到一只老猴儿身上,老猴儿一看,觉得出头露面的机会来了,就清了清嗓子说道:“吃西瓜嘛,当然……是吃皮儿啦,我从小就吃西瓜,而且一直是吃皮儿,我想我之所以老而不死,也正是由于吃西瓜皮儿的缘故!”

有些猴儿早等急了,一听老猴儿也这么说,就跟着嚷起来,“对,吃西瓜吃皮儿!”“吃西瓜吃皮儿!”猴儿王一看,认为已经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就向前跨了一步,开言道:“对!大家说的都对,吃西瓜是吃皮儿!哼,就小毛猴儿崽子说吃西瓜是吃瓤儿,那就叫他一个人吃,咱们大家都吃西瓜皮儿!”于是西瓜一刀两断,小毛猴吃瓤儿,大家伙儿是共分西瓜皮儿。

有个猴儿吃了两口。就捅了捅旁边的说:“哎,我说这可不是滋味啊!” “咳――老弟,我常吃西瓜,西瓜嘛,就这味儿……”

四、“啊”的音变训练

语气词“啊”用在句末或句中停顿处时,往往受前面音节的影响而产生连读音变。“啊”音变的发音取决于“啊”之前音节的末尾音素。

(一)“啊”之前音节的末尾音素是舌面元音a、o、e、i、û时,“啊”音变为ya(呀)。如: 画呀 真多呀 写呀 注意呀 争取呀

(二)其他“啊”音变都是将“啊”之前音节的末尾音素作为“啊”的韵头或声母,连读成音。如: u—wa 读哇 / 好瘦哇 / 手真巧哇 n一na 看哪 / 好人哪 / 小心哪 ng—nga 大声唱啊 / 行不行啊 / 冲啊

一i(前)一(za)几次啊 / 真自私啊 / 今天星期四啊。一i(后)-(ra)是啊 / 什么事啊 / 谁值日啊? 训练要领

“啊”的音变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和自然运用。书面上写成“啊”的,在读说时要注意按照规律变读。

训练方法

①“啊”音变基本训练:先将“啊”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适度夸张延长,与后面的“啊”连读;然后自然念说。

如:读书啊 写字啊 好人啊 行啊

②对话训练:以聊天儿的形式进行两人一组的对话,在句末自然地带上语气词“啊”的变读。如:你去哪儿啊?/我上图书馆啊。/借书啊?/是啊。

第三章 朗读技能训练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朗读训练和口语的密切关系;了解什么是正确的朗读方式;学会运用朗读的多种技能技巧,以提高有声语言的表现力。

第一节 朗读训练的要求

一、什么是朗读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

朗读者要在深入分析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加深感受,产生真实的感情,鲜明的态度,然后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准确生动地再现作品的思想内容,或再创造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加深听者对作品的理解,引起共鸣,激起感情,从而达到朗读目的。

二、朗读训练和口语的关系

1、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朗读训练是口语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普通话正音的继续,是说话训练的开始。

承上,是指在普通话中学到的声、韵、调等知识和发音训练中所学到的用气发声、共鸣控制、吐字归音等技能,正好在朗读训练中实践,做到细嚼慢咽、加深理解、纠正错误,逐步融汇贯通。

启下,指朗读训练是口语表达训练的开始。口语表达,要把内部语言转换为外部有声语言,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训练时,必须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而朗读,是把作品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但朗读的这一“转换”,有现成材料,有文字依托,看得见,摸得着,便于开口。同时,朗读中的正音辨调,表情达意及一切技能技巧,都是口语表达的基本功。所以说,朗读训练,是口语表达训练的初级阶段最为理想的形式。

2、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思维和口语表达关系极为密切。朗读训练,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朗读者从准备朗读开始,直到有声语言的最终完成,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思维状态。在分析感受作品的过程中,典范的作品里,语脉的发展,层次的构成,文气的贯通,对朗读者的逻辑力、分析力、理解力、判断力等都是极好的锻炼。在朗读过程中,作品中那些优美的情景描绘,鲜明的人物刻划,复杂的感情变幻等,对朗读者的记忆力、想象力、鉴赏力、创造力等能力的提高都会有所帮助。

朗读训练,可以使朗读者储存大量的词汇。朗读过程,也是广泛汲取古今中外名家高手语言表现力精华的过程。作品中那些准确的词语概念,精湛的句式结构,妥贴的修辞方法,总是在悄悄地丰富着朗读者的知识宝库。这些,都是口语表达所需要的物质材料。教师在工作中所需要的口语表达,多数是边想边说。由于物质材料丰富,用时就会信手拈来,那种词不达意、半截“卡壳”的现象,就会大为减少。所以说,朗读训练,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口语训练的捷径。

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本无捷径可寻。但训练实践证明,只要在朗读训练阶段肯下苦功,把各种技能技巧真正学到手,就会大大缩减口语的训练时间,而且会少走弯路。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人当众讲话时,结结巴巴,语无伦次;但当他们读文章时,却能做到表达基本清楚。又如,同样内容的一件事,由朗读技能高超的人叙述,会生动感人,妙趣横生;由未受过朗读训练讲话呆板的人去说,就会使人感到枯燥乏味,索然无趣。有些教师也是如此。可见,口语表达训练,从朗读训练开始,确是一条省工省时、收效较快的捷径。

三、朗读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初学朗读三忌

正确的朗读方式,可以给听者以美的享受;错误的朗读方式,只能给听者以虚假、厌烦之感。现将错误的朗读方式分述如下,以期引起初学朗读者注意。

1、念字式

这种单纯念字、照字读音的朗读方式,或有字无词,或有词无句,声调平直或任意高低,顿连位置和时间都差不多,没有重音,没有内在感受,更谈不上语气和色彩,只是机械地把文字变为声音,听者很难听懂朗读的内容。

2、念经式

这一朗读方式,其特点是声音小而速度快,没有顿歇,没有起伏,没有重音,更谈不上感情和声音上的变化。

3、八股式

不从作品内容出发,一味地只从声音上刻意追求,其特点是腔调固定,前高后低或前低后高,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声音一顿一顿的,没有语气变化。这种“八股式”的朗读方式,初学者,一旦形成,则很难纠正。

(二)朗读要忠实于原作品 朗读要忠实于原作品。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错读字音。要读得连贯自然,不结巴、不重复。但从朗读目的、作用来要求仅仅做到这些还是不够的。只有掌握了“朗读四要素”,才有可能完满地实现朗读目的。

第二节 朗读技能技巧训练

从作品内容出发,从逻辑分析入手,深刻感受作品,抓住朗读四要素的训练方法,是掌握朗读技能技巧的有效途径。朗读四要素即指朗读内容、朗读目的、听众对象和表达方法。

一、明确朗读四要素

(一)明确第一要素——掌握朗读内容

通过阅读,学会分析作品,了解作品说的是什么;学会感受作品,使文字在心中“活”起来。

1、训练要领

①阅读作品。这是朗读准备工作重要的一步。对作品中的字、词、句、成语典故,不但要解决其声、韵、调、语流音变等读音问题,还要全神贯注地揣摩和体味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加深具体感受。并能用一两句话,概括出全文的内容。

②理清作品脉络、结构。自然段是作品作者从写作角度出发而形成的。朗读者要把自然段归并为层次,多层次还可以归并为部分。这样,作品的脉络会更加清晰,人物、事件的来龙去脉,就会在朗读者头脑中活动起来,有利于声音的表达。

2、训练方法

阅读《桂林山水》全文,按训练要领朗读。

桂林山水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磷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人,人在画中游”。

[提示〕作者用了许多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漓江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最后以云雾、绿树、红花作衬,构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画卷。全文内容,可用一句话概括:“桂林山水甲天下”。

朗读者要揣摩体味“静、清、绿”和“奇、秀、险”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等重点词句的 诗情画意,使这些文字,在朗读者头脑中变成具有生命力的跳跃着的各种形象,才会收到朗读的最佳效果。

为了有利于朗读,将四个自然段归纳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一自然段)为“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第二层次(二、三自然段)“描写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第三层次(四自然段)“静水、奇峰、绿树、红花,再加上云雾迷蒙,荡行小舟,组成一幅优美动人的画卷”。经这样的组合,在朗读时不仅可以突出各层次的意境特色,而且会将桂林山水的全貌,展现给听众。

(二)明确第二要素——确定朗读目的

在充分了解作品内容、结构的基础上,学会怎样确定朗读目的及实现朗读目的的方法。

1、训练要领

①朗读目的是指朗读者“为什么”要朗读这样内容、这样主题思想的作品。因此,在确定朗读目的时,不能脱离作品内容、远离作品主题思想另起炉灶,但也不能把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朗读目的完全等同起来。

②朗读目的中,既有作者的写作意图,又有朗读者的愿望;既有对作品的评价意义,又有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既要使作者的态度感情涌现出来,又要把朗读者的态度感情表露出来。朗读时,作者和朗读者的态度感情有时是重合的。

2、训练方法

仍以《桂林山水》为例。作者通过诗情画意的描绘,为读者展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主旨。朗读者不仅要体现作者的意图,更重要的是通过有声语言的表达,去唤起听众对祖国美丽如画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才是朗读目的。

(三)明确第三要素——分清听众对象

要根据不同对象确定并努力实现朗读的侧重目标,比如对文化水平不高的听众,应当侧重于字词准确,内容清楚,亲切有趣;而对于文化水平较高者,朗读者还要在表达更深刻的题旨和更丰富的感情方面下功夫。

(四)明确第四要素——掌握表达方法

表达方法是实现朗读目的的重要手段,是对作品语言进行有声创造所进行的设计和处理。任何外在的语言表达都是在一定的内部心理状态的支配下进行的,因此,广义的朗读技巧包括内部心理感受的技巧和外在的言语表达技巧两个方面。内部心理感受技巧主要有对作品的形象感受技巧和逻辑感受技巧,外在的表达技巧则主要是言语声气技巧,包括语调、顿连、重音、节奏的运用等多个方面。

二、朗读表达技巧训练

1、表达技巧训练之—:语调的运用

正确把握语调的多种表现形式,以增强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训练要领:

①语调是指语流声音的升降平曲、高低起伏的变化形式,它是通过控制声带的松紧来实现的。语调由平升高,高亢激昂,称为“扬”;语调先平后降,低沉持重,称为“抑”;语调缺少变化,平直舒展,称为“平”;语调升降反复,起伏不定,称为“曲”。朗读中的语调,主要指句调,即贯穿全句的高低升降变化。句调的处理和运用是朗读必备的技巧。句调一般有四种,它们是:平直调、高升调、曲折调 和降抑调。

②朗读实践证明,“曲折性”是语调的根本特征。语调的“曲折性”,表现在有声语言中,就是语句的行进趋向和态势,也叫“语势”。朗读时,正确把握住语势,就能跳出框框,得心应口。

语调运用训练:

(1)朗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开头: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2)朗读《大纲》作品12号(节选):

“你为什么光喊加把劲而让自己的手放在口袋里呢?”华盛顿问那下士。

“你问我?难道你看不出我是这里的下士吗?”

“哦,这倒是真的!”华盛顿说着,解开大衣钮扣,向这位鼻孔朝天,背绞双手的下士露出他的军服。“按衣服看,我就是上将。不过,下次再抬重东西时,你就叫上我!”

2、表达技巧训练之二:顿连的运用

顿连,指的是朗读语流中声音的顿歇和连接。朗读中,停连具有调节气息,突出重点,强调语义的作用。恰当合理的停连可使文章层次清楚,语句节奏分明、语义显豁,也可使接听者准确听辨,回味理解。学会顿连技巧,做到“顿到好处,连到妙处”,以增强有声语言的表达魁力。

训练要领

①顿连,是朗读者思想感情的继续和延伸,绝不是思想感情的中断和空白。

②必须以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为前提,根据作品内容和语句目的安排顿连。生理上需要的顿歇(如换气),必须服从于心理状态的需要,不能破坏语意的完整。

③作品中的标点符号是朗读者安排顿连的重要参考。但朗读实践表明,有时则不能完全受标点符号的制约。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有的也需要顿歇;有标点符号的地方,有的则需连接。因此,在一定的语境中,应大胆突破文字标点符号的束缚,让有声语言的“标点符号”——顿连,取而代之。这也是克服朗读中呆板念字弊病的有效方法。

训练方法

(1)区分语意的顿连。朗读一家商店的帽子标价: A “最贵的一顶值两千元”。(没有顿歇,语意不清)B “最贵的/一顶/值/两千元”。(顿歇太多,支离破碎)C “最贵的一顶/值两千元”。(一顶最贵,其余便宜)D “最贵的/一顶值两千元”。(最贵的,每顶都值两干元)

[提示]这是一种区分语意的顿连,由于顿连的位置不同,语意便产生了歧义。朗读时,不能忽视作品内容和语句目的,要善于识别运用顿连之后,语意是更为明确、正确,还是变得模糊、错误。这是运用顿连的关键所在。

(2)语法上的顿连。主要指句逗停连,但有时指语组停连,即在句子内部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为使朗读气息畅通、语义分明,按词语间语法关系所做的停连。例如:

1)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世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的/客家人/民居。(《大纲》作品28号)2)有一次,丽娜不厌其烦地描述/她八岁那年/如何勇敢地/从城西换一趟车走到城东,我突然想到,我八岁的时候/独自翻过几座大山,把我养的一头老黄牛/从深山里找回来,从此/我不再羡慕丽娜。(《大纲》作品16号)

[提示] 以上两例都有较长的句子,为了朗读声气转换的需要,可在适当位置,如例中标有斜线的地方安排语组停连。

(3)强调停连。强调停连又叫逻辑停连,是按语意表达的逻辑需要做出的停连,其停连位置和时间都比较灵活,可在书面上没有标点的地方停顿,也可在有标点的地方变化停顿的时间。强调停连能够突出某个语意,表达某种特殊的感情。强调停连往往与语法停连一致。例如: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角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

[提示] 例中几处强调停连的安排,表达了一种特殊的语意和情感,即对小女孩惨死的同情惋惜,对那个造成小女孩惨死的社会的强烈愤恨。

3、表达技巧训练之三:重音的运用

学会如何确定重音位置和掌握重音的多种表达方法。训练要领

①朗读时,为了实现朗读目的,强调或突出的词、短语、甚至某个音节,称为重音。重音经常在独立、完整的语句中出现,因此,也称“语句重音”。语句重音不同于词或短语的轻重格式,因为轻重格式大多数没有区别词意的作用,只表示音强。

②重音是体现语句目的的重要手段。朗读时,必须区分句子中哪些词是主要的,哪些词是次要的,并使次要的词从属于主要的词。一个独立完整的句子,只能有一个主要重音。重音在语句中的位置,没有固定格式。只有从朗读目的、愿望出发,在深刻理解和感受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确定重音的位置。如果把朗读目的比喻成“一条红线”,语句重音就像颗颗珍珠,用重音体现目的,犹如“红线穿珠”一穿到底。

③重音不是“加重声音”的简称。突出重音的方法,多种多样。重捶、重读是突出,轻读、拖长也是突出。可以快中显慢,也可重中见轻,还可高低相间,虚实互转、前后顿歇„„

④要处理好重音与非重音、主要重音与次要重音的关系。要学会在朗读时把非重音、次要重音“带过去”的本领。

训练方法

①分析“我不能去”这一单句中的重音。

②朗读:“为了不致一口吞下去,他把面团捏成了长条……”(王愿坚《七根火柴》)

[提示]歌颂红军在长征艰苦的环境中对革命忠贞不渝的高尚品质,是这篇作品的朗读目的。语句目的就要对“艰苦卓绝的环境”加以渲染。这句话,为了表达对这一救命的小面团的珍惜之情,主要重音应放在“一口”的“一”字上。

③朗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端的翡翠。”(《桂林山水》)

[提示]“静、清、绿”三个形容词都是主要重音。依据语境、思想感情和作品基调的需要,这三 个词只能用平静的语气,“拖长字音”、“轻读”的方法去突出。如果“重读”或“重捶”,漓江的水则要“咆哮”了。

[思考与练习]

阅读下面片断,找出主要重音与次要重音,确定表达方法,然后读给同学们听,互相评议: ①“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桂林山水》)

②“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邱少云》)

4、表达技巧训练之四:节奏的运用

学会恰当地确定节奏类型、正确地运用节奏进行表情达意的方法。训练要领

①在朗读中,朗读者由一定的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形成的,在有声语言的表达上所显示的快与慢、抑与扬、轻与重、虚与实等种种回环交替的声音形式,就是节奏。

节奏是就整篇作品说的。因此,节奏不完全等于速度;而速度是构成节奏的主要内容。②朗读所形成的节奏,种类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紧张型——急促、紧张,气急、音短; 轻快型——多扬、少抑,轻快、欢畅;

高亢型——语势向高峰逐步推进,高昂、爽朗; 低沉型——语势抑闷、沉重,语音缓慢、偏暗; 凝重型——多抑少扬,语音沉着、坚实、有力; 舒缓型——气长而稳,语音舒展自如。

需要注意的是,每一种节奏类型都是对作品的全局性概括,并不是每一句话都符合这一类型。朗读实践证明,善于从具体作品、具体层次、具体思想感情中确定节奏类型,但又不拘泥于某种类型之中,根据需要,合理转换,才是真正把握了节奏。

训练方法:

1)以朱自清《春》为例,体会轻快型节奏。

[提示]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春草、春风、春花、春雨、春天的人们,展现了一幅幅满含希望,生机勃勃的春的画图,表达了作者盼春、惜春、爱春的美好情感。语句短小,活泼欢畅。朗读时应以轻快的节奏表现令人心醉,引人欢畅的新春景象,和对充满希望的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2)以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体会低沉型节奏。

[提示]《卖火柴的小女孩》充满了对穷苦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并鲜明地揭示出贫富悬殊的阶级社会的一角。“冷”与“饿”是作品的一条明线,也是小女孩不可解脱的痛苦,就像一根火柴要驱走那黑夜寒冷一样地不可能。所以她只能在幻想中进入天堂——大年夜冻饿而死。作者用幻境中的“大火炉”、“烤鹅”、“圣诞树”与现实中的寒冷、饥饿、痛苦形成对比。这些幻境,似乎真的存在,伸手即可得到一般。但是幻境破灭后,备感现实生活的冷酷无情。在节奏运用上要造成“幻境破灭”后的反差,即由扬转抑,也可以说是“欲抑先扬”,由扬渐扬,更扬,突然最抑,一个回环交替,又一个回环交替,最后落入“低沉型”节奏之中。因此,《卖火柴的小女孩》应为以抑为主,抑扬交替,低沉型节奏。3)以巴金《鸟的天堂》为例,体会舒缓型节奏。

鸟的天堂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树,有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斜躺在水面上一样。

现在正是枝繁叶茂的时节。这棵榕树好象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现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船在树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棵树上做窝,农民不许人去捉他们。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但是等到我的眼睛注意地看那里时,我却看不见一只鸟的影子。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地是湿的,大概涨潮时河水常常冲上岸去。“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这样想到。船开了,一个朋友拔着船,缓缓地流到河中间去了。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就是那个有山有塔的地方。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在水面上,也照在树梢上。一切都显得非常光明。我们的船也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四周非常清静。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很快地这个树林就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在扑翅膀。

……

[提示] 作者以平静的心情去接近游历“鸟的天堂”,以清新细腻的笔触描写“鸟的天堂”。景色美丽,感情恬淡舒展。朗读宜用舒缓型节奏,语速较缓,语势较平,声音清而不着力。

三、朗读技能综合训练

1、诗文选读:《四月的纪念》 四月的纪念 佚 名

男:二十岁,我爬出青春的沼泽,象一把伤痕累累的六弦琴,喑哑在流浪的主题里 你来了 女:我走向你

男:你风铃草一样亮晶晶的眼神 女:你说你喜欢我的眼睛 男:察视我裸露的孤独 女:孤独,你为什么总是孤独 男:真的 女:真的吗 男:第一次 女:第一次吗 男:太阳暖融融的手 女:暖融融的 男:轻轻的 女:轻轻的 男:碰着我了 女:碰着你了吗

男:于是,往事再也没有冻结怨了

女:冻结怨了

男:我捧起我的歌

女:捧起你的歌

男:捧起一串串曾被辜负的音符

女:捧起一串串曾被辜负的音符

男:走进一个春日的黄昏

女:一个黄昏,一个没有皱纹的黄昏 男:和黄昏里不再失约的车站 女:不再失约,永远不再失约

里:四月的那个夜晚,没有星星和月亮 女;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那个晚上很平常 男:我以沼泽的经历交换了你过去的故事

女:谁都无法遗忘,沼泽那么泥泞,故事那么忧伤 男:这时候,你在我的视网膜里潮湿起来

女:我翻开膝盖上的一本诗集,一本惠特曼的诗集 男:我看见你是一只纯白的飞鸟 女:我在想,你在想什么

男:我知道美丽的笼子囚禁了你,也养育了你连绵的孤寂和优美的沉静 女:是的,囚禁了我,也养育了我

男:我知道你没有料到会突然在一个早晨开始第一次放飞,而且正好碰上下雨 女:是的,第一次放飞就碰上下雨

男:我知道雨水打湿了羽毛,沉重了翅膀,也忧伤了你的心 女:是的,雨水忧伤了我的心 男:没有发现吧 女:你在看着我吗

男:我温热的脉搏正升起一个无法诉说的冲动 女:真想抬起眼睛看看你 男:可你却没有抬头

女:没有抬头,我还在翻着那本惠特曼的诗集 男:是的,我知道我并不是岩石,并不是堤坝 女:不是岩石,下是堤坝 男:不是可以依靠的坚实的大树 女:也不是坚实的大树 男:可是如果你愿意 女:你说如果我愿意

男:我会的,我会用勇敢的并不宽阔的肩膀和一颗高原培植出的忠实的心,为你支撑起一块永远没有委屈的天空

女:没有委屈的天空,你说如果我愿意男:是的,如果你愿意 合:男:如果你愿意

女:如果我愿意

2、诗文选读:《我的恋人》

我的恋人

戴望舒

我将对你说我的恋人,我的恋人是一个羞涩的人,她是羞涩的,有着桃色的脸,桃色的嘴唇,和一颗天青色的心。

她有黑色的大眼睛,那不敢凝看我的黑色的大眼睛

──不是不敢,那是因为她是羞涩的,而当我依在她胸头的时候,你可以说她的眼睛是变换了颜色,天青的颜色,她的心的颜色。

她有纤纤的手,它会在我烦忧的时候安抚我,她有清朗而爱娇的声音,那是只向我说着温柔的,温柔到销熔了我的心的话的。

她是一个静娴的少女,她知道如何爱一个爱她的人,但是我永远不能对你说她的名字,因为她是一个羞涩的恋人。

第四章 普通话技能训练

教学目标

通过复述、演讲、交谈和辩论等训练,掌握这几种口语表达形式的特点、要求和技能,基本做到表意准确、态势得体、善于应变,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为了缩短这个过程,我们的训练要注意遵循口语表达能力形成的一般规律,这个规律就是,在训练过程中必须坚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分解训练到综合训练的原则。具体地说,我们可以由凭借文字材料的口语表达训练逐渐过渡到不凭借文字材料的口语表达训练,从而提高我们的说话技能。

凭借文字材料的口语表达属复现型口语表达,即运用口头语言再现文字材料的内容,比如复述、描述、评述等,是说话训练的初级阶段。对于在校生来说,进行这个训练很有必要:

首先,从书面语与口头语的关系看,书面语源于口头语,反过来,书面语又对口头语的规范化施加正面影响。进行凭借文字材料的表达训练就是要使口语表达能力的形成接受书面语中具有表现力的词汇、表达模式等方面的正面引导,使我们逐步树立口语表达的规范意识。

其次,从口语的特点看,凭借文字材料作准确、生动的表述,应当是从教者的一项基本功。口语从总体上看是带有书面语色彩的表达,一个好的教师,应当注意从优秀的文字作品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提高自己凭借教材、教案等文字材料作富有表现力的讲述能力。

再次,从内部语言转换为外部语言的推进难度看,由于至今我们尚不十分清楚这一“转换”规律,使得这个推进速度过于缓慢,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受到了阻碍。提供文字材料进行表达训练,看得见,摸得着,“说”有依托,“评”有根据,是给快速的语言编码提供了便利条件,为边想边说无依托的表达能力的形成设置了一个中介训练环节。由于训练难度相对降低,训练者较快地体验到训练的成效,训练过程就会进入良性的推进轨道。当我们能较快地对文字材料进行口语化的转换或加工,真切地再现文字材料的内容和情感,这就为不凭借文字材料的现想现说的表达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不凭借文字材料的口语表达属原发型口语表达,它的特点是,说什么、怎么说完全由说话人临时据情酌定,我们平时的交谈、论辩、即席讲话等都属这种表达形式。这种表达形式不仅有社会交际的实践价值,在口语表达能力结构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例如,教师对学生提问的即席作答、对学生的答问作即席评价,对学生遇到疑难的即时相机诱导,以及遇到偶发情况时作应变性的表述等,都属于不凭借文字材料的现想现说。

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我们的口语表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我们讲究速度和效率,要求我们在没有任何文字材料凭借的情况下,即时准确地对所要说的意思作规范化的表达。这也是口语表达训练的高级阶段。

从凭借文字材料的口语表达到不凭借文字材料进行现想现说的口语表达,是一个难度较大的转变,33 要攀上这个“台阶”需付出艰苦的努力。

第一节 普通话表达训练之一——复述

一、什么是复述

复述是一种凭借文字材料的口语表达训练。所谓复述就是把读过、听过的语言材料重新叙述一遍。复述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准确地体现原材料的中心和重点; 第二,条理清楚,反映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 第三,把书面语转换为口头语。复述的形式主要有详细复述和概要复述。

详细复述是把原语言材料的内容原原本本地重述出来。作详细复述要做到细而不乱。这种复述训练,有助于推动富有表现力的书面语向口头语的迁移,它也是对表达条理性的一种锻炼。

概要复述类似作文练习中的“缩写”,它和后面提到的扩展复述都是对原材料的加工或再创作。概要复述的要领是:把握整体,理清线索,舍枝去叶,反映原貌。

二、训练要领

①成功的复述首先要有对原材料的认真阅读与理解,同时注意记忆的技巧;既有框架记忆,又要有细节记忆;留意能提示记忆的重点语句;为了疏通语流,可以先自言自语地试述一遍。

②概要复述要防止取舍不当,偏离中心。

三、训练方法 复述训练的较好方式之一是讲故事。

这里的“讲故事”指的是一种复现性表达,即把看到的、听到的情节完整的语言、文字材料讲述给别人听。

讲故事可以不受原材料的束缚,有的地方可详述,有的地方可概述,有的地方可扩展,有的地方可变序、变角度、变表达的形式。这样,对原材料的改编、加工就是一种再创作了。

其一般规律是:

(一)根据需要,确定一个有积极意义的主题,确定故事的主要人物和情节主线;

(二)通过删节、充实、调整,使故事紧凑、生动,既有形神兼备的细节描述,又有反映人物性格的对话,并且要突出故事的高潮;

(三)故事要完整,设计一个有吸引力的开头,并要安排一个让人回味的结尾。

讲故事的语言要用通俗易懂的口语,尽量淡化书面语色彩,尤其要避用文言词汇。叙述时要从容不迫地把环境、情节、人物关系交代清楚;描述时要正确表达感情倾向;对话可适当运用拟声造型手段,做到“言如其人”。还要把握好语速、节奏的变化,并适当运用表情、手势、姿态辅助表达。

借鉴我国评书的讲述方式,讲故事也可有“文讲”、“武讲”之分。“文讲”动作幅度小,语调适

中,表情含蓄一些。这种讲法适合小学高年级和中学;“武讲”的表情、动作适度夸张,语气、语调及拟声造型都可以“火”一点,这种讲法适宜于低年级和幼儿园。

课堂示范:故事《三个“有毛病”的儿子》、《三国演义》“火烧新野”片段。训练设计:

①仿说故事《猴吃西瓜》。

②每人复述一个故事。课外试讲,然后在课堂开“故事会”,讲过以后进行评议。

③每人准备一则内容健康的笑话。课外试讲,课堂上自由登台讲述,讲后评议,并讨论讲笑话要注意些什么。

第二节 普通话表达训练之二——演讲

一、什么是演讲

演讲是借助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的艺术手段,就某个问题面对听众说明事理、发表意见的一种口语交际活动。

演讲有命题演讲和即兴演讲两种形式。命题演讲则是根据预定的题目事先写好讲稿的演讲,是凭借文字材料进行口语表达训练的重要方法。

二、命题演讲训练

(一)命题演讲的主要特点

1.文稿讲究口语。演讲稿应该是用口语、而不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因为演讲都必须是讲出来的,而不是念出来或者背诵出来的。鲁迅先生说,我们要说现代的,自己的话,用活着的白话,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直白地说出来,马克思说得更干脆:“你怎么说就怎么写,怎么写就怎么说。”

2.主题必须集中。命题演讲比一般文章的主题要求更高。尤其对议论性的演讲来说,除了要紧扣命题,立论正确、论据真实而充分、论证严密外,还应做到:角度要小,只能阐述其中的一个方面,切忌面面俱到,全面铺开。思想要深,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演讲者只有具备正确的世界观,才能做到这一点。

3.情节能够感人。就表现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叙事性演讲而言,在概述性地交代人物的先进事迹的基础上,必须选择两三个感人的典型事例,要像小说那样,表现人物的语言、行动、内心的思想活动,使听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样的演讲才能达到感染听众,打动听众,从而达到教育听众的目的。

4.演讲要有魅力。演讲不仅是口语表达的艺术,而且是演讲者品格修养、知识经验、思想情操和风度仪态的综合体现。听众不仅听其声,解其义,还要观其形,悟其情。只有通过对有声语言和态势语的恰当处理,才会产生感人的艺术魅力。

(二)命题演讲的技巧

1、克服怯场的技巧

演讲时产生怯场紧张的心理,是任何演讲者都有过的体验。尤其是初上讲台的人,怯场更是不可避免。面对听众他们常常精神紧张,手足无措,四肢冰冷,头冒虚汗,张口结舌,语无伦次,甚至头脑一片空白,无法继续讲话,总之,就是言语表达失控。其实,世上没有一个成功的演讲者在演讲时一点都不紧张的,只是他们善于把紧张的程度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美国散文家及诗人爱默森说过:“恐惧较之世上任何事物更能击溃人类。”80年代,美国曾进行过这样一次有趣的试验,其题目是:“你最害怕的是什么?”测验的结果竟然是“死亡”屈居第二,而“当众演讲”却赫然名列榜首。可见,演讲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克服怯场的技巧:心境调节法、语言暗示法、分散注意法、假装勇敢法。

3、应付意外情况的技巧

忘词怎么办?讲错怎么办?或者演讲引不起听众的兴趣,甚至会场噪动起来,怎么办?

有经验的演讲者事先在准备演讲稿时,应准备一两个与主题、内容有关的幽默故事或笑话,以防万一,在必要时用来调节会场的气氛。

其他方法也可用,比如压缩听众不感兴趣的内容,突然短暂的停讲,临时增加设问,等等。

(三)演讲训练要领

①注意有声语言的重音、顿连、节奏、语调等的处理,这关系到能否体现演讲艺术的魅力、关系到演讲的成败。而这类处理应以“朗读”部分的知识为指导。

②演讲者的态势是其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恰当的态势语能强化有声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也是演讲成功的必要条件。当然态势语的设计也应以“态势语”部分的知识为指导。

③在较大场合下演讲还有如下注意事项:

首先是了解听众。听众是演讲活动作用的对象。不了解听众的情况,演讲就成了“无的放矢”的乱讲。

其次是在听众到场前,要争取了解会场的灯光,麦克风、讲台等条件的情况。要避开平行灯光和脚灯,要调好麦克风与讲台的高度,要试验麦克风的灵敏度,以确定嘴与麦克风的距离。这样才能保证演讲顺利地进行。

(四)演讲的“开场白”

平时,常听到一些同学慨叹,辛辛苦苦准备的精彩演讲,却被几句开场白砸了锅,真晦气„„开场白难不难?有道是万事开头难,开场白当然不例外。但是,只要多实践,多总结,开场就抓住听众,也并非不可能。这里举一些开场方法:

1、名言警句扣人心。名言、警句,言简意赅,富有哲理。用它开头。颇有启人心扉、振奋精神之妙。但要注意:名言警句一定要紧扣演讲主旨。

2、引经据典意境新。引经据典、谈古论今,犹如导游览胜,把听众的思路引入新的意境中,既受教育,又能学到一定的文史知识。这样开头,易于引起听众的兴趣。但所引所论必须与讲题紧密联系。

3、笑话灯谜把路引。笑话,有一定的逻辑性、哲理注,常使人笑后而深思;而灯谜则以谜喻物、喻事,含蓄而有趣。演讲时,结合演讲的内容,适当而巧妙地运用笑话或灯谜开头,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4、点将开篇掀气氛。用设问的方法开头,迫使听众像被提问一样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可以设问自答,亦可点一些熟悉、并不使其难堪的听众回答,从而造成听众专心听讲的气氛。

5、对比悬殊惊四座。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演讲时根据演讲的内容,将平时搜集到的那些变化较大或效果悬殊的数据列表进行对比,使听众从内心感到震惊。

6、新闻奇事牵人心。用新近发生的一些奇事,怪事或反面教材开头,往往能得到以奇制胜,四座哑然的效果。

7、志士伟绩振精神。利用古今中外有志之土的成才之道或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开头,引起听众共鸣。

8、切身利益最关心。演讲时要联系实际,用听众最关心的问题开头,引起听众洗耳恭听。总之,演讲的开场白,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都是根据演讲实际随机应变的。不能一味地效仿,否则很难进步。

(五)结束演讲的方法

1、利用总结结束演讲

用总结或概括结束演讲,这是最普遍的使用方法。讲者要善于在演讲结束时简洁、扼要地对自己已阐述的思想进行总结,这样助于听者加深这些思想的印象。

2、利用赞颂的话结束演讲

人一般都喜欢听赞颂的话,因此,相互间的赞颂成了人们交往的最好手段。用赞颂的话结束演讲,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这些赞颂的话。会场的活跃气氛可达到一个新高潮,讲者和听者的关系变得更融洽了,这样,讲者的思想便给听者留下了一个满意的印象。

但要注意,讲者在说赞颂的话时,不能有过分的夸张和庸俗的捧场,否则听者疑会有溢美或哗众取宠的感觉,同时,讲者说话的表情要自然,态度要严肃,口气要诚恳。

3、用名人的话或轶事结束演讲

二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把权威看作是使人信服的三大手段之一。由于权威是人们普遍崇拜的对象。因此,恰当地运用权威和名人的话或者轶事结束演讲也是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把演讲推向一个新高潮,给讲者的思想提供最有力的证明。讲者可借助像“最后,我想引用×××的话(或者关于XXX的一个轶事),来结束我的演讲„„”。但要注意,讲者引用名人的话或轶事要有针对性,要能丰富深化自己演讲的主题。

警句式结尾:《当你被误解时》:在奋斗中去寻找理解吧!《嫉妒是一种卑劣的心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当你遇到挫折时》:真的猛士,将奋然而前行。

4、利用诗结束演讲

用诗结束演讲可使演讲显得典雅而富有魅力,听者听了也会产生清新和优美的感觉。讲者利用“现在,让我们共同欣赏XXX的著名诗句„„”等的话加强自己的思想,引用诗句同用名人的话或轶事一样,要有目的,要为演讲的主题服务。同时,讲者引用的诗一定要短,最好四句,最多八句,而且讲者一定要谙指熟地背诵所引用的诗句,否则弄巧成拙,反而影响演讲效果。

5、利用幽默结束演讲

除了某些较为庄重的演讲场合外,利用幽默(无论是幽默的演说还是幽默的动作)结束演讲都是可取的。它为演讲添加了欢声笑语,使演讲更富有趣味,并给听者留下了一个愉快的回忆。无疑,这对听者加深对演讲思想的印象是有利的,讲者利用幽默结束演讲时,要做到自然真实,使幽默的动作或语言符合演讲的内容和自己的个性,绝不要矫揉造作、装腔作势,否则只会引起听者反感。

6、利用呼吁结束演讲

利用呼吁结束演讲,这是许多有经验讲者在实践中总结出的有效方法。这方法对一些“使人信”(相信)和“使人动”(行动)的演讲来说,效果尤为显著。讲者通过对与听者有共同思想、共同愿望、共同利益和共同语言的某问题的阐述,使演讲达到一定高潮。然后,讲者利用一些感情激昂、动人心弦的讲词对听者的理智和情感进行呼吁,并借助像“为实现我们预定的目的而奋斗”等语言,向听者指明行动的具体步骤。这样,讲者实现了激励和感召听者的目的,听者马上就会明了讲者意图和自己行动的具体方案。

以上介绍了几种关于怎样结束演讲的具体方法。无疑,正确结束演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世上没有一种适合于任何特殊情况的结束演讲的方法。每个讲者都可根据自己演讲的具体时间、地点、课题、听者及自己个性等因素,选择适合于自己结束演讲的方法。但讲者要始终牢记这项原则:结束演讲的方法一定要有效地为自己演讲的思想和目的服务。

三、即兴演讲训练

即兴演讲是在特定场境和主题的诱发下,或者是自发或者是别人要求、立即进行的演讲,是一种不凭借文字材料进行表情达意的口语交际活动。

即兴演讲的训练,是为了培养即时性表达能力,要求基本做到表意准确、态势得体、善于应变。

(一)即兴演讲的特点

即兴演讲与命题演讲相比,无法事先拟就讲稿,也不允许反复修改、反复试讲、反复排练。所以即兴演讲有如下特点:

1.即兴发挥。即兴演讲大多只有两三分钟时间打腹稿,是靠 “临阵磨枪”即兴发挥,故而得名。至于即兴演讲比赛,更是当场抽签得题,临时作演讲准备,马上进行比赛的。

2.篇幅短小。由于临时准备、即兴发表的讲话,很难构思出长篇大论来。所以即兴演讲一般是主题单

一、篇幅短小、时间短暂的演讲。有的两、三分钟,有的甚至寥寥几句。

3.使用面广。即兴演讲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面很广,如小范围社会聚会中的欢迎、欢送、哀悼、竞选、就职、答谢、婚礼、寿庆等场合下的发言或讲话。对于教师而言,在主题班会、迎新仪式、毕业典礼、节日联欢等场合下,即兴演讲也有广泛的运用。由于在这些场合,演讲者只要言简意赅,当场表示某种心意即可,不宜作过于冗长的演讲。所以,改革开放以来,即兴演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欢迎。

(二)即兴演讲的技巧

美国达尔·卡内基认为,即兴演讲并不是“无任何准备的演讲”,他说,“那是信口漫话,或叫信口开河”。这就是说,即兴演讲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可以有些准备的。这种准备,一是预测性准备,参加某次会议,某个活动,可以先想一想,如果要我讲话,我讲些什么?二是临场性准备。不管临场演讲开始前的时间多么短暂,即使只有两三分钟,也提供了宝贵的准备时间。

下面从选材、构思两个方面来介绍即兴演讲的技巧: 1.即兴演讲的选材

就即兴演讲的选材而言,一般常用“选点”法。所谓“选点”,就是选好沟通演讲者与听众心灵的人或事物。由于即兴演讲事先无法精心构思演讲稿,所以在演讲时,必须临场选择听众所熟悉的,易于理解的人、事、物作为媒介物,传递信息,才能激发听众的共鸣。同时所选的人、事、物又必须与演讲

的主题和谐一致,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表达演讲者该时该地的特定的思想感情。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选点方法:

(1)以“物”为点。抓住某物在特定场合,特定时间下的象征意义,借题发挥。

(2)以“环境”为点。这是以会场的环境、或某种氛围为点,点明其象征意义,从而表现演讲主题。闻一多先生在作《最后一次的演讲》快结束时,正好抬起头来,看到了窗外的蓝天,阳光照射在礼堂的门槛上。于是他满怀热情向年轻朋友们继续说道:

“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正像李先生临终时说的,‘天快亮了’!现在正是黎明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闻一多先生以视觉上的光明象征政治上的光明,形象贴切,涵意隽永,对未来充满了希望。(3)以“前者讲的内容”为点。此法要求当场从前面演讲者的演讲里,捕捉话题,加以引申、发挥,讲出新意,给人启迪。

2、即兴演讲的构思

(1)一般采用“连缀法”:并列法、对比法、宝塔法。

宝塔式:用递进深入的方法把各点连缀起来,使之成为步步高、层层深的整体。

[示例]湖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戴海同志在一次大学生晚会上即兴演讲——《矮子的风采》,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 这话题之二嘛,是“矮子问题”(哄笑)。由我当众提出这个问题,岂不惹火烧身(鼓掌)?这也要点勇气呢!老实说,在我年轻的时候我并不觉得“矮”有什么问题,直到八十年代,在舆论压力之下,才感觉成了问题(哄笑)。其实,白鹤腿长,鸭子腿短,都是生来如此,何必自寻烦恼!现在要问,矮子能有风采吗?答曰:“高个儿不见得都有风采,矮个儿不见得都不风采”(鼓掌)。那么,矮个儿怎样才能也具有风采呢?我有几点心得可供参考:

第一,是要有自信。论个子,我比他低一头,而论觉悟、学识、才能,可能比他更胜一筹!这也叫“以长补短”吧(鼓掌)?

第二,不要犯忌讳,大凡麻子怕说麻子,秃子甚至怕说电灯泡,其实越犯忌讳越尴尬,不如自己说白了反而没事。我常有机会跟北方汉子们在一起开会或聊天,我跟他们开玩笑:我不如你高,你可别怪我,怨只怨我们那山上的猴子就个子小些(鼓掌、哄笑)!

第三,把胸脯挺起来,但也用不着跟脚尖。衣着讲究适当,比方不穿横条、方格的衣服,但也用不着老穿高跟鞋,我主张矮要矮得有骨气,还是脚踏实地好!

第四,最重要的还是本人的德学才识,有修养,有风度,对社会有贡献,自然受人爱戴。趁着晚会的高兴劲儿,解开这个“矮子问题”,不知台下的某些同学心里是否踏实一些?(长时间热烈鼓掌)

戴海同志的即兴演讲阐述了四个方面。这四点是逐层展开、层层深入的:自信是关键;只有自信才不怕忌讳;才敢挺胸脯、不踮脚尖、矮得有骨气;而这一切又必须以自己的德学才识为基础。他的演讲环环紧扣,一层深似一层,又成一浑然整体。语言风趣幽默、比喻生动贴切,而又蕴涵哲理、发人深省,故而深受听众欢迎,博得满堂喝彩。

(2)模式构思。

有经验的即兴演讲者习惯以一个模式框架作为依傍进行快速的构思,使自己的表达既符合人们的认

识规律,又能引起人们兴趣。这种模式框架的种类很多,可以选择运用。

例如:美国公共演讲专家理查德所归纳的“结构精选模式”就是比较实用的一种。理查德认为,即兴演讲应当记住以下几句话,它是个层次的提示信号:

①喂,请注意!(开头就激起听众的兴趣)②为什么要费口舌?(强调指出听演讲的重要性)

③举例子。(用具体事例形象化地将一个个论点印入听众的脑海里)④怎么办?(具体讲清大家该做些什么)

这4句话,既可作演讲前构思的启发,又可作演讲的过程中思路线索的提示;既可预防放野马式的信口开河,又有助于较好地表达题旨。

(三)即兴演讲训练

请同学们抽取话题,准备三分钟,然后到讲台展示。活动后由老师和同学共同评说。每位同学都有一次机会。话题举例:

1、我一直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美丽„„

2、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一只小小鸟

3、事情只要认真去做

4、我渴望成功,但我深深地知道„„

5、我将怎样描述我所生活的时代呢?

6、成长的岁月里,真正影响过我的是„„

7、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

8、不管发生什么事,生活总在继续

9、如果鼓起了勇气,很多事都可以成功。

10、我忽然想起,五十岁时的自己会是怎样的呢?

11、我是一个活泼(文静、好动、寂寞、时尚、无法形容)的男(女)孩

12、不要对我说胜败是兵家常事

13、这样的男孩(女孩),让我欢喜让我忧

14、事情只要认真去做„„

15、假如我有500万

第三节 普通话表达训练之三——交谈

一、交谈的特点

交谈是人际间最直接、最广泛、最简便的言语交往形式。交谈的特点有: 1.话题灵活。交谈时可以就一个共同话题展开,也可以随时提出新的话题。

2.听说兼顾。交谈往往处于多向信息传递活动中,说与听须相互配合,才能保证交谈的进行。3.口语化。交谈时说的话一般不作刻意的修饰,随想随说,有自然明快的口语特征。

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各种形式的交谈,人们在交谈中交流思想、联络感情、互通情报、洽谈事务、切磋技艺、商讨对策等。但是,通过交谈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注意最基本的要求。

二、成功交谈的基本要求

1.注意对交谈对象的了解。“看什么人,说什么话”,从社会交际的角度说,并无贬义。如果由于条件限制,暂不能对交谈对象了解得十分细致,那就至少要在三个方面尽量做到心中有数;一是对方的职业或文化水平;二是对方性格特点和对方对自己的看法或态度;三是对方的处境、心境或思想动向。

2.注意交谈地点和交谈时机的把握。交谈的环境和地点是一种“副语言”,它影响着交谈对象的心理。另外,客观情境所提供的时机是否有利于交谈,也应该在交谈前作出正确判断。

3.注意交谈的体态、语调。从体态上说它表达着丰富的无声语言信息。例如,交谈时如果翘着“二郎腿”,斜靠在沙发上,这样傲慢轻率的体态,一开始就可能使对方产生心理的逆反。再说语调。交谈的第一句话至关重要,如果是用亲切委婉的语调说,这就给交谈定下了一个和谐的基调。

三、交谈过程中话题的提出、展开、控制和转移

1.话题的提出 话题集中反映交谈的动机,限制着交谈的内容和范围。根据交谈时不同的语言环境,话题的提出可以有3种选择:一是直截了当地提出来,很快进入深入的交谈;二是迂回切入,即先不入正题,而是从对方感兴趣的方面谈起,创设良好的气氛,然后入题;三是引而不发,即耐心地用与话题相关、相近的题外话,启发对方提出话题。

2.话题的展开 展开话题,首先要会说,用自己的话,诱发对方的谈兴。另外要会看、会听,及时作出反应。当自己说得过多,对方兴趣不浓时,可以用商榷的语气交谈;对方表述不全,可作补充;对方表述抽象,可以例补证;对方表述简单,可以设疑探究。洗耳恭听的姿态,热情的情绪和眼神,都有利于在感情沟通的情况下使交谈深入下去。

3.话题的控制 由于交谈气氛的融洽,常会出现话题偏移的情况,及时的调整和控制是必要的。其方法,一是委婉提醒,在“岔”到某个阶段时,重新把话题提出来;二是间接引入,即提出相应或相关的话题,渐渐过渡到正题。控制话题要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尊重对方。

4.话题的转换 如果原话题已通过交谈达到了目的,或原话题由于意想不到的原因无法深入下去,或者交谈中出现了新的必须一议的话题,这时,用适当的方式转换话题是必要的。其方法,一是先归纳前面交谈的内容,然后明确提出新话题;二是淡化或冻结前一话题,很快过渡到新的话题,引起交谈者的兴趣。

另外,在话题的提出、展开、控制和转移的过程中,交谈者适时、适境地运用诙谐与幽默调整人际关系、维系良好的交谈气氛,也是十分重要的。

四、交谈的具体形式

在不同的交际场合,交谈的形式及其特点应予以注意: 1.拜访

拜访是联络感情、拓宽社交范围的礼节性交谈形式。这种交谈要注意运用礼貌语言和热情谦虚的姿态,使交谈从一开始就形成愉悦的气氛;交谈过程中要坚持“对方中心”的原则,以听为主,答语简明而有分寸;谈自己的见解可以以对方的某些话为起点,先顺承,然后转向自己的认识,争取认同。拜访

交谈应尽量避免争论,这就要注意话题的选择和控制。

2.采访

美国著名新闻记者约翰·布雷迪认为,“采访是一种取得信任并获得信息的质朴和直觉的科学。”(《采访技巧》)这说明,采访的针对性、目的性很强,应当对被采访对象有多方面的了解,但为了达到采访目的,必须“取得信任”,要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前提是以自己的坦诚和热情感染对方,这样才能获得信息。采访中的提问,可先拟一个提纲,注意问题的可答性,尽量将问题大化小、整化零、联成串。

训练方法

①以本课程授课教师为采访对象,在课堂作模拟采访练习。采访内容为开设口语课的意义和教学实施的安排,对学生的要求。可分为两组进行,然后作对比评析;

②以班级干部为采访对象,在课堂作模拟采访练习。采访内容为对班级现状的看法、推动班级工作的举措等,可分两组进行,然后作对比评析;

③以临时指定的学生为采访对象,在课内外作模拟采访练习。采访内容为对校内外某一热门话题的见解。采访以后在课堂交流体会,侧重谈话题的提出、展开、控制和转移的技巧,最后由教师归纳。

④请一位教师作为拜访对象,在教室接受几位学生的模拟拜访,然后进行评议。3.劝说

劝说是通过交谈说服对方改变观点、立场态度的口语交际活动。成功的劝说不是理性的征服,而应当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过程。劝说者要平等地、不急不躁地与对方交流,从观点接近的话题入手,避实就虚地逐步迁移到正题,有时可以正面接触敏感的内容,而用模糊语言或作间接的暗示,以促其自省;有时也可以适当刺激对方,促自觉地对自己原有的观点、立场、态度作出否定性的评价。

4.洽谈

洽谈是向对方提出要求,通过交谈期望得到协作或支持的口语交际形式。洽商性交谈的目标明确,在良好的气氛中提出要求以后,关键是突破障碍,诱导对方认可,以取得洽谈的成功。这方面有几个可供选择的技巧:

(1)用商量的口气说话,提出要求时,以假设为前提,如“如果可能的话„„就„„”(2)先摆出对方无可退避的事实,当对方作出肯定以后,再提出要求;

(3)先提出自己准备承担的义务,或准备给对方的补偿,然后提出具体的要求;

(4)先提出对方不易推脱的低要求,然后利用对方“帮人帮到底”的惯性心理,将要求提高一点,争取洽谈的成功;

(5)先提出一个大得会被拒绝的要求,然后利用对方维护公众形象的心理,将要求降低,促使洽谈的成功。

5.求职

求职时的交谈是用人单位对求职者形象仪表、品质素养、业务能力诸方面的直观性检测。对求职者来说,这是一种被动的交谈,但对这样的交谈可以作一些预测,那就是主试者重点要了解的一般是三个方面的情况,一是你对这个工作热爱、向往的程度;二是你是不是适合做这个工作;三是你是不是有能力做好这个工作。因此,求职者面对任何情况,在作应答时都应把这三个方面作为重点说清楚。

求职交谈中,要注意答问技巧。例如:

42(1)听清主试者的提问,根据当时的情况迅速确定表述的侧重点,从容不迫地作答;(2)珍视认同点,创造良好气氛;

(3)答语真诚而客观,不故作谦虚,也不故意卖弄、夸饰;(4)多从对方的表述中引申作答,而不节外生枝与对方争论;(5)适度赞美对方,表达求职的诚意。

总之,面试应答有法而无定法,重要的是要能相时而动,随机应变。

第四节 普通话表达训练之四——辩论

一、论辩与辩论赛 1.论辩的特点

论辩是“确证某一思想是否正确”的思维过程。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论辩的过程,也正是人们探求真理、宣传真理、捍卫真理的过程。所以在外交上、法庭上、学术上„„常常要用到论辩这一方式。就教师而言,掌握论辩的技巧,有利于在教学、教育工作中,阐发原理、讲清道理、分析错误、批驳谬误,使所讲的道理更有逻辑性和说服力。

论辩具有对立性、逻辑性、应变性等特点。观点针锋相对是论辩的突出特点。论辩中,为达到说服或驳到对方的目的,就要运用逻辑这一工具。论辩必须遵守逻辑思维的一般规律,否则就不成其为论辩,也谈不上逻辑性和说服力。

2.辩论赛的特点

所谓辩论赛,是指两支辩论队在事先规定人数、规定程序、规定题目、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并按抽签所选定的各自立场,通过交替发言,论证本方观点、攻击对方的观点,最后通过评委打分,来决定胜负的一种训练方法。

辩论赛是一种短兵相接的言语对抗,也是机敏应变能力的较量。在辩论赛中,双方随时都可以从各个角度向对方发难。同时,双方又必须面对一些意想不到的难题,随机应变、快速应对。因此,你有来言我有去语,快速问答,便是辩论赛中语言的显著特点。

3.两者的区别

论辩可以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进行,论辩的目的在于批驳谬误、探求真理,参加论辩的可以是对立的两方,也可以是意见不同的许多方面。而辩论赛是训练口才的有效手段,所以辩论赛的目的不是为了“探求真理、宣传真理、捍卫真理”,也不存在“明辩是非、借以说服或驳倒对方”的问题,辩论赛必须用口语进行,而且一场辩论赛只能是两支队伍参赛。

论辩知识是辩论赛的主要武器,辩论赛则是论辩训练的主要途径。

二、论辩的技巧

论辩与逻辑有密切的关系,逻辑是论辩的主要工具。就论辩的途径而言,可分为直接论辩和间接论

辩。

1、直接论辩。所谓直接论辩,是指用事实或道理来证明论题真假的论辩。常用三段论法、选言法、假言法、二难法、归纳法、类比法以及喻证法等等。

2、间接论辩。指通过用事实或道理证明某一中间命题的真假,来证明论题真假的论辩。常用反证法、归谬法等。

三、辩论训练要领

①不论什么论辩,都要求参与者头脑要冷静,思路要开阔,考虑问题要全面。②在证明中,要求立论要正确而适中,论据要真实而充分,论证要科学而严密。

③反驳时则不必面面俱到,可从对方论点、论据、论证中的任何破绽入手、抓住本质,痛击要害。

四、辩论训练:(班级分小组进行辩论)(1)养成良好的习惯主要靠个人自觉/ 外在约束(2)知足常乐/ 不知足常乐

五、辩论赛精彩辩词阅读

摘录一:离婚率上升不是社会文明的表现 我方认为;离婚率上升不是社会文明的表现。

第一,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和人性发展的总体和谐与稳定,而不是离婚率的上升。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它的相对稳定是社会文明和发展的保证。所以,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政府倡导过离婚率的上升。对方辩友提到林肯,那我们来看看美国总统卡特。他在竞选时所说:“如果我当选,第一件事就是要召开白宫家庭会议,降低社会离婚率。”对此对方辩友又作何解释呢?

第二,离婚是婚姻范围内最无奈、最极端的一种手段。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离婚,也不论其结果如何,总会在人们的心灵上、感情上投下浓浓的阴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法院类似于医院。我们大家建立起一种医院,都是为了全民健康和幸福,而不是为了全民都得病,不是为了医院的病人一天比一天更多,更何况还要碰上对方辩友这样的医生,开出的药方都是千篇一律:离婚,离婚,再离婚。果真如此的话,这哪里是社会文明?这分明是社会的悲剧啊!(掌声)

第三,婚姻是感情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而离婚率上升恰恰是破坏这种统一。面对着单亲子女那一张张泪眼模糊的小脸,球方辩友是不是要慈爱地抚摸着他们的头说:“感谢你们,为社会文明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呢?9掌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是我们相信,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人类必将有效抑制离婚率的上升,这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才是人类理性光辉的闪耀,这才是人类文明的希望所在。

摘录二: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姜 丰:谢谢主席,谢谢各位。刚才,对方辩友把温饱放到了压倒一切的位置,还问了我们很多问题。我要告诉对方辩友的是,比温饱更重要的是道德。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

我方认为,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有理性的人类存在,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只要有理性的人类存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谈道德。走向温饱的过程当中,尤其应该谈道德。

第一,温饱绝不是谈道德的先决条件。古往今来,没有解决衣食之困的社会比比皆是,都不谈道德了吗?今天,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埃塞俄比亚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在国困民乏、战火连绵的索马里

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古语说,“人无好恶是非之心,非人也。”人有理性,能够谈道德,这正是人和动物的区别所在。无论是饥寒交迫还是丰衣足食,无论是金玉满堂还是家徒四壁,人都能够而且应该谈道德。

第二,道德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由社会舆论和良心加以支持。众所周知,谈道德实际包括个人修养、社会弘扬和政府倡导三层含义。我们从个人看,有衣食之困但仍然坚持其品德修养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话。孔老夫子的好学生颜回,他只有一箪食,一瓢饮,不仍然“言忠信,行笃敬”吗?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时候,他还是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吗?,说到政府.新加坡也曾经筚路蓝缕。李光耀先生就告诫国人:我们一无所有,除了我们自己。他强凋道德是使竞争力胜人一筹的重要因素。试想,如果没政府倡导美德,新加坡哪里有今天的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呢?

第三,所谓必要条件,从逻辑上看,也就是“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的意思。因此,对于今天的辩题,我方只需论证没有温饱也能谈道德。而对方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而这一点对方一辩恰恰没有自圆其说。

雨果说过,“善良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生命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类之路;道德是路,引我们走向灿烂的明天。

普通话教学改革 第3篇

关键词:职校 普通话 口语教学 教学建议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话口语交际》(第三版)在实际职校普通话口语教学工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中有效的改善了以往口语教学应用素材的缺点,延伸其优势,将“普通话训练”和“口语交际训练”并行,这是多年来各地具有经验的教学者青睐的一本书,更是此书的一大特色。同时,其又为普通话训练和口语交际训练创造了新的结构布局。结合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在进行普通话训练的过程中,注重循序渐进,从而促使学生获取有效的知识;同时注重提升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结合了倾听、心理素质训练以及礼貌语言等口语基本交流能力,注重突出和提升求职面试相关能力的训练。这些问题都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在实际生活和未来求职过程中所要面临的问题或是能力,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有效的基础,促使学生更好地面对未来和生活。

一、职校普通话口语教学问题

(一)教学内容脱节

口语交流课堂教学的内容过于脱离学生的生活,没有实际意义和生活原型。大部分的教师在选择口语交际内容的过程中选择远离学生的生活,更注重有趣性,没有关注其真实意义和应用性。例如,有些的教师更喜欢以往的案例为口语交际教学的重点,但是学生对于以往的话题并不关注,也不了解,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能力就不太完善。因此,教师可以将课堂变成随意畅谈的环境,让口语交际变成普通的闲聊,改善学生的学习课堂,同时教师也可以依据多媒体技术,丰富学生的课堂内容,引进学生真实的生活案例和经验,以此提升学生语言的真实性和完善性。

(二)教学形式单一

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工作,口语交际一般情况下属于单向内容,缺少相互性。现阶段的口语交际课程有一定的训练要求和设计。整体的教学工作中都是依据个体、单向进行的,也就是有些问题看似是双向的沟通,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等,并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彼此交换彼此的建议和观点,实际上学生的语言并没有一定的联系,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交流。

(三)缺少教学评价系统

在新课标颁布以前,有关口语交际的教学观念过于传统。通常情况下,口语交际能力主要是由倾听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处理能力构成,其是提升个人素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要从观念进行改善,教师不能只是语言交际的参与者,需要不断建立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学观念,转变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关系。若教师是语言交际的参与者,就忽视了自身在课堂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而导致教师缺少了主导影响力,促使课堂出现无纪律、杂乱无章的情况,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教学观念过于老旧

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大部分的语文考试只是注重读写,没有听说,同时读写也是依据笔试进行表现,没有对于表达能力的评估,只是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阅读课文的能力进行评价,最终也没有体现在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中。这就是说,缺少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系统。

(五)学生自身特点

依据相关的调查分析表明,很多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完善;有一部分学生是启而不发。也就是说有的学生智力很强,但是不愿意进行表达,有的思维能力较差,表达能力也很差。还有的学生思维过于模式化,说一些不符合发展的话。

二、职校普通话口语教学问题和教学建议

(一)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

普通话口语课程是一门训练课程,其理论知识主要是注重指导训练,以此减少训练的无目标性。因此,在实际教学这么课程的过程中需要依据理论知识为引导。结合训练为中心,在不断训练发音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口语表达能力和技巧,从而为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奠定有效的基础,语音上依据标准的发音音频和教师引导,将普通话的语音与其它区域的地方话进行对比,之后规范学生的错误。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找到其它方言在声母、韵母上存在的差异性,最后获取有效的评论。由于学生大部分都源于农村,依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学生最具问题的发音就是前鼻音和后鼻音,在最开始的学习中,学生都不愿意大声的阅读,害怕自己不标准的发音会引发其他人的嘲笑,这时教师就可以以自身为案例,不断的向学生展示错误和正确的版本,促使学生一起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发音存在的问题,并且进行改正。

(二)课内外有效结合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的构成

在课内外有效结合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的构成,需要进行多次的实践和训练。依据课堂上仅有的四十五分钟,或是一周两节课的时间,要想提升学生普通话的能力,改变音乐状况是不可能的,因此大部分教学重点需要放在课堂之外,将课堂上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和课外训练结合到一起,因为教师训练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的应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以此构建完善的交流平台,从而在未来工作之后就可以具备完善的、标准的普通话,促使语言表达能力更好的为自我加分。同时,在课堂中实施的训练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练习与学生课外自己的练习相互融合。这些训练教师占据非常大的影响力。第二,普通话口语教学的课程与其他课程课堂教学相结合。第三,课程教学与校内外社团活动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三)结合传统教学方案和现代教学技术,从而构成新的教学方案

在人们思想发展的过程中,对于那些可以用眼睛观察到的事物非常的感兴趣,并且可以提升自身的记忆能力、思维以及表达能力等。由此可见,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现代化的技术,创造视觉性的教学环境,依据视觉为学生输送有效的信息资源,提升学生的无意识关注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在学习字和词语发音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多样化的音像资源,让学生观察他们发音的嘴型、倾听正确的发音,之后跟着读音反复的月都需。在学习朗诵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多样化的阅读资料,结合柔美的因素,让学生有效的融入到实际阅读的情境中。在解决学生发音问题之后,可以为学生播放更多优质的电影,让学生在故事中快乐的发音中进行学习。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职校进行的普通话口语教学工作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其教学目标的认知有一定的偏差,过于注重普通话口语教学得出认知目标,忽视了普通话口语教学的交流和素质修养;过于注重口语能力的表达能力,而忽视了口语的应对和倾听能力.在职校进行的普通话口语教学工作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导致实际普通话口语教学工作与现实学生的言行举止存在脱节的情况,教学工作缺少活力。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构成完善的普通话口语交际能力、优质语言习惯和交际态度,还需要依据语文教学的工作更多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从而实现职校普通话口语教学工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丁亭.浅谈职校普通话口语教学中的三个“结合”[J].大众文艺,2011,(17).

[2]庞瑞红.职业学校口语教学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3]李玉珍.职业高中普通话口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2012.

高校普通话教学改革初探 第4篇

一.高校普通话教学中学生层面的特点分析

(一) 学生普通话基础层次不齐

由于高校全国招生, 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一方面受生活环境的影响, 语音存在很大的差异, 尤其是方言对学生语言面貌的影响, 致使他们在发音、用语习惯上不尽相同, 层次水平存在差异。另一方面, 学生的语音启蒙环境和长期的教育环境的不同, 特别是教师的语音情况, 决定了学生的语言水平的高低。因此, 在高校中, 城市的学生比乡镇的学生语音情况要好;北方的学生较南方的学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成绩更突出;有的学生发音标准, 口语表达流畅, 有的学生发音和表达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 教学对象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 对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创新提出了挑战。

(二) 学生语言习惯已经形成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已不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期, 他们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 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语言习惯, 其中方言的使用比重很大:在家庭、社会中使用方言交流, 在学校中受到老师、同学方音的影响。在语音和用语上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 与标准的普通话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改变固有的语言习惯和思维, 接受标准而规范的语言训练。

(三) 语言表达能力较低

大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多是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对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较少, 所以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 不适应课程的变化, 在口语表达训练中语言逻辑性不强、语言组织能力差、调理不清晰, 出现不愿说、不敢说、不会说的情况。加之, 部分学生阅读量不够, 知识储备的局限导致语言表达的浅薄和无力。因此, 普通话教师要把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作为课程设置的重点,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练习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

(四) 对普通话缺乏认同感

大多大学生认可普通话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对普通话学习有很高的热情, 但迫于普通话等级测试考试的压力, 表现出一定的“功利性”, 即, 应试成为普通话学习的唯一目的, 普通话学习成为一个短期行为, 随着普通话等级测试的结束, 学生学习和推广普通话的热情和愿望也就结束了。另有一部分学生认为, 已可以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无须再学习, 不把普通话课程与专业课程放在同等的位置, 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二.高校普通话教学中教师和课程层面的特点分析

(一) 教师教学理念存在偏差

普通话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标准的语音, 并掌握说话的技巧。但由于普通话等级测试的存在, 很多教师把普通话教学的目标设定为此, 教学的内容和课程的设置仅仅围绕测试, 缺乏口语表达能力的扩展训练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在教学中出现了偏差:重视理论、轻实践;重视语音、轻口语表达, 使教学与实践脱节, 忽略学生对普通话学习的需求, 因此,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教师的这种功利性教学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其实, 普通话教学与普通话应试并不矛盾, 应试只是目的之一, 最终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音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因此, 普通话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普通话测试。

(二)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有些教师只是一味地强调语音知识的学习, 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导致课堂教学枯燥、单调,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让学生跟读, 学生缺少大量练习的时间, 就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的放矢地纠正语音问题;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单一地围绕理论讲解, 极少借助播放视频、讲解案例等辅助手段增加课堂的精彩程度。其实, 普通话教学要注重理论, 同时强化训练, 用多种多样的训练形式, 让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获得知识。

(三) 课程设计存在问题

普通话教学中的课程设计是对整个课程框架的建构, 是对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反映, 合理而有效的课程设计可以对普通话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起到提升和促进作用。在普通话的课程设计中存在一定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一是教学大纲形同虚设, 表现为部分教师对普通话的教学过于随意, 对自身不熟的内容或难度较大的内容避开不讲或是点到为止;二是教材缺乏实用性, 很多教材多是针对测试而选定, 缺少实践训练的内容, 不能成为教师授课的有益补充。还有些教材内容大同小异, 没有新意, 更没有针对性, 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三是课时不够, 普通话课程的教学安排有几种情况:短期集中的培训, 大约15个课时;开设几周的课程或全周的课程, 大约30—36课时。在这样相对短暂的时间里, 既要将语音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 改变学生长期以来的发音习惯, 又要让他们掌握说话技巧, 对普通话教师来说有些力不从心, 往往会顾此失彼。

三.普通话教学改革策略

1、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乐趣, 坚持“练讲结合, 以练为主, 以讲为辅”的原则, 让学生凭借理论的学习, 在听音、辨音中找出自己的语音问题, 在词语朗读的训练中正音, 并找到语感, 在演讲、即兴口语等形式的实践中掌握口语表达技巧。

教师要提高普通话的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既可以贴近学生生活, 提高他们的参与性, 又可以与职业素质、培养目标相结合, 针对就业岗位的能力需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 可以引入“职业口语训练”、“商务口语”、“交际口语”等内容, 使普通话教学与综合能力培养相结合。

2、促进教材的优化

普通话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要突出实践和训练的特点, 教材的内容不应该仅仅围绕测试来选定, 更多地要把重点放在训练层面, 可涵盖演讲、口语表达、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同时, 教材的优化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托, 具备理论性和指导性, 避免训练盲目进行。教材还要有多样性和针对性, 可通过调查学生的特点来对教材进行编订, 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和不同阶段学生的需要, 真正实现教材的优化。

3、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 很多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欠佳, 在日常交际、公共场合和普通话等级测试中都凸显出这个问题, 因此, 普通话教学也要侧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这就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是短期培训和短短一个学期的课程可以完成的任务, 因此, 普通话教学应该贯穿于大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 不应仅仅指集中性的教学, 还要包括各种以提高口语表达水平和规范应用普通话为目的的课外活动和其它教学形式。教师要成为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与学生共同创建普通话学习环境, 共同体验学习普通话的乐趣。

由于专业的不同和培养目标的不同, 学生需要具备的普通话能力也不尽相同, 因此在教学的设置上要针对不同学生和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 以学生实际能力的需求为出发点, 在内容上体现不同的特点和偏重。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大一进行语音知识的传授和交际口才的训练, 满足学生刚进高校渴望改变语言面貌的愿望;大二的教学重点可以是演讲、即兴问答、职业口语、测前培训等内容, 如此, 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模式, 结合课外的推普活动, 一定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提高课程重视程度

提高普通话课程的重视程度表现为:第一, 不断提高教师普通话水平。部分教师在工作中出现懈怠、消极等情况, 是因为发现自己在工作方法和内容上出现了停滞, 不能得到有效地培训和指导, 没有提升空间的工作使他们对工作日渐失去热情。因此, 高校要增加教师培训投入, 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 为教师提高普通话水平提供平台, 从而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和提升, 也使学生从中获益。第二, 加强普通话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 增加教学仪器和设备, 加装多媒体教学系统,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教学。[1]

四.结论

普通话课程在高校公共课程中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对提高学生的气质修养, 提高语言沟通能力, 帮助毕业后就业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因此, 必须引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勇于探索教学改革的方法, 有效解决高校普通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使普通话课程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普通话教学总结 第5篇

柴春生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个学期的的教学工作接近尾声。这个学期两个年级的普通话课。总的来说,同学们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学生在上个学期就已接触到普通话课,了解了普通话发音的基本技巧,在这个学期我主要是让她们多听、多读、多讲。每一次讲完新课后,我都会带学生反复练习词语,然后再分别示范错误、缺陷、正确的发音,让学生听辨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误或者是有缺陷的发音。比如,在讲解翘舌发音这一节内容时,我就是这样教学的:首先给学生讲清楚翘舌发音的方法,然后再带学生练习翘舌音词语。等学生练到一定程度后,再让她们听辨。这时,我会分别示范舌尖翘得不到位,舌尖翘过了头,舌头卷起以及舌位刚刚好的翘舌音zh ch sh r,让学生起来找说说哪个音是对的,哪个音是有缺陷的,哪个音又完全是错误的。就这样的教学方法,一个学期下来我发现许多同学在听辨能力上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还记得她们有的刚进校时连平舌和翘舌都分辨不出来,但是现在已经能听辨什么样的发音才是正确发音了。

然而,普通话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学好的,她们能听不一定代笔她们能说。现在的情况是:有些同学能听辨正确发音却无法正确模仿,即便是通过老师的纠正也很难在一段时间内改过来。这也是很正常的,想要改变一个人已经固有的发音方法是有一定难度的。其中有个别同学天生就是夹舌子,所以学习普通话更有难度。

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语音基础,对于声母、韵母的发音方法我没有过多讲解,只是适时点拨一下。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作品朗读上,前几个周讲解的是轻声、儿化、变调等内容,后来就是作品带读、说话训练。布置学生在暑期大量练习、时时练习。

在朗读一篇作品之前,我会先教大家读后面的特别提示,这些特别提示都是同学们容易错读的词语或句子。然后再叫学生标注一下文章中的平翘、边鼻等,我教一句她们读一句,一篇文章带读两遍后让她们自己自由训练。最后再叫她们每个人反馈给我练习的情况,我再进行个别针对性辅导。

通过这样的练习,班上有几个同学的普通话进步特别快,虽然不是每个音都能发得非常标准,但是在朗读时已经能很自觉地分辨一篇文章的声韵调了。

方言与中职普通话教学 第6篇

[关键词]方言;普通话;教学

[作者简介]潘冰冰(1982-),女,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

普通话即现代标准汉语,是现代中华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作为一种语言它不仅是社交工具,也是一种文化载体。然而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主流之下,近一个时期,社会上又不时传来“拯救方言,就是拯救一方文化”的口号声。方言给交际带来不便,为了克服方言给交际带来的隔阂,就要有沟通各种方言的共同语言存在。因此推广普通话应是一项长期而深入的工作。

一、为什么要学说普通话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但人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同一个地方,而一旦出门,便会遇到语言方面的障碍。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是所有人赖以交流、沟通思想感情的工具。有这么一个故事:在一个偏僻的农村,一个游人饿了,走进一家小餐馆说“有什么好吃的?做快一点,我吃完了还要赶路呢。”餐馆因特殊原因当天不营业,服务员回答说:“咪——”意思是“没有”,而游客听成了“面”,心想:“面也行”,就点点头坐下来等。过了好久没见一点儿动静,游客就生气地说:“快点!做面条!怕我不付钱吗?”店里人说“洞国咪——”意思是:“我跟你讲了,没有面!”游客听成“冬瓜面”,就说:“冬瓜面也可以,为什么不给我做?”服务员说:“咪就是咪,吵什么啊咪——”意思是:没有就是没有,你再怎么吵也没有用。游客又听错了,以为是炒面,不耐烦了,说:“原来还有炒面,你为什么不早说?”……就这样,本来是很简单的意思,因为语言差异越扯越远了。

从小的方面而言,不会普通话会给生活带来不便。大而言之,推及全普通话既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各族人民的热切愿望。推广普通话是关系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而且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

此外,推广和普及普通话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需要。对于任何学段、任何专业的学生来说,能说流畅的普通话,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能力,在求学、求职和事业竞争中就能处于优势。推广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方言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

(一)方言影响普通话的发音。如果孩子从出生就生活在用方言交流的环境中,方言发音就会妨碍普通话的正确发音。如说粤方言的人,很难于纠正普通话中的 n—lz—zhj—z 等,“河南”说成“荷兰”、“知道”说成“机道”。广西是讲壮方言的人,很难区分送气音和不送气音,如b—p d—t g—k等,“兔子”说成“肚子”、“天空”说成“癫公”,“饱了”说成“跑了”。

(二)方言影响着语感。长期大量地使用方言,会影响了学生正确语感的培养和形成,体现是词汇的运用和句子的语序。如普通话中的“今天街上人很多”,南宁地方话习惯是“今天街上人多得”。普通话句子“我先洗衣服”,广西方言习惯说“我洗衣服先”等等。在上课及课间与学生聊天中碰到:(1)男生问:“你周末去什么地方?”女生回答:“我去什么地方不告诉你听。”(2)某同学说:“我叫XXX,有一个哥哥,他一米八,他高过我。”(3)一位学生在上课铃声响时走进教室坐下说“好采今天没有迟到,不然又要挨批评了。”(“好采”是白话,普通话是“幸亏”的意思。)这些对话,无一不暴露了方言表达与普通话表达的差异。

(三)方言制约着语言文字使用者的思维习惯。方言的长期盛行使人们在语言应用的各个方面都形成了“方言定势”,思维也不例外。如有一位从小用方言交流和学习的广西合浦学生,当他用普通话回答问题时,词不达意,嗑嗑巴巴。但当他用合浦话发言时,表达却极其流利。这表明长期使用方言,会造成了一旦使用普通话,思维便“短路”。

(四)方言抵制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欲求。方言时时系着情深故土,家长希望孩子“不忘本”“不忘根”,从而让孩子也感受一下“本乡本土”的语言。长期的封建社会历史和小农经济意识造成人们地域上、社会心理上的封闭状态,使“本乡本土”的观念异常牢固,许多人“宁卖祖宗田,不改祖宗言”,把不讲方言土语“看成是忘本叛祖的行为”。方言情感引发了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凝聚力,但同时也掺入了语言上排他性的狭隘的乡里观念,造成了方言的潜在声望超过了普通话的显性声望的现象。这对普通话的推行是一种很强的阻碍。

三、克服方言影响的措施

保护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一向是国家推广普通话的重要原则。在大众媒体中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封杀”方言。方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比如中国数百种地方戏曲和说唱艺术形式都是以当地方言为依托的。但是,保护方言并不是要“忽悠”普通话,倘若人们在教育、宣传、公务活动和公共交际中都说方言而不使用普通话,恐怕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明素养首先是靠用普通话表达和交流被人认识的。因此,在普通话学习中不是要摈弃方言,而是要要克服方言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一)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纯普通话语境

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坚持用普通话交流,鼓励亲人之间、朋友之间、师生之间、老师之间、学生之间用普通话交谈。可以通过举办普通话比赛、普通话话剧比赛等,营造一个普通话学习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普通话的气氛和重要性。特别是现时任教普通话和语文的教师,首先要起到表率作用,用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来感染学生。其次,应采取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会学习普通话的趣味。总之,要做到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孩子都应该在普通话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加强语言修养

1.不说方言词汇,例如:“冰棍”说成“雪条”。常常有外地人在南宁问路:“XXX路怎么走?”得到的回答是:“对不起,我不懂。”“知道”是普通话词汇,而“懂”是方言词汇。再如,普通话里称大年初一的前一天为“除夕”,而广西人喜欢称“三十晚”。这些方言词汇的使用,会极大地影响普通话的标准性和通用性。

2.不说口头禅,不说不文明的话,避免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如:一些口头术语——我靠、酷毙了等。

(三)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提高文化水平

1.让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普通话学习的好坏,与语文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教学中,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让学生养成利用工具(字典、手机)勤查字典的好习惯。每逢遇到不认识的字、读音拿不准的字,都要求学生立即解决并作记录。

2.下决心苦练基本功。通过听故事、说绕口令、看有益的电影电视、朗诵会、演讲赛、论辩会等活动,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使课内训练内容在课外得到巩固,也可以使学生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例如:在讲故事中反复练习“人”“知识”等难懂的翘舌音;在看电视时有意地比较普通话与方言发音、用词、用句上的异同。

(四)在平常的对话中,寻找机会对个别不正确的发音和不到位的发音进行重复训练,从发音部位、发音口形、语感到语义都应找出弊病、解释清楚。如:“自己”的“自”和“既”的发音中——z和j的区别,“穷”和“从“中q和c的区别、三拼和两拼的区别、平舌和翘舌的区别等。

(五)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

1.提高广大教师对推广使用普通话的认识。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各种形式,宣传我国的语言政策,使每个教师都了解推广使用普通话是教师工作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信息时时代的要求。教师要用正式的普通话与学生交谈和授课,做到说话完整,把正确的发音清晰的话语讲给学生听,语速要慢,以便学生模仿。

2.开展普通话培训,聘请普通话考评员作讲座。组织语文教师找出方言和普通话在 声、韵、调及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对应规律,为广大教师学习和教学普通话提供一条捷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举行朗诵会、演讲会、故事会、普通话教学观摩及比赛等,使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在活动中由普及走向深入。

3.大力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切实使“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六)家长积极配合,让学生在学校中形成的良好语言习惯得到巩固。当孩子从学校回到家里后,要坚持使用普通话。因为学生的语言带有家庭主要成员的语言特征。

普通话和方言作为不同文化的两种载体,是可以并存的,推广普通话,并非是限制任何环境都讲这一种“话”,要学会区分方言和普通话,做到两种语言的任意转化。随着科技进步,普通话将成为一种新时代的城市语言,我们应敞开胸怀,同时代对话,克服方言的影响,将普通话推广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叶蜚声,徐通锵著.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黄金马等.客家风情[M].中国社科出版社,1993.

[3]郑作广.普通话培训与测试[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刍议高校普通话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第7篇

一、高校普通话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 从课程的开设情况来看, 目前国内很多综合性大学尤其是师范类院校、广播电视以及艺术传媒等高校, 都开设了普通话课程, 并将该课程设置成一门常规的必修课或选修课, 一般下设于人文社科类专业, 是一门在理论指导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旨在培养学生正确掌握普通话的发音规律及语法规则。但在很多以理工专业为主的高校中, 只有少数高校将普通话课程纳入到教学体系和培养计划中, 即使部分高校开设了此类课程, 也仅仅面向中文、外语、教育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 受众面较小。

其次, 在课程的内容构成方面, 普通话教学涵盖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的内容。为了减少方言语音对普通话学习的影响, 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都将语音学习作为教学的重点, 较为忽视词汇和语法的重要性。这就违背了普通话的教学规律, 也不利于方言区人民学习普通话。此外, 在课堂教学中, 为了确保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教师往往较为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 如声韵系统的发音规则、方言语调的表现特征等等, 而较少进行有针对性的口语训练, 或是在口语训练过程中忽视从单字到词语再到语流的过渡与衔接。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自身实际相联系进行实际训练, 同时也弱化了教学效果。

再次, 课程的教学模式目前还存在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材的实用性和适用性程度较低、教学效果难以持续巩固等问题。虽然众多高校均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教学, 但仅能满足播放视听材料和使用扩音设备的需要。除专业院校外, 少有高校能够为普通话课程的授课提供更优越的教学环境, 如语音实验室、录播实验室等。教学方式也大都停留在听语料和仿发音的层面, 大量依赖现成的语言材料。另外, 普通话教材虽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 但同时兼顾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及针对性的教材实属少数。多数教材都以普通话语音的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 强调发音规则和拼合规律, 较缺少结合本地区方言特点进行区别讲解和重点练习的实用教材。一部分教材则以普通话水平测试为导向, 以辅导学生通过测试为目标, 单纯进行字词正音、朗读技巧、命题说话的训练, 欠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及理论性。而且, 多数高校的普通话课程止步于课堂教学, 少有高校将教学活动延伸开, 与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 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大赛等, 来维持和巩固教学效果。这就弱化了普通话的实用效果, 不利于标准普通话的有效推广。

最后, 生源的复杂致使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 使课程教学面临一定难度。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 受自身方言影响较大, 因其发音习惯、声调语调等方面的差别, 形成普通话基础各不相同的局面, 不利于教学活动的统一安排。客观上的时间紧张、课时有限等情况, 也加重了课程教学的压力。

二、高校普通话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从目前国内高校普通话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 该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等现实形势综合考虑, 扩大受众对象、设置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开展灵活教学等改革势在必行。这不仅有利于高校的日常管理, 对学生的成长成才、综合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从日常管理角度而言, 高校生源构成复杂, 学生来自各个方言地区 (全国目前划分为七大方言区) , 及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其语言基础、语言习惯、规范意识等差别较大。就一个班级而言, 学生的方言各有不同, 形成了“南腔北调”的状况。推广普通话学习, 无疑有助于各类高校有效进行学生的日常管理。因此, 改革普通话课程教学, 打破原先只对相关专业开设普通话课程的局限, 扩大受众面极为必要。可从课程设置及培养方案入手, 通过开设全校选修课、响应各级语委号召, 开展语言文字规范活动、举办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 营造全校学习普通话的良好氛围, 形成人人使用普通话的良好习惯。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同一性体验, 激发学生的主动融入意识, 还能使学生之间能够相互融合, 顺畅沟通, 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从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角度而言, 高校培养人才应本着关心学生成长成才, 遵循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重的原则, 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升。尤其是理工农医类高校, 更应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使学生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 各类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 修改或调整普通话课程原有的教学内容, 兼顾实用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这对人才培养具有积极作用。可通过诵读中华经典文学作品及外国文学作品, 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提高其鉴赏能力, 提升其人文素养。通过独白、对练、录音等多种形式的实际训练, 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 为其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学生自身的成才诉求而言, 大学是完善人格、规划发展的关键时期, 很多学生开始懂得为自己的前途做打算, 重视自身知识的完善和个人修养的全面。面对当今社会就业竞争激烈、广泛需求复合型人才的现实情势, 学生自身也意识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重要性, 因此在提高个人素质、改善人际交往、从事相关职业 (如媒体工作者等) 、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考取教师资格证书、发展兴趣爱好等方面, 都提出了学习普通话的强烈诉求。所以各类高校应针对不同学生的语言基础、成才需求等实际情况, 对普通话的教学模式进行必要改革。可考虑通过分班教学、强化实训等方式确保教学效果。或扩展培养途径, 实行课堂教学与技能培训、测试指导等多种形式并行发展的教学方式。

三、高校普通话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教学活动应顺应时代及社会的发展需求,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探索规律。基于上述对国内高校普通话课程教学现状以及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的分析, 笔者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 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为目标

教学理念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 也是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重中之重。普通话课程应突破单纯以培养学生掌握标准语音为主要目标的理念, 而注重以语音为有效途径进行审美教育, 从而使学生在欣赏、体验语言美感的过程中掌握语言规律, 树立规范使用普通话的意识, 养成自觉运用普通话进行思维的习惯。

授课过程中, 教师应跳出语言本身的限制, 引导学生在声韵、音调等语言要素中直观地感受语言的美感。通过播放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音频、世界著名演说家的视频材料、优秀影视文艺作品的选段、成功的访谈节目、熟知的新闻节目等, 让学生在标准语音的环境中领略语言艺术的魅力, 以积极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对语言形象的感受力, 激发其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和主动性, 从而进行深入的系统学习和相应的实际训练。并逐步养成运用普通话进行思维和交际的良好习惯, 最终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和思维功能。

(二) 课程设置——以课堂教学为主, 同时开展技能培训、测试辅导与校园活动

普通话是一门具有普遍基础的实用性课程, 它的开设不仅有利于相关专业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还能够提升其他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 实现大学的通识教育。因此应改变原有的课程设置, 在相关专业开设普通话必修课的基础上, 考虑增设普通话的公共选修课, 扩大受众学生。并在实际教学中, 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区别普通话的专业课与选修课, 做到视对象做计划、选内容、定目标。这对于各类高校培养专业人才、提升学生素质, 具有积极意义。

除实行专业培养与通识培养相结合的课堂教学之外, 还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开展兴趣技能培训和普通话水平测试辅导。在这类教学活动中, 可突出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需求以训练为主, 而相对忽略理论知识的灌输以及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三) 教学内容——以对象的群体特点和知识需求为导向, 践行因材施教原则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普通话教学改革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是确保实现预期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能够自觉自如地运用某种语言进行思维活动和社会交往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 因此普通话的教学内容应具有实用性和灵活性。

在教学实际中应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及知识需求来选择和制定教学内容。例如对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更注重理论知识的完整与系统讲授, 在扎实掌握相关理论的前提下进行相应的口头训练, 在发音器官、拼合规律、词汇语法等方面提出细致要求。而对非专业学生则可从培养语感, 训练口头表达等方面入手, 借鉴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相关模块, 以短文朗读、话题表达为主要教学内容, 以树立规范意识, 强化口语运用为主要目的。这样既实现了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 也充分发挥了语言作为实用工具的积极作用。

(四) 教学模式——以情境教学为主, 使隐性教育成为常规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

普通话教学较多采用传统的听、说、读、写、练, 无论是跟读语言材料还是模仿正确发音, 学生始终置身事外, 以旁观者的身份在进行学习和训练。结果弱化了课程的感染力。因此教学方法与手段也是普通话课程改革的重点。可尝试在教学过程中造设各种场景, 进行“情境教学”, 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情境教学是指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起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1]“按照表现方式, 情境教学可分为实物情境、模拟情境、表象情境、视听情境和推理情境等五类。”[2]教师可设定一些场景, 例如产品营销、求职面试等。让学生在具体的角色扮演中进行语言交流, 教师针对语音、词汇、语法的标准程度, 以及整体表达是否契合场景需要等方面给予评价和指导。或者选定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某个片段, 让学生进行现场演绎, 关注其基础语言表达, 同时结合角色与场景需要, 对其语速、句调、语气、音强等表现方式进行指导。这样直观讲解, 实际演练,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另一方面, 应重视隐性教育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隐性课程”、“隐性教育”等概念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后广泛受到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者关注。“隐性教育是指通过无计划、间接、内隐的社会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的教育过程。”[3]这就要求我们开拓思路, 让普通话教学超越课堂讲解和常规练习, 运用家庭、学校、社会各种环境中的一切资源为教学活动服务。这种隐性教育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观念教育, 深入影响他们的思维表达习惯和语言组织习惯, 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普通话的使用, 并有意识地正确使用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隐性教育能够使教学活动延伸至课堂之外, 与常规的教学方式互为补充, 更好地实现语言教学中灵活运用知识的教学目的。

在具体操作中, 可尝试“大班教学, 小组训练”的形式, 在大班教学中完成基础知识的讲解, 然后根据方言及地区的类同, 把学生进行分组。在对比讲解各地区方言发音与普通话发音的区别后, 让学生在同一方言背景中展开有针对性的训练, 通过独白、对练等方式进行自我正音和相互正音。再借鉴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第四项的测试内容 (命题说话) 来检验训练效果。

目前高校的普通话课程, 远不止为培养专业学生服务, 更旨在宣传、推广、普及标准的普通话, 使更多学生能够自觉并正确运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 以提升学生个人的整体形象, 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促成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既是课程发展的内在需要, 也是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

摘要:本文立足于对国内高校普通话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 从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授课方式等方面, 探讨高校普通话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普通话,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2]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3]文玉婷.《浅谈高校普通话教学的创新》[J].教育学术月刊, 2011.11.

浅谈普通话教学 第8篇

人际交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人际交流中, 语言的交流必定是不可或缺的。能说一口流利的、标准的普通话, 肯定能给第一印象加分不少。在人际交往中, 我们会很重视一开始接触到的信息, 这就是第一印象。这在心理上也称之为“首因效应”。第一印象中, 语言和外貌都是重要评断因素。方言是联系着老乡们感情的一个重要桥梁。方言的作用当然不仅如此, 但如果每天都用着方言和人打招呼, 不免给人一种“哗众取宠”的感觉, 甚至会有人觉得是“土包子”。方言不可放弃, 但普通话更是重中之重。普通话, 即现代标准汉语, 又称国语、华语, 指通行于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海外华人的共通语文, 为现代汉语共通的交际口语与书面语。普通话基于现代北方汉语的语法和北京话语音, 并作为官方、教学、媒体等标准语,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官方语言, 是新加坡共和国四种官方语言之一。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口语形式, 我们国家地域辽阔、人口很多, 自古以来就有方言分歧。方言的存在给交际带来不便, 产生隔阂, 为了克服方言给交际带来的隔阂, 就要有沟通各种方言的共同语存在。推广普通话, 是一项必要的增加名族凝聚力和增加各地域人们沟通能力的工作。当初推广普通话的艰难自不必说, 现在我们还能看见不会说普通话的中老年人和普通话说的不甚标准的人们。但我们的国家普通话的推广工作做的还是比较有成效的。现在, 中国基本实现了在城市中普及普通话的目标, 在东部地区已经全面实现了。普通话的大力推广, 固然是让社会发展的速度加快, 让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 各地之间的语言不通的现象也有所改善甚至是没有了。但有些地方过度推动普通话普及, 把方言宣传成了普通话的对立面, 甚至有一些可以称之为极端性的行为出现。比如在学校和幼儿园等不准使用方言, 并传播只有普通话才“文明、礼貌”。这样的做法造成了本土方言的断层现象, 一些孩子根本不懂得说方言, 甚至在他们来讲, 他们厌恶方言这种“粗俗、不礼貌、不文明”的语言表达方式。方言也是一种中华文化。在意识到不能把普通话建立在方言的对立面上后, 人们就开展了各种措施, 挽救这种曾经被忽视的文化, 而方言也慢慢发展起来。各地的电视台也推出了方言型的电视节目, 尤其以江苏和上海为最。在交往过程中, 我们会从别人的外貌、衣着、语言、行为、情绪等得到许多信息, 人们对这些信息的进一步加工和处理就形成了对别人的看法, 或者可以说是印象。由此可见, 语言在人际交往中有着极大的作用, 一个人的普通话标不标准可以成为权衡一个人的指标。

尽管现今已是信息时代, 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越来越现代化, 但语言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 对教师来说, 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不但会使沟通容易许多, 又因其字正腔圆、音色优美, 会使听的人入情入境。为更好的激励学生学好普通话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教师要做好表率。作为教师, 要讲好普通话并不难, 其关键在于“学”和“练”。首先要注意向书本学习, 要加强进修, 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知识, 读一些语音学、语言学、语法学、修辞学和逻辑学等方面的书籍。其次要注意多听一些省级、国家级播音员的发音, 并与自己的发音习惯相对照, 找出差距, 弥补不足。生活中有许多人发音标准, 语汇丰富, 也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学了相关知识, 找出了自身的不足, 就得刻苦练习, 多读多说。相信, 只要加强学习和练习, 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和语言艺术水准, 必将会有更大的提高, 必将会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当教师借助语言这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工具向学生传授知识、讲明道理之时, 学生就爱听、愿听, 并且在教师讲述的过程中, 丰富知识, 吸收词语, 模仿教师的发音、谈吐。第二, 营造学说普通话的氛围。说话, 为的是与人交流, 因而学生学说普通话得有一个恰当的氛围, 有一个人人都说普通话的环境, 只有这样, 才能增强学生学说普通话的兴趣, 并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当孩子“咿呀”学语时, 他的耳边充斥的就是父辈们标准的地方话, 因而我们的学生学习的第一语言便是地方方言, 又因为是其“母语”, 所以印象深刻。因而要想在一个大家都讲方言的环境中学讲普通话, 无异于“鹤立鸡群”, 其难度可想而知, 而且, 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鹤变成鸡”, 甚至还得招来一顿嘲讽。因此要想使学生们学说普通话, 必须得营造一个人人学说普通话的氛围。我们可以从宣传教育入手。告诉学生, 普通话是规范化的汉民族共同语。讲好普通话, 不但可以与人顺利交流, 使更多的人听得懂自己的意思, 而且这也符合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政策。另外我还在班中设立了普通话监督员, 督促学生人人讲普通话;在每期的壁报中开设推普专栏, 渗透普通话知识;在学期中, 结合教学内容, 举办故事会、演讲比赛、辩论会等, 激发学生讲好普通话的热情;并在期末将“讲好普通话”作为评优的条件之一……这些做法, 都大大激发学生学说普通话的兴趣, 在班级中成功地营造了“人人学说普通话”的良好氛围。第三加强朗读指导。“朗读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之一”, 因而学生学说普通话, 朗读训练可谓是一条捷径。加强朗读指导, 既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完成了教学任务, 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又使学生学说练讲了普通话, 一举多得。朗读课文, 不但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和语言的发展, 而且也能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内容, 对学生思想品格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 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学的兴趣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认识了朗读的重要性, 学生乐读之后, 还需要掌握一些朗读方法和技巧, 才能读好。首先朗读时语句应该停顿的地方, 要作适当的停顿。在教学中, 我告诉学生, 除了做好不同标点符号的停顿外, 还要根据语句的内容或说话人的意图、感情做适当停顿。浅易的理论、适当的示范加上及时充分的练习, 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较为明显。另外, 朗读时要把句子表达主要意思的词用重音读出来, 会使听的人更容易明白。这样, 就可以在朗读时做到字音有强有弱、停顿有长有短、速度有快有慢、语调有高有低, 读得抑扬顿挫。学生掌握了这些朗读方法, 再加上刻苦的练读, 普通话的水平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四是加强说的训练。经过朗读训练, 学生们能够把音发准、发到位, 能够把书读准确、读流利了, 就可以试着让其放下书本, 由读到说。学生对教师有特殊的信任和依赖, 要使交流能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 必须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 在说话课上, 我注意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 使学生想说、敢说、爱说。在学生想说却又未说出时, 我耐心等待, 让学生有时间进行思考组织语言;在学生说了但不完整不连贯时, 我予以鼓励, 耐心启发诱导。我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抓住学校和班级开展的有益义活动或是节假日等机会, 让学生挑战自我、挑战他人, 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比如, 每学期初, 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或是假期见闻;经常性地组织一些口语类竞赛活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 又锻炼了其口语交际能力, 提高了普通话水平。总之, 激励孩子学好普通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大功告成的, 它是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所以在训练培养过程中除了要做到有情、有序、有法, 还要做到有恒———师生双方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否则,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学生不仅因此淡化了兴趣, 而且会影响以前取得效果的巩固, 让我们从自己的点滴工作入手, 宣传教育, 让我们的学生人人都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

香港的早期普通话教学 第9篇

对早期普通话在香港的定位是进行早期普通话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黎欧阳汝颖 (1997) 认为“普通话对香港人来说, 既不是第一语言 (母语) 又不是第二语言 (外语) , 而是界乎其中的第一个半语言”。香港在本质上是一个广州话的社会和社区 (何国祥, 2005) , 幼儿的母语为粤语。普通话与粤语都是现代汉语, 属于同源异流的关系 (方小燕, 2003) , 语音和口语表达方式是主要的区别。而第二语言 (外语) 的语言体系则与母语完全不同, 学习中需要关注听、讲、读、写等方面。那么, 在开展早期普通话教学活动的时候, 普通话对于幼儿而言, 是否是一门全新的语言, 对听和讲都是陌生的呢?与母语教学有什么实质上的不同呢?在实际教学和观摩中笔者发现以下特点:

1. 幼儿能够较快理解与粤语发音相近的普通话词汇

普通话与粤语有部分声母和韵母相同, 普通话的三十九个韵母中, 二十六个是粤语中也有的 (程炳仁, 2001) , 声母中也有相像之处, 但是粤语的声调比普通话要丰富, 有九个声调。已有的母语经验可帮助幼儿在聆听中理解语义。例如“狗”字, 粤语与普通话发音近似, 教师出示狗的图片后, 幼儿可很快理解并能够辨别普通话语音的不同, 掌握发音。当再次重温图片的时候, 部分幼儿已可以不经教师提醒而掌握“狗”字的普通话发音。

2. 幼儿需要专门地学习普通话

虽然句子的理解先于说句子 (黄瑞琴, 1998) , 幼儿可以借助母语的经验来理解普通话, 在故事或者活动中理解语言。但如果需要语言的输出, 即运用词汇或者是进一步使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 则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和“学”语言的过程。幼儿需要一个认知的过程来认识普通话发音, 特别是粤语和普通话差异明显的词汇, 理解其字、词和句子所表达的含义。同时还要有足够的机会来模仿语言, 才能进一步在情景中有意义地使用语言。

3. 粤语作为母语也会干扰普通话的发音

粤语虽然和普通话同属现代汉语, 但有时候会对幼儿普通话的学习产生干扰。例如幼儿学习普通话数字“一”和“二”的时候, 有部分幼儿较容易受到母语 (粤语) 的发音干扰, 因为粤语“二”字的发音容易与普通话的“一”字的发音混淆。如需要掌握普通话的发音则需要教学活动环节中不断熟悉和重温, 才能不受母语的干扰, 准确而熟练地运用新学习的语言。

对于香港幼儿的生活而言, 普通话在聆听和理解方面不一定是完全陌生的外语。但是在学习过程中, 幼儿需要对“听”和“说”进行专门的学习, 循序渐进地掌握普通话的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在这个层次上, 香港地区的早期普通话学习与第二语言的口语目标相似, 可有效地运用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来探讨适切的教学方法。

二、开展早期普通话活动的形式

2006年香港中文大学普通话教育研究及发展中心发表的一项报告中显示, 受调查的90间幼稚园中91.11%都开设了普通话课程 (张美灵、张励妍, 2006) 。对很多幼儿教育机构而言, 普通话教学活动已不是全新的经验, 笔者在此列出在香港开展早期普通话教学活动的三种主要形式 (胡馨允, 2008) :

1. 专科式早期普通话教学较为普遍, 即由普通话教师根据主题安排教学进度, 每星期进行一至两次教学活动, 每次大概20至30分钟左右。以普通话口语教学为主要目标, 主要培养幼儿的普通话听、说能力。通常在教学设计中有明确的语言学习目标,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2. 浸入式早期普通话教学, 即教育机构一日或者半日所用的教学语言和生活语言全部为普通话, 幼儿被“浸泡”在目标语言环境中。普通话不仅是学习的目标, 而且是作为学习其它领域的工具。

3. 不同类型的课外普通话兴趣活动。幼儿机构也会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开展普通话活动。例如, 儿歌和诗歌朗诵活动, 普通话戏剧活动, 普通话亲子活动, 星期六的课外活动, 另外也有机构会使用普通话来进行早会, 或者是在宗教活动中使用普通话等。

三、幼儿学习普通话时的发展过程和阶段

尽管每个幼儿学习第二语言的沟通技巧不同, 但是研究发现, 其发展过程阶段相当一致 (Tabors, 1997) 。笔者根据香港幼儿学习普通话的情形列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当然由于幼儿、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不同, 幼儿学习普通话的进度也会有所不同, 存在个人差异。

1. 沉默期:

沉默期通常出现在学习第二语言的初期。例如在早期普通话活动开展的初期, 幼儿还未能主动地用普通话来表达, 幼儿不能完全明白教师所使用的语言, 但可在活动中明白教师的要求, 并能够在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下参与教学活动。幼儿在这个阶段需要对新的语言有一个吸收和熟悉的阶段, 在需要时幼儿也会在课堂中使用自己母语与教师交流。

2. 模仿期:

幼儿开始模仿教师的语言, 例如普通话词汇、句型和儿歌等。在此期间, 活动以直接教法为主, 直接教普通话词语的发音、句型, 在活动中培养幼儿聆听和模仿的习惯。教师会刻意夸张地模仿语言, 并且鼓励幼儿尝试模仿和重复语言。例如教师在活动“小猫, 小猫, 喵喵喵”, 会停下来要求幼儿跟随教师重新跟读, 或者透过动作扮演, 让幼儿刻意地聆听和模仿普通话的发音。在这个阶段, 部分幼儿处于从“沉默期”到“模仿期”的过渡期, 幼儿在某些教学环节中不会主动地跟随教学进度进行语言的模仿, 而只是在教师要求下刻意重复语言。

3. 简单回应期:

幼儿能够明白教师的要求, 对教师的提问, 给予简单的如“是/不是, 好/不好, 对/不对, 知道/不知道……”等回答。幼儿能够认读教学活动中出现过的一些目标词语, 例如提问“这是什么?”幼儿可以回答教师, 但回答的语言中以单字和词汇为主, 并不能够流利地进行交流。

4. 流利对答期:

幼儿能够在教学活动中理解大部分教学内容, 与教师沟通, 使用普通话来回答问题。这个阶段的幼儿普通话发展差异比较明显, 部分幼儿的语言适应能力较强或有普通话经验, 可以更加踊跃地与教师交流, 回答问题也比较积极。但是也有幼儿仍然处于“沉默期”阶段, 很少主动表达。另外, 也有部分幼儿会模仿和重复教师的语言, 尚未达到流利地交流程度。

四、早期普通话教学的未来愿景

香港课程发展议会幼儿教育委员会发布新编订的《学前教育课程指引 (2006) 》中第一次在语文部分提及普通话教学, 文中提到“针对本地语文学习情况, 口语方面有母语 (广州话) 和普通话, 书写文字则只有一种”, “有关听、讲、读、写的学习目的和教学原则, 同样适用于母语和普通话的学习” (页22) 。虽然普通话属于口语的类型, 但是在实际的教和学的过程中, 又有其学科的特点。通常情况下, 在有限的普通话课堂中, 幼儿很难运用所学到的语词和短句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更别提如同母语般流利地运用普通话进行沟通、交流和分享经验。因此, 笔者认为早期普通话在教学目的与教学原则方面应区别于母语教学中的“聆听和说话”的活动。

目前早期普通话活动中, 以口语学习为目标, 注重普通话听说能力的培养。程炳仁 (2001) 曾建议将幼稚园中开展普通话活动称为“介绍普通话”, 不需要把具体语言的学习作为重点, 更不应开展拼音的认读, 应该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让孩子轻松愉快地认识语言。这一观点也与香港的第二语言 (英语) 在课程指引中的观点相似, 认为第二语言可以让幼儿有机会接触不同的语言, 丰富幼儿的语言经验, 扩阔幼儿对不同文化的接触和认识, 但开展活动当中应充分关注幼儿的能力、兴趣和需要。

笔者认为早期普通话教学的目的不应只强调语言的目标, 如普通话语言知识、技能、态度和情感方面的内容, 而是综合地融入文化的内容, 在幼儿喜爱的活动和游戏中培养语言交流的基本能力, 现尝试提出以下四个早期普通话教学目的:1.培养普通话语感;2.通过聆听故事、唱游活动等多元化的活动来培养幼儿对普通话的听说兴趣;3.通过普通话认识不同的文化;4.能够使用普通话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应更多关注幼儿对语言的认同感, 在愉快的故事和唱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感和听说兴趣, 关注幼儿学习的兴趣, 将生活化的语言带入早期普通话课堂。另外笔者提出将文化的认识与交流作为学习的目的, 这也是语言使用的一个初衷, 用于交流, 用于沟通, 让幼儿可以有机会在自然的语言游戏中学习语言, 并使用语言。幼儿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兴趣, 普通话教学的内容也可以融入普通话地区的多元文化内容, 让语言成为感受文化、理解文化的途径。普通话教学也可有机地与母语教学结合, 补充母语教学的内容, 避免只是用普通话来重复幼儿母语课程中的内容而使活动缺乏吸引力和挑战性。

高职院校普通话课程教学探析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教学对策

近年来学校普及普通话成绩卓然, 许多高校纷纷开设《普通话》课程及与其相关的教学课程, 我通过切身体验感受到普通话教学具有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艺术修养的重要作用。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 我认真分析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对策, 从而提高了普通话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一、高校普通话教学的问题分析

高职院校因课程职业技能化, 偏工科, 轻文科。然而, 人文学科在学生的人格养成、全面发展方面起着基础性作用, 因此, 学校应克服弱势, 提高、增强文科的地位与作用。开展普通话教学, 对民族, 有利于保护和传扬民族文化;对学校, 有利于形成温文尔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个人, 有利于提升人文气质, 塑造良好个人形象。由此可见, 高职院校开展普通话课程教学是必要的。

(一) 方言影响了普通话的学习。

对自幼习得方言的大学生来说, 他们在早期第一语言学习时生活在方言语言环境, 进入学校学习时也没学过普通话, 甚至教师上课说的就是方言。他们错过了学习普通话的最好时机, 发音器官习惯了母语方言发音的特有方法, 习惯了方言思维, 进入大学再来学说普通话已经很困难, 改变方言语调更难, 尤其是方言的口音难以克服。

(二) 动机因素的影响。

高职学生的普通话学习动机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 交际动机, 即将普通话作为日常交际工具, 这类学习者学习普通话最根本动力是交际的需要。因为来自不同的方言区, 普通话成了不同方言区人们相互交流和相互融合的工具。因此, 具有这种学习动机的学生学习的目的和持久性要强, 对普通话学习能产生持久的激励作用。目前在学生中, 认可交际动机的占有一定比例。

2. 职业动机, 是指将普通话用作与学习者所从事的职业或行业相关的工具。学习普通话对如考公务员、教师资格证, 从事公关、文秘、推销工作, 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等都有益处。持这种学习观念的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愿望强烈,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取得的学习效果明显。目前在大学生中持这种职业动机的学生也为数不少。

3. 兴趣动机, 是指学习动力来自于学习者对普通话的感兴趣程度, 相对于前两种动机来说相对较弱, 持久性不强, 特别是非语言类、非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 在长期的、枯燥摸索自学的过程中, 容易产生一定的畏难和厌倦情绪, 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兴趣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一项值得探讨的课题。

4. 应试动机, 是指学习者将取得普通话考试成绩合格作为学习动力, 属于外部动机, 最常见的表现是学习者为通过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而做临时性、阶段性的应付式学习。当前很多高校的学生都积极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 然而, 只看重测试等级, 而不注意测试中出现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终究使普通话测试成为一种短期行为, 随着培训、测试的结束, 一些学生使用普通话、推广普通话的行为就要告一段落了。相比较前三种动机, 这类学习者尽管短时期内学习兴趣高涨, 但学习还是显得比较被动, 学习动力虽强, 也只是一段时间内目的性明确, 学习效果在阶段性的突击和恶补之后显得较为明显。

二、优化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一) 重视正音教学, 注重词汇、语法的规范, 语音训练和思维训练同步进行。

1. 普通话语音教学应该包括发音和正音两个部分。发音准确是语音学习最基本的要求。发音是否准确与听音、辨音的能力有关, 所以首先要提高语音的分辨力, 掌握正确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在掌握了正确发音的基础上, 还要通过反复练习, 达到完全熟练的程度。正音是指掌握汉字、词语的普通话标准读音, 纠正受方言影响产生的偏离普通话的语音习惯, 这属于一种记忆的训练。方音同普通话语音的差异不是毫无规律的, 了解了方音和普通话语音的对应规律, 就不必一个字音一个字音地死记, 而可以一批一批地去记。如有的把r声母读成l声母, 有的地区平、翘舌音不分, 有的将j、q、x这组声母发成尖音, 等等, 遇到这种系统性的语音错误, 我们就可以成组分类来辨正。在正音的基础上, 还要通过朗读、会话练习, 逐步运用到实际口头语言中。

2. 重视教学中对普通话的吐字归音的训练。汉字的音节结构分为声、韵、调几个部分。声, 又叫字头;韵, 分为韵头、韵尾、韵腹三个部分;调, 字神, 体现在韵腹上。汉字的发音应该遵循汉字的音节结构特点, 要求“珠圆玉润”, 应该尽量将每个汉字的发音过程处理成为“枣核形”, 以声母或者韵头为一端, 以韵尾为另一端, 韵腹为核心。达到枣核形是让自己的普通话更纯正的关键, 但也不要片面强调字字如核, 这样必然会违背语言交流的本质, 以致追求技巧和方法, 削弱声音的感情色彩, 破坏语言的节奏。一个汉字的音程很短, 大多在三分之一秒就会结束。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兼顾声韵调和吐字归音, 必须从日常训练开始严格要求:出字训练——要求声母的发音部位准确、弹发有力;立字训练——要求韵腹拉开立起, 做到“开口音稍闭, 闭口音稍开”;归音训练——干净利落, 不可拖泥带水。尤其是-n、-ng等做韵尾时, 要注意口型的变化。只有这样发音才能做到字正腔圆, 声音和谐悦耳。

(二)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来源面广, 来自不同方言区, 语音问题庞杂, 语音状态差别很大, 他们对各种语音问题的接受能力、掌握程度各异。因此, 要解决这个矛盾, 只有按语音状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次目标教学, 因材施教, 这样才能提高实际教学效果。比如有的学生平舌音与翘舌音不分, 就重点练习zh、ch、sh和z、c、s这两组声母;有的学生有鼻化元音的现象, 那就练习发准前、后鼻韵母;有的上声发音不到位或是发过了, 则应练习发好214这个调值;还有的学生发音基本上没有儿化, 那就反复练习儿话韵。

(三) 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

以学生为中心, 强化训练环节。普通话课作为语言课, 也是一门技能课, 要真正地学好这门课, 侧重点应该是“学”而非“教”, 课堂教学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应该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来实现。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其学习主体的作用, 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经常对学生进行听音、发音、正音, 诵读、说话、讲演等的训练, 从而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及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简而言之, 就是坚持“以理论为前提, 以训练为核心”的教学思想, 借助多种方法和途径强化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学生对较高层次的语言交际表达方式, 如朗读、演讲、说话、辩论等, 具有很强的兴趣, 教师可有意识地营造学习普通话的交际环境,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实际运用中提高普通话水平。如利用“超级女生”、校园追星族、流行歌曲等生活“热点”, 开展“茶馆式讨论”。

(四) 重视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学习任何语言都需要一个语言环境。即使一个人学会了普通话, 让他在一方言氛围浓厚的环境中生活, 过不了多久, 他说的话也会演变成方言。因此, 推广普通话, 营造普通话的语言环境非常关键。校长、教师和学生之间都要说普通话, 学习语言不可能只局限于课堂, 要让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

(五) 以测促教, 以测促学。

国家语委、国家教委从1996年后开始实施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由国家语委组织审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是语言文字专家根据汉语语言文字情况制定的科学指导书。我们可以以《大纲》中覆盖的内容为主要教学内容, 围绕测试的具体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通过有组织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和教学班组织的模拟测试促进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加强普通话教学, 大力推广普通话任重道远, 普通话教师和测试员应更加热爱这项工作, 为中华民族母语的文明健康付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林鸿主编.普通话语音与发声[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9.

[2]宋欣桥主编.普通话语音训练教程[M].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2004.

[3]刘照雄主编.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M].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4.

[4]刘王旬主编.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995.

浅谈高校普通话语音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普通话 语音 教学

汉语普通话是全国不同方言区、不同民族之间交往时使用的通用语言,是影视表演、广播、电视、电台传播中使用的规范语言,是各级各类学校里使用的教学语言。随着国家推普力度的不断加大,人们对推广普通话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学习热情也越来越高,普通话学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许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普通话课程,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普通话技能训练。但长久以来,普通话教学采用传统的声母、韵母、声调发音辨正,先老师示范,后学生跟读的方式进行教学,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显著,特别是对方言与普通话差距较大的方言区的学生来说,想突破原来的语音障碍有相当的难度。

一、语言理论指导发音实践

普通话教学是口耳之学,重在实践,但理论知识的讲授亦不可忽视。儿童学习语音单纯靠模仿,成人则不同,成人已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发音习惯,要想通过单一而简单的模仿提高普通话水平很难奏效。语音理论知识可以让我们改变原有的发音习惯,了解自身的发音特点,更快更好地掌握普通话发音方法。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教师不仅要能够从听觉上分辨出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而且还要利用相关语音知识加以科学的分析。因此,教师在普通话教学中要不断地引入语言学、语音学、发声学、汉语词汇、汉语语法、方言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充实课堂内容,帮助学生们用理论指导实践,更快更好地提高汉语普通话水平。

例如在讲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时,提到清辅音都是不振动声带,不发声的。有学生提出疑问:我们平时读辅音时,也振动了声带,可以听到声音。这就需要向学生们澄清一个事实,我们现在所读的辅音都是在后面加了一个元音的结果。如清辅音b,是双唇不送气清塞音,发音时气流在双唇受阻,我们只能感受到气流冲破阻碍,而无法听到声带颤动后的声音,我们现在读的实际发音是bo,在b后面加了一个元音o。这是因为辅音声母在平时会话中不会单独使用,它总是和元音韵母组合在一起,而且在小学学习声母时,这种方式更能让小学生接受。可在高校进行普通话教学时,我们必须将这一理论知识告诉学生,这样他们才能够对辅音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掌握好辅音的发音部位和方法。

普通话声母按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进行分类的问题是课堂中必讲的内容,可对于为什么按这两个标准进行分类,却未被重视,学生们只能机械地去模仿和记忆。所以在讲这一部分时,教师应该强调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分类原因,让学生们理解、接受。

例如:发音部位是辅音受阻碍的部位,阻碍是由口腔中“唇”等固定的发音器官和“舌头”等活动的发音器官或两个活动的发音器官接触而形成的,接触点不同,发出的辅音就不同,这个接触点叫做辅音的发音部位。根据口腔中发音部位的不同,由外及里,声母分为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和舌根音七类就不难理解了。

再如:发音方法主要是指气流在口腔中“成阻”“持阻”和“除阻”的过程。1.“成阻”:参与发音的两个部位互相靠拢形成阻碍阶段;2.“持阻”:形成阻碍部分的肌肉保持一定时间的紧张,使阻碍持续;3.“除阻”:参与发音的活动部位脱离另一部位,肌肉放松,阻碍解除。分析辅音的发音方法,就是看发音的整个动程中阻碍的形成方式和克服方式。将辅音的发音知识进行了这样的分解之后,学生们基本理解了为什么按发音方法将辅音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和“边音”,基本能够掌握辅音的发音规律。

在讲授普通话韵母时,对韵头、韵腹和韵尾的详细讲解是十分必要的。在韵母教学中,教师除了对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进行分类讲解之外,对韵母内部结构的解析也是非常重要的。仔细分析韵头、韵腹和韵尾的同时,配合发声技巧中的出字、立字、归音的教学,辅以舌位图、发音动程图等形式,这样学生们对如何发好每一个韵母都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声调教学是普通话教学的重中之重,声调的标准与否,直接影响到说话者的普通话水平,所以在声调教学中适当地引入语音学和方言的相关知识非常有用。对音高、音强和音长这些超音质成分的介绍,固然是因为它们是言语中不可缺少的物理因素,更重要的是它们在音节中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是和元音、辅音同等重要的,特别是音高对于声调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对语言谱系的介绍,可以让学生们对声调语言和非声调语言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理解普通话中声调区分意义的重要性。同时由于普通话声调属于旋律型声调语言,音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升或降,画出来很像音乐中的旋律线,听起来也有较强的音乐性,让学生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声调的音乐美。方言知识的适当引入,可以让学生们对自己家乡的方言声调与普通话声调间的区别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从理论上自觉地纠正受方言影响的声调错误和缺陷。

例如,笔者所在高校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受长沙方言的影响,学生们在发普通话去声时,本来应该发降调,调值51,而很多学生发音都会往上飘,发成了45的调值。方言知识的介绍,使学生们意识到了普通话去声发音的错误,并有意识地进行了纠正。

除语音外,词汇和语法方面的规范问题,也很重要。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语音差异是最大的,其次就在词汇和语法方面。学好普通话除了学习标准语音外,还包括用词和造句方面的规范。如果词汇、语法不规范,即使语音再标准,也不是标准的普通话。因此教师在纠正语音的同时,还必须具备汉语词汇、语法方面的理论知识,以更加全面地指导学生学习普通话。

二、科学发声提高声音表现力

普通话的教学效果可以分为三个层级:第一是准确规范,第二是自然流畅,以上两点都是“字正”,第三则是“腔圆”,即优美动听。随着普通话教学的不断改进和发展,传统教学追求第一、第二层级的标准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都希望能达到第三层级的要求,即在准确流畅的同时追求普通话的美感。这就需要在普通话教学中适当引入科学的发声方法。科学的发声方法是指说话者能够通过气息控制,以口腔、鼻腔共鸣为主,合理使用各种发声器官发出宏亮、圆润、流畅、动听的有声语言。

科学发声方法是提高普通话学习效果的现实需要。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学生们从小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普通话,有些甚至就是在普通话的环境中长大的,自身的普通话水平已比较高,普通话语音规范教学已不能满足授课需要,他们需要进行普通话美感训练,来提高口语表现力;另一方面,某些方言区学生由于受方言影响,普通话存在着非常严重的语音缺陷甚至是错误,要克服这些缺陷和错误,仅靠简单的知识讲解和模仿很难奏效,科学的发声技巧与方法训练对克服方言影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例如有些方言区学生在发复韵母ou时,发成了近似单韵母u,究其原因主要是口腔开口度变化小,缺乏动程,类似此种将复韵母发成近似单韵母的情况还有很多,这种缺陷可以通过发声技巧中的“打哈欠”和“吐字归音”练习进行纠正。

科学发声方法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现实需要。较高的语言清晰度及口头表达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教师声音动听、悦耳、普通话标准、口语表达能力强,无疑对学生是最好的教育和熏陶。要使教师嗓音既饱满圆润,又能持久不疲劳,就需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与艺术。

科学发声技巧是提高学生职场竞争力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际沟通和表达能力逐渐成为用人单位考查的重点。普通话教学中引入科学的发声方法,加强声音美的训练,使学生们在提高普通话准确度的同时,能够做到悦耳动听,字正腔圆,这无疑会为他们职场竞争力的提高增加砝码。

科学发声方法是对说话者的嗓音、语音和口语表达能力的系统改造性训练,它包括呼吸发声训练、吐字归音训练、共鸣训练等若干方面。呼出的气息是人类发声的原动力,声音的大小、高低、强弱等都与呼出的气流有关。呼吸训练关系到声音的响度、清晰度、音色的圆润度、嗓音的持久性等,为语音的清晰、流畅、集中、圆润奠定了基础。吐字归音理论有助于提高音节的发音质量。音节吐字的枣核形技巧可以有效地解决复元音的动程不够、发音不够饱满圆润等语音缺陷。出字时字头的立起和弹出不仅能保证声母和介音发音的准确清晰,同时还可以使它们结合得更加紧密。韵腹是音节响亮的关键,它的拉开和立起,即“立字”能保证主要元音的宏亮清晰。字尾的到位弱收、干净利落,可以有效地解决韵尾归音的问题。共鸣,指人体的胸腔、口腔(包括喉腔、咽腔)和头腔(包括鼻腔)这几类发声器官各部位互相协调工作。胸腔共鸣使声音浑厚有力;口腔共鸣使声音明亮清晰;头腔共鸣使声音富有穿透力。美好的声音在任何声区都是三种共鸣的混合体,这种混合共鸣使声音美化,音量扩大。

用语言学、语音学、汉语词汇、汉语语法、方言、发声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指导学习实践是高校学生学习普通话的有效方法。这样的方法将深刻的理论融于形象直观的实践当中,把简单重复的语音练习变为有趣味的活动,帮助学习者在掌握标准、规范的普通话的同时,做到声音的自然、清晰、圆润和饱满,提高学生声音美的表现力。

参考文献:

[1]汪天平.谈高师普通话教学[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3,(2).

[2]黄磊.普通话教学中要积极处理的几个关系[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12).

[3]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8).

[4]李红光.科学发声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1).

[5]杨小锋.论语言艺术发声与普通话语音教学[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8,(3).

[6]凌莉丽.歌唱发声技术与普通教学相结合的探讨[J].大众文艺,2010,(7).

普通话声母教学的有效方法 第12篇

关键词:声母教学,类推法,比喻法,实验法

声母教学是普通话语音教学的重点, 同时又是难点。因为这部分知识理论性强、知识点多, 学生不易记忆, 若采用理论讲解、强化记忆的常规方法进行教学, 效果会很不理想。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学普通话声母的分类和发音, 学生可以学得生动有趣、记得轻松牢固, 教学效果显著。

一利用类推法讲解声母的分类

类推法就是对照某一事物, 推出跟它同类事物的一种推理方法。在讲普通话声母分类时, 我就运用了类推法。

普通话有21个声母, 它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来分类和描述。

1. 根据发音部位的分类

根据声母发音部位的不同, 也就是发音时阻塞或阻塞位置的不同, 可以分为双唇音 (b、p、m) ;唇齿音 (f) ;舌尖前音 (z、c、s) ;舌尖中音 (d、t、n、l) ;舌尖后音 (zh、ch、sh、r) ;舌面音 (j、q、x) ;舌根音 (g、k、h) 七类。

2. 根据发音方法的分类

根据声母的发音方法, 又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分类:第一, 依据形成阻碍和消除阻碍的方式不同, 把声母分为塞音 (b、p、d、t、g、k) ;擦音 (f、h、x、s、sh、r) ;塞擦音 (j、q、zh、ch、z、c) ;鼻音 (m、n) ;边音 (l) 五类。第二, 依据声带是否振动, 把声母分为清音 (b、p、f、d、t、g、k、h、j、q、x、zh、ch、sh、z、c、s) 和浊音 (m、n、l、r) 两大类。第三, 根据气流的强弱把声母中的塞音和塞擦音分为送气音 (p、t、k、q、ch、c) 和不送气音 (b、d、g、j、zh、z) 两类。

若用语言对一个声母的发音进行描述, 最多可达四项, 如声母b的发音描述为:双唇、不送气、清、塞音。学习时学生就问“b”怎么既叫双唇音、又叫送气音、又叫清音、又叫塞音;考查时脑子里更是一团乱麻, 分类标准和具体类别对不上号, 答非所问。如问从阻碍方式看“b”属什么音 (应为塞音) , 学生就有可能回答属清音、或属不送气音。为解决学生声母类别混淆的问题, 教学时, 我先问学生一个问题“我是谁?”, 学生通过讨论归纳, 发现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在学校, 我是班主任, 我是老师;在家里, 我是丈夫, 我是爸爸……到底我是谁, 答案得根据问话去确定。最后我话题一转:同样的, 要知道一个声母属什么音, 关键是要看准提问是从哪个角度、哪个方面。这样, 通过类推, 运用学生身边的熟悉事理来讲解复杂的声母分类, 就可化难为易, 学生轻轻松松记住了这一知识点。

二利用比喻法教塞音、擦音、塞擦音的发音

若按教材讲解塞音、擦音、塞擦音的发音方法, 专业术语多、理论性强、比较抽象, 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教学时, 我采用打比方的方法, 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这样就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具体做法是:用窗户来比喻气流受阻的上下部位, 用风来比喻气流。两扇紧闭的窗户, 被刮来的大风冲开, 这样发出的音是塞音;两扇窗户闭着, 风一刮来, 窗户吹开了一条缝, 风从窗缝中摩擦进来, 这样发出的音就是塞擦音, 即先堵塞后摩擦发出的音;擦音是两扇窗户没关紧, 留了一条缝, 风从窗缝中摩擦而发出的音。

三用试验法学清音、浊音和送气音、不送气音

试验法就是让学生试一试, 体验一下声母的具体发音。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感受, 对每个声母的发音体会就很真切、实在, 对知识点的记忆就牢固、持久。同部位的清音和浊音比较试验:以双手的手掌紧扣双耳, 连续发本音sh→r→sh→r……发浊音r时, 就可听见嗡声, 表明声带振动;发清音sh时, 听不见嗡声, 表明声带不振动。送气音不送气音比较试验:拿一张一寸见方的薄纸, 捏住一角, 放在嘴前, 发不送气音时纸片掀动很小, 发送气音时, 纸片有明显掀动。或是将手掌心对着嘴部, 发送气音时, 会感觉到有一股气流喷出来, 发不送气音时, 会感觉不到有气流。

总之, 声母教学的方法很多, 但无定法, 只要我们根据学生实际, 根据学校实情, 采取高效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学会、会学, 就达到了我们教学的最佳目的。

四结束语

平常教学工作中我还特别注重声母发音的讲解与训练, 主张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忆字形, 重视写的指导, 多以游戏的形式激活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还让学生自己编儿歌、唱儿歌, 由此记住声母。孩子们不喜欢接受性学习。因此启发孩子们自己编儿歌, 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的角色也由“领唱”变成了“伴奏”, 把舞台让给了学生。

上一篇:公民受教育权的保障下一篇:小组长的选拔、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