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技能的训练

2024-07-07

初中数学技能的训练(精选12篇)

初中数学技能的训练 第1篇

开始: 确立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要求学习者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指南,是学习评价的依据1. 数学教学技能训练的目标就是训练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技能.

确立评价标准及方法. 评价标准依据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长期实践及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课题“数学教学技能训练实证研究———以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教育专业为例( 编号: Y13023) ”研究成果23456789所制定,评价方法采用数学教学技能模糊评价方法进行.

各技能分模块进行训练,顺序依次是数学教学语言技能、数学教学导入技能、数学教学讲解技能、数学教学提问技能、数学教学板书板画技能、数学教学变化技能、数学教学强化技能和数学教学结束技能.

检测: 目标达成. 每项技能训练完成后进行检测,目标达成则进行下一项技能的训练. 全部技能训练完毕进行综合技能检测,测试所有目标的达成度. 按照各教学技能权重分配表进行检测,具体检测方法按“数学教学技能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进行评判.

应用: 走进中小学课堂. 数学教学技能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数学教育专业学生能够“顺利地走进中小学课堂”. 待所有目标达成后,将按学校相关制度带领学生进行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让学生亲身经历到中小学课堂实践以检验其最终学习效果,并在最后的实践中得到提高,以备毕业后能够胜任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

摘要:经研究表明,构建适合于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自身特点的数学教学技能训练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和专业的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总结 第2篇

姓名:朱俊波

班级:2009级数学与应用数学(2)班

学号:0906020630105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启动,课程改革对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是涉及到教师,也是牵涉到社会、学校及家庭的一项复杂的工程。为此,研究一套适合于新课改的教学方法与技能是势在必行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技能、方法

第一篇 概述

数学教师是一种职业,是一种需要特殊培训的专业人士。而数学课堂教学技能特殊培训的重要指标,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师个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科知识的习得是不同的,教学技能必须通过实践和训练而习得。作为师范生的我们,也必须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通过实践与训练来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尤其是面临新课改后的教学,我们以前的学习和训练都是在新课改之前的熏陶中进行的,这对我们习得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技能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所以,对于即将走上讲台的我们来说,习得适应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技能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探讨课堂教学行为技能,为我们这些职前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形成提供有效的训练是必要的。

第二篇 数学课堂教学技能

一、数学课堂导入技能

课堂导入技能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不仅是表现在某一项目上,就连教师上课也是如此。良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引起积极的思考;能引起学生注意,帮助进入学习情境;为新知识的教学做好铺垫,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

经过对《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这一学科的学习,我对新课导入有了一定理解,有了自己的思路。以教材的观点说,就是在数学课堂导入的时候,我们应该做到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新颖性、简洁性、直观性和系统系性的原则。在掌握这些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我们也应该有针对性找到一些适应教学的方法,比如对于低年级学生,我们应该尽量直观的、有趣味的进行引入,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教师在引入课题时要注意使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可以用问题让学生产生知识性矛盾,引导其解决矛盾来引入。教学中常用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有:(1)直观型:直观启示法、教具演示法、实验导入法;(2)问题型:问题启示法、巧设问题悬念法、揭示矛盾导入法;情境导入法、发现导入法、逆向导入法、讲评导入法;(3)新旧联系型:温故知新导入法、衔接导入法、类比导入法、转换导入法;(4)趣味型:趣味导入法、比喻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和谜语式导入法。

例如:在讲述《平行线的性质》时,先联系前面学习的《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引导学生思考,两直线平行是否有内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和同旁内角互补的问题来引入,再让学生探索其猜想的正确与否。使学生在得出结论时心灵上有一种满足感,从而对后面的学习充满对知识的渴求来达到教学效果。

总之,我觉得最好的导入是既结合课本,又要结合同学们日常的生活实际,做到简洁有力地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二、数学课堂语言技能

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信息媒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教师教学语言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知识的传授、学生智慧的启迪和能力的培养,而且还会影响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

所以,教师还要练好语言技能。一般来讲,构成数学课堂语言技能的要素有叙述解释语、启发诱导语、推理论证语和调控应变语。语言的类型可分为一般教学语言、数学语言和数学教学语言三类。其中数学语言是数学科学的专用语言,是一种符号语言、形式化语言,它具有精确性、简约性、逻辑性和规范性的特点。

通常一堂课要求教师在导入课题时,语言要富有感染力,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堂;其次要求教师要具有有逻辑性、诱辟性和启发性的讲解语言;具有凝练性、平实性、延伸性的归纳总结的语言。

三、数学课堂讲解技能

无论是在课改以前还是课改以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始终是不能少的,它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

不管是什么课堂,包括数学课堂在内,学生都是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获取知识的。因此,教师的讲解在课堂中尤为重要。正确、科学的讲解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新知识。在实际课堂中,讲解技能多种多样。最主要的有解释式讲解、描述式讲解、原理中心式讲解、问题中心式讲解四种。但是不管怎样的讲解,最终的目的都要做到课堂目标明确、具体,讲解证据、例证要充分贴切,语言精炼、准确、生动。

例如:在讲授《平行线的性质》时,由于本课内容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学生第一次接触几何性质的学习,可以把本节内容放在专题中讲解。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串联起来,突出它的地位。我认为好的讲解要有讲解技巧:(1)结构合理、框架清晰;(2)条理清楚,层次分明;(3)重点、难点突出;(4)观点正确,证据、例证充分;(5)时间安排合理。但对于不同的课题,则应该有所侧重,不要千篇一律。要灵活运用,巧妙结合,才会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增强课堂的感染力与亲和力。

四、数学课堂强化技能

强化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的一系列旨在促进和增强学生注意,保持学习力量的行为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的课堂需要不同的强化方式,而在实际中,按不同的分法,强化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的有:

(一)按强化方式可分为:语言强化(包括口头语言强化和书面语言强化)、动作强化、活动强化、接近强化和标志强化;

(二)按强化时间可分为:即时强化、延时强化和前置强化;

(三)按强化对象可分为:单个强化、集中强化、小组强化和部分强化。

不论是哪一种强化,教师都应该明确目标、把握时机、实时适度的进行多元化强化,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数学课堂变化技能

要上好一堂课,课堂变化技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所谓变化技能,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资料的转换方式。一堂课程中好的变化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无一注意想有意注意过度的有效方式。

在教学中,最主要的变化技能有:

(一)教态的变化,教态的变化不但可以增强知识的传授效果,而且通过情感的影响可以起到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它包括声音的变化、语言节奏的变化、目光接触的变化、面部表情的变化、头部动作和手势的变化以及身体位置的变化等;

(二)信息传输通道和教学媒体的变化,主要包括视觉通道和媒体、听觉通道和媒体以及触觉、嗅觉通道和学生操作的变化;

(三)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主要包括师生交流方式、学生活动安排的变化。

要做好课堂变化技能,就应该在设计课堂教学时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确立具体的变化,选择变化技能应该针对学生的能力、兴趣、教学内容和任务进行选择,还要保证在变化的过程中的流畅性,也不宜太过于夸张,应用得当。

六、数学课堂多媒体设计与使用技能

在新课改之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内容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大量数学课堂要有教学媒体呈现,教学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它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传播媒介,它储存和传播教学信息,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媒体类型也有很多,一般地分为常规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两大类。

常规教学媒体,是指在教育史上出现的年代久远的、现在经常使用的媒体,包括教科书、图书、黑板、模型等;现代教学媒体,运用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媒体,包括计算机、网络、电视、实物投影以及以多媒体的组合等。

在现在这个聚集着大量教学媒体的时代,教师上课应该把握好教学媒体的使用,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科目与不同的知识,教师应该抓住各方面的原因,因材施教,选择一套既适合教师教学,有能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学媒体进行教学。

七、数学课堂观察技能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提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的观察,主要可以观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独立思考与认真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他人交流的情况等。”

教师在课堂上的观察能使教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与学习情况,到目前为止,普遍用到的观察法有目视法和调查法两种。(1)目视法,是大多数场合运用的观察法,主要包括:扫视法、巡视法、盯视法和凝视法;(2)调查法,由于此种方法在使用中需要准备较多的东西而比较少用。

课堂观察技能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在观察的时候应该分析好课堂的性质与学生的情况,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选择的观察,在观察室要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相结合,并且需要保持自然观察,不要干扰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展开观察。

八、数学课堂倾听技能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倾听和应答的过程,是师生、生生相互交流交往的过程,所以课堂倾听技能是教师必不可少的技能。

教师在课堂中倾听的对象是学生的一举一动,包括学生的思想、问题、回答等,因此,当好一个倾听者应该把握:平等性、客观性、全面性的原则,对每一位学生都一视同仁。在倾听的过程中建立好师生平等的对话语境,学会欣赏、制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另外,教师还应该有期待的目光、鼓励和宽容的表情,也不要期待过高的完美的答案,并且在倾听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与学生交流,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平行线的性质》的讲授中,通过引导学生得出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和同旁内角互补时有两直线平行的问题后,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要仔细倾听学生的反应和提问,并制造好和谐的语境与其交流,探其心声。

九、数学课堂启发引导技能

教学实施中,教师首先要培养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创造其学习环境,引导其进入课堂。为此,课堂启发引导技能是教师不可缺的部分,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启发引导技能应该考虑到:整体性、差异性、滞后性、有效性的原则。什么是有效性呢?有效性就是针对性的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对于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引导,做到因材施教。

要把握好时机,适时的出手引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方法是不可缺少的,一般比较好的方法有:开门见山法、蜻蜓点水法、因势利导法、旁敲侧击法和比喻暗示法。当然,不是每一种方法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运用,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多种方法同时并举,已达到与其的效果。

十、指导数学合作学习技能

一堂课的好坏,影响的不单是学生或教师,而是班级整体。因此,指导数学合作学习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堂好的课程必须要师生共同来创造。所谓数学学习合作技能,是指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数学课堂任务,相互学习的一种模式。合作学习的三要素是:学习素材、学习群体和教师指导。教师的指导数学合作学习在学生的接受学习中至关重要,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保障。所以,教师在指导是应该带有平等和交流的原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

十一、数学课堂提问技能

提问,是组成一堂课的元素之一。它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师生之间的对话,时一个双向交流的活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做的比较高智力的动作。好的提问能起到反馈调控的作用,也有启发思维、诊断评判、激励参与、巩固强化和教学管理的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提问技能的类型分为:数学事实、数学概念、数学原理和数学技能四种。而针对这些类型,课堂提问的方式有:直问、反问、互问、设问和追问五中方式。要达到以上效果,课堂提问技能应该要科学设计,有效合理、精准而多样话的提问,主要表现为:科学的设计和表述问题、能够灵活的处理,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十二、数学课堂反应技能

上好一堂数学课,就算拥有了以上十几个技能也是不完美的。教师在课堂上的反应技巧也能给课堂带来活跃和保证教学的畅通。课堂反应技能具有:导向、调整、强化、评价和调节的功能,教师只有抓好反应技能,与其他技能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才会是一堂课变得富有感情色彩,变得生动活跃。

十三、数学课堂结束技能

数学课堂教学也犹如写作一样,也讲究“凤头、猪肚、豹尾”,有了良好的开头,同样要有完美的课堂结束来加以呼应,给学生留下无穷的回味。

一个完美的课堂结束可以达到提纲挈领地进行总结、强调所学知识的重点、让学生认清本节内容的知识结构、巩固知识,拓展升华、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要有好的效果,通常要把握以下三条原则:(1)简明扼要的原则,冗长、繁琐的结尾会使人心烦,只有简洁明快的结束语才使学生心悦诚服,思维得到升华;(2)面向大多数原则,一堂课要针对全体同学进行,而不是只为少数成绩好的学生设计;(3)形式多样化,一堂课到了最后,学生处于疲惫状态,教师在总结课堂内容是要形式多样,言简意赅的开放性思路进行结束课堂,使学生在结束课堂后仍有意犹未尽的心情。

针对如上原则,通常用于结束课堂的方法有:自然结束法、复述记忆法、归纳小结法、口诀总结法、前后呼应法、综合练习法、图示表格法、中心概括法、回顾提炼法、阅读理解法、设疑激思法、发散迁移法、延伸铺垫法和引申拓宽法等。但往往在实际应用中不是单独应用某一种方法,而是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总结。

例如:在《平行线的性质》教学中,结束课堂可采用复述记忆三条性质、归纳小结结合图示表格表示性质与判定的区别来结束课堂。

十四、数学课堂说课技能

说课,是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向专家与同行,概要解说自己对具体课程的理解,包括阐述教学观点,表述执教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

现在,“说课”越来越受到关注,已逐渐成为各学科衡量一次课好坏的重要标尺,说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分析、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教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以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所以,要说好一堂课就不得不把握好时间、组织好的语言以及掌握好说课的程序。

十五、后记

作为一名师范生,将来要走上讲台,面对学生,学好课堂教学技能是必须的,特别是在新课改以后,我们要面临从传统的受教方式向现代的信息化教育转变;面对从传统的教育理念向现代的新观点转变化;践行由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转变等方面。

为此,在我们的课堂学习中,特别是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以及师范实习期,一定要虚心求教,努力抓好自身的实践技能和课堂教学技能。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在教学技能的训练中,一定要稳扎稳打,练好教师应有的基本功,才能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得心应手,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贡献。

主要参考书目

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技能训练方式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阅读技能  训练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2-0095-01

阅读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整个中学英语教学中,读是中心活动。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和自学英语的能力,要求能达到“借助英语词典阅读一般题材的中等难度的读物”,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了解信息,丰富知识,获得乐趣,形成阅读能力,学习语言知识。可见,初中英语课不仅要给学生必要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文化背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一系列的阅读训练,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不少教师对阅读训练不太重视,课堂上用于指导学生阅读的时间少,压根没涉及阅读策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方法不当,有些教师把阅读教学简单理解为让学生逐字逐句地进行英语译汉语的翻译,或者狠抓文章中出现的语法点,进行逐一讲解,忽视对语句的活学活用。

现行教材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材料和练习。其中的课文不仅在篇幅上大幅度增加,而且材料的选择和难易度与以前的教材相比有了较大的改进。

另一方面,不少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时常感到不能很好地把握文章要旨,理解不能深入,习惯进行逐字逐句的汉译英翻译而非联系上下文猜测句意;不能将语言材料放在具体语境中进行思维。

二、中考英语阅读所占比重

从近几年来的中考试题来看,中考对英语的要求越来越高

1.阅读量增加。

2.考题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内容丰富。考题信息量大,考点多,综合性强。

从考试题型看,不仅仅是停留在对文章的表层理解,而是更注重对文章整体的把握,推理,概括等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对考生阅读理解的考测已逐渐向知识的广度、理解的深度、阅读的速度方面发展。

三、英语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英语阅读既是学习英语的能力,又是使用英语的能力,重视英语阅读教学及训练,实际上也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在速度方面上不去会严重影响整个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胡春洞 1990 P163)。因此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突显重要和必要的。

通过英语阅读训练,学生会不自觉地输入大量语言信息,增长文化背景知识,这些能有效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

通过英语阅读训练,学生在阅读大量英语篇章后会深入认识文章题目和内容联系的规律性、上下文联系的规律性及对英语写作的行文套路,为英语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四、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读中环节阅读技能训练方式

整个阅读教学过程分为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其中读中环节是一个培养以语篇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阅读技巧为核心的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机,这个环节做好了,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形成科学的阅读技巧,这不仅能促进学生听说写的进一步发展,而且还对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采取了以下做法,在读中环节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英语阅读训练,应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能够把学习活动变成对真实语境的回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为深刻。如可以进行对物体或人物进行看图猜测,也可以对涉及阅读的内容进行提问等。

(二)学生通过一系列热身活动后,对阅读材料有了一定背景知识的了解和语言知识的准备,他们也会对即将读到的篇目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预测,这样就能顺利进入到读中训练了。

1.Skimming(跳读),即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捕捉所需信息、整理要点以及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

2.Scanning(览读), 意思是快速阅读,迅速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某种特定的事实或信息,而无需阅读全文的阅读技巧。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要运用查阅的技巧来寻求所需要的信息。查阅的特点是带着问题在阅读中寻求答案。查阅法可和掠读法相结合,适用于处理大量阅读材料。在考试的有限时间中,经常采用查读法。

3.Careful reading(细读),接下来,教师应着手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解决语言点。笔者不赞成逐字逐句地进行英译汉以帮助学生通悉全文,而是考虑采取跟读勾画、英英互译、遣词造句等的方式进行教学。

4.Retell(复述),在基本扫清阅读障碍后,教师可设置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进一步熟悉阅读材料,达到根据提示复述全文的程度。

除了在课内进行训练和方法指导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广泛的阅读,一方面将学到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学以致用,从而熟能生巧,另一方面更可以积累和拓展更多的词汇和文化知识。但在选取材料时,教师还应注意选择:

(1)使用英语国家的一些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和相关的背景知识;(2)面要广,题材多样,有利于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 (3)内容新,紧跟时代,实用性,服务和指导人们的学习和生活。(4)难度适度,其中学生比较熟悉的单词比率应在70%左右。

五、结语

通过近几年的英语阅读训练,笔者明显感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不断提高。学生在英语考试中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在提高,对课内课外的英语阅读的重视度不断增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和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阅读策略意识的培养和阅读技能的提升,只有这样,阅读教学才是有效高效的,学生的英语学习才是真正的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王枫林.英语快速阅读技巧[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7.

如何加强小学数学语言技能的训练 第4篇

数学语言是表达、交流数学知识及其应用的工具, 对于小学生当然不能使用学生不理解的逻辑术语.一些数学教师教授概念的定义, 像教语文讲句子那样给学生讲解概念是个有效的方法.了解数学语言的来龙去脉.从在对数学知识的增多过程中加深认识数学语言, 以高一级数学知识与教材教法理论为指导加深对小学数学教材的理解, 在数学修养的提高中进一步认识数学语言.要提高运用数学语言的技能, 必须自觉地加强训练, 常用的方法有:1.仿述仿述就是教师以课本、参考书为楷模进行数学语言训练.例如, 分数应用题中出现的:“白兔只数的56是黑兔的只数”、“实际产量比原计划增产710”等.要说明语句中各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我们可以先考虑一个一般模式:“把什么看作单位‘1’?”“谁是谁的几分之几?”按照提出的问题, 可以把上述句子中的各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分别叙述为:“把白兔只数看做单位‘1’”, “黑兔是白兔的56”;“把原计划产量看做单位‘1’”, “实际生产量增产的量是原计划生产量的710”.这样进行训练, 便学会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语句, 通过对关键语句的一般化、模式化, 这既是对自己思维的准确性的培养, 又是对自己语言进行了规范化训练.2.扩述扩述是运用联想, 联系一个条件说出与其有关的其他条件, 训练思维的广阔性.例如, 概括“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45”这一条件可说出以下一些与已知条件有关的条件. (1) 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54; (2) 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5-44; (3) 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5-45; (4) 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54+5; (5) 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44+5; (6) 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占全班人数的5-44+5; (7) 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54; (8) 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4+55.单排使题积是1 (米位1纳分工还念题精少“握学3.变述变述是变换语言的表达形式, 把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 把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进行相应的变换.例如, 把多位数的文字表达形式“两千五百万零八百五十七”读出, 并用数字符号表示为“25000857”.例如, 把右图中的图形用文字表示成“角1是直角”, 用符号表示成“∠1=90°”.也可以把应用题缩为简单文字题, 或把简单文字题扩充为简单应用题.例如, “商店里有足球158个, 有排球93个, 足球的个数比排球多多少个?”用数学语言将它缩为:“求158比93多多少?”4.更述更述就是更换应用题中问题的表达形式.这种训练必须使条件和所列的算式不变, 用不同的表达形式表述同一个问题.如前面那道题还有如下的问题: (1) 排球的个数比足球少多少个? (2) 排球的个数再增加多少个就和足球的个数一样多? (3) 足球的个数再去掉多少个就和排球的个数一样多? (4) 表述的形式虽然变了, 但其运算关系并没有变.5.讲述讲述就是讲清思路, 借以培养思维的逻辑性.例如, 有一个圆柱形钢材, 它的高度是1.2米, 它的侧面积是7.536平方米, 每立方厘米钢重量是7.8克, 求它的重量是多少吨?这道题的综合算式为:7.8×[3.14× (7.536÷1.2÷3.14÷2) 2×1.2]÷1000000×1000000为什么这样列式?这就要把题的思路说清楚.因为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所以圆柱底面周长=圆柱侧面积÷高即7.536÷1.2=6.28 (米) .把底面周长求出后我们可以根据圆柱底面积=3.14× (底面周长÷3.14÷2) 求出底面积, 因为题中给的是每立方厘米重量为7.8克, 所以先将求出体积换算成以立方厘米为单位, 除以1000000.进而再求出钢材的重量.所以求它的重量列式为7.8×[3.14× (7.536÷1.2÷3.14÷2) 2×1.2]÷1000000×10000006.概述概述就是通过各种感知活动, 对数学方法、规律进行归纳小结.例如, 教授“用字母表示数”时, 可以将以前学过的乘法分配律概括成: (a+b) c=ac+bc总之, 数学语言在数学教学中起着“桥梁”的作用, 要下工夫训练.除用上述介绍的几种方法训练教师教学语言外, 还要正确训练理解和记忆小学数学课本中有关的定义、概念、法则、公式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特别是文字题和应用题的教学中, 掌握名词术语尤为重要, 因为它是数学语言的精华, 又是分析和解题的关键.如“增加与增加到、减少与减少到、提高与提高到、增产与减产、下降与下降到”, 还是“是”、“比”、“占”、“相当于”等关键词语, 教师必须牢牢地掌握, 养成科学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 长此训练, 教师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1

《中学数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第5篇

教育科研项目总结报告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

原桂林市教育学院数学系申报的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学数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研究》(2001C005)立项至今,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完成了研究任务,达到了预定目的。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切实加强对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工作的领导

我系始终牢牢把握办学质量生命线,狠抓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从1999年开始全面启动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成立了由系领导、数学教育研究室领导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的学生教师职业技能领导小组,数学系主管教学的副主任凌瑞壁任组长,副主任、数学教育研究室主任刘锡萍同志任副组长。全系十多名数学专业骨干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参与对学生课堂教学技能、教学媒体的使用、教学科研技能、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指导工作。

从1999年起,数学系每年都将学生教师职业训练工作列入工作计划,每学期都专题研究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工作,增加紧迫感和责任意识。

数学系每年从工作量津贴中拿出1万5千元左右来保证教师职业技能工作量津贴的发放,拿出1万8千元左右来保证教育实习指导工作量津贴的发放。从而保证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经费投入。

二、调查研究,制订可行的训练计划

长期以来,教育实践活动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有“高师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不如中师”之说。教育实践活动同样也是我系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经调查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教育实践活动安排得较晚、较少 1992年,原国家教委印发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并不多,1999年以前,我系教育实践活动仅限于教育实习以及为数不多的教育见习和参观,教育实习构成了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而往往又都是集中安排在最后一年的一个多月来进行。这种做法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难以和教育实际相结合。此外,由于学生未具备一定的实际经验,也给教育实习带来不少困难,影响了教育实习的效果,也不利于对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不足

1999年以前,我系没有配备任何音像设备,教学法课程几乎没有配备相应的电化教育设备,投入到教育实习方面的经费和设备很少。教育技术手段的落后,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师范生。

3.教育实践活动的安排不够周密 以前也安排了师范生的教育见习,但往往只是到中学听听课,回来讨论一下就了事,对于见习的目的、见习的内容、见习的要求等则很少问津,参与教学就更不可能了。模拟教学也往往只是给学生一节或一段中学课文,让学生去备与讲,而缺乏模拟前的详细指导及讲完后的深入探讨,往往使教育实践活动流于形式。

4.教育实习时间短、范围窄 应该说,我系是很重视教育实习的,但由于实习时间太短,仅安排4-6周,这样只能让实习生讲几节课,配合中学班主任做一点工作,较好的还可能主持一次主题班会或团、队活动,而深入细致地做中学生的思想工作,全面掌握教材、研究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课外活动,家访等等,根本无法落到实处。

5.缺乏“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 我系的教育实习工作,多数是在临近实习前才落实实习点,而缺乏被称之为“入门学校”的教育实习基地。我们正在学校临近的中学,郊区学校建立教育实习基地,改变过去只是师范院校单方受益的作法,使之成为院校与中学互为受益的实习。这就要求师范院校要给实习学校一定的优惠条件,如师资培训、业务指导、设备的使用等等。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今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进行变革,广大教师应该努力探索富有启发性、开放性的生动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我们应该把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媒体吸纳进来,作为教师职业技能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教师职业专业化要求教师具有基本的职业技能。尽管目前对教师基本职业技能还有不同的认识,但对它的研究却一天也没有停止。1992年,原国家教委印发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认为教师职业技能是指那些不管教哪门课程的教师,都必须掌握和运用的、从事教育和教学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它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和班主任工作技能四个方面。

基于上述认识,我系制订了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方案,数学教育专业开设了书法、教师口语课,班主任工作、数学教学法,教育实习、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数学教研论文写作、中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等课程。第二学年还进行一年的模拟教学,使学生实习时能站上讲台,站好讲台。(见训练方案)。

三、构建“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课程体系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是不可授受的,使课堂教学艺术蒙上了一层“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神秘色彩。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科学、是技术又是艺术。教学作为科学是有规可循的,作为技术是能够通过职业培训掌握的,并把教学的科学性、技术性看作是是教学艺术掌握的基础。而教学艺术则是教学达到的“神乎其技”的理想境界。以往的教学研究主要是宏观层次上的研究,而对如何把教学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技术研究很少。在师范生及在职教师的培养实践中,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轻技能培训、重学术性、轻师范性现象普遍存在,同时体现师范性的数学教学法的学习由于结合实际不够常常流于形式,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没有经过科学、系统的教学技能训练的教师常表现为教师心理成熟慢、教学适应期长。成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薄弱环节。有的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却成不了好教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视听设备、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为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课堂教学技能的研究是教师职业技能研究中的重点。一般认为,教学技能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及教学理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始经受新的教学模式的挑战。现代教师如何应对信息技术的挑战?新世纪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职业技能?

我们在广泛调查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确定了中学数学教师职业技能的项目,2001年2月讨论通过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教程》的大纲。

2001年2月开始在桂林师专数学系在数学98级开设了中学数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课题组编写的活页式讲义,一边编写一边使用。1999年以来,我系担任桂林市初中继续教育活动中,数学教育研究室为全州、兴安、平乐、永福等县近千名初中数学教师作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专题讲座。

试用后桂林师专数学教育教研室的教师们认为:我们编写的讲义强调数学学科特点,以课堂教学为重点,突出技能训练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培养我系数学教育专业学生良好的教师素质与职业技能。

2001年9月,我们在前一阶段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在中学数学教学一线工作的课题组成员、园丁工程(B类)学员罗洪信、梁艳云、杨秀花、吴树强等提供的素材,分工合作编写教材,执笔编写人员有刘锡萍、秦桂毅、池铁军(课堂教学技能)、凌瑞壁(教学设计与说课)、蒋晓云(现代教育技术)。在11月底完成初稿,最后由蒋晓云同志统稿。现已作为内部教材在桂林师专数学系99级正式使用,现力争正式出版发行,为中学数学教师和师专数学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一本好的继续教育教材,提高中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能力。

四、用微格教学手段和计算机辅助教学

很多师范院校的实践和研究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教学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和训练。它是建筑在教育教学理论、科学方法论、视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和方法。” 我系两年的实践再次证明,微格教学对于提高教师职业技能的效果,确有其特殊的作用。

微格教学的主要包括:微格教学实验室、摄像机、录像机、电视机和录像带等等。我系教学技能训练设备的配置还很不完备。学校拨给我系两万元教学改革经费,我们购置数码摄像机;近两年来,学校又为我系建立起较完善的多媒体教室和一套可“移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这种条件下,可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开展微格教学。例如,虽然效果不如微格教学实验室,但教学中的反馈要比教师语言叙述具体和准确得多。

对我系数学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有目的地、有计划地、系统地数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具体从师任教的职业行为方式,并使之规范化,培养学生教育教学实际能力。这就要求开设教师职业技能课时应边讲边观摩边训练,只有在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我们在这一年多请桂林市园丁工程学员、课题组成员罗洪信、梁艳云、杨秀花、蒋娅丽、田小琴、张云香、吴树强上示范课,录制成VCD共10盘,部分编辑处理后的精彩片段进入教学中。

五、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教学实践 1999年9月以来,我们加强了对去中学实习之前用一年的时间来进行模拟教学,指导学生的课堂教学技能技能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2001年2月至6月首次在桂林师专数学系98级教育实习后增开了中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课,成绩明显。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准备阶段。学生在第三学期根据系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领导小组公布的导师名单选择导师,系系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领导小组与导师协商适当均衡并分组。明确教学工作训练任务,提出各阶段训练要求及具体实施办法。

开设《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及早地、经常性地、细致地落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见习:第四学期开学前一周,学校统一安排一周时间进行教育见习,见习前系教师职业技能领导小组进行动员,讲清见习目的、见习要求和布置见习任务,印发见习手册,让学生到熟悉的中学听课、参与教学活动,配合班主任做班级工作,指导学生课外活动及家访等,写教育调查报告,回校后总结交流。

模拟教学(试教):第三学期起,每位指导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分析教材和开始教学模拟活动(试教),一学期每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至少应试教三到四遍,同学自评、互评,指导教师点评。

有时还采用微格教学手段,即:讲课--观摩--分析--评价的方法。由学生在微型课堂上(通常只有本组数名学生)进行为时5分钟左右的教学,并由摄像机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录像,讲完后当场由学生提意见,随后讲课者本人和指导教师共同进行讨论和分析,并作出客观的评价。针对不足之处,还可进行数次的重复练习,直到完全掌握了为止。通录像、磁带录音等电化直观教具使师范生的各种教学行为变得可被观察、分析和评价。

每周我们还使用多媒体教室播放特级教师课堂实录及请桂林市园丁工程培养对象上示范课,让学生做观后的讨论和对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技巧等进行选择性的模拟。

检查监督:系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各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做好考勤和考核。

第四学期末对学生交叉考核,成立专门考核小组,严格过关标准,不考核自己所指导的学生。被定为不合格学生假期补课,进行强化训练,仍不过关者不予下点实习,指导教师不记工作量。

教育实习:教育实习是一种更为全面和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对师范生的知识、能力、技能、技巧的全面的考察和检验。我们非常重视教育实习,在师资极缺的情况下,我们仍克服困难,安排教师带队进行统一的教育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师范生能够灵活运行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在我系和实习学校双方教师共同指导下,独立地承担起一个班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如实际教学、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组织课堂讨论,并分担校内外的某些工作。除此以外,师范生在实习期间还要从事社会活动,进行调查研究。总之,凡是对教师所要求的整个教育教学活动都要经过实习,为毕业后的工作做好必要的和充分的准备。

以前,我系的教育实习总在临近实习前才落实实习点,我们正在与一些中学共建被称之为“入门学校”的那种教育实习基地。去年我们学校给三十多所“实习基地学校”挂牌,我系将于今年尝试教育实习改革,使我系与中学互为受益的实习。这就要求我们要给实习学校一定的优惠条件。

开设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教师职业专业化要求教师具有基本的职业技能。学生在第六个学期(最后一个学期),经过教育实习后的反思,带着一种迫切的心情,强烈要求提高教师职业技能,我们在这种背景下为学生开设《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中学数学实践活动》、《数学教育科研论文写作》、《中学数学建模》、《初等数学选讲》等,深受学生欢迎,真正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教学效果明显。

六、实施项目的成效

学校领导和教务处、教科所经常过问、关心课题的进展和成果的应用,两年多来,在课题组、数学系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领导小组、数学教育研究室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

1、教育观念有较大转变。

长期以来,我们把教师的职业技能规定为“三个一”,即一口普通话、一笔规范字、一手好文章。之所以强调“三个一”,是由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所决定的。在课堂教学中,“三个一”是老师较好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与学生顺利沟通和交流的基本手段。当然,“三个一”不仅是教学活动自身的需要,也是教师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一次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往往是用自己那流利纯正的普通话、潇洒飘逸的粉笔字和情思斐然的文笔一下子吸引住学生,赢得了他们的喜欢和信服。可以说,“三个一”就是教师的“看家本领”。

可是,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始经受新的教学模式的挑战。现代教师如何应对挑战?新世纪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职业技能?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基本弄清这一问题,对教师职业技能本质的认识就必须全面和深入。首先,教师的职业技能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范畴,它必然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完善,不断地吸纳新的技术手段,使自己越来越丰富。像我们对“三个一”的要求,其实也是不断实践和修正后确定的。其次,教师的职业技能是服务于教学模式的需要,从根本上讲是服务于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的职业技能必然要随着教学模式的变化、根据教育发展的要求而变化和发展。否则,僵化的教师技能将会使教学活动变成一潭死水,使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今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进行变革,广大教师应该努力探索富有启发性、开放性的生动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仅仅把“三个一”作为对教师职业技能的要求是不够的,还应该把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吸纳进来,作为教师职业技能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2.教学手段进步。不少学生教育实习已能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数学98级黄丽彬在全州二中实习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给前来观摩的领导和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使用现代教学媒体以较大的启示。受到听课师生的一致好评;在2000、2001、2002年的学校科技文化艺术节的课件比赛中,我系课件作品包揽了所有的一等奖和二等奖。

3.教育科研能力提高了。近3年,学生数学教育科研论文共164篇,其中在学校优秀秀论文评比中获一、二等奖的有十多篇;有的在教学、科普报刊和我校学报公开发表。

4.教学能力增强了。通过对近两年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数学系培养的学生大多数事业心较强,教师职业技能熟练,业务知识扎实,胜任本职工作,实用性强,在很短的时间内有的毕业同学教学成绩显著,已成为当地学校的骨干教师。如96级2班的韦云鸥分配在兴安县重点中学(兴安中学)已多次获奖,成为学校骨干。98级1班的林艳和98级3班的周晓娟在桂林市组织的教学大比武中获得校级或区级奖励。

98级1班在全州二中教育实习,同时还有三个本、科师范院校的实习队,我系实习生以良好的教师职业技能和教学水平,获得了全州二中的领导和教师较高的评价,为我系和我校争了光。

5.就业能力增强了。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桂林市各县(区)教育局对当年毕业的师范专业的学生进行的考核当中,我系98级毕业生的考核成绩总体优于同类学校,我系龙胜县籍学生11人,在县教育和人事局组织的考核中全部排名列前而均被该各中学接收,特别是98级3班学生唐金红被县重点龙胜中学相中,调整了龙胜中学的教师吸收了他。

97级1班的永福籍学生吕粤在凭借教学能力竞争到桂林市重点小学中华路小学任教。98级1班县籍学生林艳,经桂林市教育局严格考核,在说课考核中脱颖而出,被桂林市第十四中学接收。

七、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工作

课题研究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目标,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问题:一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还没有完全把握,科研程序及操作出现了一些问题。二是课题组成员互相交流少。三是由于课题组成员工作忙任务重,受经费、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影响了研究工作的开展。四是学生数量大,微格教学设备有待进一步的投入。五是有的教师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较缺乏,读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不多;自我反思的意识不强,视野不广,站的高度不够,较多地考虑学科的教学问题。六是教学手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上教师职业训练课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水平。七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教程》教材离正式出版的要求仍有一定的距离,编写质量需进一步的提高,我们希望能和兄弟院校的数学教育课程教师共同构建构建“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八是教师自己制作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质量不高。(课题组成员多数参加了课件制作培训,有的正在参加学校举办的教师课件培训班。)

为了更好地做好数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工作,根据课题组成员意见,我们拟开展以下工作:

1、课题组与兄弟院校共同完成《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教程》的编写工作,力争正式出版发行,为师范院校数学教育专业学生和中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一本好教材。

2、为了更好地推广课题成果,课题组成员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修养,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觉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掌握现代现代教育教育教学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重点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的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导入技能的探究 第6篇

关键词:数学;课堂;导入;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02-01

“导”就是引导,“入”就是进入学习。导入技能就是指教师以教学内容为目标,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用巧妙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积极地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上来的教学活动方式。

如何提高课堂效益,课堂导入是关键。我结合教学实际,就日常教学中关于数学教学常用的导入技能小结如下:

一、复习导入法——以旧引新导入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出极强的系统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发展和延伸。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教师在课堂导入时,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通过提问、练习等教学活动,提供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从“旧的”过渡到“新的”,从“已知的”拓展到“未知的”,既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做了铺垫。

例如:学习《矩形的性质》时,我这样导入:(提出)我们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请大家回顾一下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性质。(生一):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生二):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生三):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生四):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教师在学生口述的同时画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然后给出课题:很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它和平行四边形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请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好好观察,思考,它和普通的平行四边形有何区别。

二、直接导入法——开门见山导入

开门见山的直接导入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导入方式,上课一开始,教师就直接揭示课题,将有关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简洁明快地讲述或设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心中有数,诱发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

开门见山导入法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引起学生有意注意,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凡属学生所熟知的事物或大致了解的教学内容,可采用开门见山法。

三、设疑导入法

设疑导入是以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疑,引导学生回忆、联想,从而达到渗透本课学习目标和研究的主题。例如,在讲七年级《负数》时,先让学生从解题开始:教师:“解7?2=?” 学生(齐答):“7?2=5”,教师:“那么2?7=?”,学生沉默,然后说不能减。教师:“从小学到目前为止,只有自然数和零, 2-7是不能做的,但我们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将解决这个问题。”可见,设疑要有启发性、连贯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四、联系生活导入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之间紧密联系,因此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把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材料,导入课题,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尽快唤起学生的认知行为,促成学生主动思考,为课堂的后继实施作好准备。

五、动手操作导入法

动手操作导入就是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知识,从而引出新课。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我先布置学生去制作简单的几何体,如三棱锥、四棱锥、长方体,正方体等。上课伊始,由学生来展示他们的成果。从而引入课题《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动手操作的效果是学生们通过实验将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思考。上课时应适当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通过动手动脑去探索新知识,主动发现欲学新知识的奥秘,引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导入法

利用多媒体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合理有效的情境,更能使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视频播放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时,我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度量功能,设计了一个“猜一猜”练习,在屏幕上显示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猜一猜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上来了。他们各抒己见,迫切想知道结果是怎样的。然后利用电子白板的度量功能,把几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精确地测量出来,结果都是180°。学生的兴趣高涨,接着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什么是180°?如何证明?”利用先进教学手段导入新课,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欲望。

总之,课堂导入的形式和技巧具有多样性,“导入有法,导无定法”。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导入方法也要因人而异,具有多样性,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选用,精心设计。其实“导入”这一环节好比是一台戏的一个序幕和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和安排得当,就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燃起他们智慧的火花,最终起到事半功倍的奇特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技能的训练 第7篇

一、以掌握基础知识为起点, 抓好技能训练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抓好技能训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学生在课堂上最多只是充当观众, 而教师则把自己降置为演员。因而造成严重的弊端:费时、低效。在课堂上, 学生是演员还是观众, 首要差别是技能的训练, 当然也包括能力的培养, 但最根本在于技能。我经常听到一些教师说:“这道题考试前刚刚讲过, 但是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学生不懂呢?”其实, 要学生真正掌握一道题目, 如果缺少技能的训练是不可能的。正如教人开车的教练把开车的要点、技巧讲清楚, 然后叫学车的学生马上开车去考试一样。试问:当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时, 能否保证每一个学生都专心去听?能否保证每一个专心去听的学生都听得明白?能否保证每一个听得明白的学生都能解同一类题目?可见:“课堂上教师讲, 学生听, 听就会懂, 懂就会做。”是教师一厢情愿的想法, 教师只有不满足于自己的“讲清楚”, 在课堂上帮助学生独立完成, 并进行大量的训练, 才能最终形成技能。那么, 技能训练是如何实施的呢?

1. 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案是实现技能训练的前提

以目标教学模式为例:“前提测评”、“认定目标”、“导学达标”以及“课外作业”是五个基本环节。在这几个环节中应该有足够的练习让学生巩固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以及让学生达到熟练的程度。也就是说, 能使学生做到:“笔不离手”的教案, 才能成功地实现技能训练。

2. 在课堂上引导得法是实现技能训练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方法习惯于教师首先在黑板上先作示范, 然后再由学生动手, 这样做既费时、低效, 又间接地打击了优生的极积性。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做到:大部分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 则无须讲, 尽量减少举手、口答等无谓形式, 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益。只有教师时刻记住自己在课堂上的“导演”身份, 对学生作出适当的点拔、引导、辅导, 把课堂上的时间还给作为“演员”的学生, 才能实现有效的技能训练。

3.“限时”是实现技能训练的保证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每一组训练题作出限时, 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并让学生记录实际所用的时间,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以分层训练的方式实现因材施教

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放松差生、缚住优生的现象。差生在课堂上由于不懂而显得无事可做, 优生在课堂上仅用5至10分钟就已经掌握了该学的知识, 其他时间也是无所事事。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

要实现因材施教, 首先, 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成一条原理, 那就是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教学”, 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状况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有哪些知识与能力的方面的缺陷, 有针对性地设计好相应的练习,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进度, 以实现因材施教。

其次, 要实现因材施教, 教师必须在练习的设计中准备好差生会做的题目。常听到一些教师说:“某某学生真是无药可救了”, 但是, 在我的实践中, 我还没有真真正正碰到一个每次考试都是0分的学生, 也就是说:一个学生可不可教, 主要看教师对他的要求如何。例如:如果我发现有学生不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我就会先让他解一元一次方程, 甚至简易方程。另外, 在课堂上重视差生的辅导、偏爱差生, 给他们树立信心与希望,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还有, 教师在练习设计中要注意分层训练。比如:“导学达标”和“课外作业”一般为A、B、C三组题目, 其中A组题为预备知识, B组题是专为实现技能训练而设置的基础知识、基本运算, C组题是各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对于中下层生, 只要求完成A、B两组题目, 而优生则可完成A、B、C三组题目。这样,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做的题目。也就收到了课堂教学和高效益。

三、重视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来源于思维水平的差异。学生的思维起点源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形象思维作为思路点拨的起点, 尽可能多地以直观演示提供数学原型和数学范式, 科学地去发现思维通路, 从而促进学生抽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 不断培养费增强学生发现知识、获取知识的主动性。有人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 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也就是说, 教师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四、注重传授数学思想和方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教育的目的, 不在于知识本身, 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学生学习数学, 学会是基础, 会学是目的,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是完成“教是为了不教”任务的重要标志。教学中, 在加强技能训练的同时, 要强化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学, 做到讲方法联系思想, 以思想指导方法, 使二者相互交融, 相得益彰。此外, 还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 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激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并能运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广泛的多种多样的数学问题, 以便增强学生探究新知识、新方法的创造能力。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技能训练 第8篇

一、阅读理解的重要作用

从本质上说, 阅读过程主要包括感知和理解两个阶段。感知是指对语言符号的识别和辨认, 而理解则是在阅读过程中个人经验与文章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作为阅读过程的主要构成要素, 感知是手段, 理解才是终极目的。只有首先通过对语言符号的感知, 进而理解语言符号所载荷的意义和信息, 才能真正实现阅读的目的。作为学习英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阅读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 阅读是英语学习者获得新知识的必要途径。通过阅读我们不仅可以扩大词汇量, 学习习惯表达方法, 而且有助于准确地理解各种英语表达方式的含义, 正确地把握英语语言规律。

其次, 阅读是巩固已有英语知识的有效手段。英语知识基础的牢固与否, 会直接影响对新知识的获得, 而巩固已有知识的有效手段就是阅读。

再之, 阅读也是提高其他英语语言技能的基础, 对其他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阅读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是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在很大程度上, 英语学习的好与坏, 关键还是在阅读能力的高与低。越来越多的英语学习者把阅读技能的训练作为提高英语成绩的关键。

二、阅读理解常见几种题型

阅读理解题, 有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对话等, 涉及社会教育、风俗文化、史地知识、科技、政治、经济、日常生活、传记、人物等诸多方面。这种题型一般包括一些事实询问题、推理判断题、数据推算题、识图解意题、主旨大意题常识题等。其测试的重点不外乎有以下几点:

1.字面理解题。这是一种最简单的题型, 其特点是答案明确具体, 一般从阅读材料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如辨认文章中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人物的外貌、特征, 它们与事件的因果关系。

2.推理判断题。这种题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结构, 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大意以及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既要理解具体的事实, 也要理解抽象的概念;既要理解字面的意思, 也要理解深层的含义, 或弦外之音, 分析作者提出的观点、态度, 进而从字里行间推测作者没有说明的意图、含蓄的内容, 从中悟出作者的目的。

3.综合评价题。这是阅读理解中最高的一个层次。它要求学生能凭借着他们应有的常识、价值观, 充分运用阅读材料以及自己的阅读经验对阅读内容做出自己的分析与评价。

三、英语阅读技能训练与实例分析

常用的阅读方法有泛读和精读两种。泛读是为了弄懂大意, 是对文章中的客观事实的感知和记忆。精读是根据文章中的客观事实, 在认真思考后进行的逻辑推理、总结或概括, 得出理论, 或从上下文字里行间悟出文中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而可能存在的和必然的结果。做阅读理解可以从以下几项技能进行训练:

1.第一遍泛读。先阅读开头的段落, 这介绍性的材料将会使我们熟悉作者要讨论的主题思想。判断出文章的类别, 根据各类文章的性质, 在开始阅读后有意识地着重去掌握和记住某些关键的内容和词汇。这样既抓住了要害, 又节省了时间, 避免了在若干细节及无关全局的问题上纠缠。然后, 阅读下面各段的第一句话。这些句子可以使我们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概念。再阅读最后一段。这一段帮助我们对所覆盖的材料作一概括。

2.要全面地重新细读全篇。第二遍阅读的速度取决于我们从对该材料的预读中所获得的信息和指导。例如, 我们往往能够根据段落的第一句话或者主题句来判断该段落的重要性。读了主题句之后, 便能知道这一段的大致中心内容, 因为主题句概括了全段的主要内容, 而该段其余的句子则是用来阐述或说明主题句的。该段落看起来是重要的, 那就要仔细地阅读;若根据我们第一次阅读, 这个段落似乎不太重要, 那么就可以略读, 但不要完全跳过它。

3 . 在阅读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生词。但在一般情况下, 两三个生词是不会影响我们对全篇阅读材料的理解。遇到重要的生词时, 不要着急, 也不要轻易放弃, 我们可以采取根据上下文来猜或根据构词法来猜词等方法猜出这个词的大概意思。例如:“Once I didn’t get the right food .I got notip.”The underlined word means ______ .A顶部B建议C小费。学生可根据前面food这个单词 , 猜测与之有关应该是小费, 故选C。

4.我们也可以把文章的标题作为理解文章内容的指南。文章后面的问题使我们了解这篇文章包含的内容, 当阅读的时候, 努力使所读材料与我们已知有关该标题的内容联系起来。当我们继续阅读时自问这些简单的问题:为何 (Why) ?什么 (What) ?谁 (Who) ?何时 (When) ?何地 (Where) ?怎样 (How)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全神贯注于阅读上, 因为当我们问这些问题时, 作为一名读者正起着积极的作用。例如: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4, Section B, 2b Who’s GotTalent ?学生根据大标题可知道这篇文章是有关达人秀, 然后带着2c五个问题 (1) .What do talent shows have in common ? (2) .Who decides the winner ? (3) .Why do some people not like theseshows ? (4) . Why do some people like these shows ? (5) .What doyou think of these shows ?去阅读文章, 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

5.做阅读理解时, 不要边看问题边从文中查找答案, 因为用这种方法难以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 应浏览全文, 了解全文的概貌。看完后, 应记住文章的要点, 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等, 可在文中做记号, 方便查找。

6.加强学生平时阅读习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培养。在教学中可采取以下一些方式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1) 对于新课文布置预习任务; (2) 每天安排佳句欣赏, 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3) 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保持鼓励, 并要求学生做出合理解释, 拓宽学生的思维渠道; (4) 布置读后感写作, 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并系统直观地展示学生阅读时的情感体验, 帮助学生挖掘出文章的深层意义。

实例分析 (2013年厦门市中考题) :

I was going to the bed the other night when my wife told methat I had left the light on in the shed . She could see it from thebedroom window . As I looked for myself , I saw that there werethieves in the shed taking things . I phoned the police , but theytold me that no one was in this area to help at this time , buethey would send someone over as soon as they were free.

I said OK , hung up , and waited one minute , thenphoned the police back , “ Hello , I just called you a minuteago because there were thieves in my shed . Well , you don’thave to worry about them now because I’ve killed them all . ”

Within five minutes there were six police cars in the area .Of course , they caught the thieves very quickly . One of theoffi cers said , “ I thought you said that you’d killed them !”I replied with “ I thought you said there was nobody free !”

(1) . There were thieves in the _____ .

A. shed B. bedroom C. kitchen

字面理解题, 根据第一段前后文联系可知, 小偷是在储藏室 , 故选A。

(2) . The man _____ when he found the thieves .

A. caught them by himself

B. called the police at once

C. did nothing but wait

这题属于字面理解题, 根据第一段第三行, I phoned thepolice, phone和call是同义词。故选B。

(3) .The police said that _____ so they couldn’t come andhelp at fi rst .

A. it was too far B. the car was broken

C. they were all busy

判断推理题, 根据第一段第三行和第四行主题句“theywould send someone over as soon as they were free.”, 警察说只要一有空就会派人来。因此, 推断出他们很忙, free的反义词是busy。故选C。

(4) .The police _____ when the man called them again.

A. found it boring B. took it serious C. let it go

逻辑推理题。根据文章最后一段第一句话“Within fiveminutes there were six police cars in the area .”, 五分钟之内有五辆警车到达该地区, 因此, 推断出这个人再次打电话时, 警察很重视。故选B。

(5) . The thieves were _____ at the end of the story .

A. lost B. killed C. caught

细节理解题, 根据最后一段Of course, they caught thethieves very quickly这一句来判断, 故选C。

四、阅读训练还要克服一些不良习惯

阅读时, 有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思想开小差”;有的用尺子比着, 一行一行地向下移;有的一面阅读一面玩弄钢笔、尺子等物, 不时发出响声;有的爱抖动双腿;有的过多地进行语法分析;有的还停下来查词典等等。这些不良习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路, 降低阅读速度, 应及时地加以纠正。

五、结束语

懂得了如何进行阅读的理论还不够, 最重要的是实践、实践、再实践。在阅读训练活动中更应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度, 让学生在拿到材料之后, 就要有质疑的意识, 要对文章的语言、内容、标题、结构等提出自己的疑惑, 并激发思考, 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通读全文, 掌握大意;细看选题, 依文作答;复读全文, 核定答案。认真分析, 仔细推敲, 理解透彻, 只有这样, 针对题目要求, 才能做到稳、准。一个人的阅读水平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 如知识的多少, 语言水平的高低, 视域的大小, 阅读的习惯, 精神集中的程度, 等等。但只要下定决心, 纠正那些不良的阅读习惯, 掌握各种阅读技巧, 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 改进阅读方法, 克服在阅读理解和阅读速度方面存在的障碍, 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 就一定能把阅读理解率和阅读速度提高, 达到更高水平。

摘要:阅读理解能力是衡量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 阅读理解, 不但是中考英语能力考察的重点, 也是学生将来直接运用英语能力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要提高“读”的能力, 必须采用正确的方法, 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技能训练,阅读习惯培养

参考文献

[1]徐刚, 王合成, 张学锋, 周静飞, 周新.英语阅读[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1.9.

[2]金莲.高一新生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学外语教与学, 2013.10.

初中数学结课的技能与艺术 第9篇

一、数学结课的基本类型

1.概括总结式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结尾方式.教师在小结时利用简洁准确的数学语言、文字、表格或图形等对一节课或几个知识点所学的主要内容、知识结构进行归纳概括.这种小结能准确抓住每一个知识点的外在表象和内在实质的完整性, 简明扼要, 形象直观, 突出重点.

2.拓展延伸式

针对下节课的教学目标, 提出学生未知的、难易适度的新课题,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探究;把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而课堂上又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 在课堂结尾时作为课内外的纽带, 从而达到拓宽、发展教学内容的目的, 也为下节课作了铺垫, 承前启后.

案例:在学习完《概率》一节内容时,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将课堂所学延伸至课外.①你认为街道上一些江湖艺人的有奖游戏公平吗?先调查再思考, 与同伴交流.②你买过中国福利彩票“双色球”吗?猜猜看, 买一注有多大的中奖机会?请同学们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在课后进行讨论, 并在下节课开始时发表各自意见.

3.交流互动式

交流互动式是最本位的开放式的结课方式, 它鼓励师生、生生之间通过交流互动, 为学生搭建进一步学习的探究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活动, 可采用言语交流, 游戏互动、组建小组等形式.

案例:在“整式的加减”一节的结课中, 有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交流.

(1) 这堂课, 我学到了:

知识上: ;方法上: .

(2) 这堂课,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 .

(3) 这堂课, 我还想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

这个小结具有开放性, 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而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设置悬念式

设置悬念式是指在课堂临近尾声时, 教师抛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设置悬念, 诱发学生思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忆旧盼新, 让学生愿意“且听下回分解”, 将新旧课程进行衔接, 自然地将所学知识延伸拓展.

案例:在“圆的面积”的教学中, 有教师在课堂结束时拿出一张圆纸片, 问:“这张纸片的面积是多少?谁会算?”有学生马上举起手但又立即放下, 说:“老师, 这个圆的面积不能求, 它缺少条件.”教师追问:“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的条件是什么?”生 (异口同声) :“半径.”教师告诉学生圆的半径为10厘米, 学生很快给出答案.教师没有结束, 而是将圆对折后, 问:“这个半圆的面积是多少?”接着, 又把半圆对折, 问:“现在它的形状是怎样的?像什么?面积是多少?”见学生面露难色, 教师告诉学生, 这将是下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这样结课, 既回顾了求圆面积所具备的条件和方法, 又为下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埋下伏笔, 使学生在掌握了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 又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激起了学习热情.

二、数学课堂小结的原则

课堂教学小结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课堂教学的必然归宿, 是教学设计“一连串巧妙地导向结局的匠心的组合”, 是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体现.与课程目标结合, 我们需要首尾呼应的从知识、方法、数学思想上对一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 主动反思, 高效教学, 从整体来看, 要秉承以下原则.

1.简明扼要, 重点突出

去粗取精、高度概括, 抓本质, 重核心, 做到少而精, 简明扼要、语言精练, 重点突出, 切忌拖泥带水.

2.内外合一, 张弛有度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在宏观上保证结课内容的量 (3分钟的精要内容设计, 不拖沓、不虚张) 、序 (井然有序的教学过程) 、势 (利教利学、内外统一的教学态势) ;在微观上注重情感的激发, 创设和谐环境,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做到“课结束, 趣犹存”.

3.搭建支架, 以生为本

新课程理念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为学生搭建脚手架, 以生为本, 留有充足时间让学生议, 放开手脚让学生说, 如此,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各抒己见, 培养学生说数学的能力.

初中数学导入技能探析 第10篇

一、数字概念导入

数学归根结底是数字的学科.作为数学教师, 我们应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很好的数字概念, 学生对数字概念的意识养成了, 他的理性思维的雏形也就形成了.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与数字有关的新闻、图片、视频等, 在备课过程中将这些因素穿插进课程章节中, 整理规划, 在讲课实践中自然引入.这是种轻松的导入形式, 因为新闻等一系列的东西, 学生每天都会接触, 当教师将这些引入课堂时, 学生会感到熟悉、亲切与自然, 非常容易接受.于是, 学生兴趣被有效地激发了, 教学气氛也更加轻松和谐.这样一来, 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也就更加客观、理性、牢固.

二、“游戏”形式导入

这里所说的“游戏”, 并不是真正的游戏, 而是一种倾向于学生互动的教学形式.可以是小组互动讨论,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使得很多学生一听到上课, 就会产生压抑、严肃的情绪, 如果顺应这种严肃的气氛进入课堂, 教师上起课来将会很辛苦很被动, 学生听起课来也会很吃力.小组互动是一种有效的调节课堂气氛的教学方式.课堂伊始, 由教师抛出问题, 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各自阐述观点, 学生积极性被调动, 话匣子一下子就被打开了, 课堂原本的严肃氛围也便不复存在.这种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生生互动, 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同时也是学生创新观点产生的启蒙.正好也切合了当下新课改的要求, 何乐而不为?

也可以是师生互动讨论.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问题讨论, 大家各自阐述观点和提出疑问, 教师答疑解难.这种平等关系在一开始就被确立, 学生听课也就不再拘谨, 知识掌握也便能游刃有余.在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使得师生的关系更接近于朋友的关系.学生碰到疑难问题时也就会主动向教师提问, 长时间实施下去, 课堂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会变得越来越少, 学生掌握的知识会变得越来越多.

三、实验导入

说起实验, 感觉好像应该是物理、化学或者生物的事.其实不然, 同样作为理科中的一门学科, 数学也离不开实验.并不是说教学过程中真的存在什么疑难的现象需要利用数学实验来加以验证.在这里所说的实验, 只是一种单纯的辅助课程顺利展开的方式.这种存在于数学课堂的实验是什么呢?如在教学“三角形及其他多边形”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工具更直观地研究“为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可以让学生拿剪刀去剪三角形的三个角, 以便更好地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概念.这种实验并不能与物理或是化学中的实验相媲美, 但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课堂导入的方式.学生可以在这种剪纸等动手操作的小实验中徜徉于课堂, 形成数学生活观, 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本身并不是什么抽象的理论概念, 而是通过简单的动手操作就可以掌握的生活原理.

四、类比总结方式导入

在学习某一个新的知识点时, 我们完全可以就这一新知识点与旧知识点存在的共性进行类比导入, 使得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不至于产生畏惧心理.一些原本陌生的知识点,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导入方式, 就会放大学生的排斥心理, 从而使得课堂讲解颇费周折.因此, 类比方式的导入不失为一种好的计策.比如, 在学习不等式时, 因为不等式本身在性质方面类似于方程式.因此, 可以拿以前学习过的方程来类比导入, 学生接受起来也就比较容易.学习分式时, 可以拿分数来导入, 因为无论是形式, 还是基本法则, 两者也都存在着很大的共性.以分数的概念导入分式的学习, 在无形中使得学生既掌握了两者的共性, 又掌握了两者的不同点, 知识的系统性更加牢固.这样, 学生新知识学到手了, 也把旧知识复习了一遍, 一举两得.

综上可知, 在数学导入技巧的运用中, 教师应随机应变, 就具体的课程形式、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从而选取最佳的导入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采取哪种导入方法都要以学生为主体, 从学生客观条件出发, 合理安排;要做到目的明确, 富有启发性地将学生带入课堂, 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备课中下足工夫.

参考文献

[1]张守波.浅谈中学数学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J].数学通报, 1996 (1) :1-2.

[2]李求来主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例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技能 第11篇

一、导入技能的定义

“导”就是引导,“入”就是进入学习.导入技能就是指教师以教学内容为目标,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用巧妙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积极地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上来的教学活动方式. 它是教师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相互配合共同作用的一种教师教学技能。

二、导入技能的主要类型

(一)由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在每堂课开始时,教师通常利用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一种手段。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便于将新、旧知识逻辑地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复习导入一般通过提问、练习、讲述等方式进行,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新知。

以“反比例函数”教学为例,师:“我们所学过的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什么?生:y=kx。师:图像是什么?生: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并且,在k>0时,图像经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师:那么我们猜一猜对于反比例函数又该研究些什么内容?它的图像又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组织大家预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体现了学习的主体性,同时通过复习激发学生自主找到了同化新知的旧知,那就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

(二)直接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新课法又叫“开门见山”导入法,我们谈话写文章习惯于“开门见山”,这样主体突出,论点鲜明。当一些新授的数学知识难以借助旧知识引入时,可开门见山的点出课题,立即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快的进入新内容的学习。

例如,在讲《四边形》的内容时,可这样引入:“在现实世界中,四边形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宏伟的建筑物、铺满地板的方形瓷砖、别具一格的窗棂等,处处都有四边形的身影。在小学,我们已经学过一些特殊的四边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这些特殊的四边形与我们的生活关系更为密切。在本章,我们将进一步认识这些特殊的四边形,分析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探索并证明它们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三)讲数学故事导入新课

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的介绍有趣的数学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从中学习数学知识、启迪智慧、拓宽视野。

例如,我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这一内容时,采用了以下的故事导入:

古时候,某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并獻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要奖励这位大臣,大臣不好推托,就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米、16粒米、32粒米,……一直放满第64格!”

“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我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那么多米粒!”

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认为国王能满足大臣的要求吗?

实际上要满足大臣的要求,国库里应有2的64次方减1粒米。以100粒/克计算,约为1844.67亿吨!这是怎样算出来的呢?学习“有理数的乘方”就明白了。这样的故事导入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吸导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

(四)悬念、设疑导入新课

悬念导入是设置情境利用与学生已有观念或知识造成的认知冲突来导入新课的方法。 它使学生置于认知矛盾中, 学生单凭现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暂时无法解决,故容易激起他们解决矛盾的强烈求知愿望,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始探究。

例如在教学“相似多边形”这节内容时(教师给出图形),教师提出疑问:在一块长方形木板的四周, 镶上等宽的木条, 得一新长方形,内外两个长方形相似吗?学生齐答“相似!”产生这种错误的根源在于学生们把日常生活中的“相像”当做了数学中的相似。此时,当教师把学生认为“千真万确”的生活经验否定时,学生十分吃惊, 思维马上被激活起来, 注意力十分集中,由此顺势导入了新课。这种导入方法不仅可以集中注意力,而且有利于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头脑中打下深刻的烙印,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明白科学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马虎,某些结论在没有经过严谨的科学分析之前是粗浅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十分有益。

(五)实验导入新课

实验导入是指通过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或引导学生一起动手实验来巧妙地导入新课。通过实验演示导入能使抽象空洞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这样导入印象深刻,符合中学生的好奇心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

我在教学“等式的性质”时就用一架天平实验演示:让学生在天平两边的秤盘里,放着重量相等的物体,然后在两边的秤盘里加上(或拿去)重量相等的物体;或者把两边的秤盘里的物体的重量都扩大到原来的相同倍数(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让学生观察天平加上(或拿去)物体后仍旧是否平衡。学生弄清实验现象以后,随即引导学生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变化后的情况也是否与实验现象相吻合。最后,在学生已掌握实验现象的基础上直接引入等式的性质。

三、结束语

初中数学习题训练的有效性 第12篇

一、章节复习, 回归书本, 加强对教材例、习题的挖掘

大多数学生在复习时都沉溺在各种复习资料中, 尤其是数学模拟试卷或新颖试题.而教科书则成了参考书, 或者干脆把教科书放到一边了, 总觉得“教科书的内容太简单了”.其实任何解题方法的产生都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 而这个基础就是教科书的知识结论、思想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要忽视教科书的基础示范作用, 虽然靠题海训练也可以记住很多重要方法, 但是如果这些方法之间没有很好地联系到一起, 就会造成学生在遇到一些难题时没有思路, 想不到用什么方法解决.事实上很多中考题都是通过对课本中基础题目直接引用或稍作变形得来的.因此要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用好教科书.

例如, 复习“直线、线段、射线”这一节内容时, 我把主要知识编码成 (1) 一个基础; (2) 两个要点; (3) 三种延伸; (4) 四个异同点.这种复习提纲一提出, 学生思维立即活跃, 有的在思维, 有的在议论, 有的在阅读课本, 设法寻找提纲的答案, 我趁势把知识进行必要的讲解和点拨, 其答案如下: (1) 一个基础.是指以直线为基本图形, 线段和射线是直线上的一部分. (2) 两个要点. (1)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1个交点. (3) 三种延伸.三种图形的延伸.直线可以向两方无限延伸;线段不能延伸;射线可以向一方无限延伸. (4) 四个异同点. (1) 端点个数不同; (2) 图形特征不同; (3) 表示方法不同; (4) 描述的定义不同.这样让学生明确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提高复习效率的有效性.

再如, 复习“平移”这节内容, 平移有其特有的重要性, 无论是中考还是平时的训练, 在解答有些能力题的时候, 运用平移的知识可能会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在复习的时候要把平移概念剖析到位, 具体细化到以下五点:

1. 平移过程中, 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

2. 平移过程中, 注意平移的距离, 特别是有关求函数的关系时, 要注意平移的距离对函数分段的影响.

3. 平移过程中, 注意平移距离对某些几何图形的位置、形状、大小, 直线与直线交点的方位等的影响.

4. 平移过程中, 由于图形平移的距离的变化, 会导致一些直线的交点随之变化, 当交点越移过某一定点后, 所得出的结论往往可能发生变化.

5. 平移过程中, 存在对应线段的平行与相等关系, 因此要多考虑利用这些隐含关系, 因为这些隐含条件的存在, 所以还要注意三角形的全等和相似.

如果在复习教学中能很好的注意这几点, 相信在以后涉及教学“平移应用”的时候会起到很大帮助.

二、例题讲解, 归纳强化变式训练

对于常规题型, 学生必须经过适量、适当训练才能达到很熟练的程度.要求学生每练一题就是一次对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一看到这类问题马上就是能想到涉及这类问题的相关知识点及解决它的常用方法.同时还要注重知识体系的形成, 不能只是简单地重复、记忆, 更重要的是应从本质上发现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从而对其加以分类、整理、综合, 形成知识网、知识链.总结过程中重要的是数学解题的思想方法.如: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运动与变换的思想方法等在复习过程中要加以归纳训练.训练过程中要注意纠正学生在解答中的不良习惯, 掌握正确的答题程序、答题技巧等.仔细总结失误的地方.解答比较容易的试题时, 要严谨、细致, 不能马虎;解答中档试题时, 要调整好心态, 不急躁;解答较难试题时, 一定要心态平和, 从多个角度入手, 认真审题, 不要轻易放弃.但是这里要说明一点, 解题之前思路的分析很重要.有很多学生做数学题不审题, 有的甚至连题干是什么意思都还没有弄明白就已经开始答题了, 往往做着做着就发现自己的错误了, 然后再改, 这样效率很低.特别是中考的考场上, 这样是很耽误时间的.所以在复习过程中, 一定要培养学生把解题之前的分析作为重点, 在答题之前梳理好自己的思路, 争取一步成功.

对于例题的选择, 要有代表性和最能说明问题的典型习题.要能突出重点, 反映大纲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对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要注意在基础上变化, 要发现和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 注意巩固知识和寻找规律.

例1: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 (0, 0) 与 (-1, -1) , 开口向上, 且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2.求它的解析式.

分析:因为二次函数的图像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 由题意画图后, 不难看出 (-1, -1) 是顶点, 所以可用二次函数的顶点式y=-a (x+m) 2+n, 再求得它的解析式.对于这道题我们可以这样变化, 把例题中的条件“抛物线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2改成4”, 求解析式.变化后, 由题意画图可知 (-1, -1) 不再是抛物线的顶点, 但从图中看出, 图像除了经过已知条件的两个点外, 还经过一点 (-4, 0) , 所以可用y=a (xx1) (x-x2) 的形式求出它的解析式.再如, 把题目中的“开口向上”这一条件去掉, 求解析式.再次变化后, 此题可有两种情况: (1) 开口向上; (2) 开口向下.

在这里要补充说明一点, 二次函数在中考的比例不多, 但在学习和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弄透、练到位, 不然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就不牢靠.此例题由于条件的不断变化, 就不能再套用原题的解题思路, 从而要求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达到了在变化中巩固知识, 在运动中寻找规律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上题还涉及到了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 所以要将一题多解作为一种解题的方法去训练学生.一题多解可以产生多种解题思路, 复习时, 不仅注意解题的多样性, 还要重视引导学生比较各种解题思路和方法, 选择最佳的方法, 从而达到复习目的.

这里再举一个我在教学过程中用到的例子:在直角坐标系中, 直线AB交x轴于点A (4, 0) 和B (0, -3) , 现有一半径为1的动圆的圆心位于原点处,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右作平移运动, 则经过多少秒后动圆与直线AB相切.这是一道典型的与圆有关的多解问题, 要求学生能正确地理解题意, 并能正确的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 这样就能求出符合题意的两个解 (t=37或317) .这个题我把已知条件保留, 只把问题改成求相交时间t的取值范围, 因为学生已经掌握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所以很快答出这个问题的解 (37<t<317) , 这个时候我紧接着就问, 如果我问的是相交的具体时间呢?学生说不能求出具体时间.那我又问, 怎么设置问题才能回答10秒?思考一会, 有几个学生举手, 其中一个说“可以问圆与直线不相离的时间”, 到此, 学生对于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不仅要掌握三种单一的关系, 还要明确“不相交, 不相离”这样词语的含义.

三、习题要归类, 要善于类比, 优化解题思路

考查同一知识点,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 采用不同的数学模型, 做出多种不同的命题.所以在复习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将习题归类, 集中精力解决同类问题中的本质问题, 总结出解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例如在复习应用题时, 可选下列4个简单题目作为例题.

题目1: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10 000米的两地相对而行, 甲骑自行车每分钟行80米, 乙骑摩托车每分钟行200米, 问经过几分钟, 甲乙两人相遇?

题目2:从东城到西城, 汽车需8小时, 拖拉机需12小时, 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 几小时可以相遇?

题目3:一项工程, 甲队单独做需8天, 乙队单独做需10天, 两队合作需几天完成?

题目4:一池水单开甲管8小时可以注满, 单开乙管12小时可以完成, 两管同时开放, 几小时可以注满?

上述4道复习应用题, 题目表达方式不同, 有的看似行程问题, 有的看似工程问题, 但本质基本相同, 数量关系, 解答方法基本一样.通过这样的归类训练, 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做有心人, 加强方法的积累和归纳, 并且善于把知识从一个角度迁移到另一个角度, 真正的做到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学生是否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还要进行加强类比训练, 让学生在比较繁琐的题目中找到相同点, 优化解题思路, 达到解决问题目的.比如2009年中考调研试卷中的一道题:

例2:有甲、乙两个工艺品加工厂, 两工厂均有30名工人, 两个工厂同时接到相同数量同种工艺品的订货单.甲工厂库存该工艺品240件, 乙工厂库存该工艺品300件, 在此基础上, 甲工厂完成订货任务还需要20天, 乙工厂完成订货任务还需要25天.现在两个工厂同时生产该工艺品, 生产5天时两工厂该工艺品总数量相同. (设甲、乙两个加工厂工人全部参与生产, 甲工厂每个工人每天的生产量相同, 乙工厂每个工人每天的生产量.)

(1) 求甲、乙两个加工厂每天各能加工多少件该种工艺品?

(2) 若在两厂生产工艺品的过程中, 又都同时接到与上次数量相同的该工艺品订货单, 并且要求甲、乙两工厂完成这两次总订货量的时间均不超过55天.甲厂在完成第一次的订货量后, 又生产了10天, 为了使甲、乙两厂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两次总订货量, 甲厂派部分工人到乙厂帮助生产, 则甲厂向乙厂有多少中派人方案?

上述这道题目的第一问比较简单, 学生可以依据题干中给出的等量关系来完成. (甲厂每天生产48件, 乙厂每天生产36件) .但是对于第二问, 学生完成起来就不会那么简单了.

分析:大多数人在读完题后马上就会想到利用“两工厂完成这两次总订货量的时间均不超过55天”来考虑列不等式组求解, 那么我们就按照这种常规的想法把这个问进行下去.

在上一问及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我们要明确: (1) 第一次订货的数量 (1 200件) ; (2) 甲厂每人每天的工作效率 (3048件) ; (在分析这个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会很自然地想到乙厂每人每天的工作效率, 但是细心的学生会发觉“甲厂派部分工人到乙厂帮助生产”这句话, 所以没有必要考虑.) (3) 题干中提到“甲工厂完成订货任务还需要20天, 乙工厂完成订货任务还需要25天”以及结论中提到的“甲厂在完成第一次的订货量后, 又生产了10天”这两句话中隐含了一个条件, 就是“乙厂在完成第二次的订货量后, 又生产了5天, 5天之后才接受的甲厂的帮助”,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条件, 很多学生往往注意不到, 这就导致了列不等式组的错误, 从而导致问题求解的失败.有了以上的准备工作, 列不等式组就不难了:

解:设甲厂向乙厂派a人.

但是在这个不等式组中涉及到了繁分式, 在求解的过程中又会遭遇很多的麻烦, 接下来引导学生考虑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

同样也是抓住“不超过55天”这句话来分析问题, 我们除了能想到上面提到的列不等式之外还能想到“要是工作的时间就是55天的话, 那两个工厂完成的工艺品总量应该不少于两次订单的和”.

即:设甲厂向乙厂派a人.

从以上两个角度分析了该问题, 学生可以对比哪一种方法比较好理解, 比较适合自己.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应从多角度考虑的意识, 真正达到优化解题思路的目的.

四、数学要贴近生活, 培养知识实际应用能力

我们总说“数学源于生活, 又回到生活中去”.在很多练习以及中考试题中都会出现贴近生活的题目, 所以复习过程中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材中常见的与生活相较贴近的问题背景.

2. 日常生活或社会关注的问题背景.

例3:明明和爸爸、妈妈三人玩跷跷板, 三人的体重一共为150千克, 爸爸坐在跷跷板的一端, 体重只有妈妈一半的明明和妈妈一同坐在跷跷板的另一端, 这时, 爸爸的那一端仍然着地, 请你猜一猜明明的体重应小于 () .

A.49千克B.50千克C.24千克D.25千克

分析:这就是一道实际生活中的不等式的应用题, 让问题在一个学生熟悉的情景中出现, 让学生自己建立不等式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例4:广东移动通讯公司开设了两种通讯业务, “全球通”使用者先缴50元月基础费, 然后每通话一分钟, 再付0.4元;“神州行”不用缴月基础费, 每通话一分钟付话费0.6, 若一个月通话x分钟, 两种通讯方式的费用分别为x和y元.

(1) 写出两种通讯方式的函数关系式.

(2) 一个月内通话多少分钟, 两种通讯方式的费用相同?

(3) 若某人预计一个月内使用话费200元, 选择哪种方式较划算?

分析:此题选用与生活中的话费问题, 结合函数图像,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例5:某农户想利用一只135°的墙角砌一直角梯形鸡舍, 现有一批可砌10米长墙的砖块, 试问BC为何值时才能使鸡舍面积最大.

分析:本题可以设BC=x, 则CD=10-x, 再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和几何知识, 设梯形的面积为y, 建立二次函数模型, 找出x的取值范围, 求函数的最大值即可解.

上一篇:布局需求下一篇:物联应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