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小型体育馆

2024-05-21

高校中小型体育馆(精选9篇)

高校中小型体育馆 第1篇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09级学生中各班的小队长, 共计27人, 其中第一、二学期时27人, 第三学期时, 有个别专业不上体育课的, 有小队长23人。

1.2 研究方法

(1) 座谈访问法:通过与学生座谈, 了解学生的一些感受和想法。

(2) 问卷调查法:采用课下发放问卷, 教师集中说明填写方法, 即发即收, 发放调查问卷60份, 回收60份, 回收率100%。

(3) 数理统计法:数理统计分析法对实验和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小团队教学中小队长培养的基本结构

2.1 确定角色, 明确责任

在新生第一次课时, 即进行分队, 由各队自己选出自己信任的队长。在课上教师就要明确小队长的角色。小队长是为大家服务的, 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 是教师布置课上和课下训练任务的实施者。

小队长的具体责任是课上:积极学习新动作;在分队练习时, 组织队里队员练习;有比赛项目时, 协调组织队员, 进行比赛。课下, 自己找时间、找地点带领队员练习教师布置得课外作业。

2.2 设定目标

在小队长选出后, 就要召集小队长开会, 说明本学期的教学大纲和进度, 以及教学任务。教师根据教学任务设定出每次课的教学目标, 并让个小队长根据这个目标来设定自己团队的目标, 将具体的目标写出进行复印, 教师各个小队长各留一份。在每节课结束时, 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2.3 赋予权力

小队长要管理队员, 基于一个为大家服务的原则, 但对于个别不服从训练安排的人员, 小队长把每次的训练考勤记录好, 对于达不到训练总课时2/3的学生, 小队长有权利向教师申请, 不让这样的学生和团队一起考试, 教师单独考核, 这样的学生在考试时得起评分数要低于其他团队考试的起评分。

2.4 激励措施

把每次课团队的比赛成绩与队长挂钩, 期末时根据各小团队的成绩来评定小队长的成绩, 小团队各项成绩指标第一的队长, 评为优秀小队长。优秀小队长有10分的奖励分数。

通过这种模式, 在班级内形成一种小团队之间的良性的竞争氛围, 整个小队在队长的带领下积极主动地去练习。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技术动作

通过表1可以看出, 小队长在三个学期中的综合成绩有明显的进步。特别是到第三个学期时, 优秀的比例已经占到了80%以上, 这充分的说明了小队长在自身有任务的情况下, 自己在各方面都要求自己进步, 这样才能带领其他人, 才能使其他人信服。

3.2 自信心

在第一学期开始时, 利用一个心理测试试题对小队长进行了自信心方面的测试, 在第三学期结束时, 利用同样的试题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对小队长进行了一个心理测试——自信心的心理测评, 80%以上的学生的得分在25~40分之间, 在这个分值之间的说明:“你对自己信心十足, 明白自己的优点, 同时也清楚自己的缺点”。这个数值充分说明了, 学生在自信心方面有了很大提升, 这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如表2) 。

3.3 组织能力

从刚开班时学生不会喊口令, 不会组织调队, 到第三学期结束时, 100%的学生能够快速、合理的调队组织练习。每一个人都能够单独的组织起一场比赛, 一个训练项目。在第三学期时, 每节课中都拿出20min的时间交给其中一个小队长, 让她自己来组织全班的准备部分的课程, 实践也证明了90%的学生能够有条理的组织全班学生进行练习。

3.4 人际关系

通过座谈, 100%的学生表示:在做小队长后, 与周围人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当学生做了小队长后, 思考问题时就要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上, 为队里的队员服务, 别人才能更加信服, 整个小团队才能具有凝聚力。时间久了, 小队长的威信就建立起来了。

通过以上的分析, 可以看出, 在团队教学中, 扮演者重要角色的小队长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 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实施者。通过确定角色, 明确责任—设定目标—赋予权力—激励措施这样一个培养的模式, 可以成功地将小队长从一个普通学生塑造成一个能组织, 能训练, 能领导的学生干部。这样也就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摘要:在高校体育的教学改革中, 小团队的教学模式在2003年时就被提出, 经过几年间多人次的研究已经成熟。可是小团队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角色——小团队队长, 却很少有提及。教师从40个人的班级中, 选拔出4个适合做队长的人选, 又怎样把这4个人培养成有很强的组织能力, 领导能力, 能够带领全队积极训练, 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这样的学生领导呢?根据三年来对小团队教学中对小队长培养的经验, 总结出一个培养模式。

关键词:小团队教学,小队长,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云琼菁.“小集团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3.

[2]彭勇.高师体育专业术科“合作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1 (4) :528~530.

中小学体育教学常规与体育教师职责 第2篇

一、体育教学常规

(一)课前常规

1、每个学期开学前,教师必须依据教研组统一规划的水平教学计划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出教学进度交教研组讨论和审查,然后根据教学计划中选择的教材定好单元教学计划。

2、教师应于课前一周写好教案(包括雨天课)。

3、上课前必须提前10分钟到场检查和安排场地、器材,不得在课中借还器材。

4、教师课前5分钟带教案、检查和整理好自己的服装仪表、穿好运动服装,按时到达规定的集合地点。

5、教师在课前应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学生若因伤、病或某些特殊情况,不能正常上体育与健康课时,课前应主动向教师说明情况(女生例假可通过组长说明)。

(二)课中常规

1、按时集合上课。由体育委员在指定地点集合整队、检查人数、向教师报告,教师应做好记录,并检查学生服装等。

2、学生上课服装,应穿轻便服装、软底鞋(最好是运动服装和运动鞋),不带有碍学练的物品。

3、上课礼节,师生问好!教师宣布课的内容与目标,并提出教学要求。

4、凡病弱学生或女生例假都应到场集合并见习,然后由教师安排适当的活动或服务性工作。不得在见习时聊天或做其它事情,未经教师准许,不得擅自离开课堂。

5、教师要经常教育学生爱护公物,对破坏公共财物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教育,学生在课中应自觉爱护场地器材。

6、对一些器械、投掷、中长跑等项目,教师在学练前应提出安全要求,做好准备和整理活动。进行体操教学时,必须安排保护帮助;进行投掷教学时,必须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进行学练;上游泳课时,必须加强安全教育,编好小组,宣布安全规则。

7、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大胆管理,严格要求。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学习,刻苦锻炼,不准在课中嬉笑打闹;若碰上突发事件要果断处理。

8、在体育与健康课中,教师与学生均不得无故离开课堂。因故不能上课者,必须按规定手续请假。

10、教学过程,教师要经常注意教学环境的卫生,场地、器材要打扫干净。

11、按时下课,下课前教师要集合全班学生,对本次课进行小结,预告下节课的内容与要求,安排学生轮流值日,然后举行礼节性告别。

(三)课后常规

1、下课后,值日生应按照老师要求收好器材,保证下一节体育与健康课的正常进行。

2、课后教师应主动征求学生的意见,及时写好课后小结。

二、体育教师职责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教育、体育方针,努力钻研业务,树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和“终身做好体育工作”的思想,努力做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

2、根据上级对体育工作的指示、学校的教育计划、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及国家颁布的有关制度、法令、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和体育方面的规章制度,深入钻研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教法,了解学生和教学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单元、学时教学计划。

3、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学生和教学实际情况、钻研教材教法的基础上,认真备课,努力上好体育与健康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切实组织做好早操、课间操(或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积极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抓好运动队训练和校内外各项体育竞赛工作、以及其他各种体育活动。

5、协同校医定期检查学生的身体,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体育卫生教育和形态、身体机能、素质的测定工作,建立学生健康卡片,定时上报,使学校体育工作与卫生保健工作密切结合。

6、提倡勤俭办体育,自己动手,自制体育器材,协同总务部门做好场地、器材的修建、选购、维修和保管工作,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财物。

7、做好学校体育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培养校内体育活动的骨干力量。

8、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对学生要爱护、严肃、热情、严格要求、耐心说服,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

9、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定期向领导汇报情况和问题,并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高校中小型体育馆 第3篇

本文中的高校网络舆情指主要来源自高校环境中的网络舆情, 而其影响不仅局限于校园内部, 与一般网络舆情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大学校园是一个小社会, 生活环境相对独立而封闭。大学生在网络论坛空间, 更能找到适宜的谈论话题, 同龄人之间更能够相互包容, 因此发表网络言论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群体的青睐。高校网络舆情与学生利益相关联, 一般形成于与校园有关的网站以及学生关注的论坛, 受众面集中, 地理范围集中、上网方便、时间相对闲暇, 信息需求度高, 网络主体又较一般公众更为社会所关注, 它的渠道也非常广泛, 涉及目前已经广泛使用的各种网络传播平台, 如学校新闻网、校园BBS、百度贴吧、网络论坛、Blog、SNS社区网站、即时通讯工具、公共电子信箱、内部管理信息系统、播客、微博、维基 (WIKI) 、RSS聚合新闻、网上调查和签名、网络新闻及跟帖等。

高校网络舆情虽然网络舆情的参与者比较广泛, 但传播主体主要是大学生;舆情内容丰富多样, 包括了对校园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校园管理以及其他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关注;表达情绪上来看,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大学生在思想上不够稳定, 单纯、容易情绪化, 且大学生生活环境单一, 信息来源较闭塞, 社会经验较少, 易被引导形成一边倒的网络言论, 这一点从各大校园BBS的主页热点帖子有所验证;每个高校网络舆情的集中传播地几乎都有某些活跃分子积极发帖跟帖, 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担任了“意见领袖”的角色, 其他的学生很容易被他们所感染进而认同或者反对其言论, 形成关注热点。近年来复旦大学大学生黄山遇险、清华大学“真维斯楼”冠名风波、西安外国语大学本科生违规参与高考阅卷都是网络上广受关注的校园热点, 也考验了校方在网络舆论时代对公众的应对能力。

根据对北京地区高校进行的调查, 有自建网络论坛的几乎都是大型高校, 中小型高校 (在校生人数在15000以下) 很少有自建的网络舆情传播平台, 校园网络舆情的传播几乎都依赖于商业网站, 例如百度贴吧及各种在线论坛等, 其主要传播平台有以下几类:

1) 电子公告板 (BulletinBoard System, 简称BBS) 。国内很多高校都开办了BBS, 其中历史较长影响较大的如北大未名站和水木清华站, 影响力甚广, 同时在线人数可观, 是其校内师生发表言论和交流思想的主要场地, 在社会上也广受关注, 一些媒体记者也时时关注高校BBS寻求新闻线索。综观各大校园BBS, 公共信息版面和各类专题讨论版面是评论类信息内容的传播途径。一些热帖 (较受关注的帖子) 主要涉及学校管理事务、大学生心理情感、学习生活、社会政治问题。高校BBS内容以校园原创为主, 转载自其它网站的内容较少, 这是高校BBS内容来源的显著特征。而且涉及到学生的切身利益的事件 (学习生活) 最可能登上BBS的“十大”之类的头条, 当然学校的专业特色和所处环境也会对BBS的建站风格有影响, 如南方的高校和北方的高校关注的热点有区别, 这点本文不作探讨。BBS具有交互性强、信息传播量大、传播迅速、范围广、时效性强、超文本、用户群数量大等特点, BBS成为大学师生通过网络交流的主要平台, 被人称为高校网络舆情的“晴雨表”。BBS有着诸多优势, 但是有很多高校尤其是中小型高校并没有投入力量建设运营校园BBS, 原因在于BBS具有的匿名性、简易性特点是“双刃剑”, 方便使用的同时降低了使用者发言的门槛, 审核言论的“把关人”在网络中的作用弱化, 如北大未名BBS只针对校内用户, 实名注册, 匿名发言, 监管言论还是有一定的难度;BBS的互动性较强, 发言集中, 一些热帖跟帖不断, 如有负面事件则“滚雪球”效应波及校内外, 对管理方造成难题;

2) 社交网站 (SocialNetwork Site, 简称SNS) 。国内的SNS以人人网 (校内网) 、开心网、原始村这3个SNS网站为代表, 据调查高校大学生较常使用人人网。这类网站按照六度分割理论, 以用户个体为中心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不断放大, 最后交织成为一个大型网络, 发掘了单个的个体和个体之间新的社会联系, 比起传统的BBS成员以讨论主题分类联系, 方式更加多元化主动化, 有相似的网络使用习惯和相似的朋友都会成为建立联系的因素。人人网的基本框架是由个人主页、本人的好友网络和新添加的公共主页构成, 是目前一些没有校园BBS的大学生主要的交流平台。大学生通过该网站包含的日志、分享、微博功能进行交流, 同时也包含BBS中以爱好、所属专业、所属班级等的传统凝聚方式。据对笔者所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调查, 几乎所有班级成员都在人人网上注册交流信息。人人网将校园BBS和网络校友录功能整合, 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形成了一个打破“在校”界限的平台, 毕业生也可以随时关注学校里的话题和事件;

3) 贴吧。百度贴吧于2003年成立, 在高校学生中风靡一时, 据2012年2月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百度贴吧统计, 中劳家园吧共有主题数7385个, 贴子数134411篇, 可见贴吧是他们较多登陆参与的网络舆情传播平台。贴吧通过用户输入的关键词把握用户需求, 自动生成讨论区, 用户自主参与或发布自己感觉兴趣的话题和信息。高校贴吧的话题集中于与本校相关的事件, 涉及到本校师生所关注的热点, 往往围绕本校校内集中的主题来展开交流进而形成校园舆情。高校贴吧的用户一般来自本校的各个院系、专业以及年级, 缺乏一致的动机和组织, 发言跟帖多数是无意识的跟风居多, 主题和回应者都比较散漫。这是高校贴吧的显著特点。而以各高校名称命名的贴吧大部分是会员自发建立, 所在高校没有管理与审核的权限。吧民发布可以随意发布信息, 缺乏把关人的有效监管, 部分参与者在贴吧散布不良信息, 渲染负面情绪, 不利于高校对网络舆情的有效监督干预;

4) 网络即时通讯工具 (ICQ、MSN、QQ) 。深圳腾讯公司的QQ国人耳熟能详, 也是国内网民最常用的即时通信方式。经过十余年的发展, 据统计QQ已经拥有10亿注册用户, 同时在线人数也早突破了1亿人, 足见其影响力之深远。QQ的主要功能是聊天, 用户通过语言符号和音视交流, 辅以文件传输存储、共享等技术手段, 进行点对点单聊及点对面的群聊及各种娱乐休闲活动, 各成员也可创建组内QQ群在组群中相互沟通、共享信息。QQ传播具有双向性、互动性、能动性、多向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它的显著特点是接收信息的对方是确定的, 不同于网络社区论坛、BBS信息的受众是不确定的, 经QQ发表的信息比较零散没有权威性, 一般有确定的接收对象, 用户可以转发给他人有兴趣的信息。目前QQ是高校师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工具, 在高校里不乏用QQ管理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教务教学人员, 如使用QQ和学生交流作业考试情况、课程反馈等, 方便迅捷;一些重要通知好文件可以放在QQ群的通知和共享栏, 方便学生下载阅读, 节省了资源;教师和学生在QQ上也可以交流思想, 增进了解, 创造和谐校园;QQ的每日资讯弹出窗口也有利于大家获取新闻、增长知识。当然QQ也有着缺点, 如即时信息记录保存时间短, 虚假不良信息在QQ上传播较容易迅速且较隐蔽封闭, 对高校师生来说, 上QQ的时间并不一致, 也不利于有效的沟通;

5) 博客 (Blog/Weblog, 网上日志) 。博客是以贴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呈现的、按时间索引组织的网上出版内容。作为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博客使基于受众传播的“他媒体”逐步转换成“自媒体”, “议程设置”趋向个人化和非权利化, 强化了个体的主体意识。博客的作者和受众能够做到实时互动。在每个博客个体的触角都可以无限延展, 融入到整个网络社区里。博客遵循的是一种自我写作、自我编辑和自我出版的模式, 加上RSS和超级链接技术, 博客传播呈现非线性的互动模式, 其交流方式及时直接、反馈真实而迅速、信息广泛共享。博客空间主体一般具有开放性、隐匿性、虚拟性等特点, 任何博客用户只需简单注册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博客空间没有身份、等级、地位的差别;博客空间中的交往更具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内容多元丰富。大学生是主要博客使用群体, 博客文化的复杂性和多元价值取向, 使得处于青春期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够完善的他们面对琳琅满目的信息无从选择, 容易迷失自我, 面对虚假反动信息缺乏辨识力和抵抗力, 这要求高校加强网络思想教育管理, 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和法制观念。目前博客也被广泛应用在高校日常教学生活中, 师生可以利用博客进行教学研讨, 提升了网络教育水平。目前比较成熟的博客系统都允许导入RSS链接源, 教师可以自动跟踪学生的学习, 进行个性化辅导辅导;

6) 微博。微博是WEB2.0的最新表现, 最早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 中国继而出现了饭否、嘀咕等微博网站, 现在很多门户网站都已经开办了微博版块, 新浪更投入了巨大财力人力建设微博, 可见微博是现今最受关注的互联网传播平台之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是微博兴起的动力, 微博用户可以使用网页、WAP页面、手机短信彩信、即时通信工具 (QQ等) 、开放API接入的第三方互联网工具 (微博页面、博客、E-mail) 发布信息, 用户可以加关注、评论、转发和私信, 其关注者 (粉丝) 立即可以看到并发表相关评论, 这一传播过程充分体现了互动性、能动性、多向性与时效性, 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兼接收者。微博和博客不同, 一般有字数限制, 这是因为微博的产生和移动互联设备技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很多人都是通过手机来发布微博, 这就限定了字数不能像网络日志那样长篇大论, 这种短小精干、碎片式的传播方式方便快捷, 但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深入地探讨话题, 只能蜻蜓点水一掠而过。中国微博的一大特点就是十分关注时事, 很多社会问题在微博上第一时间得到传播转发并引起裂变式分众传播的蝴蝶效应, 突出了自媒体的特点, 强调了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发新闻发动态。微博可以看做是“缩微版的博客”, 在高校师生中也备受关注。至2011年底有60余所211高校都开办了微博, 新浪发起建设了高校微博协会, 高校教学管理部门也利用微博来进行教学招生工作, 比较著名的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微博、武汉大学官方微博 (粉丝数量过十万) , 腾讯的高校招生办微博圈包括了185个重点及普通高校招生微博。微博的最大缺点是大部分发布的消息都是没有多少新闻价值的碎片式“呓语”, 这是由于发布微博的成本极低, 而相应的信息筛选机制不健全, 造成了大部分用户的微博主页都是无意义的消息, 即使重大新闻事件由于字数的限制也无法深入报道。高校微博要想保持长期的关注, 及时更新必不可少, 微博的优势就在于迅捷的发布速度;高校要利用好微博, 面向公众提供服务和教育信息, 让微博成为社会实时了解高校的窗口;

7) 校园网。每所高校基本都有自己的校园网, 这是发布校园官方信息的主要通道, 校园网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科研、各项管理工作和各类信息交流沟通的应用平台。是一个对校内校外宣传和交流的窗口, 主要是为学校各部门和全体师生提供快捷的信息, 为社会开放一扇了解高校情况的窗口。校园网站的主要功能为师生提供信息服务、发布教育教学信息, 同时综合各系部的网络资源形成素材库, 校园网最主要功能还是为教学服务。校园网的历史较长且各校都投入建设, 在此不作专门研讨;

8) 其他。包括网络论坛、门户网站新闻及跟帖E-mail、公共电子信箱、内部管理信息系统、播客、维基 (WIKI) 、RSS聚合新闻、网上调查和签名等, 这些是较为传统的网络舆情表达平台。

在2011年网络舆论载体中, 微博影响力持续壮大, 传统的网民集散地如论坛、博客、新闻跟帖则逐渐失去优势地位, 社交网站以及移动互联的传播力拓展到各个阶层的网民, 全媒体时代众多网络舆情载体异彩纷呈, 更新了舆情的传播方式, 也促使有识之士对此现象进行研讨。在这种网络环境下, 中小型高校采取何种网络舆情传播平台, 取决于自身的实际条件和校园文化氛围。

中小型高校由于自身的资金和人力资源限制, 以及大多是特色专业为主缺乏大型综合类高校的文化氛围, 大部分中型高校都没有投入建设自己的BBS, 微博也主要用于招生和教学管理, 部分管理者担心网络舆情不利于管理控制, 造成了中小型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平台主要依托外部商业类网站, 弊端在于完全开放的社会网络环境其实更加不利于负面信息的管理监督, 虽然由主办网站负责, 从校园网络舆情的长治久安来看, 无论何种规模大小的高校都有必要设立专门的部门和人员管理舆情。笔者认为较可行的途径是在校园网上开辟专门版块传播校园网络舆情, 明确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主体, 加强完善管理制度, 规范学校新闻发布工作, 做到既满足学生交流信息和反映问题的需要, 又要保持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实际操作层面可以培养一批网络宣传员和“意见领袖”, 定期培训进行校园网络舆情的及时管理, 参与网络热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建立舆情收集、分析、研判机制,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 在保证信息沟通渠道畅通的同时, 积极组织专业力量对舆情进行分析、研判, 最终实现对网络舆情的正确疏导。

摘要:高校网络舆情近年来广为各界关注, 高校如何引导校园网络舆情, 是一个需要研讨的问题。中小型高校由于专业特色化、师生人数少, 其网络舆情传播平台和渠道多依托社会网站, 这种传播模式虽然减少了校方的管理成本, 但是弊端在于不便监管引导舆情的正确发展。故在此探讨了高校的网络舆情传播途径, 提出中小型高校要立足自身条件, 以建设校园网为依托, 全方位多模式的传播校园网络舆情。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中小型高校,传播

参考文献

[1]郝英杰, 马海红, 彭军林.高校网络舆情形成规律分析[J].北京教育·德育, 2010 (6) :13-15.

[2]马晓玲.QQ传播模式及特性探析[J].东南传播, 2008 (4) :78-80.

[3]全国50多所重点高校开通微博.http://news.sina.com.cn/c/2010-12-15/105221645693.shtml.

[4]杜坤林.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生成与干预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 (6) :76-78.

[5]姚小波.从贴吧热看高校有效沟通机制的建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10 (7) :257-259.

[6]祝华新, 单学刚, 胡江春.2011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2012-01-20.人民网舆情频道, http://yuqing.people.com.cn/GB/16698341.html.

[7]张合斌.高校百度贴吧舆情研究[J].网络传播, 2009 (9) 下半月:122-123.

[8]张彦, 赵靓.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途径及传播特点分析[J].消费导刊, 2010 (2) :157.

[9]米卫娜.试论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监管的重要性及其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2) :156-158.

高校中小型体育馆 第4篇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基本方案

我国农村广大中小学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学校体育教学起步较晚。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体育中的实践应用相对滞后。由于教师缺乏相应的计算机知识、或缺乏使用热情,而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限制了计算机辅助学校体育开拓领域。我校积极开展了实践和探索活动,对计算机辅助体育教学的方法、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有力地推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给体育教师展示了一种全新的体育教学辅助手段;然而目前也只停留在“研讨、演示、观摩”的水平,很少普遍应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去发挥其作用,也更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计算机辅助学校体育中应用实践、创新和理论研究。

运用计算机辅助学校体育工作,能使学校体育教学与管理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随着课题深入研究,计算机在学校体育中的实践应用活动的开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提高与发展,必定会在学校体育中产生更广阔的应用领域。

1、课题研究思路: 教育部近日发出“十五”期间推进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当前信息化己经引起中小学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深刻变革,需要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师资队伍。信息素养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是教师教育改革发展中受到普遍关注的新热点。

我国中学校园信息化网络已经普遍建立,如何尽快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化生存环境,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具有自主获取信息,分析、加以处理、更新信息的能力,是每一位师范生在信息时代所具各的“信息素养”,也是我国中学教师教育改革面临的重人课题。

我国在信息化环境下围绕培养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的实验研究刚刚开始探索,本课题旨在通过对中学体育教师知识和技能传播,提高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造性学习和进行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为培养出适应21世纪信息时代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合格教师探索新的研究领域。由于目前信息素养教育是现多样化、立体化发展的态势,因此在学校中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应该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主,使信息素养培养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课前、课中、课后)和全方位(校外与校内、潜在课程与显性课程、专门的信息素养课程与学科教学渗透相结合)之中。

2、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目前国内较新的行动研究法来进行。所谓行动研究是指研究课题来自实际工作者的需要,研究在实际上作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共同参与完成,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动为目的的研究过程。在本课题中,通过教与 学的活动,让师范生积极参与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处理,在研究中去发现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信息素养。

3、课题研究途径

通过开设《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时代学习》等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网络多媒体技能培训、实验,组织兴趣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形式,使教师学会在信息化环境下高效学习;同专业背景的人在交流协作中学习;学会在研究和创造中学习。

4、课题研究目的

通过课题实验,使体育教师在以下述能力方面有所提高。(1)信息意识方面

理解信息时代的特征,形成全面开放的新型时空观念,养成通过各种媒体吸收最新信息的习惯。

(2)信息技术方面

能掌握从网络文献中有效检索到所需要信息的能力,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会接收、发送Email、会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网页。

(3)信息能力方面

学会通过采访、调香、文献检索、网络查询、实验验证等途径,全方位收集信息,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尤其是学会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

(4)信息道德方面

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道德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益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负责任的使用俗息技术,不在网上传播、发布不健康的、不负责任的言论。

5、课题研究主要措施(1)课堂讲授:通过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时代学与教》等公共课程,在多媒体、多功能教室进行,对师范生进行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培;

(2)自主、研究性学习:组织若干学习小组,通过校园信息网和电子图书阅览室,学会正确收集、处理、应用各种信息,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

二、课题研究阶段:

(一)2016年08月:成立课题组、课题组分工,课题申报论证、理论学习、聘请顾问、制订课题实施方案。

(二)重点突破,形成特色(2016年09月2017年02月)

1、采用集中研讨,反复观察,评教、评学方式,达到重点突破的目的;

2、在重点突破获得基础上提出课型设计的指导思想,课堂教学的基础程序及创作等指导思想。

(三)扩大成果,形成课型(2017年3月-2017年6月)

1、利用公开教学,巡回讲学,教具展览等形式,扩大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2、2017年上学期结束前举办首届“一学”、“二练”、“三赛”课型优质评比活动,加强宣传,摧动工作,表彰先进。

3、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研究,初步形成“学、练、赛”的课程。

(四)全面总结,构建模式(2017年7月--2017年8月)全面总结,明确“学、练、赛”课型的教学思维,教学基本程序基本方法与实际问题。

(五)2017年9月: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邀请专家现场结题、观摩活动

三、PPT多媒体课件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应用 1.PPT多媒体课件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

运用PPT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山于某些教材内容的枯燥或教师的讲解语言空洞、抽象,教学单调,呆板导致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不感兴趣。这是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存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的学习。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直观、生动的特征,提供新颖性、奇特性、趣味性、针对性的教材,创造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 和启发。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中就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使学习锻炼变得轻松有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制作课件的时候要注重教学情景的设计。我在篮球理论教学时,先让学生观看一些NBA明星的特写镜头,如乔丹跳起飞身上篮特镜动作、姚明面对刘易斯的防守跳投的动作等,全班学生情绪高涨,被课件中精彩的画面吸引住了,很快进入本课所设置的情景,产生了学习的兴趣,获得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

2〃PPT多媒体课件紧密结合实践课。

体育与健康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灵活应用与创造新的运动技能。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一个新的运动技能形成,必须依靠教师的言语讲解技术要领、示范动作过程等。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的特长和年龄、运动难度、动作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所以我们要运用PPT多媒体课件展示以弥补实践课教学中的不足。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体育大赛中高水平运动员的动作或动画,并运用慢放或暂停等手段加强学生记忆,使之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我在教单杠第二套动作时,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很难自如地完成动作,我在可见中运用动画效果来掩饰这套单杠动作,并通过慢放、暂停分析这些动作,让学生能够很清楚地看到整个运动过程,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在新手可开始时,尽量安排一定的课时利用PPT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讲解运动原理和生理学,把学生的认识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在短跑教学中,摆臂动作是教学难点。我让学生看一些图片,使他们了解优秀运动员的正确跑姿,通过相关的动画效果了解肌肉构造和动作生理原理,让学生了解整个摆臂过程中,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最佳运动角度是多少,为什么这样的摆动角度是最佳角度?它在整个跑的技术动作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了解 了这些问题,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老师的动作讲解,而不是单纯的模仿。一些难度较大、比较复杂或瞬间完成的动作,在教师示范的时候学生很难清楚地看清。在课件中要将复杂的、高难度的或在瞬间完成的动作技术用慢镜头或组图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清楚地看清技术动作的整个过程。在课件的制作中,要把动作的技术难点、重点和常见错误制作进去,使学生能够了解技术难点和重点,避免和改正常见错误。

3.通过PPT多媒体课件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体育技术的提高是一个“练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练习……”的过程,学生不单单只是在练习,还需要用头脑去思考、分析,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探究学习的能力。在学生练习中我们可以拍一些照片或录像,和学生一起观看,再观看正确的动作技术。和学生一起分析整个动作的全过程,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在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我在学生作单手肩上投篮练习时,用数码像机拍一些学生投篮照片,并把这些照片制作到课件中,在篮球理论课时和学生一起观看,再观看课件中正确的投篮动作,并请学生讨论、评价动作,指出正确的、错误的,并指出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么纠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体育教师掌握现代技术教学的意义 1.提供大量可供查阅和使用的信息和资料 2.有助于提高实践课授课效率 3.人机互动,身临其境 4.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授课质量

五、PPT在体育教学运用中的思考 1.教师自身要解放思想

一九五九年美国的IBM公司研制成功第一个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PPT),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计算机教学应用时代的到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步伐的不断加快,人类在经过不到半个世纪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走进了校门,进入了课堂。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现代教育0作者,我们应尽早转变观、解放思想,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尤其是计算机与网络的应用技术。只有我们教师自身教育现代化了,才能有教育技术的现代化。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必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我们体育教师只有迎头赶上,积极尝试、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才能不被今大的教育形势所淘汰,才能不被当今时代所淘汰。

2.PPT不能“表面化”,但又不能“一味化”

基于阳光体育运动的中小学体育改革 第5篇

一、阳光体育运动和中小学体育改革“千丝万缕”的关联性

1.“阳光体育, 健康人生”的阳光体育运动的提出。

教育部对学生体育健康监测的一项报告显示, 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调查显示, 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大幅上升, 肥胖学生人数也日渐增加, 学生的耐力和体能素质普遍下降, 肺活量水平较低, 这些都成为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障碍。同时, 中小学不重视学生的体育课, 把精力都放在文化课教育上。体育课课时少, 体育教师配备差, 体育课场地不合格等都阻碍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开展。而阳光体育运动的提出, 是为了把学生从繁重的课堂学习中解放出来, 让他们走出课堂, 走向操场, 多参加体育锻炼, 在体育锻炼中汲取能量, 以更健康的身体、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学习中。由此可见, 阳光体育运动和学生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 二者之间不存在任何矛盾, 甚至阳光体育运动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2. 阳光体育运动是中小学体育改革的“土壤”, 中

小学体育改革要响应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 要贯彻阳光体育运动的思想。阳光体育运动的教育理念是以素质教育为依托的, 它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 它倡导学校的体育教育不仅仅是以发展身体素质为目标的, 还要注重学生心理及其他方面的健康发展。这种体育教育理念是中小学体育改革必须坚持的一个大方向, 它跟中小学体育改革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一脉相承的, 它是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最佳参照。中小学体育改革的进行要以阳光体育运动为“指向”, 这是保证中小学体育改革坚持在正确道路上的前提。

二、基于阳光体育运动下中小学体育改革的重要意义

1. 中小学体育改革贯彻的是“以人为本”的思想,

它把学生的发展作为体育教学的重点,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小学体育改革是以阳光体育运动为契机的, 它要求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及其他方面的素质, 这就要求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要在体育课堂上充分了解学生, 要知道学生想要什么样的体育课,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体育课, 并在此基础上秉着为学生服务的原则设置体育课, 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 让学生自愿参加体育锻炼, 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得到身体、意志等各方面的锻炼。中小学体育改革要求体育教师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 而非教学本身, 要更关注学生的发展, 要注重学生运动兴趣、健康意识, 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意志力、运动技能等各方面的能力。

2. 中小学体育改革是对传统体育教学的一次“破旧出新”, 它能弥补传统体育教学的种种弊端。

传统体育教学把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 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唱主角, 学生作配角, 中小学体育改革后, 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将得到体现, 教学将以学生为主体,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设置体育课。传统体育教学学生体育课考核方式单一,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3. 中小学体育教学将不再以单纯的技能训练和

技能教育为主, 而是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为主, 会给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把学生从过去不爱体育锻炼、把体育课当做可有可无的课程的认知中解放出来, 让学生真正热爱体育, 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同时, 中小学体育改革中, 体育教师会真正想学生所想, 会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增加体育课堂的趣味性, 同时开发出多元化的体育训练内容, 让学生自由选择细化的体育训练项目, 进行自主锻炼。这样学生的体育课热情和体育参与积极性将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在体育课中, 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热情会被激发出来, 中小学体育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阳光体育运动下中小学体育改革面临的几大困境

1. 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改革难, 这使得中小学体

育教学改革容易流于形式, 不能实现实质性的突破和飞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组织者观念不转变, 改革观念不彻底, 教学活动的改革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但是在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师观念转变不彻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 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下, 学生的文化课教学始终处于无法撼动的地位, 而体育课始终无法引起社会各界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这种教育模式下, 阳光体育运动和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 (2) 当前, 很多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都比较繁重, 往往是一个体育教师负责全校各个年级的体育教学, 或者还肩负着其他的教学任务, 这就分散了体育教师的精力, 让他们无法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新课程的研究, 研究出体育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路径。 (3) 阳光体育运动虽然提出了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大方向, 但是并没有对中小学体育改革该怎么实施作出概括, 这使得中小学体育改革在实际推行中面临“边探索边改革”的难题, 因此, 中小学体育教师需要自己探索交流适合改革的道路, 这就对他们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有些教师为了应付关于中小学体育改革方面的检查, 只是临时做做样子, 搞搞阳光体育形式, 不能真正在体育改革中贯彻阳光体育运动的相关理念, 这种观念不改变, 体育教学改革很难推行。 (4) 很多体育教师不愿意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 他们在思想上不能高度重视推行体育教学改革的重大意义, 不能深刻理解阳光体育运动的精神要领, 在中小学体育改革中总是“浅尝辄止”, 不能身体力行致力于体育教学改革, 不能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融会贯通于体育教学中。

2. 教师教学方式改革难, 教学中仍然采用因循守旧的落后教学方式。

体育教学方向和教学理念的转变决定了体育教师的教学必须突破旧模式的“桎梏”, 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内容, 但是在中小学体育改革中, 教师落后的教学方式仍然是制约改革的一个突出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教师的教学仍然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在教学内容设计和体育课堂的组织上, 仍然以“教”为中心, 把“学”放在从属地位, 体育教师在课堂上仍然采用简单示范后让学生进行模仿训练, 学生在教学中仍然是机械的灌输对象, 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实现好的教学效果。 (2) 体育教师的教学仍然是“齐步教学”, 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对所有学生进行技能、技术训练, 这种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不能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身体和个性特点, 不能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因此教学显得呆板, 不能保证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 (3) 对学生的考核仍然以运动技能成绩考核为准, 不能体现评价的多样化, 不能满足对学生的科学评价需求。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考核仍然以学生所掌握运动技能的快、、慢、好、坏为准, 以优、良、作为考核评价, 这种方式不但不能充分考虑学生在体育课中的表现, 不能考虑学生的差异, 同时, 会极大挫伤学生的体育课参与积极性, 他们觉得体育课也会对他们进行成绩等级划分, 对体育课容易失去兴趣。 (4) 教师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设置比较单调, 很多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仍然走老路子, 体育课项目设置较少, 且没有新意。北京奥运会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体育意识, 学生对体育也有了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教师在体育课上仍然只让学生进行长短跑练习、仰卧起坐练习、立定跳远练习等, 会让学生萌生“体育课”没意思, 体育教师教学太过守旧的想法, 一旦有了这种想法, 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热情将会被扑灭。

3. 硬件设施跟不上, 不能为中小学体育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当前, 中小学体育场地不能满足体育教学改革需求的情况还大量存在, 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是对教学观念的改革, 更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革, 要想实现多样化的教学, 就需要有合格的体育场地作支撑, 比如中小学体育改革中将会引入一些新的项目训练, 增加学生体育课的趣味性、多样性, 让学生学习健美操、学习篮球、足球等项目, 这些项目都需要有专业的场地, 比如健美操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室内上课场所, 足球课要在足球场上进行, 要有合乎教育部标准的场地条件和草坪条件。但是当前中小学由于办学经费有限, 在场地和体育设施的配备上都不能满足要求, 比如教育部要求学生人数在一千人及以上的学校, 必须保证每个学生至少有两平方米的活动场地。但是很多中小学都不能达到这个标准, 大部分学校都只有田径场和一些不标准的篮球场, 其他场地和设施较少, 场地紧缺, 场地不合格, 设施跟不上仍然阻碍着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四、阳光体育运动下中小学体育改革的具体途径

1. 中小学体育改革必须要以适宜的运动负荷为基础, 要保证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

这样才能响应“达标争优, 增强体魄”的阳光体育运动号召。中小学体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其他各方面的素质, 所以不管课堂形式怎样多样化, 课堂内容怎样丰富化, 必须要保证学生的运动负荷水平, 必须要让学生进行适当地运动负荷。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教学的大方向, 在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的前提要以运动负荷为基础, 因为没有运动负荷学生的体育课就毫无意义, 不能纯粹为了学生的喜欢把体育课变成“闲聊课”、“游戏课”, 不能让学生在体育课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 合理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 要坚持负荷适中, 每个学生的运动负荷都不能超过其身体和心理承受限度, 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 在每个学生运动负荷达到的基础上, 再安排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内容。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并不是要摒弃学生的运动负荷训练, 相反, 是让教师把学生的运动符合设计的更合理, 教师要研究体育新课标要求, 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 研究体育教材特点, 认真设计学生的体育训练强度和密度, 力争把运动负荷设计到最科学、最合理, 而且不能纸上谈兵, 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训练情况, 对运动负荷进行修正设计, 准确把握不同年级学生的运动负荷规律, 对学生的运动负荷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作为运动负荷设计的依据。科学合理的运动负荷是中小学体育改革的保证。

2. 中小学体育改革要转变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观念, 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中小学体育课堂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学生发展的需求,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 要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要改变过去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技能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方式, 要培养学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的能力。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话语权, 让学生阐述自己对教学的看法, 要学生表达自己想要什么样的课堂, 教师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 要尊重学生, 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意愿。, 除此之外, 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出必要的指引, 让学生自主锻炼, 让他们在课堂上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激发他们的体育课参与性, 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等意识。

3. 中小学体育改革要致力于营造一个“其乐融融”的课堂, 让学生在体育课中体验快乐。

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长期存在决定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的局面将长期存在, 在这种局面下, 中小学体育课应该成为培养学生技能素质的课堂, 更应该成为舒缓学生学习压力, 带给学生快乐体验的课堂。首先, 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同等的地位, 要拉近自己和学生的距离,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 让其放松心情。其次, 教师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的优势, 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课, 比如当遇到室外天气恶劣不能进行室外体育课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室内做一些基本的热身运动, 然后组织学生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看一场体育“电影“, 包括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 学生看惯了课本, 对这些视频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观看结束后, 教师可以对一些篮球、足球技能知识进行简单地讲解, 为学生的室外技能训练做好铺垫。学生也能从紧张的学习中解放出来, 会极大地放松身心。再次, 教师要注意活跃体育课堂气氛, 体育课堂和文化课课堂不同, 学生不需要安安静静、老老实实地在课堂上听讲, 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说, 多表达, 可以让学生示范技能训练, 教师要”抛砖引玉“, 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课堂上进行体育锻炼。

4. 中小学体育改革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要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美育等。

体育教学并不是单纯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的, 体育教学和各学科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在教学中要渗透思想品德等教育。要在体育运动中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正视自己成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组织一些体育比赛项目让学生积极参与, 并在参与中让学生明白团队协作意识的重要性,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团结同学。并锻炼他们的意志, 让他们可以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5. 中小学体育改革要和家庭体育教育“携手并肩”, 要注重发挥家庭体育教育的作用。

中小学体育改革中, 教师要架起和学生家长沟通的桥梁, 要指导家庭体育教育的实施。教师要和家长进行交流, 提高家长对学生体育锻炼的认识, 增强他们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度。教师可以向家长寄发一些体育锻炼资料, 让家长协助完成学生在家的体育锻炼目标, 教师可以建议家长和学生共同进行体育锻炼, 让家长身体力行, 带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给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 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结语:鉴于中小学学生体能素质普遍下滑的形势, 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以及共青团中央联合发文, 提出了在全国各个地区各个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 而借着阳光体育运动的“东风”, 中小学体育改革也“风风火火”开展起来。当然, 中小学体育改革中还面临着种种问题, 还存在很多亟待改善的地方, 要想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全面改革, 必须要依托现有的体育教学基础, 更新教学观念, 改变教学方式, 并通过增加投入, 保证中小学体育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体育教学的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 还要积极探索体育教学改革的新道路, 以学生的“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晓红, 胡庆明, 刘若军“.阳光体育运动”对中小学体育改革的启示.现代教育科学 (中学校长) , 2008 (1) .

[2]陈力全, 魏军“.阳光体育运动”与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融合.教学与管理, 2009 (24) .

高校中小型体育馆 第6篇

一、中小学体育教师现状

(一) 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在走访了解中小学过程中, 尤其是农村基层还有部分体育教师从学历是中专、大专水平, 这部分教师的学历还有待提高。只有提高自身素质, 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发展。从年龄和性别上看, 体育教师队伍整体还需年轻化、男性化, 才能有朝气、有精力, 适合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

(二) 体育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态度

在走访了解中小学过程中, 大部分体育教师还是喜欢教学工作的, 只不过少数人受眼前利益的驱使, 对教师职业不喜欢和无所谓。

(三) 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标准及解读的掌握情况

在走访过程中, 中小学体育教师还有一小部分没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 还有部分教师还不太了解课程标准, 可见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标准的认识程度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建议

(一) 教师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在体育教学中,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 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 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二) 教师具有创新教学设计能力

创新教学设计突破传统灌输接受式的单一教学方式, 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新型教学方式, 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 增进学生体能、运动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提供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学习和活动时间, 改变过去只重视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 提供通过运动、知识、技能的教学, 努力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维目标。

创新教学设计还要求改变教师的绝对权威的角色, 强调师生是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 重视师生相互交往, 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在新的教学环境中, 教师将成为学生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三) 勇于创新, 不断进取, 努力做好教学科研工作

教学研究, 要脚踏实地, 切忌好高骛远, 眼高手低。个人成绩的取得和集体的发展密不可分, 教育科学研究, 依赖于同事间学术上的虚心好学, 博采众家之长, 学术争论有理有节, 强调学术相容, 同事相处要真诚相待, 宽容大度, 切忌斤斤计较, 小肚鸡肠, 同事间互帮互助, 共谋发展, 真正地把教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四) 教师专业化发展

课程改革既给我们体育教师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教师存在着本领危机问题, 新课程理念不是教师在传统学校教育中所熟悉和运用的, 而学生是面向未来的, 我们不要用昨天的知识去教今天的学生。课程改革依赖于教师提高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专业化发展能力, 课程发展即教师发展, 教师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观念方法, 以及技能知识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高低, 决定了新课程的实施水平。

总之, 体育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既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 又是体育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更是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我们只有深刻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内涵, 最终才能完成实施新课程改革这个历史任务。

摘要:本文介绍了体育教师推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情况及存在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对策, 旨在为促进和改善中小学体育教师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供科学的依据。

高校中小型体育馆 第7篇

中小型企业是一个相对的、比较模糊的概念。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中小型企业所处的经济发展环境也有差异,因此,在中小型企业的界定标准上不可能达成一致等原因,各国对中小型企业的界定还没有完全统一的标准。多数国家是按企业雇员人数或企业雇佣人数结合营业额的标准来界定中小型企业的。

我国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是由国务院负责企业工作的部门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来制定的。2003年出台的《中小型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则明确地规定了各个行业中小型企业的界定标准,如:制造行业领域内中小型企业标准为“职工人数两千人以下,或销售额三亿元人民币以下,或资产总额为四亿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三百人以上,销售额三千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四千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按上述标准安踏、特步、匹克等一些体育用品企业就纳入到中小型企业范畴,这样对体育用品制造行业中的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的界定就一目了然。

众所周知,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型企业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情况看,目前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已经超过1000 多家,大多数集中在福建晋江市占全国注册体育用品企业总数的95%,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总额已分别占全国体育用品企业的60%、57%、40%和60%左右。且按上述标准福建晋江体育用品企业大多数都属于中小型企业。

那么,福建晋江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发展状况主要体现在:1.激活体育产业市场竞争、促进体育产业增长。从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情况看,正是由于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的长足发展促进了体育产业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从1989年~2006 年,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保持近9.5%的增长速度,而以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为主的非国有经济实体增长速度达到15%以上。2.创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随着体育产业化的发展,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成为新增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2005 年底据对福建晋江市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显示:目前体育用品企业雇佣人员中,65.2%的人员是在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中实现就业的。

2 福建晋江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融资困难原因分析

目前福建晋江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融资的基本特征是融资渠道狭窄,主要表现在:银行贷款仍然是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融资的主渠道。

2005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晋江分行的一份调查显示,福建晋江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融资共有80.7%来自银行贷款;中小体育用品企业信贷活动“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效益好的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越来越成为金融机构争夺的客户,状况并不十分好的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备受冷落,或者因担保或抵押条件被拒之门外。

按现代经济学理论的解释,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融资的最大特点是“信息渠道不对称”,由此带来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和“商业风险”,商业银行为降低“商业风险”,必须加大审查监督的力度,而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贷款“小、急、频”的特点使商业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和潜在收益不对称,降低了它们在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贷款方面的积极性。

从企业方面看,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经营风险大,发展前景不明,贷款抵押担保难。基层银行授权有限,贷款程序复杂繁琐。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申请贷款手续繁琐,且银行考察评估时间长,即使费尽周折贷款到手,商机可能早就错过。从银行方面看,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战略上重点转移,使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难以获得贷款支持。信贷管理上重约束、轻激励的理念,使基层行、社存在“惧贷、慎贷”心理。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贷款风险大,银行、信用社维护金融债权也比较难。同时其它形式的融资渠道不畅,缺乏为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服务的资本市场。比如目前还没有在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市场上市的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而且上市成本之高,是一般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望尘莫及的。加之,产权交易市场的不完善、不成熟,法律法规的不配套,产权交易市场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外,主要为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创业提供服务的风险投资基金、投资公司和投资机制还处于起步阶段。

3 化解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融资问题的相关思路

借鉴其他国家在发展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方面一些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我国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融资的解决思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3.1 加强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自身内源融资能力

要加强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首先必须规范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的企业制度,明确界定其产权关系,从而在良好的企业制度条件下增加中小型型体育用品企业的盈利水平,促使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将利润转化为内源融资能力。对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的管理不仅要有短期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要有长期发展战略,加强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的财务管理,规范财务会计制度。同时强化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自我积累机制,要做到增加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的资本金,加快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强化对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的财务约束;建立强制性的折旧提成制度和折旧基金使用制度,使其真正用于更新改造等生产性建设上;加大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提取盈余公积金的比例,定量定期拨定留存收益。

3.2 建立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深化国有银行相关商业化改革

针对我国融资体系的现状,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仍然是解决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融资困难的主渠道。因此,应建立健全国有商业银行为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服务的功能,不断开拓新的融资手段,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提供必要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

3.3 加强政府对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融资的支持

在我国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除了要加强企业自身的管理和建设,以及我国银行金融体系的改革外,还离不开政府对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融资的支持。政府在扶持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发展中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有利于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与大型体育用品企业公平竞争的发展规划与规则;推动和构造有利于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健康发展的社会化促进体系,特别是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引导和鼓励社会对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的中介服务;加大政府对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完善和健全对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的司法监督。政府的扶持政策应从优化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融资结构的途径上考虑。具体来说,政府应以社会公共管理者身份,采取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等方式,扶持符合国家体育产业政策的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

3.4 尝试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到证券市场或其它非银行的渠道的直接融资

考虑到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从证券市场融资很困难,证券市场为进入市场的公司设置的门槛高,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无法进入。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我国需要参考国外的经验,建立进入门槛较低的创业板市场。

3.5 探索建立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的风险投资机制

我国的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具有劳动力密集型、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的特征。提升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的唯一出路在于引导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向高附加值方向迈进。而建立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风险投资机制是一种必要和可操作的途径之一。积极探索建立创新型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投资与退出机制,摸索建立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基金管理模式和运作途径。

3.6 拓展融资渠道,完善多种方式担保融资

发展我国的民间信用合理引导民间富余资金,拓宽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融资渠道有显著作用,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体系。

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可以利用担保公司、担保协会及其他资信高、实力强的企业担保向银行融资,还可以其他多种方式担保融资。为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是拓宽其间接融资能力的最有效方法,也是目前各国支持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发展所普遍采用的方法。

从总体上看,信用担保业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专门为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提供担保的担保机构,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征信制度,必须强化信用意识和整肃信用秩序,尽快完善社会信用制度,加快以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为主体的社会化信用体系建设,引导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加强信用管理。

摘要:本文是从福建晋江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角度出发,介绍其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现状,并从我国国情出发分析现阶段福建晋江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融资困难的思路与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福建,体育用品,企业,融资

参考文献

[1]郭声琨.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锁箭.中小企业发展的国际比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张仁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症结”所在及化解方略[J].济南金融,2006,(4).

[4]金丽红.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特殊性分析与制度创新[J].上海金融,2006,(4).

[5]余德将.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11).

[6]朱决胜.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因素分析与若干对策[J].金融与经济,2006,(4).

[7]李毅.解决中国西部中小企业融资难路径选择[J].经济与管理,2006,(4).

中小学体育安全研究述评 第8篇

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进程的深化, 素质教育全面实施过程中, 树立“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教育理念, 在抓好安全教育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同时, 还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进行针对性教育, 但是由于体育教学中, 其本身就具有危险性, 难免会发生体育事故,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采取一些办法来避免和应对学生的安全问题, 以实现平安校园这一目的, 重视安全教育。

陈楚伟在《探析中小学体育安全问题》中指出良好的课堂常规是保障安全的前提, 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体育安全意识与应变能力的培养, 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 加强学校对体育安全的管理与落实[1]。所以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 在全面掌控和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目标对体育教学引领的基础上, 创新体育教学组织方式, 加强体育教学安全, 实现体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

张强在《中学生体育安全防范对策研究》[2]中指出如下。

1.1 影响学生体育安全的因素

(1) 学生的安全意识不足是影响安全的最主要因素。

(2)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自身的安全状况也是影响安全的重要因素。

同时针对影响学生体育安全的因素做出了一些对策。

(1) 建议加强安全教育,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培养学生的安全技能, 增强安全防范能力。

(2) 建议学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或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 建议学校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投入力度, 加强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

1.2 学校加强对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管理, 确保体育安全

谢翔在《中小学体育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3]中指出中小学体育安全事故伤害的程度主要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 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来自学校、教师和学生3个方面, 这也是中小学要构建体育安全保障体系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 中小学体育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考虑:中小学重大体育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的构建, 能够提高预防和应对安全事故的综合能力;降低中小学校体育风险应从对体育风险的认识、风险的识别和风险的评估等方面入手, 尽量对体育活动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做出评估;对学校体育教学安全保障的构建, 应从人的安全保障、物的安全保障和管理保障体系等方面入手, 并认真落到实处。

中小学体育安全保障体系的运行, 首先要狠抓制度落实, 做到“有法必依”;其次要积极调动各方面因素, 确保安全保障体系实施的有效性并加强经费投入。

罗学莲在《福州市中小学体育安全现状的对策研究》[4]中指出中小学学生对体育安全知识了解少, 自我保护能力差, 自控能力低。同时还建议要加强师生体育安全意识, 建立学校体育法制与相应的责任保险制度, 重视体育设施的安全问题。所以中小学体育事故发生多, 主要来源于安全意识淡薄, 保护措施不利, 安全教育缺位以及体育场地器材不达标或缺少维护。

缪洲生在《九江市城区小学体育安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5指出为应对体育安全, 要建立健全体育安全管理机制, 加大学校场地器材的投入和建设。所以体育教师和学校都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加强准备活动, 提高安全意识, 加强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 提高学生对准备活动和运动安全的关系的认识。

综上所述, 学校体育安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校的硬件实施, 如场地器材, 要进行维护与更新, 才能进一步加强体育安全。

(2) 体育教师要掌握学情, 加强专业素养, 提高安全意识, 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3) 学生体育安全意识薄弱, 身体素质水平有待加强和提高。

(4) 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对于体育安全有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健康状况和身体机能。

(5) 安全教育较少, 理论性较强, 缺少实践性教育。

2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对体育安全这块研究较少, 且研究的重点都是体育伤害事故处理[6]。对于如何预防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以及是什么原因造成体育事故研究的还是很少。对于体育安全现状调查研究也很少, 尤其是对学校基础设施保障、学生体育安全意识、体育教师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对学生的体育安全影响等, 并且对于学生健康和安全教育较少, 虽然有一些体育安全教育知识, 但是基本上都是理论上的, 缺少实践性, 而学校本身对于体育这块, 往往要求体育成绩的提高, 而忽视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和教育, 对于学生的情感和卫生保健教育有待提高, 在对待体育安全问题上, 体育教师处理体育教育安全的手段和方法也各不相同。所以不管是从学生对于体育安全的意识还是教师和学校采取的各种保护措施都有待加强。

3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体育安全这块研究的较早, 尤其是韩国、美国、加拿大和日本,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果, 同时国外对于体育安全的研究重点在于实践性方面, 用实践来检验学校在体育安全这块的教育, 同时还具有针对性的研究, 便于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 以及防范措施[7]。

例如在美国, 除了州政府要定制有关法律和应急措施外, 平时还利用体育课等对学生进行生存训练, 即避免和应对外来的伤害, 也有自身应对疾病等伤害, 将学校的安全教育与生存教育有机结合, 以便提高学生保护自身安全意识, 提高处理应急状况的能力。

在日本就更为明显, 注重学生自救和救人的办法教育, 重视安全教育本身, 从而提高学生联系生活的实际能力[8]。

综上所述, 我国因为研究体育安全这块比国外较晚, 因此该课题将针对体育安全这块进一步研究, 便于找出中小学体育安全现状, 针对体育安全进行研究, 提高防范意识, 加强措施处理, 以便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体育安全,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加强学校体育安全, 减少和避免体育伤害事故。

摘要: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 尤其是体育安全问题更是关系到学生身心发展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但是, 体育本身就存在危险, 随之而来的是体育伤害事故的不断发生, 对于学生和学校以及家长都有影响, 这些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直接导致社会上的各种反响, 所以加强体育安全防护措施, 减少体育伤害事故发生, 对于学生和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体育安全,现状,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楚伟.探析中小学体育安全问题[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5) :83.

[2]张强.中小学安全防范对策研究[J].新课程旬刊, 2014 (2) :120-121.

[3]谢翔.中小学体育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山东体育科技, 2013 (1) :76-80.

[4]罗学莲.福州市中小学体育安全现状的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3 (35) :179-180.

[5]缪洲生.九江市城区小学体育安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 2009 (6) :95-97.

[6]赵晓燕.中小学体育活动安全预防体系的研究[D].山西大学, 2012.

[7]黄金荣.关于学校体育安全问题的研究[J].时代教育, 2012 (8) :160-161.

高校中小型体育馆 第9篇

众所周知, 体育场馆所占用的资金量非常庞大, 基本都是国家出资兴建, 属于国有资产, 其后期维修资金投入也需要国家大量的拨款。但是, 实际情况是我国的财政拨款十分有限, 不能完全负担起这么庞大的费用, 整体运营状况难以令人满意, 中小型场馆运营前景更是堪忧。因此, 本文通过对运城市市区中小型体育场馆进行调查分析, 找出制约运城市市区体育场馆的体制性障碍, 以期对运城市乃至山西省中小型体育场馆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进而促进我国中小型体育场馆的良性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以运城市市区体育场馆为研究对象, 其中包括运城市体育馆、盐湖区体育场、西花园乒羽馆、康联乒羽馆等9所体育场馆。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搜集并参阅国内外关于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相关文献, 同时查阅中国期刊网上的相关论文。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和整理, 为论文的撰写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1.2.2 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目的, 设计了访谈提纲。访谈内容主要围绕9所体育场馆的市场化运营状况, 分别对9所体育场馆的相关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 了解相关负责人在场馆运营模式方面的价值取向, 同时向相关专家进行咨询, 以得出更加翔实客观的结论。

1.2.3 问卷调查法

对运城市市区9所体育场馆发放了问卷, 进行现场填写, 对其经营管理现状进行客观地评价, 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主客观分析。发放问卷9份 , 回收9份, 有效问卷9份, 有效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运城市市区体育场馆市场运营状况的调查分析

2.1.1运城市市区体育场馆概况的调查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 运城市市区体育场馆在选址与布局上, 与城市总体规划不协调, 分布不太合理。比如, 运城市东城集中了运中游泳馆场馆, 运城市体育馆, 大东海, 体育馆游泳馆4所体育场馆, 而北城居民区虽有场馆分布, 但盐湖区体育场坐落于北郊, 芙蓉宫坐落于空港新区, 交通十分不便, 人气不足;西城区只有西花园乒羽馆一所, 南城也没有场馆分布, 这造成了居民使用不方便, 场馆经营情况不佳。

因此, 体育场馆在选址时, 就应该充分考虑这一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现状和原有场馆资源的布局, 运营目标应与当地的经济和文化相协调, 因地制宜。

2.1.2 体育场馆场馆经营项目与经营情况的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 目前,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方式有数十种, 而运城市市区9所体育场馆的经营方式只涉及四种 (如表2) , 经营项目单一, 市场化运作严重不足。

我国中小型体育场馆对外经营很少能够通过无形资产来创造效益, 比如, 广告收益在当今已经成为无形资产的重要部分, 可以在体育培训和健身活动中适当植入广告, 出售冠名权等。

2.1.3 体育场馆经营方式现状的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 运城市市区体育场馆的经营方式包括租赁、承包、委托经营、自主经营四种, 而且, 实现自主经营的场馆有5所, 占到运城市场馆数量的56%由此可见, 运城市市区体育场馆正逐步演变为以自主经营为主, 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局面。 (表3)

2.1.4 运城市市区体育场馆从业人员结构状况的调查分析

如上图所示, 从接受调查的9所体育场馆从业人员中, 机关分流人员占22%, 体育院系毕业生占11%, 退役运动员、教练员占33%, 社会招聘占78%。这表明运城市体育场馆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比较低, 我市体育场馆专业人员人数不多, 从业人员结构有待调整。

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需要专业的管理人才, 目前体育场馆专业管理人才的短缺, 从业人员结构不合理是普遍现象, 今后体育场馆发展也将面临激烈的竞争, 这就要求场馆的运营和管理必须上一个新台阶。

2.1.6 运城市市区体育场馆经费来源方式的调查分析

表4调查显示, 运城市市区体育场馆有7所实现独立核算, 占到所有调查场馆的78%, 这表明, 运城市体育场馆已基本实现了对外开放, 通过盈利创收来减轻政府负担, 经费来源已由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完全由政府出钱, 逐渐转变为独立核算为主。

2.2 运城市体育场馆的现存问题与影响因素分析

2.2.1 布局不太合理, 场馆利用率较低, 社会服务性相对较差

运城市属于中小城市, 其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体育经营市场相对滞后, 人们的体育消费观念不高, 这种种因素造成运城市市区体育场馆合理的选址与布局困难比较大。场馆的选址要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但绝大多数的场馆最初是按照体育比赛和训练要求设计的, 布局在市郊或者距离社区较远的地方, 功能单一, 利用率不高。同时, 没有很好的商业辐射范围, 与大众需求相脱离, 导致经营效益不佳。

2.2.2 经营项目单一, 经营效果不佳

因为经济发展水平限制, 加之场馆主管部门和经营者缺乏整合营销的观念, 没有系统的进行营销策划, 致使很多有市场价值的资源, 比如运动训练, 大型赛事等高收入的营销活动缺失。餐饮娱乐、房屋出租、广告或者场馆冠名等经营项目更是不曾涉及。这种单一的经营方式, 就限制了场馆的经营收入, 导致经营效果不佳。

2.2.3 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

虽然, 运城市大部分体育场馆已经实行人事改革, 但是这种改革是肤浅的, 体育行政部门仍然掌握着场馆的人事编制大权, 人事管理制度没有根本上改变。目前运城市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人才状况和全国情况基本相符, 缺少既具有体育知识又精通市场营销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今后体育场馆发展将是在业务方面企业化经营、管理方面专业化管理的趋势。

2.2.4 无形资产开发缺损严重

运城市体育场馆或体育中心的无形资产至今没有合理开发。比如, 体育场馆的冠名权开发, 所谓体育场馆的冠名权是指赞助商通过将自己公司或企业的名称冠于一个体育场馆或设施上, 同时购买到或获取的一系列有形和无形的利益。尽管体育场馆的冠名权经营在我国刚刚起步, 但在国外已经比较普遍, 并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运营方式。企业为了冠名体育场馆, 自然是需要交纳巨额赞助费用, 这笔钱甚至可以成为新的体育场馆的“建设资金”的一部分。而依赖这笔资金确保体育场馆的日常运营也是非常现实的目的。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场馆数量基本达到需求, 但是分布不合理, 场馆利用率低

运城市市区体育场馆数量达到9所以上, 而作为人口不过的中小城市, 场馆数量基本可以满足消费需求。但是, 场馆的分配不甚合理, 大多数场馆都呈现集群集中的现象, 使得一定区域内的场馆供过于求, 这对场馆的运营是极为不利的, 造成部分场馆的利用率比较低。

3.1.2 经营项目稳定, 但项目比较单一, 没有真正实现多元化开发

运城市市区体育场馆经营项目集中于体育培训、健身活动、运动训练、文艺演出这四项, 经营项目比较稳定, 这是比较好的, 如果能多引进和开发相关项目, 比如大型赛事、房屋出租等等, 运城市的体育场馆将实现真正的多元化开发, 实现良性运营。

3.1.3 经营方式和管理权限有所突破, 但部分场馆管理仍然存在政府干预, 专业管理人才缺乏

运城市市区体育场馆出现了租赁、承包等经营方式, 同时, 部分场馆拥有员工聘任, 机构设置等权限, 这些都是运城市市区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方面的重大突破, 但是, 部分场馆仍存在政府干预, 政府掌握人事权, 场馆内的机关分流人员多, 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3.1.4 经费来源逐步多元化, 但经营效益欠佳, 社会效益得不到体现

运城市市区中小型体育场馆大部分实现了独立核算, 仅有小部分依靠政府拨款, 这表示, 运城市市区体育场馆的经费来源不再单一的依靠拨款, 而是, 逐步实现多元化发展, 但是, 部分场馆因为选址、政策等原因依然是经济效益不佳, 也难以实现其社会效益。

3.2 建议

1.开发多种经营项目, 强化无形资产

2.进行企业化改制, 委托经营管理

3.优化从业人才结构, 提升管理效率

4.采用新的融资方式: BOT/ PPP 模式

参考文献

[1]申佳晨, 陈伟.山西省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体制性障碍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 2004 (38) .

[2]徐多.县级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探讨[J].经管视线, 2004 (8) .

[3]刘德坤, 李小娟, 冯维胜.上海体育场馆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营管理, 2008 (204) .

[4]詹步强.收益管理在体育场馆经营中的应用[J].体育学刊, 2009 (16) .

[5]张宏.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6) .

[6]谢正阳.中外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的比较研究[J].内江科技, 2008 (4) .

[7]王小艳.我国体育场馆经营与开发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 2010 (29) .

[8]任文颖.体育场馆经营之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9) .

[9]吴晓强, 张爱平.珠三角体育场馆经营模式及市场运作机制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 (32) .

上一篇:家乡的田野下一篇:跨专业综合实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