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厂建设范文

2024-09-05

教学工厂建设范文(精选10篇)

教学工厂建设 第1篇

当今社会, 高级技工的贫乏成为突出问题之一。一方面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纷纷加大招生人数, 另一方面社会高级技工的贫乏却日益突出。究其原因, 主要是学生虽然理论知识掌握扎实, 但是实际动手能力却并不尽如人意。与此同时, 化工行业与日常的工业行业有所不同, 其往往在生产过程中伴随着不安全因素, 甚至是有毒、有害物质, 这给技校学生到实际工厂实习带来了困难。鉴于此, 建设现代化化工虚拟教学工厂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其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等进行了探索。

二、现代化工虚拟教学工厂的含义

虚拟教学工厂就是将日常生活中实际的工厂环境引入到学校教学的环境中去, 并将工厂环境与教学环境有机结合。现代化工虚拟教学工厂主要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 将实际的化工生产环境引入到教学情境之中, 让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掌握知识, 而且接受真枪实战的实习操练。现代化工虚拟教学工厂的建立,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三、现代化工虚拟教学工厂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一) 必要性

首先, 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自动化技术在生产行业的运用, 使得化工行业正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因此, 现代化工行业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它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具备简易的开关操作、查看数据等能力, 而且要求他们具有现代化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系统的操作分析能力等。而实际的教学环境并不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 再加上实际的化工生产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就使得建立现代化工虚拟教学工厂十分必要。

其次, 传统仿真化工实训基地[1]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 它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投入, 而且运行费用较高, 对原材料的消耗也大, 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在学校资金紧张的情况下, 很少有学校能够确保传统仿化工真实训基地的正常运作。所以, 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 建立虚拟化工教学工厂成为了众望所归。

第三, 单纯的理论学习与相对单一的教学环境, 使得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即使他们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 但是由于他们不懂得如何与他沟通、合作, 在实际的工作中, 他们也会处处碰壁, 不仅发挥不出自身优势, 而且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二) 可能性

首先,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化工虚拟教学工厂的建立提供了技术可能。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以大大降低虚拟工厂所占空间, 其控制对象为真实的化工生产过程, 借助仿真仪器与真实仪器的有机结合, 可以为学生提供尽可能逼真的化工工厂环境。[2]这样, 学生不用深入到实际的化工工厂就可以得到切实的操作锻炼, 在实践中掌握基本的生产技能, 熟悉各种化工仪器的使用等。

第二, 学校与不同行业的合作为建设化工虚拟教学工厂成为了可能。不同行业可以为学校建立虚拟工厂提供资金、设备、技术等支持。

四、建设现代化工虚拟教学工厂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 尽可能保证虚拟工厂的真实性。这里的真实性包括化工生产的各环节、各方面, 具体表现在生产规模的真实性、生产工艺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真实性等。只有尽可能的保证虚拟工厂的真实性, 才能让学生更真切的体验到化工工厂的生产过程, 在工作时才能上手更快、适应更快。但是, 需要注意的是, 虚拟工厂的真实性是以学生的可动手操作为前提的, 如果背离了这个前提, 再真实的虚拟工厂也是徒劳。

第二, 功能的全面性。建立化工虚拟教学工厂, 面向的不仅仅是化工专业的学生, 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在此进行实践操练。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虚拟工厂的建设成本, 而且有利于不同专业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没有一门学科是与其他学科完全分离的, 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彼此的发展。同时, 教师也可以在虚拟工厂内进行科研工作, 虚拟工厂可以为教师弥补实践经验的空白。

第三, 管理制度的健全化。虚拟工厂管理制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工作习惯与工作态度, 所以虚拟工厂应注重管理制度的健全化。车间主任职责、车间组长职责、车间职工守则、车间设备使用规则等都是虚拟工厂中必不可少的制度建设。[3]让学生在提高自身动手能力的同时遵守工厂守则, 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是现代化化工企业的要求之一。

五、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高级化工技工人员的缺乏使得建设现代化工虚拟教学工厂势在必行。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化企业的需求成为了职业技校的当务之急。鉴于此, 本文对虚拟工厂的建立进行了必要性、可能性的实践探索, 并对建设现代化工虚拟教学工厂需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高级化工技工人员的缺乏迫使人们将建设现代化工虚拟教学工厂提上日程。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化企业的需求成为了职业技校的当务之急。鉴于此, 本文针对建设现代化工虚拟教学工厂的实践性进行了探索, 着重从必要性、可能性两方面分析, 并对其需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现代化,化工,虚拟教学工厂,实践

参考文献

[1]王萍, 白秉旭.职业学校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的思考[J].时代教育, 2012, (03) :3.

[2]丁志平, 许宁.校内化工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06, (30) :9.

教学工厂建设 第2篇

“教学工厂”的特点

1.“教学工厂”与实习单位和校办工厂的区别

“教学工厂”是以学校而不是企业为主导,是在人才培养规格及要求的基础上,将企业所运营的项目、过程管理办法等结合学校的课堂教学、实训教学,在学校内建立解决企业具体项目的“工厂”。比较学生的实习单位,“教学工厂”更突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培养,而不是在学习完成一定阶段之后的顶岗实习;比较学校的校办工厂,校办工厂以经营、利润为重点,“教学工厂”虽然也会产生经济效益,但其核心更强调对于学生的培养。“教学工厂”以学校为主导,以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培养为重点是其与职业学校的“实习单位”或“校办工厂”的主要区别。

2.项目为纽带,教师、学生、企业多方受益

“教学工厂”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环境,强调完善的学习过程,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而在过程中提升学生团队、创新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因此,项目是“教学工厂”教学模式中的核心,项目要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真实且便于实施。同时学校教学组织与管理人员要将项目转换为课程,要组织企业专家、教师团队、学生团队共同完成项目。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了解企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对于教师专业能力、科研能力都会有迅速的提升,对于学校专业建设也是极大的财富;学生通过参与企业项目的开发,体验项目开发的全过程,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得到真实工作环境的锻炼,培养实践能力、工作意识与创业精神,毕业后就能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企业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利用项目完成的成果,另一方面也能够在项目实施中发现适合企业的教师和学生,储备人力资源。通过项目有效的串联了企业、教师、学生,三方在此都是受益者,这也能保证“教学工厂”模式能够顺利的运转下去。

“教学工厂”对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启示

实训基地建设是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训基地是承担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以计算机网络专业为例,传统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训室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训室、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网络服务器配置实训室、网络搭建实训室、网页美工实训室等。传统的与课程相配套的实训室可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但是如何更好地与企业、行业相结合,与真实项目相结合,让实训室除了能完成教学实训任务之外,还能承担真实项目的运营,让实训室具备产教研的功能,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理念,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加强校企合作,引入真实项目,打造“教学工厂”

建立类似于“教学工厂”的实训基地,企业参与是重点,企业的项目是实训基地能否成功的关键。在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长期与南京众多计算机网络公司有着深入的合作,如中国电信集团、南京泽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宇宽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路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旭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米库网络有限公司、淘宝店“海外代购狂”等企业,这些企业基本覆盖了该专业所有专业方向。在实验实训室建设中,引入企业资源,建立专家工作室,可以让企业人员入驻实验实训室,将企业在经营实际中的真实项目带入学校。比如在网页美工方向中,借助真实运营的淘宝店铺,学校建立企业专家工作室,教师与企业共同经营店铺,定期对店铺页面、产品描述页进行修改,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例如结合“双十一”、“双十二”等各种促销活动等设计出各种页面。这样整个专业方向的教学和组织将更具备生命力,学生的能力也能及时得到反馈,实训的效果也将更显著。

2.做好课程开发,形成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

引入企业及其项目,仅仅是“教学工厂” 型实训基地建设的第一步,将项目转换成课程,并进行有效的课程组织是“教学工厂”型实训基地建设的难点。在这个过程中,要打破传统的基于知识点、基于常规课时安排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打破传统的大班教学、集中教学的模式,要在项目实施中有机组织知识点的教学。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可以集中教学课时,比如以周为单位,参照企业对项目的时间节点要求进行教学时间的组织;在教学组织上,可以根据培养方向,对班级进行分组,在集中教学的基础上,更要强调小组的专项辅导,不仅仅学校教师,企业人员也要参与辅导和考核的任务。同时,在课程转换中要注意教学资源、教学素材的收集和整理,通过更多项目的实施和积累,必将会形成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利于后期的教学组织。

3.营造企业氛围,强化企业意识,培养师生能力

在“教学工厂”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随着企业人员及企业项目进入学校,对于项目的实施和管理也要“工厂”化。首先在实训基地氛围的营造上面,要摆脱传统的实训室的布置思路,要更强调企业化,便于项目实施及项目教学。同时,在项目实施的管理中,要体现企业对于项目的质量、进度、材料整理等过程性管理要求,只有遵守企业的规则制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质量意识、时间意识和规范意识,也才能达到综合素质培养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要对自己的身份重新定位,要有企业员工、项目开发人员的意识,以一种为企业负责的精神参与到项目的实施中去。

长期以来,我们的职业教育都采用在教室里上专业理论课,在实验室做实验,在企业里实习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综合能力、职业能力难以真正提高。因此可以借鉴“教学工厂”职业教育理念,将国外先进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与本校、本地区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充分考虑专业定位及合作伙伴,从而建立起既适合专业发展又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实训基地。

教学工厂建设 第3篇

1 集成式生产型教学工厂建设内涵

集成 (Integration) , 就是一些原本孤立、相关性不强的事物或元素, 通过某种方式改变原有的分散和孤立状态集中在一起, 产生联系, 互为相关,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

生产型教学工厂是在引入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规章制度等这一传统教学工厂建设的基础上, 引入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流程, 即生产真实的产品或向社会提供服务, 从而实现真正的企业环境。生产型教学工厂的场景可概括为:职场化教学环境、项目化教学内容、工作化教学方式、流程化过程管理、产品化教学成果、规范化组织学习、企业化组织管理、高职团队无界化。 (1)

物流专业“集成式生产型教学工厂”的内涵是该教学工厂的建设不是物流专业单一实训基地的建设, 而是要结合某校机电、机械和信息三大强势专业, 共同组建综合实训基地。该基地通过引进工业级别的设备设施来实现产品的批量生产, 从而模拟现实中制造企业产、供、存、销这一完整的工业链条, 物流作为其中的一部分, 在基地给定产品和产量的基础上, 发挥供和存的功能, 通过提供仓储服务, 从而实现物流管理专业的产业化, 为学生学习、实训, 教师科研、实践提供平台。

2 集成式生产型教学工厂建设思路

现代化工综合实训教学工厂属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是全流程的具备真实生产工艺、工业流程的实训装置、学生可实际动手操作的模拟实操的实训教学工厂, 实训教学工厂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模拟真实生产物理化学现象和真实生产场景的虚拟生产性工厂。该教学工厂的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 按典型任务的工作过程设置实训岗位, 以项目为逻辑主线组织课程内容, 并构建出与之相适应的真实生产环境—生产性教学工厂。

2.1 集成的思想

区别于传统教学工厂在建设上只考虑一个专业的发展、封闭建设的模式, 集成式教学工厂在充分考虑某高职学院专业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学院机电、机械和信息三个强势专业, 借鉴三个专业的人力和设备, 统筹规划、综合布局, 从而推动物流专业的快速发展。该物流教学工厂是在综合实训基地给定产品和产量的基础上进行建设, 要充分考虑到产能的匹配、信息系统的衔接、设备设施的衔接和标准的统一, 另外, 还要遵循可持续以及柔性的建设原则。

2.2 生产车间与实训室融合

所谓生产性教学工厂, 就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 真刀真枪地完成学习和实训。所谓车间, 即是在上级下达生产指令后, 要分析各类经济技术指标, 要全盘考虑既定生产量生产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 并把这些条件以合理的方式有机地整合起来, 从而开展车间的生产活动。同时, 还要根据工段、班组反馈的信息, 及时修正偏差, 优化、改进车间管理工作, 构建和谐而稳定的生产秩序。通过生产性教学工厂建设, 使得产学一体的教学环境能够得以实现, 教学工厂既是教室又是生产车间;既能为学生的实训提供场所, 又能为企业提供生产服务, 让学生实现学做合一, 做到车间与实训室融合。 (2)

2.3 项目与产品融合

教学工厂要进行批量生产, 学生在生产过程中边做边学, 构建属于自我的过程性知识, 掌握企业真正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为使教师的技术更新与企业同步更新, 生产人员与教师一同参加生产与项目研发, 做到项目与产品融合。另一方面, 在允许的条件下, 企业自愿提供成熟的项目资源与学校共享, 通过资源分享和经验总结给相关师资团队, 在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和数据分析后, 由师资团队根据企业业务中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 抽象、提炼, 分解、完善企业的典型工作项目, 由浅及深, 逐层递进, 并通过合理设计, 使之融入到理论教学中。努力开发出适合学生学习, 并且乐于学习的教学项目。如物流教学团队可以参与到物流企业仓库出、入库流程优化升级改造项目, 配送中心、供应链升级、优化或再造项目等, 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项目的实施, 教学项目的开发要坚持科技成果积累与共享的“无界化”理念。

2.4 教学管理与企业运营融合

在教学工厂中引进企业的管理理念, 用企业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方式武装教学工厂的教学环节。为提供完全现实的“企业环境”, 就要研究企业的运营方式。要将现实企业中对于人、财、物的管理方法引入教学工厂。如, 人力资源管理, 要仿效企业, 制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根据员工的特点将之安排到最适合他们的岗位上, 还要制定薪酬制度、奖惩制度和升迁提拨制度;物资管理, 要严格仿效企业的流程, 使物的流动在企业各个环节都有据可查, 做好记录和档案;财务管理, 要制定规范的记账、审核、审计、出纳等制度。总之, 在企业中为提高经营效益, 需要协调各个部门, 使每个部门不能局限于最大化本部门利益, 而是要以实现企业的整体效益为目标。所以, 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掌握管理知识和形成企业管理经验, 做到教学管理与企业运营融合。

2.5 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融合

在教学工厂中,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与产品的生产并行存在, 通过订单为智能工厂提供采购、仓储和JIT配送服务。学生作为准员工覆盖生产的全过程, 既完成了企业的产品生产, 又实现了学生的教学实训。另外,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训项目开发和定岗实习等环节, 将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其中, 使学生在取得学分的同时, 直接获取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所以, 应根据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 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要求与国家职业资格认定标准相衔接, 并覆盖职业标准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渗透, 实施产学融合使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合一。

3 集成式生产型教学工厂建设路径

3.1 基于企业环境的软硬件建设

基于真实企业环境建设的理念, 与企业技术、管理骨干一起制定职业技术领域各项能力培养目标, 围绕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实验、训练、实训和实习四个阶段渐次递进, 按照实单项、单元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设计实训与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内容, 规划生产型教学工厂中软件、硬件设施, 创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工厂化教学环境。 (3) 软件包括引入企业的典型各种管理规章制度、生产工艺流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奖惩制度、职业生涯规划、物流管理制度以及财务管理的各方面制度;硬件包括, 创设真实的生产和办公环境, 配备工业级别的生产设备、设施, 装备工业用信息系统等。

3.2 基于典型工作过程设计

教学工厂的建设结合某学院项目化课程改革, 在学院原有的实验实训条件基础上, 通过系统集成与组合, 与学院机电、机械和信息专业共建综合实训基地。基于物流专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前景, 应在信息化、智能化和集成化方面进行优化、升级和改造, 教学工厂应以供应链管理的载体, 以物流业务流程为基础, 使用先进的物流设备, 如BARCODE、RFID、电子标签、自动化立体库、快速分拣设备、AGV、机械手、倍速U链生产线等, 形成一个功能齐全、技术先进以及投资经济的现代物流工业级别生产实训基地。

3.3 基于职场环境设计

依据典型物流企业或者第三方仓储企业的岗位进行真实职场氛围的实训场地的环境设计与布局, 在设备配置、工位布置以及环境陈设上与企业相对应, 并制订相关工厂化管理制度, 如有必要可使学生着工装, 模拟真实的生产现场氛围, 创设逼真的职场环境。另一方面, 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专业发展方向, 应邀请企业专家、企业高层、行业管理人员一起, 与学校教师共同制定物流人才培养方案;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校企双方交流洽谈会, 或以论坛沙龙的形式, 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分析, 搭建供需双方直接对话、交流的平台, 为学生生产生活、缩短教学与就业岗位之间的距离。

3.4 基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

在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 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 而且实践技能匮乏, 缺少企业实践经验是困扰高职教育发展的顽疾。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对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师资环境不足的问题也就变得更加棘手。于是, 近些年, 许多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推行所谓“双师”型教学团队以适应这一要求, 但实践证明其多流于形式。除此之外,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 为发挥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 应具备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 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等, 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研究经验。生产性教学工厂的运行, 教师可参与到企业的项目开发、技术研究工作中, 不单单能提高科研能力, 更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教师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建设与实施, 切实提高教改能力。 (4)

4 预期效果

(1) 创建真实的企业学习环境。某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 将现代工厂的经营、管理理念引入教学工厂, 从而创建真实的企业环境。让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融合在一起, 这不仅让教师能更加真实地教, 也能让学生更加真实地学。 (2)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产性教学工厂把企业真实的设施、任务、环境和项目搬到校园实训室, 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 实训的过程与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 从而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因为实训环境是模拟的真实的生产环境, 这样在实训过程中, 就会产生诸多问题, 而这些问题又是教科书上所不曾讲授的, 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问题, 从而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真正需要的。通过智能工厂项目, 物流专业教学工厂在给定产品和产量的基础上提供仓储服务, 同时又融入了典型的仓储作业流程和各种规章管理制度, 能够较好的模拟真实企业运行模式, 学生在其中生产所掌握的知识和锻炼的技能必定是企业真正需要的。 (4) 教师的实践能力。由于诸多原因, 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差。通过教学工厂, 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是一次实践学习过程。

5 结束语

总之, 传统“本科压缩饼干”和“关门办学”带来的种种缺陷和不足可以通过“教学工厂”的人才培养模式得以较好地解决, 从不同办学主体的共同利益出发, 更好地整合学校、企业与社会的办学资源, 为企业、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称职的、企业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希望通过生产型教学工厂的建设与实践, 在专业建设、课程综合化改革、综合实训项目开发、顶岗实习、服务社会、技能竞赛等各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效。

注释

11 谈慧.物流专业“学习型教学工厂”建设与实践[J].物流技术, 2009 (11) .

22 滕碧红, 张源峰, 宋丽, 苏李果.生产性教学工厂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3) .

33 赵延勤.探索高职物流专业的本土化“教学工厂”[J].价值工程, 2014 (11) .

机械工厂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之我见 第4篇

关键词:机械工厂;建设项目;安全评价

我国对企业的安全评价起步于2002年,开始涉及的大都为高危行业,相对于这些高危行业,机械工厂有其本身的特点。机械工厂使用量大的是切割及焊接设备、起重设备、金属切削设备、运输设备等,涉及的物料大都为金属物料,但在气割和焊接生产中也使用少量的易燃气体、涂漆生产中使用易燃液体、焊接中使用具有窒息性的保护气体,机械工厂使用的危险化学品数量一般都很少,这就意味着机械工厂易发生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除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外,还存在起重伤害、机械伤害、触电、物体打击、车辆伤害、坍塌及其它职业病危害等。

一、安全评价的前期准备

(一)明确评价对象的基本信息

对于机械工厂的安全评价,便是评价的对象自然情况,包括该工厂的人员情况、设备情况、产品情况、工艺流程、使用的原材料、周边环境情况等,明确了上述情况后才能针对性的进行安全评价风险评估、确定评价范围以及在进行安全评价中,有利于识别出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安全对策和措施。

(二)确定评价范围

根据每个建设项目具体的特性来确定相应的评价范围,评价范围一般包括3个方面:评价内容所涉及的领域、说明评价对象所处的地理界限、说明评价责任的界定。

(三)进行风险评估和合同签定

评价机构在确定承接安全评价建设项目前必须进行风险评估,如应明确所要安全评价建设项目是否在评价机构的资质范围内,评价人员的专业是否满足建设项目的评价需要,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等。确定承接安全评价建设项目应签定书面合同。

(四)现场勘察

现场勘察评价对象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周边环境,采用多种记录形式现场的实际情况,如拍摄照片、摄制视频、绘制地图、文字记录等。

值得注意的是现场勘察中一定要了解周边环境的情况,如周边建筑物的性质、周边和自燃情况等。以评价对象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影响为例,由于机械工厂的特点,其存在的危险性对周边的环境影响对外部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大(不排除使用易燃气体引发火灾和爆炸的危险对周边产生的较大影响),周边环境对机械工厂的影响视周边环境的危险性所决定,如所处环境的自然条件对机械工厂的影响,发生泥石流、洪水、海啸可能会冲垮工厂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资料收集

对于安全评价的过程,需要有着充足的资料进行辅助。所以,及时的收集有关的信息,并且做到对于危险的因素进行识别处理,并且将评价的工作进行单元性质的划分,对于评价的方法进行多样化的选择,这些工作的基础都是以评价工作所能够提供的资料来进行确定实行的。

二、机械工厂危险因素的识别

机械工厂中所出现的事故,与其他的工业企业如化工企业、烟花爆竹企业以及对矿山进行开采的企业的事故并不相同。这三类工厂有着极高的危险性,一旦其发生事故,将引起十分严重的灾难性后果,其危害性高,并且涵盖面十分的广泛,不论是对人员还是财产方面都能够造成极大地伤害。在机械工厂内部所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虽然其发生的频率相对较高,然而很多情况下的事故后果较以上三类工厂要小的多,但仍然会造成人员的伤残,累计起来的财产损失也是相当大的。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针对机械工厂的实际情况,机械工厂十分常见的事故类型一般包括: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火灾;高处坠落;触电;灼烫;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车辆伤害;中毒和窒息;物体打击等。

三、评价单元的划分和评价方法的选择

在进行安全评价的过程中,评价单元划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根据对象的不同,可以按地域范围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形成独立的评价单元,也可以按生产工艺特性分成逐个的独立单元,实际应用中使用较多的是按机械工厂的功能划分为独立的单元。这样划分的结果,可以将原本庞大的评价对象细致的划分为逐个的单元,将评价的工作变得更加细致和具体,使得结果更加容易得到实现。

在进行安全评价的过程中,选择一个适宜的安全评价方法,不仅是进行定性评价的保证,也是进行定量评价的有效工具。根据机械工厂的特点一般常用的安全评价方法,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等。

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系统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此方法在安全预评价、验收评价和现状评价都可以使用。

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也称初始危险分析方法,是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地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此方法在安全预评价使用较多。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金尼法)是一种半定量评价方法(亦称LEC法)。此方法在验收评价和现状评价使用较多。

四、定性、定量评价

根据评价单元的特性,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评价对象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五、对策措施建议

依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与定性、定量评价结果,遵循针对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危害的技术和管理对策措施建议。

对策措施建议应具体详实、具有可操作性。按照针对性和重要性的不同,措施和建议可分为应采纳和宜采纳两种类型。

六、结束语

每一项安全评价都应以与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性文件为依据,针对机械工厂建设项目的特点,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并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对所需安全设施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审查备案等相关工作,从而为建设项目投产后的安全运行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开展机械工厂安全评价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消除、预防和降低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伤害,提高机械工厂的本质安全。依据可研报告、相关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类比工程资料,在深入分析、定性、定量评价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参考文献:

[1]安全标准.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

[2]林琳.硫酸生产企业的安全评价[J].企业文化,2016(4):8-13.

教学工厂建设 第5篇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目前实训基地建设主要是从校外和校内两方面开展, 并且要根据专业特点、区域经济发展等, 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协调发展。

目前, 国内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即校企合作尽管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一直没能够解决校企长期互惠双赢合作的根本问题, 导致合作面临相当多的困难, 制约了校企更深层次的合作。因此, 政府、学校、企业和研究机构正在不懈努力寻求破解途径。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自主权在学校, 只要有相应经费支持, 学校就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实施建设。目前, 校内实训基地大多是以整体设备为单元的功能实训室。尽管也具备讲训一体化教学功能, 但主要还是突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 在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提升和人才需求的与人才培养无缝对接上显现不足。

目前, 国家提倡“全民创新, 万众创业”, 这给高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的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高职教育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实训基地。经过探索, 为了适应机电一体化专业基于项目的四段递进工学交融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创建了基于工业自动化教学工厂的校内实训基地, 构建了教学工厂硬件平台, 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真正达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工厂定位

(一) 基于教学工厂四段递进工学交融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为例, 说明四段递进工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架构。该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为:机械绘图员、电工、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保养维护员。

四段是指, 第一段 (第一、二学期) :以职业素养平台课程为主, 辅助以机械CAD绘图和机械基础技能, 以及电工技能学习和训练。可以取得机械CAD职业资格证书和电工职业资格证书;第二段 (第三、四学期) :专业核心单项职业技能训练, 对应有三菱和西门子PLC控制系统设计技能、传感器应用技能、变频器应用技能、工业控制网络应用技能、触摸屏与组态应用技能、电子CAD应用技能、液压与气动应用技能等单项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可以取得相应的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资格证书和电子CAD职业资格证书。第三段 (第五学期) :以自动化设备和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综合技能训练为主, 辅助以单片机应用技术单项技能训练;第四段 (第六学期) :企业顶岗实习, 应用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 逐步提升自身综合职业能力。

该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主要体现在: (1) 依托企业环境的“工业自动化教学工厂”, 完成四段递进工学交融人才培养, 达到人才需求和培养的无缝对接。 (2) 突破传统课程体系束缚, 基于工厂或企业的项目运作模式, 构建企业模式生产过程的教学体系。 (3) 充分体现工学交融, 学生以完成自己的任务 (工作) 为目的, 在完成任务中学习知识和技能。融学习于工作中, 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为完成工作服务的。

(二) 教学工厂定位

工业自动化教学工厂除了为适应上述人才培养模式外, 还具有产品开发、学生创业、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能竞赛和社会服务等功能。其定位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积极辐射和带动其他服务功能。主要服务于工业自动化专业群 (机电一体化和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专业) , 同时也为学院的数控机床维修、玩具和激光加工技术等专业提供服务。

教学工厂具有企业的架构、企业级硬件配置、企业运作和管理模式、企业环境、企业文化氛围等。充分体现教学工厂的“六真”特性, 即“真环境”“真岗位”“真任务”“真要求”“真员工”以及“真产品”, 使得教学工厂不仅是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场所, 也是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职业习惯、职业道德等职业素养形成的重要场所。

教学工厂与实训室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三、教学工厂架构

目前, 学院建设有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教学工厂和工业自动化教学工厂。下面以工业自动化教学工厂为例进行说明。

(一) 教学工厂部门构成

工业自动化教学工厂由电工电子技术部、PLC应用技术部、单片机技术部、三菱PLC自动生产线车间、西门子PLC自动生产线车间、机器人车间和办公室组成。

(二) 教学工厂人员配置

教学工厂人员配置如下:总人员12人, 其中厂长1人, 负责工厂的整体规划、运作和各部门的管理。副厂长1人, 协助厂长并落实工厂的各项工作。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1人, 负责制订部门建设规划, 负责部门资源建设和特色创新, 负责部门生产、采购、项目质量监督、人员管理和日常管理。各职能部门成员若干人, 制定部门项目详细实施方案, 撰写项目实施指导书和建设教学相关资源, 负责工厂生产任务 (项目) 各环节的实施、管理和考核。办公室主任1人 (副厂长兼) , 成员2人, 负责工厂整个日常管理, 如耗材采购、设备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维护、清洁管理等。

(三) 教学工厂的设备配置

1.电工电子技术部:主要进行电工职业工种知识和技能训练 (涵盖电工、电子、电测、电器控制) , 电子电气产品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含60工位, 每工位齐备电工电子仪器、工具、元器件、电脑等。60工位电气产品的设计安装调试柜。占地两间, 面积各150 m2。

2.PLC应用技术部:主要用于可编程序系统设计师职业工种知识和技能训练 (包括三菱PLC、变频器、触摸屏、组态、工业控制网络) 。30工位, 每工位齐备FX系列PLC复杂控制系统所需模块, 包括模拟量、变频、触摸屏组态和工业网络, 丰富的被控对象。面积150 m2。

3.单片机技术部:用于单片机系统设计师职业工种知识和技能训练 (包括:单片机应用技术、电路CAD) 。112工位, 每个工位齐备简单单片机控制系统开发条件, 包括仪器、面包板、元器件、导线、万用板、电脑、PCB软件、工具等。实训室两间, 面积各150 m2。

4.三菱PLC自动生产线车间:用于三菱PLC自动化设备和自动线的安装调试知识技能的训练 (包括:自动线机械部分、气动系统、传感器和电气控制) 。三菱车间现有亚龙335B自动生产线训练装置1套, 5站, 赛杰三级、二级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训练设备1套, 6站, 赛杰四站自动线训练设备1套, 4站, 上海英集思自动线训练装置2套, 每套7站, 每站1台电脑。面积150 m2。

5.西门子PLC自动生产线车间:服务于西门子PLC自动线的安装调试知识技能的训练 (包括:自动线机械部分、气动系统、传感器、电气控制) 。亚龙335B自动生产线训练装置1套, 5站, 赛杰二级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训练设备1套, 6站, 西门子自制自动线控制系统17套, 每站1台电脑。面积300 m2。

6.机器人车间:工业机器人应用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各种简单机器人5套, 工业机器人3套, 电脑30台。面积150 m2。

教学工厂与实训室的不同点就是设备的配置形式。教学工厂采用企业布局模式, 在职能部门所能见的是生产加工设备所需的零配件、工具、仪器设备和耗材, 摆放于周边, 而不是成品设备, 尽管有整体设备和样品, 仅作为生产成品设备的参考。中间为项目或产品的生产区。

四、教学工厂运作

(一) 四段递进工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主要是依据专业培养目标, 从教学体系训练项目的设计、硬件平台教学工厂的搭建、教学方法、教学考核、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等方面展开。教学体系生产项目分两级设计, 第一级为总项目, 项目名称为:自动化设备和自动生产线的设计与制造。二级项目按自动线三大组成部分机械、气动和电气控制, 依据单项技能训练划分为十三个二级项目, 全部在教学工厂实施。

每个二级项目, 由各个部门成员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 经过部门反复的讨论, 组织专家论证, 报学院审核, 通过后方可实施。

由部门负责人确定项目负责人 (指导教师) , 严格按照项目方案实施生产。以“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安装调试”二级项目实施方案为例加以说明, 该项目为140学时。

项目实施模拟企业项目运作过程, 从项目的下达、调研、方案设计、论证、方案细化、加工、安装和调试、撰写项目报告、项目验收, 直至完成整个项目。同时, 项目负责人要对项目实施全程跟踪和监督, 遇到问题及时处理。

学生工作过程中, 以项目或任务为导向, 制订工作计划和步骤, 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最优的方案达到预期目标。逐步树立学生的目标意识、工作意识、责任意识、方法意识、积极主动意识、思考意识、成本意识、时间意识。

工作过程中, 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各种问题, 带着问题完成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针对性强, 调动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习兴趣。这样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 尤其像深圳地区的学生。同时工作过程中,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有意识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避免传统的满堂灌现象, 真正达到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实现工学交融。

工作过程中, 学生的组织尤为重要, 以小组为单位, 组内成员要求学习能力强弱搭配, 不同特点搭配, 激励小组内的团队合作和凝聚力, 组间形成良性竞争。

项目 (或产品) 完成后实施考核, 并进行小组内和组间总结。好的给予加分, 表现差的扣分。

(二) 教学工厂协同运作

由于学院各专业完成的项目、学生创新创业产品、工厂生产的其他设备大部分是机电产品, 这就为现有两大工厂提出了协作的必要性, 一个工厂完成机械部分制作, 一个工厂完成电气部分制作, 然后由工厂协助设计者组装完成整个产品。目前, 只实现了小部分产品的协同, 由于涉及专业 (5个) 较多, 产品制作的衔接和生产任务安排做到合理协同, 还存在困难, 正在不断探索。

(三) 教学工厂其他任务运作

教学工厂还承担一年一度的学生技能大赛, 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情况下, 和大赛指导教师签订设备使用、管理和安全协议, 确保大赛顺利进行。

学生的创业通过学院的现代师徒制模式进行, 教学工厂积极配合现代师徒制实施, 教学工厂只要没有生产任务, 随时都可以对学生和老师开放, 为创业学生提供最大的便利。

教学工厂充分利用节假日、周末和晚上, 承担本地区专业相关的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教师的社会服务等任务, 最大限度发挥教学工厂效能, 回馈社会。

(四) 教学工厂的开放式运作

教学工厂有些生产项目采用企业真实项目, 企业利用教学工厂设备和生产成本优势, 并派技术人员亲临现场指导和质量监督, 使得学生真刀真枪得到了锻炼, 同时项目负责人 (教师) 也获益匪浅。借助这样的机会聘请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模块的培训, 同时企业技术人员还会提出一些因企业时间不足, 精力有限, 或经费短缺等限制无法解决的一些技术问题, 开拓教师为企业服务的渠道。这样就能进一步密切校企合作的关系。经过实践, 虽然可行, 但能够合作的企业不多, 即使企业愿意合作还是问题较多, 还需不断摸索, 寻求更好的合作途径。

五、教学工厂的管理

(一) 教学工厂自身的管理

企业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生产管理、经营管理、人事行政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组织领导等。生产管理又包含技术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和物资管理等。

教学工厂依据企业管理的内容重点是生产管理, 其中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由各部门负责, 不断完善项目内涵, 充分处理好学生的工作与学习关系, 根据实践情况动态调整, 严把学生完成项目质量关。安全管理由教学工厂办公室负责, 安全责任落实到人, 由专职管理人员和各职能部门项目负责人负责, 充分树立安全无小事的意识, 把好安全关。设备管理和物资管理由工厂专职管理人员负责, 定期设备维护, 及时维修。物资管理要科学, 既不浪费, 又便于使用。

教学工厂各项管理规定和制度的制定由厂长负责, 办公室落实, 悬挂相应位置, 做到人人皆知, 具体执行情况由办公室监督。

教学工厂人员管理重点是队伍建设, 专业师资队伍要求除具备学历要求外, 更重要的是职业技能要求, 所有任课教师必须取得专业对应行业的技师或同等职业资格证书, 才能担任项目负责人。为了提升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 一方面利用寒暑假外派教师参加各类技能培训班, 或请企业或行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培训教师。另一方面, 根据教学安排, 适当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企业参加实践活动。专职管理人员通过专门的培训和企业实践提升业务水平。

人员考核纳入学校统一的人员考核体系中。同时, 教学工厂结合自身工作特点, 制订相应的考核办法, 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 体现公平、公正。

教学工厂实行工作日开放, 节假日和休息日值班制度。如有特殊需求, 可以特殊处理, 如技能大赛、培训、学生创业等。

(二) 培养学生的企业管理意识

抓好教学工厂自身的管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企业管理意识。在学生生产过程中, 亲身体会教学工厂的管理模式, 并由项目负责人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企业管理意识。

六、教学工厂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一般有三个层次:物质层, 包括生产资料文化、产品文化、环境文化;制度层, 主要是对企业的人、财、物、事的各种标准和规定;精神层, 主要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包括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战略观念等。

教学工厂必须有自身的文化建设, 目前精神层正在有意识地逐步树立和培养中, 物质层和制度层能够做到的已建设完成, 如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和环境建设, 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另一方面, 教学工厂应注重培养学生认识企业文化, 了解企业经营理念、价值取向、思想信念、行为准则等, 同时在学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渗透, 让学生真正知道企业文化的内含, 初步具有企业文化的意识, 为学生就业融入企业奠定基础。

七、结论

教学工厂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搭建了切实可行的实践平台, 为实现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创造了条件, 同时也弥补了校企合作中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学工厂经过两年多的运作得到了证明, 同时也得到企业的一致认可。

目前, 教学工厂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只是初步取得了成效, 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最突出的是如何既能达到人才培养的效果, 又能生产更多的真正工业产品。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将是前行的保障。

摘要:论述了校内实训基地教学工厂建设的必要性, 基于四段递进工学交融人才培养模式, 详细阐述了教学工厂的定位、架构、运作、管理等建设内容。分析了教学工厂和实训室的区别。教学工厂为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搭建了切实可行的实践平台, 为实现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教学工厂定位,教学工厂架构,教学工厂运作,校内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陈丽荣.教学工厂分阶段迁移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2 (5) .

[2]俞位增.基于“教学工厂”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 2012 (12) .

[3]李雨田.创建实训“教学工厂”的思考[J].价值工程, 2012 (7) .

[4]顾亚民.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和切入点[J].现代企业文化, 2013 (24) .

教学工厂建设 第6篇

教学工厂的特点

教学工厂模式有许多区别于其他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 其以下四个特点尤其适合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

以教学为本位与一般企业将利润最大化作为主要追求目标不同, 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始终以教学为本位, 仅以微利维持其正常运行。教学工厂目的是为学生营造更加完善、真实和有效的企业工作环境和生产过程, 实现学院教学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接轨。

“双轨制”教学模式 为了在教学工厂理念下达到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目标, 南洋理工学院采用“双轨制”教学模式, 将学生分组, 在不同学期交叉进行工程基础训练和企业专项培训。这种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

“无界化”管理 现代企业的运营已不再靠单一的专业技术, 而是需要多种专业技术、多种人力和物质资源的支持。为了保障教学工厂按照企业模式运营, 南洋理工学院强调各专业之间的全面合作, 即“无界化”合作, 倡导综合科技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科技技能、设施资源、科技成果积累与共享的“无界化”理念。实施“无界化”管理, 一个教学项目需要调配学院多个专业的资源来协同完成, 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职业视野。

增强教师队伍的项目研发能力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通过实施教师技能转型计划, 鼓励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学院要求教师在项目实践和教学工作中进行岗位轮换, 使教师掌握企业先进的专业技术, 同时保证教学工厂中企业项目开发的连续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专业, 在其专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这些问题在其他专业建设中也存在。

校企合作不易深入 因为接收在校生顶岗实习、接收教师下厂实践、委派一线技术人员到学院指导教学还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利润, 所以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热情不高。加之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不完善、学校投入的资源不足等原因, 使得校企合作不易深入, 进而导致出现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滞后、学生顶岗实习资源匮乏等问题。

教师的项目经验不足 目前, 国内高职院校招聘的教师大多为应届硕士、博士毕业生, 这些教师以学校到学校的方式完成学习到工作的转变, 普遍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学院因成本限制无法资助大量教师通过到企业实践获得充裕的企业经验, 而当前大多数企业为追求利润又不愿接收无法连续在企业工作的教师下厂实践。这些情况造成“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匮乏, 进而成为专业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单双学期课程失衡 目前, 我国高职院校在3年制人才培养方案中普遍采用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 即最后安排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半年。这样就导致在校学习的学生在第一个学期有3届, 而在第二个学期则有2届。在校生人数在一个学年中的不均衡将导致教师工作量的不均衡, 教师在半年中忙于教学工作, 在另外半年却工作量偏轻, 造成教学资源浪费。

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标, 而学校以人才培养为目标, 两者无法立足于一个双赢的平台进行资源共享。依据南洋理工学院的经验, 开办教学工厂则可以保证学院和教学工厂在以教学为本的平台上实现教学资源和企业资源的共享:一方面, 在教学工厂中, 学生和教师可以得到充足的、真实的企业实践机会;另一方面, 教师、学生以及其他教学资源可以为教学工厂提供廉价的劳动力和硬件资源, 降低其运营成本。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开办教学工厂的有利条件

学院要开办教学工厂就必须与社会企业竞争真实的工程项目来保障其运营。与社会企业相比, 教学工厂在技术、设备、经验方面均处于劣势, 但教学工厂追求微利并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除此之外,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开办教学工厂还具有以下三个有利条件:

网络应用的普遍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生活等各个领域, 提供了规模大小不一、数量巨大的就业机会和企业项目。这一点已经形成了广泛共识, 在此不再赘述。

IT外包服务带来机遇 目前, 众多中小型企业为降低其计算机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 同时获得专业的技术支持而寻求IT外包服务。根据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2007年中国中小企业IT外包研究报告》所述, 国内IT外包服务主要集中在网络维护、电子商务、域名服务、网站服务、服务器托管等领域, 其市场规模每年的增长率均高于30%。运营IT外包的企业对设备、空间需求较低, 而对人力资源需求较高, 这契合教学工厂的特点。所以,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开办教学工厂可以把握IT外包服务带来的机遇, 以较低的起点逐步扩大业务。

成本低廉 运营教学工厂所需的成本主要包括人力、设备、原材料等。在计算机网络专业开办的主营IT外包服务的教学工厂是人力资源密集型企业, 人力资源和少量设备构成其主要运营成本。由于单双学期课程失衡, 教学工作量较少但需要加强企业项目研发能力的教师可以在教学工厂内担任工程师或管理者。高年级学生可以在企业项目的子课题中担任组长或者技术骨干, 而低年级学生可以加入高年级的项目组承担低端角色。这样, 师生协同、层次清晰、分工明确的人员组织结构为教学工厂提供了丰富而廉价的人力资源, 同时教师和学生能够获得宝贵的企业实践经验, 如图1所示。

大多数网络维护、网站开发及网络服务方面的业务只需要远程访问客户设备进行配置和调试, 设备需求仅限于计算机、少量的实验用网络设备等硬件资源, 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拥有这些教学资源, 只需把教学环境按照企业环境进行布局和改进即可, 无需过多的投入。所以,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开办教学工厂具有成本低廉的有利条件。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工厂的运营方式

虽然教学工厂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但也需要一般企业建设发展的过程, 不能一蹴而就。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要开办教学工厂, 并实现其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紧密结合, 则运营方式需要经历如图2所示的四个阶段。从图2可以看出, 教学工厂的发展与企业发展相似, 成熟阶段具备更多的企业特征。

第一阶段:劳务输出, 深度校企合作 本阶段是教学工厂的起步阶段, 需要完成了解市场、融入市场、培养骨干人才、了解企业运营和管理方式、掌握项目渠道等任务。为解决在市场中独立摸索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 可以将教学工厂中的师生作为优势的人力资源以比较低廉的“价格”输出到市场化运营的企业, 使他们获得企业实践经验, 同时培养教学工厂独立运营时的骨干力量。此阶段依然采用校企合作模式, 但学院需要对深入企业实践的教师和学生采取企业管理方式, 要求这种实践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 同时按照企业方式核算人力成本。

第二阶段:承担部分外包项目 当教学工厂积累了足够的技术骨干和管理经验之后, 就可以将企业承担的部分外包项目拿到学院内的教学工厂来完成。在此阶段, 教师和学生在校内完成企业项目, 所以师生的参与规模进一步扩大, 通过独立承担部分项目, 也会掌握并拓宽企业项目来源渠道。本阶段, 需要重点培养市场营销骨干力量, 建立教学工厂全方位的企业管理制度。自此阶段, 教师可以在教学和企业项目之间进行轮岗,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粗具规模, 并可尝试“双轨制”教学模式。

第三阶段:独立承担企业项目招投标 当教学工厂掌握了足够其运营的企业项目渠道之后, 就可以独立参与企业项目的投标, 并以合同为导向, 利用学院教学工厂内的资源独立完成企业项目。此时的教学工厂应该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以稳定的教师队伍构建企业管理与技术人员架构, 形成默契、灵活的教学与企业运作模式。此阶段教学工厂已经完善成熟, 进入了稳定发展时期。

第四阶段:复合业务运营 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所开办教学工厂的客户群覆盖工业、农业、生活等各个领域, 当其发展成熟之后, 应该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中心, 将业务逐步扩大到其他专业, 形成复合业务运营的教学工厂, 在学院内进行“无界化”管理。

教学工厂模式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经多年探索实践形成的先进教育理念, 对我国高职教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利用其教学工厂模式, 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特点和遇到的问题, 提出了专业建设的构想。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完善教学工厂模式还需要在政策法规、学制学时、课程体系、后勤保障、教育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细化。

摘要:分析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特点, 归纳了我国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开办教学工厂的有利条件, 并依据我国IT市场外包业务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利用教学工厂模式分四个阶段进行专业建设的构想。

关键词:教学工厂模式,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覃敬新.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理念[J].机械职业教育, 2010, (1) :59-60.

[2]周朗天.南洋理工学院人才培养和开发的分析及启迪[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 2008, (7) :19-20.

[3]王彩云.影响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3) :71-73.

[4]刘瑞军.南洋理工学院专业建设对我国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启示[J].辽宁高职学报, 2009, (12) :24-26.

传苹果或参与纽约芯片工厂建设计划 第7篇

传苹果或参与纽约芯片工厂建设计划

报道称, 美国纽约州为促进经济发展, 计划在该州建立一座芯片制造工厂。纽约州州长安德鲁!库莫 (Andrew Cuomo) 在本周接受电台采访时透露, 苹果也参与了该州的一项“秘密计划”。

据早前媒体报道, 纽约州秘密计划的背后, 很可能是一家“重量级苹果供应商”为其提供支持。对此业界普遍认为, 这位参与相关讨论的企业应该就是台积电 (TSMC) 。

库莫称:“在任何特定的时间里我们都会寻求很多不同公司的协助, 苹果的地位显然充满竞争。我不认为他们现已接近作出决定”。

新工厂建设中的动力设备配置 第8篇

天津通信广播集团有限公司的动力能源系统大体分为供配电系统、中央空调系统、压缩空气系统、弱电系统等, 分述如下。

一、供配电系统

根据工厂产品生产特点, 在供配电系统中采用35k V双电源供电, 以保证生产不间断, 确保生产不受停电影响。35k V电站的布局规划, 考虑到目前新工厂建设分期分阶段进行的特点, 决定采用四台5 000k V·A 35k V/10k V干式变压器供电, 一期先上两台。这样既满足生产负荷需求, 又提高了设备的负荷率。根据厂房分布情况, 16个厂房设10k V分电站12个, 确保供电灵活, 减小维修期间停电范围。

经过调研, 决定35k V电站设备选用国际知名品牌, 10k V电站设备选用国内知名品牌, 并按此方案进行招标工作。

二、中央空调系统

站内布局采用离心机四台和螺杆机一台联动运行。设备特点如下。

1. 机组在节能方面采取的措施

(1) 采用多压缩机设计, 提高部分负荷效率

单螺杆冷水机组采用两台较小的压缩机代替一台较大的压缩机, 使机组无论在满负荷还是在部分负荷时均具有最优的性能比, 同时机组的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建筑物中的冷量需求, 自动对压缩机进行负荷的优化调节, 实现各种负荷下的最佳效率。当机组的负荷在50%以下时, 由于一台压缩机拥有两倍的换热面积, 大大提高了制冷效率。

(2) 液位控制调节装置

液位控制调节装置通过蒸发器中制冷剂的液位变化 (即蒸发器中的制冷剂量变化) , 自动改变节流阀的开启度大小, 从而达到精确控制冷凝器向蒸发器中的制冷剂供液量。即液位控制调节阀根据建筑物的冷负荷大小, 进行制冷剂供液量的精确调节, 在整个运行范围内综合利用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效率, 使机组在12.5%~100%各个负荷下均可获得优异的运行效率。

(3) 12.5%~100%无级能量调节

单螺杆冷水机组采用微电脑控制卸载荷阀移动, 使机组的冷量在12.5%~100%无级调节, 因而机组的冷量能精确地满足建筑物冷负荷的需求。

(4) 高效的换热器设计

热交换器采用最新型号的换热铜管束, 内、外壁经强化处理, 使传热效率提高30%。

2. 多压缩机设计技术

所选单螺杆式冷水机组是由两台半封闭式单螺杆式压缩机及工厂接线的微电脑控制器组成。单独的控制器能独立于其他而监视每台压缩机, 如运行时间、启动次数、压缩机负荷百分数、机组负荷百分数。所有这些分别由每个微电脑控制器来监视。同样单台压缩机故障记录、设定点控制、负荷功能、每天启动的次数等都可控制和监视。

超前—滞后平衡功能是每台机组的标准装置, 即将指定压缩机超前运行的最少时间, 并在需满足相当负荷时启动滞后压缩机, 而在负荷减少至单台压缩机冷量范围时超前—滞后功能将关闭滞后压缩机。在两台压缩机运行时, 负荷平衡功能将平衡每台压缩机间的负荷, 以获得机组的最佳效率。

3. 低运行费用的冷水机组

由于多压缩机设计技术是采用多台压缩机共用一个大的蒸发器和冷凝器, 且为备用, 故单台压缩机效率优良, 这是压缩机设计、运行控制、换热面积、制冷剂和制冷剂流量控制等所有特点的综合体现, 其优点如下:在12.5%~67%的总冷量范围内可节约大于25%的年耗电费用;在设备运行80%处于压缩机互为备用状态;机组在部分负荷时性能优良。

三、压缩空气系统

压缩空气系统由五台20m3螺杆压缩机、两台吸附式干燥机、两个20m3储气罐组成。系统管道采用不锈钢材质, 确保供出压缩空气质量。冷却系统设两台200t冷却塔, 目前一用一备。

四、弱电系统

1. 系统目标

本系统应以数字技术为核心, 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手段, 将监控系统、门禁控制系统、巡更系统、防盗报警系统连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用户通过同一个操作平台, 即可完成各种门禁控制、巡更管理和防盗报警的综合安防控制管理功能。

2. 系统设计原则

(1) 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系统设备选型、网络设计、软件设计等各个方面要充分考虑可靠性和稳定性。在设计方面, 要采用容错设计和开发计算结构。在设备选型方面, 要保证软件、硬件的可靠性。

必须考虑采用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在设备选型和系统设计的各个方面都尽量减少故障的发生。

(2) 易管理性

系统涉及面广, 需要对系统进行实时控制和管理。系统管理员要在不改变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具备对系统进行调整的能力。

(3) 易维护性

可维护性是当今应用系统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包含两层含义, 即故障易于排除和日常管理操作简便。

(4) 先进性

本系统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这一方面反映了系统所具有的先进水平, 又使得系统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 由于本系统是一个实际使用的系统, 因此其技术和设备又必须是相对成熟的。

(5) 整体性

系统的整体性涉及到诸多方面, 对于本系统必须对这些因素统筹考虑, 以构成一个有机的智能管理系统。

(6) 可应用性

设计本系统应先考虑能满足系统的功能要求和实际应用的需要。

(7) 开放性

为保证各供应商产品的协同运行, 同时考虑到投资者的长远利益, 本系统必须是开放系统, 并结合相关的国际标准或工业标准执行。

(8) 可扩充性

为今后发展的需要, 本系统必须考虑在系统产品系列、容量与处理能力等方面的扩充与换代的可能。这种扩充不仅充分维护了原有投资, 而且具有较高的综合性价比。

3. 系统组成

建设工程弱电系统由12个子系统组成:信息网络子系统、综合布线子系统、有线通信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周界报警子系统、门禁考勤管理子系统、停车场管理子系统、巡更管理子系统、公共广播子系统、有线电视子系统、显示屏子系统、UPS后备电源子系统。

五、地下综合管廊

在新工厂沿厂区中轴线建一地下综合管廊, 从动力站房引出的所有主管线均进入地下综合管廊, 再由管廊引至各用能部位。该方案的实施, 既能保证各种管线的及时维护, 避免因车辆碾压缩短地埋管线使用寿命, 又能避免在改造维修过程中开挖道路现象, 可极大地降低改造成本, 缩短施工周期。

该管廊截面积为2 700mm (宽) ×3 300mm (高) , 总长300m, 将电力电缆、中央空调管道、自来水管道、各种弱电系统桥架、压缩空气管道分层布局, 合理使用空间。在维修改造期间, 小型施工设备可在廊内操作自如。廊内配备照明系统及通风、排水设备, 确保廊内干燥。

六、结语

综上所述, 动力系统规划及实施应按照科学设计、合理布局、安全可靠、分步实施的原则。做到动力供应自动化, 设备运行安全可控, 设备配置合理科学, 最大限度降低动力供应运行成本, 节约能源, 确保为一线生产提供高质量能源。

摘要:介绍天津通信广播集团有限公司在新工厂规划期间, 根据工厂发展和负荷需求趋势, 通过实施动力系统的总体方案, 提升动力设备技术水平。

“教学工厂”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第9篇

一、“教学工厂”的选址

笔者认为,“教学工厂”的选址是我们学习新加坡职业教育并让其经验落地生根的重要前提。一般来说,选址问题无外乎校内和校外两种。若选在校内,就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由谁投资?投多少?第二,是一次性投资,还是分多次投资?第三,若校企双方共同投资,各自分担的比例应该是多少?收益如何分配?第四,仿真实训和真实生产各占多大比例较为合适?第五,学校的投入与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兴趣持久度能否接近?若选址校外,也许对企业经营更加有利,但是“教学”的味道就少了许多,而且之前列出的五个问题的解决难度会相对提升。

我校的具体做法是:校内、校外各建一个。一个专业同时建两个“教学工厂”,着实考验着决策团队的智慧。2012年春天,我们在与学校汽车类专业合作的诸多企业中慎重选择了新乡市广森汽车美容装饰公司,并投入10万元资金及价值近20万元的设备在距离学校两公里处校企共建了一个校外“教学工厂”。2015年7月,为实现“教学工厂”的理念与运作思路,更好地将学习新加坡的经验应用于我校的实际教学,我校将校内现有的实训车间进行升级改造,并采取“学校指导下的双元结构教师小组合作教学”等新模式,与河南省众诚联盟合作,开设了汽车专业的新方向——汽车美容创业班。该班级实现了全新的教学模式,与校外广森汽车美容公司形成内外互补,运行近一年,效果良好。

二、企业伙伴的选拔

在对校外“教学工厂”合作企业的选择上,我们之所以选中广森公司,一是因为该企业是最早一批与学校开展合作的当地企业之一,而且这家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收益较好,公司业绩和规模逐年增长,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较高。二是因为该企业领导层具有创新意识和勇于实践的精神,管理和生产经验丰富,值得职业学校学习。

在对校内“教学工厂”合作企业的选择上,我们最终选择了河南省众诚联盟,因为河南省众诚联盟具有明显优势。具体来说:一是这家企业辐射河南全省,站位更高;二是众诚联盟拥有更加雄厚的实力来满足学校新增专业——汽车美容专业设备及教学和管理的需要;三是众诚联盟有着与银行合作的丰富经验,在全省18个地市拥有近40家汽车美容连锁经营店,并且经常开展短期培训业务,管理规范,运作现代化,社会口碑好,具备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担保及开店准备的强大实力。

三、学校指导下的教学工作

笔者认为,“教学”与“工厂”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职业教育的跨界性正是新加坡能够很好解决职业教育难题的出发点。学校积极借鉴经验,通过密切指导,弥补了学生在“教学工厂”学习的不足。但指导必须遵守以下原则:一是这个指导的主体必须是学校,“教学工厂”的首要任务是“教学”,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学习,“为教学服务”的宗旨不能改变。因此,这里面有个“度”的把握标准,校企双方都要能够接受这个“度”。二是相互尊重是合作的基础。双方的相互尊重体现在合作的全过程。例如,对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以及工厂的实际操作流程等,企业具有很大的话语权。但前提是企业要与学校进行充分前期沟通,否则企业受经营利益最大化驱动会不自觉地偏离合作目标,这样就有导致合作破裂的风险。三是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如定期召开会议、大事协商、媒体介入、定时通报等,用制度来管人与事,让“教学工厂”新模式一开始就制度化、规范化。

四、勇敢面对新挑战

首先要厘清几个概念:一是“教学工厂”不是校办工厂,它是新时期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落地新加坡的成功尝试。二是“教学工厂”不是实训工厂,简单的模拟或更逼真的模仿都不是其要义所在。三是“教学工厂”不是简单地让企业把工厂建在学校或学校将课堂搬到车间,不是一方为满足另一方需求忍让妥协的结果,而是双方平等、真诚地协同合作。

具体分析我校“教学工厂”的实践仍然存在以下难点或困惑:一是汽车美容只是汽车大类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招生规模限定在一个班级,“教学工厂”的运作相对容易,向其他专业推广的条件尚不成熟。二是校内与校外的“教学工厂”运作不是很平衡。校外的广森公司因地处校外,总体运行效果不如校内的众诚联盟好。三是“教学工厂”作为新事物,对它“肯定”与“质疑”的声音往往交替出现,学校决策者和企业家的接受能力等决定了这一新事物的发展。所以,对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我想,不屈不挠的职教人,一定不会错过当前职教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必将勇于面对企业转型升级给职业教育带来的全新挑战,充分理解并践行“教学工厂”的新理念,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向纵深。

石化行业3D智能工厂建设技术探讨 第10篇

1 3D智能工厂产生的背景

随着世界能源格局的变化, 我国石油化工企业正朝着大型化、市场化、一体化、国际化、智能化和清洁化的方向发展, 但在发展同时, 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高科技手段和信息化技术对现代企业, 尤其是大型企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针对石油化工行业生产管线及装置设备分布复杂, 人员无法远程掌握以及设备的相关信息与其实物设备的具体空间位置无法同时展现的现状, 加上现有的DCS、MES、ERP等业务管理系统也无法全面展示装置的反应器、塔、罐、泵、阀、管线的详细空间位置, 无法与实际生产装置流程进行直观、有效的融合, 根据最新的虚拟现实领域的3D建模技术, 提出了“3D智能工厂”的概念。3D智能工厂打破了传统的炼油企业管理模式, 将3D模型引入到炼油企业中, 以3D模型的方式立体再现生产装置原貌。通过装置3D模型, 实现了装置设备和管道的详细空间位置、具体形状与该设备和管道的详细信息的有机融合, 并实现了装置设备管理的智能化, 形成一种石油化工企业全新的设备管理理念、模式和方法。

2 3D智能工厂建设技术

2.1 3D建模技术

3D即三维图形, 通过三维制作软件虚拟三维空间构建出具有三维数据的模型3D建模, 大概可分为NURBS和多边形网格。NURBS在要求精细、弹性与复杂的模型中有较好的应用, 适合量化生产用途;多边形网格建模是靠拉面方式, 适合做效果图与复杂场景动画。

虚拟现实领域的3D建模技术能够将复杂而庞大的工业系统在计算机中完整、详细地展现出来, 并且提供多种灵活的操作功能, 从而显著地提高系统的可控性和可用性。通过将系统的3D模型与实际的业务数据进行对接, 用户能够方便地了解系统的组织结构, 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 进一步地借助于智能化的数据分析来降低工作的复杂度, 提高工作效率。石油化工系统的业务管理同样可以借助于3D建模的展现能力和分布式系统的计算能力, 对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改革, 创造更具生产力和更加安全、可靠、高效的管理手段。

2.2 3D智能工厂研究路线

研究路线如下。

第一步, 先在三维软件中创建三维立体模型, 再经优化曲面和定位坐标后导入虚拟软件中。

第二步, 在虚拟软件中完成设备相关数据库的开发和人工智能与互动。

第三步, 根据装置设计图纸、现场测量、拍照等方式以100︰1的比例真实再现装置3D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发3D智能工厂设备信息管理系统。

第四步, 为将快速、流畅的3D模型体验与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整合, 从而形成易操作、可维护、可扩展的新一代信息管理系统, 对整体软件/硬件架构和技术方案提出以下要求:1可用性。主要体现在信息系统的响应速度、3D模型浏览的流畅渲染等方面。在实际的应用中, 由于3D模型格式的复杂性已经对硬件平台产生依赖性, 建模人员构建设备装置3D模型很难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直接使用, 而且由于3D模型数据量比较庞大, 因此对此类模型的渲染模块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2伸缩性。为了容纳日益增加的业务数据, 并在操作频度和操作并发性上进行改进, 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人员必须对扩展性进行充分的考虑和评估, 在硬件、软件的选择和整体方案成本上进行均衡。3可靠性。创新性的系统设计意味着可靠性的降低, 因此, 在整体设计中, 必须制订一定的容错机制和故障恢复机制, 对数据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 从而保证信息管理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为了达到以上要求, 需实现自适应分布式3D模型渲染技术、后端3D模型离线绘制技术、3D模型数据表达和转换技术、3D模型数据传输控制技术和前端3D模型渲染技术。首先, 只有实现前端3D模型渲染技术, 才能够较早地评估整体方案的可行性和运行效率;其次, 对前四项技术进行研究, 进一步优化系统;最后, 改进系统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

3 3D智能工厂建设内容

3.1 8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3D模型

根据装置设计图纸、现场测量、拍照等方式以100︰1的比例真实再现8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3D模型。

3.2 3D智能工厂设备信息管理系统

在3D智能工厂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中, 采用网页 (浏览器) 的方式进行装置设备信息的管理。该系统包括装置简介、设备信息管理、工艺管道信息管理及智能信息管理等四个部分内容。

3.2.1 装置简介

在3D智能工厂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中, 用鼠标点击装置3D模型中的装置牌, 即可弹出8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的装置简介、技术特点、生产流程、安全措施、设备介绍及装置工艺流程图等信息。

3.2.2 设备信息管理

设备信息管理包括以下设备信息的管理:该装置所有设备的设备铭牌、该设备在设备台账中的所有信息、目前车间正在使用的设备台账、该装置存档的设备检测报告、档案室存档的该装置设备及管道的蓝图、该装置设备配件的技术参数及有关信息、装置设备的检维修记录和历史记录以及检维修台账等。

3.2.3 工艺管道信息管理

在装置3D模型中用鼠标点击任何一条管道, 即可弹出由该工艺管道的管道表和管道设备材料规格表中的信息制成的网页, 通过该网页, 即可查阅、管理装置工艺管道相关信息, 并对管道进行智能化管理。在装置工艺管道3D模型中, 每段管道都标有管道号, 可显示管道的起点和终点, 同时, 具有输入管道号可自动锁定该管道的功能, 如图1所示。

3.2.4 智能信息管理

为各类设备安装智能预警系统, 可通过预警方式对装置设备及工艺管道进行智能化管理。当某设备需要检测、校验、更换等各类工作时, 系统将自动提前一周进行预警提示, 并在智能信息管理网页中自动生成预警信息。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石化行业移动智能化工厂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提高了石化生产工作的效率, 同时也降低人员直接到现场的风险及成本, 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 对石化移动智能化工厂的建设技术作了探讨, 旨在能为类似的建设方面提供参考范例。

摘要:主要针对石化行业智能工厂的建设技术展开了探讨, 详细阐述了3D智能工厂产生的背景和相关的建设技术, 并通过结合某具体的工程实例, 深入分析了智能工厂的建设, 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石化行业,智能工厂,建设技术,信息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晶.浅析石油化工企业智能工厂建设的基本思路[J].中国科技信息, 2013 (14) .

上一篇:研究生园林论文下一篇:母子公司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