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定价范文

2024-06-02

人民币定价范文(精选5篇)

人民币定价 第1篇

2005年7月一次汇改以后, 中国人民银行全面开放了远期结售汇业务, 并成立了银行间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市场。随着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人民币远期汇率的定价机制逐渐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其中, 利率平价关系和市场预期是受到广泛讨论的决定因素。

利率平价是远期汇率决定的最主要的理论。根据抛补利率平价理论, 高利率国的货币远期贴水, 而低利率国的货币远期升水。即期和远期汇率存在如下关系:

其中ft和St分别为直接标价法下外币的远期和即期汇率, 而if和id分别为外国和本国的无风险利率。当利率平价不成立时, 由于市场上存在无风险套利的机会, 对外币供求的变化会使远期汇率重新回到理论水平。由于这一公式成立的前提是汇率水平的自由浮动和资本的自由流动, 而现实世界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完全做到这一点, 尤其是对于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金融体系开放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加强的中国境内市场。

另外一种关于远期汇率定价的理论认为, 远期汇率所反映的是对未来即期汇率的预期, 因此其定价取决于市场主体对于未来汇率走势的主观预期。从远期产品的本质属性上来说, 其功能在于提前锁定未来价格, 从而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而只有远期价格能够完全反映当下市场交易方对于未来价格的预期时, 才是公平定价。这种定价方式在理论上也有较强的说服力。

上述两种定价方式在中国市场上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大小如何, 难以从理论分析中得出结论。这是由于自从2005年8月我国建立起银行间远期外汇市场以来, 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一个从被低估到加速向均衡水平调整、对美元单边升值, 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盯住美元, 再到2010年6月二次汇改后继续对美元升值到接近均衡水平的复杂过程。在汇率水平非均衡和接近均衡的外部环境下, 远期汇率的定价方式在国内市场中的适用性会随着我国的汇率水平, 汇率政策和资本和金融账户开放程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 研究在汇率水平处于非均衡和接近均衡状态下时远期汇率的定价机制, 有助于我们认识我国在经济转型期深化金融改革的方式, 对于探讨我国远期外汇市场未来的发展和走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关于远期 (期货) 实际价格对无套利理论所决定的理论价格的偏离, 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西方学者进行研究。通过对发达国家期货市场的实证研究, Cornell和French (1983) 、Modest和Sundaresan (1983) 等学者提出期货的实际价格与通过无套利模型计算出的理论价格之间常常存在偏离, 但是这种偏离不会持续太久。而Mackinlay和Ramaswamy (1988) 、Yadave和Pope (1994) 的研究进一步表明, 就长期而言, 实际定价与理论价格的偏离是一个期望为零的变量, 因此期货市场的实际价格是基本符合理论的。而对于期货定价对理论价格产生偏离的原因, Modest和Sundaresan认为是由交易成本、卖空限制等交易摩擦所致。

然而, 于2005年建立的境内人民币远期外汇市场与西方成熟的远期外汇市场有较大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利率、汇率的非市场化和较为严格的资本管制。一些国内学者注意到了人民币DF价格与利率平价所决定的理论价格之间的长期偏离, 开始对人民币远期汇率的定价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现有研究成果主要从验证利率平价在中国市场上是否成立, 以及考察市场预期对远期汇率的影响两个角度切入。对于利率平价, 张润林 (2011) 利用2009年9月至2010年11月的数据分析, 得出利率平价在我国并不适用的结论, 并就原因进行分析, 总结为短期国际资金的有限流动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非市场化和利率非市场化。持有相同观点的还包括彭红枫和胡利琴 (2007) , 陈蓉和郑振龙 (2009) 等。尽管选择的时间窗口并不一致, 但是利率平价不符合中国市场几乎已经成为共识。

而关于预期对远期汇率的影响, 黄颖和黄志刚 (2008) 通过对人民币即期汇率所对应的四大远期市场及其各自形成的远期汇率进行分析比较, 得出普遍用作预测未来汇率的NDF汇率能够相对合理地反映汇率预期的结论。吴先智 (2008) 进一步指出, NDF的远期汇率形成没有特定的理论基础, 主要反映的是海外市场对于人民币未来的预期。相对于国内的远期汇率要受到当局可控性原则下的束缚, NDF的报价完全市场化, 在人民币长期升值的背景下, 一般贴水点数比国内远期要大。在遇到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强的冲击时, 贴水点数进一步扩大。这也解释了境内市场远期汇率与NDF出现持续性价差的原因。然而, 林伟斌和陈浪南 (2006) 却提出这一价差形成的另一原因在于, 我国商业银行的定价机不灵活。尽管有持续性的价差存在, 学者们还是普遍认为NDF报价对境内远期汇率报价的引导关系, 曹红辉和王琛 (2008) , 黄勇等 (2011) 均通过实证分析指出NDF对于即期汇率的变动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因而能够代表市场预期, 这一市场预期同时是远期定价的决定性因素。

总体来看, 这些研究尽管都得出了相对一致的结论, 认为NDF可以作为汇率的预期变量, 而利率平价并不适用于中国市场, 但是在研究方法上都没有根据中国汇率政策的变化对时间窗口进行划分, 而是对所选样本进行笼统的分析, 因此无法检验利率平价以及预期因素在中国远期外汇市场上的重要程度的变化过程。特别是随着人民币升值的步伐放缓, 甚至在近一年来面临阶段性的贬值压力, 市场预期的作用究竟几何, 还没有研究对此进行系统的阐述;随着人民币汇率趋近均衡水平, 利率平价的作用是否会逐渐凸显, 值得进一步研究。

三.模型建立

为了考察两种定价方式在不同时期的作用, 建立如下模型:

其中, , 分别为直接标价法下t期的美元远期和即期汇率, , 为t期国内和美国的无风险利率。模型用NDF作为对人民币未来走势预期的代表变量。国内学者在定量分析人民币预期变量时, NDF是最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的指标。尽管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检验, 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境内外投资者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四.实证结果

为了使用较有代表性的利率指标, 本文选用SHIBOR和LIBOR利率来代表两国的无风险利率水平。鉴于SHIBOR市场在2007年正式运作, 本文选取的观测期为2007年1月到2012年8月。在这段时间内, 从2007年1月到2008年6月, 作为第一观测期, 此时人民币汇率处于非均衡状态, 市场升值预期明显, 人民币随时间推移加速升值;2008年7月到2010年6月作为第二观测期, 由于央行宣布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在6.78到6.88之间小幅波动, 市场升值预期随之消失;2010年7月到2012年8月作为第三个观测期, 二次汇改后, 人民币升值步伐明显放缓, 经历多轮阶段性小幅贬值, 汇率逐渐趋近均衡水平。在数据的选取上, 即期汇率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兑美元的每日收盘价为准, 远期汇率和NDF均以路透资讯系统公布的3个月远期汇率的现汇买入价的收盘价为准。

其中, Y为远期汇率相对于即期汇率的变化率, X1为中美两国利率差, X2为NDF相对于即期汇率的变化率。由描述性统计结果不难发现, 相比于X1, X1的各项统计指标在树枝上与Y更为接近。同时还应注意到, NDF的升贴水率的波动幅度比DF更大, 说明NDF市场相对于DF市场的远期汇率对市场变化更为敏感。

(一) 第一观测期:

1.ADF检验和协整检验。由于时间序列在变量不稳定或不存在协整关系的情况下, 用最小二乘法回归会带来伪回归问题, 因此需要先对变量的稳定性进行检验。这里使用ADF检验, 结果如下:

检验结果表明, Y, X1, X2, X3都是非平稳的, 而其一阶差分在1%水平临界值上拒绝单位根假设, 这表明所有序列都是一阶单整序列, 需要先进行协整检验。对方程的残差进行ADF检验, 发现残差平稳, 因此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误差修正模型。通过建立一阶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得到如下误差修正模型:

使用OLS对模型进行回归, 结果如下:

经ARCH检验, 修正后的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经LM检验残差序列不存在序列自相关。由回归结果可知, NDF的升贴水率和误差修正项ECM对于DF的升贴水率的影响是显著的, 而利率差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说明其对境内市场的远期汇率没有显著影响, 利率平价不成立。这一结论是符合前文的理论分析的。因为在利率非均衡的条件下, 市场上存在着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此时的远期汇率应该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预期而并非由利率平价决定。同时, 的值为0.18, 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由于央行的调控而使DF的升贴水率没有充分反映市场预期, 但是二者的走势是同向变化的。

再从这一时期的DF、NDF和由利率平价计算出来的无套利远期汇率FI的走势图来看, DF与NDF一致性更为明显, 而与FI有一个系统性的显著偏离, 同样也说明了这一观测期的境内市场远期汇率主要由预期决定。

(二) 第二观测期

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 从2008年7月到2010年6月二次汇改, 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 因此这一时期十分特殊。下图为这一时期人民币对美元的即期汇率、DF汇率、NDF汇率和由利率平价计算出来的理论远期汇率FI的走势图。

由于这一时期美联储将利率保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 由利率平价计算出来的人民币远期汇率持续在境内远期汇率水平之上, 而自由浮动的NDF市场则相对来说有明显的波动。

将这一时期的数据带入模型, 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 得到如下结果:

除了利率差是非平稳的, 另外两个变量均是平稳的, 变量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可见在这一时期, 原模型的设定本身存在偏误, 回归结果不具备说服力。

这一结果显示, 在2008年7月到2010年6月, 人民币的即期汇率盯住美元作为一种临时性的汇率制度安排, 使得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在境内市场暂时消失。而NDF市场上远期汇率仍然有一定波动, 是因为从现实条件来看, 由于资本管制, NDF市场与境内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隔离, 两地资金并不能完全自由流动, 因此NDF只能代表境外投资者的预期。而DF对于利率平价的持续性偏离并不意味着有无风险套利的机会, 资本管制的存在同样是重要原因。

(三) 第三观测期

与第一观测期采用相同的方法处理数据。ADF检验如下:

对残差进行ADF检验后发现残差平稳, 同样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得到如下回归结果。

尽管这一回归结果与第一观测期都说明利率差并非决定DF价格的显著因素, 但是仔细对比两幅走势图会发现差别。2008年6月以前, 由于市场强烈的升值预期, 人民币远期长期处于升水状态, 这与利率平价要求的利率高的国家的货币远期贴水是相反的。而2010年7月开始, 同样的情形再次发生:利率平价要求人民币远期贴水而DF长期升水。直到2011年11月左右, 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此时正是人民币汇率面临阶段性贬值压力的节点, 远期汇率不再持续升水, 而是有了小幅贴水。这种变化一直持续到观察期期末。

最近几个月的数据尤其能够反映这一趋势。下图反映的是2012年5月至8月, 人民币远期升贴水率与利率差之间的关系, 二者的趋同趋势十分明显。由此可以看出, 在人民币汇率趋近均衡汇率水平时, 利率平价关系在DF定价机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五、结论和建议

根据以上实证研究的结果,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 2005年一次汇改到金融危机爆发以前, 市场对人民币存在着强烈的升值预期, NDF市场能够较为充分地显示这一预期。而在境内远期外汇交易市场上, 远期汇率与利率平价所决定的汇率之间没有显著关系, 但远期汇率的升贴水率与NDF升贴水率存在着协整关系。说明在人民币汇率非均衡状态下, 远期汇率主要体现的是境内市场对人民币未来即期汇率的预期。但是, 收到央行政策调控的影响, 境内市场预期的波动相对于NDF市场较为和缓。

第二, 在金融危机时期, 暂时性地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安排消除了境内市场上对于人民币未来升值的预期, 表现为境内远期市场上汇率基本维持稳定。然而, 作为更加自由波动的境外市场, NDF依然显示出较为明显的波动。因此在这一阶段, NDF不能作为境内市场预期的衡量指标, 资本流动的限制作用在此时明显显现。

第三, 二次汇改以后, 人民币升值速度放缓, 从2011年年末开始显示出阶段性贬值压力, 由此结束了人民币对美元单边升值的进程, 而显示出趋近与均衡汇率水平的信号。此时利率平价的作用逐渐凸显, 人民币远期对美元有较大幅度地贴水。

结合以上结论, 针对中国金融市场改革的具体情况, 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首先, 继续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 并维持二者之间的协调性。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是对金融市场进行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也是一个健康发展的经济体的必然选择。唯有二者共同由市场供求力量所决定时, 才能创造利率平价关系成立的条件, 进而让境内远期外汇市场更快实现均衡和良好发展。

其次, 加快建立境内人民币衍生工具市场, 尽快让境内和境外的预期趋同。NDF代表的境外投资者相对于境内投资者不具备信息优势, 但是境内投资者的预期往往是揣摩政府的意愿和调控力度。境内外市场预期的趋同是大势所趋, 而这一趋势只有通过提高政府信息透明度、放松资本管制和简历多层次的人民币衍生工具投资渠道才会得以实现。

人民币定价 第2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各银行卡清算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51号)精神,进一步降低商户经营成本,扩大消费,引导银行卡经营机构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促进我国银行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就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完善定价机制的具体措施

(一)降低发卡行服务费费率水平。发卡机构收取的发卡行服务费由现行区分不同商户类别实行政府定价,对借记卡、贷记卡(含准贷记卡,下同)执行相同费率,改为不区分商户类别,实行政府指导价、上限管理,并对借记卡、贷记卡差别计费。费率水平降低为借记卡交易不超过交易金额的0.35%,贷记卡交易不超过0.45%。

(二)降低网络服务费费率水平。银行卡清算机构收取的网络服务费由现行区分商户类别实行政府定价,改为不区分商户类别,实行政府指导价、上限管理,分别向收单、发卡机构计收。费率水平降低为不超过交易金额的0.065%,由发卡、收单机构各承担50%(即分别向发卡、收单机构计收的费率均不超过交易金额的0.0325%)。

(三)调整发卡行服务费、网络服务费封顶控制措施。发卡机构收取的发卡行服务费,借记卡交易单笔收费金额不超过13元,贷记卡交易不实行单笔收费封顶控制。银行卡清算机构收取的网络服务费不区分借、贷记卡,单笔交易的收费金额不超过6.5元(即分别向收单、发卡机构计收时,单笔收费金额均不超过3.25元)。

(四)对部分商户实行发卡行服务费、网络服务费费率优惠措施。对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教育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养老机构、慈善机构刷卡交易,实行发卡行服务费、网络服务费全额减免;自本次刷卡手续费调整措施正式实施起2年的过渡期内,按照费率水平保持总体稳定的原则,对超市、大型仓储式卖场、水电煤气缴费、加油、交通运输售票商户刷卡交易实行发卡行服务费、网络服务费优惠。

(五)收单环节服务费实行市场调节价。收单机构收取的收单服务费由现行政府指导价改为实行市场调节价,由收单机构与商户协商确定具体费率。国家鼓励收单机构积极开展业务创新,根据商户需求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增值服务,并按照市场化原则,综合考虑双方合作需要和业务开展状况,与商户协商合理确定服务收费。调整后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项目和费率上限详见附表。由银行卡清算机构在不超过上限标准的范围内,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确定其品牌银行卡执行的发卡行服务费、网络服务费具体费率及相关优惠措施操作办法,并抄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

二、相关工作要求

此次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政策性强,调整内容多、涉及方面广。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协同配合,精心组织、依法推进,积极、稳妥做好银行卡刷卡手续费调整、完善措施的准备和实施工作。

(一)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负责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有关政策措施的组织实施工作。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负责部署、组织各发卡、收单机构和银行卡清算机构,做好技术改造、业务调整、应急处理等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政策解读和宣传工作。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银行卡刷卡交易领域价格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正常价格秩序。

(二)银行卡清算机构及各发卡、收单机构要按各自业务分工,认真做好各项实施准备工作,并组织内部人员培训,向持卡人、商户做好政策宣传解读。银行卡清算机构负责完成转接清算系统改造,组织各成员机构制定具体的业务、技术实施方案及应急预案,开展系统联调测试,确保调整后的系统按照规定时间切换上线并安全运行。各发卡机构负责发卡、积分、会计、清算对账等内部系统改造;会同银行卡清算机构开展系统联调测试和切换上线工作。

各收单机构负责收单、商户管理、会计、清算对账等内部系统改造;有序开展商户协议换签工作;会同银行卡清算机构开展系统联调测试和切换上线工作。

(三)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要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宣传解释政策,组织协调所属会员单位做好准备工作,落实完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定价机制的各项措施。本次调整、完善后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政策,适用于我国境内发卡机构发行的银行卡在境内银行卡受理终端发起的消费交易。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制定的银行卡刷卡手续费有关政策规定与本通知相抵触的,以本通知规定为准。

银行卡清算机构应于本通知印发之日起30日内,将其品牌银行卡发卡行服务费、网络服务费具体费率和优惠措施操作办法抄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经审核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后自2016年9月6日起实施。

浅谈大宗商品定价权与人民币国际化 第3篇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美元;大宗商品;定价权

一、什么是货币国际化

(一)货币国际化是什么。货币国际化即是使货币逐渐成为世界货币的进程,最终使得货币能够跨区域、国界在世界市场具有普遍接受性的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价值贮藏手段职能。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标准。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使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扩大人民币的国外流通,人民币国际化的衡量标准有三个: 第一是国外的流通度;第二是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金融机构的主要投资工具之一;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为支付手段的比重。而本文分析的是如何争取大宗商品定价权,并且通过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使上述的三个条件得到相应程度的扩展,从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二、后布雷顿体系下的大宗商品美元

在现在的国际贸易中绝大多数的大宗商品交易都通过期货交易所完成对商品的定价,而期货交易所在国际范围分布是广泛的,但是绝大多数的交易所并没有定价权,只是在个别强势的交易所公布的价格上进行波动和微调,而这些强势到能影响到世界价格的交易所就是拥有定价权的交易所,其绝大多数分布在美欧地区,可以说美国及欧洲掌控着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因为大宗商品的定价权被美国及个别欧洲国家掌控,以至于这些大宗商品的国际贸易都以美元作为支付手段,没有美元你就别想在国际上买入这些大宗商品,而美元的背后就是这些以美元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这些大宗商品代表的就是国家可以购买到的产品、服务,是一种以美元为表现形式的国际资产,是国家真正的财富。所以这样的情况强迫我们必须要持有美元,并且接受美元结算。

我们持有美元的目的就是想通过我们获得的美元换取到美元背后的大宗商品。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对于美元实现世界本位货币是具有相当巨大的作用的,我们可以说现在是美元本位,但是笔者认为现在更是大宗商品作为世界本位货币。

可以看到美元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本位货币,美元背后的大宗商品定价权是其必不可少的原因,在世界的舞台上美元代表着世界性的财富,虽然美元等于黄金的时代已经离去,但是现在美元用对大宗商品定价权这招空手套白狼的手段,牢牢地把握住了世界发展的命脉资源,虽然自己对于这些资源的生产供给量很少,但是对于其定价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世界经济掌握在自己的印刷机上。

三、我国的大宗商品定价权

(一)中日铁矿石定价权的争夺

世界铁矿石定价权之争,这在前几年是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的钢企可以说是以完败而告终的。我国的钢铁企业在与世界巨头们的谈判中几乎无还价之力,铁矿石价格 2005年上涨了 71.5% ,在 2008 年上涨了 65% 。这是一场必败无疑的争夺,因为中国的刚性需求就摆在那里,需求刚性,供给被垄断时供给完全决定着价格。但是这不只是我们看到的这么简单,这是一场中国与日本对铁矿石定价权的争夺,在这次的铁矿石涨价风波中日本在背后完全掌握住了局势的发展。日本自 20 世纪开始就与澳大利亚的铁矿石生产企业力拓和必和必拓开始广泛的接触合作,在澳大利亚利用日本当时富有的资金和需求的影响下合作开发了五座大型的矿山,完成自己在铁矿石供给和需求上双重利益的拥有。

2001 年日本三井物产帮助淡水河谷收购巴西资源公司,日本占有巴西资源公司百分之五十的股份,2002 年日本与淡水河谷签订战略联盟协议为其提供工业技术资金援助,2003年日本三井物产公司收购巴西淡水河谷百分之十五的股份,而淡水河谷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供应商。自此日本已经算是把世界铁矿石生产大国巴西的铁矿石产业纳入囊中,顺利地完成了自己图谋的第一步,就是掌控自己的铁矿石供给产业链条。第二步完善自己的内部利益链条,在完成了外部的产业链条后,日本的新日铁和三井物产通过相互投资相互持股,完成内部的利益链条,成为一个利益集团。完成了这些布局以后就要谋求世界铁矿石的定价权了,但是因为掌握着世界的铁矿石供给企业和需求对于铁矿石的定价权可以说被日本轻易地拿下,在其后的几年日本用其对铁矿石的定价权不断地提升铁矿石价格,剥夺其他铁矿石需求企业的利益。于是我们在 2005 年到 2008 年的时候在铁矿石的价格谈判中,犹如待宰的羔羊,被拥有大宗铁矿石定价权的巨头们疯狂掠夺企业利润。

日本为了夺取对铁矿石的定价权步步为营,精心策划,先挑选有影响力的企业进行合作,接着挑选企业进行合并收购,进一步掌握主导权,接着完成对定价权的控制,这与美国对石油商品的定价权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却也一样达到了其目的。

(二) 我国定价权的缺失

掌控定价权的期货交易所大部分设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依托其金融操作,无论其实际的需求如何,都影响着国际的大宗商品价格,而他们眼中的中国套用一句话就是“人傻,钱多”,在国际市场上,常常存在着“我方卖什么什么就跌,我方买什么什么就涨”,当然这其中有部分的供求关系引起的价格变化,但是笔者认为这决定的关键并不是供求,而是我们并没有掌握定价权。所以在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上仅仅拥有议价权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决定性的定价权。商务部发言人姚坚曾公开直言道“我国在国际贸易体系的定价权几乎全面崩溃”;“中国当前面临一大问题就是大宗商品定价权的缺失”。

我们国家已经是全球市场中的重要参与者,是全球大宗原料、农产品的进口国,其需求甚至在某些大宗商品中成为世界第一买家,但是我们对于全球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却并未成为第一,因为其中有很多商品我们是刚性需求,而影响力要比需求小得多,仅仅是在需求拉动方面,要随时迎接国际投资家的投机引起的涨价风险,而因为刚性需求量大,我们只能在小范围内对价格进行谈价,并没有掌握定价权,定价权的缺失并不是我们没有商业上的实力,也不是没有足够的能力,而是金融发展的缺失。我们供给的大宗商品在国际上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而我们需求的许多大宗商品在国际上位列前茅甚至是一家独大,但是由于金融上的指导缺失,我们的企业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只能是散兵游勇,独自奋战。

四、大宗商品定价权与我国的利害关系

(一) 定价权缺失给我国的损失

我们中国作为第一人口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于大宗商品的需求量何其之多,而我们对于世界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上却只有小规模的影响力,因为定价权的缺少我们被拥有定价权的国家隐形地掠夺财富,与我们国家巨大的经济地位完全不吻合。定价权的缺失让我们的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没有实质的支撑,让我们用我们的财富为美国的消费买单,让其因为我们必须要持有美元而征收我们的铸币税、通货膨胀税,这样的定价权缺失让我们付出了更多的发展成本,也让国家的财富在无形中转移流失,在国际上成为被投机集团剥削的对象。

(二) 获得定价权会给我国带来的利益

第一,获得定价权会给我们国家的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一个实质性的奠基,让持有人民币代表着持有某些大宗商品,让其他国家愿意持有人民币。第二,获得定价权可以使我们在获得定价权的大宗商品上免去被剥削的被动场面,在国际贸易中争取最有利于我国的局面。第三,让某些大宗商品直接以人民币交易,让需求国和供给国必须持有人民币,提高人民币在国外的流通度和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为支付手段的比重。第四是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自然成为国际金融机构的主要避险投资之一。

五、我国应对大宗商品定价权的战略

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量以及巨大的市场,但是对于世界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却是缺失,这是我们目前的情况,也是日本在20 世纪经历过的情况,日本曾经也为获得世界大宗商品定价权而付出努力,并且成功了。我们可以说拥有着前人的经验作为基础,完全可以吸收日本谋求大宗商品定价权的步骤完成我们的大宗商品定价权。当我们拥有了足够的大宗商品定价权以后,即可依托定价权把我们的货币纳入世界商品计量单位,让我们的货币成为大宗商品交易介质,那我们的货币自然就成为世界本位货币之一。

(一)与国外大宗商品企业展开合作,完成技术与资金输出。我国当前已经是世界性的工业国,虽然依然在完成工业化的阶段,但是相对于很多的原材料供应国还是具有相当的技术优势。而且我们国家经过三十年的经济发展,如今已经拥有一定的经济储备量,虽然还没有完成从工业国转化为资本国,但是前期的资本积累对于现阶段是有相当大的帮助的,这些前期积累的资本不能只是让其闲置起来,而是要为我国的下一步发展进行战略化部署,用前期积累的资本转化成为国际实物有形资产。把我国的技术及资金输出到需要的国家和地区,而目前符合我们输出条件的地区是我们要重点寻找的目标。其必须有稳定的政治体系,丰富的资源,缺乏足够的资金技术。

(二)国际合作开发部分受本国控制的大宗商品新来源。在经过第一阶段完成技术与资金的输出后,作为输入国相关的产业在扶持下已经发展起来,这时我们与之的国际关系也必定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合作层次,互惠互利成为这个阶段的新合作主体,我们也可以依托技术、资金输出国的优势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而且我们可以在资金和技术输出的平台上保持与输入国的合作,让其提供稳定而又相当低价的大宗商品供给,跨过部分的中间环节,甚至直接在我国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上完成交易,这样就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助力。

(三)逐步扩展我国的大宗商品的定价领域,完善大宗商品定价布局。大宗商品是分为不同种类的,我们不只要在个别商品上取得定价权,还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大宗商品定价权全方位的布局,建立起一个定价权的结构体系布局,那么在完善了大宗商品的供给控制布局后,就是在金融领域发挥作用的时候了,这时候利用我国的金融产业,把需求和供给转换为大宗商品定价权。

(四)完成多种大宗商品定价权并转换其定价货币。在获得了多种的大宗商品定价权以后我们就需要把对大宗商品衡量的价值尺度进一步发展为我国的人民币计量,用人民币对我国控制的大宗商品进行定价和交易。

(五)推出人民币的世界扩展。人民币的世界扩展其实就是让人民币成为世界本位货币的环节,以人民币为表示的国际资产会让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对人民币的需求增加,并且由于稳定的大宗商品需求,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会持有一定的人民币,这样人民币在无形当中就跻身世界本位货币的行列。最终的结果是我们可以依托得到的大宗商品定价权来完成人民币的国际化,更重要的是让人民币成为世界本位货币之一,让人民币可以代表国际财富,国际贸易者必须要持有人民币才能完成部分的国际贸易。这样我们的目标也就完成了,我们就可以在美元成为世界本位货币的时代获得和美元抗衡的力量,完成我们自己的金融产业布局。

参考文献:

[1]姚坚.中国国际贸易定价权几乎全面崩溃[N].北京商报,2010,5,17.

[2]马健.大宗商品谋求定价权[J].农经,2011,4: 34 ~ 39.

人民币定价 第4篇

关键词:NDF,定价,金融危机,外汇市场

一、引言

NDF (Non-Deliverable Forward) 即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 本质上是一种远期外汇合约, 其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货币不可自由兑换或外汇管制, 导致资金不能跨境自由流动和清算, 以不可自由兑换或流动的货币作为标价物, 通过可自由兑换货币在可自由流动市场进行结算, 就产生了NDF交易。随着基于人民币NDF的跨境套利行为已深刻地影响了境内债券和外汇存贷款等市场, 明显反映出境外人民币NDF市场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因此, 人民币NDF市场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市场参与者和政策制定者的足够重视。人民币NDF市场的发展跟中国汇率制度改革息息相关, 2005年7月21日, 中国为了适应经济形势, 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 境内的现汇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5年8月8日, 中国人民银行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 确定开办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 明确国家外汇管理局对银行间远期外汇市场参与主体实行法人备案管理。这一规定, 更加促进了市场的发展和积极性。同年, 中国人民银行又颁发了《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 为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满足国内经济主体规避汇率风险的需要, 我国决定进一步扩大外汇指定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 市场参与主体更加广泛, 而且参与的目的就不仅是对称, 也有很多是出于投资和投机的目的。

国家外汇管理局在2006年10月20号通知, 禁止境内机构参与人民币NDF业务。在这种情况下, 境内企业无法以明显的主体参与境外NDF业务, 但境内中资企业和外资公司通过其境外公司进行NDF交易并不涉及人民币和外汇的跨境流动。目前, 从人民币NDF的参与者看, 基本可以分为主要的两类:中资企业和境内国内商业银行 (中资企业和国内商业银行都是利用境外分公司参与, 可以分别作为两个主体, 这里特别分析中资银行) 。境内的中资银行利用其在境外分行的优势, 由境内外分行联动叙做NDF业务, 为同样有境外公司的境内企业提供无风险套利交易。从实际运作看, 如果境外公司没有准确判断人民币汇率走势, 则有可能导致亏损, 需在实际清算时向中资银行的境外分行补足亏损额。如客户在清算时无法在境外筹集足额资金, 则需通过境内分行将资金汇出。NDF作为一种远期外汇交易, 其避险的目的就是提前确定购汇或售汇的成本。根据有关统计数据, 目前国内外汇衍生品市场中, 场外交易规模远远超过了场内交易, 而且远期交易在场外交易中占了绝大部分。由于在场外市场中, 业务可以自由约定, 操作灵活, 于是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机构投资者喜欢通过利用这个市场来管理各种风险。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 提供更多的产品服务, 远期交易更加满足这个要求, 从而形成高度的竞争化和更低的买卖价差。现在NDF市场的巨大波动使得套利的不确定性增加, 境内公司有可能出现资金交付违约的情况, 根据收益匹配风险的原则, 对人民币NDF进行合理定价是中资银行开展此项业务的必要前提。由于境内客户参与人民币NDF业务受到监管和市场等限制, 中资银行和客户这两个市场参与主体存在不对等地位, 必须考虑报价—要价差额和借贷差对人民币NDF定价的影响。而金融危机的发生, 使境内外外汇市场联动性进一步加剧, 在这种背景下, 研究人民币NDF的定价问题就尤其重要。

二、中资银行开展人民币NDF业务的基本模式

中资银行充分利用其在境外分行的优势, 由境内外分行联动叙做NDF业务, 通常采取“NDF业务+人民币质押贷美元”的方式进行无风险套利交易。以此方式为例, 中资银行通过境内外分行联动叙做人民币NDF的一般流程如下:第一, 中资银行的内地分行与境外分行签订明确联动流程, 境内客户向内地分行申请人民币质押贷美元, 以所贷美元对外支付贸易项下货款;同时, 境内企业的境外关联公司到中资银行的境外分行开户, 并申请叙做NDF业务。中资银行的境外分行负责交易操作, 相关交易的交收风险由内地分行承担。第二, 境内客户向内地分行承诺当其境外关联公司NDF业务发生亏损, 需要向中资银行的境外分行付款时, 境内客户将配合中资银行的内地分行将有关款项付给该境外关联公司, 具体付汇资金的来源为所质押人民币资金购汇还贷后剩余资金;同时, 中资银行的内地分行向其境外分行出具证明, 表示已办妥了境内客户对其境外关联公司的保证手续。第三, 境内客户的境外关联公司与中资银行的境外分行叙做NDF交易, 以此方式锁定境内客户可能面临的汇率风险。人民币质押美元贷款到期后, 境内公司办理购汇还贷手续, 境外关联公司办理NDF交割。第四, 当境内客户的境外关联公司NDF业务发生亏损, 按照交割要求应由境外关联公司向中资银行的境外分行付款, 而境外关联公司未按要求支付时, 由境内分行依据境内客户授权, 将所质押人民币办理购汇还贷后剩余款项付给中资银行的境外分行, 完成NDF交割。

从实际运作看, 如果境外客户没有准确判断人民币汇率走势, 则有可能导致亏损, 需在实际清算时向中资银行的境外分行补足亏损额。如客户在清算时无法在境外筹集足额资金, 则需通过境内分行将资金汇出。NDF业务实质属于外汇衍生交易产品, 国家外汇管理局明确规定境内机构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参与境外人民币对外汇衍生交易, 如清算时交易客户的境内关联公司无法提供境内对外付汇必须出具的有效凭证, 将导致境内款项无法及时汇出。

三、中资银行经营NDF业务的定价研究和实证分析

由于NDF属于远期合约, 首先探讨远期合约的定价问题。一般情况下, 研究远期合约要确定以下几个基本假设:市场无摩擦, 没有交易费用和税收, 没有买卖差价、无抵押需求;市场参与者能以相同的无风险利率借入和贷出资金;远期合约没有违约风险;允许现货卖空行为;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市场参与者都是价格接受者, 当套利机会出现时, 市场参与者将参与套利活动, 从而使套利机会消失。

以上假设基于有效市场的理论, 算出的理论价格就是在没有套利机会下的均衡价格。但在我国的实际情况中, 我国的资本流动受到政府的管制, 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 而且境内与境外的人民币远期市场是相互分割的。在货币自由兑换方面, 我国境内的远期市场可以进行实际货币的交割, 但必须受实需原则的制约;而境外的NDF市场不受实需原则的制约, 但却受制于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的约束。在参与者方面, 境内的远期市场的参与者必须经过核准, 也就是说外国投资者无法自由出入境内远期市场;同时, 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06年明确禁止国内企业参与NDF交易, 国内企业无疑处于不对等的市场地位, 这就必然增加这部分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成本, 而且由于境内外税收制度的不同, 当中资企业通过其境外公司参与人民币NDF交易时, 一般是通过人民币质押美元或者收取保证金来开发保函的方式, 这就存在了持有成本的问题。而且, 远期合约没有违约风险的假设基本不成立, 因为远期合同是一种信用工具, 而且存在执行风险。同样, 人民币NDF也存在这种执行风险, 所以为了消除这种执行风险, 商业银行必然会通过相关的风险控制措施, 或者通过收益匹配风险的原则来缓释风险。

1、考虑交易成本的人民币NDF定价模型

目前, 由于国内外汇衍生产品市场还不是特别成熟, 各种政策性限制较多, 境内中资银行在报价中处于主导地位, 一般投资者或者中资企业在衍生产品市场相对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 比较难于平等地与银行之间确定一个双方都能获得最大效益的价格。所以, 中资银行一般都是根据境外市场的人民币NDF报价, 再增加30—50个点与国内客户 (非交易对手) 签订合约。从市场经验看, NDF的价格形成机制是完全由市场决定的, 它反映了境外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它与国内的远期结售汇价格形成机制有所不同, 在后者的定价过程中, 企业处于一种劣势。但是, 为了研究的方便, 本文考虑了中资银行增加的这个差额。

简单来说,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进行计算, 即远期汇率=即期汇率+ (本币拆借利率-外币拆借利率) ×期限, 远期的升贴水率应等于两种货币的利率差。外币拆借利率一般使用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LIBOR) , 本币拆借利率则采用国内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或者一年期国债收益率) 。但是, 考虑到境内企业通过联动方式参与人民币NDF交易, 是需要以保证金的方式质押来保证其境外机构在交割日按照合约履行资金核算的, 这就涉及到资金成本的问题。比如, 假如不考虑客户的信用程度, 要求客户按照交易额全额存入保证金, 就每次交易动用的资金量, 增加了交易成本, 在人民币升值的趋势比较明显的情况下, 一些企业在未来资金收付不确定的情况下不愿去叙做人民币NDF业务, 导致交易量减少, 价格有下调的压力, 而实行差额保证金可以解决预测的保值金额与实际付款 (或收款) 金额的差异对企业的影响的问题,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叙做交易, 从而避免流动资金的额外占压, 节约了交易成本, 提高了交易效率, 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国内企业避险积极性, 以便扩大市场交易主体, 活跃人民币NDF市场。

由于外汇属于支付已知收益率的资产, 其收益率是该外汇发行国连续复利的无风险利率, 用rf表示。我们用S表示一单位外汇的本币即期价格, K表示远期合约中约定的一单位外汇的交割价格 (本币价格) , 即S、K均为用直接标价法表示的外汇的汇率, 则得到外汇远期合约的价值:f=Se-rf (T-t) -Ke-r (T-t) , 进一步, 可以得到外汇远期合约价格的计算公式:F=Se (r-rf) (T-t) 。

但存在交易成本的情况下, 买价和卖家并不相同, 假设本币对外币的即期汇率的买价为Sb, 卖价为Sa, 那么不存在套利机会的远期价格就不再是确定的值, 而是一个区间。对于外汇来说, 其价格区间为

另外, 对于非银行的机构和个人, 由于不存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借贷市场, 这些市场主体的借贷行为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往往是借入容易借出难, 因而都存在着借入利率大于借出利率的现象。所以前述假设“市场参与者能以相同的无风险利率借入和贷出资金”是不完全成立的, 用rdd表示本币 (人民币) 的存款利率, rdl表示本币 (人民币) 的贷款利率, rfd表示外币 (美元) 的存款利率, rfl表示外币 (美元) 的借款利率, 这样远期合约

的价格区间就是:

当以上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时, 远期合约的价格区间就是:

完全有效市场就是特殊情况, 即Sb=Sa, 本币rdd=rdl=r, 外币rdf=rlf=rf。

根据有效市场理论, 真正的有效市场是不存在的。金融市场上的交易成本主要包括显性的交易成本 (如手续费、税收等) 、隐性的交易成本 (如报价—要价差额) 、信息成本和未来交易价格不确定性所形成的机会成本。当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越高, 那么报价—要价的差额就越小, 意味着交易价格越接近于均衡价格。这个差额是对交易商提供市场及时性的风险补偿。根据以上的分析, 人民币NDF受到一定的管制是市场的流动性没有完全符合有效市场的假设前提, 属于有交易成本的远期合约, 而且由于不存在完全自由的借贷市场而导致借贷差。而当境内商业银行给客户报价时, 一般增加30个基点, 属于报价—要价的差额, 表明这就是隐性的交易成本。

考虑到一般市场中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是以中间价的形式给出, 而未给出买价和卖价的历史数据, 因此对考虑交易成本的NDF的定价模型, 结合目前的行业经验, 根据市场给出的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 转换成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的买价和卖价, 从而能够采用公式 (1) 进行实证分析。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上的信息可知,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为:交易中心于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向外汇市场做市商询价, 并将全部做市商报价作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计算样本, 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 将剩余做市商报价加权平均, 得到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 权重由交易中心根据报价方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及报价情况等指标综合确定。由行业经验可知, 商业银行一般根据境外市场的人民币NDF报价, 再增加30—50个点和客户 (非交易对手) 签订合约。基于这一点此处把买卖的价差设为30个基点, 即Y=Sa-Sb=30bp, 因此在后面的实证中, Sa=S-Y/2=S-30bp/2, Sb=S+Y/2=S+30bp/2, 其中S为中国人民银行给出的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的中间价。

综上可知, 考虑了交易成本 (交易费用和借贷差) 的人民币NDF的价格在理论上应该落入以下的价格区间:

2、考虑交易成本的人民币NDF定价的实证分析

由于在模型中纳入了更多的现实因素, 因此考虑交易成本人民币NDF的定价模型比传统的不考虑交易成本的NDF定价模型应该更能反映市场状况。接下来, 对考虑了交易费率和借贷差影响的人民币NDF的定价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验证人民币NDF的价格是否落入区间:[ (S-Y/2) e (rdd-rlf) (T-t) , (S+Y/2) e (rld-rdf) (T-t) ], 并分析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及金融危机对人民币NDF定价的影响。

(1) 样本数据选择说明。数据样本选择如下: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每日数据 (Spot) 和境外NDF市场人民币对美元远期汇率每日数据 (NDF) 。人民币存款利率为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 人民币贷款利率为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美元存款利率为美联储公布的欧洲美元存款利率 (Eurodollar Deposits) , 美元贷款利率为美联储公布的银行主要贷款利率 (Bank Prime Loan) 。

分别选取3月期、6月期和1年期的人民币兑美元的NDF, 数据来源于彭博 (Bloomberg) 资讯, 人民币兑美元的即期汇率数据均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由于我国人民币兑美元的牌价一般按照前一天人民银行公布的中间价确定, 同时对前一天各分支机构结售汇的轧差头寸在市场中平盘, 因此本文采用的数据均为人民币汇率交易中间价。上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即期和NDF的数据区间为:2003年9月9日至2009年10月9日。而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美元存贷款利率来自于美联储网站。

(2) 实证过程。把上述数据代入到考虑了交易成本的人民币NDF定价模型中, 分别计算不同交易日下人民币NDF的价格区间的两个端点值, 并用真实的人民币NDF市场报价与通过模型计算得到的价格区间进行对比, 判断市场上人民币NDF的交易价格是否落入通过模型计算得到的价格范围内。具体结果如图1、图2、图3和表1、表2、表3所示。

(3) 结果分析。从图1至图3可知,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及次贷危机及其之后所演变成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人民币NDF价格具有很大的影响。对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人民币NDF价格的影响, 从上述3个月、6个月和1年期限的人民币NDF可知, 在汇率制度改革之前的人民币NDF价格, 采用外汇远期定价公式计算得到的价格与市场报价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一影响即使在考虑了交易成本 (交易费用及借贷差) 这一实际情况下还是依然存在。这一现象的存在主要是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前, 人民币汇率实行的是盯住美元的政策, 导致市场上给出的报价并非市场真实价格的反映, 这使得通过外汇远期定价模型得到的人民币NDF价格并不能较好地反映NDF的真实价格, 这也可从表1中看出, 汇率制度改革前市场上NDF报价落入通过外汇远期定价模型计算所得价格区间的比例较低, 3月期NDF合约落入的比率为0.4437, 6月期NDF合约落入的比例为0.2641, 1年期NDF合约落入的比率甚至只有0.1082。由此可知, NDF合约到期时间越长, 人民币NDF合约的市场报价与模型计算所得的报价之间的差别越大。

然而, 从图1至图3可知, 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至次贷危机爆发前这一段样本中, 不管是3月期、6月期的人民币NDF市场交易价格, 还是1年期的人民币NDF市场交易价格, 以非常高的比率落入到通过含交易成本计算得到的人民币NDF的价格区间内, 3月期、6月期和1年期人民币NDF合约市场交易价格落入的比例分别为0.9595、0.9482和0.9414。这表明在汇率制度改革之后 (次贷危机爆发之前) 考虑交易成本得到的人民币NDF的价格能较好地反映市场的交易价格。

由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前后落入考虑交易成本的外汇远期定价模型而得到的人民币NDF价格区间的比例可知,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使得人民币NDF的市场交易价格与通过模型得到的价格更加一致。这表明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 考虑交易成本的人民币NDF定价模型能较好地贴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接下来分析次贷危机及由其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人民币NDF价格的影响。从图1至图3可知, 次贷危机爆发之后, 不管是3月期—6月期的人民币NDF市场交易价格, 还是1年期的人民币NDF市场交易价格, 均出现了与模型理论价格区间较大的偏离, 由表1至表3可知, 3月期、6月期和1年期的人民币NDF合约市场交易价格落入的比例分别为0.4574、0.3511和0.3526。由此可见, 次贷危机及其之后所演变成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市场上的利率、汇率和NDF的价格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下, 仅仅在人民币NDF的定价模型中考虑交易成本是不够的, 需要加入金融危机的影响因素, 特别是在2007年8月至2009年2月人民币NDF市场交易价格的剧烈变动这段时间。这个研究内容较好地弥补了现有研究文献的不足。

四、对策建议

1、中资银行应大力发展外汇衍生产品

对于中资银行来说, 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的频繁变动, 给市场的参与者带来了巨大的资金风险, 拥有大量以各种货币表示的金融资产的商业银行, 可能会因汇率的变化而蒙受极大的损失。一方面, 外汇衍生产品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对冲和套期保值工具, 使银行以较少的资金就可以签订大额的合约, 同时将风险转嫁给愿意为获取高额利润而承担风险的人, 并以此规避风险。另一方面, 外汇衍生产品拓展了银行业务种类和收益渠道。由于巴塞尔协议对资本充足率的规定限制了银行扩张传统借贷业务的发展, 而外汇中衍生产品具有很强的杠杆效应, 银行可以从高杠杆自营交易中获得可观的利润, 拓展收益渠道;同时, 外汇衍生产品也是代客交易的重要媒介,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代客交易赚取价差和手续费, 为商业银行中间收入带来重要贡献。

2、中资银行应积极参与外汇衍生品市场

在我国汇率改革进程中, NDF等远期交易的推出对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管理水平和金融市场效率有重要意义。从发达国家的市场经验看, 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 离不开完善的法规体系和国际标准的主协议。由于我国衍生产品市场刚起步, 必须鼓励套期保值和规避风险, 抑制过度投机。商业银行在进行交易时应出于规避和管理风险的目的, 而且最好有真实交易的需求, 而不是进行投机。因此, 从国内监管方式看, 必须制订有关规范的管理模式, 完善衍生品市场的交易机制。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外汇风险随着我国汇率改革的进展日益凸现, 客户服务和盈利的压力也不断增大, 因此鉴于目前衍生产品市场逐步完善, 在商业银行风险意识增强的基础上, 可通过各种产品的探索, 逐步引入各种外汇衍生工具, 规范管理, 运用外汇衍生工具调整风险头寸, 化解风险, 增加收益。

3、完善商业银行的外汇衍生产品定价机制

当前, 国内外汇市场发展迅速, 我国外汇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将进一步增加, 多方面的需要将进一步得到满足, 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企业, 汇率风险防范意识正逐步增强, 对外汇风险的规避需求日益增多。商业银行应为客户设计更多的金融产品, 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要, 适应市场需要。但是随着大多数经营或者运用外汇衍生产品来规避风险或者赚取中间收入的商业银行均面临着产品定价的问题, 商业银行应根据外部市场的发展, 从内部资金成本、风险偏好、管理水平、客户结构等方面综合考虑, 进一步完善外汇衍生工具的定价机制。

4、加强参与客户的信用风险管理

由于在这种联动模式下由企业客户参与, 这就涉及到加强客户信用风险的管理, 比如通过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 增强区分客户的能力, 优化客户选择, 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由于信用评级与违约率的挂钩, 奠定了相应损失率的量化基础, 银行由此可比较准确地计算业务风险成本。在资金成本和经营成本核算手段的配合下, 银行可比较准确地计算各种成本。加强风险限额管理, VAR技术的应用使银行可以对各种风险进行扎口管理, 使银行掌握自身承担的风险敞口大小, 并通过风险敞口的主动调整, 保证银行处于合理的安全范围内。对不同业务线, 银行可通过风险限额的限制, 一方面保证全行风险敞口的合理水平;另一方面通过风险限额在不同领域的扩大或收缩, 引导不同业务的发展或限制, 从而优化资产结构。

参考文献

[1]陈蓉、郑振龙:NDF市场:挑战与应对——各国NDF市场比较与借鉴[J].国际金融研究, 2008 (9) .

[2]龚朴、黄荣兵:次贷危机对中国股市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中美股市的联动性分析[J].管理评论, 2009, 21 (2) .

[3]韩立岩、王允贵: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路径与策略[M].科学出版社, 2009.

[4]黄健旋:基于时变t-Copula模型的人民币NDF与即期汇率、远期汇率的联动性分析[J].当代银行家, 2010, 65 (5) .

[5]李晓峰、陈华:人民币即期外汇市场与境外衍生市场之间的信息流动关系研究[J].金融研究, 2008 (5) .

[6]刘冬凌: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路径和实证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9, 356 (3) .

[7]王凯立、吴军奉:台湾即期、远期和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关联性研究——NDF市场关闭政策分析[J].经济论文, 2006 (34) .

[8]徐剑刚、李治国、张晓蓉:人民币NDF与即期汇率的动态关联性研究[J].财经研究, 2007 (9) .

人民币定价 第5篇

(一)货币国际化是什么。

货币国际化即是使货币逐渐成为世界货币的进程,最终使得货币能够跨区域、国界在世界市场具有普遍接受性的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价值贮藏手段职能。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标准。

人民币的国际化是使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扩大人民币的国外流通,人民币国际化的衡量标准有三个:第一是国外的流通度;第二是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金融机构的主要投资工具之一;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为支付手段的比重。而本文分析的是如何争取大宗商品定价权,并且通过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使上述的三个条件得到相应程度的扩展,从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二、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的原因

(一)布雷顿体系下的黄金美元。

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实行美元自由兑换黄金政策,这让人们意义上拥有美元就等于拥有黄金,而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变相的黄金本位,那时的黄金是天然货币,是财富资产的象征,自然具有等同黄金效力的美元也代表着这种意义。那时的美元因为丰富的黄金储备量、超强的国力以及实行的政策,让美元强制成为了世界货币。但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在强势的日元、欧元冲击下依然以美元为国际货币的主体,笔者将从历史上美元通过金融控制大宗商品定价权的方面来探寻原因。

(二)后布雷顿体系下的大宗商品美元。

在现在的国际贸易中绝大多数的大宗商品交易都通过期货交易所完成对商品的定价,而期货交易所在国际范围分布是广泛的,但是绝大多数的交易所并没有定价权,只是在个别强势的交易所公布的价格上进行波动和微调,而这些强势到能影响到世界价格的交易所就是拥有定价权的交易所,其绝大多数分布在美欧地区,可以说美国及欧洲掌控着大宗商品的定价权。

因为大宗商品的定价权被美国及个别欧洲国家掌控,以至于这些大宗商品的国际贸易都以美元作为支付手段,没有美元你就别想在国际上买入这些大宗商品,而美元的背后就是这些以美元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这些大宗商品代表的就是国家可以购买到的产品、服务,是一种以美元为表现形式的国际资产,是国家真正的财富。所以这样的情况强迫我们必须要持有美元,并且接受美元结算。

我们持有美元的目的就是想通过我们获得的美元换取到美元背后的大宗商品。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对于美元实现世界本位货币是具有相当巨大的作用的,我们可以说现在是美元本位,但是笔者认为现在更是大宗商品作为世界本位货币。

可以看到美元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本位货币,美元背后的大宗商品定价权是其必不可少的原因,在世界的舞台上美元代表着世界性的财富,虽然美元等于黄金的时代已经离去,但是现在美元用对大宗商品定价权这招空手套白狼的手段,牢牢地把握住了世界发展的命脉资源,虽然自己对于这些资源的生产供给量很少,但是对于其定价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世界经济掌握在自己的印刷机上。

三、我国的大宗商品定价权

(一)中日铁矿石定价权的争夺。

对于美元掌控的世界大宗商品定价权,其丰厚的利益链条让其在世界大宗商品交易中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而国际间的大国为争取世界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也是在进行着自己的努力,有不少国家通过各种手段来获取某些商品的定价权,我们可以通过某些案例来分析还原这些定价权的争夺。世界铁矿石定价权之争,这在前几年是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的钢企可以说是以完败而告终的。我国的钢铁企业在与世界巨头们的谈判中几乎无还价之力,铁矿石价格2005年上涨了71.5%,在2008年上涨了65%。这是一场必败无疑的争夺,因为中国的刚性需求就摆在那里,需求刚性,供给被垄断时供给完全决定着价格。但是这不只是我们看到的这么简单,这是一场中国与日本对铁矿石定价权的争夺,在这次的铁矿石涨价风波中日本在背后完全掌握住了局势的发展。日本自20世纪开始就与澳大利亚的铁矿石生产企业力拓和必和必拓开始广泛的接触合作,在澳大利亚利用日本当时富有的资金和需求的影响下合作开发了五座大型的矿山,完成自己在铁矿石供给和需求上双重利益的拥有。

2001年日本三井物产帮助淡水河谷收购巴西资源公司,日本占有巴西资源公司百分之五十的股份,2002年日本与淡水河谷签订战略联盟协议为其提供工业技术资金援助,2003年日本三井物产公司收购巴西淡水河谷百分之十五的股份,而淡水河谷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供应商。自此日本已经算是把世界铁矿石生产大国巴西的铁矿石产业纳入囊中,顺利地完成了自己图谋的第一步,就是掌控自己的铁矿石供给产业链条。第二步完善自己的内部利益链条,在完成了外部的产业链条后,日本的新日铁和三井物产通过相互投资相互持股,完成内部的利益链条,成为一个利益集团。

完成了这些布局以后就要谋求世界铁矿石的定价权了,但是因为掌握着世界的铁矿石供给企业和需求对于铁矿石的定价权可以说被日本轻易地拿下,在其后的几年日本用其对铁矿石的定价权不断地提升铁矿石价格,剥夺其他铁矿石需求企业的利益。于是我们在2005年到2008年的时候在铁矿石的价格谈判中,犹如待宰的羔羊,被拥有大宗铁矿石定价权的巨头们疯狂掠夺企业利润。

日本为了夺取对铁矿石的定价权步步为营,精心策划,先挑选有影响力的企业进行合作,接着挑选企业进行合并收购,进一步掌握主导权,接着完成对定价权的控制,这与美国对石油商品的定价权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却也一样达到了其目的。

(二)我国定价权的缺失。

掌控定价权的期货交易所大部分设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依托其金融操作,无论其实际的需求如何,都影响着国际的大宗商品价格,而他们眼中的中国套用一句话就是“人傻,钱多”,在国际市场上,常常存在着“我方卖什么什么就跌,我方买什么什么就涨” ,当然这其中有部分的供求关系引起的价格变化,但是笔者认为这决定的关键并不是供求,而是我们并没有掌握定价权。

所以在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上仅仅拥有议价权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决定性的定价权。商务部发言人姚坚曾公开直言道“我国在国际贸易体系的定价权几乎全面崩溃”;“中国当前面临一大问题就是大宗商品定价权的缺失”。

我们国家已经是全球市场中的重要参与者,是全球大宗原料、农产品的进口国,其需求甚至在某些大宗商品中成为世界第一买家,但是我们对于全球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却并未成为第一,因为其中有很多商品我们是刚性需求,而影响力要比需求小得多,仅仅是在需求拉动方面,要随时迎接国际投资家的投机引起的涨价风险,而因为刚性需求量大,我们只能在小范围内对价格进行谈价,并没有掌握定价权,定价权的缺失并不是我们没有商业上的实力,也不是没有足够的能力,而是金融发展的缺失。我们供给的大宗商品在国际上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而我们需求的许多大宗商品在国际上位列前茅甚至是一家独大,但是由于金融上的指导缺失,我们的企业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只能是散兵游勇,独自奋战。

四、大宗商品定价权与我国的利害关系

(一)定价权缺失给我国的损失。

我们中国作为第一人口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于大宗商品的需求量何其之多,而我们对于世界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上却只有小规模的影响力,因为定价权的缺少我们被拥有定价权的国家隐形地掠夺财富,与我们国家巨大的经济地位完全不吻合。

定价权的缺失让我们的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没有实质的支撑,让我们用我们的财富为美国的消费买单,让其因为我们必须要持有美元而征收我们的铸币税、通货膨胀税,这样的定价权缺失让我们付出了更多的发展成本,也让国家的财富在无形中转移流失,在国际上成为被投机集团剥削的对象。

(二)获得定价权会给我国带来的利益。

第一,获得定价权会给我们国家的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一个实质性的奠基,让持有人民币代表着持有某些大宗商品,让其他国家愿意持有人民币。第二,获得定价权可以使我们在获得定价权的大宗商品上免去被剥削的被动场面,在国际贸易中争取最有利于我国的局面。第三,让某些大宗商品直接以人民币交易,让需求国和供给国必须持有人民币,提高人民币在国外的流通度和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为支付手段的比重。第四是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自然成为国际金融机构的主要避险投资之一。

五、我国应对大宗商品定价权的战略

第一,我国现在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外汇储备量,并且大多数以美国的国债形式存在,上面的介绍中已经介绍了关于美国国债的情况。第二,我国是世界的需求大国,特别是在原料和农产品的需求上,我们的需求足以影响世界的价格。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量以及巨大的市场,但是对于世界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却是缺失,这是我们目前的情况,也是日本在20世纪经历过的情况,日本曾经也为获得世界大宗商品定价权而付出努力,并且成功了。我们可以说拥有着前人的经验作为基础,完全可以吸收日本谋求大宗商品定价权的步骤完成我们的大宗商品定价权。当我们拥有了足够的大宗商品定价权以后,即可依托定价权把我们的货币纳入世界商品计量单位,让我们的货币成为大宗商品交易介质,那我们的货币自然就成为世界本位货币之一,被外国所持有。但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必须要完善国家的大宗商品定价布局,形成牢固的大宗商品定价系统使其成为我们经济发展的助力,挣脱某些具有定价权的国家投机者的剥夺。

(一)与国外大宗商品企业展开合作,完成技术与资金输出。

我国当前已经是世界性的工业国,虽然依然在完成工业化的阶段,但是相对于很多的原材料供应国还是具有相当的技术优势。而且我们国家经过三十年的经济发展,如今已经拥有一定的经济储备量,虽然还没有完成从工业国转化为资本国,但是前期的资本积累对于现阶段是有相当大的帮助的,这些前期积累的资本不能只是让其闲置起来,而是要为我国的下一步发展进行战略化部署,用前期积累的资本转化成为国际实物有形资产。把我国的技术及资金输出到需要的国家和地区,而目前符合我们输出条件的地区是我们要重点寻找的目标。其必须有稳定的政治体系,丰富的资源,缺乏足够的资金技术。

(二)国际合作开发部分受本国控制的大宗商品新来源。

在经过第一阶段完成技术与资金的输出后,作为输入国相关的产业在扶持下已经发展起来,这时我们与之的国际关系也必定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合作层次,互惠互利成为这个阶段的新合作主体,我们也可以依托技术、资金输出国的优势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而且我们可以在资金和技术输出的平台上保持与输入国的合作,让其提供稳定而又相当低价的大宗商品供给,跨过部分的中间环节,甚至直接在我国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上完成交易,这样就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助力。

(三)国企入股国外大宗商品企业完成对其的最终控制。

在第二阶段深入开展金融经济领域合作的同时,我们必须要同时进行第三步的布局,利用先于对方资金积累的相对优势,并购当地的大宗商品供给企业,投入资金开发自己的项目,成立当地的子公司,并利用经济金融手段完成对大宗商品的供给控制,完善我国的经济布局。

(四)逐步扩展我国的大宗商品的定价领域,完善大宗商品定价布局。

大宗商品是分为不同种类的,我们不只要在个别商品上取得定价权,还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大宗商品定价权全方位的布局,建立起一个定价权的结构体系布局,那么在完善了大宗商品的供给控制布局后,就是在金融领域发挥作用的时候了,这时候利用我国的金融产业,把需求和供给转换为大宗商品定价权。

(五)完成多种大宗商品定价权并转换其定价货币。

在获得了多种的大宗商品定价权以后我们就需要把对大宗商品衡量的价值尺度进一步发展为我国的人民币计量,用人民币对我国控制的大宗商品进行定价和交易。

(六)推出人民币的世界扩展。

人民币的世界扩展其实就是让人民币成为世界本位货币的环节,以人民币为表示的国际资产会让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对人民币的需求增加,并且由于稳定的大宗商品需求,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会持有一定的人民币,这样人民币在无形当中就跻身世界本位货币的行列。

最终的结果是我们可以依托得到的大宗商品定价权来完成人民币的国际化,更重要的是让人民币成为世界本位货币之一,让人民币可以代表国际财富,国际贸易者必须要持有人民币才能完成部分的国际贸易。这样我们的目标也就完成了,我们就可以在美元成为世界本位货币的时代获得和美元抗衡的力量,完成我们自己的金融产业布局。

参考文献

[1].姚坚.中国国际贸易定价权几乎全面崩溃[N].北京商报,2010,5,17

[2].殷孟波.货币金融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3].马健.大宗商品谋求定价权[J].农经,2011,4:34~39

[4].吕波.基于博弈理论的大宗商品定价权联盟构建[J].中国流通经济,2012,7:95~9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人民币定价】相关文章:

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国际化论文04-13

境外人民币05-11

人民币区07-04

人民币反假07-23

人民币账户07-23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07-28

人民币的收藏05-07

人民币快速升值05-11

香港人民币论文05-11

人民币加速升值05-15

上一篇:都市新闻广播下一篇:手机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