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心理治疗范文

2024-08-29

综合心理治疗范文(精选12篇)

综合心理治疗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4例患者,男21例,女13例;年龄20~53岁,平均33.9±8.3岁。右手31例,左手3例,全部为优势手。全部患者主诉前臂下段背侧疼痛、肿胀,腕主动活动和手部工作时疼痛加剧。33例患者有手及腕部频繁活动病史,1例在抱重物时突然出现腕及前臂疼痛。症状持续时间1~60d,中位数4d。查体:前臂背侧下1/3处皮肤潮红,肿胀,压痛明显,局部皮温增高;其中28例患者触及捻发感。所有患者行前臂X线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软组织彩超示桡侧腕长、短伸肌与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的腱周水肿;第一、二背伸伸肌间室内滑液。均诊断为前臂交叉综合征。

1.2 方法

1.2.1 口服止痛药

13例患者口服布洛芬控释片,0.6g/次,2次/d;21例患者口服赛来西布胶囊,0.2g/次,2次/d。局部热敷、手法按摩及外敷止痛凝胶。手法按摩前,局部用温热水浸泡患处或热水带热敷患处20min。

首次示范指导患者手法按摩,以健侧拇指沿患侧桡侧腕伸肌自上而下反复推法按摩,捻法按摩,20min/次,3次/d。之后将法斯通凝胶涂在患处揉搓2min,3次/d。

限制腕部活动:嘱患者在治疗期间拒绝腕部任何负重活动,可主动缓慢活动腕及手指,其中26例患者行三角巾于肘关节屈曲90°悬吊胸前1周。

1.2.2 评估方法

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腕痛。治疗后综合评定方法采用雷氏简易前臂评分量表[3]进行评价,并以改善率评价疗效。治愈:改善率=100%;显效:改善率≥60%;有效:改善率<60%;无效:改善率≤0。

末次随访时,20例患者行患处软组织彩超检查,并与治疗前比较。其余14例患者未行此项检查。

2 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首诊后1月随访,20例门诊随访,14例患者拒绝门诊随访,均通过电话随访。32例患者主诉完全无痛,VAS评分0分;1例疼痛缓解,但腕部负重活动时仍疼痛,VAS评分3分。1例疼痛无明显缓解,VAS评分5分。后两例患者再次通过上述治疗,并加强治疗依从性后,最终获得疼痛完全缓解。

治疗1月后随访,改善率结果为:治愈32例,有效1例,无效1例。其中2例加强治疗依从性后,最终获得治愈。

20例患者1月后随访时患处软组织彩超示肌腱周围水肿消失。

3 讨论

前臂交叉综合征是以Lister结节或桡骨茎突近端4~8cm处疼痛、肿胀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4]。临床相对常见,但有时未能正确诊断[5]。自1841年Velpeau首先描述此病以来,国内多称其为"前臂伸肌腱周围炎"[3,6]。Dobyns等将此病命名为"交叉综合征",并从解剖学上加以解释:在前臂背侧远端,第二伸肌间室肌腱(桡侧腕长、短伸肌腱)从第一伸肌间室肌腱(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下方潜行经过,相互交叉约60°夹角,其间无腱鞘和滑囊,仅有少量的疏松结缔组织,由于肌腱相互摩擦而致腱周炎性改变,从而引起的疼痛肿胀症状。常见于腕部反复屈伸活动人群。国外文献报道多见于划船、骑马、网球和滑冰运动员[7,8],国内文献报道多见于农民,尤其在种田插秧人群多见,故有"插秧疯"之称[9]。但Idler等[10]报道交叉综合症发生在腕部初次从事过度紧张活动时,其运动姿势突然改变所致,而非腕过度活动。

前臂交叉综合症的病因目前仍有争议。主要存在三种病因学说。一种学说认为伸腕活动频繁时,第一伸肌间室肌腱与第二伸肌间室肌腱运动方向不一致,互相摩擦,加之其间无腱鞘和滑囊,引起局部组织充血、水肿等无菌性炎症反应,继之发生纤维变性而致粘连,出现肿胀疼痛[11],第二种学说则认为第一伸肌间室肌腱肥大所致[12]。而Grundberg等认为第二伸肌间室相对狭窄所致腱性滑囊炎,从而引起前臂远端肿胀[5]。但目前多主张第一种病因学说。尽管病因学不同,但其共同的病理表现为肌腱及其周围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局部组织充血水肿,浆液性渗出,继之出现局限性纤维性渗出,产生粘连及纤维变性,可有粒细胞及浆细胞浸润以及新生血管出现。

前臂交叉综合症主要需与第一伸肌间室狭窄性腱鞘炎(de Quervain's病)相互鉴别。de Quervain's病主要病变部位发生在第一伸肌间室桡骨茎突处,Finkelstein's试验阳性[13]。前臂交叉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为临床诊断,尽管超声和MRI对诊断此病价值较大[14,15]。但我们的患者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加之许多基层医院设备不完善,因此主要依据其病史及临床表现。只要符合下列标准,基本可诊断此病:1患者有腕部频繁活动史或突然改变腕部活动姿势时,2前臂远端背侧疼痛肿胀,局部皮肤发红,活动后加剧,压痛明显,3少数病例可有捻发感。

前臂交叉综合征的治疗目前主要倾向于保守治疗[6,16]。我们采用口服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局部热敷按摩及腕部停止诱发性活动或制动腕部等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口服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可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局部热敷及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回流,降低肌张力,缓解肌痉挛,同时增强了组织的供氧及营养代谢,利于消炎,消除肿胀,缓解疼痛,同时我们在热敷及按摩后涂擦止痛凝胶,更有利于缓解局部疼痛症状。但治疗的关键点仍是停止腕部诱发性活动,我们建议患者停止患腕一切负重活动,包括拧毛巾,端碗等日常活动,可主动缓慢活动腕及手指,同时给予三角巾悬吊,使治疗依从性加强,多数患者治愈。本组两例患者术后一月随访时仍有疼痛症状,追述其治疗依从性后发现,均未严格执行治疗措施,在加强治疗依从性后,疼痛症状均缓解,达到临床治愈。

减肥综合治疗方案 第2篇

一、有钱没时间:排毒+温灸+肠道养护

排毒:一月一次,一次24小时。

温灸:一个星期一次,一次只需1个小时。

肠宝:在减肥中或减肥后的生活中遇到喝酒、应酬、抽烟、熬夜等随时补充。

二、纤体塑型:磁疗+温灸

磁疗:调节亚健康的同时收紧效果也非常好,普罗缇磁力养生减肥。不用任何手法,产品,只需我们的磁针。温灸:解决局部湿寒“肥人多痰湿,肥人多气虚”。

三、身体亚健康状态较重者:排毒+磁疗+温灸

排毒:清理为先,调理为后,慢病快治。

温灸:做药物辅灸,升阳固脱,辩证论治。

磁疗:身体健康了,代谢正常了,病症去除了,人体自然就不会发胖了。

四、产后肥胖,身体多虚胖:排毒+磁疗+温灸

因身体在怀孕期和哺乳期内分泌失调,代谢紊乱,营养过剩,身体会发胖,产后肥胖的客户先排毒再做肥胖治疗是最好的。

女性在怀孕期、生产期、和哺乳期对身体的消耗是很大的,所以身体有很大亏虚状态。综合治疗肥胖磁疗+温灸:可以调节身体的湿寒、代谢等问题。

饮食疗法:可以均衡身体的营养,治疗产后身体的虚弱。

心理疗法:帮助新妈妈解除心理障碍,变得更健康和快乐。

普罗缇综合治疗是对产后配胖患者最健康的最合理的治疗方案温馨提示:产后肥胖的客户因身体处于恢复期,一定不要随便减肥,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无法祢补。

五、青少年肥胖

青少年都会很喜欢普罗提综合治疗肥胖,因为无痛苦、不针灸、不吃药、不节食,效果好,不耽误学习,健康而且增高。身体好,青少年的智力发育才会更好,有专家认为:“肥胖会引起青少年的心理发育和生理发育。”普罗提提示家长朋友:重视青少年肥胖!孩子有健康,才有未来!

六、老年人减肥

综合心理治疗 第3篇

【关键词】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综合治疗;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19-01

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 (K1ippe1-Trenaunay syndrome,KTS)是—种少见的、以静脉畸形为主的先天性静脉畸形病变,多发生在下肢,主要表现为皮肤血管 (瘤)痣,肢体增粗、增长和浅静脉曲张三联征。 我科自2O10年~2014年共诊治 KTS病人42例,其中38例施行手术治疗,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42例 ,男28例 ,女14例 ,年龄7~52岁,病变均位于下肢,左侧23例,右侧19例。不同的发病年龄可表现为不同的症状,好发于幼年时临床表现为血管瘤或血管痣,患肢出现肿胀;好发于成年人其临床表现为骨肥大及软组织增生小腿周长平均较健侧 2.0cm以上 ,最粗可达 4.5cm,可出现足靴区色素沉着及湿疹,严重者发生溃疡。

1.2辅助检查:

(1)静脉造影[1]:对部分患者采取静脉造影。

(2)42例患者均行双功多普勒超声检查,未发现先天性动静脉漏存在,其中造影检查显示腘静脉不显影者超声却发现腘静脉完全正常通畅,且提示静脉血流速度过快。

1.3治疗方法:

根据病情,本组1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耻骨上交叉转流术;29例采用外侧浅静脉高位结扎和分段结扎术+交通静脉结扎术;4例采用浅静脉高位结扎和分段结扎术+小腿溃疡面切除手术。

该组病人手术后均采用活血化瘀的治疗,并适当应用抗凝剂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在伤口愈合后穿弹力袜改善下肢淤血和靜脉高压。

1.5结果:

术后2周, 肿胀明显消退,溃疡面愈合,皮色变浅,小腿周径平均缩小2cm,行走后肿胀不再加重。至2014年6月,分别随访了3个月至3年余,所有患者均保持良好的疗效。

二综合治疗的护理

2.1心理护理:

本组病例均为青春期前发病,部分出生时即有,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进一步加重,往往经过多方诊治效果不佳,甚至误诊。通常病程长,家庭经济负担重,患者易产生沮丧、自卑、悲观等心理;其家属亦表现为焦虑、急躁等。因此,我们要予以加倍的关心、支持和鼓励,多与家属及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倾听;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让治疗恢复期的患者现身说教,指导其他患者放松心情的方法。

2.2血管造影护理:

诊断KTS的可靠方法是患肢静脉顺行造影,对于某些病例亦需做动脉造影[2]。造影前均需做碘试验,严密观察患者反应,静脉注射时应备好抢救药物,如肾上腺素等。根据穿刺部位,做好皮肤清洁工作,备皮剃毛。

2.3手术护理:

2.3.1术前护理

完善各项检查,按术前常规进行准备,并检测EKG、胸片、肝肾功能、血糖、血尿常规等。重点检测凝血功能,因多数血管外科患者术后需进行抗凝治疗,因此充分测定凝血功能,有助于确定用药方案。该组患者多例伴随着下肢溃疡,尽量在溃疡治愈后手术。对溃疡难以愈合者,术前必须控制感染,加强换药,待肉芽创面较为新鲜,感染控制后方可手术。

2.3.2术后护理

2.3.2.1体位与活动

体位要求同术前,术后3~5d以床上活动为主,不宜过早下床活动,避免增加患肢肿胀,影响切口愈合;指导其患肢做背屈跖伸、踝关节旋转等活动,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3]。随着患肢切口疼痛及水肿的好转,可适当床边行走。对于自体静脉移植、转流、瓣膜等手术,视病情一般4d后逐步下床活动,有利于血管缝合口愈合。

2.3.2.2观察肢体及预防血栓形成

术后用弹力绷带或压迫绷带包扎,可起到压迫、防止创面出(渗)血的作用。绷带包扎不应妨碍关节活动。同时须注意末梢血液循环,观察肢体有无肿胀、紫绀,伤口是否清洁、干燥,以及皮肤的温度、色泽、足背动脉搏动是否良好等。下肢的主动与被动活动,对防止血栓的形成有重要作用。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可鼓励患者在床上做足的跖屈和背屈活动,以促进静脉回流。各种转流及血管移植、重建术后5~7d,其他手术1~2d后,即可下床作短暂活动。

2.3.2.3药物治疗护理

根据手术对静脉创伤的大小及手术情况可选用抗凝、活血及祛聚药物治疗。各种静脉移植、重建、转流及瓣膜手术等,一般术后均应抗凝治疗,可防止血栓形成和蔓延。应用抗凝药物,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若发现患者鼻和口腔出血、注射穿刺部位渗血过多、尿色加深、肌肉出现包块或体表淤血淤斑等,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平时应定时检查凝血指标,如PT、APTT,以便及时调整剂量。另外可使用尿激酶25万U加入5%葡萄糖500m1静脉滴注,注意速度要慢,防止血容量升高引起心衰,同时注意过敏反应。服用抗血小板粘附剂,如阿斯匹林、波立维等应在饭后服用并注意胃肠道反应。

2.4出院指导:

本病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及自我护理,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因此,患者开始恢复时,即可加强以下宣教:(1)注意休息,适当运动,鞋袜松紧适宜;避免久站、久走和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不变,坐位时抬高患肢,避免翘“二郎腿”压迫患肢胭动脉、静脉而影响小腿静脉回流及血供;每晚热水或中药泡足,有利于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2)坚持长期穿医用弹力袜,告知穿脱、洗晒和保养等注意事项。(3)遵医嘱服用药物,告知自我评估、监测等注意事项。⑷饮食以低脂、清淡、高维生素食物为主,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严格戒烟、酒,避免肥胖。 (5)对双下肢长度差异大于1.5cm以上者,推荐穿矫形增高鞋,以纠正两腿高低不一[4]。⑹明确复查、随访时间。

参考文献

[1]李开成,夏蔚宗,刘德海,等.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的影像诊断.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19:237-239.

[2]段志泉,张强.实用血管外科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35-739.

[3]胡如新.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围手术期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1):60.

综合心理治疗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0~2012年我院收治的110例资料完整的重症急性胰腺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入院时间及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 男32例, 女28例, 年龄19~65岁, 胆源性胰腺炎17例, 特发性胰腺炎3例, 暴发性胰腺炎 (FAP) 8例, 酒精性胰腺炎14例,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18例;对照组50例, 年龄20~67岁, 男30例, 女20例, 暴发性胰腺炎 (FAP) 7例, 酒精性胰腺炎12例, 胆源性胰腺炎13例,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14例, 特发性胰腺炎4例。两组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订《重型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诊断》。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恶心呕吐、突发性上腹剧痛等临床表现, 经CT、生物学检验等确诊, 尿、血淀粉酶水平均有所增高。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治疗

患者采用手术综合治疗, 手术步骤如下: (1) 若患者本身存有合并症, 则应将合并症进行同步处理, 对有并发性胆囊疾病的患者应给予胆囊切除; (2) 将胰腺周围的大网膜及结缔组织切除; (3) 将胰腺的被膜松动并切开减压, 对坏死的胰腺组织进行彻底清除, 将胰腺旷置; (4) 缝扎胰腺中有机会被腐蚀的血管; (5) 以双氧水、抗菌素盐水进行局部冲洗; (6) 交叉在胰腺周围及腹腔内放置引流管; (7) 术中若未发现肠曲腐烂的患者无需胃、胆道及空肠造瘘, 还可配合其它的辅助性的治疗措施[1]。

1.2.2 对照组治疗

患者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法, 具体方法: (1) 大剂量静脉滴注乌司他丁及善宁加洛赛克, 置胰胆管引流, 对肠胃进行减压, 禁食等抑制消化酶分泌的治疗; (2) 使用解痉药物, 肌肉注射654-2注射液, 帮助胆胰液的引流, 可减轻胰腺的微动脉痉挛[2]; (3) 选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右旋糖酐等药物改善胰腺的局部微循环与血液循环, 降低胰腺缺血性坏死率; (4) 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 地塞米松可以减轻组织炎性水肿, 改善肺功能; (5) 维持代谢正常, 保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 必要时输血、补充白蛋白等; (6) 合理使用抗菌素用于防止肠内细菌转移引发感染; (7) 可依据病情口服中药清胰汤, 促进肠液的排出, 避免胰性渗液引发麻痹[3]。

两组均检测治疗前后血尿淀粉酶水平及身体各项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用χ2及t检验分析数据。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综合指标 详见附表。

由附表可知,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死亡率、治愈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对爆发性胰腺炎的治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治愈率为87.5%, 而对照组为71.43%, 两组比较差异较为明显,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综上所述, 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手术综合治疗或非综合手术治疗均取得了相当的临床效应, 两者在住院时

间、治愈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间的差异并不明显;但是对于爆发性胰腺炎这一病症的治疗效果上来看, 手术治疗的效果要较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 因为该病在腹痛产生后的72h内病情会迅速加重, 早期多伴随脏器功能衰竭, 死亡率极高, 只有手术治疗才能将这种急性病症得到有效的控制。

总之, 手术综合疗法与非手术综合疗法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治疗方式, 因此, 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 要仔细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适应症选择合适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除爆发性胰腺炎这一病症外, 在严格把握患者适应症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患者手术治疗, 这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卢义展, 王湘英.25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时机和指征探讨[J].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0, 22 (2) :189-191.

[2]彭燕妮.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当代医学, 2012, 15 (3) :15.

牙科综合治疗椅医院感染管理 第5篇

1.应将控制开关、灯柄、治疗台拉手、三用枪手柄等医生触摸的地方覆盖一次性护套或薄膜,一人一用一更换。

2.医务人员每次进行口腔诊疗操作前、后均应严格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手部有污染或戴手套时应避免接触治疗台物品表面。

3.治疗过程中用过的物品应放在指定容器内,不应随意放置在治疗台面。

4.每次治疗前和结束后应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s,有条件的医院应使用防回吸牙科手机或配备管腔防回吸装置(逆止阀)。

5.综合治疗椅的表面应一人一用一消毒,遇血液污染时,应立即消毒。

6.每日诊疗结束后,每张综合治疗床应用0.05%含氯消毒剂抽吸消毒手机导管系统。7.每日诊疗结束后应清洗吸唾过滤和沉渣过滤装置。

黄褐斑的综合治疗 第6篇

【关键词】黄褐斑;中医;西医;光学技术

【中图分类号】R758.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815-01黄褐斑,亦称肝斑、蝴碟斑,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生于中青年女性面部的获得性色素增多性皮肤病。黄竭斑形成的原因很多,当人体肝脏或肾脏功能不佳而又过多接受紫外线照谢时,面部极易生出黄褐斑。黄褐斑还与遗传造成的黄褐斑体质有关。另外,精神因素、慢性消耗性疾病、妇女妊娠期、性激素失调类疾病、某些劣质化妆品刺激都易发生本病。桑拿时大量热气蒸腾会使皮肤在短时间内迅速脱水,容易变得干燥和粗糙,也容易形成黄褐斑。现代医学对黄褐斑治疗多停留在治标阶段,以外治法为主,旨在抑制黑色素细胞增生、防止黑色素颗粒形成、加速黑色素颗粒降解及降低黑色素细胞活性等[1]。近年来,光学技术治疗黄褐斑发展迅速,对黄褐斑疗效显著。但单一的治疗方法效果均不是很理想,而采用药物联合光学技术等综合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西医治疗

1.1 局部治疗

1.1.1 氢醌 :氢醌通过竞争性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阻碍黑色素的合成,促进其降解,抑制黑色素细胞DNA和RNA的复制。其疗效与制剂浓度、基质和化学稳定性相关,目前一般认为单用以3%的浓度最佳[1]。而将氢醌与其他药物混合有强化协同作用。不良反应主要有接触性炎症反应、和炎症后的色素沉着。

1.1.2 维A酸 :主要是通过抑制络氨酸酶的活性抑制黑素形成,抑制黑素小体向角质形成细胞的运输,加速表皮的更替時间,促进含黑素小体的表皮剥脱,从而达到祛斑、增白的效果。不良反应主要有红斑、干燥、脱屑、及色素沉着。

1.1.3 熊果苷是氢醌 : 是一种天然存在形式,其作用机制与氢醌相似,但疗效与作用时间和局部皮肤吸收药量有关,因此,有学者[2]将熊果苷与水溶性的聚乙烯醇(PVA)制成面膜,使药物得以直接而持久的发挥药效,达到更为显著的疗效。

1.2 全身治疗

1.2.1 维生素C 可以抑制多巴的氧化,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将颜色较深的氧化型色素还原为颜色较浅的还原型色素,将多巴醌还原为多巴,并将皮肤中已形成的黑色素还原成无色物质和水溶性胶质,而维生素E具备脂溶性,可以在脂质内发挥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与维生素C有协同作用主要参与机体多方面的代谢也有抗氧化、抗辐射作用。

1.2.2 谷胱甘肽 : 谷胱甘肽和维生素C有协同作用,起到抗氧化,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和多巴胺氧化,抑制黑素小体形成并促进其分解等作用。

2 光学技术

2.1 Q-开关激光 :Q-开关1064nm激光可以破坏黑素细胞,减少表皮黑素,还可以到达真皮层,从而治疗真皮层黄褐斑。临床治疗黄褐斑采用大光斑、小能量、多次反复的方法。但不主张激光作为黄褐斑的首选治疗,治疗同时要结合药物治疗。

2.2强脉冲光 : 强脉冲光是氙灯发出的高功率的普通光,波长500-1200nm ,根据患者肤质及皮肤情况选择相应的滤光片,筛选出不同波长的光用于皮肤治疗。治疗时及治疗后有轻微的疼痛,一般在1天内消失,大部分患者有轻微结痂,一般在1-2周内脱落.有的学者认为强脉冲光对于亚洲人难治性黄褐斑的治疗有显效。

2.3点阵激光 :点阵激光其产生阵列样排列的微小光束作用于皮肤,皮肤组织水吸收激光能量后,形成多个柱形结构的微小热损区,称为微治疗区或微热损伤区,继而引起一连串的皮肤生化反应,使黑素细胞被破坏,达到治疗效果,

3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主要从疏肝、健脾、补肾及活血化瘀论治。亦常配合外治法、内外合治法、针灸疗法、耳穴疗法等取得较好的疗效,且疗效持久,负作用小。

4 联合用药

我院门诊200例黄褐斑患者采用外用2%复方氢醌+维生素静滴C+辨证中药口服+强脉冲光综合治疗。总有效率达89%。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强脉冲光或外用药后色素沉着加重,经其他方法治疗或随时间推移色素有所减轻;对120例黄褐斑患者联合使用0.05%维A酸+4%氢醌+0.01%氟轻松三元联合治疗,进行了8周时间实验,结果治愈率为70%,且三元疗法具有很好的耐受性。采用0.025%复方维A酸+3%氢醌+0.01%氟轻松三元联合的局部外用+维生素C静脉滴注+维生素E口服治疗黄褐斑58例总有效率达76%,优于单一局部用药,或单一全身用药。

5 讨 论

黄褐斑是临床上常见的损美性皮肤病,虽然患者自身无明显不适,但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沉重负担[3]。因其病程长、病情顽固、病因较多、发病机制未明,要做到对因治疗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及可能的病因,采取相应综合治疗措施、使治疗方案个体化,并应注意日常的保养及护理。西医对黄褐斑的治疗目前多停留在治标阶段,以外治法为主,旨在抑制黑色素细胞增生、防止黑色素颗粒形成、加速黑色素颗粒降解及降低黑色素细胞活性等。中医在充分明确黄褐斑病因病机的基础上,求其本而治其标, 具有治病求本、标本兼治的特点,同时还具有疗效显著、持久、副作用轻、复发率低等优势。光学技术治疗黄褐斑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可以加速黄褐斑的消退,对难治型黄褐斑优于其它方法,但治疗后有可能迅速复发甚至引发色素沉着。采用中西医联合光学技术综合治疗黄褐斑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减少,有效率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大维,李利.黄褐斑治疗的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医学,2008,5(34):391.

[2]冯浩,徐晓芫.熊果苷聚乙烯醇面膜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J].现代生物学进展,2008,12(8):2303-2304.

仔猪腹泻综合治疗 第7篇

1 仔猪腹泻的发病原因

仔猪腹泻是仔猪生产中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在实际生产中, 仔猪由于受到环境卫生、饲养管理、疾病感染等因素的影响, 如气温突然变冷, 饮水、饲料被污染, 或饲料改变过快, 青料饲喂过多, 猪体质差、抗病力减弱以及某些病原微生物感染, 均可导致仔猪腹泻。致使许多猪场 (户) 发生仔猪腹泻现象, 不仅影响仔猪的成活率, 而且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当前生猪生产中, 仔猪腹泻仍然是最严重的仔猪疾病之一, 并且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很多, 在生产中只有详细掌握仔猪腹泻的病因, 才能对症下药, 取得好的防治效果。

2 仔猪腹泻的临床症状

近几年来仔猪腹泻病发生比较多, 此病没有严格的季节性, 根据发病的缓急, 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如发病急, 经常体温升高、怕冷、喜钻草窝、拥挤打堆, 精神沉郁, 低头耷耳, 不愿活动, 食欲减退或不食, 呼吸困难, 水样拉稀, 粪便呈黄白色或灰白色, 腥臭, 有些粪便中夹杂着未被消化的饲料或凝乳块, 伴有呕吐症状。后期脱水、粪便稀薄、呈喷射状、被毛焦躁、眼球下陷;慢性病体温一般不升高甚至低于常温, 精神差, 食欲减退, 行走缓慢或呆立不动, 反复拉稀, 脱水严重, 有异嗜癖, 喜欢啃垫草、喝脏水, 严重贫血, 可视粘膜苍白, 传播速度快, 不同阶段的猪群都会感染, 最后衰竭死亡。

3 仔猪腹泻的流行病学

仔猪从出生后3~7日龄之内容易发生仔猪黄痢或红痢, 分别由大肠杆菌及C型产气荚膜杆菌 (魏氏梭菌) 引起, 它们的流行没有季节性, 头胎母猪所产仔猪易发生黄痢。这两种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

在12日龄到24日龄之间的吮乳仔猪易发生白痢, 该病也由致病性的大肠杆菌引起, 发病率高, 但死亡率较低, 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在猪舍潮湿、寒冷及饲料不均匀的条件下容易诱发。发生在仔猪断奶前后的腹泻病主要为仔猪副伤寒, 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比较高。猪的密螺旋体主要发生在断奶后, 发育生长的架子猪多发, 发病率为80%以上, 死亡率可达20%以上。

由病毒引起的腹泻一般无年龄之分, 但发病的季节性比较明显, 如传染性胃肠炎及流行性腹泻主要发生在寒冷季节, 一般为10月底到来年2月份, 夏季则少见。吮乳仔猪患此两病时, 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比较高。

4 引起仔猪发生腹泻的病因分析

4.1 仔猪红痢

仔猪红痢病由C型魏氏梭菌产生的毒素所引起。主要发生于出生3日龄以内的仔猪,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患猪以排血红色痢便和肠粘膜坏死为特征。病猪精神沉郁, 食欲废绝, 排血红色痢便, 有的病猪粪便中含有坏死组织碎片和小气泡, 恶臭。多数病例呈急性发生, 患猪发病快, 病程短, 死亡率高。最急性病例1~2天死亡, 急性病例5~7天死亡, 少数慢性病例呈间歇性或持续性腹泻。剖检病死猪可见肠腔内充满血样的内容物, 肠粘膜充血、出血、易脱落, 肠系膜充血, 肠系膜淋巴结鲜红肿胀。

4.2 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病的病原体为大肠杆菌, 主要发生于出生1周龄以内的仔猪, 以出生1~3日龄的仔猪最为常见, 该病以夏季较为多发, 病猪精神沉郁, 食欲废绝, 口渴, 迅速消瘦, 排黄色或黄白色糊状粪便, 粪便中含有乳凝物小块, 腥臭。严重病例者患猪肛门松弛, 排粪失禁, 玷污尾部、会阴和后腿部, 肛门呈红色或紫红色。剖检病死猪可见肠道膨胀, 有多量黄色液状内容物和气体, 肠粘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变化, 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 空肠, 回肠次之, 结肠较轻。

4.3 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病由大肠杆菌感染所引起。气候剧变, 阴雨潮湿, 母猪乳汁不足、乳汁过浓或过稠可引起该病的发生。该病多发生于7~30日龄的仔猪, 以7~14日龄的仔猪最常见且发病较为严重, 1月龄以上的仔猪较少发生, 病程一般2~7天, 病猪以排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状或糊状的腥臭粪便为特征。病猪拱背, 被毛粗乱, 肛门周围粘满粪便。剖检病死猪可见结肠内容物呈浆状、糊状或油膏状, 呈乳白色或灰白色, 部分粘附于粘膜上, 不易完全剥离, 肠粘膜有卡他性炎症变化, 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

4.4 猪痢疾

猪痢疾由肠道内猪密螺旋体与肠道内厌氧菌相互作用而发病。多发生于7~12周龄的仔猪。病猪发病初期体温达40~41℃, 排黄色或灰色软便, 不久减食, 后期粪便呈水样, 常混有血液、粘液和粘膜, 随之粪便呈油脂样或胶胨状。病猪拱背吊腹, 迅速消瘦, 食欲减退, 渴欲增加, 最后患猪因脱水衰竭而死亡。

4.5 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由沙门氏菌引起。多发生于2~4月龄的仔猪, 该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 但以多雨潮湿季节较为多发。急性型病例呈败血症症状, 患猪突然发病, 体温升高, 食欲废绝, 病初发生便秘, 随后则下痢, 排恶臭稀粪, 病后2~3天, 病猪的鼻端、两耳及四肢内侧皮肤发紫, 病猪精神萎靡, 低头呆立, 步态摇晃, 体温下降, 不久则死亡。该病以慢性型最为常见, 病猪体温稍有升高, 精神不振, 病初发生便秘, 后呈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 排淡黄色或黄绿色恶臭稀便, 并混有血液、坏死组织或纤维素状絮片, 病猪呈渐进性消瘦。剖检病死猪:急性型病例呈败血症病理变化:慢性型病例肠粘膜呈弥漫性坏死性糜烂, 表面被覆一层灰黄色或黄绿色易剥离的麸皮样物质, 肠壁粗糙增厚, 肝、脾和肠系膜淋巴常可见到针尖状灰黄色坏死灶或灰白色结节。

5 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

仔猪腹泻是兽医临床上的一种综合病症, 必须分清病因、对症下药、综合防治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5.1 做好母猪的饲养管理

保证仔猪能够及时吃上健康的乳汁, 母乳浓度过稀或过浓及易造成仔猪腹泻。因此, 应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适当增加母猪的蛋白能量饲料, 以增加初乳的乳脂率, 增加体内能量和蛋白的储存, 提高乳猪的体质。母猪分娩后2小时内, 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消毒, 并及时喂给初乳。

5.2 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 提早诱食

对于仔猪要精心护理, 注意防寒保暖, 垫草要干净、干燥、松软。供给全价料且适口性强, 容易消化, 并在料中加入0.05%的土霉素钙盐, 既可预防胃肠道疾病, 又可促进生长发育。饮水要充足、洁净, 饮水中添加0.6%的漂白粉, 适时补充铁、铜、硒及维生素B12。才能使仔猪的消化系统耐日粮的刺激, 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

5.3 搞好环境卫生, 定期消毒

对于仔猪腹泻要做到“防重于治”。仔猪进栏前, 对猪舍要彻底消毒和清洗, 然后用1~2%的烧碱溶液泼洒消毒, 周围环境杂草要除尽, 用10~20%的生石灰乳泼洒消毒, 以后每周消毒1次, 要保持猪舍干燥卫生, 及时清理污水、粪便, 并保持良好通风。

5.4 及时发现和隔离病猪

在日常管理中要做到三看, 即看精神状态, 看饮食情况, 看粪便颜色和形状, 及时发现和隔离有病猪只, 并根据具体情况, 采取相应的治疗和疫病控制措施, 减少死亡率, 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扩散蔓延。

5.5 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

要预防仔猪腹泻, 最好从妊娠母猪阶段即开始使用, 可以调节母猪肠道内的微生物区系, 减少粪便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 使环境中有益菌数量占优势, 减少仔猪出生后接触病原菌的机会。仔猪出生后接着使用, 使肠道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一直处于良好的微生态系统中, 预防仔猪腹泻病的发生。

牙周牙髓综合征92例的综合治疗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92例(124颗患牙)牙周牙髓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叩击痛以及咀嚼痛,尤其在遇到冷、热刺激后会进一步加重疼痛。现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62颗患牙)和对照组(46例,62颗患牙),观察组中男性28例(44颗患牙),女性18例(18颗患牙);患者年龄最小27岁,最大80岁,平均(51.2±11.8)岁。牙位:8颗前牙,11颗前磨牙,43颗磨牙。对照组中男性27例(43颗患牙),女性19例(19颗患牙);患者年龄最小26岁,最大81岁,平均(51.5±12.1)岁。牙位:10颗前牙,10颗前磨牙,42颗磨牙。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牙位分布等一般情况经过统计学处理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差异较小,可比性较高。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根管治疗,如果患者的患牙牙髓失去活力,应该尽早采用局部麻醉处理,常规开髓、拔髓,彻底预备根管,交替应用0.9%生理盐水溶液以及3%双氧水溶液交替冲洗,将根管吸干后采用FC封药。然后在14d后到医院进行复诊,若患者并没有疼痛,也未发现有渗出液,可以将根管的原封药物撤除。然后采用牙胶尖以及根管糊剂将根管充填严密,并且用玻璃离子进行垫底,最后用复合树脂充填。

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加强对患者的口腔卫生指导,使患者平时多注意口腔清洁和卫生。与此同时,应对患者进行牙周治疗,结合患者的牙周病变程度,应用洁治、根面平整、牙龈翻瓣术、龈下刮治等多种技术使患者的菌斑得以控制,将局部的刺激物彻底清除。应用0.9%生理盐水溶液以及3%双氧水溶液交替冲洗牙周袋,每周都应该放置一次碘甘油,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松牙周定术以及牙周翻瓣术,而且应给予适量抗生素口服。

每一位患者都应该常规拍摄每颗患牙在治疗前、根管预备以及充填后,每次复诊时的根尖片。治疗12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牙周袋消失,进行牙周探诊并没有出现出血症状,牙龈也没有出现红肿,牙齿咀嚼功能恢复良好,牙齿显著改善,经X线片检查显示牙槽骨重建。有效: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者显著改善,偶尔会出现牙周红肿症状,患者的咀嚼功能有一定提高,牙齿松动情况也有所好转,通过X线片检查牙槽骨减慢吸收。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没有显著改善,牙齿松动程度也没有显著改善甚至进一步加重,牙周红肿并且伴有脓液,牙齿咀嚼无力,通过X线片检查表明骨吸收区不断扩大。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统计、处理相关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并且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牙齿保留率(98.4%)明显高于对照组(67.7%),差异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所示。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7.8%)相对于对照组(78.3%)明显偏高,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χ2=21.81,P<0.05),具体如表2所示

3 讨论

牙周、牙髓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组织关系,通过根尖孔、副根管、侧枝根管、牙本质小管等可以使两者相连,因此两者病变也往往相互关联,感染可以源自牙周,也可以源自牙髓,两者可以独立发生,也可以成因果病变关系。牙周牙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临床治疗难度较大,而且预后相对较差[3]。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牙周组织的破坏程度对于牙周牙髓综合征治疗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果只是单纯的进行牙周治疗或者牙髓治疗,很难彻底、全面的清除病变源,临床治疗效果不佳[4]。只有及早发现牙周牙髓病变的根本病因,及时、有效地全面处理牙周、牙髓内所有的感染组织,并且进行根管充填,才可以将临床症状有效清除,使牙周、牙髓病变慢慢愈合,促进牙周组织重建[5]。

本组研究显示,治疗组在常规根管治疗基础上配合口腔卫生指导以及牙周治疗,结果患者治疗后牙齿松动、牙齿叩痛、牙周炎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牙齿保留率提高了30.7%。且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对于对照组提高了19.5%,这一研究结果和李洪梅等[6]研究报道基本相符。在常规处理牙髓病变的基础上,将牙周袋内所有的菌斑以及牙石彻底清除干净,可以很好的控制牙周病变,提高患牙的保存率。因为磨牙具有多根牙,往往病变范围比较大,也很容易出现根管变异,而且病变位置相对较深,临床治疗时操作难度较大,如果并没有充分做好根管预备工作,或者根管有所遗漏,感染牙髓没有彻底清除,很容易影响到牙周组织,使原有牙周病变进一步加重。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牙周牙髓综合征患者的前牙、前磨牙治疗效果会优于磨牙[7]。

通过本次研究分析,笔者认为若患者牙髓仍然存在活力,而且也没有出现明显的牙髓炎症状情况下,可以先单独进行牙周治疗,主要治疗目标是为了将牙周袋内感染彻底清除干净,如果患者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一步采取牙髓治疗[8]。若患者牙周组织受到严重破坏,且牙髓炎症状较为明显,应该立即采用综合措施处理患者的牙髓以及牙周病灶。总之,牙周牙髓综合征患者采用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牙齿的保留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综合疗法治疗牙周牙髓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92例(124颗患牙)牙周牙髓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92例患者按照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在根管治疗基础上配合牙周综合治疗)和对照组(单独采用根管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患牙情况以及临床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牙齿松动(3.2%)、牙齿叩痛(11.3%)、牙周炎(9.7%)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9.4%、45.2%、30.6%、67.7%,且治疗组牙齿保留率(98.4%)明显高于对照组(67.7%),差异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8%)相对于对照组(78.3%)明显偏高(P<0.05)。结论 牙周牙髓综合征患者采用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牙齿的保留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牙周牙髓综合征,综合治疗,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1]季旭东,马丽华,高黎,等.牙周牙髓联合治疗120例重度牙周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9):61-62.

[2]张爽.综合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46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9):196.

[3]万蕾,章锦才.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研究进展[J].广东牙病防治,2011,19(儿):612-614.

[4]张桂琴.牙周牙髓联合病变40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6):31-32.

[5]陈韵,汤根兄.200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诊疗观察[J].口腔医学,2011,31(8):468-470.

[6]李洪梅.根管治疗术在老年人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治疗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09,31(8):944-945.

综合治疗80例牙隐裂临床治疗体会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88颗隐裂牙患者, 其中男44例, 女36例;共88颗隐裂牙;年龄40~60岁的患牙数总颗数为63颗, 占71.6%, 其余年龄患者患牙数为25颗, 占28.4%。患者病史从几天到数月不等, 大部分患者就诊时有明显的牙髓炎、根尖周炎症状, 少部分患者因偶有咀嚼不适就诊, 并排除牙冠或冠根完全折裂需要拔除者。通过询问病史, 大多数患者早期有咀嚼不适、冷热刺激敏感等症状。对裂纹明显且临床表现为定点性咬合剧痛、温度刺激痛及叩痛明显的患牙是容易确诊的。对裂纹不明显, 患者不能进行定位的患牙, 在检查时对同侧可疑患牙、邻牙及上下牙作对比检查。当确诊有困难时, 采用冷热诊敏感试验、牙髓电活力测定及碘酊涂可疑裂纹处, 并配合X线拍片检查, 观察牙周及根尖周情况, 以协助诊断。在临床检查结果显示隐裂牙好发牙位为上颌第一磨牙, 约占总治疗牙数的36%。

1.2 方法

根据隐裂程度的不同, 对隐裂仅达釉牙本质界、着色浅、无继发龋损且无明显症状的患牙, 用酸蚀法和釉质粘结剂光固化处理;对裂纹达牙本质浅、中层者, 沿裂纹备洞, 氢氧化钙盖髓后光敏树脂行充填术;对裂纹深且出现牙髓炎、根尖周炎症状的患牙行根管治疗术, 治疗2W后行全冠修复术。1年后追踪复查。

1.3 疗效评定标准

成功:患牙临床症状消失, 牙体完整, 无松动, 无牙龈瘘道, 咬合功能正常, X线片显示牙周及根尖周组织基本正常。失败:患牙临床症状未消失甚至加重, 出现自发痛、咬合痛, 松动, 有牙龈瘘道, 不能正常咀嚼, 患牙折裂甚至需要拔除。X线片显示牙周及根尖周组织出现病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X2检验, 检验标准α=0.05, 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结束1年后追踪复查, 88颗隐裂牙的总治疗效果为89.8%, 其中根管治疗的成功率为92.4%, 充填治疗的成功率为60%, 酸蚀粘结的成功率为75%, 不同治疗方式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因为牙齿的生理结构的特殊性, 例如窝或是沟的存在, 使得牙齿作为人体中最为坚硬的器官也具备了薄弱的部分, 这些部分的存在会使得人体牙齿的抗裂性能下降, 加上这部分均是牙齿承载颌力最为集中的部位, 使得这部分极易引发隐裂的出现。假如长时间因为病理因素使得牙齿磨损的出现, 进而引发高陡牙尖的形成, 这就会直接加大了牙尖的斜面积不断扩大, 使得人们在咀嚼的环节形成的水平分离也会相应的提高, 如果这时咀嚼硬度过高的食物或者是在咀嚼中受到异物咬合的损伤, 这时就会容易导致牙龈裂的现象发生, 因此创伤颌力作为牙隐裂发生最主要的致因。针对某些患者在临床上表现出的相关症状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例如牙齿创伤、上时间咀嚼硬物的历史, 坡度较高的双尖牙以及磨牙现象等, 针对有牙隐裂现象伴随出现牙髓炎或者是牙根见周炎这类型的患者, 接受牙髓治疗过程中必须给予牙尖的斜面进行相应的调整, 平衡好对叩击感感应强烈的部分咬合处, 以全面解除患者牙部承受过多的致裂和应急过度集中的风险, 以减少牙合创伤程度。治疗隐裂牙时因为患牙极易断裂所以会存在较大的风险, 所以医患纠纷的现象是难以避免的。所以, 为了避免患牙遭受断裂或折裂的风险, 如何确保牙体的整体性和完整性成为医患双方关注的重要问题。从制备有效的牙体至牙冠修复这个阶段是最容易出现牙折断的现象, 也是是否能够保障患牙完整的重要关键期。所以, 过程中应注重对患牙的及时保护, 避免用患牙一侧进行咀嚼, 降低患牙的承受力。

第一磨牙萌出最早, 承受咀嚼压力最大, 磨耗也大, 容易出现牙尖高陡, 在上下牙咬合过程中, 由于上颌牙为被动咀嚼, 颊侧牙尖斜度变大, 咀嚼时产生水平分力也变大[2], 发生隐裂的机会也大, 因此上颌磨牙较下颌磨牙隐裂的几率大。在正常咬合或病理性磨损时, 牙尖斜面易产生创伤性牙合力, 使窝沟底部的釉质向牙本质方向加深加宽, 这是裂纹的开始。在牙合力的继续作用下, 裂纹逐渐向牙髓方向加深, 因此创伤性牙合力是牙隐裂的致裂因素。隐裂牙的X线片常显示, 牙周膜间隙出现不同程度变窄或变宽, 提示牙合力异常引起牙周膜组织的循环和代谢紊乱, 主要是由于创伤牙合力所致[3]。

早期隐裂牙的细小裂纹与发育沟难以区别, 加上患者的症状不明显, 临床上漏诊、误诊率较高。在临床上遇患者主诉咬合不适、冷热敏感等症状时, 如未检查出龋洞, 牙周病变和其他异常, 则应考虑牙隐裂。治疗前应详细询问病史, 结合临床检查及染色试验、温度试验、牙髓活力测定等进行确诊。牙隐裂早发现、早治疗, 可阻止隐裂加深, 保存患牙, 维护牙齿正常功能。

在本次研究中, 其结果显示为结束治疗结束1年后追踪复查, 88颗隐裂牙的总治疗效果为89.8%, 其中根管治疗的成功率为92.4%, 充填治疗的成功率为60%, 酸蚀粘结的成功率为75%, 不同治疗方式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 隐裂牙治疗方法中的成功率最高的是根管治疗, 而充填治疗方法的成功率最低。在临床操作中, 牙隐裂的裂纹深度肉眼观察往往与实际不符合, 因此我们在治疗中对裂纹达牙本质层且有临床症状的患者无需保留活髓, 应进行根管治疗并全冠修复, 否则患牙易出现牙髓炎、根尖周炎甚至牙折裂, 给患者增加病苦。据我们的统计, 88颗隐裂牙中, 酸蚀粘结法治疗4颗牙, 1颗失败, 垫底充填法治疗5颗牙, 2颗失败, 上述失败的3颗牙治疗后症状加重, 均改作根管治疗并全冠修复。

在根管治疗过程中, 牙合面备洞后, 裂纹对力的耐受性降低, 尽管在治疗时已降低咬合, 然而在疗程中由于咀嚼等原因极易发生牙体自裂纹处劈裂开。因此在根管治疗开始时可做带环粘上以保护牙冠, 并瞩患者避免用患牙咀嚼, 治疗结束后及时行全冠修复[4]。在本文资料根管治疗失败6例, 有2例患者是在治疗过程中不接受带环粘结并且拖延复诊时间, 以致疗程长, 最终患牙折裂而拔除。另4例是在治疗完成后未做全冠修复最终牙折而拔除。

参考文献

[1]沈辉, 张贤华.牙隐裂的早期诊断与治疗[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3, 11 (5) :304-307.

[2]李芳.126例隐裂牙患者综合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1 (6) :40-42.

[3]陆翠珍.89例隐裂牙综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0) :510-511.

综合心理治疗 第10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病例来自我院康复病区, 经过CCMD-Ⅲ诊断标准确诊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且伴有住院综合征[1,2]60例, 均为男性。入组条件:病程>5年, 本次住院时间在2年以上, 无明显阳性症状, 病情稳定。凡有严重的躯体疾病、明显智能低下、严重的锥体外系反应及急性精神病性症状所致的社会功能受损者均不包括在内。符合住院综合征标准, 维持原来药物治疗。

1.2 方法

1.2.1 评定前训练及一致性评估

研究期前对1名副主任医师, 2名主治医师和4名护师进行为期1周的培训, 统一标准。康复治疗由2名医师和4名护师专职负责。住院康复治疗以1周活动安排为周期, 每天严格执行作息安排。

1.2.2 观察指标

采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 (NOSIE) 、阴性症状量表 (SANS) [3]分别于入组时、综合康复治疗后6个月进行评定。对2组资料进行t检验。

1.2.3 综合康复措施

(1) 生活行为训练:目的是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他们每天料理好自己的个人生活, 如主动整理床铺、清理个人卫生、穿戴整齐、换洗衣服、打扫室内外卫生、保持环境卫生。 (2) 体育治疗:目的为改善患者懒惰、松散的行为, 强化组织纪律, 增强意志力。每天上午定时做广播体操, 下午到健身房做健身活动。 (3) 娱疗活动:目的为改善患者情感, 提高生活情趣。每天坚持让患者看电视、听音乐、唱歌, 组织患者打扑克、下棋。 (4) 学习行为训练:目的为活跃思维, 提高大脑灵活性。每周举行1次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 如时事教育、科普知识、历史知识教育、卫生常识教育。 (5) 心理咨询和治疗:在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患者尊严和人格原则的基础上, 以理待人, 以情教人, 以爱心感人。每周组织1次集体心理治疗, 时间1 h。针对患者共同的问题予以解释、分析、指导;讲授一些精神科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矫正不良心理, 提高应激能力;疏导、解决患者心理上的焦虑、忧愁和困惑。

1.2.4 康复实施手段

针对患者具体的行为 (整床铺、洗漱、娱疗、饮食、服药) 制定评分标准和等级, 并向患者讲明, 每周进行评分, 公布得分。根据等级, 当场给予适当的奖励, 如发给香烟、水果以及生活日用品, 并给予表扬、鼓励。对不适当或违规的行为给予扣分, 减少或停止奖品发放, 并予以指正[4]。

1.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

2 结果

60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24岁~63岁, 平均年龄 (39.2±12.0) 岁;病程5年~30年, 平均 (16.2±6.1) 年。综合康复治疗后, NOSIE总分和总消极因素分降低, 总积极因素分上升, 差异有显著性 (P<0.01) 。见表1。SAN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 (P<0.01) 。见表2。

3 讨论

由于受到传统习惯和社会偏见的影响, 家庭不愿接收, 以致有些患者长期住院不能回归社会。传统封闭式的管理, 使患者不能与外界接触, 与社会隔离, 整日无所事事, 或每日只是机械重复各种固定程序, 不能感受到外部生活事件刺激。固定单调的生活方式形成了患者生活上的依赖性、活动上的被动性, 从而增加住院慢性患者“衰退”倾向, 加重患者的孤独、退缩, 相应的认知功能、生活技能亦出现退化。

住院综合征主要以阴性症状为主, 学者们将住院综合征的特点归纳为: (1) 情感淡漠; (2) 始动性缺乏; (3) 兴趣丧失; (4) 无条件服从; (5) 不能表达感受, 对工作人员的苛刻或不公平的命令, 不表示愤慨; (6) 丧失个人的人格特点; (7) 个人的习惯、修饰及一般生活标准的退化。凡符合4条以上可视为住院综合征[2]。Barton全面分析造成住院综合征的有关因素: (1) 丧失与外界环境的接触; (2) 被强制脱离社会而无所事事; (3) 在病室内忍受暴行、恐吓和戏弄; (4) 遭受工作人员的专横跋扈; (5) 丧失与亲友联系, 无法支配自己的钱财和个人事件 (如过生日等) ; (6) 药物作用; (7) 病室的不良气氛; (8) 出院的愿望破灭, 造成患者淡漠和无条件接受[2]。

本研究通过对60例患住院综合征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进行6个月的综合康复治疗后, 观察NOSIE、SANS量表各因子评分, 差异有显著性。说明开展多项康复对住院综合征有一定的减轻、缓解作用。综合康复治疗的开展, 改变了单调乏味、一成不变的康复形式, 它可以使患者长时间产生兴趣, 可以转移患者的病态注意力, 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活动中去, 从活动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活跃思维, 改善接触与交流, 缓解情感淡漠, 恢复自我。综合康复治疗可改善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

另外,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住院综合征的发生, 我们要尽可能增加患者与社会接触的时间。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 要及时让他们回归社会;对于长期住院患者, 建议家属办理假出院, 长期滞留于医院对患者的全面康复弊多利少。此外, 还要改善精神病院的办院模式, 建设开放性的住院环境, 为患者提供较宽松的流动空间;改善病室条件, 使病室设施倾向于家庭化、社会化;改变环境气氛, 建立医患之间良好的人际依赖关系, 以尊重人格、平等对待及促进独立自主性为工作方针, 坚持良好的服务态度;这样可以促进患者更好地康复, 减少住院综合征的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院内综合康复治疗对住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伴有住院综合征的患者,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开展康复治疗6个月, 采用护士用NOSIE和SANS量表, 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患者经康复治疗后, NOSIE总积极因素分显著高于治疗前, 总消极因素分及总分低于治疗前, SAN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配合院内综合康复治疗, 可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住院综合征, 使衰退好转。

关键词:综合康复疗法,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综合征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CCMD-3) [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75~78

[2]江开达.精神医学新概念[M].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228~231

[3]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94~101、214~223

综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65例 第11篇

关键词腰三横突综合征综合治疗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又称之为“腰三横突周围炎”,或“腰三横突滑囊炎”。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1]。其治疗方法很多,笔者采用以手法复位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该类病人,共观察6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5例中,男性38例,女性27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20岁;病程最长者12年,最短1年;右侧疼甚者31例,右侧甚者22例,双侧均痛无差别12例;X线正位片显示腰三棘突在棘突尖连线上明显左偏者23例,右偏者15例,不偏者27例。

患者腰部一侧或双侧疼痛,晨起弯腰时疼痛加重,弯腰直起时困难,稍事活动则疼痛减轻,疼痛多呈持续性。少数患者主诉腰部慢性或间歇性酸胀、疼痛、乏力,其疼痛向臀部或大腿外侧乃至膝关节平面放射。脊柱划痕试验大多可发现划痕在腰三横突处向一侧弯曲。多数病人的正位X线片上可显示腰三椎体棘突偏离正常位置。

2治法

2.1后关节复位法:病人取俯卧位,医者站在患者一侧,医者在病患侧的软组织远端,先用掌根按揉法或髆法,自上而下往返3~5次,而后在阿是穴作弹拨10~20次,力量由轻到重,再以阿是穴为中心作搓揉等法。再重复腰部的按揉法或滚法,沿膀胱经循行而下,经臀部、大腿的后侧上下往返3~5次,按压肾俞、秩边、居逷、环跳、委中等穴。然后在腰三横突处先用指按弹拨的手法,做与条索状物相垂直的方向向上弹拨,弹拨与上下按揉手法交替进行,反复2~3次。采用侧扳法或坐位旋转复位法[2]。坐位旋转复位法即让患者坐位,腰部前屈、助手立于患者前方,一手扶住患者肩部,另一手协同双膝固定患者下肢及骨盆。术者立于患者后侧,用一手拇指顶推第三腰椎棘突,另一手从患者腋下穿过按住其颈项部,然后前屈,侧屈至最大限度时,各方面协调动作,使患者腰椎作进一步旋转扳动。此时常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响声。侧扳法即患者侧卧位,下肢伸直患侧在上,术者面对病人站立,两手分别挟按患者肩前部及臀部,在腰部被动旋转至最大限度后,同时用力作相反方向的扳动,此时常可听到关节复位声。最后以擦法沿骶棘肌纤维方向施治,以透热为度,结束手法。

2.2封闭方法,对于病程较长或横突尖压疼明显者,用醋酸强的松龙50mg、2%普鲁卡因16ml、VitB12500μg,在病变横突尖处作扇形注药,每周1次。

3疗效评定

痊愈:症状和体征消失,腰部活动自如;显效: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腰部活动自如;好转;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腰部活动仍有一些障碍;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变。

经过1个疗程(15次)治疗65例,痊愈41例,占61.5%;显效15例,占23%;好转10例,占15.4%;无效:无。总有效率100%,其中10次治愈者21例,占34.6%。

4讨论

腰三横突综合征在祖国医学上属痹证之列。第三腰椎位于腰椎生理前凸的顶点,是腰椎活动的中心,是腰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弯、旋转活动的枢纽。腰三横突在诸腰椎横突中最长,腰大肌、腰方肌、横突间韧带等软组织附着在上面,腰部任何运动,均使腰三横突顶端承受反复的牵拉和磨动,所以受损机会最多,容易与周围组织发生摩擦,牵拉和压迫刺激后形成局部渗出粘连筋膜增厚,肌肉挛缩而形成腰三横突综合征。

推拿手法通过按、揉、髆、弹拨起到舒筋活血、行气止痛,使软组织周围血液循环改善,有利于无菌炎症渗出和充血消散。手法复位可整复紊乱的后关节,恢复脊柱平衡。再点按经穴,疏通经络,舒筋理气,以达“通则不痛”。对病程长者,除上述治疗外,再辅以封闭疗法,达到局部消炎、松解粘连、镇痛之功效。

本病早期治疗,效果好,疗程短,病人痛苦少。

参考文献

[1]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113、7

综合心理治疗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从2010年3月—2011年2月共接收治疗84例肾病综合征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46例, 女性患者38例;患者年龄最大62岁, 最小23岁, 平均年龄35.8岁;病程6~12个月, 平均病程9.3个月;患者中高血压28例, 肾活检微小病变MCN16例, 系膜增生性肾炎23例, 膜性肾病12例, 血肌酐SCr增高5例。患者经过检查后, 均未发现有糖尿病肾炎、狼疮性肾炎以及紫癜性肾炎等继发性疾病。为了使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对比性, 将患者分为两组并保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检查结果。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服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治疗药物使用泼尼松, 每日早晨服用, 并且开始服用时药量要足, 后慢慢减小药量, 并且保持长时间服用。服用泼尼松, 每日1mg/kg;服用8周后, 开始减少药品服用剂量, 每周递减10%, 至每日0.5mg/kg, 隔日服药1次, 维持3~6个月;再减少药量至0.2mg/kg, 仍是隔日服药1次, 维持用药1~1.5年。

1.2.2 治疗组治疗方法

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 根据中医理论进行分型治疗。 (1) 脾阳虚弱:治疗应健脾补气利水, 补中益气汤加减:生黄芪、茯苓皮、车前子各30g, 党参、猪苓、鸡内金、陈皮、厚朴、白术各10g; (2) 脾肾阳虚:治疗应温阳化湿, 金贵肾气丸加减:淡附片、肉苁蓉、牡丹皮各10g, 猪苓、茯苓15g, 山茱萸、肉桂各5g、车前子、陈葫芦瓢、大腹皮各30g;如有外感者加金银花、黄苓、连翘荆芥及防风各10g; (3) 脾肾两亏:治疗应健脾益肾, 大补元煎加减:党参、生黄芪各30g, 茯苓、枸杞子、熟地黄、补骨脂各15g, 杜仲、白术、当归各10g, 灸甘草5g。

1.3 疗效标准

对患者定期进行检查, 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脂及肝肾功能等。并在治疗4周、8周、12周后, 对于药物的副作用进行常规检查。当患者水肿症状消失、尿蛋白呈阴性3次以上, 尿蛋白、血清蛋白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 肾功能恢复, 即可以认定为肾病综合征得到完全缓解。当患者水肿症状减轻、尿蛋白定量<2.0g/24h, 血清蛋白及肾功能得到改善, 即可以认定为肾病综合征得到部分缓解。当患者水肿症状、血清蛋白及肾功能未得到改善, 尿蛋白定量≥3.5g/24h, 即可以认定为无效。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症状完全缓解19例, 部分缓解13例, 无效6例, 多发4例, 总有效率为76.19%;治疗组患者症状完全缓解22例, 部分缓解15例, 无效4例, 多发1例, 总有效率为88.10%。两组患者疗效对比具有显著差异 (P<0.05) 。

在治疗过程中, 两组人员均发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现面色潮红患者41例, 治疗组发现10例;对照组发现五心烦热患者32例, 治疗组发现8例;对照组发现激动易怒患者19例, 治疗组发现11例;对照组发现心动过速患者18例, 治疗组发现8例;对照组发现白细胞降低5例、转氨酶升高患者2例, 治疗组未发现上述两种情况。

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8周、12周后, 对尿蛋白定量、血浆蛋白定量以及总胆固醇指标进行检查, 检查结果见表2、表3、表4。

3 讨论

肾病综合征在中医治疗中属于水肿、虚痨等范围, 中医认为, 脾气下陷、肾气不固、升运封藏失职, 则水谷精微随尿外泄。因此, 治疗肾病综合征在于调理脾肾。西医对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 可以减轻急性炎症, 降低肾小球的底膜通透性, 提高肾小球的过滤性。

通过中西医综合治疗法对肾病综合征进行治疗可以看出, 两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互补, 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超过对照组使用激素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并且在提高治疗有效率的基础上还可以有效降低药物对于人体的伤害, 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数目也要比对照组患者少。

摘要:目的:通过中西医综合治疗法进行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探讨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名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对照组, 采取单纯的西医疗法, 采用激素方法进行治疗;第二组为治疗组, 采取中西医综合疗法, 在对照组激素治疗方法的基础上, 对患者从中医方面进行辨证, 并根据如脾阳虚弱、脾肾两亏或脾肾阳虚等进行中药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观察, 对尿蛋白定量、胆固醇定量以及血浆白蛋白等治疗结果进行统计, 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康复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 两组患者的尿蛋白含量均已经明显减少并呈阴性, 其他方面也都恢复正常, 血胆固醇降低, 血浆白蛋白升高。但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结论:中西医综合疗法对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并且经过治疗后, 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概率更低, 通过中西医综合疗法的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西医综合疗法,肾病综合征,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振卿, 张文静, 张世杰.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体会[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8, 15 (9) :51-52.

[2]蔡建盛, 林秀春, 方镇福.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43例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 2012, 8 (6) :62-63.

[3]曾安平, 孙伟, 王钢.中西医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现状与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0, 6 (6) :50-52.

[4]黄时浩, 蔡小梅, 李红卫, 等.综合疗法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13 (16) :2115-2116.

[5]徐敬寿, 张家芳, 梁志红.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综合治疗肾病综合征4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 10 (14) :1340-1341.

上一篇:水库调度自动化下一篇:非理性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