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土壤范文

2024-05-17

蔬菜土壤范文(精选12篇)

蔬菜土壤 第1篇

一、大棚蔬菜土壤养分变化

以达县大棚蔬菜土壤为分析对象, 分别对2年、5年和10年大棚土壤的养分变化进行了检测, 其结果为: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 全氮、全磷、速效磷含量逐渐增加;土壤盐分、硝态氮也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递增, 5年左右的大棚土壤含量最高, 之后逐渐降低;而土壤pH值、全钾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缓慢降低, 微量元素也逐渐降低。

二、大棚蔬菜土质退化的主要表现

1. 土壤板结, 盐渍化加重

在很多地区, 都存在长期大量不合理施用化学肥料的现象, 导致土壤团粒结构破坏严重, 透气性降低, 需氧性的微生物活性下降, 土壤熟化慢, 造成土壤板结加重。其主要危害是造成根系下扎困难, 即使根系能扎下去, 也会因土壤含氧量过低, 出现沤根现象。大棚蔬菜过分强调高产, 化学肥料用量都偏多, 加之冬春季封闭较严实, 气温低, 光照弱, 蔬菜体内硝酸还原酶活性低易积累硝酸盐, 大量盐分在土壤中积累。随着棚内温度的逐渐提高, 土壤中的盐分随着水汽蒸发而带到土表, 又形成次生盐渍化, 初期有清霜和绿皮“青苔”, 中度危害土壤出现许多块状的红色胶状物, 干后变为“红霜”。严重时地面出现白色结晶的“盐霜”, 阻碍了蔬菜的正常生长, 导致后期死苗枯萎加重发生。

2. 土传病害十分突出

由于受利益驱动、种植习惯和技能等条件限制, 种植模式单一, 连年季季种植同一作物, 重茬现象普遍。大棚蔬菜生产多年重茬会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平衡被破坏, 导致土壤性能变化, 寄生虫卵、病原在土壤中越积越多, 使得枯萎病、青枯病、颈基腐病、根腐病、根线虫等土传病虫害逐年加重, 蔬菜产量降低。达县很多蔬菜种植户反应大棚内种植的辣椒、番茄、黄瓜、茄子死株现象严重, 花钱买了很多药都不管用, 这正是重茬导致死苗死株的主要原因。

3. 土壤菌群失调

土壤中的生物菌有一部分是有益的, 在土壤中起比较好的作用, 能改良根系生长的环境;还有一部分菌属于有害菌, 会造成死苗、死株。因大棚蔬菜乱用、滥用和无效使用农药, 在杀死有害菌的同时, 大量的有益菌也被灭杀。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 土壤中有害菌的数量越来越多, 而有益菌又得不到补充, 导致土壤菌群失调, 严重的会造成整个土壤生态环境发生改变。

4. 微量元素缺乏, 有机质偏低

蔬菜不但要吸收大量氮、磷、钾, 对钙、镁、硫、锌、钼、硼等中微量元素吸收也较多。由于菜农对此认识不足, 基本上不单施中微量元素, 仅靠有机肥和化肥来补充, 而大棚蔬菜种植复种指数又高, 随着一茬一茬的采收, 会带走大量的中微量元素。连作是蔬菜种植的普遍现象, 蔬菜连作易造成土壤养分的偏耗, 特别是钙、铁、锌、钼、硼等中微量元素, 易引发缺素症发生, 导致生理性病害加重, 影响蔬菜生长发育, 产量减少, 品质下降。而近年来发展的大棚蔬菜, 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 多在3%以下, 离适宜的有机质含量4%~5%还有差距。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基础, 提高有机质含量是蔬菜可持续生产的重要保障。

三、大棚蔬菜土壤改良措施

土壤改良主要有物理改良、化学改良、生物改良、穴土置换和依托高科技等方法。大棚蔬菜改良应针对不同的情况, 综合运用各种改良方法, 配套各种先进科学的农艺管理措施, 才能持续发展。

1. 土壤板结, 盐渍化加重的土壤改良措施

(1) 中耕, 增施腐熟的有机肥。中耕深度20~25cm, 有机肥主要以底肥为主。每亩用量3 000~5 000kg为宜, 最好不超过5 000kg。 (2) 适时通风换气, 改善光照条件。 (3) 大水漫灌, 冲淡盐分。对土壤中其盐分含量超过0.2%的菜田, 可按此方法进行。漫灌时间2~3小时为宜。 (4) 调整土壤pH值。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土壤pH值调整为中性或微酸性。 (5) 理沟排湿, 降低地下水位。水位降低, 土壤通透性得到改善, 有利于蔬菜根系生长。 (6) 使用化学改良剂。目前解决土壤板结和盐渍化的改良剂有很多种, 经笔者试用“汽巴松土精”较好, 每亩地用300g, 使用时将“汽巴松土精”掺30~40kg细土, 撒施到蔬菜的根部附近, 然后浇透水即可, 能较好地使土壤形成团粒结构。

2. 土传病害严重土壤的改良措施

(1) 合理轮作, 起土换土, 土壤科学消毒

建立科学的轮作倒茬制度, 避免同类蔬菜轮作。上茬收获后, 接茬可种植蒜苗、玉米等作物, 大蒜根系能分泌大蒜素, 杀灭土壤中部分残留的有害菌。有条件的地方可水旱轮作, 如种植空心菜、莲藕等。也可创新种植方式, 如农民与农民之间互换大棚, 采取种植不同的蔬菜进行轮作。也可将表土起出或利用下部新土或换新土。

(2) 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土壤消毒

(1) 用甲醛溶液在定植前2周进行地面喷雾; (2) 用80%露速净、60%地旺或蜡质芽孢杆菌生物杀菌剂, 随耕地施入土中, 能有效控制或减轻土传病害发生。

(3) 生物酿热发酵土壤消毒

在夏秋季气温高时, 大棚土壤消毒可采用该方法, 如在大棚土表均匀覆盖20cm左右厚的稻草或谷壳, 撒生石灰1kg/m3, 再盖土3cm, 浇透水后, 用薄膜覆盖严实, 关上大棚, 闷棚10~15天即可。此方法对杀灭土传病害效果很好, 特别适宜于连作育苗大棚。

3. 土壤菌群失调的改良

单靠使用杀菌剂杀死土壤病菌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只能想办法补充土壤有益菌的数量和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或依托先进的科技手段, 使用生物农药, 达到以菌治菌, 使土壤中有益菌和有害菌重新达到一个平衡。目前, 补充土壤有益菌可使用“家园益微增产菌”, 每亩使用500g+50g助剂 (助剂的目的是养菌) , 掺土30~40kg, 根据地块情况, 一个生长季节使用1~2次;或使用蜡质芽孢杆菌生物杀菌剂。

4. 微量元素缺乏, 有机质偏低的土壤改良措施

(1) 禁止使用硝态氮肥

施用硝酸铵、硝酸钾等硝态氮肥后, 容易使蔬菜积累硝酸盐。不宜施用含氯化肥如氯化钾、氯化铵等, 因氯离子能降低蔬菜的淀粉及糖含量, 引起土壤板结。禁止使用碳酸氢铵, 因易挥发大量氨气, 易引起氨害。

(2) 适当控制氮肥用量

氮肥的施用量应根据不同蔬菜需肥量而定。氮肥要深施, 并与磷钾肥配合施用, 施后及时盖土。一般以10~12kg/亩纯氮为宜, 收获前20天停止追肥。

(3) 重施有机肥

做到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 施用有机肥应注意充分腐熟, 否则施后继续发酵产生的热量会造成作物烧根, 还易将病菌虫卵带入棚内, 同时产生有害气体危害蔬菜。优质农家肥的每亩施用量应控制在3 000~5 000kg, 不宜超过5 000kg/亩。

(4) 平衡配施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

温室蔬菜连作土壤障害及治理对策 第2篇

温室蔬菜连作土壤障害及治理对策

通过对高台县温室蔬菜连作土壤障害分析,提出了改善温室土壤障害,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对策和建议.

作 者:许福智  作者单位:高台县巷道乡农技站,甘肃张掖,734300 刊 名:农业科技与信息 英文刊名:IN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21) 分类号:S4 关键词:高台县   温室蔬菜   土壤障害   治理对策  

★ 棚室油桃促进着色措施

蔬菜土壤 第3篇

关键词 蔬菜;温室土壤;环境特征;施肥问题

中图分类号:S626.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1-0-02

在温室蔬菜种植过程中,不合理的施肥不仅会对蔬菜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还会浪费大量的能源,甚至对环境造成污染,如地下水硝态氮污染、蔬菜硝酸盐含量超标、地表水富营养化、大气污染以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等[1]。近年来,在蔬菜生产的过程中化肥的大量使用,致使肥料资源的浪费现象日益严重,因此,对蔬菜温室土壤环境特征变化与施肥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到有效保护温室土壤肥力的对策和正确的施肥方法,是当前温室蔬菜种值企业急需解决一个问题[2]。

1 高量施肥下温室土壤的环境变化

1.1 高量施肥条件下土壤的有机碳变化

与露天的蔬菜田的土壤相比,温室土壤的种植年限不同,其土壤中有机碳(又称为TOC)的含量也不相同,如蔬菜温室的使用年限是1、4、10 a,其蔬菜温室的TOC含量就分别比露天菜田中的土壤增加了31.08%、35.33%、66.86%。此外,随着土层的深度增加,TOC的含量却逐渐下降,据多因素的方差分析表示,不同土层的深度之间其TOC有着显著的差异(P<0.001)。

1.2 高量施肥条件下土壤的N素变化

0~30 cm的温室土壤全N素的含量明显要比露天菜田要高,如温室土壤的使用年限分别是1、4、10 a,其温室土壤中的全N素含量分别是要比露天菜田土壤中的含量增加了25.97%、36.04%以及83.79%,据多因素方差的分析表示,温室土壤的不同土层深度之间全N素的含量无明显差异(P<0.001)。温室土壤中的全N素含量会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却会随着蔬菜温室使用的年限增加而增加,土壤中的全N素变化情况和变化幅度与TOC的变化情况相似,土壤的全N素含量和TOC含量成正比关系。温室地壤与露天菜田土壤相比,土壤中的No3-N含量明显提高,并且是露天菜田土壤NO3-N含量的5.07~12.49倍。随着温室的种植年限不断增长,土壤中的NO3-N在各土层中的含量也会随之上升,而随着土壤的深度增加,各个土层中的N03-N含量却会不断下降,土壤中的NO3-N含量在不同土壤深度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由此可见,在高量施肥的条件下蔬菜温室中土壤的NO3-N会逐渐向下一层土壤移动,且产生较为明显的积累现象。

1.3 高量施肥条件下温室土壤的pH与盐分的变化

蔬菜温室的土壤和露天菜田中土壤的pH有着很大的差异(P<0.001),温室种植的年限越久,土壤pH值就会越低,并且不同土层之间的pH值无明显差异(P=0.238)。而造成温室土壤pH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对有机肥进行使用,如猪粪、鸡粪以及牛粪等有机肥使用到土壤之后,有机肥会大量的腐解从而与微生物发生反应产生大量有机酸类的物质,而致使温室土壤的pH逐渐下降。

2 温室种植中主要蔬菜的施肥技术

2.1 西红柿施肥技术

如果是生产1 000 kg的西红柿,需要用到纯氯3.86 kg、五氧化二磷1.17 kg、氧化钾4.41 kg。如果西红柿667 m2产量为4 000~5 000 kg,则纯氮的使用量在15.4~19.1 kg,五氧化二磷的使用量在4.8~6 kg,氧化钾用量为17.7~22.2 kg。在西红柿苗定植之前,每667 m2应该先施有机肥5 000 kg,磷肥29~51 kg。正常情况下,在第1批西红柿果长到有乒乓球大时,就可以进行第1次的追肥,每667 m2土壤应使用纯氮4.9~6.1 kg,氧化钾6.1~6.9 kg。而第2次追肥应是在第1批西红柿果即将采收时,第2批西红柿果长到乒乓球大的时候进行,每667 m2应该使用纯氮4.9~7.1 kg、氧化钾6.1~7.9 kg。第3次追肥应该在第2批果实即将进行采收,第3批果实长乒乓球大时进行,每667 m2土壤应该使用纯氮5.1~6.2 kg。氧化钾6.3~7.1 kg。

2.2 甜椒施的肥技术

一般来说,要生产出1 000 kg的甜椒,需使用纯氮5.3 kg,五氧化二磷1.3 kg,氧化钾6.5 kg,如果甜椒667 m2产量是4 000~5 000,则需要使用磷肥29~401 kg。在结束甜椒蹲苗之后,第1批果实长到与核桃差不多大时,可开始第1次的追肥,每667 m2使用纯氮5~6 kg,氧化钾6~8 kg,当进入即将采收第1批果实时,第2批果实与第3批果实继续长大,以及第4批果实开始落花着果时,就是甜椒施肥的高峰期,应该马上进行第2次追肥,每667 m2应该使用纯氮6~7 kg,氧化钾7~8 kg,之后过15 d左右开始第3次追肥,肥料的使用量与第2次相同,再隔15~2O d,开始第4次的追肥,肥料的用量与第1次追肥的用量相同。

2.3 茄子的施肥技术

如果要生产1 000 kg的茄子,需要使用纯氮3.2 kg,五氧化二磷0.94 kg,氧化钾4.5 kg。如果茄子667 m2产量是4 000~5 000 kg,应使用纯氮12.8~16 kg,五氧化二磷3.8~7 kg,氧化钾18~22.6 kg,在茄子苗定植之前,每667 m2应先使用有机肥5 000 kg,磷肥25~35 kg。当第1批茄子果实找到达到“瞪眼期”(花受精后子房膨大露出花萼时称为“瞪眼”)时,果实会迅速的成长,这个阶段就应该进行第1次的追肥,每667 m2应使用纯氮4~5 kg,氧化钾6~7 kg。当“对茄”果实开始膨大,“四母斗”逐渐发育时,是茄子施肥的高峰期,这时可进行第2次追肥,每667 m2应使用纯氮5~6 kg,氧化钾6~8 kg,在第2次追肥15 d之后,开始第3次的追肥,肥料的使用量与第1次相同。

3 结语

综上所述,蔬菜温室的土壤的pH随着蔬菜温室的使用时间而变化,土壤使用的时间越长,其土壤中的pH就会越低。而温室土壤发生酸化,主要是大量的对有机肥与化肥进行使用造成的。因此,对有机肥和化肥的合理使用,能够有效保护温室土壤,提高温室蔬菜种植的产量。

参考文献

[1]毕桂霞.温室蔬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J].现代农业,2012,9(5):77.

[2]钱彬,翟怡婷,宋元林.配方施肥的誤区及温室施肥技术[J].中国果菜,2013,12(10):13-16.

设施蔬菜土壤改良及施肥技术 第4篇

1 设施蔬菜土壤培肥和改良原则

掌握以有机肥为主, 其他肥料为辅;以多元复合肥为主, 单元素肥料为辅;以施底肥为主, 追肥为辅的施肥原则。尽量减少化肥的施用量, 确实需要时, 可以有限度、有选择地施用部分化肥。在使用化肥时要尽量少选用硝态氮肥, 特别要注意在产品收获前两个星期不能使用硝态氮肥, 每667平方米硝态氮肥用量不得超过25公斤, 化肥应与有机肥配合施用, 少用叶面肥。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和生物肥料。

2 采用养分平衡测土施肥法

2.1 施肥量的确定

目前我国大多数设施蔬菜生产多采用经验施肥法, 为使设施蔬菜生产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应采用养分平衡测土施肥法。施肥量的计算公式为:

施肥量 (公斤/6 6 7平方米) = (蔬菜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菜田土壤可供养分量) /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

2.1.1 蔬菜养分吸收量

由于土壤环境、施用肥料的种类与数量、蔬菜品种特性、需肥特征及栽培条件不同, 特别是蔬菜收获期及其成熟度不同, 不同种蔬菜的养分吸收量相差较大。现将主要蔬菜的养分吸收量介绍如下。

2.1.2 菜田土壤可供养分量

土壤可供养分量=土壤速效养分测定值×0.15×速效养分校正系数。0.15是土壤速效养分测定值 (毫克/公斤换算成公斤/667平方米) 的换算系数;速效养分校正系数是土壤速效养分利用系数, 不同肥力菜田上3种蔬菜速效养分校正系数如表2 (供参考) 。的地方, 可参考当地土壤普查时测定的数据, 也可根据当地菜田土壤肥力和蔬菜产量来确定施肥量。目前在一家一户的生产条件下, 也可只根据蔬菜养分吸收量和蔬菜产量来确定施肥量。

2.1.3肥料利用率

肥料利用率受多种因素影响, 设施蔬菜对肥料的利用率比露地高, 氮素化肥的利用率为30%~5 0%, 磷素化肥为1 5%~30%, 钾素化肥为50%~80%;一般有机肥的氮磷钾利用率为20%~30%。

2.1.4 施肥量的计算

将测定出的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值和以上提供的各项数据, 分别代入求施肥量的公式中, 即可计算出氮磷钾的施肥量。没有测土条件

2.2 施肥时期

施肥时期应根据蔬菜的发育特点来确定.蔬菜苗期一般吸收养分不多, 而在蔬菜生长旺盛期和产品形成期吸收养分较多。实践表明果菜类蔬菜与叶菜类蔬菜也有一定的差异。

2.3 施肥方法

2.3.1 基肥

蔬菜播种前或定植前结合翻地施入土壤中的肥料称为基肥。基肥是蔬菜优质高产的营养基础, 不仅供给蔬菜必需的养分, 而且可以培肥和改良土壤。在设施条件下生产蔬菜, 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 有机肥的施用方法, 要依据有机肥的腐熟程度和数量而定, 腐熟不好雨量又大的有机肥, 应撒施于地表, 结合耕地翻入土壤中;腐熟好而量又少的有机肥, 则应集中沟施, 如量多也可以一半用于沟垄。穴施时, 必须用腐熟好的有机肥, 并且不能施得太多。对于一些速生蔬菜可结合使用少量化肥作基肥, 一般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为15~20公斤, 磷酸二铵15~20公斤。

2.3.2 追肥

在蔬菜播种或定植后所施用的肥料称追肥。一般以速效化肥为主, 其中以氮肥为主, 钾肥次之;在蔬菜生育前期也可追施充分腐熟的饼肥、多元复合肥, 有时也可追施磷肥。追肥要根据蔬菜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 以少施、勤施为原则, 生育期短的蔬菜可在生长中期追2~3次肥, 生育期长的蔬菜可在养分需求较多的时期追3~5次。每次间隔15~20天。在设施密闭条件下, 不可一次追施氮肥过多, 以免产生氨气等有害气体, 危害蔬菜的枝、叶、花、果, 甚至全株枯死。追肥常用的方式有:随水冲施、撒施、在行株间开沟挖穴埋施及自动化滴灌施肥。

2.3.3 叶面施肥

蔬菜土壤 第5篇

通过测定15份土样中的Cu、Zn、Pb、Ni、Mn含量,调查了安徽省六安市蔬菜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土壤中Cu、Zn、Pb、Ni、Mn的含量分别在8.15-32.45 mg・kg-1、20.1-95.15 mg・kg-1、45.75-61.6 mg・kg-1、39.1-73.1 mg・kg-1、91.45-275.25 mg・kg-1之间.以安徽省土壤背景值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为评价标准,计算出各调查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数.结果表明:以土壤背景值为标准评价,各调查区普遍受到了重金属的`污染,综合因子评价已达中度污染,表现为复合污染,普遍受到Pb和Ni的污染,Pb的污染最严重;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评价,其综合污染指数为1.43,是Ni引起的轻度污染.

作 者:王广林 王立龙 王育鹏 丁佳红 刘登义 WANG Guang-lin WANG Li-Long WANG Yu-peng DING Jia-hong LIU Deng-yi  作者单位:王广林,WANG Guang-lin(皖西学院,生物系,安徽,六安,237000;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王立龙,王育鹏,丁佳红,刘登义,WANG Li-Long,WANG Yu-peng,DING Jia-hong,LIU Deng-yi(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蔬菜土壤 第6篇

关键词:营口市;蔬菜种植基地;土壤;环境质量

1 前言

为了全面、系统、准确掌握营口市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查明土壤污染类型、程度和原因,营口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13年,开展了一次蔬菜种植基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本次监测选择营口辖区内3个蔬菜种植基地,分别位于盖州市太阳升办事处沙沟子村、老边区柳树镇东柳村和盖州市太阳升办事处六里村。

2 基本情况

盖州市太阳升办事处沙沟子村:主要种植品种为黄瓜、土豆、茄子、辣椒、卷心菜,灌溉方式为井灌,主要使用肥料为好天115、好天1107、中挪1+1等复合肥,使用菊酯类农药,周边均无污染源。

老边区柳树镇东柳村:主要种植品种为西红柿、黄瓜、茄子、芸豆等,灌溉方式为井灌,主要使用肥料为中美1+1、中挪1+1等复合肥,使用有机氯农药,周边均无污染源。

盖州市太阳升办事处六里村:主要种植品种为葱、姜、茄子、卷心菜等,灌溉方式为井灌,主要使用肥料为中美1+1、好天115、好天1107、中挪1+1等复合肥,使用敌敌畏、乐果农药周边均无污染源。

3 样品采集

每块蔬菜种植基地按100m×100m网格布点,从中随机抽取了5个地块,在每个监测地块的中心采集0~20cm表层土壤,同时记录点位坐标。

4 监测结果

4.1 土壤理化性质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显示:土壤pH值范围为6.9-7.1,均值为7.0,标准差为0.056;阳离子交换量范围为9.88cmol/kg-13.39cmol/kg,均值为11.65cmol/kg,标准差为1.043;有机质含量范围为0.49%-3.53%,均值为1.45%,标准差为0.761。

4.2 土壤重金属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显示:镉范围为0.02mg/kg-0.04mg/kg,均值为0.03mg/kg,标准差为0.007;汞范围为0.015mg/kg-0.033mg/ kg,均值为0.026mg/kg,标准差为0.006;砷范围为2.43mg/ kg-6.52mg/kg,均值为4.79mg/kg,标准差为1.404;铅范围为16.7mg/kg-25.4mg/kg,均值为21.2mg/kg,标准差为2.486;铬范围为62mg/kg-81mg/kg,均值为71mg/kg,标准差为6.076;铜范围为16mg/kg-30mg/kg,均值为24mg/kg,标准差为3.680;锌范围为42.8mg/kg-73.5mg/kg,均值为56.1mg/kg,标准差为9.713;镍范围为15mg/kg -26mg/kg,均值为19mg/kg,标准差为4.577;钒范围为13mg/kg-18mg/kg,均值为15mg/kg,标准差为1.580;锰范围为502mg/kg-732mg/kg,均值为631mg/kg,标准差为62.868;钴范围为8.0mg/kg-15.1mg/kg,均值为11.4mg/kg,标准差为1.813;银范围为0.050mg/kg -0.067mg/kg,均值为0.060mg/ kg,标准差为0.006;铊范围为0.40mg/kg -0.52mg/kg,均值为0.46mg/kg,标准差为0.035;锑范围为0.54mg/kg-0.86mg/kg,均值为0.61mg/kg,标准差为0.081。

4.3 土壤有机项目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显示:六六六(α-六六六)、六六六(β-六六六)、六六六(γ-六六六)、六六六(δ-六六六)、滴滴涕(P,P’-DDE)、滴滴涕(O,P’-DDT)、滴滴涕(P,P’-DDD)、滴滴涕(P,P’-DDT)、苯并[a]芘、氯丹、七氯、代森锌有机项监测结果全部为未检出。

5 蔬菜种植基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5.1 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2013年营口市蔬菜种植基地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污染状况的评价结果为:全市15个监测点位全部达标,超标率为0。

5.2 污染对比分析

本次土壤监测及评价结果与“十一五”期间开展的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对比结果为:盖州市太阳升办事处沙沟子村重金属镉、砷、铜、镍、钒呈减轻趋势,汞、铬、锌、锰、钴污染呈加重趋势;老边区柳树镇镉、汞、砷、铅、铬、铜、镍、钒、锰呈减轻趋势,钴呈加重趋势;盖州市太阳升办事处六里村镉、砷、铜、锌、钒呈减轻趋势,汞、铅、铬、镍、锰、钴呈加重趋势。

5.3 污染成因分析

本次土壤监测发现,重金属浓度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部分地区汞、锌、铬、钴、锰的含量较“十一五”时期有所上升,说明部分地区表层土壤中汞、锌、铬、钴、锰的含量有逐渐富集升高的趋势,其原因主要是:蔬菜种植区附近行车频率高,汽车尾气的沉降导致了锌、钴浓度的升高;施用的肥料中含有汞、铬、锰导致土壤中汞、铬、锰浓度的升高。

6 结论

浅谈棚室蔬菜土壤恶化治理措施 第7篇

1 土壤恶化的原因

1.1 盐渍化加重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各个行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趋势,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由于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在不断的扩大, 环境污染问题逐步的严重。使得在当前农业生产的过程中, 各种生产措施和生产因素严重的受到影响和制约。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随着工业发展的过程中, 使得土壤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恶化。这就使得棚室蔬菜种植的过程中也存在较大的制约和阻碍因素。棚室栽培年限和氮肥施用总量呈正相关关系。在当前棚室蔬菜种植的过程中, 由于对各种农药和花费使用的不断增多, 土壤中盐离子增多, 盐渍化加重, 妨碍根系正常吸水, 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 而且在棚室植物成长的过程中, 由于棚室温度过高, 里面水蒸发量大, 使得在化肥使用的过程中对其使用量的控制不断的精确化。其在使用的过程中既要保证植物生长的充分有效, 更要避免由于水量蒸发而造成的化肥残留过多, 引起的蔬菜质量降低因素。

不同作物抗盐渍化敏感度不同。在当前植物生产的过程中, 随着社会技术的提高其生长环境和生长要求也在不断的增加。盐渍化是当前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主要制约和影响因素, 是随着当前化肥使用的提高而逐步产生的制约过程。在温度、水分、肥料供应方面没有太大欠缺的前提下, 棚室蔬菜在种植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化肥盐渍的影响, 使得其根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棚内蔬菜植株根系发育不良, 老根与新根比例失衡, 吸收能力较差, 是当前植物生长中的主要存在缺陷和问题, 更是其在当前生长过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

1.2 土传病害及病虫害加重

连作不但会引起减产, 更容易导致土壤病和病虫害的加重。原因分析:a.每种作物都有一些专门危害的病虫害杂草, 连作可使这些病虫杂草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地感染危害。b.不同作物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的种类、数量及比例各不相同, 根系深浅与吸收水肥的能力也各不相同。长期种植一种作物, 因其根系总是停留在同一水平上, 该作物大量吸收某种特需营养元素后, 就会造成土壤养分的偏耗, 使土壤营养元素失去平衡。

1.3 土壤板结, 耕作层变浅

多年来连作和多层次间套种, 单位面积的水、肥投入极高, 有机肥供应不足, 同时大量施用各种化肥, 有机质匮乏, 土壤肥力出现衰退, 透气性降低, 需氧性的微生物活性下降, 土壤熟化慢, 团粒结构被破坏, 造成土壤板结。棚室蔬菜多采用人工翻地, 导致土壤活土层变浅, 阻碍根系下扎, 深层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发不能被吸收利用。

1.4 微量元素缺乏

由于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的不断增加, 使得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对各种环境要求和管理要求因素在不断的提高, 成为影响当前植物生长的关键手段和措施。于受市场因素和种植习惯影响, 在当前棚室蔬菜种植的过程中, 由于土壤成分的破坏, 使得蔬菜在生长的过程中各种元素要求的不够合理和有效, 形成了其在生长过程中的各种缺陷因素。作在棚室蔬菜栽培中较为普遍, 易造成土壤养分的偏耗, 不断从土壤中吸收锌、铁、钼、硼等微量元素, 又未及时均衡地施用各种肥料, 逐步造成土壤养分含量减少, 各种养分的形态和比例失调, 养分活性降低, 微量元素缺乏, 导致作物营养不良、长势弱、易发病、产量低、品质差。

2 土壤恶化的治理

2.1 盐渍化防治

2.1.1 合理灌溉。

广泛采用滴灌、渗灌等技术或开沟暗灌, 禁止大水漫灌, 以降低棚室内空气湿度。夏秋季揭盖, 让自然降雨淋浇棚内土壤。

2.1.2 合理利用秸秆。

秸秆施入土壤后, 在被微生物分解过程中, 能够同化土壤的氮素, 有效降低土壤中可溶盐的浓度, 达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2.1.3 土壤处理。深翻和轮作, 通过深翻使表层土和深层土充分混合, 可以有效预防或缓解土壤的盐渍化进程。

2.2 轮作换茬和适当休闲相结合

要进行轮作换茬, 一方面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另一方面也可减轻土壤中有毒元素的毒害作用。轮作可以均衡利用土壤中的营养元素, 把用地和养地结合起来;可以改变农田生态条件, 改善土壤理化特性, 增加生物多样性;免除和减少某些连作所特有的病虫草害。同时合理利用休闲时间, 如夏季休闲时高温闷棚灭菌、伏耕晒垡, 可大大减少土传病害及病虫害的发生。

2.3 增施有机肥, 定期深翻土地

施用有机肥, 可以改善土壤团料结构, 增强土壤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蓄热能力, 使土壤疏松肥沃, 缓解土壤盐渍化。深耕可减少植物根系与病原菌的联系, 利用土埋和暴露病原菌在自然温度和干燥的条件下提高病原菌的死亡率。深翻有机质是无污染的耕作方式。每年蔬菜种植时利用间隔时间深翻土壤, 基施腐熟的堆、沤肥, 加厚熟土层, 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破坏土壤寄生虫寄存环境, 有条件的还可以换土。

2.4 合理施用微肥

微肥可作底肥或作根外施肥。根据作物的需肥特性和土壤中微量元素丰缺情况进行选择用肥, 补充不足的微量元素。

结束语

随着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科学技术手段的逐步完善和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当前棚室蔬菜种植的过程中对其种植方式和管理措施也在日益完善的过程, 其在管理的过程中是结合当前社会技术进行综合管理和控制的方法, 保证土壤成分的正常有效发展是当前提高棚室蔬菜产量和优质的关键。

摘要:棚室蔬菜种植是当前主要的蔬菜种植方式, 是当前社会发展中随着人们对蔬菜需求不断增加, 结合社会技术手段形成的新型植物种植措施和种植方法。本文探讨了棚室土壤恶化的原因, 就其土壤恶化的各种治理措施和治理方法进行分析, 提出其相应的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法, 为日后棚室蔬菜的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保护地蔬菜种植土壤改良技术 第8篇

关键词:保护地,蔬菜,土壤,改良

保护地蔬菜的发展, 对稳定蔬菜市场, 保障蔬菜有效供给, 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 随着设施蔬菜产业的迅猛发展, 尤其是一些长时间连作的设施蔬菜种植地, 土壤退化现象比较严重, 影响了保护地蔬菜的可持续发展。

1 设施蔬菜地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

1.1 土壤酸化

设施蔬菜地高温、高湿环境加快了有机质分解, 产生有机酸和腐植酸, 同时土壤的缓冲能力下降, 加之化肥的大量施用使土壤中碱基离子浓度下降, 造成土壤酸化。设施蔬菜地土壤酸化, 致使土壤理化性状恶化, 同时破坏了土壤微生物的分布和活动, 使蔬菜作物处于不利的生长环境, 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造成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1.2 土壤次生盐渍化

设施蔬菜地不合理的灌溉和施肥, 使土壤中的大量盐分, 在强烈蒸发作用下, 不断向地表积累, 从而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次生盐渍化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 影响作物对水和养分的正常吸收, 不利于蔬菜的生长, 对土壤微生物活性产生不利影响, 进而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 甚至导致作物不能正常生长。

1.3 土壤板结

由于水、肥过量投入, 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酸化等影响, 土壤发生板结, 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 密度增加, 孔隙度减小, 透气性变差。从而破坏了土壤中水、肥、气、热平衡, 减弱了土壤的保水、保肥功能;恶化了土壤生态环境, 直接抑制了作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物活性, 影响到土壤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生命过程, 造成地力衰退、土壤质量下降。

1.4 土传病害发生严重

由于作物连作障碍, 即在设施蔬菜生产中连续种同一种作物, 造成设施菜地生物多样性下降, 引起了根系生物活性下降, 养分吸收能力降低和植物抗病性减弱, 加之由于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和土壤板结, 致使土壤生态环境恶化, 土壤微生物生态失衡, 造成目前山西省设施蔬菜产区土传病害发生较为普遍, 如黄瓜枯萎病、番茄枯萎病、辣椒疫病等。

1.5 中微量元素缺乏

部分菜农只认识到氮、磷、钾元素对蔬菜生长的作用, 而忽视了蔬菜对钙、镁、硫、锌、硼等中微量元素吸收也较多, 因而生产管理中仅补施有机肥和化肥, 基本上不单施中微量元素, 而设施蔬菜采收量大, 土壤中大量元素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钙镁锌硼等被大量带走, 蔬菜连年种植导致土壤养分的偏耗, 特别是钙、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的偏耗, 引发各种缺素症的发生, 进一步加重了作物的生理性病害, 不利于蔬菜的正常生长发育, 致使其产量和品质下降。

2 设施蔬菜地土壤改良措施

2.1 增施有机肥

增施有机肥可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有效改善设施地土壤的理化性状和生物特性, 增强土壤保肥供肥、保水供水性能和缓冲能力, 有效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矛盾, 不仅为菜苗根系、茎叶生长创造一个优良环境, 更能有效的改良土壤性状, 直接为作物提供有机态分子。有机肥必须经过充分腐熟发酵后再施入土壤。首先, 未经腐熟的有机肥料在分解有机质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同时释放热量, 会引起作物根系窒息和土壤缺水, 进而会发生烧苗现象。尤其是在通风不畅的设施条件下, 更容易发生烧苗和窒息现象。其次, 未经腐熟的有机肥料中, 会含有一定量的活性病原菌、病毒、寄生虫卵等, 容易导致作物传染病虫害。再者, 未腐熟的鸡粪中氮素的化学形态以尿酸态为主, 不但不容易被作物吸收利用, 而且会对根系产生毒害作用。另外, 有机肥料未经腐熟时, 其碳氮比较高, 微生物活动需要一定量的氮, 因此会出现微生物和作物争夺氮的现象。

2.2 土壤深耕

深耕通过翻土、松土、混土、碎土, 疏松土壤, 加厚耕层, 改善土壤的水、气、热状况;熟化土壤, 改善土壤营养条件, 提高土壤的有效肥力;消除杂草, 防除病虫害;建立良好土壤构造, 提高作物产量。在阳光照射最强烈的7月, 上茬作物拉秧后, 将全部残株病叶移到棚外, 深翻土壤30 cm以上, 使耕作层深度达到30 cm以上, 要勤锄划, 活化土壤, 改善土壤的透气性, 进行曝晒, 既加快土壤熟化, 又起到杀虫卵灭病菌的良好效果。

2.3 科学轮作

实行不同科属蔬菜品种的合理轮作, 把深根性的蔬菜如豆类、瓜类、茄果类, 同浅根性的的蔬菜如白菜、甘蓝、黄瓜、葱蒜类等进行轮作;将叶菜类、果菜类和茎菜类进行轮作。这样既可充分吸收利用蔬菜地所含的各种不同养分, 又可逐渐改善土壤肥力状况, 有效减少病虫害。

2.4 土壤消毒

土传病害严重的土壤, 要进行土壤消毒。土壤消毒可采取农业措施进行消毒, 也可采取喷施化学药剂消毒。农业措施消毒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合理轮作和利用深层土或换土, 即建立科学合理的轮作倒茬制度, 剥离表土或利用下部新土或覆盖新土, 从而达到消毒效果。化学药剂消毒方法为, 在蔬菜定植前2周左右向设施蔬菜地面喷洒甲醛液喷雾, 或者用蜡质芽孢杆菌生物杀菌剂、甲霜灵可湿性粉剂、质量分数80%代森锌等随耕地施入蔬菜地, 从而有效控制或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

2.5 施用生物菌肥

长时间的连作种植致使蔬菜地中的有害微生物形成积累, 而有益微生物有减少趋势。当施用生物菌肥后, 增加了蔬菜地中的有益微生物, 生物菌肥中有益微生物进入土壤以后, 能产生糖类物质, 并与矿物胚体、植物黏液和有机胶体结合起来, 从而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 降低密度, 进而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能, 同时还能参与腐殖质形成。所以施用生物菌肥能改善蔬菜地土壤的理化性状, 从而能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2.6 科学配施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肥料

积极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 提出氮、磷、钾、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品种、施用数量、用肥时期和施肥方法, 积极推行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 氮、磷、钾养分平衡施用, 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平衡施用。蔬菜施肥补充微量元素可采用三种方法:一是基施, 把选好的产品和其他肥料作为基肥一起施入。二是冲施, 和其他冲施肥一同施下。三是叶面喷施, 针对缺素症较轻的生理性病害, 按照产品说明书上的用量进行喷施。

2.7 实施水肥一体化

借助压力灌溉系统, 将液体肥料或可溶性固体肥料配成肥液与灌溉水一起, 均匀、准确、定时、定量地供给作物吸收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主要有五大优点。

2.7.1 节水

减少了水分的下渗和蒸发, 提高了水分利用率。与传统灌溉技术相比, 灌水效率可提高40%~50%。

2.7.2 节肥

实现了各种营养元素平衡施用和集中施用, 减少了肥料挥发和淋洗流失, 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在作物产量相近或相同的情况下, 比传统施肥节肥约40%~50%。

2.7.3 降低生产成本

因为水肥一体化将追肥和灌溉融合进行, 从而节省了灌溉、施肥方面的部分劳务开支, 减少了中耕和防治病虫害等劳力投入, 减轻了劳动强度, 提高了劳动效率。

2.7.4 环保

水肥一体化技术抑制了深层渗漏, 从而减少了化肥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 有效防止设施地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危害。

2.7.5 增产提质

据试验数据统计, 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 设施栽培增产17%~28%, 同时产品质量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2.8 禁止盐水浇地

南通市郊土壤、蔬菜重金属污染现状 第9篇

关键词:土壤,蔬菜,重金属

土壤承担着环境中大约90%的来自各方面的污染物。在土壤—植物系统中,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因此,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土壤质量评价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南通地区位于长江入海口,近年来生活污水以及纺织、印染、钢丝绳、化工等企业排放的工业“三废”,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易导致重金属污染[2];对农业环境和食品卫生造成了影响,特别是直接或间接用污水灌溉,对农田及农产品造成了污染。南通市郊小海、张芝山、姜灶镇是3个乡镇企业较发达的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当地的环境质量带来了巨大压力;本次研究主要调查3个镇土壤、蔬菜中的重金属含量,以了解该地区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从而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的收集与处理

①土壤样品的收集和预处理:土壤的采集采用梅花型布点法,每个土壤点由5个分样点组成,采集约1 kg混合土样,土样用塑料袋包装,将采集来的样品置于通风处经自然干燥后,去掉碎石、植物残体及其他杂物,然后取混合均匀的100 g土样,用玛瑙研钵研磨后,过100目筛混合均匀,装入经酸泡处理的磨口玻璃瓶备测。②蔬菜样品的收集和预处理:采集土豆、香芋、山药等根茎类植物及叶菜类蔬菜,每份样品量不少于500 g,将采集来的蔬菜类经蒸馏水冲去表层尘土后,沥干取可食部分。待测样品须经双蒸水洗3次,室温下晾干,用不锈钢剪刀剪碎,备用。

1.2 评价因子

土壤评价因子为Cd、Hg、As、Pb计4项指标,蔬菜评价因子为Pb、Cd计2项指标。样品分析采用国家标准方法。Hg用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s用银盐测定分光光度法,Pb、Cd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测试。

1.3 评价方法

①土壤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

undefined

式中:Pi为土壤中重金属i的单因子指数;Ci为土壤中重金属i的实测浓度;Si为土壤中重金属i的评价标准。

②综合指数采用国内相关研究常用的内梅罗(N.C.Nemerow)指数计算:

undefined

式中:P综合为综合污染指数;undefined为i种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的最大值;undefined为土壤中i种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

③蔬菜中重金属的评价方法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计算污染指数:

undefined

式中:Pi为蔬菜污染物i的污染指数;Ci为蔬菜污染物i的实测浓度;Si为蔬菜污染物i的评价标准(mg/kg)。

1.4 评价标准

①土壤评价采用国家绿色食品生产地土壤重金属标准和无公害食品生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标准[3,4],见表1。

②蔬菜重金属污染评价依据国家标准(GB 18406.1-2001)规定评价:无公害蔬菜的重金属及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Pb(以Pb计)≤0.2 mg/kg,Cd(以Cd计)≤0.05 mg/kg。蔬菜污染评定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计算污染指数。当单项污染指数Pi≤0.7为优良,Pi≤1.0为安全,13为重污染[5]。

1.5 样区设计

研究区域张芝山、小海和姜灶是南通市郊3个乡镇企业较发达的地区,本次调查抽取了3个乡镇有代表性的土壤以及叶菜类、根茎类蔬菜作为研究对象。

2 结果

2.1 土壤重金属含量结果

经分析得出3乡镇的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平均值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若以国家绿色食品生产地土壤重金属标准为评价标准,Pb含量在3个乡镇的平均值只有姜灶镇超标,Hg在姜灶和小海镇的平均值超绿色标准,As、Cd的平均值在3个镇均未超标,但个别样本的Cd含量超过绿色食品标准。若以无公害食品生产地土壤重金属标准作为评价标准,3个镇的平均值均未超标,可作为无公害食品农业生产用地。

2.2 蔬菜类重金属含量

本次研究共监测8大类106份蔬菜,其中叶菜类46份,根茎类60份。3个乡镇的农田蔬菜重金属Pb、Cd含量结果见表4、表5。由表4可看出,Pb含量在3个乡镇蔬菜中超标样本主要集中在芋头、菠菜、青菜和大蒜,超标率分别为55.6%、50.0%、37.5%和25.0%,山药、土豆和甘薯的超标率情况不严重;表5可知,根据食品卫生国家标准,蔬菜中Cd的限量卫生标准为0.05 mg/kg。测试结果表明,3个乡镇菜园地蔬菜重金属Cd含量存在超标。以芋头、土豆、菠菜和青菜为重,超标率分别为44.4%、33.3%、35.7%和43.8%。

3 讨论

3.1 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

若采用绿色食品生产地土壤重金属单因子指数法作为评价标准,3个乡镇As的污染指数均小于0.7;Pb污染指数姜灶镇介于1.0~2.0,张芝山镇介于0.7~1.0,小海镇小于0.7;Cd污染指数姜灶镇介于0.7~1.0,其他2个镇小于0.7;Hg污染指数张芝山镇介于0.7~1.0,姜灶镇和小海镇介于1.0~2.0,结果表明3个样区存在部分重金属的轻度污染,见表6。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数据显示,姜灶镇发生轻微复合污染,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1.14,主要是由于Pb、Hg超标所致;张芝山、小海镇的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介于0.7~1.0,见表6,处于警戒级。

若采用无公害食品生产地土壤重金属单因子指数法作为评价标准,3个乡镇的As、Pb、Cd、Hg平均污染指数没有大于0.7的,但个别样区Pb污染指数在0.7~1.0,表明个别样点土壤处于警戒级,见表7;与无公害食品标准比较,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数据显示3个样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7,见表7,处于安全级。

3.2 蔬菜重金属含量分析

本次调查的总体结果显示,菜地蔬菜Pb、Cd出现超标样本,超标蔬菜种类主要集中在叶菜类和根茎类的芋头中,土豆中Cd的超标现象也较严重。Pb、Cd含量总体上表现为叶菜类>根茎类,不同蔬菜品种Pb含量差异较大,这与杨国义、黄昀等[6,7]报道的不同蔬菜种类表现为叶菜类>果菜类>根菜类基本一致。本次研究的叶菜类中,Pb、Cd含量为菠菜类>青菜类>大蒜类。Pb含量为叶菜类>根菜类,说明Pb污染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

在根茎类蔬菜中,芋头中Pb、Cd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根茎类及各类叶菜,这可能是一方面本次收集的芋头基本生长在水体污染较严重的沟、河边;另一方面可能与芋头的生长周期较长或其品种特征有较大关系。各种蔬菜重金属Pb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如下:芋头>菠菜>青菜>山药>大蒜>土豆>蕃芋>香芋,见图1。其中芋头和菠菜中Pb含量的平均值超过了国家标准;Cd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如下:菠菜>芋头>青菜>土豆>山药>大蒜>蕃芋=香芋,但其含量平均值均未超过国家标准,见图2。

根据Pb单项污染指数评价表明:芋头、菠菜中的Pb污染指数分别达1.66和1.19,已达轻度污染,青菜中Pb的污染指数为0.95,为安全级,其他5种蔬菜为优良级;根据Cd单项污染指数表明:芋头、土豆、菠菜和青菜属安全级,其他几种蔬菜为优良级。见表8。

4 结论

①根据所得到的土壤综合污染指数的结果,所调查的3个样区样点之间土壤重金属含量整体上差别不大,但个别样点呈现出一定的外源重金属元素进入土壤环境的特征;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若以国家绿色食品生产地为标准,3个镇部分土壤资源适宜绿色农业生产,但部分地区已属轻微污染,应对其采取一定的修复措施;所调查的3个乡镇都可以开展无公害农业生产。本次调查发现姜灶、张芝山部分样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出现轻度富集现象,Pb、Hg、Cd应当是上述地区今后时期土壤检测和控制的重点有害元素。②蔬菜中Pb、Cd的污染相对比较严重,根据蔬菜单项污染指数评价的结果显示,菠菜、芋头中的Pb富集指数较高,评价等级为轻污染,青菜中的Pb富集指数为0.95,也已达临界状态;Cd在菠菜、芋头、青菜和土豆中的富集指数亦较高。这可能与当地钢丝绳、电镀、印染等乡镇企业较多,污染物通过大气、地表水等途径给当地的土壤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有关。

根据3个样区存在的零星土壤污染现象及蔬菜中的重金属超标现象,建议在上述地区采取如下措施:①建议相关部门采取行政手段,严格控制各类乡镇企业,尤其是钢丝绳、电镀、印染等企业的含Pb和Hg的“三废”排放。对已造成的污染现象,要采取积极的防治和修复措施,控制和减轻当地土壤和蔬菜重金属的污染问题。②指导广大农户尽量少用或不用含Pb、Hg和Cd等重金属的化肥和农药。③针对当地地表水污染较重的现象,建议政府部门对河道等进行综合治理,同时指导广大农户合理施用污水和污泥。④要加强对生活垃圾等污染源的集中整治与管理,阻止垃圾的乱堆乱放。

参考文献

[1]朱美英,罗运阔,赵晓敏,等.南昌市近郊蔬菜基地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和评价.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27(5):781-784.

[2]马振祥,季莘.南通地区部分河域经济水产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检测及评价.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3,13(6)734-735.

[3]龙新宪,肖娥,倪吾钟.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应用生态学报,2002,13(6):757-762.

[4]郭忠广.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手册.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1.

[5]张秀省.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2:49.

[6]杨国义,罗薇,高家俊,等.广东省典型区域蔬菜重金属含量特征与污染评价.土壤通报,2008,39(1):133-136.

蔬菜大棚土壤污染成因及修复措施 第10篇

1 蔬菜大棚土壤污染成因

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的日益扩大, 由工业“三废”、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等废弃物造成的大量有毒有机物和无机物, 通过迁移、灌溉、降水等途径进入土壤, 对土壤产生污染。随着广大居民对蔬菜的需求日益增多, 各地蔬菜大棚种植面积日益扩大, 菜农对产量和效益的追求越来越迫切。为了提高蔬菜产量, 菜农大量使用肥料、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 并可能将某些重金属、病原微生物、有机污染物带入土壤, 对大棚土壤造成污染。从农业污染源来分析, 目前造成蔬菜大棚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1 过量使用化肥

化肥是蔬菜的“粮食”, 对提高蔬菜产量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化肥中常含有许多有害物质, 如重金属、氟、有毒有机化合物等, 常年重复、过量使用会污染土壤。同时, 频繁施用氮肥影响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水平, 土壤硝态氮的积累量随总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施用氮肥过多的土壤会使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过高, 这种累积虽对植物本身无害, 但危害取食的动物和人类。另外, 长期大量使用单一品种化肥, 特别是生理酸性肥料, 会导致土壤酸化, 土壤酸化后会导致有毒物质的释放, 或使有毒物质毒性增强, 对蔬菜产生不良影响。

1.2 有机肥料未经无害化处理

将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粪便、城市生活垃圾及携带有病原菌的植物残体制成的有机肥料施入土壤, 某些病原菌会在土壤中大量繁殖, 造成土壤的生物污染, 尤其是在大棚高温、高湿的小气候环境中, 更适宜病原菌生长。病原体可以通过土壤进入蔬菜, 使蔬菜产生病变, 降低蔬菜产量和品质, 进而危害人类健康。据调查, 上海市郊蔬菜大肠菌群检出率为13.7%, 寄生虫卵检出率为11.9%, 蔬菜受病原菌污染严重。据孙锡娟等研究, 人畜粪便中的细菌总数高达108~109个/g, 总大肠菌群也有107~108个/g[1]。为了避免因施用有机肥料造成土壤有害生物的污染, 国家规定, 商品有机肥蛔虫卵死亡率和粪大肠菌群数指标应符合NY884的要求[2], 即蛔虫卵死亡率≥95%、粪大肠菌群数≤100个/g (m L) [3]。

1.3 农药残留

随着拌种、浸种、喷洒和药物浇灌, 农药进入土壤会被土壤胶粒及有机物吸附, 一部分被土壤降解, 由蔬菜吸收转化, 还有一部分形成残留。尤其是在菜农使用不当和过量使用的情况下, 造成的污染更加严重。为了降低成本, 部分菜农倾向于使用价格低廉但高毒高残留农药。农药残留特别是不合格农药的使用, 也是造成蔬菜大棚土壤污染的重要因素。

1.4 污水灌溉

使用不经无害化处理的污水或处理不彻底的污水灌溉蔬菜, 会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研究表明, 污水中的Hg、As、Cd、Pb、Cr等重金属, 以不同的方式被土壤截留固定, 95%的Hg被土壤矿质胶体和有机质迅速吸收, 一般累积在土壤表层, 自上而下递减。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会造成土壤病原菌污染。从土壤的微形态看, 污水灌溉的土壤孔隙细密, 通气性、透水性差, 容易引起蔬菜根系霉变、腐烂甚至坏死, 不利于蔬菜的生长。

1.5 地膜残留

地膜在大棚蔬菜种植中广泛使用, 尤其是全膜技术的普及, 使残留大幅增加, 超薄地膜的使用更是给土壤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我国有关部门规定聚乙烯地膜的厚度不应低于0.008 mm, 但个别企业和菜农为了降低成本, 往往生产、使用价格低廉的超薄膜。地膜越薄, 强度和抗拉能力越差, 且易老化, 破碎后难以捡拾, 更易形成残留。

2 土壤环境修复措施

2.1 技术调理措施

(1) 测土配方施肥。改变盲目使用肥料现象, 减少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对土壤环境产生的污染, 做到土壤“缺什么”, 生产过程中就“补什么”, 蔬菜需要什么营养就提供什么。按需供给, 既保证产量, 又利于品质, 还可减少成本, 更重要的是保证了蔬菜使用安全和持续性耕作。

(2) 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氨基酸、多肽、酶、抗生素, 不仅可增进土壤肥力, 改良土壤结构, 而且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 增强蔬菜的抗病能力, 具有化学肥料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对发展无公害蔬菜有重要意义。在蔬菜种植中, 应广泛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料, 并配以使用适量化学肥料。如使用充分腐熟的鸡粪, 还可以选择秸秆生物反应堆改良土壤。对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土壤, 可施用猪粪、牛粪, 以提高土壤阻止重金属转移的能力。

(3) 合理施用农药。筛选推广使用高效安全的农药, 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 尤其是禁止使用致癌作用强的农药。加强用药技术指导, 严格用药标准, 制止滥用。综合防治, 既要有效防治病虫害, 又要把农药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4) 植物修复。植物修复是当今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的土壤修复技术, 我国山东寿光等地进行了积极研究和探索尝试, 无论从投资成本还是管理因素等方面考虑, 该技术都是菜农治理土壤污染的一条可选途径。如可将一些对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具有富集作用的植物, 与大棚蔬菜交叉种植, 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吸附、转化, 降低土壤中有害成分的含量。如蕨类植物蜈蚣草对砷具有很强的富集作用[4], 可以用于砷过量的治理。蜈蚣草不仅对砷有很强的忍耐能力和富集能力, 而且生长快、生物量大、地理分布广、适应性强, 因此在砷污染环境的修复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4]。

(5) 覆土和换土。如果蔬菜大棚土壤污染问题严重, 可对土壤实行深翻, 将污染土壤深埋;或者将表层土壤挖走更换清洁土壤。特别是蔬菜大棚土地面积相对较小时, 覆土或换土成本相对降低, 此种方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6) 施用改良剂。该技术主要针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改良剂能有效降低土壤重金属有效性、抑制土壤重金属向蔬菜迁移。如可向土壤中施用稻草、泥炭、家畜粪肥、腐殖酸肥料等有机改良物质, 它们能够增强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而使污染物失去活性, 减轻土壤污染对蔬菜及生态环境的危害。可以添加适量的石灰、硅酸镁钙、磷酸盐等改良剂, 使其与重金属反应生成难溶物质, 改变重金属离子形态和生物有效性。土壤改良修复技术方法简单、取材方便、实用性强, 是一种控制土壤污染物向蔬菜转移的实用技术。

(7) 高温消毒。实行土壤深翻、反复曝晒, 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 促使残留有机物挥发。另外可借助专业化的热处理设备, 进行高温处理。

2.2 综合手段运用

由于土壤污染治理综合性强, 影响因素多, 仅靠农民自身或某个部门难以实施和开展防治工程, 必须加强综合手段研究和运用。根据中央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蔬菜大棚土壤修复, 应以蔬菜食品安全为目标, 以当代农业科学技术为支撑, 以改善土壤环境为基础, 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 通过推广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 加强蔬菜生产全程监控, 不断提高蔬菜品质和档次, 达到农民增收、生态文明、人民身体健康有保障的目的。

(1) 政府主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 把蔬菜大棚土壤污染治理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作为政府一把手工程来抓, 作为民生工程的大事来抓。建立健全组织领导, 完善管理措施, 狠抓责任落实, 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作为、菜农吸纳的良性工作格局。各级政府应将蔬菜生产安全纳入食品安全规划和督导体系, 把加强蔬菜大棚土壤环境治理、无公害蔬菜生产作为为民办实事的措施之一, 明确目标, 明确制度, 细化措施, 抓好落实。

(2) 部门联动。建议农业部门要根据当地“三农”工作发展规划做好蔬菜种植供应发展规划, 尤其是蔬菜大棚发展规划。对污染严重、修复成本较高、不再适宜继续种植蔬菜的土地, 及时调整、重新划地;健全完善各类农业设施。环保及行业管理部门要指导企业做好“三废”治理, 做好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防止对土壤二次污染。农业、工商、税务、物价、供销和质检等部门要加强化肥、农药、种子、农膜等农资市场管理, 严厉打击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各部门要搞好对接服务, 帮助农民科学使用和管理土壤。近来山东省昌邑市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研发了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 将全市逾6 000个土样信息输入数据库, 在各镇村的配方肥经销点配备了11台触摸屏, 农民点屏查询到自家地块的土壤养分状况, 并得到施肥方案。这种“采土、测土、配方、施肥、供肥”的一条龙式“对症下药”服务深受农民欢迎。

(3) 标准控制。多年来, 我国尽管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涉及土壤保护的法律法规, 但大多针对经济利用、土地管理和利用、土地规划及土地权属问题等方面, 对土壤污染防治的规定分散而不系统, 缺乏具可操作性的细则和有威慑力的责任追究条款[5]。由于缺少土壤环境治理的明确标准, 迫切需要加强对标准研究及土壤环境法规研究, 为预防和治理土壤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和评价标准。借鉴国际经验, 制定完善我国化肥、地膜等国家标准及蔬菜农药残留容许标准, 实行标准化控制。如我国现行的地膜国家标准是厚度不小于0.008 mm, 但其抗拉强度较差, 不利于残膜回收。因此, 可以在科学研究基础上, 制定新的地膜国家标准。

(4) 企业作为。各类化肥、农药、地膜、种子等农资企业, 要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从自身环节做起, 为广大菜农提供安全可靠的农业生产资料。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宏观政策指导, 依法依规组织生产经营活动, 同时积极开展测土配方肥料的研发。企业要进农村、进大棚, 针对区域不同土壤条件, 有针对性地生产、销售适宜的配方肥料。

(5) 菜农吸纳。大棚种植集中区, 各级各部门除了应搞好政策支持、治理规划、资金投入和检查督导外, 还应加强对菜农的教育培训, 引导其科学种植、依法生产。广泛组织农技专家深入农业生产一线, 讲解科学施肥、合理改善土壤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 增强广大菜农积极科学地管理和使用土壤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参考文献

[1]孙锡娟, 卢善玲, 周根娣, 等.施肥方式对蔬菜大肠杆菌污染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 1996 (2) :68-7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525-2012有机肥料[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884-2012生物有机肥[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2.

[4]陈同斌, 韦朝阳, 黄泽春, 等.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及其对砷的富集特征[J].科学通报, 2002 (3) :207-210.

蔬菜土壤 第11篇

一、盐渍化症状

当大棚内土壤全盐含量小于0.1%时,蔬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较小;当全盐含量达到0.1%~0.3%时,番茄、茄子、辣椒、黄瓜等果菜类蔬菜生长受阻,产品的商品性状较差;当全盐含量大于0.3%时,绝大多数蔬菜不能正常生长。蔬菜不同生长期主要症状表现不同。

苗期:播种后种子发芽受阻、出苗率低、出苗缓慢,出苗后有的逐渐死亡。

植株:生长缓慢、矮小,茎秆较细,甚至生长停滞。

根系:生长受到抑制,根尖及新根呈现褐色,甚至整个根系发黑腐烂、失去活力。

叶片:叶片颜色呈现深绿色或暗绿色、有闪光感,严重时叶色变为褐色,或者叶缘有橘黄色波浪状斑痕,下部叶片反卷或下垂,或者叶片卷曲失绿,叶尖卷曲枯黄;重者整个植株中午萎蔫,早晚可恢复常态;受害严重时会造成植株缺钙及其他微量元素缺乏,最后茎叶枯死。

土壤:冬季或早春季节地表干燥时,在突出地表的土块表面会出现一层白色盐类物质,湿度较大时突出的土块表面发绿,湿润时突出的土块表面呈现紫红色,特别是大棚滴水的地方更为明显。

二、盐渍化发生原因

1. 施肥不科学

①施用未腐熟的人畜粪尿。②施入副成分含量较多的化肥。③过多施用盐分含量较多的鸡粪等有机肥。④简单地认为多施肥能高产出,施肥时不考虑蔬菜作物需肥的数量及种类而盲目大量施肥,特别是偏施硝酸铵,会造成土壤中的氮、磷、钾比例失调,有些不能被蔬菜作物利用的成分会残留并积累于土壤中,引起土壤盐分含量升高。

2. 雨水冲刷时间短

大棚蔬菜一般覆盖塑料薄膜时间较长,特别是现在种植西瓜的大棚耕地,一年内的揭膜时间仅为2~3个月,连栋大棚更是全年不揭膜,导致雨水对大棚土壤冲刷时间较短,甚至没有冲刷,如此有利于表土盐分积累。大棚内温度较高,土壤水分蒸发量较大,易使土壤深层的盐分借助毛细管的作用上升到表土层积聚。大棚蔬菜生产多采用小水勤浇,使上层土壤肥料中的盐分不能渗透到深层土壤,而积累于表层。

三、盐渍化防治技术

1. 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

大棚蔬菜生产要增施优质腐熟有机肥和生物菌肥,不偏施化肥,这样能有效减轻和防止土壤盐渍化发生。施用适量腐熟的猪粪、牛粪、饼肥和作物秸秆肥等有机肥,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增加土壤中的活性物质,保持土壤肥力,减轻和防止土壤盐分在表层积累。施用适量生物菌肥能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及转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效减轻土壤盐渍化,促进蔬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2. 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作物、地块进行测土配方,在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的前提下,配合施用15%~20%的氮、磷、钾及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化肥,既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蔬菜产量,又可减少土壤盐渍化。同时要避免经常施用同一种化肥,并注意减少化肥追施次数;施用化肥时,应进行沟施或穴施,施入深度以5~6厘米为好,施肥后立即覆土,接着浇水,有条件的基地,可用追肥器穴施化肥。高温季节要适当控制追肥量。发生盐渍危害的耕地,不可施用氯化铵和硝酸钠。叶面追肥不易使土壤盐渍化,应大力推广应用该项技术。磷酸二氢钾、尿素、过磷酸钙以及一些微量元素化肥,均可作为叶面追肥推广应用。

3. 生物降盐

利用夏季高温季节蔬菜大棚空闲期,种植一茬不施肥的玉米或高粱,或者种植一茬生长速度快、吸肥能力强的速生小白菜、绿肥苏丹草等作物,这些作物可从土壤中吸收多种养分,从而降低土壤溶液的盐分浓度。在土壤出现轻度盐渍化时可选择种植番茄、茄子、芹菜、甘蓝、莴苣、菠菜等耐盐性较强的蔬菜作物,并适当增加浇水次数。

4. 深翻

在蔬菜大棚空闲期间对土壤进行深翻,使含盐分多的表层土与含盐分少的深层土混合,以稀释耕层土壤盐分,一般每年要求深翻土壤两次以上,翻耕深度为20~30厘米。

5. 淋雨和灌水排盐

在降雨较多的夏秋季节,揭去大棚上的塑料薄膜,任雨水淋洗土壤中的盐分。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每年还需灌水排盐一次,即在大棚外围先挖好深度在1米以上的排水沟,再在大棚内四周筑起土围,每亩灌水130~150米3,然后放水,使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排走。降雨可与灌水排盐配合进行,淋雨和灌水后,要在种植作物前深翻耕地,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

6. 灌水洗盐

如果蔬菜大棚空闲期间雨水很少,可以用灌水洗盐的方法治理土壤盐渍化,即在每年6~8月份的高温季节,利用大棚的换茬空闲期,对有土壤盐渍的大棚,按照适当的大小在大棚地块四周筑起土围,土围高出耕地表面10~15厘米,拍实土围,防止漏水。再进行大水漫灌,让水位高出土壤表面3~5厘米,使土壤中的盐分充分溶于水,几天之后,水就会下渗并自然落干;盐渍化严重的大棚可反复向棚内灌水几次,使土壤表层的盐分随水充分渗下。灌水洗盐不仅可减少耕作层的盐分,还可消毒土壤,大幅度减轻土传性病害。

7. 膜下滴灌

在蔬菜作物生长季节,采用滴管在地膜下面滴灌,不仅可湿润土壤,使表层盐分随重力水下渗到土壤深层,而且可保持土壤疏松,有效抑制土壤深层毛管水上升,减少表层土壤中的盐分积累,减缓土壤盐渍化进程。该项技术应用时,滴灌设备应距离植株根颈部4~7厘米,一般每行蔬菜作物铺一条滴灌带,滴头间距为30~50厘米,每个滴头滴水量为每小时l~2千克,每亩每小时滴水量为3~5吨。

8. 换土或掺沙

当大棚土壤表层盐渍化严重时,可在晴好天气土壤干燥时,把积累盐分较多的5厘米左右深度的表层土壤铲除,并运到大棚外;同时,用大棚外的肥沃低盐客土补充到大棚内的土壤表层。也可给每亩大棚土壤掺入100~200千克沙子,以改善土壤质地、土壤透气性,使土壤表层盐分容易随水下渗到深层。

9. 轮作

在发生盐渍化的大棚耕地上,可轮作栽培2~4茬吸肥除盐能力强的玉米、高粱等作物;如果地势低洼、水源充足,还可轮作种植1~2茬水稻、莲藕、茭白、芡实等水生作物,以有效地降低土壤表层盐分。

10. 地膜覆盖

大棚内越冬栽培、早春栽培和秋延后栽培的蔬菜作物,可以在畦面覆盖地膜的要尽量覆盖地膜,使蒸发的水分在地膜内凝结成水滴,并重新落回畦面,以洗刷表土盐分,减少表层土壤盐分积累。

11. 无土栽培

大棚土壤盐渍化严重的地域,在资金、设备、技术具备的条件下,可进行小面积水培或基质培方式的无土栽培,以有效避开土壤盐渍化危害,但此法成本过高,难以大面积推广。

(作者联系地址:戴桂荣 湖北省黄石市农业局 邮编:435002;万晟杰 湖北省阳新县农业局 邮编:435200)

大棚土壤盐害对蔬菜生长的影响 第12篇

现在大棚土壤盐渍化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经科学研究认为, 温室生长可溶性盐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增长而增加, 菜田土壤一般要求含盐量不高于0.2%, 但种植2~3年后的大棚土壤可溶性盐含量能达到0.3%以上。日本桥田用电导率 (EC值, 即蔬菜发生盐分危害的生理障碍临界点) 测定, 黄瓜、番茄、辣椒的枯死临界点分别为3, 3.2, 3.5ms·cm-1。第二年温室土壤盐分是大田土的2.6倍, 第八年温室土壤盐分是大田土的6.4倍, 已达到危害蔬菜正常生长甚至枯死的临界点。

其中有效氮含量达到每千克土壤含有526毫克, 是大田土壤的7倍多, 硝态氮达到13倍。速效磷含量为每千克土壤240.5毫克, 是大田土壤的10倍多;速效钾含量为650毫克/千克, 是大田土壤含量的6.5倍。另外, 温室土壤有机质含量从1.5%增加到3%, 而土壤的酸碱度没有显著变化。

土壤测定结果证明, 土壤盐化的主要原因是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的, 但也不否认, 大量施用鸡鸭粪, 非但不能解除土壤盐渍化, 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化肥和鸡鸭粪施入土壤之后, 一部分矿质营养被作物吸收, 一部分淋溶于土壤深层或水中, 还有相当一部分残存在土壤表层, 年复一年, 温室由于棚膜覆盖, 难以利用而水淋溶和降解, 盐分的积累越来越多, 土壤盐渍化现象就必然会发生。同时, 土壤盐渍化也能导致元素之间相互影响, 限制了部分中微量元素的吸收。

另外, 黄河冲积土地区地下水矿化度普遍较高, 当地下水矿化度高时, 含有较多的碳酸钙、硫酸镁和其他氯化物, 说到底这都是“盐”类, 由于棚膜覆盖的原因, 水分会产生逆向运动, 即地下水容易随土壤中的毛细管上升到地表, “盐随水走”, 将会加重土壤盐渍化危害。

当土壤盐分积累到一定程度, 蔬菜根系如同泡在了“盐缸”里, 即土壤盐分浓度高于根细胞溶液浓度时, 根系的水分就会流到土壤中。这样, 既浪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 又对作物造成了伤害。

土壤盐害的预防, 应当在棚室栽培蔬菜的休闲期运用“盐随水走”的道理, 揭开棚膜利用天然降雨进行淋溶, 也可以利用河水或地下淡水浇灌, 盐渍化严重的地块可以分次淋洗2~3次, 最好是在土壤深翻之后进行。同时要增施有机肥和微生物肥, 有机肥主要是指含纤维素高的作物秸秆或牛马粪, 该类有机肥能吸附盐分, 减少盐类物质对作物根系的伤害。微生物肥料中的有益菌能解磷、解钾, 可以分解“吃掉”土壤中的一部分盐分。

上一篇:颈椎前后路手术下一篇:意大利特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