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力培养范文

2024-07-25

故事力培养范文(精选9篇)

故事力培养 第1篇

写话和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为深化素质教育, 大力推进“质量效益”双高工程, 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走上健康道路,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大力推行小学生故事力的培养, 以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 改善写话和习作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目前小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各种能力中, 最差的要数“说”的能力, 较普遍的学生“不会说话”。有关统计显示, 现在的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普遍较弱, 不善于用口语与他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 如无话可说、有话不敢说。不知道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语言得体等, 因此加强对小学生的故事力的培养, 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开展对小学生故事力培养课题的研究更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故事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 应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情境中, 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使学生文明、和谐、个性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发展合作精神。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故事力呢?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要做到: (1) 借助文本, 营造想象的氛围, 在情境中让学生想说、爱说。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 锻炼学生边想象边讲故事的能力。 (2) 利用读书活动课, 给学生讲绘画故事。通过形象的画面, 曲折的情节, 培养孩子听故事的兴趣。 (3) 推荐阅读优秀的故事书, 亲子共读、师生共读。利用班级读书会, 举办家长讲故事、教师讲故事、学生讲故事活动,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胆识和口语表达能力。 (4) 选择趣味性强的漫画或连环画编故事。学生自己作画自己编故事, 学生自己用相机拍照讲述照片故事。 (5) 讲述身边的故事。如介绍我自己、我喜欢的玩具, 夸夸我的同学, 我学会了什么?我是家长的小帮手, 我今天真……主题贴近学生生活, 让学生有话可说, 降低表达难度, 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力, 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要做到: (1) 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与对话是培养故事力的主阵地。可以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口头表达的实践机会, 让他们在练中学、在练中提高。如教学《猫》一文, 让学生结合自己谈谈自己家的小宠物。教学完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五单元《世界遗产》一组课文, 让学生讨论:想一想我们的家乡有哪些著名遗产?你能像课文中那样来介绍我们的泰山吗?面对有话可说的问题, 学生的“口”也会自然张开。 (2) 开展听精美故事, 讲精美故事活动。如听讲《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爱的教育》等广为流传的世界名著。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丰富语言积累, 引导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力、领悟能力。 (3) 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引领故事力。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生活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如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走进视频讲故事。讲自己和朋友、同学、教师之间的故事, 听故事后进行讲评故事活动。培养学生讲故事的积极性、主动性及讲评故事的能力。 (4) 创编自己的故事。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漫画作品来创编故事, 可以提供几个或几组词语创编故事等。

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故事力的培养重点应在加强学生敏感度训练和构思力训练方面。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应做到: (1) 立足文本, 在课文教学中培养故事力。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 理解意境。学生头脑中想象的画面越清晰、形象越具体, 对文章内容、中心思想的理解也就越深刻。在思、说训练中,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随之产生、发展、提高。 (2) 延伸文本,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故事力。想象是创造的源泉, 教学中要注意唤起学生脑中储备的有关知觉表象, 加以加工、组合;再引导学生或延伸故事情节, 或补充课文内容, 或创造新的自然、社会环境, 加速他们的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的转化。 (3) 在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演讲比赛等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积极组织开展读书汇报交流会、讲故事比赛、读书知识竞赛和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 提高学生积累语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积极尝试运用积累的语言准确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能力。学习借鉴他人长处, 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节假日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实践活动, 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 发现新鲜的见闻, 体会特殊的感受, 为习作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教师在培养学生故事力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除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外, 还需注意下面的问题。

第一, 从关注学生最基本的听、说做起。主要有以下三点:听得仔细。“听”是故事力培养的第一步, 因此故事力的培养教学首先要教会学生善做“倾听者”, 只有听清楚、听明白, 才能理解别人“说的什么”, 弄清了别人说话的意思, 才能有针对性地说, 才能说到点子上;否则, 就会词不达意, 张冠李戴, 闹出笑话。听的时候要认真, 目视对方, 面带微笑, 听清楚对方讲话的主要意思。没有听明白的, 应及时询问和请教。为了强化听力, 笔者常常读一些文章让同学们简述内容, 来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2) 说得明白。在说的训练中, 要求学生首先要紧扣主旨来“说”。在说的时候, 先说什么, 再说什么, 想好了再说, 不重复, 语言连贯, 有表达的自信心。这样说出来的一段话, 才会条理清晰、纲举目张、通顺流畅。 (3) 善于交流。“说”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流, 传递信息, 表达情感。生病了向教师请假要交流, 搞班级活动要交流, 同学误解时沟通要交流, 与父母、与同学、与他人……处在社会中, 交流无处不在。不仅要多给学生创设一些需要交流的机会, 还要教给学生一定的交际技巧。此外, 还要教给学生如何利用交际中的肢体语言, 如面部表情、体态动作等, 增强口语的表达效果。

第二, 丰富知识, 扩充见闻。故事力培养是一种即时性很强的活动, 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储备, 有较好的文化素养, 才能启其心志, 在具体的直面对话中巧妙对答, 应对自如。提醒学生平时注意以下方面: (1) 增加课外阅读量。要求每个学生认真读好课外读物, 并开展古诗词背诵活动。 (2) 收集名人名言、格言警句, 整理谚语、歇后语, 并摘抄在笔记本上, 交流学习。 (3) 开展说笑话、讲故事的活动。向班主任老师建议开展各种有意义的语文活动。

第三, 学习方法, 训练技巧。有了兴趣, 具备了较为丰富的知识, 还要教给学生故事力培养的技巧。如让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认真听, 听明白;有话说, 会说话。听别人说话要集中精力, 态度谦恭诚恳, 双目正视对方, 不随意打岔, 体态自然大方, 不做不礼貌的动作。

第四, 勤于实践, 提高能力。 (1) 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 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 让学生用普通话交流。上好每个单元里的故事力培养课。课堂上师生兴趣盎然。语文课堂中, 每一课都有培养学生口语表达的教学设计。如合作探究方法的应用;争当小老师、小记者、小导游、小法官, 分角色表演读等。 (2) 抓住课外这个制高点, 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今年暑期我对我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做了如下安排:一是4~5年级学生暑期以“家乡变化”为题, 收集家乡的新变化, 包括村容村貌、村风民俗、村里的文化事业以及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等, 召开以“家乡变化”为题的报告会。二是读一本有意义的书, 利用暑期要求学生读一本故事书, 召开故事会。三是科技小制作。3~5年级学生, 利用暑期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 活动中举行制作讲解会。四是走出家门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3~5年级学生分成小组到附近的福利院等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要将活动图片及活动过程记录留存好, 开学后以班为单位口头汇报活动过程。

故事力培养 第2篇

在笔者对儿童的研究与观察中,深深觉得故事是每一个儿童的天然伙伴。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四篇小古文全是故事(《杨氏之子》、《学弈》、《两小儿辩日》、《伯牙绝弦》),而一些学校的课外小古文教材,更是大量选编了来自《世说新语》、《山海经》、《明清笑话集》等的文言故事。除此之外,大量脍炙人口的古诗也无不蕴藏着故事元素。从学理上说,故事以生动的形象作用于人,这高度契合了儿童的认知特点。可以说,一切有意思的故事都是儿童认知世界、晓事明理的最佳途径。由此,笔者强烈建议古诗文教学应该多一些故事力,让古老的文言在现代儿童的心灵上生根发芽。

一、以“添油加醋”感受文言情趣

从学习心理学来看,学习分为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惧区。舒适区中学生缺少挑战,因此尽管学得愉快但收获不大,恐惧区的学习则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努力也无法达到目标。文言以简蓄丰,语言习惯和内容距离当下儿童的认知相去甚远,教学不当,十分容易把孩子带入学习的恐惧区。因此,用现代的、儿童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进行“添油加醋”,丰满生动文言文本的叙事情境,能让文言更有情趣地贴近孩子的心。

如笔者学员丁圆伟老师执教的小古文《狐假虎威》一课,课一开始就以说书的方式向学生交代《狐假虎威》一文的来历。然后模拟老狐狸给小狐狸讲故事的的情境,以此引出全文。

两千多年前,在一个狐狸洞穴里,狐狸爸爸给小狐狸讲起了它年轻时候的故事——(出示)

狐狸爸爸:吾儿啊,汝过来,为父有事同汝讲。

小 狐 狸:父亲,何事?

狐狸爸爸:吾年轻时,曾与虎有过一场精彩的较量,惊心动魄,永生难忘,为父当时命悬一线。

小 狐 狸:父亲所言当真?

狐狸爸爸:放肆!为父难道还会在吾儿面前妄语不成?

小 狐 狸:哦,父亲息怒,父亲息怒!儿愿闻其详。

狐狸爸爸:这是个古老的故事了,且让我慢慢道来,那日——

有意思的是,在教学展开过程中,教师仍与学生以老狐狸和小狐狸的身份演绎故事场景,并随机诵读理解文言。学生学得兴致盎然。课结束时,老师给孩子布置的作业是用现代文以“老虎爸爸”的口吻来改写这个《狐假虎威》的故事。

文言教学,特别需要这样添油加醋的言语能力。整堂课文言带着故事,故事带着表演,表演融合着文言理解,不知不觉间,学生和文言有了亲切而自然的接触。教育立场说到底是儿童立场。文言文教学中的儿童立场,就是把儿童是否喜欢文言当作评判教学的核心尺度。

二、以故事新编达成文意初通

如何培养自己的专注力? 第3篇

很多同学想努力完成一件事情, 但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注意力, 中间不是上网就是听歌, 又或者做其他事情, 结果正事一拖再拖。

注意力不集中有三个可能的原因:

第一, 正在进行的事情让你找不到满足感, 所以需要做点别的事情寻求解脱;

第二, 缺乏让你坚持的目标, 自然就容易把时间放在让你开心的事情上;

第三, 已经养成了碎片化的时间使用模式。

我想重点说说第三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很多人已经被各种邮件、短信、网页、聊天记录等新媒体培养出时时刷屏的习惯。

如果在大学养成这样的习惯, 到了职场, 很多人也无法改正。这种行为模式的最大特点是让人的注意力不能集中, 我们随时会因为一点无关的事情打断正在进行的工作。

我曾告诉大家如何利用碎片时间。但是学会利用碎片时间还不够, 这个世界上没有天才, 任何天才在成功之前都经过了至少10000个小时 (相当于7年) 艰苦而专注的系统训练, 这可不是碎片时间能搞定的。

简单地说, 想在任何一个领域成为顶尖专家, 你需要在这个领域刻意练习10000个小时, 专注7年。

依据我的经验, 如果你能做到每天坚持在某个方向训练两个小时, 随便哪个方向, 坚持一年就足够成为一名专业人士。我在2009年2月份开始学习做幻灯片, 在一年之内就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PPT“专家”, 其实我不过是有那么两个月天天发疯一般做5~6个小时PPT而已。

这种刻意训练往往不令人愉快, 因为它超出正常的工作强度。不过你得想想那些一流运动员, 这辈子他们花在训练上的时间是远远超过比赛时间的。

不是单调重复的训练就有意义, 还得方法得当。我观察过我小孩子练习乒乓球, 需要教练经常纠正她的错误动作, 才能让肌肉形成正确动作的记忆, 否则无论怎样反复训练都是打野球的路子。

练习需要反馈, 反馈让你感知进步。我坚持写博客也是一种获取反馈的方法。把自己学到的内容写成文字, 再通过阅读读者的评论, 就能找到改进自己写作的方向。为什么人能专注打游戏?不就是游戏不断提供对自己的激励, 进而导致人能坚持玩下去吗?

很多同学问我为什么一直在努力学习却进展缓慢?我给你的回答是:

1.在你学习的时间内要专注, 假如不专注, 你学习10个小时的质量不如专注者的1个小时。

2.要主动寻求突破你熟悉的领域, 这样才能不断获得新的经验, 持续进步。

3.一开始就要设计可观察的反馈指标。

我推广微信会天天看粉丝的增加量或者减少量, 我对数字指标敏感到让一些人感到奇怪的地步。他们说有必要对数字这么敏感吗?我也不希望每个人都对数字那么敏感, 这让大家压力都很大。但是要出类拔萃, 你不敏感不成。持续地反馈就是一种压力源, 可有几个人愿意持续面对压力?

对于缺乏专注力的朋友, 我有一个训练的小建议, 就是找一个感兴趣的、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也不复杂的事情, 每天坚持做, 然后要求自己每次进步一点点, 比如写日记、练字、跑步。坚持下去就会慢慢培养你的专注力。

“好故事”的对外传播力 第4篇

记得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上大学期间,就读过著名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的《风云人物采访记》,她采访基辛格、阿拉法特、布托等著名政治人物的报道,给我留下深刻印象。1992年我进入新华社对外部开始了我的记者生涯,对人物报道也情有独钟,当年的深刻影响开始显现,只是我关注更多的是文化名人。

如今我从事对外报道已经24年了,至今已采访了近百位文化艺术及科技界名人,作品在海内外报章杂志发表,产生过较大反响,其中《访李政道博士》和《送别冰心》被收入中小学课本沿用至今。

2015年,我将曾经采访过的40位文化名人专访重新补充整理后,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了《大家:40位文化名人采访记》一书。应《对外传播》杂志之邀,结合这本书从挖掘“好故事”的角度,谈谈多年从事人物报道的经验和体会,既是总结,也是分享。

以文学为入口的记者生涯

我的记者生涯是以文学为入口的:我做人物报道是从采访作家开始的,因为我本科是学文学专业的,对现当代作家作品比较熟悉,于是就从采访作家开始。从当初熟悉这些作家的作品,到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作品之外的人生经历,这是记者得天独厚的视角,也是读者感兴趣的话题。

早期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采访,是听说夏衍去世,编辑部派我去位于北京六部口的夏府采访。闹中取静的老北京四合院,灵堂布置在西侧的一间客厅里,菊花挽联,人来人往。望着他曾经坐过的藤椅,我忽然感到自己来晚了一步:为什么没有在他健在的时候采访他呢?尤其是在看了他晚年写的《懒寻旧梦录》之后,更想听听他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可惜„„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决定开始“抢救式采访”――寻访那些依然健在的现当代文化艺术大家。于是,冰心、杨绛、季羡林、端木蕻良„„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很快采访的领域就从文学拓展到艺术、科学和人文。多年后,一个时代的群像,渐渐地清晰起来。

这些人物报道在海外播发后反响都非常好,因为海外读者对这些作家并不陌生,他们很想知道这些作家的近况和完整的人生故事,有些读者读过这些作家写的小说但并不了解作家本人的人生经历,有些读者虽然没读过作品但对这些作家的名字耳熟能详,所以这些文化名人报道刚好满足了他们了解名人背后故事的需求。记得1994年1月下旬我在值班时根据国内报道编了一条《曹禺病重再度住院》的消息,没想到在海外引起高度关注,很多海外报纸都采用了这条消息。于是我马上联系曹禺先生的夫人李玉茹进行详细采访,对曹禺晚年的生活作了更为详尽的报道。1996年12月13日,全国作协、文联大会召开在即,突然传来曹禺去世的消息。他任职文联主席多年,在这个时候突然去世,谁来执掌全国文联充满悬念,也成为海外关注的焦点。凭着之前采访李玉茹建立起的联系,我第一时间赶到设在曹禺家中的灵堂,并再次采访了李玉茹,一篇《文坛巨匠曹禺安然辞世》的稿件迅速向海外播发,中国作家协会机关报《文艺报》也在报眼的位置刊发了这篇报道,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反响。

经常有年轻记者问我,怎样才能写好人物报道?我也曾在新华社对外部做过“人物报道的十大关键词”的业务培训,在高校新闻系也做过“人物特稿采写:别样人生的发现之旅”的讲座。归结起来,我认为人物报道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三点:一是要做足功课,这听起来好像是老生常谈,但在实践中确实非常重要。因为指望在一两个小时的采访中就充分了解一个人是不现实的,所以采访前就必须尽可能找到关于这个人物的各种相关资料,全面熟悉他,并且梳理出采访中提问的线索,做到有备而来;二是要挖掘出故事,好故事不仅能使报道生动,而且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读者常常是因为记住了故事而记住了这个人物,生动、有趣的故事常常能使文章增色不少。所以,好故事的感染力是惊人的,但提炼故事的能力却需要千锤百炼,不妨向电影学习讲故事的技巧;三是要在采访中观察和捕捉细节,这不仅能增加报道的感性元素,使报道更生动,而且有些细节本身就有特别的寓意,它能反映出一些被采访者潜意识层面的东西。

好故事的传播力因其感性色彩而更易打动人心

前不久我在香港采访时遇到一位香港学者,他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关于内地的负面新闻传播得更快?他得出的结论很出人意料:因为这些负面新闻里面有故事,人们在传播故事时格外有兴致,听者也爱听有细节的故事。而我们的正面报道中常常没有故事或缺乏有生动细节的故事。所以,“有故事”的负面新闻比没有故事的正面新闻传播得更快。

这件事让我重新思考“好故事”在对外传播中的作用,换句话说,感性传播相较于理性传播来说更为受众喜闻乐见,这种更加丰富、有趣和生动的传播方式效率更高。

1994年7月,我第一次采访著名画家吴冠中的时候,他刚从巴黎举办个人新作展归来,那一年他75岁,在画界已声名鹊起,但还没有被普通读者尤其是海外读者广泛认知。从跟他的交谈中,我发现他一生中三次到访巴黎:一次是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以中法交换生的身份远赴巴黎,学习3年多后于1950年回国;1989年他在经历坎坎坷坷后再访巴黎,写生一个月后与这座城市依依惜别;1993年11月,吴冠中三赴巴黎,这一次他携“吴冠中水墨新作展”而来,并载誉而归。以这三次别具意蕴的艺术之旅为线索,《吴冠中三度巴黎行》一文被海外多家媒体采用,产生很大反响。较之报道画展成功或平铺直叙画家艺术成就,这样于近半世纪的艺术求索中一波三折的故事,是打动海外读者的关键。

人们的意识活动中感性层面更活跃和直接,因此感性传播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既是价值沟通也是信念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因为被打动的读者成了主动的传播者,他们可以以微博、微信、跟帖等方式展开网络传播。互联网时代的沉浸式传播,使得每个人都既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传播者,换句话说,以往的“口口相传”,在新媒体时代已经升级换代,微信、微博上的发帖和分享,其传播效果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好故事的传播效率自然也更高。

简谈幼儿专注力的培养 第5篇

一、影响幼儿专注力的因素

1.个性对幼儿专注力的影响。 幼儿的专注力受到年龄的影响, 年龄越大, 专注力保持的时间就会越长。 低年级的幼儿注意力可维持2-4分钟, 但是年龄不是影响专注力的主要因素。事实上, 幼儿对于一个工作的专注程度是不同的。 活泼、外向的孩子只能持续一小会时间就不做了, 而平时比较安静的孩子能持续很久。 主动参与型的孩子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自信心, 平时需要引导他们用丰富的材料积累经验, 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工作中进一步培养专注力;内向谨慎型的幼儿缺乏自信心, 需要教师激发他们对活动的兴趣, 不断引导帮助宝宝在工作中树立自信心, 并促使他们反复练习, 而这种练习完全来源于专注力; 精力分散型的宝宝往往在活动中不断变换工作内容, 无法集中注意力, 因此在活动中难以获得成就感, 需要幼儿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与宝宝互动起来, 可以使得注意力得以集中。

2.环境对幼儿专注力的影响。 专注是一个人能高度集中于某一件事情的能力。 对于幼儿来说, 专注力对其一生都有良好影响。 为孩子营造适宜的环境, 每天都让孩子能在活动中自由选择, 自由选择和反复进行是培养幼儿能高度集中于某一件事情的过程。 专注力是孩子最基本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要培养幼儿的专注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在开学初, 幼儿对环境的陌生、区域材料的不适应, 导致幼儿无法专注地进行工作。 教师必须着重于观察幼儿的兴趣与能力, 在细致的观察中评估哪些环境不适合幼儿的专注力培养。 教室中的每一件物品都有吸引幼儿的特质, 教室的气氛如果不和谐、多而繁杂, 且缺少层次性, 就会使得幼儿的专注力不高。

二、专注力需要从小培养

1.培养幼儿的自制力。 现实生活是时时会有外来干扰的世界,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要想维持注意力, 必须具备把注意力和自制力相结合。 培养超常的专注力, 必须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这就要求家长不断向孩子提出适当而合理的要求, 培养并鼓励他们按时完成任务, 把每一件事做完且不半途而废, 如:给幼儿提供其喜好的玩具和物品, 一次操作玩具的地点和时间要固定, 尽量让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2.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游戏能激发孩子的兴趣, 我们应该有选择性地开展游戏活动, 并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实验证实:在游戏中观察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 结果表明, 在游戏中3岁幼儿可以持续进行21分钟, 4岁幼儿可坚持70分钟, 而且是单纯完成任务。 可见, 孩子在游戏中注意力集中程度和稳定性较强。 因此, 我们可以在游戏中培养婴幼儿的专注力, 游戏活动方法很多, 比如:传统游戏让孩子“找回丢失的玩具”:取出几件玩具摆放在桌上, 并教孩子说出玩具的名称和清点数量, 然后趁孩子不注意的时候, 藏起其中的几种玩具, 引导孩子集中注意力去回想和寻找, 这种训练方法还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类似游戏方法。

3.丰富幼儿专注力与交往能力的培养。 在发展创造能力的基础上, 使得幼儿的交往能力得到提高。 如:给球染色, 我们把原有的单独操作延伸成小组式协作, 就是将球同时分给四个孩子, 然后两人一组一起进行染色, 引导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 将不同颜色合在一起, 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随着活动内容的不断增加, 还是要不断丰富此方面的内容, 同时需要由更多的孩子共同配合完成等。 在设计交流活动时, 都在刻意地进行一些变化, 适当使孩子们的专注力和注意力有机整合。

4.把培养兴趣与专注力结合起来。 兴趣是保持注意力的首要条件, 孩子对事物的兴趣越浓, 其集中的注意力越容易形成。 所以我们应注意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从而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儿童在入学后会发现老师讲授的都是自己耳熟能详的东西, 那么, 大多数儿童都会不由自主地注意力分散。 在生活中小孩子做某些事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 对感兴趣的事物却能专心致志, 幼儿注意力直接受其兴趣和情绪的控制。 因此, 我们应该采取诱导方式, 把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与培养专注力结合起来。 如:让小孩子边听故事边看书, 逐渐引发孩子识字的兴趣, 然后使孩子的注意力在有趣的识字活动中得到培养。 幼儿教师可利用课件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因为幼儿对所触及的事物都感到好奇, 孩子们对动态的事物非常有兴趣, 在科学活动中利用一个活动的手偶或一个活动的课件都利于让幼儿产生兴趣。

综上所述, 专注力的培养, 对一线幼儿老师来讲十分重要, 我们既希望幼儿能够上课认真听讲, 更希望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就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实践, 让幼儿的专注力得到提高。

摘要:由于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 因此很容易被鲜明的事物吸引, 很难专注于某件事。幼儿园教育中, 培养专注力的目的是保证给幼儿带来良好而持久的学习兴趣。本文分析了影响幼儿专注力的因素, 阐述了培养幼儿专注力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专注力,影响因素,培养措施

参考文献

[1]张万群.幼儿专注力的重要性及训练探讨[J].广西教育, 2015 (33) .

[2]黄芳.我的专注力谁做主[J].成才之路, 2011 (01) .

找准“学习力”培养的切入点 第6篇

一、充分认识, 定准目标

1.培养学习能力意义重大

学习能力是实现开放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基础, 而传统教育的一大误区就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很多成人不具备科技创新精神, 甚至连自主学习的技能都没掌握好, 这与儿童时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足有很大关系.学校教育不管应用哪种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上都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能力.然而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失衡的比例为15.6%.按此推算, 仅沈阳地区就有5万小学生可能存在学习困难, 需要特殊帮助.这些学生普遍存在着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上课坐不住;记忆某些事物能力强, 对读、写、算记忆力弱;粗心, 写字常缺一笔、多一划, 对部首张冠李戴;不懂游戏规则, 不愿与同学游戏;做事拖拖拉拉、马马虎虎, 书写速度慢, 阅读能力差, 不喜欢读书, 不爱背课文, 学习负担重, 心理压力大以及厌学、调皮捣蛋、不守纪律, 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了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成绩, 而且这些学习力方面的缺失严重阻碍了学生在未来求学之路上的进一步发展.如何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摆脱老师苦、学生累的被动局面, 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与课业、言行所要求的水准相当值得我们共同研究关注.

2.培养学习能力目标明确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会使学生多种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成就学生美好的未来.学习能力是取得学习成效的关键, 即学习能力决定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来源于学习方法.将学习方法运用得愈熟练, 甚至进一步将其内化成为习惯, 不但能提升学习能力, 而且能推升整体能力的层级.所以,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竞争力的高低.对学习有兴趣、有积极性、有自信、有毅力、注意力集中是整个学习能力的生命.因为有向上的追求, 孩子会去学习, 追求本身就可能过渡为兴趣.因为有了向上的积极性, 有了兴趣, 从而产生自信, 产生注意力和建立意志品质, 以此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听、说、读、写、计算、思考等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也非常重要.

所以, 让学生学会学习、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单一的存在, 而是互相的融合, 只有这样, 才能帮助孩子找到适合个体发展的学习方法, 突破学习上的瓶颈, 进而开发学习潜能, 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二、积极行动, 找准策略

学习力中学习能力很重要, 它是指由学习动力, 学习毅力直接驱动而产生的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并用所接受的知识和信息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智力, 主要包括注意力、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相对于学习而言, 它是基础性智力, 是产生学习力的基础因素.注意力是学习毅力的重要指标.培养小学生注意力有助于提高其学习毅力, 从而提升其学习力.所以学习能力的切入点是注意力的培养.

(一) 找出原因, 分析情况.

经专家分析, 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方面:

1.生理原因.由于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善, 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 故而自制能力差.这是正常的, 只要教养得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 绝大多数孩子能做到注意力集中.

2.病理原因.儿童存在轻微脑组织损害、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另外, 有听觉或视觉障碍的孩子也会被误以为充耳不闻, 不注意听或视若无睹.这些情况需要得到专科医师指导下的治疗才能改善.

3.环境原因.许多糖果、含咖啡因的饮料或掺有人工色素、添加剂、防腐剂的食物, 会刺激孩子的情绪, 影响专心度.此外, 孩子的学习环境混乱、嘈杂、干扰过多也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4.家长教育方式.家长可从这几方面自查:父母教育态度是否一致?是否太宠爱孩子, 使孩子缺少行为规范?是否为孩子买过多的玩具或书籍?家庭生活步调是否太快令孩子不能适应?家里的活动是否太多, 无法给孩子提供安静的环境?学习的过程中是否积累了不愉快的经验?孩子是否有情绪上的压力?是否过多的批评、数落孩子?这些因素都会促使孩子形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

5.心理原因.为了引起他人注意, 得到关注, 或者为了逃避父母给予的过重的负担, 便下意识地通过一些行为来达到目的.

针对学生出现的状况, 家校要积极行动起来, 以此形成合力.

(二) 教师训练, 科学引领

1.设置情境, 寓情于境, 学生全神贯注

情境教学在小学课堂中的使用非常广泛.好的情境能够拴住小学生那颗躁动不安的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师生互动中主动地接受和领会教材中提供的信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 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非常重要.

美国的心理学家艾伯特赫·拉别思通过实验认为:一个信息的总效果=7%的言辞+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这说明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表情有密切关系.在教学中, 要使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课堂上, 使学生受到情的感染, 理的启迪, 教师首先要进入角色, 要在深刻的挖掘教材后, 将无声的文字, 通过教师丰富激励的感情, 绘声绘色的语言和朗读, 在学生面前展示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 在线动人的情节, 以吸引学生, 启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 引起他们感情的共鸣.

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 讲到文章的关键部分五壮士英勇跳崖时, 教师入情入境, 幻灯显示当时的壮烈场面, 教者饱满的真情震撼着每一名学生, 在教师的激情点拨下, 英雄的壮举化成学生内心的呼喊, 进而再现了壮士跳崖时的英勇豪迈, 壮怀激烈的豪情.学生全神贯注投入到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中, 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课堂效果非常显著.长此坚持, 学生的注意力也会高度集中, 学习能力也会不断增强.

2.语言激励, 寓传于心, 学生融会贯通

如今“生本教育”已得到各个学校的高度重视, 大家争相讨论研究.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绝不能一言堂.所以对教师在课上的语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教师的语言要善于传情.”教学中, 教师的语言应饱含深情, 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 使教师所讲的课, 所说的道理在学生中引起轰动, 产生师生心心相印的效果.所以, 上课伊始, 教师具有吸引力的语言可使学生尽快产生愉悦的情感, 进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在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激励、幽默的话语, 可使学生精神振作, 劲头十足;在探讨问题时, 教师鼓励性的语言, 可使学生消除紧张情绪, 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使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 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 更好地促进了学习能力的发展.

3.科学训练, 寓动于行, 学生快速发展

课堂上教师循循善诱, 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 使学生快速发展.定点凝视训练, 闪视训练, 快速记忆训练等为学生提高注意力提供了方法.科学坐姿, 科学认读等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打下了基础.在训练中, 要不断地推陈出新, 如果训练单调呆板、公式化, 教条化、老一套, 就会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 削弱学习动机.如在眼部机能训练时, 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训练, 可以把双行扫描、可变扫描、“倒着”阅读—反向扫描、“S”形扫描、圆形扫描、“之”字形扫描、双边引导、垂直波形、简易“S”形这九种方法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学生既不感到乏味, 又锻炼了眼力, 又提高了注意力, 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学生在行为上有了专项的训练, 那么, 在各科教学中也应该加以巩固, 以不断加强学生的注意力, 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可精心设计训练内容.例如:口头的和书面的, 个人的和集体的, 半独立的和独立的, 模仿的和创造的, 课内的和课外的等方式, 这些方式一并采用, 会使学生感到学习的真正乐趣所在.学生在训练中, 眼、耳、手、口、脑一齐开动, 思维处于积极状态, 注意力高度集中, 学习效果非常好.

(三) 家长配合, 双管齐下

1.不陪读可督促

学生在校的学习安排很有规律, 回到家以后, 有的孩子自觉性很强, 而有的孩子则需要家长采取一些办法.而这些办法中, 家长陪读是最不科学的.

正如一位权威人士所说:“有的孩子学习拖拉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更多的则是由于父母过分关注他们做作业, 甚至包办代替所造成的.”大多数儿童教育专家都不赞成家长陪孩子读书, 因为家长总会情不自禁地敦促孩子不要这样做, 而要那样做.这些时断时续的语言刺激, 更易于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同时, 也会让孩子对家长产生强烈的依赖性.

2.不打扰可巡视

孩子们在写作业时, 由于家长要关注作业的质量, 就找出各种借口:一会削只苹果送过去, 一会送一杯开水;一会关照注意保护眼睛;一会提醒多穿一件衣服;一会批评孩子什么不对;一会又表扬孩子现在表现不错.如此这般, 既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 又弄得孩子心烦意乱, 不能专心学习.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许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主要与家庭环境有关.当孩子学习时, 家长一定要保持安静.不要让孩子注意到家长在做什么.如果家长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读书、学习的习惯, 孩子就能耳濡目染.如果家长不放心, 可以用眼睛观察, 发现问题集中处理.

3.不拖延可定时

在孩子做作业时给孩子一个明确的完成作业的期限, 绝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比如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可以不用心, 但你必须在八点钟之前完成作业, 否则, 周末就不能做什么等.培养孩子的时间紧迫感, 慢慢地让孩子形成学习规律.有了明确的任务, 孩子学习时就有了动力, 才能保持紧张状态.当然, 要求孩子学习时, 时间不能太长, 也不能要求孩子长时间做同一件事.这些都是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因素.

4.不打骂可引导

当孩子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时, 不要打骂, 多一些正面暗示, 尽量避免负面暗示, 例如家长说, “我们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我们孩子总是不专心”, 孩子自己说 (或认为) “我不专心”、“我无法专心”等, 都非常不利于好习惯的培养.而家长要培养孩子对提高专心这种素质的兴趣, 主要可以通过让孩子尝甜头、愿景鼓励、奖励措施等方式来增添兴趣, 从而提高专心度.比如, 当孩子按时完成了作业, 家长不但要从言语上加以表扬, 还可以辅助一些别的奖励.同时, 还可以为孩子设定一个假想的竞争对手, 提醒他“谁每天晚上只需花一个小时就能完成作业, 还有时间看动画片什么的”.以此引导孩子走上好习惯的大道.

因此, 找准“学习力”培养的切入点, 科学训练, 家校配合, 学生的的注意力一定能提高, 学习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强.

摘要:学习力培养对小学生非常重要.学习力就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新力的总和.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所以, 培养学生“学习力”的切入点应该是培养学习能力.在学习能力中注意力是学习毅力的重要指标.培养小学生注意力有助于提高其学习毅力, 从而提升其学习力.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分为生理方面的、病理方面的、环境方面的以及家长教育方式方面的.要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 家长和教师都必须做出针对性的回应, 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法和策略.教师的设置情境, 寓情于境;语言激励, 寓传于心;科学训练, 寓动于行等策略为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家长的不陪读可督促、不打扰可巡视、不拖延可定时、不打骂可引导等策略与学校达成一致, 共同促进孩子注意力的提高, 为更好的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服务.

关键词:学习力,学习能力,注意力,科学训练,家长配合

参考文献

[1]林崇德著.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

[2]思维导图/[英]东尼·博赞巴利·博赞著——中信出版社, 2009.4.

[3]给教师的建议 (全一册) /[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2版 (修订版)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6 (2005.6重印) .

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艺术表演力 第7篇

一、舞蹈教学中的艺术性

舞蹈教学中具备一定的艺术表演力, 通过艺术表演力, 诠释舞蹈艺术的原则和目的, 同时舞蹈教学中的原则和目的, 也是体现艺术表演力的基础约束1。

1. 舞蹈教学艺术中的原则

舞蹈教学艺术中的原则, 为培养学生表演力提供可靠的环境, 首先舞蹈教学艺术中遵循创新原则, 以长期积累的舞蹈基础为基础, 利用创新意识形成新型的舞蹈思想;然后是舞蹈的欣赏原则, 舞蹈是表现艺术的形式, 利用舞蹈表演力, 展示舞蹈意识, 同时传递舞蹈中的艺术元素, 最后是舞蹈的积极性, 学生遵循积极原则, 保障舞蹈教学的正常进行, 避免出现舞蹈表演不到位的情况。

2. 舞蹈教学艺术中的目的

舞蹈教学艺术中的目的, 主要是根据学生自身的特长和优势, 采用因材施教、合理创新的教学方法, 既要保障学生在舞蹈学习中发挥自身优势, 又要保障学生突破自我限制, 避免学生的部分缺点影响舞蹈教学的表演力, 进而将学生在舞蹈教学中学习到的舞蹈知识展示出来, 深化舞蹈教学中的艺术表演力。

二、培养学生舞蹈艺术表演力的途径

培养学生艺术表演力是舞蹈教学的主要内容, 根据学生舞蹈表演的实际, 分析提升艺术表演力的具体途径, 体现舞者的表演思想。

1. 培养学生舞蹈艺术表演的思想意识

学生的舞蹈艺术表演意识, 对提高其艺术表演力具备一定的思想推进, 因此教师需通过一定思想意识的培养, 加深学生对舞蹈艺术表演力的认识2。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舞蹈艺术表演思想培养时, 应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到整套舞蹈动作的编排中, 不论是在主题寻找, 还是动作细节方面, 充分让学生感知艺术表演力的成分, 例如:教师在编排民族舞蹈时, 以空灵、寂静为主题, 教师与学生进行集体商讨, 保障学生参与其中, 在确定音乐后, 教师重复播放音乐, 与学生一起编排主题舞蹈动作, 其中所有的技巧动作、小节动作, 都是通过师生合作完成, 让学生体会如何在整体舞蹈编排中体现艺术表演, 进而其在舞蹈表演时, 即可在实质上展示舞蹈艺术的表演力, 通过艺术与表演的思想意识, 展现舞蹈动作的美感, 提高艺术表演的力度和能力。

2. 增加学生舞蹈艺术表演的实践性

在舞蹈教学中, 培养学生艺术表演力, 需通过丰富的实践, 通过多次实践, 保障学生领悟舞蹈动作中的艺术表演力3。例如:教师将多媒体教学方式, 引入到舞蹈教学中, 教师主要通过多媒体中的视频、音乐、图片, 为学生讲解舞蹈动作中的艺术表演力, 首先是视频实践, 教师多次为学生播放视频教学软件, 对其中的小节动作, 进行艺术渲染, 既要让学生掌握动作技巧, 又要让学生感悟其在表演中的艺术, 不论是活泼的主题还是低沉的主题, 都要通过动作表演的淋漓尽致;其次是音乐实践, 音乐主要是渲染舞蹈艺术表演力的氛围, 让学生通过音乐, 迅速感悟舞蹈情感, 教师重点利用音乐中的感情因素, 提高学生对舞蹈的理解;最后是图片实践, 教师主要展示舞蹈艺术家的动作分解, 为学生讲解动作的来源和艺术表现, 在展示舞蹈艺术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表演力。

3. 利用舞台培养学生舞蹈艺术表演力

舞台是学生展示舞蹈艺术表演力的平台, 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中的舞蹈比赛中, 通过个人舞蹈或者是团体舞蹈, 体会艺术表演力的实质, 学生通过舞台能够获取更多的表演经验, 在大量舞台艺术气息的渲染中, 提升舞蹈教学中的艺术表演力,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舞蹈比赛, 学生在备战过程中, 以舞蹈比赛为约束, 提升舞蹈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学生可自行约束自身, 练习舞蹈动作, 重点体现舞蹈中的艺术, 然后将艺术通过动作表演, 无形中即可培养学生在舞蹈学习中的艺术表演力。

结语

舞蹈既是一项艺术, 也是一项艺术作品, 其中艺术表演力则是舞蹈教学中的重点。近几年, 我国舞蹈教学中, 更加注重艺术表演力, 通过艺术表演力丰富学生的舞蹈思想, 体现舞蹈内外结合的意识, 进而提高学生对舞蹈基础的掌握能力。因此, 通过有效的途径, 促使学生在舞蹈教学中的艺术表演力得到提升, 深化舞蹈教学的含义。

注释

11 .李想.试论舞蹈教学中的情感表现力[J].考试周刊, 2011 (20) :45-47.

22 .戴利.谈职业院校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辽宁高职学报, 2011 (02) :26-28.

自主学习: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第8篇

一当下“自主”课堂的若干类型

(一) 动辄讨论型

1.特征:一让自主, 就是讨论;你言我语, 话题旁出;时间飞逝, 难达要目;为求效率, 教师越俎。

2.典型案例:有教师以其建构的“激励—探究”教学模式, 执教《装在套子里的人》示范课———

事先让学生为查明套中人别里科夫的死因设立专案组立案调查, 围绕“案发背景、现场勘查、死者档案、结案报告”四个选题分组讨论, 并要求每组一人执笔写出调查报告 (以上为一节课时间) 。示范课上, 有关“死因” (结案报告) 一项提问六个学生, 答法不一:或说受辱自杀, 或说失恋抑郁而死, 或说死于他杀, 或说死于旧统治的灭亡, 甚至还有饿死于床上之说。显然, 这些答案都未指向文本核心, 教师却均加赞许, 而总结、出示的结果却是:既是自杀, 也是他杀;墨守成规, 因循守旧;沙皇专制, 害人不浅。

3.质疑与剖析。

(1) 质疑:讨论在多大的层面上展开?讨论的质量如何?个别发言代表小组讨论的结果吗?教师的结论是学生讨论中自然生成的真实成果吗?自主学习在真正意义上展开了吗?

(2) 剖析: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接受式学习中, 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求知严重依赖教师;小组讨论, 强势者讲、弱势者听, 学生可能会产生新的依赖, 而且势必加大学生两级分化。说到底, 小组讨论只是一种学习策略, 其实质是建立在个人认识基础上的求同存异, 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而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 在探寻新知的思维旅途上质疑问难, 默知、顿悟, 因此, 自主学习的基本法则应为:能独学不互学, 欲互学先自学。

(二) 放任自学型

1.特点:硬要自学, 表情麻木;左顾右盼, 胡乱翻书;一点两点, 权作应付;正确答案, 且等人抒。

2.典型案例:有“目标导向式教学模式”实验教师执教《台阶》, 这样设置情境———

师:小说三要素是什么?

生:人物、环境、情节。

师:这三要素中哪个最重要?

生1:情节。

生2:人物。

(教师再次询问, 大部分学生答“人物”。)

师:阅读小说应从人物形象入手把握主题。请自定学习目标, 进行学习。

之后, 教师巡视, 学生自学。但几乎所有的学生因不知如何“定目标”而陷入迷茫;10分钟后, 在教师的催促下部分学生开始在笔记本上自写“学习目标”:指出所用描写手法, 总结人物形象;或概括主要事件, 分析人物形象。但因不知什么是人物形象再次陷入“混沌”, 直到下课, 90%的学生基本没有展开对《台阶》一文的学习。

3.质疑与剖析。

(1) 质疑:学习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吗?教师放弃指导与讲解就是引导自主学习吗?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如何“扶正”自身?

(2) 剖析:自主学习≠自己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处于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转变的过渡期, 思维依赖性比较强;其心理正处于由依赖走向独立的“断乳期”, 自我控制力较弱。因此, 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必须以教师适当指导、管理为基础, “一手轻扶”地引导学生学, 而非以往“双手紧抱”地教。然而, 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误解, 当下的课堂教学常见弱化教师作用的现象, 教师或游离于学生学习之外, 成为课堂的旁观者;或镶嵌在学习环节之间, 成为环节转换器, 而学生的所谓“自主学习”却因得不到教师必要指导而走向庸俗化、肤浅化。

(三) 环节控制型

1.特征:一环套一环, 学生难自专;读书便读书, 训练便训练。没有思考度, 更无能力显;学像木偶动的, 教像流水线。

2.典型案例:某“先学后教”教学流派的小说教学模式———

环节一:指名学生读课文 (先学) , 大家正音, 扫除生字词 (后教) ;

环节二:让学生边读书, 边分段并写大意 (先学) ;之后更正、讨论 (后教) 。

(1) 交流各自分段的方法:如果当出现种分法, 则请学生各抒己见, 说明“为什么”。特别注意某一节或几节该属上段还是下段, 大意归纳的“对不对”。

(2) 交流全文段与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厘清写作顺序 (文章线索) ;举一反三, 说说阅读和写作时该如何应用。

环节三:让学生思考文章中心、人物描写或环境描写、直接描写或间接描写。

3.质疑与剖析。

(1) 质疑:小说文体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每一篇小说的教学内容都一样么?在既定环节/内容下学习, 学生的自主性有多大?学习积极性有多高?

(2) 剖析:自主学习反对机械操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需要构建必要的“学习程序”, 包括基本的学习方法、步骤及环节等, 但必须遵循认知发展规律及学科教学规律, 根据不同文体的内容特点, 指导学生披文入情、探疑问难, 多角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分析能力及高尚的审美情趣。如果将丰富多彩的文本嵌入同一模式, 学习失却获取新知时应有的新奇感、愉悦感、满足感, 不但学习的自主性难以发挥, 连学习的积极性也难以持久。

(四) 学生讲课型

1.特征:自习课上忙, 科科导学案;多有做不完, 回去再加班。课堂做展示, 我讲你来评;是否学得透, 谁也说不清。

2.典型案例:某“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诗歌鉴赏示范课———

教师课前把“诗歌鉴赏导学案” (由教师编写, 上列有关诗歌鉴赏知识、方法、例题) 发给学生, 学生课外做导学案, 课上学习小组简短讨论、推选发言代表, 小组代表分别讲解导学案上的题目, 形式上还有小组成员的补充、评估小组的评价等。

3.质疑与剖析。

(1) 质疑:学习由教师总结好的内容 (方法、规律) 算得上自主学习吗?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学生讲与教师讲有区别吗?而单就讲解来说, 学生能比得上老师吗?

(2) 剖析:自主学习反对变相灌输。自主学习的相对概念是“他主学习”;“他”主要指灌输式教学中的教师, 其以知识所有者的身份掌控教学的主动权, 学生只是吞咽知识的机器。从表面上看, “学生讲课型”教学模式由学生掌握话语权, 学生自己“看”、“做”、“说”、“讲”, 但能“说”会“讲”的学生往往是个别强势学生, 其他学生则仍是沉默的大多数。因此, “学生讲课”不仅占用多数学生领会、识记知识的大量宝贵时间, 使其不能在真正意义上展开学习, 还极容易造成学生两极分化, 使部分学生 (包括学习好的学生) 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另外, 学生的“讲”一般都难达教师水平, 不及教师“灌输”。这又何谈实效?徒然热闹而已。

二、建构真实的“自主”学习课堂

(一) 端正自主学习的认识

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实质是学习权利的移交, 即由教师的绝对掌控转为学生当家做主。在这个过程中, 由于受认识与实践能力制约, 总会有一个或短或长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既摆脱不了旧学习方式的影子, 又初显了新学习方式的特点, 真可谓著西装戴草帽———不伦不类。当然, 以上所列举的种种现象均属课堂教学改革新旧交替阶段的必然产物和破旧立新的必然过程, 无需惊诧, 但须及时纠正。

作为一种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指在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及教师的指导下, 学习者根据自身条件进行自主学习并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其间, 被“抱”惯的学生要学会自己走路, “讲”惯的教师要主动放权, 这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教师具备优秀的专业素养与调控能力;二是学生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与自学品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师专业素养最灵敏的试金石, 也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大的价值体现。

(二)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当前情况下, 培养学生的学习力须着力于以下三个方面。

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力。

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高的人自身期望值高, 敢于迎接挑战并通常能取得成功。从学习的角度讲, “自我效能感”就是学习自信力, 即学生相信自己具备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学习自信力必须具备三个支撑点。

(1) 良好的知能结构。奥苏伯尔说, “智”是由学生的认知结构构成的, 智育的目标就是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良好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在遇到新的学习任务时能够从认知结构中获取可利用的知识。因此, 塑造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力的首要任务。为此, 应建立这样一套教学策略:在学科学习之初, 为学生厘清学科知能体系、模块或主题知能体系, 让学生头脑中有一张清晰的学科知能图;在章节学习之前, 找到学生学习的起点, “以其所知, 喻其不知, 使其知之”,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凭依;在学习之后, 让学生及时总结, 将所学新知纳入知能结构并进行有效的迁移强化。新的教学论认为, 学生的起点往往决定教学的成败, 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 为学生学习搭建脚手架, 是建造学生认知结构的关键。

(2) 适当的学习方法。教育家陶行知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而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就是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并创造机会让学生灵活地运用学习策略, 即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之所以然, 明晰学什么、为什么学、如何学、何时学、何处学等一系列获取知识的问题。促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可以从两点入手:一是典型示范, 将某类知识的学习过程进行慢镜头处理, 让学生清晰地观察、体认获取新知的过程, 获取间接性经验, 从而闻一知十, 进行类推性学习;二是善于引导, 唤醒学生的原有认知及认知渴望, 促其进行积极思维而使学习成为主动吸纳、内化的过程, 从而自然生成学习规律、方法。

(3) 充分的被信任感。德国教育家博尔诺夫认为, 信任这种师生关系对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的意义, 它是一切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础。相信学生, 真诚地鼓励学生, 是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力的前提。但鼓励并不是一味肯定, 而是有所肯定的鼓励、有所引导的指正和有所启发的评议。

良好的认知结构与适当的学习方法是自主学习的物质基础, 也是学生学习自信力的主要源泉, 实践证明, 学习自信力强的学生不仅会学、能学, 而且乐学、尚学;学习自信力弱的学生在学习面前往往显得冷漠、无措、被动, 这是自主学习状态下学生两级分化的根本原因。因此, 要特别关注并充分信任、帮助学习自信力不足的学生, 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2.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调查显示, 高达八成的中学生认为学习是痛苦的, 因此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自愿地投入学习并愿意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因此,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将成为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重要任务。激发学生学习驱动力, 主要有三种手段。

(1) 目标激励。目标设定理论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 它能把人的需要转化为动机, 再由动机支配行动从而达成目标。其中, 所设目标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必须拥有目标知情权, 即清楚目标是什么及用什么行动才能实现目标。这既要求目标清晰具体, 也要求学生参与目标制定。学生参与目标设置有助于其理解目标因而更易达到目标, 另外还能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从而激发学习动机。二是学生必须拥有目标认可度, 即认为目标能够达到且达成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所制定的目标合理、合适、合情:“合理”指合乎个人需要及社会需要, 即基于课标制定目标;“合适”指合乎文本的核心内容, 即基于文本的教学价值制定目标;“合情”指合乎学生认知发展阶段, 即基于学情制定目标。

(2) 思考激励。没有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 但对学生来说, 一味地强调兴趣是肤浅的, 没有哪个学生对每一学科都有兴趣, 兴趣的养成主要来自学科内在的吸引力, 吸引力之大莫过于思考力, 思考意味着好奇、探险、惊喜。所以, 学习内容具有思考性, 是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并保持持久性的引擎。这就要求教师做到:深入文本, 找准文本的核心价值, 针对文本核心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参与学生的思考活动并进行启迪性指导, 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质疑, 促使其不断深入思考。

(3) 评价激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人生而具有自尊的需要, 这种需要能够强烈地激发人们为所做的事情付出行动。因此, 教师应借助评价来满足学生由学习带来的成就感、荣誉感, 从而促其热情而持久地投入学习。一是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根据客观情况与主观需要来制定学习目标, 并因之拥有为目标负责、为自我负责的责任感;二是师生要共同制定适当的课董学习目标,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够取得进步、从而产生学习的愉悦感;三要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 开发评价工具, 制定评价标准, 查找学情以采取补救措施等;四要及时评价, 经常评价, 制定多元评价规则。

3.打造学生学习的合作力。

调查显示, 学生喜欢学校的第一理由是“同学之间关系融洽”, 达到43.9%。民主、和谐、团结的学习气氛能够使学生产生心理安全感, 从而轻松、自在地投入学习, 并乐于表现学习才能, 敢于展示学习成果。促成这种学习气氛的核心元素是合作, 而合作不仅是一种能力, 更是一种品质, 它需要教师智慧地启发、引导、培养, 建立学习型团队是当下培养学习合作力的重要手段。所谓学习型团队, 就是根据性情、爱好、特长、成绩等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织在一起, 推选核心人物, 制定团队及个人的目标、计划, 合理分工, 各有职责。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 设置个人价值卡。让学生将自己包括特长在内的强项、短板, 以及愿意做出的贡献和希望得到的帮助等情况填写清楚, 作为入队的名片, 以此表示与团队成员合作的诚意与信心。

(2) 建立奉献档案。由团队共议、专人记录团队的每个成员每天为团队所做的贡献, 其中包括课堂讨论态度、发言质量等, 以此奖励乐于分享的行为, 激励处于弱势的学生发挥才能, 提高学习质量。

(3) 制定奖励制度。采取分级、分类奖励制度:从多个方面制定奖励措施, 班级奖励只对团队不对个人, 团队奖励对成员分别分项奖励。

(4) 推选核心人物、制定目标计划也是打造学习型团队的重要手段。学习型团队的建立, 既能使每一个学生建立了组织归属感, 又能够敦促每一个学生确立为团队而努力的荣誉感, 从而促使每一个学生积极而自信地为学业进步而努力。

自主学习方式的提出, 是教学理念进步的体现, 它促使我们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 由关注教学形式转变为关注学习本质, 由关注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关注课堂教学效益, 这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也是难得的机遇。在培养学生学习力的同时, 培养教师自身过硬的教学力, 应为当前教改形势下教师正确的选择。钱理群先生在《我的教师梦》中指出:教学是一种双向激发的生命运动, 教师在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力, 促使其自主学习的同时, 也受到学生学习力的激发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力, 教与学双方都达到一种真实的精神与能力的提升。这是教学的美好境界。

参考文献

[1]盛群力.21世纪教育目标新分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8.

培养提高菜园土地力的措施探讨 第9篇

1菜园土的特性

菜园土是城市、工矿区、村庄附近长期栽培蔬菜而高度熟化的农业土壤。它是在长期精耕细作和种植蔬菜等园艺作物的过程中形成的。在长期栽培蔬菜的过程中形成的。在长期栽培蔬菜的过程中, 由于蔬菜生长期短, 收获量大, 施肥量多, 灌溉量大, 而且不断进行菜- 菜轮作、菜- 粮轮作、菜- 棉轮作等耕作技术, 使水、肥、气、热的状况不断改善。菜园土与一般大田土壤相比, 有以下特点。

1.1熟化土层深厚, 腐殖质和速效养分含量高

菜园土耕作层一般在15-25厘米, 而熟化土层往往在30-50厘米以上。由于长期耕作和灌溉, 一部分细土粒随土壤下移, 从而形成具有良好托水、托肥作用的黏化的心土层, 可以长期充分地供应养分和水分。所以说菜园土有保水、保肥的特性;由于菜园经常施入优质肥料, 使菜园土富含蔬菜需要的各种养分, 有较充足的有机质。腐殖质的含量随蔬菜种植年代的延长而增加, 悠久的老菜园土腐殖质的含量高达4%-6%, 菜园土的速效养分含量也明显高于一般大田土壤, 种植蔬菜年代越长, 其含量越高, 而且上下土层养分含量的差异变小。菜园土均匀而油润, 多呈灰黑色。

1.2土质疏松, 生物活化作用强烈

菜园土结构良好, 手捏时碎成团粒, 搓时柔和而易松散, 适耕性好, 耕作效率高, 质量好, 作物易于从中吸取所需的养分和水分。从菜园土壤剖面看, 突出的特征是蚯蚓及其活动产物- 洞穴及粪粒显著多于粮田, 40厘米以内的熟土层中最多, 几十平方厘米即有一穴, 而粮田则几百平方厘米才有一穴。

1.3土性温暖, 保湿、保水性能好, 抗旱力强

由于菜园土腐殖质多, 土壤结构好, 通气性和渗水性良好, 感温快, 保温好。北方的菜园土, 冬季冻结比一般大田土壤晚, 而且结冻深度较浅, 早春一般大田土壤解冻早;土壤保水性强, 能渗水又保水, 既耐旱又耐涝。菜园土田间持水量一般比大田高20%-30%。耕作层下具有适度发育的犁底层, 较为紧实, 保水保肥性能好。

1.4微生物活动旺盛, 土壤活动性强

菜园土在熟化过程中, 微生物总量显著增加。如北京市郊调查, 在20厘米土层内的菜园土中每克土含微生物总量达3万个以上, 比一般大田土壤高1.5-2倍。土壤中的固氮菌和磷细菌、氨化细菌都有所增加, 而硝化细菌减少。

由于菜园土具有以上特点, 所以适用于种植蔬菜, 并易获得高产稳产。

2菜园土对蔬菜有什么影响

2.1蔬菜所需营养元素需要

蔬菜要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 必须吸收的营养元素有16种, 即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锰、铜、锌、钼、氯。在这些必须的营养元素中, 碳和一部分氧是蔬菜从空气中取得的, 氢和另一部分氧来自与水, 其他营养元素则来自于土壤。只有豆科植物还可以从空气中获得一部分氮素, 非豆科植物所需要的氮素, 只能从土壤中吸取。所以, 土壤不仅是植物生长的场所, 而且还是植物所需养分的主要供给者。同时, 好的菜园土应是土壤结构好, 质地疏松, 通气性好, 保水保肥能力强, 水、肥、气、热协调, 能够满足蔬菜根系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与养分。

2.2肥力水平不同

由于各地菜园土的熟化程度不同, 其肥力水平也有差异。据研究, 福建的水稻田土发育成菜园土, 是经过了从黄泥田 (水稻田的一种) 演变为乌橘土 (新菜园土) , 进而演变为乌土园 (老菜园土) 。黄泥田土质黏结, 有机质少, 耕性极差, 种一二年蔬菜后, 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了变化, 雨后或灌水后也不板结, 保水、保肥能力逐渐增强。

2.3土壤理化程度不同

随着蔬菜栽培历史的延长, 菜园土的理化性状不断地变化, 一些接近城区的老园田土, 经过四五十年以上的培肥, 其营养全面, 通透性良好, 土壤中的固相、液相、气相比例合理。固相占50%, 其中有机物占5%;液相占20%-30%;气相占20%-30%, 除莲藕、慈姑等水生蔬菜外, 大多数蔬菜对氧的需要量很大, 缺乏氧气会引起根系活力减弱, 甚至腐烂。因此, 土壤的团粒结构也很重要, 总孔隙度应占55%以上。在这种土壤上种植, 可以获得高产质优的蔬菜。不同质地的土壤, 对蔬菜的生长及施肥措施也有很大影响。黏质土肥力较高, 但排水透气性差, 需要多施有机肥进行改良。壤土肥力高吗, 排水及透气性好, 适于多种蔬菜生长。沙土排水好, 易于提高地温, 但保肥性差, 需用粘质土进行客土, 以改善土质。

2.4菜园土培肥保护的需要

随着城镇、工矿区的发展, 老园田不断被占用。同时由于城市垃圾、污水、粉尘等的污染, 使菜园土壤的物理性状明显变坏, 耕作层土壤分散度显著加大, 破坏了团粒结构, 土壤渗水速度加快, 保水、 保肥能力降低以及病虫害的蔓延, 致使蔬菜的产量和质量下降。因此, 要特别注意对菜园土的培肥与保护。

3提高菜园土的地力有哪些措施

培育菜园土, 一般是采取边利用, 边培育的办法, 需经过一个精耕细作和集约经营的过程。

上一篇:院前救护下一篇:检修与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