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汽车定制

2024-09-23

大规模汽车定制(精选9篇)

大规模汽车定制 第1篇

汽车产业的发展反映了一个国家工业水平。在我国加入WTO以后, 我国的汽车行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国汽车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例如: 技术创新能力弱、服务水平较差、管理水平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汽车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纵观国际汽车发展历史, 从福特式生产到丰田式生产, 汽车的生产方式在不断的进步。

汽车产业发展到今天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 在人们最求个性化的时候汽车企业如何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 汽车企业如何应对灵活多变的市场; 汽车行业在进行合并或整合后如何实现规模效益递增并使之持续等。这些问题关系着汽车企业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的成败, 也是今后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 大规模定制在汽车企业中的应用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汽车企业中实现大规模定制有利于汽车企业在设计上的快速反应。有效地提高生产线的柔性, 实行柔性化生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信息集成程度, 有利于企业战略准确、快速地实施。这种方法可以说是企业竞争中的重要手段。

2 大规模定制概述

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都对大规模定制进行了阐述和研究。1993 年Joseph Pine II对大规模定制进行了完整的描述, 此后大规模定制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的一个热点研究问题。Beaty系统地总结了大规模定制有效实施的六种内部与外部因素, 即多样化的客户需求、企业对市场外部环境的适合程度、完善的产品价值链、现今的产品制造技术、产品的可定制性、组织内的知识管理。国内的祈国宁等人在结合传统成组技术和新型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网络的大成组技术[1]。Tseng和Jiao认为“开发大规模定制的主要技术挑战是能够用一种方法同时实现三个方面的能力: 通用性、产品平台、集成产品开发。Zipkin认为“大规模定制方式需要三个基本条件的实现: 高度的柔性生产技术, 精确传递客户需求的系统, 有效的直接面向顾客的物流系统。”

大规模定制具有如下主要特征[2]:

1定制产品具有多样性;

2以相似性、重用性和全局性作为大规模定制的基本原理;

3以产品的模块化设计和零部件的标准化和通用化为基础;

4以供应链为基础整合企业的生产能力, 满足生产需求;

5以满足顾客需求多样化和实现规模效益降低生产成本为目标。

虽然不同的行业在具体实现大规模定制上有一定的差别, 但从总体看, 实现大规模定制的关键因素主要有快速设计、柔性制造 ( 服务) 过程、快速及时的订单处理与跟踪、整合的信息系统和完善的物流系统。本文将在后面分别对汽车企业在生产系统、信息系统、物流系统等方面如何应用大规模定制过程中来阐述。

3汽车制造企业实施大规模定的条件

3.1高效地获取顾客信息

汽车生产企业要想实行大规模定制, 必须具有迅速获取消费者定制需求的能力, 也就是说能够获得市场信息。这是大规模定制实施的一个前提。在获取消费者个性需求的信息时, 应该抛弃或改进传统的低效率的方式。例如, 生产者和消费者面对面地交流、电话询问等。这种方式存在效率极低、信息非结构化、面向对象比较窄等缺点, 从而不适合大规模定制方法在汽车制造企业中的应用。为了让用户满意, 同时保持大规模生产带来的低成本和高效率, 长期以来人们进行了多种尝试, 包括进行市场细分, 不断吸收用户反馈, 设计可调整流水线和运用自动控制技术等等。但是这些方法和尝试都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原因是每个用户都太特殊了, 要让产品做到“完全适合”、“为你定制”, 用户和企业之间必须有不间断的迅速地“一对一”地信息交换。随着网络的普及, 汽车制造行业在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完全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即建立本公司自己的客户交流平台, 或是可以外包给专门电子商务公司。通过在公司网站上提供面向顾客需求的辅助顾客订货系统来获取用户定制产品的信息。

在建立这个平台或系统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3]。第一, 汽车制造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来设计。例如, 在给顾客预订汽车配置中给自己企业具有长项的部件或方法设立较大的柔性指标。顾客订货的总体柔性指标设立上线, 把交货期与预订产品柔性建立关联等。依靠这样相对的限制来发挥自己的特长, 尽可能的满足顾客特殊需求的同时来尽量降低成本。第二, 交互体验要达到用户满意, 即能够满足各种顾客的使用需求。这也是企业能够获取全面、准确信息的前提。第三, 平台的建立与公司后台的数据库进行完全的链接。公司某些库存信息可以面向用户, 以此来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3. 2 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完全信息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快速变化面前, 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库存的风险。这种风险体现在: 客户的个性化要求, 它导致企业的成本急剧增加; 技术的快速进步引起新生产的产品性能的阶段性提升, 导致原来库存的产品自然淘汰货降级, 失去市场流通的利润价值, 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有些产品随着库存时间的延长, 产品性能会降低, 产品有可能损坏而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由于快速变化带来库存风险, 汽车制造企业应该利用先进的ERP系统, 进一步提升信息管理水平, 利用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同时更要注重优化企业的流程, 强化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观念。

此外还要加强销售方与汽车生产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生产过程信息反馈方面与实际加工方面之间的统一都需要汽车制造企业来着力解决。同时, 柔性制造是一种拉动式生产制造的概念, 它从客户订货需求出发, 统计市场需求情况确定应该生产的产品形状、颜色、数量、材质等有关信息。应加强对于如何让物流实现与信息流的协调配合的研究, 这是汽车生产企业实行大规模定制的关键。此外确定紧后工序需要的紧前工序完成的时间、数量, 以及各工序与零件供应和总装部门之间的时间要求, 以此来保证生产的准确与合理。其流程如图1 所示[4]。

3. 3 敏捷的供应链

大规模定制要求企业必须细分目标市场, 准确把握顾客个性化需求特性, 并将顾客定制的产品进行离散模块化, 形成标准化的产品组件, 然后完成最终产品的快速组装。在此过程中, 模块化零部件便于按不同要求快速重组, 实现了产品多变性和零部件标准化的有效结合。通过高效的信息平台来获取消费者的信息, 整车企业根据这些信息, 在动态决策信息系统支持下快速做出生产部署。这些部署通过电子订单迅速传递给原料供应商和组件供应商, 供应商进行准时化供货并由整车制造企业完成最终产品的组装。在装配之前, 需求是平稳的, 所生产的零部件也标准, 适宜采用精益生产方式; 而在装配之后, 需求是可变的, 最终产品也是多变的, 应采用敏捷供应的方式。这样, 整车企业就可以利用快速反应能力且具有弹性的供应链体系来实现大规模定制生产。汽车大规模定制下敏捷供应链的运行模式如图2 所示。

传统的汽车制造企业要成功实施大规模定制, 在供应链管理中处理要运用高效的工具与方法外还应该树立以下这些思维意识。

首先, 树立合作共赢意识[5]。在传统生产模式下, 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竞争关系而不是合作关系, 这样只能达到供应链的局部最优而非全局最优。在大规模定制方式下, 由于多变的市场需求、快速的市场反应, 使得单个企业无法独自应对, 只有各节点企业之间密切合作才能满足顾客需求。供应链上各个业务伙伴结成目标一致、相互信任、资源共享的战略联盟, 才有利于合作关系的长期发展。

其次, 供应链上的企业应当建立协调激励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在敏捷供应链中, 各节点企业在战略上是相互合作关系, 但各个企业的本身利益不能被忽视。所以, 必须建立多方都认同的利益分配机制, 使供应链中的所有合作企业都能获得相应的回报。如在原料和组件采购价格上, 企业与供应商应在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价格政策, 对于不同级别的供应商给予不同的价格优惠, 对同样的供应商也可视经营情况给予不同对待。同时, 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 这给供应链的运行带来一定风险。因此, 必须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来确保供应链上企业的共同生存与发展。

再次, 建立知识共享机制。大规模定制旨在快速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 这实际上是要求供应链应当具备创新发展能力。为此, 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既要形成协同合作, 也要注重竞争效率。要在供应链里营造一种良性竞争氛围加速显性与隐性知识在合作企业间和企业内的传递、吸收和创新过程, 以提高供应链整体学习创新的能力。

3. 4 柔性化的生产系统

3. 4. 1 大规模定制下的产品设计

面向大规模定制的设计是采用并行流程并且围绕产品族进行设计, 以期望满足客户需求。这种设计方法的目标是在产品设计的早期阶段进行整体概念设计的同时考虑范围经济性和批量经济性。其重点是建立合理的产品族结构, 同时完成一组产品的设计而不只是一个产品。为了有效地实现大规模定制, 设计时就要捕捉并定义个体客户对产品的需求, 设计过程必须从传统的设计制造集成扩展到销售服务等部门。为达到目标传统的设计流程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6]:

1产品开发与快速设计分离。产品开发阶段对企业的客户群进行定位。分析已拥有的客户需求预测未来的客户需求建立相应产品族结构。形成完善的变型机制快速设计阶段在产品开发阶段的基础上以产品配置器为主要工具。完成产品的定制设计, 快速响应随时到来的客户需求。

2工作流程并行工程是基于时间竞争前提下提出的。它是能缩短产品设计时间提高竞争力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产品设计制造等领域活动的并行推进来缩短产品的开发时间。为提高设计速度并行、也为大规模定制设计所需要并成为大规模定制设计安排流程的重要一环, 而并行范围进一步扩展到产品的销售和服务等领域成为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并行。

3加强流程间合作。产品族结构不能满足客户需求时就需要进行定制设计。流程的合作有利于尽快产生设计思想。企业如果存在不同的产品族, 在产品族的开发阶段应加强流程之间的合作。在产品的模块划分和零部件设计中取得一致, 尽量采用相同的设计成果。促进设计成果重用, 增加可同时制造的零件数量, 形成批量经济性。

3. 4. 2 大规模定制下的柔性生产计划

1具有柔性的综合生产计划。汽车企业在制定综合生产计划时要把实行柔性生产思想加入到主生产计划当中。考虑企业资源和市场需求时要具有针对性的来放宽部分的需求预测。在制定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产品内容、产出量、库存投资等问题的时候都要充分考虑实行柔性生产对于这些方面的影响。

2具有柔性的主生产计划。一个有效的MPS是生产计划对顾客需求的一种准确反映, 它在有效利用企业各种资源的基础上协调生产计划与市场需求, 实现生产计划中所表达的企业经营目标。要实现生产计划的柔性, 首先要进行MPS的柔性化。改变其针对单一产品制定生产计划的缺陷, 应用产品族预测计划首先对产品族进行MPS的编制, 获取通用件的需求信息, 然后再对通用件进行MPS。

产品族是指以可选通用件为基础。通过添加个性的定制件, 以满足不同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一组相关产品。应用定制产品的相似性原理将多样化的产品划分为不同的产品族, 然后对产品族进行生产计划, 最终获取产品族中通用件的需求信息。然后, 根据产品族预测计划得出的通用件需求信息来制定通用件的MPS。

4 总结

随着技术进步与管理方法的改进。大规模定制在世界范围内改变着汽车行业传统的生产制造模式。当代汽车行业的消费者对于个性化、品质化的追求要求汽车制造企业在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的同时, 还要保持较低的成本和较短的交货期。这对汽车制造企业来说是一个挑战, 也是一个前进的方向。本文针对汽车制造企业应用大规模定制进行了探讨。简要介绍了大规模定制。同时, 实施大规模定制时, 汽车制造企业在管理、信息、物流、制造等方面如何应用进行了相应的说明。

摘要:文中对大规模定制进行了简要说明。提出了在汽车制造企业中应用大规模定制的方法。对汽车制造企业在应用大规模定制时的信息获取、物流、制造系统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汽车,大规模定制,柔性制造

参考文献

[1]翟丽丽, 王欢.面向大规模定制的柔性生产计划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2, 29 (7) .

[2]曾敏.大规模定制关键问题的建模与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11.

[3]邹晓东, 周国胜.大规模定制:竞争优势、实现条件和基本策略[J].工业工程, 2003, 6 (4) :9-11.

[4]陈申.略谈汽车企业柔性制造物流系统[J].汽车工业研究, 2010, 9:40-43.

[5]尤大鹏, 马少辉.大规模定制下的汽车供应链研究[J].物流技术, 2007, 26 (2) :131-134.

中国企业大规模定制之路 第2篇

难道真就没有一种既强调利润又能创造市场规模的营销模式么?答案是否定的。在当今经济大背景条件下,国内企业如能实行“大规模的定制”的模式,则企业既能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又可同时获取远高于同行业竞品的利润。

一、大规模定制模式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任何一个伟大的企业和品牌的兴衰荣辱都是和时代的社会需求休戚相关。在商品极其缺乏的物物交换时代,每一个人的需求都是建立在彼此需要的基础之上,但面临的难题是这种能满足需求的产品极其稀少,消费者欲求而不得;在商品匮乏时代,新产品的竞争将成为商业的最主要形态,这个时候,正如富兰克林所说,“只要你发明一个更好的捕鼠器,你的家将门庭若市”,这时,企业可以凭借“一招先”,即“吃遍天”;而在产品异常丰富的竞争时代,“好酒也怕巷子深”,你可以独树一帜,与众不同,但前提是你必须首先要让消费者从众多的产品中发现你,这时,广告传播和创意策划就成为主流;而当产品进入极度过剩时代的阶段,好的品牌不仅仅要让消费者能找到,还必须要对该产品具有忠诚度和信任度,形成连续性购买,于是品牌就成为所有企业持续经营的命脉。所以,对于当下的企业而言,选择什么样的模式以适合企业所处时代的消费者的需求将决定一个企业的现在和未来。

可是,纵观我国大多数企业,尽管他们大都雄心勃勃,具有极强的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但遗憾的是这些企业都是随着历史的大潮应运而生的,很多企业都没有经营的经验,更谈不上产品的定位和企业的销售模式选择。当然,凡是存在都是有道理的,这些企业能在如此竞争条件下脱颖而出也反应出他们都是符合历史的发展潮流,但是,他们没有料到的是,我国国内市场发展速度如此之迅捷,以至于在他们刚刚适应了产品异常丰富的竞争时代,还没有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完全准备好就不得不去面对这产品过剩时期的提前到来。

在这个时期的典型特征表现为,社会产品严重过剩,消费者需求千奇百怪,细分市场越来越多且越来越窄,此时的消费者已经不再为买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发愁,但却面临如何的与众不同,如何的标新立异,如何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而苦恼。在这种社会大背景和需求的前提下,企业该如何应对,怎样才能既满足每一个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需求以获取额外利润,又能满足企业生产规模降低成本需要的“大规模定制”模式就成为无数企业既爱又恨的话题。

从当前市场环境看,既有牺牲数量定位高端攫取超额利润的销售模式,如汽车行业的奔驰宝马、皮包行业的LV、服装行业的范思哲、日化行业的欧莱雅等等,又有定位于以低价格甚至超低价格销售,企图消灭竞争对手,以超级规模支撑企业发展的销售模式,如家用电器界的格兰仕、零售业中沃尔玛等等。有趣的是这两种模式都在业界呼风唤雨,纵横捭阖,而日子最难过的莫过于那些既没有超额的销售利润又没有足够的市场规模作为支撑的企业,这些企业若走价格“上天”之路是遥不可及,若走价格“贴地”之术自身又难以承受。这部分企业将何去何从?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些既没有品牌优势,有没有规模优势的企业需要走差异化的路线,但差异化绝非一个产品的差异化定位,也非渠道的差异化布局,而是建立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这条价值链条所有环节的差异化,也即这部分企业要解决的问题是既要有足够的利润又要足够的规模,这样,在当前产品过剩时代条件下,基于消费者需求基础上的大规模定制的运营模式将成为企业必然的选择。

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企业大规模定制的难言之隐

并不是国内诸多企业没有认识到这种趋势,相反所有的企业都恨不能立即投身到这个行业中去以此赚取超额利润,但大多数企业面临的难题是倘若走定制化之路,固然可以带来可观的利润,但从目前诸多高端产品领域看,有三道坎需要去面对。一是品牌历史沉淀和积累,二是为品牌诉求的大规模宣传费用投入,三是消费者的规模需求,

这三关过不了,即使采用这种营销模式也是自寻死路。倘若走规模化生产之路,势必又要沉陷于价格战的泥潭而游走在“刀锋般”的利润边缘,甚至无利可图。这样,企业又再次面临本文之初提到的困惑无数企业家的命题,“是要规模还是要利润”?

倘若在过去的经济环境,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要想提高利润势必要有足够的价格空间,而按照经济学规律,价格的提升势必又带来销售数量的减少,怎么可能做到既有丰厚的利润回报同时还有可观的销售规模?这是企业大规模定制化面临的第一个关于企业营销战略模式选择的难题。

其次,因为产品定制化本身需要企业对消费者需求及时的响应,而消费者的需求是千变万化并难以琢磨的,甚至在某些领域会出现单件品定制的情况,比如名人服装品、首饰品等等,这就为企业的快速响应提出了难题。当然单纯从价格角度来考虑,也许这单件产品收益不菲,但从企业规模化生产角度来说,企业因追求单品的超额利润而丧失在同等时间内因规模化生产所带来的巨大机会成本的损失却是难以估计的。因为,在当今浩如烟海的产品序列中,倘若没有规模,那么市场的投入、市场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影响力有可能将逐渐丧失!所以,如何能将客户需求标准化,如何能将产品标准化将成为企业大规模定制的前提。

最后,产品大规模定制化对企业自身的运营带来新的冲击和挑战。如果说过去的营销模式大都是建立在以企业自身所销售产品的基础上的话,那么基于大规模定制基础上的运营模式则是真真切切建立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营销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从客户需求采集获取开始,直到客户的购买和服务过程中都是基于“让客户满意”的销售理念。这种新的理念是和传统单纯依靠企业生产什么就销售什么的理念,以及常规的被动式客户服务都截然不同,这需要企业从研发、制造、销售、服务诸多环节的强大供应链体系作为大规模定制模式的基础。

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大规模定制这种营销模式仍然是“水中月,镜中花”遥不可及。

三、“不是学不了,而是不想学”,大规模定制的要素和策略

有种观点,意思是说大规模定制是学不了的,如果大规模定制已经成为某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话,那么该企业的这种模式是很难以复制的,比如电脑行业的戴尔,其运营模式就是先从客户那里得到订单,而该订单是特意为客户依据自己喜好和特殊需求而设计的,用户从订单目录中选择完毕也就完成了其个性化的定制。然后四面八方的订单汇集在一起统一下达到生产部门,达到按需生产的目的。所以戴尔宣称自己为零库存,而且也为企业节约大量的周转资金。

其他企业学不了的是戴尔的模式,而所谓戴尔模式的本质其实就是“大规模定制”的应用,戴尔模式只能属于戴尔,而基于这种模式背后所映射的“大规模定制”原理却是有迹可循的,若单纯从销售角度管窥,笔者提炼有以下五个要点需引起有关企业的关注:

第一,细分领域内客户需求的标准化定制

这是整个大规模定制的基础,也是整个销售环节的前奏,在这方面有二种情况,一是企业通过强大的实力,逆势而为,强行开拓市场,创造一个新的客户细分需求,并规范其特性,进而引领消费时尚和潮流,这是主动式的客户需求的标准化过程。该模式的典型案例是服装行业的凡客销售模式,凡客通过对男性休闲衬衫的细分市场精准定位,创造性地提出了白领男性休闲衬衫的新的销售模式,一举突破衬衫只能在传统渠道内销售的现状,告诉企业锁定的目标消费者,应该从凡客企业所提供的几种最有品味和时尚的休闲衬衫当中进行选择。该企业能在当时创造十亿多的销售规模既证明了这种开拓性开发式客户模式的巨大威力。

与主动需求标准化相对应的是被动式需求的标准化过程,此时企业面对的是无数需求各异的客户,则企业所需要准备的是将这些不同需求通过各销售终端汇集到企业总部,由企业总部对这些需求进行分析,提炼并最终形成相应的标准化的产品。这种类型典型案例除了戴尔之外,还有餐饮业的肯德基。肯德基的每开到一个地域都与当地消费者的饮食文化相吻合,并依据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和饮食习惯开发相应的产品,如针对中国北方的玉米系列、胡萝卜系列、针对南方的汤粉系列和酸辣系列等产品。

实施大规模定制 赢得全球竞争 第3篇

然而,中国制造企业在定制生产的方式下应如何才能达到大批量生产的效率和经济效益呢?也就是说如何实现高效的大规模定制呢?无疑,其背后必须有企业强大的创新能力来支撑。掌握大规模定制的规律,以创新支撑大规模定制的实施,对促进我国企业赢得全球竞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规模定制概述

传统的定制生产模式只能生产有限品种的产品,只能满足有限数量的极个别顾客的需求,因此存在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产品有限、生产周期长、成本高、质量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大规模生产模式为顾客低成本、高效率提供了大量的商品,但企业对顾客日益扩大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不能适应。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则通过定制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低成本高效率地为顾客提供充分的商品空间,迅速向顾客提供高质量的定制产品,使得客户获得更多的价值,同时,也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盈利。

以前高效率低成本与多品种个性化是相矛盾的,但在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围绕解决这个矛盾的很多研究已经展开了,并且企业界大规模定制的实践与创新甚至超前于理论界的研究。实际上,我国一些企业已经应用了大规模定制的方式。无疑,大规模定制是新经济时代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说明旧的生产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经济时代的需求。然而,大规模定制的实现不是简单的事情,它离不开企业在营销、技术、生产、流程等各个方面创新的支撑。

二、支撑大规模定制的典型创新

1.营销创新:准确地获取顾客需求

企业的竞争优势最终产生于企业为客户所能创造的价值。准确地获取客户需求信息是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条件。MC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及实施一对一营销的有效整合来提升其准确获取顾客需求的能力。客户需求定制信息在各部门传递共享,根据这些定制的信息进行设计、生产,为客户提供满意的定制产品。

如果企业能够收集到多数顾客的选购信息和反馈信息,从而迅速深入地了解市场需求信息,就可以及时调整产品创新的方向,取得相对的竞争优势。

2.技术创新:敏捷地开发设计产品

技术创新,简而言之就是企业把发明商品化、市场化的过程。MC企业要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市场机遇为目标,结合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产品开发方法,采用设计产品族和统一并行的开发方式,对零件、工艺进行通用化,对产品进行模块化设计以减少重复设计,使新产品具备快速上市的能力。

传统的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知识经济下技术创新的要求,需要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客户需求与产品开发、技术开发及制造协同的信息平台和全局共享、可搜索、可重用的产品结构信息数据库,定义模块化、通用化、标准化的产品结构,支持产品变型来满足客户需求。

3.生产创新:柔性地生产制造

柔性生产是一种市场导向型的按需生产,是以“顾客为中心理念”在生产上的延伸,因其带来的时间优势和成本优势,能快速将具有价格竞争力的优质产品带到市场上,可以更快地对市场需求作出反应,实现按需生产和零库存。人们消费心态的变化向柔性生产提出了要求,而生产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其创造了条件。

柔性生产系统在现代制造业中越来越流行。这种系统的特征是将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和制造连成一个整体,生产小批量的定制产品,其成本可以与以往只有在大批量生产时才能获得的成本相同。

4.流程创新:构建高效的供应网络

保证大规模定制业务高效率的关键在于:将产品按不同客户的定制来分化的作业,尽可能拖延到供应网络的最后环节完成,即进行流程的重组和改进。在供应链中将对产品进行分化的工艺步骤尽可能地往后设置,称为工艺延迟。

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考虑并整合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配送的工艺以及整个供应网络的布局,保证:

(1)经济地向那些要完成客户定制的机构提供基本产品;

(2)有足够的柔性和响应速度来承接客户的订单,迅速地提供定制产品。

三、建立大规模定制系统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利用分销中心建立大规模定制系统,从而取得规模经济,不仅符合产品本地化原则,还能帮助公司及时响应顾客需求。

公司内五个领域内的人员:市场、研发、生产、分销和财务,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才能支撑起一个有效的大规模定制系统:

(1)市场部门必须确定能够满足顾客需求的大规模定制的程度;

(2)研发部门必须重新设计产品,以使其能够在供应链中最有效的环节来完成客户化;

(3)生产和分销部门必须协调好原材料的供应和再设计,并将制造或装配工序安置在效率最高的地点;

(4)财务部门必须提供成本信息以及备选方案的财务分析。

如果这些部门没能很好地协调,他们的努力可能会妨碍公司建立一个最高效、能以最低廉成本提供定制产品的供应网络的能力。因而,实施大规模定制的企业需要利用IT系统加强信息沟通和知识共享,使大家协同工作,为整体的利益考虑做出最好的选择。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高效协同的运作平台,用来支撑企业创新,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能从一定高度支撑企业的大规模定制。

大规模汽车定制 第4篇

1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

1.1 供应链

供应链就是通过计划、获取、存储、分销、服务等一些活动,在顾客和供应商之间形成的一种衔接,从而使企业能够满足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需求。企业供应链上承供应商、下接顾客,它是整个社会供应链的一部分。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也使汽车企业与供应商、顾客之间的合作成为企业参与竞争的关键因素。企业竞争的实质是价值链之间的竞争,而供应链则成为汽车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大规模定制的有效切入点。

1.2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在全球制造业出现企业经营集团化和国际化的形势下提出的新型管理模式。它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需方向供方流动,如订货合同采购单等)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供方向需方的物料流及伴随的信息流,如提货单、入库单等),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及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各种活动的过程,供应链两端延伸到供应商和客户,供应链管理的实践已扩展到了所有加盟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汽车企业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从物流、信息流畅通的角度,依赖于畅通的物流来降低库存、降低成本。它是生产系统高效率、低成本、实现大规模定制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大规模定制仅仅是一种指导思想,其实现的具体途径就是供应链管理。

2 传统供应链管理的缺陷

在传统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原始供应商将原料出售给其下游的制造商,制造商又将其加工的产品出售给其下一级的制造商,再通过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在通常的情况下,供应商、制造商、用户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其信息交流要经过若干个节点才能达到对方,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制造商和用户之间彼此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需求的变化。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都存在信息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延迟性,每个节点使用的传统库存技术相互累加的结果直接导致了“牛鞭效应”的出现。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方式把计划预测、生产制造、储存销售、客户服务各个过程独立对待,独立地考虑每个过程,相互之间的信息不能共享,从而导致局部最优而非全局最优。同时,由于依赖于费用最低而不是客户价值最大原则,使供应链管理不能充分发挥企业的能力。它强调对整个供应链上的产品、资金、服务和信息等资源的计划、配置和控制,着眼于总体结果而非过程。随着客户需求变化日益迅速,汽车企业要想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赢得更大的利润,就必须采取以客户为中心的定制生产方式。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客户之间需要有更及时、准确的信息,然而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中,虽然信息流也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但是从根本上而言,它更注重的是产品流,信息流只是伴随产品流而出现的。这显然不能适应目前的汽车企业生产模式和市场变化。因此,在汽车企业从大规模生产向大规模定制生产转化的过程中,供应链管理也相应地出现了新的变化。

3 大规模定制生产下汽车企业的供应链管理

大规模定制就是企业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通过弹性和快速响应,为顾客提供多种多样的符合顾客个性化需求的产品的过程。大规模定制本身就是为汽车企业适应市场多变且竞争激烈的外部环境而产生的生产方式,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就是使汽车企业适应这种动态的、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增强其柔性和敏捷性并降低成本。在大规模定制生产下汽车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3.1 有效整合汽车企业内部资源。

互联网为全球汽车企业供应链提高运作效率、扩大商机和加强汽车企业间协作提供了更加强大的手段。但是,以速度和准确性为前提的供应链对汽车企业提出两个很重要的要求。

第一,灵活的组织结构是发挥供应链优势的组织保证。信息网络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改善组织的信息生产、传播、接收和利用等各个环节,以促进组织对外界变化作出及时反应。“在未来的商战中,不再是大吃小,而是快吃慢”。传统汽车企业层层叠叠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造成等级森严,信息沟通不畅,分工协作不力,从而使决策缓慢、质量低,难以与生产所要求的精、捷、灵相适应。新型的汽车企业组织应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扁平化的网络式组织,它是强调顾客的决策导向、信息共享、团队协作和充分授权的灵活性组织,其具体表现为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分立化四个趋势,这是面向大规模定制生产汽车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组织保证。

第二,现有产品的合理化、零部件的标准化是大规模定制的前期步骤和必要条件,也是整合汽车企业内部资源实行供应链管理的前提条件。传统汽车企业的产品多样化使产品系列庞大和零部件泛滥,增加了供应链成本,降低物流效率。多样化并不等于个性化。大规模定制既要展现产品外部的个性化,同时又不能因产品个性化而引致额外的成本和时间的延误。1993年,尼桑公司在严肃审视其成本问题时发现,某型轿车的方向盘有87种,其中70种只安装在比例只有5%的轿车上,而大量的轿车只使用了少数几种方向盘,这就是所谓的帕雷托效应。通过对汽车企业产品及零部件进行分析,并进行合理的归并、转让、淘汰等,将汽车企业产品内部多样化降到最低程度,并对零件、特征、材料、工艺标准化,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外部协作关系和企业联盟通过供应链来实现大规模定制。

3.2 把握真实需求,快速组织供应。

供应链最大的特点是需求与供应的不确定性。增强供应链中各方信息的及时性和可见性,通过汽车公司给其顾客以及顾客的顾客想得到的,而使供应链成为差别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因此,供应链管理应以用户个性化需求 (产品) 为导向,快速整合外部优势资源组织供应,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进行定制生产,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第一,准确把握用户的真实需求,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顾客对汽车品牌和汽车企业的忠诚度逐渐下降,顾客关注汽车企业对待顾客的态度和汽车企业的价值观。大规模定制则是大量生产“一个一样”的个性化产品,真正体现顾客是“上帝”的理念。供应链是连接汽车企业与顾客的桥梁,它可以缩短汽车企业与顾客的时空距离,使双方信息交流通畅。因此,汽车企业才能准确地把握客户的真实需求,才能及时高效地向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并为顾客创造使用价值。

第二,建立精益的外部协作关系和动态的企业联盟是供应链快速整合外部优势资源的保证。在网络经济中,汽车企业大小的意义正在减弱,“虚拟垂直一体化”已取代“垂直一体化”的生产组织形式。精益的外部协作关系是基于精益生产建立的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汽车企业动态联盟则是基于敏捷制造、面向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的供应链中的汽车企业之间的联盟。这个联盟随产品或任务的完成而解散。这种协作和联盟将显著提高采购和供应的效率,降低成本。如福特公司只保留产品开发设计、商标及消费者服务等关键业务,把它的许多零部件厂分离出去,将所有制造业务进行外包,进行零部件的全球采购。这样,它就可能利用具有快速反应能力且富弹性的供货体系来实现大规模定制生产。

参考文献

[1]程国平, 王克慧, 刘晓芬.企业大规模定制的战略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 2003, 2.

定制规模化与大规模定制化的比较 第5篇

大规模定制相较于传统的大规模生产和定制生产有着自身显著的特点 :(1)产品多样化、个性化,顾客满意度高,而且具有规模效益 ;(2)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定制产品或服务 ;(3)产品开发周期和生命周期比较短 ;(4)以模块化和标准化为基础,进行柔性生产 ;(5)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基于此,可以说大规模定制生产是企业未来生产的主要模式,也是必然趋势。

1 大规模定制的两个过程

大规模定制是大规模生产和定制生产结合优化的产物,按照生产过程的不同可以将大规模定制划分为大规模定制化和定制规模化。

大规模定制化是大规模生产模式吸取了定制生产模式的优势,在保持其标准化、规模效应的基础上细分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追求最终产品的多样化,以便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使得企业利润最大化。

定制规模化则是定制生产模式吸取了大规模生产的优势,它以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为基础,积极寻求产品内部构造的共性和相似性,加强零部件的标准化和模块化,实现零部件的规模生产,从而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

从大规模定制化和定制规模化的定义中,不难发现,二者的目的虽然相同,但是实现过程却完全相反。

2 大规模定制化

大规模定制化是大规模生产模式的优化,结合定制生产优势的一种生产方式,其生产模式如图2.1 :

大规模定制化是由大批量生产或者大规模生产向定制生产的方向进行的。在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制造阶段都以大规模生产的方式进行,在产品的装配和销售阶段则以定制生产的方式进行。大规模定制化以“科研—生产—营销”的模式出现,主要适合于备货型生产。备货型生产是根据市场需求预测的结果,制定生产计划,组织生产活动,以满足顾客需求,往往以生产推动销售。

大规模定制化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成型延迟技术和模块化设计

成型延迟技术指的是尽可能的推迟定制活动,从而推迟最终产品的形成。大规模定制化是由预测的库存生产向响应客户需求的定制生产的转化,那么在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同时可以通过一定的调查获知客户的精确要求和购买意向,在这之前尽量使产品保持非成型状态,制造相当数量的基础产品,等收到顾客的订单后,在进行组装和销售。

模块化设计指的是对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产品的结构要求,将产品划分为一系列模块组件。根据顾客的需求,将不同的模块组合在一起,就会形成不同的定制产品。模块化设计将基础产品的标准化和最终产品的多样化有效结合起来,是大规模定制化不可或缺的方法。

3 定制规模化

定制规模化是定制生产方式的一种优化,结合了大规模生产模式优势的一种生产方式,其生产模式如图3.1 :

定制规模化是由定制生产向大规模生产的方向进行的。在产品的订单、研发和设计阶段都按照顾客的需求以定制生产的方式进行。在产品的零部件生产阶段则按照零部件是否为通用型划分为通用零部件和定制零部件两大类,通用型零部件一般采用大规模生产的方式进行。定制规模化以“订单—研发—生产—顾客”的模式出现,主要适合于订货型生产。订货型生产是依据顾客的需求设计、制造和销售产品,往往以需求拉动生产。

定制规模化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产品族技术和成组技术。

产品族技术是指进行顾客需求分析后,以产品平台为基础 , 通过添加不同的个性模块 , 以满足不同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一组相关产品,其实质是识别和利用生产过程中的零部件的共性和相似性,通过与顾客沟通,获得各部件之间的配置关系,从而减少变异造成的成本损失并且能够尽快地响应顾客需求。

成组技术是把企业生产的产品或零部件按照结构形状和工艺的相似性进行分类编组,以组为对象,采用先进的大批量生产方式进行各组零部件的生产以提高生产率。其实质是通过成组技术增加可同时生产的零部件数量,从而形成规模效应。

4 大规模定制化和定制规模化的比较

大规模定制化和定制规模化都是实现大规模定制生产的有效途径,二者的目的相同,即寻求大规模生产和定制生产的合并优化,追求产品个性化、多样化,零部件标准化、通用化,最终满足顾客需求,实现企业经济效益。

大规模定制化和定制规模化虽然目标相同,但是实现过程却是不一样的,二者的主要区别如表4.1 :

根据大规模定制化和定制规模化的区别,不同性质的企业可以采用不同性质的生产方式。对于需要采用大规模生产方式的产品 ( 备货型生产模式 ) ,应采用大规模定制化 ;对于需要采用定制生产方式的产品 ( 订货性生产模式 ) ,应采用定制规模化。

摘要:按照生产过程不同将大规模定制分为大规模定制化和定制规模化,并从生产模式、适用情况、生产目的、生产方向、采用方法等方面具体分析了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借以推进大规模定制更好的发展。

大规模定制及其实施策略 第6篇

一、大规模定制的生产经营模式

大规模定制是一种将大规模生产和定制生产有机结合起来而形成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 旨在以大规模生产所具有的低成本和高效率实现定制化产品的生产, 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同时, 保证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定制是应单个顾客的需求而生产, 不同顾客的需求千差万别, 因而定制生产具有单件生产的特点。可见, 定制生产与大规模生产在本质上是相互对立的。那么, 大规模定制又何以将相互对立的大规模生产和定制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呢?其内在逻辑是, 人们对产品的需求虽有差别, 但也有共性, 稍作一些深入分析即不难发现, 由于消费者所接触及所使用的是作为整体的产品, 其需求个性化或差别化主要是反映在产品层面上。因此, 只要所提供的产品能充分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消费者一般不会介意组成产品的各零部件是否存在差别, 这就为在定制生产前提条件下采取大规模生产方式提供了可能性。就产品本身而言, 同一种产品中的各个产品无论差别有多大, 它们通常总有相同的部分。这些个性化产品中的相同部分就构成了在定制中引入大规模生产方式 (即大规模定制) 的基础, 分清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共性需求, 对产品中具有通用性的零部件进行大规模生产, 而只是在需要体现产品个性化或差别化时进行定制生产, 即可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二、大规模定制的生产、研发与营销优势

大规模定制之所以能够带来成功, 源于其具有的以下优势:

1. 生产优势。

大规模定制的生产职能以整个流程效率为中心, 这比大规模生产中的以操作效率为中心包含了更多的内容。后者把生产资源集中在那些使操作或传送产品有较高效率的活动中, 而流程效率同时关注生产性时间和非生产性时间。非生产性时间是指材料在仓库中或其他非操作性活动中停留的时间, 如管理、搬运、检验、重做、记录、分批、计算和重新打包等。生产流程效率指产品正在进行变化的时间与在整个生产系统中的时间之比。以整个流程效率为中心可以为企业带来很多优势:可以限制产生操作活动之外的成本, 从而减少管理费用和官僚作风, 并且促使企业努力寻求最佳质量和消除流程中的所有浪费, 这又会激励企业进行持续的流程改进, 由此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据统计, 通过精益生产和及时生产消除浪费, 能使WIP (销售额在制品库存价值) 周转次数加倍, 生产效率随之提高35%~40%。在整个过程中, 占用库存越来越少, 耗费时间越来越短。大规模定制以整个流程效率为中心, 能使管理人员与生产人员联合起来, 共同定义和改进生产流程。

2. 研发优势。

大规模定制以渐进创新为中心, 研发职能更侧重于开发——产品开发、改进和优化;研究也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致力于特定产品系列或产品概念的改进。通过持续的改进和频繁的创新, 最终累积实现技术领先, 正如日本企业在消费类电子产业所做的那样。持续创新不是由处于象牙塔中的科学家完成的, 而是由最贴近生产活动和工艺开发的人员来完成的, 因而能很好地实现生产与研发的结合, 并且渐进式创新相对于突破性创新, 具有短周期和低成本的优势, 这样就保证了对顾客个性化需求和低成本的快速响应。

3. 营销优势。

大规模定制营销职能的中心是通过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获得市场份额。任何企业的产品越接近顾客的确切需求, 就越有竞争力。大规模定制的核心就是满足顾客定制化需求, 企业通过卓有成效的获取顾客反馈信息, 研发职能持续创新并且将生产与研发很好地结合将会取得成功。

三、我国企业实现大规模定制的思路和策略

1. 塑造先进的经营理念。

首先是“顾客至上”。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 其价值取向应是追求更快、更好、成本更低、顾客更满意, 力图通过各种途径实实在在地增加顾客的让度价值。大规模定制的最终目的是快速、低成本实现顾客的个性化需求, 因此“顾客至上”在这里绝不是一句口号, 而必须是一种切切实实的行动。其次是竞争协作。大规模定制企业的低成本个性化优势来自于合作——供应商、经销商、顾客、竞争者——全球范围内的合作, 还有企业内部的合作, 如多功能团队等。再次是“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的经营理念。强调多技能、高素质人员的作用, 培养高素质员工, 提倡尊重人性, 调动人的积极性, 挖掘员工的潜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竞争的外部环境, 大规模定制企业要建立强的企业文化, 这些经营理念应作为一种企业文化, 深深植根于企业领导与员工之中。

2. 提高企业的柔性。

敏捷制造快速响应市场需要, 基于其创新的管理组织和先进的生产制造技术 (包括柔性技术、智能技术等) ;准时化生产的高效率则是基于其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的改革 (看板管理) 和与外部的精益协作。因此, 高效率来源于企业的柔性。大规模定制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大量的个性化的变化越来越快的不确定的需求环境, 要求企业生产系统要具有充分的柔性作为支持, 包括组织柔性、技术柔性和人员柔性。

3. 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产品设计。

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封闭式的产品设计方法。产品设计是大规模定制的一个关键环节。首先, 产品设计直接影响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 影响产品生产周期和交货速度, 同时, 产品设计决定了其制造成本的60%左右, 因此在产品设计阶段充满了通过创造性简化而大大降低成本的机会。另外, 对于大规模定制的产品设计还要考虑到定制产品尽管在功能上有差别, 但也有其共性, 应在设计上分清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和共性需求, 把规模生产和个性化生产结合起来。在设计方法上: (1) 建立多功能设计团队。团队应包括工艺、制造、采购、销售等部门人员以及供应商、经销商和顾客等。 (2) 运用并行工程原理。 (3) 若企业不具备设计优势, 则可借鉴敏捷制造模式, 整合外部优势资源进行设计, 为企业生产服务。在设计技术方面, 可以运用以下先进的产品设计技术:零部件的通用化、标准化设计;模块化设计;参数化设计;虚拟现实技术;CAD/CAPP/CAM一体化技术等。

4. 加强供应链管理。

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是实现大规模定制的具体途径。现代供应链管理思想所倡导的快速反应市场需求、全球性战略管理、高度柔性等目标的优势正是大规模定制企业所追求的。供应链管理所实现的把供应商、生产厂家、分销商、零售商及用户联系起来, 进行全局性战略管理, 使生产资料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集成并通过生产、销售变成价值增值的产品。从大规模定制低成本的角度来看, 一方面, 供应链管理通过协调的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关系, 使供应链整体交易成本最小化;另一方面, 供应链管理用及时、准确的信息代替实物库存, 即“虚拟库存”, 建立以供应链为整体的基于“看板”的用户需求拉动的库存体系, 大大降低供应链整体的库存水平, 降低成本。从效率来看, 供应链管理依靠供应链上各协作企业形成畅通的信息流和物流网络, 把握市场的真实需求, 快速组织供应以提高大规模定制反应速度。大规模定制最终将依靠供应链完成对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 依靠供应链环节上的物流网络来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 把定制产品送到顾客手中。

5.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 积极开拓电子商务领域。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普及是实现大规模定制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企业可以利用计算机及信息网络技术与顾客建立更为直接和密切的联系, 有利于顾客与企业沟通, 比如顾客可以在线描述或设计自己的产品, 直接面对厂商定购个性化产品, 有利于顾客参与设计, 使快速和低成本的现代“量身定做”真正成为可能。电子商务是指各种具有商业活动能力的实体利用网络和先进的数字化传媒技术进行的各项商业贸易活动。近年来, 电子商务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爆炸性发展而快速发展起来, 并在工商企业得以普及, 这是现代信息化社会的一个标志。电子商务应该说是制造业企业实现大规模定制的主要手段和必要条件。

大规模汽车定制 第7篇

关键词:互联网,集成定制,信息系统,两化融合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不断融合,个性化需求与规模化制造之间的矛盾正在通过互联网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不断调和。尤其是制式装备的规模化、低成本生产与个性化的需求正在通过互联网信息系统扩大信息收集范围来进行规模化定制。如制式服装的生产,就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工厂按照计划生产制式装备,根本不了解装备主体的需求,更不用说个性化需求。如90 年代前的军装、警服的配给。基层单位按照大致需求领取制式服装,再由着装人员进行挑选和试穿,排在后边的人员往往不能领取到合适的服装,而只能借助于腰带等附件来固定和美化。这种方式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化提高,成本较低,但浪费极大,且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

在第二阶段,基层单位通过一定的计算机管理或手工管理,采集成员的个性化需求后交给上级单位指定的生产单位进行定制。满足个性化需求,但由于管理范围偏小,且管理程序复杂,不能实现规模化制造。因此,单价或单套的价格以及业务的管理费用都不低。

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集成定制阶段,是通过互联网来收集更大范围内的制式装备的个性化需求,并通过对需求信息进行归类形成大规模需求订单,从而满足大规模低成本制造的同时,还能较好满足个性化需求。如警员对警服的需求除公安部、司法部的统一规定外,还有腰围、腿围、袖长、裤长、领围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这种管理的复杂性将大大提升,必须要借助于先进的信息系统和管理思想来实现。

二、基于互联网的制式服装大规模集成定制系统及其关键因素

大规模集成定制系统(Large-scale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Information System,简称为LIMIS)是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逐渐发展、演变,并成为制式装备的主流范式。是指在具有创新精神的组织和管理内,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智能和柔性管理手段,集成供应链上业务管理体系、生产制造工艺、柔性物流、智能识别以及标准化配置等资源和要素,以大规模、低成本、高速度的生产,为体系内个体进行定制的管理及服务模式。涉及到关键技术主要有大规模集成定制的标准,同一体系内的个体信息采集,信息分类及统一的定制和分发步骤,历史数据管理与装备计划生成,以及信息安全管理(见图1)。

1、大规模集成定制的标准。按照标准经济学说理论,制式装备产品与配发标准与大规模集成定制系统发展之间可能存在双向关系,即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会促进制式产品大规模集成定制系统发展,从而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增进;而大规模集成定制的发展也可能进一步推动国家相应制式产品和配发标准化体系的发展。

制式装备产品和配发标准首先需要将制式产品的组件、工艺等分为可标准化和个性化两个部分,如制式服装的组成部分需要固定,号型需要在可大规模制造的号型范围内,从而在将定制范围扩大的情况下实现单品数量规模化,甚至每件衣服的个性化标识如名牌和编号的规范化表示也有助于规模化集成定制。

2、体系内个体信息采集与信息综合。由于制式服装的个性化和规模化集成定制之间存在矛盾,因此需要将个体信息采集范围扩大,为便于个体信息采集的有效组织,最好将范围固定在某个纵向系统内。如司法、公安系统的制式服装信息采集。范围扩大后需要有便利的制式服装采集方式,一般采用基于互联网的中央数据库管理,通过互联网或金盾安全网络体系,体系内个体可以方便的利用互联网进行联网申报或修改自己的个性化数据,在范围扩大时,相同个性化需求可通过中央数据库进行归类,从而实现规模化集成定制。

3、历史数据管理与装备计划生成。按照制式服装配发标准和历史数据管理,对规定时点前的制式服装信息进行分类,并生成当期装备生产计划。主要考虑制式服装发放周期、发放历史、新增人员、服装信息修改等因素,通过数据遍历,并按标准对比进行数据抽象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制式服装装备生产计划明细,在明细的基础上按照需要生成各类统计报表。

4、信息安全管理。大规模集成定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是系统正常运行的生命线。首先,系统的安全,尤其是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系统安全是当前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关键课题之一,安全稳定也是其标准配置;其次,大规模集成定制涉及到某些重要体系内的个体信息,这些信息都是相当重要且需要保密,涉密信息安全管理就成为整个体系的重中之重;再次,个性化需求与集中统一管理的需求决定了其安全管理的复杂性,系统使用主体的多样性和功能需求也是信息安全管理面临的难题。

三、基于互联网的制式服装大规模定制系统构建与应用实现

1、基于互联网的制式服装数据设计与实现。制式服装大规模集成定制涉及到的对象包括:人员、服装、着装单位、厂商、仓库等。人员信息的数据结构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证件号码、入职时间、职称(警衔、军衔)等基本信息外,还要包含其帽子、上衣、裤子、套装、鞋、衬衣、雨衣等各类服装着装号型,证件号码最好是身份证号,能唯一区别数据记录的号码,入职时间可以通过计算作为是否应该发放某服装的依据;服装数据包括服装发放标准和着装档案,服装标准主要是制式服装配发类型、发放周期等,而着装档案是结合人员类别、职称、着装号型等信息形成的服装档案,制作服装生产计划之前的某个时点的服装信息作为本次计划的基本信息,不能在计划生成期间进行修改,按照人员着装信息和着装标准生成每个成员的着装档案,并生成服装生产和发放计划;其他对象和数据流的数据结构按照需求进行设计。

2、制式服装计划管理逻辑设计与实现。制式服装计划生成来源于当年的发放规划和制式服装人员着装档案,而人员着装档案则来源于人员基本信息和制式服装着装标准。所以制式服装计划管理逻辑设计主要涉及到人员基本信息、制式服装着装标准和本次发放规划三个实体,这三个实体相互作用形成制式服装的每次计划生成。首先,人员基本信息中身份证号、警号等关键字信息及其各类服装基本信息如鞋号、帽号、上衣号型等依据其人员类别和各类别人员制式服装配备种类生成其人员着装档案;其次,通过更新的人员着装档案按照当年配备制式服务规划生成制式服装计划并管理。

3、制式服装信息传递和机制设计与实现。制式服装装备单位主要是国家公检法和司法、军队等高等级管理单位,其信息传递和机制设计首先要满足保密的需要,同时,也要满足个性化所依赖的互联网信息采集和传递需要。其信息传递和机制设计中要考虑个体到本级组织,再到上级组织的需求。尤其是信息传递后的审核机制要与其相适应。

4、制式服装规模化集成定制的界面设计与实现。规模化集成定制系统既有基于互联网的信息交互界面需求,也有大数据表格化管理的需求,甚至还有基于数据库的后台处理逻辑和前台动作与结果的展现。基于互联网的信息交互对于现有的互联网技术处理和实现已经是最基本的了,关键就在于技术框架的选择和技术人员的掌握熟悉程度;另外,大数据表格化管理也是最新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要体现,结合大中型数据库和网页的分页显示技术可以解决这类问题;而前后台衔接,尤其是制式服装大规模集成定制信息系统的逻辑关系复杂,涉及到的业务关系较多,前后台的编程、信息的展示需要良好的配合,并在运行要快速的显示结果,通过互联网编程和数据库编程相结合,也可以很好地实现。

5、基于互联网的制式服装大规模定制系统安全实现。制式服装装备单位主要是国家公检法和司法、军队等高等级管理单位,其信息传递和机制设计首先要满足保密的需要,同时,也要满足个性化所依赖的互联网信息采集和传递需要。在高等级管理系统中,可以通过最高管理机构来构建信息加密、传递和解密所需要的安全证书方式。可以通过非对称加密方式确定公私钥,然后在服务器或审核系统中保留本单位、下属单位及个人的公钥,将私钥发放给各应用单位及个人,建立通用安全的加密算法进行加解密,确保各类各级信息传递、处理的安全性。

四、基于互联网的制式服装大规模集成定制系统发展对策与建议

1、积极推进制式服装大规模集成定制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基于互联网的制式服装大规模集成定制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不仅仅是业务的信息化,而是管理模式的变革;也不仅仅是个性化和规模化的结合,降低成本等,而是制式服装管理业务流程重组,是真正的变革。

制式服装大规模集成定制信息系统可以应用在警服、军装和行业制服等领域,司法、公安、法院、检查院、军队等领域通过应用制式服装大规模集成定制信息系统可以提高服装管理和服务的效率,降低服装管理费用、服装制作费用,同时,还可以以该信息系统为线索,重新组织服装管理业务流程,为其他制式装备提供参考。

2、制定制式服装大规模集成定制信息系统标准和规范。公安部对制式服装和解放军总后勤部队军装的配发及制式服装管理都有完整的标准,而对该标准利用信息系统进行管理也容易实现,但信息系统标准的不统一也会影响各警服、军装管理领域对信息系统的推广。制式服装大规模集成定制信息系统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应该由相关领域各管理部门牵头,服装软件开发公司参与,组建权威的信息系统标准制定领导小组,在多方面调研后进行制定。

五、结论

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产品数据重叠研究 第8篇

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客户需求,在产品主结构和零部件(包括形状特征)的主模型、主文档基础上,采用变型设计和配置设计等方法迅速设计出定制的产品[1]。文献[2]提出了知识累积函数和设计返工函数,针对下游活动的介入时间和信息交流次数,建立了信息单向传递的并行产品开发模型,通过构造考虑产品开发时间和成本权衡的全局收益变量,证明了全局收益极大值的存在性。文献[3]提出了基于产品平台的产品配置方法,通过寻找客户所需的产品平台来实现产品配置,检验了配置流程,并对配置流程中产品平台的选择、平台结构的确定及产品结构的配置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在国内外有大量科研学者对产品配置平台进行了研究。Jianxin Jiao在对大规模进行分析后,进一步对客户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定制的三个方面:设计的定制,过程的定制和客户的定制[4];F.Salvador对产品配置做了一系列的分析,提出基于产品功能和产品组件的配置方式,通过调查,说明不同行业在设计对配置要求侧重点不同,并提出配置的框架[5]。

祈国宁从总体上对大规模定制做出了系统的说明,并指出大规模定制的研究关键和面向大规模定制的开发设计流程[1];文献[6]对大规模定制在并行工程的应用方法做了系统的研究,并应用企业工程实例做了一定的分析;文献[7]就大规模定制的属性约束在产品中的运用做出了系统的规划。

然而产品在设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可以通过知识沉淀,转化为知识库,利用大规模定制的模式,使产品数据在其它产品设计过程中重叠使用,进而提高产品设计效率,节约成本。

2 面向大规模定制的数据重叠特点

产品具有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集成化、模块化程度更高的特点:1)零部件种类多,数量多,集成化、模块化程度高;2)品种多,内部结构变化多;3)大部分属于小批量生产,还有部分产品属于按照用户需求单件设计生产,设计任务繁重,设计时间紧;4)技术更新快,对新技术的应用要求高。但同时它又是一种系列化的产品,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产品数据,减少新开发的工作量。

而在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产品设计过程中,由于产品的种类较多,数据重叠现象明显,在这些数据中又存在以下特点。

1)层次性强。层次间数据交流量大,产品概念设计、外形工业设计、工艺设计、零部件设计等层次分明,上一层的设计必须兼顾考虑下一层,而下一层设计完成时又需要返回上一层去检查工艺性以及匹配性。

2)继承性强。在一个新产品中,超过90%的零件和工艺技术是通过继承和吸收以往的技术资料得到的,真正的完全创新不到10%。

3)涉及学科众多。产品设计涉及各种各样的知识点,应用范围广,要求设计人员的知识面广,学科知识跨度大,因此一般不可能由某个设计者来完成,需要联合设计。

由于数据重叠过程中存在以上特点,为了更好地利用企业的产品数据,需要将产品数据进行有序的分类。

3 产品数据的分类

产品在设计过程中产生了多种数据,任务、组织、过程是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过程的三要素,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任务需要组织经过一定的过程来完成;组织没有任务只能是空设,有了任务而没有合适的处理过程也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过程需要服务于实际的任务,需要组织的参与实施。

从数据结构出发,产品数据可分为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管理型数据多为结构化数据,而技术型数据则两者皆有。产品信息集成的研究内容就是将各种类型的数据集成于一个单一的逻辑数据库中。对于管理型数据而言,产品信息集成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多数据库集成,数据仓库是其中的一种模式,而技术型数据的集成则困难得多,其根源在于这些数据依赖于具体的应用系统,其数据结构、文件结构不公开或不规范,而且数据之间关系复杂。一个管理数据库可能只需要20个关系就可以定义,而一般复杂程度的产品信息至少存在300个关系,并随着模型的增大而变得更为复杂。

企业产品数据种类繁多,可将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后进行集成,并分为四个层次。

1)通信层。这是最低级的信息集成层次,是目前绝大部分软件所采取的方式,也是现有操作系统如Windows、Unix所支持的方式。但由于消息结构过于简单,难以表达复杂数据结构,因而不能支持企业内的产品数据集成。

2)共享层。这是产品数据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的前提。数据库、数据仓库技术无疑是实现数据共享的极好解决方案。但由于前述原因,企业内还有大量的技术型数据采用非数据库管理方式。因此,除采用数据库外,还必须为技术型数据提供实现数据共享的机制,Iges、Step等标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产品数据共享。

原有的数据共享理论中有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即参与共享的两个(或多个)软件之间必须拥有完全一致的信息模型,数据信息不能从一个软件系统传递到另一个软件系统内。显然,企业内的Cax软件是面向不同专业领域的,非同类软件不可能拥有完全一致的信息模型。这个障碍使企业信息集成难以实现。为此采用Xml描述需共享的数据(及其结构),从一个软件系统传递到另一个软件系统中,从而解决了信息模型不能流动的问题。

3)互操作层。数据共享只能实现数据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中的流动,但对于企业级产品信息集成的要求而言还不够,还需要支持对数据的加工操作。只有企业内的所有软件都具备互操作能力,产品数据的流动、加工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目前,在支持互操作的解决方案中,Corba和Dcom是最为典型的两种,但软件互操作需要制定大量的标准,两者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美国国家工业信息基础结构协议(NIIIP)数据小组进行的测试表明,对于大型复杂产品数据(20MB以上),在异质异构软件环境下,目前还没有互操作的解决办法。

4)数据重叠层。企业如果实现了上述三层技术,产品信息集成就已基本实现。但产品信息集成只是为企业产品生产提供了一个信息化的环境。要实施并行工程,重组业务流程,还需要实现数据与知识重用,将企业管理者和工程师长期以来所积累的产品开发经验化为企业的资源。数据挖掘(data mining)是实现产品数据与知识重用的一种重要方法。

4 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产品数据重叠建模方法

4.1 产品数据重叠建模的步骤

由于企业的产品种类较多,存在较多的产品数据,产品之间的数据互用率明显增加,产品数据重叠现象随着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明显,为了较高效率地利用此类数据,现利用PDM系统,将数据进行重新整合,以便达到企业产品数据的有序化,产品数据重叠建模步骤如图1所示。

1)建立产品编码。根据产品特性,针对产品的属性,如材料、外观、形状、重量等,建立一套能涵盖所有产品范围的、便于计算机查询的产品编码体系。

2)零件总库的管理。按照企业产品数据库编码属性和组件、零件数据库的零件号属性之间的函数依赖关系,实现组件、零件之间的数据重用,使用户能方便地查找到与组件、零件有关的图纸、技术文档和产品数据等。

3)图文档管理。建立一套图纸、文档的归档、存放和查询系统,使用户能够快速方便地查找、浏览所需的图纸和文档。

4)工作流程管理和项目管理。根据企业研发的工作流程管理模型,建立工作流程管理。主要在审批管理和更改管理两个方面,通过计算机提交一项作业或任务给相关人员,完成开发、编辑、审核或批准工作,对流程进行控制。

5)产品配置管理。以产品结构树的方式反映组件、零件之间的层次关系。在结构树的基础上查询这些零部件的其它属性,如材料、重量、供应商等信息,使描述组件和零件的文件信息与树结点上相关零件有机地连接起来,实现不同的产品数据管理。

6)用户权限管理。对于各职能部门而言,不同的级别和部门的人员对PDM系统应具有不同的使用权限,以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根据各职能部门的组织结构图和人员职能分布表,为不同的用户设定浏览、修改权限。其具体操作方法是,系统提供用户名和口令级的安全,当一个用户登录时,访问被限定在产品结构树的一定范围的窗体、报表(表甚至表的某些列)上;作为一个多用户系统,控制的关键部分是确定必须作为一单元完成的工作界限,即与事务有关的控制类型。

4.2 产品数据重叠建模的优点

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产品数据重叠运用其实质是在现有的数据基础上,根据产品和客户的需求,通过变型设计和参数化驱动来完成的,因此需要采用多客户端的设计方式进行。为此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和办公情况,采用中央数据库,将分散在企业各个部门的计算机作为客户机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Client/Server)是最适合企业分布式数据管理的模式。与传统资源共享模式相比,采用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产品数据建模方法建模有以下几个优点:1)网络通信量小,响应时间短,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尤其在企业网络日益庞大复杂的情况下更是如此;2)PDM在网络互连的服务器与客户机上分别运行,可以充分发挥两者功能,均衡网络负荷,建立有效的分布式处理环境;3)保证产品数据既能符合产品设计要求,又能针对大规模定制的特点,运用参数化和变型设计思想进行系统建模,便于整个工作过程文件的管理。

5 重叠数据的使用方法

5.1 重叠数据的信息转换

在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产品数据重叠使用过程中,数据的重组是必要的内容之一,重组产品开发过程的行为,必然涉及产品信息的变化,包括数据结构和数据。完成数据建模后,产品数据之间的关系只能在单个数据库(或文件系统)的内部得到维护,跨系统的数据关系仍然处于被割裂状态。此时应将数据处理流程与数据存放系统进行比较,找到需要跨系统处理的数据,采用Xml描述这一类数据。由于产品在不同系统内极有可能具有不同的数据视图,Xml所描述的其实是不同系统内数据的映射关系,很多情况下可能是数据的剪切与粘贴,这时也可采用Express-x映射语言描述。但是企业的生产过程往往包含许多更改过的循环,所建立的数据连接必须是双向的。为保证数据不被破坏,合理的解决方法是建立一个中间件,管理跨系统的映射数据。这时交互式更改比自动更改更恰当,重叠数据使用方法如图2所示。

传统模式的部门制按职责逐层定义、操纵企业的信息。不同信息的控制由不同部门实施,其实质则是在不同阶段、不同部门中,信息的操作者、操作方式、操作对象均会出现变异,产品信息控制的统一性和连贯性难以得到保障,而大的阶段划分则难以保障产品信息的时效性。

并行工程的集成产品开发团队(IPT)消除了信息的操作者、操作方式、操作对象因为部门制而带来的割裂,保证了产品信息控制的统一性和连贯性。跨部门、跨阶段的微循环使许多原来封闭于部门内、阶段内的信息可以更多地被揭示出来,更符合产品信息自身的流动规律,从而保障产品信息的时效性。

5.2 数据的重叠运用

在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产品数据中,重叠数据在产品中进行运用时,往往没有意识到要为数据资产的重复使用建立清晰的架构,从而陷入数据集市(data mart)部署的误区。数据集市部署的首要原则是要针对特定业务流程的具体需求进行设计。由于多数据集市的部署将产生多个数据来源,数据复制将不仅使企业基础设施的开支增加,而且也将提高企业在统一多个报告的数据上所需的成本。如果一个企业有多个产品数据系统,则有可能引起因数据源不一致而引起的数据冗余,过程文件数据不统一等不良现象。

为此采用创新的方法部署数据仓库,在企业级数据仓库中,信息成为可重复使用的资产,基本的数据模型也不再针对某一特定报告或分析要求。这种基本数据仓库的设计不再以流程为重点,而是更加注重数据间的相互联系,加大开发部、制造部、生产部、供应商、客户等多环节的沟通,使产品重叠数据能达到高度的统一。企业级数据仓库的设计可采用一些概括性和其它非规范化的处理,但仍保留了详细的历史记录,且不影响任何业务关系。由于在数据仓库设计中进行的任何概括性或非规范化的处理都必须对企业的业务需求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可以更为有效地重复使用数据。通过保留详尽的历史记录,可将企业级数据仓库中的信息方便地用于其它分析用途。

设计目标是将数据一次性导入企业级数据仓库,并满足多种用途,换言之,即一次存储,多次使用。这样,可以根据设计规范要求把数据导入数据仓库中,积累起来以支持企业标准数据库,并实现数据的动态变更。但除此之外,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产品设计过程中,要实现产品的模块化设计,其前提是配备一个企业逻辑数据模型(EL-DM),作为对企业级数据仓库信息进行有效组织的框架,这种ELDM可确保信息地组织能够很好地满足多领域的分析用途。

事实上,数据清理、数据整合以及将数据导入到数据仓库所需开支占其建设总成本的比例一般为50%~70%。如果以精心设计的数据仓库方式将数据转化为可重复使用的信息资产,企业只需一次性支付上述成本费用,而在多数据集市的部署中则会产生多次费用。若通过部署单一用途数据集市来满足产品设计规范要求,企业就得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且无法获得竞争优势。而另一方面,若采用企业级数据仓库,相关的产品就可转化为企业的产品数据资产,用于多种战略用途。

6 小结

作者在厦门某大型机械厂做PDM项目时,针对该企业产品种类较多,零部件较复杂的工程实际,向企业提出了面向大规模定制的设计思想,并将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产生的过程文件进行整合,提炼了一批核心的产品工程数据作为该企业的重叠数据,并结合工程实际,利用PTC公司的Winchill数据库作平台,提出了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产品数据重叠管理方案,实现了在企业在设计过程中有序化作业,为企业嬴得了效益,将产品设计速度提高了30%。

通过对大规模定制的现状和面向大规模定制的产品重叠数据的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后,本文提出了企业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利用产品重叠数建模的方法,并提出了通过产品属性,建立面向大规模定制设计时重叠数据的信息转换和变更的方法。这些方法为提高企业的产品设计速度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并为以后继续研究面向大规模定制的设计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楼健人,张树有,谭建荣,等.面向DFMC的产品配置设计技术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4,15(1):42-44,49.

[2]马文建,刘伟,李传昭.并行产品开发中设计活动间重叠与信息交流[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8,14(4):630-636.

[3]赵灵宣,檀润华,张换高,等.基于产品平台的产品配置方法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8(6):213-215.

[4]Jianxin Jiao,Mitchell M.Tseng.Customizability analysis in design for mass customization[J].Computer-Aided Design,2004(36):745-757.

[5]F.Salvador,C.Forza.Configuring products to address the cus-tomization responsiveness squeeze:A survey of management issues and opportunities[J].Int.J.Production Eonomics,2004(91):273-291.

[6]周欢伟,陈新度,陈新.面向大规模定制设计的并行工程研究及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6(8):22-24.

[7]周欢伟,陈新度,钟燕锋,陈新.面向大规模定制装配的属性约束平台研究及应用[J].机电工程技术,2006(12):17-20.

基于柔性制造的大规模定制研究综述 第9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卖方市场格局的逐步形成,制造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与挑战。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广泛应用,人们开始产生更高层次消费需求。物质生产的丰富与顾客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顾客需求的个性化和快速化,使得企业越来越依赖对顾客需求的准确把握和快速反应。因此,如何通过运营模式创新从而建立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快速响应的运作管理系统构成现代制造企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基于柔性制造的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在全面综合成本、质量、柔性和时间等竞争因素的前提下有效地解决了需求多样化与大规模生产之间的冲突,从而为现代制造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竞争模式[1]。

一、柔性制造与大规模定制的内涵

(一)柔性制造的内涵

柔性是企业所拥有的一种能够增强反应和竞争的能力,它能使企业快速应对市场变化而不用牺牲企业的大量资源;同时它还是一种过滤器和隔离器,可以消除或者减弱各种环境不确定性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关于制造系统的柔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来自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柔性;另一方面是影响和决定生产的柔性[2]。

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柔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器柔性,是指机器能够处理不同操作的能力,一般取决于机器所能执行的不同操作的个数及其在不同操作之间进行切换所需要的时间。(2)运输柔性,是指各种型号的零部件在不同机器设备上被正确地传送定位能力。(3)操作柔性,是指零部件的加工过程中不同操作序列可被应用的容易程度,基本上取决于零部件的设计。(4)过程柔性,指系统无需重新装设而能生产零部件的集合大小的测度。(5)产品柔性,指系统只需要很少的重新装设而能产品零部件的集合大小测度。(6)生产柔性,指系统无需大的设备投资而能生产的产品集合大小测度。7.程序柔性,指系统运行一段时间无需外部干预的能力[3]。

影响和决定生产的柔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柔性,是指掌握多种操作技能的人员能够在不同岗位上工作的能力。(2)产量柔性,是指生产系统在已有的产品和零部件生产中生产不同产量而仍能获取利润的能力。(3)混合柔性,是指企业在给定的生产能力条件下能够经济有效地生产不同产品组合的能力。(4)扩张柔性,是指增加生产能力所导致边际投资减少的幅度。(5)市场柔性,是指系统能够有效适应市场条件变化的能力。通常分短期市场柔性(处理消费者订单变化的能力)和长期市场柔性(应付消费者需求变化、产品寿命周期缩短和产品技术变化的能力)。(6)新产品开发柔性,是指企业在最短计划期内开发新产品或者更改原有产品的能力。

柔性制造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从而增加了生产的灵活性,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生产的产出率,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同时还能够对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和快速化作出迅捷的反应[4]。

(二)大规模定制的内涵

大规模定制通过企业组织核心业务与资源的整合,以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和效率来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同时让顾客参与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过程,并强调借助与柔性制造过程以大批量和合理的成本提供客户化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大规模定制是高效提供个性化产品的一种先进制造与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制造业大规模生产与个性化需求之间冲突的根本问题。企业实施大规模定制能够将“大规模”与“定制”两个不可调和的内容糅合在一起,通过构建高效的信息系统来准确、快速地获得和满足客户需求。企业实施大规模定制可以对企业流程和组织核心业务进行整合,并以一致的质量、合理的成本快速,灵活以及可靠地交付客户所认可的价值,同时也赢得企业自身的价值[5]。

企业实施大规模定制可以将产品研发和制造面向产品族,同时通过系列标准化、规格化的多样性和模块化设计来达成顾客个性化需求与低成本生产的双赢之道。因此,基于柔性制造的大规模定制通常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为了满足个性化需求和产品生产的多样化,企业应该具有良好的生产柔性。(2)企业实施大规模定制将使得企业生产制造系统变得更加复杂,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以及管理控制将会发生频繁改变和转换。如何通过柔性制造降低大规模定制企业运营成本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3)由于市场竞争的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企业需要根据竞争对手等市场竞争因素来决定其柔性水平或者改变运营策略。(4)大规模定制企业还需要考察自身信息技术平台,没有企业信息化是无法实现大规模定制和柔性制造[6]。不同产品类型,其功能柔性水平、资源结构以及投资决策和生产过程控制等运营管理特征都对大规模定制系统快速需求响应能力及其运营效果产生重大影响。大规模定制运营特征主要表现为:(1)制造过程柔性高。(2)功能转换快。(3)管理控制难度大。(4)快速响应能力强。(5)顾客直接参与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过程。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大规模定制思想最早由Akin Tomer在其著作《Future Shock》提出:以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和时间提供满足顾客特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运营模式,即从大规模生产标准产品转变为有效地提供满足单个客户需求的产品或者服务。大规模定制采用柔性过程和柔性组织结构,以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使整个制造过程敏捷化,而这种产品和服务价格又必须与标准大规模生产相竞争[6]。

目前,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大规模定制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Huffman和Kahn(1998)、Silveria和Borenstein(2001)曾对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模式及多品种大量生产所引发的制造资源冲突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与论述[7,8]。Tseng和Du(1998)、Anderson(2002)以个性化产品需求为驱动,研究了大规模定制模式下客户参与产品簇开发设计的模式及其影响[5,6]。Kotha(1996)以日本国立自行车公司从大规模定制的变化过程,分析了制造业生产模式变革与组织创新的内在动力。Davtd(1998)从大规模定制的特征、环境等方面,探讨了大规模定制的实现途径和方法[10]。Marcia P、Amrik S S和Peter R(20004)对制造企业的快速反应理论和方法进行专门和系统化研究[11]。Berbard H Boar,Llula Arbos(2002)通过建立分布式的快速反应机制,研究企业快速反应中的资源配置能力问题,提出了基于网络协议的敏捷定制联盟模式[12]。Stephen Haag,Rajan Suri(2001)从21世纪全球性竞争趋势探讨了相关行业和企业实施大规模定制的基础条件和竞争策略[13]。Daniel Biodeau,Pierre-Yves Cremieux(2002)给出了一种企业制造柔性的测量方法[14]。R.L.Daniels,J.B.Mazzola和D.Shi(2002)研究了流通企业计划中应对不确定需求的资源柔性问题[15]。Qiang Tu,Mark Vonderembse A和Ragu Mathan TS(2001)分析了制造业大规模定制实施对顾客价值及其需求响应时间的影响研究[16]。

(二)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大规模定制研究问题,在国内也引起众多学者和专家的关注和研究兴趣。谭跃雄(2004)研究了大规模定制模式下制造企业柔性的价值及其应用,提出了建立合理制造柔性的有效方法和应用策略[17]。祁国宁、顾新建和李仁旺(2000)系统研究了大批量定制及其模型构建的一般性方法[18]。陈俊、黄炜(2004)通过产品平台在基于大规模定制范式的生产系统中的作用建模,探讨了企业实施大规模定制的产品平台构建及其影响[19]。陈豪、陈剑(2004)以供应链快速需求为导向,探讨了定制延迟模式的供应链协调机制[20]。但斌(2004)提出面向大规模定制产品族功能性评价与选择方法[21]。毛宁等(1996)对制造资源重构问题建模,对大规模定制制造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22]。秦明森(2003)探讨了大规模定制模式下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的决策方法[23]。傅小华、黎志成(2003)研究了大规模定制生产及其实现机制[24]。吴锡英(2001)全面综述大规模定制几种具体模型的特点及其适应性等问题[25]。

三、总结

从上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目前基于柔性制造的大规模定制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大规模定制的特征、运营模式等理论和方法的研究。(2)对典型企业或者行业的大规模定制问题进行实证研究。(3)对企业柔性制造的作用、实现途经及其测量方法进行研究。当前,关于基于柔性制造的大规模定制问题的定量化研究是研究的难点问题,也是当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以柔性制造为基础的大规模定制的柔性设计、柔性战略管理和柔性运营方式等问题也引起众多学者和专家的广泛专注和研究兴趣。尽管人们对企业快速响应顾客需求的重要性形成一致的认识,并开始关注大规模定制等相关理论和应用研究,但如何建立大规模定制的快速反应能力,实现企业柔性与大规模定制功能相适应的资源配置优化等方面还缺乏系统的理论和相关应用研究。因此,结合柔性制造与大规模定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大规模定制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并形成实用的研究成果。

摘要:基于柔性制造的大规模定制能够有效地解决需求多样化与大规模生产之间的冲突,并为现代制造企业提供一种全新的竞争模式。首先,介绍了柔性制造与大规模定制的内涵;其次,结合国内外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最后,针对基于柔性制造的大规模定制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大规模汽车定制】相关文章:

大规模定制服务设计06-25

浅议大规模定制06-03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08-20

大规模测试06-04

大规模储能07-02

大规模教育07-22

大规模电网08-26

大规模光伏发电09-01

大规模图数据09-07

大规模并网风电论文05-14

上一篇:历史开卷考试的突破点下一篇:绝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