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文化论文范文

2024-05-29

拯救文化论文范文(精选12篇)

拯救文化论文 第1篇

中兽医学是一门在中国传统大文化背景下, 在中国哲学方法以及《易经》文化, 儒、道、农、医等诸家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以治疗六畜马牛羊鸡犬豕等大中小畜禽疾病为主体, 同时包括畜禽饲养管理技术在内的畜牧兽医应用技术类学科。

中兽医学第一部代表著作是唐代李石的《司牧安骥集》, 此时并开启了兽医学的专业教育, 极大地促进了中兽医学的发展。明代的代表著作有《痊骥通玄论》和俞氏兄弟著的《元亨疗马集》, 对中兽医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作用。

三晋大地人杰地灵, 各类名人层出不穷, 尤其山西地处古代“中国”文化的核心地区, 所以中兽医文化起源很早。远在黄帝时代的马师皇, 西周的造父 (洪洞赵城人) , 春秋末年晋国的晋大夫王良 (晋阳今太原人) , 宋代的常顺广禅侯 (阳城县山头村) , 元代晋宁府 (今临汾尧都区) 的医圣赵泽中, 明代兽医高大江 (长治郝家庄高国景的祖爷) , 清代的裴获义 (平遥县裴耀卿的祖父) 等都是我省历代中兽医的名人。清朝光绪27年 (公园1901年) 山西省首次创办了农业专科学校, 并设立了畜牧兽医科, 直到阎锡山时期建起了太原农职校。解放战争期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于1947年在长治成立了北方大学所属的农学院, 并设有畜牧兽医系和兽医专修科。建国后成立了山西农学院还附设了中级农业技术学校, 1952年成立山西省宁武畜牧兽医学校, 各地区的农业学校设立了畜牧兽医专业。

建国后兽医名人高国景、裴耀卿、赵茂斋、常鸿年、兰汉起、韩亨庆等人, 为山西省内的农畜看槽保健、防疫打针、春防春灌、培养学徒、传授技术殚精竭虑, 对山西省的中兽医事业起到了传承发展作用。

1987年11月我受省畜牧局家畜防治站的派遣, 代表山西参加了中国农科院兰州中兽医研究所召开的全国中兽医研讨会。在会上我汇报介绍了山西中兽医现状:山西省家畜疫病防治站配备了专管中兽医的副站长 (郭新雨) ;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增设了中兽医研究室 (李大义) ;山西农业大学兽医专业增开了中兽医课 (温伟业) ;山西畜牧兽医学校增设了中兽医专业, 并增加投资建起中兽医实验室和中药材种植园, 通过野生家种、南药北移的办法种植了140余种中草药。汇报后受到了与会代表和领导等专家的好评, 著名中兽医学者于船教授还专程前去牧校参观指导。

会后回省我向分管畜牧兽医的刘艺副厅长做了汇报。当年12月份省厅即在汾阳市召开了纪念《国务院关于加强民间兽医工作指示》三十周年座谈会暨表彰会, 会上还成立了“山西省中兽医研究会”, 会议开得非常成功。此后每次召开全国和华北中兽医会议, 我省都派遣代表参加, 参会人数、代表水平和论文质量均名列前茅。之后“北方的山西、南方的江西”的中兽医名声大振。在河北承德召开的“全国暨华北中兽医研究会”上, 我省代表李一民和杨荣良研制的猪保定车和长臂注射器进行现场演示;内蒙古农牧大学赵阳生 (山西籍赵茂斋长子) 对其父搞出的家畜保定和针灸技术进行了现场表演, 受到了参会代表的好评和赞扬。

山西的名中兽医人员流动服务全国。高国景受聘甘肃兰州中兽医研究所担任副所长;李兰受聘北京农大担任中兽医副教授, 赵阳生在内蒙古农牧大学留校任教 (副教授) 至今已50余年, 四世同堂仍留在内蒙古呼市;由江西分配我省工作的兽医刘波舒, 十多年后调回江西担任江西省中兽医研究所的所长兼《中兽医杂志》主编。

中兽医文化面临“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曾指出:“中医药起源于中国, 开花于美国, 将结果于日本”。更有甚者日本权威学者大豕敬节在1980年去世前曾嘱咐弟子:“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 10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时至今日, 此语不幸而言中。

1998年我参加了在河北承德召开的“全国暨华北中兽医研究会”, 巧遇国际兽医针灸考察团来我国考察专程到会参观学习, 并在会上发言, 讲述了中国针灸在国外的情况。当时我听了非但没有“江下卖水”之嫌, 反而感到震惊。当时大会执行主席张克家教授还推荐了他自己的论文《兽医针灸在美国》, 使我感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状, 越表现突出了。

拯救文化论文 第2篇

小说家丹尼尔从刚出道起事业就顺风顺水,如今更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攀登上了职业的顶峰,然而这荣誉却并未带给他满足,恰恰相反,丹尼尔担心名声和财富会夺走他文学创作上的灵感与锋芒。

一晃眼五年过去,丹尼尔热度不减,邀约和奖项不断。一封来自小镇萨拉斯的信吸引了丹尼尔的注意,萨拉斯是他阔别已久的故乡,如今邀请他踏上故土,接受“杰出公民”的奖项,在未告知媒体和朋友们的情况下,丹尼尔独自踏上了返乡的旅途,在那里,他再度见到了曾经的恋人艾琳,昔日的朋友,出席了各种招待宴,遭遇了人生了最大的尴尬,最终在乡愁与乡“愁”的对垒当中落荒而逃,捡回了一条性命。

2.老司机的回乡之旅

印象中,豆瓣某位友邻如此评价该片:学医救不了中国,学文救不了阿根廷。可谓一语中的。影片主人公丹尼尔旅居国外多年,拿奖拿到手软。其作品先锋性以及个人遗世独立的处事风格,让他在国际领域内饱受赞誉。影片开头他就诺贝尔奖的一席讲话就很标新立异。颇有伍迪艾伦拒绝奥斯卡奖的范儿。审慎,独立,理性,距离,让这个角色一开始就显得孤傲而坚韧。至少开始是这么个意思。

可就是最坚强的硬汉,面对自己的过往也会有温柔和脆弱的时候。比方阎王脾气的曹操会对丁夫人百般讨好,浑身是胆的成龙谈到愧疚家人也会泪如雨下。丹尼尔从接到家乡请柬打算回乡的一刻起,那个当代文坛桀骜不驯的他就开始软化了。

回到家乡免不了一番客套。在国外拒绝采访的他被邀请登上了消防车,和小镇之花一起被当做展品迅游展览,借用他的名气来提升当地的文化形象。

最讨厌客套的他不得不出席各种所谓的读者见面会,面对衰败不堪的故乡,所谓听众和读者也不过是些垂垂老矣的看客和慕名而来的名气追随者。提问环节只有一名真正的读者。真不知道这是不是上天对他的惩罚。要知道他在国外可是被媒体聚光灯捧上天的宠儿,而在这里不过是一尊被人摆来摆去的文化符号。

3.老司机的尴尬之旅

丹尼尔绝不像外界想象那样一丝不苟,生活严谨。他会有自己的好恶,审美,兴趣以及选择,多年国外生活的经验让他与自己的故乡变得格格不入。轻装上阵的他彻底避开了国内外媒体的视野,让自己重新变身那个无特色,无性格,无光环的当地居民。可面对这个没落的小镇上过分热情的当地居民时,他开始逐渐无所适从,甚至心生恐惧。

慕名而来的女学生性感奔放,直奔主题,他作为法国归来的一界文化名流自然却之不恭,欣然笑纳。这边裸女在侧巧笑倩兮,那边电话推脱谎称抱恙,多年未曾踏足的土地以如此热情接纳他的归来,丹尼尔真说不清是托名气的福还是上天的眷顾。而昔日女友嫁作他人妇却依旧美艳动人,自己和对方在汽车上也忍不住深情一吻。今夕何夕一定让他辗转反侧。

那么接下来问题来了。和他上床的女孩就是昔日女友的女儿!小姑娘的奋勇献身除了慕名而来更像是要逐名而去,她想让丹尼尔把自己带离这片文化的荒漠。看看她男朋友学猪叫的傻样,看看她老爹不修边幅打架骂街的流氓习气,脚下这片热土又何止是文化的荒漠,完全可以看做是文明的洼地。

当地文化界流氓可以仗着自己的人马公然大闹画展,更可以拿着丹尼尔小说部分章节断章取义扰乱读者见面会,给丹尼尔塑像泼油漆,骂脏话,甚至派出黑社会尾随,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麻木的表情,以及当地社会名流尴尬的笑容。别以为强龙不压地头蛇是武林中人和官场上的事,对于文化而言更是如此。流氓无处不在。

4.老司机的逃难之旅

丹尼尔必须要逃跑了。公然质疑并反对当地文化流氓的作品,昔日恋人得知自己女儿竟然同他发生性关系,被无数慕名而来的人围追堵截百般纠缠,出席各种乏味冗长又丝毫没有任何反馈的所谓见面会,我想丹尼尔的初衷一定不是这样。那个面对瑞典王室侃侃而谈的硬汉终于要落荒而逃了。

影片结尾被枪击的丹尼尔再度回归国际视野。新书发布时候的意气风发,让他与自己作品中那个狼狈不堪的他截然不同。可面对媒体询问这部明显带有自传体风格的新书是真是假时,他只露出了那个伤疤。然后继续留给聚光灯灿烂又克制的微笑。他终于逃出了该死的故乡,他的内心是否还会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重回萨拉斯?谁知道呢。

5.文化救国,真行得通么?

孔子所言: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想想看真的很有道理。在一个乱世想要用文化来感化大众,只能是落得灰头土脸不人不鬼。试想带着一群弟子和犀牛老虎一样奔波于各国之间的孔子,本身也是疲惫而无奈的。那么多的经典理论最后发扬光大,还得靠他最看不上的富二代子贡。要颜回那样喝口凉水就自满自足的人传道是不可能了。《论语》治天下的美谈只能是想象,物质决定意识才是大众的选择。

再想想当年鲁迅先生本想靠学医救中国,却发现真的没用。改用文字鞭挞社会,救得了进步青年,却救不了亿万阿Q,更救不了赵国。时至今日孔子、鲁迅、以及无数学术文化名流的社会影响,往往只能存在于书本上,雕像上,和各种名目繁多的纪念会上。今天的我们所谓热衷学术文化,往往也都是热衷于文化名人。山西的贾樟柯红了,去贾家庄吃饭拍照的人多了,可真正看他电影,聊他思想的人却并没有想象当中多。

丹尼尔的回乡之旅本就是私人的事。可他的身份决定了他此番回乡绝不可能仅限于私聊和省亲。当地政府和各界名流希望借助他的身份让这个没有半点生气的地方重新焕发出活力,可自己不争气单靠一个丹尼尔有屁用?

丹尼尔之于萨拉斯就像今天的郭德纲之于相声圈。干得不好读者/观众骂街,干好了同行骂街。恨不得你就跟我们坑壑一气不求上进,每天自嗨。这样的环境下萨拉斯救不过来,放大了说阿根廷救不过来。纵观全片,唯一的希望就在那个喜好文学的男青年身上,当然也仅仅是个希望。

文化是基于历史大环境下流淌着的民族血液,不可以中断但必须悉心呵护。丹尼尔离开萨拉斯走向世界,本身就是对本土文化环境的一种逃离。当大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一个人的呐喊是不会有任何回响的。只崇拜追逐文化名人而不崇拜追逐文化,是走不远的。想想看丹尼尔,再看看我们,真的很像很像。

拯救文化“活化石” 第3篇

作为一种鲜活的文化,被称为文化“活化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仍然散发着独特的光彩和魅力,仍然是传承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2010年2月27日,在青岛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由青岛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议案”,被确定为大会议案。该议案认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是当前发展文化生产力的一项重要任务,对青岛市建设文化强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青岛不仅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底蕴丰富,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而且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岛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6000年以前这里已有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东周时期建立了当时山东地区第二大市镇——即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登临现位于青岛胶南市的琅琊台。秦代徐福曾率船队由琅琊山起航东渡朝鲜、日本。汉武帝曾在现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的不其山“祀神人于交门宫”,并在胶州湾畔女姑山祭天拜祖设立明堂9所。

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的遗迹、商周到汉魏的建筑、遗址、墓葬和石刻反映了青岛齐鲁文化和海洋文化的久远与厚重;以八大关建筑群为代表的青岛城市建筑景观,体现了世界多国建筑风格,成为青岛近现代历史发展的永恒见证;胶州秧歌、茂腔、柳腔、崂山民间故事、崂山道教音乐、胶乐大鼓、秃尾巴老李传说和周戈庄上网节等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遗产同样凝聚着先祖们的智慧与创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绩斐然

据了解,自2006年起,青岛市就已经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同时,还在青岛市群众艺术馆设立了“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进一步加强对该项工作的业务指导;邀请有关专家,对各区、市普查骨干进行了专项培训。各区、市也积极行动,对本辖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摸底,整理出了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迄今共收集非遗线索1.6万余条,调查项目3400多个,涵盖16个门类100多个种类,其中民间文学、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类资源最为丰富,戏曲、曲艺、民间语言、其他类资源十分稀缺,民间音乐、民间美术、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民间知识、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类资源则相对比较丰富。

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建立了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目前,全市十二区(市)全部建立了区级名录,共123项。

青岛市艺术研究所经过多年整理,编印了四册本、百万字的《民族民间音乐集成》(青岛分卷);李沧区、崂山区组织专门队伍深入偏远山村、渔村实地采风,搜集整理了5000余个、1000余万字的《崂山民间故事全集》;胶州市、即墨市挖掘整理了传统曲目《观灯》、《西京》等茂腔音像资料和《墙头记》、《赵美蓉观灯》等柳腔音像资料;市北区萝卜会、四方区海云庵糖球会、即墨市周戈庄上网节等一批传统民俗活动逐步成为青岛特色品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

2006年5月,胶州秧歌、茂腔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月30日,崂山民间故事、柳腔等14个项目入选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数量和比例在山东省均名列前茅;2007年3月,平度烛马灯、莱西鼓吹乐等10类27项被公布为青岛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崂山区、胶州市、胶南市先后被文化部授予“民间文学之乡”、“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民间舞蹈艺术之乡”,即墨市被省文化厅授予“民间柳腔艺术之乡”。

各级申报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市级名录的初步建立,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青岛市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将其纳入“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和“十一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了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2006年6月,青岛市参加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以极具特色的展厅,丰富的展品荣获优秀组织奖,胶州秧歌获最佳表演奖。2007年胶州秧歌《喜洋洋》在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评选中荣获群星奖表演奖,并在全国第八届艺术节闭幕式上现场演出。在全国“文化遗产日”和奥运会期间,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筛选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项目,制作宣传展板、制作宣传画册、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组织民间艺人现场制作,在群众中反响强烈。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任重道远

青岛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保护意识有待加强、资源流失严重、经费不足、专业人员缺乏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任重道远。

一些地方认识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前条件下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加速消亡的现实,认识不到其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缺乏对其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保护工作没有提上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更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一些地方重申报、重开发,轻保护、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少数地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超负荷利用和破坏性开发,存在商业化、人工化和城镇化倾向,甚至借继承创新之名随意篡改民俗艺术,极大地损害了其原真性,这些都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得到及时保护,加剧了文化资源的破坏乃至毁灭。同时,全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不强,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没有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由于现代大众流行文化的不断冲击,民间文化的市场逐渐萎缩,其从业者的收入普遍较低,再加上没有相关的鼓励政策和激励机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乏人,一些传统技艺面临灭绝。许多民间艺术属独门绝技,口传心授,往往因人而存,人绝艺亡。目前掌握一定传统技艺的民间艺人为数不多,或年事已高,或生活困难,他们掌握的工艺技艺随时都在消失。例如,胶州风筝、青岛花灯曾风行一时,现在已无人能做;深受群众喜爱的柳腔、茂腔等因人才青黄不接,造成艺术质量下降,受众日渐减少;平度宗家庄木版年画因保护不及时而造成2000多块历史和艺术价值都较高的古版刻板丢失。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保护、研究、开发需要大量经费的支持,但就青岛市的总体情况来看,市财政只有20万元专项经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既无人头费、又无活动费,大多数区、市的经费十分有限甚至没有,根本无法满足保护工作不断深入的需要。另外,由于经费缺乏,对民间艺术重点项目、重点作者的重点作品、实物资料,也无法扶持和征集,难以实行有效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和支持;政府机关无疑是其中的主导力量,各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是该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由于领导体制存在问题,青岛市的科研机构、驻青高校、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各方面的力量在开展保护和利用工作上始终处于一盘散沙的局面,未能形成应有的合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抢救和开发利用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承担。但目前青岛市在这个领域,无论是人员的数量、所属专业、年龄结构以及能够投入的时间、精力,都远远无法满足保护工作的需要。

近年来,国家、省、市出台了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但其主要是针对有形文化遗产制定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至今仍是一片空白,从而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创人、传承人、传播人的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公共利益时常遭到侵害,一些破坏和滥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也得不到应有惩处。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对其保护刻不容缓。值得欣慰的是,青岛市已经把对这项工作的开展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各相关部门也已经开始了切实有效的行动。据青岛市档案馆收集处副处长张蓉介绍,档案馆将从征集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料,对其中16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跟踪记录,选取有代表性的传承人口述档案,制作成音像资料,并将拍摄专题片,广泛宣传,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传承与发扬。

Almost every Qingdao native knows the centuries-old local folk art such as Jiaozhou Yangge, Laoshan Taoist Music, Huangdao Folk Paper Cutting, and Wood Engraving New Year Pictures. These nonrenewable art resources enrich the cultural content of Qingdao and are her rar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s a cultural "living fossi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lives. In modern times, it still retains its unique charms, which have become the power to promote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foundation and source of cultural innovation.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拯救措施 第4篇

中国传统文化在新中国建立之后, 对外开放和经济改革更加快了传统文化的衰落, 这并不是对外开放和经济改革造成的, 最重要原因是传统文化存在的一些问题没有得到人们的及时解决。改革开放后, 西方文化大量进入中国, 传统文化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竞争力降低, 受到了很大冲击, 衰败的速度变快。近年来, 很多中国人感叹传统文化的没落。与此同时, 从民间到官方都流行起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 而很多想法不能真正承担起拯救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担。如何拯救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有效策略也势在必行。

1 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博大精深,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释也可以是多种角度的, 我们很难找到一个的准确的角度去将其理清。从内容的延伸性上讲, 它包括经政治、哲学、宗教、建筑文学、艺术、科技等各种物质和精神层面;从思想的继承上, 它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导, 兼容百家之长的一种和谐的文化。

1.1 人与自然方面的文化内涵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整体的介绍,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中最基本的内容。北宋张载最先正式提出“天人合一”、“民胞物与”明确含义的人, 他沿用战国时期思孟学派的想法, 认为天人同气, 万物一体。认为“天人合一”、“民胞物与”应该成为人生向往的最高目标, “天人合一”应该是人生向往的最高层次。其“乾称父, 坤称母, 余兹藐然, 乃混然中处。天地之塞, 吾其体;天地之帅, 吾其性。民, 吾同胞;物, 吾与也。”这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说法的经典性阐释。

1.2 人与人方面的文化内涵

中国文化倡导多元发展, 百花齐放, 求天下大同, 认为天地万物是“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 以开放、包容、理解的态度, 接纳自然、社会和不同的文化, 并允许异国文明以其自身特有的方式存在, 走适合于自己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建立自己的体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兼容并存的精神, 不仅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也对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当今世界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 各国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小, 之间也联系的更加紧密, 我们决不能坐井观天而自我满足, 而是应该保持厚德载物、兼容并存的精神, 互相借鉴, 共同发展。

1.3 人的内在方面的文化内涵

自强不息、勤劳奋斗的文化内涵, 可以被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和兼容并存思想在中国人的生活态度上的集中表现, 它表示着传统文化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 也是对中华民族总体人格态度的概括。“《孟子》云:“生于忧患, 而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如今世界全球化浪潮的推进, 为中国带来机遇的同时, 也带来了从所未有的严酷挑战, 我们必须坚持自强不息、勤劳奋斗的精神, 勇于探索、努力创新, 就可以在新的时代环境下不断进取, 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 拯救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策

在中国现代文化构成的各种要素中, 中国传统文化仍然是基础, 中国的现代性文化因素应当成为引领中国文化转型的支撑, 西方文化作为现代中国文化构成的重要部分, 应当被吸取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 为后现代文化的积极发展做出贡献。

2.1 加强传统文化与时代内容的有机结合

中国现代文化组成中的现代性文化因素是随着工业化历程进步起来的, 与以前相比虽有很大发展, 但并未得到充分发展, 还没有成为具有吸取各种文化因素的主导性文化, 包含于其中的比如自由和独立、民主和科学等内涵都还在发展之中。这种现代性文化因素虽未得到完全发展, 但却是中国文化转型的目标和最有动力的因素。我们在学校教育中要重视现代文化意识的教育, 使我们的学生形成自主的文化意识, 促进大家的创造性和主体性的培养, 最终能使我们的学生主动地参加到现代化建设之中, 成为拥有文化自主性的群体。同时要克服西方现代化的弊端, 警惕后现代文化弊端的影响, 建造充满人文情怀的现代群体。

2.2 加强中国文化与世界先进文化的相互交流

在中国现代文化组成的各种因素中, 有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基础, 有中国自身发展起来的现代性文化作为指导中国文化转型的方向, 但同时也有西方文化作为现代中国文化组成的重要内涵。从中国现代文化的构成因素看, 文化是没有国界的, 一种文化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 保持生机和活力, 必须以开放的态度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 取别人的长处, 补自己的短处。在学校教育中应指导学生既要保持文化的民族性, 又要充分吸收和借鉴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 丰富和发展自身。使我们的学生一方面, 能够继承民族的传统文化, 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另一方面, 又要指导学生站在世界的角度, 看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能在本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相互交流中吸取力量, 从而推动本国文化的发展。

2.3 加强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与精髓发展

传统文化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 只有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 才能树立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形成对振兴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把眼光投向了西方世界,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培养非常不够。因此我们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非常少, 对传统文化的精髓把握不准, 缺少对历史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近些年来我国政府看到了问题的严肃性, 开始关注民族性的文化教育, 并把高等院校的文化教育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综合起来。高等院校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方面, 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所以从文化的民族性、传承性来说, 我们应增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使学生能很好地把握传统文化的精神, 并运用传统文化的内涵引领生活。

3 结语

中国当代文化包括传统文化因素、现代文化因素、西方文化因素及后现代文化思想的影响。传统文化因为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竞争力降低, 受到了很大冲击。面对我国的文化现状, 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应注重文化教育的历史性与民族性, 注重当代意识的培养以及注重与世界文化的交流。我们相信在高等教育中根据中国的现状逐渐改变我们的学生, 就能改变社会, 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王颖.全球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J].吉林大学, 2007.

拯救自我与拯救天下 第5篇

——中国近代爱国诗词选评听后感 何谓大学?

大学二字最早出现在《礼记》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朱熹说“民之俊秀,皆入大学”。何谓“大学”,他解释为“大人之学”。所以今天的大学校园只是形式,大人之学才是真正的内容,这个解释也许是万世通行的。

那什么是真正的大学生呢?李开复先生给了我们四点参考:

第一、大专

“术业有专攻”,所有的大学无不以此为根本,当然所有的学生也就必须以此为根本。先专后大,才无愧于大学生的身份。

第二、大德

专业只解决了你做事的问题,品质才能决定你做人的问题。正直、诚实、善良、耐心、博爱、开朗、精炼„„只有拥有真正大的心胸、大的格局,才是真正的大学生。

第三、大识

就是你的见识与众不同,这不是偶尔的,而是一种思维模式。大识首先是大思,即训练自己的辩证思维,并用它指导自己的行动;大识其次表现在信念上,是坚定的价值观。

第四、大为

所谓大为就是指能自己主导自己的行为。一个真正的大学生就是开始用行动描绘自己人生的人。要热情就在行动上热情,要发泄就在行动上发泄,要爱就在行动上爱,要致富就在行动上致富„„

大专、大德、大识、大为,有多少大学生达到李开复先生对真正大学生的要求呢?少之又少。下面让我们看看这篇网上热传的《中国当代大学生的九宗罪》。

罪名一:生活腐化

追求档次,崇尚名牌;经常光顾高消费文体娱乐场所;配备高档通讯设备;外出上街,常坐出租车;聚会交友,大讲排场等.其所占比例虽然不大,但其绝对数不小,而对他人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在一些学生中,盲目浪费,赶潮消费,媚俗性消费,“面子”消费,超前消费等高消费甚至浪费现象非常普遍.罪名二:堕落傍款

“傍大款”在今天的中国女大学生嘴里,说起来不再那么时尚了.时下全国高校的美女群就是傍款族,越是名牌大学越是公开,越是校花美女越有可能.“傍大款”也不再是社会女青年的特许,随着商品狂潮的冲击,女大学生也毫不逊色地投入这一新兴的“第三产业”,她们以自己年轻的肉体作为资本,参与傍大款的行业.罪名三:玩物丧志

“一起床变开始玩传奇,半夜了还在激烈地打CS....”日前,大学生玩游戏的大有“人才”,一些大学生甚至沉溺于网络游戏中,荒废了学业.罪名四:寄生依赖

大学生基本上没有什么自己的收入,维持高消费无疑要依赖父母,有钱就花,花完就要,花得心安理得,全不顾父母的窘迫.在糟粕父母的辛苦钱,加重父母的经济负担时,从未想过脱离寄生后的日子只能靠自己.罪名五:理性的侏儒

当今中国大学生缺乏基本的三大能力:辨别真假,是非的判断能力,辨别善恶,好坏的道德能力,以及辨别美丑的审美能力.大学生不敢怀疑现实,尤其是权威,无条件相信报纸,电视,教科书,用所谓的“唯物辩证法”来对待现实中的经济混乱,政治腐败,以及一切污浊的社会现象.罪名六:政治的冷漠和投机

一方面,大学生们表示自己厌恶现行政治,但同时,他们又不可避免,不顾廉耻地投靠现行政治.他们既不理解又不相信共产主义,但同时,为了各种实际利益,他们又踊跃参加党课学习,主动申请入党.面对中国的腐败潮流,大学生们并不痛心疾首,而一旦他们有机会,则决不放弃腐败的机会.罪名七:学术精神的失落

他们睡懒觉,逃课,上网打游戏......但就是不肯认真读书.临到考试,他们便毫无羞耻地作弊,其作弊手段完全可以上吉尼斯纪录.至于学术论文,他们便四处剽窃,任意拼凑.他们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学术意识,一切为了混一个烫金毕业证,为了找一个出力不多,但报酬丰厚的工作,满足自己的高级物质生活享受.罪名八:道德素质低下

当今中国大学生中鲜有雅皮士,而更多的是嬉皮,泼皮.他们行为放荡,毫无基本的道德感.不尊重老师,不尊重同学,不尊重自身.教师上课,他们自顾聊天,吃巧克力,听MP4,化妆,呼呼大睡,半搂半抱谈情说爱,玩手机,旁若无人.罪名九:生理与心理缺陷.某校一们女生刚爬上八楼,变犯了心脏病,死在楼梯边,另一男生则死在800米的跑道上.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差,缺乏信仰,缺乏毅力,缺乏进取精神和承受力.稍有成绩,他们便趾高气扬,得意忘形;遭遇挫折,他们便斗志全无,灰心丧气.即便是失恋这类的生活小事,也无法承受,或凶残报复,或痛不欲生.颓唐,堕落,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面对条条罪状,当代大学生当如何自处呢?特别是在这个大学学历不值钱的今天。我认为这不是大学生到处都是的原因,而是我们自己做的不是太好。

《论语·卫灵公》有云“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文子·上德》则说“怨人不如自怨,求诸人不如求之己。”

在这个混浊不清的世界里,在目前大学只是用来印刷学历的背景下,唯有自我拯救才能开启通往成功的大门。我没有什么很大的本事,有没有真正拯救世界的梦想。现实太残酷,众人皆醉。唯有保持自己一颗清醒的头脑,能苟活于然后不断适应这个世界,逐渐提升自我修养,从内心强大起来。这,就是我理解的拯救世界,拯救自己的心灵世界。

为什么一定要自助呢?

大学扩招对学校的影响,我们改变不了;社会整体经济水平不高对岗位不足的影响,我们改变不了;社会经济结构不合理对岗位不足的影响到,我们改变不了;中国人口众多对岗位不足的影响,我们改变不了;企业不给新人机会,我们改变不了;企业太多关系生进入,我们改变不了,唯一能改变的是自己有能力介绍自己的关系或自己做好后让自己的子女有关系。面对残酷的现实,留给学生的的选择是: 第一,改变自己,唯一的可能是自己的努力;

第二,改变社会,让自己成为推动社会不公平的社会推动者,如专家、学者、批评家、执不同政见者,但前提是让自己先生存下去。

除以上两种选择外,作为大学生的你还有什么选择呢?所以,我们改变自己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就是自助了!

自救,主要缘于个人的自省。如果你自己不想改变,不要自强,那谁都帮不了你!自助才能天助,自为才能有为,自救才能得救!要想达到自救,我觉得要从一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在时间上具备等距意识。在以就业-职业为圆心的这个圆上,大一与大四是一样

近的!好工作不仅仅是因为大四的努力才找到的,而是整个大学都是有所准备的。

第二,在准备上具备量变积累意识。改变源于积累,而且积累达不到程度也不会引起质变。不要指望一个月、一个学期、一年的努力就会取得你所期望的效果,毕竟每个事物的质变都要达到一定常数的量的积累,而且你那段时间的积累是否有效、是否对头还都是问题。

第三,在执行上具备谁收益谁付出的意识。大学生如果能完美就业,能找到一个好工作,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那根据经济学的谁受益谁买单谁负责的原理,也就明确了责任,大学生自己要为就业付最大而且是全部的责任。那现在要为自己做些什么?什么时候做?做到什么程度?这些问题就不需要别人的督促了吧!

第四,在决策上具备独立自主的意识。想要自主,首先要自立。如果你自己不能或没有解决自身生存的问题与能力时,你是无法自主的,所以培养养活自己的能力对于大学生是十分紧迫的。

以上从实际行动的层次解释了如何拯救自己,拯救心灵的天下。但是,无论自己取得了多大的成功,要自己的心灵获得拯救,我们还必须在心态上改变自己。

佛教有一种说法,即:

用四种心态喝一杯禅茶

感恩,用感恩的心态喝这杯茶,这杯茶就不仅仅是一碗茶汤,而在其中充满人文精神,充满了天地万物和谐相处、相互成就、共融共济、同体不二的精神,化解戾气,发扬正气,成就和气。

包容,用分享的心态来喝这杯茶,人间的恩恩怨怨都会像片片茶叶一样,把芳香甘美溶化到洁净的淡水中,变成有益于优化彼此身心气质的醍醐甘露,人间的正气和气就会在把盏相敬中得到落实。

分享,用分享的心态来喝这杯茶,培养我们推己及人的仁爱胸怀,想到人间还有诸多苦痛,想到社会还有种种缺陷,每个人都有责任把爱奉献给对方,少一点私欲,多一分公心;少一点冷漠,多一份爱。

结缘,用结缘的心态来喝这杯茶,以茶汤的至味,同所有人结茶缘,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让法的智慧,佛的慈悲,茶的香洁,善的和谐,净化人生,祥和社会。

禅茶文化的精神“正、清、和、雅”;禅茶文化的功能“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将正气溶入感恩中,将清气溶入包容中,将和气溶入分享中,将雅气溶入结缘中。

拯救文化论文 第6篇

肖东发教授曾经说,“特色鲜明的书店犹如现代钢筋混凝土城市中的绿色植物和潺潺溪流,能够让人们的心灵在喧嚣浮躁的生活中得到滋润,感受到生命成长和希望流动的声音”。的确,这些书店曾经是所在城市的文化风景,那里弥漫着书香,散发着人文和学术的气息,是文化人和读书人的精神圣殿。这些书店的经营者是一批充满理想而又善于经营管理的爱书人,他们有理想、有思想,同时又不失商业头脑,但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在网络书店的冲击下,一个个倒下了。这是他们个人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如果任这种现象发展下去恐怕就会演变成国家和民族的悲剧。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文化建设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十八大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并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这都让文化人感到振奋和欣慰。但血脉需要畅通,家园需要维护。书店作为出版业渠道的象征,独立书店作为文化血脉流通的细枝末梢,如果被堵塞,那么民族的血脉就会瘀结,肌体就不健全,搞不好就会出现脑梗。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对于这种状况,很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救救书店。正如一名国际出版人所言,“如果现在不讨论书店的未来,5年后只能讨论书店的历史”。对于如何拯救独立书店,人们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在我看来,独立书店不仅是城市的文化风景,也是维持出版生态不可或缺的要素。要使独立书店得以生存和延续,必须对症下药,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首先,要把独立书店作为建设文化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图书无论是从生产还是流通、消费,都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它所产生的外在效益要远远大于其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弥补其外部性给企业自身造成的损失。这就需要政府向独立书店输血,做好加减法。所谓加法就是增加对独立书店的财政补贴,对于那些有一定影响的专业书店,按照政府对文化产业补助的相关程序把它们纳入补贴范围。所谓减法,就是从税收方面对独立书店进行优惠,降低甚至免除税收。国外很多国家对书店就是采取税收优惠的方式给予扶持。例如法国就采取“通过品质认证的独立书店免缴部分地方税,书店免缴所得税, 对困难书店财政补贴,银行贷款政策优惠”等一系列手段来扶持独立书店的发展。

其次,政府在做城市规划时把书店纳入统一规划之中,并给予在房租等方面的优惠。目前很多地方政府投巨资建所谓的文化广场、博物馆,但其中并无多少文化内涵,很多文化广场没文化,博物馆中无物可览,只不过是“博屋馆”而已,这些“政绩”工程徒具文化之名,不仅不能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反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形成“眼球上的浪费”。与其投巨资建这些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不如切切实实地为文化事业做些有益的事,而独立书店恰恰就是需要政府加以扶持和支持,把这些书店办好是一项利国利民之举。目前很多书店之所以办不下去,其重要原因在于图书价格相对比较固定,而房租不断攀升,用很多书店经理的话说,就是忙乎了半天都是给房东打工,书店赔本赚吆喝。这样下去,会导致书店彻底消亡,那真的成了文化的悲哀。

再次,规范图书价格体系,严惩随意打折的销售行为。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图书定价制,这类似于国外的图书实价制。它的基本特点就是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就把最终消费环节的价格确定。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同样的商品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销售,也无论在什么地点销售,其最终销售价格都是一样的。这就产生了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同样一本书,由于运输方式及距离远近不同、销售方式不同、销售地段不同等,其成本是有很大差异的,但最终销售价格确实完全相同的,这种现象本身就说明,图书定价制有其行业特殊性,并没有完全遵守市场价值规律。这就出现了,很多书店尤其是网络书店由于其库存成本等较低,加上网络书店其实是网络商店,它不仅销售图书,还销售其他商品,销售图书仅仅是他们促销其他商品的手段,那么它就可以不遵循图书定价体系,随意打折,有时甚至以低于成本价销售。这种打折现象对实体书店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因此,我们要么放开价格体系,放弃定价制,让销售者根据市场状况随意定价,要么维持定价制,但对于破坏定价制的销售行为进行严惩。这两种情况在国外都存在,例如美国推崇自由市场经济,对图书放弃实价制,很多图书不再打上定价,而是由销售商自行决定图书销售价格;而欧洲一些国家,如法国、德国则采取后一种方式,即坚持图书实价制,不允许销售商随意打折。法国1981年颁布的图书定价法规定,实行统一书价,禁止图书随意打折,电子书也不例外。2002年德国通过法律将定价销售合法化,所有出版社和书店必须遵从,违者将被最多罚款6000欧元,2006年德国将定价销售体系延伸到网络书店。而我国则一方面实行图书定价制,另一方面又放任书店自行打折,这实际上又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定价制,从政策上自相矛盾,从实际操作中打击了那些严格遵守定价制的商家的利益。这种行为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也是很多独立书店经营不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规范图书价格体系,严惩打折销售行为,也是拯救独立书店的一个重要举措。

最后,独立书店自身也要加强自身财务管理,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一些书店在开办时对市场、对读者、对自身的经营规模等都还有比较清醒的判断和认识,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精细化运营。但随着书店在全国的知名度不断提高,随着书店规模化不断扩大,他们往往急于扩张规模,不能做到量入为出,经营管理就变得简单粗放,最终导致资金链条断裂,经营难以为继。“打铁还要自身硬”,只有练好内功,搞好自身定位,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书店的经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才能将文化进行到底!

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城市中到处充满着洗浴中心、保健中心,但却找不到书店的踪影,那些带有城市地标的文化景观正在消失,我们在对身体进行“保健”的同时,能否给心灵保健场所——书店留一席之地呢?

拯救文化论文 第7篇

关键词:北村的小说,转型原因,反思,拯救,基督教文化精神

一、北村小说转型的外在、内在原因

众所周知, 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文坛可谓是异彩纷呈, 而先锋小说家们的出现则是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一群, 这些于80年代中期开始崛起的先锋小说家们所进行的激进的叙事试验, 在当时的文坛给我们的创作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他们对旧有叙事模式的摒弃, 对国外新的创作手法的吸收、借鉴与创新确实给当时的文坛吹来了一股奇异的风。但这股风没吹太久即告偃旗息鼓。时至今日, 我们再返观“先锋派小说”, 不难发现它所存在的尴尬。它标榜革命性的反叛, 追求创作境界的绝对自由, 但正是这种创作的绝对自由却带来了创作的不自由。

我们知道, 这些先锋小说家们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了一种对传统的反叛, “一是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意识形态的回避、反叛与消解;二是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传统的真实观, 一方面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寻, 另一方面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 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三是指在文本特征上, 体现为叙述游戏, 更加平面化, 结构上更为散乱、破碎, 人物趋于符号化, 性格没有深度, 通常采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1] 这样的极端化追求不可避免地使他们陷入了不自由的境地。因为追求自由, 所以他们要不断地突破前人、突破自我, 在很多情况下, 他们是为了突破而突破, 而这种不断突破的背后却带来了创作精神的苦恼以及对内容的淡漠。在这样的追求当中, 他们实质上并没有找到自己的“个人话语”, 并没有将自己的“个人话语”和自己创立的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 所以, 他们的突破是一次并不太成功的突破。北村干脆将叙事革命所带来的一批小说直接形容为“技术主义”, 自称是一些徒有其表的空心之物。在这样的境况之下, 许多先锋小说家们纷纷选择了转型, 在这次转型当中, 北村就是其中的一位。这就是北村小说创作转型的外在原因。

当然, 造成他们转型的原因, 不仅仅是形式方面带来的困惑, 还有更多的内在原因。那北村小说转型的内在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 “文革”后的中国文坛先后出现了“伤痕文学”、“反思小说”、“改革小说”、“寻根小说”和“先锋小说”, 这些形式多样的小说形式显示着文化的多样性带来的成就, 在这众多的小说样式当中,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而这种反思明显地具有逐渐深入的层次递进。可以说, 当时的文坛是明显具有“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的, 但就在这样一个良好局面之下, 随着国际政治形势的改变, 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了影响深远的政治风波, 这次政治风波表现出的则是中西文化的又一次激进碰撞, 这种激进碰撞的要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抛弃、对西方文化的完全接纳, 激进的结果则是造成了流血事件,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 国家逐渐加强了对话语权的控制, 于是, 多样化的文化形态走向了低谷。在这样的情况之下, 这就使得这些先锋小说家们感到了双重的苦恼。一方面是形式追求上的困惑, 一方面是在话语权被重新控制后的小说内容方面的如何表达, 这样的苦恼让他们陷入了一种迷失方向的时刻。于是, 许多作家一时间选择了沉默, 但经过短暂的沉默之后他们又选择了复出, 他们复出的表现则是选择了转型, 这种不无悲壮的转型就成为当时文坛一道特别的风景。当然, 在这次转型的内在原因当中, 在小说的内容表现上面, 不同的先锋小说作家们表现出了不同内容的表达, 有的选择了用新写实手法来描写现实生活, 而北村则显示了与众不同的选择, 北村的选择是什么呢?

20世纪80年代政治风波之后, 北村对于中西文化应该如何接触有了更为深刻的想法, 他逐渐认识到任何国家之间的冲突其实都是文化的冲突, 而激进的文化冲突带来的只能是战争、死亡, 而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往应当是平等的、温和的、渐进式的交往。不错, 中国的传统文化确实有许多陈腐的内容, 回想1840年后的中国, 中国落后的传统文化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负累, 而中国“文化大革命”之所以能够发生, 不仅仅是国家领导人的个人意志, 更深层的应该是落后的传统文化对广大民众的影响, “一方面摒弃传统文化, 一方面抵制西方文化, 发展至“文化大革命”, 形成最典型的状况:彻底的破四旧和彻底的闭关锁国相结合。于是出现了没有文化或文化的饥饿、文化的洪荒时期。实际上则是旧文化即封建落后文化填补了这个文化真空, 显出汹涌泛滥之势。”[2] 所以,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 我们迫切地需要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来弥补这样的空间, 于是, “寻根小说”兴起了, 但同时我们也确实需要外国的文化来进行有效的补充, 但对待外国文化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态度呢?北村经过深刻的思考, 终于决定用西方的基督精神来向这个世界阐述什么是正义, 什么是真理, 什么是生命, 什么是爱。如同当年实施叙事革命的义无反顾, 北村的这次转型再次表现出了义无反顾的革命姿态。

对于自己的这次创作转型, 北村显得很平淡, “我承认自1992年以来我的小说创作发生了一个连我自己也始料未及的变化, 同时我也承认这种变化跟我接受着一种信仰具有紧密的关系。其实这是很好理解的, 人心里怎样思量, 他的行为便怎样, 既然我的价值观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以至于连我的生活细节都随之改变, 我的小说发生改变又有什么奇怪呢?”[3] 皈依基督后的北村, 他的创作明显疏离了此前的模式, 而将目力专注于现实人生与隐秘心灵, 从而勘探人的生存意义、存在价值、绝望体验与终极关怀, 并进而突出神基督对于精神绝望之人的灵魂的救赎。这样, 北村经过自己的反思, 决定用西方的基督教文化精神来拯救这个世界, 拯救这个世界的芸芸众生。他要用他的小说来阐述基督教的文化精神, 并通过这样的阐述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补充。这样, 北村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二、北村小说对基督教的“罪感”文化的阐述

在北村的小说里面, 我们通过仔细地阅读就会发现, 北村的小说实际上就是用文学的方式对基督教进行阐述, 那么, 他又是如何阐述的呢?我们知道, 基督文化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罪感”文化。

在《活着与写作》一文中, 北村明确指出:“我的小说只能描写这种痛苦和它的实质。”[6] 受基督文化的影响, 北村的小说描绘了“有罪”之人“在路上”的命运, 写出了人的生存的苦难与生命的罪孽, 对人的存在进行了执著的追问。小说《伤逝》中的主人公超尘理想如其名, 渴望超越尘世, 从而“诗意地栖居”。但世俗红尘没能如她所愿, 展现在她面前的是一幅地道的庸俗之极的生存状态:丈夫的无聊与粗俗, 情人的潦倒与堕落, 姐姐婚姻的名存实亡, 父母的陌生与隔膜……这一切将超尘逼向绝望——割腕自杀。

小说《孙权的故事》中的孙权是在一个混乱恶浊的世界中挣扎着生活的人, 但在恶浊的世界里他没能取得丝毫的成功, 在一次醉酒之后他将朋友意外杀死而入监狱。对于这样的结果, 我们可以说, 孙权不是因为杀人才成为罪犯, 而是内里的“罪性”支配他去杀人。

长篇小说《施洗的河》更加突出了这一点。主人公刘浪经过多年的明争暗斗和生死拼杀, 终于获得了立足之地并成为帮主, 权势、财富、女人已经应有尽有, 而他却时常表现出焦虑和恐惧。除了贩卖烟土、杀人越货、奸淫妇女等种种罪孽之外, 而且精神空虚、性格冷酷, 常常做出怪异之事。他会因心理变态射杀无辜的女人, 会在转念之间击毙心爱的猎犬, 会让弟弟死于自己手下人的枪口之下, 会逼迫喽啰卧在铁轨上饱受惊吓, 甚至把侍奉自己几十年的老花匠逐出家门, 并将花园践踏殆尽。虽然, 他也偶尔行善好施、赏赐下人、爱抚儿子、赈济乡亲、善待老母, 但这根本无法消除他内心深处的“恶念”滋生。令人恐惧的是, 这些恶念随时会爆发, 好像没有任何思考的余地, 甚至连他本人也难以控制。我们根本无法看清楚刘浪的怪异性格与乖戾行为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就像龙帮帮主马大所说的, 刘家人的一个共同特点即是疯狂。这种疯狂不是植根于聚敛财富或者攫取权力的欲望之中, 这种疯狂似乎植根于性格纵深的幽暗之处, 蛰伏于人类灵魂的最里面。我们通过对《施洗的河》的解读会发现:人的内心深处潜藏着一个罪恶的渊薮, 它源于人的本性而无因可循。这是一种无可逃避的罪恶——原罪。

面对苦难和罪孽, 北村笔下的人物展开了自我拯救。他们首先把眼光投向所谓的世俗“事业”。

《消失的人类》中的孔丘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但却无法从种种业务中获得精神动力, 精神危机让他最后在一个简单问题上犯难:吃饭这样上牙打下牙是啥意思呢?自杀是迟早的事。

《运动》中的主人公一旦丧失了对于金牌的迷恋, 那么, 艰苦的短跑训练则无异于酷刑。于是, 罪恶发生了——他用接力棒劈死了教练——他的父亲。

《施洗的河》中的刘浪, “事业”可谓飞黄腾达, 然而, 即使躲进墓穴也难逃焦虑与恐惧的折磨。

北村通过他的小说明确地告诉我们:企图通过世俗“事业”来获得拯救, 无异于南辕北辙、雪上加霜。那么, 转向世俗中最为神圣的东西——爱情和艺术, 能否获得拯救呢?小说《伤逝》中的超尘试图通过爱情获得自我存在的理由, 然而, 在丈夫张九模身上她遇到了第一次失败, 在情人李东烟身上她遇到了第二次失败。而那个象征爱和艺术的符号——总是在关键时刻出现的手持诗稿、怀抱鲜花的诗人大学生——在超尘临死前却没有出现, 这样, 超尘似乎获救的最后一根稻草也破灭了。小说《玛卓的爱情》中的玛卓同样是一个艺术和爱情至上的完美主义者, 然而她所依赖的生命理由最终也无法拯救她的困境, 阻止她走上绝路。北村坦言, 这不是一个爱的世代, 也不是一个诗的世代, 爱情与艺术根本无力救赎我们。“人总想自己救渡自己, 好像瞎子领着瞎子”[5] 。至此, 人类的自救之路封死了。那么, 人类最终何以获得救赎呢?北村的答案是“皈依基督”。

三、北村小说对基督教“爱感”文化的阐述

如果北村的小说仅仅是对基督教的“恶感”文化进行阐述, 那么其小说必然缺乏深刻性的内涵, 北村小说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对基督教“爱感”文化的阐述。我们知道, 基督教文化不仅是一种“罪感”文化, 更是一种具有博大意义的“爱感”文化。这种“爱”是一种神圣的恩典, 表现为神对人的拳拳之心与眷眷之情;同时又与“信”紧密相连, 表现为对耶稣基督的信仰、顺服与皈依。这具有博大精深的永恒价值与绝对意义, 唯有凭此, 人类才有获救的希望与可能。

对于基督教文化中的“爱”及“救赎”, 皈依后的北村有着切肤的理解与体验。在《爱能遮掩许多的罪》一文中, 他说:“爱是具有神圣感和终极性的。神就是爱, 爱是神的专利和基本的性情。”[5]

北村说:“人的生存必须有一个引导, 否则人类将面临它的后果。”[3] 这个“引导者”毫无疑问就是神。“无法想象人能没有任何神圣的依靠而活下去, 这是不可能的。”[6]

北村的诸多作品暗示出, 离开了神的怀抱与恩典, 人的存在就成了问题。相对于超尘、玛卓们的不幸, 孙权、张生、刘浪们则是幸运的, 因为他们与神相遇, 得到了神的爱与恩典, 获得了救赎。《孙权的故事》中, 孙权被判死刑而万念俱灭之时, 基督徒刘弟兄来到了身边。他不仅热情和蔼地照顾素昧平生的孙权的饮食起居, 而且以神的启示从心灵上拯救孙权。《张生的婚姻》中的哲学教授张生由于婚姻受挫而企图自杀并想与女友同归于尽之时, 神降临并拯救了他。

《施洗的河》中的刘浪罪孽深重, 生存绝望, 精神上始终处于“死不了与活不成”的状态, 即使躲进墓穴也无以解脱。精神恍惚、绝望至极的刘浪, 受到一个神奇声音的指引顺水漂流, 来到杜村, 由传道人启迪而皈依基督。施洗后的刘浪脱胎换骨了:“他常常在聚集中唱歌, 又拿了椅子坐在会所前的草地上, 望着整齐的田亩, 心情像被一双手洗过一样清晰。他完全如一只温顺的羔羊, 手里抱着一本圣经, 让阳光临到身上。”

此外, 《情况》中的飘萍、《消灭》中的程天麻也凭借着对基督的“爱”与“信”, 相遇了神的恩典, 获得了灵魂的拯救。

北村谈到, “用文学的方式谋杀不必承受任何责任, 我也相信这些凶手是无辜的, 因为连他们自己在内都是被害者, 他们是在不知不觉中使人致命的。他们扩大 (或许恰恰是最真实的描述) 了苦难的人生经验, 却从不给出一个解决的办法。我相信他们不是不想给出, 而是给不出。从这个角度来说, 多数的作家都是没有信仰的人, 因为他们太聪明, 以至于无法相信这宇宙中会有一位神。因为无法相信一个高于自己的存在, 他们只好自己作神。”[4] 对于皈依基督的北村, 他深信宇宙中有一位主宰之神, 并且依靠着他的爱, 有罪之人必将获得最终救赎。无疑, 北村给出了解决苦难人生的办法。“今天, 背逆的路已经到了尽头, 到了该结束的地步。至交者要在地上恢复他的道路, 你不是做神的抄写员, 就是当魔鬼的秘书, 没有第三个地位。”[5] 显然, 北村选择的是前者。他将自己连同文学一起交给了心目中的神。

四、最后的结论

对于北村的创作转型及其小说与基督教的关系, 笔者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通过笔者的论述, 我们知道了北村的创作转型不仅有外在的形式原因, 还有更深的文化原因, 通过自己的反思, 北村想用西方的基督教文化精神来阐述这个世界, 并期望用基督教的文化精神来拯救这个世界的芸芸众生。北村用他的小说为我们阐述了什么是“罪”, 什么是“爱”, 在他的作品里我们充分地了解了基督教的文化精神内涵。所以,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 北村的小说无疑具有了博大的基督精神, 这种用小说的形式对基督教文化进行解读的方式无疑是应当得到我们肯定的。

但用文学的形式对基督教的文化精神进行阐述也并非北村的独创, 在他之前就有很多的作家尝试过, 这种尝试能否拯救“沉沦中的芸芸众生”还有很大的疑问, 对于我们中国落后的传统文化是否能起到有益的补充也很难断定。再者, 作为一个基督徒, 北村的阐述无疑具有了主观的色彩, 这种主观性就使得他的小说缺乏理性的力量, 他的小说的结尾总是难以令人信服, 人为的安排较为明显, 对“沉沦中的芸芸众生”进行最后的拯救总有斧凿之痕。虽然, 对于这种责疑北村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但我们总认为他的看法还是主观的, 缺乏说服力。这不能不说是北村小说中的一个巨大缺陷, 如何将文学和基督教的文化精神完美地结合起来, 并能让读者感到信服是北村以后要关注的。我们每一个读者也都期望着北村能有更完美的作品问世。

参考文献

[1]朱栋霖, 丁帆, 朱晓进.中国现代文学史.下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88.

[2]宋耀良.十年文学主潮[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8:282.

[3]林舟.苦难的书写与意义的探询——对北村的书面访谈[J].花城, 1996, (6) .

[4]北村.我与文学的冲突[J].当代作家评论, 1995, (4) .

[5]北村.爱能遮掩许多的罪[J].钟山, 1993, (6) .

拯救变异的考试 第8篇

近年来, 昆明的“小升初”择校考试愈演愈烈。为及早应对每年夏季10余所“民办初中”以近乎20比1的招录比“掐尖”拔优, “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不敢懈怠。从投资购买学区房, 省吃俭用积攒“择校费”, 到让孩子周末报班补习, “南征北战”辗转全城应考。尽管备战数年、代价昂贵, 许多家庭仍不得不面对孩子陪考的现实, 穿越过“小升初大战硝烟”的许多孩子, 也过早地品尝到挫败的滋味。

如果说, 参与“小升初”择校考试, 是许多家庭渴望“优质资源”的无奈和盲从, 而企图以作弊方式叩开高校大门的相关群体, 则让考试异化得斯文扫地, 甚至有些惊心动魄。近年来, 尽管招考部门严防死守考试流程安全, 从远程监控、屏蔽通讯信号、无线电监测仪流动巡查, 到考生签订诚信承诺书并接受金属探测仪检查, 逐年升级的人防、机防、技防已覆盖考场。然而, 这种堪比反恐的高压态势, 却难以杜绝违规作弊者铤而走险。在反作弊与反监控的博弈较量中, 高考舞弊现象有禁难止。

变异的考试, 传导出家长和考生对“一考定终身”的过度焦虑, 也扭曲了他们面对考分与诚信的价值判断。2013年, 参加湖北省钟祥市艺术体育类高考的部分考生, 因不满意“监考太严”并被没收违规带入考场的涉嫌作弊工具, 与家长一起围堵、围殴监考教师的事件震惊全国。无独有偶, 当年实施“史上最严高考安检”的吉林榆树, 首次实施的考生和涉考人员“无声”入场, 对违纪作弊行为“零容忍”措施, 让一些蓄谋作弊的考生和家长感到“晴天霹雳”。据悉, 高考前夕, 当地就有400多学生开具了体内植入金属物质的省级医学证明, 因严格复查而选择“放弃”证明的达到一半。

变异的考试, 催生出置道德、法律于不顾的黑色产业链, 嚣张到直接挑战教育公平和法律底线。据悉, 为“小升初”择校推波助澜的部分社会培训机构, 有的就与相关学校联手, 共同分享考生这道“唐僧肉”。在钟祥参与异地监考的教师, 竟然接到装有现钞及附有考生相关信息的考务袋。在榆树, 高考前“买答案”已是公开的秘密, 随之形成的是招揽客源、购买设备、窃取试题、组织答题、选取传送点、传送答案、收取费用的“一条龙”产业链。由于安检“设关堵卡”, 部分考生携带作弊器材并未得逞, 有家长相信:“明年, 卖答案的就能研究出对付安检门的招数了”。还有家长表示:“孩子苦了12年, 这辈子就犯一回事, 还能咋的。”殊不知, 尽管考试未必能过关, 但考生不诚信的人生也由此起步。

变异的考试, 亵渎了教育的使命, 也折射出教育资源配置不均与升学选拔制度、人才评价标准之间日趋深化的矛盾。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多元化的人才, 拯救变异的考试, 需要更加科学完善的制度设计, 释放出考试的正能量;需要正本清源, 拯救变异的考试。

令人欣慰的是, 随着“小升初”免考, 高考实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等考试新政的出台, 时间表和路线图的确定, 拯救变异的考试, 正从概念、设计逐步落地实施。部分用人单位也开始走出“唯学历论”的人才选拔误区, 在今年某地的公务员报考资格中, 就率先撤除了学历“门槛”。一些务实的企业, 更是对“能力优先”亮起了绿灯。

阅读拯救行动 第9篇

2014年, 笔者新接了一个六年级的班。开学第一天, 在事先不通知孩子带课外书的情况下, 我对班内学生进行了一次课外阅读小调查, 首先调查了学生身边是否有课外书, 现实很残酷, 班内居然只有五名学生身边有课外书。随后, 我又调查了学生每天的阅读量, 真正能做到每天阅读半小时课外书的可以说是寥寥无几。面对这一现实, 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制订了六年 (4) 班阅读拯救行动计划。

拯救行动第一步———愿意读书

要想让孩子愿意读书, 首先得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为此, 我用心搜集了一些名人喜爱阅读的小故事讲给他们听, 让他们交流自己听后的感受, 引导他们感受阅读对人生的意义;我选择了爱读书的照片让学生欣赏, 引导他们在观赏中感受到阅读能丰盈人的气质;我选择了一些阅读相关的名言与成语让同学们理解, 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开卷有益”……进而把这根“魔杖”介绍给了孩子们, 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阅读的重要。

拯救行动第二步———营造氛围

一个星期后, 我又进行了第二次调查, 发现还有少部分孩子身边没有课外书, 于是我深入调查了其中的原因。通过与孩子的交流, 和家长的沟通后发现:孩子家里缺少课外书, 除了几本作文书之外, 再也没有其他的书了。深究其原因是孩子不爱阅读, 以前买了也是摆在书柜里成了摆设, 于是家长也就不再为孩子添置课外书了。我深深地认识到, 当务之急是让每名学生都有书读, 为他们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于是, 我和图书室的管理员打好招呼, 带着班内学生提前去学校图书室借阅图书, 确保每名学生都有书读。接着我又着手建立班级图书角, 让学生将自己身边的好书带来, 放在班级图书角, 资源共享, 这样一来, 学生就有了更多的书可供阅读。

有了可阅读的书目后, 那就是要确保学生阅读的时间。我将每天的早读时间定为他们的阅读时间, 每天晚上放学之前, 腾出十分钟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分享, 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可以是精彩的故事情节, 可以是打动人的画面, 可以是读书后的收获, 亦可以是从作品中悟到的道理……

拯救行动第三步———坚持阅读

要想让阅读成为学生每天的自觉行动, 也需要外在的监督。于是我在班内开展了记读书笔记活动, 要求学生每天进行阅读摘抄。我要求每天的读书笔记必须有三大板块:美词、喜欢的句子或片段、自己的感受。刚开始, 学生只能完成教师的摘抄任务, 写感受时只是寥寥数语。于是, 我在批改的过程中, 只要发现有亮点的, 哪怕是字写得好或设计得好的, 我一定展示给同学们看, 通过多表扬多鼓励多加一个“优”便能激起学生的成就感。与此同时, 我还教给他们写感受的方法, 可以抓住一个精妙的字词生发开去, 加入自己的想象, 联系上下文, 或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谈开去;可以抓住某个句子谈感受, 或体会修辞手法的精妙, 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夸张句等, 或体会抓住重点词语把句子写准确、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 或谈谈自己对这句话产生的共鸣;也可以针对写作方法来谈感受, 如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环境烘托、反复点题、借物喻人等写法, 从而积累运用语言、文字及布局谋篇的方法……我还把一些好的点评展示出来让大家欣赏品评。

学生在不断的点评与欣赏中, 也习得了方法, 读书笔记也越来越精彩, 他们把知识能力、阅读与写作, 还有美术设计融为了一体。

拯救行动第四步———主题阅读

经过一个学期的拯救行动, 学生大多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都能每天保证半小时的阅读量。于是我又开展了读整本书和主题阅读双线并进的方式, 旨在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

阅读得其方, 写作能力亦即随而增长。就是说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去领会写作技巧, 并且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写作, 逐步提高。于是, 我每两周确定一个阅读主题, 并为孩子们印制主题阅读小报。例如, 开学第一周一直春雨绵绵, 于是我确定了“春雨”这一主题, 并查找了许多相关的美文编成小报, 印发给学生。利用每周二的阅读指导课, 单周二指导阅读, 并布置学生观察雨景, 写一篇周记。双周一, 我就利用一天时间, 好好批阅学生的周记, 将优秀的片段与佳作再次编成小报, 印发给学生。双周二就让大家阅读欣赏同伴的习作, 在相互点评中学习写作方法。

同时我也为孩子们搭建更好的平台, 将这些优秀习作推荐给学校的小太阳广播并择优投稿。当大家在电台听到同伴的优秀习作、在报刊杂志上看到同学的习作变成铅字, 那更多的是羡慕之情, 也在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爱上阅读与写作的情感。

阅读拯救行动 第10篇

一、拯救行动第一步———愿意读书

要想让孩子愿意读书, 首先得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为此, 我用心搜集了一些名人喜爱阅读的小故事讲给他们听, 让他们交流自己听后的感受, 引导他们感受阅读对人生的意义;我选择了一些学生爱读书的照片让学生欣赏, 引导他们在观赏中感受到阅读能丰盈人的气质;我还选择了一些与阅读相关的名言与成语让学生理解, 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开卷有益”……进而把这根“魔杖”介绍给孩子们, 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阅读的重要。

二、拯救行动第二步———营造氛围

一个星期后, 我又进行了第二次调查, 发现还有少部分孩子身边没有课外书, 于是我深入调查了其中的原因。通过与孩子的交流, 和家长的沟通后发现:孩子家里, 除了几本作文书之外, 再也没有其他的书了。深究其原因是孩子不爱阅读, 以前买了也是摆在书柜里成了摆设, 于是家长也就不再为孩子添置课外书了。我深深地认识到, 当务之急是让每个孩子都有书读, 为他们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于是, 我和图书室的老师打好招呼, 带着班内孩子提前去学校图书室借阅图书, 确保每个孩子都有书读。接着我又着手建立班级图书角, 让孩子们将自己身边的好书带来, 放在班级图书角, 资源共享, 这样一来, 孩子们就有了更多的书可供阅读。

有了可阅读的书目后, 就要确保孩子们的阅读时间。我将每天的早读时间定为孩子们的阅读时间, 每天晚上放学之前, 腾出十分钟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分享, 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可以是精彩的故事情节;可以是打动你的感人画面;可以是你读书后的收获;亦可以是你从中悟到的道理……

三、拯救行动第三步———坚持阅读

要想让阅读成为孩子每天的自觉行动, 也需要外在的监督。于是我在班内开展了读书笔记活动, 要求孩子每天进行阅读摘抄。

我要求每天的读书笔记必须有三大板块:美词、喜欢句子或片段、自己的感受。刚开始, 孩子们只能完成老师的摘抄任务, 写感受时只是寥寥数语。于是, 我在批改的过程中, 只要发现有亮点的, 哪怕是字写得好或设计得好的, 我一定展示给其他同学看, 通过多表扬、多鼓励、多加一个优激起孩子的成就感。与此同时, 我还教给他们写感受的方法, 可以抓住一个精妙的字词生发开来, 加入自己的想象, 联系上下文, 或联系生活实际和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谈开去;可以抓住某个句子谈感受, 或体会修辞手法的精妙, 如, 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夸张句等, 或体会抓住重点词语把句子写准确、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 或谈谈自己对这句话产生的共鸣;也可以针对写作方法来谈感受, 如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环境烘托、反复点题、借物喻人等写法, 从而积累巧妙运用语言和文字、表情达意、布局谋篇的方法……我还把一些好的点评展示出来让大家欣赏品评。

孩子们在不断地点评与欣赏中, 也习得了方法, 慢慢的读书笔记越来越精彩, 他们把知识能力、阅读与写作能力, 还有美术设计融为了一体。

四、拯救行动第四步———主题阅读

经过一个学期的拯救行动, 孩子们大多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都能每天保证半小时的阅读量。于是我又开展了读整本书和主题阅读双线并进的方式, 旨在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

“阅读得其方, 写作能力亦即随而增长。”就是说要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写作技巧, 并且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写作, 逐步提高。于是, 我每两周确定一个阅读主题, 并为孩子们印制主题阅读小报。如开学第一周一直春雨绵绵, 于是我确定了“春雨”这一主题, 并查找了许多相关的美文编成小报, 印发给学生。利用每周二的阅读指导课, 单周二指导阅读, 并布置学生观察雨景, 写一篇周记。双周一, 我就利用一天时间, 好好批阅学生的周记, 将优秀的片段与佳作再次编成小报, 印发给学生。双周二就让大家阅读欣赏同伴的习作, 在相互点评中学习写作方法。

同时我也为孩子们搭建更好的平台, 将这些优秀习作推荐给学校的小太阳广播并择优投稿。当大家在电台听到同伴的优秀习作、在报纸杂志上看到同学的习作变成铅字, 那更多的是羡慕之情, 也在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爱上阅读与写作的情感。

孩子爱上了阅读, 自然能提高写作能力, 因为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写作的过程, 书读得多了, 写作技能自然就形成了。让我们花些心思, 引导孩子发现阅读的乐趣, 让他们爱上阅读, 总有一天, 你会惊喜地发现, 孩子手中的笔已不知不觉发了芽, 开出了芬芳的花朵;你会惊喜地感受到, 那一颗颗幼稚的心灵正沐浴着文化的芳华不断成长。

摘要:有一根“魔杖”, 它有一种魔力, 哪个孩子一旦被它点中, 就会变得更为聪明, 在学习和才能上变得更有潜力。这根“魔杖”就是课外阅读。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 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 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得平淡。作为一名语文老师, 深知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因此, 每每新接一个班, 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查孩子的阅读情况。

关键词:阅读,拯救,方法

参考文献

拯救自己就是拯救世界 第11篇

关键词:拯救;撞车;信任

黑人侦探格雷厄姆和墨西哥裔女友开车途中,被追尾撞上,格雷厄姆自嘲地说:“人需要碰撞来证明彼此的存在”。亚裔女司机不愿承担车祸的责任,蛮横地叫嚷着,她认为都是那个墨西哥女人不会开车。电影从一个普通的撞车事故开始,以回溯的手法,环套环般地展示几个主要人物在这几十个小时中所发生的故事。

两位黑人青年只为白人简从骨子里透出的对黑人的歧视,便恶意抢劫了其夫妇俩的越野吉普,恐惧难消的简回到家后,便无缘无故地对上门为他们换锁的墨西哥裔修锁匠丹尼尔大发光火。可怜老实的丹尼尔在当天晚上,又一次让一名阿拉伯裔的商店店主夺去了尊严;那店主刚刚也为阿拉伯裔的身份,在买枪时受到白人老板的嘲讽羞耻。警察瑞恩,希望能给自己患病的老父亲找到更好的医疗救助,但是,公费保健单位负责处理这件事情的黑人职员就是不签署文件,以允许他父亲去找别的医生。瑞恩在处理交通堵塞的时候,就将自己心中的怨气通通的爆发在黑人卡姆和克劳汀夫妻身上。受辱的克劳汀痛骂卡姆的懦弱,却不知当导演的卡姆,经常只能是在白人面前委曲求全。黑人侦探格雷厄姆焦急地在寻找着他走失的弟弟,但又不得不受上司的威胁,去面对黑洞洞的枪口……

就象这电影里的这些人一样,生活于世,谁也无法预料未来将发生的故事,当人们努力于生活时,谁不想拥有一个如意而一路阳光的人生?就如片中的洛杉矶警察、地区检察官夫妇、黑人导演夫妻、黑人侦探、老实的丹尼乐和阿拉伯裔的店主。人们忠实地生活、善良地愿望着,可是生活却总让他们的身心承受着各种各样有意无意的伤害,让人在伤害中失去自信、失去尊严、失去希望、失去温情。渐渐地学会了孤独着世界的孤独,冷漠着世界的冷漠,又在卑微与恐惧中慢慢地丢弃了本来的自我,而不择手段的愤怒,似乎成了人们夺回人性可怜自尊的唯一途径。他们愤怒,也许甚至不知道愤怒的理由,就像暴躁的简喊道的那样:“我一直很愤怒,却不知为什么愤怒。”于是,洛杉矶警察把怨火洒到黑人夫妇身上;检查官妻子把气发在锁匠身上;阿拉伯裔店主持枪报复……。正义与邪恶,受害与施暴的角色,不过是在人与人之间不停的轮回和转换。

故事以美国洛杉矶——这个多民族、多文化聚集的大城市为背景,而种族之间难溶难解的仇恨与不信任,似乎成了人物矛盾的多米诺骨牌。也许社会的黑暗、体制的不公、政治的谋夺、权力的倾轧,是社会产生各种矛盾的罪之原。但作为组成社会整体的个人,人性的灰暗与怯弱,又何尝不是各种矛盾的助燃剂?

就像另一个年轻的警官汤米,曾怀着一颗初涉世事的善良,相信着人性的平等。他鄙视搭档施虐无辜黑人的卑劣,并因此同情和帮助受辱的黑人,却遭到同事的不解。孤独的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行为与信任准则,终在无意的一刻妥协于人性的灰暗,在那个被命运安排好的夜里,措手不及地开枪杀死了搭车的黑人青年,而那青年却曾因他的感化,正在学会走出人生的堕落,学会放弃心底种族与阶级的戒备。

是的,战胜别人容易,战胜自我太难,人性有多少欲望,就有多少恐惧与怯弱。所以这世界,最需要拯救的人,其实是自己。而人类何时才能认识得到,穿越所有种族与血缘关系的温情和信任,便是拯救自我心灵的途径。就像警察瑞恩在生死关头,不遗余力地救出车祸中曾经被他施怒污辱过的简,在他们解除了所有心灵的樊篱,为了人性最动人的那一刻感动拥抱时,就像阿拉伯裔店主无意伤害的一枪,并没有打透丹尼尔天使般女儿的身体,他在震惊之余人性的复苏,曾经愤怒的眼底涌现天使般的柔情,上帝开始降临……

拯救索尼 第12篇

临危受命

2005年3月7日, 索尼公司举行董事会会议, 正式任命美国人霍华德·斯金格出任该公司总裁兼CEO。这使索尼“掌门人”的交椅上59年来第一次出现了一个金发碧眼的西方人。仿效日产汽车和其他日本老字号公司聘任海外经理人, 索尼选任63岁的斯金格来执掌公司业务, 取代领导索尼达10年之久的67岁的出井伸之。对斯金格来说, 索尼不只是衰败, 严格说已是陷入绝境。在过去20年间, 索尼在全球消费电子领域一路磕磕绊绊, 主要业务——电影、音乐和视频游戏产品均发展不利, 产品利润率已经低于业界平均水平, 霸主地位正在一步步被松下、三星和苹果等竞争对手蚕食。200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报告显示, 由于平面电视价格持续下滑, 以及Play Station 3游戏机开发导致运营支出增加, 索尼连续第二个季度出现亏损:该季度索尼净亏损72.6亿日元 (约合6500万美元) 。面对衰败的消费电子业务和僵化的内部管理机制, 这位具有英、美双国籍的新任CEO斯金格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现在是该彻底改造索尼, 废除任何反应迟钝的作风, 向技术变革大踏步前进的时候了。他说:“作为一家巨型公司, 索尼有着60多年的传统。但我们不能让这些传统来束缚和妨碍我们。我们必须继往开来。竞争在不断加剧, 我们参与的所有业务领域的技术革新步伐也在不断改变, 因此, 索尼也要改革。”但是, 在索尼公司内部, 斯金格上任索尼总裁并未得到广泛认同。

对索尼总部的多数员工而言, 斯金格是一个同时拥有英、美两个国籍的外国人。这使他上任总裁之前, 就遇到了抵触。最初索尼高层提出的总裁人选方案有两个:一个是由出井伸之和斯金格共同出任总裁;另一个是由久多良木健担任总裁。斯金格遭到反对的理由只有一个:他是一个不懂电子的外国人。而久多良木健能够成为总裁人选的根本原因是:他不仅为公司开发出了一种深受市场欢迎的新产品, 而且他负责经营的游戏业务部门在2004年索尼6.5亿美元的经营利润中, 贡献了68%的份额。

而且, 在日本人看来, 外国经理人和他们的管理风格一向不大一致, 所以很少有外国人能进入日资企业的管理层。

而斯金格在加盟索尼公司之前, 曾在CBS从事新闻业达30多年, 当过执行主管和总裁等职, 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传媒”。在他的一手策划下, 索尼收购了好莱坞著名的米高梅制片公司, 为索尼的音乐和电影业务立下汗马功劳。这一切已经展示了斯金格与索尼同事亲密合作的才华。此次索尼聘任斯金格, 尽管日本同事对外籍经理仍然忧虑重重, 但他还是赢得了出井伸之和其他高层管理人士的信任。出井伸之认为, 对于5万日本员工和10万海外员工的索尼来说, 由一个外国人来领导企业进行革新不会有麻烦。

2005年3月, 索尼前任总裁出井伸之, 带领公司内部“出身”的7个日本董事, 一起退出了董事会, 把权力交给唯一留任的董事——负责电影、音乐及美国业务的斯金格。

斯金格的到任无疑是索尼进行重大战略变革的一个信号。而这位新CEO能为索尼带来什么改变?他能使索尼走出泥沼, 重获新生吗?

霍华德·斯金格或许是一个天生的“叛逆者”, 他敢于打破传统, 求新求变, 加上他是一个外国人, 能够做到“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能够看到隐藏在索尼内部的许多深层次问题;而土生土长的日本人是难以做到的。

果断出击

斯金格把自己在索尼的角色比作他的老本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CBS) 新闻的制片人。他说, 自己在索尼的很大一部分工作职责将是搞好公司其他部门和人员间的合作, 就像他以前在CBS负责新闻节目的制片工作时一样。他说:“做过制片人, 一生都难以摆脱同类角色。”事实上, 斯金格——一个没有工程和电子技术背景又对日语一窍不通的人, 却维系着索尼的核心业务。在索尼2004年第4季度财报中, 其所在电影业务的收入占到了公司总收入的13%, 而且索尼美国公司的业绩比日本总部的业绩也要好得多。而其他主要业务如家电、数码、视频游戏等业务仍呈下滑之势。

斯金格表示他会执行由出井伸之和安藤国威制定的战略, 整合电子和娱乐, 使公司在他的领导下“再次变酷”。斯金格在得到任命后发表声明说:“索尼公司关于勇敢、革新和领导能力的传奇在全世界都是无与伦比的。我们现在希望能将我们的工程和技术优势, 以及在娱乐和内容创新领域内的领导能力这两大相辅相成的支柱联合起来, 向消费者展现最先进的电子设备以及娱乐方式。”

出井伸之评价说:“斯金格在索尼内外都有很好的声誉, 他能将电子业务和娱乐业务巧妙地融合。”分析家也认为, 如果索尼能生产出结合消费者使用技术的创新产品, 它就能成为苹果的对手甚至取代苹果成为数字领域的主导者。

为此, 斯金格不惜将产品上市时间延后, 以保障公司两大杀手级产品——蓝光DVD和PlayStation 3的成绩。2005年6月至今年6月, 索尼几乎将全部精力集中于PS 3的研发和突破, 和下一代DVD格式的谈判和结盟。自第一代Play Station上市以来, 索尼的游戏机在全球卖出将近2亿台, 而内置蓝光DVD的PS 3如果能够成功, 则可将两款产品深入全球数千万家庭的客厅。

在产品策略上, Schadler分析, 索尼的变化将出现在三个方面:数字标准、消费者满意和本地市场。至今为止, 索尼的数字战略集中在版权软件上, 期待以此来锁住消费者, 以便使他们购买更多的索尼产品;可用户不想被索尼锁住, 这样反而把自己锁在了广大的数字世界之外。因此, 索尼应该在通用性衍生而来的新市场上占据主导权。

他认为, 如果公司能侧重用户体验, 为世界不同地区提供个性化产品, 那么, 索尼就能重新夺回其超前形象。Walkman品牌不用整合到手机中, 也能成为现代时尚品牌。

淬火而生

索尼的困境缘于其战略转型失败。因为未来的网络时代应该是个内容为王的时代, 但是内容与硬件不是完全的游离状态, 而是一个共同进化的过程。数年来, 索尼在电子与内容的取舍上就是扔了电子去掰内容。而“内容拯救技术”正是斯金格给病入膏肓的索尼开的一剂救命药方。

霍华德·斯金格上任后, 在贯彻其“SonyUnited” (统一的索尼) 的融合策略上, 对业务、结构重组时果断而强硬:备受宠爱的Aibo机器狗被束之高阁;Qualia系列高端电子产品的生产被终止;尽管利润丰厚, 索尼还是对旗下的1220家连锁美容院及马克西姆连锁餐厅等非核心业务坚决地剥离;公司裁减了5700个工作岗位, 关闭了9家工厂;同样被清理出去的, 还有45名60~80岁的被授予“顾问”头衔的索尼退休高管。在斯金格集中业务、重组结构的路线下, 索尼的电子业务呈现出稳定复苏的势态, 例如Bravia液晶电视重夺全球市场头名;第一款数码单反相机α-100展现的同时加大对于欧洲市场的开发力度。“我们在美国的品牌影响力比欧洲市场几乎要大5倍以上, 因此欧洲市场对于我们来说还有着很大的开发潜力。”

斯金格被认为是不怕大变革的人, 包括对有竞争性利益的技术和内容进行分流;斯金格又被看成是一个非凡的社交家, 其交际能力可以战胜技术。因此, 在他的领导下, 索尼必定会出现新的篇章, 在过去没有的或无法实现的新计划、新主意、新战略、新联盟和新的统一思想都将可能实现。他说:“技术公司与纯粹的内容公司有时是相互对立的。对于我们而言, 内容的安全性非常重要。但我认为, 通过两者协同合作, 我们能够保护内容不受盗版的侵扰。因为没有了内容, 大多数的设备跟垃圾没什么两样。它们也许非常吸引人, 但如果一个电视没有任何内容可看, 那它也是毫无意义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拯救文化论文】相关文章:

拯救06-07

阅读拯救行动09-02

拯救生命范文05-20

拯救孩子的童年06-05

最美丽的拯救08-14

拯救黄鼠狼06-23

谁能拯救范文05-19

拯救小生命范文05-26

和谐拯救危机范文06-01

知识拯救生命范文06-11

上一篇:能源和资源下一篇:工业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