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的情怀范文

2024-07-20

服务的情怀范文(精选11篇)

服务的情怀 第1篇

那是一个离乡之感浓稠的时刻, 很多人仅稍作盘桓, 又重启城市生活。回望故乡, 心中的那个小城镇, 饱含太多情感元素, 几乎成了乡愁的载体。而面对城市近郊的美丽小镇, 又成为逃离喧嚣, 回归乡愁的寄托场所。这两则新闻, 让人看见, 城与镇的平衡与发展问题, 既是国家策略, 更是人心所向。

而对于大多沉潜于都市的物业服务企业来说, 可以抓住新型城镇化的机遇, 将对小镇的物业服务视作行业升级的突破点之一。

这里, 我以绿城服务在今年年初进场的小镇项目作为案例, 探讨如何将这种承载乡愁的特色物业服务做出“样板间”, 以适配服务更多即将在城市近郊出现的小镇。

传统与现代交替对应物业服务转型之路

我们服务的杭州梦想小镇, 为政府公建项目。小镇在历史上就是一个老街区, 经过现代化改造, 成为互联网、投资基金等领域的创业聚集地, 集聚100多家企业、7000多名创业人才。创业场所设计为粮仓式样, 一路之隔为粉墙黛瓦的生活区, 小镇里有小桥、河流、灯笼、鸟鸣, 也有露天咖啡座椅, 一个个演示舞台、显示幕墙、键盘的敲击声及擦肩而过的年轻人。

小镇里的物、人、建筑空间, 甚至年轻人脑子里所想的事, 都是物业服务的触点。绿城服务入驻小镇时, 筛选安保、会务、保洁等传统服务项目员工, 尽量选定老家在小镇街区的, 这会让他们的归属感更强。镇区安保、河流保洁、水面绿植养护等, 稍加培训, 小镇服务人员便做得娴熟而有感情。更让他们期待的是, 小镇处于城郊, 周边的商品房价格, 也会让其中一批骨干员工看到买房的希望, 而在城市中心的服务者只能盘算到家乡的小镇或县城置业。

心安处即是故乡。通过近一年的实践检验, 小镇基础员工的稳定性强, 员工满意率也很高, 服务做得更精细。而由于对小镇的融入度高, 他们也成为小镇生活的主体之一, 小镇里创业的年轻人们, 也将小镇服务者视作邻家的朴实兄弟, 以此实现他们对于故乡小镇的想像。最近, 第三方测评, 小镇的服务满意率达到98.67%, 高出城区的商业综合体与住宅小区的分值。

小镇的创客活动、品牌发布、成果展示、业界交流等, 除常规的保洁保安等要求外, 还需要物料设计、走台布展、主持讲演等专项服务。我们针对需求, 跳出传统服务范围, 专门招聘了品牌、设计等相关人员, 为小镇日均提供30余场次的专项服务。我们也借助这个创业小镇, 孵化出契合商业活动的专业人员, 输出商业服务的管家。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现代创业小镇有很强的科技属性, 绿城服务此前在管理的园区内三年磨一剑, 建立了成熟的智慧园区服务体系。正是凭此“杀手锏”在包括政府服务机构在内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智慧服务体系, 契合了小镇的需求体系。为小镇里的创业者、科技企业提供智慧管理服务, 智慧管家、园区社交、园区健康、园区金融等全面、细致而贴心的一站式服务。

物业企业保持传统服务的初心, 又不断根据服务需求的创新, 在现代小镇服务中, 发挥的优势能量将不断被释放。

特色小镇带动物业进入服务生态

当前, 政府主导因地制宜, 建设一批产业小镇。仅浙江省首批在建37个, 计划在三年内建设100个特色小镇。而一批大型房产公司, 也瞄准了小镇建设, 例如绿城房产专门成立了小镇集团, 计划建造一大批景观风貌好、生活服务好的小镇。

而我们在创业小镇的实践, 为将来的产业小镇、功能小镇的服务带来启示, 那就是用小镇的服务需求, 迅速研发出新型服务产品。同时, 先期服务的小镇可以作为服务产品孵化器, 为具有相似门类的服务项目提供人才支撑。

而对于不能迅速建立服务优势的, 我们采取战略合作的模式, 引入专业机构进行磨合。我们签约的以养老为主题的舟山长峙岛, 就是将股权合作的颐乐学院 (养生养老专业机构) 引入, 而此机构正是通过有小镇性质的乌镇雅园的历练, 形成了成熟的学院养老模式。进驻养老小镇后, 将小镇营造成一所学院。而我们签下的以童玩、童话为主题的银润小镇, 也会以智慧平台为依托, 整合更多有针对性的服务资源, 共同做出物业服务的趣味来。

虽然小镇, 亦是世界。小镇是一个文艺的名词和处所, 是经济发展周期中一个必然产物。服务理应是小镇得以生生不息的灵魂, 小镇建设潮流也将为物业进入新的服务生态提供驱动力。

美国格林威治小镇, 是世界上最为富足、最为丰富的小镇之一, 它是靠着基金服务的力量, 以及围绕这些服务而配套的生活门类服务而永葆活力。而格林威治小镇历史上就吸引了诗人惠特曼、小说家马克吐温, 以及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音乐家鲍勃迪伦。

这些吸引力, 正是依靠不断增多的生活门类的服务, 最后形成综合功能强大的小镇, 融入全球产业链, 也必将融入全球服务链、生活链。

前不久, 格林威治小镇的基金大佬们, 来到了杭州的玉皇山基金小镇, 展开两个小镇的西湖对话。其中做物业保障服务的, 是一家知名物业公司——南都物业。优秀的物业公司, 大都瞄准了小镇服务机遇, 且已借助小镇平台, 进入服务生态系统。

我曾经设想了一幅田园服务场景, 员工们延续了古老的农耕手艺, 但农田村舍都有一套标准化的服务流程打理, 而这正是城郊农业小镇的场景。我们将会在服务产品研发中心中, 具体研究这个场景的服务工艺。

年底又是乡愁弥漫的时刻, 小镇的话题又将变得热起来。

计生服务民生情怀(本站推荐) 第2篇

——陆家嘴街道开展孕妇健康讲座“田教授讲课太生动了,我们听了非常受益,你们街道以后有这样的课再通知我们”。如今的孕妈咪们对优生优育、生个健康聪明的宝宝非常渴望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怎样胎教?怎样科学摄取营养?为了给孕妈咪们提供全面的孕期保健及科学育儿知识,日前,陆家嘴街道人口计生办举办《孕妇营养和胎教》讲座,邀请复旦大学医学院儿童医院资深专家田敏珍教授以新颖的科学理念、实用的内容对孕妈妈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围产期保健与优生、科学的营养指导。

来到现场的孕妈咪都听得有滋有味,现场还进行了互动游戏,课后孕妈咪们意犹未尽,把田教授围得水泄不通,大家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本次活动有35对夫妻热情参与。使孕妈咪们得到了这次活动给她们的孕期生活带来的知识。(祝霞文供稿)

陆家嘴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

远逝的情怀 第3篇

翻红线

关于翻红线的最早记忆该追溯到四五岁吧。那时候家里并不富裕,唯一的玩具小汽车早已被我弄得支离破碎。实在没什么可玩了。姐姐拉我到一边,取下她发梢上的红头绳,打了一个结,然后绷在手腕上,和邻居的姐姐你一下我一下地翻了起来。看着细细的红头绳在她们手里上下翻飞,我不禁深感一双灵巧的手对一个女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至少,对于一个爱玩的女孩是如此。

翻红线这种游戏是需要合作精神的,一个人不行,两个人若没有默契也不行。迄今为止我始终觉得“最佳搭档”的帽子该送给我的师傅——姐姐。我们总能不停地把一根简简单单的红线翻过来绕过去编成各种不同的图案,直到她喊手酸了为止。

上学以后常和同学玩这种游戏。有一段日子特别流行,一进教室便可看见满满一教室人相对而坐,低着头反复绕着一根细细的红线。那热火朝天的场面很有些当年延安大生产的感觉。我们还曾设想一个经典的画面,夕阳西下的小村子里,小男孩和小女孩搬着小板凳坐在大门口,专注而又虔诚地翻着红线,仿佛是在翻着自己的未来。

每次在家翻红线让外婆看见了,一定会急急地阻拦:“快别翻了,翻红线是要下雨的。”我信以为真,也明白了那时姐姐为什么要把我单独叫到一边教我。但偶尔实在忍不住了,又会偷偷地躲到房里翻起来。后来有没有下雨我倒是记不清了。

直到今天,每逢下雨天我都会想,这又是哪个调皮的孩子背着外婆在翻红线吧。

抄歌本

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身边的同学开始有了自己的抄歌本,大家私下里互相传阅。本子一定要很漂亮,里面都抄了许多流行的或流行过的歌,还配有一些自己设计的插图呀什么的,总之是倾注了主人的心血的。

我终于按捺不住了,跑到商店里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下了生平第一个抄歌本。那是个天蓝色的抄本,纸张透着一股淡淡的幽香。我把这个本子夹在了书包的最底层,小心翼翼地不让它弄皱。一有时间我便会把那些自己最爱唱的歌曲工工整整地抄在里面。那时我们常抄的有《祝你平安》呀,《九月九的酒》呀等等。有许多歌明明已经记住了歌词,但还是要抄下来才安心。大家在传来传去中也传递了一份快乐。

老师怕影响我们的学习,开始在班里明文规定不准带抄歌本来学校,否则一律没收;在家里爸爸妈妈盯得更紧。无奈之下,同学们只有把心爱的歌本深埋箱底。复习太累的时候,就会有人狠狠地说:“等考完以后我一定要抄一暑假的歌。”我们都把这当成一种自我安慰。考完以后,回到家便迫不及待地从箱底翻出抄歌本,拂去上面的灰尘,却发现手开始变懒了,许多以前老想抄下来的歌也懒得去动了。再后来上了初中,繁重的作业挤去了我那仅存的一点点抄歌时间。一次碰到一个小学时代的同学,她那时最爱抄歌,整整抄了厚厚的四大本。我问她现在还抄不抄歌,她笑着摇摇头,又说现在有了磁带和CD,方便得很,谁还那么笨去抄歌呀。看来,属于我们的抄歌年代已经远去了。

那几个抄歌本我一直留着。阳光灿烂的午后,我会泡上一杯清茶,一边品茶一边细细地回味过去的那些老歌,回味自己逝去的童年,在阳光下翻晒昨日的心情。

服务的情怀 第4篇

关键词:民族卫视频道,国家战略,民族文化,民族地区经济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璀璨文明。在多民族的大家庭里,开展民族宣传工作,推介民族文化,解决好民族问题,积极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是关系到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基于此,开办全国性的民族专业频道(民族卫视),运用最有影响力的传播媒介做好民族宣传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开办民族卫视频道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需要

民族问题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问题对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具有重大影响。媒体是一种战略资源。谁掌握了信息传播源和信息传播载体,就意味着谁就有能力影响社会。以覆盖面广阔和视听兼备优势见长的卫星电视更成为众多媒介中的佼佼者。

冷战结束后,世界的政治地图重新划分。正是在这种战略图谋的大背景下,西方传媒不约而同地将视点对准中国及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十多亿媒体受众。媒体是党和国家的“喉舌”。在与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斗争中,媒体作用不言而喻。面对咄咄逼人的攻势,从构筑国家安全战略出发,必须采取应对措施,打造民族卫视频道,掌握我国民族问题的话语权、主导权,在国际传播中占据主动。

2 开办民族卫视频道是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需要

多年来,我国媒体在弘扬民族文化、宣传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发展、凝聚民族精神等方面,一直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尤其是电视媒体声画并茂,以其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普及率高的传播优势,对宣传民族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专业电视频道来及时宣传国家的各项民族政策、展现我国各个少数民族的建设成就及民族风采,民族宣传领域仍存在很大空白,这与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大趋势是不协调的。

目前,虽然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如新疆、内蒙古、西藏、广西和宁夏等,都有自己的电视频道播出民族节目。但这些节目分布分散于各地方频道,内容大多只关注本地区的民族,节目也以在地面频道播出为主,覆盖范围非常有限,难以对我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政策等实现全面系统的宣传,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文化的传播需要载体,民族地区文化传播的最主要载体就是媒体。为了更好地向世界展示我国民族建设的成就,弘扬我国各民族的文化,增进与世界其他民族的交流与联系,迫切需要开办一套民族卫视频道,全面深挖少数民族文化丰富的内容,高效传播少数民族文化。通过对民族地区文化的挖掘和报道,让人们领略民族文化,了解民族魅力,使民族文化对外传播实现全方位、可持续的长远发展。

3 开办民族卫视频道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开办民族卫视频道,不仅是政治、文化上的需要,也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宁夏为例,近年来,随着国家安全战略需要和对外开放格局由沿海沿边向内陆腹地推进,宁夏肩负着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建设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高地的历史使命;随着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点,宁夏也将更好地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打造中阿合作的桥头堡。

4 开办民族卫视频道是民族地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电视台总数已超过2 000家,频道数量超过3 500家。但如此众多的电视频道里办出特色和效益的却少而又少,绝大多数电视台的专业频道概念模糊,节目在相互模仿的怪圈中惨淡经营,守旧雷同现象比比皆是。

一方面,频道专业化既是电视业发展的必然,也是电视业面对竞争无法回避的现实;另一方面,却又迫切需要解决频道专业化进程中出现的同质化问题,这就需要独辟蹊径,从受众市场、节目资源、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打造出真正的专业化频道。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正需要一个专业化的民族频道去为少数民族提供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促进各民族间的了解、理解和交流,为少数民族目标观众群提供服务,为频道专业化做出有益的探索。

关于情怀的散文故事:那抹情怀 第5篇

想起很多年前,也是这样的窗子前静坐,凉风习习,皓月高悬,天空静谧的像幽潭,我的神思犹如一条鱼,此情此景很像,可是心境又怎么能相同呢?中间相隔了二十多年呢。二十年,不觉是一梦呀,可是大梦何曾醒,一觉已中年了。

那时,我十五岁,辍了学,涌入江湖赚取安身立命的银子,时光过得荒芜而清寂,唯有看书,才觉光阴厚待世人,庸味中有一丝阑珊,疯狂的沉迷在里面,写了文章邮递给报社,获了奖,邮来奖品时,小小的一本书——《太阳的梦》,甚是不解,太阳还有梦吗?

后来在厂子里认识她,现在看来也不过三十岁,可是在以前,少年时觉得三十岁简直太老了,不能称为女人,勉强叫起性别,也是前面加上老字——老女人。而今自己也到了那样的年龄,才知道,三十岁后心里更住着一个孩子,只是不知道如今十八九岁的姑娘们看见我,是不是也觉得很老,如我当年一样的心境。那时她们说,她是我们厂长的相好,豆蔻年纪,还未懂男女情事,觉得被窃窃议论的一定不是好事,众生排斥的哪能是什么好人?对她恹恹又排斥。

她,微胖,却有着超出乡野女子的白,短发,素清,沉稳,干练,说话珠玉分明落地有声,手上戴海坤式表,喜穿白衬衫,亚麻色裤子,一双白色护士鞋,清白端庄,当时说不出那究竟是什么味道,雅吗,是的,可惜当年,贫瘠的内心世界,荒凉的乡土文化,抱歉,请允许我们还都不会这个词,乃至它的含义。

她和厂长一边走,一边谈论厂子里的事,说到兴处,俩人停下来,她望着他的眼神灼灼其华,手上带着动作,嘴角是蜿蜒的。旁边花丛蝶舞蹁跹,花香正浓,远观近看,一对璧人都是一幅风景。

次日再见她相公,矮又瘦,像墙角闲置的弓,瑟缩着,混沌中有那么一丝猥琐,半点张力没有,肩松垮垮的垂着,别提什么男人气概,气血气色感觉都在流逝,清着嗓子,企图声音浑厚的说几句响话,终究是因为来讨钱,没了底气,拿了钱,急急地出了大门。她叹息一声,眼睛失了色彩,折了回去。

我也跟着叹息,这么好的女子,为何寻得这样且不说诗意全无,便是半点优良都没有的男人做良人。身后的姐妹说,造物弄人呗,自己之愿,怎敌得过父母之命,几次死去活来,引颈自残,都抗争不过命运,便只有从了,人服了,屈了,就按命定的去过了。

厂子里凤仙花开落一地时,厂长说,方圆几十里最美的姑娘都在厂子里,孩子们,黑土地里也能生长出优雅的花,一定努力的开放。请来了县里文化馆的舞蹈老师来教我们跳交谊舞,他说他喜欢姑娘们高高扬起脖子,骄傲的样子,你们从没比城里的姑娘差半分,一定要开放,要开放。只有你们变得更好,才有更多更好的等着你们。

清风袭城时,轻微凉风成为最好的道具,厂长吩咐主管不上工,教我们唱歌,开运动会,去远方郊游。外面村子里的老少围了里外三层,他顶着压力,顶着众人非议的眼光,拉上大门,继续唱歌。来,大声唱,跳起来姑娘们。你们要建立自己的世界,而不是别人用他们标准给你们打造的牢笼。二十几年没离开乡野的小女子们,除了校园曾经贫瘠的文娱生活,第一次看见蔚蓝的说不清楚具象的东西在内心涌动,总之那很美。我们穿最素色的衣服,却袒露最纯真的笑脸和歌声,挽起裤脚最狂野的奔跑,投篮,射门。我们崇尚体育,热衷运动,喜恋音乐,触摸美好,总是源于我们那位犹如父辈一样的厂长说,我们可以长成最优雅的花,黑土地,也可以。

后来,离开厂子时,手上沾着面粉的她,离别情绪的渲染之中,微红了双眼,在我得奖的书上写着:女孩,我心中的小作家,一定要走出自己的世界。

再后来,我于万千的时间无垠的荒野里,从没放弃梦想,坚持自己,懵懂中懂了当年他的情怀,他想那片土地上的花儿,他的姑娘们,优雅又高贵的开放在世间,那是怎样一种情怀和胸襟,那又是多美的事情呀。很多人诋毁他,说他蛊惑众生,让姑娘们扭屁股跳舞有伤风化,别有用心,后宫佳丽三千,不,不,只有我们知道不是那样的,俗世的人,他们见不得别人和他们不同,理解不了美好。

如此美好情怀的男子,在世间又有谁不爱呢?她的爱去掉俗世那些冠冕堂皇道德的托词,其实又有什么错,世间美好的东西,但凡追求美的人,谁会不喜欢,除非他不知道什么是美,那么混沌未知的,恐怕世间少之又少了吧。造物弄人,几世风尘,他和她当年……,哎,当年。当年他也是喜欢她高昂着脖子,在学校里唱歌跳舞,优雅的如同云中之花,一朵一朵在他心里如棉絮般蔓延缠绵,丝丝缕缕的留下了痕迹,可是一道高墙,一纸宿命,他们就是咫尺天涯的人生。多年后,他在她的世界里和她遥岸相望,泪潸然,告诉我们这些花儿们,优雅的开放吧,不要辜负这世界,人生那么短。

今夜,临窗而坐,再次思忆起从前,那些往事,太阳有梦,任谁都有梦,哪怕是上帝也有梦。有梦是很美好的事,哪怕黑土地里生长的那枝狗尾花也有梦想,她想优雅的开放,你听,她在努力的拔节,咔嚓咔嚓……

开放吧,花儿。清风月白,天地都为你来。只要你敢于开放,天地万物都会为你喝彩。

加倍的情怀 第6篇

匠人信仰

马尔盖拉区俗称是威尼斯的“丑姐姐”,上世纪20年代成为工业区,虽与威尼斯市中心的美景仅隔了一片咸水湖,但面貌却与后者截然不同。可是设计师艾丽卡·加瓦赞(Enrica Cavarzan)和马可·扎瓦诺(Marco Zavagno)却把二人的工作室Zaven驻扎在这里,因为他们想弥补这一区域目前在制造业上的空缺。“这里住着很多技艺娴熟的手工匠人,如今却变得英雄无用武之地,”扎瓦诺解释道,“与他们合作,不但可以传承珍贵的手工技术,我们也可以从中受益。”

Zaven之所以成名并荣获了2011年Macef设计大奖,正归功于他们与当地手工艺人切实的合作关系。去年,他们与威尼斯当地一位金属匠师合作,共同完成了一张名为“史密斯(Smith)”的桌子。合作的工匠因制作巴洛克式大门曾在威尼斯小有名气,在Zaven的邀请下,精炼的锤制工艺被运用到桌子的制作中。匠师把一块熟铁敲打成式样简洁的桌面,最后在桌脚处安上平扁的钢条,摸上去可以感受到细细敲磨的痕迹。这张桌子后来被搬到米兰家居展上,异于工业化的天然质感使现场的人们感叹不已。这样的合作方式让Zaven感觉其乐无穷。紧接着,他们又邀请了一位陶瓷技师制作了一组名为“Pila”的器皿系列。技师先在转盘上手塑出一组传统陶器,再把它们横向分割成几个部分,最后拼合成不对称的样式。虽然制作过程并不复杂,层叠的结构却不失强烈的观感,甚是讨喜。

加瓦赞和扎瓦诺既是恋人又是工作上的好伙伴,两人都曾是威尼斯IUAV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创立Zaven之前,加瓦赞是威尼斯双年展的平面设计师,扎瓦诺则在Fabrica传讯研究中心开展了一些新媒体和装置设计项目。“我们几乎没什么相同的兴趣,他热衷于三维设计和材料研究——但我们合作愉快,”加瓦赞如是说,她更倾心于平面设计,两个人关注点虽没有太大交集,却可以各取所长。

Zaven还设计过威尼斯的旅游纪念品,是状如当地标志性建筑和景观的巧克力,他们甚至还塑出了一艘巡洋舰模型。这些纪念物叫作“Tatai”,意为“漫步”,把它们排成一列,就像是威尼斯某处的缩影。他们希望让人们在久别之后,还可以回忆起混迹在威尼斯、夜游于人群中的兴奋感。加瓦赞坦言,虽然纪念品设计易落入俗套,但他们乐于为威尼斯做些什么。也许正是因为如此,Zaven的每件作品都倾注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爱。

物格

酒杯也会不胜酒力,瑞士的设计二人组Loris&Livia最新推出这样一组玻璃酒杯系列,名叫“微醺(Tipsy)”。他们把传统的多莱斯钢化玻璃杯放到窑中熔化,玻璃慢慢变形,呈现出各式软塌的形态,仿若一个个东倒西歪的醉鬼,和饮酒者一起酩酊大醉。“微醺”很好地说明了Loris&Livia的设计观——赋予物品以灵魂。他们认为,只有当一样东西有了自己的生命和个性,才会吸引人。

罗里斯·雅科德(Loris Jaccard)和莉维亚·劳伯(Livia Lauber),起初并无交合点。机缘巧合之下,通过一些合作项目两人相识,很快便建立了一种稳定的搭档关系。“最初的那些合作项目虽没有为我们带来成功,但却获得了更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发现了彼此,”劳伯表示,她的专业技巧与雅科德的冒险精神相辅相成。

Loris&Livia的处女系列是一套四件家具组合。因为团队刚刚创立,二人把它们作为代表作品公诸于众,却未料到其中的“Alfred”座椅大受欢迎,甫一推出即被意大利家具公司Covo看中并投产。这张椅子线条纤细,椅背是个大框架,比一般的座椅高出一倍,可以用来悬挂衣物。“Alfred不仅苗条,还很帅,”两人如此形容道,在他们眼里,每件作品都是一个人。自Alfred座椅之后,他们更加潜心于创作有个性、带有人格的小物件。譬如“贝壳(Conch Shells)”系列,是一组色彩清雅的瓷制品,只要把其中任何一只“贝壳”放在耳边凝神谛听,瓷器内部都会传来不同的来自海洋的声音。瓷器不再仅仅只是摆设,还可以把人们带进那些夏日的记忆里。“我们一直以来就想做这样的设计,可以与人交流,让人产生特殊的感受”,雅科德坦言,若物品具备人格,衍生出情感的牵挂,人们就很难把它们丢弃遗忘。

英式自恋

“我们任何一件作品都要在英国制作,其它哪也不去”,这番自傲的话出自伦敦设计师安东尼·罗瑟尔(Anthony Roussel)和本杰明·罗瑟尔(Benjamin Roussel)兄弟,去年他们刚刚创立家具品牌Roussel,虽然“小荷才露尖尖角”,但他们已打出标语,立志要为英国设计掀起一场革新。

在去年Tent London设计展上,他们作为“出道”代表作推出的首组家具系列,现已被老店Elfridges&Liberty百货公司相中并陈列店内。事实上,这俩兄弟也是在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制造商并了解其生产规律之后,才会决定产品的成型方案。例如他们的“路易斯(Louis)”落地灯,灯罩是手工用纺铝制成,随后才被喷上鲜艳的漆。而“草地咖啡桌(Lea Coffee Table)”基本上也使用了同样的材质和制作方法,只是尺寸变大,并多了一层玻璃桌面。在另外一组木质板凳中,他们把大块的橡木、核桃木等木材加工磨制,制作成类似棋子的形状,最后再为它们穿上不同的彩衣。Roussel的家具总是色彩明丽而干净,讨巧的造型使人心生愉悦。“20世纪中期设计师们开始追求简洁,我们的设计灵感就来源于此,”本杰明说道,“无论是木艺,金属制作还是图案的剪裁,我们都把设计过程排在第一。”

温暖的情怀 第7篇

我是一个近乎专业的文学读者, 每年阅读的文学作品也不少。在我的阅读中, 一个突出的感觉是, 如今的作家在写作时已经不太注意读者的需求和感受了, 只是由着自己的认识理解和喜好在写, 将文学简单地看成了一种主观的表达、形式的玩耍、情趣的记录。文学是作家写的, 但我想文学是否就完全表达作家的一种自我情绪和见识, 就只要满足自己的表达欲望就可以了呢?文学本身是一种社会精神情感需要的产物, 任何表达都需要接触和沟通一定的社会环境和人群。不联系社会和读者, 你就不必去写。所以, 文学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和联系, 只有通过这样的纽带和联系, 才能够将双方联系起来。你作家总是在那里自说自话, 故弄玄虚, 高谈阔论, 指点江山, 开写生活药方, 而不顾及读者的感受, 自然读者就疏离你, 躲开你。在作家将自己看成高人的时候, 自己就必然的孤立了。因此, 文学被边缘的根本原因, 主要是作家, 是文学本身的问题。

我们的一些作家作品, 在写到社会底层人的生活时, 只看见愚昧和丑陋, 而看不见这其中还有无奈和奋发的内容, 所以, 一味地抱怨和指责, 甚至嘲笑与把玩。像一些拿穷人的忠厚木讷行为逗乐开心, 拿底层人们的生活行为当趣谈的现象, 就是很不应该的行为。鲁迅先生对阿Q是采取了批评的态度, 但他在内心深处却是一种同情。可现在的作品, 很多是只有讥笑而没有悲悯同情的。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也写到很多的不公、艰难和苦难, 但他给予人物的是积极的引导和战胜这些的力量。文学不管是批评还是褒奖, 都需要一种真诚温情的抚慰, 都需要一种理解和悲悯的情怀。是需要人坚强和明晰起来, 而不是将人导入更深的迷惘。不管你是私密的感叹, 是跨越时空的穿越, 是复杂故事的缠绕, 是青春人生的体验等等。没有了这个最根本的基础, 文学变成了商品, 变成了献媚, 变成了表演, 变成了搞怪等, 那文学还会有真诚的力量吗!现在是, 看见官场小说走红, 就都写官场;看见谍战作品叫响, 就一窝蜂地跟上;看见政治需要配合, 就想法贴上去等现象, 就在根本上抽掉了文学的筋骨, 难以很好地站立。

其实, 人们对于文学的要求并不是很多, 你能给读者公正的理解, 给读者平等的态度, 给读者真实的内容, 给读者温暖的抚慰, 给读者积极的引导等, 就很好了。不要将读者看成训诫的对象, 看成没有经验的幼稚小孩, 看成逗乐耍笑的材料, 看成完全需要作家解救的犬儒等。底层的智慧在很多时候, 不见得就比自以为智慧的人物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前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说:“一句真话的分量比地球还重。”文学需要真诚的时候已经很久了。读

教师的“农夫”情怀 第8篇

一、不同品种的庄稼需要不同的照料,教育亦如此

不同的庄稼种植、管理的方法有很多不一样的讲究:有的土地要深翻,有的需打垄;有的庄稼要栽在垄沟里,有的要种在田垄上;有的需要种得密,有的需要种得疏;有的耐旱,有的喜湿……教育形形色色的学生也是这样:有的孩子胆小,需要不断鼓励;有的孩子过于自信,需要不断鞭策;有的孩子家境富裕,条件优越,需要让他懂得关心别人;有的孩子家境贫寒,并因此而自卑,需要不断激励他战胜自我;有的孩子对自己要求过高,压力太大,要不断帮他减压; 有的孩子得过且过,过于放松,要适度对他施加压力……

比如我有一个学生,父母从苏北农村来到省城,从摆小摊卖西瓜到开包子店,辛勤劳动维持生计。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男孩子越来越觉得父母的职业不体面,从而影响到了他对自己的定位。从原来的淡定从容、自信乐观变得越来越消沉、越来越敏感。观察到他的细微变化,作为班主任的我赶紧行动起来,找他谈心,告诉他,在他身上有许多富裕家庭的孩子缺少的品质,比如坚毅,比如严谨,比如细致,这些都是他从父母那儿继承来的优良品质,常常让老师感动。我还经常转发一些出身卑微的名人事例和一些励志的文章供他阅读,让他明白很多优秀人物的出身都很平凡,但正是因为有了坚忍不拔的意志,才创造出不平凡的人生。同时,我注意在班级里倡导自立自强、不攀比、不炫富的价值观,让孩子们懂得只要是勤劳致富,都是光彩的。如今,小男孩已然成长为一个阳光少年,我相信他一定会有灿烂的未来。

二、长期使用有机肥料,田地才能可持续发展;语文教学亦如此

有这样一种说法:“有的孩子到了中学就没有后劲了。”刚工作时,我还听前辈讲过,某某小学的孩子都是靠“化肥”催出来的。联想到从前种地要在播种前下很多基肥,在垄沟里深埋下人畜粪或是绿肥,这样土壤才会一直保持它的肥力,年年都有好收成。

相应的,我一直坚持在语文教学的第一线, 长年累月地教学生听说读写,常常在琢磨怎样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并把这种兴趣保持下去。我认为,大量阅读就是在给学生的语文学习下足基肥。我的恩师———著名阅读推广人徐冬梅教授倡导亲近母语,我深受她的影响,一直笃信并奉行她的主张: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每年假期,我总爱引导学生读几本经典,不仅读,而且要精读、细细地品读。我用微信语音汇报的方式,每隔几天,让孩子们向我汇报一次阅读的进展和心得,我则及时中肯地点评,并热情地鼓励他们。孩子们由于能不断得到老师的肯定与帮助,读得越来越有兴趣,也越来越有长进。有一位家长说:“谢谢老师的表扬与监督。老师放假仍坚持工作,点赞!”我说:“老师本就该如此。试想,如果农民两个月不侍弄庄稼,那田地不就荒芜了?”唯有坚持不懈地施以“有机肥料”,学生心底那颗爱阅读的种子才能扎下深深的根。

三、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有效措施,庄稼才能茁壮成长;孩子的成长亦如此

小麦在整个成长过程中,需要种植者不断地根据农时进行田间管理,需要除草、施肥,各个生长阶段会遭遇不同的病虫害,还得及时防治。记得我种小麦的时候,有一天傍晚发现麦地有一小片黄色,心里想着明早来治。等到第二天,却看到原本绿油油的麦苗黄了一大片,尽管后来用了药,但是长势却受到很大的影响。我心里那个后悔呀!要是前一天晚上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就不会遭受这么大的损失。

我们的学生从懵懂无知的孩童逐渐成长到意气风发的少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作为一个引领他们成长的教师, 就得像一位勤勤恳恳的农夫在田头照管禾苗一样,细致入微地关注他们的动向,观察他们的变化。记得有一个男孩,有一天在课堂上蔫蔫的, 我问他身体有没有不舒服,他说没有。可接下来的几天里,他总是萎靡不振,精神恍惚。我打电话跟家长联系,得知家中并没有什么特殊状况。 于是,我立刻猜到这定然是对什么东西上瘾了。 经过观察、询问,我了解到这孩子迷恋上了《哈利·波特》,每天晚上该就寝的时候却偷偷看书, 而且常常忘了时间,看到很晚,甚至第二天上课时,他心里还在想着《哈利·波特》。知道了病因, 就好办了。我跟他分析:喜欢《哈利·波特》并没有错,错就错在太过于迷恋了。合理地利用时间,处理好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关系,这样两不误,才是聪明的孩子该有的状态。由于发现及时,而且从根本上肯定了他看书是没错的,只是时间要把控好,这孩子愉快地接受了我和家长的建议。后来,我还在班级中组织了《哈里·波特》的读书讨论会,让爱看这部作品的孩子从地下转到地上,光明正大地读书,并让他们给电影片段配音,表演其中的精彩桥段,研讨人物形象……由于发现及时,救治得当,使沉迷课外书耽误学业这件坏事变为好事,而且“苗儿”不但没有倒伏,反而成长得更茁壮了。

师德:教师的情怀 第9篇

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过程, 是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平时教师要主动去了解学生, 与学生交流, 有时还得放下教师的架子, 去适应学生, 让学生接受你, 进而喜欢你。我们常常教育学生要换位思考, 我们教师也要学会换位思考, 有些教师还没有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 总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高姿态, 学生要绝对服从教师, 否则就大声斥责学生。有些教师甚至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辱骂学生, 在课堂上与学生赌气, 完全失去了教师应具备的宽大胸怀。一旦教师侮辱了学生的人格, 使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也大打折扣, 这就怪不得学生不喜欢这位教师, 并且对这位教师所执教的科目产生厌烦情绪了;我们试想一下, 学生动不动就被教师骂跑、吓跑, 还会主动接受我们的教育吗?每一位教师都有义务尽心尽力教好每一位学生, 我们感化、教化学生, 首先要用自己的宽大胸怀去包容他们。

教师尊重学生, 关心学生, 热爱学生, 反过来学生才会给教师以相应的积极情感回报, 才会更加热爱教师, 从而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 这就是“亲其师, 而信其道”。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要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凡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好, 正如孔子所说的:“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只有良好的形象和行为, 才能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 才能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并形成良好人格。我们教师只有一张面孔, 而所要面对的却是性格各异的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研究心理学, 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因此, 良好师德在教育教学中有着极大的积极促进作用, 而良好师德形成所需的付出与努力是长期且艰辛的, 需要我们对教育事业具有由衷的热爱。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我们以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天职, 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 积极上进, 具有奉献精神;公正、诚恳,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了解学生, 尊重学生, 能全面了解、研究、评价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进行积极的师生互动, 赢得学生的尊敬。因此, 教师必须具有的良好师德是通过教育教学的过程体现出来的, 评价和考核教师, 也应当以师德作为衡量标志之一。

随着素质教育推进, 国家以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强调教师队伍建设。一所学校办得是否成功, 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 有的教育主管部门把关不严, 出现了个别师德差、素质修养低的教师, 不少案例都是由于某些基层领导不当成一回事, 直到事件曝光于社会, 引起调查才处理。这样的案例虽然只属于个案, 但在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我们每一年都要进行年度考核, 如果把师德真正当成评价和考核教师的依据, 在教师初犯错误时就批评、教育, 就不可能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 也就可以避免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师德是评价和考核教师的必备条件, 只有这样才能教出德才兼备的学生, 教师才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新闻的“情怀”追求 第10篇

那么, 如何把新闻写得让人想看呢?我认为应该在“情怀”上下功夫

一、“情怀”是新闻的最高境界

传播新闻其实就是讲一个故事。

讲故事的第一个境界, 就是把你知道而别人还不知道的, 一件或一系列常理范围之内的事说清楚。这个比较简单。只要“五要素”齐全就可以了。第二个境界是特殊性、独家性, 即挖到了、讲出了一件天方夜谭的、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故事。这个需要下功夫、费时日的。第三个境界是权威性。比如你本人就是亲历者、参与者, 或拿到了任何人都没有且不可能知道的信息与内幕———因为你有别人根本没有的“人脉”与内线。打个比喻吧:你曾经跟奥巴马是同学, 跟米歇尔是闺蜜, 那么写奥巴马的家庭生活时自然别人无法比拟。当然, 还要有高超的组合材料的能力与方法。

而新闻的最高境界则是“情怀”。

别的东西都可以学、可以努力, 唯独情怀学不成。你如果非要硬着头皮去学, 也只能学其表而不得里。王国维说:“有境界、自成高格”, 但对新闻而言, 则是“有情怀, 自成高格”。因为“情怀”的天敌是“世故”, 战胜它, 难。可想把新闻做好, 就得”越是艰难越向前“。

二、用逻辑体现“情怀”

“情怀”尽管不易得, 但仍得去追求。方法之一就是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去体现“情怀”。新闻名作中有许多成功的例子。为篇幅所限, 本文不再以新闻作品举例, 而以歌曲解剖。

诞生于1950年代,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歌曲《歌唱祖国》, 堪称用逻辑推理体现“情怀”的经典。“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姑娘就像花儿一样, 小伙儿心胸多宽广, 为了开辟新天地, 唤醒了沉睡的高山, 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有河、有水、有船、有帆, 有原生态民歌手免费献歌, 有花儿一样的美女与健壮的帅哥可以去谈恋爱……如此仙境是什么地方呢?这是美丽的祖国啊!是我生长的地方啊!“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阳光。”这样的家乡、这样的祖国, 谁能不爱她呢?谁要不爱她简直就是犯罪!

但是, 我的家乡尽管“好山好水好地方, 条条大路都宽敞”, 但并不允许侵略者胡来:“朋友来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来了, 迎接它的有猎枪”。因为我的祖国还是“英雄的祖国、强大的祖国”。

至此, 这个推理过程已经完美地完成了!

三、用平实升华“情怀”

真实就是力量, 观点代表高度———这是中国新闻奖得主、河南省著名新闻人、《黄河时报》总编辑孙振军先生的办报理念之一。

真实的东西往往是平实的, 而平实又饱含真情的东西, 最能将新闻、故事的“情怀”加以升华。让我们以诞生于19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的《歌唱二小放牛郎》举例吧。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 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瞧瞧, 这是一个多好的悬念式引言与导语啊!“九月十六那天早上, 敌人向一条山沟扫荡, 山沟里掩护着后方机关, 掩护着几千老乡”。这段话, 表现了时间、地点与事件。“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 敌人快要走到山口, 昏头昏脑地迷失了方向, 抓住了二小要他带路。”这是事件的起因。二小是怎么应对的呢?“二小他顺从地走在前面, 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 四下里乒乒乓乓响起了枪炮, 敌人才知道受了骗。”这段话, 叙述了过程与王二小的事迹。“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 摔死在大大石头的上面, 我们那十三岁的二小, 可怜他死得这样。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 他却睡在冰冷的山间;他的脸上含着微笑, 他的血染红蓝的天。”这一段, 则叙述了王二小付出的代价与获得的成就以及整个事件的结果。按说, 这个新闻故事到此已经结束了, 但是, 作者情不自禁、有感而发, 又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 它把这动人的故事传扬, 每一个村庄都含着眼泪, 歌唱着二小放牛郎。”

须知:歌词里并没有说王二小是党员、是团员, 也不是小八路、不是游击队, 甚至不是党员干部的子弟或儿童团员!他的选择, 完全是草根族的壮举、平凡者的伟大啊!当我们将这一则“新闻”读到这里时, 谁又能不情起波澜、眼流热泪呢?

在“快餐式”阅读的今天, 新闻的写作似乎越来越不讲究了。正因为如此, 新闻的“情怀”式写作, 才更应该成为职业新闻人的不懈追求。

摘要:在新闻爆炸的时代, 各类报刊、杂志、网络、视频充斥着读者的眼球, “快餐式”阅读已经取代了过去的慢阅读方式。一篇有趣、有用、有深度能打动人的新闻报道不仅需要作者有深厚的文字功底, 更重要的是要有“情怀”追求, 用逻辑体现“情怀”, 用平实升华情怀。

感悟《橘颂》的爱国情怀 第11篇

一、走近屈原

屈原 (约公元前340年—约前278年) , 名平, 字原, 楚国丹阳 (今湖北秭归) 人, 战国末期重要的政治家、杰出的诗人, “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者。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一) “美政”理想

纵观屈原的一生, 了解他的政治活动经历, 是研究屈原思想和文学成就的重要前提。作为战国时期楚国一位重要政治家, 屈原的一生一直都在追寻“美政”的理想, 就是要实现“圣君贤相”的理想, 主张“彰明法度, 举贤授能, 东联齐国, 西抗强秦”。

屈原生活的时期, 正在战国七雄激烈争斗之时。屈原起初很受怀王信任重用,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 (屈原) :“博闻强志, 明于治乱, 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 应对诸侯。”在内政方面, 楚怀王曾让他参与图议国家大事, “造为宪令”, 主持国家政令的起草、宣布推行变法等事宜。然而屈原的改革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贵族子兰和南后郑袖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 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 不加明辨是非的楚怀王便“怒而疏屈原”, 这使得怀有“美政”理想的屈原倍感痛心, 他怀着内心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 写出了《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在外交方面, 屈原客观地分析了当时战国七雄的形势, 坚决主张联合齐国、抗击秦国的策略, 这是对楚国有利的正确策略, 楚怀王曾经采纳他的主张, 并派他两度出使齐国。后来, 秦国派张仪出使楚国, 以土地诱惑楚怀王。目光短浅的楚怀王改变了对外政策, 采取“绝齐亲秦”方针, 结果使楚国在政治上、外交上都吃了大亏。不久, 秦昭王想要拉拢楚国, 提出秦楚两国联姻, 要与楚王会面, 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 冒死进谏, 陈述利害, 楚怀王非但不听, 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 流放到汉北地区。楚怀王如期赴会, 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 楚怀王悔恨交加, 忧郁成疾, 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此时的屈原正在在流放途中, 当他接连听到怀王客死秦国和郢城被攻破的消息后, 万念俱灰, 仰天长叹一声, 投入了滚滚的汨罗江, 以表明其忠贞爱国之怀。司马迁在《史记》中评说:“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屈原爱祖国爱人民, 坚持真理, 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 千百年来始终感召着无数中华儿女。

(二) 世界影响

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 屈原属于中国, 也属于世界。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在20世纪中叶屈原研究走进西方高等学府, 叩开知名学者的斋门, 磁石般地吸引他们。前苏联著名汉学家费德林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屈原诗歌的独特性与全人类性”的重大研究课题, 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屈学研究的兴趣。目前, 国外学者对屈原及其作品的研究大致形成三种趋向:一种以前苏联H.T.费德林和匈牙利汉学家F.托凯为代表的传统式, 着重从屈原作品本身探讨其艺术价值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一种以日本藤野岩友、竹治贞夫教授为代表的学院式, 着重对屈原诗歌进行考据和诠释;一种以美国汉学家詹姆士·R.海陶玮、劳伦斯·A.施奈德, 英国汉学家戴维·霍克思, 法国汉学家戴密微, 德国汉学家卫德明为代表的西方式, 着重从屈原身世和作品中研究中国古代政体中君臣之间的微妙关系, 深入探讨屈原的政治生涯和文学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与内外条件, 其中一些专著已经反馈到中国。这正是屈原人格的力量, 文学的力量, 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得到超越时空的、世界性的传播。

二、文本意蕴

(一) 解题

“颂”是一种诗体, 是对美好事物的描写和赞颂。

南国多橘, 楚地更可以称为橘树的故乡。早在汉代以前, 楚地江陵即已以盛产橘子而闻名遐迩。《晏子春秋》记载:“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是说橘树的生长习性非常奇特:只有生长在南方的土地上, 才能结出又甜又美的果实, 倘要将它迁徙到北方, 就只能吃到又苦又涩的橘子了。这种现象在自然界来看, 是一件非常令人遗憾的事。然而对于深深热爱故国故土的作者屈原看来, 橘树这种“受命不迁, 生南国兮”的秉性, 恰恰可以作为自己砥砺志节的榜样, 所以, 在被逐出郢都, 放逐期间, 诗人深情地写下了这首咏物名作———《橘颂》。另外, 从题材上看, 这是一首咏物诗, 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咏物诗之祖”, 开创了中国古代咏物诗的优秀传统, 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咏物诗。

(二) 内蕴

从全篇结构来看, 全诗结构很清晰, 可以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重在描绘橘树俊逸动人的外在美。

诗中前三句, 在诗人的笔下开篇立意, 不同凡响, 似乎使读者看到了一株坚挺的橘树, 傲然屹立在广袤的天地之间, 根深深地扎在南国故土上, 那凌空而立的坚强意志、那受命不迁的坚定神采, 都会使人内心升起无限的敬意。橘树是令人可敬的, 橘树又是俊美可亲的。接下来诗人以精工的笔致, 为读者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橘树形象。

在诗人笔下描写了橘树的根、叶、花、枝、棘、果这六个方面。橘树的根———深, 表现了橘树生长在南国的坚定不移;橘树的叶———绿, 表现了橘树生长得生机勃勃;橘树的花———素, 表现了橘树的花正在蓬勃开放;橘树的枝———曾, 这是一个通假字, 通“层”, 表现出橘树生长得枝繁叶茂;橘树的棘———剡, 表现出橘树自身具有防范侵害的能力;橘树的果实———抟, 表现出橘树无私奉献的精神。作者指出, 橘树所贡献给人类的, 是无数“青黄杂糅”、“精色内白”、光彩照人、香气弥漫的果实。屈原笔下的南国之橘, 如此“纷缊宜修”, 如此“姱而不丑”, 如此堪托大任, 可以说, 在每一个字里行间, 都能令人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后皇嘉树”的一片自豪、赞美之情。

第二部分, 热情讴歌了橘树独立不迁的内在品质。

诗人赞美橘树, 年岁虽少, 却已抱定了“独立不迁”的坚定志向;等它长大以后, 更是“廓其无求”即胸怀广阔, 无所欲求, “横而不流”即醒世独立, 内心坚定, 不随波逐流, “闭心自慎”即清心自守, 谨慎自重, 始终也不犯错误, “秉德无私”即坚持公正无私的品行, 立于天地间,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 更加表现出橘树秉性善良、从不放纵的高风亮节。这些诗句, 表现了诗人对橘树内在品质的倾心赞美。

咏物诗最大的特点是托物言志, 借物抒情, 那么, 诗人是怎样将“橘树”和“我”联系起来的呢?诗人用“愿岁并谢, 与长友兮”一句, 作为实现沟通“物我”的神来之笔。纵然面临百花“并谢”的岁暮, 橘树也依然郁郁葱葱, 绝不肯向严寒屈服。在这里, 面对严寒傲霜斗雪的橘树形象, 与面对严峻的岁月, 不改操守屈原自己的形象便叠印在一起了。诗人愿意与橘树长相为友, 常相为伴, 永远相守。

而后诗人思接千载, 以“行比伯夷, 置以为像兮”收结, 使全诗境界得到了升华———橘树的精神堪比商末的贤士伯夷, 在古今志士的遥相辉映中, 文中所赞美的橘树精神, 便全都流转、汇聚成了身处逆境、不改操守的伟大志士精神之象征, 高高印在历史的天幕上了。

纵观全诗, 这首诗既是描写橘树, 又是表达自己的理想, 写物与写人完全结合起来, 客观形象与艺术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式与内容和谐地得到统一。诗中的描写未脱离橘树的特点, 却又不局限于橘树, 而是把橘树拟人化了———就是通过对橘树的赞美, 抒发了作者独立不移, 不求私利的坚贞意志和高尚情怀。屈原赞美橘树, 实际上寄寓着自己人格的修养。作为一个追求崇高人格的爱国诗人, 屈原借橘的特性表达了自己扎根故土、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感特立独行、怀德自守的人生理想。

《橘颂》作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咏物诗。作者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 运用类比联想, 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 给予热烈的赞美。借物抒志, 以物写人, 既沟通物我, 又融汇古今, 正如清人林云铭所赞扬的:“看来两段中句句是颂橘, 句句不是颂橘, 但见 (屈) 原与橘分不得是一是二, 彼此互映, 有镜花水月之妙。” (《楚辞灯》) 此后, 南国之橘便因蕴含了仁人志士“独立不迁”、热爱祖国的丰富文化内涵, 而永远为人们所歌咏和效法, 尤其对于当今时代人们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 也很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健强.屈原传.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8.6.

[2]聂石樵.屈原论稿.中华书局, 2010.5.

[3]张亚新.人格的独立:从陆游到屈原.济南出版社, 2008.4.

[4]郭维森.屈原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4.

上一篇:人物角色下一篇:石油企业青年员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