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用地规模范文

2024-08-10

城市用地规模范文(精选12篇)

城市用地规模 第1篇

传统的确定方法是根据城市人口数据预测未来的城市用地规模,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用地越来越受社会、经济、环境、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传统方法确定的城市用地规模常常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真正需求。为此, 近年来许多学者围绕城市用地规模的确定方法问题进行积极研究, 提出了一些方法。这里主要对这些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城市用地规模的确定方法

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确定方法。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与社会、经济、城市环境等多因素具有相关性, 但这种相关性并非线性相关。由于BP神经网络具有良好的非线性映射逼近性能, 所以非常适用于城市用地规模的预测。

根据BP网络的映射原理, 假设建设用地面积 (Y) 与诸多建设用地面积扩张驱动因素 (X) 之间存在映射关系F, BP网络可以在输入和输出过程中建立非线性映射关系, 实现F值的最优逼近。在预测计算中, 一般采用单输入 (时间) 、单输出 (模型值) 并包含一个或两个隐含层 (运算机制) 的前馈网络 (BP网络) 。首先根据历史统计数据训练网络, 确定网络结构和连接权重, 然后把未来的时间点输入网络, 网络输出就是相应时间点的用地规模预测结果。

2.“可能—满意度”方法。

合理的城市用地规模不仅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各种投资的制约, 还受制于城市所处的区位条件、社会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等因素。所以, 在研究城市用地规模时应注重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的统一, 着重从区域平衡、城市自然环境和不同发展阶段等方面综合考虑。为此, 有学者采用系统工程理论中的“可能—满意度”方法预测城市用地规模。

首先将影响城市合理用地规模的众多因素归纳为人口规模、经济水平、社会生活、生态环境和区位条件等五个方面, 其中每方面包含着众多因素, 每一因素又包含着数个子因素;接着对这些子因素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在充分听取有关专家及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预测它们在规划期的数值;然后归纳推理出这些子因素相应的可能度或满意度, 通过上述“可能—满意度”方法, 将这些子因素的定量指标归结到各因素对用地规模的影响程度的定量描述;最后按多方案目标要求将这些因素对用地规模的影响计算到城市用地规模的合理程度上, 由此得出城市合理的用地规模和实现所需的条件。

3. 门槛分析法。

许多国家从资源制约的角度出发, 运用门槛分析的方法, 分析确定城市的合理用地规模。其中门槛是指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某种限制, 或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

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限制, 门槛理论将其归纳为三类, 即自然地理条件限制、技术设施条件限制和城市结构限制。尽管城市用地在向外扩展过程中, 许多限制条件通过追加投资可以改善, 但有的限制条件几乎是不可能跨越的。于是可以得出, 对于一个特定的城市, 在一定时期和技术经济条件下, 城市的远期用地发展规模是有一个极限的, 或者是不同的发展阶段将对应着不同的规模。门槛分析法确定城市规模的步骤是: (1) 寻找出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限制条件。 (2) 在现有资源条件下, 城市不需增加任何投资时所能达到的规模。 (3) 做某些改造和投资后, 获得新的可利用资源。 (4) 计算城市发展的极限规模。

4. 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预测方法。

元胞自动机 (Cellular Automata, 简称CA) 是一种用简单规则模拟复杂系统的时空动力学模型。城市作为一个地理空间系统, 适于用元胞自动机来研究其动态变化。城市用地的扩展同CA模型中元胞的生长有很大的相似性。城市中每一地块即为CA模型中的元胞, 地块的土地利用状况就是元胞所处的状态, 城市发展的集聚效应则可理解为CA模型中的邻域作用, 城市中非城市用地转变成城市用地的规律就是CA中的转移规则。因此, 可以用CA模型来模拟并预测城市用地扩展问题。

5. 基于点源射线扩散的城市空间扩展预测方法。

基于系统分析的观点, 有学者提出把城市内部结构变化和外部空间扩展进行“分离式”处理, 即在城市空间扩展预测时, 暂时不考虑内部结构的变化, 期望获取更准确的预测结果。这样, 城市空间扩展预测的核心工作有两个:一是城区历史边界序列的识别, 二是边界扩展规律的挖掘。目前对城市边界的提取, 遥感手段是最常采用的也是较为成熟的处理方法。但根据城市边界序列历史资料挖掘扩展规律的研究则很少。李新运 (2004) 根据空间扩散思想, 提出了一种基于点源射线扩散的城市空间扩展预测方法。其基本思路是:根据城市地理学理论, 城市通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空间扩散, 推动大区域的城市化。对单中心城市, 中心城区是扩散源, 外部圈层是扩散空间。为此, 把城市等效为位于城市中心点的点扩散源, 历史上的城市边界就是城市扩散的轨迹, 城市扩散的规律就隐含在历史轨迹中, 挖掘出这些规律是城市空间扩散预测的关键。同时, 考虑到受内部扩散源和外部扩散环境在空间上的不均匀性的影响, 城市在空间扩展过程中是各向异性的, 所以每个方向上的扩展模型或同一扩展模型的参数是不同的, 对此必须分别挖掘各个方向上的局部扩散规律, 形成局部动态模型群, 模型群的同步演变就可以预测整体边界的扩展趋势。由于实际的城市边界并不总是那么简单, 因此有时不能只选取一个中心点, 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取多个中心点, 建立多套预测模型群, 分别进行预测计算, 最后对各套预测结果进行选优或整合, 确定最终的预测结果。

二、总结和分析

城市用地规模 第2篇

用地考试试题

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当热水集中采暖系统分户热计量装置采用热量表时,系统的公用立管和入户装置应设于何处____ A:明装于楼梯间

B:设于临楼梯间或户外公共空间的管井内 C:明装于每户厨房间 D:设于邻厨房的管井内

2、必须实行监理的大中型公用事业工程是指其总投资金额为多少以上的项目(2010,84)A.2000万元 B.3000万元 C.4000万元 D.5000万元

3、混凝土或抹灰基层涂刷溶剂型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__。A.8% B.10% C.12% D.6%

4、浇注混凝土结构后拆除侧模时,混凝土强度要保证混凝土结构:(2011,31)A.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 B.不出现侧向弯曲变形 C.不出现裂缝

D.达到抗压强度标准值

5、砌筑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分为A、B、C三级,其中对砂浆配合比计量控制严格的是()A.A级 B.B级 C.C级

D.A级和B级

6、勘察设计合同委托方应当承扭下列责任,其中错误答案为:(2000,88)A.不得将设计图纸提供给第三方重复使用

B.不得向承接方提供虚假的设计所需的基础资料

C.不得擅自对设计图纸进行重大修改,只能进行局部修改 D.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支付勘察设计费

7、下列评价指标中,属于动态指标的是______。①投资利润率②投资利税率③财务净现值④内部收益率⑤投资报酬率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④⑤

8、联合试运转费属于______。A.直接工程费

B.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C.管理费

D.生产准备费

9、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向哪一个管理部门申请设立登记(2008,81)A.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B.税务行政管理部门 C.建设行政管理部门 D.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

10、设置全面采暖的建筑物,其围扩结构的传热阻__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对最大传热阻有要求 D.对最小传热阻有要求

11、下列哪一个场所的应急照明应保证正常工作时的照度 A.商场营业厅 B.展览厅 C.配电室

D.火车站候车室

12、突出场面的勒脚应按哪一种方法计算建筑面积(2001,10)A.按投影面积的1/2计算 B.按投影面积的3/4计算 C.按投影面积计算 D.不计算建筑面积

13、在批准的初步设计范围内,设计变更、局部地基处理等增加的费用应计入______。A.现场经费

B.施工企业管理费 C.涨价预备费 D.基本预备费

14、下列中反映项目付息能力的指标的是____ A:资产负债率 B:投资利润率 C:利息备付率 D:资本金利润率

15、先张法施工中,混凝土达到设计标准强度的______时,才允许放松预应力钢筋。A.50% B.75% C.85% D.100%

16、裱糊工程施工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2001,44)A.0℃ B.5℃ C.-5℃ D.10℃

17、花岗岩是一种高级的建筑结构及装饰材料,其主要特性,下列哪个是错误的?()

A.吸水率低 B.耐磨性能好 C.能抗火 D.能耐酸

18、初步设计概算编制的主要依据是:(2003,7)(2005,7)A.初步设计图纸及说明 B.方案招标文件 C.项目建议书 D.施工图

19、坡屋顶空间不计算建筑面积的净高是小于__。A.1.20m B.1.50m C.2.10m D.2.00m 20、在同一地区的下列地段中,作用在同一形式高层建筑外围护结构上的风荷载值,__最大。A.海岸岸边

B.大城市近郊郊区 C.大城市远郊的小城镇

D.大城市具有密集高层建筑群的市中心

21、选用给排水管材应当符合的标准,以下哪条错误 A.符合现行的行业标准

B.以企业自定标准所生产的产品为标准

C.以经政府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估鉴定的新型管材为标准

D.以经疾病控制部门测定,符合现行国家有关的卫生要求为标准

22、永久性顶盖无围护结构的场馆看台建筑面积应:(2012,21)A.按其顶盖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 B.按其顶盖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C.按其顶盖面积计算

D.按其顶盖面积的1/2计算

23、关于建设工程设计发包与承包,以下做法正确的是:(2010,73)A.经主管部门批准,发包方将采用特定专利或专有技术的建设工程设计直接发包

B.发包方将建设工程设计直接发包给某注册建筑师

C.承包方将所承揽的建设工程设计转包其他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 D.经发包方书面同意,承包方将建设工程设计主体部分分包给其他设计单位

24、明龙骨吊顶工程的饰面材料与龙骨的搭接宽度应大于龙骨受力宽度的:(2006,46)(2007,50)(2009,52)(2010,64)(2008,49)A.2/3 B.1/2 C.1/3 D.1/4

25、关于填充堵砌体工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2010,28)A.填充墙砌筑前块材应提前N浇水

B.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时的产品龄期为28d C.空心砖的临时堆放高度不宜超过2m D.填充墙砌至梁、板底时,应及时用细石混凝土填补密实

二、多项选择题(共25 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按照设计合同示范文本,()属于发包人的责任。A.提供设计依据资料 B.提供设计预算资料

C.向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 D.对设计成果组织鉴定和验收

E.提供设计人员需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2、下列四个风玫瑰图中关于全年主导风向的说明(见题7图),()是错误的。A.东北风

B.西南风与东北风 C.北风 D.南风

3、北方寒冷地区采暖房间外墙为有保温层复合墙体,如设隔汽层,应设于()①保温层的外侧②保温层的内侧③保温层的两侧④围护结构的内表面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胶粘剂可将两种材料粘结在一起,因此它必须具有的性能是____(1)粘结强度大;(2)不易老化,膨胀收缩变形小;(3)具有足够的流动性;(4)防火性能好。A:(1)、(2)、(3)B:(1)、(2)、(4)C:(2)、(3)、(4)D:(1)、(3)、(4)

5、普通教室与教室间隔墙不能采用以下何种隔墙____ A:90厚双层纸面石膏板 B:250加气混凝土双面抹灰 C:120厚砖墙双面抹灰

D:200厚混凝土空心砌块双面抹灰

6、木结构与砖石结构、混凝土结构相接处基体表面的抹灰,应在抹灰前铺钉金属网,金属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下列哪项是正确的(2001,45〕 A.300mm B.100mm C.500mm D.50mm

7、城市总体现划的期限一般为多少年(2010,74)A.15 B.20 C.10 D.25

8、清代檐椽与飞檐椽的常规比是__。A.1:2 B.1:3 C.2:1 D.3:1

9、某房间的容积为10000m3,房间内表面吸声较少,有一点声源在房间中部连续稳定地发声。在室内常温条件下,房间内某处的声压级与以下哪项无关 A.声源的声功率 B.离开声源的距离 C.房间常数 D.声速

10、《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不应计算建筑面积的是:(2012,20)A.建筑物外墙外侧保温隔热层 B.建筑物内变形缝 C.自动扶梯

D.有围护结构的水箱间

11、防止温度变形引起砌体建筑屋盖开裂的措施,下列错误的是()A.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屋盖上加设40mm厚钢筋混凝土现浇层 B.在屋盖上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

C.采用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层盖 D.设置伸缩缝

12、下列所示木门窗与地面的留缝高度,不正确的是______。A.外门扇4~5 mm B.内门扇6~8 mm C.卫生间4~5 mm D.厂房大门扇10~20 mm

13、投标人在工程量清单报价投标中,风险费用应在下列哪项中考虑(2012,12)A.其他项目清单计价表

B.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计价表 C.零星工作费用表

D.措施项目清单计价表

14、关于声控室位置的选择叙述中,哪组答案是完全正确的__Ⅰ.镜框式剧院宜放在舞台台口侧Ⅱ.体育馆类建筑宜放在主席台侧Ⅲ.报告厅宜放在主席台侧Ⅳ.不宜与电气设备机房上、下、左、右贴邻布置 A.Ⅰ、Ⅱ B.Ⅱ、Ⅳ C.Ⅲ、Ⅳ D.Ⅰ、Ⅳ

15、下列哪项费用不屈于措施费__。A.安全施工费用 B.二次搬运费 C.工程排污费

D.施工降水和排水费用

16、现新建一所大学的教学楼,包括在该新建教学楼单项工程综合概算中的费用有__。(1)该楼土建工程概算

(2)该楼给排水工程概算(3)该大学征地费用

(4)该楼电气照明工程概算(5)该大学预备费 A.(1)(2)(3)(4)B.(1)(2)C.(1)(2)(4)D.(1)(2)(3)

17、地下室窗井的一部反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下,采取下列防水措施,其中错误的是()

A.窗井墙高出地面不少于300mm B.窗井的地底板和墙与主体断开 C.窗井内的底板比窗下缘低300mm D.窗井外地面作散水

18、以下哪项不属于注册建筑师继续注册提交的材料(2007,63)A.申请人注册期内无违反职业道德和身体情况说明 B.申请人注册期内完成继续教育的证明 C.申请人注册期内工作业绩证明 D.聘用单位的劳动合同

19、某多层住宅楼的飘宙,水平投影面积是12m 2。其建筑面积应该是__。A.0m 2 B.6m2 C.9m2 D.12m2 20、21、当混凝土强度已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下列__种混凝土构件是不允许拆除底模的。

A.跨度不大于8m的梁 B.跨度不大于8m的拱 C.跨度不大于8m的壳

D.跨度不小于2m的悬臂构件

22、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是__ A.佛罗伦萨主教堂 B.罗马圣彼得主教堂 C.伦敦圣保罗大教堂 D.威尼斯圣马可主教堂

23、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有()。A.业主方委托专业管理咨询单位代理管理,所有事项均由咨询单位决策

B.业主方与管理咨询单位的一体化项目管理最大的问题是两个管理团队可能具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工资体系、工作系统,机构的融合存在风险

C.由专业项目管理单位进行管理承包,其不但承担合同范围的管理工作,而且还对合同约定的管理目标进行承包

D.由专业项目管理进行管理承包与业主方委托专业管理咨询单位代理管理没有实质的区别

E.在管理承包方式下,项目的合同体系将调整为以管理承包方为中心的体系

24、下列哪一种情况符合设置屋面隔汽层的环境条件?()A.寒冷和严寒地区的采暖居住建筑 B.所有保温屋面

上海建设用地规模要实现“零增长” 第3篇

相关报道引述参加区县相关交流会的人士称,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的官员用“天花板”来比喻上海建设用地规划面积,而目前上海的情况是“接近规划天花板”。

根据上海方面计划,要实现“零增长”乃至“负增长”的实施路径将主要包括盘活存量、增加流量和提高绩效等。

杭州

房企重大调价前须通报政府

4月22日,江苏省杭州市发展改革委员会于2014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上建议,建立房地产企业重大调价政策预报制度,房地产企业在重大调价发布前,必须通报市有关部门。同时,加大对房地产企业虚假广告、诱导广告的查处力度,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

对于大家关心的部分楼盘降价行为,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表示:相关公司资金运作基本正常,没有资金链断裂危险,个别公司在降价的同时,还继续在杭州市场拿地。

南宁

坚持严格执行限价、限贷、限购

4月29日,广西南宁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副局长杨燮公开表示,近日该市购房新政的出台,不是对现有调控政策的修改,而是北部湾经济区城镇体系同城化的一个实施步骤。

上述南宁的购房新政于4月28日发布,称从2014年4月25日起,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的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崇左5市户籍居民家庭可参照南宁市户籍居民家庭政策在南宁市购房。对于此次南宁购房新政的出台,市场都解读为这是松绑限购,政府救市的开始。

广州

17楼盘本月零首付、低首付卖房

“零首付”“低首付”概念促销楼盘并非新鲜手段,今年却格外火热。五一期间,广东省广州市不少开发商以此为口号促销房地产。据某网站数据,5月份广州有17家推出“零首付”和“低首付”活动。深圳等珠三角城市近日也不断涌现出“零首付”“低首付”楼盘。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日前在其官方微博提醒,分期首付促销商品房的行为变相降低了房贷准入标准,但存在借贷安全隐患。

东莞

下月提取公积金无需银行排队

以前,广东省东莞市住房公积金系统和银行系统数据没有实现互通,市民提取公积金要先前往公积金中心排长队,再拿着公积金中心出具的提取凭据去建设银行排队,耗时费力。从6月16日开始,市民只要备好材料去一趟公积金中心就可以搞定。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将于6月16日启用自己开发的新系统,并连入建设银行系统。新系统上线,降低了资金管理的风险,也提高了办事效率。

佛山

住建局回应称将认真评估放松限购

5月12日,广东省佛山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发布关于高明区放松限购政策的最新文件。佛山住建局称,已知晓对于高明在限购执行过程中的探索,并将对高明区的探索进行认真的评估。

5月9日,一则关于佛山高明区部分区域限购松绑的“口头传达”细则在网络和佛山业界开始流传。然而,5月10日上午高明区房协即以短信通知形式告知当地开发商该项“新政”暂缓执行。

重庆

农村户口买房免契税优惠已停止

4月24日,重庆市地税局公布调整后契税若干政策执行问题的公告。公告称,重庆农村居民以及“农转城”人员购买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普通住房(属于家庭唯一住房),免征契税的优惠政策从2014年5月1日起停止执行。

届时,存量房以办理房地产权属登记手续时间为准;增量房以商品房买卖合同签订时间为准,购买增量房在2014年5月1日前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可按原免税规定执行。

无锡

5月1日起购买60平米以上住宅可落户

山东省城市用地规模分布研究 第4篇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利用位序—规模法则、分形理论对全国及重要地区的城市等级规模进行了探讨和研究[2,3,4],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地区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在位序—规模法则的应用研究中,大多是以城市人口数量来表征城市规模,但在城市中存在大量的流动人口,数量巨大,难以统计,因此有学者指出采用人口数量规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将位序—规模法则应用在城市用地的研究中,以探讨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规律。比较典型的如Schweitzer等[5]运用位序—规模法则研究了德国柏林市建成区用地的发展;国内的谈明洪、吕昌河分析了中国前200位城市土地利用规模的变化规律,均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这说明把运用在城市人口规模上的位序—规模法则移植到城市土地利用规模的研究上是有效的。考虑到人口数据的局限性和本文主要研究城市用地规模分布的发展变化,作者结合位序—规模法则和分形理论来探讨山东省城市用地规模的演变规律。

1 数据来源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山东省统计年鉴》(2003—2007年),采用的城市用地指标为建成区面积,不包括市辖县。为了保持数据的一致性,所选城市为统计年鉴所列的17个地级市和31个县级市,共计48个城市。

2 研究方法

2.1 位序—规模法则

位序—规模法则是从城市规模和城市规模的位序关系来考察一个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城市的位序—规模可用公式表示[6]:X1≥X2≥X3≥…≥Xr≥…≥Xn。式中,r为城市位序,Xr为城市规模(如城市人口规模)。如果将城市从大到小按人口规模排序,位序—规模法则常见的表达式为[7]:Pi=PlRundefined。式中,Ri为城市i的位序,Pi为位序为Ri的城市人口规模,Pl为理论上首位城市的人口规模,q为Zipf维数。位序—规模法则最早由奥尔巴克于1913年提出,1925年罗特卡、1936年辛格对其进行了发展[8],出现了一般意义上的转化公式:lgPi=lgPl-qlgRi。1949年捷夫对发达国家的城市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在发达国家城市的位序和规模之间呈现出理想的直角双曲线关系[6],后来就形成了著名的Zipf法则,也称位序—规模法则。其后,许多学者对位序—规模法则进行了发展。

2.2 分形理论

分形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新理论。所谓分形,就是其部分与整体存在某种自相似的几何图形。它研究的是复杂、不规则、不可微的几何图形。分形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自相似性,其自相似性使其内部结构不存在特征长度(或称标度),故它具有无标度性,要通过分维数来定量地描写分形。近年来分形理论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地运用于城市等级规模分布的研究中。其中最常用的分形模型是帕雷托(Pareto)公式,该模型为[9]:N=AP-D(D>0)。式中,N为大于门槛人口规模的城市数量,P为城市人口规模,A为系数,D为城市规模分布的维数。理论研究证明,维数D可以看作描述城市体系规模分布均衡程度的度量指数,系数A可表征城市体系的结构容量。本文对D值与A值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此外,研究证明城市规模分布的分维值D与位序—规模公式中的Zipf维数q存在如下关系[10]:D×q=R2。式中,R2为位序—规模曲线的拟合方程的判定系数。本文采用此关系式计算城市规模分布的维数D。

3 位序—规模法则与分形理论的应用

3.1 位序—规模曲线

以城市建成区用地规模为纵坐标,以城市用地规模在全部城市用地规模中的位序为横坐标,对2002—2006年山东省48座城市的用地规模进行统计分析。图1给出了山东省48座城市用地规模的位序—规模曲线,表1列出了各年的拟合曲线、判定系数与相关参数。结果显示,位序—规模法则能很好地描述山东省城市用地规模的分布,各年份拟合曲线的判定系数均大于0.90。这说明,山东省的城市用地规模分布符合位序—规模法则。

3.2 规模—频率曲线

以城市建成区用地规模为横坐标,以大于特定用地规模的城市数目为纵坐标,可做出2002—2006年山东省48座城市的规模—频率曲线(图2),与各年规模—频率曲线对应的相关参数在表1中表示。

4 山东省城市建成区用地规模分布的特征

4.1 城市用地规模分布趋向不均衡

基于分维值D的分析:城市系统的健康和优化可用城市发展的均衡度来表示。城市规模分布的分维值D的变化可以反映城市系统的均衡程度,仵宗卿等称之为"均衡度"指数(equalibririum,Eq指数)[9]。均衡度指数越大,各城市之间的规模就越接近,相互之间的差距就越小,城市就越均衡,城市的首位度就越低;相反,均衡度指数越小,城市就越不均衡,城市的首位度就越高。2002—2006年山东省城市用地规模的分维值D经历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相应的,城市系统由均衡状态向不均衡状态发展,城市体系处于明显的变动阶段。2002—2004年,分维值D增长趋势明显,中、小城市发育,地位相对增强;大城市发育速度较慢,地位相对减弱,城市体系发展均衡度升高。2004—2006年,分维值D逐年降低,大城市的地位相对增强,或者说大城市绝对发育,城市体系向不均衡状态发展。

基于Zipf维数q的分析:q值接近1,说明规模分布接近Zipf的理想状态;q值大于1,说明规模分布比较集中,大城市突出,中小城市不够发育,首位度较高;q值小于1,说明高位次城市规模不很突出,中小城市比较发育。当进行多年对比时,q值变大,说明城市规模分布趋于集中的力量大于分散的力量;q值变小,说明分散的力量大于集中的力量[11]。表1中,2002—2004年q值是变小的,说明城市规模分布趋于分散的力量大于集中的力量,大城市发育缓慢,中小城市比较发育,城市体系趋向均衡状态;2004—2007年q值逐年增大,城市规模分布以集中的力量为主,大城市突出,首位城市的垄断性开始显现,相比之下,中小城市发育减缓,城市体系趋向不均衡状态。通过对Zipf维数q与分维值D近年来的数值变化进行分析,发现两者所反映的城市体系均衡程度变动趋势是一致的,说明结合位序—规模法则和帕累托公式对城市用地规模进行分析是有效的。

4.2 城市用地规模总量持续增长

帕雷托(Pareto)公式相应的双对数曲线表达式为:lnN=lnA-DlnP。对于式中的lnA,有学者称之为“结构容量”[9]。对城市体系而言,城市体系复杂,总体规模大,结构容量也就大,相反,城市体系简单、总体规模小,结构容量也就小。表1中,2002—2006年结构容量虽有变化,但总体上是上升的,说明山东省城市用地规模总量是不断增加的。这与山东省用地规模总量从2002年的1914.51km2到2003年的2195.39km2、2004年的2395.58km2、2005年的2675.53km2、2006年的2895.05km2不断增加的实际是一致的。

4.3 城市体系整体发育,大城市发育的速度较快

根据以上关于Zipf指数q与分维值D的分析论述,近几年城市体系的均衡程度有下降的趋势,而结构容量在不断上升,城市体系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这说明山东省的城市体系处于整体发育状态。城市体系的均衡度指数逐年攀升,也说明近几年大城市发育速度较快,地位不断增强。

4.4 山东省城市用地规模的分类

山东省城市用地位序—规模分布的拟合曲线为幂函数曲线(图1),在曲线的不同部位其形状是不一样的。根据曲线的形状,可将山东省的城市按用地规模分为3类:①大城市。指城市用地规模超过100km2的城市。这类城市的用地规模随着城市位序的降低,用地规模急剧减小。这一类城市在2002年只有4个,分别是济南、淄博、烟台和青岛。到2004年达到了7个,增加了临沂、潍坊和枣庄,2005年、2006年该类城市数目没有变化(表2)。这类城市虽然数目较少,但是建成区用地面积在山东省城市建成区的总用地中所占的比重却在逐年升高(图3),从2002年的32.01%上升到2006年的43.21%,说明大城市在用地规模上占绝对优势,且扩张速度也是三类城市中最快的。山东省城市用地面积超过100km2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胶济铁路沿线。胶济铁路是山东重要的交通线,也是全省的重要产业经济带。2006年城市用地面积超过100km2的城市中有4个分布在胶济沿线,分别是济南、淄博、潍坊和青岛。②中等城市。指城市用地面积位于50—100 km2之间的城市。这类城市的增长速度也比较快,从2002年的5个增长到2006年的11个,增长了1倍。说明山东省城市规模结构向高级演化发展,小城市发展较快,容纳与吸引劳动力的能力变强,逐渐发展为中等城市。但是中等城市用地面积占全省城市建城区总面积的比重较小,远低于大城市和小城市,且增长速度缓慢(图3)。2002年所占比重为19.35%,2003年、2004年降低到17.81%左右,到2006年才增长到25.60%。这说明山东省的中等城市还发育不完全,中等城市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未来时期内中等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将不断扩大。③小城市。指在所统计的城市中,用地面积小于50km2的城市。这类城市的用地规模曲线呈平缓的直线状。城市用地随着位序的降低,城市用地面积减少的速度最为和缓(图1)。这类城市的数量是最多的(表2),用地总面积逐年增加。但是,小城市的用地总面积在全省城市用地总面积中所占的比重却是逐年减少的,从2002年的48.64%减少到2006年的31.19%,减幅十分明显(图3)。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山东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城市也得到全面发展,发展比较快的小城市步入了中等城市的行列,导致小城市的数量减少。虽然小城市的用地规模有所增加,但是在全省用地面积的比重却在减少。可以认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山东省小城市的数量将继续减少。

4.5 高位次城市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由表1可见,山东省首位城市实际用地规模与理论值有较大差距。2005年差距表现得最为明显,首位城市的理论值与实际值之比达到1.83。周一星教授认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高位次的城市特别是最大城市的实际规模比它们的理论规模小得多,高位次的城市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8]。分析图3可以知道,2002—2006年大城市的用地规模增长速度快于全省城市用地的平均增长速度,首位城市的用地面积增速也比较快,从2002年的189.57km2增加到2006年的305.00km2。因此,可以认为高位次的城市用地面积还有可观的增长空间,用地规模有望加快增长。

5 结论

本文结合位序—规模法则和分形理论,对2002—2006年山东省48座城市的用地扩展规律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①把运用在城市人口规模上的位序—规模法则移植到城市土地利用规模的研究上是有效的,位序—规模法则能很好的描述山东省城市用地规模的分布特征。②2002—2006年,山东省城市用地规模的分维值经历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城市体系由均衡状态趋向不均衡状态,城市体系处于变动发展的过程,高位次城市的发育明显。③城市建成区用地规模的结构容量从7.0124上升到7.4643,增长趋势明显,说明山东省城市用地规模的总量将持续增加。④根据位序—规模曲线形态的变化,将山东省城市按用地规模分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三类,发现小城市的数量在逐渐减少,大城市、中等城市的数量在逐渐增加,各类城市的用地扩张速度亦有明显差异。⑤把首位城市济南的实际规模和拟合所得的理论规模进行对比,发现前者明显低于后者,说明首位城市济南市的用地规模尚有可观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蔡运龙,傅泽强,戴尔阜.区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与耕地资源的调控[J].地理学报,2002,5(2)∶127-134.

[2]谈明洪,吕昌河.以建成区面积表征的中国城市规模分布[J].地理学报,2003,58(2)∶285-293.

[3]代合治.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类型及其形成机制研究[J].人文地理,2001,16(5)∶40-43.

[4]黄晓峰,黄跃东.基于分形的福建省城市规模分布动态演变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3(2)∶95-98.

[5]Schweitzer F,Steinbrink J.Estimation of Megacity Growth:Simple Rules Ver-sus Complex Phenomena[J].Applied Geography,1998,18(1)∶69-81.

[6]Carlos M U.A Simple and Efficient Test for Zife’s Law[J].Economics Let-ters,2000,66∶257-260.

[7]陈彦光,刘继生.城市系统的异速生长关系与位序—规模法则——对Steindl模型的修正与发展[J].地理科学,2001,21(5)∶412-416.

[8]周一星.城市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255-275.

[9]仵宗卿,戴学珍,杨吾扬.帕雷托公式重构及其与城市体系演化[J].人文地理,2000,15(1)∶15-19.

[10]谈明洪,范存会.Zipf维数和城市规模分布的分维值的关系探讨[J].地理研究,2004,23(02)∶243-248.

请求批准人口与用地规模的申报材料 第5篇

XX年,省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发改委审核批准我县县城人口和用地规模,近期(2010年)19万人、18.5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28万、27平方公里(湘建[XX]规字第4号)。近几年来,我县经济和城镇建设快速发展,到XX年底,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1.08亿元,财政总收入4.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7.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8亿元,现规模已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实现县域经济健康协调又好又快发展,经邵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市政函[XX]59号),我们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深圳分院对县城总规模进行修编,提出县城人口与用地规模如下:近期(2010年)24万人,25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38万人、40平方公里。我们选择这样的规模,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的:

一、抢抓发展机遇实现赶超的需要

XX年国家提出实施中部崛起发展战略,XX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协议》签订,标志着“9+2”的区域合作联盟形成。为寻求在未来区域发展中的新的增长点,XX年湖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湘西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其中邵阳市西部洞口、绥宁、城步、武冈、新宁、隆回等6县(市)为湘西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XX年省第9次党代会又提出了“3+5”城市群建设,邻近邵东的娄底、衡阳属“3+5”城市群。我县正好处于 湘西大开发和“3+5”城市群建设的接口处,随着怀邵高速公路、洛湛铁路和衡邵高速公路的建设,邵东的湘中区位作用将更加明显,承接资本和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也更加明显。

原规划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大环境和当时县城实际的基础上提出的,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邵东不能默守成规,应抓住资源和区位新的优势,实行“后发赶超”,实现新崛起。如果不对上一轮规划确定的人口与建设用地进行修编,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一些大项目无法落户邵东,势必束缚邵东乃至湘中、湘西南的发展。

二、落实省、市规划对邵东定位的需要

《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XX-2020)》预测,全省2010年城镇人口和城镇化水平分别为2900万人和43%左右;2020年则分别为3850万人和55%左右;2020年邵东县将成为全省18个中等城市之一,成为地区次中心城市,县城人口20-50万。邵阳市城镇体系规划指出:邵东是市域东部工商贸发达的“门户型”城市,三级中心城市,湘中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市域东部产业经济圈副中心及市域经济副中心,县城人口,2010年20-25万,2020年35-40万。

根据省、市对我县规划定位的要求,我县县城人口预测值近期(2010年)在23-25万人左右,远期(2020年)在36-40万人左右。如果2010年规划人口选择24万人进行控制,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4平方米/人,则用地规模在24.96平方公里;2020年规划人口选择38万人进行控制,人口建设用地控制在105平方米/人,则用地规模在39.9平方公里。按照XX年批准的县城人口和用地规模去安排,那么近期(2010年)用地规模缺口6.46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用地规模缺口12.9平方公里,显然无法落实省、市对我县县城的定位和要求。

三、实现城市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的需要

邵东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市排名第一,在全省处于20强之列。XX年与XX年比较,地区生产总值由41.7亿元增加到81.08亿元,年均增长11.02%。财政收入由XX年的2.34亿元,增长到4.7亿元,年均增长13.6%。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0.09亿元,年均增长17.5%;各项贷款余额19.37亿元,年均增长8.2%。三次产业结构由XX年的31:24:45,调整到XX年的23.7:40.5:35.8,呈现出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明显提高,第三产业稳定发展的良好发展格局。总体上看,我县经济已完成了经济起飞期的原始资本积累,处于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或“工业化初始阶段”(第一产业比重大于10%)的末期阶段,不久将跨入“起飞阶段”或“工业化加速阶段”。工业化推动了城镇化快速发展,XX年我县城镇化水平为33.6%,已经进入了快速城市发展阶段(30%-70%)。

如果我县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1%,到2010年预期123亿元左右,到2020年预期315亿元左右;三次产业结构,2010年调整为15:40:45,2020年调整为10:45:45。从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来考虑,到2010年我县的城镇化水平应达45%左右,县城人口应达25万左右,县城用地规模应达25平方公里左右。到2020年我县城镇化水平应达55%左右,县城人口应达40万左右,县城用地规模应达45平方公里左右。因此,要保持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县城用地规模最低需40平方公里,否则,城镇化落后工业化,建设用地规模不够,工业化就缺少应有的发展载体和空间依托,从而限制工业化发展,最终背离城镇化的主要目标。

四、适应我县城镇建设发展的现实需要

县城两市镇先后成为全省综合实力第一镇,全省乡镇财政收入第一镇,全国1887个重点小城镇建设之一,是邵阳市迄今最大的建制镇。从XX年到XX年,县城建设共投入资金20.2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7.1亿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完善,拥有道路108条,长达86公里,形成了五纵五横为主要框架的道路交通网络,建成区绿地覆盖面积212公顷,所有道路全部硬化、亮化、绿化。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民进城居家置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近期需规划1.5平方公里,远期需5平方公里做为住宅区,同时,各类公共设施用地等近期需1平方公里,远期需3平方公里,而且县城北面,经铁道部同意由广铁集团投资,将投资10亿元,新建一座二级客运站,可带动2平方公里开发。

从城镇面积来看,XX年8.5平方公里,至XX年18.2平方公里,6年增加9.7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增加1.6平方公里,按此速度,2010年县城面积将达24.6平方公里,2020年将达40.6平方公里。而且经规划批准的近期(2010年)人口规模19万,建设用地规模18.5平方公里,已提前4年完成。远期(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包括3平方公里的石膏采空区不能利用。因此,XX年批准的人口和用地规模,近期已基本用完,远期27平方公里根本无法适应城镇建设发展的现实需要。

五、实施“兴工旺商”战略发展的需要

我县是湘中、湘西南的商贸流通中心,商贸市场是邵东经济的特色,也是邵东的传统优势。县城以全国50强——邵东工业品市场为轴心,发展了中南五金大市场、邵东家电城、皮具工贸园等16个大型专业市场。XX年实施“兴工强县”战略以来,我县逐渐形成了以机械、化工、纺织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其中以打火机、小五金、皮革制品、中药材和铝制品为优势产业。基本形成了“一园六基地”的工业发展格局,县城开发区工业园,聚集民营企业266家,其中规模企业18家,皮具生产加工基地被确定为省创业基地,入园企业36家。近年来,积极引导出口企业努力拓展国际市场,已与6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是全省十大出口基地县,三大加工贸易基地之一。

为发挥商贸传统优势和推进新型工业化,今年初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兴工旺商”发展战略,并决定在县城东部s315线和衡邵高速公路引线附近建立以机械、化工、轻纺为主导的15平方公里的生态经济产业园,在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鉴于以上理由,我们恳请省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发改委批准我县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的报告。按照报告,近期规划需扩大用地面积2188公顷,其中耕地375.3公顷(3.76平方公里)、园地210.2公顷、山林地516.1公顷、水面83.6公顷、弃置地648.1公顷、村居民点用地354.5公顷,我们将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来填补,达到总量动态平衡。根据《湖南省邵东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XX-2010)》安排,全县将从XX年开始至2010年运用10年的时间,通过对现有耕地内道路、林网、沟渠等整理和农村置房、废旧村庄拆并,可增加农用地823.2公顷,其中耕地789.6公顷,按此规模数量,本规划新增用地中所占耕地面积在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范围内,达到土地利用规划控制的标准。另外,如该规划远期修编或调整,2010年至2020年进一步通过土地资源开发整理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建设用地的存量和农用的增量将更具良性发展趋向。

浅谈城市工业企业用地调查 第6篇

关键词:工业企业用地;土地集约利用;低效产业用地

1 调查区基本情况

调查区位于该市的经济开发区内,总面积约为300平方公里。区域内建设了装备制造产业园、光伏产业园等专业园区,拥有各类企业3000余家,其中外资企业151家。区域范围内工业企业用地存在不符合现行规划用途、利用粗放、布局散乱、设施落后、闲置废弃等情况。

2 调查对象和内容

2.1 调查对象。此次工业用地调查是对开发区内所有存在的工业用地进行的一次普查。既包含已取得合法用地手续、正在利用的用地,也包含尚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目前正在生产经营的用地。具体包括国有工业用地、集体工业用地等。

2.2 调查单元和内容

2.2.1调查单元。工业用地调查单元为地块,具体按以下方式确定: (1)根据地籍图、土地登记数据库,按宗地界线确定地块; (2)根据供地数据库,按供地的红线图范围确定地块;(3) 用地单位的实际用地范围与宗地图范围或供地红线图范围不一致,或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的,根据高分影像图,结合实地核查,按实际用地范围确定地块。

2.2.2调查内容。工业用地调查内容包括: (1) 土地批准和使用情况。主要包括土地座落、土地性质、用地行为发生时间、用地批准文号、批准用途、实际用途、批准面积、实际用地面积、已建成面积、建筑基底面积、建筑面积等。 (2) 企业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工商登记证号、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号、注册地址、所属开发区、企业性质、行业类别、行业代码、是否规模以上企业、是否高新技術企业等。 (3) 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主要包括企业营业收入等。 (4)企业上缴税费情况。主要包括上缴税金总额和其他规费。 (5)企业用工情况。主要包括企业从业人员、参保人员等。

3 已有资料调查及利用分析

(1)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DOM数据,地面分辨率为0.3米,作为编制调查工作底图的影像资料。

(2)第二次土地调查宗地权属界线及属性信息,该资料与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DOM数据叠加,用于编制调查工作底图。

(3)第二次土地调查乡镇境界资料,该资料作为确定经济开发区范围的依据。

(4)基础测绘数据成果,该资料与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DOM数据叠加,作为工业企业单位用地内部建筑面积调查的参考资料。

4调查技术路线与方法

4.1已有资料数据预处理。(1)数据提取。将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中宗地属性信息表,按照地类编码进行排序,筛选出061、062、063的宗地,并在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提取出上述宗地的范围线及属性信息。从该市基础测绘数据成果中,提取出上述宗地范围内的建筑物范围线、层数、单位名称、院落围墙及栅栏。(2)数据坐标系转换。利用覆盖调查区域的四等以上GPS控制点建立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1980西安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采用ArcGIS软件,将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DOM成果坐标系转换为1980西安坐标系。(3)编制宗地信息表。将筛选出的宗地信息表进行排序、删减整理,保留宗地号、权利人名称、批准用途、批准面积(发证面积),形成用于本次调查的宗地信息表。其中批准用途、批准面积(发证面积)需国土局业务部门补充完善。

4.2工业企业单位用地范围及内部建筑物采集。(1)工业企业单位实际用地范围采集。参照第二次土地调查宗地权属界线,根据单位院落的围墙、栅栏等地物,在遥感影像上采集工业企业单位用地的实际范围,提供外业调查核实。(2)内部建筑物更新采集。将从该市基础测绘数据更新维护成果中提取的宗地内部建筑物范围线与遥感影像叠加,对各宗地内部的建筑物进行更新采集。

4.3编制调查工作底图。将预处理后的已有资料数据与遥感影像进行叠加,编制调查工作底图。调查工作底图可采用1:5000分幅的纸图或PDA调查方式。调查工作底图内容包括:遥感影像、调查区范围线、工业企业单位实际用地范围线、建筑物范围线及层数、权利人名称、土地用途等。

4.4工业企业单位用地现状调查。根据工作底图和调查表,开展外业核查,包括问题图形核查、企业位置核实、属性补充调查、属性核查、现场拍照等,必要时盖章确认。(1)问题图形检查:重点核查两类,一是用地单位的实际用地范围与宗地图范围或供地红线图范围不一致的问题图形;二是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的用地;(2)企业位置核实:主要是核对企业实际位置与相关部门提供信息中的位置一致性;(3)属性核查:一是已有企业信息属性核查;二是信息不完全的进行属性补充调查;(4)现场拍照:需包含一张有企业名称的照片。

4.5调查结果整理建库。4.5.1调查资料整理。(1)按照图形和表格一一对应的要求,比对外业调查(校核)表与工作底图;(2)按照地块预编号建立目录,将地块照片和相关扫描件等拷贝到相应目录;(3)根据地块照片和相关扫描件,进一步核查调查表中相关信息,如企业名称、建筑面积、组织机构代码、工商登记证号、税务登记证号等。4.5.2数据入库。(1)将补绘的宗地草图转绘至工业用地图层,确保补绘宗地与相邻地块拓扑关系正确;(2)根据工业用地利用现状成果数据库标准,将调查信息录入或导入数据库。

结束语:充分结合现有资料,对该市开发区内所有工业企业用地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揭示该市开发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完善土地利用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盘活存量低效用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切实提高土地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产出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建, 徐晖. 北京中心镇工业用地规划的调查和反思[J]. 小城镇建设, 2005(12):54-56.

[2]苗华楠, 张磊. 经济新常态下的工业用地空间资源整合初探——基于宁波现状工业用地调查[C]// 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2015.

城市用地规模 第7篇

关键词: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测算

0 引言

在国家提出的城乡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大背景下,新一轮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正在开展,如何对城乡建设用地需求进行预测,并使预测结果能够科学可行,成为指导修编工作的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城乡建设用地规模预测一般以当地社会发展水平的测算为基础和依据,因此本研究从凤城市社会发展水平出发,选取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采用不同的预测模型进行了预测,并以此作为预测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基础。研究结果将有利于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优化方案的选择,对凤城市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

1 研究区概况

凤城市隶属于丹东市,位于辽东山区东部,东靠宽甸县,南接丹东市区、东港市,西邻岫岩县,北依本溪县,处于北纬40°02′00″-41°05′53″,东经123°32′03″-124°32′03″之间,土地总面积551315hm2,下辖3个经济管理区和18个乡镇,是丹东市对外开放的北大门,沈丹经济链条的关键环节。

2 研究方法

2.1 人口规模预测

2.1.1 人口自然增长预测模型

人口自然增长预测采用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预测,公式如下:

式中:Pt为规划期末总人口;P0为规划基期总人口;r为人口自然增长率;k为人口机械增长率;t为预测末期年份;t0为预测基期年份。

2.1.2 曲线拟合预测模型

从长期趋势来看,人口的总体增长仍然围绕一个线性方程的中心波动。根据一段时期的人口数据,做一元线性回归拟合预测,公式Y=AX+B:

式中,Y为预测人口;X为年份,基期年取1。

2.1.3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

采用灰色GM(1,1)模型,公式:

式中,为人口数据生成数的变化率;x(1)为人口数据累加生成数;a,u为参数。

2.2 城镇化水平预测

2.2.1 时间趋势外推法预测模型

时间趋势外推法是选用数学模型拟合城镇化水平变化的历史过程然后按时序外推,这种方法可用来研究随时间按恒定增长率变化的事物。在以时间为横坐标的坐标图中,事物的变化接近一条直线,根据这条直线,可以推断事物未来的变化。

2.2.2 经济发展相关法预测模型

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这种关系包含了多因素的综合,人均GDP是反应经济发展的一项综合指标。根据周一星教授提出的城镇化水平与人均GDP间呈对数相关关系:

式中,U为预测目标年城镇化水平(%),x为预测目标年人均GDP。

2.2.3 联合国法预测模型

联合国法是是根据已知的两个年份的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求取城乡人口平均增长率差,在假定城乡人口平均增长率差在预测期内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外推求得预测期末的城镇人口比重。

参考联合国法建立凤城市城镇化水平模型:

其中:PU(i)为i年份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t为预测年数;a为常数;k为城乡人口增长率差;P1、P2为两个年份的城镇化水平;n为两个年份之间的年数

3 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预测及方案选择

3.1 人口规模预测结果

采用1997-2005年凤城市经济统计年鉴数据作为研究数据源,通过3种人口规模预测模型进行预测结果如下(表1),将上述三种人口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合凤城市实际情况分析,最终确定2010年凤城市人口达到59.04万人,2020年人口达到59.71万人。

3.2 城镇化水平预测结果

城镇化水平即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衡量。通过3种城镇化水平预测模型进行预测结果如下(表2):

3.3 预测结果方案选择

为保障凤城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凤城市城镇发展应注重稳步推进,不宜过分追求数量,应将提高城镇化质量作为发展的重点。因此在选择方案时也应选择不宜发展过快,不容易拉大城乡差距的方案,考虑到凤城市城镇发展的速率应配合丹东市整体定位和发展,不宜过快,采用丹东市近期城镇化水平(2000年至2005年增加0.6%)的年均递增率进行预测,得出三个方案(表3)。

通过综合比较,判断凤城市城镇化发展进程,依据总体安排战略化发展,结合预测方案,倾向于选择中方案,即凤城市2010年、2020年城镇化水平分别拟定为57%、59%。

4 城乡建设用地需求预测

2005年凤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9886.55公顷。通过建设用地规模变化与总人口、GDP的关系,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拟合得到回归模型,即:

式中:Y为预测建设用地规模;X1为总人口;X2为GDP。

用此回归模型预测凤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得出目标年2010年和2020年分别为20293公顷和20931公顷。

5 小结

本研究采用不同预测模型,通过经济社会统计数据科学的预测了凤城市2010年和2020年人口规模与城镇化水平,经过对比确定了2010年凤城市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为59.04和57%,2020年时分别为59.71和59%。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城乡建设用地规模2010年和2020年总需求量分别为20293公顷和20931公顷。本研究系统的分析了城乡建设用地需求预测的过程,选取方法科学可靠,其计算结果对具有导向性,同时为进一步预测分析各类建设用地规模和新一轮凤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理论依托及数据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伟华,毛德华,沈雅.建设用地集约与节约利用评价[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

[2]李如海,黄贤金.江苏省土地利用战略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189-194.

[3]张敏,朱嘉伟,李晓伟,吴荣涛,贺鹏飞,翟剑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郑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35).

[4]毛蒋兴,闫小培,王爱民,李响,钱紫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述评[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02).

[5]欧名豪,李武艳,刘向南,谌明.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05).

[6]李振福.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模型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01).

城市用地规模 第8篇

商业中心区是城市商业活动和商业功能高度聚集的地域, 是城市商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中心区的建设是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的发展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主要通过发挥手中两种希缺资源———政策和土地, 对商业中心区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 以保证其健康发展。

目前业界对城市商业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商业业态构成、营商区位选择等等, 而对某个商业集中区商业用地合理供应量缺乏多层面的科学研究与指引, 导致政府在中心区商业中心用地供应量方面缺乏依据, 成为制约商业中心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对河源新城市中心区商业中心的商业用地规模进行预测, 探索中等城市商业中心区商业用地供应量预测的途径和方法。

2 研究对象的界定

2.1 中等城市

“中等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二十万以上、不满五十万的城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考虑到地区人员流动频繁, 城市常住人口数量在一定时期并非常值, 故本文所指中等城市的人口规模可以适度扩大到55~60万。

2.2 商业中心区

本文所指商业中心区包括城市级、区域级 (片区级) 商业区, 分别服务于整个城市或城区片区。

3 河源概况

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 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广东省中下游。市区所在地源城区现状建设用地规模约为30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为35万人。

城市呈南北带状分布, 中部是老城所在地。北部和南部分别是新城市中心区和工业发展区。北部新城区分为东城和西城, 其中东城又分为东片区、西片区和中片区。东城西片区是源城区未来8~10年的重要发展区域, 目前该片区正在进行多个大型住宅区和市政道路的建设。

10号地块位于东城西片区的核心地段, 总用地面积约32万平方米, 上层次规划将其确定为商业用地。

4 影响商业中心区商业用地规模的主要因素

商业中心区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发展过程深受城市多种因素影响。

4.1 宏观层面因素

4.1.1 城市定位

城市定位是以确定城市基本 (主导) 功能、独特功能和城市性质为目标, 是城市形成自身特色的关键所在, 对城市内部各子系统产生深刻的影响。商业中心区作为城市的重要服务枢纽, 必然受到城市定位的影响。可以说城市定位决定了城市商业中心的规模、档次和服务范围, 从而间接影响到商业中心区各类功能的构成和用地规模。

河源市区的定位为:“粤东北地区中心城市, 河源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贸易中心, 以发展轻型工业和旅游业为主的新兴城市”[1]。各级商业中心区必然要为以上城市定位提供服务支撑:第一, 为城市发展提供完善的生活配套;第二, 在服务层面和辐射范围上发挥河源作为粤东北经济中心的作用。

4.1.2 发展目标

城市发展目标主要包括经济目标、城市建设规模目标、人口目标。经济规模、城市规模、人口规模越大, 相应的消费总量就越大, 人均消费水平就越高, 对城市级或者片区级商业中心的规模要求就越大, 档次就越高。

4.2 中观层面因素

4.2.1 商业中心区的定位

不同等级的商业中心区在城市中的地位和承担的职能各不相同。城市级商业中心区和区域级商业中心区有不同的服务范围、服务人口规模, 所需要的商业用地规模和营业面积也各有差异。可以说商业中心区在城市的定位是决定商业用地规模的最主要因素。

通过对《河源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1-2020) 、《市区商业网点那规划》 (2006-2010) 的分析研究, 将10地块定位为服务于新区东城区的片区级商业中心。

4.2.2 服务范围

在明确商业中心区定位情况下, 需要具体界定其服务范围, 以求测算服务人口规模, 预测商业用地规模。对商业中心区服务范围的界定可以通过商圈理论具体界定其核心商圈 (相当于核心服务范围) 、次级商圈 (次要服务范围) 、边际商圈 (边缘服务范围) , 从而明确商业中心区的服务范围和服务重点区域。

通过分析, 10地块基本服务范围应主要包括东城区的西、中、东三大新兴城市片区, 约20平方公里左右;影响范围包括东源县城、旧城区部分等区域约30平方公里。

4.2.3 服务人口

通过商圈分析可知, 商业中心主要为核心和次级商圈所覆盖的地域内的常住人口和就业人口提供服务, 而位于边缘商圈的人口则有10%左右接受商业中心区的服务。三部分人口叠加即为商业中心区服务人口规模。根据基本服务范围和影响范围, 结合相关规划文件和人口增长趋势, 10号地块服务人口可达20~25万人。

4.3 微观层面因素

影响商业中心区商业用地规模的微观层面因素主要包括商业用地的开发强度, 城市人均商业用地面积和人均商业营业面积。商业用地开发强度与城市人均商业用地面积和人均商业营业面积成反比关系, 商业用地开发强度越高, 城市人均商业用地面积和人均商业营业面积越低, 则所需要的商业用地规模越小, 反之商业用地规模则大。

4.3.1 商业用地开发强度特点

一般而言, 商业零售业对交通区位敏感度较高, 交通越便捷, 商业价值越高, 因此商业用地的开发强度不高, 而且具有密度大, 高度低的特点。

4.3.2 人均商业用地面积和人均商业营业面积

商业领域一般用人均商业用地面积和商业营业面积来衡量一个地区商业的整体供应状况,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 人均收入越高, 城市人均享有商业营业面积就相应提高, 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商业消费需求。

5 商业中心区商业用地规模预测的方法

结合城市近远期发展目标, 通过定量分析法和类比推导法预测商业中心区商业用地的合理规模。

5.1 定量分析法

商业设施最终的目的是为市民服务, 假设城市既定的商业发展目标能实现的前提下, 通过确定人均商业服务量 (包括商业用地、商业营业面积) 和需要服务的人口, 则可以从理论上明确商业服务需求总量。我们以10地块为例, 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具体应用。

5.1.1 城市人均商业用地面积法

根据相关规划预测, 2020年市区城市人口达到50~55万人, 商业金融业用地规模达273.85公顷, 人均商业金融用地达5.83m2。10地块所服务的东城区共有25万人左右, 由此推算分布在该区的商业金融业用地规模约为125公顷。

根据总体规划用地布局, 东城区商业用地主要分布在人民公园的西南部、南部、东部。其中南部用地规模最大, 并定位为未来城市级商业中心;西南部、东部用地规模大致相同, 由此可以推算分布于东城西、中片区的商业用地总规模约占东埔区商业总用地15%~20%, 即20~25公顷。10地块是片区级商业中心, 商业业态主要以购物中心和商业街区为主, 预测其用地规模应该占东城西、中片区的商业用地规模的50%左右, 则通过城市人均商业用地面积推算该商业中心区的商业用地规模为10~12.5公顷。

5.1.2 城市人均商业营业面积法

⑴市区未来人口增长与分布。如上所述, 至2020年市区常住人口规模达到50~55万人。未来15年市区将会增加15~20万常住人口, 由于老城南部为工业发展区, 北部为城市新中心区, 则增加的人口将大部分位于新区的东城区内。

⑵市区新增商业营业面积。现状市区人均商业营业面积为1.0m2, 按照《市区商业网点规划2006-2010》, 至2010年人均商业营业面积为1.1m2。按照《河源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到2020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3470元 (约合5400美元) , 考虑到市区作为全市的经济发展龙头, 其GDP只会高于5400美元, 达到甚至超过目前珠三角发达城市的水平。按照国际标准 (3) , 参考目前珠三角发达地区城市的人均商业营业面积, 预测至2020年河源市区人均商业网点面积应该可以达到1.3m2左右, 则未来15年市区商业营业面积需要增加20~26万m2, 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商业消费需求。

⑶10号地块新增商业营业面积分析。东城区作为未来城市主要新城区, 新增城市人口将大部分位于该区, 相应地新增加的商业网点应该大部分位于该区。

我们假设全市区新增加商业营业面积有70%位于东城区, 则该区未来15年需要新增14~18万m2商业营业面积;按照城市发展趋势, 新增商业功能主要分布在东城西片和中片区, 其中西片区则是商业中心之所在。由此预测东城区新增的14~18万m2商业营业面积中大部分位于本商业中心 (因为本商业中心将成为东城区10~15年重点发展的商业功能区) , 预测达10~13万m2。

⑷10号地块商业用地规模预测。在一般的商业服务设施中, 大型购物中心一般在4~5层之间, 商业街区主要以1~2层为主, 建筑密度为40~45左右, 商业用地 (不包括酒店、商务办公等功能) 的容积率为1.0~1.5之间。根据以上预测, 10地块商业用地规模应达9~11公顷, 才能形成10~13万m2的商业营业面积。

5.2 类比推导法

5.2.1 关于中等城市中心区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 美国学者墨菲和范斯对美国九个人口规模从30~55万人之间的城市中心区的规模、总建筑量, 容积率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人口规模在30~55万之间的中等偏大城市, 中心区的用地面积约在27~77公顷之间, 总建筑面积在40~100万平方米之间, 容积率一般在1~2之间。

5.2.2 关于城市中心区各类功能建筑面积构成的研究

同一时期, 美国学者荷乌德和博伊斯研究了人口规模在20~100万人之间的各类城市中心区 (CBD) 中各类功能建筑面积的构成, 其中结论如下:中等或大型美国城市中心区非居住类楼层空间30%是用于零售商业。

研究结论的应用。按墨菲和范斯的研究, 中等城市中心区总建筑面积为40~100万m2, 容积率为1~2之间, 考虑到河源的实际情况, 容积率可取1.8, 据此则可以推算10地块总建筑面积为56万m2左右。

结合荷乌德和博伊斯的关于城市商业中心区商业零售业楼面占总建筑面积的30%的结论, 则10地块商业零售业建筑面积为17万m2左右, 取商业零售业用地容积率为1.0~1.5之间, 则可以推算的10地块商业用地规模为11~17公顷之间。

5.3 商业用地规模的确定

对以上三种方法预测的数据进行校核, 最后确定10地块商业用地规模在10~13公顷之间较为合理。

6 结语

本文是河源市东城西片区10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关于商业用地供应规模的专题研究部分成果, 现已成为政府针土地出让的重要依据。通过对这个问题研究, 可以得到几点启示:

⑴城市商业中心商业用地规模的预测, 关系到城市定位、发展目标等一系列宏观层面因素;涉及到该商业中心的整体定位、服务能力、功能构成等, 是一个从宏观、中观至微观层面较为系统的分析论证过程。

⑵以上三种预测商业中心区商业用地规模的方法各有特点。前两种方法既需要客观数据的支撑, 也有主观理性推导;是目标导向型的分析方法;而第三种方法则通过借鉴别人的经验, 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在进行类似研究的时候, 需要多种方法分别预测并进行相互校核, 以求得到较为合理的预测结果。

⑶本研究采用的三种商业用地规模预测方法比较适合已经完成城市总体规划 (或分区规划)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其人口规模在30~60万人的中等城市。鉴于我国中等偏大的城市将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力, 本研究将具有广泛的应用与可借鉴意义。●

摘要:通过对河源市东城西片区10号地块商业用地规模预测的研究, 指出影响中等城市区域级、城市级商业中心区商业用地规模的因素, 提出预测中等城市商业中心区商业用地规模的三种方法:城市人均商业用地面积法、城市人均商业营业面积法和类比法。

关键词:中等城市,商业中心区,商业用地,规模预测

参考文献

[1]《河源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1-2020) , 河源市人民政府;

[2]《市区商业网点那规划》 (20062010) , 河源市人民政府;

[3]《河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河源市人民政府;

[4]《河源市区住房建设规划》 (2006-2010) , 河源市规划建设局

[5]墨菲和范斯对美国九城市研究;

城市用地规模 第9篇

关键词:物流园区,用地规模,GA-BP,货运量预测

0 引言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 《 中国采购发展报告( 2014)》 显示, 2013 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超过10 万亿元, 占GDP比重为18.0%, 是美国8.5%的2 倍有余, 物流成本明显偏高。 该报告表明物流运行效率低下仍然是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和国民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瓶颈。 2013 年9 月10 日,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了建设“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的战略构想。 这一战略结合海陆布局, 推进沿线交通建设, 开创了跨地区跨国之间的新型合作, 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而物流园区作为现代物流的载体, 在降低物流成本、 提升企业生产效率、 改善区域发展环境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规划不合理和盲目建设等问题,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物流业的发展。 因此, 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物流园区是当前发展环境下的必然要求。

就物流园区用地规模的确定而言,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确定物流园区规模的方法, 部分专家学者在基于不同的理论和目标前提下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预测模型。 Weber[1]、 Beckman[2]、 Drener[3]等学者基于运筹学理论提出了物流用地预测模型。吴琳、 沈德熙[4]根据济南市峨眉片区担山屯物流园区的主体定位, 采用时空消耗法对其规划建设规模进行预测, 以此指导具体的规划用地布局。 周爱芳、 周倩[5]( 2014) 在采用回归模型和增长系数法组合预测物流需求量的基础上, 选择了参数法对湖南省的物流园区用地规模进行预测。 孙焰、 魏威、 郑文家[6]( 2014) 则采用改进的参数法、 时空消耗法和类比法分别对物流园区用地规模进行预测。 综合对比以上3 种预测方法, 类比法的计算过于粗糙, 预测结果偏差较大; 时空消耗模型最大限度地考虑了物流园区和货物对时空资源的供需平衡, 但面临参数变量过多, 数据获取难度较大等问题, 适用于物流发展水平较高等地区; 参数法可以直接套用现有公式, 易于量化, 但该方法只适用于物流用地总规模已经确定的预测类型。 为规避传统物流园区用地规模预测方法的局限性以及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文章通过建立GA-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物流需求, 结合重庆市物流发展特点对基于全社会物流总量的物流园区用地规模测算公式进行改进, 运用该公式确定2020 年重庆市物流园区用地规模, 以期为“ 十三五” 区域中长期物流规划以及制定相关物流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1 物流园区用地规模预测模型

1.1 基于GA-BP模型的物流需求预测

1.1.1 物流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物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对各种物品的运动状态在空间、 时间、 效率、 质量等方面的要求[7]。 经济与物流需求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 隐含的映射关系, 可以用表达式( 1) 来抽象概括二者之间的内在决定和驱动关系:

式中:

y— ——表示区域物流需求

xn———表示n个区域经济因素

物流需求预测是物流园区规模规划的前提条件, 然而我国目前没有一个准确描述物流量的指标, 物流需求量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8]。 由于在物流服务能力能满足物流需求的条件下, 一定时期内的货运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时间段内的物流总需求, 因此文章以货运量指标作为输出信息进行分析。

物流园区用地的规模很大程度上受物流量大小的影响, 而物流量大小又与多种因素有关。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区域GDP、 工业总产值、 进出口总额均与物流量成正相关, 物流量越大, 物流用地规模总量越大[9]。 同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反映固定资产规模和速度的综合指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反映生活消费品市场的主要指标, 它们都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经济快速发展下的物流市场状况。

1.1.2 GA-BP模型。 BP神经网络是基于误差反向传播算法( BP算法) 的多层前向神经网络, 其拓扑结构由1 个输入层、 若干隐含层和1 个输出层构成。 BP神经网络良好的非线性逼近能力和对杂乱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 能在一定程度上与物流需求市场的研究难点相适应, 适用于物流需求的预测。

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 GA-BP) 就是运用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初始网络权值和阈值, 把优化后的权值输入BP神经网络完成网络训练建立模型。 它能够利用自己的全局搜索能力克服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最优解以及收敛速度慢的缺陷, 寻找最适合BP神经网络的参数和网络结构, 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全局最优解。

1.2 物流园区用地规模测算公式

以全社会物流总量为基础的物流园区用地规模测算[10]:

式中:

Area— ——表示物流园区用地总面积

c— ——为全社会物流总量, 可用货运量代替

e———为物流园区效率,表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处理的物流量

p3L———为第三方物流占全社会物流市场的比例

α———为第三方物流业务中通过物流园区的比例

R———为预留发展用地系数

由于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宏观性政策影响着物流业的发展, 积极的政策将促进物流业新的增长点, 因此在公式( 2) 的基础上引入修正系数 ω。 如果外部环境有利于促进城市物流的需求和供给, 则 ω 的值略大于1, 反之略小于1。

则改进后的公式为:

2 实证研究 — ——以重庆市为例

2.1 样本数据准备

文章选取的基本数据( 如表1) , 为重庆市2005~2014 年的相关经济指标, 数据来自于 《 重庆市统计年鉴( 2014)》 和《 2014 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根据数据, 计算得出各指标在2005~2014 年的年均增长率, 并在假设增长率不变的条件下, 得出2020 年各指标的预测值( 如表2) 。

2.2 GA-BP模型预测物流需求

以表1 中2005~2014 年的区域GDPx1( 亿元) 、 工业总产值x2( 万元) 、 进出口总额x3( 万美元)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4( 万元)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5( 万元) 数据作为输入信息, 2005~2014 年的货运量y ( 万吨) 作为输出信息, 以此为样本进行训练学习, 然后将表2 中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预测2020 年的货运量。

构建的GA-BP网络输入层有5 个神经元, 隐含层有9 个神经元, 输出层有1 个神经元, 输入层和隐含层的激活函数分别为tansig函数和purelin函数。 训练函数选择trainbfg函数, 因为使用该函数, 不仅预测度精度高, 收敛的速度也很快[13]。 网络迭代次数为5 000,学习速率为0.3,训练目标为1.0e-10。遗传算法的种族规模为50,进化代数为100,交叉概率为0.3,变异概率为0.1,程序在Matlab软件中实现。通过GA-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注: 2005~2013 年的数据来源于 《 重庆市统计年鉴( 2014)》 , 2014 年的数据来源于 《 2014 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图1 表明随着进化代数的不断增加, 误差整体呈下降趋势并逐渐趋近于某一具体的值, 由此可以推出, 如果样本足够大,误差则随着进化可以降低到忽略不计。 图2 表明经过120 次的训练, 预测的误差值达到了目标范围。 结果得到2020 年的货运量为122 610 万吨。

2.3 物流园区用地规模确定

2.3.1 物流园区效率e取值。 文章采用2014~2015 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的技术成熟度、 教育与培训及基础设施3 项指标( 如表3)按其权重加权平均求和后的值来衡量物流园区的效率。

注: 数据来源于 《 2014~2015 全球竞争力报告》 。

参照日本、 德国的物流园区效率, 得出我国在物流园区规划时e值可以取4.3~5.5, 结合重庆市物流发展取得的长足进步确定重庆市物流园区的效率e取中间值4.9。

2.3.2 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场比例(p3L)。 第三方物流市场占全社会物流市场的比例取值, 根据胡宝雨[15]的研究经验, 如果规划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 物流市场需求大, 则p3L的取值略高于40%, 否则p3L低于40%。 同时据2013 年11 月26 日商务部新闻办召开的“ 商贸物流” 专题新闻发布会得知: 我国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场比例不足25%。 鉴于重庆市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及其未来需求的扩大, 确定重庆市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场比例取30%。

2.3.3 进入物流园区的比例 α 取值。 根据现阶段研究成果表明, 受到集聚性规模效益等的影响, 第三方物流企业将集中进入物流园区发展, 这既是市场竞争的要求, 同时也与世界物流业的发展趋势相符合[16]。 物流成本越低, 物流服务越高效, 规模经济越明显, α 一般取值为60%~80%[17]。 若当地市场化程度高、 经济总量大、 物流市场需求量大, 则 α 在60%~80%取最大值, 如珠三角、 长三角等地区; 反之, 则在60%~80%取最小值[17]。 根据重庆市物流发展实际, 文章第三方物流业务进入物流园区的比例 α 取70%。

2.3.4 预留发展用地系数R取值。 预留发展用地是为满足将来物流园区面积增大的需要而设置的用地, 它会随着物流需求的增加而不断增长。 R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情况, 如经济的发展、 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程度、 物流服务水平。 赵叶[18]指出, 根据发展原则, 物流园区得提前设计远期预留区, 规定其预留系数一般取值1.15。

2.3.5 修正系数 ω 取值。 重庆处于 “ 一带一路” 和 “ 长江经济带” 的交汇节点, 强大的区位优势将有力推动重庆市物流业的发展, 政府也将持续制定一系列有助于物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相关政策, 因此 ω 确定为1.1。

2.3.6 重庆市物流园区用地规模确定。 将计算得到的货运量数据及确定的各参数值带入公式( 3) 中, 得出2020 年重庆市物流园区用地规模的预测值为66.47 平方公里。

3 结束语

现代畜牧业规模化养殖用地状况探析 第10篇

1 畜牧业用地的必要性

通常在畜牧业发展当中, 动物性食品在我们日常的饮食结构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 其比例的高低不仅影响着人们日常的生活水平, 也是一个国家生活富裕的标志。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畜产品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日常的饮食当中, 更是用于农业、医药、国防、制造业等各个领域, 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在一些发达国家, 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将近60%, 而目前我国的畜牧业产值还不到40%, 为36.6%, 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的差异。另一方面, 畜牧业在农业系统当中是土地面积效益最高的产业, 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在我国过大多数地区, 自然条件优越, 饲草资源丰富, 十分适合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 尤其是草食畜牧业。土地是动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而畜牧业作为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方式, 对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建设小康社会, 拉动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 合理规划和利用畜牧业用地, 是促进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

2 畜牧业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畜牧业用地未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目前我国畜牧业用地都没有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各地都是各行其是, 很多地方更是作为临时用地, 同时城镇化的推进和发展不同程度上压缩了畜牧业用地的资源, 环境污染和养殖区限制划分, 以及随着国家对土地管理要求的逐渐严格, 畜牧业用地难的问题也显得尤其突出。

2.2 养殖场用地手续不齐全

虽然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 但是, 很多养殖场、养殖小区以及规模养殖户在建场时, 都未通过合理的程序来办理相应的土地利用手续, 很多养殖场都建在农用耕地上。还有很多养殖场是在政府的默许下建的, 养殖场土地不具备合法性, 土地审批手续不齐全。

3 畜牧业用地应遵循的原则

3.1 依法用地原则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严格规定, 严格依法做到畜牧业用地的规划、审批, 既做到保障耕地、林地, 又确保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在有效利用荒滩地、废旧厂房、学校、闲杂地等土地资源的同时, 尽量不占或者少占用耕地。严格按照畜牧业用地的审批程序, 办理相关用地手续。当畜牧业用地期限满了之后, 不再继续从事畜禽养殖的, 由养殖场负责人将土地使用权负责恢复。

3.2 规划相互衔接的原则

畜牧业用地一定要符合当地政府的总体利用规划, 要与农业发展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协调, 再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用地的同时, 对于不符合畜牧业用地的要积极整改, 并统一报国土、畜牧和环保部门备案。

3.3 资源循环利用原则

在畜牧养殖用地时, 一定要严格规划, 对于畜牧养殖产生的粪便处理, 要着眼于长远, 尽量通过就近消化的方式, 通过渔业、林业和农业相互利用, 实现畜牧业和环境发展的相互协调, 促进可持续发展。

4 保障畜牧业用地措施

4.1 畜牧业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在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 要认真合理安排, 将畜牧业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满足从事畜牧业发展的土地需求。特别是在小城镇规划和新农村建设当中, 一定要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和预留相应的用地, 从而更好的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4.2 简化畜牧业用地审批程序

对于畜牧业用地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 依法实行审批原则。具体包括, 先由规模化养殖企业提出畜牧业用地申请后, 相关乡镇、畜牧、国土和环保部门要尽快给予审核。对于审核符合的, 要积极、按时协调, 帮助畜牧企业做好用地选址, 办理相关用地手续, 保障土地使用的合法性。

4.3 合理利用和保护牧草地

城市中小学教育用地问题探析 第11篇

城市中小学 教育用地 探析

教育用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城市人口规模和中小学在校生人数也随之逐年递增,城市中小学教育资源短缺、教育用地不足的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许多城市中小学校均衡发展的瓶颈。本文以广西A市为例,对此问题作一个初步探析。

一、城市中小学教育用地现状

1.中小学生均占地面积严重不足

按照广西国土资源厅、发改委2010年制定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规定,城市中小学生均占地面积以学校班级数为标准(农村中小学生均占地标准另算),指标一般控制为:小学生在25.2~28.3平方米之间,初中在33.6~36.0平方米之间,高中在31.4~33.8平方米之间[1]。但调查发现,2009年,A市城区小学生均占地面积为9.8平方米,初中生均占地面为11.4平方米,高中生均占地面积为29.4平方米(未将完全中学的初中学生统计在内)。中小学生均占地面积严重不足,其中小学和初中表现更为突出。

2.中小学校总占地面积不足,教育用地缺口大

据调查,2009年A市城区有中小学校38所,学生人数52964人,占地面积782602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14.8平方米,与全区的平均水平19.6平方米相差4.8平方米。如果按照政府文件规定的生均占地标准计算,38所中小学还需增加校园面积80.06万平方米,相当于现有中小学占地面积的102.3%。近年来,A市城市人口增长较快,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据预测,到“十二五”末,A市中小学(含幼儿园)在校生人数将达到11.65万人,增长率达70%以上,按中小学、幼儿园生均用地的一般标准(取中间值)测算,A市城区中学、小学、幼儿园校园占地面积要达到323.68万平方米,但目前校园占地面积仅87.26万平方米(含幼儿园),仅为规定标准的26.96%,还需增加236.42万平方米,相当于现有占地面积的2.71倍。若未来几年内,A市中小学教育用地不能得到相应增加,教育用地缺口问题必然成为制约该市今后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

二、城市中小学教育用地不足的原因分析

1.在校生人数逐年递增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逐年增加,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越来越多,“入学难”问题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焦点。城市中小学接纳农民工子女就读,一方面保障了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维护了教育公平,但另一方面,由于中小学校教育资源有限,而一时间内学校规模又无法得到扩展,因此造成大班额现象非常严重。按照教育部规定的班额标准,中小学校46~55人为“大班额”,56~65人为“超大班额”,66人以上为“特大班额”。2009~2010学年,A市“大班额”占31.78%,“超大班额”占46.89%,“特大班额”占5.38%。城市中小学大班额比例达到了84.05%,普通高中更是高达93.6%[1]。大班额既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和教学质量,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荷,也给学校管理埋下了安全隐患。

2.教育用地规划编制滞后于城市发展

尽管我们始终在强调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但在实际中,各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度还远远不够,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地方性教育用地规划编制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速度。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正在开始编制有关教育用地的专项规划,但从部分地市规划编制进展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需引起注意。例如,城市教育用地规划编制标准起点低;与其他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衔接度不够;由于对未来经济发展态势、人口基数把握不准,所编规划缺乏前瞻性、科学性和时效性;学前教育用地和民办教育用地往往被排斥在外;还有部分地方没有把中小学特别是幼儿园建设与新开发区、住宅小区一并纳入规划,导致部分新建区域没有预留教育用地等等。

3.教育用地规划的保障措施不力

尽管部分地方在省级层面已经制定出台了有关教育用地专项规划、教育用地保障条例等政策法规,但相对而言,大部分地市级还缺乏相应的保障教育用地规划落实到位的刚性措施,导致教育用地规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能严格把握和加以控制。例如,部分地方出于改造道路或者旧城改造的需要,对中小学校教育场所随意进行拆迁和占用;一些学校在校园内新建或拆建教工住宅,挤占校园用地或者将教育用地进行出租、出让、转借等等。目前我们现行的教育立法对于擅自变更中小学布局规划、侵占中小学教育用地等行为,也只是宽泛地规定限期改正、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等处罚,但实际在执行过程中,可操作性不强,具体的执法主体模糊,容易出现各部门扯皮和职责不清的现象,最终使监督和处罚无法真正有效落实[2]。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快城市中小学教育用地专项规划编制

地方政府首先应转变观念,站在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根据未来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需求,将教育用地专项规划切实纳入到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体系之中,统一部署,统筹安排,确保城市发展与学校建设同步进行,对规划的教育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用途。对于新建社区,规划应着重考虑安排中小学教育用地,控制预留足够的用地规模,以满足未来教育发展需求。对于已经规划的教育用地,应加快协调实施,督促开发商将楼盘开发与学校建设同步进行,学校不建好不发放楼盘预售许可证,坚决杜绝新建小区教育用地被挪用、挤占、侵占等行为的发生。

2.建立健全城市中小学教育用地规划保障机制

保障城市中小学教育用地,完善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是关键。地方政府不仅要科学编制教育用地规划,还要建立健全教育用地规划有效落实的保障机制,从政策和制度层面上保障学校优先用地权,确保教育用地专项规划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同时,还必须完善教育用地规划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机制,对违法挤占和挪用教育用地行为要进行严肃查处。要进一步明确教育主管部门在学校用地规划编制与建设中的主导地位,确保规划按时按质有效实施。

3.完善城市中小学教育布局结构调整

城市规模的扩张,一方面为教育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空间和资源,但另一方面,也打破了原有的中小学校结构布局,原有的城区教育资源配置与城市发展需求不协调问题日益凸显。比如说,有的城区教育资源过于丰富和集中,而有的城区教育资源则过于稀缺和分散。目前,按照城市发展实际和满足百姓教育资源需求,不断完善城区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是提高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要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按照国家规定的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硬性标准,加快推进城区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科学合理规划学校用地,改善教学硬件设施与师资力量等教育资源。另一方面要加强城区薄弱学校建设和改造力度,做到教育用地、建设资金投入、软硬件配备最大限度地向教育资源薄弱城区和学校倾斜。要针对老城、新区和郊区不同特点,通过改造、扩建、新建、重组和置换等方式,以此来实现城区中小学结构布局趋向合理,引导优质资源向薄弱学校聚集,带动学生向用地充裕的学校转移,逐步有效解决因资源不均择校而导致的部分学校用地不足等问题。

总之,教育用地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优先保障中小学教育用地,直接关系到今后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合作与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桂国土资发〔2010〕13号)、A市《2009/2010学年初普通中小学及其他学校综合统计报表》、A市《教育用地规划执行情况调研报告》和《广西城市教育用地规划执行情况调研报告概述》[Z].2010.

[2] 《郑州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草案)》立法听证报告[EB/OL]http://www.zzrd.gov.cn/gb/print.aspx?nid=163,2013-

城市用地规模 第12篇

关键词:土地规划,建设用地,综合效益,可持续发展,需求量预测,统计分析,科学合理

0 引言

土地需求预测特别是建设用地需求预测, 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的主要专题之一, 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其目的是为了掌握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趋势, 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合理的用地空间, 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决策依据。因此, 在规划建设用地时掌握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是不可或缺的。

1 选取影响因素

1.1 因素选取的原则

影响建设用地变化的因素很多, 涵盖经济、社会、环境、政策等诸多方面, 这些影响因素之间, 相互关系非常复杂, 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建设用地的需求和发展。所以, 在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中, 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方面的影响, 根据一定的原则来进行因素选取。

(1) 主导因素原则:在众多的指标中, 选出少数几个具有代表性、主导性的指标, 来反映所要指向的主要信息。

(2) 客观性原则: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应当符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所以, 选取因素时应该遵循客观性原则, 因为定性说明的指标, 人为主观性较大, 不利于对建设用地进行客观预测, 因此, 为保证客观性原则, 在因素选取过程中, 应尽量选取有定量说明的指标, 避免选取定性说明的指标。

(3) 动态性原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建设用地不断发生动态变化。所以在因素选取时, 应该遵循动态性原则, 选取那些能反映建设用地动态变化的有关指标, 也就选取的指标本来就具有动态变化性。

(4) 可获取性原则: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应当从历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变化中总结规律, 但是由于年度的变更, 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具体统计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所以在选取因素时, 应该遵循可获取性原则, 选取历年都有统计数据的指标:对于拟定指标确实没有统计数据的, 可适当用另一相关指标进行替代。

1.2 选取影响因素

根据以上原则, 由于环境方面的因素, 定性指标多, 不利用进行客观预测, 也不容易获取资料;政策方面的因素, 变化较大, 不容易把握, 也难以量化;而经济、社会方面的因素, 历年都有相关统计数据, 容易获取资料, 便于进行分析预测。因此, 本文要选取经济、社会方面的因素, 组建影响因子指标体系, 作为科学、客观预测建设用地需求量的前提。

(1) 土地从经济学角度来说, 它是一种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所以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以一定的土地利用为基础, 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建设用地的需求量, 是建设用地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经济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可用国内生产总值 (GDP) 、工业总产值、第二三产业比重、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5个影响因子进行分析说明。各因子的影响是:

a) 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 反映了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等五大产业的发展;五大产业的发展, 不可避免地增加对非农业建设用地的需求。

b) 工业总产值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增加对建设用地的需要。

c) 经济的发展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 促使第二三产业比重的提高;第二三产业比重的提高, 反映了非农业经济的发展, 从而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产生一定影响。

d) 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农业和非农业的全民、集体和个人的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 会使土地利用方向和土地利用结构产生极大的变化, 从而对建设用地需求产生很大影响。长政府的财政收入直接影响着国内生产总值, 财政收入的增多必然会增加五大产业的发展, 从而增加建设用地的需求。

(2) 社会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口发展不断增长,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不断在改变、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越来越高等, 这些方面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设用地的需求和发展。因此, 社会发展同样是建设用地变化的重要因素。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可用总人口、非农业人口、城市化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4个因子来进行分析说明。

各因子的影响是:

a) 人口总数的增加, 各种非农业建设用地如居住用地、交通用地、生产用地等必然相应扩大, 总人口规模直接影响着建设用地的增长。

b) 非农业人口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区的城镇化水平, 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从而影响着建设用地的需求。

c) 城市化率是一个城市经济发达程度, 特别是工业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会引起地域空间上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镇规模的扩大。

d)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从而影响着建设用地的需求。

综合以上分析, 本文选取出经济、社会两方面影响因素中的9个因子, 初步建成建设用地需求变化的影响因子指标体系, 为进一步筛选因子、构建预测模型提供基础。

2 筛选主要影响因子

建设用地需求量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与城市化、消费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以及国家宏观政策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 在具体进行建设用地需求预测时, 就要根据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 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数学上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来确定影响具体某研究区域建设用地的主导因素, 从而为神经网络降维和回归预测提供主导因子。

通过研究方法的对比, 确定运用相关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因子进行逐步筛选。相关分析, 可以大概确定出各个因子与建设用地量是否存在相关性, 如不存在相关性则舍去;运用灰色关联度来描述因子间关系的强弱、大小和次序, 此方法并不能作出最终的舍取;在存在相关性的因子基础上, 结合灰色关联度所排的因子强弱次序,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出影响建设用地的主要影响因子。

(1) 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是对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 而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的确定, 主要是通过对相关系数的计算和检验两个步骤来完成的:

第一, 相关系数的计算。

第二, 相关系数的检验。

(2) 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是一种多因素分析方法, 它以各因素的样本数据为依据, 用灰色关联读来描述因素之间的强弱、大小和次序, 其分析步骤为:

第一, 确定分析序列。确定一个因变量因素和多个自变量因素, 形成由n+l个数据构成的矩阵;

第二, 变量序列进行无量纲化。为消除量纲对分析的影响, 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第三, 计算差序列;

第四, 计算关联系数;

第五, 计算关联度。

(3) 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是霍特林于1933年首先提出来的, 其原理是降维的思想, 把众多变量转化成少数几个综合指标, 综合指标保留了原始变量的主要信息, 彼此间又不相关, 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便于抓住主要特征进行分析。

3 结束语

总之, 城镇建设用地的规划是一个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复杂课题, 研究意义重大, 研究难度较大。由于理论水平有限, 笔者仅作了初步研究, 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是辉, 吴次芳.建设用地需求预测方法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 2004, 18 (6) :14-17.

上一篇:扶贫下一篇:适宜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