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装帧设计范文

2024-06-10

封面装帧设计范文(精选4篇)

封面装帧设计 第1篇

一、科技期刊的特性

首先, 科技期刊具有科学性。“它一方面作为科技成果的现实反映, 另一方面又为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新的学术理论和实验依据。科技期刊必须忠实反映当今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 向社会传播重要的、对生产力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科技、生产和学术研究成果。” (2)

其次, 科技期刊具有实用性。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发行过程, 也是科技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传播过程,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 充分体现了科技信息载体的功能。服务于科研、教学和生产, 是科技期刊的办刊宗旨之一。

再次, 科技期刊具有时效性和有效性。科技期刊的时效性应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觉, 不失时机地及时刊登。科技期刊的有效性是指选题的准确性。

因而, 在科技期刊的编排中, 内容要求做到客观、准确、科学、严谨。

二、封面的巧妙构思

鉴于科技期刊具有以上四个特性, 在期刊的封面装帧设计上必须紧扣内容, 封面装帧设计与内容是同置异构的关系, 设计构思应始终围绕“同一主题从平面的视觉角度, 通过构成、分割、色彩处理及其他艺术语言的合理运用等专业手段着手再创造”。 (3) 这不仅使刊物读者获得封面文化艺术的欣赏, 更重要的是传达着期刊的内涵和风格。

期刊的装帧设计不是一次完成, 可分为三步:一是选中心图, 二是封面的布局, 三是色彩的搭配。

一是封面的中心图。中心图是为了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的中心点上。因此在选择封面的中心图时, 应紧紧围绕科技期刊的特性, 选择反映科研成果、技术创新、立体感强的图形。图案应简明、含蓄、有喻意。

这里介绍一点小技巧, 在设计图形时, 设计者可作一些技术处理。比如运用Photoshop软件, 对图形进行分层处理, 这样在同一平面可增强图形的立体感和透视的感觉。

二是封面的布局。布局也叫构图, 构图的目的就是在一个平面上处理好三维空间——高、宽、深之间的关系, 以突出主题, 增强艺术的感染力。构图处理是否得当, 是否新颖, 是否简洁, 对期刊封面装帧设计的成败关系很大。成功的构图能使期刊封面主次分明, 主题突出, 赏心悦目。反之, 就会影响期刊封面的效果, 没有章法, 缺乏层次, 整个封面不知所云。

在设计期刊封面时, 刊名是期刊特征形象的代表, 传达着期刊的内涵与风格。因此, 按照构图的“品”字形和三七律原则, 刊名和刊徽放在封面的上面三分比较好, 这样能使刊名获得醒目效果。

此外, 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础, 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科技期刊作为文化载体这一特性, 必须把握好文化艺术规则, 才能在构图中自然形成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观念。因此, 科技期刊的造型艺术也要具有稳定性, 才能产生美感, 否则, 看起来就不舒服。但均衡与对称都不是平均, 它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比例关系。平均虽是稳定的, 但缺少变化, 没有变化就没有美感, 所以构图最忌讳的就是平均分配画面。对称的稳定感特别强, 对称能使画面有庄严, 肃穆, 和谐的感觉。

在装帧设计中, 期刊的封面要目也是增加装帧艺术的有效办法, 并使读者无需打开封面, 就可选择和比较要阅读的文章。因而, 在制作封面要目时, 应注意字体的变化, 应粗细、形体搭配, 做到错落有致, 这样能起到层次分明、赏心悦目的效果。增强期刊封面的艺术效果。

三是色彩的合理运用。封面色彩的装饰作用不能忽视。视觉色彩的冷暖感觉是由人们的心理联想产生的。暖色调通常鲜艳、引人注目, 使我们想起火辣辣的夏季或引起兴奋的事物, 它们包括红、橙、橙红色、黄色、珊瑚红及褐色等。冷色调类色彩安静如海、阴暗如山、冷如冰, 它们使人更放松, 大脑更镇静, 它们包括:蓝、绿、紫及灰色等。科技期刊的内容是属于科学、理性、冷静的, 因而在封面底色的选择上, 可选一冷色调为期刊的固定基色, 以便读者能在众多的书刊中识别出来。固定的基色还有一好处是, 可以使刊物与读者的心灵, 建立期刊与读者间稳定的信赖情感。

色彩还具有强调或放大或收缩功能。鲜亮的色彩可使用色部位显得更大, 暗色彩可使用色部位显得更小;因此, 色彩能使期刊封面的主次分明。在图形色彩和字体色彩上可以利用浓冷与浓热色的强烈反差, 吸引读者视觉, 以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色彩的对比。如:深与浅, 冷与暖, 明与暗, 黑与白。灰与灰的对比。如:深与浅, 明与暗等。在期刊的封面装帧设计中, 可以运用单一的对比, 也可同时运用各种对比, 对比的方法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但要注意不能死搬硬套, 牵强附会, 更不能喧宾夺主。

三、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根据科技期刊的特性, 内容要求做到客观、准确、科学、严谨。设计者在准确把握科技期刊特性的前提下, 合理恰当运用表现技巧, 使科技期刊的装帧设计达到“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的境界, 做到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摘要:科技期刊封面装帧应以大方、实用、美观为标准, 版面图案装饰要端庄、明快、不落俗套, 着重突出期刊个性特色。科技期刊的封面忌讳花俏的装饰, 华而不实破坏科技期刊的严肃性, 以及内容和形式的不协调。但晦暗的色彩, 呆版的图形又不能体现科技期刊的创新、明快之感。因此, 本文就科技期刊的特性、封面的构图、色彩的运用等作一些浅议。

关键词:科技期刊,装帧设计,构图,色彩

参考文献

[1]龚维忠:《现代期刊编辑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10

[2]徐培红:《试论科技期刊的特性》,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997.6

封面装帧设计 第2篇

书籍装帧艺术——书籍封面的制作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课程分析】

这一课可以说是关于美术在实际中的运用的教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书籍装帧艺术的概念、书籍装帧的基本元素、欣赏一些书籍装帧作品、实际动手进行书籍装帧设计。通过老师的教学,并结合对一些优秀作品的欣赏以及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字体、排版等设计在书籍装帧中的运用,培养他们对美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运用字体、图画、排版设计封面的要点,即:字体、图画、大小、位置、色彩、组合构成的视觉形象。

【教学难点】

优秀的书籍装帧不仅是要有美感,还要能够体现出设计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白这一点。

【教具与学具】

1、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2、学具:包好的书、铅笔、蜡笔、水彩颜料和笔、小桶、剪刀、胶水、彩色纸。

新课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老师在讲台上事先放置一些装帧风格各不相同的书籍,模拟出一个图书馆场景,上课之后首先请一些同学上讲台选出自己觉得封面设计得比较漂亮的书,然后再让他们各自阐述为什么觉得自己选的书封面比较漂亮。最后老师对他们的发言进行总结,作为本次课程的导入。

【第1环节——书籍装帧艺术的概念】(约3分钟)

这一环节主要是向学生讲解书籍装帧艺术的基本概念。其教学方式为老师配合PPT进行直接讲述。老师首先需要向学生讲解什么是书籍装帧(简单来说就是书籍的门面工作),然后再向他们阐述什么书籍装帧艺术(对一部文字的或图片的书稿,经过一定的艺术构思,运用形象、图案、色彩等艺术手法和艺术造型,再通过一系列的工艺生产制作过程,制作成具有审美情趣的书籍的一门综合性的特殊艺术)。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可以设置一个提问——“怎样的书籍装帧才能算得上是艺术作品?是要美感?是要新颖?或者是需要表达设计者的情感?还是这三者都需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第2环节——单独讲漫画类书籍分析,其中带入书籍装帧基本元素】(约15分钟)

漫画类书籍往往是八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所以本环节以卡通漫画类书籍的书籍装帧为切入点,对其中运用的书籍装帧艺术进行分析。结合PPT,本环节所选择的素材有漫画《超人》、《蜘蛛侠》、《火影忍者》、《海贼王》、《死神》的封面设计。教学步骤:

(1)通过PPT向学生展示这些漫画的封面设计;

(2)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些漫画书籍的封面设计是否具有视觉冲击力,如果有,它们之所以能够产生视觉冲击力的原因又是什么?”,请同学发言;

(3)学生发言结束,老师进行讲解,总结出这些漫画书封面设计在文字、图形、色彩这三方面具有哪些共通点,以此带入书籍装帧的基本元素;

(4)以上讲解结束后,提出问题——“在这些漫画书籍的封面设计中,文字、图形、色彩这三大要素是彼此孤立运用的吗?是怎样运用的呢?”,学生发言;

(5)学生发言结束,老师对书籍封面设计中如何做到文字、图形、色彩这三个基本元素的彼此协调进行讲解;

(6)以上讲解结束,提出最后一个问题——“这些漫画书籍的封面是否体现出了设计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内容,或者是其设计是否与漫画的风格保持了一致?”,学生发言

(7)学生发言结束,老师对如何通过封面设计来表达情感、表现书籍内容进行讲解;

本环节结束 【第3环节——总结出书籍装帧的基本元素】(约5分钟)

本环节的教学方式为教学方式为老师配合PPT进行直接讲述。讲解的内容主要有2个方面:

(1)从上一环节中漫画书籍封面设计的讲解中,延伸得到一般书籍书籍装帧中的基本元素——文字、图形、色彩;

(2)注重不同类型的书籍在进行书籍装帧设计时,这三个基本元素的运用方法也各不相同,并非一成不变;

【第4环节——看学生的有些作品】(约3分钟)

通过PPT展示一些学生的书籍装帧设计作品,选择其中的一些作品让学生起来发言,阐述他们认为这些作品在设计上有哪些优点,存在哪些不足?如果让他们自己来设计,又会怎样处理?

【第5环节——让同学们自己操作,老师讲评】(约15分钟)

本环节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环节。在这一环节中,老师首先布置下任务,让学生通过已有的铅笔、蜡笔、水彩颜料和画笔等工具来为自己想写的一本书设计封面,同学自己动手设计的时间约为12分钟;剩下的3分钟,老师请一些同学阐述自己作品的设计理念是什么,之后对其作品进行点评,其中包括其设计的作品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不足,可以怎样改进等。

【结束】

封面装帧设计 第3篇

20世纪以来,中国早期印刷技术的起步和发展,是中国美术传播、艺术设计的重要技术基础,主要体现在石印技术、胶印技术(黑白和彩色)的引进。这为美术传播提供了重要技术保证,也为當时的书籍装帧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专业舞台,使得艺术期刊的装帧设计成为20世纪中国艺术设计的重要范例之。同时,中国早期艺术期刊封面装帧设计中的图案运用,是与新文化运动文化思潮密切相关的。

通过对當时大量关于“图案”技艺的介绍和分析,人们逐渐从其装饰属性和实用范围上,发现其中“图案”存在着许多概念及其内涵的关系。在此,我们不妨结合當时的有关介绍,进行一个学术的梳理,以进一步认识有关平面图案元素在具体实践中运用的独特性。

这里,我们关注“平面图案”和“书面”的关系,因此我们关注的重点是在平面图案的范围。在平面图案的领域,印刷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图案在新美术运动中的地位和影响逐渐显现,图案成为中国现代设计的

个重要思想和语言,而其重要的实践领域之一,就是在“书面”中的表现,即涉及到中国早期艺术期刊的封面装帧。

关于中国早期艺术期刊,主要是指中国20世纪前期艺术、文化、时尚领域有关美术内容编辑和出版发行的杂志出版物。在此,需要对其内涵进行进步说明的是,在20世纪初期“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随着新文化思想和知识的传播,中国早期艺术期刊大体上逐渐形成三方面的内容,

是生活时尚类,二是美育新学类,三是造型艺术类。从美化生活的实用性到艺术探索的学术性,艺术期刊逐渐在内容外延上呈现广义和狭义的倾向,同时数量和规模也发生明显的增加。因此,在當时较为流行的时尚杂志和较为学术的艺术杂志中,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关于美术方面的时事插图、作品图片、翻译文章、艺术家介绍、展览讯息、艺术评论等内容,根据编辑者的立场、观点、趣味和角度不一,体现出来的艺术期刊面貌和特色多元丰富、各具特色。

清末时期的书籍装帧,基本上沿用了古籍线装书的题签形式。(图1)“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由于书籍和杂志的品种增加,从西方引进的现代印刷技术和装订技术以及近代都市市民文化的影响,催化了现代装帧艺术的起步。其艺术观念和表现形式,逐渐从以往偏重制作工艺中解脱出来,向平面艺术领域拓展,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期刊作为种新的文化传播形式,使美术作为新文化的部分,迅速融入大众社会、进入市场,艺术期刊的内容和装帧形式,也相应适合社会和读者的需求。传统“线装书”和新式“洋装书”新旧杂陈的格局有所改变。“自清末以来,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的诞生和发展,是建立在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吸收并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基础上的。在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书籍装帧艺术中,可以看到四方面的影响。(一)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精神的继承。(二)欧洲书籍装帧形式及欧洲绘画中的文化精神的影响。(三)日本书籍装帧艺术对中国书籍装帧的影响。(四)前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美术对中国近现代书籍装帧艺术的影响。这个时期的书籍装帧艺术家,大胆地吸收切优秀的外来文化,以中华民族本土文化为基础,构建了中国书籍装帧艺术最初的样态。”。

在这“最初的样态”之中,期刊的封面设计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个方面。“期刊杂志的历史仅百余年。这百年来的前几十年的杂志封面还是极素净的,像古书之书面的作法,只在左上端贴一纸签,写上书名再无多余的装饰。只是到了‘新文化运动’以后,期刊杂志的封面装帧才慢慢地花样繁多起来。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當期刊杂志也成为了种文化消费商品之后,它的外观的包装设计也必须同其他种类的商品样,花番心思投入一定的资金,以期达到最终将商品顺畅推销出去的目的……极力追求‘震撼性’与‘醒目性’,成为商家与美术设计者致的思路……”

在中国早期艺术期刊封面设计“最初的样态”中,我们还能够发现两个独具特色的现象。一是新文化运动以来,由于许多文化人士积极参与艺术类书刊的编辑和发行工作,除了画家们的努力以外,这一时期作家们直接参与书刊的设计成为一大特色。这可能与“五四”时期形成的文人办出版社的传统密不可分。鲁迅、闻一多、沈从文、胡风、巴金、艾青、卞之琳、萧红、陈士文等都设计过封面。他们當中有人还学过美术,设计风格从总体上说都没有脱离书卷气。这与他们深厚的文化修养大有关系。由于处在新文学革命的开放时代,當时的设计家们博收众长,百无禁忌,什么好东西都想拿来一用。丰子恺先生以漫画制作封面堪称首创,而且坚持到底,影响深远。陈之佛先生从给《东方杂志》、《小说月报》、《文学》设计封面起,到为天马书店作装帧,坚持采用近代几何图案和古典工艺图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关于文化书刊的封面设计,从开始就不排斥吸收外未影响,更不反对继承民族传统。鲁迅先生非常尊重画家的封面设计的个人创造和个人风格,团结在他身边的青年装帧家有陶元庆、司徒乔、王青士、钱君陶、孙福熙等人。在封面设计中,鲁迅不赞成图解式的创作方法,强调书籍装帧作为

门独立的绘画艺术,其具有相对独立于书籍的内容的审美意味。(图2)(图3)他请陶元庆设计《坟》的封面时说“我的意见是只要和《坟》的意义绝无关系的装饰就好。”另外他在封信中又说“璇卿兄如作书面,不妨亳不切题,自行挥洒也。”

二是在美术家方面,更是出现了一大批参与艺术期刊装帧设计的专业人士。设计人员主要由留学归国的美术家、本土商业美术家和传统画家组成。设计内容以西洋艺术、传统美术、美育时尚、时事漫画为主。设计范围涉及到封面、美术字、图版、版面设计、扉页、广告版面等内容环节。“从封面装帧看,首先在字体上起变化,由此发展到点、线、块面的装饰,直到图案、花草、人物等绘画手段的直接渗入。”以美术教育、社团和展览活动为创办和出版的动机,中国早期艺术期刊反映了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的脉络,重在普及艺术和美化生活。在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早期艺术期刊的数量和规模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峰。与其他美术书籍相比,中国早期美术期刊数量较大,传播频率快。同时与其他专业期刊相比,中国早期美术期刊视觉形式变化丰富,美术家自己参与设计。在这方面有所贡献的艺术家先后有陶元庆、丰子恺、陈之佛、庞薰栗、钱君陶、孙福熙、司徒乔、叶灵凤、倪贻德、段平佑、陈秋草、方雪鸪、蒋兆和等人。

nlc202309031008

总之,“五四”运动以来,随着新的文化思想和新的印刷技术的发展,出版物的数量和规模有了全新的改观,书籍装帧艺术与新文化革命同步进入一个历史的新纪元。它打破一切陈规陋习,从技术到艺术形式都用未为新文化的内容服务,具有现代的革新意义。对于世界文化中先进的东西,本土的装帧设计家都想有所尝试,而且随着先进文化的传播,新兴的“书面”艺术也受到整个社会的广泛承认。中国早期艺术期刊的封面装帧,为近现代的中国文化人士和艺术家提供了展示他们文化理想和艺术趣味的

个独特的“舞台”,这些风采各异的装帧设计,同样也成为了他们艺术实践历程中特殊的“作品”——中国早期艺术期刊封面装帧,无疑是中国现代艺术设计重要的探索领域。

二、表现性图案

由于受到新文化运动思想的影响,中国早期艺术期刊的装帧设计,作为重要的美术传播媒介,逐渐成为中国艺术界的一个交流窗口,有关的主办者和设计者,也十分看重其向大众传播美育、推广艺术的教化作用,不遗余力地力求装帧方面的新颖和别致,从中显现了关于艺术设计“表现性图案”方面的思考。

“表现性图案”,源自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早期工艺美术家的言论和主张。他们将图案问题,从个當时并未受到重视的装饰技艺,提升到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文化课题,将装饰性图案的“意匠”之说,提升到表现性图案的“新样式”之说。诸如

“每一时代的工艺品,在装饰上,因为形态色彩手法等等,而看出了當时的习尚、精神,与大众生活上苦乐同趣味,形成了每一时代的‘样式’。”

“总之,他们是在想创造一个‘样式’,一个跳跃在他们心底的‘新样式’。”“每个图案家,应该放弃个人的成见、陈旧的奢侈的‘老套’,而为大众谋点幸福,要为大众创造他们生活必需的工艺品;更要个与时代俱进的头脑,时常要考察新时代的需要而创造着新东西。”

“图案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一个雕琢的精致的花瓶,或块经年累月织成的挂饰上可以说明的,它是应该基础于大众的生活,直接地将技术和艺术与大众的思想和感情联系着,而产生出了有社会性的时代的式样。要充分地利用各种材料,理解它的用途而加以考察的东西,不是仅拿浅薄的‘兴趣’两字所可解释的。”

“图案之成立,包含着‘实用’和‘美’两个要素,这两者的融合统一——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协调,便是图案的特点。故图案在艺术部门中,决不是无谓的游戏,也不是一种表面装饰,而是与样式不可分离的生活艺术。”

这种所谓“样式”,伴随着传统的积淀和现时的时尚,其主要表现在相关图案设计中的人文追求和艺术追求。这方面具体体现,是在相应的平面图案设计中,充分运用绘画图案元素、文字图案元素和几何图案元素的形式语言和象征意味,而其中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表现性图案”的运用。这种“表现性图案”,具体反映在对于象征性、时尚性和民族性方面的追求。

“表现性图案”,是指设计家基于图案作为一种融合传统与时尚的“新样式”,通过对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中积淀的优秀的视觉元素的变体和改造,形成一种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装饰语言,并在美育教育中普及,在时尚流行中推广,使之成为特定社会和时代生活中的文化符号。(图4)(图5)

因此,“新样式”之所以能够成为“表现性图案”的关键内容,就在于中国现代的工艺美术家具有的时代意识。此即所谓艺术家具有“一个与时代俱进的头脑”以及“考察新时代的需要而创造着新东西”。事实上,“考察新时代的需要而创造着新东西”,这就是表现性图案的一个核心思想所在。

其中的所谓“新东西”是什么呢?这方面,雷圭元在《近今法兰西图案运动》中作生动而详尽的解释

“當时社会的核心和表面,同时产业的重视,科学的发达,而急转地变化起来,一切生活习惯也发现了新天地,工厂的熏烟已延漫到了内地,人们的眼、心、手、足跟着机车、汽车、飞机急速地活动着。”

“周围着人们的,是理想的实现,印在人们的脑里的是动的、高速度的、几何形的、机械的轮廓,整齐而有规律的活动,电气眩目的闪亮,无线电的剌耳的声浪,不知不觉间,这些新的线和形,汇集在图案家的脑子里了。那商业和工业的竞争,而使图案家的心手跟着亦起来呼应着动的、机械的构成,产生了无数新的线条,新的色彩。”

因此,体现所谓“新时代的需要而创造着新东西”的图案艺术,就是具有“产生了无数新的线条,新的色彩”的视觉形式。具体而言,即是在相关设计中,艺术家进行有如文字图案元素、几何图案元素和绘画图案元素的借鉴和创造,共同构成了“表现性图案”的重要内涵。这在20世纪前期我国的艺术期刊装帧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为我国的现代书籍装帧艺术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提供了一系列重要的借鉴和探索的经验。

关于“表现性图案”的命题,其主要学术来源之一,是20世纪前期中国工艺美术界对于“表现派美术工艺”的讨论和实践。1929年陈之佛撰写《现代表现派之美术工艺》,发表于《东方杂志》第26卷第侣号,系统介绍欧洲的艺术设计新潮,包括德国的“包豪斯”的设计,这是中国较早介绍“包豪斯”的文章。所谓“表现派美术工艺”,其中涉及有关“表现性图案”的内容,其反映了當时西方现代艺术对于中国艺术界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西方现代艺术对于中国工艺美术界以及相关艺术设计的影响。在上海大众书局1949年3月再版的孙蔚民《中西图案画法》中,也曾经有“表现派图案”之说。

表现性和抽象性,作为现代主义美术的两大基本特性,在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西方现代美术运动中有所体现,特别是在表现派艺术(如凡·高、高更的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和德国表现主义等艺术流派)和抽象派艺术(如塞尚的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等艺术流派)中获得了集中的反映。其艺术特性贯穿于视觉艺术的多种领域。其中,现代艺术设计同样也与这些特性及思潮有关。关于书籍装帧中的“表现”的艺术方法,曾经有论者指出:

“强调表达设计者的内心情感。它往往不靠对客观世界‘再现’的魅力征服读者,而往往是靠象征、寓意、想象、联想等间接的‘形象内容’来表达设计创意。‘表现’的设计方法,在中国的书籍装帧设计中已经常被应用。”

为此,将“表现性”与中国现代图案设计相联系,并且联系具体的艺术期刊装帧设计实践加以研究,这就使得“表现性图案”问题,显现了中国现代艺术发展的独特文化情境,并且具有了當时特有的时代气息和审美内涵。相比抽象性而言,表现性更为引起中国美术家的思考,其中的艺术趣味和设计思想,更能将艺术家将传统的写意精神、图案创造,与现代艺术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相联系,由此蕴育出象征性、时尚性和民族性等文化命题的思考——这是我们今天进一步深入探讨“表现性图案”的价值意义所在。(图6)(图7)

如同當时西方许多著名的现代艺术的代表艺术家,在视觉艺术的探索过程中涉足艺术设计领域,在中国由于现代美术的起步,有赖于留学海外并学成归国的美术家,他们同样将这种艺术实践风尚在本土有所体现。事实上,表现性图案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早期艺术期刊的装帧设计,得到了许多文化人士和美术家的参与创作和设计。这就使得當时最新的艺术潮流、思想和方法,在此有了一系列新的实践阵地。由于他们的参与,装帧艺术逐渐显现出视觉艺术的形式意味,为“表现性图案”在艺术期刊装帧设计中的运用和创造,打开了条自由发挥的通道。其趣味和精神,正如鲁迅所倡导的那种与内容“意义绝无关系的装饰就好”以及“书面”“不妨亳不切题,自行挥洒也。”——因此,“表现性图案”典型地体现了这种“自行挥洒”的风格,这使得中国早期艺术期刊,因为其独特的装帧设计,而成为传递那个时代思想、情趣、风尚和精神的独特的“艺术品”。(图8)(图9)

市场营销下的儿童书籍装帧封面设计 第4篇

1 儿童书籍装帧封面设计的营销概述

儿童书籍的消费对象是儿童, 在市场营销中, 图书营销是指图书出版发行企业引导图书商品和劳务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所实施的一项业务活动。要达到图书的盈利, 就要关注书籍的设计, 通过对消费者的调研, 可以知道在琳琅满目的书店中最先引起注意的是书籍的封面, 所以说, 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设计中的灵魂所在, 一本好的书要想吸引读者的兴趣, 除了在书籍内容的编排上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还要在视觉上抓住读者的注意。

由于儿童的审美心理与成长心理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封面设计上就要注重突显出其识别性, 吸引儿童的注意力。通常可以看到, 孩子们抱着自己喜爱的书籍不愿舍去, 虽然书本里的故事看过许多遍了, 可就是不愿放下, 甚至出门还要带着, 孩子对书籍就是这么的喜爱。从儿童的客观生理条件出发, 孩子们大多思维能力较低, 只能识别简单的事物, 并通过直观的观察来感知, 因此, 在封面的设计上要线条简单, 色彩亮丽, 来刺激他们的视觉神经。从而在视觉上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海洋。

2 市场营销下儿童书籍的封面设计

2.1 儿童书籍封面设计的审美心理

儿童的审美活动是生命中真实、自由的组成部分。在审美活动中, 他们可以在属于自己的世界中获得愉悦, 并通过集体无意识、个人无意识和意识经验三者的选择产生动力。儿童的审美要素与成人不同, 心理潜在意识的成分也更多。儿童书籍的封面设计, 一方面要符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智力发展, 另一方面又能够有教育启迪的作用。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儿童成长期的心理发展过程是人生的缩影,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认为, 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 各种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而书籍又是儿童接触知识最开始的阶段, 这就要求儿童的书籍装帧设计要更加严格、更加准确。

2.2 儿童成长阶段对封面设计的要求

儿童书籍封面的特点是创意大胆、设计构思活泼, 作为封面设计, 不仅要考虑到封面的作用, 也要考虑到儿童的审美情趣, 站在儿童的审美角度看待世界, 根据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征, 以及与年龄特征相联系的知识水平和受教育程度, 决定了不同年龄段孩子所需求的图书不同。

(1) 幼儿阶段。在幼儿阶段, 书籍的封面设计要考虑儿童的审美心理, 这个阶段的儿童由于还没有接受知识教育, 对抽象的图形和色彩都不是很理解, 所以, 在封面设计中应使用具象的图形, 色彩方面应该明度高、对比度高, 设计风格通过抽象夸张的手法表现, 这样才能吸引儿童的目光, 有效地帮助儿童对知识的吸收。

(2) 学龄阶段。学龄阶段的儿童对事物的探索欲望增大, 这个阶段的儿童就像一块海绵, 等待知识的吸收, 虽然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具备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还不是很全面, 在封面的设计上不能过于另类, 要注意文化知识的传授, 用复杂抽象的表现手法, 帮助他们发展不同的个性, 树立对于世界的客观、平衡认识。

2.3 儿童书籍封面设计的构成元素

儿童类书籍的封面设计和其他书籍的封面设计有着很大的不同, 这是由儿童的天性决定的, 儿童天性活泼好动, 在封面的设计上就要充满天真和活泼的气息, 这样的画面才会显得丰富并能吸引孩子们的目光。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 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 书籍的封面设计要尽可能地迎合孩子的喜好, 才会让他们对图书爱不释手。

(1) 字体。字体在儿童书籍封面设计中至关重要, 它与色彩、插图相辅相成。在儿童书籍封面设计中, 字体起着传播的作用, 字体不仅要符合书籍内容的风格特征, 同时还要有独特的视觉感, 引起儿童的注意。由于儿童书籍的阅读对象是儿童, 在文字的内容上, 就要通俗易懂且简短明确。因此, 在封面字体的设计上要突显出文字设计的活泼性、灵活性和趣味性。既要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 又要达到创造联想、启发教育, 促进成长的教育目的。比如, 在文字的设计上, 要注意字体的形态变化, 让儿童在图与形的变化中增加识别记忆;在字体上刻意的夸张, 不仅可以增强字体的趣味性, 同时对儿童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2) 色彩。色彩是书籍封面设计中识别性最强、最引人注目的艺术语言, 它的功能是在购买者与书籍之间构成信息传递的视觉桥梁。书籍封面是读者在视觉上首先接触的一个画面, 所以, 封面是设计师最精心的设计, 色彩要针对孩子天真活泼可爱的特点来设计搭配, 无论是运用抽象夸张的绘画方法还是精美的装饰画, 色彩上要多用鲜艳夺目的颜色, 画面整体明亮、鲜艳, 给人以活泼、跳跃的感觉, 从而烘托出书籍所特有的文化意蕴。比如, 充分利用三原色的对比, 红绿、蓝橙、黄紫的对比最强烈, 选择多种颜色的对比来增强画面感;混合色的运用, 会很容易达到活泼跳跃的动态感, 用红黄蓝等明度高的颜色作为封面的底色, 用棕、墨绿的重色调排列其中, 几个颜色形成一种混合渐变, 丰富了设计的手段和内涵, 给画面带来活泼、跳跃之感。

(3) 插图。插图是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一种启蒙手段。儿童可以从插图的内容来明白书籍的内容。一个合理的插图在封面表现上, 不仅可以使书籍的内容一目了然, 还增加了强大的冲击力, 能够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抓住儿童的眼睛。由于受儿童年龄和教育程度的影响, 儿童的想象力比成年人更加丰富天真, 在插图的设计上, 可以运用抽象夸张的手法来表现想象力, 可以随意更改常理, 脱离自然, 充满想象力。儿童在幼儿阶段缺乏空间与透视的概念, 在插图的设计中, “平面化”的形象处理更容易被儿童所接受, 过多的空间感和叠加形象会增加儿童对物象的理解难度, 只有创作通俗易懂的插画, 才会被儿童所接受。

3 结语

儿童书籍的封面设计不仅是图书市场营销的一种推动手段, 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 还能成为一本书的设计标志。在销售过程中, 设计与营销是相辅相成的, 只有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才能达到市场营销的效果。近些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 国外儿童书籍日渐火爆, 相反, 国内的儿童书籍日渐萧条, 作为书籍装帧中的封面设计, 要用一种立体思维, 通过让儿童参与阅读的形式, 拉近设计者与读者的距离, 并把中国传统的文化习俗融入到封面的设计中, 并不是简单的在表面添加传统元素, 而是用最真挚的情感融入到封面设计中去打动儿童。

现如今, 儿童书籍装帧的封面设计已呈现出图文互动的趋势, 字体的变形, 色彩的取舍, 插图的抽象, 更加受到儿童和家长的喜爱。加登纳在《艺术与人的发展》中说道:“在儿童的审美活动中, 只要他的情感生活发生变化, 那么他便会以欣赏者的身份参与到艺术的过程中了。”也就是说, 情感与内涵是影响儿童参与阅读过程中的基础, 因此, 在封面的设计中, 要始终站在儿童的角度上, 以一颗童心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并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到儿童书籍封面的设计中, 使得儿童在选择书籍的时候, 看到带有感情的封面设计, 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从而起到教育的作用。另外, 在封面设计的手法上, 应当摆脱传统单一的设计套路, 开阔思维、大胆构思、勇于尝试, 以满足儿童的审美心理需要, 不断提高孩子们的知识水平。一个优秀的书籍装帧设计师要能将自己细腻的情感与读者的情感结合起来, 融入到封面的设计中, 并以儿童理解的方式表现出来, 设计出受儿童欢迎、喜爱的封面。

参考文献

[1]余秉楠, 著.字体设计[M].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1.

[2]邓中和.书籍装帧创意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

[3]刘星.从儿童审美偏爱看儿童书籍的装帧设计[J].中国出版, 2007 (3) .

[4]王林栋.浅谈中国传统色彩理论[J].艺术研究, 2008 (3) .

上一篇:高中地理生态教学下一篇: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