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方式范文

2024-05-06

专题方式范文(精选6篇)

专题方式 第1篇

然而分析当今的网络学习方式发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而基于专题网站的网络学习恰恰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一) 网络学习存在问题

观察当前的网络学习情况发现, 学生面对教育机构提供网络学习机会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 面对教材、多媒体光盘、学习网站等众多学习资源往往十分困惑, 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源, 应该如何学习等。即使比较优秀的学生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出现上述现象原因很多, 但教育机构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设计方法缺乏经验和理论指导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学生从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方式转换成网络学习, 学习思维需要一定时间转变过来, 应该从学习者的角度建立适合的学习方式。

(二) 专题网站设计

针对网络学习存在的问题, 提出针对具体课程建立相应专题网站的思路, 使得学生可以在教学网站上阅读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安排、教学要求和评估测试方式等相关内容。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进入多媒体网络课件中自主学习;还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宜的学习内容和适当的学习时间。在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甚至寝室等地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同时还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调整学习策略。本文构建了基于专题网站的网络学习模式, 以供参考, 如图1所示,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系统主要模块。

1. 在线答疑:

该模块可以采用留言板的形式, 提供了一个师生交流但又不用面对面进行的平台。学生可以输入自己要查询的问题, 如果数据库中有相应的答案, 能会显示出来, 如果没有则会发送到教师邮箱。教师看到问题就会相应的回答, 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删除和整理。

2. 在线考试:

该模块可以让学生做、各种知识点、各种题型的题目,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薄弱的地方反复地练习, 做完后可以查看答案, 找出自己不足, 达到提高的目的。

3. 资料集合:

该模块主要是对本学科需要的资料进行整合的一个平台, 主要包括本课程基本资料、一些网络中搜索整理出的精华资料。学生和教师都可以上传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三) 专题网站要素分析

1. 教师。

在基于专题网站的网络学习环境下, 教师的功能和作用发生了变化, 具体表现在: (1) 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不在把知识简单的传递给学生, 而是由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目标自己主动建构知识。教育的本质归根到底是以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 学生作为主体的自我建构。教师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只是负责把相关的资料和学习目标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自主的按照目标进行有效的学习。 (2) 教师作为文化的诠释者。网络技术扩大了学习过程的自由和开放程度, 学生时时处于各种文化信息的浸染和比较之中。使得学生处于知识价值内化过程的各种矛盾之中。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更好的为学生鉴别知识资源、梳理文化脉络, 并通过及时地诠释作用, 帮助学生判断和理解知识的事实和价值, 促进学习者获得对社会、对文化、对人生的正确方法与观念。 (3) 教师作为协作者。师生之间的协作强调学生的参与, 强调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 (下转第38页) (上接第48页) 一起讨论和交流。当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 教师能够及时的帮助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 网络资源。

网络上需要具备必要本课程学习基本的参考资料: (1) 教师教学课件。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行下载, 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能力选择行的学习。 (2) 教学视频。应该包括一定量的教学视频, 使得学生能够在课下查找课堂没有听懂的部分, 预习新内容。 (3) 网络资料集合。教师应该在网上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 把专题网站作为一个集合地, 使得学生能够快捷的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 例如一些设计的课程, 可以多放置一些具体的例子, 这部分也允许学生上传自己搜索的资料。

3. 学习者。

网络环境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体现在: (1) 学习动机与态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自我学习, 自我发现问题, 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协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使之具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 (2) 学习计划与进度。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建立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与进度, 合理安排学生的业余时间,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学习资源的利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提供的基本资料, 应该能够根据自身知识的增长从网络上获取所需要的资料, 有选择的进行学习。

(四) 专题网站学习方式的几点建议

1. 学习动机激励。

这方面的指导和激励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主要通过动机激励, 加强学生, 明确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通过指导, 学生的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换, 而且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动机。

2. 学习计划与进度指导。

为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及进度, 提供学习计划与进度,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最佳学习时间, 指导网络学习者制定符合自己情况的学习计划, 包括长期的学习计划和中、短期的学习计划, 并遵循时间表完成计划的各项任务。

3. 学习资源利用指导。

提供必要的基本资料, 使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的知识, 而且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寻找资料。

(五) 结束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网络学习已成为当今学习的一种普遍方式, 而网络学习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设计的基于专题网站的学习方式, 能够让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自主的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摘要: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快速发展, 网络学习成了数字校园环境下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但是网络学习有一定的盲目性, 学生往往找不到学习的重点, 从而影响学习的绩效。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专题网站的网络学习方式, 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 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探索式的学习。

关键词:网络学习,专题网站,数字校园

参考文献

[1]邢晓春.远程自主学习指导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 2002.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意义[J].教育研究, 2002.

[3]张川.网络教学中交互作用、学习者控制及其反馈的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 2000.

[4]刘尔明.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J].现代远距离教育, 2001.

父母教养方式纵横谈专题 第2篇

家庭教育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其中特别值得重视的是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所谓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管教的一种大概取向。在养育子女过程中,父母的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人格,父母教养方式更对儿童人格形成产生极大影响。临床的研究与实践证明,青少年的人格、情绪特点、行为方式等都与其父母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早期Baldwin等人进行了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在民主方式下发展的儿童比较活泼、外向、好奇心强,富有创造力和建设性,而在权威方式下发展的儿童则比较内向,保守缺乏好奇心和创造性。Levy等对亲子关系的研究表明,过度保护并且纵容,孩子会变的不服从,过多要求,不能克制自己,支配欲强;过多保护而又支配时,孩子被动、顺从、缺乏创造性。近期国内有人研究父母不良教养方式与人格障碍、神经症、抑郁症等发病有关。严厉惩罚、拒绝否认、过度干涉的教养方式越多,其子女就越可能多地表现出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喜欢冒险等特征。过度保护可阻碍子女独立性和社交能力的发展,以致子女形成缺乏自信、过分自我约束和依赖等不良的人格特点。

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及其子女的心理特点:

一般来说,可以把父母教养方式归纳为两个维度:其一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情感态度,即接受---拒绝维度;其二是父母对孩子有要求和控制程度,即控制---容许维度。在情感维度的接受端,家长以积极肯定、耐心的态度对待孩子,尽可能满足孩子的各项要求;在情感的拒绝端,家长常以排斥的态度对待孩子,对他们不闻不问。在要求与控制维度的控制端,家长为孩子制订了较高的标准,并要求他们努力达到这些要求;在要求与控制维度的容许端,家长宽容放任对孩子缺乏管教。根据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断型、放纵型和忽视型。不同的教养方式无疑会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1、专制型(支配型):

这种教养方式目前不是很普遍,但确实存在。家长教育孩子态度生硬,言语粗鲁,方法简单;采用严厉、高压、强迫命令式的教育,只从父母的主观意志出发,强迫子女接受自己的看法与认识,不考虑孩子的心理愿望,经常打骂、体罚来使孩子就范。这种教养方式使子女容易发展为顺从、懦弱、缺乏自信、自尊、孤独、性格压抑,心理自卑,遇事唯唯诺诺,缺乏独立的能力;或是走向另一极端,强烈反抗、冷酷、残暴。这样教养出来的孩子学习被动,成绩很差。还有研究表明此种教养方式与儿童的问题行为有较高的相关。

2、溺爱型(顺从型):

多见于独生子女家庭。把孩子摆在高于父母的不恰当位置,过多的满足孩子的各种愿望,包办孩子的一切,帮助孩子解决各种问题。

这种教养方式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积极的、自由发展的个性。子女常表现为幼稚、依赖、懦弱、任性、自私、骄傲、情绪不稳定、无责任感。这样的孩子往往在社会上到处碰壁。这种个性心理特征熄灭了孩子的创造欲望,处处需要别人的指点与帮助,没有开拓精神,智力发展也受到限制。

3、保护型(限制型):

过分保护型的家庭比例比较高,有研究报告称高达30%。如果说溺爱是包办代替的话,那么保护型就是父母过分限制孩子的言行,画框框,定调调,孩子按父母的认识和意愿去活动,不能超越父母的指令。

子女性格表现缺乏主见、脆弱、依赖性很强,缺乏思维的批判性,做事没主意,人云亦云,独立性差,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社会适应能力差。

4、放任型(自流型):

父母只顾自己的工作学习,孩子从小缺乏教育和关心,放任自流。

这种教养方式培养下的儿童性格内向,孤僻,对人冷淡,情绪消沉,兴趣狭窄,缺乏理想和追求。孩子极易受到不良人群的影响而误入歧途。

5、不协调型:

这种教养方式一种表现形式是教育态度缺乏一致性,连续性,随心所欲,以家长的情绪为转移,教育方式多变。还有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家庭中父母双方对子女的教养态度不一致。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家庭内部缺乏稳定感,孩子情绪不稳定,容易恐惧、焦虑、急躁、多疑、自卑,容易发展不良行为和心理疾病。

6、虐待型:

常见于极少数特殊家庭。家长视孩子为仇敌,对孩子打骂虐待。

孩子会胆小、脆弱,自卑,心理缺陷和心理障碍发生率也很高。

7、民主型(教导型):

民主型的家长尊重和理解孩子,并能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交流。他们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最大的自由,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发展。当然父母也为孩子的发展提出建议,理性的指导孩子成长。

儿童在这样的家庭中易于形成健全的个性,健康的心理;儿童的求知欲高、好奇心强并极具创造性。有研究者对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60名高考状元的调查表明,几乎所有的状元家长都属于这种教育类型。

建立良好教养方式几点注意:

既然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具有如此重要的影响,那么在实践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呢?

建立良好教养方式的要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家庭的和谐与稳定。这样的家庭氛围是子女成长的催化剂。如果父母感情不和,经常打骂、争吵甚至婚姻破裂,子女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肯定是得不到良好的教养,会对子女心身发育极为不利。有研究表明,破裂的单亲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各方面都有显著的消极影响,同时单亲家庭子女违法犯罪率也很高。

其次,要形成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家长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者,要加强自身的教育,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纠正自己的心理缺陷。尤其是母亲,许多研究表明,母亲的个性对孩子的影响比父亲更大。母亲具有女性的美德和天赋——温柔体贴、情感细腻等优点,母亲的温存、宽容、优雅的风度和文明举止都是培养子女良好心理品质的先决条件。母亲更应该提高文化素质,加强自身的修养。

再次,父母应更多的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掌握一些正确教育孩子的知识与方法。在当前,许多家长有一种错误的观念,以为家庭教育可以无师自通,是自发的、本能的,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只有把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一些基本的方法、理论掌握好,并灵活地、具体的和孩子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教养方式,家庭教育才可能成功。

最后,父母要保证与子女的沟通时间。尽管现在许多父母都是工作繁忙,但不应减

少与子女的沟通时间,亲情关系毕竟是其他关系所无法取代的。只有营造出和睦的家庭气氛,彼此之间建立起一种亦尊亦友的关系、坦诚沟通,就既能让子女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真正的关注和照顾,又能让子女遇到问题时能及时与父母沟通。这样的话,家长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良好的教养方式。

案例2

一位初中男生因上网成瘾、逃学一年余前来咨询,该生于一年前开始上网吧玩游戏,随着时间推移上网次数逐渐增多。刚开始该学生还能克制,只是在晚上学校熄灯后出去上网。近一段时间,发展到逃学,欺骗父母是去上学,结果是跑到网吧内玩游戏,到周末则通宵在网吧上网。如果手中的钱不够,就到爷爷奶奶处骗钱或者从家中拿钱出去上网。学习成绩也明显后退。在咨询过程中,了解到该生的家庭背景:父母均是商人,平时忙于赚钱,不是出差在外,就是在外应酬,该男生从小与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父母也只是周末探望一次。上小学后,就寄养在老师家中,双亲很少有时间与这位男生进行交流。发现儿子上网成瘾后非常恼火,曾多次从学校将儿子接回家中,轮流上阵对儿子进行责备和批评,要求该生写保证书,禁止再去网吧上网,也不同意儿子提出在家中购买电脑进行有限时间上网。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可是作为父母却不知道子女是否真正的感受到他们的爱心呢?让我们听听该男生在心理咨询师面前流着眼泪所说的话,我也知道父母在外赚钱很辛苦,可是,他们是很少跟我一起玩或者听听我心里的话,我感到很孤独。每次见面,就说学习要如何努努力,如发现成绩不好就责备,说我没出息,某某同学如何如何的好;经常购买一些课外辅导书或练习题强迫我做,并规定我的休息时间,出去与同学玩也规定在多少时间内必须回家,不允许我在同学家过夜。我也想改变上网的状况,不要到网吧去,家中买台电脑,规定时间上网,但是他们不同意,不信任我。他们从不放手,感觉不到自由和受到他人尊重。

从该案例可以看出,父母的教育方式属于严格型的。父母对孩子虽有爱,但常以严厉、顽固、强迫的态度或禁止、命令的方式来监督子女。其实在生活中,该类型的教育方式并不少见。建议:

1、作为父母除了忙于工作之外,有必要经常挤出时间与子女进行有效交流,了解其内心的动态,理解他们的感受。如果实在没有时间见面,也可通过电话、写信等方式与子女进行沟通。

2、尊重、信任他们的选择和所做出的承诺,允许他们犯一些不关大雅的小错误和经历一些挫折。

第一、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的家庭教育心理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般儿童的家庭心理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大大优于学习不良儿童。

第二、家庭心理环境与学习不良儿童的社会交往、自我概念和社会行为有一定的联系,且在大多数维度上存在显著相关;

第三,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习不良儿童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自我概念和社会行为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并在大多数维度上都呈显著相关;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故事化传播方式 第3篇

在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类型是按照电视节目的制作形态进行分类的, 大体来说是分为六大类的:新闻谈话节目、综合新闻消息节日、新闻专题类节目、分类新闻消息节日、国际新闻类节目和大型新闻节目。我们常说的新闻专题类节目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各电视台把最近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制作成具有深度的新闻进行报道, 二是, 各电视台就近期社会上比较关心的热点话题制作成新闻栏进行报道, 总的来说“新闻专题类节目”就是把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大事、热点话题制作成新闻而进行报道的一类与老百姓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节目。

现在比较流行的新闻类节目是“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故事化”的报道方式,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故事化顾名思义就是将新闻事件与故事相结合在一起, 然后以一种故事的形式把新闻事件叙述出来。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故事化跟电视故事是有差距的, 比如, 电视小说、电影、电视剧等等电视故事, 虽然他们也是以视听的手段向观众讲述某一故事, 但是他们的这些故事可真可假, 也就是说即便不是真的也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相反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故事化的新闻故事必须是真实的, 所讲的每一个故事都是现实生活中事实存在的。比如中央一套的《讲述》等节目。

2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故事化的播放方式

2.1 以贴近老百姓的生活的方式报道、播放

电视新闻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报道, 而且报道的新闻基本上都是老百姓身边发生的事, 这对观众来说具有非常强烈的亲近性, 甚至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种亲近感是老百姓油然而生的, 这种传播方式无疑会使老百姓更加认可, 也感觉更加亲切, 还能使老百姓在情感上对新闻有种认同感, 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新闻节目要以观众为本的理念。所以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故事化在播放时就要以显示生活中非常普通的一名老百姓的角度进行播放, 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 这样表达出来的主体就会显得既具有人情味, 而且还能使观众觉得跟他们的生活联系的非常接近, 这样就会很容易跟观众达成共鸣。所以为了使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故事化在播放时增强观众的亲近性, 要求尽量播放报道一些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 同时将那些不宜理解的新闻变成通俗易懂的, 使老百姓一看就明白, 这样的播放方式会使老百姓觉得跟他们的联系是非常近的, 也会非常容易达成共鸣, 这对增强观众的亲近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以真实的方式进行报道、播放

电视新闻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报道, 将生活中真实的一面的在老百姓面前播放出来, 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原汁原味的展现在老百姓面前, 这些正是生活中比较精彩的部分, 也是非常真实的部分, 同时与传统的“画面+解说”方式相比, 这样的播放方式更能凸显出现场感、真实感, 另一方面, 还能够使声音跟画面同步播放出来, 将生活中新鲜的新闻原汁原味的摄录下来, 老百姓看到后会觉得画面跟生活中基本上是一直的, 使新闻的可信度在老百姓心中得到极大的认可, 增强了新闻的可信度。

2.3 以含有内涵的方式进行报道、播放

新闻记者在编写新闻事件时, 必须将自己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觉悟到的以及联想到的, 及时的写出来, 然后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以及新闻故事的真实内容播放出来, 这样一方面在使观众了解正在方式或者刚刚发生的新闻事件的同时, 还能使老百姓从这些故事报道中领略到什么, 体会到什么以及感受到什么, 这样就会使新闻的报道更具有意义, 使新闻报道的真正意义得到升华, 老百姓也能从中得到很多东西, 所以故事新闻报道要具有内涵, 这样也会增强新闻的情感, 更容易与观众达成共鸣。

3 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故事化播放时需要注意事项

3.1 必须是在新闻报道规律的前提下进行

我们都知道, 新闻、新闻也就是正在发生或者刚刚发生的事件, 所以新闻必须确保真实, 这也是新闻的真正魅力所在。新闻故事化报道不同于电视剧或者电影, 很多观众选择观看新闻的原因就是因为新闻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事情, 是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 甚至是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影响的新闻事件。比如党的十八大的召开, 这对全国来说以后的几年发展就是跟十八大有关, 它给我们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所以全国各族人民群众都非常关注十八大的召开。所以在选择以故事的方式报道新闻事件时, 必须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因为新闻的真实性使观众喜欢看新闻的真正原因所在, 也是观众觉得非常亲近的魅力所在, 所以说, 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3.2 不能忽略电视的视听属性

电视新闻节目故事化说白了就是以一种文学的手法将新闻事件引入到电视节目中去,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点就是, 新闻故事化跟文学叙事是不相同的, 是有差距的, 电视会将新闻事件的内容、画面、声音、背景等等表现出来, 而且它的传播符号具有声形色兼备的特性,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与其它传播媒介的不同, 所以在新闻故事化的时候必须考虑到电视的视听属性。

3.3 可以设置悬念, 增强故事的悬疑

悬念也就是为了使观众在观看电视节目时具有一种特别紧张而且还要有期待的感觉, 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吸引观众的目光, 使观众展开丰富的联想, 待到最后的时候再亮出最终的结果, 会使电视故事更具有兴趣, 起到点睛之笔, 所以, 在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故事化播放的时候, 可以适当的使用一些悬念的手法, 这对增强故事的悬疑性和激发观众的观看兴趣起着决定的作用。

4 结论

在电视新闻节目运用故事化的方式进行播放时, 可以增强新闻的真实度、亲切感等, 同时也更容易和观众达成共鸣, 这对新闻节目的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冬春.浅析故事化的电视新闻报道策略以及注意事项.科技创新导报, 2011 (3) .

转方式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专题 第4篇

编辑:admin 时间:2010-11-16 14:22:00

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经济安全论坛(2010):经济发展转型期的中国金融安全”日前在成都举行。与会的7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探求维护中国金融安全战略,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了以下几方面内容的研讨。

——信用评级与中国金融安全。有学者提出,21世纪初,中国国有银行和地方性区域性中小银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包括多种形式的股份制、战略性并购和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客观上强化了对信用评级报告的需求,而中国本土的评级机构正在成长之中,一时间形成了信用评级需求与供给的缺口。从2005年开始,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对我国本土评级机构采取并购、收购、合作等方式,迅速控制了中国评级市场的2/3,我们在相当大程度上丧失了对国家自身信用评级和资本市场的话语权。对此,我国在信用评级领域应采取如下对策:把握信用评级的国家主导权、主控权及资本市场定价话语权,加强发展相关法制建设与监管;加强地区及国际合作,逐步增强中国信用评级的国际话语权;逐步打破美国信用评级的国际垄断,促进国际经济金融新秩序的建立;发展与规范本土信用评级机构;尽快立法、尽快确立监管主体;建立信用评级的行业协会。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金融安全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主要分三个视域进行:

1、认识人民币面临的压力。人民币面临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双重压力:由于可预见的通货膨胀,来自国内的贬值压力;因为近年中国的出口顺差,来自国外的升值压力。

2、认为人民币汇率低估论是一个伪命题,必须要从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视角来研究和把握人民币汇率问题。

3、提出建立人民币区的框架。有学者指出我国当前应借鉴主要国家在其发展和扩张过程中“货币区”的建设模式,来建立“人民币区”,并认为这既可以为我国外贸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也可以有效规避贸易保护主义。

——金融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既然危机不可避免,怎样构建金融危机管理的机制,减轻危机造成的损害,就成为我国目前首要考虑的问题。

有学者提出在我国构建金融安全网的框架,其内涵有三个层次:狭义的金融安全网是存款保险制度;广义的金融安全网有金融机构内控制度(治理结构、风险控制)、外部的审慎监管以及政府危机救助(最后贷款人、存款保险、财政救助);金融安全网的三道防线是审慎监管、最后贷款人及投资者保护机制。作者:张福军

专题方式 第5篇

1 前期准备

对于专题摄影而言, 前期的准备更应足够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思考, 这种思考首先建立在对拍摄主题的思考。确定一个合适的拍摄主题就像建造摩天大楼向地下打地基一般, 只有地基打稳了, 大楼的质量才可有基本的保证, 地基大的越深楼的高度便可盖的越高, 同样的道理适用于专题摄影。一组好的专题摄影主题的选择, 只有前期考虑充分了考虑细致了, 有了一个好的出发点, 才能使这组照片拍摄的有意义有存在价值, 而对于前期主题的选择考虑, 可以进行类似于写文章初期时的论文检索似的方法, 通过大量阅读文献资料, 了解自己所选切入点是不是有没有人拍过, 而拍过的人中有没有忽略的, 如同挖掘知识点一样, 只有大量的进行查阅才可以发掘出自己选题的独特存在性。第二前期准备中摄影者还应真正亲身实地地去拍摄地考察, 无论主题选择是什么, 纪实摄影专题摄影的拍摄环境就是我们的社会, 打交道最多的同时最难的就是人, 只有自己前期做好足够的调研活动, 才能在拍摄地真正拍摄时得心应手, 如拍摄偏远山区或少数民族就必须考虑他们的生活习俗生活习性, 人们的沟通交流是否能够顺畅, 对于拍摄活动是不是持抵触心理, 对当地的熟悉应是拍摄前很重要的一步; 最后器材的选择同样是拍摄前期准备的必不可少思考工作, 无论是使用传统胶片相机大画幅或者现代数码相机, 都应考虑每种相机最终呈现的拍摄影像对自己的表达是否产生影响, 而这种影响会直接影响到后期观众的看片感受。

2 实践拍摄

作为真正创作的关键时期, 摄影者应将前期的准备进行一个深刻而又全面的总结才可进行这一步骤, 对于前期准备充分的来说, 也许真正的实践拍摄便已不再困难, 在拍摄者按下快门的一刹那实际上想要得到的影像, 应该是早已印在作者脑海中的影像, 或者说是早就有预料到的影像, 而这些影像或许早就在前期准备中所绘制的草图中存在着, 而摄影者仅仅是在准备充分的前提下, 去了现场按下快门简单记录罢了。而提到现场, 就不得不说事物只有在它的现场展现, 对于摄影才有意义。只有拍摄主题真真切切存在, 而不是后期拼接而成, 凡是作为摄影创作对象的事物, 都是必须是在现实空间存在的, 否则拍摄关系就不无法确立。而在拍摄现场中, 谁都无法预料将会出现何种状况, 即使事物的现场性消失了也可以留在艺术家的大脑中。真正的拍摄实际上更可以说成了摄影者对世界的一种态度, 最终所展现的照片影像必定与其生活阅历、文化素养以及脾气性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是一个怎样的人就会拍摄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并不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小小的取景框中框取的是拍摄者艺术家对待万千世界的一种选择, 如何做好减法如何取舍, 虽说是针对于客观世界客观社会, 但是决定权依旧在按动快门的“人”身上, 这点就在摄影的客观性中无形地存在着不可抛弃的主观性, 这种主观性是伴随着摄影诞生就拥有的。

3 后期调整

胶片时代的暗房技术,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诞生过许多暗房大师, 他们可以通过精湛的暗房技术在冲洗影像的前提下弥补各种由于前期拍摄条件或者技术所带来的不足, 成为一种补救方式, 而当今数码时代后期技术更是变得复杂多样。对于专题摄影的后期必不可少的一点就是得到影像后的一种弥补, 而这种弥补主要针对于返回现场重新拍摄, 受不可控因素或者人为技术首先, 谁都不可能几乎一次性地拍摄成功, 特别是针对于专题摄影而言, 不仅仅是需要摄影者长时间的一种积累, 更是需要数量上和质量上的共同相加促成一组好的专题的诞生。其次后期的调整另一层面在于选片的过程, 如何区分好照片坏照片,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图片编辑者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 这也要求拍摄者在拍摄完成之后要经过多种选片组合方式, 不同景别不同画幅都会造成不同的影像感觉, 更何况不同的拍摄内容, 只有多交流多思考最终才能在众多拍摄图片中选取最适合拍摄主题的照片, 组成一组完整的专题摄影, 使得它们最具分量感, 最能够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一个好的专题摄影创作需要拍摄者考虑多方面因素, 而考虑因素越细致进行才可越顺利, 同样在准备的同时要求我们需要有一颗善于观察世界的心, 勇于思考, 敢于实践, 坚持和发展自己的个性, 按照一个科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创作才能将心中的观点用图像的方式传播, 才能创作出内容丰富同时分量感十足的影像作品。

摘要:近年来随着摄影的普及以及摄影大众化的形成, 越来越多的人拿起手中的相机包括手机来进行拍摄, 数码时代的到来的确给人们带来了诸多方便, 同时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所拍摄的主题逐渐远离风光片, 转而选择能够给人带来更多思考同时又意义深远的纪实摄影, 而提到纪实摄影就不得不提纪实摄影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就是专题报道类摄影, 本文主要探讨通过常见的设计方法而引申到摄影艺术下的创作思路的探究。

关键词:摄影,专题摄影,方法

参考文献

[1]宿志刚.摄影在当代艺术中的延伸与突变[J].北京电影学院.2011.

[2]苏珊·桑塔格:《论摄影》[M].黄灿然,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专题方式 第6篇

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复杂的理论简明化, 凌乱的知识条理化, 弥补了党校教育教学方式的不足。通过在党校专题课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 有效地实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提高了学员培训质量。

一党校专题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势

党校担负着对党员干部进行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等方面教育培训的重要任务。在党校教育培训中, 单一的课堂讲授方式很难调动学员们的学习积极性, 而多媒体教学方式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以大量图文并茂、富有变化的教学材料充实和丰富了党校专题课的教学内容, 在很多方面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 凸显出明显的优越性和实用性。

1.激发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传统的党校专题课教学模式是教师“一支粉笔打天下”的“满堂灌”, 学员被动接受, 昏昏欲睡。而多媒体教学方式突破了课堂上信息传递单一化的缺陷, 它通过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信息进行处理, 组成图、文、声、像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 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特点。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 能使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示出来, 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效果, 调动了学员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活动, 从而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如在对党校学员进行党史党性教育的专题课中, 适时地插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片段, 利用其盛大恢弘的场面, 催人奋进的音乐, 波荡起伏的情节, 直观、形象、生动地再现党的奋斗历史, 极富感染力, 从而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 激发了学习热情, 学员们在寓教于乐中受到了教育。

2.丰富教学内容, 拓展知识容量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给学员传授更多的知识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是党校教学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多媒体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表现形式,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画面、声音、文字, 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刺激, 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加大了单位时间内授课的信息量, 让学员掌握的知识更具有开放性和实用性。例如, 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一专题时, 利用大量视频和纪录片资料, 如《永远的丰碑》、《伟大的历程》、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的实况录像等音像文献资料, 大容量地、史诗般地展现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 由弱变强, 领导中国人民克难攻坚地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光荣历史, 以及改革开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使学员们对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这一定位有了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3.提高教学效率, 强化教学效果

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步性是党校专题课教学的原则之一, 而陈旧刻板的传统教学方式, 难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节约教师反复备课的时间成本, 也有利于把专题课中许多晦涩难懂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加以精减, 让许多繁琐的讲解得以省略。这在提高教师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同时, 也通过多样化的信息资源强化了教学效果。如在讲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时,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创设一个情景展示教学环节, 请各位学员列举出在日常工作中见到的不和谐现象, 并提出解决方案:作为一名党员干部, 如何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等等。典型的片段剪辑、图片介绍、设问及交流, 虽然只有很短时间, 却能引起学员感情上的共鸣与思考, 更好地发挥党校专题课的思想教育功能。

二多媒体教学方式在党校专题课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多媒体教学优势凸显的同时, 许多教师却在不经意间陷入了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和“陷阱”, 其主要表现为:

1.多媒体硬件设施缺乏, 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普及, 需要计算机等相关教学硬件设施的有力支持。然而, 由于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和教学建设规划的缺陷, 不少党校特别是地方党校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购买与维护多媒体设备的资金短缺问题。而且, 不少现有多媒体设施的使用也存在维修维护不到位的情况。同时, 由于多媒体教学缺乏总体指导, 忽视了教学资源的课程建设, 很多课程的多媒体素材收集不够完整, 素材库资源缺乏。加上党校部分老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片面抵触, 使得现有的多媒体设备没有得到合理、充分和有效的利用, 甚至于空摆在教室里形同虚设。

2.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程度偏低, 制约了实际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党校专题课教学中, 教师只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语言表达能力和板书技能, 上课时只需要几根粉笔、一本讲义和相关的参考书即可。但是,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对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和制作技术。然而, 在实际的教学中, 一些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有限, 制约了实际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第一, 课件功能比较单一。一些教师的课件制作粗糙, 只是运用了电脑最基本的直观显示功能, 甚至只是一个“使教材和书本搬了家”的“代替了教师板书”的电子黑板, 缺乏动画、图像、声音和视频等的有效辅助, 内容显得枯燥, 设计缺少创意。第二, 课件的信息含量低。有的课件往往局限在以 WORD文档和静态图片为主的使用上, 无法为党校专题课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料和素材, 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3.过分注重多媒体教学形式, 忽视了课件制作的科学性

多媒体教学中要避免电子声像图文的满堂“轰炸”。多媒体课件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只是一个“附件”, 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 但评价课件的好坏并不在于外观有多么华丽, 而在于内容的实用性与合理性。在时间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对课件进行一定的美化是完全必要的, 但应坚持美观、大方、简洁、实用的原则, 把握好尺度。然而, 一些教师片面理解多媒体教学形式, 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 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深度解读, 为了追求视听效果, 盲目嵌入大量从网络上下载的文字和图片, 穿插大量的视频资料, 不考虑这些素材与教学目的的关系, 造成多媒体的滥用、误用。看似把教学搞得声像俱现、热热闹闹, 实则“喧宾夺主”, 冲淡了教学主题, 干扰教学信息的有效传递, 不仅使教学内容显得浮夸, 使理论流于肤浅, 在一定程度削弱了党校培训特有的思想性、理论性, 偏离了多媒体教学的真正目的。

4.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媒体教学与普通课堂教学一样, 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应以学生为主体, 老师为主导, 以此为核心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尤其是党校教学更注重说“理”, 语言在专题教学中仍有其独特的魅力。在课堂教学组织中, 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把握课堂氛围, 讲课过程中对主题的阐释, 使用语言的语气、语调、语速, 以及教师和学员双方非语言的交流和沟通, 都会对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多数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 强调机器演示, 以“机”为主体, 教学全程简单地变为一边播放画面, 一边滔滔不绝的讲解, 师生之间缺乏双向交流, 学生的主体地位基本上被忽视,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主动演示与被动接受的关系。此外, 有些教师在课件设计时更着重知识的预设讲授, 忽视学员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因素都无益于授课人的专业成长, 更不能结合实际培养出高水平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党员干部。

三多媒体教学方式在党校专题课教学中的改革方向和途径

实践证明, 要在党校专题课中推广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 提高教学效果, 应当做到如下几点:

1.规范教学管理, 加大对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投入

第一, 实施多媒体课件教学, 必须要有先进的信息处理和传送控制设施, 如电脑、投影仪、屏幕、音响设备、多媒体应用综合操作系统等设备, 这就需要学校投入足够的资金, 充实完善教室的硬件设施。第二,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改变多媒体教室及其教学设备多头管理、不便协调的管理体制, 实施统一的管理体制, 并要督促设备维修人员及时排除设备故障, 保障正常教学。

2.加强学习培训, 提高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是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基础和保证, 而教师是多媒体新技术运用的关键要素, 因此, 加强教师专业培训, 提高其多媒体使用的技术水平, 是提高党校专题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掌握多媒体教学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主要包括: (1) 教师需要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并能指导实际教学。 (2) 教师应熟练掌握多个多媒体软件的应用技术, 基本能够做到对文字信息、声像资料的加工处理。 (3) 教师还应了解对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才能高效便捷地利用网络资源, 获得更加前沿的研究讯息。

鉴于以上要求, 教师的在职培训就显得非常重要。作为党校的教学管理部门, 一方面可以从多层次、多角度、多途径为教师安排多媒体应用技术方面的相关培训和学习, 通过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定期邀请专家进行讲授等方式, 逐渐提高教师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 可以开展教师技能的展示与评比活动。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多媒体教学方式应用的评比, 比如优质课件或者优质课的评比等, 让广大教师通过展示与评比的方式相互学习交流,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3.把握教学内容, 优化多媒体课件设计

党校教学以灌输党的理论、宣传党的政策、分析时政热点、加强党性教育等为主要内容, 所以多媒体课件设计要以教学内容为中心, 本着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有利于学员认识和理解的原则, 适当的选择多媒体手段, 实现在有限的学时内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 增强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又要学会控制信息量, 摒弃华而不实的课件设计, 突显教学内容的层次感。只有在教学设计比较完善的前提下, 才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媒体课件内容的设计要重点突出, 简明扼要。党校专题课的课件不应该是教材各章节大小标题的罗列与堆砌, 应该是教材重点内容的凝结与归纳, 难点内容深入浅出的集中诠解, 本专题理论前沿的推介与补充。二是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应坚持简约性原则。即教学课件的色彩、音视频和图片等要素都应体现庄重与大方, 特别是在颜色搭配、背景设置上应该与主题内容相统一, 每一张幻灯片的或整个课件色彩使用不超过四种为宜。在动作设置上也不能太花哨, 如幻灯片的切换或图片文字的进入与退出最好采用淡入和淡出的形式, 以免避免分散学员的注意力。

4.遵循教学规律, 协调好多媒体教学课件与教师主导、学员主体地位的关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教育活动应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 教与学两类活动在时间上具有共时性, 并随时产生交互作用。党校专题课涉及的知识面宽, 信息含量大, 具有理论性强、相对枯燥乏味等特点。在使用了多媒体教学的党校专题课中, 教师作为引导学员学习的主导者, 是促进学员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一定要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学员主体地位的平衡关系, 力戒单纯地让教师成为放映员、学员成为观众, 致使整个教学过程枯燥乏味, 既没有主体的参与, 也没有师生的互动, 更没有思考的余地和空间, 最终造成教学被动和关系混乱的局面。这样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满足党校学员的学习需求, 也不可能培养出有思想、有理论、有创新的党员干部。因此, 在党校专题课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时, 一定要确保教师的主导和学员的主体地位, 把多媒体仅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媒介来使用, 更多地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员主体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这样, 枯燥的课堂变为快乐的欣赏, 沉静的听讲变为互动的思想, 整个教学活动才能够更通畅和谐, 学员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 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深入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 多媒体教学方式在党校专题课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多媒体教学方式不但形象、具体、生动地表现了教学内容, 而且推动了教学方法的更新, 培养和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 促进了党校专题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摘要:党校担负着对党员干部进行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等方面教育培训的重要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按需培训理念的确立,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的一种手段, 在党校专题课教学中的优势日益明显, 是党校教学方式的又一次创新。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党校专题课,优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平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 (3) .

上一篇:棉花加工下一篇:贸易投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