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岗位技能对接

2024-07-02

职业岗位技能对接(精选12篇)

职业岗位技能对接 第1篇

一、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构建基于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引入汽车行业标准和东风本田等企业技术标准开发课程, 改革教学内容。

1. 人才培养定位与职业岗位分析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才应培养成为具备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的“汽车医生”, 核心是运用先进的汽车检测仪器设备进行诊断, 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 最终排除汽车故障。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专题座谈会等形式, 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 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和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依据企业和社会需求, 确定了汽车机电维修工、汽车维修服务顾问、汽车维修质量检验员等职业岗位作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目标岗位。

针对各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 我们确定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汽车机电维修、汽车维修业务接待、汽车维修质量检验等岗位工作,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必备的知识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 确定职业岗位能力及工作任务

针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才职业岗位, 我们与汽车维修行业和东风等各品牌汽车维修企业专家一起确定机电维修工、维修服务顾问、维修质量检验员等主要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归纳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形成行动领域。行动领域体现了职业的、社会的和个人的需求, 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应该有利于完成这些行动情境中的任务。为方便教学组织与实施, 将行动领域进行教学论加工和反思, 充分考虑教学的可实施性, 以行动为导向, 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组织教学, 同时考虑到中国国情和学生职业能力的拓展设计了学习领域。

3. 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我们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与中国汽车维修协会和有关企业合作, 从汽车维修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出发, 引入汽车维修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标准, 结合汽车行业汽车维修工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根据职业岗位 (群) 的行动领域任职要求, 开发基于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 (汽车维修工) 》考核大纲中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融入《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汽车传动系统检修》、《汽车行驶、转向与制动系统检修》、《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汽车车身电器检修》等5门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中, 充分体现了“对证施教”的教学思想。

二、对接职业岗位技能标准, 制订学校的专业课程标准

1. 推行“双证书”制度, 实施“双证沟通”

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培养制度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毕业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实现职业教育与就业对接的重要举措。我们根据对应的职业技能要求, 规划与选择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拓展学生实践课程和职业资格考证课程, 职业标准和职业要求嵌入课堂教学内容, 将“双证书”制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使学生在校期间取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双证沟通”即学历证书的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内容相互融合沟通, 把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与技能, 融入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中, 以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并以不同类别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折算成相应学分。

2. 深入领会高职汽车专业职业岗位技能标准

为确保学生在校期间顺利获得相应的汽车维修工中级、高级职业技术资格证书, 我们借助网络搜集人社部制定的汽车机电维修、汽车维修业务接待、汽车维修质量检验等就业岗位的职业技能标准, 组织教师进行认真学习。我们利用教研、培训或大赛机会, 通过走访座谈, 了解武汉城市圈部分高职院校目前执行的实训实习指导书, 做到知已知彼, 取长补短。利用校企合作的便利条件, 在寒暑假、周末深入黄冈市、武汉境内多家大中小型汽车生产、销售、维修企业, 与企业员工同岗操作、同吃住, 认真体验和感受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和标准, 认真领会汽车机电维修工等岗位技能标准的内涵。

3. 结合汽车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技能标准, 重新解读课程标准

通过实地走访与借助网络, 调查了黄冈市乃至市外其他部分高职学校汽车专业所执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本校以往的教学经验, 对该专业的课程标准进行重新解读。立足职业岗位技能标准, 对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等版块的设计重新解读, 研究各版块及其内部知识点、实训、实习内容的衔接与时间安排是否达到“对岗施教”要求。了解课程标准中推荐的教材、参考资料是否适合本校教师使用。通过对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实用情况调研与再解读, 进行对比分析弄清二者的辩证关系, 找准结合点, 为二者的整合对接作好准备。

4. 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的对接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首先要考虑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工作任务的融合, 然后制订各门课程的标准, 课程内容的选取取决于典型工作任务。课程标准必须与职业技能要求相适应, 结合各行业各职业的技能标准制订出新的课程标准, 并据此标准开展教学, 通过三年的学习, 学生在学业和职业技能上均达到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 毕业时经考核合格后可直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三、课程标准与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的配套机制探索

1. 加强校内国家级汽车实训基础与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为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提供物质保障

为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 提高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师生实践操作能力, 学校建设了国家级汽车实训基地等, 并与武汉城市圈一些较大的汽车4S店与汽车维修厂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对师生有计划地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的达标考核, 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将课堂搬到实训基地的一体化教室, 营造班级管理与企业职业岗位管理对接的教学环境。

2. 能力培养首创“四范”模式, 推行“沁入式”教育, 为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提供人才保障

职业素养教育中推行“沁入式”教育, 大力推行“四范模式”。“沁入式”教育是指将职业素养教育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言传身教沁入到学生心中, 通过二课活动、专家讲座、心理教育和技能竞赛等活动加强学生的职业养成教育,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四范模式”即标准化规范操作、教师示范演示、典型项目范例教学、学生模范楷模激励。在实训前先组织学生观看实训项目标准化规范操作视频, 然后由指导教师讲解并示范演示, 针对典型实训项目进行范例教学, 评选技能能手, 作为模范楷模激励其他学生。在学生中开展技能特长班教学, 通过“技能+特长”教学, 依托各级技能竞赛活动, 全面提升学生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

3. 贯彻“对岗施教”的订单培养教学理念, 实施订单培养

按职业岗位需要确定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职业能力要求, 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设计工学结合的学习内容, 将技能培养和素质培养一起融入到来自实际工作岗位的任务中, 教学内容构建以工作岗位需求为着眼点, 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实际解决问题能力。针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设计教学任务, 将技能培养和素质培养一起融入到来自实际工作岗位的任务中, 针对企业岗位订单培养人才。根据汽车维修企业职业岗位变化, 针对汽车机电维修工人才需求量大的现状, 与东风系列汽车品牌4S店合作, 开办订单班, 针对岗位要求,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将企业文化、汽车文化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 将校企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为学生的实习就业搭建起崭新的宽广平台, 为企业培养满足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能力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有力推动内部优质资源共享, 使产业支持教育、教育服务产业, 增强学院办学活力和办学综合实力。

多年来我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以培养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 主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保证汽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科学设置课程体系与实施配套的保障机制, 促进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探讨推行“双证书”制度, 实施“双证沟通”, 贯彻“对岗施教”理念, 实施订单培养等高职汽车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机制。

关键词:课程标准,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双证沟通,对岗施教

参考文献

[1]陈晓琴.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J].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 2010.

开展技能岗位对接专项活动实施方案 第2篇

一、指导思想为促进各类院校、培训机构、毕(结)业生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缓解企业尤其是工业园区企业招工难问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

“满足企业急需,服务技能人才”为主题的技能岗位对接专项服务活动。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将开展技能岗位对接专项服务活动作为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内容,提升就业服务质量,推动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促进培训就业、满足单位用人需要,全心全意为用人单位和富裕劳动力服务,努力为我县用人单位培养和输送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开展技能岗位对接专项活动具体安排这次活动时间为5—7月,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6月12日前),开展专项的信息服务。

1、加强与教育、人事部门的联系,定期沟通交流,掌握我县各类院校毕业生的数量、结构及其技能分布情况,广泛收集技能劳动者信息,建立技能人才信息库。主动与用人单位特别是工业园区企业联系,大力收集技能岗位需求信息,建立技能岗位信息库。及时将掌握的技能供求信息通过劳动力市场信息网、信息橱窗、电视台、报社等各种媒体进行发布,为供求双方查询信息和相互联系提供方便。同时,将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向各类院校延伸,便于院校毕业生及时了解我县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

(2)设置媒体就业展台,在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开辟就业服务专栏为企业和各类院校毕业生、参加技能培训的劳动者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

(二)第二阶段,开展系列招聘活动。

1、于6月16日在我县文化宫门口举行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宣传活动和技术技能类人才专场招聘会。期间将开展多形式的再就业政策宣传、咨询和援助等活动,同时为用工单位免费发布用工信息及免费职业推荐,规划方案《开展技能岗位对接专项活动实施方案》。

2、6月中旬与xxx县总工会、xxx县工商联合作,结合技能岗位对接活动开展为期1周的“民营企业送岗位援助就业大型招聘会”。

3、6月下旬,我县推出50个职业见习岗位,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职业见习岗位。我单位将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见习培训,作为职业培训的延续,力争培训后的就业率达到50%。

4、6月30日与教育部门、各类职业学校及培训机构协作,举办“安福县各类院校毕业生大型专场招聘会”。

(三)第三阶段,开展就业困难人员专场招聘和创业项目推介活动,大力开展免费培训。

1、7月上旬,收集适合就业困难的弱势群体的岗位需求信息;并于7月中旬举办针对就业困难人员(主要是下岗失业人员及4050人员)的专场招聘活动。

2、积极鼓励和引导富裕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组织起来就业和在社区就业。劳动力市场对有创业愿望的人员进行创业项目咨询、评估,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定期组织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开展创业指导活动。对开展自主创业及家庭型创业的,可参照《xxx省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实施办法》申领小额贷款。

3、为充分发挥优秀创业者自主择业、艰苦创业、拼搏奉献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和引导有创业意愿者走独立自主、奋发图强的创业之路,我县定于6—7月开展

“自主创业之星”评选活动。本次活动将评选出5名自主创业之星,组建“创业者风采”到我县电视台、电台进行宣传。

四、开展技能岗位对接专项活动的组织领导

1、加强领导,统一组织。为将此项活动开展好,我单位成立了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

负责,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日常安排。

职业岗位技能对接 第3篇

摘要:粮油检验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粮油质量检验员的职业岗位联系紧密。本文就其课程标准与粮油质量检验员的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作进行研究,以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水平。

关键词 课程标准 职业岗位技能标准 研究

关键词:课程标准;对接;岗位要求;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3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过于功利化,以就业为目标,忽視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二是重视技能训练而忽视职业素养的形成。三是课程内容脱离企业实际,学科化现象严重,与企业生产过程脱节,不适应职业教育的本质规律。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需要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其课程标准。根据高职教育的职业性要求,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必须坚持既有利于就业,又有利于未来职业发展,坚持课程在知识、技能、素质三个维度上与职业岗位的有效对接。通过职业教育的培养,使学生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四个方面协调发展。

显而易见,专业对接的职业岗位应该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中确定。由于学校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可能涵盖现在和未来的所有岗位,故应该区分胜任岗位、适应岗位和发展岗位来分别说明,以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所谓胜任岗位是指高职学生毕业时即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岗位;适应岗位是指学生毕业后在岗位上经过短期的学习和自我调适即能完成相应工作任务的岗位;发展岗位是指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锻炼,通过自我学习后能够完成相应工作任务的岗位。而专业课程对接的职业岗位则应基于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职业行动领域,进而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等科学而细致的工作后才能确定。严格说来,专业课程标准无法真正对接职业岗位,而只能对接职业岗位的核心工作要求。这是因为我们在将职业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的过程中,不可能将所有职业行动领域全部转化为学习领域,而只能将主要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由此,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可以理解为:满足胜任的工作要求、有利于适应的工作要求以及服务于发展的工作要求。

为了更好的提高粮油检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优良的职业能力与综合水平。我们在教学中对粮油检验课程标准与岗位职业标准进行对接,通过实践,教学效果明显:

1、校企合作开发与岗位职业标准对接的课程标准

为了更好的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了解行业企业技术革新动态,适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我们聘请了在粮油仓储、加工等企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结合行业、企业的实际,共同开发与粮油质量检验员岗位职业标准对接的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体系。

2、课程开发与设计

根据课程培养目标,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三个方面综合考虑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基本知识点,给学生持续发展的空间。

2.1 教学资源的选择

选用国家粮食局人事司组织编写的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教程---《粮油质量检验员(第三版)》作为基本教材 ,该教程突出了“以能力为本位,操作技能为核心,提高专业素质、职业技能和相关知识为支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主题,注重职业培训的适用性、时效性和规范性,在内容的筛选上除阐述传统使用的操作技术外,还大量吸取了近年来粮食行业科技发展的新技术、新理论、新观点和新动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一定的前瞻性。同时在教学中根据相关法规及技术标准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2.2 教学内容的序化

根据不同企业之间粮油质量检验员岗位职责的不同,结合本地区的地域特点,教学内容将(传统的教学内容由粮油样品、粮食油料物理检验、成品粮物理检验、粮食油料化学检验、植物油脂检验、粮油制品理化检验、粮油卫生检验等章节组成)以项目为载体重新进行序化,即由玉米质量检验、小麦米质量检验、稻谷质量检验、大米质量检验、面粉质量检验、大豆质量检验、花生质量检验、植物油质量检验等8个教学项目组成,每个项目包括若干个教学任务,例如玉米质量检验项目,包括了样品的制备、色泽气味的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杂质检验、不完善粒检验、水分测定、淀粉含量测定、脂肪酸值测定等教学任务。

2.3教学情境的设定

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创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环境实施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方法能力,完善学生的社会能力。以理实一体化实训室为教学场所,教学场所的环境具有明显的企业特征,通过学习环境与时间场所一体化的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实上践能力和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知识拓展迁移能力。以玉米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为例,在上课前一周将任务书发放到学生手中,指导学生查询相关资料完成任务书的内容,在具体讲授本次课时,随机选取2~3个小组,每个小组抽取1~2名同学进行提问,记入实验成绩,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了解,不会像以前一样鸭子听雷似的,在完成任务书的过程中,每个小组的成员各自分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具体实验操作时,以一个长方体的木箱代替汽车车厢,装满玉米,学生使用套管式扦样器模拟仓房散装粮进行扦样,然后用分样器法进行分样得到试验样品,然后进行样品的称取、筛选、杂质的挑选、不完善粒的挑选、杂质的称重、不完善粒的称重等操作过程,检验数据直接填写到检验报告单,不允许先写到草纸上再抄写到检验报告单上;数据书写错误时按规定方法进行修改,更改率的多少记入实验成绩,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爱岗敬业精神;有效数字的保留、数据处理等按国标要求进行。双实验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按规定报告检验结果;双实验误差大于允许差,重新测定,并按相关规定进行数据处理,报告检验结果,不允许编造数据,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职业精神。

2.4教学安排灵活化

依据行业岗位职业能力需要,进行市场和企业调研,完成专业的岗位需求调研报告,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创建了“旺工淡学,工学交替”的培养方案,该模式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前提,企业提供师生顶岗实习的平台和必要条件,帮助学校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学生的课程结构。学生在校期間,除必须的基础理论、基本素质、文化知识学习之外,还需分时段接受专业教学部的安排,在对口企业完成规定时间、规定任务的顶岗实践。在该模式下,学生同时接受学校与企业双管齐下的理实结合教育,同时提升理论素质与操作技能,零距离接受企业管理、接触企业文化,促进学生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能力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在校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从而强化职业能力,同时可以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职业特性,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旺工淡学、工学交替模式下的顶岗实习,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也是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途径。

2.5课程评价过程化

课程评价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是诊断预期课程目标实现程度及课程调整的重要依据。高职教育的成功不是以学生成绩来衡量的,而是以学生在社会中被认可的程度来衡量的,因此,职业资格标准、企业标准才是检验高职教育课程质量的标准。我们改变期末考试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试模式,将课程评价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注重学生的平时练习和创新能力,将成绩评定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课程评价上,采用“校企共评”模式。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成绩由企业按照企业岗位评价标准进行考核评价。课程评价标准的制定充分参考职业资格鉴定标准,从知识、技能和素质多方面进行考核。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关注学生职业资格的获得;既关注形成性评价,又进行终结性评价;既关注了学校本身的评价,又关注了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考核方式过程化的模式,既能准确地评判学生学习的效果,又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3 教学效果

3.1 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逐年提高

我们从2014年开始,在粮油储藏与检验、粮食加工专业2013级、2014级的教学中采用了新的课程标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2013级和2014级的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实验操作考核通过率均为100%,理论知识考核通过率分别为90.3%和92.6,比没有采用新的课程标准的前两界学生的通过率提高近10个百分点。

3.2一次就业率明显上升

由于在教学中模拟真实工作情境,在加上认识实习的教学,学生在跟岗实习时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在实训基地现场,同学们在企业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下,虚心学习、不怕困难,他们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谦虚好学、不辞辛苦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合作企业的指导老师和主管领导的一致好评,实习结束只要学生同意就可签订劳动合同。

4结束语

实现课程标准和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对接,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通过两者的有效对接,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职业素养,使毕业生能较快地适应相关工作岗位,缩短企业培训

职业岗位技能对接 第4篇

1 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的内涵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注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的明确阐述。其核心是划定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和规定学生在该领域应达到水平的表现标准。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标准是对中职学生学习课程之后学习结果、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等结果的描述, 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 反映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 也反映了中药行业、企业等社会各界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1]。

岗位技能是指岗位人员完成岗位工作所具有的本领。职业岗位技能标准是某个职业岗位针对劳动者的素质水平提出的具体要求, 是依据职业活动的具体内容, 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 属于工作标准范畴, 是衡量劳动者职业活动过程中从业资格和能力的重要尺度。中药调剂岗位的职业技能标准, 主要通过国家职业资格中药调剂员的考核标准和职业岗位工作标准来体现[2]。

将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合理对接, 着重体现在课程内容的对接、教学实施的对接和评价方法的对接。其结果关系到学生岗位的适应能力、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空间以及职业教育事业自身的发展。

如何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对接, 首先要明确课程的性质和目标及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职业岗位对人才规格和能力的需求, 理清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的对接点, 包括岗位要求层次的对接点、岗位要求维度的对接点、能力的对接点、评价的对接点, 实现课程标准与岗位技能标准的无缝对接。

2 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的思路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 中药调剂技术课程的定位是为中药调剂岗位培养中等技术人才。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调研, 理顺职业岗位的技能项目和要求, 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通过岗位工作流程任务分析, 确立教学内容要求, 建立与岗位技能对接的课程标准。

2.1 职业岗位技能分析

职业岗位技能是以工作流程的内容为对象进行技能分析, 工作流程内容制订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技能确定的有效性, 因此, 我们除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外, 最主要的是到中药调剂一线岗位参加实践, 对中药调剂岗位所必需的职业能力进行系统调研。在中药调剂工作中有中药饮片调剂和中成药调剂两个不同的岗位, 中药饮片调剂的工作过程有审方、计价、调配、复核、包装发药5个工作环节, 而中成药调剂主要是问病售药。我们通过对各个不同岗位技能的调查与分析, 获得了中药调剂岗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

2.2 国家职业标准技能分析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中药调剂员) 有4个职业要求项目, 即中药鉴别、中药调剂、用药指导、销售与服务。通过对中药调剂整个工作流程中知识与技能的梳理与分析, 将中药调剂员国家职业标准的具体内容进行拆分与整合, 按照工作过程, 归纳中药调剂工作各步操作过程所需的知识、技能, 与职业岗位技能分析相结合, 形成中药调剂工作程序与技能分析, 具体内容见表1。

2.3 与职业岗位技能对接的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标准的制订

2.3.1 课程内容确立

课程标准设计的重要因素是课程内容的两个标准, 一个是课程内容选择标准, 一个是课程内容排序标准。职业教育不同于职业培训, 有自身的教育特点, 因此, 制订中等职业学校的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标准时, 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要立足于职业技能标准, 要以中药调剂岗位职业技能标准为基础, 不仅要将学生培养成能够完成中药调剂工作任务的人, 还要将学生培养成能够把工作完成好的人。学生不仅要掌握中药调剂工作的过程方法, 工具、设备的使用, 还要理解工作过程的各种关系, 具备反思的意识和能力。而课程内容的排序标准既要考虑到学生的智力特点, 又要兼顾课程内容以及职业技能的要求。中职学生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 因此要将中药调剂工作过程中审方、计价、调配、包装发药的职业技能细化为若干个学习单元, 使学生在完成多个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中, 逐渐获得完整思维的训练。

2.3.2 课程要求与实施方法的确立

在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 要紧密联系中药调剂岗位工作流程各个环节的技能要求, 将完成岗位任务必备的技能要求作为课程实施的目标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对接企业要求, 比如模拟工作环境、模拟处方调配过程、模拟问病售药过程, 采用角色扮演、任务驱动的模式,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实现理论教学对接岗位技能, 实现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中药调剂技术课程标准见表2。

3 课程标准建立的体会

课程建设是职业学校开展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建立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的课程标准, 培养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课程标准建立要注意以下内容。

3.1 岗位技能标准要符合岗位的真实要求

岗位技能标准要依照工作实际, 因此, 在制订时要做充分的调查研究, 并在岗位专家的指导下反复修订, 使标准符合岗位的真实要求。

3.2 课程标准的制订要经得起岗位工作要求的考验

基于标准的评价, 要能够达到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的标准要求, 通过学习, 不仅要使学生达到岗位的最低标准, 还要有发展的空间, 适应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晓琴.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探究[J].职教论坛, 2011 (14) :114-116.

职业岗位技能对接 第5篇

学历学位证书是就业的基础!

职业(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是就业的捷径!

全国1+N复合型技能人才职业培训项目办公室 全国1+N复合型技能人才职业培训项目办公室

大学生1+N复合型人才 “专业与岗位技能对接”活动细则

一、活动背景

为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发挥劳动保障部门推动职业培训与就业结合的优势,加大CETTIC职业培训的宣传力度;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满足企业对于要把岗位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要求,由全国1+N复合型技能人才项目管理办公室发起,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100所高等院校开展大学生1+N复合型人才“专业与岗位技能对接”活动。

本次活动是响应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职业培训工作的意见》(劳社部发[2005]28号)的文件精神所做的具体工作,“对接”活动对于整合全国高技能培训机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劳动保障部的职能优势,把就业扶持工作深入到全国各院校,为加快培养复合技能型人才,更好的配合解决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背景资料:1+N项目简介

 1+N项目定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1”代表“1个核心”,是从业者的核心职业技能,“N”代表“N个辅助技能”,是从业者根据自身的职业发展取向和人才市场的要求而选择掌握的其它职业技能。1+N代表从业者既拥有了核心职业技能,又具备了N个辅助职业技能,是复合型人才的标志。

 1+N项目是劳动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办,由加中合信息

电话:010-82848897网址: 全国1+N复合型技能人才职业培训项目办公室

技术(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设立1+N复合型人才项目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项目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的国家级教育认证项目。该项目对应的证书为国家级《CETTIC职业培训合格证书》。

 CETTIC 认证政策法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属于一般职业(工种),必须从取得相应的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 《CETTIC职业培训合格证书》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核发的国家级职业(岗位)培训合格证书,该证书可作为参加相应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和在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求职就业的凭证。是国家对申请人的具体岗位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的认可。

二、活动宗旨

本次活动旨在响应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充分发挥劳动保障部门的职能优势,更好的配合解决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加大CETTIC培训认证的就业服务力度,使1+N项目的培训对2006年400万大学毕业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活动概述

(一)活动主办

全国1+N复合型技能人才项目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管理办公室

(二)活动承办

全国各大专院校、师范类院校、职业技术学院。

(三)活动启动时间 2006年3月1日

电话:010-82848897网址: 全国1+N复合型技能人才职业培训项目办公室

(四)活动颁发的证书

参加本次活动的学员经考核合格,可以获得由劳动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核发的国家级CETTIC复合型人才职业(岗位)培训合格证书,该证书可作为学员从业的凭证,同时也可作为参加职业资格培训的证明。该证书是国家对申请人的具体岗位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的认可。该证书带有防伪标识,其序列号为唯一号码。

(五)活动特点与流程

结合全国高校专业设置和学员的实际情况,采用短期的岗位技能“普及培训”,和把岗位技能融入相关专业的“深入培训”结合的方式。“普及培训”不少于一周,对于专业知识欠缺学员的“深入培训”不低于三周。具体流程为:

第一个环节:岗位技能“普及培训”。本环节主要面对岗位相关专业的学员,他们对于该类岗位的专业课程知识已经基本掌握,通过短期的岗位技能点的普及培训来增加走向社会的从业资本。

第二个环节:岗位技能“测评与考核”。本环节对参加了岗位技能“普及培训”的学员,统一测评考核,考试通过的学员可以获得CETTIC证书,考试没通过的学员需要进行后续的“深入培训”。

第三个环节:专业知识+岗位技能深入培训。本环节主要面对岗位非相关专业的学员和参加岗位技能点“普及培训”没通过的学员。本环节除了对岗位技能进行深入培训的同时,还结合该岗位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使基础不好的学员也能够有机会进行系统的培训而达到顺利就业的目的,从而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实现学历教育与技能培养的真正结合。

四、院校申请与活动实施:

(一)参与院校提交申请

管理办公室将对符合资质的院校发申请表格,申请高校须认真填写《专业与岗位技能对接活动申请表》、将“学校情况”、“学生的考核计划”等填写清楚,并盖章后传真或邮寄项目管理办公室。

电话:010-82848897网址: 全国1+N复合型技能人才职业培训项目办公室

(二)授权合作

管理办公室在收到高校提交的《专业与岗位技能对接活动申请表》,经核准后,批准其成为大学生1+N复合型人才“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对接”参与院校;为参与院校出具《活动确认函》。

(三)统一宣传

管理办公室为参与院校提供统一的宣传要求和宣传资料,院校即在全校范围内开始为期一周的大规模宣传,同时注意保留宣传照片并发送到管理办公室,所有院校对外宣传资料和活动现场照片将被上传至1+N项目官方网站上。

(四)开展工作

管理办公室为院校提供统一的《岗位技能培训与考核手册》,院校根据活动要求开始实施“对接”活动。活动前要把培训考核计划提前公布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对接”活动的意义、目的和流程。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专业,了解并参与岗位技能培训,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五)学生考核认证

管理办公室为参与院校提供统一的考试环境。参与院校分批次分专业对学生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院校要以“院系班级”为单位进行采集学生照片及信息,组织考核,考核结束后将考试信息及时上报管理办公室。

参加考核的学生有一次补考的机会。

(六)学生证书申请

院校对培训考核合格的学员收取申请认证费用,为学员申请《CETTIC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管理办公室在收到合格学员证书申请相关资料及款项后,20个工作日内回寄学员证书和推荐函。具体流程为:

 活动期间,院校要在考试结束后24小时内把考核通过的学员成绩和信息资料上传至管理办公室;汇出学员办理证书的费用,并把汇出凭证传真至010-82845253。

 管理办公室收到学员资料后,24小时内和学校进行确认。

 管理办公室收到款项和学员资料,经双方对学员资料确认无误后,将在20个工作日内寄出学员证书和推荐函。

电话:010-82848897网址: 全国1+N复合型技能人才职业培训项目办公室

(七)学生取得认证后的就业

学员取得证书及推荐函后,就业服务由教学基地负责解决。管理办公室计划明年将推出一个大型的人才就业平台,来配合各地教学基地的就业推荐工作,真正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对接和互动。

五、合作双方职责

(一)管理办公室职责

 负责审定参与院校的资质和申请材料,为参与院校出具《活动确认函》。 负责为参与院校提供活动的宣传要求和部分宣传资料。

 负责为参与院校提供统一的《岗位技能培训与考核手册》和相关培训教材。

 负责视情况派员参加参与院校的对接培训活动,指导、检查和督促相关工作的开展;

 负责为参加培训并经考核合格的学员颁发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印制的《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和项目管理办公室印制的《人才推荐函》;  负责为参与院校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及客服支持,随时接待解答院校关于宣传考试时所有问题。

(二)参与院校职责

 院校设置“对接活动组”,由院校领导带队,小组人员至少在五人以上,配合各班主任做好宣传组织工作;

 负责在本校内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宣传周期不少于1周;  负责根据申请的专业课程在本校开展招生培训与考试工作,要对应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分类培训与考核;

 组织考核时,要在每个考场内有两名以上监考教师,做好考试秩序的把关;

 负责为考核通过的学员申请CETTIC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对考核没通过考核的学员再次进行针对性的深入培训。

电话:010-82848897网址: 全国1+N复合型技能人才职业培训项目办公室

六、2006年下学期活动日程

1.9月10日前,参与院校将收到管理办公室下发的《专业与岗位技能对接活动申请表》和《活动细则》。

2.9月20日前,参与院校向管理办公室提交《专业与岗位技能对接活动申请表》,同时成立“对接活动组”,做好活动准备;

3.9月25日前,管理办公室为审核通过的院校发放活动相关的宣传资料,学校开始活动宣传并组织学员报名;

4.10月1日开始第一批“对接活动培训与考核”,同时开始第二批报名工作。参与校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拟定各批次培训考核的间隔时间,管理办公室建议每周为一个周期,每批培训考核的同时进行下一批次的报名工作。5.从10月8日开始,管理办公室可以为考核通过的学员办理取证工作。参与院校在交齐学员证书申请资料和培训认证费用后,20个工作日可以得到劳动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核准的相关岗位的职业培训合格证书。6.活动开展期间,管理办公室为参与院校的每批学生出具《岗位技能测评报告》,使参与院校能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制定后续职业培训计划。

7.12月20日以后,管理办公室停止参与院校“对接活动”的报名工作。尽快处理完剩余学生的证书办理。对本次活动参与院校进行周期性的综合评比,由管理办公室对评比优秀院校进行嘉奖,并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大会上由劳动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颁发奖牌及荣誉证书。

七、活动涉及专业:

(一)IT类课程:

1.网络化办公专家:包含办公软件的操作使用,各个办公软件相互间的搭配使用、电子邮件收发(POP3/SMTP的设置)、常用工具软件使用:AcdSee、WinZip、Win RAR、计算机病毒的检查和预防、常见数码产品应用(数码相机、扫描仪等)、简单电脑故障排除,以及局域网络上如何实现办公自动化,如何使用网络进行各种资源的共享(包括文档管理、打印机共享、文件上传下载等)。 教材选用:项目专用教材

 建议课时:理论+实践(35)课时。

 考试方式 :机考,局域网内考试,标准化试题与基于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考试总分达到 60 分以上合

电话:010-82848897网址: 全国1+N复合型技能人才职业培训项目办公室

格,颁发本专业单科证书。 考试时间:标准化考试90分钟。

2.IT组装维修工程师:全面剖析计算机的各种硬件,并详细地介绍了电脑的基本知识,CPU、内存、主板、存储设备、各种接口、显卡、显示器、声卡、机箱与电源、Modem、打印机、UPS、扫描仪;CMOS设置、硬盘的分区、硬盘的高级格式化;驱动程序的安装;硬盘的日常整理、注册表、常用的压缩与解压软件、镜像文件制作;Pqmagic分区魔术师、Ghost硬盘克隆软件、硬盘的低级格式化;常见故障分析与测试。通过学习,可了解到当前计算机硬件发展的最新技术、组装计算机的方法、维修计算机的技术以及各种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手段等。 教材选用:项目专用教材

 建议课时:理论+实践(50)课时。

 考试方式 :机考,局域网内考试,标准化试题与基于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考试总分达到 60 分以上合格,颁发本专业单科证书。 考试时间:标准化考试90分钟。

3.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AutoCAD已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电子、服装等工业设计领域,极大地提高了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本课程详细介绍了AutoCAD的基础知识和使用方法,包括操作基础、图形绘制、图形编辑、尺寸标注、文本标注、三维制图、视窗缩放、输入输出以及其他实用功能。本课程始终以学员操作实践为主线,从基础操作方法到高级使用技巧,并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加以练习。 教材选用:项目专用教材

 建议课时:理论+实践(50)课时。

 考试方式 :机考,局域网内考试,标准化试题与基于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考试总分达到 60 分以上合格,颁发本专业单科证书。 考试时间:标准化考试90分钟。

4.网页设计师:如何设计并制作出一个功能强大且吸引人的网站,一直是网页设计师和制作者的向往。制作一个网站需要用到多种技术,包括图像设计和处理、网页动画效果和最终合成等:其中Dreamweaver、Flash与Fireworks是当前网页设计必不可少的工具,Dreamweaver主要用于对网页进行整体的

电话:010-82848897网址: 全国1+N复合型技能人才职业培训项目办公室

布局和设计,以及对网站进行创建和管理,它非常适用于制作大中型网站。Flash主要用于制作网页动画,精美的动画效果能有效地体现网站区别于其他信息载体的特质,是成功的网页和网站的重要特征。Fireworks用来绘制和优化网页中的图像,并且可以制作按钮、导航条以及动画。 教材选用:项目专用教材

 建议课时:理论+实践(80)课时。

 考试方式 :机考,局域网内考试,标准化试题与基于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考试总分达到 60 分以上合格,颁发本专业单科证书。 考试时间:标准化考试90分钟。

5.平面设计师:本专业课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精心整合了Photoshop、Illustrator、Pagemaker等相关平面设计软件,重点讲解软件的操作和软件的各种实用功能。第二阶段主要讲解项目设计综合应用,并结合平面设计理论,实战性地分析讲解各种设计项目,本课程将最核心的技术与最快捷的技巧传授给学员。使学员达到专业设计人员的完美境界,同时也使学员掌握了平面设计、制作、印刷等整套流程的精髓。 教材选用:项目专用教材

 建议课时:理论+实践(80)课时。

 考试方式 :机考,局域网内考试,标准化试题与基于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考试总分达到 60 分以上合格,颁发本专业单科证书。 考试时间:标准化考试90分钟。

6.三维设计师: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全面讲解了3ds max的基本操作和功能,包括3ds max的建模、材质、灯光、动画以及特效等内容,全面剖析了三维动画制作的流程和技巧。学员学成后可以胜任三维动画师、后期影视制作等岗位的工作。

 教材选用:项目专用教材

 建议课时:理论+实践(80)课时。

 考试方式 :考机考,局域网内考试,标准化试题与基于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考试总分达到 60 分以上合格,颁发本专业单科证书。 考试时间:标准化考试90分钟。

电话:010-82848897网址: 全国1+N复合型技能人才职业培训项目办公室

7.网络信息化工程师:主要学习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基础、Win2000系统高级配置和管理(IIS、DHCP、DNS、活动目录等)、网络常用设备以及网络安全等;使学员掌握常用操作系统的管理,熟悉网络设备的配置,了解网络的安全问题,具有综合性的网络管理能力。 教材选用:项目专用教材

 建议课时:理论+实践(150)课时。

 考试方式 :机考,局域网内考试,标准化试题与基于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考试总分达到 60 分以上合格,颁发本专业单科证书。 考试时间:标准化考试90分钟。

8.软件测试工程师:软件测试环境,bugzilla错误跟踪系统、SQL Server、Mysql数据库的使用及缺陷跟踪系统的安装和使用,测试流程,白盒测试简介、白盒测试方法(程序流分析、逻辑覆盖、程序插装),常用测试工具、测试计划的编写,测试用例的设计,实用软件测试方法,测试的组织与管理、测试心理学等。

 教材选用:项目专用教材

 建议课时:理论+实践(150)课时。

 考试方式 :机考,局域网内考试,标准化试题与基于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考试总分达到 60 分以上合格,颁发本专业单科证书。 考试时间:标准化考试90分钟。

9.网站开发工程师:要求学员能运用ASP技术开发相应的基于B/S的应用程序;了解开发网站的整体管理、维护、建设等方面的前后台程序的流程和规范;掌握网络的的基本维护和管理,并能熟练对SQL数据库进行管理、设计等。完成本专业课程能够胜任网站开发工程师等职位,并能独自开发网站,具备网站开发的技能和项目实战经验。 教材选用:项目专用教材

 建议课时:理论+实践(150)课时。

 考试方式 :机考,局域网内考试,标准化试题与基于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考试总分达到 60 分以上合格,颁发本专业单科证书。 考试时间:标准化考试90分钟。

电话:010-82848897网址: 全国1+N复合型技能人才职业培训项目办公室

10.JAVA开发工程师:包括Java语言基础知识、应用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编程;高级输入输出流、多线程、网络编程;JSP和JDBC等。学员学完后能胜任Java应用程序开发、JSP网络程序开发工作,并能初步掌握J2EE企业构架体系。 教材选用:项目专用教材

 建议课时:理论+实践(150)课时。

 考试方式 :机考,局域网内考试,标准化试题与基于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考试总分达到 60 分以上合格,颁发本专业单科证书。 考试时间:标准化考试90分钟。

(二)职业外语类:

1.商务职业英语: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经常要接触到国外的客户。与国外的客户做生意打交道,需要拥有一口流利的英语,才能很好的来接待客户,推销公司的产品。本专业的内容从接待客户开始、介绍产品、陪同客户参观,解决纠纷、签约、到完成交易。去国外出差与老外打交道,机票订购、酒店住宿等必须的商务交流,并提供很实用的商务术语和词汇,通过本专业课程的学习,使你在国际商务交流中会信心倍增。 教材选用:项目专用教材

 建议课时:理论+实践(80)课时。

 考试方式 :机考,局域网考试。或采用传统保密纸卷考试两种方式。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考试总分达到 60 分以上合格,颁发本专业单科证书。

 考试时间:标准化考试90分钟,传统保密纸卷考试120分钟。2.导游职业英语: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取得蓬勃发展。特别是2008年即将举办的北京奥运会,更为中国的旅游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课程的基本内容由机场迎接、酒店入住、景点介绍、购物以及中国文化、地理、历史、民俗、饮食、物产、信仰等组成。授课重点在于如何使学员充分利用导游专业英语与职业挂钩,达到在导游职业上与客户及游客更好的交流与沟通,及时便捷的把旅游信息介绍阐述给对方。 教材选用:项目专用教材

 建议课时:理论+实践(80)课时。

 考试方式 :机考,局域网考试,或采用传统保密纸卷考试两种方式。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考试总分达到 60 分以上合格,颁发本专

电话:010-82848897网址: 全国1+N复合型技能人才职业培训项目办公室

业单科证书。

 考试时间:标准化考试90分钟,传统保密纸卷考试120分钟。3.饭店职业英语:由于科技发达,交通便利,饭店业的经营早已经跨国跃进,而每年涌进国内的观光客,及日益增多的商务旅客,更是饭店业的一笔大富源。为了提升对外国顾客的服务品质,饭店服务人员的英语会话益显重要。本课程通过对话与学习,使学员了解和掌握饭店的一些术语及交流方式。把餐饮介绍、文化、及在国际性酒店的住宿、饮食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具体。 教材选用:项目专用教材

 建议课时:理论+实践(80)课时。

 考试方式 :机考,局域网考试,或采用传统保密纸卷考试两种方式。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考试总分达到 60 分以上合格,颁发本专业单科证书。

 考试时间:标准化考试90分钟,传统保密纸卷考试120分钟。4.销售职业英语: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销售服务行业要想稳操胜劵,扩大市场,销售人员首先要会一口流利的英语,以提高服务品质,争取更多的顾客,本专业就是从销售人员的常用会话开始,从接待顾客、顾客须知、推销到说明营业场所、营业时间等,简明扼要的为您讲解销售中用到的常用用语。

 教材选用:项目专用教材

 建议课时:理论+实践(80)课时。

 考试方式 :机考,在局域网考试,或采用传统保密纸卷考试两种方式。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考试总分达到 60 分以上合格,颁发本专业单科证书。

 考试时间:标准化考试90分钟,传统保密纸卷考试120分钟。

(三)管理营销类:

1.高管秘书:围绕秘书在办公室事务管理方方面面的工作展开培训,汇集了秘书的基础工作,即办公室事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办公用品管理、办公效率及时间管理、办公室信息资源管理和档案管理。培训特色是用案例导入,提出问题,引出正文,重点认识关键概念。 教材选用:项目专用教材

 建议课时:理论+实践(80)课时。

 考试方式 :机考,在局域网考试。或采用传统保密纸卷考试两种方式。

电话:010-82848897网址: 全国1+N复合型技能人才职业培训项目办公室

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考试总分达到 60 分以上合格,颁发本专业单科证书。

 考试时间:标准化考试90分钟,传统保密纸卷考试120分钟。2.行政助理:也可称作行政办公管理,培训内容包含了国内外一些优秀企业的实用管理制度、文案、表格,使企业的行政办公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课程分别从行政办公工作规范管理、日常事务管理、会议管理、文书印信管理、档案图书管理、财产物品管理、出差管理、车辆交通管理和安全卫生管理等方面进行设计,注重实用性和规范性。配有严谨科学的规章制度、标准规范的操作文案和简练实用的管理表格,所学到的知识点可直接应用于企业行政办公管理实务中。 教材选用:项目专用教材

 建议课时:理论+实践(80)课时。

 考试方式 :机考,在局域网考试。或采用传统保密纸卷考试两种方式。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考试总分达到 60 分以上合格,颁发本专业单科证书。

 考试时间:标准化考试90分钟,传统保密纸卷考试120分钟。3.电子交易与商务应用:主要内容有: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电子商务的实现技术,电子商务的安全,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交易与支付等。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进行了计算机与商务知识的融合。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材选用:项目专用教材

 建议课时:理论+实践(150)课时。

 考试方式 :机考,在局域网考试。或采用传统保密纸卷考试两种方式。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考试总分达到 60 分以上合格,颁发本专业单科证书。

 考试时间:标准化考试90分钟,传统保密纸卷考试120分钟。4.市场营销师:培养具备营销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掌握从事市场营销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意识和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能力。

 教材选用:项目专用教材

 建议课时:理论+实践(80)课时。

 考试方式 :机考,在局域网考试。或采用传统保密纸卷考试两种方式。5.广告策划师:培养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素养,掌握广告策划与设计的

电话:010-82848897网址: 全国1+N复合型技能人才职业培训项目办公室

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及相关的营销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基础知识,能在广告公司、广告媒体、企业广告及市场营销部门从事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文案与发布及广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教材选用:项目专用教材

 建议课时:理论+实践(150)课时。

 考试方式 :机考,在局域网考试。或采用传统保密纸卷考试两种方式。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考试总分达到 60 分以上合格,颁发本专业单科证书。

 考试时间:标准化考试90分钟,传统保密纸卷考试120分钟。以上IT专业考试采取机考形式,局域网考试,自动判分,学员可见成绩,其它专业可采用机考、也可以采用保密纸卷型式考试。各合作单位一律采用数码电子采像收集办理证书所用的照片。

关于上述资料有不详之处, 请登录全国大学生复合型技能人才1+N项目管理办公室网站: http:// 活动投诉电话:010-82846210 活动投诉邮箱:ccetu001@163.com

职业岗位技能对接 第6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职业教育课程标准;职业岗位

1013939/jcnkizgsc201520173

1 物流管理專业现状

11 缺乏专业的物流教育

物流专业是随着物流行业的兴起应运而生的,其归属的院系是商学院或者经济管理学院。在以前,我们所熟知的物流仅仅只是邮件、信件的派送,其中最多的就是信件,而我们最熟悉的“物流行业”就是中国邮政,但是现在所派送的物件主要是实物包裹。物流单位也不计其数,而其中大多数以个体、私企物流行业为主,国家还没有专门针对物流行业制定特定的经济法规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由于在二十年前,还没有物流专业,因此,如今的高职院校中,具有系统的物流专业的知识体系的专业教师依然缺乏,所以,对于教师来说,也还是处在学习探索过程中。此外,课程的实用性还不够高,在教材的编撰方面,还存在遵循教条主义的弊端,物流行业虽然是经济学的分支,但是教材的来源不能是简单的经济学的分支,如今的许多大学所用的教材都普遍缺乏实践的检验,书本知识最终是要作用到实践中去的,这种不是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最终是难以和现实实践接轨的,这对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2]。我国教育部门实行教育新课标改革,推动了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改革,确保高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对接。

12 缺乏专业实践

基于传统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学生在校主要学习大量的理论知识,而且设立的课程有些是知识点重复导致学生学而无味,课程的设置过于空泛和重复。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由于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无企业管理、操作经验,不具备双师素质,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实训设备欠缺,导致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明显不足。随着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改革,高校实行了工学结合的措施,使学生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快地适应社会。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人才共育机制。

2 物流行业岗位分析

21 物流人才需求

由于物流行业是社会新兴起的一个服务型行业,人们对于其运作和经营的情况还是比较陌生,导致了人才供不应求的现状。高校设立了相关的物流管理专业,但是没有具体分析物流行业各层次人才的需求,所以培养出的学生是不符合企业需求的。物流行业人才从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是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其需要对市场经济发展走向趋势有敏锐的判断力和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性思维,同时具备良好的商业交际能力。第二种是物流运营人才,其需要对整个物流线路都了然于心,设计更方便更实惠的物流线路,这就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第三种是物流作业的一线操作人员,有着一流的操作经验,能够完成作业上货、分拣、堆垛、打包、配装等具体的作业。通过分析物流行业人才的层次关系,高校才可以针对相对应的岗位要求去培养物流人才。

22 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

职业岗位技能对接 第7篇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哈博实”订单班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制定“哈博实”订单班课程标准过程中, 为了保证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能够对接, 遵循了如下原则:

1. 融入职业资格标准

我院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职业技能高超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因此在制定课程标准时达成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融通, 把机电设备安装工 (高级) 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到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安装工岗前实训等课程中。电气设备安装工 (高级) 、维修电工 (中、高级) 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到电工电子、电气控制类课程中。在培养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同时, 也达到职业资格的要求, 为学生今后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打下基础。

2.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

通过聘请订单培养合作单位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专任教师一起制定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内容可以直接反映出企业对所需岗位技能的需求, 保证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企业工作岗位结合得更加紧密, 也为企业待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节约了培训成本。例如, 为“哈博实”订单班开设了《博实典型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生产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钳、电工操作基础》、《职业技能综合实训》、《生产安全知识》等具有企业特色的专业技能课程。课程标准包含了企业所需的岗位职业技能要求和技术知识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 进入企业后可快速的融入到工作岗位, 满足企业的需要。

3. 工学结合过程考核

课程内容体现职业行动领域的要求, 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在学校企业进行工学结合的学习和工作, 使学生能够获得企业发展要求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制定的课程评价标准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过程考核, 重点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例如:《钳、电工操作基础》课程授课在哈博实公司生产车间进行, 由企业高级技师授课, 按照企业岗位要求, 边讲边练边考核, 把工学结合和过程考核融为一体。

二、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的实施

1. 按照能力递进制定课程标准, 实现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能力的对接

“哈博实”订单班学生毕业后进入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职业能力的水平分配到不同的岗位从事不一样的工作, 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有区别的。为了有针对性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体系按照能力递进的原则制定课程标准, 实现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进行对接。例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针对“哈博实”订单班的岗位设置课程, 《金工实习》课程标准与“钳工”初级技能和知识要求对接, 也与哈博实公司对员工能胜任钳工装配岗位的要求对接;针对电装岗位设置了《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典型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等课程, 课程与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对接, 也与企业对员工能胜任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岗位的要求对接。

2. 选取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对接

课程内容选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工作任务为载体, 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例如《生产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 课程内容选取和企业工作任务对接, 以企业生产设备的维修维护作为工作任务的载体, 包括机械部件的维修、液压气动设备的维修维护、电气元器件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等企业实际工作任务, 达到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的统一性。

3. 课程的教学过程应与生产过程对接

将企业的工作任务同步到教学过程中去, “哈博实”订单班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两部分。以《博实典型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为例, 理论教学在学校课堂完成, 由专职教师和来自订单企业的高级工程师联合进行授课, 讲解自动化生产线电气和气动部分元器件工作原理, 对电气原理图和气动原理图进行分析;实践教学在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安装部现场进行, 由企业的高级技师在设备前进行授课, 讲解自动化生产线的组成、安装与调试方法、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等岗位技能。通过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的融合, 发挥了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 通过企业的安装工艺、质量控制和管理要求来组织教学活动, 做到了教学和生产过程的对接。

三、实施效果

经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哈博实”学生现已完成顶岗实习, 全部毕业进入到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工作。经过与同期进入到该公司的其他高职院校非订单班毕业生比较, 订单班的学生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融入职业岗位速度快。多名毕业生因能力突出, 考核成绩优异, 被生产安装部领导选中, 由高级工程师进行单独培养, 现已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力量和项目负责人。

职业岗位技能对接 第8篇

我国会计行业发展迅速, 使得会计理论不断创新、职能不断拓展, 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市场调查, 我们发现用人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要求的标准以专业能力为主, 尤其是专业核心能力。绝大多数单位在聘用会计人员时对其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如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在职业能力方面比较重视学生是否具备从业资格证, 实务上能否进行税费计算与申报、报表编制、会计电算化处理、成本核算分析等。另外, 学生能否把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融会贯通, 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企业考察的重要方面。由此可见, 我们必须针对企业的用人需求,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基础上, 制订符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满足职业岗位需求的课程标准, 即将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

1. 以就业领域为依据, 确定课程设置依据

课程的设置要符合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要起主要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要反映与前导、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 以及课程类型等。所以, 在制定课程标准之前, 明确本专业对应的职业领域或主要岗位 (群) , 即本专业毕业生从事的职业范围, 明确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要求, 并确定每门课程所要求的岗位技能标准。

会计专业, 根据其专业特点及职业要求, 其就业岗位主要是出纳核算岗位、工资核算岗位、往来核算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岗位、材料核算等岗位。而要胜任这些岗位, 就需要开设《基础会计实务》、《出纳实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等专业课程。

2.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 确定课程设计思路

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 必须紧密结合行业企业需求。因此, 应组织职业院校教师深入相关企业, 明确从事该职业岗位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课程整体设计, 与行业一线专家共同分析毕业生面临的工作岗位 (群) 及工作任务, 进而分析课程所支撑的职业能力, 说明课程设置与行业、岗位 (群) 及职业能力的对应关系。做到课程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和职业能力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教学情境与工作环境对接。专业课程要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进行总体设计。一方面为专业课服务, 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形成职业技能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 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职业迁移提供必要条件。

分析会计各岗位的需求, 确定会计课程设计。如开设《出纳实务》这门课, 首先要分析出纳岗位的需求: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和国家有关现金管理和银行结算制度;遵守现金保管有关规定, 确保库存现金安全;保管和使用好有关印章和空白支票、空白收据;及时确认记录收付款凭证, 核对帐面余额与库存现金, 按照规定管理好银行存款, 每月与银行对帐, 保持双方余额的一致, 未达帐项要及时查询、清理等。然后, 确定《出纳实务》是继《基础会计》和《财经法规》课程之后的一门会计基础能力课程, 在岗位需求的引领下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仿真操作、分组讨论等形式展开教学, 使学生真切体会到出纳人员在会计循环中所需的职业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3. 以能力内涵为前提, 确定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选取要紧紧围绕岗位 (群) 所需能力, 结合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知识、技能、素质要求,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准确反映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所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对于学习情境的设计, 既要考虑各部分内容的相对独立, 又要兼顾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如, 根据出纳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 开设《出纳实务》课程, 课程至少要包括票据管理、日记账的登记、与银行的往来结算等情景。主要内容应包括: (1) 现金收支结算业务、银行转账结算业务的办理; (2) 货币和各种银行结算票据的真伪辨析; (3) 现金和各种结算票据的保管; (4) 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 (5) 核对现金和银行存款; (6) 货币资金结算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处理; (7) 会计数字书写; (8) 点钞技能等。

4. 以职业资格为切入点, 进行考核与评价

鉴定学生是否掌握专业所需的职业技能, 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和形式予以考核和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 强调综合能力的评价。考核评价应有很强的操作性, 要坚持评价标准的开放性, 将课程与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进行对接。以实施职业资格证书为切入点, 注意与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鉴定内容相结合, 逐步提升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能力, 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顺利就业, 在毕业时取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如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师证、中级会计师证、审计师证等。并注意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结合。

开发适合高职的课程标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 需要经过调研、分析、设计、实施、评价、反馈、修订的完整过程才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学。而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对接, 建立适合会计专业特色的课程标准, 探索一种更能适应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标准, 才能保证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高职课程标准发展的现状, 以及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通过以下四方面的研究:以就业领域为依据, 确定课程设置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导向, 确定课程设计思路;以能力内涵为前提, 确定课程内容;以职业资格为切入点, 进行考核与评价, 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标准,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

参考文献

[1]杨君, 袁利鹏.高职课程标准的制定与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5) .

[2]王秀娟, 张红燕.高职课程设计与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探讨[J].林区教学, 2011, (12) .

职业岗位技能对接 第9篇

通过充分调研和行企专家的论证,认识到我校药剂专业课程安排上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课程内容多,偏深偏难,难以被中职学生理解和解受。二是课程安排严重脱离学生的职业岗位要求,学生必需的课程没有开设,或课时太少; 个别不必要的课程却作为重点开设或课时太多。三是考核评价方式“空”“虚”,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及能力。因而与职业岗位对接,实施药剂专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主要目标

我院校的药剂专业,要始终坚持以医药市场需求为标准,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构建,要考虑人才培养和职业岗位的需求。坚持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的课程改革,力求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教学要求紧贴市场的需求,随着医药市场的变化随时调整教学要求,明确课改原则,做到实用、够用、能用; 第二,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专业知识和岗位要求,不断改进和完善; 第三,在不断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岗位能力培训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逐渐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市场就业的竞争力。

三、工作过程

1. 对接职业岗位,选取课程。药剂专业课程内容的构建,对准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整合,药剂专业课程内容由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岗位技能模块四大模块组成。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及学生发展所需的知识、能力,选择《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基础》为三门专业核心课程,参照国家职业药师考试和医药商品购销员要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全程德育渗透。要求毕业生除获得中职毕业证外,毕业前还需通过考试获得医药商品购销员资格证书。

2. 对接职业岗位,增减课程。为了适应学生就业及发展,调整拓展课程,删减针对性不强的课程,如加强《药事管理学》《药品市场营销》《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基础》的课时,减少《天然药物学基础》与《天然药物化学基础》《药物化学》课时。在选择课程时,既要考虑学生就业需求,又要考虑职业生涯发展因素,还要考虑学校教师、实训等具体条件及组织教学实施的可能性。适当减少社科类课程教学时数,增加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教学时数,加大实践课时比例,使实验、实训课时接近100% ,顶岗实习达到1800学时。

3. 对接职业岗位,调整课程开设的顺序。知识的获取是具有连续性和递进性,根据这种特性,分期培养学生,让其全面发展。首先,第一、二学期以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和基本技能为重点,可通过开设公共基础课程实现此目标,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其次,第三、四学期以培养学生专业核心技能和综合技能为重点,可通过开设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实施培养计划; 最后,第五、六学期安排全部学生到行业一线中顶岗实习,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通过不断实践,结合理论知识,更灵活的运用其所学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强职业岗位意识,有利于学生毕业后轻松应对职业岗位的要求。

4. 对接职业岗位,编写校本教材。教材是教学实施的载体,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应与职业标准和职业能力要求一致,教材建设离不开行业专家的参与。与企业共同编写4本校本教材———《天然药物学基础实训指导手册》《临床药物治疗学实训》《医院药学实训技能》《常用非处方药推介手册》。

5. 对接职业岗位,改善校内实训条件。实践性原则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因而模拟仿真的实训基地是职业教育教学实施的重要保证,所以药剂专业建设了能够实施新课程模式和教学设计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了模拟零售药店,完善了实训设施,为学生创设了实训环境。

6. 对接职业岗位,改革教学方法。传统的“以教师主体,课堂主体”的药剂专业教学方法通过改革转变为“理论实践一体、行动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比如,在药剂学课堂中,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感受到完整的工作流程; 在药品营销的课堂上,可以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的工作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还将行动导向法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将重点课程制作了相对应的多媒体课件。

四、条件保障

1. 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着力提升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因而制定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来保证改革措施顺利实施,如《修定人才培养方案工作计划》《精品课程管理办法》《石河子卫生学校示范校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成立行企专家委员会》等一系列管理办法。

2.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行企专家与校方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共同编写校本教材,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确保课程改革准确到位。

五、实际成果

课程改革没有成型的模式,也没有定型的终极结果,它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通过药剂专业课程改革,形成以下成果:

1. 更新了教学理念,从传统的职业教育理念更新为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课堂教学转变成师生互动的民主式教学。能力培养对应了岗位,文化学习对应了素质,技能培训注重了实用。

2. 掌握了一套课改方法。通过调研,学生专业知识调查和对应岗位的摸底,形成了符合药剂专业实际,满足行业现行要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相配套的校本教材,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寻找调研路径,选择调查模式,采集数据方式,分析岗位技能的方法。

3. 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课程标准。制定了我校的药剂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具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体现了专业与岗位的对接,课程与职业的对接,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的新型职教理念。

4. 形成了符合专业特点满足学生需求的课程设置,能适应药剂中专职业岗位群发展的需求,使培养的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能覆盖医院,零售药房等,教学内容以掌握这些职业岗位群应需技能必备的知识为度,提高毕业生就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得到了充分保证,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达到了“出口畅,入口旺”。学生在获取毕业证的同时获得医药商品购销员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就业也实现了“三高”: 就业率高; 对口就业率高; 学生资格证获取率高。

六、体会与思考

1. 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则起着引导的作用。教师要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及良好的教学功底才可以完成课程改革,而教师在专业学习上每提升一步,都会促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与发展。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将行业与岗位联系在一起,才可以将最实用、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教给学生。

职业岗位技能对接 第10篇

课程标准作为课程质量的质量标准, 是课程实施、课堂教学和课程评价的依据, 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课程标准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课程改革的方向, 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促进学生学习过程的良性发展。课程如何设置才能与职业岗位对接、教学内容如何融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如何贴近生产实践工作过程, 通过一系列的对接, 使课程标准更好地融合职业标准, 发挥专业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 专业岗位 (群) 确定

专业教师以企业访谈、专家座谈、毕业生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 对中油吉林石化、四平昊华化工有限公司、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职业岗位调研, 毕业生基本岗位是仪表维修工、仪表安装工、仪表检验工, 发展岗位为班长、技术员。主要从事化工仪表及过程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过程控制系统运行与维护、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等。经过3-5年, 可升迁为技师、助理工程师等, 从事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管理、改造、集成及DCS/PLC控制技术应用等。

2 专业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分析

发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作用, 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对职业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析, 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 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主要包括现场仪表及自动控制系统维护技能, 现场仪表及自动控制系统安装、调试、投运技能, 仪表校验、调试技能, 过程控制系统管理、改造、设计等技能。

3 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与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

3.1 课程设置与岗位对接

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紧密结合企业用人需求, 根据调研归纳出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 围绕“课证融通”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与典型工作任务相关联,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体, 满足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知识逻辑排序, 遵循生产过程导向, 进行课程内容重构、整合, 课程与课程之间对能力的培养具有连续性、递增性。

专业核心课程设置, 按照学生从新手、骨干到管理的职业发展进程, 归纳为基本和发展岗位, 每类岗位均设置2-3门左右专业核心课程, 按照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解构重构原有学科体系理论知识, 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核心课程, 针对基本岗位设置了“现场仪表安装与维护”、“化工自控系统构成”、“化工自控系统运行与维护”课程, 与企业化工仪表及过程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运行与维护工作要求对接;针对发展岗位设置了“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维护”、“集散控制系统及其应用”课程, 与过程控制系统的管理及DCS/PLC控制技术应用等工作对接。

3.2 课程标准与岗位职业标准对接

仪表工岗位职业标准对岗位具体的相关知识、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法律安全环保等及操作技能提出了具体要求, 并通过取得相应的仪表维修工中、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来体现;课程标准对课程定位、课程目标与任务、知识、技能、课程评价、课程组织实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专业核心课程是与专业技能密切相关的主干课程, 承担着培养学生岗位核心职业能力的作用, 核心课程标准应包含行业企业对职业岗位的要求, 以岗位需求设定课程目标, 围绕仪表工岗位工作任务选择课程内容, 并将岗位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行为规范、法律安全环保等融入课程教学, 考虑“课证融通”, 将“现场仪表安装与维护”、“化工自控系统构成”、“化工自控系统运行与维护”等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与化工仪表维修工初级、中级的技能与知识要求对接;“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维护”、“集散控制系统及其应用”等课程的课程标准与化工仪表维修工高级、技师的技能与知识要求对接。

3.3 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对接

课程内容选取, 针对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择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确立既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 又要兼顾课程内容以及职业技能的要求, 对接岗位工作任务, 将各个岗位职业技能细化为多个学习单元, 由点及面, 使学生逐步获得职业技能。

通过专业课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一线技术骨干反复研究讨论, 归并与课程有关的岗位工作任务系列, 对这些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整合, 选取企业具有普适性、实用性、代表性的任务、设备等, 归纳出各核心课程的学习单元, 内容涵盖所要传授的专业知识点, 并将专业知识点与工作过程整合, 采用恰当教学方法, 有意识地将职业能力训练和职业素养融入到教学实施过程之中, 在实施过程中, 把行业规范、职业标准融入到课程里面, 强化技能训练。

如“化工自控系统构成”课程, 针对化工自动控制系统安装、调试工作任务设置了精馏塔塔底液位控制系统构成、离心泵出口流量控制系统构成、换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构成等八个教学单元;“现场仪表安装与维护”课程, 针对化工生产中压力、流量、物位、温度仪表安装、维护、校验等工作任务设置了仪表辅助器件的选用与安装维护、温度测量仪表及变送器的安装与维护、压力测量仪表及变送器的安装与维护、物位测量仪表及变送器的安装、校验与维护等七个教学单元。

3.4 课程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

紧紧围绕生产过程自动化领域岗位 (群) , 依据具体岗位工作过程, 构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情境, 按照企业生产要求, 以工作任务或设备为载体, 采取项目化、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实施教学, 教学中通过视频或图片等形式将企业生产现场情景引入教学, 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授课, 按企业的工艺、要求组织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5 课程评价与企业评价对接

课程评价突出职业资格标准的导向作用, 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养的考核, 融合化工仪表维修工职业资格鉴定标准, 过程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 实行双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帮助学生取得从业资格, 学历证书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 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 做好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与岗位技能标准对接, 使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社会需求有机结合, 人才培养质量会得到全面提升, 保证了学生既掌握高等教育所要求的知识, 又具备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 顺利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并且能更好地服务区域行业企业,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晓琴.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J].职教论坛, 2011, (14) .

[2]姚庆文, 丁辉.高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11 (12) .

[3]黄承明, 杨杰, 寇茨.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J].广东教育, 2015 (2) .

职业岗位技能对接 第11篇

关键词:营销职业岗位技能要求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从传统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向政府主导下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的转型,加强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研究。营销与策划专业的毕业生的目标岗位分布很广,构成了很明显的目标岗位群,几乎各行各业都需要营销类人才,所以市场需求人数多,而这个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主要有以下几大类:销售业务、市场开发及维护、客户服务、行政后勤等。企业对营销类人才的要求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会随着具体岗位分工不同而有所区别。根据毕业生反馈的情况,就业岗位集中在初级层,部分综合素质较好、能力较强的毕业生经过2-5年的锻炼,可以进入中层,从而进入更高层次。初级层次岗位能力是培养适应企业生产、进入更高层次的基础,也是形成就业的前提和学校的主要培养任务,因此,初级层次岗位能力培养是学校实践教学的重心。我对市场上部分有招聘意向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总结了一些企业的用人要求。

1 沟通与协调能力

从事营销行业需要跟人打交道,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马上能胜任工作,可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只能学到专业的基础知识,实践能力欠缺,也很少有人能灵活运用,而作为所有营销类岗位技能要求的最基本能力就是与人沟通的能力,高职学生基础较差,自学能力较弱,通常不能将所学转化为所用,如果在校期间没能很好地掌握这一基本技能,在各类营销岗位都不能很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的要求中绝大多数都提到了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沟通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表现为:与相关人员友好相处,积极与人合作,办事不失原则,办事公正公平,诚实守信,善于处理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有较高的容忍力,胸怀宽阔,能有效地感知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实现人际和谐,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2 团队协作意识

在工作环境中,作为员工的要求和在学校作为学生的要求不一样,学生会经历角色的转变。大部分学生在校的状态较为自由散漫,也容易将个人情绪带入人际交往中,但进入社会,需要以工作为唯一目标,不能过于计较个人得失,这就需要员工能和谐地与工作团队相处,让团队气氛融洽和睦,使工作效率事半功倍。

3 有责任感,能承受较强压力

作为营销岗位,要应对各种客户,工作压力大是常态。众所周知营销岗位流动性大,就是因为很多员工承受不了工作压力。如果想要做出成绩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员工的情绪也很容易受到工作压力的影响,所以,在这样的工作岗位要求员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自我调节,并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4 逻辑思维能力强,反应迅速

营销活动中会碰到各种突发事件,需要营销人员灵活多变,反应迅速,能在最短时间内提出最妥善的解决方案,这需要员工自身具备很高的素质,又要思维缜密,具备独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吃苦耐劳,学习能力强

每个行业都有其不同的行业特色,即使对同样的工作岗位,行业要求和标准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学生在进入工作领域时能充分发挥自学的能力,从无到有掌握一个新产品领域的专业知识。即使是在同一个行业,也有不断进步的空间,企业要求是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的人才,虽然现在很多企业都有储备干部制度,但在挑选员工时,大家都更倾向于吃苦耐劳、勤奋上进的学员。

6 服从管理

企业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每个员工都是这个体系的一个环节,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服从管理就是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任何一家用人单位都不希望自己的工作团队出现问题,服从管理既是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的工作。

7 熟练掌握办公软件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大部分资料的记录和传输都需要依靠电子信息技术,熟练掌握办公软件也成为了许多企业的用人要求之一。无论是行政人员还是对外销售人员或者客户服务人员,都需要运用办公软件记录和反馈信息,熟练掌握办公软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每个类别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各有不同。如:客户服务岗位要求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打字速度快等;市场开发岗位要求对信息敏感,能准确把握市场动向,有调研能力等;行政岗位要求有很好的统筹规划能力,能高效处理各种文件和琐事;部分岗位还要求员工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有网络营销的能力。

对企业而言,招聘来的员工能马上进入工作状态,给公司带来效益是最佳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高职高专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时刻关注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实用性为准则教授知识和培养技能,让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接轨,为社会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条件,为企业培养合格的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富荣.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及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0.8.

[2]陈晓琴.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J].职教论坛,2011.14期.

[3]林文胜.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新课程研究,2010.8.

职业岗位技能对接 第12篇

一、高职钢琴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钢琴教学缺乏职业性

国家教育部今年来对高职教育予以重视,通过一系列政策对高职教育进行大力发展及引导,并对高考进行技能型与学术型两种分类,旨在将本科研究型教育与高职技能型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明确。

艺术高职教育面向社会服务一线岗位群,培养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音乐实践技能和培训、辅导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然而当前绝大部分艺术高职院校为中专学校合并组建,或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成,通常沿袭本科传统的专业结构,课程体系为“本科压缩型”。我系在课程体系改革之前课程结构过于强调“专业本位”的课程观,过于强调专业技能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把专业技能凌驾于职业性之上。没有把握好艺术高职教育职业性与教育性的融合,课程相互之间的分工与配合模糊,课程对于职业技能要求的指向性不明显,在实践教学中缺乏课程与岗位的对接,对就业岗位行动领域分析不足,课程设置没有紧扣专业培养目标、满足行业岗位对知识与能力的需求。例如高职钢琴教学,长期以来沿袭本科教学模式仍把钢琴演奏技能作为教学的全部内容,造成学生只会弹不会教,就业后困难重重,不少学生回过头来请教老师钢琴实训教学方法、教材选择及使用等问题。这些毕业生就业情况反馈了一个重要信息,即我们的高职钢琴教学缺乏职业性体现,对于钢琴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社会音乐教育之钢琴教学师资鱼龙混杂

如今社会音乐教育普及面广,艺术培训市场发展迅速,尤其是钢琴培训,几乎所有培训机构的钢琴培训都占有较大比例,因此钢琴教师师资奇缺,于是高职、本科、研究生毕业生及艺术院校教师均在培训机构师资之列。然而除了艺术院校教师能轻松胜任钢琴教学外,其他毕业生即使是研究生毕业生都未必能有计划、有目的、有体系的进行规范的钢琴教学,这使得我国钢琴艺术普及举步维艰,量虽大,质却难平,不少孩子因为不规范不正确的教学半途而废。原因有二,其一是各层次的毕业生自身演奏水平参差不齐,对演奏法、演奏技能基于作品表现力的作用及用法一知半解,在钢琴培训教学中凭自身对技能练习的感悟去教学,教材选择无教学目的性、连续性以及系统性,演奏风格及流派更是处于混沌状态,及其不严谨,毫无章法。其二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即使学校开设了钢琴教法课程,各层次毕业生们对钢琴教学理论有所了解,但并未与钢琴演奏技能相结合,没有进行过钢琴教学实训,在进行钢琴教学过程中,被学员出现的各种问题难倒,不知如何应对、解决技能训练难题。由此,社会音乐教育普及之发展对高职钢琴教学改革敲响了警钟,同时,改革也是我们对社会应负的责任。

(三)社会音乐教育培训机构对学校及学生的反馈

我系与众多艺术培训机构有实习实训的合作,从几次座谈和实习回访中,我们通过学生了解了其实习、就业情况以及艺术培训机构对我系学生的实习就业情况反馈。主要问题集中于与家长及学员的有效沟通、对年幼学员心理的了解、系统的教学方法、讲授与示范结合能力、教材的正确选择、解决不同钢琴程度培训学生各种技术技巧的能力等,一句话,就是不懂沟通,不会教。因此,学生的困惑、艺术培训市场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就是我们改革的动力和方向。

二、高职钢琴实训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对接之研究

(一)将“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于钢琴实训课程教学中去。 教学一体化旨在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将理论课与实训课相结合,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从而达到其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钢琴实训课程将以集体课课型呈现,将钢琴教学理论与钢琴教学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完成实训与职业岗位的对接。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亟待更新。钢琴实训课程将打破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会以系统钢琴教学法为主线, 以学生在实习实训中遇到的诸多教学困难为切入点,以讨论法、指导法、现场演示法、现场教学法、观摩教学法及自主体验法相结合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学生实习教学自拍、课堂互教自拍、专家教学视频收集及小组模拟课堂等多种形式为教学手段进行各种情景式教学,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三)建立《钢琴实训》课程教学团队。对于新课程的开发应基于专业对社会发展动向的把握与适应,基于教学团队对新课程教学目标及理念的认知与理解,基于担任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及手段及教学组织的思考,基于教学团队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建立教学团队即建立新课程教学的根基,继而改变教学常态、促进教师成长、推进教学改革、满足社会职业岗位需求、 推动艺术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四)进行《钢琴实训》课程标准建设。目前,我系开发的 《钢琴实训》课程没有可供参考的课程标准,课程开发和课程标准建设亟待解决。我系拟通过对兄弟院校钢琴教学进行调研、对社会音乐教育培训服务市场进行调研、整理实际教学课堂小结、整合 《钢琴技能课》及《钢琴教法》课程标准、整合学生实习实训中产生的教学问题、参考有价值的钢琴教法专著等方式,完成《钢琴实训》之课程标准。

(五)进行《钢琴实训》课程教材建设。目前,《钢琴实训》课程没有可供参考的教材。我系《钢琴实训》课程教学团队针对2011及学生在此课程中进行了近一个学年的实践教学工作,完成了一个完整的课程教学过程,针对每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过程、话题及实践指导等环节进行总结并记录,同时通过课下对学生反馈及教学效果进行讨论,拟完成一本《钢琴实训教学体例》,作为本课程的理论支撑,再经过对资料内容不断完善,最终成稿。

(六)搭建《钢琴实训》课程实习实训平台,建立实训基地群。《钢琴实训》课程的开发旨在与社会职业岗位对接,满足岗位需求,帮助学生建立钢琴教学规范、系统的线条。而实现《钢琴实训》课程教学理念需要实习实训平台的支持,通过实习实训,学生才能在实际操作中贯彻这一理念,以正确、规范的教学赢得市场及社会的认可,这也是我们开发这门课程的目的。

(七)建立《钢琴实训》课程及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标准。学生考核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检验、反馈、激励的作用。作为将来要走上教学岗位的学生,教学能力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将以能力本位为中心,从基本技能、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及工作能力等方面以口试、模拟教学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及课程评价,以此建立该课程系统完善的考核评价标准。

摘要:近年来,社会音乐教育发展如火如荼,特别是钢琴教育普及,因此钢琴培训教师岗位缺口较大,然而钢琴培训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达不到社会钢琴教育普及高质量的初衷与要求。湖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针对文化艺术市场发展及职业岗位需求,探索钢琴教学改革,开发《钢琴实训》课程,将钢琴技能教学与钢琴教学理论相结合。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高职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对《钢琴实训》课程与职业岗位对接之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以及课程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上一篇:不同训练方法下一篇:少林武术与养生